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纠纷处理法律制度

2024-07-26

旅游纠纷处理法律制度(精选6篇)

篇1:旅游纠纷处理法律制度

妥善处理林地纠纷 服务林权制度改革

——广西高院关于农村集体林地纠纷法律适用问题的调研

报告

编者按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农村集体林地纠纷法律适用问题的调研报告获得全国法院第五次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调研报告对各地处理此类纠纷很有参考价值。本文以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背景,以农村集体林地纠纷为切入点,将林地纠纷分为权属纠纷和流转纠纷两大类,对其各自的基本情况、特点、分类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多角度的考察。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处理农村集体林地纠纷过程所遇到的实体法和程序法适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多方位的细致梳理、分类、剖析与揭示,提出了解决路径与应对之策。

农村集体林地纠纷涉及广大农民(林农)的切身利益,如果处理不当,则很可能导致群体性纠纷甚至恶性事件的发生。随着新一轮林改措施的全面展开和深入推进,简便高效、公正权威地处理各种林地纠纷已是当务之急。

农村集体林地纠纷的现状与处理情况

◎农村集体林地权属纠纷的现状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的林地权属纠纷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近5年来,广西法院受理的三大纠纷案件(土地、山林、水利纠纷)均达1000件以上,约占受理的一审行政案件的一半左右。2007年起林地纠纷发生率明显提高。2009年广西法院受理林地行政确权纠纷案件614件。从判决结果看,一审审结案件中,以维持方式结案的有215件,以撤销方式结案的有21件,撤诉结案的有43件,驳回起诉的有8件,驳回诉讼请求的有39件,变更的有2件,其他的有11件。

◎农村集体林地流转纠纷的现状

农村集体林地流转纠纷包括流转合同纠纷和流转过程中的侵权损害纠纷。2005年-2009年,广西法院受理集体林地流转纠纷930件,其中承包合同纠纷案件650件,转包合同纠纷案件91件,转让合同纠纷案件55件,互换合同纠纷案件10件,出租合同纠纷案件80件,抵押合同纠纷案件1件,其他合同纠纷43件,入股合同纠纷案件尚无。在审判实践中,林地流转纠纷的发生常常会伴随导致侵权损害行为的出现,2005年-2009年,广西法院共受理一、二审有关林业侵权损害纠纷案件636件。

◎农村集体林地权属纠纷行政调处的基本情况

从1973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在省、地区(市)、县三级的政府部门设立了“三大纠纷”调处办公室(以下简称桂调处办),目前共有调处人员1546人。从2002年1月至2008年11月,共受理林地权属纠纷40055起,调解38052起,调解率94.9%,避免乱砍滥伐林地5630亩和木材损失6239立方米,挽回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2亿多元。桂调处办在农村集体林地权属纠纷处理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发现和调处了大量矛盾,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法律、法规对行政调处程序规定有缺陷;二是行政调处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衔接不紧;三是行政调处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亟待完善。

◎农村集体林地权属纠纷司法处理的基本情况

广西法院审理农村集体林地纠纷案件的基本程序是,由立案庭受理分案,林地权属争议案件由行政审判庭审理,林地侵权等民事纠纷案件由民事审判第一庭审理,各类流转合同纠纷由民事审判第二庭审理。2005年-2009年,广西法院共受理林地权属纠纷案件2109件,受案总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08年增幅高达71%;除2006年外,法院维持政府处理决定的案件比例逐年上升,撤销政府处理决定案件比例逐年下降。

◎农村集体林地流转纠纷司法处理的基本情况

2005年-2009年,广西法院共受理各类林地流转纠纷案件2167件,侵权损害纠纷632件,合同纠纷1535件;受案总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一审案件上诉率平均为30.9%,2006年开始上诉率逐年下降,2009年降至22.8%;撤诉率12.1%,调解率9.7%;审理时间比较长。就抽样法院审理林地流转纠纷案件的平均周期来看,基层法院超过7.5个月,中级法院超过9个月。

农村集体林地纠纷法律适用的主要问题

◎农村集体林地权属纠纷案件法律适用的主要问题

一、历史遗留问题较多。(1)林地权属不明、管理使用混乱。目前仍有大量的历史上一直由农民管理使用的山岭、林地等权属没有得到确定,权属不明、管理混乱。(2)林权证未核发到户。林业“三定”时期,广西分山到户的集体林地共有1.25亿亩,但已发证的只有1.1亿亩,其中发证到集体的0.9亿亩、发到农户的0.15亿亩,只占7%,且已分到户的集体林地的林权证绝大部分都掌握在集体手中。(3)权属凭证瑕疵较多。当事人虽然持有权属凭证,但生效要件存在诸多缺陷以致引发纠纷。(4)集体林地承包不规范,留下争议隐患。(5)林地档案不齐全,管理混乱。

二、实体法适用问题。(1)法律体系效力层级结构不够合理。全国性法律法规较多,地方性法律法规较少,而全国性法律法规概括性和原则性的特点难以适应于各地具体情况。(2)规范性文件不适应现时期需要。《广西调处条例》等六部规范性文件,与正在进行的农村集体林权改革的政策要求不吻合而亟须修改完善。(3)调整林地纠纷的法律多是概括性规定。对于一些现实中容易引发林地纠纷的具体问题,如广西各地普遍存在的“插花山”、“外嫁女”、“公益性移民”等现实中较难解决的问题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定。(4)法律法规与现行林业政策存在冲突。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将林地抵押。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并未明确规定集体林地可以用抵押的方式流转,《物权法》也没有将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列入可以抵押的范围,理论上一般也认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原则上不能抵押”。(5)一些林业政策难以贯彻和适用。按照《退耕还林条例》及有关政策的规定,实施退耕还林后,必须确保退耕农户享有在退耕土地和宜林荒山荒地上种植的林木所有权,并依法履行土地用途变更手续,由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发放林权证。但实践中有部分村、组不落实行政法规和政策规定,将退耕后的林地和林木收回集体管理,退耕还林所得的补助在集体内按人头平均分配。“谁种谁有”的政策在贯彻和适用中存在不少困难。

三、程序法适用问题。(1)管辖存在争议。对于跨行政区域的案件如何确定管辖,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只能依靠法院之间协调、协商,在实践中容易产生推诿、扯皮的现象。(2)诉讼主体难以确定。虽然承包合同的当事人具有诉讼主体的资格,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诉讼主体资格如何确定,也有待商榷。(3)证据认证标准不统一。各抽样法院在认定单种法定证据的效力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对林权证这一主要证据的效力认定,不同的法院会有不同的做法。(4)法院与行政机关审查认定证据的标准不一致。现实中,法院审查和认定证据的标准与行政机关存在较大的差异,经常出现法院推翻或者不予采信行政机关先前已经认定的证据的情况。(5)纠纷处理周期过长。就抽样地区调研的情况看,权属纠纷案件的处理时间一般为1年左右,诉到法院的则需2年左右,少数特殊案件需3年以上,个别案件达数十年。

◎农村集体林地流转纠纷案件法律适用的主要问题

一、权属不明,缺乏流转的前提条件。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大量存在,很多权属不明或者权属有争议的林地也进入了流转市场。林地的使用及经营状态发生变动,特别是林地经济价值的提升,使原来处于休眠状态的权属矛盾在利益驱动之下被激活。

二、流转合同不规范,存在的问题多。(1)流转合同的效力难以认定。因签订合同违反法定程序,承包方案没有经过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擅自发包引发的纠纷;法律规定采用书面合同形式流转土地的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仅以口头方式流转引发的纠纷等。(2)流转合同内容显失公平。因合同内容不规范,签订合同时缺乏主要条款或主要条款约定不明确引发的纠纷;出租的集体林地价格偏低,期限过长,又没有约定当外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如何对合同做出补充修订,林农权益无法保障等。(3)合同变更或终止易引发纠纷。

三、流转规模大,流转主体多,调解、协调难度大。近年来,广西集体林地流转规模大、流转频繁,流转主体多元复杂,集体林地流转面积达2000万亩以上。由于林地流转的规模大,跨县、跨市、跨省的“三跨”林地纠纷大量存在,涉案林地的经济价值巨大,要求当事人作出让步和妥协十分困难的,加上流转主体往往涉及多家单位,在众多的当事人之间进行协调工作也相当困难。

农村集体林地纠纷法律适用问题的解决路径

◎农村集体林地权属纠纷实体法适用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完善林业法律体系。在《森林法》或者《土地管理法》中增加农村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违法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定相应的法律后果等内容,与《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相衔接,并对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形式、原则、评估、操作程序、流转合同的格式和内容、转让金的使用和管理、罚则等内容进行规范以减少纠纷的发生。将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制定的《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的内容上升为法律规定,确立林地占有取得制度。

二、妥善处理林业政策与法律法规的适用。审理林地确权案件,人民法院应当优先适用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但是,由于法律、行政法规对林地确权案件的实体处理和程序规范较为原则,而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规定则更为具体,操作性强。因此,林地确权案件通常主要以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为适用法律的依据。

◎农村集体林地权属纠纷程序法适用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严格区分林业民事诉讼案件与林业行政案件。林木林地权属不清的自然资源类争议,应通过行政程序确定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并经行政复议后,方可向人民法院起诉的该类案件,属于林业行政诉讼案件。在涉林纠纷中,平等主体之间的纠纷案件(林地归属争议由政府处理的除外)属于林业民事诉讼案件;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行使行政职权对涉林事项作出的处理而引发的行政争议属于林业行政诉讼案件。在林木林地权源清楚的情况下,因林地承包、转包、互换,或林木转让等基于合同而引发的纠纷,属于林业民事诉讼案件。

二、统一林地权属纠纷证据的审查与认定。新一轮林改后发生林地权属争议的,以新一轮林改颁发的林地证书为准;新一轮林改中引发的林地权属纠纷,原则上以“四固定”和林业“三定”时期人民政府确认的权属凭证为准,只要农业合作化、“四固定”以来权属和管理明确的林地,原则上都要维护现状,对林业“三定”时期人民政府所颁发的林地证,只要不存在漏填、重填和误填等重大错误,原则上都要予以认定;“四固定”后有调整的,则以证明权属调整的权属凭证为准;在“四固定”及“四固定”之后均没有权属凭证的情况下,以合作化时期的权属凭证为准;无权属凭证的,可依历史和现实管理使用情况的证据为定案依据。根据《广西调处条例》第11条规定,依法形成的林地利用现状调查、城镇地籍调查等有关成果资料,可依作为调处权属纠纷、确定权属的参考凭证资料。在没有其他权属凭证资料的情况下,有人民政府参考林地利用现状调查等材料,按照有利于生产生活、有利于经营管理的原则来确定权属。

三、完善行政审查程序。进一步健全和优化行政调处机构机制,建立一整套公正、高效、权威的调处工作机制。

四、修改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建议把重新做出具体行政行为改为由法院改判,法院有权对经政府裁决后的行政确权案件作出改判;确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授权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在审理行政案件时,依据民事诉讼法对相关的民事争议一并审理,规定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居间裁决当事人民事纠纷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采用变更判决的方式,对行政机关在林地权属上所做的确权裁决行使变更权,从而完善人民法院的司法权。

◎农村集体林地流转纠纷合同效力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正确认定农村林地承包经营合同的性质。农村林地承包经营合同既有民事合同的法律特征,也有行政合同的某些成分,不能简单地从行政法或民法的角度来适用法律,而是应从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的具体构成上进行综合考虑与分析,进而选择适用的法律。

二、严格把握解除合同的理由。在实践中,常发生发包方以合同约定的承包费偏低和其他原因为由要求解除承包合同,新任村委干部对前任村委干部与村民订立的土地承包合同拒不认可,对未到期的承包经营合同单方解除后另行发包给他人,或自己承包;一些农村干部不学法、不懂法,法治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粗暴,承包户履行合同中稍有瑕疵,就随意单方解除其承包合同,另行发包他人,以及村集体以农户家庭内有人考上大学为由而私自收回农村学生承包地等情况,这些解除合同的理由都是不充分的,违反了《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其行为应认定为无效,对给承包人造成损害的还应承担赔偿责任。

◎农村集体林地流转纠纷民主议定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正确认定违反民主议定原则所订立的合同的效力。违反民主议定原则签订的合同并非必然无效。确认合同无效,要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发包方所属半数以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及时主张权利;二是必须是对承包方案实质性的违反,且损害了集体经济组织或成员的利益,又无法通过适当方式变更。越权订立的合同应属效力待定合同,可以通过当事人的实际履行行为而使它有效;其无效状态也不是永久的,可以通过一定的时间而使合同成为有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承包合同签订满一年,或虽未满一年,但承包人实际做了大量的投入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不因发包方违反法律规定的民主议定原则而确认该承包合同无效,但可对该承包合同有关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二、妥善处理因民主议定原则而引发的林地纠纷。违反民主议定原则签订的合同属效力待定合同,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当事人可以补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主议定决议认定合同的效力。对以下几种涉及民主议定的情形,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施行的时间分阶段并依具体案情分别处理:(1)林地承包或林木转让合同虽经民主议定,但内容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应认定合同无效。(2)林地承包或林木转让合同既未经民主议定,也未经村民委员会集体研究决定,属村干部个人以村委会名义擅自签订,且损害村集体利益的,应认定合同无效。(3)林地承包或林木转让合同虽经民主议定,但合同的主要条款违反民主议定确定内容的,或民主议定未经通过的,应根据个案具体情况认定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4)林地承包或林木转让合同在民主议定程序上存在瑕疵,但实际内容上没有违背村民会议的意思表示,或者该瑕疵可以补正或经村民事后予以追认的,可认定合同有效。(5)林木转让合同未经民主议定,但受让人已经依法办理林地证,善意取得林木所有权的,应视为转让合同已实际履行,可以认定林木转让合同有效。(6)村民委员会以民主议定程序的方式,收回或调整未到期承包林地的,承包者因此提起诉讼的,对承包者的合法权益应当予以支持。(7)村委会以民主议定程序的方式,发包或转让村民小组所有的林木林地,村民小组提出发包或转让合同无效的,对村民小组合法权益应当予以支持,但要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作者: 罗殿龙)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2011-4-4)

篇2:旅游纠纷处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 旅游纠纷及其解决机制概述

一、旅游纠纷

(一)旅游纠纷的定义

纠纷是指争议的事情。旅游纠纷,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是指与旅游有关的纠纷,更确切的说是因为旅游活动而产生的纠纷。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旅游纠纷包括广义和狭义两层范畴。广义的旅游纠纷,是指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之间,由于一方或者双方违反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而引起的旅游权利义务争议。1而狭义的旅游纠纷,则仅限于旅游民事纠纷。新近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10年9月1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96次会议通过,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第1条规定:“旅游纠纷,是指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旅游辅助服务者之间因旅游发生的合同纠纷或者侵权纠纷”。该规定界定的旅游纠纷,就属于狭义的旅游民事纠纷。

旅游纠纷的定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旅游纠纷是旅游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纠纷。旅游法律关系,是在旅游活动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包括旅游者、旅游经营者、旅游辅助服务者、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等。旅游经营者,是指以自己的名义经营旅游业务,向公众提供旅游服务的人。旅游辅助服务者,是指与旅游经营者存在合同关系,协助旅游经营者履行旅游合同义务,实际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娱乐等旅游服务的人。

第二,旅游纠纷的产生原因是一方或者双方违反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旅游民事纠纷的产生原因是侵权或违约。

第三,旅游纠纷是法律纠纷,不是一般的社会纠纷,它必须以旅游权利义务为内容。

(二)旅游纠纷的特征

李建于、苟鑫:《旅游法规与实务教程》,157页,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1.旅游纠纷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

旅游纠纷是与旅游活动有关的纠纷,是因旅游活动产生的,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因果关系。无论是从时间、空间还是内容来看,旅游纠纷都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

2.旅游纠纷在内容具有复杂性

由于旅游纠纷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而旅游活动具有庞大的市场,涉及面广泛,不仅涉及直接为旅游者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综合性服务行为,还跨越了不同的领域。旅游活动纷繁复杂,由此产生的旅游纠纷也就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3.旅游纠纷在主体上具有多元性

旅游纠纷是旅游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争议,旅游法律关系的多元性,决定了旅游纠纷既可能发生在旅游者与经营者、旅游辅助服务者之间,也可能发生在旅游经营者之间,还会发生在旅游者或者旅游经营者、旅游辅助服务者与相关部门之间。

4.旅游纠纷中心突出

旅游纠纷,是关于旅游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义务的争议。特别是狭义的旅游纠纷(即旅游民事纠纷),旅游者、旅游经营者、旅游辅助服务者因接受或者提供服务,购买或者提供商品而依法享有权利,纠纷发生或者是出于一方认为另一方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或者是双方均存在违法行为。

5.有些纠纷解决难度大

由于旅游纠纷在主体上的多元性,内容上的复杂性,特别是实践中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旅游辅助服务者之间可能发生严重的利益冲突,导致有些旅游纠纷解决的难度较大。如果不及时化解,很可能演化升级。

(三)旅游纠纷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旅游纠纷分为以下几类:

根据旅游纠纷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旅游民事纠纷、旅游行政纠纷。2这样分类的主要意义在于,纠纷的性质不同,解决途径不同。旅游民事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投诉、仲裁、民事诉讼等方式解决。旅游行政纠纷则通过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解决。

根据旅游纠纷的主体不同,可分为: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的纠纷;旅游者与旅游辅助服务者之间的纠纷;旅游经营者之间的纠纷;旅游者或者旅游经营者与 2 无论在理论还是实务中,都没有单独提出“旅游刑事纠纷”。所以本文将旅游纠纷从性质上只分为民事纠纷和行政纠纷两类。相关部门之间的纠纷等。一般而言,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旅游辅助服务者之间的纠纷是旅游民事纠纷,而旅游者、旅游经营者、旅游辅助服务者与相关行政部门之间的纠纷是旅游行政纠纷。

根据纠纷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旅游交通服务纠纷、旅行社服务纠纷、住宿业服务纠纷、餐饮服务纠纷、旅游购物纠纷,旅游娱乐纠纷,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纠纷、旅游保险纠纷、旅游税收纠纷等。这样分类的主要意义在于,纠纷的内容不同,所适用的实体法不同。例如,旅行社服务纠纷主要以《旅行社条例》为法律依据,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纠纷,则以相应的资源保护法为主要法律依据。

根据纠纷涉及的利益不同,可分为:涉及财产利益的纠纷、涉及人身利益的纠纷、涉及财产和人身利益的纠纷。这是对旅游民事纠纷的分类。民事权益可以主要分为人身权益、财产权益两大类,民法对这两类权益的救济有很大不同。将旅游民事纠纷作上述分类,也主要是从救济的角度来考察的。

根据纠纷当事人的数量多少,可分为:纠纷双方为一人的单一性纠纷、纠纷双方至少一方有多人的共同性纠纷。这样分类的意义在于:共同性纠纷较单一性纠纷更加复杂,处理程序有所区别。

根据纠纷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侵权纠纷、损害赔偿纠纷、旅游保险理赔纠纷等。

(四)旅游纠纷产生的原因

旅游纠纷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包括客观方面,也包括主观方面。在主观方面,既包括旅游经营者的因素,又包括旅游者的因素,还包括国家管理因素。

1.旅游产品本身的特性

旅游是一种非物质化的一次性消费品,其所服务的对象是人。正所谓众口难调,基于文化、教育、年龄等差别,不同的旅游者对于同一旅游产品的消费感受是不同的。当旅游者对于旅游产品的满足程度低于期望值时,就会心有怨艾,易导致旅游纠纷。

旅游活动过程具有复杂性,涉及交通、住宿、餐饮、游览、购物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本身又构成一个系统,给旅游经营者对旅游活动的管理和控制增加了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旅游纠纷产生的原因。

2.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辅助服务者的因素 从旅游经营者角度来讲,旅行社管理松懈和服务理念滞后。不少旅游投诉是针对旅行社擅自降低服务标准、变更行程、擅自增加购物点,以及未经游客同意或在游客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违规转、拼团,低价虚假广告宣传等。

从旅游从业人员角度来讲,有些旅游从业人员不顾旅游者的利益、旅游企业的声誉、国家的法律,无理拒绝旅游者的合理要求,甚至侵犯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以满足个人的私利,这就不可避免地发生旅游纠纷。

3.旅游者的因素

一些旅游者由于缺乏相关法律常识和法律意识,往往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用法律手段维权。而还有一些旅游者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又表现出过分维权,导致纠纷进一步扩大。

4.国家旅游管理的缺陷

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一方面,旅游纠纷处理的相关立法还不完善,表现在覆盖面不够广阔、立法层级较低、立法技术粗糙。另一方面,旅游纠纷处理的执法也不到位。虽然国家专门设立了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机构,有些地方也设立了专门的旅游执法机构,但由于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国家的执法投入和执法水平远远达不到及时处理和化解纠纷的要求。

二、旅游纠纷解决机制

(一)旅游纠纷解决机制概述

为了维持旅游交往的良好环境,推动旅游合作的健康发展,一旦发生争议就需要妥善解决,这是旅游法的重要任务。旅游纠纷解决机制就是法律专门应对和化解旅游纠纷的制度体系。

1.旅游纠纷解决机制的概念

旅游纠纷解决机制,是指由解决旅游纠纷的一系列措施和办法组成的有机体系。目前,解决旅游纠纷主要有协商、调解、进行旅游投诉、诉讼和仲裁等五种方法。由上述五种解决旅游纠纷的方法所组成的有机体系,就是旅游纠纷解决机制。

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旅游纠纷解决机制由各种解决旅游纠纷的途径和办法组成的。也就是说,从立法和实践的角度来看,该机制包括:协商、调解、旅游投诉、诉讼和仲裁等五种方法。

第二,旅游纠纷解决机制是一个有机整体。单一的协商、调解、旅游投诉、诉讼、仲裁等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被称为旅游纠纷解决机制,旅游纠纷解决机制是一个由上述措施和方法组成的有机整体。也就是说,“旅游纠纷解决机制”这一概念,不仅仅着眼于旅游纠纷的各种解决措施和办法,也注意到这些途径和办法之间的联系和协调。

第三,旅游纠纷解决机制是以国家的法律政策为根据的,具有合法性。那些违反国家法律政策和社会公德的方法,不属于旅游纠纷解决机制的范畴。

2.旅游纠纷解决的法律依据

前文已述,旅游纠纷解决机制是以国家的法律政策为依据的。明确解决旅游纠纷的法律依据,是正确解决旅游纠纷的第一步,也是分析旅游纠纷解决机制的基础。

法律可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两大类,解决旅游纠纷的法律亦不例外。实体法,是指规定法律关系参加者的实体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例如《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旅行社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等。程序法,是指为了保证实体法上的权利和义务得以实现的程序性规定,例如《民事诉讼法》、《仲裁法》、《旅游投诉处理办法》等。实体法和程序法不可能截然分开,同一部法律文件中可能既包含实体法,又包含程序法。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就既涉及实体法,又涉及程序法。

目前我国尚无综合性的旅游法,除《旅游投诉处理办法》外,也欠有效、系统的旅游纠纷处理法。而且我国适用于旅游纠纷处理的法律法规主要集中于旅行社提供的服务商品上,其立法位阶较低,规定得不够具体。在诸如旅游者与饭店、旅游景区之间以及旅游企业相互之间的纠纷则多数没有明确的法规适用。因此,我国旅游纠纷处理的法律依据亟待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二)旅游纠纷解决的主要途径

根据我国旅游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旅游实务情况来看,解决旅游纠纷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3

1.协商

(1)协商的定义和特征

协商也称为和解,是指旅游纠纷双方当事人在自愿互让的基础上,按照法律法规、习惯和合同条款,直接进行磋商和谈判,自行达成和解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一 3 本部分内容主要参考王立纲、浦秀贤:《现代旅游法学》,356-358页,青岛,青岛出版社,2009年。种方法。

协商解决的最主要特点是完全依赖当事人自行解决而无须第三者介入。(2)协商的法律性质和效力

以协商的方式解决旅游纠纷,从性质上讲属于双方法律行为。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的和解协议,实际上成立了一项新的合同,与原合同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遵守。

(3)协商的优缺点

协商解决旅游纠纷的优点是及时、便利、经济,有利于保持当事人之间的友好关系,所达成的和解协议也易于执行。一般适用于纠纷不大,案情简单的争议。

协商也有其局限性,如果双方分歧严重,则往往难以通过协商解决。同时,和解协议只能依赖于当事人的自觉遵守,不能强制执行。

(4)协商的原则

协商是当事人自力救济的一种方式,对此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自愿,不能强迫,这是协商的前提和基础。从协商的发起,到整个协商过程的磋商,以至和解协议的内容,都应当尊重当事人的自愿。

其次,应当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当事人之间达成的和解协议应当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否则即使达成了和解协议也是无效的。

再次,互谅互让的原则。旅游纠纷是当事人利益冲突的结果,为解决此利益纠纷,协商的当事人应当以解决纠纷的态度,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

(5)协商的具体操作

实践中,协商解决旅游纠纷可以由本人或者委托他人进行。旅游企业之间的纠纷,一般由双方的法定代表人出面协商。

2.调解

(1)调解的定义和特征

调解是指纠纷双方当事人在第三人的参与下,进行商讨,各抒己见,由第三人依照自愿、合法和公正的原则,从中协调,以求纠纷得以解决。

调解与协商的共同之处在于,当事人都以自愿为基础,最终通过双方的协商同意达成协议。不同之处在于,协商是当事人自己进行的,没有第三人的参与,调解则是在第三人的参与下进行的。4

(2)调解的分类

根据参与的第三人的性质不同,可以将调解分为民间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和司法调解。

旅游纠纷的民间调解,是指由不具有专门调解职能的单位或者个人进行的调解,其第三人是由当事人双方临时选任的。当事人在调解人的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制作并签署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是当事人之间合意的结果,具有合同的效力。根据新通过的《人民调解法》(2010年8月28日通过,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人民调解在性质上属于民间调解,当事人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合同的效力,但是可以申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被人民法院确认有效的,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行政调解,是指旅游纠纷的争议双方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行政部门的主持下,本着依法互谅互让的精神,就争议的问题达成协议,从而使纠纷得以解决的方式。我国《旅游投诉处理办法》中对于行政调解做出了专门规定。

仲裁调解,是指在仲裁庭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在自愿协商和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达成一致意见以解决纠纷的方式。从我国仲裁的实践来看,具体的调解方式有以下三种:仲裁庭与双方当事人一起磋商;双方当事人自行磋商,达成一致意见以后,将此意见告知仲裁庭;仲裁庭分别与双方当事人磋商,这种方式相当于斡旋。仲裁机构在仲裁过程中对双方当事人的旅游纠纷进行调解,调解成功即撤销案件,调解不成或者不愿调解即进行仲裁。

司法调解,是指由人民法院主持的调解。现在有许多国家民事诉讼法都将调解作为法院解决民商事纠纷的一种方法。司法调解也是我国人民法院处理旅游纠纷的一种方式。当事人之间发生旅游纠纷以后,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审理过程中对双方当事人的纠纷进行调解,并提出解决方法。促使当事人在自愿、合法的基础上达成协议,经法院批准制调解书。法院的调解书与判决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可以请求强制执行。调解无效或者一方当事人在调解书送达之前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

国际法根据第三人在调解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参与的程度,可以将调解分为调停和斡旋。调停是第三者不仅参与当事人双方的谈判,而且还提出解决纠纷的意见和建议。斡旋是指第三人为纠纷当事人提供解决纠纷的便利,转达相互的意见,但不提出解决纠纷的建议和措施。国内法上并没有这样细致的划分,一般所讲的调解,即指调停。(3)调解的优点

以调解的方法解决旅游纠纷具有与协商相类似的积极作用,例如程序简便,花费较低。更重要的是可以不伤和气,维持友好关系。这样既可以使纠纷得以解决,还可以消除隔阂,增进团结。

此外,调解还具有协商所不具备的优点,即调解人可以参照法律法规和政策或者公正的原则,对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进行平衡和调和,以防止达成的协议片面地维护某一方的利益而损害另一方。

(4)调解的原则

以调解的方式解决旅游纠纷,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双方当事人自愿。从调解的发起,到调解过程进行,乃至调解协议的达成,都需以当事人双方的充分自愿为基础。

第二,查明事实,分清是非。调解并不意味着无原则的调和,调解人应当查明事实,弄清责任,在此基础上引导各方互谅互让,以求解决争议。

第三,合法。调解的结果不能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能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第三人利益。

3.旅游投诉

2010年1月4日,国家旅游局颁布了《旅游投诉处理办法》,并于2010年7月1日起实施。旅游投诉是多年来旅游者面对旅游纠纷时最常依赖的处理途径。

应当特别指出,依据《旅游投诉处理办法》,旅游投诉处理机关对旅游投诉采取调解处理的方式,旅游投诉在本质上属于请求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居中行政调解的行为。

本章将对旅游投诉进行专门论述,此处不赘。4.仲裁

(1)仲裁的定义

仲裁,也称公断,是指纠纷发生后,仲裁机构根据纠纷当事人之间的仲裁协议,以中间者的身份,按照一定的程序,对纠纷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以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

目前,我国仲裁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仲裁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2)仲裁协议 仲裁必须以当事人的仲裁协议为基础。仲裁协议,是当事人纠纷双方当事人达成的愿意将纠纷交付仲裁机构进行仲裁的一种书面协议。仲裁协议可以是纠纷发生前合同的仲裁条款,也可以是纠纷发生后当事人达成的合意。

(3)仲裁的审理

仲裁庭根据仲裁协议,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对当事人交付仲裁的纠纷进行审理。仲裁庭审理仲裁案件,可以采取开庭审理和书面审理两种方式,但不公开进行。经过开庭审理,当事人辩论后,仲裁庭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做出仲裁裁决,并制作仲裁裁决书,送达当事人。

(4)仲裁裁决

仲裁裁决具有是终局性,一经做出,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不能就同一纠纷再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

5.诉讼

(1)诉讼的定义

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和当事人在其他诉讼参与人的配合下,为解决纠纷依法定诉讼程序所进行的全部活动。在旅游纠纷发生后,当事人不愿通过和解、调解解决纠纷,或者和解、调解不成,而当事人在旅游合同中又没有订立仲裁条款,纠纷发生后又没有达成仲裁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人民法院是唯一拥有审判权的国家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诉讼从性质上讲,属于公力救济,是最终的纠纷解决方式。

(2)诉讼与仲裁的区别

旅游诉讼与旅游仲裁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第一,提交仲裁须以当事人双方的仲裁协议为基础,诉讼则由一方当事人提起,无须经对方同意。

第二,旅游诉讼按照法律规定由具有管辖权的法院受理,旅游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仲裁委员会由当事人选定。

第三,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实行两审终审,而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审判庭依法组成,仲裁庭由双方当事人选定的仲裁员组成。

第四,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一律公开进行,仲裁一般不公开进行。(3)诉讼的分类

诉讼可以分为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从性质上讲,旅游纠纷一般属于民事纠纷,因此旅游诉讼主要是民事诉讼。旅游者或者旅游经营者对于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也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我国并无专门的旅游诉讼法,旅游诉讼依据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规则进行,其主要的法律依据是《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行政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其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是审理旅游民事案件的重要依据。

(三)解决旅游纠纷的各主要途径之间的关系

如前文所述,旅游纠纷解决机制不仅涉及各种旅游纠纷解决措施本身,而且关注上述各种措施之间的关系。在讨论各旅游纠纷解决途径之间的关系时,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该途径与其他程序的兼容性问题,也就是在采取其他途径时,能否同时实施该途径。第二是该途径结束与其他途径的衔接性问题,也就是该途径结束后,能否进一步采取本途径或者其他途径的问题。

1.协商

协商是由旅游纠纷当事人直接磋商,并无第三人的加入,属于最纯粹的自力救济。无论协商是否进行,成功与否,结果能否得到执行,都不会对他人和国家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协商不成,或者协商虽达成和解协议但当事人不执行的,当事人可以进一步协商,也可以采取其他任何措施进一步解决旅游纠纷。

协商具有最大的兼容性,在采取其他解决纠纷的方式时,协商都可以同时使用。协商达成和解协议的,其他纠纷解决程序终止。

2.调解

调解是由第三人参与,促成旅游纠纷当事人解决纠纷的方式。对于调解与其他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关系,必须分不同的情形区别对待。

对于民间调解,与协商相同,属于自力救济。调解不成的,或者虽达成调解协议但当事人不执行的,当事人可以继续调解,或者采取其他措施进一步解决旅游纠纷。但是如果属于人民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经人民法院确认有效的,当事人不执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对于仲裁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进行裁决,不能采取其他措施。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书或者根据协议结果制作裁决书。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效力,一方不执行调解书的,对方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对于司法调解,与仲裁类似。调解不成的,应当进行判决,不能采取其他措施。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效力。一方不执行的,对方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从上述分析可以得知,调解与协商相似,调解不成或者虽达成调解协议但当事人不执行的,可以进一步采取其他措施。调解与其他措施也具有很大的兼容性,在进行其他程序的同时,调解也可以进行,并得到广泛应用。

3.旅游投诉

旅游投诉是旅游纠纷的行政处理,根据《旅游投诉处理办法》,旅游者向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并经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处理的,不能再由其他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再次处理,但可以进行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在进行本程序的同时,不能同时采取其他纠纷解决程序。4.仲裁

仲裁具有最终性。虽然它不涉及国家公权力,但具有为国家公权力所认可的权威性。仲裁机构对旅游纠纷作出裁决的,当事人不得再向旅游行政处理机构投诉,也不得再次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进行本程序的同时,不能同时采取其他纠纷解决程序。5.诉讼

诉讼代表着国家司法权力的权威,因此旅游纠纷一旦诉诸法庭,经人民法院审理裁判之后,当事人不得向旅游行政处理机构投诉,不得申请仲裁,也不得再次向人民法院起诉。

在进行本程序的同时,不能同时采取其他纠纷解决程序。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凡属于自力救济范围内的纠纷解决方式(如协商、调解),在进行其他纠纷解决程序的同时,可以同时进行本纠纷解决程序。本纠纷解决程序结束但并未使纠纷得以解决的,可以进一步采取其他纠纷解决方式。

凡属于公力救济范围内的纠纷解决方式(如仲裁、诉讼),在进行其他纠纷解决程序的同时,不能同时进行本纠纷解决程序。本纠纷解决程序结束后,不得进一步采取其他纠纷解决方式。5

第二节 旅游投诉概说

一、旅游投诉的概念

根据《旅游投诉处理办法》,旅游投诉是指旅游者认为旅游经营者损害其合法权益,请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机构或者旅游执法机构(统称“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对双方发生的民事争议进行处理的行为。这一概念明确了旅游纠纷的主体、投诉机关,揭示了旅游投诉的性质,为解决旅游纠纷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依据。

该定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意思:

第一,从本质上来讲,旅游投诉是当事人的一种请求,不是行政机关的行为。第二,有权投诉的主体是旅游者,其他主体(包括旅游经营者)都无权投诉。第三,被投诉人是旅游经营者。旅游投诉只能针对旅游经营者的行为,其他人即使有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旅游者也不能对其投诉。

第四,旅游投诉是当事人的单方法律行为。旅游者只要认为旅游经营者损害了其合法权益,就可以投诉,不必征得对方当事人的同意。

第五,投诉原因是经营者有损害旅游者权益的行为。

第六,请求的对象是旅游投诉处理机构。旅游者应当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机构或者旅游执法机构提出投诉。

第七,请求的内容是要求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对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的民事争议进行处理。所涉及的旅游纠纷仅限于当事人之间的民事争议,不包括其他性质的旅游纠纷。

二、投诉参与人

投诉参与人,是指参与旅游投诉,享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的主体。

投诉参与人主要包括以下三类:第一,投诉人和被投诉人,一般也是旅游纠纷的当事人。第二,旅游投诉处理机构。第三,其他投诉参与人,包括委托人、证人、鉴定人等。

(一)旅游投诉人、被投诉人 1.投诉人

(1)投诉人的概念

旅游投诉具有特殊性,因为虽然其有公权力介入,但行政机关所作的却是行政调解。故在进行其他纠纷解决程序的同时,不能同时进行旅游投诉。旅游投诉结束后,当事人可以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旅游投诉者是指以自己的名义请求旅游投诉处理机构维护其合法权益的人。《旅游投诉处理办法》规定一改原《旅游投诉暂行规定》的做法,将旅游投诉者仅仅限定为旅游者,也就是说,只有旅游者可以提起旅游投诉,其他人(包括旅游经营者、旅游辅助服务者等)都无权提起旅游投诉。这是因为,在实践中,旅游者相对于旅游经营者经常处于弱者地位,旅游案件中的受害者也主要是旅游者,因此将旅游者限定为旅游投诉的唯一主体,是符合旅游实际情况和法律公平正义理念的。此外,这样还可以使旅游投诉处理机构更加集中力量处理旅游纠纷,更加有利于旅游者利益的维护。

(2)投诉人的种类

旅游投诉人必须与投诉事项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与投诉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投诉人主要有以下三类:

第一,认为其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到旅游经营者侵犯的旅游者本人。第二,旅游者已经死亡、没有民事行为能力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其法定代表人或者近亲属可以作为投诉人。

第三,虽然没有实体法上的直接利害关系,但对受损害的合法权益有管理或者支配权限的人。例如旅游者已经死亡的,遗嘱执行人与投诉事项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3)共同投诉人

共同投诉人是共同投诉中的投诉人。

所谓共同投诉,是指投诉人4人以上,以同一事由投诉同一被投诉人的旅游投诉。共同投诉仅仅是指投诉人的复数情形,被投诉人有多人情形的,不属于共同投诉。共同投诉是旅游投诉在主体上复杂化的情形。

对于共同投诉,共同投诉人可以推选1至3名代表进行投诉。代表人参加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处理投诉过程的行为,对全体投诉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投诉请求或者进行和解,应当经全体投诉人同意。

2.被投诉人

被投诉人是指被控侵犯旅游投诉者权益,应当承担相应责任的主体。《旅游投诉处理办法》明确规定,被投诉者只能是旅游经营者,除此以外的主体不能成为被投诉者。因此,结合上述关于投诉者与被投诉者的要求,旅游者投诉旅游者、旅游经营者投诉旅游经营者、旅游经营者投诉旅游者等情形,均不属于《旅游投诉处理办法》规定的旅游投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将旅游者与旅游辅助服务者之间的纠纷也纳入旅游纠纷的范畴。对此,旅游投诉可以参考,将旅游辅助服务者纳入旅游投诉的被投诉对象。不过,在相关正式规定出台之前,旅游投诉的被投诉人仍然只是旅游经营者。

(二)旅游投诉处理机构

旅游投诉处理机构,是指接受旅游者的投诉,对旅游投诉进行处理的行政机构。旅游投诉处理机构是旅游纠纷的居中处理者。

《旅游投诉处理办法》规定了三类旅游投诉处理者: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和旅游执法机构,统称为旅游投诉处理机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级旅游局。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机构,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级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旅游执法机构,一般是临时设立的,被授予旅游执法权限或者被委托旅游执法权限的机构,如旅游执法大队等。

(三)其他投诉参与人

其他投诉参与人,包括委托人、证人、鉴定人等,此处重点介绍委托人和鉴定人。

1. 投诉委托人

旅游者可以委托代理人进行投诉活动,但是应当向旅游投诉处理机构提交授权委托书,并载明委托权限。

2.检测、鉴定人

旅游投诉中,有些事项需要通过专门的检测或者鉴定才能得出结论。旅游投诉中承担检测、鉴定职责的人是检测鉴定人。对于检测、鉴定和检测、鉴定人,须说明以下几点:

(1)鉴定、检测人的选任

对于专门性事项需要鉴定或者检测的,可以由旅游纠纷当事人双方约定的鉴定或者检测部门鉴定。没有约定的,当事人一方可以自行向法定鉴定或者检测机构申请鉴定或者检测。

(2)鉴定、检测费用的承担

鉴定、检测费用按双方约定承担。没有约定的,由鉴定、检测申请方先行承担;达成调解协议后,按调解协议承担。(3)鉴定、检测时间的计算

鉴定、检测的时间不计入投诉处理时间。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诉讼第三人也进行了规定,但是在旅游投诉中却没有规定第三人。旅游投诉实践中也可以参考该司法解释的做法。

三、旅游投诉的条件、范围和形式

(一)旅游投诉的条件

旅游投诉的条件是指一项投诉构成旅游投诉的所应达到要求。《旅游投诉处理办法》第10条规定,旅游投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否则,旅游投诉管理机构不予受理:

1. 投诉人与投诉事项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本规定可谓“主体适格”要求。所谓主体适格,是指主体方面符合法律的要求,是正当的主体。

2.有明确的被投诉人、具体的投诉请求、事实和理由。

首先,必须有明确的被投诉人。明确的被投诉人,主要是为了处理案件的程序便利,并不要求投诉人所指明的投诉人是正确的。实践中,可能由于投诉人欠缺相关的法律知识,虽指明了被投诉人但并非适格的被投诉人,但是这并不影响旅游投诉的成立。

其次,必须有具体的投诉请求。如果没有投诉请求,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就无法实际处理纠纷,应当注意的是,不仅应当有投诉请求,该投诉请求还必须具体,清楚地表明投诉人的态度和要求。

第三,必须有事实和理由。投诉人在投诉时,必须阐述侵权或者违约的事实和理由。

符合上述条件的,就构成法律上的旅游投诉。

(二)旅游投诉的范围

旅游投诉的范围,实质上是旅游投诉的事项范围,也就是旅游者可以对旅游经营者的哪些行为进行投诉。《旅游投诉处理办法》第8条规定了旅游投诉的范围,旅游者可以对在我国境内旅游活动中发生的下列行为提出投诉:

1.认为旅游经营者违反旅游合同的

旅游合同是确立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权利义务的主要依据,实践中损害旅游者权益的行为通常也违反旅游合同的约定。经营者违反旅游合同可以分为:不履行旅游合同,包括根本违约和拒绝履行;不符合旅游合同约定的履行,包括迟延履行、质量有瑕疵的履行、不完全履行。不完全履行又包括部分履行、履行地点不当的履行和履行方法不当的履行。6

2.因旅游经营者的责任,致使投诉人人身、财产受到损害的

这主要是指由于旅游经营者未能尽相应的注意义务,导致旅游者人身财产损失。例如导游人员对于危险景点疏于提示,导致旅游者游览时摔伤的情形。

应当注意的是,此处的旅游经营者责任,是指旅游经营者违反工作职责所导致的责任,并非合同范围内的责任。合同范围内旅游经营者应当承担的责任,属于前款的违约责任。

3.因不可抗力、意外事故致使旅游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投诉人与被投诉人发生争议的

根据契约原理,因不可抗力或者意外事故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的,契约当事人免除责任。依据本规定,即使是由于不可抗力或者意外事故导致旅游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旅行的,投诉人仍然可以投诉,这对于旅游者权益保护是有利的。

4.其他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

这是兜底条款。上述三种情形不能穷尽所有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对于旅游经营者侵害旅游者权益的其他行为,旅游者也可以投诉。

(三)旅游投诉的形式

旅游投诉的形式,是指旅游者向旅游投诉处理机关提出处理请求的表达方式。旅游投诉有以下两种形式: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1.书面形式

旅游投诉一般采用书面形式。

投诉人应当向旅游投诉处理机构提交投诉书。投诉书应当包含以下三项信息:投诉人的姓名、性别、国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及投诉日期;被投诉人的名称、所在地;投诉的要求、理由及相关的事实根据。

2.口头形式

违反旅游合同约定的相关内容,参见《合同法》第四章。投诉事项比较简单的,投诉人可以口头投诉。

对于口头投诉,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应当记录或者登记,并告知被投诉人;对于不符合受理条件的投诉,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可以口头告知投诉人不予受理及其理由,并进行记录或者登记。

第三节 旅游投诉的管辖

一、旅游投诉管辖的概念

旅游投诉的管辖是各级旅游投诉管理机关和同级旅游投诉管理机关之间,受理旅游投诉案件的分工和权限。7一旦产生了旅游纠纷,对于旅游纠纷当事人而言,首先面临着到什么地方去投诉,由哪个具体的旅游投诉处理机关受理的问题。对于旅游投诉处理机关而言,也面临着哪个机关有权做出处理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国家能否准确有效地追究违法的责任,也关乎投诉者的利益能否得以维护。因此管辖在整个旅游投诉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应当注意管辖与主管的区别。旅游投诉的管辖,是指旅游案件归属于具体哪个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受理和处理的问题,关注旅游投诉处理机构系统内部的分工。而主管则是指旅游投诉管理机构与其他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仲裁机构受理和处理案件的分工问题,关注旅游投诉处理机构与其他机构的外部分工。例如,一项旅游纠纷,应当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受理,还是由仲裁机构受理,或者由人民法院受理,是主管问题。而一项投诉确定属于旅游投诉后,应当由甲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处理,还是由乙投诉处理机构受理,则是管辖问题。

二、旅游投诉管辖的原则

确定旅游投诉管辖的主要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便民原则

便民是指在确定旅游投诉管辖时,应当方便旅游者投诉,及时解决旅游纠纷,最大限度地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2. 效率原则

旅效率是行政管理的最高价值。效率原则是指旅游投诉管辖要便于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及时、准确地处理。

3. 兼顾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分工与案件性质原则

旅游投诉处理机构按照不同的层级组成,不同层级的机关职责不同,层级越高,7 李建于、苟鑫:《旅游法规与旅游实务教程》,160页,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其职能中的决策、综合、协调、指导和监督的内容就越多;反之,其职能中的执行内容就越多,处理案件的具体内容就越繁重。这是决定旅游投诉的级别管辖的重要因素。

4.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确定旅游投诉处理机关,既要明确一般情况下的实施主体,也需要注意各种特殊情况,掌握一定的机动性。例如在需要立即制止、纠正被投诉人的损害行为的,应当由损害行为发生地的旅游投诉处理机构管辖。

三、旅游投诉管辖的分类

旅游投诉的管辖主要分为级别管辖,地域管辖、移送管辖与指定管辖。

(一)级别管辖

级别管辖是指划分上下级旅游投诉处理机构之间对于处理投诉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旅游投诉处理办法》第6条规定,上级旅游投诉处理机构有权处理下级旅游投诉管辖的投诉案件。根据该规定,旅游投诉的级别管辖是:

旅游投诉案件一般由县级人民政府所属的旅游投诉处理机构管辖,上级投诉处理机构认为有必要受理下级旅游投诉处理机构管辖的案件的,就可以管辖。

(二)地域管辖

地域管辖是指同级旅游投诉受理机关之间横向划分在个辖区内处理的旅游投诉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即确定旅游投诉处理机关实施其行政权力的地域范围。地域管辖是旅游投诉管辖的重点和主要内容。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旅游投诉处理办法》规定了三个标准,即:旅游合同签订地、被投诉人所在地、损害行为发生地。1.旅游合同签订地

旅游合同是确定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权利义务的根据,因此,以旅游合同签订地作为旅游投诉案件的地域管辖的标准,具有其合理性。

根据《合同法》第35条,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当事人签字或盖章的地点作为合同成立的地点。所以旅游合同签订地是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签字或盖章的地点。

2.被投诉人所在地

由于旅游投诉的被投诉人仅限于旅游经营者,而旅游经营者又是以企业形式存在的。故参照《民法通则》关于法人住所的规定来讨论被投诉人的住所。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法人以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法人的办事机构,是法人组织机构的一部分,即负责对外处理法人事务的机构。在法人的管理机构中,有的负责内部事务,有的兼负对内、对外处理法人事务的双重职责。只有后者才能作为法人的办事机构。法人的办事机构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旅游企业以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其主要营业场所所在地为住所地。

《旅游投诉处理办法》第5条第1款规定:“旅游投诉由旅游合同签订地或者被投诉人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旅游投诉处理机构管辖。”因此发生旅游纠纷以后,投诉者既可以向合同签订地,也可以向被投诉人所在地的旅游投诉处理机构投诉,二者没有先后顺序之分。投诉人既向旅游合同签订地,又向被投诉人所在地的旅游投诉处理机构投诉的,由先收到旅游投诉书的机构管辖。

3.损害行为发生地

损害行为发生地,是指导致投诉人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权利收到损害的被投诉人的加害行为发生地点。

损害行为发生地管辖是地域管辖的特殊情形,其适用范围仅限于需要立即制止、纠正被投诉人的损害行为的情况。损害行为发生地管辖强调以下三点:

第一,必须有旅游经营者对旅游者的损害行为。

第二,制止、纠正损害行为的紧迫性。损害行为正在发生,或者有证据证明即将发生的,发生不久都可以认为损害行为具有紧迫性。

第三,损害行为必须具有严重性。轻微的损害行为,也不由损害行为发生地管辖。

需强调的是,由损害行为地的旅游投诉处理机构管辖的旅游投诉,旅游投诉处理机构接到投诉后应当立即采取制止、纠正措施。

(三)移送管辖与指定管辖 1.移送管辖

(1)移送管辖的概念

移送管辖是指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受理投诉后,发现本机构无权管辖该案件,依据法律规定将其移送到有管辖权的机构处理。

(2)移送管辖的适用条件

移送管辖是管辖的特殊情形,对于投诉处理有较大的影响,其适用条件比较严格:

第一,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已经受理投诉人的投诉。如果旅游投诉管理机构在受理之前发现投诉人的案件不属于旅游投诉处理机构的职权范围或者管辖范围的,应当及时告知投诉人向有管辖权的旅游投诉处理机构或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投诉。

第二,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受理投诉后,发现本机构无管辖权。(3)移送管辖的处理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旅游投诉处理办法》的规定,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受理投诉后发现本机构无管辖权的,应当以《旅游投诉转办通知书》或者《旅游投诉转办函》,将投诉材料转交有管辖权的旅游投诉处理机构或者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并书面告知投诉人。

2.指定管辖

指定管辖是指上级旅游投诉处理机构以决定的方式指定下级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对某一投诉案件行使管辖权。

指定管辖以管辖争议为前提。管辖争议分为两种情形,积极管辖争议和消极管辖争议。所谓积极管辖争议,是指两个以上的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固守管辖权各不相让。与之相反,消极管辖争议是指有管辖权的旅游投诉处理机构相互推诿,都不愿意处理某一旅游投诉案件。无论是积极管辖权争议,还是消极管辖权争议,最终结果都是无法确定具体的管辖机构。这对于旅游纠纷处理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旅游投诉处理办法》第7条规定:“发生管辖争议的,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可以协商确定,或者报请共同的上级旅游投诉处理机构指定管辖。”因此,发生管辖权争议后,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可以选择两种解决途径,第一是协商确定具体的管辖机关,第二是报请共同上级旅游投诉处理机构指定其中某一旅游投诉处理机构管辖,这就是指定管辖。

第四节 旅游投诉的受理和处理

一、旅游投诉的受理

(一)旅游投诉受理的概念和特征 1.旅游投诉受理的概念

旅游投诉案件的受理,是指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对旅游投诉案件接收处理。换言之,是有管辖权的旅游投诉处理机构接到旅游投诉者的投诉状或者口头投诉后,经审查认为符合受理条件,予以立案的行为。2. 旅游投诉受理的特征 受理具有以下特征:

(1)受理应当符合旅游投诉受理的条件,并属于受理机关的管辖范围。(2)受理不是对纠纷最终的处理,不要求对案情已经依法做出判断和决定。因此,只要符合《旅游投诉处理办法》规定的形式要件,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就应当受理。

(3)受理与否的决定是旅游投诉处理机关所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投诉者如果认为不予受理的决定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可以向上级旅游投诉处理机构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经复议,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受理的条件

旅游者的投诉必须符合法定条件,才被受理。具体而言,受理的法定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投诉事项符合法律规定的范围

根据《旅游投诉处理办法》第8条规定,投诉人可以就下列事项向旅游投诉处理机构投诉,超出了该事项范围,就不能被受理:

(1)认为旅游经营者违反合同约定的;(2)因旅游经营者的责任致使投诉人人身、财产受到损害的;(3)因不可抗力、意外事故致使旅游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投诉人与被投诉人发生争议的;(4)其他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

2.接收投诉的机构具有处理权限

接收投诉的机构必须具有有权处理旅游者的旅游投诉案件。下列三种情况下,接收机构并不具有处理权限:

(1)人民法院、仲裁机构、其他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社会调解机构已经受理或者处理的;(2)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已经作出处理,且没有新情况、新理由的(3)不属于旅游投诉处理机构职责范围或者管辖范围的。

上述(1)(2)两种情形,是根据“一事不再理”原则确立的,而第(3)种情形则是根据《旅游投诉处理办法》的管辖权条款确立的。

另需说明的是,属于上述第(3)种情形的,旅游旅游投诉处理机构不能置之不理,应当及时告知投诉人向有管辖权的旅游投诉处理机构或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投诉。

3. 符合时效的规定 投诉时效是指投诉者在法定的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了请求旅游投诉处理机构保护期合法权益的权利。超过了法律规定的投诉时效,旅游投诉处理机构不予受理。8

(1)投诉时效期间。旅游投诉的时效期间为90日。旅游者必须在旅游合同结束之日起90日内向旅游投诉处理机构提起投诉,超过此期限视为自动放弃。

(2)投诉时效的计算。投诉时效从旅游合同结束之日起计算。该起算点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当事人和旅游投诉处理机构都容易掌握。

(3)超过时效期间的后果。超过了投诉时效只是意味着旅游者丧失投诉的权利,旅游投诉将不被受理。但并不对实体法上的权利产生影响,当事人仍然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来解决纠纷,寻求救济。

4.旅游投诉人必须与投诉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 5.有明确的被投诉人、具体的投诉请求、事实和理由

(三)旅游投诉受理程序

旅游投诉受理程序,是指旅游投诉受理机构接受旅游者的投诉,依法立案所依据的程式和顺序。9根据《旅游投诉处理办法》的规定,旅游投诉受理的程序是:

1.投诉人向旅游投诉处理机构提起投诉

旅游者提交的投诉应当符合《旅游投诉处理办法》规定的条件和形式要求。关于旅游投诉受理的条件和旅游投诉的形式,上文已述,在此不赘。

2.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在一定的期限内作出受理与否的决定

(1)审查期限。旅游投诉处理机构接到投诉,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这表明,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审查投诉状,决定是否受理的期限是5日。

强调指出,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对于旅游投诉状的审查,是形式审查,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性要求,就应当受理。

(2)做出受理与否的决定。接到投诉的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对于旅游投诉,分以下三种情形处理:

第一,投诉符合《旅游投诉处理办法》规定的条件和形式要求的,予以受理。第二,投诉不符合《旅游投诉处理办法》规定的条件和形式要求的,应当向投诉人送达《旅游投诉不予受理通知书》,告知不予受理的理由。

韩玉灵:《旅游法教程》,322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韩福文、佟玉权:《旅游法概论》,367页,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3。

第三,依照法律规定,本机构无管辖权的,应当移送管辖。

3.投诉人在受理程序中的救济手段

旅游投诉处理机构超过5日没有对于旅游者的投诉作出处理的,或者投诉者认为旅游投诉处理机构不予受理的决定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投诉者可以向上级旅游投诉机构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旅游投诉的处理

旅游投诉的处理,是指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受理旅游投诉案件以后,核实调查案情,促进纠纷解决所必须经过的程式和顺序。10《旅游投诉处理办法》第四章规定了旅游投诉的处理程序。旅游投诉的处理程序如下:

(一)旅游投诉处理机构立案,并将受理决定通知被投诉人。

一般情况下,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处理旅游投诉,应当立案办理,填写《旅游投诉立案表》,并附有关投诉材料,在受理投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旅游投诉受理通知书》和投诉书副本送达被投诉人。

对于事实清楚、应当即时制止或者纠正被投诉人损害行为的,可以不填写《旅游投诉立案表》和向被投诉人送达《旅游投诉受理通知书》,但应当对处理情况进行记录存档。

(二)被投诉人答辩

被投诉人答辩,是指被投诉者为了维护其合法权益,针对投诉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采用有利于自己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回答、辩解、反驳投诉人的一种书状。

被投诉人答辩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有针对性

答辩是被投诉人对投诉人的投诉的反驳,因此应当根据投诉者提出事实、理由和证据,争锋相对地进行反驳和辩解。

2.实事求是

答辩必须客观反争议事实,不做掩饰。3.在法定的期限内提出

被投诉人应当在接到通知之日起10日内作出书面答复,提出答辩的事实、理由和证据。

叶晓辉:《旅游法理论与实务》,248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4.提供证据

无论是投诉人的投诉,还是被投诉人的答辩,都应当提供证据。

(三)旅游投诉处理机构调查事实

弄清客观事实,是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处理投诉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应当对双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及证据进行审查。

在审查过程中,旅游投诉处理机构认为有必要收集新的证据,可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自行收集或者召集有关当事人进行调查。旅游投诉处理机构需要委托其他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协助调查、取证的,应当出具《旅游投诉调查取证委托书》,受委托的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应当予以协助。

(四)旅游投诉处理机构的处理

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在弄清事实真相,明确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责任的基础上,对投诉进行调解处理,提出调解方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1.处理的性质

根据《旅游投诉处理办法》,旅游投诉处理机构的处理,属于行政调解,不能对纠纷进行裁决。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3款,调解行为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范围。故对于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处理结果不服的,不能以旅游行政处理机构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也不能申请行政复议。

2. 处理的期限

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应当在受理旅游投诉之日起60日内,作出处理。超过60日没有作出处理的,投诉人有权向旅游投诉处理机构的上级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3.处理的种类

旅游投诉处理包括以下两种情形:

(1)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的,应当制作《旅游投诉调解书》,载明投诉请求、查明的事实、处理过程和调解结果,由当事人双方签字并加盖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印章。

(2)调解不成的,终止调解,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应当向双方当事人出具《旅游投诉终止调解书》。

4.调解的效力 与一般的调解相同,经旅游投诉处理机构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合同的效力。一方不执行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但不能申请强制执行。

5.划拨旅行社质量保证金

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是保障旅游者权益的专用款项。为保障旅游者权益,《旅游投诉处理办法》对旅游调解不成情形下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的划拨做出了特别的规定。

《旅游投诉处理办法》第26条规定:“在下列情形下,经旅游投诉处理机构调解,投诉人与旅行社不能达成调解协议的,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应当做出划拨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的决定,或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划拨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的建议:

(一)旅行社因解散、破产或者其他原因造成旅游者预交旅游费用损失的;

(二)因旅行社中止履行旅游合同义务、造成旅游者滞留,而实际发生了交通、食宿或返程等必要及合理费用的。”

6.投诉后,当事人自行和解的处理

篇3:旅游纠纷处理法律制度

1 我国医疗纠纷处理法律制度现状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医疗纠纷处理相关法律法规,继2002年颁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后,2009年12月26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侵权责任法》,并于2010年7月1日实施,这是继我国《合同法》和《物权法》之后在民事领域里又一部非常重要的民事法律。该法把侵权责任从债法脱离出来,成为中国民法典的独立一编,是对传统民法典体系的重大突破,而以专门的章节规定医疗损害责任更是全世界首创。

《侵权责任法》出台前,我国的医疗纠纷处理陷入了司法”二元化“的尴尬境地。原因在于,2002年4月4日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在条例颁发不久后的2003年1月6日,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下称《通知》)。根据《通知》规定:《条例》施行后发生的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诉到法院的,参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因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医疗赔偿纠纷,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决定进行医疗事故司法鉴定的,交由《条例》所规定的医学会鉴定组织鉴定。因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医疗赔偿纠纷需要进行司法鉴定的,按照《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管理规定》组织鉴定。人民法院审理因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民事案件,在确定医疗事故赔偿责任时,参照《条例》规定的赔偿标准,而医疗事故以外的其他原因而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民法通则》、《合同法》等与赔偿有关的规定,从而在法律适用、事故鉴定、赔偿标准等方面形成了医疗纠纷处理法律适用二元化局面,既不利于医患双方权益保护,也不利于医患双方的相互信任[1]。

2010年7月1日实施的《侵权责任法》共92个条款,除侵权责任的一般性规定外,还就产品责任、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医疗损害责任、环境污染责任、高度危险责任、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物件损害责任等7种特殊侵权责任形态进行了规定,其中,对医疗损害责任用11个条款进行了规定,是所有特殊责任形式中规定条款最多的,体现了立法者对医疗损害责任立法的慎重和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医疗损害责任的11个条款中,有9个条款是关于患者权利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责任的规定,2个条款是关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权益保护或免责事由的条款,可以看出,《侵权责任法》关于医疗损害责任的规定既强调对患者权益的保护,也尊重医学的特殊性。

尽管《侵权责任法》就医疗损害纠纷的归责原则、举证责任和赔偿制度等方面做出了相关规定,但仍未出台配套的司法解释,且《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地位该如何确定?也没有定论。因此,医疗纠纷处理法律制度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2 国(境)外医疗纠纷处理相关法律制度借鉴与启示

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一直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方面。通过查阅CNKI、LexisNexis、北大法宝、维基文库、国内主要的法律书籍出版机构和法国、德国等国政府网站,收集了美国、德国、法国、日本、荷兰、俄罗斯和我国台湾地区与医疗纠纷处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专家咨询,运用比较法方法、PEST分析方法,系统分析和归纳了国境外医疗纠纷处理的民事、刑事和行政法律现状,并从概念界定、归责原则、举证责任、事故鉴定、赔偿范围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供我国医疗纠纷处理法律制度设置提供借鉴。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2.1 设立医疗事故罪不符合国际通行做法

日本、荷兰、德国、法国、美国、俄罗斯的刑法典都没有设立专门的医疗事故罪,大多将医师的医疗过失归于业务上的过失而概括地规定。比较中外刑法关于医疗过失刑事责任的立法,体现了不同的立法指导思想。在我国刑法中,医疗过失被独立地规定为医疗事故罪,而在上述国的刑法中,医疗过失并不是独立的过失,被视为业务过失的组成部分,用业务上的过失涵盖医疗过失表现于立法上即不存在独立的医疗过失犯罪,而被概括于业务上过失致人伤亡犯罪中[1]。 外国刑法一般将医疗过失犯罪归于业务过失致人伤亡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之中,而我国刑法将医疗事故罪归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淡化了刑法通过医疗过失犯罪来实现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障功能,过于强调医疗过失犯罪对医疗管理秩序的侵犯[2,3,4,5,6,7]。

2.2 行政权力是否介入医疗纠纷处理应视各国国情而定

法国有专门的行政法庭,是一个行政司法系统很发达,行政法律文化传统很强的国家,法国对医疗机构实现行政化管理,这些决定了法国的行政机关在医疗纠纷处理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相反,美国医疗保健高度市场化,美国的行政机关几乎不介入医疗纠纷的处理,主要通过民事司法系统解决。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行政机关在医疗纠纷处理中的介入度上介于法国和美国之间,既不象法国,卫生行政机关在医疗纠纷处理中处于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不象美国,卫生行政机关对医疗纠纷处理几乎不介入,而是对有选择性、有条件介入医疗纠纷处理。

2.3 各国民法典都没有医疗侵权的专门规定

德国、法国、日本、荷兰、俄罗斯五国是国际上制定民法典的典型国家,从这五国民法典医疗侵权立法情况来看,既没有专门的医疗损害赔偿的专门规定,也没有统一的调整模式。德国、法国、日本、俄罗斯都是依据人身、健康损害规定进行赔偿[8,9,10,11],只有荷兰是例外,荷兰将医疗行为定性为合同行为,制定了专门的《医疗服务合同法》,医疗损害所引起的赔偿按照违约责任进行赔偿。

2.4 各国关于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的概念并不统一

美国实际并没有医疗事故概念,至少没有立法上的规定。“Medical Malpratice”是指“医疗过失“, 美国用于处理医疗事故纠纷的法律主要起源于民事侵权法,很多概念和民事侵权法相通。日本法学界在医疗损害问题上提出了医疗事故、医疗过误和医疗过失等概念,立法上也没有统一的规定。大陆法系典型代表国家法国、德国也没有医疗事故处理的成文单行法,对医疗事故或医疗损害的处理主要适用侵权原则。我国台湾的《医疗纠纷处理法(草案)》第三条对医疗纠纷的定义为:医疗过程中,病人与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间因伤害、伤残、死亡发生医疗事故之纠纷。由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没有专门了医疗纠纷处理法律法规,因此,没有统一的医疗事故概念也就是情理之中[12]。

2.5 过错责任原则是国际上主要的医疗事故处理归责原则

除瑞士、瑞典、芬兰新西兰等发达的、高福利的小国以外,美国、德国、法国、日本、俄罗斯、荷兰等当今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在医疗事故处理方面都采有过错责任原则。医疗损害赔偿的前提是:患者损害事实客观存在、医师或医疗机构有过失、医师或医疗机构的过失与患者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12]。

2.6 病人承担举证责任是各国立法的一般原则,各国司法系统在一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司法解释减轻病人举证责任

德国以病人举证作为医疗损害举证责任基本原则,“表现证明原则”为例外。法国以病人举证作为医疗损害举证责任基本原则,特殊情况下减轻病人举证责任。日本以病人举证作为医疗损害举证责任基本原则,以“过失之大致推定”为补充。美国以病人举证作为医疗损害举证责任基本原则,以“事实说明自己”为补充[12,13]。

2.7 科学的医疗事故鉴定程序与明确的鉴定专家责任是保障医疗事故鉴定公信力的关键

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荷兰台湾地区在医疗事故鉴定制定并不一致,美国在发生医疗纠纷时是没有设定医疗鉴定机构的,而是根据专家证据由法庭陪审图进行裁决;法国医疗事故调解与赔偿高度行政化,设有专门医疗事故调解与赔偿地区委员会,该机构由卫生部和司法部共同管理,该机构每个地区都有,由分别设立在巴尼奥莱、波尔多、南锡和里昂的四个中心管理[14];日本医疗事故鉴定由依法注册的专门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的医鉴所负责,鉴定者是具有医学、法学知识,经过相应资格考试的专门人员;德国类似于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机构是医生协会,法官按程序组织医生责任鉴定,每一个医生都有义务就法官提出的问题为法官作出鉴定结论;荷兰由法官组织医疗事故鉴定,法官有权力指定一个专家或者大学教授,去审查这个案件的事实和证据。上述各国对医疗事故的鉴定程序和专家人选,专家责任和专家管理都有详细的规定。

2.8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主要由财产损失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两方面组成,并对精神损害赔偿进行必要的限制,主要由保险机构进行赔偿美国医疗损害赔偿诉讼的赔偿数额极高,包括直接经济损失、非经济损失和惩罚性赔偿三种,主要通过医疗保险进行赔偿,并对赔偿标准设立了上限;日本、德国医疗事故赔偿主要由造成财产损失的利益损失和造成精神损害的抚恤两部分组成,并对精神损害赔偿实行固定赔偿原则,主要由通过保险来支付;法国由医院所在地的医疗事故调停和赔偿地区委员会对医疗损害进行认定,有保险机构进行赔偿,当受害人不认同赔偿金时可以向司法机构提起诉讼,如果法官认定承保人提供的赔偿金额明显过低,法官可以要求承保人提高一定的赔偿额度[15]。俄罗斯的医疗损害赔偿也是由财产损失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组成,赔偿额度的确定以法院自由裁量原则为主,兼以考量各种具体情形区。

篇4:法律处理医患纠纷

唐朝十分重视药事管理,《唐律》上就有处理医疗事故的专门条文,规定:凡医生为人配药,以及药局配药后,标注的药名、服法、用量以及禁忌等事项不规范而造成患者死亡的,判有期徒刑两年半。

或许是医患纠纷增多之故,元朝有关处理医患纠纷的诏令也随之增多,元律不仅严惩“假医”,还对官办医疗机构惠民局在“医疗救助”方面做出了规定,解决医生没有钱不看病的问题。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正月,元成宗下诏,要求“各路置惠民药局,择良医主之,庶使贫乏病疾之人不致失所”。

明朝在处理医患纠纷时,已出现了第三方仲裁、鉴定。《大明律·刑律·人命》中“庸医杀伤人”条明确规定,违规的医生“不许行医”,此即现代所谓吊销行医资格证;处理事故时,“责令别医辨验”,这“别医”就是其他医生,相当于现代医疗事故的第三方鉴定;出现严重的医疗事故,医生要被砍头。

明朝的法规在实际医患纠纷中,有很强的操作性。明代颜俊彦《盟水斋存牍》 一书就记录了一起典型的医疗事故。时人何运昌请来医生刘期兴给弟弟何洪看病,结果刘期兴把何洪看死了,双方闹进了官府。最后按察司判决:“刘期兴依拟杖发,不许行医,库收缴。”

(选自《文史博览·文史》2015年第1期)

篇5:法律纠纷与处理(地产法务)

1、什么是房地产纠纷? 答:房地产纠纷是指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之间及他们相互之间基于房屋和土地的权利义务所发生的争议。具体而言,是指关于房屋和土地的所有权、经营管理权和使用权等权益的争议。房地产纠纷:按其法律性质可分为民事性质的房地产纠纷和行政性质的房地产纠纷。

民事性质的房地产纠纷包括:房地产开发合同纠纷(如商品房买卖)、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如土建、设备安装、装修)、房地产服务合同纠纷(如房地产咨询、评估、中介)房地产租赁合同纠纷、物业管理纠纷、他项权利侵权纠纷(如相邻用水、排水、采光、通风)等等。行政性质的房地产纠纷包括:土地所有权和使用的争议纠纷,经有关人民政府处理后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拆迁入与被拆迁人对拆迁补偿、安置等达不成协议由批准拆迁的房屋主管部门裁决后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公民个人、法人或其它经济组织之间的林地、林木所有权争议经县级或乡级人民政府处理后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等等。

2、产生房屋纠纷到法院打官司需交纳哪些费用?

答:当事人提起诉讼,必须先交纳一定的诉讼费用,一般情况下由原告方预交,败诉方承担。依据《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房屋诉讼的案件受理费的收费标准,按照争议的性质及争议财产的价值(或金额),实行依比率递减的原则计算收取。

还需交纳其他诉讼费用,即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房屋纠纷案件中实际支出的,且依法应当由当事人支付的费用、如鉴定费、评估费。

法律文书生效后,负有义务的一方未自觉履行义务时,另一方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应向法院预交执行费,执行费按规定由被执行方承担。

委托代理律师进行房地产诉讼,还需向代理律师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支付律师代理费。

3、当事人订有仲裁协议的,还可向人民法院起诉吗?

答:我国《仲裁法》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的,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手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

当事人在房地产案件诉讼过程中享有哪些权利和承担哪些义务? 当事人在房地产案件诉讼过程中享有以下权利:

有请求司法保护并获得公正裁判的权利、申请回避权。

有收集证据、查阅、复制与本案有关材料、法律文书的权利。有辩论权,可委托律师代理诉讼、行使委托代理权。

有处分实体权,包括承认、放弃、变更民事权利,进行和解、调解,提起上诉的权利,有反驳对方的请示及反诉权。

有对生效的法院民事判决、裁定书、调解书等申请强制执行权。当事人在享受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如下义务:

必须依法行使诉讼权利,不能滥用诉权,同时履行诉讼义务。必须遵守诉讼秩序和法庭秩序。

必须履行生效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

4、当事人怎么聘请律师打房地产官司?

答:当事人可以聘请具有房地产专业知识和诉讼技巧的房地产专业律师为其服务。

当事人聘请律师作为诉讼代理人,应提供自己的身份证件和有关资料。

当事人聘请律师代理诉讼,应与律师所在的律师事务所签订委托代理合同,合同应包括委托事项、授权范围、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收费标准、违约责任等。当事人应当签发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载明受托人、受托人的基本情况,委托事项与权限。委托权限有一般代理和特别代理。

除法律援助案外,委托律师代理的当事人应向律师事务所交纳有关代理费用。双方可约定采取按比例收费、协商收费、风险代理收费或计时收费等收费方式。

5、法律对房地产案件的诉讼时效是怎么规定的? 答:当事人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从知道或应该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如果是建筑物或者其它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等原因使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延付或拒付房屋租金的诉讼时效为1年。

6、房地产纠纷产生后,如何写民事诉状?

答:民事起诉状是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书面依据。主要应写明下列事项:

当事人的情况。写明原告、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联系电话等等。当事人是法人或其它经济组织的,应写明该法人或其它经济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等等。有诉讼第三人的应写明第三人的基本情况。

请求事项。写明诉讼请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要求,请求事项应写得具体明确。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主要应写清楚民事法律关系存在的事实、发生争议的焦点,起诉依据的法律法规名称及具体条款。

结尾部分应写明受诉人民法院的名称,并由当事人签名或盖章,注明起诉的年月日。证据和证据来源。即起诉依据的产权证、公证书、契税凭证、合同、往来信函、视听资料等等一切能证明客观事实的材料。

7、房地产纠纷产生后,应向哪级人民法院起诉?

答:房地产属于不动产,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为此房地产纠纷产生后,根据纠纷涉及的标的大小,当事人可以向房地产所在的基层人民法院或中级人民法院或高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8、房地产纠纷仲裁程序

答:(一)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①有仲裁协议;

②有具体的仲裁请示和事实、理由; ③属于仲裁委员会受理范围。

(二)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协议、仲裁申请书及副本和相关的证据材料。

仲裁委员会受理后,根据当事人选定(或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员组成仲裁庭(各方当事人可各自选定一名仲裁员)。(三)开庭和裁决。(四)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9、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等发生争议如何解决?

答: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订立后,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搬迁期限内拒绝搬迁的,拆迁人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期间,拆迁人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先于执行。

拆迁入与被拆迁入或者拆迁人、被拆迁入与房屋承租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经当事人事人申请,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裁决。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是被拆迁入的,由同级人民政府裁决。裁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做出。

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自裁决书送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拆迁入依照本条例规定已对被拆迁人给予货币补偿或者提供拆迁安置用房、周转用房的,诉讼期间不停止拆迁的执行。

被拆迁入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由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或者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

实施强制拆迁前,拆迁入应当就被拆除房屋的有关事项,向公证机关输证据保全。

10、房屋有质量问题,是否可以要求退房或赔偿损失?

我于去年从房产公司购买了一套期房,于去年5月1日交付,当时未发现有质量问题,到10月份发现阳台墙上有一处很细的裂缝,到了12月发现裂缝增粗。因为质量有问题,装修一拖再拖。我向房产公司交涉,他们来人看过是墙身开裂,但因其它楼层未发现此类情况,故找不出开裂原因,房产公司人员讲帮我补好,防止雨水渗漏,但装修后说不定墙砖会因裂缝增大而破裂。我是工薪阶层,全家人一生心血才买了这套房子,这条裂缝影响了我的居住环境,假如日后想出售,这样的质量也会使房价贬值,请问:我这套房子是不是属于严重质量问题?我是否可以向房产公司要求退房或赔偿损失?假如房产公司提出这房子是通过质检的而不理睬我怎么办? 答:如果所称属实,可断定房屋存在质量问题,您可与开发商就此问题进行协商,也可以申请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房屋质量问题的起因、严重程度及补救措施,在不能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应由当事人或法院或仲裁机构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鉴定。按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房屋质量属于结构性缺陷,房产公司应负责退房或调房并赔偿损失。如果是非结构性缺陷,房产公司应负责维修并赔偿相应的损失。另外,房子通过“质检”,不是房产公司拒绝维修、赔偿及退房的法定理由。

11、解决房地产纠纷的途径有哪些?

答: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关于土地、房屋等权益发生了争议,可以选择以下解决途径:

自行协商解决:争议发生后,争议各方通过自行协商解决纠纷。

非诉讼调解:泛指不通过诉讼、仲裁解决当事入之间民事争议的一种方式,在我国通常是指在有关部门主持下,争议双方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仲裁:争议各方根据签订的仲裁协议,向协议选定的仲裁机关申请仲裁。生效的仲裁裁决,一方若不履行,另一方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诉讼:争议各方将争议的房地产纠纷向有管辖权限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2、拒交物管费是否有理?

答:在目前的物业管理纠纷中,有不少是由于业主拒交物业管理费引起的。当然,业主拒交管理费各有原因,但官司打完,业主败诉的却不少。为使大家能够正确处理物业管理纠纷,特选择了实践中几类最有代表性的案件,希望您能从中得到启示。

案例一:张某被拆迁安置到某小区居住,但对被安置房屋的地点和面积始终不满,他多次找拆迁单位要求重新安置,但未能解决。因此,张某自从住进小区后就一直不愿交纳物业管理费。当物业公司将张某诉诸法庭后,法院判决张某败诉,令其补交拖欠的费用。此案的关键在于,拆迁安置与物业管理费二者属于两个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两个法律关系所涉及的权利义务内容和各自对应的主体不同,前者对应的是拆迁单位,后者对应的则是小区的物业管理部门,因此不能混为一谈,应该分别解决。本案中,张某人住小区后,已经享受了物业管理部门为其提供的服务,不能不以不满拆迁单位为其安置的结果,作为拒绝交费的理由。对拆迁安置问题,张某应当通过其它合法途径与拆迁单位另行解决。

案例二:崔某居住在一层,物业管理企业将供暖用煤堆放在他家的窗户外,冬天刮风时,崔某家的地板、家具和床褥常被刮进的煤灰染黑,崔某认为,物业的这些行为已严惩干扰了自己的正常生活,故拒绝交纳物业管理费。

从事实来看,崔某拒绝交费似乎确实有一定道理,但从法律角度讲,如果物业管理企业已在受委托范围内履行了其相应的管理义务,那么住户就应当按照委托合同的约定交纳相应的管理费用,如果拒不交纳,就构成了违约。而本案所出现的物业管理企业在崔某窗外堆放煤灰污染其户内环境是由于物业管理企业不当行为侵犯了住户的合法权益,崔某完全可以另行起诉物业管理部门,要求法院判令其排除妨碍,并赔偿损失,而不应以拖欠物业管理费方式解决。

13、离开单位后工作关系仍保留,公积金如何缴纳?

我请教一个问题,我爱人已离开原单位,但工作关系仍然留在原单位,请问住房公积金应如何缴纳? 如何把工作关系拿到人才市场,又如何缴纳呢? 答:住房公积金如您爱人所去的新单位可以办理的,则需要新单位开具住房公积金的帐户给您爱人的原单位,即可将住房公积金转入新单位开立的住房公积金帐号。如果工作关系在人才市场,只要人才市场有建公积金帐户,则办理手续同上。

14、哪些房地产纠纷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

答:因落实政策而引起的房屋纠纷,应由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解决。因行政指令而调整划拨、机构撤并等引起的房地产纠纷。

因单位内部建房、分房等引起的占房、腾房等房地产纠纷。

当事人订有有效的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法律法规规定须先行裁决的房地产纠纷,未经有关行政机关先行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15、哪些房地产纠纷须先行裁决,当事人不服才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答: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纠纷,须经有关人民政府处理后,当事人对此处理决定不服,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拆迁纠纷、拆迁人与被拆迁入对拆迁补偿、安置等达不成协议,由批准拆迁的房屋主管部门裁决,仍不服此裁决,可以在接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公民个人、法人或其它经济组织之间的林地、林木所有权争议必须经县级或乡级人民政府处理,当事人对此处理仍不服,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之日起1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16、哪些房地产纠纷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答:根据我国《仲裁法》,下列房地产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涉及婚姻、收养、监护、继承、析产、赠与的房地产案件。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房地产行政纠纷。

法律法规规定不能申请仲裁的其他案件。

其他:①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或已经审结的房地产案件。②涉及落实政策的房地产纠纷。③因公证机关公证而发生争议的房地产纠纷。④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内部分房的纠纷。⑤军队内部的房屋纠纷。

17、内部认购不受法律保护

答:现在有些开发商在领取销售许可证前,就开始搞内部认购。内部认购时的价格往往比开盘时是低几十元至上百元。内部认购是建设部《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明令禁止的行为。所以有些购房者即使与开发商签订了认购书,甚至签订了正式的《商品房买卖契约》,也不能到房地产主管部门登记备案。内部认购时,利益与风险并存,购房者不能因小失大,一旦发生危险,购房者将吃大亏。

18、人民法院受理房地产案件的条件是什么?

答: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有明确的被告。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19、入住多年没拿到房产证,应如何维权?

我家1999年3月买了一套商品房,到现在还没拿到房产证,应该怎么办?我们想和发展商打官司,要求其赔偿并提供房产证。答:首先,应根据您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约定的争议解决方式来决定是采取诉讼还是采取仲裁的处理方式。其次,是否能得到赔偿和产权证,要看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具体约定和你所购买的房屋的具体情况如何,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和提出不同的要求。

20、商品房预售合同的登记备案问题

答:商品房预售合同签订之日30日内开发商应将该合同上报主管部门登记备案。置业者没有将商品房预售合同上报登记备案的义务。商品房预售合同未经登记备案的,并不影响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法律效力,但政府主管部门可以按规定对开发商进行处罚。

21、涉外房屋纠纷在诉讼程序上有哪些特殊规定?

答:涉外房屋纠纷指具有涉外因素的房屋纠纷。涉外因素包括主体涉外和内容涉外。主体涉外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法人或组织。内容涉外指引起房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法律事实存在国外。对于涉外房屋案件,有下列特殊规定: 涉外房屋纠纷诉讼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原则。

②国家主权原则。房屋纠纷属不动产纠纷,当事人只能向我国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不允许当事人协议选择外国法院管辖。当事人进行诉讼时,必须使用中国的语言、文字。凡委托律师代理出庭诉讼的,必须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

③司法豁免原则。

④适用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的原则。

涉外房屋诉讼中,在我国领域内设有住所的当事人的答辩期、上诉期均为30日。涉外房屋纠纷在提起诉讼前或提起诉讼的同时及诉讼过程中可申请财产保全。在诉讼前提出财产保全的,申请应提供担保并在30日内提起诉讼。逾期不起诉,人民法院应解除财产保全,但保全不当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申请入应赔偿损失。

对在我国设有住所的当事人送达诉讼文书可按以下方式送达:

①按照受送达人所在国与我国缔结或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规定的方式送达。②通过外交途径送达。③对具有我国国籍的受送达人,委托我国驻受送达人所在国的使邻馆送达。④向有权代其接受送达的诉讼代理人送达。

⑤向受送达人在我国领域内设立的代表机构或者有权接受送达的分支机构、业务代办人送达。⑥受送达人所在国的法律允许邮寄送达的,可以邮寄送达。

⑦不能用以上方式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公告之日起满6个月,即视为送达。

22、不能办理房产证的原因有哪些?

答:不能办理房屋产权证既有开发商的原因,也有购房者的原因。对于开发商而言,不能办理产权证的主要原因有:

①利用集体所有土地开发的项目。②未经立项批准的项目。③未取得规划审批的项目。

④没有销售许可证又无产权证的房屋。⑤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房屋。⑥土地或房屋未解除抵押的。⑦开发商未交纳相关税费的。

⑧土地、房屋等有关部门查封、限制交易的等等。对于购房者而言,不能办理房屋产权证的主要原因有:

①购房者没有交纳相关税费。

篇6:处理房屋拆迁纠纷主要法律依据!

遇到征地拆迁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处理房屋拆迁纠纷主要法律依据

为了便于大家查找房屋拆迁纠纷的法律依据,现将主要的全国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列举如下,因各地有相关的规定,在此不可能列全,请大家再相应查找。供大家参考:

一、综合性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26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11次会议通过,自1990年4月1日起施行);

2、<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2001年6月13日国务院第305号公布,自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

3、<城市房屋拆迁工作规程>(2005年10月31日建设部发布);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城镇房屋拆迁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紧急通知>(2003年9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控制城镇房屋拆迁规模严格拆迁管理的通知>(2004年6月7日发布);

二、关于拆迁房屋面积的有关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2002年8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通过,同年12月1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2006年5月27日国务院令第469号公布,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3、<房产测绘管理办法>(2000年12月28日建设部、国家测绘局令第83号发布);

4、建设部关于房屋建筑面积计算与房屋权属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年3月27日建设部发布);

三、关于拆迁房屋估价方面的规定

1、<房地产估价机构管理办法>(2005年10月12日建设部发布,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2、<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2003年12月1日建设部发布);

四、关于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方面的规定

1、<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公证细则>(1992年10月9日司法部发布);

2、<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对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城市私有房屋拆迁补偿适用法律问题的请示>的答复>(2002年1月24日发布);

3、<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被拆迁人选择拆迁补偿方式的复函>(2003年4月29日发布);

4、<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对建设部办公厅<关于上级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对下一级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作出的拆迁裁决是否具有行政复议管辖权的请示>的复函>(2003年7月26日发布);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单独编制城市规划的矿区行政管理部门有权对拆迁纠纷作出处理决定并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函>(1989年7月4发布);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受理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等案件问题的批复>(1996年7月24日发布);

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村民因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问题与村民委员会发生纠纷人民法院应否受理问题的答复>(2001年12月31日发布);

8、<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涉及军队房地产腾退、拆迁安置纠纷案件的答复>(2003年8月18日发布);

五、关于房屋拆迁法律适用问题的规定

1、<关于山东省建设厅请求解释<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有关条款的复函>(2001年8月14日发布);

2、<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对广东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执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有关问题的请示”的答复>(2002年1月22日发布);

3、<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对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对房屋拆迁政策法规的答复是否属于具体行政行为的请示>的复函>(2002年8月27日发布);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4、<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如何界定拆迁项目选用新老条例的复函>(2002年12月16日发布);

5、<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对辽宁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辽宁省采煤沉陷区房屋拆迁适用法律问题的请示>的答复>(2003年12月18日发布);

6、<关于对拆迁人未在法定期间提出拆迁延期申请问题的复函>(2004年3月11日建设部办公厅发布);

六、有关拆迁争议处理包括拆迁行政裁决的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991年4月9日通过并施行);

4、<信访条例>(2005年1月5日通过并公布);

5、<建设部信访工作管理办法>(2005年4月28日发布);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6、<国土资源信访规定>(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7、<国土资源行政复议规定>(自2001年7月27日起施行);

8、<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2003年12月30日建设部发布);

9、<关于对请求解释<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裁决时间的复函>(2000年8月14日建设部发布)。

|||屋拆迁纠纷处理中的律师实务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纠纷案件处理意见特殊房屋拆迁纠纷案如何处理?抵押房屋拆迁纠纷的处理抵押房屋拆迁纠纷如何处理|||房屋拆迁补京上地建材 抵制政府拆迁入狱8月 索赔300万鸿源星野蛮拆迁 8住户艰难索赔动迁公司来了大学生让居民监督“阳光动迁”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法律问题探析

  盗窃罪刑法规范 http://s.yingle.com/ss/879777.html 公安机

http://s.yingle.com/ss/879776.html

 关于规范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工作的意见 http://s.yingle.com/ss/87977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起诉书的格式和主要内容有哪些

http://s.yingle.com/ss/879774.html

 刑事诉讼一审和二审的审理期限是多长 http://s.yingle.com/ss/879773.html

 二审在什么情况下会改判

http://s.yingle.com/ss/879772.html

 提起上诉或者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期限是多久 http://s.yingle.com/ss/879771.html

 对服刑犯监外执行的程序是什么样子的 http://s.yingle.com/ss/879770.html

 关于裁判文书引用法律

http://s.yingle.com/ss/879769.html

 犯罪嫌疑人与被告的区别

http://s.yingle.com/ss/879768.html

 非法持有毒品无罪辩护词

http://s.yingle.com/ss/879767.html

  醉驾保释能出差吗 http://s.yingle.com/ss/879766.html 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情况的中期报告 http://s.yingle.com/ss/879765.html

 毒品犯罪立案追诉标准(2018年)http://s.yingle.com/ss/879764.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寻衅滋事罪刑事上诉状

http://s.yingle.com/ss/879763.html

 什么是侦查、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参与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 http://s.yingle.com/ss/879762.html

 辩护人庭审中不当发问如何制止

http://s.yingle.com/ss/879761.html

  巡回审判制度 http://s.yingle.com/ss/879760.html 关于人民法院通过互联网公开审判流程信息的规定)答记者问 http://s.yingle.com/ss/879759.html

 交通事故刑事被告上诉状

http://s.yingle.com/ss/879758.html

 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信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 http://s.yingle.com/ss/879757.html

 如何认定刑事案件达到立案标准(2018年)了 http://s.yingle.com/ss/879756.html

 检察院批捕还能放人吗

http://s.yingle.com/ss/879755.html

 刑事上诉状无罪辩护词

http://s.yingle.com/ss/879754.html

 被害人提出的刑事抗诉申请书(2018最新)的格式 http://s.yingle.com/ss/879753.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介绍贿赂罪上诉状书写格式2018 http://s.yingle.com/ss/879752.html

 安监可执行行政拘留的情况有哪些 http://s.yingle.com/ss/879751.html

  关于在北京市 http://s.yingle.com/ss/879750.html 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立案标准(2018http://s.yingle.com/ss/879749.html

年)  酒驾刑事判决书模板 http://s.yingle.com/ss/879748.html 涉外刑事案件的管辖地是怎么规定(2018)的 http://s.yingle.com/ss/879747.html

 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 http://s.yingle.com/ss/879746.html

 坐监狱多长时间能保释

http://s.yingle.com/ss/879745.html

 案子到检察院后取保候审容易吗

http://s.yingle.com/ss/879744.html

  什么叫刑事管辖权 http://s.yingle.com/ss/879743.html 亲友被

http://s.yingle.com/ss/879742.html

 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多长时间内审结 http://s.yingle.com/ss/879741.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合同诈骗刑事上诉状范文

http://s.yingle.com/ss/879740.html

 最高人民法院69件指导案例(全部)分类整理 http://s.yingle.com/ss/879739.html

 医生贪污医院能出面保释吗

http://s.yingle.com/ss/879738.html

   打架公安局立案程序 http://s.yingle.com/ss/879737.html 贩毒刑事上诉状范文 http://s.yingle.com/ss/879736.html 刑事案件取保候审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http://s.yingle.com/ss/879735.html

  盗窃罪刑事起诉书 http://s.yingle.com/ss/879734.html 诉讼

断的区

http://s.yingle.com/ss/879733.html

 关于办理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引 http://s.yingle.com/ss/879732.html

  传销刑事上诉状范本 http://s.yingle.com/ss/879731.html 诉讼中止申请书(2018最新)应在何时提交 http://s.yingle.com/ss/879730.html

 开庭审理程序是什么 违反法庭次序怎样处理 http://s.yingle.com/ss/879729.html

 寻衅滋事罪不属于刑事和解范围吗 http://s.yingle.com/ss/879728.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人民检察院抗诉的规定(2018)有哪些 http://s.yingle.com/ss/879727.html

 关于建立律师评价体系和评定机制的试点方案 http://s.yingle.com/ss/879726.html

 重婚罪属于自诉案件还是公诉案件 http://s.yingle.com/ss/879725.html

 孙谦:“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这九大问题要注意 http://s.yingle.com/ss/879724.html

  取保候审要请律师吗 http://s.yingle.com/ss/879723.html 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答问 http://s.yingle.com/ss/879722.html

 公安局立案后能撤销吗

http://s.yingle.com/ss/879721.html

 刑事拘留被企业开除可以吗

http://s.yingle.com/ss/879720.html

 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是什么样子的呢 http://s.yingle.com/ss/879719.html

 新规|浙江省发布2018办理“醉驾”案件会议纪要 http://s.yingle.com/ss/879718.html

  取保候审有什么好处 http://s.yingle.com/ss/879717.html 对故意伤害罪

该怎样准

确的认定

http://s.yingle.com/ss/879716.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在刑事拘留期间可以请律师吗

http://s.yingle.com/ss/879715.html

 看守所拘留5天能保释吗

http://s.yingle.com/ss/879714.html

 关于发布第15批指导性案例的通知

http://s.yingle.com/ss/879713.html

 提起公诉的条件是什么

http://s.yingle.com/ss/879712.html

 什么情况会构成刑讯逼供

http://s.yingle.com/ss/879711.html

 刑事案件申诉程序具体规定(2018)http://s.yingle.com/ss/879710.html

  不起诉有哪些种类 http://s.yingle.com/ss/879709.html 第一审刑事判决书的案号由哪些要素组成 http://s.yingle.com/ss/879708.html

 刑事辩护授权委托书书写格式2018,授权委托书范本 http://s.yingle.com/ss/879707.html

 刑事拘留三天后怎么样

http://s.yingle.com/ss/879706.html

 专利民事诉讼上诉状的内容有哪些,有哪些上诉技巧 http://s.yingle.com/ss/87970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中央政法委明确:员额比例可扩至40%,涨工资方案调整,员额工资高于法警..http://s.yingle.com/ss/879704.html

 刑事案件受理通知书必须送达当事人吗 http://s.yingle.com/ss/879703.html

 刑事诉讼的上诉和抗诉有什么区别 http://s.yingle.com/ss/879702.html

 关于办理建筑施工企业从业人员犯罪案件若干法律适用问题的会议纪要 http://s.yingle.com/ss/879701.html

 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http://s.yingle.com/ss/879700.html 刑事

http://s.yingle.com/ss/879699.html

 司法拘留、行政拘留、刑事拘留的区别 http://s.yingle.com/ss/879698.html

 刑事案件管辖地怎么确定

http://s.yingle.com/ss/879697.html

 终结执行的法定情形有哪些

http://s.yingle.com/ss/879696.html

 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

http://s.yingle.com/ss/879695.html

 关于进一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的若干意见 http://s.yingle.com/ss/879694.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审查起诉阶段取保候审可以吗

http://s.yingle.com/ss/879693.html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赔偿标准(2018年)规定(2018)http://s.yingle.com/ss/879692.html

 关于(关于多次盗窃中“次”如何认定的法律适用请示)的答复意见 http://s.yingle.com/ss/879691.html

 刑事拘留期限是多少天

http://s.yingle.com/ss/879690.html

 向检察院申请抗诉的期限是多久

http://s.yingle.com/ss/879689.html

  做假商标能保释吗 http://s.yingle.com/ss/879688.html 销售

http://s.yingle.com/ss/879687.html

 刑事案件办理的“三大司法纪要文件” http://s.yingle.com/ss/879686.html

 二审维持或撤销一审裁定用行政裁定书格式是什么样子的 http://s.yingle.com/ss/879685.html

 刑事管辖权异议怎么提

http://s.yingle.com/ss/879684.html

 一审刑事案件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http://s.yingle.com/ss/879683.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律师办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辩护代理工作意见 http://s.yingle.com/ss/879682.html

 什么是审判监督,审判监督程序的审限是多久 http://s.yingle.com/ss/879681.html

 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衔接配合管理的意见)答记者问 http://s.yingle.com/ss/879680.html

 刑事诉讼中的撤诉处理

http://s.yingle.com/ss/879679.html

 什么人可以申请取保候审

http://s.yingle.com/ss/879678.html

上一篇: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论文: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下一篇:教育现代化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