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事故观后感

2024-07-18

矿井事故观后感(精选8篇)

篇1:矿井事故观后感

×年12月12日14时30分,某煤矿4322综放面停采撤架期间上端头发生一起煤炭自然发火事故。

该矿1975年开始兴建,1981年开始商业生产,其主采煤层为山西组第3层煤,平均厚度为8.29米,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300万吨/年。该矿属低瓦斯矿井,3层煤具有煤尘爆炸危险,有自然发火倾向,自然发火期平均3-6个月。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长壁式采煤方法,综采放顶煤采煤工艺。矿井通风方式为两翼对角式,主要通风机工作方式为抽出式。

4322综放面11月开始回采至10月底采至设计停采线。为减少断层损失煤量,依据4303综放面过8m断层的成功经验,矿研究将停采线向外延长70m,推过王楼一号断层(该断层落差5m)。

在过断层过程中和过联络巷(4322-2#联络巷和4324-2#联络巷)时顶板难以控制,冒顶频繁,工作面压力大、顶板破碎,普遍丢失顶煤,丢煤厚度最厚达5.9m。工作面没提起刀来,造成割底板进入全岩,导致工作面推进速度慢,特别从10月11日到11月20日41天只推进了29.6m, 4322面被迫于11月20日在4322二号联巷上停采。

12月12日13点10分支架后煤层自然发火,并快速发展,烟雾迅速蔓延,采取调压措施仍不能将烟雾逼退,直接灭火无法进行,13日2点决定封闭处理。

篇2:矿井事故观后感

某矿井下变电室60开关短路,由于短路电流过高,开关被烧坏,而馈电开关短路保护整定值过大,且漏电和欠压保护的杠杆弹簧的固定螺母被扭松,起不到保护作用,不跳闸。连接馈电开关和变压器的低侧电缆,变压器内部承受大电流,导致线圈烧坏,其中中相低压引线与铁芯发生电弧后,将上部低压线圈和高压线圈部分烧断。同时高压防爆开关过流整定值过大,也未起作用。变压器内部温度增高很快,油的膨胀和蒸发,使压力增加更快,温度和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变压器上盖和外壳变形鼓肚,最后底部焊缝被触开,高温高压油很快喷出,遇空气即被引燃着火,并把变压器附近的电缆引燃。变电所发生火灾后,由于该变电所两个出口没有防火门,无法将火灾控制在变电室范围内,导致灾害扩大。

篇3:矿井主提升设备事故浅析

1 案例提升系统简介

1)某矿井生产能力为1.2 Mt/年,主井为塔式提升系统,提升设备为JKM-2.8×4(Ⅰ)E型多绳摩擦式提升机,提升容器为一对9 t四绳提煤箕斗,直流拖动,电动机为Z560-4A型,630 kW,660 V直流电动机,最大提升速度为5.27 m/s。2)某矿井生产能力1.54 Mt/年,主井为落地式提升系统,提升设备为JKMD-2.8×4(Ⅰ)型多绳摩擦式提升机,提升容器为7 t四绳提煤箕斗,交流拖动,电动机为YR-1000-10/1430型,1 000 kW,6 kV交流异步电动机,最大提升速度为8.75 m/s。5阶段速度图、微电机拖动。

两套提升系统均为重箕斗提升到卸载位置前停车、施闸,待松闸、二次给电后,箕斗超速下滑至井底,空箕斗上升至井上,其中:落地式提升系统空箕斗撞坏防过卷缓冲装置撞至防撞梁后拉断箕斗悬挂板坠落井底,造成箕斗和井筒装备严重损坏;塔式提升系统空箕斗撞坏防过卷缓冲装置后撞至防撞梁,防撞梁变形严重,箕斗和井筒装备不同程度损坏。从事后现场情况看,两套系统提升机保险闸均已动作,闸盘均出现直径50 mm左右,相距250 mm排列整齐均匀的灼斑。

2 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1)司机误操作:如果提升机因为某种原因,将本应给电上提的运行方式误操作为下放,交流提升系统由于停车时为微拖动系统,司机再次给电使微拖动系统重新投入,提升系统将无法重载启动,有可能使提升重箕斗下滑。微拖动电动机是根据公式Ρ=QVc102η(其中,Vc为爬行速度,0.5 m/s;Q为提升量,kg;η为系统效率)初选电动机功率,该功率值远小于正常提升1 000 kW,6 kV的电动机。这样,两套提升系统,由于司机操作不正确,当制动闸开启后,造成重箕斗下滑的条件,当下滑加速度和速度达到一定值时,安全制动将无法使下滑箕斗停止。2)安全制动系统不符合规定:当发生重箕斗下滑后,在司机及时发现的情况下,如果箕斗下滑力小于提升系统的安全制动力,司机及时采取安全制动,并且制动力符合设计要求,是应该可以避免事故发生的。但从现场调研情况看,事故发生时制动闸起作用是可以肯定的,是否及时则无法考证,现场无任何记录。然而,从闸盘的灼斑上看,其接触面积小于60%的规定要求。这就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安全制动力不够,或者施闸时间太迟使事故进一步扩大。3)液压制动系统的配合问题:由于二级制动的恒力矩制动液压站,其紧急制动力矩的建立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但如果紧急制动力矩的建立时间过长,再加上液压站及其管路系统维护不善、与电控系统的配合等问题,也会造成重大跑车事故的发生。4)电气保护系统缺欠:在MT 5021-1997煤矿地面多绳摩擦式提升系统设计规范中,3.2.5条10款中规定:重物上提急停后,未到正常停车位置时,再通电应保证提升机继续按原来重物提升方向运行。如果电气保护系统没有严格执行设计规范中上述条款的规定,电气闭锁功能欠缺,提升机二次给电后,也会导致此类事故的发生。

3 措施与建议

1)加强培训,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对矿井主要设备的维护和操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并制定相应规定,能够对矿井安全生产起到一定的保证作用。随着设备的不断更新、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其培训也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与现实相适应的内容,使操作人员除了掌握提升系统的正常操作外,还能对提升系统安全运行的相关技术问题具有针对性的了解。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时能够运用自如,处理正确、及时,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2)严格执行规程、规范的相关规定。

在MT 5021-1997煤矿地面多绳摩擦式提升系统设计规范中,3.2.5条3款规定:提升容器过卷后,不能再向过卷方向通电;3.2.5条10款规定:重物提升急停后,未到正常停车位置时,再通电应保证提升机继续按原来重物提升方向运行。这两款都是在特定条件的规定;前者是指过卷(超过正常停车位置)0.5 m后的安全制动,再次给电,提升机能向反方向运行;而后者是在正常提升重物未到正常停车位置的急停,再次给电,提升机应保持原来的运行方向。这两款的电气闭锁应采用不同的、相互独立、不互相干扰的闭锁条件,否则可能会出现提升机二次给电后,不按规范要求的提升方向运行,隐含着事故隐患。

而3.2.5条10款中重物提升急停后,未到正常停车位置时,再通电应保证提升机继续按原来重物提升方向运行。这句话,大家都能正确理解,但从字面上看,易与过卷混淆。因为过卷也是重物提升急停,未到正常停车位置。建议“重物提升急停后”改为“重物正常提升急停后”,这样把这一款的急停范围限定在井下装载点至卸载点之间,避免电气闭锁中的混淆。

3)补充设计规范相应条款。

通过对事故分析,建议在MT 5021-1997煤矿地面多绳摩擦式提升系统设计规范版修订时增加以下内容:在设有微拖动装置的提升系统中,重载正常提升急停后,再送电不得投入微拖动装置。

在分析两套提升系统重箕斗下滑后,可能由于最大安全制动力已无法使提升机停车,才致使重箕斗高速下滑至井底。鉴于此,能否在安全制动投入的同时,投入主电动机电源,使其工作在负力矩的制动象限。

此时最大负力矩一般可达2倍电动机额定力矩,利用此负力矩协助安全制动装置制动,如果投入及时,也有可能使提升机停车,避免事故扩大。但电气控制系统应以使电动机不受损坏为前提。这一措施的关键是能准确判断箕斗已快速下滑,并自动投入主电动机电源,在电动机损坏前切除。上述案例直流拖动系统发生事故后,现场已在重箕斗重载提升到卸载位置时调到零出力,但并不失电,待重箕斗卸空后,停电并开始下一提升周期操作。

在MT 5021-1997煤矿地面多绳摩擦式提升系统设计规范中,3.2.5条,3.2.6条,3.2.7条分别对交流传动系统、提升机晶闸管变流装置供电的直流传动系统、交—交变频器供电的交流同步电动机传动系统提出防止错向操作和错位操作。3.2.5条规定的防止错向操作,条文解释为:防止错向操作是要求提升设备的运行方向有互锁功能,当司机操作发生错误时,不能启动。错位操作没有条文解释,但错向操作和错位操作的电气功能处理是不同的。防止错向操作要求采用电气闭锁,在发生错误操作时,不能启动;而错位操作则要求安全制动回路必须断开。是否可理解为错位操作后提升机已开始启动,如果是这样,“错位操作”与“防止错向操作”的含义是不一致的。另外同是多绳摩擦式提升机,交流传动系统规定为“防止错向操作”,而晶闸管供电直流传动系统和交—交变频供电同步电动机拖动系统则规定为“错位操作”,并规定安全制动回路必须断开。两种规定,两种不同电气处理办法和结果。建议在“设计规范”修订时,应对“错位操作”有条文解释,并使电气系统易于实现。

4)重视制动系统维护。

制动系统涉及到很多环节,闸间隙是否小于2 mm,监控系统是否动作准确,油路是否畅通等这些都影响投入时间和制动力。目前很多矿井宁愿增加投资也要进口国外产品,说明了该系统的重要性;在使用国产设备时,有的矿井也把主要器件指定为国外产品,以保证制动系统的安全运行。除考虑产品的选择外,日常维护同样重要。经常保证系统各环节、各项设备的技术参数符合规定要求,定期调试、定期检修、更换不合格设备,确保整个系统正常运行。虽然《煤矿安全规程》第427条(二)款规定当提升速度超过最大速度15%时应能自动投入安全制动系统,但这一条款指的是正常运行情况下,其速度被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而像上述案例这样的重箕斗下滑事故要产生很大的加速度(极限值为9.81 m/s2),一旦加速度达到一定值后,安全制动则无法使提升机停止。在满足防滑极限减速度的情况下,可以合理加大安全闸制动力矩,虽然每套提升系统可加大的量不尽相同,但对此类事故是会起到积极作用的。

4结语

篇4:矿井通风安全事故原因及措施

摘要:一般而言,导致煤矿通风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重效益轻安全、管理不善以及监管部门监督力度不够等因素。针对此种现象提出预防措施与对策,能有效提高员工和领导的安全责任意识,处理好效益和生产的关系,从而在技术方面强化矿井通风的安全措施、强化监督力度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等。本文就矿井通风安全事故原因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旨在促进矿井通风安全。

关键词:矿井通风;安全事故;原因;措施

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煤炭开采过程中对于事故的防范和治理手段以及方法逐渐走向成熟与发展。因此,煤矿发生瓦斯和突出事故也在不断减少,然而,依然对于重大通风事故和特大通风事故却很难进行改善,这也是当前煤矿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是针对矿井通风安全事故原因进行系统的探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措施,从而对对煤矿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保障。

一、矿井通风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探析

导致煤矿通风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力度不够以及安全管理仍然存在漏洞等[1]。针对矿井通风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探析,能够加强对煤矿通风安全性的认识、明确矿井安全事故发生的措施,以及提高对矿井安全事故发生的防护力度。

(一)安全生产制度不到位

企业、地方在安全生产制度和相关规定的制定上都非常充分,唯一不足就是很难做到落实。存在不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不清晰的定位以及不严明的赏罚现象等,具体表现出表面一套实际一套,在通风安全管理与瓦斯治理上过于放松,存在极大的随意性。所以,矿井通风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就在于安全生产制度的不到位,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在生产过程中保证生产制度,并积极的贯彻与落实,避免安全生产制度不到位的现象再次发生。

(二)监管部门监督力度不够

近些年来,不少发生重大和特大安全事故的煤矿,都是被安全整改部门作出整改要求的煤矿。由于在监管方面的力度不够强大,进而导致被要整改的煤矿不能按照煤矿安全监察部门的要求进行积极整改,出现较为严重的敷衍和拖延的现象。殊不知,就在这种敷衍结和拖延的情况下安全事故就随之而来的发生了。由此可以看出,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力度不够大,从而导致众多安全事故的屡屡发生。因此,煤炭企业要对此种现象保持积极对待的态度,必须高度重视此种现象在矿井通风中造成的各种不利局面,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得以解决,充分保障矿井通风安全。

(三)安全管理仍然存在漏洞

在煤矿及煤矿运行的过程中,局部通风存在管理上混乱的现象并致使气体在巷道和空区进行汇集,在空区顶煤与顶板冒落的情况下导致有害气体突然涌出,进而发生通风安全事故[2]。另外,煤礦内盲巷管理没有做到实处,仍旧在采集区集中皮带机器尾部盲巷密闭部分,没有得到及时修复,进而导致密闭内瓦斯不断的渗出,其浓度已经达到爆炸的界限。由于通风系统的不合理、不完善,矿井存在严重的漏风现象,在放炮之后接近作业点溢出的瓦斯,造成集聚并达到爆炸浓度的界限。然而,不可靠的通风设施阻碍了通风工作状态,从而造成瓦斯的集聚并引起通风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针对矿井通风安全事故原因的措施

要想实现对矿井通风安全事故的有效防护,显然要在对策和措施上下足功夫,具体包含三点措施。第一,必须提高领导者与员工的安全意识;第二,必须加强安全生产制度并明确责任;第三,必须强化矿井通风安全监督力度。具体情况,以下作出了详细阐述。

(一)提高领导者与员工的安全意识

根据国内和国外的研究成果可知,如若每个人都能在工作中表现出注重、保护他人与自己,如若领导人真正能够重视安全并积极做好钱与物之间的认识,那么事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对此,应该把提高安全意识摆在企业战略的首要位置,并得到积极有效的践行和落实。首先,领导者要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切实根据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各项条例的规定,积极带领员工在提高安全意识等方面下苦功夫、做好认识并得以永久保持。另外,必须高度重视领导者与员工在安全意识上的培养及教育工作,积极培育领导者与员工的安全意识,并采取切实有效贯彻和落实,充分在矿井通风安全的基点上增强安全意识。

(二)加强安全生产制度并明确责任

针对企业的安全生产不到位的现状,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并明确责任分工。要充分制定矿井综合治理管理办法、矿井安全监测管理机制以及综合信息规章制度。不论什么级别的部门,都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的相关要求做好本职工作,更要明确责任,做到认真负责并切实完成本职工作。由此以来,矿井安全在制度上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并为矿井提供了安全稳定的环境,对矿井通风安全事故降低了发生频率。与此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员工和领导的安全责任意识,处理好效益和生产的关系,从而在技术方面强化矿井通风的安全措施、强化监督力度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等,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从而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煤炭稳定发展,其可行性是不言而喻的。

(三)强化矿井通风安全监督力度

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对区域内煤矿通风能力的审核工作,对其进行跟踪、检查、指导,并根据审核机构在审核过程中反应出来的问题作出及时的处理[3]。要对审核复查制度进行现场审核,在现场复查制度的数量与工作力度予以加大,及时进行跟踪,提高工作效率。国家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要按照法律的相关要求,增强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的建设,履行好监管职责、强化矿井通风安全的监察和实施力度。在监督力度上对矿井通风安全进行强化以及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可以有效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在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稳定较快的发展,必须得到重视并予以实施。

结语

综上所述,逐步了解了导致煤矿通风安全事故的原因,并针对此种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与对策。通过本文的阐述与充分研究,能有效提高领导者和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处理好效益和生产的关系,从而在技术方面强化矿井通风的安全措施、强化监督力度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从而保障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促进炭稳企业的较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增勇.矿井通风可视化系统研究与应用[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8,04:11-13.

[2]裴羽.矿井通风安全事故原因与对策[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01:69-70.

篇5:矿井火灾事故演练方案

矿井火灾演习方案

二〇一四年八月

矿井火灾演习方案

总工程师:

安全副总:

处:

调度中心:

生产技术科:

机电供应科:

科:

科:

前 言

按照“严格演练、加强战备、主动预防、积极抢救”的救援原则,为了提高矿井发生灾变后各级领导的组织救灾能力及职工遇到灾变时的应变能力,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使用性和可操作性,检验应急救援机制的运行情况、救援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救灾物资保障能力,进而提升矿井的防灾、抗灾能力,确保在发生灾变时,能及时、安全、可靠地进行有效救援,结合应急预案,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

一、演练时间:2014年 9 月

二、演练目的

1、检验预案。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完善准备。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检查应对突发事件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发现不足及时予以调整补充,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锻炼队伍。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增强矿级管理人及兼职救护队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序,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磨合机制。通过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任务,理顺工作关系,完善应急机制。

5、科普宣教。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普及应急知识,提高井下员 3

工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等灾害应对能力。

6、检验井上下通讯及汇报流程,井下撤人时间、指挥部人员到达指挥部时间、救护队到达时间、救护队到达事故地点时间。

7、检验煤矿兼职救护队的应急救援能力及救护装备的配备使用情况。

8、检验遇险人员应急处置能力、检验隔离式自救器使用时间、人员佩戴自救器行走路程。

9、检验救援物资保障情况、救援辅助保障能力。

10、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等灾害应对能力。

本次火灾应急预案演练的范围是:20107工作面上隅角发生自燃火灾,导致大量有害气体涌出。矿及时启动《生辉煤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矿长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在矿调度室用最短的时间组织相关部门、矿井骨干明确原因、地点,快速展开紧急抢救应急预案,尽快采取减灾有效措施。

三、演练规则

本次火灾应急预案演练工作遵循: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四、演练方案

(一)应急预案演练组织

为保证火灾演习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目的,矿成立应急演练

领导小组(即应急演练抢险救灾指挥部)

总 指 挥:矿

副总指挥:总工程师、各分管矿领导、矿长助理 成员:各专业副总、各科室负责人

应急演练领导小组为抢险救灾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室。

(三)事故发生通报程序

发生事故后应立即按顺序召集矿所有领导干部及中层管理人员,具体的通知汇报顺序为。

事发现场(知情人士)→矿调度室→值班领导→矿长→矿其它领导→矿各科室成员

(四)应急预案演练的具体实施步骤

1、由矿长或总工程随机确定演习开始的时间。

2、由20107工作面瓦斯员汇报20107上隅角传感器报警,CO便携仪报警,工作面跟班瓦斯员立即汇报调度室并组织工作面回风顺槽人员佩带自救器撤离。

3、调度室接到汇报电话后立即通知值班矿领导,值班领导下令立即启动《矿井应急救援预案》。

4、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后,调度员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既应急演习指挥部成员迅速到达调度室。经指挥部成员初步分析为采空区自燃。

5、救援指挥部总指挥下达全矿井下作业人员全部撤出命令,井下各作业地点人员在跟班队长的带领下沿火灾避灾路线撤离。

6、在撤离命令发出20分钟后,调度室接到电话汇报,主斜井皮带头电缆着火,大量烟雾通过主斜井进入井下。

7、总指挥下令进行反风操作,调度员通知风机房准备反风,并通知地面工作人员迅速组织灭火。8、1min后风机停止运转,3min后风机房汇报已准备好反风,总工程下令立即反转风机。2min后风机反转。

9、井下撤离人员随时观察风流方向和烟雾情况,在发现停风后后立即就近转入反风时的火灾避灾路线(从总回风巷撤离,经回风立井到地面)。10、20min后,井下人员全部撤离至地面,各队组清点人员,汇报调度室。10min后主井口火灾扑灭,烟雾消失,结束反风。

11、总指挥下令恢复正常通风,调度员通知风机房恢复正常通风。

12、组织兼职救护队员,在专职救护队的监护下下井进行灌浆灭火。通风队组织人员到回风立井工业广场准备进行灌浆。

13、救护队到达现场,开始灌浆。

14、有害气体下降到安全范围,结束灌浆。

(五)指挥部人员分工职责

矿成立救灾指挥部,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办公室主任由调度主任兼任。

总 指 挥:经理

副总指挥:总工程师、安全经理、党委副书记、生产经理、机

电经理

成员:安全副总、地测副总、矿长助理(通风科长)、调度主任、生产科长、机电供应科长、安检科长、政工科长、住矿医务代表、办公室主任、后勤服务中心主任

指挥部人员职责

总指挥:全权指挥应急救援工作,发布应急救援命令,制定救援人员和处理火灾的救援方案。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制定救灾方案,按分管权限,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实施救援行动,并及时将救援过程和结果报告总指挥。

成员:根据总指挥、副总指挥的命令、负责各专业范围内的救援工作。

指挥部设以下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组、后勤保障组、技术保障组、运输组、医疗救护组、警戒保卫组、物资保障组、调度通讯组。

应急救援队伍组成成员、分工与职责

1、应急救援组 组长:兼职救护队队长 成员:兼职救护队员 职责:

(1)灾害现场报告及组织人员抢险救灾(2)组织前线救灾物资的运送。(3)负责灾区的有害气体的测定;

(4)必须做到在接到抢险命令后10分钟到达待命地点(副斜井口),做好一切抢险准备,立即投入抢险状态。

(5)井下灌浆灭火。

2、调度通讯组 组长:矿调度主任 成员:矿调度人员

职责:(1)负责总之调度员接受事故汇报、上传下达总指挥命令、对外联络、通知人员、了解井下灾情、井下人员数量及受害程度、了解应急抢险及救援行动情况,并做好记录。

(2)确保通讯线路畅通。

3、物资保障组 组长:机电供应科科长 成员:机电供应科人员

职责:(1)负责必需的抢险物资的供应工作。(2)负责矿灯、自救器的领取工作。

4、警戒保卫组 组长:政工科科长 成员:政工科、安监处人员

职责:(1)安监处负责在救援期间主、副井入井人员,对抢险救灾人员签发特许入井证。

(2)政工科负责救援过程中的治安保卫,分别在主副斜井、回风立井、矿门口维持秩序,设置警戒,阻止闲杂人员围观、逗留,保

障现场安全。

5、医疗救护组 组长:住矿医务代表

成员:住矿医务人员、救护车司机。

职责:负责升井人员的体检及伤员的救护工作。

6、运输组 组长:办公室主任

成员:小车队人员、准备队人员 职责:(1)负责抢险车辆保障。

(2)负责抢险物资、抢救人员及伤员的运送。

7、技术保障组 组长:通风科科长

成员:通风科、生产科、机电供应科、地测科等人员组成。职责:(1)负责提供救援现场矿井通风系统图、避灾路线图、防灭火系统图。

(2)提供灾区范围内各巷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采取的措施。(3)对火灾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组长命令完成监测、计算等工作。

(4)负责抢险救灾过程及恢复阶段的技术保障和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

8、后勤保障组

组长:后勤服务中心主任

成员:后勤服务中心人员

职责:负责保障救援所有车辆及其他后勤保障工作。

9、新闻发布组 组长:政工科科长 成员:政工科人员

职责:负责事后新闻发布工作

六、矿井火灾应急救援演习过程 9月**日**班,矿井正在正常生产当中。

**时**分:调度室接到井下20107回采工作面瓦斯员的报告:“20107工作面回风巷瓦斯员携带的便携式CO报警仪报警,浓度300ppm,上隅角产生大量有害气体进入巷道。

**时**分:调度员接到井下事故报告后,问清报告人姓名、地点、受灾范围、时间、通风设施的完好程度,是否有遇险人员等,作好详细记录。并立即电话通知井下各处作业的人员,命令他们在班长的带领下迅速集中所有人员撤离至进风大巷内,同时清点人数向矿调度室汇报,当电话不通时,由救灾领导小组派专人通知,矿调度室必须准确统计留在井下人员并严格控制入井人数。并立即通知值班领导,然后向矿长及其他领导汇报。通知兼职救护队、医务救护人员到副井口待命。

**时**分:矿长下令,“启动事故灾害应急预案”,成立“火灾应急抢险指挥部”,调度员通知“抢险救灾应急指挥部”的各成员单位立即赶赴调度室待命。

**时**分:指挥部设在调度室,各组长向指挥部报到,原地待命。**时**分:指挥部命令中央配电室当班电工立即切断对20107工作面的供电。利用电话、群呼等方式通知其它工作面人员撤离。具体撤退路线为:

20107工作面→20107皮带巷→集中皮带巷→井底车场→副斜井→地面

20107回风流内→20107轨道巷→集中皮带巷→井底车场→副斜井→地面

20102掘进工作面→集中轨道巷→井底车场→副斜井筒→井口 20116掘进工作面→集中皮带巷→井底车场→副斜井→地面 **时**分:指挥部下达命令。

命令:机电队队长负责地面压风机的正常运行,必须保持连续不断地运转,机电科长核实井下断电情况。安监科长核实出井人员。

**时**分:主井口汇报,主井皮带头电缆起火,大量烟雾进入井下,火势向井下蔓延。

集中皮带巷中部尚有15人未撤离至地面。

指挥部研究决定:立即进行反风。并通知未撤离人员带好自救器,做好转移至总回风巷的准备。

反风避灾路线:

20107工作面→20107回风巷→总回风巷→回风立井→地面 20102掘进工作面→集中轨道巷→总回风巷→回风立井→地面 20116掘进工作面→集中皮带巷→总回风巷→回风立井→地面

指挥部下令:由灾情调查监测组继续监测,有情况及时报告,成立反风领导小组,准备反风,实施火灾扑灭。

**时**分:总指挥下达命令开始反风。

1、机电人员接到命令后切断井下一切电源。

2、通风组接到命令后固定防爆盖和防爆门实施风机反转反风。

3、主扇司机接到反风命令后,立即按要求进行反风操作,在10分钟内完成风机逆转操作。

**时**分:全矿井实现反风。井下撤离已转移到回风巷继续撤离。**时**分:总指挥下令:迅速组织地面救援人员携带干粉灭火器、沙子进入主斜井口进行灭火。

**时**分:救护人员成员汇报,主井口火已扑灭,烟雾消失。**时**分:总指挥下令恢复正常通风。

**时**分:4分钟后风机恢复正转,风流恢复正常。组织兼职救护队员在专业救护队员的带领下,下井进行灌浆灭火。并安排通风队立即派人准备进行制浆、输浆。

**时**分:救护人员到达灾区,黄泥灌浆站已准备好输浆,开始进行灌浆。

**时**分:20107工作面救援人员汇报,自燃火灾已得到控制,CO浓度已降到安全范围。

**时**分:演习结束,救援人员撤离,恢复正常生产。12时30分:演练工作讲评会。总指挥作演练讲评。13时30分:宣布演练结束。

附:

篇6:矿井工伤事故报告应急预案

一、报告程序

(1)一旦发现有人受伤后,要立即电话通知调度室,调度室接到电话了解一下情况后,要及时向矿领导汇报并及时通知办公室,由办公室安排车辆进行救护。

(8)车辆一到立即就近送往医院。

(9)安监部进行事故调查,责任分析并形成调查报告上报领导小组。

(10)总结经验教训,教育职工。

XX是一缘煤业公司XX工,XXXX年XX月XX日XX时XX分在从事XX工作中,不慎XXXX。经XXX医院诊断为:左小腿50%XX度烧伤。上面这段文字适用于《工伤认定申请书》的事故经过。1工伤事故处理

办理程序:

1、工伤事故的报告

(1)本行政区域管辖范围内的企业(包括国有、集体、乡镇、私营

个体、三资企业)单位发生工伤事故,应由工伤事故单位在当日、最迟第二个工作日快报。

(2)事故快报,可用电话、来人口头或书面送达等形式报告。

(3)事故单位应向劳动保障(已投工伤保险的)主管部门(或行业管理部门)报告,死亡事故还需同时向区总工会、区公安分局报告。

(4)属个人因工伤事故来反映的,来人应提供书面报告,写明事故单位的名称、地址、法人代表、企业经济类型、当事人双方的联络电话及事故发生的详细经过和有关证人、证据。

(5)接报人接事故报告后,应及时向有关负责人报告,并要求事故单位来人领榷工伤事故报告表》3份,未投保险的领l份。《工伤事故报告表》最迟不得超过15天送达保险退休和劳动社保公司,并由收件人签收。

2、工伤确认

(1)在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书》后,应在国务院75号令规定的结案期限(结案时间一般90日,最长不超过180日)内给予确认。死亡事故应在现场勘查后尽快给予确认,一般不超过15日,最长不超过法定结案期限给予确认。

(2)对已投工伤保险的,由经办人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负责人(或分管的领导)签发,加盖安全监察专用章。

(3)分别交给事故单位、工伤者或其家属。

(4)职业病依市职业病诊断组的诊断书予以确认。

(5)当事人对确认的结论不服的,可在收到工伤认定批复后六十

日内向XXXX人民政府或XXXX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交行政复议,或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3、伤残鉴定

(1)对受伤者,经医院治疗,医疗终结后,留有残疾或功能障碍,需做伤残等级鉴定的,经工伤确认后向本科室领榷医疗终结与鉴定表》、《劳动能力鉴定表》各3份。

(2)有关表格填好并盖章后,还应提供受伤者本人身份证、病历证明、各种检查诊断资料等复印件各1份及受伤部位彩照1张(四寸),送保险退休科审核,材料齐全后即可办理委托鉴定手续,再到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理伤残等级鉴定。如需办理伤残等级证书的,应提供1寸免冠照片1张。

(3)如对伤残等级鉴定结论持有异议的,应在收到鉴定结论后15日内向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提出复查或直接向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重新鉴定。

4、批复结案

篇7:矿井水灾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为在矿井水灾事故发生时,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有关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规定,我矿特举行一次矿井水灾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一、演习时间

定于2010年5月10日上午十点

二、成立水灾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总 指 挥:马步龙(矿长)

副总指挥:胡亚星(总 工)、于保明(安全副矿长)成 员:冯海维(机电矿长)、王瑞英(生产副矿长)

闫爱虎、王振栋、翟学文、韩海生、张光建 邱海东、张志荣、朱乐永、任建宇

下设指挥部办公室,设在技术科负责承办指挥部交给的有关事项和应急救援演练的组织协调工作。

办公室主任:王振栋 副 主 任:翟学文

三、应急演练

1、十时前矿井正常生产,十时二分井下汇报某工作面突发水灾,调度听到汇报后,立即汇报矿长、总工程师、并向集团公司调度室报告,向矿山救护队报警。

2、矿长立即召集有关人员召开紧急会议,并通知地质测量科。

3、总工程师胡亚星查询突水地点、水源、水量、受灾范围和受区人员分布情况,判断突水量发展趋势及可能波及的区域和有无淹井危险,预计的突水量及流水路线,立即作出处理意见:

1、地质测量科立即对涌水量的观测。○

2、撤退及营救灾区人员。○

3、关闭水闸门。○

4、保护重要硐室变电所及主水仓泵房的措施。○

5、防止水患扩大的临时措施。○

4、矿长马步龙根据总工程师提出的意见和实际情况作出以下命令:

1、井下所有人员全部撤离升井,由邱海东、张光建带○领救护队下井实施营救,各科队清点撤出人数。

2、保护变电所及泵房。○3关闭水闸门。○4增加排水设备,迅速增加两台大功率排水泵和两台备○用水泵。

5通风科随时检查突水区域和全矿井的通风系统及瓦○斯涌出情况。

6矿山救护队检查撤人路线内的风量和瓦斯情况,引导○灾区人员安全撤离出井。

7机电科保证提升、排水、运输、供电系统的运行,准○备好增加排水能力的各种设备和管路,保证地面主扇的正常运行,制定好停送电措施。

8技术科准备好有关水地质图纸资料,观察地面积水和○河流水位变化,积极查明和分析判断水源和水量。

5、采煤队、掘进队、供应科、安全科按矿长命令积极投入救灾工作和救灾物资设备的准备。

6、准备救护车运送伤员的准备。

篇8:矿井机电运输事故预防研究

1 矿井机电运输现状

2008年4月, 湖南金竹山矿业有限公司土朱煤矿在作业中发生安全事故, 因来往人员混杂, 缺乏照明设施, 导致3人被运输机车撞轧, 造成经济损失80余万元。2010年, 耒阳市龙塘镇双凤煤矿发生运输安全事故, 经调查, 平台阻车器年久失修和违章操作是主要的原因, 最终造成1人罹难, 损失近60万。类似的煤矿运输事故有很多, 据统计分析, 人为因素占了很大比例, 以下是酿成事故的重要原因分析:

1.1 缺乏安全意识

在煤矿的开采生产中, 安全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尤其是风险性较高的矿井生产, 必须树立起“安全第一、安全生产”的思想。在矿井作业中, 不少作业人员都缺乏安全意识, 将更多精力用于开采进度和如何增加开采量上, 以至于基本的安全认识淡薄, 预防工作做得不到位, 一旦遇到突发事故, 很容易引起现场混乱。

1.2 安全管理制度难以落实

少数煤矿运输事故的发生是因为没有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 而更多的企业虽建立有安全管理制度, 但大都流于形式, 内容不健全, 而且难以彻底落实, 以至于制度只是一纸空文, 发挥不了实际作用。另外, 由于内部分工不够明确, 作业人员对岗位职责了解不深, 当发生安全事故后, 互相推卸责任, 难以追究到具体个人。

1.3 作业人员综合能力较弱

作为机电运输的主体, 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十分关键, 直接关系着运输结果。在实际生产中, 作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 部分临时人员因无长期打算, 本身专业技术薄弱, 又疏于学习, 是极大的隐患。对于某些新员工, 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 对各项操作技术不甚熟悉, 实践经验匮乏, 操作时不按程序进行, 经常出现失误。除专业水平外, 道德素质也尤为关键, 部分作业人员态度不认真、缺少责任感, 或注意力不集中, 很容易引起事故。此外, 岗位的频繁调换也是一大原因。

1.4 安全监督力度较弱

煤矿的开采生产, 每一环节都十分重要, 必须做好监督工作, 实时监测, 对现场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在矿井机电运输时, 监督人员常常是走马观花, 只看表面, 对一些细节或潜在的隐患有所忽视。矿井运输, 包括照明设施、道路通畅、机器性能状态、周围环境等, 都应得到很好的保障, 由于监督人员的不负责, 一旦某一方面出现问题, 都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 导致事故发生。

1.5 设备原因

矿井运输中所用的机车、绞车等, 在长期的运行中, 性能必然下降, 需要定时检查维护, 尤其是一些较陈旧的设备, 需要及时更换。日常操作时, 也应注意机器设备的养护工作, 保证合理操作, 工作结束后, 保证各项设备均处于安全状态。如果这些方面做得不到位, 长此以往, 必将引起事故发生, 造成重大损失。

2 如何预防矿井机电运输事故

2.1 强化安全意识, 加强安全管理

作业人员必须树立起安全意识, 充分认识到运输事故的危害, 将安全放在生产的第一位。管理人员应加大宣传力度, 普及安全知识, 如召开安全会议、进行安全防范讲座等, 加深人们对安全的认识。同时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设立专门机构, 明确划分岗位职责, 实行严格的责任考核, 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但发生运输安全事故时, 追究责任主体, 进行相应的惩罚。

2.2 加大监督力度, 实现标准化管理

制度要想彻底落实, 必须发挥监督部门的监督作用, 没有督促, 作业人员容易懈怠, 为此必须成立监督部门, 派专业人员对整个运输过程进行监督, 以杜绝违章操作。麻痹大意的状况发生。监督工作十分重要, 监督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足够的实践经验, 到现场进行监督指导, 把好每个环节的质量关, 做好入井检验、交接验收、质量监督、设备安装操作、技术监督等工作, 为煤炭运输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另外, 在安全管理中, 为保证矿井的质量, 必须进行标准化管理, 实践证明, 实行标准化管理, 效益产出可增加十几倍, 甚至更多。因此, 必须重视此项工作, 逐步实现由静态到动态的转变, 由重结果到重过程的转变, 保证生产全过程的达标。

2.3 提升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矿井机电运输工作的技术性较强, 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十分关键。首先, 在安排工作岗位时, 尤其是一些重要岗位, 必须使用专业人员, 有实践经验者优先, 持证上岗, 而且要保证工人态度认真、思想端正, 有责任心。其次, 对于新来人员或临时工, 应予以一定的技术培训, 使其掌握专业知识, 熟悉作业流程和设备性能, 避免操作失误的现象。此外, 作业人员包括相关人员都应掌握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 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做好预防工作的防范措施, 将安全隐患消灭于事故发生之前。

2.4 加大对运输设备的维修检查力度

在矿井机电运输中, 应确保运输设备各项性能的正常, 针对比较陈旧或损坏程度严重的机器设备, 必须及时更换, 定期展开检查维修, 一旦发现问题, 需及时解决。在设备的购置、安装以及使用过程中, 也应加强重视, 保证设备质量合格, 安装到位, 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平日工作中加强养护, 避免碰撞、磨损等情况。机电运输设备主要有电机车、提升绞车、调度绞车等, 对运输工作起着决定性作用, 务必从细节着手, 保证其安全, 如保险闸设计是否合理、能否载人等。机电运输是一个系统工作, 除了这些主要设备, 还配有附属设备, 如阻车器、挡车栏、吊梁等, 都必须确保其安全。

3 结束语

煤矿开采意义重大, 机电运输是其中的关键部分, 直接影响着开采结果。近些年, 矿井运输事故频繁发生, 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为此必须针对出现的问题, 仔细分析原因, 加强预防, 降低运输事故的发生率。

摘要:机电运输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涉及各个环节, 技术性较强。在实际生产中, 由于作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管理不到位, 违规操作, 以及设备检修不及时等原因, 常会导致运输事故发生, 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甚至威胁生命安全。为实现高质、高效的矿井运输, 必须树立起安全意识, 制定合理严谨的制度, 积极引进现代化技术和设备, 并不断提高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进而促进矿井开发的正常进行。

关键词:矿井机电运输事故,如何预防,安全管理,设备检修

参考文献

[1]黄培生.官殊矿井机电运输事故的预防[J].海峡科学, 2011, 29 (9) :119-121.

[2]陈曦强.矿井机电运输隐患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 29 (24) :325-327.

[3]苏延泉.矿井继电运输隐患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27 (5) :259-260.

上一篇:一线班组长管理能力提升培训(赵继红)下一篇:学校后勤人员优秀工作总结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