《短跑中的途中跑》教学反思

2024-07-17

《短跑中的途中跑》教学反思(精选13篇)

篇1:《短跑中的途中跑》教学反思

《短跑中的途中跑》教学反思

体育组 郜金城

跑是人在适应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体育娱乐中最基本的一种活动能力,短跑中途中跑的距离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改进和提高途中跑技术有它的实际意义。又因现阶段的高中生平时吃苦少、锻炼有限、毅力、速度素质较差,由于跑的运动,它对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意识,培养优良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习这一课意义重大。要教好这一课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课堂氛围、培养创新思维、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培养。由此可见,上好一节优质的短跑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注意问题意识的培养

现代数学论研究指出: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意识能奇迹般的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奋的求知状态,是学生探究、创造、追求、发现的重要心理因素。比如:你们心中的短跑偶像是谁?你想成为刘翔吗?我们用什么行动来支持刘翔?什么是途中跑?途中跑应怎样跑?步长与步频怎么才能提高?怎样才能做好身体的协调控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探究、去解决,从而学生学会了思考、体验、合作、探究,促使学生想学、会学、能学。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语言、教具、表情等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情境教学是学生的心理状态高度兴奋的重要条件,是学生认识事物、理解知识的催化剂,也是触发学生各种情感的因素,途中跑的重点是步幅与步频,难点是身体的协调配合,本人根据重点、难点精心设计了让学生过障碍物、梯子格,同时我采用生动形象、激情活跃的语言、有时用幽默的几句来调节,激发学生个性、思维情感,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体验与互助、审美与评价,让学生懂得短跑中途中跑步长与步频,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获得体验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学生平时观察刘翔练习时的一些练习手段来让学生自由展示并加以指正后让学生自由练习(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车轮跑等);让学生掌握动作、学会思考、主动尝试、大胆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自唱自舞进行放松,将艺术渗透到体育课堂中,使体育课更优美、更生动;又让学生有个愉悦的心情进入学习之中,充分体验体育的乐趣。在课堂中安排了游戏,游戏不仅将课堂气氛进一步推向高潮,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技术动作,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竟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并适时地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赖的师生关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只有有了这种氛围,才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也只有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才容易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宽松自如的学习环境,我与学生一起学习,没有“师道尊严”的架子;引导学生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如:跑的步长、步频、身体的协调配合、体力的分配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提出来了;学生提出问题后,我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独立思考、主动参与、寻找答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点拨指导,让学生去磨练自己的能力,如:身体稍前倾与坐着跑动作有哪些区别?步幅是越大越好吗?步长是越长越好吗?让学生在观察中、在尝试中去找答案、去创新,对学生新颖别致的想法,我给予高度的赞扬,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成功,从而增强学生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

五.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放开手脚去练、放开思维去想,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允许学生在探究中出现错误,不求齐全,使学生在自主、和谐、轻松的气氛中探究。为了达成目标,学生会融合合作之中。如:有些学生由于天生身体素质差,跑的步长不长、步频不快,就让其他学生帮助他们并陪伴跑,学生弄懂之后,那种高兴劲头别提了;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运动能力、学习水平进行分组,根据学生本人要求自愿组合,在合作学习中,有精彩的发言、有优美的动作、有出色的配合、有奇特的表现,我给予及时的、合理的评价和赞许,这样使学生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激起了探索的欲望。

六、认真思考之后,我也发现了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的水平估计有点高,认为跟学生讲解清楚,做一、二次示范就可以了,其实有些同学还是不十分明白,这样影响了教学效果;另外小老师的作用发挥的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这些问题并及时提醒自己,尽量完善自己,完美课堂教学。

篇2:《短跑中的途中跑》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

南郑县76号学校

初中 汤 勇

一、学情分析

本课针对七年级(水平四)学生设计的。他们的年龄多为13岁左右,正处于青春初期,朝气蓬勃、富于想象和挑战,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但由于他们的神经系统兴奋占优势,并极易扩散,且注意力容易分散,集中时间不长。而且短跑是中考体育的必考项目,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平时缺乏针对性的练习,大部分的同学都会跑,但能跑好的同学不多,特别是跑途中跑的时候。还有跑是比较枯燥的项目,所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作技术,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思,本课主要以限制训练法,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在途中跑的过程中体验运动的快乐,树立上进心。

二、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新课准为依据,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和快乐体育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短跑途中跑动作技术要领的同时,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加强、巩固短跑的技术。培养学生敢于追求梦想、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结合七年级学生的活泼好动特点,紧紧围绕新课标的要求,组织安排展开教学。是学生必须学习的短跑课(田径跑2单元第1次课)。

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两个目标:即技能培养目标和身体发展目标。技能培养目标是教师介绍快速跑的练习原理、方法。提高学生以后的生活中因地制宜从事身体锻炼的意识和能力。身体发展目标是通过各种快速跑的练习和专项练习,发展学生的无氧耐力和速度素质、反应能力及应变能力等,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和运动能力。同时应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激发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基础。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短跑途中跑的动作技术环节和技术特点的要领、做法以及完整动作的相关原理配合,进一步提高快速跑的速度,为50米跑打下良好的基础。

2、技能培养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快速跑学习,使8 5%以上学生初步掌握途中跑动作技术要领的练习方法。发展学生的快速奔跑能力。锻炼腿部肌肉强度。

3、情感目标:本课通过途中跑与游戏的练习,发展学生的位移速度,提高学生善于思考、团结、合作、友爱等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教学重点:是如何加强两腿交换的频率。后蹬充分 ;

教学难点:前后摆臂、后蹬跑、腿面高抬;手脚配合协调;

六、教学方法:

1、讲解示范法

2、游戏法

3、观察法

4、讨论法

5、练习法

6、竞赛法

七、教学流程:

1、情绪调动,热身准备 ⑴、课堂常规: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⑵、宣讲本节课的内容:途中跑

⑶、游戏:学生分为两组:长江队、黄河队

⑷、徒手操:

①伸展运动

②体转运动

③踢腿运动

④弓、侧步压腿; ⑤ 踝、腕关节活动

2、学习体验,技能培养;讲述途中跑动作要领(以后蹬跑为主)本课教材要点(折叠前摆、准备下压着地、着地缓冲、后蹬等4个要点),为此,我根据学生“实践---认知---再实践”的认识规律及学生的学法要求,在课的基本部分,主要采用了“尝试教学法”。设计了游戏让学生充分做好热身准备。再让学生自我组织观察,安排好游戏场地。(标出;起跑点→加速区→途中穿越区→冲刺区),激发兴趣,最后让学生认识到在我们平时的短跑中,途中跑是整段路程最长,速度最快的一段距离,取得成绩是十分之重要的。

“途中跑”是基础教学,其技术特点可以归纳为高重心、协调性、直线性、向前性和平稳性。

⑴、上肢技术

躯干保持正直或稍前倾、挺胸、收腹、拔腰,头部正直,颈部放松。摆臂动作以肩为轴,两手腕、指自然伸直或半握拳,轻快有力地贴身前后摆动。前摆时,手的高度略超过下颌;后摆时,摆至上臂约与肩同高。

⑵、下肢技术

以髋关节为轴的高速摆动是途中跑技术的本质特征。动作结构分为腾空、着地缓冲、后蹬、前摆4个技术阶段。

①、腾空(准备下压着地)支撑腿蹬离地面后,人体便进入无支撑的腾空状态。由于支撑腿蹬伸后的惯性作用和大腿的摆动,小腿迅速向大腿靠拢,形成大、小腿边前摆边折叠时,摆动腿大腿积极下压,膝关节放松,小腿随大腿下压的惯性自然向前下方摆出,积极的下落着地,膝关节伸直。

②、着地缓冲腾空即将结束时,摆动腿积极下落,用前脚掌富有弹性地着地。缓冲主要是着地的支撑腿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形成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弯曲动作,随身体重心前移。为后蹬动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后蹬

当身体重心移过支撑点垂直面时,即进入了支撑腿的后蹬动作,在摆动腿前摆动作的配合下,快速有力地伸展髋、膝、踝关节,直至蹬离地面。

④、前摆(折叠前摆)

支撑腿后蹬的同时,另一侧的摆动腿膝关节充分折叠并超越支撑腿,快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摆动,带动同侧骨盆前送。

要求:①要想跑得快,动作要放松;

②前脚掌着地,腿部后蹬充分

③折叠、前摆、高抬、积极摆臂

④努力保持直线向前

3、教师组织教法:

⑴、教师示范

⑵、学生听后集体5——15米的示范 ⑶、摆臂及小步跑接加速跑练习

2×15米

(复习上节课内容)⑷、实践练习本节课的内容——后蹬跑 3×15米

⑸、4×30米 “锤子、剪刀、布”的游戏

以调整学生心理状态,不使快速跑课显得孤糙无味,而变得更加有趣。因为:快速跑是学生今后进行锻炼的便利的方法,也是最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甚至是出现危险的锻炼方法。因此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对学生的锻炼方法进行切实的指导。

4、稳定情绪,调整身心;

⑴、师生共同放松;老师通过有旋律的节奏与学生一起进行放松活动;使每一个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及身体上都得到愉快的调整。

⑵、进行本课的小结和评价:肯定、表扬这节课上学生表现最好的亮点。同学们给予热烈的掌声意表鼓励;针对本次课情况布置课后练习跳绳和原地高抬腿跑。

⑶、紧接着师生再见,安排学生收回器材。最后用击掌方式宣布下课。

八、教学后反思:

1、成功和亮点之处:

⑴、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本节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教学内容丰富,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竞相比赛,课堂活而不乱。实施了有效的教学方案,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又让学生学会了遵守规则。

⑵、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从主观上感知快速跑练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⑶、本课最成功之处就是在游戏“锤子、剪刀、布”中,利用了“相互追逐”的游戏;在游戏中体验身体的灵活,身体的快速启动,为延伸到本课的重点、难点伏下美好一笔。

⑷、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按奔跑能力进行分组的教学形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训和不足之处:

再好的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也有节外生枝的,⑴、要重视培养学生必要的课堂习惯、独立学习习惯、小组合作性学习习惯的养成。

⑵、在短跑的途中跑的教学中,一味的讲究“用力蹬伸”,而轻视了学生的腿折叠、前摆和高抬,所以在协调能力较差的学生展示时,整个动作配合有些僵硬,因而这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完成动作技术和达成目标不理想。

⑶、由于学生活动的场地小抗干扰能力弱,在课堂教学中,随着基本部分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融洽,但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注意力分散。不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开发他们的创造力。

3、教案的修正和补充:

上完课后,静心反思:除了上述提到的问题以外。那么组织教学方法还有何新招?教法、学法上有哪些创新?易发生的误区有没有突破?引导是否得当?练习是否到位?体现了哪些教育教学规律?等等。及时进行必要的整合与取舍,记录下来,为今后的教学增添丰富素材。

篇3:利用实心球提高短跑途中跑技术

一、发展步频时的运用

所谓步频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步数。决定步频的因素有:人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运动器官的协调性、肌肉的速度和力量等。在利用实心球的练习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运用实心球的数量、摆放的路线和间隔距离。

(一) 运用方法

将15~20个实心球, 依次摆放在直道上成一条直线, 每个球间隔1.20米, 让学生站在离第一个实心球10米处, 用站立式起跑的姿势助跑。教师应强调:

1. 精神要集中, 认真对待将要跨越的每一个球。

2. 跑直线速度快是顺利跨越每一个实心球的关键。

3. 为了避免碰球或踏在球体上, 必须高抬大腿。

从学生跨越实心球的动作技术上反映出:由于各实心球的间隔较近, 步幅不大, 学生都能做到动作协调、步频快, 都能完成高抬大腿、重心高并稍向前的动作技术。个别学生克服了“拖腿跑”和“坐着跑”的错误动作。

(二) 技术要求

1. 助跑的开始就应发挥速度。

2. 跨越实心球要提重心, 上体正直或稍向前倾, 摆动腿的大腿抬起, 用前脚掌着地并扒离地面, 后蹬腿要充分蹬直。

3. 两脚必须在球体上方跨越 (切勿在球体两侧跨越) 。

4. 两臂收起前后有力摆动, 协调的配合下肢动作。

(三) 练习的主要目的

1. 有利于发挥动作速度和高步频。

2. 有利于体会提重心, 抬大腿, 在快速步频下完成动作。

3. 使学生明确跑直线与动作协调的重要性。

二、发展步长时的运用

所谓步长是指每一个单步两脚之间的距离。决定步长的因素有:腿长、蹬地的力量、速度和角度、髋关节的灵活性、肌肉的力量、摆腿及着地技术等。在教学中, 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 实心球教学法在发展步长时的运用, 效果明显。

(一) 运用方法

将15~20个实心球, 依次摆放在直道上, 每个球间隔1.80~2米, 让学生站成一路纵队, 离第一个实心球10~15米处, 用站立式起跑的姿势助跑。教师应强调学生:

1. 要有自信心, 勇敢地去跨越每个实心球。

2. 克服胆怯、怕失败的心理。

3. 要提高兴奋性, 有决心完成动作。

4. 找一个素质比较好的学生或教师自己做示范, 使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动作概念。通过反复练习, 从技术上反映出:由于各实心球间隔较远, 步幅较大, 使学生能在较快速度的基础上, 做到步幅开阔, 蹬摆有力, 上下肢配合协调。大多数学生都能体会到蹬、摆、扒地动作的正确运用及有节奏跑的放松感觉。

(二) 技术要求

1. 助跑开始就要有节奏地发挥速度, 上体正直或稍前倾。

2. 大腿抬起要积极向前上方摆动, 用前脚掌完成扒离地面的动作。

3. 后蹬腿髋、膝、踝三关节要有力伸展。

4. 蹬摆结合要协调, 动作轻松而富有弹性。

5. 两脚必须在球体上方跨过 (切勿从球体两侧越过) 。

6. 两臂收起, 摆幅要大, 协调地配合下肢动作。

(三) 练习的主要目的

1. 体会高重心、大步幅的蹬摆结合技术。

2. 加强后蹬腿的蹬地力量和摆动腿的幅度与速度。

3. 体会动作轻松、自然、有弹性大步跑技术。

4. 纠正“踏步跑”、“坐着跑”、“拖腿跑”的错误动作。

三、巩固直道途中跑时的运用

现代短跑技术发展趋势为动作步频高、步幅大, 有明显的节奏感;更加突出摆动技术, 强调以摆促蹬, 通过积极的摆动加大步幅。若能将二者同步发展, 这是最理想的结果, 但在训练实践中它们之间又是一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矛盾的统一体, 要做到这一点的难度很大, 因为步频太快制约着步长的发挥。所以, 在教学实践中, 应根据学生的特点, 采用实心球教学手段和方法, 合理地设计步长与步频, 对速度的提高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 运用方法

将20个球分别摆放在两条直道上, 两行球各间隔1.50~1.80米左右的距离, 将学生分成相对的二路纵队, 各站在离第一个实心球15米处, 用站立式起跑的姿势, 往返交换跑。

(二) 技术要求

1. 助跑的速度要快, 在跨越实心球时要达到较高速度。

2. 跨球时在大小腿尽量折叠的基础上加大抬摆大腿的幅度。

3. 重心要高、步频要快、步幅要大, 用前脚掌扒地式着地。

4. 两臂要以肩关节为轴, 有力地前后摆动, 积极配合步长和步频的发挥。

(三) 练习的主要目的

1. 体会后蹬与前摆结合的技术, 提高高抬大腿的能力。

2. 发展步频和步长, 提高“摆动式”奔跑的能力。

3. 纠正后蹬不充分“坐着跑”和抬不起大腿“拖腿跑”等错误动作。

从练习效果看, 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高, 由于实心球距离的限制, 学生的步频与步长能力普遍发挥的很好, 通过直观教具, 使学生建立了协调放松、快步频、大步长、重心高, 动做向前性好的技术概念, 了解了直道途中跑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篇4:论短跑途中跑单步中的动作技术

跑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体育项目,途中技术也是研究的最多动作技术之一。然而,有资料表明,近五十年来,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最大压氧量变化不大,但水平却大幅度提高,由此我们不得不对传统的途中跑技术作一个新的认识。单步是途中跑的一个具体的重要的环节,一个单步动作的经济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途中跑技术。途中跑中的单步可分为三个阶段:着地后划,后蹬动作,腾空动作。

1着地后划

1.1维持细微的身体平衡

经过腾空后,摆动腿在身体重心投影前着地,在着地的即刻由于地面对脚的作用力和自身重力的惯性力,则会产生两个转动力量:顺时针转动力量和逆时针转动力量。在每个单步中应要求这两个力量基本平衡,即顺时针动量矩同重心竖直投影线前后重力冲量矩平衡。在途中跑中如果太苛刻要求步幅,而用力的甩小腿,造成着地脚过分前伸,这时的逆时针冲量矩就会大于顺时针动量矩,则需要用部分水平惯性力来与之平衡,造成水平速度的损失。相反的如果顺时针动量矩过大,就会妨碍下一个动作的合理进行,影响步伐的稳定性。

1.2在着地即刻应尽量减少身体重心的下落

传统理论认为:为了克服“制动”,着地腿应主动“退让”、“缓冲”,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从对视频图片的分析得知,着地时存在“制动”观点本身就是错误的。例如运动员的脚跟在汇总新投影之前一定距离着地时,身体重心的水平位移仍有加速现象。

鉴于这种情况,在着地瞬间为克服“制动”使膝、裸关节“退让”而弯曲造成身体重心下降是不必要的。为了克服由于裸体加速度带来惯性冲量,支撑腿要合理的“挺住”。这个力主要来自髋部,而髋部不只是“挺住”,它还要进行空中已经开始的大腿下压,加力进行下去,以不停顿的形成着地后的“后划动作”。这个动作是单步中的主要动力之一,当然,膝、裸关节“挺住”更有利于贮存弹性势能。

1.3着地阶段的发力

着地阶段的发力主要通过支撑腿后划和摆动腿的前摆来实现。支撑腿的后划是由臀后部的肌肉群的工作完成的,当支撑腿外子啊重心投影点之前时,上体则可保持微小的前倾,由于大腿下压动作同着动作在此时重合,而形成大腿下压动作的继续。这个状态使臀后部的肌肉群处于最佳的初长度的状态,有利于后划的发力。

上一后蹬动作一结束后蹬腿在空中转为前摆。空中前摆时水平加速没有实际功效,从支撑腿着地开始,摆动腿的摆动才开始成为增加水平速度的实际动力。

2.后蹬动作

由摆动腿的加速前摆和适时的制动以及髋关节的继续后划,膝、踝关节的蹬伸构成了后蹬动作。

2.1前摆

后蹬动作中把发力和主要因素看作“后蹬”是不合实际的,因为前摆是本动作中幅度最大、速度最快、作工最大的一个动作。在着地前前摆是逐渐加速的,为着地后的前摆作充分准备;着地后,前摆加快,参与“后划”的发力;着地结束后,摆动腿的质心稍摆过重心的投影线,便不停顿的进入的后蹬动作中。

从能量利用率来看从支撑脚着地开始(即有效支撑),摆动腿经体测的一段效率最高,越往上摆,效率越低。摆至大腿水平线(大腿质心同髋关节连线)以上,由没有什么效率了,甚至有负面影响。因此,当摆至适当部位,应适当制动,迅速进行大腿下压动作。

2.2 后蹬

后蹬可分为髋、膝、踝关节的动作。

2.2.1髋关节后划及送髋

后蹬中,髋关节是继后划动作的延续,也是后划动作后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要求不停顿的加速进行,因此,髋关节是连接和控制整个全身动作的枢纽。

送髋使摆动腿的前摆发力同支撑腿的后蹬支撑力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很好的结合。便整个后蹬动作表现出良好的发力效果。因为,对支撑腿来说,它是后划动作的最后部分,使后划做的较充分,对摆动腿来说,它又是前摆动作的组成,使摆动腿的基部送出去,让前摆做的较充分。

2.2.2膝、踝关节的作用

之支撑脚着地后,在前支撑阶段,膝关节的伸肌群被拉长,为在后划和前摆动作中给膝关节传送能量。在这个阶段,膝关节主要是起一种静力性的支撑作用。当进入后支撑(即后蹬)阶段后,由于克服落体惯性从而造成重心的下降。如果膝关节进入后支撑后没有“挺住”则损失后划和前摆的效益,延缓后蹬的爆发力,且浪费能量。

踝关节主要在后支撑阶段起发力作用(前支撑主要起缓冲稳定性作用),在主观的伸踝意识下,还应同髋、膝关节协调起来,尽量迅猛的同步蹬伸,使身体重心进入合适的抛物线轨迹中。由于踝关节同髋、踝关节相比,相对力量较小,如果过分追求踝关节的力量也是不切实际的。

3.腾空动作

腾空后身体的轨迹及滞空时间由地面决定。因此腾空动作在于处理好后蹬动作的余续及作好后划动作的准备,在合理的速度和节奏下,充分放松积极不停顿的在短时间内完成其余部分任务。

腾空过程中,两腿要作不停顿的摆动,前摆完成后立即下压大腿,后蹬完成后瞬即前摆,在前摆与后蹬的转折处尽快通过。后摆是后蹬的惯性被动动作,不作为主动动作,也应积极实现转折回摆。这些对于节省滞空时间,争取步频,提高跑速非常重要。

篇5:《短跑中的途中跑》教学反思

摘要:途中跑是短跑全程中距离最长,速度最快的一段。其任务是继续发挥和保持高速度跑。途中跑的技术的掌握很大程度上影响短跑的成绩。

关键词:短跑

直道途中跑

教学方法

短跑是径赛中距离最短、速度最快的项目,它包括100米、200米、400米以及少年60米跑,它是由起跑、起跑后的疾跑、途中跑和终点跑四个紧密联系的部分组成。短跑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途中跑的成绩,而直道途中跑又是途中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好直道途中跑的教学方法是极为重要的。

一、技术要领

(一)摆臂技术:颈肩放松,上体前倾或正直,手腕放松,两臂弯屈,大小臂约90°,以肩关节为轴前后有力摆动,摆臂动作要与腿部动作相配合。向前摆的速度要快,幅度要大,并不同程度地带动肩部沿脊柱做前后扭转。

(二)摆腿动作:随着跑动惯性,摆动腿以髋关节发力带动同侧腿放松折叠,快速摆动。大腿抬起,与上体倾斜线接近垂直。摆动大腿积极下压,足前掌积极扒地,脚掌迅速有力地落在身体重心垂影点前适当位置。着地瞬间,小腿与地面垂直,膝关节稍弯屈,足踵离地面有一定高度。脚着地后,膝、踝关

—1— 节继续弯屈,足踝下沉,这样有利于身体重心迅速前移和进入后蹬动作。

(三)蹬腿动作:蹬地动作由伸展髋、膝、踝三个关节组成。蹬地的效果取决于腿的蹬伸速度、蹬伸程度和蹬伸方向。在短跑中蹬伸速度最为重要,快速蹬伸是当代短跑技术的主要特点。

(四)途中跑时动作要轻快,蹬摆配合协调,要求:放松、大步幅、高频率、动作向前。

二、技术难点

用足前掌着地缓冲。当身体重心过渡到脚支撑点上方时,足跟下沉幅度要小。在进入后蹬阶段时,充分发挥踝关节的伸展幅度和速度。

三、教学步骤与手段(一)建立正确技术概念 手段一:讲解途中跑技术要领。

手段二:示范:教师做40-60米途中跑1-2次。

手段三:分解示范原地摆臂、摆腿、蹬腿技术各2-3次。(二)学习原地摆臂技术

手段一:让学生两脚前后站立,两臂成90°弯屈,两肘贴近身体,教师用口令或击掌指挥学生做前后匀速摆臂练习。

手段二:教师加快击掌速度,要求学生向前摆动幅度要大,速度要快。

手段三:原地摆臂结合原地小步跑或高抬腿跑,发展快速的上下肢协调配合的能力。

—2—(三)学习途中跑的蹬摆动作

手段一:小步跑练习:要求大腿积极下压,鞭打、扒地迅速有力,步幅小,频率快,动作放松。

手段二:高抬腿跑:要求摆动腿充分高抬,支撑腿三关节充分伸展,上体稍前倾,不能后仰。

手段三:后蹬跑:要求支撑腿三关节充分伸展,摆动腿髋关节充分前送,两大腿夹角尽量加大。

手段四:中等速度跑50-60米,要求跑的动作自然、放松,步幅开阔。摆动腿折叠、高抬、带髋前摆,支撑腿充分后蹬,蹬摆配合协调。注意两臂摆动应前后摆。

手段五:利用橡皮带克服阻力练习。要求:(1)练习者将橡皮带系在两肘上,另一端固定,原地做摆臂练习。(2)练习者将橡皮带系在两脚踝处,另一端固定,原地做后蹬练习。(3)练习者将橡皮带系在腰上,另一人在后面拉住像皮带,练习者做行进高抬腿练习,后面的人跟随前进。

手段六:加速跑40-60米,要求逐渐加快,快跑时动作放松不变形。

手段七:单足跳练习:要求练习时,折叠、前摆,着地后积极扒地后蹬。

手段八:上下坡跑,通过练习提高跑的步幅步频,保证途中跑时高速前进。

(四)学习直道途中跑技术

手段一:站立式起跑,中等速度起动,匀速跑40-60米。

—3— 手段二:站立式起跑,快速起动,快速跑60-80米。手段三:波浪跑,中速跑与加速跑交替进行80米。

四、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一)后蹬腿蹬伸不积极。

纠正方法:(1)讲清后蹬时髋、膝、踝三关节的用力顺序,注意以脚趾“扒地”离开地面,充分利用踝关节的蹬伸力量。(2)多做上坡跑及辅助练习。

(二)摆动腿向前上方摆动幅度小,摆动速度慢。纠正方法:(1)教师用语言提示其大幅度向前方摆动;(2)用专门练习提高其大幅度向前上方摆起的能力。(3)令其上体保持适度前倾,使大腿能充分地向前上方摆动。

(三)摆臂紧张,前摆不够,后摆时肘关节角度过大,方向偏外。

纠正方法:(1)原地摆臂练习;(2)在中速跑中纠正摆臂动作。(3)发展上肢力量和肩关节的柔韧灵敏程度。

总之,要想提高短跑的运动成绩,直道途中跑是短跑技术教学中的主要部分,其对短跑成绩起着关键的作用,故在教学中显得特别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

93(4)-24

2、《田径》

01(2)-33

篇6:如何提高短跑运动员的途中跑速度

如何提高短跑运动员的途中跑速度

作者/ 王敏

途中跑是短跑全程中距离最长和速度最快的阶段,其任务是继续发挥和保持高速度跑,要求运动员要有良好的速度力量、速度耐力和跑的技术,因此提高运动员短跑途中跑的能力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一、速度力量

即短跑所需的专项力量,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速度力量是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运动能力的`最重要基础,是身体训练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其他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由于运动中力量的发挥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发放神经冲动的强度与频率,中枢神经系统的技能状态可以直接影响肌肉的力量。因此,我们在训练中一定要保持学生的高涨情绪,使之具备顽强的意志和充分的信心。

(1)上肢力量训练方法。双手持哑铃摆臂练习,注意节奏要有慢到快;脚在高处的俯卧撑;卧推、抓举、挺举等。

(2)腰腹力量训练方法。1分钟仰卧起坐、仰卧举腿、负重转体等。

(3)下肢力量训练方法。肩负杠铃最大负荷重量的30%――50%做半蹲跳、弓箭步步走8――10次;负重做快速的小步跑,落地时小腿和脚做积极的后扒动作,并保持高重心;负重(杠铃或沙袋)的原地双脚跳起,脚跟不落地、落地后立即反弹跳起;200米后蹬跑;150米――200米换腿弹性跳等。

注意:力量训练时,由于要经常进行抗阻力和有杠铃帮助的负重练习才能达到一定的训练效果,所以在进行力量训练之前应将准备活动充分做开,以免肌肉拉伤或被杠铃砸伤。

二、速度耐

是指有机体长时间地工作抗疲劳的能力,是将最快速度保持到终点的能力,是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育教学论文 )速度耐力同时也是对力量、速度、柔软性等各方面素质的最高要求,与取得短跑优异成绩关系密不可分。发展速度耐力的方法主要有:(1) 80米――120米的重复跑。(2)300米――500米,强度80%以上的反复跑。(3)100米快跑+100米慢跑的变速跑。

要求每次练习的间歇时间以心律降到120次/分为准。

三、短跑途中跑的技术练习

短跑途中跑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短跑的成绩,所以要求动作必须自然、放松、大步、快速、向前。

(1)两脚前后开立,做前后摆臂练习。要求:以肩关节为轴,前后自然摆臂,前摆时肘关节角度逐渐减小,后摆时肘关节角度逐渐加大,摆动协调有力。

(2) 30米――60米小步跑,提高动作频率。

(3)中等速度的反复跑60米――80米。要求:跑速中等,动作放松、协调,在步幅逐渐加大过程中体会摆动腿前摆着地动作要领。

(4)后蹬跑60米――80米。要求:在体会正确的摆臂和摆动腿的动作要领时,做出摆动腿带髋前送的动作。

(5) 高抬腿跑变加速跑。大腿折叠高抬,向前摆动,加长每一步的水平移动距离,与跑的衔接过渡自然、动作连贯。

(6)弯道跑。有意识地加大右腿和右臂的蹬地和摆动力量,身体向内倾斜。

总之,要想提高运动员的速度,教师必须针对短跑途中跑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篇7:途中跑教学反思

跑是人在适应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体育娱乐中最根本的一种活动能力,短跑中途中跑的距离占领很大的比例,因此改良和提高途中跑技术有它的实际意义。注意问题意识的培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探究、去解决,从而学生学会了思考、体验、合作、探究,促使学生想学、会学、能学。同时采用活泼形象、豪情活泼的语言、有时用风趣的.几句来调节,激发学生个性、思维情绪,培育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宽松协调的环境中体验与互助、审美与评价,让学生懂得短跑中途中跑步长与步频,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了教学目的。让学生控制动作、学会思考、自动尝试、勇敢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自唱自舞进行放松,将艺术渗透到体育课堂中,使体育课更精美、更活泼;又让学生有个愉悦的心情进入学习之中,充分体验体育的乐趣。在课堂中部署了游戏,游戏不仅将课堂气氛进一步推向高潮,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技术动作,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培育了学生的竟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精力。我也发现了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的程度估量有点高,以为跟学生讲解明确,做一、二次示范就可以了,其实有些同学还是不十分明确,这样影响了教学效果;另外老师的作用施展的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这些问题并及时提醒自己,尽量完美自己,完美课堂教学。

篇8:《短跑中的途中跑》教学反思

摘要在途中跑技术中出现了一种腿的不充分后蹬技术来提高跑的频率,达到提高短跑成绩。本文通过运动力学、运动生理学多方面分析这种技术的不科学性,并提出了短跑的途中跑的技术训练方法。

关键词途中跑短跑训练

途中跑时,头要正对前方,两眼要向前平视,上体保持正直或微前倾,两臂要以肩关节为轴,轻松而有力地前后摆动,摆臂动作应以自然协调为原则,前脚掌落在身体重心投影点的稍前面,脚触地后膝关节微屈,足踵下沉,使身体重心很快地移过垂直阶段,接着后腿的髕、膝、踝关节依次迅速伸展,完成快速有力的后蹬。后蹬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腿完全后蹬直,另一种是腿不完全后蹬直。现在有很多短跑教练提倡并运用后者,原因是它能缩短腿的后蹬时间面提高奔跑频率,其实这种跑法是不科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首先,人的移动就是靠腿的后蹬,而后蹬的实质就是在很短时间内,通过激烈肌肉的“爆发式”收缩,伸髕伸膝和足跖屈,施于地面力量,与此同时地面则产生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力。此反作用力为跑的动力来源,促使身体向前加速运动,而腿的不完全伸展使地面的作用在膝关节处分解了F1,F2,因此,通过人体重心的作用力就小了,如果腿完全蹬直,那么地面的反作用力将全部通过身体重心,推动人体前移,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力和能量。

其次,决定跑速的因素是步频和步长。实验表明,腿的不充分后蹬技术是不科学的,笔者选用两位高三男生进行100米测验,测验时一同学采用腿不充分后蹬技术,一位采用腿的充分后蹬技术,然后再进行交换测验一次。实验证明,采用腿充分后蹬比采用腿不充分后蹬速度要快。

再次,短跑属于无氧运动,肌肉运动消耗的能量是ATP,参与运动的肌肉有臀大肌、髕腰肌、股四头肌、股后肌群、小脚三头肌等一些大小肌肉,及上肢的一些肌肉,但一蹬时,髕关节伸展,主要是臀大肌、股后肌群等收缩。膝关节伸展,主要是股四头肌。足跖屈,主要是小腿三头肌、拇长肌、胫骺肌、趾长屈肌等收缩。其它的对抗肌保持放松,这样才后蹬充分。如果采用不充分后蹬技术,后蹬时这些肌肉还没有完全收缩,对抗肌肉就要克服这些动力“爆发式”收缩,这样不但消耗大量的能量,也使腹内外斜肌、髕腰肌、股后肌群、胫骨前肌肉伤等一些肌肉失去耐力,使100米美中冲剌无力。也很容易造成肌肉拉伤,肌健损伤。所以后蹬不充分伸展技术是不科学的,其实,我们的肌肉像弹簧一样,在弹力限度内,弹簧拉的越长弹力越大。

途中跑的速度多取决于全理动作形式,不用过分紧张跑的本领和速度耐力水平。积极推进后蹬,结合摆腿,超越后蹬并用力屈膝向前上方押出是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紧接后蹬的腾空阶段,摆动腿开始下放,膝关节伸直,并用前脚掌着地,而后蹬腿屈膝并向摆腿收腿,脚接触地面时,为了缓冲而膝部微屈。

在“垂直”阶段,脚跟几乎着地,支撑腿膝、躯干微前倾,全身放松,犹如为下一次后蹬装填弹药准备发射。垂直阶段和随后的后蹬是途另跑技术的两个环节。支撑腿小腿与大腿之间的角度在垂直阶段达到130度-140度。这可以保证跑姿低和后蹬角相当小。以后在快速有力的后蹬条件下,这个小角可使前进运动更加有效。并能减少身体总重心的垂直起落。后蹬角大将会增大身体总重心的垂直起落。使跑的技术效果一直下降。因为这会降低蹬时身体前进水平速度和大大降低摆腿着地时的水平速度。途中跑时,两臂屈肘成90度,前摆时稍向内,后摆时稍向外,手成半屈状态,屈肘的角度稍有变化,前摆时角度小,后摆时角度变大,两臂动作应轻松自然,防止抬肩。通过肩关节横轴与两臂一起绕脊柱运动。向前摆臂时,伴随同侧肩前送和异侧肩后引动作。短跑运动员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跑得是否轻松自然,能否放松此时不积极参与工作的肌肉。

途中跑技术可以根据电影图片并利用角度参数进行分析。费利波夫的研究资料表明,世界优秀运动员短跑技术各种角度参数如下:躯干前倾角是10-19度(离垂直线),跨步时大腿劈开角是90-105度,垂直阶段大腿与小腿的夹角是130-140度。根据谢苗诺夫的研究资料,在后蹬结束时蹬地腿小腿与跑道之间的夹角约42-45度。

途中跑虽然看起来轻松的容易,但它要求运动员具有高水平的动作速度、一般耐力、肌肉力量、快速后蹬时集中肌肉力量的能力和放松肌肉的能力,所有这些要求决定训练手段的方法的选择,及其在训练各个时期中的正确的结合的分配问题。

运动员的水平越高,其身体训练的专项性越强,但是长时间使用范围狭窄的训练手段的方法会使运动疲劳而降低所用手段的效果。因此在准备期的前半期应尽量采用各种各样的一般发展练习,并努力使之生动有趣。

专项身体训练是以不同强度和在不同条件下完成基本练习,以及结构和性质(力量、速度、速率等方面)与基本练习相似练习,专项训练练习是基本练习的个别动作组成,既得于提高技术,也利于发展专项素质,在发展专项素质时,对完成练习的持续时间、重复次数、力量和速度以及练习和休息的交替制度均应进行一定的调整。

高级短跑运动员应在一个年度中安排两个赛期:一月份到三月上半月、七月到九月。准备期在短跑运动员的训练中担负着如下任务:1.提高跑的个别技术动作和完整技术;2.增强发展阶段不足的肌群;3.发展各种运动素质。

训练的基本手段是一般发展练习,从准备期的四分之十起,也包括基本练习(短跑),在准备期内训练量和强度逐步“波浪式”提高,训练量在基础训练周期末达到最高点,而后下降。

比赛期任务是:1.提高跑速(在夏季阶段还要提高速度耐久力);2.适应比赛条件下的快速跑(有对手和观众)。

基于手段是短跑,占总训练量的60-80%,在进入竞技状态周期,当比赛已成为训练手段时,强度达到最高点。

为了达到高度竞技状态(比赛周期开始时),运动员应参加不少于4-8次比赛。比赛周期内训练目的是保持已达到的技术水平和速度耐力水平。

过渡期任务是:1.改变训练条件;2.降低运动量;3.休息和治疗(必要时);4.过渡期的持续时间应不少于2-4周。

训练时期和周期是平稳地一个转入另一个。根据运动员个人特点及其训练水平和训练质量的不同,各个周期的持续时间可以改变。

篇9:《短跑中的途中跑》教学反思

作者:赤峰市林西县毡铺寄宿制小学

体育教师:荣汉

教材分析

快速跑是小学高年级田径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此训练,不仅可提高学生快速反应能力,而且可培养他们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精神,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起着积极作用。

学情分析

小学生身体的灵敏度有一定的发展,但在速度和协调性方面还不是很好,因此,在活动中应提醒学生起跑后要注意加速。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巩固起跑与起跑后的加速跑,进一步学习和改进快速跑途中跑技术。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速度、灵敏、协调的身体素质。

3、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坚强的意志,体验胜利的愉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自己技术特点学会几种发展步频、步幅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改进步频与步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使学生充分活动热身使学生明白这节课训

一、课前热身 师生同做广播体操,主要内容

二、导入新课 语言提示并鼓励 四纵队,齐做体操

三、练习途中跑

1、直接导入新课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练

安全重于泰山”,体

1、巩固起跑和起

2、安全教育习

重视安全教育。

跑后的加速跑 教师语言提示并巡回指导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重温动作要领

2、学习途中跑动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强调重难(分组练习并比赛)

学生在自主、合作、作要领 点 在音乐伴奏下做放松练习

锻炼集体协作能力

四、放松小结 播放音乐,小结

学生在轻松的音乐中新课

板书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单个对单个挑战和让距离追逐跑的形式,用比赛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快速跑途积极性,设计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最后给予课堂表现评价。

教学反思

篇10:途中跑的技术教学与训练

【摘 要】短跑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途中跑,它的任务就是达到最快速度。所以,途中跑直接关系到短跑成绩的好坏。这里,我谈一下如何提高途中跑教学的一点方法。

【关键词】短跑 途中跑 教学方法 【正 文】

短跑是田径运动的基础,它对其他运动具有重要的作用。途中跑是短跑中距离最长的,占短跑的70%—80%;由此看来短跑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途中跑的技术。因此,提高途中跑的技术是短跑教学的核心。

一、途中跑的技术练习

学习途中跑时要让学生知道在跑的过程中,动作要自然、大方、向前的要领,使学生在脑海中对动作有一种深刻的印象,再安排教学顺序对学生进行训练。

(一)50米反复跑3—5次,了解每个学生跑的情况。

(二)原地摆臂练习。要求:以肩关节为轴,前后自然摆臂,前摆时肘关节要露在胸前,后摆时手要露在背后,摆动协调有力。

(三)反复跑50—60米。要求:用50%—60%的速度,体会摆动腿前摆着地动作。

(四)原地高抬腿。要求:折叠高抬,向前摆动。和跑的衔接过渡要自然、连贯。

(五)变速加速跑。要求:站立式起跑后最高速度跑,等坚持不住时放松跑,反复练习体会最高速度的动作。

(六)20—30米小步跑。让学生体会跑的着地技术。

(七)直道进弯道跑。在直道上先跑15—20米左右,接着跑进弯道再跑20米左右。要求在进入弯道前身体逐渐向内倾斜。

(八)弯道进直道跑。弧顶开始起跑,接着进入直道。要求在跑出弯道的前几步,身体逐渐正直。

二、途中跑的身体练习

短跑成绩取决于跑的过程中的反应速度、加速能力、最大速度的保持能力。途中跑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速度力量和速度耐力。因此提高学生短跑途中跑的能力就要加强学生的身体练习。

(一)速度力量

1.上肢力量的练习:负重摆臂练习,注意节奏要有慢到快;也可以做引体向上、卧推等练习。

2.腰、腹部力量的练习:仰卧起坐,负重仰卧起坐;仰卧举腿,负重转体等。

3.下肢力量的练习:肩负下蹲、弓箭步、小步跑、原地双脚跳。跳台阶、跳栏架、上、下斜坡跑等可以增强下肢的爆发能力。

(二)速度耐力

1.20米—30米折返跑,强度在80%以上。2.200—400米的重复跑; 3.100—200米的计时跑;

4.直道加速弯道减速跑、弯道加速直道减速跑的变速跑。

三、途中跑错误动作的纠正方法

(一)摆臂紧张,姿势不正确。纠正方法:进行徒手或负重摆臂练习。

(二)踢小腿跑。纠正方法:重复强调动作要领,摆动腿时大、小腿应充分折叠,大腿先高抬然后下压,小腿自然伸展,反复上坡跑。

(三)后蹬,蹬摆不协调。纠正方法:反复讲解动作要领,多做一些引导性示范,采用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多看多想再练习,加深印象,逐步掌握正确的动力定型。

(四)踝关节紧张。纠正方法:小步跑练习,感觉膝、踝关节的放松感觉,重复强调跑的过程中踝关节放松。注意发展踝关节的柔软性和力量。

(五)摆动腿方向不正。纠正方法:跑时上体要保持正直,使髋关节处于前移的姿势,便于摆动腿前抬,可结合上坡跑、跑台阶等练习来加强。

(六)弯道跑时身体不会内倾。纠正方法:沿分道线内侧多做加速跑。要求:躯干内倾、外侧摆臂用力,消除动作紧张的状态。

四、结束语

途中跑的教学是短跑学习中非常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教学练习过程中应遵循动作技术的形成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练习热情。注意运动量应该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逐步调高,使我们能顺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以上是我在短跑的教学过程中,得出的几点途中跑的教学看法和教学方法。希望能得到各位同仁的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体育院校函授教材《田径》第八章。

2、《金牌背后是科技大战》第十五章。

3、《实用运动训练问答》第五部分与第十四部分。

篇11:《短跑中的途中跑》教学反思

跑的技术虽然简单,但要掌握与改进并不容易,从小到大形成的某些动作已经定型,很难改进。要使技术掌握得正确、改进得合理,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跑的技术动作进行改进:

一、要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

跑是人体移动的自然方法,属于周期性运动。跑的支撑是从脚着地时起,到脚离地时止;跑的腾空时期是从脚离地时起到另一脚着地为止。

在跑的一个周期中,每条腿的动作是连贯、完整的,不能截然分开。在每个周期中每条腿的动作可分解为以下几个阶段:

1.着地缓冲(前支撑阶段)

从摆动腿的膝部摆到体前最高点开始到脚着地,身体重心处于支撑点的垂直上方为止。为了减少人脚着地的重力和着地冲击力对人体向前移动所起到的阻力,应尽量减少脚着地的制动。此时摆动腿应向前向下,以前脚掌积极而柔和地着地,当脚一着地,踝、膝等关节主动弯曲,同时另一条腿积极向前摆动,加快身体向前移动地速度,缩短缓冲时间。

2.后蹬(后支撑阶段)

从身体重心移过支撑点垂直上方起至脚蹬离地面止。当身体重心移过支撑点垂直上方后,身体随着前移的惯性和另一条腿的摆动作用迅速蹬伸支撑腿完成后蹬。

3.后摆

支撑腿后蹬结束即进入后摆,当膝摆动到支撑点的垂直上方时,后摆结束。后摆时小腿放松,随着大腿的.前摆自然地形成大小腿折叠。

4.前摆

从摆动腿的膝经过支撑点垂直上方开始到膝摆到体前最高点为止(即支撑腿结束后蹬时),随着身体前移的惯性,摆动腿的大腿带动小腿向前上方摆出。前摆的幅度与频率是由跑速决定的。前摆与后蹬的动作质量与协调配合是跑时的关键性动作。

在跑的过程中,头部与上体成一直线,正确的摆臂不仅能对跑起到协调平衡的作用,而且能加强后蹬效果,对步频和步长也有重要的影响。

二、专门练习是改进技术的重要手段

多采用专门练习,对改进技术动作是非常重要的,能够集中改进局部技术,提高某一部位的专项力量,在训练中应多安排。下面是主要的几个专门练习:

1.小步跑

主要练习脚掌着地,提高脚部的力量,体会髋、膝、踝关节的放松和扒地动作。小步跑可原地做(脚尖不离地)或双手支撑做,在动作做正确的基础上,可加快频率,加快步长,逐渐过渡到加速跑。 2.高抬腿

主要练习抬腿高度,同髋关节相平,抬腿同时带髋,提高身体重心,支撑要高,髋、膝、踝、脚要充分伸直。上体直,腰用力,头要直,着地点要尽量离重心射影近。步子要小,臂要放松下垂,也可前后摆动。高抬腿时,抬腿要快,放下要慢,节奏要明显。

3.后蹬跑

发展腿部力量,体会后蹬摆腿技术,提高脚、踝关节、小腿的力量,比跑时的腾空时间长而高,后蹬腿离地面时间长,也可用来发展频率。要求:躯干稍向前倾,两臂弯曲,前后摆动,摆动腿向前上方摆动,摆到适当高度,大腿积极下压,前脚掌着地。后蹬要充分,有弹性。

4.车轮跑

体会摆腿带髋,能发展大腿后部肌肉。抬大腿时大小腿夹角小,大腿前摆时膝关节放松带出小腿,而不是主动摔出小腿。大腿下压带动小腿扒回,积极用前脚掌着地。落地点尽量接近重心射影,上体要直。

5.原地摆臂

摆臂时方向要正,肩关节放松,动作协调自然。练习时还可以手持轻物,增加摆臂的难度。也可行进间进行摆臂练习。要多安排摆臂练习,养成习惯。

从目前的体育课和课余训练情况来看,这些专门练习做得非常少,即使做练习,动作也不够规范。为了改进跑的技术,提高能力,应在准备活动和训练课中,大量安排专门练习,并要求动作的正确性。

三、加速跑是行之有效的练习方法

加速跑既是行之有效又是较简单的练习方法,但在体育训练和体育课中基本不被重视,有用的也是非常少的,跑的距离短且动作不规范,有的把加速跑变成了中速跑或慢跑。要改进跑的技术动作,应当大量地采用加速跑,然后放松自然跑进,保持正确技术。因为,加速跑最能体会快速放松的技术,对发展速度也起着决定性作用。要求:开始带有弹性,由慢到快,逐渐加速达到最高速度,然后放松,自然跑进,保持正确技术。

篇12:短跑途中跑摆动腿技术分析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塑胶跑道的问世,现代短跑技术又有新的进展,从而促使对短跑技术理论作新的理解和探讨。在途中跑中后蹬不再是短跑成绩的主要决定因素,摆动腿积极前摆、后扒才是提高短跑速度的关键。本文主要探考途中跑的摆动腿技术,摆动腿技术对途中跑速度的影响。

关键词短跑摆动腿步频步幅

一、前言

新一代塑胶跑道的问世,对原来的短跑理论提出了挑战,光强调后蹬的技术理论落后了。为了创造更新的百米世界纪录,世界上许多优秀的体育科研人员通过分析途中跑技術,认识到短跑技术是一个连续性的周期性运动过程。“后蹬、腾空、前摆扒地”,如果过分强调后蹬,身体重心跳跃式上下波动过大,影响跑速。如何既有有力的后蹬动作,又能快速前移身体重心,并保证身体重心前移过程中上下波动降到最小程度是一新课题。本文研究的重点从途中跑时摆动腿积极技术展开分析。

查阅文献,我们得到新的科学分析资料:在塑胶跑道上,人体在跑的周期性运动中的支撑阶段耗能只有20%,摆腿占80%。又有资料研究表明,优秀运动员一侧腿的支撑时间仅占一个复步时间的22.1%,而前摆时间却占77.9%,两者相比为1: 3.5①。从耗能这一角度看运动员跑进中的重点应该是前摆,而不是后蹬。正确处理好前摆这一关键技术,能使身体重心前移加快。由于积极前摆后扒动作使脚落点靠近身体重心,短了腾空时间,减小了身体重心上下波动,加快了步频,因此达到了提高速度的目的。传统的短跑技术理论对摆动腿技术研究较少。总认为没有良好的后蹬效果,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摆动腿技术。摆动腿要大腿高抬,小腿自然折叠。向前上方摆起,形成一个有力的后蹬支撑。把身体重心向前移动,由于只注意到抬大腿,没有有意识地积极下压大腿扒地,造成了消极落地,影响了速度的发挥。正确的摆动技术应该以髋关节为轴心注意摆动腿的摆动力量、摆动速度、摆动方向,让地面给的反作用力通过身体重心把身体向前位移。为了适应以摆腿为主的现代短跑技术——我们必须对途中跑摆动腿的技术作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二、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相关方面文字资料和上网检索,了解古代、现代短跑运动成绩和途中跑技术的发展演变过程,然后分析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接着从摆动技术队全场速度的影响入手,从而寻找存在的问题,为对比分析积累素材。

(二)比较法

通过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运动学、动力学的比较分析,归纳出现代短跑途中跑技术的特点。

三、改进途中跑摆动腿技术对提高短跑速度的作用

(一)摆动腿技术对步幅的影响

首先,要充分加强支配这些摆动腿的肌肉力量,使之在摆动中能充分发挥其肌肉的收缩力量。如果支配摆动腿的这些肌肉平时就缺乏训练,必然会使途中跑过程中的摆动技术产生影响。所以,它的肌肉力量是摆动腿前摆至最高点的先决条件,训练这些支配前摆的肌肉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这样直接导致步幅的锐减,我们可以发现,在后蹬离地的一瞬间,摆动腿的前摆高度并不是已到达顶端,而是随着腾空还在加大步长,所以必须重视摆动腿的前摆力量训练。

其次,摆动腿的快速前摆的实效性,是保证摆动过程中有效发挥向前和向上的作用。摆动腿快速的折叠前摆直接促使大腿的摆动半径缩短,加快了摆动速度,有利于髋关节的前送,继而增加了两腿之间的“剪绞”,有利于增加途中跑的步幅。通过摆动腿的大腿折叠前摆高抬,为小腿发力积极“扒地”和髋关节的前送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继而增大了步幅,提高了跑速。

综上所述,摆动腿的快速折叠前摆,增加了两腿之间的“剪绞”,积极“扒地”,后蹬的经济性,为增加步长提供了契机。

(二)摆动腿技术对步频的影响

有意识地加快后伸的摆动腿向前摆动,一方面可以使髋关节带动大腿摆动时间较早,加快了动量传递于支撑腿蹬伸时间,而缩短了支撑时间,是步频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另一方面前摆大腿积极带动小腿完成“扒地”,即减少了着地时的阻力,加快了跑动过程中的速度,使摆动腿向下后方的摆动和扒地技术减小了地面对人体的水平面制动力,无明显的速度损失,这一技术保证了跑进中平稳性和连惯性。促使了摆蹬的快速转换,从而获得加速度,增加步频。

大幅度快速前摆技术,关键点还是在大腿像签上方摆动的能力,很好的使前摆产生的势能转化为动能,从而促使步频的提高。

因此,高水平运动员在训练时,经常采用快速车轮跑练习巩固摆动腿技术,从而很好的在完成摆动腿技术的基础之上,达到增加步频的作用。此外,他们还经常采用60米格子(成人间隔1.8-2m)的快速途中跑练习来提高步频。

四、结论

(一)摆动腿的折叠靠拢由后向前摆动,即在折叠的同时由后向前摆动,缩短向前支撑时间,减小了制动,使身体重心迅速向前移动。

(二)摆动腿前摆带动同侧髋前送,增大了两大腿见的“剪绞动作”,为增加步长提供了条件。

(三)摆动腿前送抬高大腿顶膝带髋,对人体长生了一个向正前方的拉力,起加速作用。

(四)摆动腿正确有力的前摆,推迟了后蹬时间,减少了后蹬角,增大了水平分力。

(五)摆动腿向正前方抬高大腿,为腾空后积极下压“鞭打”后扒地提供了有力条件。

(六)摆动腿“鞭打”向后“回拉”扒地能产生引力——拉力,产生动力。

注释:

①黄桥贤,林卫华.探讨建立短跑途中跑后蹬、摆腿、着地缓冲的合理技术模式[J].2003.22(6):32-33.

参考文献:

[1]韩慧.中国田径高水平短跨跳跃项目运动员成长过程规律研究[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

篇13:《短跑中的途中跑》教学反思

【关键词】途中跑 生物力学分析

1.前言

途中跑的技术是短跑技术训练的重要部分,而途中跑最大速度阶段中技术的掌握则是短跑技术训练的核心,途中跑下肢摆动技术是途中跑技术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跑的技术效果。现代短跑技术的特点突出表现为快跑中髋部伸展的意义、速度、幅度和摆腿下扒着地的积极性、速度、方法、距离及效果等,在支撑阶段摆动腿的摆动和腾空阶段的摆动效果,是影响短跑技术的关键之一。

2.短跑途中跑技术特点

快速蹬伸技术,快速蹬伸技术是现代短跑技术的主要特点之一蹬伸动作要注意蹬伸速度的迅速、蹬伸程度合理性和蹬伸方向更加有效性,适宜的蹬伸程度可以取得更快的蹬伸速度和更合理的蹬伸方向。摆动腿积极快摆技术摆动腿快速有力、大幅度的前摆技术,更加完善了“摆动式”跑法,有效地促进身体迅速向前移动,加大了后蹬的力量和速度。同时加快了摆动腿的速率,缩短跑动周期,提高了跑的频率。前蹬支撑技术通过摆动腿积极下压,鞭打扒地动作和退让肌工作能力的训练,减小前蹬支撑时的阻力,缩短前蹬支撑时间,使重心移动的速度在前蹬支撑阶段的损耗减少,从而提高了跑的速度。

3.1途中跑摆动阶段生物力学分析

短跑时当支撑腿着地瞬间,摆腿动作有利于减小人体与地面的冲击作用。在缓冲阶段,摆动腿动作能使人体总重心迅速前移,有利于缩短缓冲时间和增加支撑腿内蹬地力量,当支撑腿进入蹲伸时,摆腿动作有利于提高支撑腿的蹲伸速度,途中跑中摆动腿动作的好坏对短跑的途中跑有着相当大的影响。蹬地角是后蹬腿蹬地将要结束时,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人体向前跑主要是由于后蹬作用力的推动,后蹬腿的效果直接影响跑速,蹬地角加大时,重心抛物线上升,腾空时间长,这样虽然能增大步长,但步频相应下降,跑动时重心起伏明显,因此蹬地角要适中,在55°左右最为理想。着地角反映运动员摆动腿着地动作完成是否合理。

3.2途中跑着地缓冲阶段的生物力学分析

在肌肉力学中,将肌肉分为三个部分:收缩元、串联弹性元、并联弹性元。肌肉收缩时,先是收缩元收缩产生张力,此时在肌肉的外部端末还测不到力的增长。然后,已经缩短了的收缩元将串联弹性元拉长。只有到串联弹性元被拉长到足够的长度,才能在肌肉末端测到力的变化。研究已证明:腿部屈肌(如腓肠肌)在脚着地前15-20 ms便已出现电活性,这表明运动神经元向肌肉发出的脉冲早于着地时刻,然而在这段时间内肌肉还来不及收缩,受到激活的肌肉长度小于平衡长度。脚在落地瞬间受到的地面反作用力是阻力,但这个过程对完成整个动作起积极的作用。途中跑中各技术环节是密不可分的,后蹬是前进动作之本,后蹬的发力应是前摆着地用力的延续,而缓冲是蹬地的前奏,缓冲实质上就是身体向支撑方向运动的制动,且缓冲可以预先伸长肌肉,直至最佳初长度,从而储存弹性能,为后蹬做准备。

综上所述,积极的扒地技术并不能产生短跑的动力,没有拉引的作用,但伸髋高摆扒地技术对短跑成绩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高摆后大腿主动下压,带动小腿积极地向后下方扒地以增大下肢各环节的角速度;腾空摆动过程中的伸髋可以加大大腿的摆动半径,从而有利于积极摆动充分发挥速度水平,合理的利用着地缓冲并积极摆动下肢,提高跑速。

3.3途中跑摆臂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摆臂可以增加后蹬力量。实验证明:人在固定上肢使其失去摆动能力后,人体就产生了使身体不摔倒的保护性抑制,尽管受试者努力奔跑并用肩部扭动来维持身体平衡以求达到高速,由于力学规律的作用迫使仍难以达到理想的蹬地能力。摆臂可以维持人体平衡。人体站立不动时是平衡的,当一步迈出时平衡就破坏了。正是因为向前迈腿时骨盆横轴围绕人体做转动产生动量矩,人在赛跑中角速度越大,动量矩就越大。摆臂可以提高跑速。在保持一定的摆臂频率的基础上还要相应地增加摆臂的幅度,使摆动腿相应地前提高抬,使髋关节前送充分,左右移动,加大步幅,使上、下肢从脊柱纵轴为旋转轴做相同运动,避免重心左右大幅度移动,头要正,并保持身体在跑动中的平衡。

4.结论建议

在短跑专项技术训练中应高度重视摆动腿的摆动技术。摆动腿高抬大腿摆动动作的70%是在缓冲过程完成的。摆动技术应与合理的缓冲技术相配合,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摆动腿的摆动作用,合理改善着地缓冲时的缓冲距离、缓冲时间和缓冲幅度。较长的缓冲距离、缓冲时间和较大的缓冲幅度,使小腿绕支撑点的前旋更加积极,有助于小腿前倾角的减小,从而减小后蹬角,增大后蹬阶段向后的水平分力,缩短腾空时间和距离,提高后蹬效果,最终改善途中跑步幅结构。转变观念,确立正确的现代短跑技术训练指导思想,以速度为核心,创新技术训练的方法与手段,在技术训练中突出高速度、快节奏的训练思路和方法,提高动作速度和加快动作节奏。

【参考文献】

[1]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卢德明等,运动生物力学测量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5

[3]陈刚、王洪福,力量训练与“三度训练法” [J].中国体育科技,1995,1-4

[4]杨世勇、杨枚,论发展运动员速度力量的训练方法[J].四川体育科学,1999,88(4)[5]

上一篇:美国签证面签材料下一篇:姥姥的生日会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