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双柏县委双柏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

2024-07-16

中共双柏县委双柏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共3篇)

篇1:中共双柏县委双柏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

中共双柏县委 双柏县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

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

(2007年11月21日)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召开的民族工作暨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县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工作,加快我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结合我县实际,作出如下决定。

一、提高认识,切实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相继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上级《决定》是新世纪新阶段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民族工作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面。民族问题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对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力更生相结合,打基础,调结构,不断增强民族地区发展后劲;坚持科教人才战略,大力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发挥民族工作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协调,形成工作合力。这些基本经验,对于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我县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进入新世纪,我县民族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形势对我县做好民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我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基础十分薄弱,经济发展缓慢,贫困问题较为突出,发展不平衡;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科技、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劳动者文化素质偏低;民族问题与当今社会生活中一些深层次问题相互交织,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仍然存在;各民族间交流日益频繁,因利益关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存在着许多纠纷隐患。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和建设活力双柏、构建和谐虎乡。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全面把握和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民族问题,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

(四)新时期我县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召开的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

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安排与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益性项目。

公路建设。“十一五”期间,县、乡公路建设以路基改造为基础,以路面硬化为重点,民族聚居乡人口相对集中有条件的自然村社要修通公路,对新修的村社公路财政给予适当补助;乡镇至村委会公路养护费补助民族聚居乡应适当高于其他地区。

水利建设。总结推广“五小”水利建设经验,加大民族地区水利建设投入,在确保全县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实施的同时,加大对民族地区人畜饮水解困及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加快“五小”水利建设,使山区民族地区90%以上自然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得到解决,并实现人均0.5亩以上旱地水浇地的目标。创新山区水利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山区水利良性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农村能源和通信建设。继续争取国家农村电力扶贫工程支持,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实现民族聚居地区农村人口通电,实现城乡同网同价,降低山区民族地区用电成本,减轻农民负担。沼气池、太阳能、小水电、节能改造等建设项目,优先安排民族地区,加快通信设施建设,提高山区民族地区的通信保障能力。

(七)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山区民族地

(十)依法设立民族机动金。根据财力情况,在县级财政设立一定的民族机动金,坚持民族机动金由民族工作部门安排,财政审计部门监督的原则,专项用于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特殊困难和问题,各级政府和部门不得挪用、截留民族专项资金。

(十一)发展民族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扶持力度,在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性补助等方面向山区民族地区倾斜。

免除民族聚居乡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杂费和课本费,并对乡镇内全体寄宿制半寄宿制学生给予生活费补助。

继续办好民族中学。执行好现行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照顾政策,普通高中招生可因地、因民族对少数民族考生降低10-30分录取。普通高中招生对民族聚居乡镇给予适当名额定向招生,面向少数民族地区重点培养少数民族师资。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和失学儿童的救助力度,重点帮助考取大学的特困民族生按时入学,完成学业。鼓励优秀教师到民族地区工作;定期对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对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适当放宽。

加大对民族地区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要随着财力的增长,相应增加民族贫困地区科技经费投入,积极推进科技体制

村通”工程,完善“村村通”设施维护管理工作,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建设一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培养优秀人才。加快民族文化对外宣传、交流与合作。

(十三)加快发展民族卫生事业。加快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和网络;优先安排山区民族地区卫生院基本建设、设备购臵、人才培养经费,严格按规定落实好村医生的补助;开展县级医疗单位对口支持民族聚居乡村卫生医疗机构活动;有计划地安排乡、村医务人员到州、县级医疗单位进修、培训,重视培养使用民族地区当地少数民族医务人员,鼓励大中专医学院校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工作,对民族聚居乡卫生院所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给予适当放宽,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点加强艾滋病、肺结核等传染病、地方病防治措施的落实,认真做好计划免疫工作。

三、加快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十四)加快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大力培养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鼓励、支持和吸引各类人才到民族地区发展创业;每年选送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到各级各类学校、科研院所学习培训;在专业技术职称评聘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四、加强民族法制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十六)坚持民族地区自治制度。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云南省《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和《楚雄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用足用够国家、省、州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县人民政府要定期对县级、各乡(镇)人民政府进行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检查,各级人大要经常性地对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有关法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人大、政协在检查和视察时,要把民族政策的执行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

(十七)增强全县各民族的大团结。要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充分理解和尊重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传统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心理认同方面的差异,引导和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要切实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的特殊困难和问题,关心民族上层人士和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充分发挥他们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的特殊作用。县、乡党校、中小学校、各类培训要开设民族理论政策课或专题讲座;在各族干部群众和广大青少年中广泛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基本知识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活动;宣传部门和新闻

1保党的民族政策落到实处,民族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干部群众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十)加强民族工作部门建设。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机构建设,要配齐配强民族工作部门工作人员,以适应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各乡(镇)都要有一名党政领导,具体负责民族工作,民族聚居乡要配备一名专(兼)职民族工作干部。要选拔优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充实到民族工作部门,注重从民族工作部门选拔熟悉民族政策,善于做好民族工作的优秀干部到其他部门和基层任职。要切实帮助民族工作部门解决实际困难,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保障,以适应新形势下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在研究制定涉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政策措施时,要重视民族工作部门意见。

(二十一)强化工作落实。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级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根据《决定》精神,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县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民宗局要加强对贯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并适时向县委、县人民政府报告。

篇2:中共双柏县委双柏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

一、加快宁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脱贫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1.加快宁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脱贫, 是提高本地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缩小与其他地区发展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是:第一步要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这个任务到1978年党的十三大召开时已宣告基本实现;第二步到上世纪末使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基本实现现代化。但宁蒗的现实是到2009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4755元, 全县还有占总人口70.38%的18.18万人处在温饱线以下。这一现实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形成了强烈反差。因此, 只有加快宁蒗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脱贫, 才会有整个宁蒗县以及整个丽江地区的经济发展;只有加快全省七十三个贫困县的经济发展与脱贫, 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 才会有整个云南省的经济发展, 才能实现到本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才能符合社会主义制度本质要求。

2.加快宁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脱贫, 是解决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的保证。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也是解决民族地区困难和问题的关键。”实践证明很多民族矛盾、民族问题、社会治安问题都是由于经济落后人民贫困而引起的。有的村与村之间、乡与乡之间、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 有时为争山林、争水源, 甚至为争一头牛一匹马而产生矛盾, 其根本原因就是贫困。所以, 民族地区的各级政府和干部, 必须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不断改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思想、文化和健康素质,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问题, 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3.加快宁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促进当地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科文卫事业发展的基础。一个地方的交通、通讯和教科文卫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 交通、通讯的发展有助于整个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经济发展了又可以促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科文卫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 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宁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脱贫的现状

宁蒗彝族自治县是一个特困县, 成立于1956年9月20日, 全县居住着彝、汉、摩梭人、普米、傈僳、纳西、壮、白、藏、苗、傣、回等12个民族, 人口大约26万左右。由于社会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 解放前, 各族群众的生活主要靠农牧业, 游牧游耕, 刀耕火种, 生产力水平极低, 难以维持温饱。解放后,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 通过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人民生活和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因地制宜, 发展农业。自治县成立以来,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县委、县政府根据宁蒗的实际情况, 带领全县人民大搞农田基本建设, 调整并优化了产业结构, 退耕还林, 结束刀耕火种, 大力推广薄膜育秧、地膜复盖种植玉米, 推广玉米及马铃薯优良品种, 特别是在全县推广了“3358”绿色农业工程, 即在全县境内完成3万亩花椒、3万亩梅子、5万亩苹果、8万亩绿肥的种植。在3358绿色农业工程的基础上又推广种植了核桃、中药材、烤烟等。还引进了电脑农业专家系统, 即把农业科学、农业技术、农业知识包括农业先进经验综合输入电脑, 然后根据需要经过电脑分析计算出准确的数据来指导农业生产, 达到“低耗高效”的目的, 在海拔2650米的永宁坝种植出了7000亩单产300多公斤的高原小稻。通过以上努力, 解决了大部分民族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 使农民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68元提高到2009年的1938元, 增长了28倍。

2.民族工业的崛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宁蒗民族工业乘改革开放的东风, 解放思想, 立足本地资源优势, 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先后建成了纤维板厂、水泥厂、民族皮革厂、机砖厂以及石丫口电站和卡布河电站等多座水力发电站。到200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48000万元, 实现税收3172万元, 实现就业3454人。

3.旅游业的兴起。在自治县60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有着秀美的山水, 古朴的民风, 奇异灿烂的民族文化等旅游资源, 但在改革开放前由于偏僻、封闭、经济发展滞后等原因而无人开发受到冷落, 各族人民依旧守着聚宝盆受穷,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山川依旧、贫穷依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封闭几千年的小凉山, 先后初步投资开发了以泸沽湖为龙头的十多处有特色的景点旅游区。国内外游客带着梦幻般的向往与追求纷纷涌入泸沽湖、涌入小凉山, 旅游业在这一片古老的土地上悄然兴起, 从而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4.民族教育事业的巨大成就。邓小平同志精辟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宁蒗民族地区要摆脱贫困、振兴经济, 就必须走治穷先治愚的路子, 千方百计发展教育, 这已成为小凉山几届领导人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及指导思想。积极办好普通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狠抓实用技术培训, 是小凉山振兴的支点。通过送出去请进来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多渠道筹措资金, 创办各类学校, 改善办学条件, 还与江苏省海安市共同创办了宁海中学, 教师基本由江苏教师担任。使宁蒗民族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教育教学质量一年比一年好, 升学率一年比一年高, 大中专毕业生遍布小凉山的各行各业, 为小凉山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宁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脱贫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农业生产力水平低, 资金投入少, 缺乏实用人才。宁蒗是以农业为基础, 粮林畜并重的农业县, 耕地主要以山地为主, 占总耕地面积的90.4%左右。气候寒冷, 一年只能种植一季粮食, 如遇自然灾害就难以保证温饱, 基本上是看天吃饭。其主要原因:首先, 资金投入少, 小额贷款有限, 还有60%的各族群众无致富门路, 缺资金、缺技术、缺指导;其次, 属“3358”工程的苹果基地、梅子基地等, 缺乏后期管理技术, 果实越来越小, 颜色越来越差, 储存保鲜时间短, 缺销路, 产品不稳定, 很难形成规模产业;第三, 人多地少, 劳力剩余, 外出打工无路费、无技术, 靠卖苦力生存, 除本人吃住外基本上没有剩余, 健康没有保障。

2.企业存在政企不分, 缺乏科学的项目前期综合论证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人才。宁蒗的各种企业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问题也同时存在, 地方小, 人情网、关系网过重, 企业管理是对人不对事, 行政领导兼企业负责人, 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现代企业管理人才, 缺乏竞争力, 效益差, 很多企业是靠银行贷款生存, 创造的利润和税收还没有银行贷款多, 应了那句俗话:“虱多不咬、账多不愁”, 贷款越多越光荣, 其结果是国家损失, 少数人受益, 资源、人力大量浪费。如:宁蒗战河纸浆厂, 是当时的省属重点项目, 于1992年二季度开工建设, 1995年5月竣工并投入试生产, 总投资1.375亿元, 占地247亩, 设计能力为年产木纸浆1.5万吨、牛皮纸2000吨, 定员906人, 到1996年已有干部职工641人, 其中:副科级以上干部32人, 中高级技术人员22人。但试生产就不顺利, 出现很多技术问题, 加上国家禁伐天然林, 所以, 在试生产还没有结束就面临停产关闭, 造成了资金、资源、人力的大量浪费, 所投资金支出和剩余资产处理是否合法、合理, 谁也说不清楚。

3.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不协调。近几年对风景旅游区的投资开发, 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其他第三产业的发展, 促进了经济增长, 但缺乏长期统一规划, 环境保护意识差, 领导干部投资办企业的大有人在, 在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 难免使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受到损害, 给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埋下隐患。如:泸沽湖风景旅游区的开发, 虽然这几年发展很快, 但污染也很快。

4.社会治安环境差。改革开放给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比过去提高了几倍, 这是肯定的, 但也有负面影响, 加上实施退耕还林及解决温饱脱贫工程而采取的异地安置工作所带来的影响, 社会治安环境差, 精神生活让人担忧,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5.人才外流, 义务教育还没有完全普及。教育工作虽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由于社会治安差、生存环境差, 大批有知识、有才华、有工作经验的业务骨干都上调丽江等地, 教书好的老师走了, 看病好的医生走了, 有工作经验的干部职工走了。普及义务教育是党的科教兴国战略, 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 但由于贫困和重男轻女等原因。还有很多农村孩子特别是农村女孩子没有上完初中, 甚至没有上完小学, 他们是本世纪新增加的文盲群体。

6.社会投入严重不足。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宁蒗的卫生事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得到了很大改善, 特别是最近两年, 一部分农民有了医保和低保, 但与其他地区相比与人民群众期望的健康水平相比, 还有很大的差距。如:很多农民住不起医院, 看不起病, 大小病都扛着, 听天由命;干部职工住院医药费还要排队审核报销, 医院技术人才缺乏, 新老交替青黄不接。社会保障差, 社会失业人员无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人无工伤保险, 生活充满了后顾之忧。

7.政府负债严重, 社会发展缓慢。宁蒗县作为全国贫困县之一, 解放以来党和国家给予了长期大量的投入和扶持, 但几十年过去了, 宁蒗的公路等基础设施还是那样落后, 企业靠银行贷款吃饭, 政府靠上级补助拨款运行;人才缺乏, 但大学毕业生却找不到工作;筹资渠道狭窄, 抱着等靠要的旧观念, 更谈不上引进外资。由于以上种种原因造成社会发展缓慢。

四、加快宁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脱贫的措施

(一) 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 抓好农业科技培训, 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1. 必须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

宁蒗的贫困, 说到底是农民的贫困, 各级领导必须把农民的温饱放在第一位、深入村寨调研, 多为农民出主意想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 简化小额贷款手续, 增大扶持面, 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 引导农民走向健康致富之路。

2. 抓好农业科技培训, 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一精辟论段,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尤为重要,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产、供、销各环节都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管理。如:宁蒗的“3358”工程, 由于缺乏后期管理技术, 很难形成规模产业。所以, 要摆脱粗放经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就必须加强农业科技培训。

3. 处理好人多地少、劳力剩余的问题。

处理劳力剩余的方法有: (1) 多渠道筹集资金创办民营企业, 这样可以解决劳力剩余, 增加农民收入; (2) 创办职业培训班, 让外出打工的农民有一技之长, 少走弯路, 真正减轻农民负担。解决好劳力剩余问题, 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治安好转。

(二)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加强现代企业管理人才培训

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政企分开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宁蒗经济要得到长期的发展, 就必须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执行, 行政领导绝对不能兼企业负责人, 明确政府职能和企业职能, 真正让企业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健康发展之路。

2. 加快现代企业管理人才培训。

在现代企业发展中, 有资金、有技术、还必须有现代企业管理人才, 过去小规模式的管理、家庭作坊式的管理、粗放型的管理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 必须加快现代企业管理人才的培训, 方法可以通过请进来指导培训、送出去参观学习等。让宁蒗的企业顺利溶入经济大环境, 最终走向全国, 走向世界。

(三) 正确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长期经济发展与短期经济增长的矛盾

1.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资源开发必须要有一个统一规划, 因地制宜的发展, 如:泸沽湖风景旅游区的开发, 民俗文化宣传, 民居修建、整体排污工程、水上安全、道路交通、收费标准等方面都应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和标准, 不能以家庭为单位各自为阵, 这样既保留了优秀的民俗文化, 又能避免环境污染, 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点生存空间。

2. 严禁国家公务员和干部投资办企业、经商。

国家公务员和干部是国家政策的执行者、管理者, 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是靠他们来贯彻实施的, 在工作中他们的一言一行是代表党、代表国家的, 若参与投资经商就很难保证执法管理的公正, 这样, 既有失于他们的职责和身份, 又有损于党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各级领导干部不能为了个人政绩重视短期经济增长, 忽视长期经济发展, 必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四) 加强社会治安管理, 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针对目前社会问题, 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组织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和职业知识竞赛, 引导大家从不读书、不看报的消极精神状态向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转变。

2. 社会治安应责任到人。分片、分组承担, 全民参与, 不断改进方式方法, 总结提高, 根据各自的职责, 把社会治安工作的好坏与各自的年终考核挂钩, 综合评价各自的成绩, 实行奖惩制度, 让社会治安状况有一个彻底的改观。

3. 减轻异地安置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为解决温饱脱贫和退耕还林而实施的异地安置工作, 应保证大多数人有活干、有事做、有书读, 减少偷盗、打架、吸毒等犯罪行为的发生, 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有利于本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五) 重视人才, 重视基础义务教育

1. 在抓好社会治安的同时, 应重视关心有知识、有技术、有经验的职工, 尽量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 让他们安下心来, 为宁蒗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2. 重视义务教育的普及。据了解, 义务教育城区是百分之百, 半山区和高寒山区是百分之八十左右, 有的贫困山村没有办学条件, 离正规学校较远, 学生上学需要住校, 学费虽然免了, 但生活费断断续续得不到保障, 加上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 很多农村女孩只能辍学。针对这一情况, 政府应研究解决措施, 加强宣传知识的重要性及男女平等观念, 对这些贫困学生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 保证他们能读完初中, 这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 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六) 加大社会投入

在尽可能的财力基础上寻找筹资渠道, 加大社会保障投入, 设立社会保障基金, 完善和规范各种社会保险、保障制度, 重视医疗技术人才的培养和新老交替, 在做好防疫保健工作的基础上, 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七) 积极招商引资, 创建良好投资环境

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治安工作的同时, 结合本县的各种客观条件, 制定出相应的优惠政策, 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积极招商引资, 使宁蒗的经济发展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发展趋势, 逐步减轻政府负债, 加快社会经济发展, 从根本上改变宁蒗贫穷落后的面貌。

参考文献

[1].宁蒗县志

篇3:中共双柏县委双柏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

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性

(一)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

当前, 民族地区发展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差距很大, 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生态环境承载力下降, 民生问题亟待进一步改善。很多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是资源和投资依赖型, 主要依靠资源开发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工业化水平偏低, 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产业层次低, 总体上处于产业链初端和价值链“微笑曲线”底部, 导致资源消耗高,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 是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短板”,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难点。

(二)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对民族地区而言,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难度、有挑战, 但也有优势、有条件。

1. 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为民族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强大支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发展, 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重点倾斜。处于发展“短板”的民族地区可发挥自身的优势, 以空间换时间, 以存量换增量, 不断提高发展速度, 不断提升发展质量。

2. 民族地区比较优势为民族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巨大潜力

一个地区是否能有效发挥比较优势, 是改变落后面貌的关键。比较优势可以通过主动参与国内外竞争, 最大程度上利用充裕资源, 换取稀缺资源等方式得到实现, 从而实现快速发展。民族地区具有资源丰富、劳动力密集、生态优美、国家政策扶持等比较优势, 可实施“差异化”战略, 全面吸引发达地区的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 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加快发展规模经济, 积极培育特色产业, 高起点发展新兴产业, 大力度调整经济结构。

3. 区域合作深入推进给民族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重大机遇

民族地区可以利用东部沿海地区的先进技术、资金和管理, 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 增强技术进步、市场拓展和创新能力, 打造产业承接基地、资源配置基地、技术应用基地, 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

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转变的具体措施

民族地区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实现跨越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坚定不移地调整产业结构, 脚踏实地促转变, 主要表现在这样五个方面。

(一)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打造支柱产业, 发展产业集聚, 延长产业链, 提高附加值, 向着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方向迈进。

(二) 加快推进特色农牧业及其加工业发展

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在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上迈出新步伐,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 大力发展符合当地经济效益的农牧产品,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改善农村面貌,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 加快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进一步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着力推进重大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全面落实国家对民族地区人才支持计划, 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人才和科学技术支持。

(四)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提高对生态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 继续推广低碳技术;深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建设。

(五)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进一步促进就业和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

三、结论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 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当前, 民族地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以及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战略任务, 都迫切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采取以上措施之后,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将会得到转变。

摘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当前, 民族地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以及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战略任务, 都迫切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文章分析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性, 并指出了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转变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参考文献

[1]曹文虎.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J].科学社会主义, 1995, (1) .

[2]李晓东.全国政协委员、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统战部长苏晓云参加全国“两会”时说:要帮助少数民族解决关键性问题[J].民族大家庭, 2007, (2) .

上一篇:地球上的星星赏析下一篇:《玉米人》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