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提问

2024-06-05

小学教学提问(精选10篇)

篇1:小学教学提问

(提问的技巧——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提问的技巧——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 请从以下2道题中选做一题:

1.找出你以往的教学设计,给教学提问分类、分析你的教学提问是否遵循了提问原则,并找出你的提问设计存在的问题。

2.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年级的一课教学内容,尝试设计出一个你满意的有效教学提问。

第二课 公共场所拒绝危害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用途,并保护它们。

2、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

3、懂得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及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教学重点:

1、让学生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用途,并保护它们。

2、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教学难点:

1、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及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课前准备:

1、完成“社会调查记录”

2、几个不同种类的安全标志。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公共场所是我们游玩、活动、穿行的公用空间,这里往往人多物杂。一个小小的无意行为,可能就会引起危险。

二、新课出示课文一则新闻及图片1、2、3、4。

三、提问○1:看了这篇报道,你有什么想法和问题?给大家说一说。(有效性提问,面向全体,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动机。)

四、实物投影出示“我的调查记录”。

五、讨论:

1、提问○2:在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踢皮球行吗?这些行为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我们可以做些什么?(面向全体,从低级提问到高级提问,先易后难、有梯度、系统性、从一般关注到深入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活动是有效提问。)

2、提问○3:在柴草垛旁放鞭炮的行为好吗?这样会引起什么后果?我们应该怎样做?(面向全体,从低级提问到高级提问,先易后难、有梯度、系统性、从一般关注到深入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活动是有效提问。)

3、提问○4:随身携带易燃易爆品,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分组说一说)(有效提问,面向全体,由于明确○

2、○3两个提问,学生可以对头脑中储存的信息和生活的信息加工、整理,进而独自回答问题。)

六、(出示课文图片)边看边听老师小结

七、做一做、想一想(出示课文图片)

1、我们来找一找周边的安全标志和设施,和它们认识一下,交个朋友吧。

2、提问○5:在这些地方经常会出现什么安全标志?(简单的低水平提问)我们来试着画一画,然后给大家介绍一下。

3、提问○6:公共场所安全设施被损坏,会造成什么后果?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把你的好办法说给大家听。(有效提问,面向全体,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并且围绕教学目的,有目的的提问。)

八、分组讨论:

提问○7:为维护公共安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有效提问,面向全体,具有开放性,兼顾差异性。即能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中的经验作出个性化的解答,让每一个学生都进行深入的思考。)

九、总结课文。

篇2:小学教学提问

1.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正处于学生学习数学的入门阶段。

因此,培养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是很重要的。

而课堂提问可以使他们慢慢对数学产生兴趣,回答对问题会使他们有自信心,这也正符合小学生的心理。

2.提供参与机会

课堂提问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不单单是老师教,学生听。

因而,让他们回答问题,便是给予了他们参与课堂的机会。

3.反馈课堂信息

通过课堂上的提问,老师可以从中获取到一些课堂信息,可以知道哪个学生在哪一环节比较薄弱,全班学生普遍不懂的知识,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有针对性地授课,有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4.增强自助学习能力

提问如果成为课堂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就会养成习惯。

在课前预习,查阅资料,自己运算,这就会大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不足

1.提问过于频繁

课堂上老师频繁地提问,有时也会影响或耽误正常课堂教学的进行。

2.提问对象存在针对性老师提问的对象会存在针对性,一般都是一些好学生,要不就是特别爱回答问题的学生或者学困生。

这种提问方式其实是不利于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的,会形成成绩两极分化。

3.提问的问题不合理课堂上老师有时提问的问题是不合理的,这会影响小学生正常的身心发展。

笔者分析了课堂提问的意义以及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这些问题的措施,希望可以有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供学者参考。

篇3:浅谈小学数学提问教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兴趣,科学方法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阶段, 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是很困难的, 能力提高就更是难上加难, 但是即便如此教师也要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当成是自己教学任务的最高目标, 单纯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对于人才初级阶段的教育要求。因此教师要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为主, 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为辅来进行教学。

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学生的提问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开发智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最为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 自主地提问能够让学生由被动的求职变成主动的求索, 教师也能够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来有效地判断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便于教师有效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个观点。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乐于提问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积极性都对学生的课堂提问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数学能力就应该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开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 引导学生来完成课堂学习的过程, 这样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 才有可能将学生的提问能力激发出来。

“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疑问是思维的先导, 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 它能够使学生的求职欲望由潜在的表现形式转变为活跃的表现形式。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积极的课堂学习情绪来培养学生的提问兴趣, 让学生勇于和乐于提出问题, 做到在学中疑问, 在疑问中学习, 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激发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例如我们在讲除法的时候, 可以引导性地提出一个问题:能够被4整除的数都有哪些?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踊跃地去回答, 不限定答案的数量, 先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然后我们就将主动权抛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提出相似的问题来, 并由其他的同学来进行回答。这样的教学方式我曾经在一次教学活动中使用过, 效果非常好。我在讲简单几何形体的时候, 我就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自己来做答, 首先就有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正方形的?问题提出的同学可以任意选定一名同学来做答, 其他同学可以加以补充, 回答不上来的同学要再提出另一个问题来, 这使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好回答和提问的准备, 这样就变相地促使学生去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在这次教学活动中, 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全部包含在了提问和回答的内容之内, 像课本上的“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内容全部有所涉及, 最后我又为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为什么要将这些物体设计成这样的形状?这个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有难度的, 但是却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他们的数学能力, 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消除学生提问的顾虑, 鼓励学生勇于提问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阶段, 即便是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但是还是有很多学生口欲言而不敢言, 他们不敢开口提问的原因有很多, 有的学生是比较的内向, 羞于开口, 而有很多同学是自尊心比较强, 怕提问不合理而被其他的同学笑话。这时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这些心理障碍有所重视, 要想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学生的这些心理障碍必须消除。例如我有一个学生, 他在数学课堂上很少发言, 起初我认为他是语言组织能力不好而不敢开口, 但是在经过了解之后, 这个学生的语文成绩很好, 语言组织能力应该是同龄学生中比较不错的, 他不敢开口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自尊心比较强, 曾经有几次提出的问题都不是很合理, 有几个比较淘气的男孩子就笑话他, 导致他不敢开口。这时候我首先是对这个学生进行一定的鼓励, 告诉他做任何事都要敢于面对失败, 自尊心是要用行动来维护的, 结果这个孩子听了我的话之后就变得敢于开口提问, 而且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优秀, 这样很多同学都对他刮目相看, 他的这一举动也对很多同学形成了一种无形的鼓励和促进作用。在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的同时, 我还告诉学生, 要想让自己提出的问题合理, 就要对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个详细的了解, 做好提问前的准备, 做到疑有所思, 思有所得, 对自己提出的问题首先要有十足的把握, 然后再开口讲出来。

三、教授学生科学的提问方法, 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学习习惯

学习有学习的方法, 背诵有背诵的方法, 提问同样也有提问的方法, 而科学的提问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抓住知识的重点, 揭示问题的本质的能力, 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的提问方法对于小学生来是比较陌生的, 教师要在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的时候着重教授学生一些科学的提问方法, 例如趣问法、追问法和反问法等等, 这些方法都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提出问题, 将所学知识牢牢地掌握在脑海之中。

趣问法顾名思义就是将所提的问题趣味化, 这样不但能够消除学生在提问过程中所产生的紧张情绪, 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上吸引被提问者的注意力, 提高被提问者的反应效率。在学习认识数字和简单的加减法这个教学环节的时候, 我就拿出若干根粉笔, 让学生自主提出一些问题来。我先给学生做了一个引导:十根粉笔怎么摆才能直观地看出这些粉笔的数量来, 我从中抽去五根剩下几根粉笔, 这几根粉笔都会呈现哪些形状。学生在回答了这个问题之后, 我就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去自主地提出问题, 有个学生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20根粉笔稳定地摆在讲桌上什么形状最为稳固, 如果抽出去十根还要这堆粉笔不倒塌要怎样抽取, 这个问题不但包括了本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 还将简单的几何知识进行了一些回顾, 这个学生的问题提得非常的好, 趣味性十足, 也十分的生动形象, 让学生在轻松而有紧张心情中学会了这节课的知识。

而在讲圆形的时候, 我首先给学生出示了一个圆形的图案, 并且在圆心的位置放置了一个标志, 然后问学生这个标志距离圆上的任何一个边都是相等的距离, 并且给出一把直尺来让学生去验证, 然后让学生提出反问:在圆内的其他位置还有没有这样的点, 并让学生亲自用直尺去验证所提出的反问,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学生在经过多次的测量之后从反向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 在园内只有圆心位置是到每一个边得距离是相等的, 这也就让学生了解到圆的半径是相等的。

总而言之,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对学生的提问能力给予充分的重视, 提问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数学成绩以及数学能力的高低, 但是与此同时学生的提问能力要建立在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前提之下。同时,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善于提问, 教授学生一些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学有所疑, 疑有所思的优良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谢英.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初探[J].教育与管理, 2011 (3) .

篇4:小学教学提问

关键词:课堂教学提问;教师;学生;提问艺术

课堂教学提问是师生思维的碰撞点,教学活动的主题是教师与学生,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基于教材而进行的对话过程,课堂教学师生思维碰撞的频度与程度反应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深度,因此,课堂提问与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渗透德育关系密切,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是实施有效教育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浅而杂,会造成“满堂问”,既割裂了教材,又淹没了重点,也抓不住关键,更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问深且少,学生难以理解,摸不着头脑,百思不得其解,既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启不开思维的门扉,更不可能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根据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可能出现的困难,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即优化课堂提问。

一、课堂教学提问要符合两个原则

教师课堂教学向学生提的问题,必须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紧扣教材,坚持有的方矢原则。小学语文属于社会学科的范畴,教学的科学性由教学内容和讲述方法来体现。儿童的认知规律,其内涵丰富,由形象具体到抽象概括,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提问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提出的问题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又紧扣教材,有的放矢,做到学生可接受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二、课堂提问要把握三个要素

课堂提问的三要素是指:①思维的方向。②思考的方法。③知识的规律性。即凡是教师向学生所提的问题要有利于学生明确思维的方向,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确定思考的方法,有利于揭示语文教学的内涵。

三、课堂提问要引导学生认真解读文本

提问要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能力。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了获取新知识而独立开展的学习活动。为此教师要着力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文本,逐步掌握读书的方法。学生自学前,教师应当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巧妙地设计中心问题,让学生围绕要求和问题进行预习,探究新知。教师在讲课时,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并围绕教学重点,组织学生解读文本,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读中探索、读中归纳、读中总结。从而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

四、課堂提问要引发学生争论,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1.提问要成为学生思维的“助推器”。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最重要的手段。它对于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加深理解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特别是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处,在思考问题的转折处,在归纳总结的关键处,教师更要沿着学生的思路精心设计,反复推敲,使课堂提问真正成为启迪学生思维的“助推器”。

2.提问要创设畅所欲言的交流场面。学生思维的碰撞,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包括学生之间一起讨论,相互倾听,相互评价,相互合作与竞争。学生间热烈交流的局面一旦形成,每个学生都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积极性以及语言表达、个性形成等方面都会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高。

3.提问要促使学生在质疑辨疑中体验成功。质疑主要指学生质疑问难,目的是培养学生多思善想的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见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辨疑是指教师在学生学完一个单元或一部分知识后,对易混易错的相近类似的字、词、句、段、篇组织学生讨论辨析,通过争论辨析后获得正确认识,正确掌握知识并体验成功。

4.提问要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概括。一般来说,在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教师都要学生展开讨论探究发现,归纳小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通过归纳、综合和概括,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篇5:小学语文教学怎样提问

课堂提问不应该有规律可循,但是应当有原则保障,这样才能使提问更具广泛性,提问应当遵循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当有以下几种:首先必须是民主,提问是一种平等对话,因此这种平等对话必须是民主的,教师和学生处于同样的地位,没有高低尊卑之分,这样学生才能针对问题发挥自己的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其次要遵守启发性原则。在提问时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保证学生能够针对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法,教师的提问也应当具有引导性和启发性,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最后要按照阶梯型原则进行提问。在不同的课堂教学环节,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定不同的阶梯,并且合理调配这些阶梯之间的跨度,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课文,最终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2、创新课题提问方式

提问方式在课堂上极为重要,在小学教学中要积极创新提问方式,在提问时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提问方式进行有效的设计,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在学习中发挥积极主动性。比如在提问时针对问题并不直接提出,而是进行所谓的“曲问”,针对问题从一个小的方面逐渐切入重点,并鼓励学生主动去想象一些问题,同时进行回答,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打开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3、对学生的回答多鼓励

篇6:浅谈小学教学如何提问

柳林一小

龙洋洋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道,掌握课堂教学进度以及进行课堂反馈的重要手段。其贯穿于课堂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但事实上,在课堂教学当中,仍然存在着无效提问,简单回答是、否,好与不好,这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也浪费了课堂时间,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对于语文来说,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投入到文学思考中去,这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那如何提高问题的有效性呢?带着这样的思考,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就如何设计于课文中的“问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主体意识

兵书上言“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认识别人的人是智者。那么在教学活动当中,了解学生的水平和知识经验再开讲才是明智的。传统的教育老师只顾完成自己的课时,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老师收效少,学生苦恼多。教学的成败,应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问了多少为什么;不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质疑了多少。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提出更多更好的有价值的问题,才是实现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老师设计提问的难度,既不能低于或等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水平,也不能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脱节。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提问,才是最有价值的。

二、设计提问的技巧

1、课堂提问要有创新,出其不意。

所谓“创新”,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的意料,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从而实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工具性,如上《蟋蟀的住宅》一课时,我问:谁知道“随遇而安”这个词语的意思?生说;“‘随遇而安’是指能适应周围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我说;“很好,你是从字典里查出来的,是吗?其他同学呢?生说:“我是先查字典,再读课文,才理解这个词的意思的。”“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这些昆虫只要有一个洞,能隐蔽藏身就感到满足了,不管这个洞穴好还是不好,这就是“随遇而安”的意思了。我说:“刚才的同学都说到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要理解词语的意思,不能光靠字典里的注释,还要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言环境去体去。我接着说:“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读着这句话,你还会想些什么?”学生沉思了片刻,于是说: “我似乎看到了蟋蟀像人一样十分勤劳。”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随遇而安’这个词用得很好,作者把蟋蟀看成一个会努力奋斗的人。”我及时的鼓励说明同学们在语言表达上选择恰当的词语是十分重要的,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3、课堂提问要有思考价值。

课堂上一问一答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我们要由“小步提问”变成“大步提问”,一节课要有1到2个大问题以引起学生大块地活动。要给学生留下大块的思考空间,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教学《千年梦圆在今朝》一文,可以提炼一两个大问题:“千年的‘梦’是指什么?千年‘梦’是怎么圆的?为什么千年的‘梦’今朝圆了?”这些问题可以成为学生研读课文的主要线索,问题的内涵就比较丰富,学生思维的空间就大一些,他们就能从文章中找到相应的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出自己的看法。

4、要抓住时机,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创新。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学语文用语文能力,《颐和园》是老教材中一篇很美的课文,讲到此文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读完课题之后,针对课题来提问。学生也许会问:颐和园是一个怎样的大公园?,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再来学习课文,他们就能从课文中找到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师趁兴追寻,跟随作者的游览顺序我们先游长廊,作者写出了长廊什么特点?学生就会找出相应的句子,品读,教师引导概括:“不仅写出了廊内的画美,还写出了廊外的花美。作者的写作顺序:先写总体美,再写廊内美,廊外美,最后写感受。其中用了例数字的说明方法。”学生陶醉此境时,教师抓住时机追引:“你们家乡的哪些地方也像长廊那样美呢?”生就会开启智慧大门,说出家乡某地方也像长廊那样美,最后让学生动笔写下来。从而培养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篇7: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方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方式,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提高学习的效率。但是,目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采用提问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提问教学的方式具有重大的意义。课堂提问教学安排得当,有利于促进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课堂气氛。同时,还能够强化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当教师在讲授后,学生根据老师提问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进而推动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提问时间有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较少,通常只重视对数学题目的讲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但同样他们缺乏主动性,很少向老师提问。因此,教师很少得到学生的反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学习的整体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而教师在提问问题时,问题设置不够完善,形式比较单一,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设置的问题比较随意,没有根据学生的思维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2.教师的提问缺乏创新性

在数学教学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形式比较单一。同时,忽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往往依据主观意愿对学生进行评价。

三、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的策略

1.课堂提问需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设置,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出发点,且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而有利于获得较好的课堂效果。

2.课堂提问需要具有启发性

教师在课堂采取提问的教学形式时,其问题需要具有良好的启发性,注重问题设置的难易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引导学生,使他们可以进行有效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同时,在设置课堂提问的问题时,教师需要进行创新,保证问题的新颖和难度适用,既不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压力,又可以培B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他们的思维。

3.课堂提问需要具有层次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经过一个心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对提问的问题进行设置时,要有层次性,而且要逐步进行深化,以便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可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4.课堂提问需要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教师在对课堂提问进行设计时,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提问的单一模式,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使知识可以及时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另外,教师在提问学生时,需要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不能仅仅重视几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要给予全体学生均等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课堂积极性,并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提问中来。

5.重视问题的时效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中的部分时间是对前一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然后再学习新的知识点,最后通过课堂练习等形式进行知识的巩固。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设计时,要准确把握好提问问题的时机,同时要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接受能力,提问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另外,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提高问题的质量,适当减少问题的数量,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减少课堂时间的浪费,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篇8: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初探

二以激励的形式提问

听过一节公开课, 是毕老师讲的《梅花魂》。我发现毕老师提问的一个弊端, 也许是一些年轻的、没经验的老师惯有的、没有意识到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教学过程的一个“致命”的问题。毕老师的课讲得很娴熟, 但在毕老师的课堂提问环节, 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毕老师对一个问题让不同学生回答, 其中第一排的学生回答完后, 毕老师很满意地让他坐下了, 又叫最后一排的一个女生回答这个问题, 这位女生可能学习成绩不是很好, 领悟得不到位。毕老师不是很满意, 就对这位女孩说:“你能像他那样说吗?”当时这位女孩很是尴尬, 什么也没说, 就坐下了。

我认为, 毕老师要达到她想要的教学效果, 不应该用这种提问的方式。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毕老师的好意, 想让学生更好地回答和理解。但这种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如:我不如别人, 并且容易引起生生之间的嫉妒, 及对老师的不欣赏表现出不满。我认为, 针对这种情况, 应用激励的手段。如果是卫老师, 她一定会说:“你看人家××回答的多好, 你能比他回答得更好、更到位吗?试试用他的方式说一下!”这样, 这位女学生会认为自己在老师心目中很优秀, 得到了老师的赏识, 心里一定会很高兴、很激动。一定会很努力、很完善的去回答这个问题, 并且不会辜负老师, 两全其美。

类似的教学提问技巧有很多, 不是每个教师都能熟练掌握、运用自如的。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经验、高度的责任心。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亲人甚至成年人来对待, 给予其应有的尊重和重视。不无意识或有意识的伤害学生。而应用激励的温暖之心去牵引和扶持。让孩子对学习、对语文产生兴趣, 才是教学成功的必备条件。

三针对多数人的提问

卫老师上的作文展示课, 不是只提问优秀的学生来站起来读自己写的作文, 这样时间长了, 会滋生该生的骄傲情绪, 以及其他学生的反感情绪, 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只关注他, 不关注“我”之类的不良想法。偶尔不读的话, 也会让“被读惯得”学生心里不安、乱想。

卫老师的做法是把学生按作文写的水平状况进行分类, 即一是通篇都描写得非常好的, 即优秀作文。二是段落描写好的, 即水平中等的学生。三是分为“妙语连珠”型的, 即句子写得好的后进生。分别进行提问, 让学生站起来读自己所写得好的部分。这样每个人都有机会、有兴趣、有积极性。从而用心学习、习作。而那些平时写作水平不好的, 因一段或一句写得好而被提问站起来读的学生, 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鼓励, 使其自信心得到了极大地增强。这样, 每个人都在进步。

四讲究策略的提问

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时无意中听到卫老师和武老师的谈话。谈话的起因在于一个女学生被武老师叫去呵斥, 因为她没有及时到学校进行早读。7∶45早读, 她8∶00才到, 而武老师又知道她家离学校很近, 选她作为早读首班提问领读者也正是因为这个因素。学生辩解说因为这几天生病了, 才迟到的。可没用。武老师就让她出去了, 然后在跟卫老师抱怨。

卫老师不以为然, 给她出了个“好主意”。即班里每个人都参与进来, 两个人一组, 一“正”一“负”, “正”即“正式的”, “负”即“候补”。每天一组, 一组一组轮流。这样就不会把任务集中到一个人身上, 天天必须早起, 而是实行轮流制的。这样学生多, 广度大。每个人都感到自己被重视, 会很开心地接受这个“任务”, 并很认真地去完成。既能使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 又能避免将任务集中到一个人身上, 天天早起的现象, 效果很好。卫老师的班里就采用这种办法, 早读总是气势澎湃, 没有出现过这种状况。武老师听到后暗暗点头。

卫老师在讲授《白公鹅》一课时, 先进行课前引导, 最后把话题引到要讲的课文上, 最后让学生分段。在分段的时候, 卫老师让学生举手发言, 举手发言者只有极少数。针对此情形, 卫老师积极鼓动学生。思考片刻后, 学生纷纷举手。虽然有些学生回答得不是很确切, 但卫老师也给予了适当的肯定、鼓励, 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心。

最后, 对此节课卫老师作出了总结。学生学习氛围浓厚, 达到了教学效果。

五以赏识教育的形式提问

武老师临时有事, 卫老师替她上课。该班的教学气氛和效果远不如卫老师的班。卫老师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 首先导入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读诗文——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然后介绍诗人的简介, 之后进入课文。卫老师引导学生: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 这里省略了一个词语——李白。学生回答得不积极, 声音也不洪亮。卫老师并没有责备他们。而最后一排有个男孩回答的积极响亮, 卫老师特别提名表扬了他。其中有个男孩在下面做小动作走神, 卫老师提醒他说:“同学这几节课表现的都很好, 看你这节课还能向前几节课一样专心听讲不, 你前几节课老师一向很看重你。”该生放下手中的小动作, 很快进入状态。跟着其他同学, 大声地积极回答卫老师对课文的分解所提出的问题。课堂气氛高涨了起来。

孩子都喜欢被表扬, 获得大人欣赏和赞许。所以应用赏识教育来教育他们, 如果哪个老师认真并用心地做下去, 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绝对不是不负责任地放弃他们, 也不是声色俱厉地批评他们, 更不是所谓“为他们好”的打骂他们。这样, 既伤害了学生的心自尊心, 又损坏了自己的师德形象, 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应提倡赏识教育, 用赏识教育的提问方法来教育学生, 启发诱导学生。

六结束语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老师要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为了一切的学生。教孩子学会说话, 学会思想, 学会做事、做人的道理。为祖国的未来培养栋梁之才, 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接班人。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就要切实掌握教学技巧。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课堂提问尤其重要。所以要认真地对待, 领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方法, 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使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发挥真正的功效, 达到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最佳效果。

篇9:探讨小学数学提问教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科学方法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阶段,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是很困难的,能力提高就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即便如此教师也要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当成是自己教学任务的最高目标,单纯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对于人才初级阶段的教育要求。因此教师要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为主,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为辅来进行教学。

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学生的提问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开发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自主地提问能够让学生由被动的求职变成主动的求索,教师也能够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来有效地判断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于教师有效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个观点。

1.有效的提问原则

有效教学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课堂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回应或回答,并且这种注意、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在大多数课堂教学中,大量流行的话语往往是老师一系列善意的询问:"对吗?""听清楚了没有?""听明白了没有?""听懂了吗?"……仿佛学习成了一件欣赏和练习"听"的艺术。这样的提问是没有时效性,也对我们的教学不会有大的推进作用。如公开课上流行学生自己寻找数学信息,常常有这样的模式出现,教师出示情景图,然后问:"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啊?"如果数学信息明确,问题还不大,如果数学信息模糊分散,或者和教学内容不相符合的信息过多,这样的提问很容易引起课堂混乱。课堂上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好比罗盘和路标,直接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方向。好的"设问"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便于揭示知识的本质特征,使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都有所进步,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

2.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几个注意点

2.1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提问。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园丁",教师是"蜡烛",那么教师就一定要无愧于这些称号,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能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促进所有的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然而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为了课堂教学能够顺利、有序地进行,都倾向于叫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而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却无人问津,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于中小学各科课堂教学中的.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如下的后果:学习差的学生被忽视,自尊心受到伤害,以致自暴自弃,学习上相对于好学生落下的越来越多,最后成为真正的差学生.

2.2表扬要真实而次数要适度。现在,很多教师已经能够做到对学生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的评价方式,但是,这随之又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泛滥".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频繁使用"很好!"、"你真棒!"、"你真勇敢!"之类的评价用语,时间久了,学生普遍感觉很厌倦,教师的这些表扬在学生面前也就变得很"廉价"了.在一次听课的时候,有一位五年级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向学生展示了奥运五环的图标,他大声地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图标吗?""奥运五环!"学生们大声回答,"你们真了不起."教师这样评价道.试问,五年级的学生能够认识奥运五环就了不起了吗?那么,我们的学生到底应该知道些什么呢?很明显,上述的评价方式不仅对学生起不到激励和鞭策作用,还有可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厌倦和逆反心理,这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一定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和表扬学生,不要滥用表扬.

2.3教师要控制发问的频率。教师提了一个问题后,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否则学生无法认真思考,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很不利.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留3~5秒的思考时间。一堂课中问题过多,也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许多课堂上充满了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教师提的问题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个,面对如此之多的问题,学生怎么能有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然而实际上,这些问题中具有较大思考价值的并不多.表面上热热闹闹的课堂,实际是很"廉价"的.提问频率过高往往导致提问水平的浅层化.我们许多教师的课堂提问仅仅停留在知识、理解、应用和分析层次水平,很少涉及对学生创造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帮助的综合评价层次的提问,而这恰恰是现代教学的最高追求.我们提倡课堂提问应少而精,能不问的尽量不问,必须问的应是有一定价值的问题,要精选知识、理解、应用和分析层次的提问,增加综合、評价层次的提问.

2.4问题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做到循序渐进。数学课堂的提问,要循序渐进,前一个问题要是下一个问题前提,这样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提问,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这种提问方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有较强的逻辑性,因为这样,才能缓解学生对问题思维的难度。比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呢?②这个图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哪一条边呢?③这个图形的高应该是原三角形的什么呢?这样来设计提问,以一种循环渐进的方式,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很快地掌握了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总之,课堂提问,对于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努力优化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精心设计出能促进学生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的提问,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有效性,使提问做到问得好、问得精、问得巧。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将是小学数学教师不断深入探究的话题。

篇10: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技巧

【内容提要】:数学课堂提问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离开学生的主体学习活动,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就无法真正实现,而课堂提问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实践表明,有效的问题,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投入自我探索,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尤其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本文着重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阐述提高课堂提问效果的策略,同时论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法。

【关键词】:提问

策略

技法

数学教学的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师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语言技能,也是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去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发学生的的主动意识,让自觉地去质疑、探究、发现,并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取知识、经验。也正是因为这样,课堂提问技巧的优化越来越为我们所重视。可以说,课堂提问设计得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把情绪融入到课堂氛围中来,同时也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励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怎样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数学学习呢?我认为关键还是“问题”二字。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

一、数学课堂提问行为现状分析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几乎在每堂数学课中都有所采用。它常常是教师通过最初的提问引导出学生最初的反应和回答,再通过相应的对话和交流,引出教师希望得到的答案,并对学生回答予以分析和评价,课堂提问的作用在于:首先,可以激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利用已获得的信息,主动地开展联想,积极思维。其次,可以获得教与学的反馈信息,同时通过师生之间对话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很多数学教师对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和原则缺乏研究和探索,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表面上看有问有答,实际上提问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学习潜能的挖掘和开发作用不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粗效提问,实效不高。教师往往随意提问,甚至流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维度的问题,学生常可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回答,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在为教师的教或板书“填补空档”服务,教学实效不高。

2、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为此,分析数学教学的特点,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出发,教师亟待对自身的课堂提问的原则和方法加以研究。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策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精心设计问题可以把教师教的主要愿望转化为学生学的内在需要,诱发学生探索性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主体作用的发挥。

(一)根据教材内容特点,提问要有“点”

在小学数学课中有各种“点”。“点”是每个学生都应当掌握的主要内容,因此围绕“点”要反复设计提问的问题。要抓住“点”的内容、词语设问,使学生明确“点”、理解“点”、掌握“点”,从而保持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为学生进而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基础。围绕“点”设计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围绕教学“关键点”设问。所谓关键,是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的重点处提问,重点就会突出,在教材的难点处提问,难点就容易突破。如在圆面积计算教学中,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整节课的教学难点,理解由圆转化的近似长方形与圆的各部分间的关系则是教学关键所在。教学中,通过拼割法将圆转化为近似长方形后,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1、请大家仔细观察,由圆分割拼成的近似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有哪些联系呢?弄清两个图形的内在联系,也就解决了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这个问题给学生留了较广的思维空间,能促使学生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学生可以说的内容很多,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有条理地罗列两个图形的联系,中等生可能说的稍欠条理,而学困生也能说出一点或两点来。总之,人人有言可发,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然后,教师再集中全班同学的正确意见,有条理的再归纳一遍:两个图形的形状变了,但面积大小没变;近似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近似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

2、完成上述发现后再提问:我们都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那么,根据上面的发现,圆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这时学生对圆与长方形的内在联系已经很明确,完全能对自己头脑中储存的信息加以整理运用,独立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

2.通过“连接点”设计问题。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每个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而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它们内在的共同因素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架起了桥梁,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促使学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转化为已知。

如在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根据与之有关的旧知识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师只需先后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分子和分子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

2、你能想办法把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变成同分母分数吗?

3、变成了同分母分数,现在你知道怎么做了吗? 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学生就会运用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自己学会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了。

又如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时,先让学生用列举的方法将18和30的公约数写出来,从中找出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再让学生将18和30分别分解质因数。这时老师提问:18和30公有的质因数有哪些? 他们与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有怎样的关系呢? 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提问,能使学生明确认识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也能降低学习新知的难度,较好的把握了知识整体结构。

3.抓“致盲点”设计问题。所谓“盲点”是在正常思维中不容易被注意到但实际运用中又往往会影响学生正确思维的问题。盲点一般不被人注意,教师应设计恰当的问题,帮助学生自己发现盲点。如教学“正负数认识”时,当学生明白“正数、负数”的概念后,我提问学生“0”是什么数?有的说“0”是正数,也有的说“0”是负数。这时我设问: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学生很快就判断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就把学生容易忽视的盲点抠了出来。使学生拓展了思维的广度。

(二)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提问要有“三原则”

1.提问的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学生进行自我调控式学习,并在学习中为自己设疑提问,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启发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引起新旧知识的联系,逐步提高思辨能力和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小学数学《圆的周长计算》时,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分别测量出大圆、中圆、小圆的周长,当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测出圆的周长时,提出“黑板上的圆测量能用滚动法吗?”迫使学生不能不另开辟蹊径,想出了“绳测”法。此时,又设疑:将一个白色小球系在绳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转成圆,提问:“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绳子绕一圈吗?”实践证明了“滚动”和“绳测”的方法均有局限性。能不能探索出计算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教者的这一问便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和创造的欲望。学生们通过认真操作、观察、思考、实践,终于发现了“圆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规律。

2.提问的逻辑性原则。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如教“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这样设问: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已学过的什么图形?②拼成的图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哪一条边?③拼成的图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④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图形面积的多少?⑤怎样来表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⑥为什么求三角形面积要用底乘以高再除以2?这样的提问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不仅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提问的合作、探究原则。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是当今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我们都知道,教学活动是个动态的过程,教材所承载的知识,需要师生之间的共同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体验来获得。因此,课堂提问就必须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必须本着平等、合作、对话的原则,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为前提,充分运用各种方式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会他们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他们自觉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好问题是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提问的前提。要使提问收到较好的效果,还必须讲究提问的技法。

1.提问对象要明确

很多教师认为课堂提问只要在问题设置上深入研究即可,提问谁无关紧要。常为了课堂气氛热闹,获取完美答案,提问集中在几个优等生身上,或为了让后进生不分散注意力,专挑他们人微言轻提问,或认为课堂教学以一般学生为出发点而过多提问具有一般水平学生。由此往往无法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即无法发挥优等生的表率作用,也无法提高后进生的积极性。应此,课堂提问要尽可能宽广些,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需求。提问时所选的对象是对所提问题在经过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能回答或基本能回答的学生,换句话说,问题的难易与答问对象水平应努力追求“跳一跳,摘到桃”的理想境界。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设计的提问要深浅适度。对于重点难点知识,老师一般都设计一些复合型提问,由于它是由多次提问组成,要注意设计好提问的层次序列,这既是由数学严密的逻辑性所决定的,也是学生的认识规律所要求的。

2.提问语言要精炼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的语言既要顾及数学得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如 “看到此题,你想到什么?”这样的问题学生不好回答。又如“观察这两列数列,你发现了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学生也难回答,究竟是问每列数列相邻两项之间的数量关系,还是指两列数列对应项之间的数量关系呢?还有发问时,对句子较长的问题或较难理解的问题,应适当重复一遍,而对一般的问题,则应提倡只说一遍,以免使学生养成不注意听讲的习惯。

3.提问时机要灵活

教师在备课时,大都对课堂的提问作了精心设计,甚至连让那个同学回答、学生回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有所准备,但课堂教学是个师生双方交互式的动态过程,因而在问答过程中出现一些老师在备课时没想到的事情也是常见现象,这就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灵活设计出一些提问,以调整和改善教学活动。提问要特别注意把握好时机。如在教学“年、月、日”时,一上课我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王叔叔今年30多岁了,可过的生日和他八岁的儿子一样多,你说他现在有几岁呢?”全班同学一下子就议论开了,在学生急于想知道王叔叔为什么还没有过第八个生日的原因时,我向学生出示课题:“年、月、日”,并说:“今天我们学会这些知识后你就会明白了。”学生很快就对学习这部分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提问思考要留空

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总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因此,从问题提出到点名让学生回答应有一个适当的停顿。至于停顿的长短,一般可根据问题的难易和学生的反应情况(如举手情况)而定。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作出及时的明确的反应。如前所述,评价是提问的有机组成部分,切不可低估其作用。当学生流畅完整的作答时,一句极普通的“很好”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的回答与众不同,富有创造时,一句赞许的话也会使之倍感成功的欢乐。及时的反应还便于学生找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促进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

总之,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解疑者、组织者,要诚心诚意的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动机,引导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贯彻教学意图、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教学中,恰当的提问,对于准确了解教育对象,开发学生智力,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掌握课堂提问技巧。

一、在新旧知识衔接处的提问

新知识往往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的。在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时候,教师通过设计适当的铺垫性提问,可以启发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目的。如在学习6的乘法口诀时,可先检查6的乘法口诀,然后提问:在5的乘法口诀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最后一个数表示什么意思?这样的问题能体现同类事物的特征,使学生搞清口诀的来源,并运用这一规律推出6—9所有乘法口诀。

二、在教学重点处的提问

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防止所提的问题含糊不清,过难、过偏或过于简单;要做到“问”而生“思”,“答”有所“得”,收到启发学生思考,开拓学生思路,发展联想的效果。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重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提出深浅适度,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应针对教学重点提问:为什么要先通分,然后计算。从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启发性提问,既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斩理解,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在教学难点处的提问

针对教学难点,设计指导性提问,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达到深刻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教学圆柱体体积时,可针对圆柱体体积公式推导出这一教学难点。教学中,可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重点理解书本上两幅画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然后教师通过教学模型直观演示,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得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四、在法则、定律、性质推导处的提问

针对法则、定律、性质的推导,设计探索性提问,有助于学生观察思考问题时,按一定的思维顺序,捕捉事物的特征和数量间的联系,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达到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的目的。

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李红霞 韩华球 添加时间:2008-12-17 10:34:00

一、课堂提问现状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2. 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3. 候答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4. 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二、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备教材要“懂、透、化”

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却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的。笔者认为,对教材的研究,要达到“懂、透、化”的目标。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

“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备学生要 “实”

我们常说,“我们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

所谓“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

比如,笔者在执教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可能性”一课时,针对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一知识点,想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成语,这些成语能够巧妙地体现可能性的大小。第一次试讲,本以为很简单的成语,很多学生竟然没有听说过,更别说联系数学内容了。下课后,我及时反思自己,找来一部分学生,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对成语的认识和掌握情况。最后,我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了要提问的成语内容。再上课时,学生很顺利地解释了成语的内容,同时紧密联系到了课上所学的内容。课下,不少学生都对这一环节印象深刻,追着老师想要再说说。3.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

思维来自疑问。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题”,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认识,都永远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学得轻松的,也有学得困难的。也就是说,应该“有问题”。

“没问题”的问题,反映了教师的一种教育观念,似乎只有顺顺利利的一节课才是好课。其实不然,课上的这种“顺利”,只会培养出唯书唯上的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上的这种“顺利”也会使学生缺少一种精神,一种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精神。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1)改变观念,树立“问题”意识。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数学修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问题意识。因此,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是数学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数学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

(2)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教师不仅要在每节课堂上创造质疑机会,还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把这一时间真正利用起来,而不是走走过场而已。为了使学生会提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题。比如,二年级教材学习了“角的认识”,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些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答道“没问题”。真的没问题了吗?“那我来问个问题”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呢?”经过讨论,大家明白了,角的边是射线,射线是没有长短的,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善待”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答。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表扬他勇于提出问题,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问题,更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对提问题有安全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过于强化对与错,天长日久,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教师想要的东西上。我们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比如:“噢,这是一种有道理的思路,还有其他思路吗?”“这个想法不错,我们还能补充点什么?”“很好的主意,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总之,在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一、课堂提问现状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2. 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3. 候答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4. 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二、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备教材要“懂、透、化”

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却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的。笔者认为,对教材的研究,要达到“懂、透、化”的目标。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

“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备学生要 “实”

我们常说,“我们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

所谓“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

比如,笔者在执教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可能性”一课时,针对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一知识点,想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成语,这些成语能够巧妙地体现可能性的大小。第一次试讲,本以为很简单的成语,很多学生竟然没有听说过,更别说联系数学内容了。下课后,我及时反思自己,找来一部分学生,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对成语的认识和掌握情况。最后,我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了要提问的成语内容。再上课时,学生很顺利地解释了成语的内容,同时紧密联系到了课上所学的内容。课下,不少学生都对这一环节印象深刻,追着老师想要再说说。

3.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

思维来自疑问。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题”,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认识,都永远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学得轻松的,也有学得困难的。也就是说,应该“有问题”。

“没问题”的问题,反映了教师的一种教育观念,似乎只有顺顺利利的一节课才是好课。其实不然,课上的这种“顺利”,只会培养出唯书唯上的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上的这种“顺利”也会使学生缺少一种精神,一种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精神。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1)改变观念,树立“问题”意识。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数学修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问题意识。因此,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是数学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数学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

(2)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教师不仅要在每节课堂上创造质疑机会,还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把这一时间真正利用起来,而不是走走过场而已。为了使学生会提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题。比如,二年级教材学习了“角的认识”,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些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答道“没问题”。真的没问题了吗?“那我来问个问题”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呢?”经过讨论,大家明白了,角的边是射线,射线是没有长短的,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善待”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答。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表扬他勇于提出问题,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问题,更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对提问题有安全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过于强化对与错,天长日久,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教师想要的东西上。我们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比如:“噢,这是一种有道理的思路,还有其他思路吗?”“这个想法不错,我们还能补充点什么?”“很好的主意,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上一篇:执业护士资格考试相关下一篇:工人先锋号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