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小学德育特色汇报

2024-08-04

中心小学德育特色汇报(精选6篇)

篇1:中心小学德育特色汇报

贾汪中等专业学校安全工作总结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了校级领导、中层领导、定点定位值班教师三级值日管理网络;坚持实施校门口每天放学行政领导、值班校干、保卫严格排查的管理模式,实行周末放学校干、教师定点护送学生离校制度。三年来学校无一例学生伤害事件,无一例校园安全事故,受到徐州市公安局嘉奖。

2、明确职责。

(1)学校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加强广大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实行分工负责,层层落实,对全体班主任、食堂工作人员、门卫保安人员、定点定位值班教师教师、体育教师及各科室成员签订了安全责任状,对每位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签订安全责任书,坚持安全工作责任制。

(2)把学校安全工作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纳入了学校总体工作思路之中。

(3)制订了安全工作考核条例,加强安全教育工作的考核机制。

(4)制订了学校停电应急预案及防火应急预案。

3、开展的相应活动及采取的措施:

(1)开学第一周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周活动,具体内容有:举行了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活动,开展新生入学军训,利用校园广播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全校学生安全教育大会等。

(2)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学校食品卫生、消防设施、电器设施、线路设施、门锁等的检查与修理。

(3)进行校园围墙维修。

(4)开展了管制刀具及安全隐患专向排查。

(5)班级开展了“安全 和谐 文明”主题班会。

(6)建立了重点学生人群档案并采取了帮扶措施。

(7)召开了各班信息员、学生干部会议,要求发现学生之间有矛盾、发现安全隐患第一时间给德育办汇报。

(8)严格学生出入校园登记制度。

(9)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疏导,举行了“悄悄话”女生青春期知识讲座。

(10)严格住校生漏寝排查,发现未按时到宿舍就寝的学生第一时间给值班领导汇报----班主任反映------家长联系。

二、深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在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的同时要更好地提高广大教职员工,尤其是行政人员的安全意识,形成一种安全处处无小事,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高度责任心。

2、加强安全工作考核机制,在原有的考核制度的基础上要进一步进行修订,要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安全考核并且把考核结果记入教师的岗位考核之中,记入教师的结构工资考核之中,直接与教师的经济挂钩,以此来加强广大教师的责任意识。

3、综合运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强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

(1)配合交警队对周末到校门口的接送学生的车辆进行综合治理。

(2)配合派出所对校园周围环境进行综合经理。

(3)邀请法制副校长定期到校上法制课。

(4)向学生家长发放安全教育资料,提高学生家长的安全意识与知识,正确引导家长共同参与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4、定期组织人员对学校的食品卫生、消防、电器、公共场所、危险品、体育运动器材、防盗设施等进行检查,遇到问题及时解决,杜绝一切安全隐患。

5、扎实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定时定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询,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杜绝因心理健康问题而产生的一切安全隐患。

6、加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完善后进生档案,实施学生谈话制度,并对教师制订出相应的后进生转化考核条例,从而稳定学生的思想情绪,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营造一个安定良好的教育教学内部环境。

7、在原有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拓展安全教育的渠道,不断创新:

(1)、把安全教育融入学生行为规范达标考核之中。

(2)、要利用校校园网不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专题片,并运用宣传栏等形式来规范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

(3)、将安全教育与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相辅相成。(4)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考核,提高学生的安全知识水平,尤其要加强安全自救自护方面的能力培养。

德育办

2012年9月20日

篇2:中心小学德育特色汇报

肥城师范附小德育工作汇报

学校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师范附小以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为抓手,以加强师德建设为基础,以开展丰富多彩活动为载体,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为依托,以生为本,创新思路,全面做好学校德育工作。

一、健全、完善学校德育工作运行机制。

学校积极倡导全员育人。建立了德育工作网络化实施系统。一是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全面工作。二是建立实施系统,形成了以分管副校长分工抓,德育处、少先队负责抓,年级主任协调抓,值周教师轮流抓,班主任具体抓,任课教师配合抓,学生干部协助抓的德育工作网络化实施系统。三是学生干部检查轮周活动,制定、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工作有章可依、有规可循。

二、为学生创设浓郁的德育氛围。

学校力争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条楼道都富有生命力,让每一个设施都具有教育功能。校园墙壁上的中外经典名著配画简介,引领学生走进“读经典名著,铸中华魂魄”的境界;《童话王国》长廊、《三字经》长廊、《朱子家训》长廊、《千字文》长廊把学生带进了品读经典的世界,感受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于潜移默化中思想品格得到提升,增强了民族自豪感;“穿越千年画卷,探寻民族根基”,班级内张贴的历代名人书画,让学生在欣赏中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受到美的熏陶。

1、倡导阅读。

学校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氛围。现在全校同学都已经积极地投入到了读书行列中来,每到课间,书架前的学生络绎不绝,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志向,选择喜爱的书籍,潜心阅读!

2、精心打造文化氛围。

班级走廊文化。走廊、墙壁、楼梯、车棚上„„我们精选了部分对学生有深远影响的中英文对照的名言警句、标语,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这些内容,时时处处规范着师生的言行,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在每个楼层都设计了不同主题的教育版块,有“近代史” 版块、“名著”版块、少先队教育版块、安全教育版块等等。精心布置地创设了儒雅的校园文化,让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都能与学生交流,净化了学生心灵,陶冶了学生情操。

三、寓德育于教学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1、改革评价机制,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

班主任是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主体。对班主任工作进行客观、公正评价,是落实好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

师范附小对班主任实施了“1+3”的评价机制,即工作实绩+老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其中工作实绩以少先队、学工处各项常规检查为依据。为了把学生、老师、家长评价做得客观、公正,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把班主任工作实绩以明白纸的形式发放给学生、老师和家长,让评价者有所依据;二是采取随机抽取和固定抽取的形式,避免人为操作;三是评价表采取密封制,投票一律投到校门口的意见箱内,避免人情因素。

学校对优秀班主任的评选权力下放,实行学校评级部,级部评个人政策。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工作好不好,身边的同事最知道。这种级部评选优秀班主任制度,真正实现了能者上,庸者下的评优机制,避免了主观意识。

除了加强班主任评价外,学校还给班主任提供了交流对话的舞台——杏坛杯班主任论坛,展示优秀班主任风采,共享班级管理经验。

2、依托法制教育,实现学生队伍“四自”管理

师范附小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作为法制教育常抓不懈的常规活动,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法、知法、用法教育活动;二是邀请校外法制辅导员来校举办讲座。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学生队伍的“四自”管理。少先队把少先大队委干部分为A、B两组,分别配合教师值班。

A、B两组少先大队委干部是经过层层竞选出的优秀学生,他们分单双周对全校的环境卫生、两操、路队、仪容仪表进行自主检查评估,量化打分,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素质。

3、师范附小坚持开展德育工作“二十项教育”活动。即:安全、爱国、环保,荣辱观、法制宣传、„„这些活动集中体现了“三化”:爱国主义具体化、行为习惯养成化、道德品质体验化。

一是坚持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具体行为化。弯弯腰捡起一片纸、关好门窗、爱护花草树木等„„这些事从小处讲是爱同学、爱班级、爱学校,往大处说,就是爱家乡、爱祖国。

二是开展了“一班一月一明星”活动。争做明星学生,已成为师范附小每个学生的奋斗目标。明星学生包括十种:文明礼貌、遵规守纪、热爱劳动、环保卫生、团结友爱、学有特长、尊敬师长、诚实守信、勤奋自强、热爱集体小明星。在学校的宣传栏里,十星级明星学生成为全校学生学习的骄傲与榜样。

三是实行自主式红领巾广播站。每周三的红领巾广播是附小学生的最爱。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学生们自己采访、自己编辑、自己播音、自己整理归档,一个个做得有模有样,像一个地地道道的记者、主持。

四是践行“温馨提示”活动。我们编录了《饭后温馨提示》、《行为规范四字歌谣》、《课间操温馨提示》„„学生们在上下学、上下楼、课间活动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听着温馨的提示,自觉规范了自己的行为。践行温馨提示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润泽心灵的同时,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五是实施“手拉手”爱心活动。爱心涌动,真情传递。在与马埠小学手拉手结对子活动中,两校百余名学生结成联谊伙伴。老人节期间,到老城敬老院进行慰问,活动中,学生们兴趣之高、感悟至深,出乎意外。同学们感悟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深刻含义。这种教育是书本上读不到的,是课堂上学不到的。

4、创新班队会教学管理。学校认为班队会首先是一门课程,应该具有课程的所有特征;其次班队会的课程研究实施范围是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内容既有全校性内容,还有个性化班级特色内容;再次班队会要有计划、有备课、有评估。师范附小的班队会按照五大步骤进行:学校制定全校性计划和每周主题——级部提前一周集体备课——班主任进行个性化修改,形成班队会教案——班队会课堂教学——过程性材料整理。学校还积极开展多项评选活动,一是评选了校级优秀班队会案例、教育反思;二是举办了班队会优质课评选。

5、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丰富多彩。现在师范附小形成了国画、春联、剪纸、泥塑、葫芦丝、合唱、乒乓球、太极拳等十多个传统艺术、体育特色项目,已上报了全国传统文化传承特色示范校的申报工作。

6、家校共建,共同托起明天太阳。一方面,师范附小为了让家长充分参与学校管理,有效体现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采取家长自愿报名、级部推荐、学校权衡的方式,从服务处所的各单位、各层次的家长中选择了18位家长担任首届家长委员会委员。另一方面,附小把“家访”工作做细、做实。家访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事例。三年级三班的叶子瑞同学父亲患尿毒症去世,家庭情况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班主任刘老师多次以家访、电访的方式和家长沟通,没有让孩子掉队。石翠老师虽然怀有身孕,但仍然坚持家访,受到了家长们一致好评。

师范附小的德育工作已呈现出制度化、系列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深深懂得: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德育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进取,努力把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得更好,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为肥城孩子有一个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工作。

肥城师范附小

篇3:中心小学德育特色汇报

惊喜一:德育充满诗的色彩

“你会写诗吗”在上庄中心小学的校园里, 随便叫住几位学生问一问, 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会!”再问问老师和学校的工作人员, 没有一人不会!上庄中心小学的学校生活, 是离不开“诗”的生活。

提到诗, 不能不提上庄中心小学的毛向军校长。这位血液中流淌着诗情画意的校长, 把他对诗的热爱, 对诗的情感和虔诚, 传递给了学校的每一位老师, 每一名学生。毫不夸张地说, 写诗、吟诗已是这所学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德育内容通过师生的诗作也处处体现。

六二班王楠同学, 写了这首“幸福之门”:幸福之门为你开, 美丽校园让你爱。智慧果实让你采, 文明校园往外迈。赵振平老师用这样的诗句来表达感恩之情:感恩, 是一股温暖的清泉;感恩, 是爱的回报;感恩, 是人间最真挚的感情。毛向军校长在新年的第一天, 为全校师生写下这样的诗句:闲枝落叶枯黄, 生命如此凄凉。东方一抹霞光, 洒向人间万象。如何激情万丈?内心孕育希望。时光无情流淌, 吾辈难以阻挡。唯有起飞高翔, 操控心灵方向。一草一木依傍, 一山一水情长。何必犹豫彷徨!付出收获满仓。人生精彩别样, 不愧大地时光。

林语堂先生说:“诗歌是中国人的宗教。”文化名人于丹这样诠释了这句话:“诗对于中国人来讲, 它是一种特别深刻的血液里面的基因。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感性的、浪漫的, 适合去抓住一些暗示、比喻。”于丹认为, 林先生的这个说法, 不是把诗当作一种风雅点缀, 不是只有闲人才去写诗。她觉得越是在建功立业的时代里, 越是一个人要发愤图强的时候, 诗越能表现出一个人生命深处还带着什么样澎湃的激情, 还带着什么样对于生命的诚意。因为人在社会上更多的是要承担使命。

不难看出, 于丹提到的发愤图强、生命的诚意、时代的使命、顺应的规则、澎湃的激情……这些德育因素、德育情怀, 在师生的诗作中自然地流淌着, 这种融入生活, 融入生命的德育方式, 是上庄中心小学德育工作给我们的第一个惊喜。

惊喜二:全员德育, 为德育插上隐形的翅膀

在与上庄中心小学负责德育工作的程翠霞校长交流时, 一句平实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我们要求学校中所有的老师和工作人员都首先做到, 比如要求学校的保安在接待学校的进出车辆、接人待物时, 都要使用礼貌用语, 这样能为学生起到文明的示范作用。”

很多学校把“全员德育”作为一个口号, 上庄中心小学把“全员德育”作为了一项行动。学校将德育统一于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中, 形成了人人育德的全员化教育氛围。学校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 德育干部、班主任、学科教师、教职工、家长共同参与的全员育人体系, 完善了具有德育导向的师生评价体系, 全面推动了德育工作的扎实落实。为了调动全体教职工参与德育的热情, 学校开展了德育培养目标为主题的大讨论, 确立了养成教育、感恩教育为主线的德育内容体系, 促进全体教师价值认同的达成。同时学校将德育任务细化, 落实到各个层面, 领导小组整体规划德育活动, 班主任、学科教师在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中落实学校德育培养目标, 教职工在工作领域内以注意安全等微小化提示践行德育精细化, 使学校工作做到了眼里有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的全程性德育。同时完善活动评价机制, 积极开展活动后具有德育功能的学生评比, 借助榜样示范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身道德意识与道德品质。在教师评价体系中, 增加了教师导之以行的德育影响力评价, 通过学生评价和教师自身评价, 强化教职工的育人责任, 保障全员德育的落实。学校还加强了德育岗位培训和理念引领, 在学期末开展德育培训, 强化人人都是德育实施者的教育理念, 借助优秀教师的案例示范, 引导全体教师更新育人理念, 创新育人方式。

惊喜三:养成教育成为学校德育的根基

学校生源80%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家庭生活背景使得很多孩子没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为此, 学校坚持把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主线。在养成教育过程中, 学校坚持“三多三少”的原则:多一些落实, 少一些空谈;多一些脚踏实地, 少一些好高鹜远;多一些培养, 少一些指责。学校认为, 养成教育不应该是轰轰烈烈的, 而应是扎扎实实的。因此, 学校坚持从点滴做起, 从小事抓起, 坚持不懈, 逐步使学生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和飞跃。

学校把养成教育的总体目标分解, 制订各阶段分目标, 每学期乃至每月都有培养重点。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为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校开辟了“红领巾广播”——《德育之窗》栏目, 这个栏目由学生策划、主持, 同学们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 利用广播与大家交流, 由于是学生用学生的语言说自己身边的故事, 因此更容易激发起学生的道德意识。

每周一次的班会, 养成教育工作总结更是重头戏, 正副班主任一起, 或根据班级存在问题, 组织同学讨论, 寻找问题症结, 制订解决方案。学校德育处除了每周利用升旗时间表彰好习惯标兵外, 还进行中期评价和阶段性总结, 评选表彰好习惯标兵个人。一个小小的红袖标, 让进步的孩子欣喜不已, 让还存在些许问题的学生下决心努力改进。应该说, 小小的红袖标, 在孩子当中, 尤其是在低中年级学生身上, 起到了不小的促进作用。

惊喜四:自主管理成为学校德育的品牌

把校园还给学生, 让孩子成为学校的主人。学校是为孩子服务的场所, 孩子是学校一切活动的最终指向。为了培养学生的小主人意识, 并在活动中得到成长, 学校很多事情都请学生参与。学校建设新的校园环境, 环境里每一个地方的名字都是学生命名的, 在与学生的交谈中, 几乎每个孩子都说自己最喜欢校园。“同心椅是我和好朋友经常坐在一起聊天的地方”“每当心烦的时候就看看校园里的小鱼”“最喜欢开心农场”等等。“慧心石”“育心石”“连心石”“爱心石”等, 学校把立德树人的思想融入到学校环境建设中, 学生潜移默化地得到精神熏陶。

学校建立了15个社团, 涉及艺术、科学、体育、数学等几个领域, 社团成了学校独特的文化。学生们还成立了学雷锋社团, 自觉地、默默无闻地开展一些活动。校园里随处可见孩子们自发的宣扬道德行动。

惊喜五:德育融于真实的体验之中

“看到的记忆不深, 听到的容易忘记, 只有亲身体验的才刻骨铭心, 终生难忘。”这句颇有诗意的话成为“体验教育”的生动宣言。体验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 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模式, 是一种有效的德育载体。德育的过程通过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的体验环节, 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1.岗位体验, 培养主人翁意识

赋予孩子一定的具体实践岗位, 让他们在为集体工作和为他人服务的岗位实践中, 感受义务, 学习服务, 体验责任。

学校精心设置了多种岗位, 努力为学生创造锻炼和体验的条件和机会,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在班级中, 有值日班长, 卫生班长;在学校, 设立了值周班, 有值周员、领操员、主持人、播音员;学校还有升旗手的命名员。各种各样的岗位为大部分学生提供了锻炼的舞台, 让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体验。

2.情感体验,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 直接体验和感受情感的冲击力, 诱发和唤醒其道德情感。

上庄中心小学的道德教育中, 非常重视传统美德的教育。学校认为, 孝悌之义, 是做人最根本的起点, 如果所教的学生不知体谅父母, 不知孝敬老人, 就失去了做人最朴素的情感, 所以学校把“敬老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项“重头戏”。学校还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敬老教育体系。

3.职业体验

职业体验课近年在中学, 特别是高中较为广泛地开展, 上庄中心小学大胆地在小学开展职业体验, 因为他们认为情感教育是学校德育的生命, 若把情感体验在学校德育中加以落实, 德育就会更具实效性和科学性。学校曾组织学生到职业体验中心进行体验活动。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参加消防灭火、医疗护理、食品加工等十余种不同职业的体验。随着活动的进行, 孩子们由最初的好奇, 逐渐体会到每项工作都肩负着不同的责任, 每一项工作都有着不同的职业要求, 要想完成好, 都需要艰辛的努力。

篇4:论小学德育特色教学的创建之路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特色教学;教学思路

德育工作贯穿小学教育的全过程,甚至伴随着一个人成长的始终。作为广州花都区新华城区的中心小学、广州市义务教育规范化代表以及广州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广州市绿色学校,本校始终致力于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在本校有关德育教学、教学策略等一系列相关课题的研发与设计过程中,学生之间日渐形成了好学乐学、天天向上的良好学风,广大教师在教务实践过程中培养了自身乐教善教、博取启智的教风,这间接影响和促成了具有旭日特色的德育教学策略与校园文化氛围。

一、充分加强组织领导和领导表率作用

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从学校内部设置一个能够统筹全局、负责其整体方向的与网络,由教务处开始,分别突出少先队组织、年级组和班级组以及班主任和大队委等的作用,通过彼此的通力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确保每一项德育工作或德育活动的完备与落实。

五华旭日教育倡导的是温暖、是光明与爱,是需要相关组织与领导以尊重和理解、爱心与包容,奖励与赏识来构筑的教育环境,倡导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质,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所长。为了达成这样一种办学目的与效果,我校建立了高度覆盖的德育工作网络,要求校内领导、德育工作管理者以及从事思想品德教学的班主任或品德与社会科学教师以身作则,做好带头示范作用,加强学科知识在日常活动中的渗透。与此同时,为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加大工作力度、提升的与效果,全面实现“崇尚个性 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和“让每个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的办学目标,学校还进一步建立了以党支部领导、优秀党员教师为管理核心,以教务组、班主任教师以及任课教师为发展脉络的教务线索,以少先队辅导员、少先队员等为基础的全面发展构筑网络。通过举办“创办文明班级、做文明学生、创建文明学校”的相关表彰和德育比赛活动,提升德育网络中每一个环节重视德育、加强教育,以身作则的工作意识。

二、基于特色文化,积极发挥班级建设作用

学校特色文化是基于学校历史而生成的,其代表着一种文化意识的积淀和办学氛围的形成。本校的特色教育在于尊崇学生的个性,主张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注重其兴趣爱好以及自身有点,创设出有益于其能力提升的教育环境。而在这一特色办学理念当中,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基层单位,是辅助其进推广与落实的重要环节。

首先,班主任要积极发挥自身作为班级建设者的“灵魂”和核心作用,在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思想品德,学校方面也要基于自身的德育建设状况,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团队,保障德育工作的实施。比如从广大青年教师当中选取精力旺盛、充满干净、具备良好品德风貌、有年富力强的教师来担任班主任工作,用他们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用他们的责任心与事业心来不断鞭策自己、与学生共同成长;另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建立稳定、完善的班主任考评制度,对其教育的展开情况进行具体的考评,通过每个月召开例会的方式,传达会议精神、反馈教学情况,分享德育成功,提高各自的班主任工作水平。

其次,对于班级内部而言,班主任要注重班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工作。一方面要充分意识到班干部是班级当中具有较多有点和各方面表现的较为突出的学生,才能拥有的“殊荣”,要让学生认识到成为班干部是对自身的一种肯定,是一种另类的夸奖,要积极培养学生正当班干部、相当班干部的心理;另一方面,对于已经成为班干部的学生要注重开发与培养其对于班级其他同学的表率作用,不断培养起责任心和学习进取心,使其成为大家的楷模与进步模仿的对象;

最后,通过举行一定的班级活动(比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学生所长。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学习成绩不是决定自己一生的唯一渠道,一个人只有拥有优秀的品格、良好的道德意识,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在诸多由学校举办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中,班主任也要积极鼓励学生去参加,发挥个人的特长,让学生将个人兴趣爱好与班级荣誉,与自身发展贯联起来。

三、培养良好的德育氛围,实现环境对小学生成长的养育作用

良好的教学环境与办学氛围是推动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与前提,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个体价值观的行程、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确立都与周边环境有着潜移默化的关系,因此特色化的德育工作必然伴随着特色化的教学环境,伴随着特色化的教学方式来对其进行引导和管理。

为了达成这样一种对德育氛围的营造,五华旭日积极加强“和谐向上,多彩博爱”的校园文化建设,致力于实现具有一定办学特色的文化氛围的形成,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例如以“窗格文化”、社团文化等形式,坚持推崇技术和艺术、实用与文化的和谐统一,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有效落实新课程理念,让学生个性化的因素得以充分发挥,渐兮以形成风格,突显个性。同时在不增加小学生课业压力的情况下,让环境成为教育宣传的阵地,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自动自觉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让外在成为助力学生成长和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

四、重视规范和制度管理,加强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和自我监督能力的生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因此就像成长与生活在社会当中需要各种法律制度对其予以约束一样,小学生在校园里学习也需要一定的规范和制度对其进行成长方向上的管理与规划,同时在这种为条件所制约和要求形成的教育环境与氛围当中,逐渐形成自我监督、自我要求和约束的习惯与能力。而要想达成这一目标,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大方面来进行构建:

第一,充分贯彻和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小学生守则》。将有关于学生纪律劳动、礼貌、卫生以及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进行统一说明,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进行其他校内活动时,能够有据可依;同时适当引入评比和审查制度,对于表现优秀的个人或班集体提出表扬、对于表现不佳的个人或班级体进行适度的要求和提醒,让学生生成集体荣誉感和自我监督的意识,积极遵守行为规范,养成良好习惯。

第二,积极组织有关道德学习和良好品德生成的校内活动,比如组织学生进行学雷锋、学模范等学习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到历史博物馆、文化馆或历史展览等处进行参观学习,组织观看有意义的影像资料、爱国主义宣传片,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义感和强烈的爱国意识。

第三,加强学校的图书馆或图书角建设,引导学生从“海纳百川”的图书资源当中去感知中华民族的优秀美美德,并通过形成良好的阅读风气,净化学生的精神生活,避免其在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或多元化、多样性的图书市场中迷失自我、被不良信息所污染。与此同时,当学生能够在书籍当中寻找求知的快感,能够从海量的信息当中培养自身独立学习、自主思考的习惯时,其将利用正确的内容对小学生实现良好的规范和引导,图书对于小学生个体成长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也会逐渐凸显出来。

第四,打破班级局限,定期举办全校性的以“爱国”、“爱家”、“法制”、“道德”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或其他类型的竞赛活动,一方面可以通过这样形式的引入,增加学生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提升其对于德育的重视与关注;另一方面当学生在准备比赛、翻阅资料的过程中,其必然会接触到大量的典故与素材,这些类似于名人名言、历史故事等的内容,对于丰富其内心、提升其文化素养和道德意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德育工作是目前小学教育以及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处于人生成长初级阶段,对于处在其认知社会、认知自我、认知人生初始阶段的小学生而言,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又色彩斑斓的教育活动,使校园内部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将促使其朝着健康、阳光的方向成长。近年来,五华旭日的教学质量逐年提升,伴随着时代前进的不发,伴随着我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其个性化德育、特色化教育在同类学校、以及整个社会环境中都广受好评。本文中笔者所提出的相关建议与措施,望能对小学德育工作者以及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参考经验,促使当代小学教育不仅重视文化素质的提升,更要注重情感方向的把握。

参考文献:

[1]吕艳君.践孝德雅行 辟德育新路 倡多读优写 创教学特色[J].黑河教育, 2011(6):2.

[2]邓文智,王良成.中小学德育课堂教学的思考[J].教育, 2015(27):285.

[3]勾晓刚.我国小学德育工作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小学, 2014(1):141.

篇5:大明小学德育特色校汇报修改稿

------大明小学德育特色校建设汇报材料

大明小学成立于2010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48435平方米、建筑面积8458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平方米,生活用房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20个,在校学生820人,其中住宿生623人,学校现有教职员工64人,其中市级德育先进个人3人,县级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 15人。

建校三年来,大明小学秉承“质量立校、管理强校、科研兴校、特色誉校”的办学理念,发扬“崇德、尚真、乐道、载秀”的精神,坚持把“我是主人”的校训贯穿到学校的各个领域,并将构建并实施主体性德育作为德育特色进行创建。

一、梳理思路,形成主体性德育新理念

我们在认真反思学校德育工作中忽视学生主体性表现的基础上,明确了主体性德育的内涵及其基本理念。我们认为:所谓主体性德育就是教师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提供一系列真实而深刻的生活情景和平台,在教师的价值引导下,让学生在自觉、自主的活动中体验、感悟,在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中建构自身德性和主体人格,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觉醒与主体发展过程的德育。落 1

实这一理念,需要我们教师遵循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原则,采取体验、沟通、建构、唤醒的方法,促进学生主体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二、建设队伍,保证主体性德育的实施

1、开展读书活动。多读书、读好书,走近经典、走进名著,与名人巨匠对话,让书香浸润心灵,丰盈思想,培育精神,促进成长。活动的开展做到“计划、交流和读书体会”三落实,开展读书“三个一”活动,即“每周写一篇读书随笔”,“每月写一篇教育叙事”,“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论文”;三年来,我校教师共读书目十几种,个性化阅读平均每人20本左右,写读书笔记十万字左右,举行读书论坛或交流会10余次。在阅读中中领略了孔子、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等大家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思想,广大教师的心灵一次次得到洗礼,爱心与责任不断增强。走出了像刘合、林京梅、张英杰、曹振宇等一大批优秀班主任。特别是刘合老师,先后三次为全镇教师做了《一线班主任学会在自我成长中与学生沟通》、《快乐行走》、《读书铸就教育梦》专场读书讲座,成为教师读书的领跑者,被大家一致誉为:大明教育的土专家。

2、开展《走近名师》系列活动。学校每年都要派优秀教师参加全国班主任高层论坛,并把优秀班主任和教育专家的讲座录制成光盘进行有组织的观看。让老师直接领略专家风采,倾听高端声音。我校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组织了《走近名师》班主任专题论坛,特别是2013年张英杰老师介绍的王家文老师的素材型班会《来一斤母爱》,对大家

启发很大,震动很大,衍生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话题班会和情境班会,在解决学生成长和班级管理问题方面极富实效。

3、建设教师交流平台。2012年为了突出网上研修的快捷、便利和高效,大明小学创建了班主任研修QQ群。全体班主任和学校领导加入了班主任专修QQ群,学校安排专人进行班级管理的话题发布,大家进行话题讨论,针对问题上传文件或视频供大家共享,管理员对话题讨论及上传材料进行整理,学校对参与情况进行统计和考核纳入班主任考核。通过优秀管理员、优秀Q群成员评选,促进了Q群建设,加速了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于福艳、张彩霞等年轻教师迅速成为班级管理骨干,于海东、范玉锐、刘合等被评为优秀管理员,成为班级管理的草根专家。

三、重建制度,保障主体性德育的开展

《集体备课制度》、《大明小学班级管理细则》、《大明小学文明班级细则》、《家长学校考勤制度》、《社会实践要求》、《养成教育实施方案》等纲领性文件,用制度引领和规范师生主体性德育行为,构建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校内外、课内外有机结合的主体德育格局。

三、选点突破,践行主体性德育

主体性德育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如何将理论层面的思考化为切实可行的操作,我们选取课堂教学、班集体建设和社会实践三个点进行突破。

(一)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

人。

我们认为,课堂作为德育的主阵地,除了明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时突显学科德育外,大量的德育因素是在教学组织和活动过程中生成的。基于这一认识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我们以改革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核心,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达成育人之目标。

1、学习借鉴,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使“三三五”式主体德育课堂教学改革顺利进行,学校制订了《“三三五”式主体德育课堂改革实施方案》、《“三三五”式主体德育课堂教学流程》、《“三三五”式课堂教学评价细则》、《“三三五”式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策略》、2、细节深研,实施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专业,如何将构建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日臻完善,我们在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几个关键点上深研细究。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问题生成单、课末检测单”两张单子突出“我是主人地位”。课前用“问题生成单”引导预习,有助于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学习成为自觉,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为了加强此项工作,我们出台了《预习习惯指导》指导学生首先学会自读文本,初知文本内容,写出自己的体会,提出疑难问题。学生的预习由开始的老师引导到现在的自觉预习,自主预习的习惯、主动完成作业的习惯、主动质疑的习惯基本成为我校学生的一 4

种基本素养。“问题生成单”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觉,从中获得学会学习、终生学习的德育力量。从操作层面上解决了以往学生被动预习,学习缺乏自主的问题。课末利用“检测单”分层次设计,检测目标达成度,学生对所学内容自我检测,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在自我评价过程中体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快乐。“两单”成为大明主体德育课堂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自我评价习惯凸显学生主人地位的重要措施。

(2)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以往的课堂,我们所看到的师生交流方式仍然是一对一的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更多的人成为旁观者和听众。如今,我们主体德育课堂上看到的是四人一组的学习团队,听到的是“我们的问题是〃〃〃〃〃〃我们的方法是〃〃〃〃〃〃我们的结论是〃〃〃〃〃〃”这样以小组为单位的汇报,这种融集体教育于课堂教学凸显团队精神的课堂得益于小组建设。在小组建设过程中,根据“组际同质、组内异质原则”,每四人一组,形成一对一帮扶小对子,一号帮四号,二号帮三号,为了加强小组建设,大明小学制订了《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小组学习制度》、《学习小组奖励制度》,以此加强小组建设,通过小组学习使课堂教学出现个人独学、同伴对学、组内合作学、组际互学、班级群学的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活动,自主、合作、展示、分享尽在其中。合作学习中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精神再也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是落地有声实实在在的德育体验,每一个学生都是参与的主体,既有独立思考,又有细密 5

分工,每一个学生都是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个人的工作都是小组荣誉的贡献者,学生的自主精神、合作意识、互助品格、团队精神和自信力不断加强。

(3)培养学生成果展示与交流能力。传统课堂,仅靠老师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方讲台就足以让老师一人包揽整个课堂,把德育演绎成凭空说教或“警察式”的“管、灌、罚”。新的主体德育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变革老师一人唱的“独角戏”,用哪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育学生的主体精神,如何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用哪种形式展示更具操作性、实效性?问题活生生的摆在面前,在此攸关时刻,大明小学再次邂逅了MS—EEPO创始人孟兆斌的有效教育理论,他在有效教育课堂活动中运用小卡和展板进行展示,给彷徨中的大小人以新的启示。用白板作为展示的平台,让每组学生把自己解决的问题、策略、结论写在小白板上,然后再进行组际间展示、交流、汇报。在展示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在白板上进行工整书写,展示汇报要求声音洪亮,提倡礼貌用语,如“我们的汇报完毕,哪组有不同意见请提出,有不懂问题请提问”、“谢谢您的提问或解答”等,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注重书写规范,表达完美,交往文明、做事专注等优秀品格得到进一步培养,实现了德育主体地位的真正回归。指导中心赵春林主任说:“在展示过程中我们看到孩子们的眼睛亮了,思维活了,兴趣高了,效果好了,自信力强了。学生在合作、探究、展示、分享过程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一 6

种技术,汲取的是幸福人生的力量。”

3、专家引领,提升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

实践过程中,指导中心王秀文、李树明和陈凤雨几位专家先后四次到学校进行指导,大明小学主体德育课堂教学改革显现出明显的成效。从课前预习到问题梳理,从合作学习到精彩展示以及课末检测,学生的预习习惯、质疑习惯、阅读习惯、书写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培养无处不在,学生在课堂上显示的更加阳光自信,更加具有合作探究的创新精神。宁城县教育教学指导中心袁钜瑞校长听张英杰、齐红丽等老师课时看到学生的表现激动的说:“大明小学的课堂教学改革令人耳目一新,课堂上把学生当做真正的主人,把德育目标、养成教育有机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切实突出了课堂教学的德育主渠道作用,在学生习惯培养、主体精神培育以及落实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教育局督导室王凤鸣主任视察工作时对大明小学“三三五”主体德育课堂也给予高度评价:大明小学的主体德育课堂教学改革方向正确,模式可行,操作科学,成效显著。

(二)建设优良的班集体,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在构建德育新体系的过程中,我校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我校依托班主任专业化课题,在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建设班级上进行研究与实践。为充分发挥班集体建设过程中的育人功能,采取“四还”策略,让学生在亲历亲 7

为的班集体建设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做班级的小主人。

1、还学生管理权——班级管理清单化。为了全面落实魏书生民主教育思想,构建班本德育,“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大明小学对班级管理实施了清单管理,在“清单管理”创始人刘和老师的带领下,全校18个班级,小到关灯关窗,让学生自选岗位、自领任务、自定制度、自我评价、自我完善。在实践和体验过程中,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被充分尊重和信任,责任心明显增强,学生的专长得到发展,弱项得到锻炼。使他们的劳动和活动得到认同,光荣感和归属感得到培育。真正使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成为自我完善、自我成长的主人。为了进一步加强此项工作,我们还开展了“星级评价”,对学生的班级岗位履职情况和习惯养成情况进行星级评价,整个评价分为四个层次: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学校总评。“学生自评”一日一次,每日自省吾身,重在自觉和唤醒主体意识;“同学互评”加强自律,民主监督,重在修正和赏识;“老师点评”重在引导和点播;“学校总评”一周一评价,一月一汇总,一学期仪表奖,重在激励和构建。对在班级“清单管理”、习惯养成星级评价中评为优秀的班级,学校在每周升旗时被确定为升旗班级,星级学生在国旗下讲话,以此激励优秀班级和优秀学生。每学期还对总分前三名的班级、班主任以及“十星少年”进行奖励,通过发喜报、奖状、登学校名人榜等形式进行鼓励。

3、还学生组织权——班会活动主题化。主题班会是主体德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 8

高认识、开展教育,对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树立人生观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的必修课。大明小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开展话题式主题班会、情景式主题班会,让学生自主策划与实施,充分发动学生,使学生成为班会的主人,让学生面对问题、面对情境树立德育目标意识;通过讨论、争辩培养是非观念;凭借模拟角色、感同身受增加情感体验;激励主动参与,内化服务意识,提升精神境界。如钱亚丽老师六年级《向目标进发》主题班会,让学生自行设计,自主选材,自主策划,自主实施。整个活动完全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学生通过观看雏鹰与蜗牛攀上金字塔的过程引发人生或学习应有目标;通过扮演“换羽成蝶”故事等感受奋斗的艰辛;通过签名、宣誓活动激发进取精神;通过“我的星愿”设计未来十年目标,让孩子在实践中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并自我监督和自我完善。整个活动以引导提精神,以体验促内化,以践行促养成,以参与促自我完善。

4、还学生建设权——班级文化生活化。“环境影响人,环境教育人”,过去传统的文化建设总是把一些离孩子较远的“假、大、空”的成人化东西强加给孩子,忽视了“孩子渴望成功、渴望成为主人、渴望成为展示的主角”的心理诉求,所以,我们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突出“以身边人教育身边人,身边人影响身边人”的文化理念,让学生集体设计班级名片、共同确定班训、自行设计主题板报,班级名人名言全是把本班的美德少年、三好学生、星级少年等人的生活照、个人信条等制成喷绘,使学生感到“榜样并不遥远,榜 9

样就在身边”,充分体现出我是班级的主人,我是文化建设的主人,我的地盘我做主,学生的荣誉感、成就感明显加强。学生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被认可并获得归属感。

4、还学生阅读权——阅读图书活动化。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读书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几年来,我们扎扎实实开展读书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措施有四:一是保障时间,每周至少开设一节学生阅读课,用好早读、午读和晚读“三读”时间,实施礼拜天读书工程,并开展好寒暑假的读书活动。二是保障读本。建好图书角,每位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五本书带到班级,贴上标签及漂流读交流卡。在班级之间开展“好书换换看”活动,实现好书共享。充分利用总校新购臵的3000多册图书开展“漂流读”活动。三是保障管理。晨诵午读由学生自主管理,做到“一日一积累,一周一反馈”,每周学生读书后学生都制作一个阅读积累卡,展示在班级文化园地上,班级围绕阅读积累卡,开展共享读书成果评比活动。四是提供展示的平台。学校把每年四月定为“读书节”,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会,好书推荐,评选出“读书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一年一度的“读书节”活动有力的推动了读书工程的实施。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做生活的主人 实践是外在规范转化为学生内在品质的桥梁,为了让学生进行实践,我们开展了家庭和社区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和体悟的平台。

一是家校联手开展共育活动。在学校每学期开学都开展“养成教育强化月”,把守则规范、文明礼仪、卫生安全、学习习惯等养成教育内容分配到四个周,进行校内强化训练,结合习惯养成还开展了“好学生好孩子”家庭主题实践活动,使养成教育延伸到家庭、社会,让家长、社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让教师通过联系卡及时知道学生在家的表现,让家长通过进校园、进课堂随时看到孩子的进步与不足,家校共育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习惯养成。

二是广泛开辟社会实践基地,加强体验性德育。例如加强城西劳动时间基地建设,让学生从小学会劳动,感受劳动的艰辛,尊重父母劳动,感恩父母。与城西关工委张玉壶主任竭诚合作,使张玉壶主任的“爱心书屋”成为学生假期读书的重要场所,并且张主任每年都要用自己的钱对热爱读书和家庭表现好的孩子进行表奖。利用城东烈士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每年“清明节”都要开展英烈祭扫活动,缅怀先烈,感恩前人。激发爱国热情,激励学生把对前人的缅怀转化为感恩行动。三是不断拓展研究性学习领域,让研究性学习成为主体德育实践的重要方面。结合学校主体德育教育,学校充分利用综合实践课程特有的开放性、实践性、系统性的学科特点,开展了《走进辽中京》、《环保小调查》、《身边的浪费》等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综合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体验和实践过程中养成热爱祖国、爱护环境、厉行节约、诚实守信等美德。这种体验性、实践性德育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说教式德育背景下学生“听而不 11

信,言而不行”的局面。

三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学习着、领会着、落实着、体验着、完善着主体性德育,教师理念新了,方法变了,学生活跃起来了,德育实效性不断增强,教师与学生一同成长,成效显著,具体表现在:

1、构建并实施了“三三五”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能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各种习惯在课堂上得到培养,主体精神得到培育。2013年5月市教研中心吴东晓主任观摩课堂教学后,盛赞大明小学“三三五”式课堂教学是一种务本求实“眼里有人”的教育,是对传统德育的挑战与颠覆,是通往学生自我觉醒、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阳关大道,是学生培养习惯、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做人,学会成长不断自我完善的幸福之路。县指导中心教研部赵春林主任在几次课堂观摩后也评价说:“大明小学的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的气氛更浓厚,各种养成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的更加紧密了,学生变得更加自信了,这才是真正的“人”的教育,才是对孩子未来幸福负责的教育。”由于课改成效显著,宁城县教育局、指导中心先后两次在大明小学召开现场会,赤峰教育报以《小荷才露尖尖角》对大明小学主体德育课改模式构建进行了专题报道。正是这种主体德育课堂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我校被评为“市级小作家杯”培训基地,近100名学生获得少儿书信大赛一、二、三等奖。汪洋、尹婷、黄文硕等17名学生被评为市、县级三好学生、美德少年。

2、主体性德育的实施促进了大明小学师生良好精神风貌的形成,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全体学生文明守纪,自主自信。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模式已然形成,正如学生家长所言“走进大明小学,老师是全体学生的老师,学生是全体老师的学生,无论孩子出现在哪一个角落,都有老师的关注和照料,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生活我们很放心。”、“孩子在家里更加体贴父母,在社会上更加懂事。”

3、主体德育构建了一种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德育。家庭、社会的德育实践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体验,促进了知行的统一,同时也是对课堂主体性德育和班级主体性德育的深化,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班级的主人、社会的主人。

4、学校影响力不断提升。2011年被评为“小作家杯培训”基地,2012年大明小学“城后西基地”被评为市级优秀实践基地,最让人欣慰的是以大明小学为主体的大明镇总校在2011年全县六年级质量检测中,获得全县第三,乡镇排名第一的好成绩。2012年又获得全县第二的好成绩。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深得广大家长一致好评,周围乡镇学生纷纷慕名到我校就读,近两年到我校就读的学生就多达200多人,学校发展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尽管我们不断在用心、用我们的睿智创造性地追寻新时期德育的金钥匙,但是,实践中迸发出太多的新问题考验着我们的耐心与智慧:“三三五”主体性课堂模式操作中的细 13

节还需要我们探索,社团活动尚处在起步阶段,社会实践基地还比较单一,基地设施还比较落后,学生自主性评价体系还没形成等。为了让我们的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活动使道德所具有的生命意义在现世生活中得以真实、生动的体现,我们还将求索前行,为把大明小学建设成为宁城乃至赤峰地区的品牌学校而努力。

2013

篇6:桥头中心小学德育汇报材料(新)

——翁牛特旗桥头镇中心小学德育汇报材料 在桥头总校的正确领导下,桥头镇中心小学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学雷锋常态化”为载体,立足于品德修养、文明礼仪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扎实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创设浓郁的德育氛围。

1、共同确立人文性德育目标

目标是暗夜里的灯塔,引领我们前进的方向。为此,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多次召开研讨会,联系实际,改变以往那种抽象空洞的口号性目标,确定了具体的人文性目标。我们的“一训三风”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

校训: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校风:同心同德,同行同乐。

教风:爱学生就是爱孩子,爱事业就是爱自己。学风:养成好习惯,幸福一辈子。

2、合力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无闲处,处处能育人。绿树苍翠欲滴,花香沁人心脾。教室书声琅琅,校园翰墨飘香;名为“开启”的雕塑,气势昂扬向上;操场周围的运动图标,引领师生憧美健康;温馨的警示语,让我们的行动得法有章;“孟母教子”、“闻鸡起舞”的系列浮雕,崇德唯美,育人有方。甬路两侧的宣传橱窗,及时展示师生行动的精彩篇章。这里曾有“校园雷锋”的感人事迹,还有礼仪标兵的高大形象,也有系列展出的党史队章,更有师生才艺绽放的芬 芳。

“七彩童年”校园广播站是学校德育成果展示的又一阵地,也是师生交流学习,齐头并进的竞比平台,每天早晚两次播出,从不间断。“教师之声”节目倾诉自己育人的酸甜苦辣,共享育人的点滴智慧,同伴互助,集思广益;陈丹丹是刚刚调来的新教师,对班级管理一直理不出头绪、找不准切入点,不是男同学玩游戏磕破了嘴唇,就是女同学搞卫生不小心碰破了额头,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他在播音时由衷的讲出了自己的心声和困惑。于是,学校领导就轮流到他的班级当“观察员”并安排优秀班主任郭金玲帮助管理。不到两周,她就找到了管理班级的秘诀,把班级管理得井然有序。“身边的榜样”节目是学生历练和成长的舞台,这里播出的先进事迹,激励着全体师生在“学雷锋”的路上日益成长。办公室走廊是教师们练笔修身的沃土,每人一块的粉笔字展示板,日日更新着治学和修身的名言(例如: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爱人者,人恒爱之),基本功提升的同时,也提升了个人的修养。教室内由学生自己搜集书写的格言警句,每月更换,集体成诵。校内的优秀作品均被推荐到总校编辑的《七彩桥》报,屡见报端,每个文字都浸润着智慧,每篇华章都熏染着灵魂。

3、“以人为本”的制度保障。

我校全体教职工都树立了“德育人人有责”的意识,时时处处育人。变过去那种指令性的规定,为温馨提示。比如:集会纪律由一律关闭手机变为请您关闭手机;由工作日不准饮酒变为请 您在工作日内不要饮酒……,这种提示性、对话式的语句,老师们愿意接受、愿意执行,气氛和谐。

关心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力求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经历,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我们设计了一个特别“签到簿”,在签到的同时,用A和B标注自己当天上午和下午的心情指数和健康指数,学校根据这两个指数了解教师们的身心状况,在分配相关临时工作时,对健康指数是B的同志予以照顾,不分配任务,同时成立专门以校长为组长的心理疏导小组,对心情指数是B的同志,通过谈话沟通,友情关怀,鼎力援助等方式及时“对症下药”,倾诉伤心事,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更温暖了老师们的心灵,摒弃了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私自利的观念。形成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良好风气。刘晓菲老师患有腰间盘突出,每当发作的时候站立都很困难,只有躺下或趴一会儿才能缓解疼痛。王校长得知此情况后,一边关照刘老师要多多休息,能调开的任务尽量调开(看自习,上间操,女教师值宿等),还在办公室很拥挤的情况下专门为她安了一张床,供她休息。家属知道此事后一直觉得是给学校添了麻烦。王校长却强调,她是我们的同事,也是我们的姐妹,自己的姐妹疼痛的那个样子,我们能袖手旁观吗?

为了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使教师强身健体,修身怡情。我校教师根据养生规律,开展了“水果沙龙”活动,在每天上下午食用水果的最佳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自发组织每位教师主动吃各种水果,摄取营养,这个“沙龙”倍受广大教师欢迎。同 时,带领教师与学生同操同舞共同健身,并根据季节的不同,择机组织跳绳、拔河、乒乓球、篮球等各类比赛,达到了强健体魄的目的,也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和荣誉感,可谓一举多得。

不但关注教师的身体健康,而且通过组织教师进行才艺展示,如:元旦汇演、棋牌擂台赛、基本功展示等活动,丰富广大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坚持每周一歌,学唱《颂歌献给党》、《红梅赞》等优秀革命歌曲,远离靡靡之音。使广大教师阳光快乐,朝气蓬勃,生活富有情调和层次,修身、养性、怡情。

为鼓励广大教师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我校每月组织一次“我容人我幸福,我助人我快乐”主题座谈会,在畅谈工作感悟、为治校献计献策的同时,倾诉自己的困惑和不解,讲述自己容人和助人的故事。坦诚相告,彼此相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真可谓和衷共济,钟灵毓秀。

身教胜于言教,所有的事情教师必须躬身示范、亲历亲为。学生管理过程中,除《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国颁制度规则外,学校结合工作需要,创编了易于理解、便于记忆的《日常行为规范三字歌》、《安全规范三字歌》、《好习惯三字歌》、《课堂礼仪三字歌》等校规校纪。编写了《十大道德好习惯》、《小学生十个良好学习习惯》、《十字文明用语》等育人标准。根据常规工作制订了《学生在校一日要求及文明班级评比办法》、《优秀班干部评比标准》等检查评比表奖制度。切实保障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公平公正公开进行检查评比。值的重点提出的是我们格外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时刻洞察校园内“大同学欺负小同 学现象”。因为这种行为对孩子心灵造成的伤害最大,可能影响他的一生。这项工作,由政教主任亲自负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让每个学生都充满自信,阳光快乐,茁壮成长。

4、师德建设常抓不懈

思想是行动的灵魂。我校通过加强政治学习,座谈交流,树立典型等途径,大力弘扬和提倡“正义、博爱、奉献”的思想,形成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道德风尚。《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各级行风禁令”谙熟于心,全体教师秉承了“爱学生就是爱孩子,爱事业就是爱自己”的教风,在工作中做到了和风细雨、和颜悦色、润物无声。

每天上放学的时候带班领导和值周教师都在校门口护送学生,放学的时候每班学生都分两队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亲自护送到家长的手中。遇到个别有事不能及时来学校接学生放学的家长,出于安全考虑,带班领导或值周老师都亲自将学生送到家中,五年三班的毕梦龙,本学期校长就亲自送了三次。特殊天气送不回的,就把他们留在学校吃饭,并打电话告诉家长。周五放假回不去家的刘帅,政教处刘主任多次将其接到家中,安排吃住。晚自习突然得了急性阑尾炎的张倩,老师把她赶紧送到医院医治,家长赶到时感激的热泪盈眶。二年级小女生孙羽,由于初次离开父母,不适应住宿生活,经常便到裤兜里,生活教师刘亚萍把她当成自己的亲女儿一样,多次为其清洗内裤。孩子们都亲切的称她为刘妈妈。由于学生宿舍拥挤,学生无法在宿舍洗脚,于是就把洗脚挪到了教室,教师为学生亲自打水,并调试好水的温度,在每天上完晚自习前10分钟组织学生洗脚。冬天下雪的时候,带班领导和所有住校教师都早早的起床清扫积雪,当学生起床的时候,所有通向各处的通道都已扫通。尤其是住校的老教师,每当下雪后,他们总是自发地提前扫雪。冬季来临,老师们总是早早的到校,亲自把炉子生得欢欢的,学生们到校的时候教室里已经温暖如春。送学生的家长见了,直夸奖教室比家里还暖和呢。冬季因天气寒冷,男学生厕所小便池与大便池连通的管道由于坡度小经常阻塞结冰,为防止学生滑倒,王校长和后勤的桂主任买来塑料勺绑上木棍,每天中午和晚上为学生清理小便池;在他们的带领下老师们和同学们也积极的跟着清理起来。从那以后再也没发生过学生滑倒的事。

辅导潜能生教师更是耐心有加。老师们常常幽默的谈论,优秀生学习好是人家的遗传基因好,潜能生的进步才是老师的真本领,为此老师在潜能生的转化上各施招数。六年二班的杨立权同学是全校闻名的“问题学生”,由于先天障碍及家庭影响,学习基础几乎是空白,连姓名都不会写。刘卫东老师接了这个班的语文课后,从拼音一点儿一点儿地辅导,循序渐进,现在能一口气背诵三五首唐诗。毕崇然老师班的兰天同学,在一年级时因为基础差,语文成绩是一位数,老师就从基础入手,想方设法调动他的积极性,适时分层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现在这名同学各项能力都有很大提升,已经达到班级的中等水平……像这样的“问题同学”通过教师的不懈努力,各科成绩都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已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进步,但不是相同的进步;让每个孩子 都合格,但不是相同的规格,使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幸福。

二、良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

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命运。走进校园学生衣着整洁,彬彬有礼。见到垃圾,主动随手捡起。课堂上自主学习、交流研讨、汇报展示有章有法。宿舍内窗明几净、物品整齐。餐厅里就餐有序,对粮食倍加珍惜。过去,孩子们也常常把馒头扒掉皮再吃,掉在桌子上的大块大块鸡蛋不予理睬,面对这一现象,校长和老师一起分赴到各个餐厅,主动将孩子掉到桌子上的饭菜吃下去。孩子们惊呆了,再也不这样做了。鞠猛的家长在家长会上高兴地跟老师交流,“你们是用什么法让我的孩子不挑食,不浪费粮食的?太谢谢你们了!”老师与那名同学相视一笑。上放学自行成队、遵守交通法规……学生文明懂礼、勤奋好学、团结互助蔚然成风。这些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教师言传身教,也离不开教师按照“21天、90天习惯养成规律”严格要求和反复训练。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实现“养成好习惯,幸福一辈子”的人生完美目标。

三、以“学雷锋”活动为载体,深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德育工作始终以“学雷锋”为主线。改变过去仅在三月份(学雷锋活动月)轰轰烈烈开展学雷锋活动,而其它月份却销声匿迹的“一阵风”做法。详细制定了《学雷锋践行活动方案》,明确月份目标,使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持久化,让雷锋精神永驻校园,中华美德代代相传。今年三月,二年二班毕静怡同学身患白血病,家境十分困难,我们发出倡议资助,老师们带头捐款,孩子们也 毫不吝啬地拿出他们平时积攒的零花钱,10元、20元、30元……甚至50、100元的也不在少数。捐款现场大家哭成一片,都为小静怡着急,也都为小静怡祈盼,各班的班长还献上了伙伴们亲手制作的的千纸鹤和祝福卡片,这心意的表达,情感的涌动,把捐款现场推向了高潮。孩子们懂事了,他们懂得了什么是心灵的呼唤;孩子们长大了,他们感受了什么是集体的关怀,领悟了什么是与人为善。小静怡的家长接过38000多元善款时,她激动地说不出话来。我现在告诉大家,值得欣慰的是,小静怡的病情现在已经稳定,医治效果明显。她的母亲抽暇为学校送来“校风陶美德,爱心暖人间”这面锦旗。这里,我们再次为小静怡送上温馨的祝福:“祝她早日康复,早日回到我们的校园!”校园里、社区里“小雷锋”助人的事接二连三地出现,得到家长们的啧啧称赞。

四、切实抓好德育常规工作

1、坚持每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丰富升旗仪式的内容并赋予新的内涵。国旗下演讲的内容与学校工作安排和节日、纪念日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文明礼仪、刻苦学习、安全消防、远大理想等多方面的教育,使升旗仪式真正成为推动学校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阵地。

2、利用传统重大节日开展德育活动。教师节、国庆节、清明节、儿童节、建队日等重大节日,我们都举行朗诵、歌咏、征文、演讲比赛等相关活动。

3、阅读启迪人生。自2006年我校开展打造“书香校园”活动以来,学生阅读了大量的关于理想、人生、学习、处世等方面的 书籍,通过学校组织的日展示、周展示、月汇报活动使他们形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

4、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丰富多彩。我校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开设了绘画、书法、象棋、乒乓球、篮球、合唱、舞蹈、葫芦丝、巴乌、口风琴、二胡等小组,老师和学生100%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特长。每周四最后两节课为集中活动时间,雷打不动。活动中,学生们开心快乐劲儿溢于言表,不但发展了个性,而且陶冶了情操。

5、间操课活动异彩纷呈。自主活动开心自如、区域活动各具特色、集体活动朝气蓬勃。每天至少一小时的锻炼,师生同操同舞,在开心快乐之中实现了美育和体育的完美结合。

“拼却心血千万点,换得新绿百千重”。在“雷锋八种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在校园内评出了“优秀班干部”、“优秀少先队员”、“校园环保小卫士”、“文明礼仪之星”、“好习惯之星”、“学雷锋标兵”共100名优秀学生。颁奖会上,学生手捧着图书奖品和金色的奖状,那铿锵的获奖感言已经成为全体师生奋发向上的力量。家长会上,各位家长满意的微笑和温馨的话语,给我们的办学又注入了新的力量。

我校德育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特别是在赤峰市教育局基教科领导指导下,结合实际,注重实效,取得了点滴成绩。2009年12月我校被赤峰市教育局评为“赤峰市德育特色学校”,被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文明礼仪普及活动委员会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 9 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我们的默默追求是“办人民满意教育,做人民满意教师”,我们时刻为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

以上是我校德育的点滴做法,不妥之处,恳请领导批评指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校全体师生将在学雷锋的征途上“同心同德,同行同乐”。

翁牛特旗桥头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清华大学扶贫项目培训心得下一篇:幼儿游戏《小鸟垒窝》活动规则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