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疫病综合防控措施

2024-06-28

猪场疫病综合防控措施(精选8篇)

篇1:猪场疫病综合防控措施

规模猪场的疫病综合防控措施

随着养猪业不断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养猪技术、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规模猪场的防疫工作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要确保养猪的防疫安全,提高规模化猪场的`养猪效益,必须抓好以下综合防控措施.

作 者:邵伟民  作者单位:临安市昌化镇人民政府,311321 刊 名:浙江畜牧兽医 英文刊名:ZHEJIANG JOURNAL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年,卷(期): 34(2) 分类号:S8 关键词: 

篇2:猪场疫病综合防控措施

1、场址选择与布局

规模猪场场址应选择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供水供电方便、有充分自然隔离条件的地段。全场应严格划分行政管理区和饲养生产区,两区之间设立隔离屏障。猪舍应彼此独立,间距10米以上,排列顺序从上风向始依次为:公猪舍、母猪舍、产房、保育舍、育成猪舍和隔离观察室。净道门边设消毒室、更衣室(沐浴室),大门入口、饲养区入口及猪舍入口分别设立消毒池。在下风段饲养区外(50米)建立兽医室、病猪隔离舍、污物污水处理设施等。装猪月台应建在饲养生产区育成舍附近的围墙外。

2、防疫措施

规模猪场应配备的主要防疫设施,包括防疫、诊疗、消毒、冷藏设备,兽医室,病猪隔离场所,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等。猪场周围应筑有围墙或其他有效屏障,并建立绿化带。

(1)门卫制度。生产区内应严禁非本场生产管理人员随意出入,外来人员出入需经主管兽医人员批准。进入生产区人员必须更衣换鞋、洗手、消毒,通过消毒池入内。(2)消毒制度。整个饲养生产区范围内的所有猪舍、运动场、工具、道路应实行定期清洗消毒。消毒药应选用高效、低毒,几种消毒药应间隔轮换使用。禁忌交替使用酸性与碱性等相互拮抗的消毒药物。

(3)免疫制度。根据猪场和周边地区的疫病发生情况,正确选择疫(菌)苗种类,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建立免疫档案。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同时根据疫情严重程度,适当增减免疫剂量。在免疫接种时还应考虑以下因素:母源抗体,猪群健康状况,疫病发生季节,疫苗的有效期和疫苗的副作用等。

篇3:浅谈规模猪场疫病防控的综合措施

1 做好猪场的病原控制

1.1 引种慎重, 规范检疫

不从疫区引进生猪, 要及时了解全国疫情动态。运输时要防止猪的应激反应, 注意保暖及贼风侵袭。运输前、中、后期要给予充足清洁的饮水及适量饲料。驱赶生猪时动作要轻、慢、减少刺激。达到目的地后, 要按照农业部规定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有关检疫要求经当地兽医部门隔离检疫, 确定无异常情况后再转入猪舍。购入种猪时要经检验合格后再混群。实际上很多猪只作为病毒携带者, 但从表面观察, 无法确定其是否健康, 未经检测便贸然引入混群, 极有可能造成疫病的传播。所以只有严格做好引种的隔离检疫, 才能避免疫病的引入传播。

1.2 自繁自养, 降低疫病传入风险

自繁自养可以有效地降低因引种不慎而将疫病传入猪场的风险, 因此应大力提倡此种养殖模式, 同时应定期对猪群的健康状况进行抗体检测, 对隐性带毒猪要坚决淘汰, 防止疫病在猪群中大面积传播。

1.3 规范处置病死猪

病死猪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猪栏及用具要严格消毒, 猪场严格执行“四不准一处理”的措施, “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 进行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应由专人负责处理, 无害化处理坑的深度不少于2m, 覆土厚度不少于0.5m, 并用生石灰在病死猪上覆盖一层, 坑的周围进行消毒。处理完后应对用具进行清洗、清毒, 人员更衣后才能进入猪场。

2 加强饲养管理, 实行精细化饲养

(1) 猪营养水平的高低, 是影响猪体抵抗力的重要因素。营养物质缺乏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 影响抗体产生水平和吞噬细胞功能, 引发疾病。唯有提高猪群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水平, 提高饲料的质量, 提高断奶猪的采食量, 供给猪足够的饮用水, 才能增强猪群的抗病力。

(2) 在保证适宜温度 (15~25℃) 的情况下, 加强猪舍通风, 防止猪舍内氨气浓度偏高影响猪的生长。

(3) 夏季要防暑降温, 冬天要保暖。适宜的温度是猪群体况良好、抗病力和活动正常的重要保证, 因此要根据生长阶段适时的对温度进行调控, 确保其正常生长。

(4) 保育舍和肥育舍实行“全进全出”制。猪场要防止疾病的死灰复燃, 必须采取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 因为当猪舍内有猪时, 在进行清洁、冲洗和消毒等工作时, 很难做到彻底。在下批猪进入前进行彻底的清扫和消毒, 能有效地控制各种疫病的交叉感染。

(5) 猪群每年应定期驱虫, 肥猪不少于2次, 驱虫药按疗程连用几天。夏季做好蚊蝇的扑杀工作, 每季用灭鼠药进行灭鼠, 但应防止猪中毒。

(6) 饲养管理人员要按时巡视猪舍, 对猪舍的卫生状况以及猪的活动、采食、饮水等情况进行观察, 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对老弱病残的猪应尽早淘汰, 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3 加强环境和猪栏的卫生消毒

3.1 加强周围环境卫生和消毒

定期对猪场内周围的道路、粪沟、水沟等进行彻底的清扫, 做好鼠、蛇、蚊蝇的防范工作, 清扫后进行消毒。消毒时应确保达到药物浓度和喷洒湿度, 保证消毒效果。

3.2 猪栏的卫生和消毒

每天早晚两次清扫栏圈, 防止粪尿污染, 及时消除圈内积水, 保持圈内干燥清爽;带猪消毒每周进行2次, 先彻底清扫圈舍, 然后再消毒。消毒时, 要注意应当现配现用消毒液, 保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以及湿度。有关的人员和车辆经彻底消毒后方可进出, 从而切断传播途径。

4 科学免疫

4.1 制订免疫程序, 做好疫病的免疫工作

在制定符合本场实际需要的免疫程序时应重点参考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苗的性质与作用等情况。在进行疫苗接种时, 要注意杜绝接种疫苗种类、次数过度、长时间大剂量使用疫苗等有可能造成猪群免疫失败的情况。养殖人员要加强疫病防控知识的学习, 做好日常生产、防疫等记录。其中防疫记录要详细做好免疫、用药、发病、死亡及死亡原因、诊疗、无害化处理记录等情况, 建立疾病档案。猪场养殖档案应至少保存2年以上, 种畜个体资料要长期保存, 以便猪场发生疫病进行追溯。

4.2 对猪群的抗体水平进行监测

目前尚无治疗猪病毒性疾病的特效药物, 只能采取疫苗注射来对病毒性疾病进行控制和根除。为切实保证猪圈免疫后保持一个理想的免疫水平, 猪场应建立定期检测抗体水平高低的制度。每年对隐性带病毒的公、母猪进行淘汰处理, 防止疫病传播, 降低猪群发病率。

5 适时保健, 防止继发感染

5.1 制定保健计划

“防重于治, 养重于防;养防结合, 饲管优先!”是现代养猪生产永恒的主题。在目前猪病比较复杂的情况下, 首先要制订各阶段猪的药物保健计划, 提高猪群的抗病力, 再配合科学的饲养管理, 才能保证正常稳定的生产, 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5.2 药物预防继发感染

有些病毒性疫病 (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病) , 猪群感染后易引起免疫抑制, 使猪体抗病力下降, 容易继发细菌性疾病和其他病毒性疾病。因此, 在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抗菌药物 (如强力霉素、氟苯尼考等) , 对预防疫病的继发感染和提高猪体抗病力均有很好的效果。

5.3 重视药物保健, 增强猪群免疫力

篇4:规模养猪场疫病防控的基本措施

(1)建设猪场的场址地形要开阔平整、地势要较高、干燥、能避风向阳、有充足的土地面积供猪场生产经营消纳粪污、周边环境无污染、处在住房的下风向。

(2)交通方便,电源供应充足。

(3)远离居民城区、乡村、交通主干道、畜产品加工厂和其他养殖场,距离要达到2-3千米左右。

(4)水源干净、水量充足,并易于取用便于消毒和卫生处理。

2.做好病源的控制

(1)猪场要尽量做到自繁自养,防止疾病的传入,每年应对种公猪.种母猪进行抗体检测,对于有带病毒的种猪要及时淘汰,以免将病毒传给下一代子猪。

(2)慎重引种、作好检疫工作:对于引进的猪要进行隔离饲养观察2~3个星期,观察无疫病后作好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疫苗的免疫,对于种猪要做好猪细小疫苗的注射,一个星期后转入打扫干净消毒清楚的猪舍。

(3)对于病死的猪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准宰杀、更不准食用、销售转运。要进行深埋消毒或进行高温处理,对于处理后的工具要彻底清洗`消毒人员要更衣后才能进入猪场,在猪场内要严格控制人员和物品流动,外来人员进入猪场必须经过严格消毒,不得进入生产区,禁止员工到闹市和其他养殖场。

3.做好猪场周围环境和猪舍的卫生消毒工作

3.1对于猪场周围的道路、粪沟、排水沟等要定期清理打扫干净后再用烧碱和生石灰等消毒药进行彻底消毒,用具可用消毒液喷洒消毒

3.2对于猪舍

每天应冲洗二次,在早上和下午喂料前,将猪舍内粪便、尿液冲洗干净,每周对猪舍应进行二次彻底消毒, 空舍消毒时,先将猪舍打扫干净,然后再用水枪彻底冲洗后再用消毒剂消毒,消毒后再通风干燥一个星期左右。采取熏蒸消毒时要把握好猪舍的温度和湿度,消毒完后要开窗通风一星期。方法:每立方米10~20克高锰酸钾加入15~35毫升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在消毒时,猪舍温度一般不低于18℃,湿度应保持在65%-75%,可先在容器中加入高锰酸钾后再加入福尔马林,密闭门窗6小时以上就可以达到消毒目的,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消除猪舍内的残余气味.对于进入猪场的车辆必须通过消毒池对轮胎的进行消毒后,然后再对车身进行喷洒消毒药消毒。

4.做好猪场的免疫工作

(1)首先要根据本地区疫病流行的情况和本猪场历来的发病情况选择合理的免疫方案,对于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细小病、伪狂犬病与流行性腹泻做为必须的免疫项目。然后把副猪嗜血杆菌病、喘气病,传染性胸膜肺炎,水肿病,仔猪副伤寒等做为选择性免疫项目。

(2)做好猪群的各种免疫后最好要监测猪群免疫后的抗体水平,然后根据猪群抗体水平的高低,再加强免疫抗体水平不达标的相关疫苗。

(3)在给猪群做免疫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射疫苗的前后2~3天,在喂料时,添加电解多维和维生素C粉饮水,以减少猪群的应激反应。

2)在给猪群做免疫时应注意检查每头猪的健康状态,对于发病的猪和不正常的猪应暂缓免疫,等病愈正常后再免疫。

3)注射疫苗前后2-3天,猪群就要停喂抗细菌和抗病毒类药物,6-8天内不注射其它疫苗,以免互相干扰,降低抗体水平。

4)疫苗开封稀释后要在当天尽快用完,使用油剂疫苗注射时,先取出疫苗待恢复到常温后再注射,以减少猪的应激反应。

5.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猪的抵抗能力

(1)做好猪群的饲养管理工作,是预防各种疾病的基础。提供调整好猪群在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要,以提高猪群的身体素质,保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猪场要尽量保持安静,减少猪群的应激反应。

(2)在潮湿的季节,就要在饲料中添加“霉消安”、“脱霉素”等质量好的霉菌毒素处理剂。因为 饲料的营养水平和霉菌毒素对猪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猪采食了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时,猪的免疫功能就会大大降低 。

(3)适当使用免疫增强剂,提高猪群抵抗力,猪群按免疫程序接种了各种疫苗后,因为每头猪的生理状况、健康状况、饲料营养水平等方面是不一样的,抗体水平也是不整齐的,所以每头猪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也是不同的。

(4)气候变化大的季节:如阴雨天、夏秋交界、冬春交界,日夜温差较大的季节要注意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冬季做好增温防寒工作、夏天做好降温防暑工作,转栏时要调整好猪的饲料过渡,喂一些多种维生素等抗应激的药物,以提高健康水平,增强猪群抵抗疫病的能力。

6.猪场发病的控制措施,如果猪场的猪一旦发病,应立即采取隔离、消毒、治疗、控制继发感染等综合控制措施

措施如下:

6.1病猪隔离

发现一头隔离一次,健康猪与隔离的病猪要用不同的饲养员饲养管理。

6.2注射给药

对于发病的猪要仔细观擦、认真诊断,确诊病情后,食欲下降或无食欲的生猪要及时注射给药,生猪如果能饮水或拌料给药,则尽量不用注射方法,因为注射方法会给生猪造成刺激,对于疾病的康复会造成不利影响。

6.3消毒猪场

坚持每天消毒一次,每周应更换一种消毒药,并调好消毒药的浓度。

6.4饮水投药

在给猪的饮用水中添加电解多维,维生素C粉等提高免疫力的药物供猪群饮用,用量可适当增加到常用量的2倍左右。

6.5拌料喂药

饲料内添加抗细菌性药物和抗病毒类药物给猪群自由吃食,如添加盐酸土霉素、黄芪多糖、磺胺类药等药物,也可以根据猪群发病情况,添加阿司匹林,小苏打等药物,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抗细菌性药物使用1-2个疗程要予以更换。

(2)根据猪群的采食情况,调整好药的浓度,以保证食欲不良的猪能采食到足够的药量。

(3)药物拌料时要把药物和饲料搅拌均匀,先将药物拌入少量的饲料内搅拌均匀,再将这些饲料拌入足量的饲料中。

篇5:猪场疫病综合防控措施

核心提示:

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是指为预防野生动物和昆虫将传染病和污染物传入猪群并阻止传播而采取的有效防控措施。蚊蝇是将新病引入猪场和老病猪群传播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当前,正值春末夏初季节,是蚊蝇繁殖活动的高峰期,特别是沿海地区蚊蝇将更加猖獗。因此,广大养猪生产者必须提高对生物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把驱蝇灭蚊作为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重要一环来抓,多措并举,确保猪群健康安全,提高养猪经济效益。蚊蝇对猪场的危害

笔者在养猪生产中发现,许多养猪生产者小看了蚊蝇的危害,殊不知,驱蝇灭蚊是消灭疫病传染源和切断其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小蚊蝇不除容易酿成大祸患。

1.1 影响猪的生产性能

夏秋季节,由于受天气炎热等应激因素的影响,猪本来就食欲不佳,敏感性增强,抵抗力降低。如果再受白天苍蝇的爬行骚扰和夜晚蚊子的吸血叮咬,生猪躁动不安、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轻则影响其生长发育和饲料利用率,重则猪被咬得遍体鳞伤、体无完肤,更甚者还会导致贫血、过敏、红肿等症状,抵抗力严重下降,埋下疫病隐患。

1.2 威胁人的身体健康

蚊蝇之所以令人讨厌,是因为它们不仅影响饲养人员的工作生活,蚊子还可传播人类的疟疾、乙脑、登革热、丝虫病等l00多种疾病,苍蝇能传播人类的痢疾、伤寒、肝炎、霍乱、结核、白喉、沙眼、蛔虫病等30多种疾病,更重要的是蚊蝇是人猪共患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对人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通过蚊子传播给人的主要猪病有乙型脑炎、猪弓形体病和猪流感等。特别在夏秋乙脑高发季节,蚊子叮咬病猪后,病毒随血液进入蚊体内,携带乙脑病毒的雌蚊吸吮人血时,就容易把病毒注入人体内使人患病。

1.3 传播猪的各种疾病

蚊蝇来自污处,可黏附l 700多万个细菌和病毒,是许多猪病的重要机械传播媒介,如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附红细胞体病、猪乙型脑炎、猪弓形体病及其他血液寄生虫病、圆环病毒病、疥螨病、沙门氏菌病、猪痢疾、传染性胃肠炎、伪狂犬病、蛔虫病、布氏杆菌病、古典猪瘟、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A型和C型引起的腹泻、埃希氏大肠杆菌病、猪丹毒、口蹄疫、球虫病、钩端螺旋体病、分支杆菌病、巴氏杆菌病、脂溢性皮炎、乳房炎、链球菌性脑膜炎等。蚊蝇的生物学特性

蚊蝇都属于昆虫纲有翅目亚纲双翅目,分别具有刺吸式口器和舔吸式口器。但蚊蝇具有各自特殊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2.1 蚊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

一般蚊子每年4月开始出现,至8月中下旬达到活动高峰。秋天气候变冷温度降到l0℃以下时,蚊子就会停止繁殖,不食不动进入冬眠。蚊子的一生经过卵、幼虫(孑孓)、蛹、成虫4个时期。成蚊生活于陆地上,蚊的卵、幼虫、蛹皆生活在水中,如小河水、雨水洼、水塘、池沼、稻田等处。在温暖的季节里,卵大约3天就可孵化为孑孓并开始吃水里生长的极小的微生物及原生生物等;孑孓经过蜕皮,最后停止吃东西、活动减少而变为蛹;大约两三天后,蛹又来到水面蜕去皮而羽化为成虫(即蚊子)飞出来。蚊的活动则与温度、湿度、光线和风力有关系,伊蚊多在白天活动,库蚊和按蚊多在晚问活动。蚊子还具有对二氧化碳敏感、趋光、追随气流、喜群聚的生物特性。雄蚊只吸草汁、花蜜过活,不吸血;雌蚊在交配怀孕后必须吸人或动物的血,卵才能发育成熟,雌蚊饱吸1次血能产l次卵,一生可产卵6~8次,每次200~300粒,所以早期消灭一只蚊子,等于消灭了成百上千只。

2.2 蝇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

养猪场内常见的苍蝇有小家蝇、绿蝇、丽蝇和大头金蝇。它们的生活史都是分为卵一幼虫f蛆虫)一蛹一成蝇4个时期。除成蝇阶段,其他3个时期都在阴暗潮湿的孳生地中发育。卵产于人、畜粪内或任何潮湿腐烂的有机物上,羽化成幼虫,成熟幼虫钻入松土变为蛹,蛹羽化为成蝇。成蝇在7℃~8℃时停止活动,30℃时活动非常活跃。在炎热时常栖息于猪舍内,喜甜食饲料、粪便、污物及各种腐败物质。有不停地叮爬食物、边吐边吸、边吃边排粪的习惯。成蝇寿命仅2个月,但繁殖力极强,雌蝇l次能产100~250个卵,一生可产卵约600个,卵呈乳白色,多粘成团状。驱蝇灭蚊的有效措施

驱蝇灭蚊应与蚊蝇的生物学特性结合起来,蚊子的生活史中4个虫态有3个(卵、幼虫、蛹)在低洼沼泽的积水中生活,苍蝇的生活史中4个时期也有3个(卵、幼虫、蛹)在肮脏潮湿的环境中发育。最好抓住蚊蝇发育过程3个最弱时期,对蚊蝇孳生地进行生物、化学、物理等歼灭措施。

3.1 生物学方法是驱蝇灭蚊最持久的治本方法

3.1.1 植树栽花种草 猪场场区及周围可栽植柳树、果树、银杏、松树、丁香等绿化树木,可种菊花、玫瑰、灯笼花、地瓜花、香槟草、苜蓿等多年生美化花草,有条件者还可在室内摆放盛开的夜来香、食虫草、逐蝇梅、万寿菊、七里香、茉莉花、米兰、薄荷或玫瑰等。此外,还可将苦楝树叶或艾叶扎成小把,浸上柴油,悬挂在猪舍窗门口,蚊蝇因不喜欢芳香的气味而躲避。净化环境对驱蚊灭蝇也很重要,可以使蚊蝇失去繁衍孳生场所。为此,对场区及周边要经常性地割除杂草、填平低地,搞好舍内外的清洁卫生,经常清洗食槽、水槽,及时清除舍内地面及排粪沟中的积粪、积水和垃圾,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舍内干燥干净,切实解决撒落料问题。

3.1.2 粪便生物发酵畜禽粪便是蚊蝇的主要孳生物,猪场的干粪可直接进农田作肥料或饵料,最好用塑料密封或建沼气池进行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可起到除臭、除湿、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塑料密封发酵比较实用,就是将每天产出的猪粪定期用塑料布盖严,使其不进气、不漏气,靠密封发酵产热将苍蝇虫卵闷死在塑料布中。液体部分可进行生物氧化、厌氧处理后,用于浇灌农作物、牧草地、果树地。

3.2 化学方法是驱蝇灭蚊最有效的简便方法

在蚊蝇数量太多或紧急防治时,用化学方法来防治蚊蝇最为简便有效。但可能存在药物安全隐患、维持时间短、花钱多的缺点。在选用化学药剂时,必须遵循经济、简便、安全、高效的原则,选用无毒或是毒性较小的药剂,做到既能有效杀灭蚊蝇,又能确保生猪的正常生长发育。最好选择多种不同种类的药物制剂轮换使用,防止产生耐药性。

3.2.1 饲料中添加药可以按说明在饲料中添加蝇得净(10%环丙氨嗪)预混剂。环丙氨嗪是一种高效昆虫生长调节剂,它对双翅目昆虫幼虫体有杀灭作用,尤其对在粪便中繁殖的几种常见的苍蝇幼虫(即苍蛆)有很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用法与用量:苍蝇孳生季节开始时,每1 000千克饲料添加本品50克,混合均匀,连续饲喂4~6周或直到苍蝇孳生季节结束后停止使用。

3.2.2 孳生地喷药蚊子的幼虫最易扑灭,因为孑孓必须生活在水中,死水中下药可使蚊子在成虫前被杀死。所以,每周对有死水的地方,如排粪池、污水沟、积存的雨水、水塘、杂物堆放处,定期使用高效农药化学杀虫剂,如优士(10%氯氟菊酯)和阿维菌素等,使蝇、蛆、蚊虫无孳生地。

3.2.3 栖息地涂药将杀虫剂涂抹或喷洒在苍蝇栖息的场所,如房梁、墙壁、高床下、水槽底、阴沟、墙角等处。在纱门、纱窗上涂长效杀虫剂如灭蚊窗纱涂剂(成分一般为氯菊酯、氯氰菊酯)等。灭蚊窗纱涂剂是利用蚊虫的向光性和药物的缓释原理,蚊蝇接触窗纱涂抹药物30秒后,就可达到驱杀蚊蝇的作用。

3.2.4 用蚊香驱蚊天黑前在猪舍里面点燃蚊香,或者接通液体电蚊香包括电蚊香片,可以使蚊子少进入猪舍。但是某些低劣的蚊香,除含有除虫菊酯之外,还含有六六六粉、雄黄粉等有害的有机化合物,会危害人猪的健康。因此,使用蚊香时应保持空气流通。

3.2.5 用洗衣粉水灭蚊在猪舍门窗前放置一个盆子,盆中加点混合洗衣粉的水,洗衣粉水中有香料,会让母蚊误以为有食物就把卵产在其中。因为洗衣粉带碱性,蚊子是不宜生长在碱性水中,从而就达到了灭蚊的效果。

3.3 物理方法是驱蝇灭蚊最安全的实用方法

3.3.1 安装红色灯泡室内安装橘红色灯泡,或用透光的橘红色玻璃纸套在灯泡上,开灯后蚊子因惧怕橘红色光线会驱避逃离。

3.3.2 使用纱窗或蚊帐小规模猪场在傍晚采用大蚊帐将整个猪舍罩住,规模猪场门窗最好全天装上铁纱或细密的纱布以阻止蚊子飞进,白天可用黏性较好的粘蝇纸黏附苍蝇。但纱窗或蚊帐的方式防蚊蝇存在通风不足等隐患,如果在舍内装上机械通风设施,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3.3 使用灭蚊新产品 使用高科技产品防蚊灭蚊,如紫外线灭蚊灯、仿生灭蚊器、光触媒灭蚊器、电子捕蚊器、SW-009E吸蚊机等产品,经济实用、绿色环保、安全有效。光触媒灭蚊器是采用光触媒技术,能产生蚊子喜欢的光线、热量、二氧化碳、水蒸气、流动的空气,模拟人体呼吸引诱蚊子;电子捕蚊器结合蚊子的趋光性,令周围的蚊子主动飞向灭蚊器;紫外线灭蚊灯是利用蚊子的趋光性及对特殊波长光线的敏感性(紫外光对蚊子有吸引力),以灯管诱捕蚊子接触高压电网面,使蚊子瞬间烧焦;吸蚊机是利用灯光、风扇、电网等原理让蚊子自投罗网。

篇6:猪场饲养管理及疫病流行防控策略

教学目标: 掌握猪病防疫知识

教学重点:当前猪的主要疫情、主要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鉴别诊断、主要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临床鉴别诊断、猪主要腹泻病的临床鉴别诊断、发生疫情后的主要控制措施、主要防控措施。

教学难点: 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鉴别诊断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 教学内容:

一、当前猪的主要疫情

1、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气喘、咳嗽、发热、耳部发绀等

主要病种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感、气喘病,个别的还有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等。

2、繁殖障碍。主要表现为流产、产弱仔,母猪发热、拉稀、奶水不足或奶水稀薄等

主要病种为-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伪狂犬病,个别的与流感、大肠杆菌病有关。

3、腹泻。主要表现为拉黄色、白色、灰色水样便

主要病种有:猪瘟、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大肠杆菌病。

二、主要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鉴别诊断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传播较为迅速,死亡率较高-尤其是仔猪并伴有母猪流产、仔猪和育肥猪外周血液循环衰竭-耳部发绀、皮肤出血、血液凝固不良等临床症状。

猪流感:传播迅速,猪群几乎同时发病或在1-2天内同时发病,发热、食欲减退或废绝、鼻流清涕、卧地不起、咳嗽气喘,如无其它疫病混合或继发感染4-7天后逐渐恢复;反之症状复杂、死亡率升高。

气喘病:病原为支原体,传播较为迅速,体温一般不升高、以腹式呼吸为主,抗菌素治疗有效-支原净、泰乐菌色、土霉素、强力霉素等,但停药后易复发,死亡率低。

三、主要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临床鉴别诊断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多在怀孕后期流产、早产或产弱仔,并伴有仔猪呼吸困难、外周血液循环障碍-发病率较高、仔猪死亡率高、出血或淤血严重。

猪瘟:临床症状不一,母猪患慢性猪瘟,所产仔猪大小不一,有木乃伊、死胎以及弱仔(震颤)和临床健康仔猪,母猪产仔前发烧,产仔后体温多恢复正常。

伪狂犬病: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其中以死胎为主。

新生仔猪大批死亡,刚生下的仔猪头天很好;第二天开始发病;2-5天为死亡高峰,有的整窝死光。发病仔猪表现明显的神经症状、昏睡、鸣叫、呕吐、拉稀,病后1-2天死亡。

四、猪主要腹泻病的临床鉴别诊断

1、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本病潜伏期短,一般为18h至3d。传播迅速,能在2-3天内蔓延全群。病猪突然呕吐,接着发生水样腹泻,粪便为黄绿色或灰色,有时呈白色,并含凝乳块。体温升高,发生腹泻后体温下降。机体脱水、消瘦、严重口渴,食欲减退或废绝。一般2-3天死亡。10日龄内的仔猪死亡率较高,病愈猪生长发育较缓慢。

2、大肠杆菌病(仔猪黄痢、白痢和水肿病)

黄痢:主要在出生后数小时到7日龄以内仔猪发病,以1-3日龄最为多见,在产仔季节常见很多窝仔猪发病,发病最高可达100%,以第一胎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最高,死亡率也高,以排黄色稀便和急性死亡为特征。

白痢:是10-30日龄以内的仔猪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临诊上以下痢,排出白色粥状粪便为特征。

五、主要防控措施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改善环境、及时诊断、适时保健。主要措施

1、免疫接种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疫苗:仔猪15日龄首免,35-40日龄加强免疫;种猪2-3次/年。

每年10月份开始对母猪和仔猪进行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的免疫接种,直至来年3-4月份。

伪狂犬病:种猪2-3次/年或产前21-30天进行免疫,仔猪3-7日龄首免,断奶时加强免疫一次。

气喘病:仔猪7-9日龄首免,15日龄加强免疫一次,或7-9日龄胸腔注射一次。

大肠杆菌:母猪产前21-30天免疫,仔猪断奶前后免疫一次。口蹄疫:种猪3次/年,仔猪-育肥猪,50、100日龄免疫2次。

猪瘟的免疫

仔猪20日龄首免,60日龄加强免疫适用于猪瘟清洁场且种猪免疫效果好的养猪场;0、20、60日龄三次免疫适用母猪隐性带毒率高的养猪场;20日龄、50日龄、110日龄三次免疫适用60日龄附近和120日龄以上有零散疫情发生的猪群,也适用于夏季高温热、其它疫病多发等应激状态下的免疫。

2、改善环境 2.1、加强消毒

2.2、提高舍内温度、加强通风

2.3、提高养殖废弃物、污染物以及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率 2.4、防鼠:鼠可以传播很多重要的疾病:弓形虫病、钩端螺旋体病、沙门氏菌病、最为严重的是口蹄疫

3、及时诊断

发现疑似疫情,应找兽医或疫病诊断部门尽快确诊,以制定控制或治疗措施,减少损失。

只有早发现、迅速采取控制措施,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规模养殖场平时就进行2次/年的免疫效果评估。

采取种猪分阶段、仔猪按周龄分别采样,具体分群如下,后备公猪、种公猪、后备母猪、1-2胎母猪、3-4胎母猪、5-6胎母猪、7胎以上母猪、2周龄仔猪、4周龄仔猪……22周龄育肥猪,每群采集5-10份样品,进行猪瘟、伪狂犬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等主要疫病的病原学、血清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免疫程序。

4、适时保健

保健的概念很广,包括驱虫、补铁、补充氨基酸、抗应激、预防常见细菌性疾病等。在断奶、天气突变和仔猪常发疫病的前期投喂相应的抗菌素、多种维生素等药物进行预防是十分必要的。

六、发生疫情后的主要控制措施

发现疑似口蹄疫、急性猪瘟、急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应及时向当地动物疫病防控机构报告,并配合其进行采样、假定封锁、消毒等灭疫措施。

一般传染病的控制措施

1、通报左邻右舍加强防疫

2、隔离病猪-减少传播

3、加强消毒-杀灭病原-减少传播

4、改善养殖环境、增加营养

5、尽快确诊-有利于制定控制措施

6、控制措施制定的原则:以控制大群为目的,治疗发病群/个体为辅助。

七、病毒性疫病的主要控制措施

病毒性疾病多有传播迅速,易形成流行的特点。

现有抗病毒药物一般分为三类,其一为西药如病毒灵、病毒唑、金刚烷胺等,抑制病毒繁殖的某一阶段,不能杀死病毒,但作用直接见效相对较快;其二为中药制剂如黄芪多糖、板蓝根、金银花等,以提高自身免疫力为主,也有一定的抑制病毒繁殖的功效,但见效稍慢;其三为高免血清、免疫球蛋白等。

药物对慢性猪瘟、经典型蓝耳病、伪狂犬病等效果不理想。确诊为猪瘟、蓝耳病时,应对大群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对猪瘟发病群大剂量接种猪瘟疫苗;对蓝耳病发病群进行对症治疗。确诊为伪狂犬病时对母猪、仔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紧急免疫接种一定要使用弱毒疫苗-活疫苗!使用疫苗的同时可投喂免疫增强剂,左旋咪唑为免疫修复剂,成品有蓝环清预混剂。

诊断为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时,在用药物的同时注意补充体液、调整饲料、加强保温等工作。

高免血清、免疫球蛋白、植物血凝素等药物对发病初期、经济价值高的种猪有一定的治疗意义!

八、细菌性疾病的主要控制措施

除气喘病、猪肺疫等少数细菌病外,其传播速度较病毒性疾病为慢,发病主要集中在易感阶段,如大肠杆菌3月龄以下猪只,沙门氏菌-猪副伤寒主要危害2-4月龄仔猪.确诊后:隔离病猪,对未发病的易感猪群口服药物进行预防,对发病猪使用抗菌素及对症进行治疗。

疫情平稳后,对有疫苗的细菌性疾病进行免疫预防,如气喘病、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等。治疗误区

抗病毒药物+抗菌素+退烧药物/抗炎、抗过敏药物=治疗百病 发病初期,发病数量少,临床症状多不明显,在不能确诊的情况下,应对发病猪采取对症、抗菌治疗,不要使用退烧、抗炎、抗过敏药物。如治疗有效,说明为细菌性疾病,可继续用药;如无效则多为病毒性疾病,应尽快确诊。

九、对养殖小区的几点建议

1、建立防疫组织,统一管理,共同受益。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村成立相应的防疫组织,有专人负责小区(村)的兽医卫生管理,尽量不从外地购进仔猪/购进猪只必须隔离饲养1个月以上,确认健康后混群饲养;专业村内不得有猪只屠宰加工点,以减少从外地购买病猪污染全村。

2、对收购猪及其产品的车辆、等进行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最好在区(村)外设置销售点,由养殖户送到点上销售。严禁收购病死猪只的不法商贩进小区或养殖村,也禁止养殖户销售病死猪只。

3、区(村)内统一管理强制免疫病种,即使个别的散养户亦要免疫接种,以防因个别户猪只发生烈传染病而祸及全区(村)。

4、建立疫情通报制度,一户猪只发生传染病,通报全村,以利采取防制措施。

5、合理处理粪便,减少污染。

6、加强与当地兽医防疫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全县,乃至全市的疫情,以便制定本区(村)的防疫实施、免疫病种,防患于未然。

7、小区的设计与建设,应效仿规模养猪场,生活区、办公区与养殖区分开,养殖区又分为配种区、怀孕母猪区、产房、保育、育肥等区域,分户饲养,各负责一段。

8、统一兽药使用。聘请专职兽医进行防控措施的制定、诊断与治疗。

篇7:猪场疫病综合防控措施

为进一步深化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活动,积极探索源头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与流行的方式,培育建立重点动物疫病病原阴性健康种猪群,促进我省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种猪场生物安全总体保障措施

(一)猪场选址科学,周边环境良好;

(二)依猪场地势、风向,合理布局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

(三)建立有完善有效的围墙、围栏;

(四)有严格的门卫制度和外来车辆、人员进出管理制度;

(五)有行之有效的害虫、蚊蝇、老鼠、野生动物控制方案;

(六)有完善的场内污水、垃圾和废弃物的处理措施;

(七)建立有种猪引种隔离检疫舍和病猪隔离栏舍;

(八)有完善的防疫消毒、紧急状态的隔离制度和病死猪尸体的处理方案;

(九)有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场所及相关的设施和设备;

(十)良好的猪舍内部环境和先进的养殖、管理技术。

二、种猪场完成净化工作的组织保障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省、市、县三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各有关种猪场都要成立净化工作小组和技术专家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首席专家技术把关,层层抓落实,将净化措施落到实处,使净化工作取得实效。

(二)明确分工,密切配合。省、市、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协调、监管以及净化完成后的评审和验收。省、市、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采样、检测、监测及技术培训等。种猪场必须按要求做好各项具体措施的落实,包括净化工作的前期准备、协助采样、淘汰和无害化处理病原学阳性猪、加强管理等。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实施动物疫病的净化工作。对猪场净化工作中的检测费用由县级财政和企业共同分担,达到净化标准后进行第三方检测和审核,合格者进行公布。对实施净化的种猪场,省里在项目申报、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

(四)大力宣传,扩大社会影响。根据净化工作进展情况,不定期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媒体大力宣传。由省畜牧兽医局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制定湖北省动物疫病净化种猪场的认可管理办法,实行每一种疫病单独进行的方式,依法对已达到净化的种猪场进行检测、评估审核和公布。达到净化标准的,由省畜牧兽医局颁发相关动物疫病

净化合格证,并对外公布,帮助种猪场提高知名度和声誉,提高养殖效益。

(五)持续监测,加强监管。种猪场经净化获得合格证后,要制定常态监测制度和年审公布制度,每年对每一种疫病净化场进行检测、审核和公布,整个过程按照公正、公平和公开原则进行。每年必须开展1-2次抽检,确保净化效果,防止疫病反复,对进出场种猪要加强检疫。今后,要将疫病净化作为种猪场《种畜禽生产许可证》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审核发放的重要条件。

三、主要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技术要求

通过采取“检测—淘汰—监测—净化”措施,针对不同猪场的具体情况分别开展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瘟、猪伪狂犬病和布氏杆菌病的净化工作,对野毒感染猪群进行扑杀或淘汰,对假定阴性猪群实施高密度普免,同时加强消毒和提高管理水平。种猪场达到净化标准后,由省畜牧兽医局组织验收并公示,颁发净化合格证书。对于参与净化工作的猪场要求如下:

(一)淘汰隔离场/区的准备。为减少淘汰损失和防止交叉感染,本场必须配套有一个单独的、距离猪场核心区500米以上的隔离场/区,以隔离阳性猪。

(二)熟练的采样技术和检测技术。种猪场种猪的基数大,采样

及检测工作量大,需要有经验丰富的采样人员,猪场所在的区/县的疫控中心需要有经验的检测人员。

(三)猪场配套的管理措施。参与净化的种猪场具有严格的防疫体系,实施全进全出制度,及时淘汰清群,空舍清洗消毒等生产管理制度。对净化猪群补充新的种猪进行严格控制管理,实行严格隔离和检测,确保其不带入病原方可进入猪场。

(四)对净化猪群实施疫苗免疫、疫病监测,以维持净化猪群的健康生产。疫病净化猪群建立后,按照规定对猪群进行程序免疫。

(五)定期对净化种猪群进行抽样检测,并对其子代进行跟踪监测。详细统计净化猪群各项生产指标,开展净化群体净化效果的评价。

四、不同动物疫病的控制或净化措施

(一)口蹄疫控制措施

1、控制目标

以种猪场为单位,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在70%以上;连续两年野毒感染抗体阳性率在5%以下,无临床病例。

2、控制措施

(1)免疫:按照国家口蹄疫综合防控相关规定进行免疫,确保免疫合格。

(2)免疫效果评估:免疫后28天对群体按10%比例抽样采集血样

进行免疫抗体监测,评估免疫效果。

(3)感染状况的定期检测与评估:每年定期开展口蹄疫3ABC野毒抗体ELISA检测。对首次检测口蹄疫3ABC野毒感染抗体阳性率5%以上的猪群,要进行全群普查。根据监测结果,结合流行病学现状评估种猪群感染状况,制定和调整该场的综合控制措施。

3、阳性猪处理

对口蹄疫3ABC野毒感染抗体阳性猪进行淘汰和无害化处理,不得留作种用,对其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同群猪隔离观察,定期复查;对阴性猪继续开展监测工作。

(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及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的控制和净化措施

1、控制目标

以种猪场为单位,连续两年野毒带毒检出率在2%以下,且无临床病例。

2、控制措施

对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及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广泛存在或有疫情发生的猪场,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使其由发病状况到稳定状况再到平静状况,达到控制目标,为最终开展净化奠定基础。

(1)流行病学调查:对种猪群进行抽样采血,检测高致病性猪蓝

耳病和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带毒状况和血清抗体水平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免疫方案,包括确定疫苗种类、免疫时间、免疫猪群范围等,每三个月进行一次采血评估控制效果,调整制定下一步的方案。

(2)猪群免疫控制:根据具体猪群带毒状况和抗体水平而制定,原则上是种猪采用灭活疫苗免疫,仔猪采用弱毒疫苗免疫;带毒率高时采用弱毒苗免疫,其它采用灭活苗免疫;弱毒疫苗免疫采用集中免疫,减少猪场病毒排毒期,阻断排毒猪向易感猪的病毒传递等。

3、净化目标

以种猪场为单位,连续两年野毒带毒检出率为阴性。

4、净化措施

结合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建立的猪场疫病新型净化模式——“仔猪超早期断奶模式”,可采取配套高生物安全措施与超早期断奶技术开展净化工作。

方案一:

(1)挑选生产性能优良、免疫保护好且主要病原呈阴性的健康种猪用于净化猪群的扩繁。种猪使用前必须进行能通过垂直传播途径感染新生仔猪的疫病的监测。

(2)将选留种猪所产仔猪在7-10日龄进行断奶,转入中间站隔

离饲养,20日龄前人工哺喂人工奶,20-70日龄饲喂乳猪料。

(3)隔离饲养仔猪在无免疫保护下于中间站内暴露饲养至90日龄,即仔猪转入中间站后不注射任何疫苗。

(4)70-90日龄为检验期,其间猪场应连续两次对该猪群逐头进行主要疫病的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

(5)结合检测结果,淘汰主要疫病抗体、抗原阳性猪,最后挑选出阴性猪进入净化区(新建高生物安全猪场),建立净化基础群。

方案二:封群控制法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初步净化(该方法只是使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处于临床阴性状况)

(1)挑选生产性能优良的后备种猪于隔离场使用弱毒疫苗进行一次性免疫,免疫后进行封闭式管理。

(2)每月进行一次抗体水平和带毒与排毒情况抽样检测,90天后如免疫合格且无排毒转入净化区,建立净化基础猪群。

(3)该猪群为该病临床阴性群体,猪群中不得存在该病易感猪群,仔猪断奶后应远离种猪群,补充后备种猪时应于隔离场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弱毒一次性免疫,90天后如免疫合格且无排毒方可转入净化区种猪群。

5、阳性猪的处理

对阳性猪进行淘汰和无害化处理,同群猪隔离观察,定期复查,阳性猪隔离淘汰,阴性猪继续开展监测工作。

(三)猪瘟净化方案

1、净化目标

以种猪场为单位,连续两年免疫抗体合格率在70%以上;病原学监测结果阴性,无临床病例。

2、净化措施

阶段一:种猪群强化免疫阶段

首先对种猪群进行猪瘟抗体普查,对无抗体反应或抗体反应水平低下的猪只进行加强免疫,通过2-3个“检测-免疫-检测”的循环,若抗体水平仍不提高的猪只检测其是否有猪瘟的持续性感染,对猪瘟感染阳性的猪只进行淘汰。进而建立了猪瘟高抗体水平的种猪群,降低了全群感染猪瘟的风险。

阶段二:种猪群猪瘟带毒猪的检测与淘汰

对示范场种猪群逐头进行扁桃体采样并检测猪瘟病原,淘汰带毒种猪,如带毒种猪检出率达1%以上,则4-6个月后再进行一次检测淘汰。根据猪场感染严重情况重复2-3轮“检测-淘汰-检测”过程清除带毒种猪。以后引进阴性后备种猪扩群(每头后备猪都需要进行猪瘟病原检测),最终建立起猪瘟净化种猪群。

样品采集方法:在免疫猪瘟弱毒疫苗35天后(如在35天内检出阳

性则应进行测序以区分疫苗毒株),对全群种猪活体采集扁桃体,采集样品低温保存,24小时内送检。猪活体采集扁桃体应尽量避免在产前1周至产后1周进行,以减少应激。

阶段三:子代猪群猪瘟控制方案

对断奶猪进行猪瘟抗体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免疫时间。对抗体水平低的和抗体阴性的猪群立即进行免疫并于3周左右进行抗体评价。仔猪70日龄进行猪瘟再次免疫。

阶段四:净化群体的后期监测

净化猪群建立后,每半年进行一次猪瘟病原和免疫情况的监测,以持续维持净化猪群健康状态。按全群10%的比例采集扁桃体和血液,分别进行猪瘟病原和抗体检测。病原检出率小于1%,免疫抗体合格率大于70%则认定为合格。若抗原检出率较高,则对全群重新进行逐头检测,淘汰阳性猪。

若种猪场病原学监测阳性率≤10%,可一次性净化;病原学监测阳性率>10%,可实施分步净化。

3、阳性猪的处理

对阳性猪进行淘汰和无害化处理,同群猪隔离观察,定期复查,阴性猪继续开展监测工作。

(四)猪伪狂犬病净化方案

1、净化目标

以种猪场为单位,连续两年野毒抗体监测结果阴性,无临床症状。

2、净化措施

阶段一:免疫程序的规范

采用伪狂犬病gE缺失的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并按规范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阶段二:区分gE抗体阴、阳性种猪群

对种猪群抽样检测猪伪狂犬免疫抗体和gE抗体,抽样比例不低于群体样本的20%。当gE阳性猪比例下降到20%以下时开始分群,将血清学gE阳性猪与阴性猪分开饲养,并继续使用gE基因缺失疫苗进行免疫。此后每4个月对gE阳性猪群反复进行“检测-分群-免疫-检测”,以逐步淘汰和缩小阳性猪群,在连续三次检测gE阳性率低于5%时对全群猪只进行检测,剔除全部阳性猪只。最后建立完全健康的gE阴性猪群。

阶段三:净化种猪群的建立、监测与综合控制

通过检测、淘汰和强化免疫的方式,以建立高抗体水平、gE抗体呈阴性的种猪群。每年检测三次以上。

建议采取后备种猪留种时全部进行猪伪狂犬病检查,经产种猪采用断奶一批检测一批的方式,剔除猪伪狂犬病gE抗体阳性猪。

剔除后建立的健康猪群于一个月后按10%比例抽样复查,无阳性

猪则三个月后按相同方法进行复查,连续两次为阴性者则每半年进行一次血清学和病原学抽样复查,抽样复查如有阳性,在阳性率1%以内,按剔除后建立的健康猪群方式进行免疫和监测,1%~5%则重新进行全群检测剔除全部阳性猪只,超过5%则按照控制阶段的伪狂犬病防制措施进行。

各场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阶段进行实施。

3、阳性猪的处理

对阳性猪隔离淘汰;同群猪隔离观察,定期复查;阴性猪继续开展监测工作。

(五)猪布氏杆菌病净化方案

1、净化目标

以种猪场为单位,连续两年血清学监测结果阴性,无临床症状。

2、净化措施

篇8:猪场疫病综合防控措施

1 猪场的隔离与防护

一个良好的选址、建筑、布局、设施配备,能让猪生活在一个安全可控的空间里,是防止病原微生物进入猪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包括猪场的选址、功能区划分、猪舍建筑和周围环境控制。

1.1 猪场选址

猪场选址要地势高燥,最低应该高出当地历史洪水线以上,其地下水位应在2 m以下,以避免洪水威胁、减少因土壤毛细管水位上升而造成地面潮湿,要向阳背风,猪场地面要平坦稍有坡度。猪场土壤要透气、透水、吸湿、抗压性。水质要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要离生活饮用水源、养殖场、动物市场、居民区、道路干线500 m以上。

1.2 布局

场区周围有围墙;厂区出入口设置与门同宽、长4 m、深0.3 m以上的消毒池;生产区入口有更衣室,各养殖栋舍出入口有消毒池;生产区内清洁道、污道分设。

1.3 设施设备

场区入口处配置消毒设备;生产区有采光通风设备;圈舍地面和墙壁选用合适材料,便于清洗消毒;配备兽医室;有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设备。

1.4 人员配备和管理制度

患人畜共患病的人员,不得从事养猪生产,猪场配备兽医师,要有用药、消毒、无害化处理、免疫标识等档案。

2 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对免疫效果检测

目前在我国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主要手段还需要用疫苗,我国猪的传染病复杂、多变、老病未除,新病又来,难以控制,如猪瘟、口蹄疫、蓝耳、伪狂犬、圆环、传染性胃肠炎、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霉形体等等上百种传染病,要制定一个适合本猪场的免疫程序是一件非常严肃的工作,应考虑各方面因素。现在很多猪场的免疫程序都是简单照抄照搬来的,根本就不适合自己的猪场,因此很多猪场传染病屡有发生,此起彼伏,给猪场造成重大损失。

2.1 传染病的预防

一个地区,一个猪场发生的传染病不一样,也不止一种,因此猪场需要多种不同的疫苗来预防不同的传染病,用来预防不同传染病疫苗的性质又各不相同,免疫期长短不一,所以,为了达到理想的免疫效果,需要根据各方面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2.2 制定免疫程序,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当地疾病流行情况和严重程度;②母源抗体水平;③上一次免疫接种引起的残余抗体水平;④猪的免疫应答能力;疫苗的种类和性质;⑤免疫接种方法和途径;⑥各种疫苗的配合;⑦对动物健康和生产力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必须统筹考虑。

2.3 免疫效果的检测

猪免疫以后,有没有效果,好不好使,是摸不着看不见的,必须采血进化验室做抗体监测,才能确定免疫效果,对免疫失败的,要查找原因,重新补免。

3 建设好化验室,提高猪场对疫病检测、监测能力和水平

提高猪场检测、监测能力水平对科学预防传染病、治疗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很多猪场没病乱用药,有病乱投药,免疫程序上也是简单的照抄照搬,病的诊断上更是通过简单的临床观察就给出结论,这些做法都缺乏严谨性、科学性。猪传染病的诊断包括临床综合诊断和实验室诊断,临床综合诊断又包括流行病学诊断、临床诊断、病理解剖学诊断。实验室诊断包括病理组织学诊断、微生物学诊断、免疫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一个完整的诊断需要很多环节,其中兽医实验室又是重中之重,实验室诊断是确定传染病的重要方法,实验室水平代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养殖场的养殖水平,我们要建设好化验室,维护好化验室,利用好化验室,猪场的发展要以化验室为依托来进行疫病的预防和诊断。用科学为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3.1 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诊断是动物传染病确诊的主要手段。由于很多传染病都以非典型或较复杂的形式出现,仅靠临床很难确诊,只有通过实验室才能确诊。

实验室是发现传染源最重要的方法。患病动物、病原携带者以及隐性感染者都是非常重要的传染源,通过实验室方法可以发现传染源。

3.2 实验室抗体监测

①是我们猪场免疫后对免疫效果进行评估的重要方法;②根据上一次免疫后抗体残留水平和母体抗体水平,制定下一次免疫时间或初次免疫时间。

3.3 科学用药依据

实验室诊断和药敏实验是我们科学用药的依据,避免我们盲目投药、乱投药,耽误病情。目前我们不正确用药表现在以下几点:①添加药物种类过多;②用药周期过长;③用药剂量过大;④过早使用二线药;⑤药物拌料或饮水不均;⑥过分依赖药物预防传染病。我们一定要根据正确诊断结果和药敏试验来进行用药。

4 严控病原微生物进入猪场

4.1 严格控制人员和物品的流动

人员是传染病传播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并且是极易被忽视的传播媒介,因此在养猪场中应专门设置供工作人员出入的通道,对工作人员及其常规防护物品进行可靠消毒,最大限度防止病原微生物被工作人员带入场区,同时严禁一切外来人员进入或参观。在生产中,要避免不同功能区的人员和物品交叉使用。物品流动的控制包括进出猪场物品和场内物品流动方式的控制。场内物品流动应该从小日龄向大日龄流动。对外来收猪的车辆要进行严格消毒,严禁车辆进入场区,同时应设专门运猪通道。

4.2 自繁自养,全进全出

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制。对需要引种的要进行严格检疫和隔离观察。

4.3 杀虫、灭鼠、消毒

4.3.1 杀虫、灭鼠

虻、蝇、蚊、蜱等节肢动物都是猪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因此,杀灭这些媒介昆虫和防止他们的出现,在预防和扑灭动物疫病方面有重要意义。常用的杀虫方法:物理杀虫法、生物杀虫法、药物杀虫法。

鼠类也能传播多种传染病,同时还消耗大量粮食,因此消灭老鼠意义重大。

4.3.2 消毒

消毒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消毒的目的就是消灭被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以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病继续蔓延。根据消毒的目的,可分为预防性消毒、临时性消毒、终末消毒。

4.4 无害化处理

要对病死猪、粪尿、污染物、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5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增加猪的抗病能力

5.1 加强饲养管理

在营养上要给全价饲料,保证蛋白、能量、多维、微量、常量等各种元素的供给,保证猪的营养,提高猪的抗病能力。管理上,要保持猪场的环境卫生清洁,保证猪舍通风换气和采光良好,冬天注意保温,夏季注意防暑,饲养密度要合理。

5.2 预防应激

应激是猪遭遇不良因素或应激原的刺激时,表现出生长发育缓慢,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下降,免疫力下降,甚至死亡的一种特异性反应,应激可使猪对一些传染病易感性增强,导致各种疾病的流行,对养猪生产危害极大。平时要注意应激的发生,引起猪应激的因素主要表现以下五个方面:①环境因素。包括高温、低温、强辐射、强噪音、低气压、贼风、空气中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寒冷等;②饲养管理因素。如饥饿、过饱、日粮成分急剧变更、饮水不足、日常规程或饲养人员突然改变、饲养密度过大、拥挤、断奶、称重、转群、驱赶、捕捉、去势、打耳、断尾、咬斗、创伤、气候变化等;③预防注射和传染病的侵袭因素。如注射、治疗等;④运输中不良因素刺激。如出售、运送、强赶、持续闷热等;⑤对生产性能的高度选育和利用。

6 认真学习动物防疫法,提高法律意识

上一篇:教师节教师国旗下讲话下一篇:苏宁销售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