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快乐的学习

2024-07-20

如何让孩子快乐的学习(精选8篇)

篇1:如何让孩子快乐的学习

第一种办法是提前提醒孩子,给孩子打预防针。

比如孩子要看他喜欢的电视节目前,提前和他约好要看多长时间,二十分钟、半个小时,或者看一集、两集,时间到后要学习、做作业。在约定的时间快到的时候,要提前提醒他要做作业了。这样会避免孩子闹情绪。

对我们成年人来说,自己在做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时候,有人打断的话也会非常不高兴。比如自己正在假日和好朋友一起愉快地休闲,突然接到老板的电话要去加班,估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会非常不高兴,感觉很沮丧,好容易有个假日休闲下,还被打断。如果事前老板告诉假期期间要加班,估计很多人反应不会很激烈,虽然不情愿。

第二种办法是和孩子约好每天的学习时间,制定一个合适的玩耍、学习时间表。

时间管理在生活中很重要,每天做什么最好有个安排。虽然不见得非得写在纸面上,但必须心理有数,每天什么时间做什么并尽量严格执行。这样除了会增加效率外,还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一周的时间内,生活和工作一般都会有规律的。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时间,安排好孩子的学习时间。最好爸爸妈妈能有一个人在孩子做作业时没有其他事情,不见得非得陪在身边,但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可以随时帮助解决。这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非常有必要。

如果每天能够明确固定的时间让孩子学习,那么时间长了孩子也会明白自己什么时候能玩耍,什么时候要学习。形成习惯后父母就省心多了。

第三个办法告诉孩子不学习、不做作业的后果,不要逼着孩子去学习。

孩子的情绪是多变的,有时候孩子莫名其妙地不想学习,不想做作业,家长怎么说他也听不进去。很多家长这时候觉得孩子不可理喻,非常生气。不过,对孩子来说,闹些情绪是正常的,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家长千万不要生气,利用严厉的态度逼着孩子学习,要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实在不想学习、不想做作业也没关系,但要让他明白别的同学都做作业,都学习了,就他一个人不做作业,不学习,老师会批评的。这样说有点儿威胁和吓唬的味道,但经验证明,这招还是很有效的。一般情况下,孩子磨蹭几分钟后,情绪变化了就会学习做作业的。

总之,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一定不要让孩子有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要让他们快乐地学习,至少不是很痛苦地去学习。这些事情说起来很简单,但坐起来就没那么容易,关键是要有耐心。很多家长对待孩子就是缺乏耐心,总想让孩子的行为符合自己的要求和标准,事实上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把孩子养大成人就是一个耐心和辛苦的活儿。想一想,将来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各方面表现很出色,是不是多付出点耐心也很值得呢?

篇2:如何让孩子快乐的学习

本质来讲是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活动中,给孩子设置情景,让孩子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和行动力,置身其中身临其境的完成活动内容,达到训练目标。因此充分发挥想象力,为孩子设置游戏场景和情节,非常重要。KindyROO瑞德探知学堂的瑞德小兔(Reader Rabbit)英语课程以多媒体课程为依托,通过围绕互动白板的电脑游戏活动和丰富的脱机游戏活动,设置切实可行的活动和任务目标,充分的把孩子引入课堂活动中,使他们在游戏中自觉发现知识要点,快乐的习得语言知识。孩子们通过在课堂上与外教和助教的交流,在没有压力的语言环境中快乐练习并进步,为今后的语言学习建立兴趣,打下基础。这也是瑞德探知学堂自创立以来一直坚持“让孩子们的欢笑声洋溢在和谐的校园和家庭中”的信念的原因和动力。

要让孩子快乐的学习英语,就要给予孩子多方位多层次的刺激。

学习英语,尤其是幼儿学习英语,不能仅仅从英语本身入手,需要依据孩子们自身的特点从多方位,多层次上给予刺激和引导,达到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和潜能的目的。瑞德探知学堂,深入研究和借鉴了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成果,并应用于课堂实践。在课堂上针对每一个孩子的优势智能,运用多种游戏活动,帮助孩子的优势智能向语言智能正向迁移,从而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瑞德英语课程注重语言和音乐之间的关系,注重语言本身的节奏和韵律美感,注重由肢体运动带来的思维活跃,并将之正确引导向孩子对语言本身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孩子理解语言,不畏惧语言和语言学习。这依托于瑞德探知学堂在脑神经医学科学和语言学方面的独特见解和认识,也是瑞德学堂坚持多方位多层次语言学习系统的原因和信心来源。

最后,要让孩子快乐的学习英语,就要让孩子学习到切合实际生活的英语。

篇3:论如何让孩子快乐有效地学习钢琴

益处——从自身的发展来说:可以提升艺术气质, 感受音乐的美好和魅力, 学习美得事物。从智力开发的角度:通过十个手指的复杂运动可以开发智力。从德行的角度:通过学习钢琴, 可以培养孩子耐心, 增强毅力, 坚持不懈等的品格。从性格的角度:通过学习钢琴, 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变得自信坚强。

敝处——由于学习钢琴, 家长对孩子的严格和“逼迫”, 使孩子更加叛逆, 更加厌恶音乐, 更加讨厌学习。

稍微转动一下脑子, 我们就会发现, 学习钢琴的敝处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是可以回避的, 因此, 学习钢琴是有益而无害的。我们家长完全可以给孩子有快乐童年的同时, 幸福地友善地学习钢琴的。

由此, 引出了我撰写此文的目的——如何让孩子和家长们再和谐的, 快乐的环境下学习钢琴, 做一个快乐的琴童和琴爸琴妈。

第一节:钢琴学习, 你们准备好了吗?

中国的孩子学琴的年龄越来越早, 有的从3岁就开始接触钢琴, 有的从7, 8岁开始, 比起半个世纪前, 真的是早了整整“一代”。上个世纪中叶, 音乐学院附中入学考试的程度是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 而当下, 8岁的孩子弹这个作品已经司空见惯, 不觉稀奇了。

如果琴爸琴妈打算让孩子学习钢琴了, 请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1. 我和孩子准备好了吗?

钢琴是一件高难度的乐器, 十个手指需要灵活运动, 耳朵需要聆听自己的演奏, 两脚需要独立地踩踏板, 身体需要放松地用力, 眼睛需要阅读乐谱, 心里需要歌唱, 必要的时候嘴巴还需要唱出声来 (但是在演奏的时候尽量不要大声唱出来) ——脑、心、眼、耳、手、脚、嘴, 外加四肢的配合。我想再也找不到任何一项才艺比演奏钢琴更难的了。所以, 将来学琴的过程的艰辛是不言而喻的。

作为琴爸琴妈们, 一定需要腾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陪伴孩子学琴是必须的。将来, 你们需要陪着孩子去音乐厅听音乐会, 陪着孩子去音乐厅演奏, 去老师家里上钢琴课, 最主要的就是陪着孩子练琴。这个过程是非常美妙, 有成就感, 当然也很艰辛的。

作为琴童, 通过认真刻苦的学习, 将来可以演奏出各种美妙的音乐, 但是从中的艰苦和汗水, 就像是肥料, 需要为这些美妙的音乐浇灌。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 不妨经常去当地的音乐厅欣赏各种不同的音乐, 包括交响曲音乐会, 各种不同的钢琴独奏音乐会, 甚至可以去别人家里听别的琴童们演奏, 和他们成为朋友, 倾听他们的心声。当你们喜欢上了美妙动听的音乐, 当你们准备好了面对学琴路上的困难, 于是, 我们可以起航了, 可以准备出发, 遨游在多姿多彩, 幸福美妙的钢琴音乐中了。

2. 为什么要孩子学习钢琴?

现在的家长比起以前总的来说要理智得多了, 因为他们知道要成为一名演奏家是非常不容易的。更多的家长是让孩子通过学琴, 更好地培养兴趣, 陶冶情操, 甚至是促进学习等等目的。但是相对于家长逼迫孩子成为演奏家的另一个极端现象是:有些家长认为反正我们是随便玩玩的, 不想成为演奏家, 只是自己随便弹弹, 长大了可以在钢琴上奏出好的声音, 所以孩子弹不清楚, 手指不讲究方法也无所谓。

这是极其错误的观点, 钢琴是表达音乐的一种手段, 发出好的声音是为了得到享受, 如果手指得不到很有效的训练手指是无法站立的, 因此也无法演奏出美的声音。其次, 学琴不光是弹奏出声音, 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众多习惯。比如:培养孩子坚持不懈地努力的精神——达不到要求, 永不放弃的精神。培养孩子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习惯等等。

第二节:寻找一位称职的启蒙钢琴老师

谈论此问题前, 我们先讨论一下建造房屋, 众所周知, 房屋的地基是关键之关键, 如果地基打的扎实, 以后房子遇到再强烈的地震, 都能够有效地避难。钢琴演奏的地基, 就像房屋的地基一样, 同样关系到将来的发展。如果, 基础打的不扎实, 那么将来曲子一难, 问题一多, 就再也无法发展下去了。

我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 在读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学习钢琴, 学习的过程同样也是很辛苦, 爸爸妈妈付出了很多的精力、财力, 可是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学习结果, 却是弹一首车尔尼练习曲Op.740都那么磕磕绊绊, 手指无力, 到了这个时候, 再开始觉悟, 重新换老师, 恐怕已经“年过半百”, 最好的训练时间已过, 无法做到最好了。

由此可见, 启蒙老师是相当的重要, 据说俄罗斯的音乐学院, 最好的钢琴老师是在附中和附小。

在中国, 虽然大学扩招, 但是每年音乐学院钢琴系本科生只招收20位, 以此推算, 十年也只有200位, 全国10所专业音乐、艺术学院, 十年也只能培养2000名专业钢琴演奏的毕业生。所以全国几百万的琴童, 大都只能找当地的业余钢琴教师学琴。如何辨别钢琴教师的优劣,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首先, 老师是否毕业于专业的音乐、艺术学院, 或者是师范大学的音乐系钢琴专业毕业等, 在大学接受过四年的较为系统的钢琴教育。其次, 教师本身是否具备一定的演奏能力。再次, 是否具有钢琴教学的经验和丰富的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 钢琴教师是否具有不断研究不断学习的上进心, 即使没能从专业的艺术院校毕业, 但是有一颗不断进取, 不断专研的精神, 这应该算是一位称职的好老师。

另外, 钢琴教师与其他老师一样, 除了需要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以外, 更重要的是具有教授孩子的教学经验, 包括教育心理学等。特别是教幼儿和儿童的老师, 更需要有一套专门的教学方法, 从这个角度考虑, 那就未必是音乐学院的钢琴系学生能胜任的了。

因此, 不是钢琴演奏家一定能教好启蒙孩子。反之, 能教好孩子的钢琴老师未必就是一个优秀的钢琴演奏家。所以, 综合地来说, 为孩子找一个真正合适自己的, 具有较强专业素质的, 具有良好教学经验的老师是关键之关键。琴童琴妈需要花一定心思为孩子找启蒙老师, 这不仅是为今后学琴所付出的辛苦和汗水负责, 更是为孩子的将来负责。

学琴是一个周期很长的工程, 短则7, 8年, 长则十几年, 当找好老师后, 需要与老师进行沟通, 商量将来学琴的一系列问题, 包括商量学琴的进度, 回课的时间和频率, 每次的作业量和学琴的方式等等。

第三节:欣赏音乐会

在学琴之前开始, 琴爸琴妈需要经常带着孩子光临各大音乐厅, 欣赏不同种类的音乐会, 包括钢琴独奏音乐会, 交响乐等等。带着孩子一起歌唱, 一起舞蹈, 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发自内心的喜欢音乐。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来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 反应现实生活的艺术形式。音乐最基本的要素是音高和节奏, 这也正是我们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

欣赏音乐是一种审美活动。欣赏音乐有三个阶段:1.官能的欣赏;2.感情的欣赏;3.理智的欣赏。官能的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 (即好听) , 是比较初浅的欣赏。这是孩子们欣赏音乐最直接的方式。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从官能、感情和理智三方面全面地欣赏一个作品, 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告诉孩子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 民族特征, 作者的创作个性等。目的是告诉培养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的表现欲以及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第四节:如何看待业余钢琴考级和钢琴比赛

钢琴考级最先起源于英美等国家, 在中国是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盛行起来的, 到现在已经有20年之久了。但是和英美等国家相比, 他们则更具有完善的考级评判制度。作为钢琴考级的目的是:通过考级, 让教师、家长和孩子客观地了解到自己的优点和存在的缺点, 从而进行调整和改进将来的学琴方法, 最终达到培养孩子的综合音乐素养的目的。

国内的钢琴考级具有不同的版本, 一般每个省音乐家协会都有各自省级考级教材, 像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等全国权威的艺术院校还有自己的社会音乐考级教材, 全国音乐家协会有一套在全国范围通用的考级教材。每个不同的版本最高都是十级, 每个级别三个部分, 基本功练习, 即音阶与琶音;三首曲子, 即练习曲、复调作品、乐曲;乐理 (只有少数考级机构需要这一项内容) 。

针对很多家长只弹考级曲目, 平时不进行正规、扎实地训练。请家长们记住:中国著名的钢琴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赵晓生教授曾经说过, 考级只是手段, 不是目的。即使你从一级开始考, 一直考到十级, 一共也只弹过30首曲子, 而真正学习音乐, 是不可能弹了30首作品, 就学好音乐的。

因此, 真正快乐地学习钢琴艺术, 是需要琴童, 家长和老师一起配合的。不仅要认真地练琴, 还要寻求一切机会公开演奏, 走进音乐厅欣赏音乐会, 适当、客观地参加考级活动等。

参考文献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 上海音乐出版社.

篇4:如何让孩子快乐地学习

首先,激发孩子的学习意愿,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抓住一只大公鸡,让它吃桌子上的米粒,大公鸡怎么也不吃。当把公鸡放开,公鸡就自动吃米了。从这个事实可以看出,学习不能强迫。每个人对新鲜事物都有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尤其强烈。我们要抓住这一特点,放大、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自己去学习。

其次,树立孩子的学习自信心。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头刚生下来的小象,用铁链绑住,年幼的小象不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挣脱。渐渐的,当小象变成了大象,它依然无法挣脱铁链。然而,一只成年野生大象能挣脱同样的四根铁链。是什么让大象失去了原有的力量呢?是无法逾越的自我意识限定。优秀孩子的自我观念是:我聪明、优秀,学习很简单。学困生的自我意识是:我很愚笨,学习很难,我不是学习的料。就是这一种自我意识限制了孩子的心智,面对学习,不再思考、努力。科学实践证明,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而大多数人只开发出了不到10%的潜力。要让孩子懂得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天才,不断地夸奖孩子,让他从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引导孩子自我暗示:我很聪明,我是数学天才,数学很简单,学习很快乐。

再次,培养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有趋利避害的本性。学习本无快乐、痛苦之分。当学习时产生快乐的体验,学习就是快乐的;当学习时伴随痛苦的体验,学习就是痛苦的。因此,让学习和快乐联系起来,就能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反之,学习时伴随着痛苦的记忆,孩子就会厌学。如何让学习和快乐联系起来,就要讲究学习方法:一是一学就会,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不断加强学习的自信心;二是一学就完,没有负担,像游戏一样;三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最后,家长、老师在孩子学习过程中不能触碰的红线。(1)强迫。学习需要孩子的主动积极,家长、老师的任何强制行为只会拔苗助长。从小引导孩子,让他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事情。(2)批评对比。家长老师经常想通过批评对比的方式,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事实上,这种方法是愚蠢的,只会让孩子的学习越来越糟糕。

篇5:父母如何让孩子健康快乐的学习

心理学家马斯洛把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这些需求在孩子身上都会得到体现,作为家长,应该用心关注孩子有哪些需求,如果孩子不快乐是什么需求没有被满足,如何用积极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

快乐童年等于不学习、不用太拼这些观点,从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孩子的内心需求,并不能带给孩子真正的快乐。

▼其次,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

培养他从小努力学习的习惯和品质,为以后走上社会增加竞争力,这样的做法可以增加孩子长大后成功的几率。可以说,成功有助于快乐。但是家长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和需求,太多强加的行为会增加孩子的压力,孩子失去了主动性,也就减少了快乐。

▼最后,家长最好不要急于或轻易满足孩子的需求

当需求很快被满足或很容易被满足,孩子的快乐是短时的,容易消失的。为什么有些孩子不快乐?不是因为他缺少什么,恰恰是因为不缺少,得到的太容易,反而没有了强烈的、持久的快乐。延迟满足,培养的不只是孩子的自制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持久快乐的能力。最关键的是,家长了解孩子的需求是什么,用积极的方法去帮助孩子而不是太轻易去满足他,最终还是需要孩子自己的努力去达到。

篇6:如何让孩子快乐学习

对孩子学习所持有的态度

◆◆◆

在孩子上小学后,很多家长便只看孩子的学习成绩,开口闭口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孩子心生厌烦,结果适得其反。

作为家长,应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尊重孩子的其它兴趣,运用智慧不断加以引导鼓励,使孩子把重点转移到学习上来。

平等对待孩子,不讽刺挖苦

◆◆◆

孩子虽然是小学生了,但依旧有小孩子的脾气,且比较脆弱,受到表扬才有动力,若被笑话,自尊心会大大受挫。

所以,家长要谨慎言辞,不要讥笑孩子,也不要拿他和别的孩子比,若想要给他一个好榜样的话,需从正面积极树立,让孩子自己认可,方可奏效。

理性激发,而不是硬性强制

◆◆◆

可以这么说:知道学习的孩子,你不说,他也会认真学习,对于玩心还太重的孩子,说也没用。有的家长为了保证孩子的学习时间,电视不让看,电脑不让上,将孩子“拴”在家里。

岂不知,他人在家里,心思却没用学习上,还不如干脆放宽一下,做出小让步,平心静气但明确告诉孩子,可以玩一个小时电脑或者什么时候看电视、什么时间和同学玩会等,其它的时间该学习就得好好学了,效果反而要比强制的好。

善于运用表扬激励机制

◆◆◆

孩子有了一点进步,家长都要看在眼里,特别是对那种需要得到认可的孩子,不失时机地表扬鼓励会激发增加他的信心。

即使考试成绩不理想,也不要表现出不屑,要多给孩子灌输正能量:一次失误没关系,好好查找原因,下次记得努力哦!

让孩子体验乐趣,自觉主动学习

◆◆◆

作为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时不时给孩子制定些比较容易达到的小目标,使孩子认识到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从而提高兴趣,主观认可,快乐学习。

切忌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孩子压力大,每每受挫,丧失信心。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

在孩子读书、学习、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切忌开电视、和人大声讲话、叮叮当当干杂事弄很大的动静,以免干扰孩子的学习。

还有就是绝不允许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这是个要不得的坏习惯。

提供适宜的学习氛围

◆◆◆

上小学的孩子,大都喜欢扎堆,愿意几个人一起做作业或者讨论问题。

篇7:新学期如何让孩子快乐学习

要让孩子爱学习,就要为了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家长应有意识加强自己的智力,有时不妨和孩子共同开展智力活动。比如,家长爱读书、看报,是一种很好的智力活动。其中的好处不言而喻,对于不爱读书的孩子,家长可以先为孩子做个示范,晚饭后把电视关掉,一家人各人读自己的书。在读书、看报过程中,不断把新的信息传达给家里人,有时要谈自己的认识。长久地熏陶,孩子也会喜欢读书、看报。

灌输责任意识

要让孩子爱学习,就要让孩子明白,学习知识,是为了将来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现在认真学习是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一些家长滥用“物质刺激”,把孩子是否完成学习任务与物质奖励联系起来。过分重视物质奖励,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未必是好事。一些物质奖励仅仅是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但如果孩子只是做了一些分内的事情就要给出奖励的话,孩子很快就会学会讨价还价。

培养时间观念

要让孩子爱学习,就要给孩子限定时间,可以帮助他们专心地做事情,提高效率。所以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学习一个生字,给孩子10秒的时间盯住生字识记,然后再要求默写出来,这样一来,孩子有紧迫感,会很专心地来记。但这要注意张弛有度,不可事事都限时。比如用餐、沐浴,就不宜限定时间,该放松的时候就放松。让孩子明白工作的时候要讲效率,是我们的主要目的,生活的乐趣却不能因此而被磨灭。

磨练孩子意志

篇8:让孩子爱上语文,享受学习的快乐

一、让语文教学走进孩子的生活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注重的是知识传授, 是在教语文课本, 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角度来进行教学活动, 让学生对学习语文没有兴趣, 没有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自然就不可能爱上语文学习, 很多学生只是老师要我学习, 家长要我学习, 我不得不学习这样一种无奈的学习态度。在课堂上, 你经常会看到小和尚念经那样的读书模样。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在教学中也在不断地实践、探索, 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让语文教学走进孩子的生活。在语文教学中, 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 做生活的有心人

我们现在使用西师版本的教材, 很多课文中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十分遥远, 教学中很难找到与学生共鸣的地方。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 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 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 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 扩大视野, 理解课文, 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 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母鸡》一课时, 我让学生提前一周回家观察自己家或者别人家母鸡的表现, 看看它们生活的细节。比如怎样呵护小鸡, 下蛋之后的反应, 要吃食时的表现……因为我们这是农村, 很多孩子都掌握着第一手资料来上课。所以, 课堂上, 学生精彩的描述、汇报代替了我的讲解, 有孩子的讲解还丰富了文本的内容。亲身经历这样的一堂课, 作为语文老师, 我充满了自豪感、幸福感。

(二) 让孩子在课堂上动起来

读书时, 我会时时提醒学生, 别把书读死了, 要把它读活。如学生读到“凡读书, 须整顿几案, 令洁净端正, 将书册齐整顿放, 正身体, 对书册, 详缓看字, 子细分明读之”, 我就让学生看看自己的书桌是否洁净端正, 互相看看身体是否坐正。这样一边指导学生的朗读, 一边指导学生的行为, 无形之中学生学到了知识, 受到了积极正面的影响。有时根据需要, 还可以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 让学生演一演, 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 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我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前, 对班上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比如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等情况。教学时就针对学生的一些特殊情况做了安排,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巴迪以及巴迪的爸爸、妈妈。通过活灵活现的表演, 对课文的再现, 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而且让学生明白爸爸的“精彩极了”和妈妈的“糟糕透了”都饱含着浓浓的爱。有了这样的学习体验, 学生不光学到了知识, 还懂得了理解父母, 消除了与父母的误会, 体贴父母。一个小女孩这样写下了她的心里话:“我一直以为爸爸重男轻女, 只喜欢弟弟不喜欢我, 学了这篇课文, 我才明白那浓浓的伟大的父爱。”

(三) 让孩子在情景中去体验

俗话说:“要想知道葡萄是酸是甜, 亲自尝一尝。”同样, 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 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身临其境, 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 去体验, 去感悟, 加深感受。

在教学《我的中国心》一文时, 因为这本是一首歌词, 所以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看了张明敏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唱这首歌的视频, 并介绍当时的背景, 然后听了歌词的朗诵, 我就让学生跟着旋律唱一唱, 这样大概花了二十几分钟的时间。当我让学生朗读时, 那真的是声情并茂, 一个个十来岁的孩子, 那种浓浓的爱国情怀, 从他们的朗读声中流淌了出来, 比老师讲的效果好了很多。

二、教师做孩子学习的伙伴

(一) 做孩子学习的引路人

作为教师, 时常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指指路, 带带路, 切忌越俎代庖。那样孩子是难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的。你可以告诉孩子, 前面有水井, 里面的水清凉可口, 自己想办法把水喝到, 而不是把水灌进孩子的嘴里。如我在进行生字教学时, 都是让孩子自己学习, 然后同学互相交流学习的方法, 看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尝到自己打起来的井水是那么清甜爽口。

(二) 做孩子学习的伙伴

在与学生相处的时候, 千万别高高在上, 对学生指手画脚。多听听孩子的意见, 激发孩子学习的愿望, 让他们爱上语文, 爱上学习, 享受学习的快乐。如在教学《看海》一课时, 我这样开课:“孩子们, 你们看过大海吗?想去看大海吗?”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 “想想想, 没去过。”我接着说:“老师也没去过, 也想去看看, 那我们一起出发吧!”这样的一堂课, 让孩子觉得, 学习是多么有趣而快乐的事啊!

(三) 做孩子可信赖的朋友

长期的一线教育教学生涯让我觉得自己的心理年龄只有十来岁, 是啊, 孩子有孩子的世界, 可这个世界不会随时为你敞开。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我很乐意听孩子们讲他们的见闻、感受, 甚至爸爸和妈妈吵架了, 自己犯错了。在这过程中, 我成了孩子们的好朋友, 课堂上, 一群好朋友在那里畅谈, 学习, 其乐无穷。

上一篇:大学第四天的军训日记下一篇:地面环境卫生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