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开启想象的大门

2024-06-29

教学反思-开启想象的大门(精选8篇)

篇1:教学反思-开启想象的大门

开启想象的大门 ——讲故事的效果

都说孩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这话一点不假,每每欣赏孩子们的美术作品,我总是能强烈地感受到孩童们那天马行空的想象的魅力。

然而,有时候也会遭遇这样的尴尬:当作为美术老师的我认真详细地讲解完一节内容之后,发现学生们的作业却不尽如人意——无论是构图还是色彩都千篇一律,极少有创新和独特的作品。这时,我苦恼了:怎么回事?问题出现在哪里?是讲解太过详细,束缚了学生们的想象力?还是作业要求太过繁杂,抑制了学生们的发散思维?都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不管怎么说,这需要老师反思一下了。

在遭遇了N次上述的尴尬之后,我终于找到了破除这类状况的“咒语”:讲故事。那次是在五年级四班上课,学生们把作业画完之后,还有将近十五分钟的时间才下课,我就决定给学生们讲个小故事,一方面巩固一下师生关系,一方面培养一下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我顺便让学生们准备好绘画练习本,在听了故事之后,画下故事中的人或物。当时讲的是《神笔马良》,孩子们对这个故事特别感兴趣,听的认真极了。最后,每个同学都想拥有一支像马良的那样的神笔。我便顺势引导他们:“马良的神笔那么神奇,你猜猜它会是什么样的呢?请你把它画出来。”经过我的鼓励,孩子们纷纷迫不及待地画了起来。

等到课代表把作品交送到我手中的时候,我真是吃了一惊:没想到同学们画得这么好,这么有创意!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太奇特了,都快赶上马良的“神笔”那么奇特了!有的同学把笔画成闪闪发光的毛笔;有的画成了又粗又长的超级巨型号画笔;有的画的是神笔像一枚火箭,马良就坐在里面,想要起飞„„

在讲故事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到学生们会画这么好。这给了我意外的惊喜,也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并且让我反思了美术教学中有关想象力的一些问题。这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其实想想,故事中马良的神笔,不就是想象力的化身么?我跟学生们讲,只要你们相信,你们也有可能拥有一支神奇的画笔,那就是你们神奇而又丰富的想象。

后来,只要有时间,我就常常为学生们讲一些童话故事,不仅增添了他们的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兴趣,更是开启了他们的想象之门。我相信爱因斯坦的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美术活动中,没有想象力的作品是没有生命的。只要多加强培养,帮孩子们开启想象的大门,他们的作品一定会鲜活起来。艺术,永远不能缺乏想象。生活也是如此。但愿通过想象力的培养,能使我所接触的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双绘画美的巧手,一颗享受美的心灵。

篇2:教学反思-开启想象的大门

于乐润,是我班一个白白净净的孩子,每天都充满阳光的来幼儿园。他对每一件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喜欢观察各种各样的事物。第一次发现,还是在一次户外活动上……

这一天,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围坐在地上,刚刚做完游戏《丢手绢》,孩子们自由交朋友,做游戏时,只见她们有的在玩手绢,有的在玩大尾巴,有的在玩二人三足,有的就继续坐在地上自己玩。这时,一个正趴在地上,一只脚向后翘得高高的孩子,引起了我的主意,我跑过去看,原来是曙光小朋友。我蹲下身子,问他:“你在干什么呢?”曙光一听到我问他,连忙把身子转向了我,还用两只小手做“v”字,放在头的两边,对我说:“老师,你看,我是大蝎子”听他一说,我仔细看了看,还真得挺象的。一个孩子竟然有这样的想象力,我惊奇极了。连忙称赞了他一番,我就继续引导他并召集其他的孩子,“想想还能用身体表现出那些动物来?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看看你们还能表演些什么?”看着孩子们的小眼睛在转,我知道都在动脑筋呢,一会儿,一只小鲸鱼出现在我的眼前,接着又来了一只大龙虾。于乐润说:“我来当海洋王子,你是侍卫……”孩子们玩得不亦悦乎!哈哈,我真得很惊讶,孩子们竟然能想象出那么多的动物,还用肢体语言表演了高难度的动作。乐润居然能有那么强的领导能力!真是孩子的想象力可为谓强矣!

我想,每一个孩子都有更富的想象力,只是没有开发出来,这就要求老师,要有丰富的阅历知识,能够运用有力的方法,去开发、引导、启发我们的孩子。这个要求很高,我们不怕,只要努力了、去做了,我相信,打开孩子想象的大门就快了。我们幼儿教师应抓住每个机会!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质!努力开启每一扇想象之门!

篇3:激趣:开启识字教学大门的钥匙

一、玩一玩,在游戏中识字

1.做动作,猜词语。低年级的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字词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来,通过做动作,学生可以将字放在自己的脑海里进行内化,有助于牢记。如,在教学《操场上》 的生字时,教师可事先把要学习的“打球、拔河、拍皮球”等词语写在纸条上,让学生读熟,并让学生做相应的动作。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2. 开火车的游戏法。这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游戏方法,这种游戏可以较大范围地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有帮助。在识字一开始,教师可以运用开火车的形式,了解学生对生字的熟悉程度,使教学有所针对,提高学习效率。在巩固环节中,教师也可以用开火车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巩固。这种形式多样、操作简单的游戏法,给识字过程带来了情趣,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益处。

二、编一编,在想象中识字

1.编谜语和故事。低年级学生对谜语、故事有浓厚的兴趣,诱发学生将一个个生字编成谜语和故事,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比老师磨破嘴皮子的教学效果强多了。 学生在主动识字情趣的支配下,有的猜谜语识字,有的讲故事识字,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帮助学生提高了识字的能力,真可谓一举两得。学生的奇思妙想、动态生成,给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精彩,使课堂焕发光彩。

2.编儿歌。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一个王姑娘,一个白姑娘,坐在石头上———碧”,“没头就是早,早上长青草,牛羊见它乐,禾苗见它恼———草”。

三、认一认,在生活中识字

1.在学习活动中识字。刚进入一年级的学生,对学校里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他们认识了新的老师和同学,来到了新的学习环境,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此时,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一大好时机,引导学生认识这些与自己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汉字,如,老师、同学的姓名,课程表上的科目等。这样,学生能在识字活动中感受到汉字像朋友一样无处不在,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在生活环境中识字。汉字的创造来源于生活,识字教学也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书,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汉字。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注重重复记忆, 让所学生字多次出现在学生眼前,这样学生才能处处把字识。如,坐公交车时认识站牌名,认识车内的各种告示;逛街时认识店铺名,认识街道名称;到饭馆吃饭时认识菜单上的菜名。汉字无处不在,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四、写一写,在笔尖下识字

1.注重书写的指导。字是阅读和写作的载体,在指导书写时,教师要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格,提醒学生对照田字格中的字书写,以此培养书写能力,形成较为规范的写字技能。 教师还要提醒学生把握字的结构特点,在书写中提高写字质量,在书写中快乐识字。

2.注重日常的积累。教师应引导积累,让学生交流识字过程,在交流中获得学习汉字的成就感。引导学生制作“识字本”,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认识的汉字剪一剪、画一画、贴一贴,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识字本”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师还可以建立“识字储蓄罐”,让学生收集自己认识的汉字,放入自己制作的“识字储蓄罐”内,互相交流,感受识字的乐趣,产生主动识字的动力和愿望。

篇4:开启空间想象的大门

一、要对三面视图的形成过程有充分认识

三面視图的形成从概念上讲是将物体分别投射到相互垂直的几个投影面上,如V(正面),H(底面),W(侧面),然后将这些投影面展开在一个平面上,即得到物体的三面正投影图。学生初次接触三面视图会觉得这概念难以理解,可以把这概念进行简化,想象用目光直视物体,把物体从前往后压缩到投影面上,画出的轮廓图形即为主视图;把物体从上往下压缩的图形得出俯视图;把物体从左往右压缩的图形得出左视图。在一个视图中有几个闭合线框就表示视线在这个方向可以看到物体的几个面,从而把物体从三维立体转化为二维平面图形。

例如,最简单的三棱柱投影(如图1所示)比较立体图与三视图进行分析:从正面看可见两个面,主视图就有两个闭合线框;从上往下看,三棱柱的上下两个面重合,只能看到顶面,俯视图就只有一个闭合线框;左视图也只有一个闭合线框,是由于左侧面挡住了右侧的两个面。

在三视图中一个闭合线框就表示一个面,视图中封闭线框的含义可归为几种:表示物体上平面的投影;表示物体曲面的投影;表示物体平面与曲面组合面的投影;表示物体孔、槽等结构的投影。视图中相邻线框的含义,实际就是表示物体不同形状的表面和其不同的空间位置关系,如相交、相切或错开等。看图的过程就是上述三视图形成的逆过程,根据视图中的几个闭合线框把假想压缩的图形拉出一定的距离,来想象物体的形状,即从主视图想象物体的正面形状;由俯视图想象物体顶面的形状;由左视图想象物体左侧面的形状,最后结合起来想象出物体的整体形状(如图2所示),这就是从二维平面图形来想象三维空间形体。

通过三面视图的形成使学生对物体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之间的互换有了一个初步认识,空间想象的大门由此打开,促使他们积极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去归纳推理,达到增强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效果。

二、通过立体表面求点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物体都是由一些表面组成的,物体的投影实际上就是面的投影,因此为进一步理解物体的三面视图,必须进行面的分析,了解各平面对投影面处于不同位置时所具有的投影特性,即把面分为投影面平行面、投影面垂直面和一般位置平面。面又是用闭合线框来表示的,从而把面的投影转化为了线的投影,分析线与投影面的关系,即把线分为投影面平行线、投影面垂直线和一般位置直线。再进一步进行分析,线是由点组成,线的投影实际就是作点的投影,三视图的作图归结其实质是作点的投影,掌握好立体表面求点的方法与步骤至关重要,作图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总结立体表面求点有三种方法:一是利用具有积聚性的面,例如棱柱表面求点(图3), M点所在面ABCD在俯视图上投影积聚成一条线,M点的俯视图投影一定在该线上;二是利用辅助线,例如三棱锥表面求点(图4),M点所在面ABC在三视图上都没有积聚性,需要作辅助线,根据直线内一点的投影必位于该直线的投影内,假想作一条包容M点的直线,通过求该直线的投影来作M点的投影;三是利用辅助面,如球表面求点(图5),用假想的一个水平截平面P过M点截割球体,则截交线的水平投影为圆,M点位于圆上,所以其投影亦位于圆的投影上。

三、多作截交线与相贯线的投影作图,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视图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引领也是由浅入深的。三面视图最能锻炼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莫过于截交线和相贯线的作图,其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日后组合体、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学生大多认为这部分较难理解,在此笔者对截交线和相贯线的作图也进行一下简单化的分析。截交线有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即截交线既在截平面上,又在立体表面上,是截平面与立体表面的共有线,截交线上的点均为截平面与立体表面的共有点。求截交线实质还是在于求点的投影,如何取点是个关键。

若截平面与棱线有交点,这些点就是截交线上处于特殊位置的点,有助于作图。如图6所示,六棱柱被正平面P切割,求左视图。截平面P与六棱柱的六条棱线都相交,截交线是个六边形,取点就取这六边形的顶点,即各棱线与P面的交点。

若碰到平面切割回转体,取点也要优先选取截交面上特殊位置的点。如图7所示,正平面P切割圆锥,求作主视图。分析正平面P与圆锥轴线平行,与圆锥面和底面的交线为双曲线加直线,截交面上的特殊点A、B,分别是截平面圆锥底面的交点,C是双曲线的最高点,通过这些特殊位置点可简单作出左视图。为精确作图,只取特殊位置点还不够,还要取一些一般位置的点,这又回到先前所学的物体表面求点上,利用辅助线或辅助面求得截交线上的一般点投影,如点D、E,这就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要融会贯通,充分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相贯线则是两回转体相交,其表面上一系列共有点的连接,作法与截交线作图大同小异,同样关键在于取点。如图8所示,为作出两回转面的共有点,先取特殊位置点A、B、C、D,其作图较简单,然后假想用一平面截切圆柱与圆锥,平面与圆锥面的截交线为圆形,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为平行两直线,圆形与平行两直线分别交于H、E点,为圆柱面和圆锥面的共有点,因此他们具有相贯线上的点的性质,用同样方法在两回转体上求出若干个共同点,即可连接成相贯线。

篇5:开启记忆的大门随笔

四年级,我们班要换位新数学老师,同学们便都在期待中静候老师的出现。上课铃声响后,一位身穿休闲服,满面春风的大哥哥走进了教室。他自我介绍道:“大家好!我叫张宇,是你们新调来的数学老师,将会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数学。虽然我们才认识,可我会慢慢了解你们每一个人的,同样,我希望与你们不仅是师生关系,更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记得那天学的是分数,张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几道分数的算术题,然后说:“同学们,分数好学吗?”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学”。的确,不知怎的,数学一向不好的我都学会了。老师又问:“那么,哪一位同学上讲台来做一下这几道题呢?”唰——教室里一下子举起了十几只手,我也慢吞吞把手举了起来。出乎意料,老师竟然让我上台去做。做完题后,我回到座位坐了下来。突然,教室里传来一阵哄笑,我不知所以地看向他们,还听见有同学说:“瞧,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了,他也真够笨的。”一听这话,我的眼泪便开始在眼睛里打转转,心里非常的羞愧,脸上火辣辣的,恨不得马上找个地缝钻进去。但嘲笑声很快便被老师严厉的眼神给压了回去,你还为我鼓掌说:“很不错,虽然题做错了,但你敢上台来挑战自己,这种精神是可嘉的。相信细心些会更好的`,加油!”听到张老师的这些话,想吃了蜂蜜一样,心底所有不安与委屈都烟消雨散了。心里也暗下决心已定要学好数学。

自从那以后,你也好像对我的印象很深刻,每次你都叫我去黑板上做题,课后又帮我巩固知识,慢慢地,我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成绩也逐渐进步了,甚至名列前茅。但我开始叛逆,开始任性、骄傲,认为你为我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你帮我复习,我却开始不耐烦了,还要向你索要奖励。如果你忘记买了,我还会因此生气儿不认真听你的课。但你却没有生气,而是每一次都遵守诺言。

篇6:开启心灵深处的大门

什么是OH卡牌呢?

OH Cards是由两组牌组成:其中一组是小的卡片,也就是图卡,内容是包含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内容的水彩画图案;另一组牌上面有文字,也就是文字卡,可以作为这些水彩画图案的背景。当选择任意一张图卡放进任意一张文字卡,那么就会有7744种不同的组合情况。我们借助这不同的图案和文字的组合,就可以刺激我们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认知,增强自我觉察!我们也可以借助OH卡,来发现、了解、训练我们的倾听和理解能力,增强我们真正听取对方意见的能力,避免批判或竞争的心态。同时,在尊重和保护私人隐私的情况下,也可以借助OH卡交流感情、观念、心理!潜意识是人意识的一种,我们平时是不会注意到它的,但是,它却在无时无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一起学习用OH卡解读潜意识,进行一次潜意识探索之旅。

潜意识的自由联想让OH卡体现出叙事治疗的张力,每一次在翻开一张张OH卡的过程中总是听到OH声连连,让在场的当事人与参与学员更清明地看见人生故事的来龙去脉……

潜意识是人意识的一种,我们平时是不会注意到它的,但是,它却在无时无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一起学习用OH卡解读潜意识,进行一次潜意识探索之旅。

潜意识的自由联想让OH卡体现出叙事治疗的张力,每一次在翻开一张张OH卡的过程中总是听到OH声连连,让在场的当事人与参与学员更清明地看见人生故事的来龙去脉……

那OH卡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1、是什么样的巧合,使得所有人惊讶不敢相信?是什么样的昭示,满屋一片惊呼此起彼伏?是什么样的指引,安静思考之后,纷纷红了眼圈?是什么样的转化,每张面孔都被喜悦和信心点亮?是什么样的温暖,原本陌路的人们面对离别依依不舍?

2、一切都发生在这几天,陈伯炜老师带领的OH卡工作坊,和大家共同学习与陪伴,打开一扇直觉力开发的奇妙之门,走上一段自我探索与发现的勇敢征程。

3、透过年轻人像卡与OH卡,不仅可以帮助自我探索与觉察,它所传递出的讯息,更可以帮助开启自助助人的旅程。同样,在这奇妙的旅程之中,催眠也是一种深入了解潜意识的利器,洞见人类身心灵各层面的困惑,激发内心深处的无穷潜力。

导师介绍 陈伯炜: 教育与工作经历

加拿大拿大莱斯布里奇大学及当地社会服务机构驻点,从中累积相当稳固且扎实的临床心理治疗经验,整合了国际上各大心理学派及其治疗方法精随,灵活运用于解决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于美国加州管理大学中充实更全方位的知识技能,统合并承袭欧美国家的风格,在心理工作领域拥有卓越的表现及贡献。尔后任聘于加拿大莱斯布里奇大学担任学生心理健康中心负责人,且在国际上各大心理学会中担任要职,在其专业领域中持续工作。

研究方向与培训特色

致力于心理学实务应用与培训,落实于日常生活中使之成为生活中随时可应用的现代科学和技术。主要课程有情绪及压力管理、心理学与企业的结合与应用、生涯咨询规划、亲子沟通、儿童心理谘询、两性问题、中高考生压力管理与学习、潜意识图像卡等。课程以理论性为种子、实操性为养分、应用性为果实,亦步亦趋从无至有地,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协助学员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并成长。

大家看一下陈伯炜老师在京师博仁举办的OH潜意识图像卡的课堂回顾。了解了OH卡牌能让我们收获很多,那是不是想跟多的了解OH卡牌更好的使用方法呢?

篇7:开启物理思维的智慧大门

——河南省信阳高中张春丽

内容提要:“思维比知识更重要!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是解决物理难教难学问题的一个突破口,也是学生一生受用的东西。培养物理思维,要从思维的品质、方式、方法等方面来潜心引领方可成就学生最终的思维智慧。

关 键 词: 物理思维品质方式方法智慧

一、提出物理思维的背景

一位教育家说: “思维比知识更重要!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面对高中物理教学,则往往忧喜参半。校园里流传着三句话,第一句:“物理是对学生伤害最大的一门学科”;第二句:“当初就是物理学不好才无奈学了文科”;第三句:“某某同学物理学的那么好,太牛气了”。是的,物理,令人“痛”也令人“牛”。

1、物理的“痛”

物理难教难学,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教师们常感到力不从心,学生们往往感到头痛万分。仅举几个现象为例:

痛1:太抽象、难理解

物理概念大部分很抽象,如电势能、电势、电场、磁场、引力场:磁通量等;再比如,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学生没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总是很难真正理解。

痛2:太理想,难应用

物理总是采用理想状态或理想整化模型,其目的是使研究的问题简单化,如质点、理想气体、纯电阻等,而现实生活中这些理想化模 型并不存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很难迁移应用。痛3:能听懂、用不上

无论老师讲什么,似乎都能弄懂,可是一到自己解决问题时,不是一筹莫展就是一做就错,什么经验和方法都用不上了。

痛4:综合强、难融合高中物理对数理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大量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既要求用函数形式表达,又要求用解析图象表述,而且不同的图象表达不同的物理含义。解决物理问题时,时而要用到函数、微积分思想、数学归纳法、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数学知识,时而要列出很多的方程,而且方程的数目还得与未知量的数目相匹配,还得很有方向地去求解否则前功尽弃等等,如果是一个纯数学的问题学生往往不觉得难,然而一旦用在物理情境中却总难自然融合。

痛5:耗时多、难入门

有调查显示,约有82.7%的学生在开始时对物理学习是有兴趣的,学习也刻苦努力,甚至做了大量的题,但物理就是学不好,于是觉得物理太难兴趣也就减退了。教师体会到物理这门课程难教,往往是总感到学生对物理迟迟不能“入门”,即使是很用功的学生,到了高中快毕业了,分析问题时仍然没有清晰思路,思维往往比较混乱。相反的现象,大凡物理学习不吃力的学生,其共同特点就是能很快“入门”,“入门”之后越学越轻松,越学越喜欢学。在做大量重复的题目时,他们有时可能显得“懒”,但仔细观察他们在分析每个复杂新颖的题目时往往推理性很强,思维很严谨,思路也很清晰,可以说他们是思维上的“勤快”者。由此可见,学生物理思维水准的高低直接干系着物理的难易。

2、物理的“牛”

尽管物理的“痛”这么多,大家却几乎都有一个共同认识,那就是“物理学的好,脑瓜就聪明”。

匈牙利物理学家乔治.马克斯博士说“物理学的方法经过几个世纪的考验,已经证明了它的有效性,物理学的毕业生已被证明他们有广泛的兴趣,有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重视不同领域现实的能力„„也许在每个已问津的领域中都有自己的专家,他们比物理学家更在行,但是,在复杂的、未知的领域中,物理学家应当被认做是最出色的人!”

一直以来,很多行业中搞物理的人也被认做是最能克难攻坚的人,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物理思维深刻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思维智慧。可以说,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无论是眼前还是将来,无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将是他们一生受用的东西。

物理,是令人痛还是令人牛,其关键的区分点就是是否擅长思维!这也是本文选题的重要原因。

二、对物理思维的有关认识

目前,国外的一些思维科学研究较多关注的是思维的品质,受到国外研究的影响,国内也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并且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思维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切合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培养措施,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业成绩以及整体的科学素养。

1、我国物理教学大纲对培养物理思维的要求

我国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认识体现在物理教学大纲的层面上,也是在逐步发展和深化的。1956年的大纲提出了培养解题能力和实验技能;1963年的大纲又增加了培养思维能力;1978年的大纲对培养能力的提法比较完整,并在执行过程中突出了思维能力的重要性;20世纪八、九十年代,教学大纲对物理思维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进入21世纪,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由此可见,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

2、关于物理思维的概念

物理思维,就是人脑对客观物理事物(包括物理对象、物理过程、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等)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及物理事物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和能动的反映。再通俗一点讲,就是对观察过的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理过程等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物理图景,并反复加工、去粗取精,把感性认识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这个过程就是物理思维。

3、关于物理思维的品质、方式及方法

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强弱的标志,物理思维品质主要包括物理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和敏捷性五个方面。物理思维品质结构中的各要素是密切联系、互为因果、相互制约的,它们相互作用而达到均衡的发展就构成了物理思维的智慧。

根据思维科学的研究,角度不同,对思维的方式的划分也不同。例如,根据思维材料的不同,可以将物理思维分为:物理抽象思维、物理形象思维和物理直觉思维;根据思维探索方向的不同,可以将物理思维分为:物理聚合思维和物理发散思维;根据思维创造性的不同,可以将物理思维分为:物理常规性思维和物理创造性思维 ;根据思维目的的不同,可以将物理思维分为:物理上升性思维、物理求解性思维和物理决策性思维等等。

在物理学的成长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而又相对完善的思维方法,这些方法在成为物理学本身发展的工具的同时,也深深地影响了其它学科、社会思潮以及社会生活。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大致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科学推理、臻美、等效等方法。

三、培养物理思维的主要对策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不是顺其自然的事,需要从物理思维的品质、方式、方法等方面

来综合设计、构架并实施,否则难有成效。

1、要有武器——渗透思维方法

光一味泛泛地强调培养物理思维是不行的,必须要有着实的依托 即要有管用的武器才行,这个武器就是要渗透一些常见的思维方法。以下举几种思维方法的渗透。

例1:渗透过程分析法①分层次:一般说来,复杂的物理过程都是由若干个简单的“子过程”构成的。因此,分析物理过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把它化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来研究。我常常告诉我的学生“分析分析就是分开来析,各个击破”。

②抓中间:阶段的划分有时并非易事,还必需探明物理过程的转折的中间状态,或者物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中间状态(有时可能是极短暂的过程)。事实上,中间状态往往就是一个转折点,抓住了它,往往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

③找关系:从内在联系上把握每一个物理子过程、中间状态的因果关系以及遵从的物理规律,步步为营,在严谨的推理过程解决问题。

例2:渗透因果分析法

①因果对应: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量是通过比值来定义的。如R=U/R、E=F/q等。而这些物理量之间并非都互为因果比例关系。学生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义,分不清哪些量之间有因果联系,哪些量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②因果互求:循因导果,执果索因,在物理习题的训练中,从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进行因果分析,发展多向性思维。

例3:渗透归纳、概括法

心理学研究结论显示,学生认知结构是否理想的标尺,往往就是看是否达到了“三化”(概括化、清晰化和系统化)的层次。教学中,有意识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物理方法甚至物理问题进行比较、梳理、归纳、概括,寻找其共同的本质的习惯。因为概括化的东西才可能更清晰、更系统,在以后不同的变式情景下才可以一眼看穿本质并迅速解决。例如,解决某一类问题,根本大法是什么,巧妙方法有什么,稀奇方法有什么,容易在哪儿摔跟头,等等,要引导学生的物理思维中不断概括形成自己的一套应对策略。

例4:渗透类比法

类比是由一种物理现象想象到另一种物理现象,并对两种物理现象进行比较,由已知物理现象的规律去推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规律。例如电与磁的类比、引力与库仑力的类比、卫星系统与玻尔原子系统的类比、重力功与电场力功的类比等等。运用类比的方法常能起到点化疑难、灵感突发、开拓思路的作用。

例5:渗透假设推理法

尤其在面对一些棘手的问题时,通过大胆假设,比如物理过程假设、物理条件假设、临界状态假设、矢量方向假设等等,往往能忽觉柳暗花明,突破思维方法上的局限性,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2、要有抓手——锻造思维品质

光有武器还不够,还要有使用武器的着力点即要有抓手才行,这些抓手自然就是要针对思维品质的各要素来进行强力锻造。这是个系统的工程,也是一个困难点。以下仅举几例。

例1:抓细节——锻造思维的深刻性

结合物理的学科特点,应当把对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培养作为培养其思维品质的立足点和突破口,因为深刻性是其它要素的根基。首先,在常态的概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养成不断纵深理解、全方位理解的习惯,引导学生对概念的所有内涵及外延要有全面精准的理解;在常态的物理现象分析上要引导学生养成由表及里、层层剥壳的递推式的思维习惯,使学生的思维不断纵深发展。

其次,要培养学生在看书、做题等学习过程中养成很抠推理细节的习惯,让学生在一次次严谨的推定论证中学到深刻的思维.这样,就不会再轻易出现一些“想当然”的错误了。再次,培养学生开发物理错题的习惯。剖析自己的理解以及分析过程中的细节,对所出现的错误进行特别的对比、归因和概括,学生自己会发现许多问题的要害和规律,这既是物理思维活动的修正、批判,也是物理思维活动的再深刻。

例2:抓变式——锻造思维的灵活性

许多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不唯一,许多物理问题的结果也并不唯一,许多看似不同的解决思路、方法物理本质却相同。在常规教学中一定要在变式上做足文章并以此来激活学生的物理思维。例如,“一题多变”让思维与方法具有敛散的变通性;“一题多解”让思维与方法具有系统的流畅性;“一题多问”让思维与方法具有深透的严密性;“多题归一”让思维与方法具有清晰的概括性,旧题变新点、新题还旧点等等,不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或求异思维,在变换中灵活地进行分析和综合,全面地把握问题,细心地权衡哪些思维是有利的,哪些思维是正确的,选择和优化是思维灵活性的表现,也同时锻造着思维的批判性。

例3:抓快准——锻造思维的敏捷性

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能够积极、迅速地展开思维操作、调用所学的内容、抓住问题的关键,从而敏捷高效地解决问题对培养思维的敏捷性至关重要。当然,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学生无论在知识还是在方法上都已经形成了比较清晰的认知结构体系。与此同时,一旦学生的敏捷性受阻,尤其是在一番番苦思冥想又告吹时,即将孕育的将是思维的批判性和创新性。因此,适时地为学生再设置一些思维障碍和思维陷阱将非常有利于思维品质层次的再提高。

3、要有通道——介入思维诊断

一个很浅显的道理:道路只要畅通,目标就容易达到。我理解的思路,就是所有思维品质得以展示、所有思维方法得以应用的一个通道。多年的教学经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培养学生畅通的物理思路在物理教学中至关重要。我的一位优秀学生在回答“解物理大题的经验”时,说了句很朴素的话:“就那样一点一点地推,推着推着就推出来了”。这里体现的就是一种畅通的物理思路。

要想真正解决学生的“入门”问题,教师就必须走进学生的整个思维过程,去放大、去解剖,去仔细诊断学生的思维在哪个环节卡壳或脱节了,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跟踪学生的思路,就要引导学生理清思维脉络,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选准思维的“发生点”起步,在思维的“转折点”上用力,使学生的思维流程清晰化、条理化、逻辑化。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的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这一点上,我的体会是,当教师真正拿出耐心、舍得花时间去听听学生讲一讲他是怎样思考才做出题的,即使没做出题但已经想到了哪一步,细致地去跟踪诊断,学生的很多问题就明显暴露,有公式记错的,有想当然根本不推的,有做题套题的,有考虑不周全的,有主观臆造条件的,有缺乏把复杂过程分解成子过程习惯的,有研究对象相互干扰的、有缺乏耐心推了几步就没信心再推下去的等等,五花八门。走进每个学生的思维过程,对症下药,教师的指导才真正会成为“灵丹妙药”,学生的物理思路被一步步打通了,就像中医上讲的“疏通了经脉”,学生也就自然“入门”了。

4、要有网络——转换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的转换是物理思维灵活机制的一个鲜明特点,它要求学生能及时地更换自己的思维方向,转换思维的方式,以更简捷、有效的方式进行分析、综合并解决问题。研究方向的转换、研究角度的转换、研究对象的转换、物理模型的转换、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转换等等,学生既能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地表达出来,又能对形象的问题洞察出抽象的本质,还

能在这种抽象与形象的逐步渗透中不断孕育着物理的直觉思维,如此不断的训练也同时优化整合着学生的整体思维网络。

比如,研究对象选取时隔离法与整体法的交叉使用,研究过程选取时全程法与分段法的交相辉映,电路分析时整体法与局部法的有效融合;再比如,短暂过程怎么来放大研究,复杂过程怎么来细化研究;怎样在动态变化中寻找到静态的特征,解决问题时顺向程序性思路怎样,逆向思路怎样,双向交汇式怎样等等,只有学生的各种思维方式都被激活了,思维网络化的灵动性就会呈现,解决问题时八面玲珑,信息的流畅性、选择性、预见性、批判性甚至创造性都将步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最后,用两句名言来结束本文。恩格斯:“思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 爱因斯坦:“你能不能看到眼前的现象,不仅仅取决于你的肉眼,还取决于你用什么样的思维,思维决定你到底能观察到什么”。

愿我们的物理教学不断散发思维花朵的芬芳!愿我们的物理教学不断彰显思维智慧的魅力!

2012-8-25

参考文献:

1、《物理思维论》,广西教育出版社,闫金铎主编,梁树森著;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钟启泉等主编;

3、《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篇8:教学反思-开启想象的大门

关键词:阅读,历史教学,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法

历史是关于过去的人和事的一个巨大并不断拓展的信息仓库, 信息库中有我们数不清的日期、人物、地点、事件和故事。我们该如何处理这些信息呢?过去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 或者说是为了短期内取得成效, 都曾不同程度地弱化史实, 强调公式似的“规律”, 让学生背下结论, 却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史实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阅读被称为“学习之母”、“智慧之源”, 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 高考试卷更加强调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们宿迁地区使用的岳麓版历史教科书, 知识量和文字量比以往华东师大版, 对阅读的速度和深度提出的要求较高。如果学生不具备与教学要求相应的阅读能力, 直接就会影响教学效果。那么, 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历史阅读能力首先要做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历史阅读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去把握教材, 发掘教材与现实的联系, 确立合适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阅读的兴趣。总之, 要让学生带着悬念、疑问、感动或惊奇进入学习活动之中, 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大多历史教材每课都设有导入框或大量鲜活的历史人物图像、历史故事、文物等各种图片, 教师可以灵活取舍, 引导学生去阅读, 同时也可以根据课文主题去课外选择相关意义的材料来激发学生阅读。如在教学华东师大版八上《九一八事变》一课时, 我首先放了《义勇军进行曲》, 然后设计了下面的一段阅读导入话题:为什么我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情?请阅读书本知识。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二、培养历史阅读能力, 要认识和掌握历史知识结构的基本特征

我们从教学中了解到:历史知识结构最基本的特征, 可以概括为“五要素”“三部曲”“多方面”。五要素包括:时、地、人、事、义。三部曲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全过程都由原因、经过和结果三部分组成。多方面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族问题、对外关系。在阅读活动中, 把握“三部曲”和“多方面”的基本点, 进行归纳、概括、分析, 从中取得规律性和本质性的认识, 掌握历史表象下的深层次内容, 从而奠定理解和运用的基础。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历史知识结构基本特征呢?我的具体做法是:在新学年导言课上, 把“五要素”“三部曲”“多方面”列为教学重点,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使初一学生有初步认识、初三学生有较深刻的认识。讲授新课时, 结合教材内容设计认知知识结构特征的阅读训练;布置习题和讲评习题时也强调运用知识结构特征。经过一个学期的行为强化和意识强化, 学生在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等环节中都能以知识结构特征自主地支配阅读行为。这样, 学生具备了基本的历史阅读能力。因此, 以历史知识结构特征支配阅读行为, 使历史学习由无序到有序, 实现了定向阅读, 阅读效率高, 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增强了学习兴趣, 并实现了优、中、差各类学生学习成绩的普遍提高。

三、将教材主题和目标转换成历史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历史开始于疑问和问题, 历史学家也总是围绕着问题展开研究。与其不同的是, 历史教师的任务是教授学生学习别人写好的历史, 我们有一个课本和一个预期的教学目标。但读书须有疑, 正确地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而我们在制订教学设计时, 可以将教材的章节标题转换成历史问题, 在一个个陈述性的历史结论前多加些“为什么”“怎么样”等疑问词,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

例如《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课中的第一目: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我们在板书时可以将它转换成问句:法兰西共和之路为何如此艰难?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的第一自然段 (视情况还可以适当补充些史料) , 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中得出历史结论, 教师再去讲解就事半功倍了, 这本身也是符合学习规律的。

四、培养历史阅读能力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知识信息

阅读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从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过程。一般来说, 历史阅读教学包括学生自主阅读和师生互动两个环节。“学生自主阅读”明确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得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师生互动”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担好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 对学生的阅读起到指导和促进作用。

如在教学《北伐战争》一课, 教师先设定阅读目标: (1) 从课题中了解该课的知识结构:起因、经过、结果、历史意义。 (2) 找出北伐战争与单元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关系, 并思考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何不同? (3) 北伐战争取得哪些胜利成果? (4) 轰轰烈烈的北伐运动怎么会失败呢?然后学生带着问题目标去阅读、思考, 最后通过学生交流, 师生互动, 达到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

上一篇:金属钠化学课件下一篇:我和字典朋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