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宾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专题培训计划

2024-07-26

2010年宾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专题培训计划(精选7篇)

篇1:2010年宾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专题培训计划

2010年宾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专题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明确师德专题培训内容,切实提高全县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激励广大教师弘扬高尚师德,做让学生爱戴、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人民教师,确保我县教师职业道德年度专题培训收到实效。根据局师德专题培训精神,特制订本年培训计划。

二、培训目标:

1、通过师德培训,明确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要求和任务。

2、通过师德培训,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岗敬业,乐于奉献,铸就良好的师德师风,提高依法治教能力。

3、通过师德培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不断掌握现代教育思想,提升履行岗位职责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形成崭新的教育风貌。

三、专题培训内容:《中国师德手册》。

四、专题培训方式:

1、将《中国师德手册》1~6章分12个课时进行培训。由学校指定几名领导分工以讲座形式进行培训。

2、各学校根据实际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内容,要求教师在师德培训专用笔记本上做好读书摘记,并组织学习交流。

3、县里将在12月份组织教师开展“聚精会神,教书育人”专题演讲会。

五、专题培训时间:

三月份:学习第一章《做爱国守法的好公民,好老师》。四月份:学习第二章《做爱岗敬业的模范》。

五月份:学习第三章《关爱学生,做学生的第二家长》。六月份:组织教师开展学习《中国师德手册》交流活动。九月份:学习第四章《不仅教书更要育人》。十月份:学习第五章《做为人师表的典范》。十一月份:学习第六章《把终身学习确立为坚定目标》。十二月份:召开“聚精会神,教书育人”师德演讲会。

六、培训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此项培训工作,坚持把教师道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负责讲座的领导精心研读原著,认真编写讲稿,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各校要认真制订2010年师德专题培训实施方案,不断完善师德培训的制度,保证培训时间、内容、地点、人员,切实把学习培训和思想政治工作抓紧抓好。

2、理论联系实际。从学校实际出发,开展学习和交流,突出师德培训的实效性。要把学习《中国师德手册》与研究解决当前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结合起来,与学校的创新发展结合起来,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提高管理能力结合起来,在方式方法上坚持贴近教师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围绕教师近阶段的思想问题做好深入细致的教育培训工作。

3、分层开展学习。一是抓好领导班子的学习。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素养。保证在教师队伍中起到表率作用。二是要抓好教师的政治学习。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在实施道德建设基础工程中充分显示教师的风范,增强依法施教的意识和能力。三是每一专题学习培训将进行征文活动或培训交流活动,提高培训的效果。

七、保证措施

1、时间保证。政治学习时间集中学习,教师平时挤时间学,保证每两周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2小时。

2、学习形式。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理论与体会交流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施素质教育相结合。

3、抓好考核。定期查阅学习笔记,并与月考核以及年度考核挂钩。确保师德培训收到实效。

2010年3月

篇2:2010年宾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专题培训计划

各市教育局职社处,各有关单位: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0年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工作的通知》(苏教办职〔2010〕28 号)精神,2010年江苏省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课程改革及技能竞赛专题培训工作由省教科院和省职教学会组织实施,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计划

课程改革及技能竞赛专题培训共设13个项目,合计789人。具体培训项目、人数、时间、地点和内容安排等详见附件1。

二、培训对象及要求

1.培训对象: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专业实验点或省级示范专业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技能大赛参赛学校专业教师(含教练员);省职教教科研中心组成员。所有学员(除数控、物流专业以外)报到时都必须准备以下材料:

⑴学校本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电子稿,打印3份;

⑵课堂教学录像或教案设计1份及课件(PPT);

⑶课例设计1份;

⑷专业相关教学论文1篇,打印3份。

2.培训要求:请各送训单位根据培训项目的培训目标严格遴选,推荐相关人员参加培训。督促培训学员带课题、带任务、带产品参加培训。培训结束后,建议以省级培训学员为核心建设专业团队和专家工作室。

三、相关费用

培训经费主要由省教育厅承担。每位学员交食宿费120元/天,食宿由各培训点统一安排。

四、推荐报名

1.各市教育局根据各专业培训名额分配表(附件2)和参训对象的要求,择优推荐相关人员参加培训,并于7月5日前将《2010年江苏省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课程改革及技能竞赛专题

培训汇总表》(见附件3)发送到jsvet@163.com,同时邮寄至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省教科研中心组成员由中心组组长确定并另行通知。

2.各承办单位、省职业教育相关专业教科研中心组根据培训总体要求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日程安排),报省教科院和省职教学会审核同意,于7月5日统一上网公布后实施。各培训单位要高度重视培训工作,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做好对学员的考勤、考评以及培训总结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培训的各项任务。

报名工作联系人:

省教科院职教所:谢传兵;联系电话:025-83758245;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77号教育科研楼1008室;邮政编码:210013;电子信箱:jsvet@163.com。

省职教学会秘书处:卞凌晶;联系电话:025-83308083;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15-2号1号楼313室;邮政编码:210024。

附件1:2010年江苏省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课程改革及技能竞赛专题培训计划安排表

附件2:2010年江苏省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课程改革及技能竞赛专题培训名额分配表

附件3:2010年江苏省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课程改革及技能竞赛专题培训报名汇总表

篇3:2010年宾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专题培训计划

“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培训模式的显著特点

1.要素简析

培训主体。案例式远程培训课程学习阶段 (2 0 1 0年6月1 9日至7月3 0日) 侧重以中国教师研修网的学习平台为主体;远程培训与在岗实践相结合阶段 (2 0 1 0年9月1日至1 1月6日) , 以学员所在学校及学员岗位为主体, 主要进行在岗实践。

培训理念。“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是本项目培训的核心理念。

培训对象。以1 0万余名小学班主任教师, 特别是农村小学班主任教师为主。大规模远程培训实施前, 在北京对项目省领队、特聘导师和各网络班级指导教师进行了骨干教师集中培训。

培训目标。项目总体目标是, “使全国广大中小学班主任获得专业成长的平等机会, 切实提高班主任育人和管理能力,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 进而使中小学生获得平等、优质的教育”。包括骨干教师集中培训目标、远程培训目标、在岗实践目标和促进均衡目标。

培训内容。项目实施分为骨干教师集中培训、 (案例式) 远程培训、在岗实践、项目总结评估四个阶段。其中, “ (案例式) 远程培训”、“在岗实践”这两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分别为: (案例式) 远程培训 (4 0学时) :以班主任岗位工作中的关键事件或遇到的核心问题为线索, 内容包括“班主任的每一天”、“班主任的每一学年”、“班主任与每次活动”、“班主任与每个班级”、“班主任与每个学生”、“班主任的基本技能” (或选修“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 等6个模块。在岗实践 (1 0学时) :着重引导班主任学员自觉运用案例教学的成果改进日常工作, 提高班主任在复杂情境中决策与应对能力, 以及利用网络进行班级管理和家校协调沟通的能力, 开发积累一批班主任工作的典型案例, 丰富充实培训课程。

培训手段。第一, 骨干教师集中培训阶段, 开展听取领导报告、专家讲座, 交流分享, 参与式上机学习、模拟演练和团队训练等活动。第二, “学思”阶段, 采用在线观看视频课程, 网上自学, 在线提交作业和资源, 参加互动论坛和在线集中答疑等形式。第三, “知行”阶段, 采用自主参与式的学习互动、岗位实践活动、网络班级的建设、校本交流等方法。

培训管理。实行教育部、省、市县三级项目管理, 分为项目实施管理、项目质量管理, 项目经费管理三块。实施管理的重点是“三支队伍”:一是管理团队, 包括省领队、县级管理者和班级管理员在内;二是项目专家团队, 包括课程专家和优秀班主任在内, 三是助学导师团队, 包括项目特聘导师和班级指导教师在内。质量管理进行“一调研”——需求调研 (含前期工作会议) 、“两评估”——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质量评估采用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经费管理采用与阶段质量评估挂钩、分期拨付的方法进行管理;项目由省、市、县可酌情给予必要的经费投入;不向学员收取培训费。

2.显著特点

“校本”、“员本”地位突出。“学思+知行”的运行架构设计, 突出校本培训与学员岗位的主体地位, 重视将理论知识和学习思考落位到小学班级管理实践和班主任工作岗位, 9 5.5 1%的学员认同“这次班主任培训的内容贴近实际”。

学、思、知、行有机结合。“典型案例+专业引领”的课程设计、“互助合作+行为跟进”的研修策略, 充分体现了“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核心理念及其价值追求。9 7.7 4%的学员认同“这次培训促使我边学边联系自己的工作思考”, 9 8.5 3%的学员认同“通过培训我认识到小细节中有大学问, 看问题要多角度, 设想多种可能性”, 9 7.1 7%的学员认同“在岗实践过程促使我学以致用”, 9 2.6 9%的学员认同“在岗实践期间我带的班级有了较大进步”。

骨干作用充分发挥。对项目的省领队、特聘导师和各班级指导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充分发挥了骨干作用, 有利于提高过程管理和学习指导的质效。项目省领队、特聘导师和各班级指导教师发挥“互通情报、调控进程、典型宣传、专业引领、鼓舞士气”的作用, “培训期间2 7省导师团共编发简报7 3 7份;各班级编发简报1 8 4 6 3篇”, 学员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 “多少学生挑灯夜读, 时过凌晨, 在指导教师的再三催促下才肯入眠”。

“手拉手”促进均衡发展。省域内通过区县结对申报、资源共享、合作论坛、互访交流、对口支援和“捆绑式”评价等组织方式, 跨地域的同伴互助、资源共享, 放大了远程培训功能。“手拉手”活动由省内走向省外, 山西与江西, 江苏与四川, 宁夏与海南、重庆与吉林、山东贵州与福建、广东浙江与福建等进行了跨省的“手拉手”活动的探索。

“引领”“互助”创生课程。来源于一线的典型案例 (模块“案例故事”) 和“创造”生成的实践案例 (“在岗实践”作业) , 使培训内容能够“贴地”。网络班级 (“三人行”) 建设及实践, 拓展班级管理的空间, 开辟了家校协调沟通的新渠道,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截至1 1月1日, 学员人均完成作业1 9篇, 是规定作业数 (7篇) 的2.7倍;共创建81946个网络班级, 人均“三人行”参与度超过1 7人。

多边活动提升质效。方式多种、方法多样、形式丰富、手段活泼, 有利于克服使用远程学习和网下集中 (或“校本”) 单一手段固有的缺陷, 使学习“活”起来、学员“动”起来, 形成专家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 甚至与非学员教师之间 (如, 校本交流) 的多边活动。据不完全统计, 班级沙龙话题约1 8 1 5 0 6 9个, Q Q群沙龙和视频会议上千场。9 4.3%的学员认同“通过培训我知道遇到困惑如何求助, 因此不再孤独”。网上研讨越来越被学员所接受, “有问题上网找同行”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优效管理彰显特色。实行教育部、省、市县三级项目管理, 依靠行政推动, 组织实施有序运行。“一调研”“两评估”, 以及项目《考核评估办法》设计的原则、方法、要求和细则等, 过程与结果并重、知识掌握与行为变化互进、远程与校本结合、评价主体多元, 落实了“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理念。企业捐资与地方经费投入相结合, 协同管理培训经费, 为大规模教师培训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 为优化教师培训经费管理提供了另一种思路。调查结果显示, 9 4.7 8%学员对这次远程培训的质量管理表示满意。

“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培训模式实施思考

2 0 1 0年“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培训模式给教师远程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增添了新“元素”、新经验, 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并在实践中日臻完美, 进而扩大其应用的范围, 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为此, 笔者生发以下几方面的实施思考。

1.要落实一个“占位”

首先, 项目培训的核心理念“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是深刻理解培训模式各要素之间关系和各项学习与实践活动目标的根本, 必须使其真正处于核心地位。不能将其简单地理解为“学思”与“知行”两个阶段简单相加, 或者是先远程培训后校本培训。本次培训不仅仅是完成1 0万名教师培训任务, 其终结目标在于更新广大参与者 (组织者、管理者、培训者、学员等) 思想观念, 转变教育行为, 改造学习行为, 养成终身学习习惯。

2.要实现两项“落位”

一是培训活动落位在本次培训平台, 即丰富多样的培训活动内容和手段以中国教师研修网的项目平台为载体, 建构起具有管理、指导、学习、交流、反馈和评价功能, 支持学习型组织和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虚拟空间。二是学习活动落位在岗位实践, 即落位到“校本”“员本”, 通过校本研修和岗位实践, 践行“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理念, 实现“把先进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

3.要做实三条“到位”

第一, 监控与调整到位, 做到:过程监控“两条线”:一是远程培训平台的系统监控, 二是省、县、班的管理人员监控。质量监控“两重点”:一是远程培训在线参与度的即时统计与通报, 二是班级指导教师的全心全意的专业性的跟进指导, 引导互动交流。学习控制与调整“两抓手”:一是抓牢“中间” (县级监控) , 促动“两头” (省级监控, 班级监控) , 二是抓实即时调整与适应, 即生成性课程顺应学员需求, 研修进程顺应学习现状。

第二, 指导与交流到位, 要求通过线上非实时跟进 (文章跟帖和作业评价等) 、在线实时交互 (视频会议系统、即时交互工具等) , 进行问题指导、集中答疑和交流研讨和情感沟通, 特别是要充分使用支持“在场性”讨论的即时交互工具, 使指导与交流实现人性化, 具有亲和力。

第三, 支持与服务到位, 要求技术支持和资源服务不能仅仅依托培训机构, 而更多地需要非承办方, 如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制度、经费和人员等条件支持和有关服务, 学员所在学校的重视和支持, 还有学员之间、同事之间的情感支持和专业支持, 以及学员家庭、学生及其家长的支持等。唯有如此, 才能达到培训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中国教师研修网总编室.“知行中国”助推中小学班主任教师专业成长[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0, (6) .

[2]项目工作办公室.教育部“国培计划-2010‘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E B/OL].http://train.teacherclub.com.cn/dts/channel/10zhixing/public/20280.html.

[3]中国教师研修网总编室.国培计划—2010年“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总结[E B/O L].http://www.teacherclub.com.cn/tresearch/channel/china/sd/18282.html.

篇4:2010年宾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专题培训计划

关键词 智慧教育;教学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023-02

1 问题的提出

2010年,宁波市镇海区开始在教学信息化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并在浙江省率先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目前已经在区域推进层面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以“政策保障、课题引领、活动促进”为主要措施的教学信息化区域推进策略[1]。实践发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决定教学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数字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为此,镇海区通过组建“教研大组”[2]、开展专题培训、实施课题研究、组织教学实践等多种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14年底,为加快推进宁波市镇海区智慧教育建设,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拓展教师的国际化视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镇海区启动了“镇海区中小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015年上半年,组织举办了“镇海区中小学教学创新与数字化学习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三次集中培训和交流研讨活动。

经过3~6月的学习与实践,学员们系统性地学习了基于项目的学习、设计混合式学习和信息课堂的合作学习等理论课程,部分学员在“2015宁波镇海·数字化教与学展示周”活动中进行了教学实践展示与课堂教学反思。在整个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学员们认真做好在线的预习、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及时提交教学设计作业、大胆尝试数字化学习课堂教学的变革。

这一“理论结合实践、实践结合反思”的数字化学习专题培训方式并不多见。本文通过对参加培训教师的问卷调查和座谈,具体分析数字化学习专题培训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2 基本情况统计

40多位教师报名参加了“镇海区中小学教学创新与数字化学习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培训班历时4个月,开展了2次集中培训和1次教学实践展示与交流。培训结束后,44位教师参加了问卷调查。如表1所示,这些教师按照任教学段分,高中2位、占总数的4.5%,初中10位、占总数的22.7%,小学32位、占总数的72.7%;其中,教龄在3年以下14位、占总数的31.8%,教龄3~5年的9位、占总数的20.5%,教龄6~10年的14位、占总数的31.8%,教龄在10年以上的7位、占总数的15.9%。

44位教师按照学科分类,任教语文10位,数学14位,英语6位,信息技术学科6位,科学、美术、历史与社会等其他学科8位。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教师占了总数的68.2%,其他学科的教师占了总数的31.8%。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精心设计,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 由于参加“镇海区中小学教学创新与数字化学习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员,有着跨学段跨学科的特点,为本次培训的目标与内容的设定带来一定难度。然而培训后,44位教师之中,有29位教师非常同意此次培训目标描述清晰、定位准确,另有14位教师比较同意,只有1位小学美术教师则认为一般。对培训目标设定与达成的满意度高达97.7%,可以说本次培训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目标。

这一结果与培训内容的精心选择是分不开的。44位教师都认为培训中实践性课程(如现场诊断、案例教学、实践观摩、情境体验等)在培训课程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了50%,其中47.7%的教师认为实践性课程占了70%以上。43.2%的教师非常同意“培训内容能够紧贴一线教育教学实际,理论讲授与实践结合密切,实用性强”。

在谈到对本次培训内容的总体满意程度,有26位教师选择了非常满意,15位教师选择比较满意,2位小学美术教师和1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选择了一般。理论与实践培训充分结合,最大程度地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教与学的教学设计能力。这也是教师对本次培训内容满意度高达93.2%的主要原因。

专家引领,教育技术水平充分提升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是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能力、专业信念、专业情意等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过程,也是伴随教师一生的发展过程[3]。数字化教与学的背景下,教师专业的发展更加离不开教育技术方面专家的引领。

本次专题培训,90.9%参与培训的教师认为,授课专家能激发您的学习动力,并与其他学员积极互动;88.6%的教师认为,专家讲授时能针对具体的问题,重视案例教学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44位教师都认为授课专家“理论水平高”,68.2%的教师认为此次培训师资的总体感觉“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

需求导向,培训效益充分发挥 在谈到“通过此次培训,学员们觉得在哪些方面收获最大”时,学员表示在许多方面都获得了能力提升。如图1所示,100%的教师认为“教育理念更新”方面收获最大,38.6%的教师认为是“课堂教学能力”方面,38.6%的教师认为是“教育研究能力”方面,54.5%的教师认为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27.3%的教师认为是“沟通合作能力”方面,22.7%的教师认为是“创新能力”方面。

21位教师“非常同意”此次培训将对自己的工作和晋升很有帮助,15位教师持“比较同意”观点,8位教师则认为作用“一般”。90.9%的教师认为参加此次专题培训是值得的,只有4位教师(2位小学语文、1位小学美术、1位小学信息技术)认为效果一般。

培训结束,有学员写下这样的感言:“这是我从教以来,第一次参加如此非同一般的一项培训,课前要预习、提交作业,课中要修改,课后要实践,非常有意义。并且在此项培训中,我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极大的颠覆和提升。”有高达93.2%的教师表示会积极向其他未参加过此培训项目的教师推荐该项目,说明了此次数字化学习专题培训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与影响。

4 结论

数字化学习专题培训起步不久,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亟待解决。例如,如何更好地解决集中培训与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矛盾,如何做好培训后的教学实践与反思环节的质量跟踪等等。

镇海区中小学教学创新与数字化学习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策划与举办,历时4个月3次的集中培训,采用“理论—实践—反思”这一培训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每一次集中培训之后,都特别强调理论培训后的实践与反思。因为,只有在反思—实践中,教师才能成为人格完整发展的个体和对自身发展负责的开放性个体,教师才能拥有作为人的“教育健康性”和获得教育智慧[4]。

总之,数字化学习专题培训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已经凸现出来。教师的数字化学习的教学设计能力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一个地区的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水平,这也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中小学教师的数字化学习专题培训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尹恩德.2010—2012年宁波市镇海区数字化教与学区域发展之路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1):53-54.

[2]尹恩德.发挥教研大组在区域数字化教与学项目中的作用:宁波市镇海区中小学数字化教与学教研大组的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3):14-15.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

篇5:中小学青年教师专题培训策略试探

近年来, 每年都会有一批新入职的青年教师, 作为新鲜血液充实到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 也是区域教育发展激动人心的未来。为帮助青年教师们尽快成长, 走好入职第一步, 逐步实现“一年起好步, 二年立住足, 三年能胜任”的发展目标, 自2013年始, 我区从区级层面搭建成长平台, 设计并启动了“青年教师培训”———为期三年的系统培训与培养项目, 由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实施, 并逐年滚动。我区青年教师培训与培养的途径主要是两大类:通识培训和实践培养 (在岗研修) 。其中通识培训内容以专题形式呈现, 其方式多样。专题培训是在培训主题之下, 对学员就某个专项课题进行的培训, 以扩充学员的专业知识、提高学员的专业技能, 提升学员的专业素养, 促进学员专业发展。

一、遵循规律, 基于需求, 设置针对性专题

(一) 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

从一个新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乃至知名的教育家, 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的成长呈现出阶段性的规律, 要经历新手、胜任、熟练、专家几个阶段。对新入职教师而言, 在从教的最初阶段, 其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不断从新手成长为能够胜任工作的合格教师, 在理念、品性、知识、能力、行为等各方面, 都需要相应的提升。在理念上, 要具备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和职业价值感,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在品性上, 要具备高度的教育责任感, 高尚的职业道德;在知识上, 掌握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知识, 以及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基本知识等;在能力上, 形成处理重点、难点等课堂教学基本功以及备课、上课、批改、辅导、测验等常规基本功, 具备初步教育科研能力;行为上, 向教师角色转变, 在课堂教学中, 将教学知识转变为教学能力。据此, 在对新入职青年教师的培训中, 我们在相应的模块之下, 设置了专题:如《教师生活中的师德问题与现象》、《缩短适应期, 做一个好老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学科教师》、《怎样把握和处理教材内容》、《班主任工作基本技能与班级建设》、《教育课题研究的程序和方法》等。

(二) 教师专业标准等政策性文件对中小学教师的要求

教育部制定, 并颁布《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标准”在“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指导下, 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 涉及“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 “反思与发展”等十三个领域对中小学教师提出基本要求。我们根据教师专业标准“基本内容”中这三个维度、十三个领域, 设定中小学青年教师通识培训的专题。

(三) 区内中小学青年教师的实际需求

在青年教师培训启动前的预备期, 我们利用发放问卷的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了需求调研, 以2015年新进的中小学青年教师 (76人) 为例, 调研结果显示:在发展目标方面, 他们希望通过培训、培养促进教学实践改善的占30%, 希望提高教研能力的占27%, 希望达到促进自我反思的占22%, 希望能够开拓视野的占21%, 差异并不显著, 可以看出青年教师们希望通过培训获得全面发展;在培训内容方面, 56%的青年教师注重课堂教学技能, 24%的青年教师注重教学研究技能, 15%的青年教师注重组织学科课外活动的技能, 5%的青年教师注重应用教学媒体技能, 说明大部分青年教师急需提高课堂教学技能;在培训方式方面, 他们更喜欢实践性及案例式学习方式, 他们最喜欢的授课教师分别是一线骨干教师、教科研人员、教材编写者。

二、中小学青年教师专题培训实施策略

(一) 制订切实可行的专题培训实施方案

在经过需求调研等前期准备之后, 着手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方案。一份完整的培训方案包括培训背景、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时间与地点、培训方式、培训课程安排、培训管理等基本要素。在制定方案时, 我们注意了培训时间的安排, 不集中在连续的某几天, 而是考虑学员实际, 征求学员意见, 分阶段进行, 一次专题培训一般半天, 以缓解工学矛盾。同时, 我们注重了培训目标的设立与达成, 所设培训目标尽可能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是通过专题的内容和采取的方式可以达到的预期效果。当然, 在实施方案中, 最重要的还是“培训课程安排”一项。在培训课程安排表中, 我们在表头设有“模块”、“专题”、“主讲人”、“时间”、“方式”、“预期目标”六项, 专题统整在模块之下。根据预期目标, 一个模块之下设立几个专题。如在第一年的专题培训中, 模块一是“师德涵养”, 下设了两个专题:“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生活中的师德问题与现象”。

(二) 细化专题培训实施过程

1. 培训前做好与学员、授课专家的沟通

与培训班学员沟通:在进行特定专题的培训前, 我们提前告知学员, 在培训班班级群中发布通知, 要求学员安排好培训时间, 并就即将培训的专题进行准备———存在的困惑、亟待解决的问题等之类想要与授课专家进行交流的内容。培训班级可分为若干组 (按照某个标准, 如学科) , 组内学员将准备好的内容交给组长, 各组组长对学员的准备内容进行归纳、整合, 再发给班级学习委员进行汇总、清理, 以迎接授课专家的到来。这也是训前学习与思考的一个环节, 它相当于学习过程中的“预习”环节。

与授课专家沟通:根据预先制定的培训方案以及预期的达成目标, 与授课专家进行沟通。沟通的内容围绕培训班学员的基本情况, 本次专题培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培训采取的方式, 以及有限培训时间的分配等。专题培训的策划与实施者可以对特定专题培训的专家提出相关要求, 进行协商。

2. 选择“讲解+案例”式的培训方式

在专题培训中, 培训方式的恰切与否直接影响培训的效果。前期的需求调研结果显示:理论学习和专题讲座对他们吸引不大。在对中小学青年教师进行通识性内容的专题培训时, 理论学习与专题讲解都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之下, 怎样的培训方式是恰切的呢?调研显示:中小学青年教师更喜欢实践性和案例式学习方式。根据成人学习的心理特点, 他们希望能学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有明确指导意义的内容, 关注的是理论指导之下如何做的问题。就此, 我们将专题讲座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以实践当中的案例贯穿专题的始终, 在案例中将理论解释透彻, 更生动、更接地气、更具转化性。当然, 专题讲座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还需由授课专家来实现, 因而, 这也是培训前与授课专家进行沟通并提出要求的内容之一。

3. 注重培训中的互动交流和学员意见征询

在培训前与授课专家的沟通中, 培训时间的分配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要求授课专家在课后预留40分钟用于交流互动, 解决课堂生成问题。前期收集的困惑与问题, 已于培训开始前交于授课专家, 大多会在培训过程中得到解决, 未得到解决的遗留问题也会在这40分钟里得到回应。同时, 在一次专题培训的间歇期或者培训结束时, 我们会征询学员对培训的意见以及希望下次培训能解决的问题, 以此作为上一专题培训的延伸或是确立下一培训专题的依据, 也称之为生成性专题。

(三) 落实培训后的实践环节

我们将通识内容的专题培训与实践培训 (在岗研修) 有机结合, 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与培养。实践培训的主要形式是师徒结对, 贯穿在学员日常的教育教学实际当中。通过师徒观摩、上课、研讨等结对活动, 将专题培训所得转化为实践行为, 从而帮助我区新入职的中小学青年教师得到快速成长。

三、中小学青年教师专题培训的探索与反思

(一) 注重专家的甄选与沟通, 避免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

不论是培训前的问卷调研, 还是培训后的跟踪访谈, 我们得出的结论都是:培训内容切不可过于理论化。即便是通识理论知识的培训, 我们也力求“以例释理”, 而非“以理释例”, 因为学员渴求的是能够改善自己实践行为的知识与技能。这就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培训专家的甄选;二是对培训专家的要求。在对培训专家的选择上, 我们的标准是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并有突出成绩的优秀教师, 特级教师桂贤娣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确定了授课专家之后, 接下来是就培训的方式等与之进行沟通, 提出要求。

(二) 考虑成人学习特点, 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

培训的对象是中小学青年教师, 他们的学习具有成人学习的特点:一是重“实践逻辑”, 而非“学术逻辑”;二是重“问题解决”, 而非“知识习得”;三是重“任务驱动”, 而非“求知驱动”;四是重“以例释理”, 而非“以理释例”。综合考虑成人学习的特点, 灵活培训方式, 注意培训细节, 才能提升培训的有效性。

(三) 关注后续实践环节

篇6:2010年宾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专题培训计划

“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培训项目”旨在通过城镇教师的支教或高等师范院校 (包括师范院校和其他举办教师教育的高校, 下同) 师范生的顶岗实习, 置换出农村中小学教师并组织其参加教师培训, 从而提高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意识与能力, 促进了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中发挥骨干带头和示范带动作用, 提高了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培训的组织形式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培训必须与师范生顶岗实习、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这两项工作紧密衔接, 互为支撑, 同步实施, 整体推进。具体形式为:省内师范院校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当地已派出支教教师的城镇学校或农村中小学校进行顶岗实习;城镇派出的支教教师或参加教育实习的师范生在一定时期内顶替现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岗位, 通过两次置换或一次置换出来的农村教师参加由师范院校和当地教育局联合组织的脱产培训。

培训的形式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培训采取在师范院校集中培训的方式实施。师范院校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科的农村教师开展分类培训, 会同当地教育局共同确定包括高校专家、中小学特级教师、名教师等的高水平教师担任授课教师, 综合运用案例教学、交流互动、说课评课、同课异构等形式组织农村教师进行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培训应坚持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原则, 注重培训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突出案例教学和参与互动。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 针对农村教师实际需要, 着力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重点包括: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 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 学科教学问题与对策, 学科教学设计, 教育技术应用, 教育教学研究方法, 师德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研修设计实施等。

目前, 置换教师培训工作已经顺利开展。为使置换培训模式更优化, 置换培训真正提高教师的各种能力, 真正提高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本人采集了一些置换培训教师对置换培训模式和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 现简述如下。

二、研究方案

(一) 问卷调查———国培教师1.方法

以问卷调查方式对所在学校以及其他平行学校参加过“国培”的一线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分析。

2.步骤

对本校教师发放问卷, 统一回收;对其他平行学校则运用电子邮件进行调查。

3.问卷材料及调查结果

在邢台柏乡县三所平行中学抽取教师施测。发放教师问卷60份, 回收有效问卷54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

4.研究报告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 我们可以知道:参加国培的教师认为培训课程对他们很有帮助的为25人, 有帮助的为29人;对课程设置很满意的为18人, 满意的为24人, 一般的为12人;54个人都认为培训班授课教师责任心强, 备课认真;对于培训时间, 18个人希望可以加长培训时间, 而36个人认为恰当;对培训班的教务、组织管理有12个人很满意, 36个人认为较好, 6个人认为一般;42个人认为授课课时应适当增加, 12人认为应当减少课时;教师们对教学技能培训和教学法培训较感兴趣。

对于最为实用, 效果最为明显, 启发最多的课程, 教师们各有看法:部分教师认为《青春期教育》《初中生“网络沉迷”的预防与矫正》《家庭教育》《心理健康》这几个课程最能联系当下的学生, 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他们的教育会有所帮助;有些教师认为《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最为实用, 因为这直接涉及到老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去管理学生并与学生沟通交流, 主要教会掌握学生心理的一些方法技能;还有些教师认为《开放式试题讲座》《社会问题解析》对其启示最为明显。

教师们都认为有机会参加“国培”很好。首先, 参加培训可以与名师面对面交流, 可以聆听名师们的精彩讲解, 提升了教学理念, 拓宽了思路, 开阔了视野, 丰富了思想。其次, 教师们反映在农村教学多年, 出去学习、培训的机会太少, 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技能、教学理论和理念等不断地被输出、掏空,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职业倦怠。国培给了教师们难得的机会, 不仅让教师们在知识技能、教学理论和理念方面得到了很大提升, 提高了师德修养, 提高了知识素质, 还有机会结识很多新朋友, 让教师们收获很多, 并且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事业中去。在一线教师们补充新能量的同时, 顶岗实习生们也有了一个上讲台的机会, 很难得。

当然, 也有教师认为参加国培就不能照顾家庭, 家庭与事业不能兼顾。另外, 还有些教师担心顶岗实习生不能独当一面。

(二) 自我剖析———一个参加了国培的农村中学教师

说起国培, 有褒有贬, 但我觉得国培活动利大于弊。首先, 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说, 国培活动的开展使大量中小学的教师岗位空缺出来, 给了师范学生 (顶岗实习) 支教的机会, 给了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 给了他们宝贵的教学经验。其次, 对国培的教师来说, 虽然有弊但是利大于弊。当今的教育出现了一些弊端, 如:新出现的幼儿园教育对小学的教育存在不利的影响;农村教育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人们大众化选择教师职业, 造成了教师整体素质的下降等等。这些现象与弊端对学生的发展是一种阻碍, 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 国培计划开设了针对各专业、针对各教育理念等的课程, 提高了各地方教师的专业知识的储备, 也培养了各地方教师对21世纪教育的理解与实施。国培计划又一次实现了教师向学生的转变, 使教师能亲身体会到学生的感受, 对于反思自己的课堂教育缺陷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是让教师作为一个学生的角度去真正关心学生, 理解学生, 鼓励学生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听听大学教授幽默诙谐、意义非凡的课程, 更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超脱, 对自己心灵的一种净化。再加上课下如此“充实”的电子作业及各种课件与反思等, 给每个地方教师熟练运用多媒体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的机会。

三、结论

置换培训教师对置换培训模式较为满意, 在亲自参加过“国培”之后, 教师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并且获益匪浅。为继续更好地开展这项培训活动, 让以后参加“国培”的教师们能够收获更多, 教师们对国培计划提出了自己的希望, 具体有如下几点: (1) 多增加一些学生心理方面的课程, 以便与学生沟通交流。 (2) 增加一些教师心理方面的课程, 以便自我调节。 (3) 最好增加跟岗学时, 让接受培训的教师真正体验到怎样才算是一节好课。换句话说就是, 一节好课应该如何上。 (4) 多与一线教师交流, 包括从备课到组织教学、管理学生等方面。 (5) 希望专家在讲解理论之后可以亲自上一节示范课。 (6) 应注意教学新理念与目前应试教育体制有脱节的现象, 进行改进。 (7) 适当增加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法的培训。 (8) 多增加专业性讲座。

摘要:“置换教师培训, 顶岗实习支教”, 这样做无疑是利大于弊, 不仅可以使一线教师获得自身能力的提高, 也使得师范学生接受了现实的磨砺。

关键词:置换培训,置换培训教师,顶岗支教,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篇7:2010年宾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专题培训计划

此次会议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的第一个全国性的专项工作会议, “国培计划”是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 启动的第一个教育发展重大项目, 是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2010年, 中央财政投入5.5亿元, 支持实施“国培计划”, 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两项内容。“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主要包括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远程培训、班主任教师培训、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等项目, 由中央直接组织实施。“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以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为重点, 支持中西部省份按照“国培计划”总体要求, 对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袁贵仁指出, 强国必先强教, 强教必先强师。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的保障措施, 提出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刘延东国务委员的讲话中, 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 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加强教师培训, 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在需求和愿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 进一步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 把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作为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袁贵仁指出, 要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新一轮教师培训工作, 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一要统筹规划。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 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 以农村教师队伍为重点, 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全国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 保证教师每五年接受不少于240学时的培训, 全面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二要创新模式。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作用, 将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结合起来, 满足教师多样化培训需求, 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不断提高教师培训质量。三要完善机制。建立完善教师培训经费保障制度, 强化学习动力机制, 形成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保障体系和激励机制, 促进教师终身学习。

袁贵仁强调, 要精心实施, 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作用。“国培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发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通过培训一批“种子”教师, 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资源, 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 推动全国大规模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开展;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 引导和鼓励地方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 显著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教育改革, 推动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 服务基础教育。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 严格培训机构资质认定, 完善培训质量保障制度, 规范培训管理, 加强绩效考评, 精心组织做好计划的实施。

陈小娅在总结讲话中指出, 实施“国培计划”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要求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上来, 把教师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一要处理好“国培计划”与地方政府对教师培训责任的关系, 明确教师培训的责任在地方各级政府, 省级政府要切实负起统筹与指导的责任。二要提高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当地教育发展的关系, 把教师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三要处理好抓硬件和抓软件之间的关系, 转变观念, 抓内涵发展, 抓教师队伍素质提高, 要下功夫做实做细。四要提高执行力, 把“国培计划”项目精心组织好、实施好。统筹规划, 因地制宜, 结合当地发展情况制定具体方案。狠抓质量, 精心组织专家团队、精心设计培训课程, 精心开发培训资源, 探索建立培训的有效制度与机制保障。改革创新, 积极探索创新有效的培训模式和机制, 结合地方实际, 满足教师多样化培训需求。

上一篇:《积累运用4》教学设计下一篇:出国留学自荐信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