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材料室管理制度

2024-06-05

项目材料室管理制度(共9篇)

篇1:项目材料室管理制度

材料系实验室安全专项排查

整改活动的整改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高校实验室(实训室)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材料系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材料系领导高度重视,要求严格按学校设备处的工作部署,结合实际情况在“五一节”前自查工作的基础上,全面细致地查找各种事故隐患,深入开展实验室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活动,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整治活动具体工作内容:

1、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和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安全组织体系,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每年都将依据学校相关要求及时建立、更新实验室的安全责任体系。2011年已制定《材料系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材料系消防安全奖惩制度》、《材料系实验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2012年已制定《材料系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材料系实验室电器设备安全使用规定》、《材料系实验室安全守则》等,并在每处实验室出入口的醒目位置明示;2013年已制定《材料系应急喷淋洗眼器使用规定》、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制定了《材料系科研项目安全审核制度(征求意见稿)》(为便于制度的实行还制定了《材料系科研项目安全审核表(征求意见稿)》)。

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上墙

按照“责任要明确、措施要有力、隐患要消除、安全要保障”的要求,明确相关责任人必须履行的安全管理责任书所规定的职责,对于新增加的实验室必须及时与之签订安全责任书。

2、组织开展实验室安全和卫生检查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开展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自查工作,并以此次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为契机,全面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及时消除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将排查整治工作落实到实处。

2013年3月已对全系的加热设备使用状态进行了确认;4月对全系的剧毒品使用情况及场所进行了核查,并对以上两项工作做了留档备案。

加热设备核查确认表

剧毒品使用核查确认表

检查记录表

每月组织人员对实验室安全管理进行检查与巡查,并在此基础上还需不定期地进行核查和督查,以此促使全系师生积极主动地查找、解决隐患,形成安全工作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化学品台帐

仪器使用记录

易制毒化学品

原始申领记录留档

3、实验废弃物处置情况

加强宣教,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和理念。对于具有腐蚀性、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处理严格的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及时做好实验废弃物的分类、收集、送处工作,坚决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剧毒品废弃物处置留档记录

4、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预防为主,防患未然,切实加强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我系已将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纳入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计划,并作为一项常规性教育。从2012年起已在本科生的认识实习、综合实习等教学环节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的讲解,并把16课时的化学类实验室安全课程列为研究生新生的必修课程。

充分利用讲座、板报、横幅、校园网络等形式对实验室安全进行广泛的宣传。材料系系网在原有的实验室安全板块基础上,2012年新开设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栏目,2013年又新增了“操作规程“栏目,这些都有利于实验室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促使师生真正掌握实验室安全常识,促进全系的安全工作,使之“懂规章、明危害、会操作”。

5、隐患整改情况

对实验室内务、消防、水电、仪器设备、危险化学品、实验废弃物、辐射等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对已排查出的问题要求立即进行整改,对一时无法立即解决的隐患问题要积极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整改前

整改后

在核查过程中发现个别实验室存在隐患排查不彻底、不认真、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个别师生抱有没出事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某些细节方面的疏忽,我们不能坐等出事后才发现问题,要防范于未然,要进一步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各项措施,加强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落实“自我管理、自我检查、自我整改”机制,充分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强化实验室安全方面师生的培训,切实提高全系师生对实验室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将我系的实验室管住管好,坚决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

二〇一三年五月十六日

篇2:项目材料室管理制度

1〉各工地使用材料的申请管理及预算控制事项; 2〉材料管理员及警卫人员的督导考核事项; 3〉协助各工地急用材料的调配事项;

4〉剩余材料的处理事项;

5〉各工地材料出入的验收、记账及保管事项; 6〉办理各工地材料的签收及登记事项;

7〉有关工地材料报表的登记、统计、报告及保管事项; 8〉协助各工地办理材料决算事项;

篇3:项目材料室管理制度

1 项目材料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物资材料采购、仓储管理体系较为传统, 通常由所需单位书面提出物资采购计划, 经相关部门查库、审核批准后由供应部门进行采购, 后经验货、分库区办理收货、上架、入库、登记造册, 再由使用单位按程序申请领用, 整个程序繁琐复杂, 且因仓库分散, 信息核对不及时, 极易造成大量物资积压, 库存大、重复采购的弊端导致浪费现象存在。近些年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企业开始实施物资采购、仓储管理系统改造, 该系统是一个实时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能够按照运作的业务规则和运算法则, 对信息、资源、行为、存货和分销运作进行管理, 使其能最大化满足有效产出和精确性管理的要求。

2 制定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企业精细化管理理念, 有效控制消耗材料使用, 减少浪费、降低项目成本, 加强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物料的安全管理, 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和职工的人身安全, 需要制定适合企业工程特点的现场材料管理制度。

2.1 施工现场必须健全机械设备安

全管理体制, 完善机械设备安全责任制, 各级人员应负责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施工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应负责机械设备的监督检查。

2.2 在非生产时间内, 未经项目负责

人批准, 任何人不得擅自动用机械设备和物料。施工人员依据技术员填写的《单位工程限额领料单》到材料库领取材料。领取量略大的, 采取分批发放的办法。焊接材料由烘干室统一发放管理, 认真做好焊材发放回收记录。气体和砂轮片由材料库保管员统一发放管理, 认真做好气体发放台账。施工人员在使用气体前应该仔细检查好表、把、带漏气现象, 及时修理、更换。空瓶返回时由材料保管员用表效验是否已空, 如有余量使之用完再次更换。

2.3 材料管理部负责对公司所属项目部和作业单位自揽项目进行检查考核。

采取日常检查、季度考核的方式, 在公司季度工作会议或系统会议进行讲评。并依据奖罚措施规定按季度兑现。

3 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施工过程是劳动对象“加工”、“改造”的过程, 是材料消耗的过程, 称为“牺牲”过程或使用过程。使用过程中材料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检查、保证进场施工材料的质量, 妥善保管进场的物资, 严格、合理地使用各种材料, 降低消耗, 保证实现管理目标。

3.1 材料计划管理。

项目开始前, 工程部和经营部要给材料部提供一份物资需求计划, 作为备料的依据, 然后根据施工图纸、施工进度, 在加工周期允许时间内提出加工制品计划, 作为材料部组织加工和现场送货的依据。并且每个月要制定月度采购计划, 还有零星采购计划。

3.2 现场材料的验收。

为了把住质量和数量关, 在材料进场时必须有进货计划、送货单、质量保证书或产品合格证, 进行材料的数量和质量验收。项目物资管理只有执行标准化, 规范化、程序化, 才能做到管理精细化。

3.3 材料的储存与保管。

进库的材料应验收入库, 建立进货台帐, 现场的材料必须防火、防盗、防雨、防变质、防损坏;材料的储存成本理应是材料实际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我国的成本管理中却往往忽视这方面的控制。

3.4 材料的领发和回收。

凡是有定额的工程材料, 要限额领发材料, 在领料的时候材料人员要认真填写领料单, 要在领料单上注明具体用到哪个部位。发货员必须按“推陈储新, 先进先出, 按订单发货或品种平衡分配”的原则发货, 要坚持一盘底, 二核对, 三发货, 四减数的工作程序。现场余料要及时回收, 并且办理退料手续, 周转材料要按工程量、施工图纸报需用计划。

4 降低现场材料成本的其他措施

对于现场材料管理和管理目标的实施阶段, 本着降低材料成本的目的合理安排材料进场, 及时掌握施工进度变化, 随时调整材料配套供应计划, 组织料具的合理使用。应注意工程物料的租赁、库存的合理处理。

4.1 采用租赁方式

市场经济条件下, 现金已进入大市场租赁时代, 对于可租赁周转材料, 如钢模板、钢架管、扣件等材料, 能够租赁的, 如果租赁时间、运输及租赁费用合适, 则是最节约成本、最能开源节流的一种形式。以某工程为例:技术部统计数量为:钢模板500平米, 钢管150吨, 扣件30000套;设计大干时间两个月。如果采购, 因为钢铁价格开始飙升, 当时按照3300—5500元/吨购买, 需要80-100万元, 而租赁, 只需要缴纳5-8万元押金, 最终因各种原因延迟归还半年, 损耗加租金共计12.6万元, 简单按照这个计算, 租赁比较实用。

4.2 削减库存, 做好后期材料处理

能否用库存材料代替利用, 能否整合交旧库存材料, 能否将库存需要处理材料变废为宝, 这些, 都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尤其是在工程后期。现金的运输非常方便, 并且货源很多, 市场基本处于供过于求状态, 完全没有必要大量积压货品, 这样只能增加负担, 减少周转资金, 甚至最终处理很是麻烦。后期的材料处理, 是很实际的问题, 处理方案有转场至其他工地, 就地折价处理, 做为废料进行处理。

结语

通过加强对项目的物质管理, 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 优化项目的资源配置, 积极采取新的物资管理机制, 通过少量的投入, 获得最低的成本消耗, 形成最佳的物资管理理念, 提高项目的管理效益和盈利水平。只有做到这些, 并结合各自企业实际, 予以适当的完善和补充, 才能真正达到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来提高企业采购管理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敬宜, 李宏勋.提高项目组织管理有效性的对策[J].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3 (02) .

[2]王树明.工程项目进度优化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 2004.

[3]赵向东.浅论工程施工现场材料的科学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19) .

篇4:项目材料室管理制度

[关键词]项目课程 实训室 建设与管理

[作者简介]季本山(1961- ),男,江苏如东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江苏科技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船港电及其自动化的教学与研究。(江苏南通226010)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6-0161-02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推进,项目课程已成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项目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组织与实施以及教学考核与评估均不同于学科课程,项目课程体系的建立对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按项目课程的要求建设与管理实训室,如何对原有按学科课程建立的实验室、实训室进行改造,这是实施项目课程改革的关键,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充分发挥实训室在教学中的主阵地作用

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改革是解决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系统性偏差和结构性矛盾的关键,专业课程是课程改革的重点。我国的职业教育长期受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影响,对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律把握不够,特别在就业岗位的实践能力要求与学校的技能训练方面严重脱节。项目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学做结合,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理论上,项目课程教学应该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育”,学校的课堂应搬到企业的车间。但由于前阶段我国职业院校的“去行业化”,使得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关系相对疏远;市场经济的现实,企业经济独立核算,也决定了企业对学校教学所提供资源是有限的,所以高职院校实施项目课程应将校内实训室作为项目课程教学的主阵地。教师通过对企业的调查与实践,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企业工作项目带进课堂。过去职教活动开展的场所主要集中在普通教室和实训室,而项目课程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实训室成为组织实施教学的主要场所。所以,按照项目课程要求充分开发实训室的教学

功能,加强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成为推进项目课程改革的关键。

二、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对实训室资源进行优化重组

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是由以前基础好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成,由于历史原因,原中专学校课程体系基本上是沿用本科学校学科课程体系,甚至有的教材与本科教材大同小异,只是对有的章节做了一些删减而已。项目课程的体系结构是由工作体系结构决定的,这就决定了项目课程的教学组织以工作任务为主线,课程内容是综合化的。原有在学科课程体系下建立起来的实验室,显然不能满足项目课程教学的要求,必须对实践教学资源按照项目课程教学组织的方式与内容进行重组与优化,要从三个方面着手:(1)实训室内部环境。项目教学以任务为中心,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获取职业知识与技能,对实训室内部要进行项目课程的情境设计,营造企业的工作氛围。项目课程教学是融理论讲授与学生操练、讨论为一体,所以在实训室内要开辟一个学生讨论、师生交流的区域,为以学生为主导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创造条件,使实训室真正成为“项目教学教室”。(2)实训设备与设施。对实训设备与设施要根据项目教学内容的做全面调整,拆除原专业基础类实验室并将其设备分散到相关的专业实训室去。要组织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深入研究项目教学的工作任务,对实训设备与设施进行改造和开发,满足项目教学需要。(3)实训室规模。项目课程将主课堂转移到实训室,对实训室规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要加强对实训室的投入,有计划地增加实训设备的数量。同时,对同专业同年级的班级要采用不同的课程编排形式,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避免造成教学实训设备的闲置和浪费。

三、大力开发模拟真实环境的仿真实训室

在项目课程教学模式下,许多职业技能的训练难以在校内用真实的设备和真实的环境来完成,一是有的真实设备体积巨大、价格非常昂贵,学校无力购置,如船舶、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等;二是有的生产环境无法在学校时实现,如船舶在海洋中航行、大型港口装卸机械在海港作业等。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训,企业从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考虑,不可能将昂贵的设备和高危岗位让学生操作。随着计算机和仿真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学校模拟真实环境建设仿真实训室成为可能,一些以前在学校无法培训的技能,如船舶操纵、雷达导航等,可以在学校的仿真实训室完成培训。使用仿真训练器和仿真实训室进行技能训练,具有以下特点:(1)节省经费。建设仿真实训设备比真实设备价格低得多;仿真实训室一旦建成后,其维护费用低,实训耗材少。(2)安全可靠。由于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设备性能稳定,学生训练不具有生产现场的危险性。(3)方便灵活。用仿真训练室培训,不受环境、时间的限制,学校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安排,满足项目课程教育的需要。(4)教学功能强大。用仿真训练器和仿真实训室教学,其教学功能比真实设备还要强大。模拟器可设置真实设备上不可实现的故障,便于学生了解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模拟器还可模拟真实生产现场难以遇到的复杂环境和危险环境,这使得模拟器比真实设备更具有技能训练优势,提高了实训质量。(5)升级换代和功能扩展方便。由于仿真训练器、模拟器主要由计算机网络系统和视景投射系统组成,硬、软件升级方便,在原先应用程序中多预留一些接口,日后系统功能扩展极为方便。职业院校应积极研究大力开发模拟真实环境的仿真实训室,为实施项目课程教学提供保障。

四、积极实现实训设备的网络管理

项目课程教学的主要场所转移到实训室后,实训室的日程安排将非常拥挤,实训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量加大,维护时间也难以保证。因此,除要增加实训设备的技术维护力量外,还应对实训设备增加网络管理的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设备智能管理水平。实训设备的网络功能有:实时监视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原因;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对设备设置故障,供学生排查等。对实训设备的网络管理设施,可通过三个途径来建设:(1)组织本校教师开发。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项目内容、实训设备的要求和功能都有系统的认识。组织教师开发网络管理实训实施,不仅能锻炼教师的动手能力,增强教师爱岗敬业精神,而且能节省大量资金,使实训实施更能满足项目教学需要。(2)学院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对专业性强、加工制作有特殊要求的实训实施,可与科研单位、生产企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校企联手使实训网络管理功能更为完善。(3)直接引进现成产品。目前全国教学设备仪器生产厂家有几十个,有许多教学设备的功能具有国内领先乃至国际领先水平。学校要组织专业教师认真进行市场调研,仔细分析教学设备仪器的教学功能,及时引进现成教学设施以促进实训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项目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

五、校企合作,共建校内专业平台

高职院校要始终牢记服务地方经济、区域经济的宗旨,加强与地方的联系,关注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以及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校企合作共建校内专业平台,对改善校内实训条件,实施项目课程教学具有重要作用:(1)校企合作共建校内专业平台,具有企业化的教学环境。专业平台硬件环境是具有先进企业的生产设备,软件环境是引入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在这种环境下实施项目课程教学,能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2)利用专业平台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各种技能培训。在项目课程教学中,已将职业资格标准或技能等级引入了教学内容,通过与劳动部门或国内外有职业资格认定机构合作,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及论证工作,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完成课程工作任务的同时,学生获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3)共建校内专业平台有利于实现与企业生产接口。专业平台承接生产业务,可将企业的工作项目带入课堂,形成课程项目。师生按企业生产要求完成加工任务,既培训了学生,又为培养“双师型”教师创造了条件。同时,创造的利润为平台和课程建设提供了经济保障。

六、加大实训室开放的力度,巩固教学成果

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教学模式的目标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充分彰显高职教育特色,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出满足企业要求的高技能人才,其核心就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项目课程的模式下要积极地推行实训室的开放制度,把实训室建设成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主场所。实训室的开放要从两方面入手:(1)时间上的开放。实训室要在正常教学时间外对学生开放,便于学生及时巩固课堂上所学的技能,及时弄懂项目相关知识。(2)内容上的开放。内容开放是指允许学生在开放时间内任意选择一个课程项目作为练习内容,并引导学生在规定项目上完成创新项目或拓展项目。创新型的人才需要具有创新型思维,而创新思维取决于实训教学,因此实训室开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举措。在实训室开放的时间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完成综合性强的项目或自己设计项目;而技能差的学生可以有目的地加强相关技能训练,能实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目的。因此,实训室的开放是项目教学的延续,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只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训室开放制度,才能扎实开展项目教学活动。

七、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创新实训室管理模式

在我国,航海类高职院校率先将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引入教育管理,为职业教育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高职院校推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就是要根据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建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把ISO9000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贯穿于教学管理全过程,确保教学各个环节都按质量体系文件所规定的程序执行。高职院校实施项目课程教学,实训室处于重要地位,要确保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实训室的管理,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创新实训室管理模式是重要途径,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实训室过程控制管理,实现质量管理的新模式。(1)规范管理程序是过程控制的关键。根据项目课程体系、课程目标的要求,制定、修改教学文件和程序,制定与项目教学过程相结合每一个工作的流程,将实训室管理程序成为项目教学过程实施的基础文件,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2)明确岗位职责是过程控制的有力保障。明确每个教学人员的岗位职责,使得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3)建立评估机制是过程控制的动力。在学校内部要建立实训室的评估制度,根据质量体系的程序文件所规定内容,结合教育部实验室评估指标,制定本校的实训室评估体系。实训室的评估可分两级,即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评估小组可由教学督导、教学名师、骨干教师组成。对实训室评估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及时纠正过程控制环节的不足,促进过程控制的改进。院校还可以建立激励机制,根据实训室评估的结果,进行奖惩。(4)提高教学质量是过程控制的目的。高职院校实施项目课程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项目教学的硬件环境在实训室,实训室的过程控制管理是项目课程实施的保障。

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是实施项目课程教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高职院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切实加强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把实训室建成与项目课程教学相适应的主阵地,确保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2]郝超,徐国庆.试论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基本内涵[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篇5:科技发展部项目管理室先进事迹

2010年是我公司工程管理工作最重要的一年,技改工程项目任务繁重,生产维修工程点多面广,工程验收、结算实践性很强。必须注重实际,尊重实事,遵循工程管理工作客观规律,正确把握公司工程管理实际情况,我们忠实地履行了项目管理室的职责,在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部门领导的指挥下,我们圆满完成了公司及部门下达的各项工程管理任务。具体事迹表现如下:

一、工程项目管理方面

1、完成了2011年技改重点工程项目计划工作。

2、解决了茭河口大桥质监、安监等因不能报建引发的政府部门监督的一系列问题,完成了大桥通车前一切规定程序。

3、完成了铍二期项目国防军工委的审计报告及档案验收、竣工验收的筹备工作并顺利通过验收。

4、圆满完成了八厂转固工作

5、配合机电总厂完成了两水两电分离项目的预算工作。

6、完成了康家湾矿深部开拓工程立项工作,并已正式开工。

7、完成了国家新兴产业技术升级改造项目的申报工作。

8、按时完成了各项技改工程项目的资金拨付计划。

9、督促安环部完成了对八厂鼓风炉收尘系统的监测工作。

10、组织了工程调度会并检查落实调度会决议执行情况。

二、工程验收及预、结算方面

1、完成了四厂八万吨电锌工艺完善、职工医院住院病房改造工程等15项预算工作,预算工程量550.30万元。

2、完成了五矿集团的预算编制工作。

3、工程结算审核共140份,审核金额共计3035.1982万元,共核减88.89万元。

4、完成了康家湾、铜矿、铅锌矿采掘生产结算值2725.81万元。

5、按时完成了各项技改工程项目验收,并配合机动工程部做好维修工程项目的验收。

6、每月底,按时完成了矿山井下采掘工程量的验收。

三、工程管理制度完善方面

1、针对金铜工程,完成了公司重大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制定,从工程管理的各个角度,完善了公司工程管理制度体系。

2、制定并发布了公司自营工程管理实施细则。

3、修订公司《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四、工程资料管理方面

1、建立了工程预、结算管理档案。

2、建立了工程审批程序管理档案。

3、建立了工程竣工验收管理档案。

4、建立了工程合同管理档案。

五、科室工作纪律方面

1、严格按工程管理制度、国家工程管理标准和工程合同搞好

预结算工作。

2、及时学习和掌握新的预算软件,及时掌握市场材料价格动态,遵循工程建设项目的客观规律,运用好预结算的技术、方法和有关政策,做到了注重实事、符合政策、遵照合同,客观公正地履行了预、结算管理职责

3、不接受任何工程利益方的任何好处,为公司工程项目建设投资控制把好关。

4、要求科室成员做好工作日志,做到有事先请假、外出有说明、验收有记录。

综上所述,科技发展部项目管理室2010度,特别是下半年以来,在公司的关心和帮助下,在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狠抓了员工队伍建设,做到了管理从严、制度从严、考核从严,杜绝了可能存在的管理漏洞、不良行为的产生。在工程管理和预结算工作上做到了公正、公平、合理、合法,认真、正确、圆满地完成了公司工程项目管理的各项任务。

篇6:项目材料室管理制度

为规范学院实训室建设行为,提高实训室建设效益,根据《高等学校实训室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实训室建设项目管理的方法及原则

实训室的建设应采取“立项论证、合同管理、跟踪建设、严格验收、注重效益、滚动投资”的方法。坚持专家论证与学校决策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效益评估与滚动建设的办法,执行科学的立项、建设与管理程序,贯穿职能部门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管理。

二、实训室建设项目管理的运作程序

(一)、立项程序

1、各系根据学院总体发展规划的要求,在深化实验教学改革,理顺实训室体制关系的基础上,依系部实训室建设规划和计划,提出建设项目申请报告。

2、教务处实验实训管理中心根据学院总体规划和系(部)规划的精神,组织专门班子对各系部申报项目进行申报资格审查,凡没有实训教学改革方案和措施的项目,不予立项。

3、通过项目资格审查的项目建设单位,成立以学科带头人为项目负责人的项目建设专班。项目建设专班在内外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编写建设项目计划书,建设项目计划书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建设的主要目标与任务、项目建设效益及标志性成果、设备购置计划、参加项目建设人员情况、工程进度等。

4、实验实训管理中心认真审查申请项目有关支撑材料和数据,并对申请项目的可行性提出调研报告。

5、学院组织以院实训室建设委员会为主的相关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查,并提出论证报告:

6、院领导审批。

(二)、项目批准后,项目负责人须向学院签订项目建设合同。

(三)、项目建设中,实验实训管理中心负责项目建设的跟踪管理和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建设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学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仪器设备采购等相关规章。

(四)、项目建设完工后,经有关系部组织自验收,并向学院提出申请验收报告。

(五)、实验实训管理中心全面审核验收报告后,学院组织专家组进行正式验收。

篇7:项目材料室管理制度

夯实基础优化制度创新方法全面提升党委督查质量效能——州市委办公室

近年来,苏州市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加强和改进党委督促检查工作的要求,紧紧围绕“五个坚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督查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强化使命担当,着力夯实“三大基础”、优化“三项制度”、创新“三种方法”,统筹抓好决策督查、专项查办和督查调研,持续强化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党委督查工作质量效能,确保中央政令畅通、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一、夯实“三大基础”,着力提升督查工作组织化程为政之道,忧无策,更忧有良策而无落实。市委坚持把作决策和抓落实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党委督查工作,成立了市委督促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委督促检查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领导批办交办事项工作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意见,每年定期召开党政督查工作会议,部署任务,明确要求,夯实体系、机构和地位“三大基础”。一是构建“大督查”体系。着眼于增强督查工作全局性和系统性需要,优化完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全面覆盖,全程跟踪、快捷高效”的大督查工作格局。在市委督查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市委办公室牵头抓总,加强与市纪委、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协调衔接,按照“尊重依靠”的原则,整合各部门各单位各板块督查人员和资源,各司其职开展工作,实现协同协作,形成督查合力,有效提升督查工作覆盖面和针对性,有效避免多头督查、越位督查和交叉重复督查。二是强化督查机构建设。市委常委会先后多次专门研究督查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问题,市委办公室初步形成“一室(督查室)两处(决策督查处、专项查办处)”的工作架构。各区(市)也紧扣“四有”要求,切实把督查机构设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强化力量配置和队伍建设。苏州下辖4个县级市、5个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均成立专门督查机构,张家港市、吴江区等党委督查室的机构和负责人还进行了升格或实行了高配,吴中区所有镇(区、街道)均设立了党(工)委督查科。市级机关各部门以及省管垂直部门也都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全市初步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督查工作网络,保证了督查工作渠道畅通。三是主动为提升督查地位提供保障。把督查结果运用纳入全局工作链条,与考核紧密结合,形成工作正反馈、正激励。在市级机关绩效百分制考评中,督查结果权重达到

16.5分。每年年末,市绩效办对市级机关部门、单位进行绩效考核时,都要听取市委办公室的意见。对市委重要会议、重要文件和重点督查事项落实情况,市委领导交办事项和批示指示办理完成情况,“市委书记信箱”来信办理情况,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情况,以及承办重大涉外活动情况等,由督查部门进行考核打分,为推动督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抓手。

二、完善“三项制度”,努力提高督查工作规范化水保证政令畅通,是党委督查部门的首要任务。苏州市在围绕“五个重”(即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大决策、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抓督查促落实过程中,突出抓好统筹协调机制、责任落实机制、联动督查机制、领导批示件归口办理机制和督查成果运用机制建设,着力优化“三项制度”。一是着力优化分解立项制度。党委督查部门牵头抓总,但不大包大揽,十分注重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每年年初,根据市委全会部署和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由市委办会同市政府办、市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制定重点督查计划。对重点工作进行分解立项,逐项明确牵头督查单位,实行项目化管理,按季度排出督查计划,作为督促检查工作的主线。每个季度末,围绕党委思路,对照目标要求进行全力跟踪落实,检查决策实施的进展情况、工作中的不平衡和滞后现象,及时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查找差距,鞭策后进,提出建议;年末,对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汇总、考核,确保市委决策部署有落实、有成果。二是着力优化实地督查和情况报告制度。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围绕市委重点工作、市委领导重要批示以及书记信箱重要信件的办理情况,准确理解、深刻领会领导意图,建立强有力的跟踪落实、实地督查制度,坚持每周实地勘察,通过现场走访、突击暗访、定期回访等形式,认真抓好相关事项的督促检查,查必清、清必果、果必报,推动相关工作落实到位。特别是对省委办专项查办事项和市委主要领导重要批示的落实情况,坚持做到100%实地督办、现场复核。整合精简刊物,形成了“苏州督查专报”和“苏州督查通报”两份刊物,专报只报送市委主要领导,据实直陈事项进展、存在问题矛盾,提出改进建议;通报面向各板块各有关部门,实事求是反馈督查结果,指出问题不足,起到引领鞭策作用。三是着力优化督查骨干培训制度。坚持立规矩、定标准、增活力,根据督查干部队伍实际需要,邀请上级部门领导和党校专家,定期开展骨干业务培训。同时根据督查工作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组织力量自主设计了《党委督查工作手册》,梳理了中央领导同志《党委督查工作论述摘编》,编写了《党委督查工作问答》,绘制了决策督查工作流程图、专项查办工作流程图,制订了回访复核制度,修订了市委办公室督查工作制度、市委督查室岗位职责及各专项工作的办理规则等

运行管理制度,构建特色课程,开展骨干培训,帮助督查干部及时深化对督查工作政策制度的理解,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三、创新“三种方法”,不断丰富督查工作科学化手段近年来,我办平均每年办理领导批示200件、书记信箱来信2400件、建议提案50件。我们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把领导高度关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放在突出位置,以法治思维统揽专项查办工作,不断创新领导批示、书记信箱来信及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方式方法,着力提升督查工作科学化水平。一是探索“第三方”评估、监督方法。建立特邀评估员和电话回访员两支队伍。委托市统计局城调队对所有来信办理质量逐月进行满意度回访;委托党委督查工作特邀评估员对来信人反映不满意的来信逐一进行重点督办、实地核查和复核评估,彻底弄清楚是什么原因让群众不满意,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是否规范,确保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探索建立党委督查与新闻媒体监督联动机制,与市属主要新闻单位实行工作联动,将市民反映较为集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借助新闻舆论的力量,在媒体进行曝光和报导,推动问题解决。二是推广信息化督查手段。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在规范管理、优化流程、提升效率等方面的作用,在原有督查信息化网络实现对督查事项交办、跟踪、催办、回复、反馈、查询、汇总等功能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苏州市电子政务内网建设,积极完善督查工作系统模块功能,探索督查事项“全网监控”“全时了解”“全面掌握”,并结合移动通信,试行部分督查功能的手机应用。目前,该系统正在加紧调试,预计今年上半年将全面投入使用。此外太仓、昆山、吴江等地也都启用了自己的督查工作网络平台,流程节点得到进一步规范,工作效能显著提升。三是探索建立基层督查联系点。健全市、县(市、区)、镇(街道)三级党委督查网络。围绕稳定增长、创新驱动、民生改善、生态优化、改革开放、城乡建设、从严治党等方面,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在全市选定10个督查工作联系点,作为决策落实的动态进展监测点和社情民意观察点,推动督促检查逐步向基层一线(行政村、社区)和窗口服务单位延伸。畅通决策落实的监督渠道,深入基层一线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及时掌握中央及省市党委决策部署在基层一线的具体执行情况、工作成效及困难问题,推动督查干部离开案头、走向田头,有重点、有抓手地系统参与实地督查,真正融入到基层干部群众和实际工作中去。

篇8:浅淡公路工程项目材料管理

施工企业由于流动性大、施工场地的影响、交通条件的限制等原因, 对其施工工程的材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不少施工企业, 对材料管理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材料的采购、验收、保管到使用缺乏切实可行的制度, 材料费用超预算、超额度, 从而加大了工程成本, 降低了工程效益。

1 材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施工企业材料管理总的来说, 就是购、用、存的管理, 材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主要是在这些环节中出现。

1.1 材料采购

1.1.1 未作材料预算, 无采购计划或虽有计划却过于随便。

材料预算是材料人员对整个工程所需主要材料按当期市场行情进行的大致估算。材料计划是根据材料需用量编制的采购计划, 材料预算主要是对整个工程所需材料做到心中的数, 不需很精确;而采购计划应按月编制, 除因变更设计或者调整施工方案等而需调整计划外, 正常情况下不应调整, 以保证计划的准确性和严肃性。

1.1.2 验收把关不严。

材料在点收入库时, 验收人员应清点数量是否与发货单相答, 检验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并向供货商索取有关技术证书、产品合格证。对残次等不合格材料或因施工方案变更不需用的材料应及时通知供货商, 按规定办理退货手续。而实际上, 现场验收人员或者因缺乏责任心, 或者因收取货供方的好处而怠于查验, 致使材料数量不够或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 影响了工程质量, 给企业造成损失。

1.2 材料领用

在材料领用管理方面存在着:未制订消耗定额, 现场人员不经技术部门同意, 随意领取材料;对周转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等一次性出账, 之后便不管不问;领料人员领取材料后严重浪费或者将其私下变卖等问题。

1.3 材料储存

材料储存是材料管理的中间环节, 对实物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储存环节一旦管理混乱、把关不严, 将导致整个材料管理的混乱。这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不注意防火、防盗、防潮等安全;库房材料摆参谋长零乱, 无标准品名、厂家、生产日期、型号、规格等的标识卡片;没有登记材料收、发、存台账, 无月度、季度材料收支动态表;

1.4 其他方面

在材料管理中除了以上几条外, 还存在如:材料部门内部分员工职责不明确。采购人员购料时, 吃回扣现象严重, 对生产急需的零星材料的采购, 材料部门人员都争着去, 而其他工作都不愿做;材料管理各环节不协调。

2 加强材料管理的几点看法

2.1 把好进料关。

材料采购管理是材料管理的第一关, 把好进料关尤为重要。材料采购应实行“阳前”采购, 防止材料采购人员暗箱操作, 抬高材料价格, 索要高额回扣, 增加材料采购成本, 尤其应杜绝质次价高的材料进入工地, 防止质量事故损失。

2.2 把好用料关。

2.2.1 办好领料手续。

因工程施工需要领用施工材料时, 领料人员应凭技术部门或分项、单件工程负责人签发的根据施工图算出材料消砂数量到仓库保管部门办理正规有效的领料手续, 因特殊原因暂不能办理领料手续而急需领料时, 可以临时手续领料, 然后马上补办正规手续。

2.2.2 控制领料数量。

实际耗用材料的数量, 必须以计算期内实际用量为冷, 不得以领代用, 对超额领料应由相关负责人审核签字并注明超用原因, 已领未用的材料, 应及时办理退库手续。

2.2.3 及时回收、处理边、角、废、残料。

对施工用料过程中留下的边、角、废、残料应及时组织收回, 可以再用的办理再领用手续, 对没有多大用处的, 及时请示经批准后处理以保持施工场地整洁有序, 处理没有多大用处的边、角、废、残料取得的变卖收入应办理正规手续并冲减相应材料成本, 杜绝“小金库”开支。另外, 对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及劳保用品等的领用除办理正规手贯外, 仓管员应设立专门台账并及时摊销或回收, 对丢失或损坏的应追究赔偿责任。

2.2.4 及时组织材料核算。

仓管员应及时向财务部门提交材料消耗单据, 以便财务部门及时、准确进行材料消耗核算, 确保实际开支与账面成本同步, 并与计划成本对比, 及时分析材料成本差异, 寻找差距, 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2.3 把好材料储存保管关。

对材料的储存、保管, 人是决定的因素, 因此材料保管应把好用人关。公路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由于具有点多、线长、面广、露天作业等特点, 一般没有正规的仓库, 堆放零乱, 因此, 仓管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保证材料的有效利用, 降低工程材料成本:分门别类堆放, 并有品名、厂家、生产日期、型号、规格等明显标识、标牌;认真登记材料“收、发、领、退、存”台账, 及时报送各种材料报表, 掌握、汇报材料“收、发、领、退、存”库存动态, 以便加强材料宏观监控和有效利用;加强安全防范, 注意防火、防潮、防变质、绣蚀、防盗。

篇9:项目材料室管理制度

一、项目化课程中实训室使用分析

近年来,我院在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中都开始实施项目化的教学改革。所谓项目化课程改革,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改革,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学习内容,也可称之为学习性工作任务。学生在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查阅资料,学习相关的知识;同时通过任务的工作,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起来,并在任务的实际操练中,对知识和技能,特别是技能掌握的更熟练。项目化课程的一个单元是从教师布置学习性工作任务开始的。学生在得到任务后就开始查阅资料,有些就需要用到实训室中的设备资料,了解设备性能。学生要制定工作方案,有可能还需要了解设备可以制造哪些产品,甚至需要试验该设备是否能生产出预期的产品。所以,在教师布置了学习性工作任务之后,学生就需要用到实训室。而这种需求是个性化的,要使用的学生数量不是很多。

在了解了设备性能,以及设备能生产哪些产品以后,学生就要制定工作计划。学生的工作计划还需要在小组中讨论,以便小组确定一个更合理的工作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还需要在设备中继续探索,包括更合理、细致的操作方法。在小组确定工作方案后,教师需要再确认其是否是安全的。

确定工作方案以后,小组开始进行产品的生产或者其他的学习性工作任务的操作部分。这个时候,大部分的工作是以设备操作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实训室管理员需要全程监控,避免出现不安全的因素。

最后操作或生产完成之后,各个小组要就行汇报,这个时候用到设备比较少,但也不排除可能需要在设备操作中说明某些问题。比如向其他小组的同学展示如何操作,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

在小组汇报完成后,教师要就行点评,并且要进行标准化的操作。在这个过程中也要用到设备的操作。教师一般需要边讲解,边操作。并纠正可能出现的不合理操作。

在教师评价、总结和示范操作之后,学生还需要进行操作练习来强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这个时候也会用到设备操作。

所以,综合来看,在项目化实施过程的全过程,甚至在开课时间之前或之后,学生都可能需要自主的选择使用实训室。这对实训室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师的正常行课时间之外,哪些时候会用到实训室呢?主要包括:第一,布置任务之后,学生需要到实训室了解设备,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并制定自己的计划,这些都是在行课时间之外进行的。第二就是在教师点评示范之后,学员们还需要自己练习,以便改进工艺或者产品。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基于高职项目化课程实施的实训室开放式管理模式研究(JG2013007)

通信作者:胡釜(1981-),男,讲师,从事薄膜材料及表面处理方面科研和教学工作

二、实训室的学生管理

所谓学生管理,要通过和辅导员协同工作,用学院的学生管理制度,特别是实训室和实训工厂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目的。实训室和实训工厂应该比照企业的相关要求,把实训室和实训工厂模拟成为企业车间或其他的企业环境,如此,才能学生早日养成企业员工的习惯。

同时实训室的学生管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保障学生的安全,也是保障实训室或者实训工厂的设备、材料不被破坏和浪费。在规范学生行为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制造便利,利于项目化的课程实施。

一方面,要加强管理,严格上课的纪律,严格考勤和考核。由于项目化课程的开放性,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比较多,对于自觉性较差的学生而言,反而提供给了偷懒的机会,对于这一部分学生必须用强制的手段,先让其被动的学习和训练,再循序渐进的提高其兴趣。另一方面,要增加开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可以使用实训室或实训工厂,进行练习、探索或创新。保证学生学习兴趣不减,提供硬件上的便利。

三、实训室的运行管理

在正常的工作时间之外,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使用实训工厂,使用前要提前1天以上时间向实训工厂管理员预约。原则上不接受正常工作时间之外的预约。如果确实需要要在工作时间之外使用实训室的,分两种情况,一是只使用简单工具,不使用大型设备的,管理员可以将钥匙交给预约使用人(一般为学生),预约使用人需要对使用过程负责,并做好使用记录。二是需要使用大型设备的,管理员需要到场,并负责指导和监控,由使用人做好使用记录。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一般不接受学生预约,如果有特殊情况必须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使用实训室的,应给予管理员适当的加班费。负责教学管理的副主任需要在使用记录上签字确认,才能发放加班费。

实训室的管理还要尽量靠近企业的需求,以企业或公司化的标准来运行。对于熟练的学生进行奖励。对于努力工作,特别是在工艺生产上能够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予比较大的奖励。但是这些奖励应该制度化,避免随意性。奖励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鼓励工艺改进,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其创造的价值,特别是知识产权要有保护意识。

在实训室的建设上,也可以根据共建或协办院校的要求设置特别的教学程序和教学目标。体现资源共享,合作办学的优势。

总之,高职高专的教学项目化改革,是一种以提升学生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改革,但这种教学改革也给实训室或实训工厂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这种教学改革的深入,实训室或实训工厂应该积极改革原来的运行模式,以达到配合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目的。最终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质量,增强高职高专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冰峰,高职院校实验实训管理模式创新探讨(j). 高职教育,2011,(104):211-213

【2】叶向燕,实验室建设与人才培养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5--7

上一篇:我的父亲写人作文800字下一篇:幼儿园中班优质语言教案《太阳和小鱼》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