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做操教学反思

2024-05-16

蚂蚁做操教学反思(精选16篇)

篇1:蚂蚁做操教学反思

《蚂蚁做操》教学反思

练习不再回到数学原点 新农中心校:刘秀娟

《蚂蚁做操》这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法的起始课,本节课之所以创设“蚂蚁做操”童话情境,不仅仅因为有趣,更重要的是从这个童话情境可以很自然的抽象出点子图,并用点子图回顾乘法直观运算的各种算法及算理,为引入乘法的竖式笔算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我在讲《蚂蚁做操》这节课时,在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用点子图来口算12X4,并且重点讲了把12拆分成10和2的圈法。因为我知道这与竖式的算理有关。在第一阶段培训的时候,我深深地记住了何教授的这句话“数计算的本质是数单位的计算”,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始终不忘这句话。在课后的练一练1题中,我并没有做过多的强调,所以,学生各种圈法都有。现在看一看,第一题通过画点子图的直观运算,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什么意思,优化。

经过大家的研讨,都认为点子图应该优化,特别是在听了崔老师的课后,使我深深地知道优化的利,同时使我感触到对教材的挖掘不够透彻。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从细微处入手。

充分使用教材,挖掘教材,从细微之处入手,从一点一滴做起,通过这次培训,使我知道练习不再回到数学原点。

篇2:蚂蚁做操教学反思

岭上小学教师:蒋玉梅

《蚂蚁做操》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并且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

首先,我给学生提供充分地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是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并与同伴说说你的计算过程。你是怎么圈的?结合圈的结果说一说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部分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这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一连串的活动,自己感悟、获取计算过程的含义。从多种圈到多种算,又到比较,具体说一说口算的过程;说一说竖式计算每一步所表示的具体含义;比较一下列表的方法和竖式计算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

其次,我为学生创设开阔的、自由的学习时空,让他们在充满操作性、探索性、愉悦性的实践活动中自己探索未知,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活动的设计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征。

我让学生探索竖式计算方法,理解竖式每一步的算理。(1).你能试着用竖式来算一算12×4吗?鼓励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2).交流各自的算法,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及书写格式。学习

成果学生出现三种计算方法:方法一:加法竖式;方法二:完整呈现计算过程的竖式;方法三:简写后的一般竖式。对用加法竖式计算的,要引导学生说一说是几个几相加,尝试写出乘法竖式。在黑板上呈现出竖式的计算过程。结合点子图说一说竖式计算中每一步所表示的实际意思,即每一步求出的是点子图中的哪个部分。

回顾列表计算的方法,表格中的每一步与竖式中的哪一步是对应的?体会乘法竖式与点子图、列表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8、40、48的含义。学习乘法竖式规范的简写形式。与方法二的竖式进行比较,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结合前面的过程说一说:为什么8写在个位,表示什么;4写在十位,表示什么?合起来是什么?能让每一位学生产生对活动的兴趣,再张扬个性的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或愉悦,增加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好的实践活动能让学生主动合作与交流,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在这样主动的合作与交流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得到发展。他们还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即使学困生也不感到困难,比较轻松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体会算法多样化。

总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个别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弱,在活动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反应比较慢。为了照顾到这些孩子,使教学的最后一环“拓展练习”只好布置为课后完成。

篇3:《蚂蚁》教学设计与反思

这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继蜗牛、蚯蚓后,这是本单元观察的第三种小动物。对学生来说蚂蚁恐怕是观察最多的动物之一了,学生对蚂蚁都有一些观感,但是不一定具体和全面。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需要学生观察、记录,而且要分析、猜测,甚至还要用到绘画,是对学生综合性技能的锻炼。走进大自然是本课的宗旨。

【学情分析】

1.上一单元《植物》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观察过一些常见的植物,学会了一些简单观察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又经过《动物》单元的前面4课,寻访了校园里的小动物,观察了蜗牛、蚯蚓,巩固了观察方法。

2.本课的主要任务还是观察,并让学生试着用语言描绘所观察到的情景。因为三年级阶段的学生,语文学科中刚刚要求写简单的文章,所以可以和语文学科相结合,以一篇小作文的形式呈现出来。

3.学生对走进大自然有一种自觉的冲动,观察自然界中生活的动物是他们的本性。但往往是学生兴奋地观察了半天,好像什么都看到了,但其实什么都没观察仔细。所以明确观察目标,制定观察计划是观察的首要任务。

4.蚂蚁的观察,并不像蜗牛和蚯蚓那么简单,蚂蚁的爬行速度比较快,个体又小,怎样观察蚂蚁的身体,是学生遇到的新的困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角,胸上长有六只脚。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地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养成细心观察,做好记录的习惯;如实地記录数据和信息,实事求是地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多思考,这是得到正确结论的前提和基础。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1.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2.会画蚂蚁的身体,并正确把握蚂蚁各部分的位置。

【课前准备】

布置各观察小组要带上可能用到的物品:放大镜、小尺子、记录本、小食物(面包、馒头、糖块等)。可能部分学生会忘记带,所以要求小组长负起责任来,提醒组员带上观察用品。培养团队意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高效完成任务,便于学生交流观察经验。

【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1分钟)

教师设疑:蚂蚁是我们最常见的小动物了,你们都在什么地方见到过?

学生回答:地上、树上、草地里、花坛、家里、墙角。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已有的对蚂蚁的了解,使得学生回顾与蚂蚁相关的记忆,把学生的思维引到课的主题上来。

【深入】(1分钟)

教师设疑:什么地方的蚂蚁最多?

学生回答:树上、窝旁边。

设计意图:这为后半节课走出教室,选择到户外实际观察蚂蚁的地点提供了参考。

【激起记忆】(2分钟)

师:你看到的蚂蚁都在干什么呀?

生1:四处乱跑找食物。

生2:搬食物。

生3:从窝里向外搬土颗粒,放在洞周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在他们的回答中,蚂蚁的记忆在脑海中会越来越清晰。

【探究方法】(3分钟)

师:我相信每位同学都用各种方法接触和探究过蚂蚁,也通过看书、看电视了解过蚂蚁,谁来说说你了解到的蚂蚁的知识?

生1:我用小木棍阻挡小蚂蚁的路,它能够想办法通过,有的从上面翻过去,有的从旁边绕过去,有的原路返回。

师:说明蚂蚁解决问题的方法各不相同,这跟我们人一样,遇到问题处理的方法不一样。

生2:书上说蚂蚁通过的地方都会留下气味,它可以沿着这些气味找到回家的路,所以我用树枝在它路过的地方划了一下,小蚂蚁真的就不知道怎么走了,四处乱找。

师:所以我们在观察蚂蚁的时候,千万别扰乱它们的生活,给它们增加麻烦。

生3:有的人一看见蚂蚁就乱踩。

师:这种行为肯定是错误的,我们可不能这样做。

【引导指向重点】(1分钟)

师:蚂蚁的身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它们是怎样的形状?

生1:有头、身子和大尾巴。

生2:头上有触角。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由回答,然后再统一命名,不要提前规定,以免束缚学生的思维。

【提出外出观察】(1分钟)

师:我们不要只在这里说,我们还要用自己的双眼亲自观察,获得属于自己的心得。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综合运用感官的观察过程,了解用眼睛的观察蚂蚁是什么样子的。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是了解事物属性的需要,将贯穿科学课的整个学习过程。

【明确外出观察的目标】(1分钟)

师:我们这次出去观察蚂蚁,要完成几个任务:

(1)画出蚂蚁的形状。

(2)观察蚂蚁搬东西时的行为。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去完成一件任务很感兴趣。而且完成某一项任务这种要求很具体,很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经历观察活动内容、对象的运动过程,是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良好载体。

【分组】(2分钟)

师:按学习小组分组,组长负责组织好组员,安排任务。

学生的小组早已形成,小组建设已初具规范。

设计意图:小组建设是高效课堂的抓手之一,科学课讲究合作,就更应该把它用好。

【检查观察用品】(1分钟)

師:组长检查本组的放大镜、记录本、笔、小食物等用品是不是准备好了,小组内评价一下,各个组员是否完成了组长布置的任务。

设计意图:评价小组的建设成果,如果组长组织有方,就不会出现缺东少西的情况。

【安全注意事项】(2分钟)

师:观察时要注意:(1)不要到有危险的地方;(2)观察时要看清周围的环境,不要出现划伤手、碰到头的情况。(3)远离施工现场和环境比较复杂的地方。在指定的完全范围内操作。

设计意图: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对生活周围及大自然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心与探究的欲望,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科学教师应充分珍视并加以巧妙利用的。但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科学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分散精力,同时易冲动、好动、好玩耍的个性心理特征常导致学生会做出一些带有危险性的事情。所以作为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当作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每节课都应针对所学内容或多或少地交代或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应注意哪些事项、哪些问题。

【外出观察及任务】(20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在指定区域内观察。

观察任务:(1)蚂蚁活动的区域;(2)蚂蚁的种类、大小、颜色;(3)试着画出观察到的某一种蚂蚁的结构。

【课堂小结】(3分钟)

指导画蚂蚁时要注意的事项,学生向教师展示各组的实验报告,教师找出出现问题较多的地方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画蚂蚁时最容易出错的是蚂蚁的身体比例、腿的生长点,其他的比较好把握。

【布置作业】(2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1)完成“观察报告”;(2)根据“观察报告”写一篇观察日记。(3)通过看书、向大人咨询、上网搜索,了解蚂蚁的各种信息,下节课交流展示搜集来的各种资料,扩展对蚂蚁的了解。

分析:学生分组完成,其中不可避免会有个别学生不能积极完成,可以通过组长和组员的帮助、督促,推动他进步。

设计意图:

(1)“观察报告”中蚂蚁的身体结构的绘画,要按自己观察到的蚂蚁来画,不一定与课本中的相同,以求让学生得到最直观的感性认识。

(2)三年级阶段,正好是语文学科作文小练笔阶段,观察蚂蚁这个素材不错,值得一写,可与语文老师合作,相互促进,达成学科间的整合。

(3)通过看书、向大人咨询、上网搜索等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熟练掌握上网查找信息的技巧。

【课后反思】

1.这是一堂实验课,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蚂蚁,实事求是地记录下所观察蚂蚁的情况,得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结论。

2.学生参与了整个过程,获取的知识不是老师给予的,而是自己动手、思考所得的。

3.在画蚂蚁的过程中,蚂蚁六条腿的位置是最容易画错的地方,这时正确的要及时表扬,错误的也要及时提醒注意。

4.三年级阶段,正好是语文学科作文小练笔阶段,观察蚂蚁这个素材不错,值得一写,可与语文老师合作,相互促进,达成学科间的整合。

5.通过看书、向大人咨询、上网搜索等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熟练掌握上网查找信息的技巧。

6.外出户外观察,安全是第一位的。

篇4:《蚂蚁做操》教学会诊

这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法的第一节课《蚂蚁做操》------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不进位)。

主要学习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

3.在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本节课教学流程如下:

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找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2.解决问题,说清算理、算法

3.小结,揭示课题。

练习检测,巩固提升

1.找错

2.竖式计算

3.解决问题

收获:

1.数学语言的准确性、规范性

12×4=48

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12分成10和2,用4分别去乘个位上的2和十位上的1。4乘个位上的`2得8,4乘十位上的1是4个十,4写在十位上。

2.算理的明晰

结合点子图,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

3.关注所有学生

选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算法时,不仅仅要关注对《蚂蚁做操》教学会诊上台这位学生的评价,台下学生的做法也不容忽视,要有意识地生生互动。

4.不纠正孩子,用正确的语言去强调

篇5:蚂蚁做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借助点子图,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理解并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

组织交流讨论法 学法:讨论法、合作交流法、质疑法 学具准备

情境图

点子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蚂蚁做操吗?你们知道做操时首先要干什么?

生:首先要站队,比如我们班做操时要站成4队,每队18人。出示情境图,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生:图中有4排小蚂蚁在做操,每排有12只。

二、探究体验新知

1、师:你能根据情境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蚂蚁?

2、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计算过程。学生动手圈一圈,尝试独立解答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计算过程。

3、师问:你是怎么圈的?

生:可以在图上圈一圈,10个一圈,圈了4次,4个10,也就是40,剩下的4个2也就是8,所以有48只小蚂蚁。

4、师追问:一共有48只蚂蚁,那除了用圈一圈、数一数的方法外,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来计算小蚂蚁的只数?

生:用乘法。

5、问:为什么可以用乘法来做呢?在小组内交流在汇报。

生1:把小蚂蚁横着从中间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是:6×4=24(只),另一份是24+24=48(只)或24×2=48(只)。

生2:把小蚂蚁竖着从中间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是:12*2=24(只),另一份是:24×2=48(只)。

生3:分成两部分计算,先算10×4=40(只),再算2×4=8(只),最后算40+8=48(只)。

6、师引导学士尝试用竖式来算一算12×4= 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7、师板演竖式乘法的书写顺序:

学生认真观察书写顺序,理解竖式的每一步含义及书写格式,体会乘法竖式与点子图、列表格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8、40、48的含义。

8、学生在草稿本上学习乘法竖式规范的书写形式。师趁机追问:在书写乘法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在计算时应从哪一位开始算?乘积怎样写?教书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书写回答。

9、师出示212×3= 学生根据上一题的方法,尝试独立在草稿本上算一算。师板演: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算的过程是怎样的?算的过程要注意什么?并说一说每一步的含义。

学生根据自己的书写顺序回答。

10、引导学生归纳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相同数位要对其,从个位算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两、三位数的每一位,乘到哪一位,所得的积就和哪一位对齐。

三、练习巩固

1、出示课本53页“练一练”第二题。

先让学生在草稿本上算一算,然后指名汇报,引导学生说出每一步计算的意思。

2、出示课本53页“练一练”第四题。

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并引导学生会用竖式进行计算,并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自由说一说。

篇6:蚂蚁做操--教案

各位老师,大家好!下面结合蚂蚁做操这节课,和大家一起交流我在上课和备课之间的一些心得体会。

蚂蚁做操这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52页的内容。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非常熟练的掌握了百位乘法,并学会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是以后进一步学习乘除法的基础。根据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对教材的了解,我确立了本节课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过程目标:借助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性。情感目标: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的习惯。

那么根据教学目标,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学习难点:理解竖式乘法计算每一步的含义。

那么根据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口算方法,解决问题

在本次第四单元乘与除中,学生已经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在这里,让学生用口算的方法,是为了让乘法竖式笔算提供一个基础和前提。活动二:动手实践,体会算理。

让学生圈一圈,圈点子图,填表格都是一种直观的运算。直观运算的优点是,算理直观。在这里,让学生汇报不同的圈法,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接下来,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圈出4个10,再圈出4个2的这种圈法,主要是为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奠定基础。

活动三:尝试竖式,理解算理。

用竖式计算12×4,理解算理,理解乘法算式每一步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让学生结合点子图和表格,说一说竖式计算中,每一步表示的实际意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竖式与点子图和列表格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理解8,40,48的含义,使学生深刻理解到,无论是哪种方法,其蕴含的道理都是一样的。活动四:迁移类推,继续探索。

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计算213×3,学生明显感觉到,用点子图进行直观运算很麻烦,学生在理解竖式计算算理的基础上,很自然的乘法竖式笔算的原理迁移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

篇7:做操做到黄山上

那天中午,我们跟随导游从后山云谷寺坐缆车来到白鹅岭站。出得缆车,沿着登山台阶,爬上翻下,过光明顶时我已气喘吁吁,明显体力不支了。在白鹅宾馆落实住处后,我们又立即出发。当我们来到始信峰下连理松旁正听导游讲解“猪八戒吃西瓜”时,随着阵阵雷声,豆粒般的雨点从天而降,因未带雨衣,我只好逃回宾馆。此时,我感觉浑身疲乏,腰酸颈痛,双膝针刺般地疼,小腿胀得绷绷紧,脚后跟也钻心地疼,真后悔来时没带药。这时,我想起了平时自编的两套保健操,或许它能帮助我。那天晚上入睡前,我做了一套自编的“保健按摩操”,感觉症状减轻,随即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经过一夜的休息,我基本上恢复了体力,腰酸颈痛一扫而光,脚底疼痛也有所减轻,惟有小腿还有些发胀。第2天出发前,我又做了一遍自编的“关节活络操”,效果还真不错,没怎么费劲就上了光明顶,经丹霞峰、排云亭等多处景点,来到莲花岭。虽说我们走的是台阶路,然而狭窄之处也仅能容我这个“准胖子”小心翼翼地通过,所以爬到莲花岭时,已经有很多人累得两腿发软了。导游鼓励体质好的人继续攀莲花峰,观远景,留个影;劝体弱者留在原地休息,以节省体力。我想:不攀莲花峰,岂不是白来一趟黄山?于是我又做了一遍“关节活络操”,然后自告奋勇当起了排头兵,带领同伴们攀上了1864米高的莲花峰。此后,我们又连翻几座小峰,来到玉屏楼。观景照相后,一部分人乘缆车下山,当时我也已疲惫不堪,但考虑到腰颈膝并无不适,便决定步行下山。下山前,我又做了一遍“关节活络操”。告别了玉屏楼,经过蓬莱三岛、天都峰等诸多景点后,到达了慈光阁,穿过盘山公路,又下百余级台阶,终于到达了用膳的地方。就餐前,我在空旷的地坪上倒走了百余米,又把两套保健操都做了一遍,使肌肉酸胀得以缓解。

黄山归来后,腰颈等处并未感到不适,只有小腿酸胀持续了几天,我想这是正常现象,不必多虑。我的黄山游能如此完美,多亏了我自编的两套保健操,现在,我把它们贡献出来,与诸位老年朋友共享:

关节活络操:转颈、弯腰、抬肩、转膝、旋腰、马步冲拳、踢腿、活动脚腕。

保健按摩操:按揉阿是穴(疼痛部位)、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凹陷处)、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涌泉穴(于足底前1/2处),然后搓脚心、扳脚趾、按肩胛。

篇8:蚂蚁做操说课稿

灵璧县灵城镇人民小学 李侠

一、说教材

《蚂蚁做操》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六单元《乘法》52页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乘法,并学会了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这为过度到本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也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蚂蚁做操”具体情景图,探究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借助点子图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的每一步含义,进一步体会乘法计算的多样性。

3.在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二、说教法

我们在以学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

1.直观演示法:利用点子图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四、说教学过程

学生回顾以前所学过的加法竖式运算过程来类比地得出乘法竖式的计算步骤,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对比思考能力和拓展能力,当学生把乘法竖式的每一步都算出来之后,再让学生用列表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比列表法与竖式的算理相同,加深理解竖式计算的每一步含义,同时让学生观察在口算法、点子图法、列表法、竖式等多种方法中竖式是最简便的方法。当学生把竖式乘法基本掌握之后,为了巩固,我再出一道133的算式,检测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竖式计算的掌握情况,我会根据学生的情况及 时调节本节课的节奏,让每位学生都能很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学会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竖式计算后,就进一步来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竖式乘法,出示一道2133的横 式,让学生同样用列表法和竖式法来计算,当然,列表法只是为了更好的理解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竖式乘法的每一步含义。同理,我也会再出一道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来巩固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接着从黑板上的四道竖式中归纳出竖式乘法的计算法则“1、在书写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2、先从个位乘起;

篇9:蚂蚁做操教学反思

——听武彩霞老师课堂有感

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实验小学 刘俊霞

《蚂蚁做操》这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课的内容(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有幸听到了武彩霞老师讲这节课,使我受益匪浅。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有很多,不管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还是教学设计,使我深信一点,没有精心的教学设计,就没有精彩的课堂。计算能力作为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使我们要更多的思考,探索计算课该怎么上,怎么上好。武老师就给我们展示了一节精彩的课堂。

1、教学基本功扎实

这节课老师能很好的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如:武老师良好的教态,亲切的语言。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先认真听好活动的要求,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学习习惯。

2、尊重学生,师生共同学习

教师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整节课,武老师都是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算理,使每个学生都参加到活动中,让学在活动中合作,做课堂的主人。另外选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算法时,不仅关注了对上台学生的评价,而且对台下学生的做法也相当重视,并有意识地进行生生互动。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充实整个课堂,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下学会了本课内容。

3、“数形结合”思想处理的恰到好处

武老师在本节课中贯彻落实“数形结合”这一思想中处理得很好。在解决“一共有多少只蚂蚁”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借助直观模型点子图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巩固口算方法。从而进一步探索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武老师将点子图与竖式计算中的每一步相互对应起来分析,清晰地呈现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同时还把列表的方法与两者建立了对应关系,沟通数据列表、抽象竖式、直观点子图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生来说更加直观生动、易于理解、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一步的具体含义,以让学经历从直观形象到抽象思考的数学化的过程。

4、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学生在体会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采用了口算、在点子图上圈一圈、列表、用竖式计算等多种计算方法,在学生充分理解掌握每一种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比较这些方法,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初步体会这些方法看起来好像不同,但仔细思考其中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这样就沟通了不同计算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这些方法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篇10:蚂蚁做操教学反思

《蚂蚁爬树》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运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计算。2.培养自己的运算能力,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难题。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学会用竖式计算乘法。

2.难点:理解竖式乘法运算每一步的具体含义。

三、导学问题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1.1件大衣的价钱是1件毛衣的2倍,一件毛衣25元,求1件大衣多少钱?

2.你能用竖式计算上面这道题吗?

四、参考资料

千千万、万万千:

在文学语言中,说起千呀万呀这类大数,通常只是泛指很多很多。如果“千千万”和“万万千”连用,那么宜于把“万万千”说在后面,数目越说越大,越讲越激动,情绪容易上去。

有一个小问题:是“千千万”多呢,还是“万万千”多? “千千万”是形容数量多,“万万千”也是形容数量多。千千万=1000×1000×10000=1010,万万千=10000×10000×1000=1011。

篇11:瑜伽球上学做操

坐在瑜伽球上做操,动作挺简单,类似广播体操,可是在做动作的时候保持平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刚开始,我只能趴在瑜伽球上练抬腿。可是趴在瑜伽球上,腹肌得不到锻炼。我试着将身体翻转过来,想用背部压住瑜伽球,这样做的代价是摔了好几个仰天跤。我尝试了几次,发现应该用后背的上半部分接触球体,如果用后背的下半部分触球的话,就会从瑜伽球上掉下来。我想出一个办法,将瑜伽球抵在墙角,然后坐在球上,先熟悉动作,在瑜伽球上练习伸臂、抬腿、左右转腰,等动作熟练了,再将身体重心慢慢下移,用背部压住瑜伽球。

一个月后,我就能比较好地掌握瑜伽球了,一旦瑜伽球出现“滚”走的迹象,我迅速调动平衡系统,或上挺、或收腹、或前屈、或后退,瑜伽球仿佛粘贴在身子底下了。

跳瑜伽球操,相当于在一个滚动的状态下锻炼,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对腰、腹、腿的肌肉有明显锻炼。这特别适合“猫”在家里的人锻炼身体,即使摔个“仰天跤”、“嘴啃泥”,也不会有太大的意外和尴尬。

(责编:孙展)

躲在屋里练飞镖◎王蕊

半年前,我的眼睛出现了干涩、流泪、飞蚊症的症状。刚开始我还用眼药水滋润,再后来怎么也滋润不起来了。医生说,是眼睛老化,应多注意休息。老伴给我出了个主意,让我练练飞镖。老伴是个“想打哪儿打哪儿”的飞镖高手,先给我做示范。他站在离飞镖2米左右的地方,右手执1镖,左手执3个镖,只见他抬起右臂稍做瞄准就抛出了一条弧线,镖稳稳地嵌在镖盘的正中央,接着,左手倒右手,“嗖、嗖、嗖”3条弧线,4只镖围成一个小圆圈。我心里佩服,嘴上却不服软,学着他的样子把一个镖投了出去,劲小了,连镖盘都没碰到就落了地。我调整好姿势,使足了劲地甩出了第二支镖,脚跟没站稳,差点扑了出去,镖碰了墙壁被反作用力弹了回来。第三次,我趁老伴不注意,偷偷地向前挪动了几步,一下子把两只镖都投了出去,还真有一只镖扎在了镖盘的边缘。

从那以后,每天晚上吃完晚饭,我都拉着老伴打飞镖,在高手的言传身教下,我的镖法越来越成熟,投掷靶心的概率越来越高。半年多后,我的眼药水已经停了,而且每天练习投标,困扰我许久的肩周炎也好了。投飞镖是大脑和肌肉联动,不仅可以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还可以减缓大脑衰退。

现在,飞镖盘已经稳稳地挂在了我们家的客厅里,我会时不时地投上几镖,不仅保护视力,还能沉淀心境。

篇12:蚂蚁做操教学反思

《蚂蚁爬树》习题

一、基础过关

1.在笔算23×2=。

2.23的3倍是();4个21的和是()。3.12+12+12+12=()×()=()。4.740里面有()个百和()个十。

二、综合训练

1.一个因数是234,另一个因数是2,积是多少?

2.3个222是多少?

三、拓展应用

1.三年一班有50人,星期天要乘车去参观科技城,每辆车限乘12人。他们租4辆车够吗?

2.三年一班同学去植树,第一小组植树30棵,第二小组植树4行,每行12棵,哪个小组植树多?多多少棵?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46。2.69,84. 3.4,12,48. 4.7,4.

二、综合训练

1.468。2.666。

三、拓展应用

1.不够,因为12×4=48。

2.(1)第二小组多,因为4×12=48。

篇13:蚂蚁做操教学反思

我们发现常有弱视、斜视或不爱护眼睛的问题出现,而成人后的各种视力问题也多由小时候的不良习惯所形成。因此,“眼睛会做操”这一内容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既符合的现实需要,又有利其长远发展:既贴近生活,又有助拓展的知识经验。

活动目标

1.懂得保护眼睛重要性,掌握更多保护眼睛(视力)的知识。

2.创编“眼保健操”.体验大胆表达的成功感。

3.发展手眼协调一致的能力及创造能力。

4.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5.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具备一定的保护眼睛的常识;具备分组讨论的经验。

教师知识经验准备:事先充分了解保护眼睛的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每人一副太阳镜,上面贴满胶带;制的小老鼠指偶人手一个;音乐磁带《你的眼里有个我》;教师己设计的护眼知识课件;每组一套不爱护眼睛及爱护眼睛的图卡。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黑暗体验.感受眼睛的重要性。

戴上制的眼镜,体验看不见东西时的感受以及由此带来的困难,认识眼睛在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第二环节:同伴、师幼互动,掌握更多保护眼睛(视力)的知识。

1.让观察桌面上的图卡。围绕“如何爱护眼睛”进行讨论,在讨论获得保护眼睛的新知识,教师观察、倾听,适时给予引导。

2.结合护眼知识教学课件,与一道小结各种保护眼睛的常识,关注不同的不同表达方式。

第三环节:创编“眼保健操”。

1.教师请取出小老鼠指偶,引导想象己是黑猫警长,将指偶呈现在眼前,眼珠随着小老鼠上、下、左、右移动,不让老鼠逃跑。这一过程,轻松达到让手眼一致、活动眼球的目的。

2.教师鼓励随音乐节拍设计、创编运动眼球、放松眼睛的步骤。

3.分组设计、创编,选择最佳方案,编成创的眼保健操。

第四个环节:用图示方法记录“眼保健操”。

教师及时给予支持、引导、帮助,鼓励大胆表现,用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最后,展示的记录。

活动延伸

1.将眼保健操作为一日活动的常规活动。

2.将“眼保健操”设计图带回家,提醒己和家长不忘保护视力。

教学反思

在活动指导过程.我注重“三个最”,即最大的观察(努力观察每位,适时提供帮助);最小的干预(教师不干预代替,突出为主体):最多的鼓励(肯定、鼓励的点滴进步)。另外。努力把握“玩学”的度。让在四个环节的层层递进,体验、讨论、游戏、操作,获取新知,充分表现己,达成本次活动目标。

篇14:蚂蚁做操教学反思

【设计思路】

随着孩子对每天的早操律动的熟悉后,他们的动作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会尝试自己创编出许多新的动作;同时在个别化的小舞台中,(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很多孩子会对已掌握的歌曲进行动作片的创编,甚至会加上一些高难度的身体动作,不难发现孩子们的动作发展和身体灵活度正在稳步提高。随着主题“身体的秘密”的开展,同时结合中班上学期美术绘画的要求“运用图形取代线条”,因此本次活动中以做操作为活动背景和情景贯穿,主要以做做、玩玩的游戏形式来开展,尝试表现正面人物的手臂弯曲动作。

本次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中先通过自由自主的做操体验来感受手臂的灵活和弯曲走向;第二环节中通过画面的观察和自我尝试表现来进一步感受手臂位置的变化;最后一个环节在分享中将画面与动作表现结合展示,将手臂灵活的新体验推高。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双线条表现正面做操人的变化姿势。

2.在模仿做操的情境中,感知手臂的灵活性。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各种手臂动态人物,幼儿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做操真有趣——做做玩玩中感受手臂摆动的灵活。

1.做操时你的手臂是怎么锻炼的?

(请几个幼儿上前表现不同的手臂练习动作,)

2、我把帮你们的动作拍下来了(出示孩子出现到的手臂动作的人物)

3.看看还可以怎么运动手臂的?(出示相应的弯曲手臂的不同人物)

小结:原来跟手臂运动时,可以向上弯,向下弯,(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还可以向前弯,我们的手臂真灵活。

二、大家来做操——尝试表现手臂上下弯曲的变化

1、我们大家一起来做手臂练习操,每个朋友编两个不同的动作,让手臂动起来

2.幼儿表现:

1)将画纸对折后,每半张表现一个人物

2)引导孩子表现不同的手臂动作

3)手臂、四肢变强壮(注意双线条的运用)

3.谁会来和我们一起做操呢?(提醒幼儿添画背景:草地上、花园里、操场上……)

三、手臂联系操三连拍——感受不同正面做操人物的手臂弯曲变化。

1.展示幼儿作品,你最喜欢哪一个手臂动作?

2、这么多不同的手臂动作,我们一起来玩三连拍

——请几个幼儿上前,老师和幼儿一起数数1.2.3,幼儿连续摆出三个不同的手臂动作。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篇15:教“学妹”做操

今天照常是体育大课间,我们下午第二节课后就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一块空旷的地方。谁知,一年级的小朋友早在等我们了。我很快找到我的“学妹”——赵雯馨,一个小女生。

我先教她做广播体操的第一节。我让她看着我,跟着做,她也很乖,做了两三遍。我说:“小学妹,来,自己做一遍吧!”她一动不动,只是吐了吐舌头。我催促道:“快做呀!”可她还是不动。我轻声地问她:“你为什么不做呀?”她忸怩地说了一个字:“累——”看着旁边的同学已经开始教第二节了,可她连第一节都没有学会,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我便正面引导:“你看,别的同学都会啦,你很聪明,可别落在他们后面啊!”受到了我的鼓舞,她慢慢地做了起来。我努力纠正她的错误,不一会儿,她会做了,我很开心。我刚准备教她第二节,可下课铃无情无义地响了起来,我赶紧布置“作业”——让她每天把第一节做八遍。她吐了吐舌头,又点了点头,然后风一样溜了。“天哪,刚刚还说累,怎么一下子跑那么快呀!真是个‘小鬼灵精’啊!”我感慨道。

经过这次体验,我体会到了老师的辛苦!

江苏省如皋市港城实验学校六(1)班

点评:

小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一次大课间教“学妹”做广播操的经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生动逼真,人物形象鲜明。

指导老师:陈亚梅

篇16:《蚂蚁》的教学反思

(一)

《蚂蚁》一课旨在通过对蚂蚁这种大自然存在较多且学生容易寻找的小动物的观察研究,使学生知道蚂蚁身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训练他们能够独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同时在观察中不断改进观察方法,解决问题。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他们自己观察,自己去发现。学生在互相研讨、争论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分享其研究成果,在互动中学习知识。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学到了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了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了热爱科学的情感。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课前安排组织学生“捉蚂蚁”,观察蚂蚁的生活。

(二)以谈话方式导入:同学们,找到小蚂蚁的踪迹了吗?谁来说说你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这自然地引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而且使同学们的兴趣盎然。

(三)解决观察蚂蚁时碰到的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清楚地观察到蚂蚁的外形特征有一定的难度,除了蚂蚁体形较小外,到处乱爬也是学生难以观察的原因。因而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一种既能看清楚,又不会让它到处乱爬的方法来进行观察。

(四)组织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身体,并把观察结果写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五)比较蚂蚁、蜗牛、蝗虫的身体特点,这一比较和讨论,是蜗牛和蝗虫比较观察的延续,使学生初步形成“昆虫”概念。

(六)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蚂蚁的食性。

(七)让学生讨论自己研究的项目,自主探究蚂蚁的其他行为。(八)指导学生把蚂蚁放回它家附近的地方,教育学生重视爱护

小动物,珍惜生命。

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

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课前进行了“捉蚂蚁”活动,

看到了蚂蚁的种类、大小,并发现了蚂蚁一些有趣的生活习性。如:打架、搬食物、玩游戏等等。小小的蚂蚁,带给了他们无穷的乐趣,使他们对蚂蚁感兴趣了,而兴趣又是学习知识的前提。儿童一旦对所接受的事物感兴趣,他们必将会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执著地追求,勤奋地探索。上课后我又用谈话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同学们,找到小蚂蚁的踪迹了吗?是在什么地方发现它们的?”你在捉蚂蚁时发现了哪些有趣的事?这为是过后的探究式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观察、实验,自己探究科学秘密

观察是指导低年级学生认识自然的最基本的手法之一。课堂中的观察活动是发展观察能力的基础。组织观察活动,首先要准备充足的观察材料,才能保证学生分组观察。观察材料具有典型性,才能使学生顺利观察。因此,上《蚂蚁》这课,为了便于学生观察,课前带领学生拿着盒子采集蚂蚁。上课时,由于蚂蚁体形较小,学生用放大镜耐心、细心、认真地观察其外形特征,把蚂蚁放在由苹果、饭、馒头、糖等围成的一个圈子里,观察它爱吃什么。最后通过“蚂蚁走钢丝”、“蚂蚁过桥”等游戏,观察蚂蚁触角的作用。这样,通过精心选择充足的观察材料,就可以把学生对实物的好奇心理引导到求知上来,从而获取新的科学知识有效地保持了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三、德育教育渗透恰当。学生学习了本课以后,知道蚂蚁是可爱的小动物,我们可以与它们和平共处,它们对于我们的益处大于害处,因而课后要为蚂蚁找一个安全、舒适的家。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让学生说话完整,注意条理清楚、简洁生动。

(二)

蚂蚁这一课我偷懒了,没有按照原来的流程进行教学。以前,我是组织学生到教室外面观察蚂蚁,并完成记录,再回教师进行交流总结的。这一次,我没有这样操作。原因有三:一是自己偷懒,没有准备充分;二是整个校园都在为百年校庆准备,学生出教室会被影响;三是考虑现在不是记录纸,是作业本,担心作业质量。于是我在教室里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一上课孩子们就有些失望的问我了:老师,今天怎么没有实际的小动物观察啊?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完成的还算满意,作业反应良好,对蚂蚁的身体把握比较到位,最后布置课外探索。但从孩子们的脸上我隐隐地看到:孩子们对这节课失望了!

上一篇:我是一个小书迷作文600字下一篇:教官军训总结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