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探析

2024-07-25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探析(共10篇)

篇1: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探析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探析

内容摘要:对现行的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重新定位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的任务和功能,梳理、分析和总结出新课程理念下的几种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复习课 教学模式

一、对复习课教学现状的分析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复习课该如何体现“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理念,适应新的要求?怎样上好复习课?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被调查的对象是我市部分数学骨干教师和学生,调查的方法以听课、问卷与访谈为主。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现在的复习课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单纯地疏通知识点,忽视方法能力的培养。复习是一个学生自主疏理知识,转化能力的过程,它必须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点”连成“片”,内化成学生的东西。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疏通知识点和知识的记忆技巧的训练掌握,而忽视梳理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2、教学模式单一,上成了练习课。“复习”课需要练习但不应是为练习而练习。我们在教学中总是练习层层递进,密度不断加大,角度依次变换,难度随之增加。如有的教师将整节课的教学分成两个环节,先选择一些平时教学中学生容易出错的习题作为例题,教师分析讲解,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安排独立作业,有的采用练习-讲评-再练习-再讲评的教学方式,更有甚者,先安排半节课的独立作业,再组织半节课的讨论交流或批改讲评或干脆安排独立练习,这样下来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查阅参考书和整理收集习题讲解难题很辛苦,学生则被重复枯燥的机械训练弄的疲惫不堪,事倍功半。时间久了,学生对数学就失去了兴趣。

3、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够。上“复习”课时,老师往往表现得主观意识很强,过度发挥了主导作用。如查漏补缺是复习课教学的重要功能,但往往是教师在查,教师在补,查和补的内容仅仅限于知识和技能,很少照顾到学生会怎么想,会怎么说,会怎么做,学生想怎么学习,更不用说让学生自查自纠自补,就是有的教师有意识也只给了少之又少的时间,学生还没来得及深思就被老师拉回原地。课堂上不是沿着学生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把学生引入自己的思路中,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教学中缺少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材的交流,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4、忽视发散思维,知识迁移不够。教师往往重知识系统本身,教师以为学生听懂了,概念理清了会说了,就万事大捷,很少引导学生思考与系统有关的知识,即很少举一反三,综合运用,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实现知识的迁移。

5、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课堂上,教师重在传授知识和技能,以记忆为复习阶段的主要学习形式,以大量的机械训练作为知识巩固的主要手段和形式,这样,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经验和实践活动,脱离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脱离了学生的主动建构,学生的能力、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就难以达到要求。

6、忽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之一,它要求使不同的学生通过学习得到不同的发展。但在复习课教学中常常看到的是所有的学生经历着同样的学习过程,同样的习题训练,统一的复习规划,不是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而是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又再次拉回到同一起跑线进行学习,导致优等生止步不前,中等生原地踏步,困难生则迎难而退的效果。

造成以上问题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对复习课教学的任务认识上的偏差和教学方式不当。那么,小学数学复习课的任务和功能是什么,不同的理念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笔者认为:小学数学复习课的任务应该是对某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温故知新,完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让学生在知识整理与复习中体验梳理成功的喜悦,最终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课程下复习课教学方式的分析

在课改实践中,基础教育的决策者、教育科研人员、中小学教师们依据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复习课教学的功能,对复习课教学都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讨,提出了不少真知卓见。笔者综合众家之长和自己平时探索的一些经验,觉得有以下几种教学方式可供借鉴: 朱国荣老师在他的小学数学复习课实验教学研究中提出:整理和练习是复习课教学的两个主要环节,根据教学内容、整理和练习的顺序、主次的不同,提出三种不同的“理练结合式”的复习课型。一是“先理后练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先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由学生个体或学习小组回忆、再现所要复习的内容,通过讨论交流,捕捉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利用文字、图表等表现形式,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沟通,形成网络。在知识通过整理得以系统化、结构化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二是“边理边练型”。它是指知识的整理与练习交替进行。即体现知识的梳理过程,又使基础知识和能力得到训练,复习过程扎实紧凑,但需要注意理和练的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还应该注意知识梳理汇总分与合的关系,及时沟通知识版块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是“以练带理型”。是指通过练习带动复习整理,在练习与整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总结、提炼思考方法、解题规律等。这种课型要特别注意避免上成练习课,要把解题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整理作为教学主线贯通始终。这种教学模式突出理和练的有机结合,课堂容量大,教学针对性强,注重培养学生的梳理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学习能力。

柏义伟老师在《把重新组合知道的权利还给学生》一文中指出没有问题产生条件下的学习只能是“接受式学习”,因此数学教学首先应使学生产生问题,复习课教学同样不能例外。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他总结出复习课的教学步骤是: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小组合作,看书整理—汇报交流,评价反思—总结梳理,构建网络—类化练习,拓展创新。这种教学模式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梳理、自主评价、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

过峰艳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 “自助餐”式复习课。她认为传统复习课总是由老师提供复习材料,学生围绕固定材料进行讨论和整理,往往老师认为讲得面面俱到,而学生还是漏洞百出。为此,她提出可以首先让学生课前自备菜单。即课前,布置给学生具体的复习要求:一是在复习回忆的基础上对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整理;二是记录与此相关的问题和提问。这样既使学生学习有了明确的目标导向,体现了不同个体的学习需求,又为教师收集信息提供了机会。它是上好“自助餐”式复习课的前提。其次,消化菜肴。即课中,根据学生提供的道道菜肴(再学习的信息)进行逐步消化。主要通过交流完成以下两个任务:一是归纳知识要点,老师根据汇报补充整理成板书.以便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二是组际间的质疑解疑,各小组提出组内尚未解决的问题或组内已经解决但易被忽视却很有价值的问题。通过质疑、讨论、争论,激起学生智策的碰撞、情感的共鸣,从而使知识的本质更加清晰,记忆更加深刻。再次,细品佳肴。即课尾,让一些学有余力或学有兴趣的学生展示自己课后研究的发现。他们的讲解更易被其他学生接受,他们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也更容易带动和感染其他学生。这种教学可以最大程度的激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愿望,符合课程标准中“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同节课上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总结出了两种教学模式:一是“实践活动”式。主要通过开展一些综合实践活动、游戏活动,促进学生进行梳理知识和应用知识,教师则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所使用的数学方法来判定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情况。此课型操作重点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活动中利用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贯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比如:学完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后,就组织学生对本班教室墙壁粉刷涂料做预算方案,学生们通过自主咨询、了解市场行情,自主测量、自主设计、自主计算,不仅熟练掌握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二是“解决问题”式。主要特点是围绕一个主题、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贯穿全课。它的模式是:创设问题情境——探索解决问题方法——反思整理所用知识——综合实践应用。这类模式的最大优点是教学素材现实又生动,问题性强,学生学习的劲头高,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极大的体现了数学的价值,符合数学课程标准中“学有用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理念。

总之,笔者认为无论采用哪种复习课的教学模式,都要认真把握复习课的功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的全过程。在复习课中力求做到:知识让学生疏理、规律让学生寻找、网络让学生建构,对错让学生判断、成功让学生体验!参考文献:

1、斯苗儿 《小学数学典型课例评介》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柏义伟 《把重新组合知道的权利还给学生》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3、4

3、过峰艳 《小学数学复习课新模式初探》 小学数学专业网

篇2: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探析

一、对复习课教学现状的分析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复习课该如何体现“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理念,适应新的要求?怎样上好复习课?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被调查的对象是我市部分数学骨干教师和学生,调查的方法以听课、问卷与访谈为主。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现在的复习课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单纯地疏通知识点,忽视方法能力的培养。复习是一个学生自主疏理知识,转化能力的过程,它必须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点”连成“片”,内化成学生的东西。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疏通知识点和知识的记忆技巧的训练掌握,而忽视梳理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2、教学模式单一,上成了练习课。“复习”课需要练习但不应是为练习而练习。我们在教学中总是练习层层递进,密度不断加大,角度依次变换,难度随之增加。如有的教师将整节课的教学分成两个环节,先选择一些平时教学中学生容易出错的习题作为例题,教师分析讲解,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安排独立作业,有的采用练习-讲评-再练习-再讲评的教学方式,更有甚者,先安排半节课的独立作业,再组织半节课的讨论交流或批改讲评或干脆安排独立练习,这样下来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查阅参考书和整理收集习题讲解难题很辛苦,学生则被重复枯燥的机械训练弄的疲惫不堪,事倍功半。时间久了,学生对数学就失去了兴趣。

3、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够。上“复习”课时,老师往往表现得主观意识很强,过度发挥了主导作用。如查漏补缺是复习课教学的重要功能,但往往是教师在查,教师在补,查和补的内容仅仅限于知识和技能,很少照顾到学生会怎么想,会怎么说,会怎么做,学生想怎么学习,更不用说让学生自查自纠自补,就是有的教师有意识也只给了少之又少的时间,学生还没来得及深思就被老师拉回原地。课堂上不是沿着学生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把学生引入自己的思路中,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教学中缺少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材的交流,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4、忽视发散思维,知识迁移不够。教师往往重知识系统本身,教师以为学生听懂了,概念理清了会说了,就万事大捷,很少引导学生思考与系统有关的知识,即很少举一反三,综合运用,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实现知识的迁移。

5、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课堂上,教师重在传授知识和技能,以记忆为复习阶段的主要学习形式,以大量的机械训练作为知识巩固的主要手段和形式,这样,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经验和实践活动,脱离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脱离了学生的主动建构,学生的能力、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就难以达到要求。

6、忽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之一,它要求使不同的学生通过学习得到不同的发展。但在复习课教学中常常看到的是所有的学生经历着同样的学习过程,同样的习题训练,统一的复习规划,不是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而是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又再次拉回到同一起跑线进行学习,导致优等生止步不前,中等生原地踏步,困难生则迎难而退的效果。

造成以上问题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对复习课教学的任务认识上的偏差和教学方式不当。那么,小学数学复习课的任务和功能是什么,不同的理念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笔者认为:小学数学复习课的任务应该是对某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温故知新,完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让学生在知识整理与复习中体验梳理成功的喜悦,最终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课程下复习课教学方式的分析 在课改实践中,基础教育的决策者、教育科研人员、中小学教师们依据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复习课教学的功能,对复习课教学都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讨,提出了不少真知卓见。笔者综合众家之长和自己平时探索的一些经验,觉得有以下几种教学方式可供借鉴: 朱国荣老师在他的小学数学复习课实验教学研究中提出:整理和练习是复习课教学的两个主要环节,根据教学内容、整理和练习的顺序、主次的不同,提出三种不同的“理练结合式”的复习课型。一是“先理后练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先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由学生个体或学习小组回忆、再现所要复习的内容,通过讨论交流,捕捉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利用文字、图表等表现形式,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沟通,形成网络。在知识通过整理得以系统化、结构化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二是“边理边练型”。它是指知识的整理与练习交替进行。即体现知识的梳理过程,又使基础知识和能力得到训练,复习过程扎实紧凑,但需要注意理和练的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还应该注意知识梳理汇总分与合的关系,及时沟通知识版块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是“以练带理型”。是指通过练习带动复习整理,在练习与整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总结、提炼思考方法、解题规律等。这种课型要特别注意避免上成练习课,要把解题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整理作为教学主线贯通始终。这种教学模式突出理和练的有机结合,课堂容量大,教学针对性强,注重培养学生的梳理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学习能力。柏义伟老师在《把重新组合知道的权利还给学生》一文中指出没有问题产生条件下的学习只能是“接受式学习”,因此数学教学首先应使学生产生问题,复习课教学同样不能例外。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他总结出复习课的教学步骤是: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小组合作,看书整理—汇报交流,评价反思—总结梳理,构建网络—类化练习,拓展创新。这种教学模式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梳理、自主评价、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

过峰艳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 “自助餐”式复习课。她认为传统复习课总是由老师提供复习材料,学生围绕固定材料进行讨论和整理,往往老师认为讲得面面俱到,而学生还是漏洞百出。为此,她提出可以首先让学生课前自备菜单。即课前,布置给学生具体的复习要求:一是在复习回忆的基础上对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整理;二是记录与此相关的问题和提问。这样既使学生学习有了明确的目标导向,体现了不同个体的学习需求,又为教师收集信息提供了机会。它是上好“自助餐”式复习课的前提。其次,消化菜肴。即课中,根据学生提供的道道菜肴(再学习的信息)进行逐步消化。主要通过交流完成以下两个任务:一是归纳知识要点,老师根据汇报补充整理成板书.以便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二是组际间的质疑解疑,各小组提出组内尚未解决的问题或组内已经解决但易被忽视却很有价值的问题。通过质疑、讨论、争论,激起学生智策的碰撞、情感的共鸣,从而使知识的本质更加清晰,记忆更加深刻。再次,细品佳肴。即课尾,让一些学有余力或学有兴趣的学生展示自己课后研究的发现。他们的讲解更易被其他学生接受,他们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也更容易带动和感染其他学生。这种教学可以最大程度的激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愿望,符合课程标准中“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同节课上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总结出了两种教学模式:一是“实践活动”式。主要通过开展一些综合实践活动、游戏活动,促进学生进行梳理知识和应用知识,教师则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所使用的数学方法来判定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情况。此课型操作重点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活动中利用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贯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比如:学完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后,就组织学生对本班教室墙壁粉刷涂料做预算方案,学生们通过自主咨询、了解市场行情,自主测量、自主设计、自主计算,不仅熟练掌握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二是“解决问题”式。主要特点是围绕一个主题、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贯穿全课。它的模式是:创设问题情境——探索解决问题方法——反思整理所用知识——综合实践应用。这类模式的最大优点是教学素材现实又生动,问题性强,学生学习的劲头高,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极大的体现了数学的价值,符合数学课程标准中“学有用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理念。

篇3: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探析

一、要明确目标与要求

复习课教学的整体教学目标要求是:复习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查漏补缺, 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 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构建知识体系, 做到“竖成线、横成片”, 使学生能更加全面、更加系统地整体理解、掌握相关知识,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具有时段性, 包括即时复习、课时复习、单元复习、半期复习、全期复习、全年复习等。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教材具体要求, 明确每节课复习的总目标。根据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程度不同的情况, 对不同层次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通过不同目标的实现过程,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提高每一个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水平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要注重基本功训练

复习课的基本训练要抓住这一单元的要害, 突出重点, 为下一步知识的梳理做好思维、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活。同时也是对学情进行一个初步的摸底, 对重要的基础性知识做好查漏补缺, 切实做到旧知要烂熟, 力求熟练、准确、快捷。

我在复习“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时, 设计了这样一组题, 让学生进行基本训练, 做好复习的准备。

(1) 口答: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解题步骤是怎样的?

(2) 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说说你的想法。

(1) 单位一定, 购买本数和付款总数。 (2) 人的身高和跑步的速度。 (3) 正方体每个面的面积和它的表面积。 (4) 正方体的棱长和它的体积。 (5) 运送一批货物, 每天运送的吨数和所需天数。

要想正确、快速地用比例知识解答数学问题, 必须能在短时间内准确判断题目里两种相关联量之间的关系, 即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积一定还是比值一定, 这是应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和核心。如果正确判断这一关过不了, 后面解答有关比例知识的实际问题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 失去了应有的支撑。

三、要系统整理, 实施精加工

复习不是简单地再现旧知识, 而是要通过对旧知识的系统整理, 给学生以新的信息, 引发新的思考, 促进新的发展, 特别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整理, 在整理的过程中, 进行知识编码, 对自己的认识结构实行精加工, 使平时所学的“分散、零乱、细碎”的知识点, 结成知识链, 形成知识网。

一位教师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 设计了如下一组题目:不计算, 说说该题求的是长方体 (正方体) 的表面积、体积还是容积?

(1) 开发区小学新教学楼要装10根长4米、宽8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下水管。现要在它的外表面涂上防锈漆, 每平方米需要用0.2千克, 共需防锈漆多少千克?

(2) 用一种车厢是长方体的汽车运煤。从里面量车厢长5米, 宽2.5米, 装煤高度是0.4米, 每立方米煤重2.5吨, 这辆汽车一次能运煤多少吨?

(3) 要做一根管口周长是40厘米的长方体通气管10根, 管子长2米, 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

(4) 在一个长10米、宽3.5米的长方形客厅的地面上铺设2厘米厚的木地板, 至少需要木材多少立方米?

(5) 一个长方体无盖玻璃鱼缸, 它的长40厘米、宽25厘米、高2分米, 这个鱼缸最多可以容多少升水?

在引导学生回答出上述5道题目是求长方体 (或正方体) 的表面积、体积还是容积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把这5道题目自然地把它们分成三类。即 (1) 和 (3) 、 (2) 和 (5) 、 (4) 。而后再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容积的计算方式, 使认知结构中三个概念的可辨别性更加清晰, 可利用性更强。

接下来, 再回到这5道习题, 让学生在这三组里各选一道进行“实战训练”, 深化学生对表面积、体积、容积三个核心概念的理解。通过以上的分类归纳, 让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问题来激活学生已有认知结构,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表面积、体积、容积概念的理解,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初步的比较分类和抽象概括能力, 使学生大脑里存储的知识更具条理化, 为建构新的知识 (如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容积) 做好了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四、要准确评价

讲评试题, 有的放矢。讲评之前, 应作错题统计或抽样统计, 讲评时, 重点题、高错误率题先讲、讲细, 可作引申扩展, 次要题、个别错题不讲。不可照“卷”宣科, 以免费时劳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对学习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搜集、整理、归纳, 通过开展讨论交流、分析比较等学习形式, 感受到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异同, 体会数学知识在不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使学生在实践、思考等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技能的课堂教学效果。

篇4: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探析

一、拓展知识整理的空间,使复习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

知识整理是复习课教学的核心之一。学生在各册课本里获得的知识是散装的,常有见木不见林之感。复习课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整合、沟通内在联系,使之串联成线,连结成块,成为有结构的编码系统。并使学生在知识整理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拓展,使认知结构更具迁移性。

如我在组织学生对《圆的周长与面积》单元复习时,先让学生说说准备怎样对知识进行整理,学生有的说要复习圆的概念特征和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有的说要回顾公式的推导过程,还有的提出要找一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接着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整理思路,自主进行整理。最后,我们教师归纳各种反馈情况,完成本单元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样组织教学既体现了学生整理建构的自主性又突出了整理建构方法的指导,有利于发展学生整理建构的能力。

二、贴近生活实际,使复习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营造出学生感兴趣、愉悦的轻松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身临其境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几何初步知识整理和复习。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小金鱼搬新居”的情境:老师刚刚喜迁新居,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可是养的小金鱼却还在狭窄的旧房子里,随着它们的一天天长大,它的家显得很拥挤,于是新买了几个鱼缸。今天,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为小金鱼迁入新居。这样的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整理和学习中,教师围绕设置的情境展开——鱼缸有各种不同的形状,现在就来研究它们,即由长方体形状的鱼缸→正方体形状的鱼缸→圆柱形状的鱼缸,形状变了,体积计算公式也随之变化。然后,通过圆柱与圆锥的关系,认识圆锥的体积计算,从而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了整体上的认识。

三、突出实际运用,使复习成为学生再创造的过程

整理使知识成为有结构的编码系统,让学生对知识的来拢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晰。但这种结构化的知识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还要看能否被学生合理,有效地运用于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因此,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是毕业班复习课教学的又一核心。如在《三步计算一般复合应用题》复习时,我们改变就题解题的机械训练,以“老师的一天”为明线,引导学生解决老师在晨跑、上课、批改作业、打印资料、购物等活动中碰到的一系列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基本解题思维和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在购物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综合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老师准备用20元左右的钱买苹果和香蕉,走到学校旁边的水果摊旁,发现李老师和金老师也在买水果。李老师买1.5kg的苹果,花了6元钱;金老师买2kg的苹果和3kg的香蕉,一共花了17元钱。(呈现统计表)

那么现在老师要买2.5kg的苹果和4kg的香蕉,20元钱是否够用?学生经过计算,得出老师所带的钱不够时,教师又提出问题:你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吗?学生创造的火花被再次点燃,有的学生提出少买一些;有些学生提出向旁边的老师借钱,还有些学生提出让摊主打折优惠,这样设计使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得以沟通、融合。

四、注重反思,使复习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

再完美的教学设计,也有你想不到的地方;再完善的课堂,也有始料未及的问题。教学不同于加工产品,每节课都会有生成性的问题出现,教与学都会有不足,为了使教学更有效,师生必须去反思教与学,去将课堂延伸弥补不足。

1.教师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已是司空见惯。总复习教学的每一节课,每一章节或单元,教师都应认真地去做一点思考,反思其教学的得失,以予弥补教的不足。

2.学生反思。即自我评价的延伸。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是否也让他们知道如何去反思自己的学习,哪怕就一点点,我认为都有助于他自己的提高。让学生去反思,可以通过课堂回答问题的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想法和做法的合理性;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反思,向同学、老师、课本发出挑战;可以通过作业的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和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哪些地方还需要课后去再巩固,再强化;可以通过师生课后交流引导自我反思,促成其自我成长能力的发展。

篇5: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探析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探析

文/彭永莉

摘 要:新课改推行后,我国的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同时也对传统的教学环境提出了挑战。其中初中数学教学多年来一直是困扰教师和学生的难题,虽然教师一直在探索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方法,学生对数学却逐渐表现出害怕、枯燥、厌恶等真实情感,教学效率低也就可想而知了。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师生该如何做才能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针对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篇6: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探析

一、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由于生源的原因,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相较于普通高中数学在内容上基本相同,但要求略低。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能力和兴趣都不高。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教学上容易出现内容枯燥、方式单一,导致学生逐渐对数学产生厌烦的心理,学习效果低下。

二、职业高中数学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新课改的提出是为了满足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其进一步进修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储备。笔者认为,职业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大众数学

所谓大众数学,即基于“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生的一种教育理念。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各行各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个人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在计算机科学渗透到每一个科学领域当下,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更是紧密不可分割了。如何贯彻落实这一教育理念,是我们首先要思考的。

数学是基础学科,但是数学的每一个知识点,是否都是基础知识点呢?显然不是,所以,我们应当深入调查研究,以确定哪些内容是必修的,哪些又是选修的,并且根据不同的专业,其学习的深度各异。通常来讲,我们会确保学生学习到通用的基础知识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尽管数学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提升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但是这种锻炼无法定量衡量。相比较普通高中主要以升学为目的的数学教学而言,职业高中的数学教学在“不同的发展”上有着更多的要求。

2.趣味数学

考虑到数学知识点学习的特点,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趣味数学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所谓趣味教学,即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体现学科的趣味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理念,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有很多,例如情景教学,通过在课堂上创建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以符号和数字来连接现实与理想,我们所学习的知识点都是透过这些符号和数字展现出来的,要建立学生熟悉的情景,不是简单的事情。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经常与学生在一起,了解学生的状况,知道他们所想,关注他们所关注的焦点,然后从这些焦点中去寻找与数学知识有关的问题,或借鉴、或改编。让学生在情景中自然而然地使用数学知识,也就更能提升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再比如,文化教学,任何一门学科的诞生都有着它悠久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必然有着很多离奇曲折、感人肺腑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其中奥妙的探索激情,同时也能消除学生对于数学的疲劳感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3.应用数学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任何一门学科都可以用数学来进行表述,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大部分职业高中的学生毕业后就直接走向工作岗位,数学的应用对于他们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教学改革中,为了提高数学的应用性,我们需要将本专业与数学进行有机结合,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深度。例如,数学联系紧密的计算机、会计类专业就要学习更深层次的内容,而旅游、餐饮类的专业则要求较低。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结合这些专业进行专门训练,以使学生走入社会后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工作中的问题。

职业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应以职业高中教学目标为基础,体现职业高中的教学特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增强数学应用能力,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必需的数学,并能够通过学习数学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鹏飞。关于职业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9):94.

[2]康至飞。新课程标准下的职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J]。才智,(15):151.

(作者单位 丰城职中)

篇7: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探析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积极意义

只有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连,才能够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源源不断的兴趣,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锻炼学生的思维模式

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可以随处发现各种各样的数学元素,如时间、零用钱等等,在计算时,必须要应用到基本的数学知识。从这一层面而言,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对于学生生活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效果,此外,还可以转变学生传统的思维模式,让他们从新的角度看待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二)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可以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元素上挖掘数学知识,就能够迅速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理解。可以说,生活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教学资源,将这些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在实践中,这对于实现学生的创新发展也是非常有益的。

二、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来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这可以采用如下的教学方式:

(一)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生活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传达这样的思想: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处处有丰富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带着疑问,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生活,用心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周围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是学生的观察对象,这也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前提条件,采用这样的措施可以让数学学科变得更加具有亲和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熟悉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背景,注意观察学生在校园中的.表现,通过电话、家访等形式来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挖掘出学生生活中蕴含的各类数学知识。

(二)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简单的生活知识

小学阶段的孩子理解能力偏低,对于他们而言,数学中的很多知识都是抽象、复杂的,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简单的生活知识,将复杂的数学难题转化为简单的生活问题,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学习到相关的理论知识,有效降低了数学教学的难度。当然,这需要注意到做到以下几项:第一,教师要积极的走入学生生活,努力挖掘出生活中的素材;第二,要注意到的是,并非所有复杂的知识都能够转化为简单的生活元素,教师必须要考虑到知识应用与后续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从全局角度来考虑问题,不能顾此失彼。

(三)知识的应用设计和呈现应体现生活情景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应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方法的呈现上,应具有开放性,不把教师的思路和教材的方法强加给学生,也不强求学生用统一的方法去思考,去解决问题,要给学生留有充分讨论的时间,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思维途径,形成创新的土壤,培养实践能力,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满足感和自我实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在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渠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于生活,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要重视课内学习,还要抓好课外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课题需要由教师来选定,单独探究、小组探究的形式均可,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需要进行全程的指导,只要进行适度的点拨即可。

三、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阶段,只有小学的基础打好,才能更好地理解更高层次的数学理论。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数学生活化”理念将会慢慢地被教师的自觉执行。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的生活和数学课堂相结合,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发展,提升学生理解数学的能力。当然,我们不能忽视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元素,这就要求我们以学生生活元素为切入点,优化教学方法并加深和丰富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徐腾达.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联系生活进行数学教学有感[J].华夏教师,(06).

[2]吕秀俊.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S2).

[3]仇桂霞.浅谈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和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18).

篇8: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探析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

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 我们的老师是否还注意到平日的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中还有近1/4时间的教学内容———复习课, 被我们忽略了。 见到新课就细细品味, 认真揣摩;不是新课就忘记了自己追求的一切, 再一次把枯燥、繁琐、无味的训练带给学生, 使学生有一种刚被阳光暖照, 正慢慢享受之时却端来一碗碗“炒冷饭”, 使学生倒了胃口, 减少了热情。 有的老师甚至把复习课等同于练习课, 大量而单调的练习, 使学生学习情绪低落、学习效率低下。

对一线教师而言, 怎样在数学复习课中, 特别是毕业班近1/2复习内容中, 体现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笔者综合了复习课教学观摩的感悟和多年毕业班的探索经验, 从剖析小学毕业班复习课的教学现状入手, 用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研究, 谈谈组织毕业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现状分析、功能特点和基本方法策略等一系列问题。

一、对毕业班数学复习课教学现状的分析

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时中占有不小的比例。 根据小学数学知识内容的逻辑性、条理性与系统性的特点, 以及人的心理遗忘规律, 复习课是学生数学学习必不可少的, 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一环。 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 收到查漏补缺的效果, 把各知识点分类整理, 形成知识网络, 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然而, 目前大部分的复习课成了简单空泛的重复, 效率比较低下, 主要表现为:

(一) 复习与练习对等。 教师总喜欢把复习课教学与练习课教学等同起来, 其实不然, 练习课教学通过练习重视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 是针对某一内容而言;而复习课教学除了一定量的练习以外, 更要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 防止“冷饭重炒”现象的发生。

(二) 复习目标、内容杂乱。 教师在毕业班复习时往往把时间放在大量的基本概念、公式、定律等的简单回顾层面, 即知识回忆阶段;而总复习中的知识的系统联系、横向沟通、纵向延伸, 并没有很好联系起来, 使之得到系统化、网络化。

(三) 复习课形式单一。 在实际教学中, 多数教师都是在套用新授课, 练习课的经验与模式组织复习课的教学。 还有的教师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采用“练习—核对—再练习—再核对”的教学方式。更有甚者, 先安排半节课独立作业, 再组织半节课讨论交流, 或干脆安排独立作业。学生在题海战术中, 埋怨“复习课没劲”, 致使复习效果大打折扣。

(四) 课堂上教师 “满堂灌”。 复习内容、复习方法、作业分量、 考试与评价等都是由教师单方面决定。 学生没有商量选择、探索追究的余地, 致使学生的复习处于被动、不情愿、不满或强制的学习环境中, 这样只会抑制学生潜能的充分发展, 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因为学生只有主动学习, 才能得到主动发展。

二、明确复习课的任务和功能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查漏补缺, 系统梳理, 夯实“双基”, 提高能力, 促进学生发展。 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课具有以下功能:

(一) 知识的再现巩固。 复习课的教学要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1、2学段的整个要求为目标, 对学生六年的数学知识内化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及有效巩固。 通过复习, 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标的基本要求。

(二) 知识系统的网络化。 复习课应抓住教学的重、 难点, 学生的易错点, 让学生根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学会梳理整合, 把握知识的横向联系及纵向发展, 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三) 学会方法适度拓展。 复习的目的不仅是要使知识脉络化, 还要在所学知识基础上, 进一步认识及适度地拓展延伸, 达到学习知识方法的举一反三。

(四)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课不仅要突出知识的综合性, 更要通过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练习,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突出学生创新、探究、实践的能力。

三、提高复习课实效的方法与策略

(一) 充分了解学生、了解教材、制订计划是有效复习的前提

1.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情况

奥苏伯尔说:“影响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找准学生的知识起点, 才能有的放矢, 复习效果事半功倍。 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的沉淀, 便于形成学习平台。 如果大部分掌握不错, 那就可以蜻蜓点水, 反之就火候大一点。

2.掌握小学阶段全册教材的知识点及联系

了解小学六年的教材整个知识体系对梳理知识点至关重要, 才能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 只有找出知识联系, 大胆重组教材, 抓准基点展开梳理, 才能有助于面向全体、查漏补缺, 帮助学生建立较完整的知识系统, 才能走出数学教学的“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的“点教学”的误区。 有种说法是“平时教学是栽活一棵树, 复习过程是育好一片林”。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复习的重要性。

我认为教师在设计复习课时要分析: (1) 这些内容中包含哪些双基是以后学习所必需的 (概念、法则、公式、思想方法) , 重难点关键是什么? (2) 平时学生对这些知识、技能掌握得如何, 出现过哪些普遍性、典型性的错误, 原因是什么? (3) 哪些学生哪些地方没掌握好, 他们的困难在哪里? 然后考虑:怎样在全面系统梳理知识的过程中突出重难点和关键、弥补缺陷、纠正错误, 弄清混淆和错误的原因, 组织相应的练习, 加深印象, 考虑怎样与过去所学内容有机联系。

平时教学的知识点是分散的, 总复习时很需要重组、再创造。 复习时对教材的处理要基于教材、适当改变、二度开发。

毕业总复习的教材:本单元全面、系统地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数学知识, 既是全册教材的一个重要单元, 又是全套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 圆满完成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任务, 为第三学段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复习分“数与代数” “ 图形与几何” “ 统计与概率” “ 实践与综合应用”四部分进行, 前三部分先回忆重要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 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整理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再通过适量练习, 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形成必要的技能。 第四部分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应用意识。

3.制订充分、有层次的复习计划

在了解学生现在情况, 抓好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 制订详细的复习计划是实施复习必备的载体。 复习是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 往往时间紧、任务重。 小学数学的复习往往是粗放经营, 带有很强的随意性, 效果常常事倍功半。 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 是搞好复习的前提, 这样才能在复习中做到有章可循。

我建议复习计划要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双基”的复习, 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构所学知识网络, 教学内容一要覆盖面要广, 不要有所遗漏;二要对教材的挖掘要到位, 不要过深, 也不要过浅;三要做到面向绝大多数的学生, 让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复习, 对所学知识有全新的掌握。 第二个阶段为专项训练, 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形成基本的技能, 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做到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专项解决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三个阶段是综合训练, 主要任务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考试习惯。

(二) 灵活运用复习课课型是有效复习的关键

1.“先研后教”式复习课

“先研”即在课前、课始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复习要求:一是在复习回忆相关的知识点并进行归纳整理; 二是记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和问题。 学生在“复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生生互动, 形成复习知识要点。 “后教”主要针对学生钻研后存在的困惑与问题, 展示交流, 生生互教, 教师进行恰当的点拨、拓展和延伸, 有效达到复习目标。

“先研”, 一是出示复习目标。 在提出目标时要注意准确, 不能混淆。 目标要具体, 不要提一些抽象或空泛的口号。 复习课上的“研”应紧紧围绕着目标组织教学, 不能“离标”, 而应该有的放矢。 二是回忆整理。 如果是低年级, 可让他们先看书本再回忆并说出来;像六年级毕业班的学生, 可让学生提前预习, 课上效率会更高。 再让学生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 把有关的知识点回忆并整理出来。 回忆是在提取以往的旧知过程中, 进一步巩固加强记忆知识的过程, 也是相互启发达到共同目标的过程。 也许学生的回忆并不完善, 甚至会出现偏差, 这时在其他同学的补充下进一步调整完善。

“后教”可分为两环节: (1) 梳理形成系统。 全班师生一起将小组整理的知识点按一定标准分类。 知识的梳理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求同) , 二是把各知识点分化归类开来 (求异) 。 (2) 沟通应用。 沟通是复习课的鲜明特征, 复习课将相关的知识前后沟通、串联起来, 形成知识点的泛化。 沟通时, 既可由学生又可由教师提出问题、并解答。 沟通不仅是为了知识的求同与求异, 而且是为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

2.“评练结合”式复习课

复习课的本质就是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使学生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 并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在老师的指导下整理知识点和巩固练习, 也是一种有效的、方便的常用方法。它主要可以分成三种模式:以理带练即先理后练 (多用于概念多、几何图形的复习) ;理练结合即边理边练 (多用于法则、定律等方面的复习) ;练为主理为辅, 即先练后理 (多用于计算、代数、统计方面的复习) 。

我们应注意到, 复习课中的练习与练习课或新授课中的练习还是存在着许多不同。 新授课中的练习主要是为了巩固刚学过的新知, 目的是某个单一知识或技能的形成;练习课中的练习则是为了知识、技能向能力转化, 更偏向于数学能力的形成与拓展;复习课上的练习重心是综合能力的发展, 学生的练习应偏向于综合性较强的习题。

3.“综合应用”式复习课

新课程对于数学学习, 更着重于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 联系生活实践学数学, 把生活经验数学化, 数学问题生活化。 这种类型的复习课一般围绕一个主题、以问题解决为手段, 复习知识形成技能。 它的模式是导入问题创设情境—探究解决问题过程—再现知识形成方法—知识应用和拓展。这种模式由于教学素材贴近学生生活, 应用性强, 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较高。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学习数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也培养了学生爱好数学的积极情感, 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总之, 数学复习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从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关注技能的掌握, 转向侧重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更多地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培养。在教学实践中, 毕业班的复习课还存在一些问题:复习课的练习选择、设计与教学组织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 复习课上对于不同学习状况学生怎样因材施教? 这些显然又是难题, 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篇9: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探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140-02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及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所谓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这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主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的好不好,有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进步,得到全面发展,笔者通过几年的课改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怎么样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效果。

一、有效的课堂设计

1、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教学设计首先要关注、了解教学的对象——学生。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样。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2、客观分析教学内容,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要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特点,理解编者的意图。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恰当把握教材的教学要求;准确把握教材重点、难点。

3、设计有创造性、实用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教法会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

二、有效的课堂组织

1、建立平等的教学氛围

建立平等的教学氛围,是师生教学关系和谐、进行双边活动的基础。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于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尊重人格、尊重创造性,互相交流思想、互相鼓励创新的互动过程,教师需要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创造自主探索的课堂环境。

2、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让课堂生活话,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的真正含义,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数学,喜欢数学,更深入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3、数学知识生活化、现实化

小学数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使学生产生较强的成就感。这样会觉得自己所学的是有用的,数学是和生活密切联系的,有着很大的价值,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样的现实性能够对今后学习较难的、抽象性较强的内容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4、抓住学生生成的错误资源

学生的错误资源往往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师要珍惜课堂中非预设生成的资源,及时捕捉加以运用。

5、关注课堂上的后进生

我们的课堂常常有这样的身影,或低着头,或左顾右盼,或不知所措。从课始到课末,他们是绿叶,陪衬着那些鲜花,他们成了课堂上可有可无的学生。但没有全部参与的课堂就不是完整的课堂,所以我们老师要拉起他们的手,走进课堂。(1)走下讲台,关注他们。(2)留点时间,等待思考。(3)多点机会,多点阳光。

三、有效的课堂评价

新课程以人的发展为本,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自然也要多角度地进行评价。

1、评价要真诚

你的鼓励,你的赞扬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让学生从心底里感觉到你的真心欣赏。就算对学困生的鼓励也要发自内心。

2、评价要实事求是

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一定要奖惩分明。评价的对象也应该一视同仁,不然的话,就会失去评价的意义,同时随之失去的还有老师的威信。有这样一位老师,自己每次总结的时候,总是说得很好。但是到学生中去暗访,结果发现在学生心目中,这位老师并没有自己说得那么好。主要原因是她的评价方式很多,但是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越听话的得到的表扬更多,一些学习不好的得到的表扬很少,几乎没有。因此,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应做到实事求是,对于不同情况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

3、评价要适时适度

我们常说,不能滥用评价,但是也不能吝啬评价语言。而且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语言。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地给予评价。对于表扬性的我们赞成当时就给予鼓励,让其他孩子也明白她做了一件什么样的事。而对于批评性的评价,我认为还是留在课后,不要当着全班的同学的面数落孩子的不是。

4、评价语言要丰富

“你真棒!”“你真好!”这样的语言只能显示出老师的随意性。我们这里所说的“丰富”是指评价要针对学生的某一点而评价,而这一点恰好是其他学生所没有的,要让其他学生明白你所表扬的这位学生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

让学生有学习的可操作性,只是一味地“你真棒!”,那么它好在哪里?棒在哪里?对于辨别能力不强的孩子们来说,需要老师的点化。对于批评,也不能一味地说“你这么笨?”、“你这么讨厌?”等等之类的语言,我们要将学生错在什么地方,一一给他指出来,这样,他也才知道自己到底不足在那里。课改以来在课堂上这样的语言不多,但是在辅导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语言。我曾经对一位老师说:“与其你声嘶力竭地吼,还不如心平气和的给予解释”。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笔者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参考文献:

篇10: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美术说课探析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美术说课对培养中小学美术师资、研究中小学美术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说课实践环节中,要特别重视说清教学目标、说好教学策略、说明理论依据这三个方面。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美术说课教学目标 策略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美术说课的意义

目前,于2001年启动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已全面推广新课程。此次课程改革力度较大,给美术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美术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尤其在教学上,改革是全方位的,其中既有教学理论、思想、观念的改革,也有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为此,一方面,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对在岗师资进行职后培训;另一方面,要做好高校与中小学的链接工作,对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进行改革。

“说课”是1987年起源于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的一项具有本土性的教学活动。为使“说课”活动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国家教育科学计划领导小组正式批准了《说课理论与实践的分层研究》为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该课题于2002年10月在北京开题。在很多地区,对说课理论与实践都很重视。但是,说课理论与实践并没有被正式列入为美术学专业的课程内容。说课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说课是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以同行、专家为说课对象(在实践课程教育实习中,多以指导带队教师、实习单位原任美术课教师、实习生为说课对象)。在备课的基础上,教师要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说,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说课作为教学与研究相连接的一种手段,为教师反思教学和提升理论提供了一个简便易行的研究平台。说课对培养研究型中小学美术教师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帮助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养成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的习惯,有效协调人际关系,提高语言沟通表达能力、问题解决及行动研究能力、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批判反思与自我发展能力等。说课不但要说清“教什么”“怎样教”,最重要的是还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教”,这必定会促进学生自觉研究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加强课程改革的通识学习,研究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教材,研究适应新课程的教学与学习方法,为将来走上中学美术教学岗位打下基础。集“编、导、演、教”于一体的说课是综合反映教师素质、教学理论水平、教学业务能力的较好形式,说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能够不断推动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理论水平、业务素质。目前,美术教学方面的教研活动开展的较少,对美术说课理论的研究相对就薄弱些。但是我们不可忽视说课的功用尤其是其在美术师资培养方面的巨大作用。当美术生实习的时候,中学美术课课时少,实习生多,美术课被占用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实习生上讲台实习的机会相对较少。面对这种情况,带有模拟性质的说课训练就非常必要,因为它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教研活动形式,其开展不受时间(教学进度)的限制,不受空间(课堂教学地点)的限制,可随时随地开展。综上所述,在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中,增设说课内容极其必要,应大力研究说课理论并开展实践,这定会在培养中小学美术师资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关于说课的一般理论包括诸如什么是说课,说课的特点,说课的作用,说课的类型,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说课的内容包含四说: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程序。避免说课出现初级错误,诸如把说课当成复述教案、把说课当成再现上课过程等误区,对于这些我们都已达成共识。但在美术说课时,对于以下几个方面仍然需要特别重视。

二、说清教学目标

要“说”好一堂课,首要的任务要明确该堂课的教学目标,这并非易事。事实上,一些

学生在说课实践中都说不好教学目标。首先,对教学目标认知模糊、草率而抽象。如果教学目标不清晰具体,课堂教学行为必定目标不明确。如果教学目标定得过大、层级太高,一堂课45分钟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学目标太小,课堂上会出现“空热闹”“假繁荣”的现象。如果教学目标太单一,美术课堂必定单调,信息量必定少而且效率低,很难达到向45分钟要质量。一般来说,教学目标表述要清晰、具体、适度,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避免大而空。依据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前者一定要清晰、具体、适度,后两者也应尽量表述得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其次,教学目标的主语应该是学生,如“学生掌握或了解什么”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或了解了什么”,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避免“讲授——接收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才是主体,学生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一堂课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生变化才是最重要的。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综合权衡两个方面的因素加以确定。其一是国家美术课程总目标、阶段目标以及内容标准。总目标是上位的目标,美术课程的每一堂课或每一个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都要指向它。我们还要看这堂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属于哪一学段,应找到该堂课美术教学的阶段目标与内容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不同学习领域、不同学习内容的教学目标都有不同的描述。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湘版美术课程标准教材的七年级上册中,前面4课都是属于第四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与后面4课属于第四学段“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的教学目标就不同。其二就是教学对象。在基础教育中,我们面对的通常是年龄不同、个性不同、水平不同的中小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对学生具体情况的把握,是搞好教学的重要前提。课堂教学目标要对教学对象的学情加以分析。我们必须了解教学对象的兴趣需要,了解他们知识的增长点。有时,《美术课程标准》并没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是对学生分析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基本内容有: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分析;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分析;对学生能力的分析;对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问题的分析,其中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分析是对学生最基本的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的现状与标准的差距,才能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

三、说好教学策略

在说课实践中,一些学生按说课“四说”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程序的顺序进行说课,诚然这不会出现原则性的错误。但面对15—20分钟的说课,再沿用“四说”的顺序,很难做到条理清晰、内容精练。如前面说教材时要说的重点与难点,以及说教法与说学法都要在说程序的环节中出现,这势必造成赘述。说课的三条线索如知识发展线、教师引导线、学生内化线也往往不清晰,缺乏连续性和完整性。如果针对教学目标说教学策略,则很容易避免思维混乱、条理不清晰的情况,而且教学策略同样包含说教法、说学法、说程序的基本内容。就一节课而言,为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组织形式、教学资源、评价方式等应做出系统谋划,并采取必要的具体措施。要把教材、教法、学法的解说与教学过程的叙述统一起来,可以使说课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组合性、灵活性的特点。比如,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理的问题上,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是从哪个角度入手,考虑什么因素,要选择哪种方法,如果第一套方案不行,第二套方案又有怎样的安排等。

四、说明理论依据

说课不但要说清“教什么”“怎样教”,最重要的是还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教”。说课要注意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研究问题,防止就事论事。美术专业的一些学生疏于美术教育理论的学习,在美术说课环节很难说出专业术语的理论,说课实践显得苍白无力。当然,我们也要注意避免过于表现理论依据而脱离教材以及学生和教师的实际。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牵动了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目前,后者还处于试验探索阶段,还带有某种滞后性。美术新课改给美术说课带来了新挑战,在理论知识方面,我们必须加强学习现代

教育理论,如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加强课程改革的通识学习,研究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教材,研究适应新课程的教学与学习方法,学习新课程试验区的调查报告,总结中学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得与失,积极参加职后专家培训与相关研讨会,做好校本研究等。新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内容丰富,说课必须重视这些理念:终生学习的理念、快乐学习的理念、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理念、全面发展的理念、课程与教学整合的理念、交流与合作学习的理念、自主创新学习的理念等。另外,美术教师必须掌握讲授、演示、示范、合作学习指导、讨论、营造情境、练习与实践指导、案例学习指导、展示、辩论、问题探究指导等多种方法。

结语

理论联系实际与实践相结合的说课非常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素质,这是研究美术教学非常好的平台。新课程改革给美术说课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说课实践中,我们要特别重视明确该课的教学目标,针对教学目标谋划好教学策略,找到理论支撑,使美术说课条理清晰、策略详尽,方法灵活多样,并做到有理有据。

(注:本文系湖南理工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B08)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尹少淳.何谓教学策略[J].中国美术教育,2010(4).[4]尹少淳.制定美术教学策略需要考虑的因素[J].中国美术教育,2010(5).新课程中高中美术课易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本文就新课改中出现的一些教学形式、教学评价,试澄清教师的模糊认识,给广大教师以更多的思考与借鉴关键词:课堂结构 合作讨论 课堂评价从《美术新课标》正式确立,到如今新课程改革实施稳步推进,高中美术新课程改...关键词:课堂结构 合作讨论 课堂评价从《美术新课标》正式确立,到如今新课程改革实施稳步推进,高中美术新课程改革经历萌芽、发展、异化、争论、反思、调整,可谓风雨兼程。其间有很多专家教师就教材、教法、课堂结构、学生情况等展开过或激烈或睿智的讨论与交流,在此,笔者也想就当前课改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公开课中的“作秀”现象

每次外出听课,总有一个体会:好看!首先,在课堂组织形式上多样化,有四人小组合作式、有全班五十多人围坐一起式,也有面对面四小组式。其次,在学具的准备上,如一堂关于抽象主义绘画的课,有铅笔、毛笔,水粉笔,彩纸、宣纸,剪刀、刻刀、画板、水粉颜料、国画颜料、墨汁、小碎布、橡皮泥„再次,在课堂结构的安排上,有多媒体演示、有现场表演、有小组讨论汇报、甚至有贵重物品奖励,体现出一种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的新模式。这样的课堂看上去激情四射、创意迭出、自主合作、平等和谐、尽显繁华,但它花哨、浮夸、造价高、有“作秀”之嫌,有的甚至完全撇开“技能技法”与当下呼唤的经济、实用、简洁、真实的绿色课相比相去甚远。看似符合课改新理念,但往往流于形式重在表演,对于一些有视觉冲击力的环节却是一晃而过,弱化了美术教学中的实质问题的解决。

面对这种现象,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找回真我,不能盲目跟风,没有自我。要冷静理性地思考:面对学生,我们该如何教?教给他们的应该是什么?明确我们教学的目的,理清教学的重点、难点。不能为了吸引评委的眼球而大搞形式,小题大做,抛弃内在实质。更不能完全抛开“技能技法”,走过场。如果说把技能技法理解成美术的“工具性”的话,那么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怎样把 “工具性” 和传承人类文化人文精神的“人文性”有机的统一。也不要在公开课中使劲浑身解数,拿出“看家”本领,而在常规课中小搞搞,忽悠学生。

二、合作讨论中“鱼目混珠”现象

偶然看到一学生对某一线美术教师关于课堂合作讨论的博文之回帖:那如果学生因为种种原因不配合呢?如果学生上的无聊呢?说啥也没用了。有时候给时间让他们讨论,他们不会讨论,而会聊到海阔天空,根本就不是这堂课的话题,我们班都这样„„关键就是学生不配合,现在的学生哪里会比得上你们小时侯那么乖呢?所以我认为老师上课就该凶巴巴的,让学生个个都听话,越给他们时间讨论他们就越要聊天聊地。

针对上述现象,我认为:第一,应妥善处理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比如对学生学习兴趣浓或难度大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地调整课时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找到学生学习的兴奋点。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是所我们追求的教学境界。第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走进”学生,“蹲下来”参与讨论,态度要亲切和蔼,语言要简洁精练,这样既可以及时获取信息,以便反馈辅导,同时也给学生营造了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第三,讨论时间不宜过长。合作讨论固然是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好方法,但是如果时间过长,会让课堂教学失去连贯性,所以,教师对于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要把握好“度”。否则,会使讨论形同虚设、失去意义,课堂教学失控。

三、评价的“简单化”现象

学生的作品评价是一节美术课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对作品的评价具有诊断和启发的作用,是师生教学活动的重要反思,作业评价一般在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虽然每一位教师都预设了评价环节,但是教师仅仅是为了追求课堂的完整性而进行评价,那这样的作业评价只会是“课堂的尾巴。有效的作业评价是知识和技能的深化,是师生情感的升华,是课堂教学的亮睛之笔。当前学生学业评价中的突出问题是过多地采用常模参照评价模式。普遍是凭学生一张作业所表现出来的“技能”和“形式美”给一个适当的等第,重“术”轻“美”的教学评价盛行。有些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常常简单地以“对错”来评价,更有甚者是不论学生情况,统一给以“优”,这样的评价无疑是和课改所提倡的多主体综合评价背道而驰的。针对以上现象要如何改善进而彻底改变呢?个人认为,一、教师一定要控制好充分的评价时间,控制好讲和练的时间,集体评价的时间要保证5-7分钟。

二、教师要明确评价标准。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确定评价标准的主要依据。“这节课学生重点学习了什么?”“学生的作业有没有把重点表现出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评价时,应紧紧围绕这两个问题来确定评价标准。

三、作品要有代表性。教师展示的学生作品要精心挑选,一类是符合基本要求有具有独创性的作品,他给人以启迪。另一类是代表普遍问题的作品,这些作品起到“诊治”的作用。

四、即时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集体评价是指作品展示后的评价。两种评价结合运用,既可以省时间,有可以提高效率。除此以外,教师应转变在教学评价活动中的角色,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以及需要改进之处。

最后,教师如果能在做好以上几点的基础上,勤于阅读教育理论书刊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并结合教学中的点滴信息、体会、反思,及时归类、整理成文,我想这对于教师本„人业务能力的提高将大有益处,这更是推进整个美术教育新课改的有力保障。

美术学科课程标准(第二部分 填空题)

1、教育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

2、我国基础教育在过去一段时间过于偏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

3、我国基础教育在过去一段时间过于偏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

4、美术课程改革是要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5、改变过分强调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过分强调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7、新课程改革是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造就性和适应。

8、课程改革的目的: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生学习活动的(综合性)性和(探索性)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9、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

10、思维又可以分为(发散思维)思维和(收敛思维)思维两种类型,美术活动主动是(发散思维)思维活动。

11、艺术至高价值在于(创造),艺术教育的至高价值无疑是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

12、人的行为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性)行为,一种是(意志性)行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更多的调动学生的(情趣性)行为。

13、(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就是教育的过程与教育的目标的统一。

14、美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5、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的学习内容是以四个领域来划分的,分别是(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究)。

16、各学习领域分别由(标准)、(教学活动建议)和(评价建议)三个部分组成。

17、(标准)是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化,体现出与总目标的对应关系。

18、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共分为(4个)学段。

19、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的第四个学段是(7—9)年级。

上一篇:大河沿中学创建法治学校规划下一篇:拓展文化产业保险的机遇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