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2024-07-27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精选9篇)

篇1: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第四单元

快乐双休

班级

姓名

一、读拼音,写词语。

yuán

jīnɡ

yínɡ

ēn

jié

làn yònɡ

wēi

xié

juàn liàn

二、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自做自受()留连忘返()兴高彩烈()惊荒失措()涛涛不绝()一泄千里()羞愧不以()刻骨明心()

三、按要求写成语。(或四字词语)

1.写出带有“然”字的成语四个:如:恍然大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带有反义词的成语四个:如:左思右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带有动物的成语四个:如:万马奔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恰当关联词语填空。

如果……就……

因为……所以……

即使……也……

既……又…… 1.电脑()能当电视机,()能当收录机、电话机、传真机使用。2.()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

3.这些设想()能实现,()是遥远的事情。

4.()我们要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

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一两把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棵吹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间间的房子、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可是,小村庄却不知被咆哮的洪水卷向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词句的意思。

(1)大雨没喘气儿:

(2)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2.缩句

树木变成了一间间的房子、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4.用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5.找出与文章最后一句话意思相同的句子,在括号里画“√”。

A.除了那些锋利的斧头,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都没有了。()B.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都没有了。()C.不仅是斧头,还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都没有了。

()6.按要求回答问题。

(1)文中为什么要写“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呢?把这句话去掉行吗?

(2)读了这个小村庄的故事,你想对这个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

六、为下面的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地球所拥有的矿产资源()上帝的恩赐,()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2.人们()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会越来越少。

3.人们滥用化学品,()使自然资源不能再生,()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

4.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实现了,()是很遥远的事情。

七、阅读理解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再生”的意思是,“不能再生的”的原因是

,“本来”强调了

。3.从加点的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4.读完这段文字,你想到了什么?

八、拓展提升:写几句保护地球的标语吧。如:精心保护地球,造福子孙后代。

1.2.

篇2: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juàn quān

méi

kōng

kòng 1.轮船被海水淹没.()2.你今天有空.()吗? 3.羊都在圈.()里呢。

二、看拼音,写词语。(4分)

guāi qiǎo()()

wéi qún()()chōu yè()()

dǎ jiǎ()()

三、比一比,再组词。(4分)焰()

稠()怜()

魂() 篷(陷()绸()

冷()魄()

蓬(烁()

溅()))

蛮(砾()贱()

凑(

莓(揍()

霉()峦(四、按要求填空。(25分)1.选字填空。(3分)

锈 绣

(1)链子上生满了红色的铁()。

腊 蜡

(2)凡卡朝黑糊糊的窗户看看,玻璃窗上映出()烛的模糊的影子。

糖 塘

(3)圣诞树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果。2.搭配词语。(9分)

()的烤鹅

()的蜡烛

()的火柴梗()的台布

()的火焰

()的头发()的盘子

()的奶奶

()的火炉

(2)这段话可以依据_______分层。

①总分关系

②并列关系

③因果关系

2.依次写出描写老板毒打和残害凡卡的动词。(2分)

3.这一段通过对凡卡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的_______描写,突出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2分)

(二)包公审驴

宋朝的时候,穷人王五养着一头人见人夸的好驴。一天,王五牵着驮着木炭的驴到小市镇上,他把驴拴在市镇上的一棵树上,自己背了一袋木炭去卖。等卖完木炭回来,他大吃一惊。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的上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的驴这么一会儿就病成这个样子了?王五惊慌失措,东奔西走,到处寻找,可是,自己的驴还是踪影全无。王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他想了想,把这头瘦驴牵去告官,可是不知道被告是谁,最后决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包公来到公堂,开始审理案件。轮到王五时,他把瘦驴牵上公堂,道:“包大人在上,这畜牲不知来自何方,竟敢冒名顶替!”驴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

衙役们差点儿没笑出声来,只好遵命把这头瘦弱难看的驴被告关进了空荡荡的圈栏。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第三天,包公又下令升堂了。到庭听审的不是几十号人,而是有好几百人了,他们都想来看看热闹。

三通鼓罢,包公升堂,他命令衙役们立即把驴牵来。这驴的嘴已陷下去了,脑袋耷拉着,看上去怪可怜的。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是!”衙役们拿起板子痛打驴子。十下,二十下.三十下,足足打了四十下,打得驴子又蹦又跳,放声大叫。末了,包公下令道:“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这头瘦驴三天没吃没喝,又挨了四十大板,受够了惊吓,于是飞奔出了公堂,跑得那个快啊,一下子就不见了。

包公随即命令一个差役和王五一起跟踪前去,看个究竟。王五和差役去了,跟他们一起去的还有许许多多看热闹的人。他们走了整整十五里路,看到那头驴跑进了某田庄的一户人家,人们跟着走了进去。当然,他们在那里找到了王五被偷走的那头好驴,也捉住了小偷。1.读句子,给带点的词换上别的词,句子的意思不能改变。(2分)(1)王五惊慌失措....,东奔西走,到处寻找。可是自己的驴还是踪影全无....

。(2)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2.读句子,用带点的词写句子。(2分)

(1)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

地关上三天。(2)到庭听审的不是..几十号人,而是..有好几百人,他们都想来看热闹。3.问题: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计谋?结果如何?(3分)4.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分)

九、习作。(请另附纸)(30分)

题目:这件事真使我________ 提示:在日常生活中,你经常会看到、听到或经历一些事情,有的使人惊喜,有的令人气愤,有的使人惭愧,有的令人感动,有的使人无法理解„„请你从中选择一件事情写下来。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篇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单元共性的体现及落实要略

一个单元中的若干篇课文, 肯定有一两个共性。如何找准单元共性呢?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这一单元文章的共性主要体现在内容或文体上。一是它的主题内容:人与动物的感情。这个共性比较容易发现, 在单元提示中已经写明:“本组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 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读来令人难以忘怀。”二是它的文体特征:这一单元中的四篇课文都是故事类文章, 有较为生动的情节。对这两个共性, 教学时必须明确和突出, 可以这样落实。

第一个共性是价值观方面的。文以载道, 语文教学同样要载道。教学时, 除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感情之外, 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或身边人的生活, 说说或写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从课文走向生活, 由书本认识走向生活体验, 既是拓展又是升华。

第二个共性是智能方面的实践。可引导学生大胆地把故事讲述给别人听, 先要求讲清, 即讲清楚基本情节;再要求讲顺, 能较顺畅地讲下来;最后要求讲生动, 力求绘声绘色。

二、比较和梳理单元中的文本个性

文本个性是每一个文本的魅力所在。一般说来, 文本的共性比较容易发现, 而文本个性的发现则要困难得多。可以从这样几个视点来寻找文本的个性, 仍然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

1.从主题思想上。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表现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感情的, 但表现的角度、形式或者程度却各不相同。《老人与海鸥》写的是动物的人性, 即情感的付出与得到的回报。《跑进家来的松鼠》 写的是动物的天性难以改变。前一篇中的海鸥具有了人性, 后一篇中的松鼠却还是松鼠, 两篇课文互相辉映, 相得益彰。《最后一头战象》 写的是动物的士性。题目中的一个“战”字, 就是主题所在。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嘎羧像一个曾经浴血奋战的老兵, 耿耿于怀的就是战场、战友、战斗。《金色的脚印》写的是双重感情, 一是狐狸之间的动物亲情;二是狐狸与人之间的情感。同样是写动物与人的感情, 四篇课文有着鲜明的个性差异。正是这些个性差异扛起了一个共同的主题。

2.从谋篇布局上。认识和理解文章的主题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使命, 从学科的角度讲, 了解文章的谋篇布局、表达方法和语言特色也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使命。《老人与海鸥》是对称性结构, 主要由两大块构成, 正如题目所示:一块写老人, 一块写海鸥。提纲挈领, 结构明白。《跑进家来的松鼠》是线性结构, 文章按照松鼠在“我家”的表现一路写下来, 几桩事情就像一根藤上的几个葫芦。《最后一头战象》的结构是跳跃式的, 它先交代了嘎羧的历史, 然后二十六年一跃而过, 接着集中写它临终前的几个情景:披戴象鞍、告别乡民、重访战场、挖坑自埋, 文章的后半部分与《跑进家来的松鼠》相同, 也是并列式的。《金色的脚印》的构思相对要复杂得多, 它是双线并进式的, 一条是老狐狸与小狐狸之间的线, 一条是正太郎与狐狸之间的线。文章围绕一个“救”字, 写了“在救—想救—不救—被救”的复杂过程。在救, 指老狐狸想方设法在营救;想救, 指正太郎想帮助老狐狸救小狐狸;不救, 指正太郎觉得让老狐狸自己救出小狐狸更亲;被救, 指当正太郎遇难时老狐狸救了他。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教材的编写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文章谋篇布局上, 这单元四篇课文的编排顺序是由易到难, 由简单到复杂, 呈梯度式递进。

3 .从表达方法上。 认识、理解和学习运用表达手法也是语文教学承担的任务之一。因而, 在教学中也应当尽量发现其个性。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虽然都是故事, 都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体的, 但细细比较, 还是可以看出差异。《老人与海鸥》的表达手法大体为:先叙述再描写, 老人关心海鸥这部分因为时间长事情多, 作者采用了叙述, 而海鸥送别老人这部分则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跑进家来的松鼠》采用叙述加议论的表达手法, 先一一叙述奇怪的事情, 最后议论点题:“唉, 它是从森林里来的, 住在我们家里, 还保留着老习惯。它天性这样, 跟它说住在我们的房子里不会冷, 是没有用的。”结尾处的这一段议论, 既是小结又是升华, 十分需要。《最后一头战象》采用先叙述后描写。叙述嘎羧的历史, 描写嘎羧临终前的四个具体情景。《金色的脚印》则是叙述与描写交替推进, 重要的地方用描写, 次要的地方用叙述。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手法, 不是随意的, 而应由具体的内容和主题来决定。假如《跑进家来的松鼠》一文没有最后的议论, 文章的主题就会让人觉得非常模糊, 假如《最后一头战象》全部都像开头部分概括叙述, 那就不会有如此强烈的震撼力。

4 .从语言运用上。学习和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从课文中学习语言的什么呢?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词汇, 每篇课文一般都会出现一些新的词汇, 通过认识、理解、吸收、消化和运用, 以丰富自己的语言库存;二是修辞手法, 修辞是语言饰品, 能陡然增添魅力, 经典作品往往特别讲究;三是句子形式, 用长句还是短句, 用整句还是散句, 用陈述句还是疑问句等, 都是有艺术性的;再是语言的气与势, 优秀的作品, 其语言通常内含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感觉到的气势……这四个方面都是需要关注的。就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而言, 在语言方面也各有特色:《老人与海鸥》,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讲述的口吻来写, 语言亲切自然;《跑进家来的松鼠》, 作者采用儿童的视角, 用拟人化的手法, 语言风趣活泼;《最后一头战象》情节感人, 场面宏大, 因而语汇丰富, 用笔凝重, 有一种浩然正气;《金色的脚印》是一篇儿童文学作品, 语言清新晓畅。

每一个单元中的课文肯定都存在着个性, 这是毋庸置疑的。实施教学之前, 教师首先就得整体把握, 对单元共性和各篇课文的个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当然, 对文本个性的准确认识, 不是翻翻参考资料和看看别人的课堂实录就能达到的, 它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鉴赏能力, 具有一定的文章学理论和文学创作理论。从目前广大语文教师的现状来看,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是缺少把握文本的能力, 有的只知道每个文本都存在着区别, 而无法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说清究竟区别在哪里。

三、发现个性的意义及教学要略

有的放矢, 这是做一切事情的准则, 阅读教学当然也不例外。文本个性是我们的“的”, 具体的教学就是“放矢”。寻找和发现个性的目的, 就在于有针对性、集中精力进行教学, 达到高效、省时之目的。概括地说, 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把控文本个性。如何把控, 这里提出若干建议。

(一) 备课———要有单元教学的战略眼光

以单元为框架的教材结构, 就应当牢牢树立单元意识, 从单元的视角来观照。备课时, 首先要仔细研究单元提示, 明确单元共性, 并通读单元中的每一篇课文, 研究每一个文本在内容和表达形式上的个性, 然后整体勾画这个单元的教学思路, 厘清哪些要素是单元中重复出现的, 哪些要素只有在某篇课文中出现。据此作出判断:对重复出现的, 放在哪里讲, 对唯一出现的, 讲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 才能既高效又省时。如果孤立地进行备课、教学, 没有瞻前顾后, 难免该教的不教, 不该教的重复教。

(二) 比较———要善于选择和运用多维度

比较是最好的鉴别方法, 共性是从比较中来的, 个性也是通过比较发现的。当明确了单元共性之后, 就要有选择地进行具体比较, 目的就在于能够有更清晰的认识。文与文的比较是多维度的, 可以比较主题思想和感情色彩, 可以比较文章结构和表达手法, 可以比较语言特色, 等等。

(三) 教法———要灵活选用与文本相称的

思想感情方面的共性存在, 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这一单元时始终有一根主线贯穿;每个文本鲜明个性的闪耀, 这又要求教学时必须灵活选择与个性相对称的方法。就是说, 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根据文本最鲜明的个性。《老人与海鸥》最突出的个性是对称结构, 前半部分写老人热爱海鸥, 后半部分写海鸥送别老人, 教学时, 就可以采用板块式结构。《最后一头战象》的个性是作者紧抓一个“战”字, 用“佩戴象鞍”等情景来表现, 这四个情景非常生动感人, 不妨采用细细品味式的教学方法。《金色的脚印》的个性是情节双线并进, 不妨采用分头复述故事的方法进行教学。医生的高明在于能对症下药, 教师的高明就在于对准文本个性采用相应方法实施教学。

(四) 训练———要集中兵力采用专项强化

有些文本个性, 用不着多讲, 可以集中兵力直接通过训练来完成。比如《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 许多教师都感觉难教, 因为它时间跨度长, 内容高度政治化, 对如今的小学生而言, 要理解其思想内容确实不容易。但如果抓住“演讲词”这一个性特点, 通过演讲的方式进行强化训练, 学生也许能有所感悟。先讲清作者当时的身份, 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所发生的具体事件, 再引导学生思考:面对的是怎么样的听众?应当用什么样的心情?用怎样的语调语速?前面和后面应该有什么变化?然后要学生一段一段地用演讲的口吻试着读读。在反复训练中, 学生肯定能有所感悟和理解, 肯定比引经据典地讲解要有效得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篇4: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1. 阅读微型语段,回答(1)—(4)题。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liàn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吗?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gài是不行的。(选自课文《端午的鸭蛋》)

(1)给加下划线字注音。

A.东_______B.子_______

(2)按拼音写汉字。

A.liàn[ ]囊B.大gài[]

(3)请在田字格内写出两个与“囊萤映雪”词义相近的成语。

(4)请谈谈你了解了“囊萤映雪”这一典故后的感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回忆课文有关知识,选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

A.《云南的歌会》字里行间洋溢着沈从文对自然、人、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B.《端午的鸭蛋》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汪曾祺散文“小叙事”的特点,我们从中品尝到了人生的滋味。

C.萧乾的《吆喝》写的是现实生活中业已渐行渐远的“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

D.冯骥才的《春酒》是一篇诗化的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

3. 请在下面语段的“□”内填写恰当的短语,以展示歌会酬和的方式。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选自《云南的歌会》)

4. 某理发店打出了这样一则广告:“美丽从头开始。”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请说说其中的妙处,然后根据这一职业的特点,拟写一副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仿照句中加横线的部分,补全句子,要求句式相似,意旨相通。

我爱读书,经常在书的海洋里遨游。读《西游记》,我仿佛跟随孙悟空去西天取经,领略了他斩妖除魔的高超本领;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全诗句,并指出它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

曾经沧海难为水,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下面四个句子中,反映出我国古代民风民俗的一句是( )

A.沙场秋点兵 B.零丁洋里叹零丁

C.箫鼓追随春社近 D.闲来垂钓碧溪上

8.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陕北民歌“信天游”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过去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再现。过去和现在,陕北民歌“信天游”都以它那高昂的气势、悠扬的旋律和催人泪下的真情感动着不同时代的人。但是,由于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陕北民歌“信天游”同样面临着危机,特别是年轻一代对艺术的时尚化追求,更使得陕北民歌处于被冷落的境地。

材料二:我国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已被确立;2005年12月,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1)阅读了上面的材料后,小明和萧军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小明认为应该保护“信天游”,保护传统文化;萧军则认为时代总是在发展的,总会出现新的艺术形式,不需要保护“信天游”。你的观点是怎样的?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增强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不超过2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及分析

(一)阅读《云南的歌会》选段,回答9—11题。

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早晚都可以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十里路。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路退回。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微中,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又像个小流星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和其他同伴会合,于是另外几只云雀又接着起飞。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

9. 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选段用了很多笔墨描写景色,这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何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选段的场面描写在写作方面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端午的鸭蛋》选段,回答12—18题。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12. 依次填入文中“□”内的动词,恰当的一项是:( )

A.绕灌扔抵B.绕装丢顶

C.缠装扔顶D.缠灌丢抵

13.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端午节的哪些风俗?这些风俗反映了家乡人怎样的心理与追求?

风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与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既然文题为《端午的鸭蛋》,作者为什么用大段文字来写家乡端午的其他风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对施放“黄烟子”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一种燃放的炮仗。B.用以熏除室内的害虫。

C.用来避邪。D.给小孩练习写字。

16. 这段文字写家乡风俗是从成人还是孩童的视角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作者在选段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在你的家乡,人们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对过端午节,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课外美文《坐歌堂》,回答19—24题。

坐歌堂

张喜洋

在川西北农村,至今仍保留着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坐歌堂”。

姑娘出嫁的前一天晚上,众多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早早聚在女方家的院子里,摆上十几桌酒席,在四川叫做吃“十大碗”。顾名思义,“十大碗”就是每桌限定十个菜,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四川的传统菜,像扣肉、东坡肘子、墩子肉等。这些菜都是厨师用竹制蒸笼蒸出来的,空气中弥漫着四川特有的咸菜香。土制的高粱酒香在席间弥漫,混合着菜香味儿,夹杂着锅碗瓢盆交响曲,渗和着乡亲们的欢声笑语,婚庆气氛格外热烈。孩提时代的我,觉得那就是农村最美好的生活。

“十大碗”刚一散席,只见三四张八仙桌往堂屋正中并排一放,两边都摆上长条木凳,供大家围坐。这时,出嫁女由村中两个年龄较长的姑娘陪伴着坐在八仙桌的最上方,“坐歌堂”节目就要开场。

“坐歌堂”开场时有个规矩:大家得合唱一首歌,由村中比较有威望的长者主持,随后他宣布:“‘歌堂’开始,‘东方红,太阳升……’预备起!”黑夜中的山村被悬挂的煤油灯照得通明,这里便开始成了歌的海洋,因此,当时村里的男女老少没有不会唱《东方红》的。

虽然没有任何伴奏,但是这朴素的歌声余音绕梁,在充满浓雾而又潮湿的夜空中穿行,久久回荡在山谷中,乡亲们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欢乐。

接下来,便开始你一首、我一首竞唱。往往这首歌的最后一个字还没有唱完,那首歌在另一个角落里已开始唱了起来。歌唱者不分男女,不分尊卑长幼,不设任何奖励,反正谁的歌唱得最多,嗓门儿最亮,谁得到的掌声就最多。歌曲类型不限,不管老歌新歌儿歌,只要你不停地唱,争着唱、抢着唱,就可以通宵达旦,乡亲们越是掌声雷动、呐喊声声,主人家就越高兴,也越觉得自己有面子。有时大家因为一首歌谁先唱、谁后唱竟然争得脸红脖子粗,不过大家并不真正生气。那热烈的场面,绝不亚于港台明星的演唱会。

还记得当年奶奶唱的那首古老的川西北情歌:“陈妹儿生得一枝花呀,花呀,李哥儿看了很爱她呀,爱她呀,爱她就爱她呀,请到我家耍,说来就要来哟,我在家里打草鞋呀,打了三双零一只呀,伊儿呀儿哟,把草鞋打好了呀,我就接你到我家呀……”

长大成人后,我一直在南方的城市间穿梭,十余年没回家乡参加“坐歌堂”了,想必乡亲们“坐歌堂”的热情一定会不减当年吧!

19. 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坐歌堂”开始的时候,大家合唱《东方红》,寄托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文章结尾写奶奶唱情歌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孩提时代的我,为什么“觉得那就是农村最美好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男女老少合唱《东方红》的时候,作者说“这里便开始成了歌的海洋”,这样写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本单元结束后,任课教师组织了“到民间去采风”的活动,请把你“采撷”到的“风”写下来,与同学们共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

从以下文题中任选其一,完成作文。

作文(1) 题目:我家乡的__________节

写作前请先补全题目。要体现出家乡过这个节的风俗习惯和热闹场景,抒发自己的感情。

作文(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给“健康”下过一个定义:健康不仅仅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

陶行知认为“健康先健心”。

罗曼·罗兰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

请以“健康”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抒写真情实感。

②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1.(1)A. j€靚B. ju€鄋(2)A.练B.概(3)凿壁借光闻鸡起舞牛角挂书悬梁刺股(写出两个即可) (4)略。2. D3. 见景生情 互嘲互赞4.这则广告运用了一语双关的手法,表明经过理发后人就会变得美丽,另一方面暗指重新开始。这一广告语指出了理发的作用,强调了理发的必要性,获得了形式美、意境美的效果。对联:换新颜从头开始,改旧貌以剪收场。5.略。 6.除却巫山不是云 出自元稹的《离思》。 7. C 8. 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即可。(1)示例:①我认为应该保护。因为“信天游”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就是保护我们的民族之根。“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②我认为不需要保护。因为历史总是在向前发展的,“信天游”也有其局限性,如果它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应该被自然淘汰。(2)略。

二、9. 山路漫歌10. 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出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为赶马女孩子的歌唱创设了动人的场景,使赶马女孩子的歌唱与山鸟的鸣唱相应和,交织成一首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11.示例:场面描写要做到点面结合。12.D13.风俗有: 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④贴符;⑤喝雄黄酒;⑥放黄烟子;⑦午饭要吃“十二红”。心理与追求:避邪祛灾,祈福吉利、美食健体、喜庆红火。14.写家乡端午的其他风俗是为下文写咸鸭蛋作铺垫,也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恋乡情结。单是故乡一个小小的鸭蛋,就让作者难以忘怀了,何况其他呢!15. B16. 从孩童的视角写的。这样写使家乡风俗更显淳朴,使文章更生动有趣,更有人情味。17. 流露出对淳朴欢乐的童年生活、对丰富奇妙的家乡习俗的怀念之情。18. 略。19. 排比;增强语势,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写出了婚庆的热闹气氛。20.不但营造出“坐歌堂”的气氛,而且表达了对毛主席的怀念、感激之情。21. 将文章情节推向高潮,增添了文章的情味。22. 因为“坐歌堂”表现了淳朴的民俗风情。23.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参加合唱的人员多,歌声高,热情饱满。24. 示例:贴春联;闹花灯;吃年夜饭。

篇5: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评价: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

1、看拼音,写词语。(6分)

gào

jiè

yòu

huò

lāo

shí

jiàn

()

()

()()jiǎo jié

ěr

bān

zuǐ chún()

()

()

()

Pénɡ sōnɡ

máo tíng

shí jiàn

cāo zònɡ()

()()()

yàn huì

xì nì

róng zhì

yí()

()

()

2.选择正确的音、形、义。(9分)

(1)沮丧(jǔ jǚ)挑拨(tiāo tiǎo)眼睑(jiǎn liǎn)捕捞(lāo láo)娇嫩(nân lùn)眸子(mó móu)

绿蔓(màn wàn)涟漪(yī yǐ)挨近(āi ái)(2)辩 辨 争()()论 分()()认

溅 践 实()飞()()踏()落 篷 蓬 帐()()松()头垢面()车 3.用横线划出并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2分)

(1)松鼠乖巧、训良,身体娇健,非常敏婕。()

(2)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近——通往广场的路不只一条()4.补充名句,回答问题。(10分)

(1)虚心。(2),万事。(3),梅花。(4)欲要。(5)与第(1)句意思相近的名句有 ; 。与第(3)句意思相似的名句是。

二.根据本组课文内容填空。(4分)

1、《落花生》一课讲了作者是______________,他的笔名是“__________”。作者在这篇课文中运用了____________的写法,给我们讲了做人的道理:人要做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不要做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钓鱼的启示》里,作者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道理。

3、《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课题的含义可以用文中的另一句话来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珍珠鸟》一课中富有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滴水穿石”这个成语讲的是____________代一个叫______________的县令的故事。这个成语的原意是:。

现在常从 的方面来使用,比喻:。

三、比一比,再组词。(4分)

诫()钩()隐()幕()械()钓()稳()慕()

稚()蜡()腮()笼()

雏()腊()鳃()茏()同音荟萃。(4分)mù

()色

坟()

仰()

屏()

jù()集

()烈

()体

()怕

四、词的训练。(6分)1)、写出同义词:小心翼翼()络绎不绝()大喜过望()心灵手巧()2)、写出反义词:节约()爱慕()推迟()平静()巧妙()

五、补充词语。(3分)

()的湖面()的教育()的涟漪()地操纵()地摆动()的丛林()的目光()的回忆

()地闪动()地呼唤()地欣赏 河山申家坡小学

班级:

姓名:

评价:

六、根据意思写出成语。(4分)1)、非常留恋,不忍分离。()2)、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沮丧的样子。()3)、(人、马、车、船等)前后相连,连续不断。()4)、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形容多而密集。()5)、选词填空。(4分)居然

果然

突然

猛然

(1)平时也没见他怎么用功,这次考试人家()考了个全年级第一名。(2)在放学的路上,()下起了瓢泼大雨来,同学们个个都变成了落汤鸡。(3)老师说要和我们一块行动,这不,他()来了。

(4)刚要出发,我()间想起电视忘记关了,赶紧又一溜小跑返回家里。

浮现

呈现

展现

出现

(1)我的眼前不时又()出当年那一幕幕激动人心的画面。(2)一个奇特的想法突然在我的脑海里(),我顿时又有了信心。(3)你的作业中()这么多的错误,简直是不能原谅的。

(4)张家界迷人的风光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每一个游人面前。

2、句子加工厂。(5分)(1)一种尖细娇嫩的鸣叫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受到了启示。(扩句,扩三处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的时装展不得不推迟了。(不改变意思,换一种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父亲的教导让我终生一辈子受用不尽。(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快乐阅读。(22分)

(一)后来,我计划举办一次大型时装展,但在离展出只有十三天的时候,缝纫(rân rânɡ)姑娘们在另一家时装店的挑拨(bō bó)下,跑光了。这回该从哪儿找到一条出路呢 看来 我的时装展不得不推迟了 不然 就只有展出未缝成的衣服了 对呀 我为什么不可以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出呢

时装展如期开幕。这真是一个与(yú yǔ)众不同的展览会——有的衣服没有袖子,有的只有一只袖子,有的还只是一片布样。()我们展出的时装不是成衣,()从中仍然可以看出这些时装缝成后的颜色和(式 试)样。这次展览,激发了顾客的兴趣,前来订货的人络绎不绝。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字。(2分)

2、在文中第一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2分)

3、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1分)

4、文中第二自然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1分)

A、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B、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C、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5、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由原来的开不成时装展到时装展获得成功,你想到了什么?(3分)

(二)(10分)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10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1、给这几段文字加上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2分)

2、给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字义。(2分)

(1)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划:__________________(2)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得:__________________

3、用来表示“看”的单音节词语,你还能够写出多少?(2分)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猜想一下,父亲这会儿内心里回想些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急切地问”“大声争辩”“哭出了声”可以看出当时的我内心的_______________,从“父亲平静地说”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2分)

6、画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说说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2分)河山申家坡小学

班级:

姓名:

评价:

一、1、告诫 诱惑 捕捞 实践 皎洁 鱼饵 斑驳 嘴唇 蓬松 茅亭 榨油 操纵

宴会

细腻 不容置疑

2、略

3、训—驯 娇—矫 婕—捷近—尽 只—止

4、略

二、1、许地山 落华生 借物喻人 有用

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

2、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3、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

4、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5、宋 张乖崖 缺点/错误虽小,但积累起来,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积极 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三(略)四(略)五(略)六:1)依依不舍 2)垂头丧气 3)络绎不绝 4)星罗棋布 5)居然 突然 果然 猛然 浮现 呈现 出现 展现

七、(二)

1、放掉鲈鱼

2、huá 擦 děi 必须,一定

3、瞅 望 瞧 瞄 瞟 瞪 瞥

4、写出父亲内心的矛盾斗争即可。

5、不情愿(痛苦)态度的坚决

6、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

更能表现出父亲坚持原则,对子女要求严格的品质

一、1、告诫 诱惑 捕捞 实践 皎洁 鱼饵 斑驳 嘴唇 蓬松 茅亭 榨油 操纵

宴会

细腻 不容置疑

2、略

3、训—驯 娇—矫 婕—捷近—尽 只—止

4、略

二、1、许地山 落华生 借物喻人 有用

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

2、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3、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

4、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5、宋 张乖崖 缺点/错误虽小,但积累起来,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积极 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三(略)四(略)五(略)六:1)依依不舍 2)垂头丧气 3)络绎不绝 4)星罗棋布 5)居然 突然 果然 猛然 浮现 呈现 出现 展现

七、(二)

1、放掉鲈鱼

2、huá 擦 děi 必须,一定

3、瞅 望 瞧 瞄 瞟 瞪 瞥

4、写出父亲内心的矛盾斗争即可。

5、不情愿(痛苦)态度的坚决

6、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

篇6: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单元 圆

一、认真审题,填一填。

(每空1分,共17分)

1.要画一个直径是3厘米的圆,圆规的两脚应叉开()厘米;如果要画一个周长为12.56厘米的圆,圆规的两脚应叉开()厘米。

2.在长8

cm,宽6

cm的长方形中画出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直径是()cm,周长是()cm。

3.如右图,羊能吃到草的面积是()m2。

4.如右图,把一个圆分割,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已知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10

cm,这个圆的周长是()

cm,面积是()

cm2。

5.某圆的周长是37.68

cm,则它的半径是()cm,面积是()cm2。

6.一个时钟的分针长5

cm,当它走一圈时,它的尖端走了()cm,分针扫过部分的面积是()cm2。

7.如右图,在长方形内有甲、乙、丙三个圆,已知乙、丙两个圆相同,那么甲、乙两个圆的周长比是(),面积比是()。

8.把一个直径是12

cm的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个半圆形纸片,每个半圆形纸片的周长是()

cm,面积是()

cm2。

9.2020年6月21日在我国境内观察到天文奇观日环食。乐乐把自己看到的日环食画下来。如右图,内外圆直径分别是10

cm,12

cm,图中圆环的面积是()cm2。

10.一根铁丝可围成直径是4

dm的圆,如果把它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dm。

二、火眼金睛,辨对错。

(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每小题1分,共5分)

1.画圆时,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

2.半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与面积相等。

()

3.大圆圆周率等于小圆圆周率。

()

4.扇形的圆心角越大,弧就越长。()

5.直径总比半径长。

()

三、仔细推敲,选一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1.5分,共12分)

1.如图,圆从点A开始,沿着直尺向右滚动一周到达点B,点B的位置大概在()。

A.9到10之间

B.10到11之间

C.11到12之间

2.一张圆形的纸,要想找到它的圆心,至少要对折()次。

A.1     B.2      C.4      D.8

3.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圆中,面积最大的是()。

A.长方形

B.正方形

C.圆

4.如图,从甲地到乙地有A、B两条路线可走,这两条路线的长度相比,()。

A.路线A长一些

B.路线B长一些

C.两条路线一样长

D.无法比较

5.如图,图中长方形的周长是()cm。

A.6

B.8

C.16

6.圆的半径增加了4

cm,这个圆的周长增加了()

cm。

A.4π

B.8π

C.4

D.8

7.如图,聪聪和明明分别从A、B处出发,沿半圆走到C、D,两人走过的路程相差()m。

A.π

B.π

C.2π

D.10.5π

8.一个400米的环形跑道的道宽是1.2米,跑一场400米比赛,三道的起跑线要比一道的起跑线提前()米。

A.2.4

B.4.8

C.7.536

D.15.072

四、细心的你,算一算。

(共30分)

1.完成下表。(每空1分,共12分)

2.计算下面各图形中阴影部分的周长与面积。(每小题6分,共12分)

3.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每小题3分,共6分)

五、动手操作,我能行。

(共8分)

1.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每小题1分,共3分)

2.李灿在一次图形设计中,需要用作图工具在一张边长是4

cm的正方形纸上画一个最大的圆,下图是他所画圆的一部分。

(1)请你用圆规和直尺把李灿所画的圆补充完整。(保留作图痕迹)(3分)

(2)请你求出这幅设计图中圆的面积。(2分)

六、聪明的你,答一答。

(共28分)

1.一台压路机的前轮直径是1.6米,如果前轮每分钟转动6周,压路机半小时能前进多少米?(5分)

2.沈阳方圆大厦是一座古钱币造型的建筑。小新模仿它设计了一个模型,模型的正面是铜钱的形状,其圆的直径是24

cm,中间正方形的边长是0.8

dm。这个模型正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5分)

3.下面是一家比萨店的致歉声明:顾客朋友们,很抱歉地通知你们,由于中午客流量大,店内直径是30

cm的比萨已经售罄,我们将为您换成相同口味的2个直径是15

cm的比萨(厚度相同),祝您用餐愉快!如果你是顾客,你觉得这样换有没有吃亏?请说明理由。(4分)

4.一个圆形餐桌面的半径是1.5米。

(1)在餐桌的边缘每隔0.628米摆一套餐具,大约可以摆多少套餐具?(3分)

(2)在餐桌的中央放着一个直径是2米的圆形转盘,剩下的桌面面积是多少?(3分)

5.李奶奶家的养鸡场(如图),一面靠墙,一面用竹篱笆围成半圆,它的直径是6

m。

(1)修这个养鸡场需要多长的竹篱笆?(4分)

(2)李奶奶要扩建这个养鸡场,把它的半径增加2

m。养鸡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4分)

★挑战题:天才的你,试一试。(10分)

如图,有一只狗被拴在一个建筑物的墙角点A处,这个建筑物的底面是一个边长为8

m的正方形,拴狗的绳长18

m。现在狗从点B出发,将绳拉紧并沿顺时针方向跑。狗最多可以跑多少米?

答案

一、1.1.5 2 2.6 18.84 3.113.04

4.31.4 78.5 5.6 113.04 6.31.4 78.5

7.21 41 8.30.84 56.52 9.34.54 10.3.14

二、1.√ 2.× 3.√ 4.× 5.×

三、1.C 2.B 3.C 4.C 5.C 6.B 7.B 8.D

四、1.圆的半径

圆的直径

圆的周长

圆的面积

m

m

18.84

m

28.26

m2

cm

cm

25.12

cm

50.24

cm2

cm

cm

31.4

cm

78.5

cm2

dm

dm

37.68

dm

113.04

dm2

2.(1)周长:3.14×12÷2+12×2=42.84(cm)

面积:12×(12÷2)-3.14×(12÷2)2÷2=15.48(cm2)

(2)周长:3.14×5×2÷2+3.14×(5-1)×2÷2+1×2=30.26(dm)

面积:3.14×[52-(5-1)2]÷2=14.13(dm2)

3.(1)3.14×(112-72)=226.08(dm2)

(2)(8+12)×(8÷2)÷2-3.14×(8÷2)2÷2=14.88(cm2)

五、1.一、1.1.5 2 2.6 18.84 3.113.04

4.31.4 78.5 5.6 113.04 6.31.4 78.5

7.21 41 8.30.84 56.52 9.34.54 10.3.14

二、1.√ 2.× 3.√ 4.× 5.×

三、1.C 2.B 3.C 4.C 5.C 6.B 7.B 8.D

四、1.圆的半径

圆的直径

圆的周长

圆的面积

m

m

18.84

m

28.26

m2

cm

cm

25.12

cm

50.24

cm2

cm

cm

31.4

cm

78.5

cm2

dm

dm

37.68

dm

113.04

dm2

2.(1)周长:3.14×12÷2+12×2=42.84(cm)

面积:12×(12÷2)-3.14×(12÷2)2÷2=15.48(cm2)

(2)周长:3.14×5×2÷2+3.14×(5-1)×2÷2+1×2=30.26(dm)

面积:3.14×[52-(5-1)2]÷2=14.13(dm2)

3.(1)3.14×(112-72)=226.08(dm2)

(2)(8+12)×(8÷2)÷2-3.14×(8÷2)2÷2=14.88(cm2)

五、1.2.(1)

(2)3.14×22=12.56(cm2)

六、1.3.14×1.6×6×30=904.32(米)

答:压路机半小时能前进904.32米。

2.24÷2=12(cm)0.8

dm=8

cm

3.14×122-8×8

=452.16-64

=388.16(cm2)

答:这个模型正面的面积是388.16

cm2。

【点拨】注意条件中的单位不相同。

3.3.14×(30÷2)2=706.5(cm2)

3.14×(15÷2)2=176.625(cm2)

176.625×2=353.25(cm2)

706.5

cm2>353.25

cm2

答:这样换吃亏了。

4.(1)3.14×1.5×2÷0.628=15(套)

答:大约可以摆15套餐具。

(2)3.14×1.52-3.14×(2÷2)2=3.925(平方米)

答:剩下的桌面面积是3.925平方米。

5.(1)3.14×6÷2=9.42(m)

答:修这个养鸡场需要9.42

m长的竹篱笆。

(2)6÷2=3(m)3+2=5(m)

3.14×52÷2-3.14×32÷2

=3.14×(12.5-4.5)

=25.12(m2)

答:养鸡场的面积增加了25.12

m2。

【点拨】第(1)问是求圆周长的一半,第(2)问是有关圆面积的一半,别忘了除以2。

挑战题:

×2×3.14×18+×2×3.14×(18-8)+×2×3.14×(18-8-8)=47.1(m)

答:狗最多可以跑47.1

m。

【点拨】狗沿顺时针方向跑的路程是半径为18

m的圆周长的加上半径为(18-8)

m的圆周长的,再加上半径为(18-8-8)

篇7: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姓名班级学号得分

一、填空题

A、9、8B、7、6C、7、55、下列含有字母的式子中书写正确的是().1x×5写作5x○2x+y写作xy○3a+b写作ab○

1、小明身高138厘米,比哥哥矮a厘米,哥哥身高()厘米。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米,它的周长是()米,面积是()米

3、一堆煤有a吨,每车运b吨,运了5车后,还剩()吨。

4、在自然数中,与数a相邻的两个数是()和()它们三个数的和是()。6、2.8比()的5倍少1.2。

7、已知x

4是方程ax186的解,a的值是(),6a=()。

8、小丽买了5个笔记本,每个x元,付出了20元,应找回()元。

9、某班有学生40名。女生有40-b名,这里的b表示()。

9、解1.7x=8.5时,需要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x=()。

二、判断

1、㎡>2m()

2、5x+5=5(x+1)()

3、观察一个正方体,最多能看到2个面。()

4、如果盒里有8个白球,2个黄球,小明先摸一个,一定是白球。()

5、同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一定相等。()

三、选择题:

1、下面()说法是正确的。

①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②a2一定大于a。

③方程4÷x=0.2的解是20。

2、爸爸今年a岁,比妈妈大3岁,表示妈妈明年岁数的式子是()。① a3② a3③ a31

3、下面各式不属于方程的是()。

① 3a>2b② x31③ 82b134、已知△+△+○=19 △+○=12,那么:△=()○=()。

三、解下列方程。

5X+28=486X-12=3013(x+5)=169

3X-4×6=4842x+25x=134(x-3)÷2=7.5四、列方程解应用题.1、一幅画长是宽2倍。做画框用了1.8米木条。这幅画的长、宽、面积分别是多少?

篇8: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1. 梳理生字难词, 在自主复习的基础上巩固难读字、难写字、形近字。

2. 紧扣单元主题, 讨论课文分别“观察了什么, 发现了什么”。

3. 聚焦重点句段, 体会问句在文中的作用, 研究作者如何由“观察”引出“发现”。

4. 回放单元习作, 通过找一找、添一添, 在习作修改中用好问句。

【教学过程】

一、链接学习起点, 梳理字词

1. 呈现单元生字表, 将学生自主复习时认为难读的字显红、打点。

(1) 指名读读这些字, 随机正音。

(2) 同桌互读, 评价。

2. 回顾单元词语表, 将学生自主复习时认为难写的词加以统计, 并以柱状图呈现。

(1) 聚焦书写难点——“大概”。 (全班17位同学认为这个词难写) 交流写好“概”字要注意什么。

(2) 依次呈现另外五个词语, 随机交流要注意的笔画。

(3) 现场听写词语。

(4) 校对、反馈和修改。

小结:碰上这类难字要“多用眼睛看一看, 多动脑筋想一想, 看得清, 想得明, 字词自然记心间”。

3. 呈现园地中“我的发现”, 辨析几组形近字。

(1) 同桌互读, 相互正音。

(2) 聚焦较难的两组词, 说一说它们的不同处。

干燥急躁分辨辩论

(3) 尝试编口诀识记。

(4) 完成练习, 校对。

(设计意图:有效的复习前测学习单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 准确把握课堂起点。教师根据学习单调整教学内容, 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让复习更有针对性。学生通过复习单作课前自主梳理, 对复习课知识点有提前的了解, 在课堂上的学习也将更加投入。有效的复习前测学习单起到变课堂“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的作用。)

二、紧扣单元主题, 复习句段

1. 呈现单元导语, 聚焦单元主题。

你是否留意过鲜花的开放?你是否观察过星星的闪烁?你是否注意过蜜蜂的飞行?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 都有着无穷的奥妙。让我们认真阅读本组课文, 一起去了解作者发现的秘密。我们还要留心观察, 看谁有更多的发现。

(板书单元主题:观察与发现)

2. 围绕自主复习单, 展开讨论。

结合课前梳理情况, 交流四篇课文分别写“谁观察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启发点拨: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和“发现”有序地写出来的?

3. 聚焦课文问句, 发现语言规律。

举一:聚焦《花钟》一课中的问句。

……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原来, 植物开花的时间, 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a. 去掉语段中的问句读一读。

b. 感受问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

c. 体会疑问词在句中的作用。

反三:合作找出另外三课中的问句, 在文中做出标记, 圈出疑问词, 读一读, 体会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完成小组合作单。

(设计意图:观察总是和提问联系在一起的。本单元的四篇文章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善于使用问句引发读者的思考, 以这个为学习的切入点, 通过找问句、读问句、圈疑问词, 体会作者在问中思考, 感受问句在文中的作用。既加深了对单元主题的理解, 又学习了语言表达的形式, 得意兼得言。

考虑个体差异的实际, 该环节采用四人小组协作完成。小组分工减轻了个体学习负担, 小组互助促进全员参与, 提升了学习热情。每个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 在自主学习中思考, 在合作学习中感悟, 在探究学习中成长。)

三、回放观察日记, 修改习作

1. 呈现学生习作一, 找找文中有哪些句子引起了你的思考。

我们的面前摆着三样物品:杯子、棒子和鸡蛋。我心想:这三样物品能做什么实验呀?我刚想完, 老师就宣布了“:今天我们要做一个鸡蛋浮起来的实验。”实验正式开始, 老师先把鸡蛋放入水中, 然后往杯子里装水。可是, 鸡蛋一点儿动静都没有。我心想:是不是该往里头加点盐才有效果呀?我正这么想着, 只见老师就往里面放盐了。

交流问句, 感受它们在文中穿针引线的作用。

2. 呈现学生习作二, 为它加上合适的问句使文章更流畅。

可是等了好半天, 鸡蛋还是没浮起来, 水也变得浑浊了。我们又放了许多盐, 哇!鸡蛋渐渐上升了。我们欢呼雀跃起来。

交流汇报。评一评, 谁补入的问句更好?更能引发思考?

3. 修改自己的习作, 展示交流。

篇9: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选取了五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诅咒,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反抗侵略的思考。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战争与人类文明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做出自己的评价,形成自己对战争问题的看法。其次,要重视朗读,应在情感、停顿、重音、语调等方面有新的体验。再者,宜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学习,以求提高求同存异,比较鉴别的能力。再次,要注意扩大阅读面,可在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自主选择相关的阅读材料。最后,应以历史不该忘记为主题,开展社会调查,充分利用各种采访工具,广泛收集有关战争的材料,尝试调查报告的写作。

每课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着明显不同的两首诗。学习这两首诗,一要注重朗读,读清节奏,读准语调,读出情感。二宜确定恰当的比较点,采用比较阅读方法来提高欣赏能力。三应广泛收集与课文内容相近的诗歌,确定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练习。

互动过程

一、反复朗读,尝试发现

(一)教师范读,疏通字句;(二)师生同读,体会情感;(三)自由散读,发现异同。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异多求异]

这两首取材于战争的诗(以下称《十五从军征》为“诗A”,《出塞》为“诗B”)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整理比较点,师生共同探究形成]

1.角度与主题不同

诗A是从一位征夫归来却无家可回而无限哀伤的角度,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诗B则是从征夫出征未还的角度,来表现战争给征夫带来的不幸及人们企盼国土不被践踏的美好愿望。

2.手法和情感不同

诗A用记叙、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明写征夫人老归来,面对庭院荒凉,墓冢累累,一人空悲戚,暗写天灾人祸、社会黑暗、亲人尽数逝去。诗A明暗结合,表达了征夫无尽的悲哀和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灾难的控诉;诗B则是联想、用典并举,写实、写虚同用,表达了诗人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3.风格与情调不同

诗A语言质朴无华,行文从容舒缓,运笔沉稳厚重,透露了悲伤低沉的情调;诗B则粗犷奔放,大气磅礴,气势豪迈,形成了悲壮高昂的情调。

4.繁简和意境不同

诗A使“繁”:前六句揭露封建兵役制度的残酷,中六句描绘了无限的悲凉,后四句抒发了无尽的悲哀,创造了凄清悲怆的意境;诗B用“简”:首句落笔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眼前与历史相勾连,次句道出了历代征夫的悲剧,三、四句用典,表明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创设了雄浑苍茫的意境。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出示扩读资料。

《国殇(节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师示读、简要疏通字句后]

1.你发现这两首诗写战争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了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

《国殇》取材于秦楚丹阳、蓝田之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着眼于安史之乱。

2.能为这两首诗划分节拍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

1.若按意义断,七言诗一般为四三断。

2.若按音节断,七言诗一般为二二一二断或二二二一断。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找到两首写战争的诗,认真朗读、划分节拍后,选择一个比较点进行比较,并准备在课上讲给同学们听。

《夜莺之歌》与《雨来没有死》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着诸多同异的两篇记叙类文章。首先,应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确定恰当的比较点,找寻两篇文章的同与异,从而提高阅读和欣赏的能力。其次,应在读文的过程中,体会文中人物的崇高的思想品质,感受人性美、人格美。再次,应拓宽视野,广泛涉猎,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文章,提高独立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认真阅读,尝试发现

(一)自由散读,把握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分别概述两文内容。

(二)分组再读,发现同异

各学习小组组织读书,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确定恰当的比较点。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一)同中求异

这两篇课文(下称《夜莺之歌》为文A,《雨来没有死》为文B)的同中有异之处,你发现了没有?

[学生议论后,明确比较点及比较内容]

1.形象塑造同中有异

A相同处:两文都塑造了热爱祖国,机智勇敢地与外族侵略者斗争并安全脱险的小英雄的形象。B相异处:文A侧重表现人物的机智及英雄行为的“有意识性”、“主动性”,小夜莺特意在等敌人并机智地将敌人引入了包围圈。文B则侧重表现人物的勇敢和英雄行为产生的思想基础:小雨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毒打威胁却坚强不屈,因为他深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2.情节安排同中有异

A相同处:两文均围绕侵略者的斗争来展开情节,表现矛盾冲突。B相异处:文A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将一件事分为“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等情节,时间跨度小。文B则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写了雨来成长、成熟过程中的几件事:水性好——上夜校——父熏陶——作掩护——敢斗争。文B时间跨度较大,更多地注意了前后事件的铺垫和因果照应。

(二)异中求同

这两篇课文的异中有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学生讨论后,明确比较点及比较内容]

1.表现主题异中有同

A.相异处:文A取材于前苏联卫国战争,从“消灭敌人”的角度,讴歌了前苏联人民与德国侵略者的斗争精神。文B则取材于中国的抗日战争,从“保护同志”的角度歌颂了抗日军民的英勇无畏。B.相同处:两文都赞美了少年英雄的壮举,都表现了爱国主义主题,都传达了作者憎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2.使用方法异中有同

A.相异处:文A采用了围绕中心事件展开情节,表现人物的方法。文B则以表现人物为出发点来选取事件,缝合文章。B.相同处:首先,两文都采用了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设置伏笔,发展情节。其次,两文刻画人物形象时都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地表现了人物精神品质。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1.出示扩读资料

《最后一课》(节选)

他(韩麦尔)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坐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只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四世同堂》(节选)

他(祁瑞宣)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买傻地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2.请快速阅读,找到两文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的比较点各一处,进行比较

[学生阅读,讨论、发言,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然后以下面两个比较点作示范分析]

A.人物的表现同中有异

两位老师都做了亡国奴,因而他们的表现都很反常,都失去了自控力。不过韩麦尔老师是抓紧一切时间来讲课,以此寄托他对即将失去的法语的热爱,下课时的表现则说明他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而祁瑞宣老师则是说不出话,他的一句“今天不上了”表现了他对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的满腔愤怒。

B.表现的主题异中有同

两文的作者不同,反映的时代背景不同,国家不同,人民不同。但两文都反映了沦陷区人民在敌人铁蹄下屈辱、悲愤的生活,都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憎恨。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找到两篇取材于战争的短篇小说,认真阅读后,选择两个比较点进行比较,并准备在课上讲给同学们听。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设计创意说明

这是一篇学生耳熟能详的电影故事。采用篇内巧抓比较点即人物的实际行为与假设行为进行比较的学习方法,学生会在真实与假设的丰富比较中锻炼创造力和想像力,从而深入理解五壮士的壮举。

互动过程

一、巧用资源,尝试发现

(一)播放电影,营造氛围

将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剪辑为3分钟的精萃,突现壮士的英勇场面。

(二)书中找宝,问题互助

1.学生到课文中寻找体现壮士“壮”的内容,读给同学听。

2.学生就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询问或提交组长,老师寻求帮助。

二、比较思考,探究形成

(一)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准备转移。前面有两条路可选,假如他们不选择文中写到的那条路,而选择另一条路,你认为可能出现怎样的情况,结果会怎样?这种选择好不好?

(二)有同学说,就算选择了走狼牙山之路,也完全可以不跳崖。人家美国人教育士兵:当生命受到威胁时,要先投降,保住生命。对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见解?

[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最后,师生共同探究形成]

就完成任务而言,五壮士选择不上狼牙山的路是无可非议的;从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角度而言,五壮士的实际选择是正确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正义事业而献身的民族,当日寇的铁蹄残酷践踏我们美丽国土的时候,在日寇的屠刀恣意杀戮我们善良的人民的时候,用宝贵的生命去铸就“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新的长城,恰恰是动地惊天、气贯长虹的壮举。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1.出示扩读资料

美国的狄斯尼的《勇气》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二战时,一个美国伞兵在诺曼底着陆后与其战友失去了联系,陷落在了敌控区。他想到了隐蔽,他敲响了一户农家的门,这户法国农家的夫妻把他藏到了碗橱里。德军把他搜了出来,关在了仓棚里并枪毙了法国妇女的丈夫。后来美国兵又从仓棚里逃了出去。但他无处可躲,于是他避开敌人的视线,又来到了这户农家。法国妇女仍毫不犹豫地把他藏了起来。德国人再没来这里搜查,这个美国兵脱险了。

2.周样是做决定自己命运的选择,五壮士的选择和这位美国士兵的选择有无不同?你对他们的选择有什么看法?

[学生发言讨论,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五壮士义无反顾的选择和美国伞兵聪明机智的选择都表现了非凡的勇气,都是英雄的壮举。前者以牺牲生命为代价保护了群众和大部队,后者用保全生命的方法给自己创造了再与敌人战斗的机会,他们同样是值得歌颂的。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查找以“在战争中的选择”为题材的两篇文章,阅读后,确立两个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并准备在课上发言。

螳螂捕蝉

教学设计创意说明

本单元中进行了篇与篇,一篇内的比较阅读。本课可采用提供扩读材料作课内课外篇目比较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读读议议,尝试发现

(一)出示扩读材料,学生自由散读

《晏子谏求雨》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之,祟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本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泊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二)教师范读,疏通文字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一)独立思考,确定比较点

建议:如果我们就两篇短文进行比较,可以从什么角度进行比较?

(二)独立操作,探究形成

[以自主学习为主,必要时可与同学、老师探讨]

以内容为基点的比较;以人物性格为基点的比较;以进谏方式的基点的比较;以写作方法为基点的比较。

三、收集资料,拓宽视野

请查找两种不同进谏方式——曲谏、直谏的文章,比较异同,并准备在课上发言。

综合活动

[活动安排创意说明]

本单元的两首诗、四篇文章时贯古今,地及中外,均取材于战争。其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是抗日战争,所以,本单元的综合活动以“历史不该忘记”为中心,调查、访问此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感受先烈的英勇斗争精神,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综合活动过程]

一、调查前的准备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播放、展示和提供有关战争的影片、图片和有关战争问题的论述,加深学生对战争的认识,激发学生憎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2.分好调查小组,选定小组长,自行拟订计划,定准调查时间,明确参观地点,确定采访对象,备好采访工具。

二、调查中的操作

1.明确目的,端正态度,主动热情;2.仔细倾听,细心观察,认真记录。

三、调查后的整理

1.分类归纳,详略处理,配制图片;2.利用网络,补充材料,拓宽视野;3.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写好报告;4.形成看法,认真讲解,广泛交流。

四、操行评价

可采用教师宏观点评,学生组内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的方法。评价时要注意到目的和效果、态度和方法、调查报告的形式和内容等问题。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附属中学)

上一篇:老山精神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小微企业融资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