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信息技术应用

2024-08-03

学校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精选9篇)

篇1:学校教育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的误区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不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它与传统的学科相提并论,教学中也沿袭了传统学科的教学方法,甚至把学习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等同起来,缺乏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意识,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应有价值。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由于教材里有关技术方面的内容远多于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分析、应用的内容,再加上教学过程中频频接触计算机软硬件,占据了这门课程的绝大多数时间;同时,具有指挥棒作用的信息技术会考中的题目也侧重于考核学生的软硬件操作的熟练程序,这就很容易让师生片面认为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就是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操作,这就背离了信息技术课真正的教学目标,走进了唯技术论的误区。

误区一 技术学习是教学目标

设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它的学习范畴远大于计算机学科的内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计算机及其软件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应归于信息的收集、处理,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更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即: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使他们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和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

与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相比,技术是第二位、浅层次的。可以设想,今天一些优秀的软件,如VB、Office、Windows等将来都有可能被更好的软件取代,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却有很大的相似性,正如对于编程而言,具体的语言是可选的、多变的、愈来愈强大易用的,而算法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却基本保持不变。这便要求教师不仅教会学生使用信息工具,更要教会学生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正确理解、判断、评价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课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创新人才,而不是培养计算机的操作者。

在这方面有一些反例,如社会上有些人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技术盗窃网上银行、制造病毒、成为黑客攻击网站等,这些现象如果没有引起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充分重视,在教学中未能有意识地对学生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难免会产生新的计算机犯罪。例如:有的老师在讲穷举法时,提到可用此算法编写破解密码的程序,立刻有学生问能不能编出破解取款机上密码的程序。可见对信息的理解、评价和正确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比计算机的具体操作更为重要,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教师能够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素养、道德、法规方面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

[1] [2]

篇2:学校教育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不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它与传统的学科相提并论,教学中也沿袭了传统学科的教学方法,甚至把学习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教育等同起来,缺乏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意识,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应有价值。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由于教材里有关技术方面的内容远多于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分析、应用的内容,再加上教学过程中频频接触计算机软硬件,占据了这门课程的绝大多数时间;同时,具有指挥棒作用的信息技术会考中的题目也侧重于考核学生的软硬件操作的熟练程序,这就很容易让师生片面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操作,这就背离了信息技术课真正的教学目标,走进了唯技术论的误区。

误区一 技术学习是教学目标

设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它的学习范畴远大于计算机学科的内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计算机及其软件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应归于信息的收集、处理,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更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即: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使他们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和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

与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相比,技术是第二位、浅层次的。可以设想,今天一些优秀的软件,如VB、Office、Windows等将来都有可能被更好的软件取代,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却有很大的相似性,正如对于编程而言,具体的语言是可选的、多变的、愈来愈强大易用的,而算法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却基本保持不变。这便要求教师不仅教会学生使用信息工具,更要教会学生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正确理解、判断、评价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课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创新人才,而不是培养计算机的操作者。

在这方面有一些反例,如社会上有些人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技术盗窃网上银行、制造病毒、成为黑客攻击网站等,这些现象如果没有引起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充分重视,在教学中未能有意识地对学生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难免会产生新的计算机犯罪。例如:有的老师在讲穷举法时,提到可用此算法编写破解密码的程序,立刻有学生问能不能编出破解取款机上密码的程序。可见对信息的理解、评价和正确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比计算机的具体操作更为重要,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教师能够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素养、道德、法规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信息观。

误区二 计算机是门独立学科

由于存在“学科本位”的思想以及应付会考等原因,部分教师只注重课本知识的教学,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缺乏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意识,这也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大误区。信息技术课应融会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时时考虑到与其他课程的渗透,教师的这种意识甚至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最近,我听了几节信息技术评优课,同是讲Word中的自选图形,一位老师只是把课本内容讲完了事,另一位老师则是用自选图形绘制了高中物理课本中的各种图形,如物体受力图形等,显然,后一位老师深刻领会了信息技术课的内涵,将这门课的学习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学生通过这节课不但能很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也能联系到其他课程的学习。如果计算机老师都能像这位老师这样,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又如VB程序课,一位老师只讲了课本上的几个例子,另一位老师则讲了如何用VB编写一个打印数学上的正弦和余弦函数图形。从课堂气氛和课后效果看,后者明显好于前者。

其实,很多老师也知道计算机不过是一种工具,学习它的目的是希望能利用它更好地获取信息,掌握更高效的手段,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好各学科知识。

篇3:学校教育信息技术应用

一、国外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1. 政府的宏观主导。

美国总统林肯上任后, 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了能够让每间教室和图书馆都连上Internet, 要求进行专业的教师培训。在1996年, 林肯把信息技术教育列为对教育挑战的重要举措。

英国在1998年的教育改革中提出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的指标。就是要求自主地使用各种信息技术, 对信息的处理、分析和获取。并在1999年公布了在通讯技术课程中, 要求加强和重视信息技术的教育。

法国政府在2002年的时候, 提出了一项关于“建设信息化的数字共和国”的宏伟计划。总理拉法兰在介绍计划时说到:“通讯技术和信息是每个领域的新载体。我们要变封闭为开放, 举重若轻。”

2. 环境的布局和规划。

硬件设施是进行和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环境规划和建设, 并加大了投资的力度。根据2010年12月的统计显示, 1999年9月份, 美国所有的公立小学全部接入国际互联网, 有70%的教室接入互联网, 平均一台计算机可供4名学生使用。截止到2010年5月, 日本超过99%的小学拥有计算机, 平均每所小学拥有20台计算机, 接通校园网的小学已经有55%。法国2005—2010年, 投入的数字校园费用总额达到31200万法郎。到2010年, 法国普通的高中1台计算机可以供3名学生使用, 初中1台计算机可以供6名学生使用, 小学则是1台计算机可以供8名学生使用。从1992年开始, 加拿大就开始实施学校网络工程 (School Net) 项目, 1998年加拿大20000所小学、5000个图书馆与因特网连接。2000年, 把所有学校的教室都进行了因特网的连接, 成为全球联网率最高的国家。

3. 人力资源的开发。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 如何提高教师的网上教学能力成为各国教育机构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为了解决此类问题, 各国教育机构下拨专款对专业的老师进行培训。据不完全统计, 各国投资在教育中的经费1/3用在了教师的培训上面, 而且经费在逐年上涨。澳大利亚在2001年6月份召开的课程改革会议上提出, 给每位小学教师每年增加200澳元 (1112.5元人民币) , 专门用于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美国在1993—1996年期间, 对于教师培训费用每年增长4%, 1997—2000年每年增长5%。美国除了要求教师对硬件的掌握, 更注重的是应用和开发。

4. 课程的评价。

在英国, 信息技术课程分为9个目标, 对学生的学习程度和类型进行了很到位的描述, 另一方面, 对教师的教学也进行了评价。日本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主要方式是以报告完成的情况和参加的活动为依据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小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增强了他们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锻炼了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做好的工作

世界各国都在重视信息技术教育, 我国也不能落后。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课程, 教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教学的目的。

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计算机和网络。让学生学会用计算机系统地解决问题, 通过对程序的编写和专业的计算机语言, 培养学生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2. 教材的设计。

选择教材的时候要有层次。充分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框架, 采用合适的教材。枯燥乏味的教学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课程内容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而且很多教师都是用DOS和WPS等一些传统陈旧的授课方式, 应该采用功能性更全的平台, 比如说整个Windows系统。

3. 教育的模式。

学校不提供很完整的信息技术课程,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 打破班级和年级的限制, 以多样的活动课形式进行教学。除此以外, 学校应该专门开设一些信息技术的必修课程。

纵观世界全局, 各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使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落后了很多, 这既是挑战, 更是激励!对于一线教师来说, 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才有可能去实现新时代背景下的新目标。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加强信息化的脚步只是其一, 最主要的还是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 从本质上改变才能产生质的飞跃。

摘要:各国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对我们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实例, 既是挑战, 更是激励!对于一线教师来说, 必须更新教学理念, 才能实现新时代背景下的新目标。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加强信息化的脚步只是其一, 最主要的还是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 从本质上改变才能产生质的飞跃。

关键词:信心技术教育,评价,启示

参考文献

[1]王雪婉.借鉴国外经验, 改革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J].考试周刊, 2011 (56) :31-32.

篇4: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教育 教育应用

伴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没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课堂实践证明,学生从信息技术中习得的知识及课堂教学效果与从教师那里获得的知识和课堂教学效果相比,并没有显著优势。值得探讨的是: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当前学习的价值在哪里?怎样才能更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随着教学不断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成为教学目标和方向。课堂是学生学校活动的主要场所,教育教学改革离不开课堂教学改造,有效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完成学生知识的积累,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及迁移,培养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法变革,为学生思维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1.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使命

1.1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探究问题

创新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换句话说:问题的解决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土壤。学生只有独自面对问题,并且凭借自己的能力可以解决问题时,才能最有效学习。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应用信息技术巧妙地将知识转化为学生探究的问题,设计各种探究性情境和活动,让学生应用信息技术主动探究问题。

1.2注重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交流和互动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培养学生相互间交流与协作的能力。要求学校注重群体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种互动不仅包含课堂上的互动,而且包含课后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课本的互动、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互动、与网络学习资源的互动等。甚至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进行不同文化、地域、知识背景等之间的互动,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

1.3注重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迁移和应用

学习任务和活动使学生掌握和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信息技术教育应引导学生善于应用信息技术不断学习新知识,弥补知识的不足,并可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知识迁移和应用。

2.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有效性

2.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富有创造性的问题情境

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极具吸引及挑战性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创设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①问题梗概,主要包含产生问题的背景、人物、事件等。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或利用信息,为学生实践和获取知识信息提供支持。

②问题。问题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将课堂知识隐含于问题之中,吸引学生探究和解决。

③问题可操控空间,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问题的可操控空间,使学生自由操控问题因素之间的变量及问题元素之间的关系,想象其结果及结论。

2.2应用信息技术搭建学生思维的悬梯

①应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心智。学生在问题环境中可以将一些认知工作转移给计算机,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为学生进行更加先进的信息处理提供机会。例如:日常学习中,学生遇到复杂数学运算时,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不仅可以确保运算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②应用信息技术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随着科学知识发展,任何人都不可能在有限生命里将所有知识都掌握。网络可以作为学生庞大的知识库,充当学生的记忆系统,当学生需要某种或某类信息时,只需输入关键字就可查询到相关知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③应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兴趣不同,他们对知识的积累呈现多样化,不同学生可以对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假设和推断;如果他们能应用信息技术互相交流、沟通、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每个人的认知空间就会在无形之中扩大,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超级大脑”。

3.提高学生信息技术专业水平和技能

可以认为信息技术是义务教育阶段唯一的“专业课”,对学生现在学习和未来工作有着深远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开放性,可以采用分组探究实践的教学方式,有意识设置不同学习层次,其中既包含广大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又包含对信息技术有兴趣、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利用课内外时间自己探究的内容。这样设计可以让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课堂任务后可以做其他学生的小老师,相辅相成。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广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需求,又可以不断提高水平高的学生对知识及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力。

综合上述,信息技术教育价值不仅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深远的在于提供学生现在和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法和内容,提高学生课内外学习能力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还对个人能力的无限扩展提供了有效方法,应用海量信息技术资源,“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已成为每个人探究问题、研究问题的可行方法。信息技术教育中必须把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然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建立在对问题的学习和解决之上,因此应用信息技术为问题解决创设问题情境,同时应用信息技术学习、交流、探究及对知识的反馈决定着学生的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咏.中学信息技术与中学课程整合的分析与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36).

[2]史晓俊.新课改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J].新课程,2012(3).

篇5:信息技术教育自查

磨湾子小学

在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和中心学校的直接指导下,我校于近日完成了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自查工作,我们对照相关文件要求,对学校远程教育室的硬件设施作了完善,对档案作了整理规范。

一、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增强了领导、老师对远程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把发展远程教育看成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学校领导明确提出:要逐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为提高我校领导、老师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 识,本学期,我们先后召开了两次远教工作专题会,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

与此同时,我们还利用校本教研的机会,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教师头脑。通过学习、宣讲,我校领导、教师都认识到远程教育工作重要性,并能积极主动地开展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学校也相继成立了以校长为组 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相关教师为成员的远教资源应用领导小组。

2、认真编写教学工作计划

学期开学初制订有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计划,并按计划去完成各项远程教育工作。如《学期工作计划》、《信息技术培训计划》等。每学期末对本学期的远程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并写有学期远程教育工作总结并存档。

3、制度的完善和表册的填写。

完善各种制度并上墙,按计划认真开展工作后,如实填写好各相关的记录和表册,如《教学课件借阅登录表》、《下载刻录登记表》、《多功能教学登记表》等。

4、提高了教师的实验教学和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能力

在认识信息技术教育工作重要性后,我校教师积极开展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学校领导的工作安排及教师们的工作需要,我制订了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根据计划对教师们进行电脑的基本操作、远程资源的查找及利用、word的学习、课件的制作及网络知识等几方面的培训。积极向全校教师宣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的优点、重要意义和教学思路,宣传信息时代新的教育思想、内容、观念和方法,促使他们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全面推进我校的现代技术教育。认真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努力让全体老师早日学到相关知识,喜欢进入多媒体教室来上课。目前,我校所有的学科教师都能利用DVD进行光盘教学,绝大多数教师都能熟练地通过网台查找教学资源。

5、规范了相关档案资料

在以前的日常教学工作中,由于部分教师对远程教育工作认识不足,加上平时教学任务繁忙,在收集、填写远程教育相关资料方面做得不够规范。本学期,我们下大力气抓此项工作。按时接收现代远程教育卫星资源,及时整理分门别类保存,制作光盘,做好资源的备份工作,整理、归档后作好资源下载和刻录记录。同时编辑远程资源播出目录,及时公布到远程教育室门口的小黑板上,并在学校宣传栏上发布预告, 让老师们及时知道远程教学信息,根据自己的教学进度有选择地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确保师生能及时收看已有节目,使远程资源能及时充分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教学资源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品、艺术、体育、专题教育等几方面的内容。在工作中,我及时接收整理并刻录远程教学资源,我校老师使用远程资源每周不少于20课时,平均每位教师使用达4个课时以上。这样就体现出了“同一片蓝天下,享受共同的优质教育资源”。目前,相关档案资料已得到基本规范。

6、重视安全教育。注意设备安全和用电安全。保证微机室内不发生任何事故。

二、存在的不足

1、少数教师年龄偏大,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时有一定的困难。

2、由于学校经费紧张,在远程教育上投入有些力不从心。

三、下一步的打算

1、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的经费投入。

2、搞好站点设备故障的维修和维护,培养自己的技术力量。

3、在课件开发上下狠功夫,深化培训工作,另处还应加重远教工作。

信息技术教育工作

自查报告

磨湾子小学

篇6:教育信息技术

1.教育信息技术

2.教育信息技术 3.教育信息技术 4.教育信息技术 5.教育信息技术 6.教育信息技术 7.教育信息技术 8.教育信息技术

9.教育信息技术 10.教育信息技术 11.教育信息技术 12.教育信息技术 13.教育信息技术 14.教育信息技术 15.教育信息技术 16.教育信息技术

重点资助课题 重点资助课题 一般资助课题 一般资助课题 一般资助课题 一般资助课题 一般课题 一般课题 一般课题 一般课题 一般课题 一般课题 一般课题 一般课题 一般课题 青年专项课题

廖东升 阈下信息技术视域下的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研究

李超英 网络教学资源课堂在线应用研究

李健 基于web的职业院校顶岗实习与就业管理平台的研制 陈德平区域性教育信息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研究

刘祥国 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杨锦荣 高校区域机构知识库联盟建设研究

马振中 网络共享机制下的学前教育数字资源库建设研究 刘友成 现代信息技术在《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黄有全 高职工科教学做网络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谭晖 微博与大学英语写作的结合范式研究

孙爱武 基于职教新干线的英语学习元认知策略培训的研究 邓亚明 基于构件模式的成长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杨玲玲 高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网络辅助教学研究 刘罗仁 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与实践

闫翠萍 知沟理论视野中新媒体环境对湖南农村学校影响研究 孙娜

新兴网络技术对教学方式

国防科技大学

湖南教育音像电子出版社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省电化教育馆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湘潭大学

长沙师范学校(专科)邵阳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城市学院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怀化学院

篇7:信息技术教育叙事

一节非常普通的信息技术课,由于是四年级,对学生的读书要求在提高,首先是让学生看书,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认识与熟悉;接下来是每一小组抽一两个同学作为小组的代表来回答问题。课堂上教学进行的非常的顺利,同学们的情趣也调动起来了,积极性非常的高,到了第三组时,我走到一位男同学身边,提出了问题,这时有同学声说应该叫某某同学,我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就听到一声“她是傻子,不要叫她,可笨了”的声音。我回头一看是一位胖乎乎的男同学说的,这时有个别的同学开始起哄,也有同学提出了批评,而我提问的同学委屈的哭了。这时我问了一下那个男同学,师:你为什么这样说她。生:他学习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会。表现出一副看不起人的样子,有一些同学也跟着帮腔。我一下严肃起来了,认识到同学间的相互尊重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他们对同学间的学习成绩看的非常的重,而忽略了其它的方面。这时我说,师:大家把手伸出来,看一下,我们的手指是一样长吗?生:不是的,师:那手指是长的有用呢?还是短的有用呢?生:都有用。生:明白了这个道理,手指不管长短都是有用的。那么大家想一下,我刚才提问的这个同学,师:他有什么特长呢?生:老师,他的独轮车骑的非常的好,师:那刚才说人家的那个同学的独轮车骑的怎么样呢?生:不会骑。师:这说明了什么道理呢?生1:人人都有长处;生2:天生我才必有用;生3:人不可能什么都会的,人家总有你不会或不如人家的东西。生4:应该看到别人的优点。师:是的,要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取长补短。学会尊重他人,是我们做人的美德。

回过头来想,一节普通的信息技术课,一个普通的提问,确反映出了,我们当前的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欠缺与某种方面的丢失。学生只看重学习成绩,其它方面的培养与教育淡化了,同学间最起码的尊重消失了,从大的方面来看,这是学校应试教育的产物,也是我们要进行教育改革的初衷,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同学间的相互尊重是应该的,也是我们德育教育必须要做的。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说不分主副科,不分是不是班主任,作为老师,这是你的一份责任,也是你的职责,更是你的义务。通过信息技术课对学生们进行了德育方面的教育,我认为太值了。只要我们的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上全面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我们一定会培养也全面的合格的接班人的。

信息技术课上的“音乐欣赏课”

这是一节PPT课,主要内容是超链接的学习,超链接对五年级学生来说要理解它是比较困难的,但操作起来却不复杂,可以说比较简单,我想针对孩子们他们只要知道超链接的作用,以及在ppt中如何设置就OK了。本节课的内容并不多,也比较枯燥。怎样引起孩子们的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呢。我就设计了一个点歌台,通过课前的调查,了解到了目前孩子们喜欢的歌曲。在课上我打开了制作的点歌台课件,美丽的画面,熟悉歌曲名的出现,一下子吸引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喊着叫着点自己喜欢的歌曲。当老师一点歌曲名时,进入到了另一个画面,家庭影院画面出现,并有背景歌曲音乐。点返回,又回到了点歌台主界面。几次操作后,引起了同学们的求知欲,都想自己来操作作一下点歌台,都想自己有个属于自己的点歌台。但有许多同学提出了问题,老师,歌名和歌曲是怎么连接到一起的?家庭影院是怎么画出来的?听完这首歌后,又是怎么回到主界面的?等等。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出现了,我及时的引出了新课----超链接。

对五年级学生来讲,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约束力,也有了一定的知识的积累,学习习惯也正在形成,信息技术课上我重点是培养他们的看书能力,培养他们能够看书,看懂书,会用书的能力。目前信息技术课上对操作步骤描述的非常的准确,画图也清晰,同学们只要认真看书,一般是能够正确操作的。但通过调查,绝大多数的孩子不会看书,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学会看书,实际上是把老师带在了身边了,所以我利用信息技术教材的特点,要求学生们必须要看书,通过看书来操作,书看的清楚了,准确了,操作结果才能准确。

通过这种形式先是逼迫学生们看书,逐渐培养他们能看书会看书喜欢看书的习惯。

同学们首先通过看书来学习什么是超链接,怎么在PPT中设置超链接。同时又通过画家庭影院对画画进行了复习,通过下载歌曲对下载歌曲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同学们在看书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首先是自己想办法来解决,其次是相邻同学间的请教、讨论来解决,最后大的问题提到全班来研究解决。

反思:本来正常上超链接这节课非常的简单,老师通过演示,学生跟着操作一学就会掌握,但我通过一个点歌台,这一设计,使这节简单枯燥的课,变成了学生们喜爱的课。分析其原因是因为设计中有同学们喜爱的东西-----歌曲,说明我们老师只要用心,就会让我们的课堂变成同学们向往的地方,变成同学们喜欢的地方。

他们增大了眼睛

Flash课是小学五年级涉及的内容,目的是让孩子了解Flash软件的基本特点,掌握其基本的操作技能,但Flash软件的学习是比较难的,针对于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说难度更大。那么怎样完成教学任务呢?我想首先得让学生们喜欢上Flash,然后在学习过程中再想办法来克服难点。

在第一节课刚开始的时候,我首先演示了一些变形动画:如三角形变方形又变圆形;一些运动动画:一个能够转动的小球滚来滚去,地球与月亮(地球自转着,月亮围着地球转动)等。通过演示,把同学们目光吸引到了大屏幕上,这时有的同学就问了,老师,你给我们演示的内容是我们要学习的吗?老师,我们能学会吗?等等,带着疑问和好奇进入了Flash的学习。为了使学生们尽快的入手,我没有对Flash软件的界面进行详细的讲解,我想用到那里再讲其作用,这样效果会更好的。我先用矩形工作画了一个红色的矩形,又画了一个蓝色的圆形。接着进行了变形的设置。同学们看的非常的仔细。这是我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一件不可思意的事情就要发生了,我拖动着指针,在大屏幕上显示出红色的矩形渐渐的变成了蓝色的圆形。这时你看同学们都增大了眼睛,许多同学的嘴也张开了,并发出了啊、呀的声音。不可思意的声音也同时出现,而后全班暴发出老师我们要学习,我现在要操作,我要试一下的要求的声音。是啊,原来他们在电影中、电视中、动画片中看到的一些变形,原本以为是多么的高深,原来用Flash软件可以轻松的搞定啊。同学们学习欲望被激发出来,一发不可收拾了。我原想讲一下具体的注意事项和要求,但同学们都说看会了,都以为刚才老师的演示看明白了,都想一试身手,体会一下变形动画。我想也行,让同学们先操作一下,体会一下Flash的特点,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的。于是,就同意我们操作了。教室内热闹起来了,同学们热情高涨的操作着,相邻同学间还讨论着,回忆着老师刚才的操作步骤。但一会同学中的问题就出来了,老师,我的不变;老师我的矩形出来没有填充色,只有一个框;老师我的屏幕显示的内容和他的不一样,缺少东西等等。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提出来了,没有一个同学做出来。这时我并没有急着来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又演示了一遍,让同学们对照自己的操作步骤来找问题出现的原因,这时只有个别的同学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我又重新操作了一遍,这时情况不一样了,多数同学找到了自己的原因。他们再进行操作时,解决了问题,自己的第一个变形动画也出现了,他们在欢喜,在表现,在比较。还有个别的同学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我能不能做几个连续的变形动画呀。当然可以呀。多么可爱的孩子们。看着他们欢笑的样子,我想,信息技术课虽说是一门新型的课程,他没有音体美学科那样有自己的特色,易吸引孩子。也不想语文课那么通过传授学生们语言,文字、文学方面的传统知识。但本学科的特点也是比较突出的,他是时代的产物,是目前人们进行工作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只要我们正确的认识,正确的引导,信息技术教育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他们真正的学会的上网

目前信息技术课对孩子的吸引力在于可以上网玩游戏,可以上网聊天,真正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并不十分的喜欢。记得在上信息技术课第四册(主要介绍网络知识)第一节课时,我先说了一下本学期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网络知识,学习怎样上网时,教室里一下子开锅了,这学期能上网了同学们都非常的高兴,手舞足蹈,但一听还要学习上网知识,他们就喊开了,老师我们都会上网,不用学的。我一听,都会上网,我统计了一下全班只有五个同学没有举手,其它的同学都高高的举起了会上网的手。我想好啊,绝大多数同学都会上网,那我就试一下吧,同学们也不服气,试就试,我让他们打开第一课,把书翻到第五页,对照书上要求来操作,在地址栏内输入红泥巴村的网址。几分钟过去了,全班同学只有两个同学的机器上显示了红泥巴村主页。其它同学都没有显示出来,这时同学们没有动静了,也不知声了,教室内出现了少有的安静。我首先带领大家学习了上网的基本知识,浏览器知识,要求同学们掌握如果我们的机器里没有安装浏览器这个软件,是上不了网的。然后对浏览器界面进行了简单的认识,这时我重点的对地址栏进行了说明,这是我们输入网址的地方。而刚才绝大多数同学没有找到地址栏,在别的地方输入网址。我想同学们经常的能听到这么一句话,把网址给发过来。这就说明会输入网址,是我们学会上网的第一步呀。同时我又对输入网址时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网址输入要绝对的正确,输错一个字附就会是另外一个网址的。注意对照检查,正确无误后再确定。同时,又给出了几个常用的少年网址,进行巩固练习。这时同学们才感觉到了,原来上网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是有要求的。这是我提出了思考题,同学们为什么喜欢上网?上网时应试注意什么事项呀?经过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上网喜欢玩游戏的占全部,聊天的占一半,其它的什么查资料呀,听歌呀就比较少了。对于上网时的注意事项,原本我以为四年级的学生了应该能够说出一些来,可是,询问的结果非常的令我失望,大多数同学什么都不知道,个别的同学能够说出个一两点来。情况不容乐观,因为目前的网络上的内容十分的复杂,绝大多数的内容不适合少年儿童,网络的安全教育势在必行,所以我临时改变了我的教学内容,增加了网络安全我知道这一内容,充分利用了红泥巴村网站内的安全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了网络安全全面的教育,使同学明确上网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我想只有这样,增强孩子们的防范意识,他们上网才会安全,他们才会真正的学会上网。

篇8:信息技术教育

1.1 信息技术的定义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定义, 因其使用的目的、范围、层次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

1.1.1 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

1.1.2 信息技术“包含通信、计算机与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游戏、电子技术、光纤技术等”。

1.1.3 信息技术就是“获取、存贮、传递、处理分析以及使信息标准化的技术”。

1.1.4 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以获取、加

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以及声音信息, 包括提供设备和提供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与设备的总称。

1.2 信息技术的分类

1.2.1 按表现形态的不同, 信息技术可分为硬技术 (物化技术) 与软技术 (非物化技术) 。

前者指各种信息设备及其功能, 如显微镜、电话机、通信卫星、多媒体电脑。后者指有关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各种知识、方法与技能, 如语言文字技术、数据统计分析技术、规划决策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等。

1.2.2 按工作流程中基本环节的不同, 信息技术可分为信息获

取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存储技术、信息加工技术及信息标准化技术。

1.2.3 日常用法中, 有人按使用的信息设备不同, 把信息技术分

为电话技术、电报技术、广播技术、电视技术、复印技术、缩微技术、卫星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也有人从信息的传播模式分, 将信息技术分为传者信息处理技术、信息通道技术、受者信息处理技术、信息抗干扰技术等。

1.3 信息技术的特征有人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特征———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当作信息技术的特征。

我们认为, 信息技术的特征应从如下两方面来理解:

1.3.1 信息技术具有技术的一般特征———技术性。

具体表现为:方法的科学性, 工具设备的先进性, 技能的熟练性, 经验的丰富性, 作用过程的快捷性, 功能的高效性等。

1.3.2 信息技术具有区别于其它技术的特征———信息性。

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的服务主体是信息, 核心功能是提高信息处理与利用的效率、效益。由信息的秉性决定信息技术还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相对性、动态性、共享性、可变换性等特性。

2 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位

我们从信息技术教育与教育信息化、计算机教育、科技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关系方面, 多视角地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位问题作具体分析。

2.1 信息技术教育与教育信息化

2.1.1 教育信息化“信息化”一词最早是与“信息产业”、“信息化社会”联系在一起的, 其提出源于日本。

1963年, 梅棹忠夫在《信息产业论》一书中首先向世人描述了“信息革命”、“信息化社会”的诱人前景。此后, “信息化”一词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使用。人们从技术、知识、生产、经济、社会、国家等多角度对“信息化”的定义与内涵进行了阐释。

教育信息化, 是教育领域的信息化的简称。关于教育信息化这一概念, 有的学者认为其本质是要创设“一种充满信息, 而且方便教育者和学习者获取信息的环境。”

也有人说: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 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 促进教学过程的全面革新, 使学校能够适应信息化对教育的新要求。我们认为, 教育信息化应包括如下九个方面的内容: (1) 教育思想的“信息化”。要从工业化社会的班级批量化、“一刀切”教育思想转向信息化社会的个性化、人本化教育思想。 (2) 教育资源的“信息化”。要创建分布式的、超链接的、非线性的、多媒体化的、开放的、智能生成式的多种教育信息资源库, 使学校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电子化、网络化;要建立教育资源信息系统, 使人、财、物、时间、空间等各种资源要素的调控与管理最优化。 (3) 课程教材的“信息化”。要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不断深化课程教材改革;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努力提高各科教材的技术含量, 注意培养学习者的信息能力。 (4) 教学模式的“信息化”。要注重建构主义、人本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理论的综合运用, 构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 要将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创新等环节的组配作为教学模式构建的基础。 (5) 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技术的核心, 提高各种软件、硬件、潜件中的技术含量与信息质量。 (6) 教育环境的“信息化”。创设丰富、多样、美好的教育信息环境, 使师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得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校园环境的熏陶。 (7) 教学评估的“信息化”。注重计算机与网络在评估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结果分析中的应用, 使评估经常化、自动化、智能化。特别要注重信息导航与实时评估, 使教学过程能自动朝教学目标演进。 (8) 教育管理的“信息化”。以绩效为价值取向改革教育管理模式;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常规管理、人事管理、工资管理、档案管理、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9) 教师素质的“信息化”。要注重培养教师的信息素质, 提高其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

2.1.2 信息技术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的关系信息技术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途径, 能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技术教育实施的重要基础, 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一句话, 二者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

2.2 信息技术教育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2.2.1 信息技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一词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教改运动, 现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信息技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主要体现在下述两个方面: (1) 二者的根本目标一致, 但出发点不同。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培养人的整体素质, 要求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渗透素质教育思想。信息技术教育强调的是增加信息技术这一教育内容, 加强对每个公民信息素质的培养, 以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 (2)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可以推进素质教育。同时, 推行素质教育, 要求加强信息技术教育。

2.2.2 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教育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关系。

创新教育强调的是教育的目标与教育思想的改革, 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如下几方面的创新素质:

创新意识、精神与品德──具有自觉的创新取向与动机, 喜欢立异图新、与众不同;敢于改革一切保守、落后的东西, 向传统向权威挑战;具有坚韧不拔、乐观自信的品质;尊重他人, 善于合作, 乐于奉献, 有良好的道德素养。

创新思维与技能──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 (包括思维的变通性、新异性、发散性、直觉性、敏捷性、流畅性等方面) ;能熟练运用一般的创新方法与专门的创新技巧独立发现与解决问题;能通过实践不断提高创新的智力技能与运动技能。

同时, 为了实现创新教育, 必须抓好信息技术教育。因为创新素质不会凭空产生, 它必须在创新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创新过程逐步培养;创新方法的掌握、创新技能的形成, 必须灵活采用多种信息技术。

摘要: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义、本质与特征, 讨论了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与教育信息化。

篇9: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应用

目前,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渐取代过去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没有提高,不少学生和教师只是把多媒体当成一个屏幕或者一个工具,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在思考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和价值以及怎样弥补信息技术教学的不足,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把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到中学课堂中,来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初中是小学到高中的过渡阶段,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课堂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改革,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学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创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改变教学思路,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好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处事能力。

一、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使命

1.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探究问题

在学习与生活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应用所学知识正确处理遇到的问题,创新思路,真正应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并且设计问题和学生分享,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注重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交流和互动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发展,信息技术也一样。教师要注重信息技术与现实的交流,不能只让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而忽略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现代教育模式提倡学生间相互交流,互相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分享网络学习资源,学生间相互交流协作并且利用信息技术到现实中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与现实的交流也可以扩大到地域、文化背景、信仰等方面。

3.注重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天都在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知识的共享与迁移,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学习新知识,丰富学识,更好地弥补不足,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二、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富有创造性的问题情境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创造富有创造性的情境,情境的创设可以从问题概要、问题本身以及问题的可操控空间三个方面考虑。就问题概要来说,可以从问题产生的背景方面考虑,即在怎样的状况下出现的这个问题,可以从哪个方面考虑,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会发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也可以为学生的实践、信息的获取提供知识。从问题本身方面考虑,问题是学生发问的原动力,只有存在问题,才会引导学生不断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的存在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探究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问题的可操控空间指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问题处理方式的多元化,学生可以对问题进行大胆设想。

2.应用信息技术搭建学生思维的阶梯

(1)应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心智。学生在处理问题时思维会有局限,将遇到的问题交给计算机可以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深化对问题的了解,尤其是数学运算方面的问题,可以极大地提高运算效率和准确性,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信息媒体的应用技术。

(2)应用信息技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荷。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学习以死记硬背为主,这是对学生思维的禁锢。计算机可以充当巨大的知识储存库,学生可以随时利用计算机查询相关知识,从而减轻学习负担。

(3)应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每个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方式不同,对知识的积累和掌握程度也不同,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拓宽个人的认知和学习空间。

三、提高学生信息技术专业水平和技能

信息技术的应用日渐广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专业水平和技能,让更多的学生将信息技术高质量地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总之,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为教学带来方便,对学生的发展乃至时代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个人能力,为处理不同问题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周咏.中学信息技术与中学课程整合的分析与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36):43-46.

[2]史晓俊.新课改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J].新课程,2012(3):23-25.

[3]陶礼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主题探究学习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3(7):55-58.

上一篇:很美的哲理名言下一篇:毕业论文摘要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