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政复议实施办法

2024-07-08

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政复议实施办法(精选7篇)

篇1: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政复议实施办法

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大投资项目咨询评估管理办法

(暂行)

为进一步规范重大投资项目咨询评估工作,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

[2004]20号)、《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流程图》,参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投资咨询评估管理办法》(发改投资[2009]802号)的具体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评估范围

(一)省发展改革委核报省政府或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的重要领域的发展建设规划,按要求须进行评估的;

(二)省发展改革委核报省政府或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按要求须进行评估的;

(三)省发展改革委核准的总投资在5亿元以上的企业投资项目(含外商投资项目);

(四)省发展改革委审批的省级政府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含国外贷款项目),或其它需要评估的项目;

(五)省发展改革委委托的其他事项。

二、评估内容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评估;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评估;节能方案评估;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评估;环境和生态影响评估;投资估算;经济影响评估;社会影响评估;主要风险及应对

措施评估。

三、评估机构

(一)省内具有甲级工程咨询资格的咨询评估机构均可申请承担省发改委有关事项的咨询评估任务;

(二)省发展改革委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的原则,经机构自愿申请,省发展改革委组织专家对符合条件并提出申请的工程咨询机构进行审查。在满足专业需要的基础上,确定入选评估机构名单(以下简称评估机构),并公布结果;

(三)省发展改革委根据投资管理需要、评估机构工作完成质量和监督检查等情况,对入选评估机构名单适时进行动态调整。

四、工作程序

(一)省发展改革委按照“专业对应,综合优先”的原则确定评估机构,即被委托的入选评估机构具备的专业资质与委托任务所属专业相对应,具有多项专业评估资质或综合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优先;

(二)省发展改革委向评估机构出具《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咨询评估书》,并提出咨询评估的内容、重点和完成时限等要求;

(三)评估机构根据《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咨询评估书》有关要求组织开展重大项目评估工作;

(四)在咨询评估过程中,相关评估机构要及时向省发展改革委报告评估进度及其他有关情况;

(五)相关评估机构编制完成重大投资项目评估报告后应及时报送省发展改革委,作为审批或核准项目的参考依据;

(六)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评估要求特殊的事项,省发展改革委可以同时委托多家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或委托另一评估机构对已经完成的咨询评估报告进行评价。

五、评估要求

(一)项目评估工作应充分听取专家及各方面意见,坚持做到独立、公正、客观、科学。评估报告要准确、规范、依据充分、内容完整;

(二)咨询评估报告应在《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咨询评估书》所要求的时限内编制完成;

(三)相关评估机构要优化评估工作流程,完善评估专家库,建立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

六、其他事项

(一)承担咨询评估任务的评估机构,不得承担同一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编制任务及设计、招标代理、监理、代建、后评价等后续相关业务;

(二)项目单位和项目主管部门,要积极协助评估机构开展工作,确保咨询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省发展改革委定期组织专家对咨询评估报告的质量进行后评价,对咨询评估的工作流程进行检查;

(四)相关咨询评估机构应于每年1月10日前,向省发展改革委报送上一年度咨询评估工作总结报告;

(五)咨询评估费用由省发展改革委按照原国家计委《建设项目

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计价格[1999]1283号)文件等相关规定确定,按年度结算,相关评估机构不得收取项目单位的任何费用。咨询评估费用的使用和支付,接受省发展改革委、省重大项目稽察办、省审计厅等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审计;

(六)评估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发展改革委可以视情节对其提出警告、终止委托、取消其承担省发展改革委委托咨询评估任务的资格、依据工程咨询单位资格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出相应处罚,并向社会公布:

1、咨询评估报告有重大失误或质量低劣;

2、咨询评估过程中有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3、累计两次拒绝接受委托咨询评估任务;

4、累计两次未按时限规定完成委托咨询评估任务;

5、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七)各市、县(区)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可以参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相应管理办法;

(八)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2: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政复议实施办法

关于印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

实施办法》的通知

发改厅〔2013〕2183号

各司、局、室;各直属和联系单位;国家粮食局、国家能源局:

为进一步规范和做好我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08〕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号)文件的要求,在向多个部门、地方发展改革委进行调研并结合工作实际的基础上,我们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将《办法》印发你们,请按照执行。

附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3年11月5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我委政府信息,提高工作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我委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

—1—

开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08]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号),结合我委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委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责过程中,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公开相关政府信息。

第三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研究解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长、副组长由委领导担任,机关各单位和监察部驻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局(以下简称驻委监察局)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公开办,非常设机构),设在办公厅,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第四条 公开办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建立健全全委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各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政策研究室(新闻办公室)负责完善和实施我委新闻发布制度,统一管理和组织实施我委对外新闻宣传及受理、安排新闻媒体采访事宜。法规司负责我委政府信息公开的合法性审核工作。

第五条 公开办的主要职责是:

(一)指导各业务司局做好主动公开政府信息事宜,维护和更新我委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

(二)接收、批分和正式答复向我委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三)组织编制我委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四)指导地方发展改革委(包括单设省级物价局)、下属事业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五)履行我委规定的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关的其他职责。第六条 委机关各单位应当确定至少一名工作人员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联络人,具体负责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协调和落实,解决和反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遇到的问题。委机关各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联络人名单应报公开办备案。联络人发生变动的,应于5个工作日内将新的联络人名单向公开办报备。

各单位要按照《条例》和本办法做好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并制定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的具体措施。

第七条 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对全委各单位政府信息公

—2—

开工作进行考评,并依据《条例》和有关规定要求于每年3月31日前向社会公布我委上一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第二章 公开的范围

第八条 我委制作的符合《条例》第九条规定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一)令、公告;

(二)规范性文件;

(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

(四)扶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促进就业、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情况;

(五)价格政策及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

(六)按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承诺,我委负责的应当公开的政策措施及相关规定;

(七)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八)部门预算报告、决算报告;

(九)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请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及办理情况;

(十)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

(十一)我委与其他国家(地区)的相关部门或国际组织签署的涉及政府投资、价格制定等方面的双方同意公开的多双边协议、协定;

(十二)我委公务员招考、录用的条件、程序、结果;

(十三)我委机构设臵、职能、办事程序等。

第九条 除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我委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我委申请相关政府信息。

第十条 下列政府信息不予公开:

(一)涉及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但经权利人书面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除外;

(二)公开后可能会影响检查、调查取证等执法活动的政府信息;

—3—

(三)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

第十一条 我委公开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十二条 各单位在公开政府信息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办法等相关规定进行保密审查。认为应当补充定密的,由主办司局确定,报办公厅审核。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时,应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单位)或同级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第十三条 我委拟发布的政府信息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与相关行政机关进行沟通、确认,保证发布的政府信息准确一致:

(一)我委联合其他部门发文;

(二)其他部门联合我委发文;

(三)我委在发文过程中征求或会签过其他部门意见的。

拟发布的政府信息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批准的,未经批准不得发布;需征得有关部门同意的,未经同意不得发布。

第十四条 各单位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应当在职责范围内及时发布准确的信息予以澄清。

第三章 公开的方式和程序

第十五条 我委政府信息主要通过以下渠道主动公开:

(一)我委门户网站、文告;

(二)新闻发布会;

(三)新闻媒体。

第十六条 各信息拥有单位(指信息内容的业务主管司局)是确定政府信息是否公开的主体。对本单位制作的信息,在办文时按以下规定履行公开程序:

(一)各信息拥有单位依照本办法、《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相关规定,在起草文件时应标明公开属性(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公开),并在《办文要报》中对标明的公开属性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说明法定理由。

—4—

(二)信息拥有单位负责人对公开属性进行审核并在发文稿纸上签字确认;

(三)办公厅对送核文稿的公开属性进行核对无误后,报请委领导审定;

(四)对送委外会签的文稿,各起草单位须请会签部门提出是否公开的意见;

(五)按照上述程序完成审核手续的拟公开信息,根据确定的公开形式公开。

各信息拥有单位在办文之外制作的政府信息,经各单位负责同志审核后报公开办审查批准后公开。涉及其他单位的,应事先沟通一致,重大信息应报委领导批准。

第十七条 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八条 向我委申请获取政府信息,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包括通过我委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系统申请公开,可从我委门户网站下载或到我委政府信息公开接待室领取申请表);采用书面形式确有困难的,申请人可以口头提出,由公开办代为填写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及身份证明文件;

(二)申请的政府信息内容,包括能据以指向特定政府信息的文件名称、文号或其他特征描述;

(三)与申请人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相关性的说明;

(四)获取政府信息的方式及其载体形式。

第十九条 公开办统一接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对收到的书面申请进行登记、编号,并根据申请公开的内容和委内职能分工及时转交相关司局办理。涉及多个司局的,由牵头单位汇总办理。承办司局在答复申请人之前的5个工作日前,将书面答复意见送法规司会签进行合法性审核,如需修改,根据法规司意见对答复进行修改后,在答复申请人之前的2个工作日前送公开办。对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相关承办单位根据下列情况分别做出答复:

(一)属于主动公开信息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

—5—

和途径;如该政府信息尚未主动公开,应在法定答复期限内先办理主动公开手续,再答复申请人。

(二)属于依申请公开信息的,经批准后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提供;无法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提供的,经公开办同意后,可以通过安排申请人查阅相关资料、提供复制件或者其它适当形式提供。

(三)申请内容不明确的,告知申请人做出更改、补充。

(四)申请获取的信息不属于《条例》所指的政府信息,告知申请人不属于政府信息。

(五)申请获取的政府信息我委没有制作或获取的,告知申请人信息不存在。

(六)申请需要我委进行汇总、加工或重新制作的信息,应根据《条例》第二条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号),告知申请人要求获取的信息不存在。

(七)申请获取的信息依法不属于我委公开的,应告知申请人;如能够确定该政府信息的公开机关的,应告知申请人该行政机关的名称、联系方式。

(八)申请获取的政府信息已按照《档案法》移交档案部门的,应告知申请人向档案部门咨询。

(九)申请获取的政府信息属于查阅行政复议有关材料的,应告知申请人依照《行政复议法》规定查阅。

(十)以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名义提出有关信访事项的,应告知申请人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范围,将按照《信访条例》规定进行办理;进行业务咨询的,应告知申请人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并对咨询的问题做出答复。

(十一)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公开后可能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应当由承办单位书面征求第三方的意见;第三方不同意公开的,不得公开。但是承办单位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予以公开,并将决定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和理由书面通知第三方。

(十二)申请人要求获取的政府信息中含有不应当公开的内容,但是能作区分处理的,承办单位应当向申请人提供可以公开的信息内容,并对不予公开的部分说明不公开的理由。

—6—

(十三)同一申请人重复申请同一政府信息,我委已经做出答复的,可告知申请人不再重复处理。

第二十条 承办单位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应当自我委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公开办负责人同意,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15个工作日。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第三方权益的,征求第三方意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规定期限内。

第二十一条 我委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除可以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收费标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执行。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公民确有经济困难的,经本人申请,我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审核同意,可以减免相关费用。

第四章 监督和保障

第二十二条 我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所需经费应纳入预算,以保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二十三条 办公厅会同国家信息中心负责我委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的管理。

第二十四条 公开办组织编制、定期更新适用本办法的我委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

第二十五条 我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动接受社会各界以及社会公众的监督、评议,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应当认真整改。

第二十六条 公开办、信访办负责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我委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举报和建议。公开办会同驻委监察局负责对我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 法规司负责办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我委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提出的行政复议事项;对提起行政诉讼的,有关单位按照我委行政应诉有关规定做好应诉工作。

第二十八条 有关单位违反本办法,给工作带来不利影响、造成不良后果的,由驻委监察局、公开办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依据有关规定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7—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国家粮食局、国家能源局分别负责本单位职责范围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并办理相关行政复议和应诉。

第三十条 委属事业单位应按照《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参照《条例》和本办法,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办法,做好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工作。依申请公开事项如涉及委内相关单位的,需会签相关单位。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同时,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篇3: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政复议实施办法

一、节能目标完成情况

签署《节能目标责任书》的千家企业共有998家, 其中参加考核的953家, 破产3家, 兼并15家, 停产26家, 用能发生重大变化1家。参加考核企业中, 879家完成了年度节能目标, 占92.2%;74家未完成年度节能目标, 占7.8%。2007年实现节能量3817万吨标准煤。

二、节能措施落实情况

自2006年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 特别是千家企业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定节能目标责任书以来, 千家企业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对节能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 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节能投入逐步增加, 基础工作不断加强, 通过开展能源审计、编制节能规划、实施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开展重点用能设备检测等, 企业节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工作机制。96%以上的千家企业建立了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 定期召开会议, 研究部署节能工作。设立专门机构, 明确工作职责, 完善管理办法, 加强对节能工作的组织协调。

二是落实目标责任, 实行节奖超罚。91%以上的千家企业将“十一五”节能目标按年度, 按车间 (分厂) 、班组进行了分解, 落实到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将节能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基层单位经济责任制考核, 考核结果直接与干部职工经济利益挂钩, 并作为企业内部评先评优的内容之一, 对未完成年度节能任务的给予处罚。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 实施节能改造。73%的千家企业设立专项节能技改资金, 加大节能技术研发力度, 实施工业锅炉 (窑炉) 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改造等重点节能工程, 淘汰了一大批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 推广采用先进节能技术。据估算, 千家企业2007年节能技术改造总投资达500多亿元, 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8000多个, 预计可实现节能量2000万吨标准煤。

四是严格节能管理, 强化基础工作。80%以上的企业实施了重要用能设备能耗定额管理制度。88.7%的千家企业在新、改、扩建项目中按要求编制节能专篇, 并将有关部门节能审查报告和批复意见作为项目实施的前提条件。大多数千家企业加强了节能能力建设和基础工作, 设立能源管理岗位, 建立能源统计台帐, 按规定配备计量器具并定期检定校准。有的企业还利用现代信息平台建立计量信息管理系统, 对测量设备、测量过程、计量标准、检定标准、检定校准等计量资源进行动态管理和监控。

五是广泛开展宣传, 提高节能意识。近90%的千家企业积极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等活动, 通过简报、黑板报、悬挂节能宣传图片 (标语) 、节能知识竞赛等形式, 多角度、多层次地宣传节能法规、政策、技术和管理经验, 以及职工节能行动和效果。

尽管千家企业节能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个别企业节能管理机构不健全, 制度不完善, 缺乏专业的节能管理人员;二是仍有部分千家企业没有设立专项节能技改资金, 节能研发和技改投入不足;三是计量、统计等基础工作薄弱, 一些企业没有达到能源三级计量要求;四是个别企业存在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耗能工艺和设备情况。

三、考核结果

通过对千家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措施落实情况考核的综合评分, 953家企业中, 391家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等级, 占41%;456家考核结果为完成等级, 占47.8%;32家考核结果为基本完成等级, 占3.4%;74家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 占7.8%。

篇4: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政复议实施办法

问:请问制定《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的依据和出发点是什么?《核准办法》的出台对于今后我国境外投资会产生何种影响?

答:《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是今年《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的重要配套文件之一,于今年10月9日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1号令发布实施。《核准办法》的主要依据是《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

《核准办法》将使我国境外投资管理更为有序、高效,有助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我国企业境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

问:与以往境外投资项目审批相比,《核准办法》有哪些新的变化?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改革的精神,简化了审批的程序和内容?

答:与以往的境外投资项目审批相比,《核准办法》主要有如下改革:

1.减少程序。改项目审批制为核准制,将原来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两道审批,改为只核准项目申请报告。

2.下放权限。国家原审批限额为中方投资额100万美元以上项目,新设定的国家核准限额为资源开发类3000万美元以上、大额用汇类1000万美元以上,分别提高了30倍和10倍。其余项目下放地方政府核准,有些项目由企业自主决策。

3.简化内容。与以往审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不同,项目申请报告核准主要侧重于确定投资主体、投资方向及合规性的审查,减少审查产品方案、财务效益等应由出资人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内容。

4.提高效率。明确项目申请报告的内容、项目核准的机关及权限、核准的程序、核准的条件及效力,增加核准的可操作性和透明度。

问:《核准办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以股权、债权等资产和权益形式进行的境外投资项目是否也需按《核准办法》进行核准?

答:根据《核准办法》规定,不分企业所有制,不分资金来源、投资形式和方式,对所有境外投资包括新建、收购、参股项目及增资、再投资项目,均按本办法核准。以股权、债权等资产和权益形式进行的境外投资项目,也需按《核准办法》进行核准。

问:在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机关方面,中央和地方的权限如何划分?地方的项目核准权是否可以下放?企业是否有项目核准权?

答:原油、矿山等资源开发类项目中方投资额3000万美元以上,以及中方投资用汇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其他类项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限额以下的项目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核准。项目核准属行政许可,企业没有项目核准权,但中央管理企业对限额以下的项目可自主决策,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

问:《核准办法》第五条第二款“地方政府按照有关法规对上款所列项目的核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应如何解释?

答:该款的“有关法规”主要指《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关于加强海外投资项目管理意见的通知》(国发〔1991〕13号),该文件明确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境外投资项目管理。因此,《核准办法》第五条第一款对于限额以下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机关作了明确规定,即中方投资额3000万美元以下的资源开发类项目和中方投资用汇额1000万美元以下的其他项目,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核准。

问:境外投资项目核准与对外投资开办企业的核准是什么关系?

答: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对外投资开办企业的核准,是境外投资管理中两个不同的管理环节。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是发展改革部门对境外投资行为从维护经济安全、符合产业政策、保障公共利益、资本项目管理等公共管理方面进行核准。对外投资开办企业的核准由商务部门负责,主要是对境外企业合同、章程等进行核准。

问:有些境外竞标或收购项目,时间要求很紧,又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类项目如何办理核准手续?

答:境外竞标或收购项目应在正式竞标或对外正式开展商务活动前,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信息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收到书面信息报告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出具有关确认函件。待项目中标或收购条件基本达成一致后,再向发展改革部门申请办理项目核准手续。若需对外签约,应注意写明“需经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后生效”或类似条款。

问:项目申请报告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有何不同?境外投资项目是否还需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还需得到批准?

答:《核准办法》第十六条对项目申请报告的内容作了明确规定。与可行性研究报告不同的是,项目申请报告不要求详细的技术选型分析、经济效益和敏感性分析等企业决策时所需的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内容。政府行政机关不再审批或核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单位可结合自身及项目情况,决定是否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问: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文件的性质和效力是什么?

篇5: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政复议实施办法

第一条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6号发布的《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节能评估审查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结合我委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试行)。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省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备案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第三条 地区经济与资源环境处具体负责委内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

第四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按照项目建成投产后年 能源消费量实行分类管理。

(一)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型3000吨标准煤以上(含3000吨标准煤,电力折算系数按当量值,下同),或年电力消费量500万千瓦时以上,或年石油消费量1000吨以上,或年天然气消费量100万立方米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单独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

(二)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至3000吨标准煤(不含3000吨, 下同),或年电力消费量200万至500万千瓦时,或年石油消费量500至1000吨,或年天然气消费量50万至l00万立方米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单独编制节能评估报告表。

上述条款以外的项目,应填写节能登记表。

第五条 节能评估报告书、节能评估报告表(以下统称节能评估文件)由项目建设单位委托具有乙级以上(含乙级)工程咨询资质的机构编制。节能登记表可由项目建设单位自行填写。节能评估文件或节能登记表的具体深度要求及格式内容,按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6号执行。

第六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 报告时一同报送节能评估文件或节能登记表。

第七条 建设单位报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以 及节能评估文件或节能登记表,由行政审批管理处统一审查、受 理,提出分办意见和办结时限,由项目主办处室会同地区经济与 资源环境处审核办理。

第八条 项目主办处室经初审拟同意审批、核准或备案的建设项目,应将节能评估文件或节能登记表(附可研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及对转地区经济与资源环境处进行节能评审和审查。

第九条 地区经济与资源环境处收到项目节能评估文件后,应 在2个工作日内填写《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建设项目节能评审办理单》,经处室负责人签字后送固定资产投资处。固定资产投资处应

在2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出具《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审委托书》,交由地区经济与资源环境处办理。

第十条 节能评估文件要委托具有乙级以上(含乙级)工程咨询资质的机构进行评审,形成评审意见,作为节能审查的重要依据。节能登记表原则上不需委托评审,直接予以登记备案。

需要进行咨询评估的政府投资类项目,如需进行节能评审,其节能评审应尽可能与项目评估工作结合进行。

第十一条 接受委托的评审机构应在节能审查机关规定的时间内提出评审意见。评审机构在进行评审时,可以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就有关问题进行说明或补充材料。

第十二条 地区经济与资源环境处主要依据以下条件对项目节能评估文件进行审查:

(一)节能评估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政策等准确适用;

(二)节能评估文件的内容深度符合要求;

(三)项目用能分析客观准确,评估方法科学,评估结论正 确。

(四)节能评估文件提出的措施建议合理可行。

第十三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评审费用,由省发

展改革委从项目前期工作费用中统一平衡安排。

第十四条 地区经济与资源环境处应在收到固定资产投资项

目节能评估报告书后15个工作日内、收到节能评信报告表后10个工作日内形成节能审查意见,应在收到节能登记最后2个工怍日内予以登记备案。

节能评估文件委托评审的时间不计算在内。

第十五条 地区经济与资源环境处提出节能审查意见或登记备案意见,加盖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节能评估与审查专用章,实行独立编号管理。其中:节能评估报告书的审查意见编号

为“鲁发改能审书[2 0**]**号”,节能评估报告表的审查意见 编号为“鲁发改能审表[2 0**]**号”,节能登记表的备案编号 为“鲁发改能审备[20**]**号”。

每年初,由地区经济与资源环境处将上节能审查项目材料,统一交委档案室存档。

第十六条 地区经济与资源环境处应将节能审查意见或登记备案意见,及时送项目主办处室。地区经济与资源环境处与项目 主办处室应加强沟通,确保节能审查(包括委托评审)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

第十七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审查意见或登记备案意见,与项目审批、核准文件或备案证明一同印发,由行政审批管 理处统一对外发送和公示。

第十八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如申请重新审批、核准、备案或

申请核准文件、备案证明延期,应一同重新迸行节能审查或节能

审查意见延期审核。

篇6: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政复议实施办法

第二条依法应当告知行政许可申请人以及许可事项直接涉及的利害关系人的内容,受理和送达环节的内容由“行政事项受理窗口”负责告知,审查与决定环节的内容由承办处室负责告知。

第三条告知内容:

(一)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

(二)本委不予受理申请事项行政许可的理由;

(三)本委受理申请事项时发现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

(四)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告知申请人或者利害关系人依法享有陈述、申辩、要求听证、申请工作人员回避等权利、途径、期限;

(五)告知申请人本委对申请事项不予行政许可的理由;

(六)本委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书面决定的,告知行政许可申请人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途径、期限;

(七)告知申请人本委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期限及本委作出行政许可依法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鉴定或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

(八)本委受理的申请事项在法定期限内不能作出许可决定的,告知申请人延长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期限和理由;

(九)其他需要告知的内容。

第四条第三条第二至八项内容应当通过书面方式告知申请人。

篇7: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政复议实施办法

第二条公示内容:

(一)行政许可事项名称、法律依据;

(二)要求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目录;

(三)行政许可申请示范文本;

(四)行政许可事项的许可条件、程序和期限;

(五)依法可以收取费用的行政许可,收费依据、标准、缴纳方式和期限;

(六)举报、投诉的途径;

(七)单位地址、邮政编码、受理申请的电话号码和电子邮箱等;

(八)其他需要公示的内容。

第三条公示内容应当在本委“行政事项受理窗口”和本委网站公布。

第四条申请人对公示内容有疑问的,由“行政事项受理窗口”负责解释。

上一篇:点滴思考作文下一篇:残联系统工作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