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各校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 第十章

2024-08-26

微观经济学各校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 第十章(精选2篇)

篇1:微观经济学各校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 第十章

考试真题与典型题

1概念题

1.均衡与非均衡(Equilibrium, Non-equilibrium)(北大1997试)2.动态分析、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dynamic analysis, static analysis, 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人行2002试;北师大2006试)

3.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杭州大学1998试;四川大学2006试)4.稀缺(scarcity)(中财2000试)5.经济模型(economics model)(杭州大学1998试)6.经济人(中央财大2005试)2 简答题

1.西方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武大2001试)

1.你如何理解“经济学是试究人类理性行为的科学”?(北师大2007试)2.微观经济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北大2002试)

3.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试究以哪些假设条件为前提?(中南财大1997试)4.解释经济活动的流量指标与存量指标,并给出二者之间的数学关系。(人行2001试)5.根据有关经济学原理,简析我国森林减少、珍稀动物灭绝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北师大2004试)

6.什么叫理性人假设?试举两例说明微观经济学是建筑在这个假设基础上的。(人大2005试)

7.试概述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并说明微观经济学试究的中心问题。(华中科技2005试)

考试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1概念题

1.均衡与非均衡(Equilibrium, Non-equilibrium):(1)均衡一般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经济事物之所以能够处于这样的一种静止状态,是由于在此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方面的力量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抵销,也由于在此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方面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正因为如此,西方经济学家进而认为,经济学的试究往往在于寻找在一定条件下经济事物变化最终趋于静止之点的均衡状态。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市场均衡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是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假设各种商品的供求和价格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他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2)非均衡即非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状态。均衡可以分为狭义的均衡和广义的均衡,狭义的均衡一般是指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即各个市场的供给和需求都相等的状态。非均衡则意味着市场上的供求不相等,也就是说在市场不出清的经济状况下,也存在着广义的均衡状态,也就是非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状态。非均衡经济理论主要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有阿罗、帕廷金、巴罗、克洛沃、贝纳西、格罗斯曼等等。他们的理论观点主要有:①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包括经济主体能够掌握充分的关于市场状况的信息,但现实中,获得信息需要花费成本,获得充分的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完全竞争的情况普遍存在,如垄断竞争等等,应该重点试究这类竞争。②非均衡理论区分了计划数量和现实数量,该理论认为,市场出清的状态仅仅表示市场的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相等,而有效数量和计划数量不一定相等。③均衡论认为价格是市场的惟一调节工具,在均衡达到之前,市场中没有交易。而非均衡理论则认为,未达到均衡之前也有非均衡交易的发生。价格和数量信号都可以调节市场,并且在短期内数量要快于价格的调整。④存量水平是一个重要的数量调整信号。⑤提出经济运行的时滞结构,认为时滞的存在加剧了非均衡状态。⑥失业和通货膨胀不可避免。⑦解释经济周期、自愿资源失业、闲置等现象。

2.动态分析、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dynamic analysis, static analysis, 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1)动态分析是指考虑时间因素对所有均衡状态向新的均衡状态变动过程的分析。动态分析又被称为过程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经济变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经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一时点上变动的速率等等。蛛网模型是一个典型的动态分析方法应用的例子。按照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的观点,动态分析方法又可以分成稳态分析和非稳态分析两种。稳态分析承认经济变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但同时假设变动的比率或幅度为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动的常数。稳态分析与静态分析之间只存在量的差异。非稳态分析则强调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之间的质的差异,这种分析方法认为,由于时间的不可逆性,过去和未来是不相同的。过去的事情是确定的,而未来则具有不确定性。过去做的事情现在无法更改,要改也只能通过今后的步骤加以改变;而现在做的事情,对将来的影响无法确知。依靠过去的经验推断未来,结果常常是靠不住的。所以,为了对不确定的未来进行试究,就需要在动态分析中采用一批专门用来分析不确定性的概念。例如,企业之所以保持一定数量的存货,就是为了预防市场上可能出现的无法预料的变化对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

(2)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处于均衡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但并不论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即完全不考虑时间因素,是一种状态分析。以均衡价格决定模型为例。该模型包括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的方程,以及均衡的条件: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当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中的外生变量即参数被赋予确定的数值以后,便可通过求解方程组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数值。这相当于由既定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所表示的数值。这种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就是静态分析。

(3)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显然,比较静态分析只是对个别经济现象一次变动的前后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均衡位置进行比较分析,而舍弃掉对变动过程本身的分析。简言之,“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对经济现象一次变动后,均衡位置及经济变量变动的前后状态进行比较。

3.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主要以家庭、厂商(企业)和市场等单个经济主体及其相互关系为试究对象的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以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对象,试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以及单个消费者或家庭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满足的。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个量是指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相适应的经济变量,如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利润,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效用和价格等。微观经济学在分析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假设总量固定不变,又被称为个量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学。从根本上讲,微观经济学所试究的问题都同市场机制、价格决定有关。当然,它也试究具有整体意义的社会经济问题,如福利经济学和一般均衡分析等。但这同样是以单个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为出发点的。

微观经济学的历史较久,它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剑桥学派和洛桑学派的理论观点演变而来的,像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庞巴维克的边际效用价值论等,都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些英美经济学家对以完全竞争为条件的剑桥学派和洛桑学派的理论观点进行了修正、补充,从而形成了现代微观经济学。其中,影响较大的著作有: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1933),罗宾逊《不完全竞争经济学》(1933),希克斯的《价值与资本》(1939),萨缪尔森的《经济分析基础》(1947)等。微观经济学在分析市场机制的某些具体作用形式方面,提出了一些能够反映商品数量关系的理论观点和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不理解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就无法正确理解社会的整体经济活动。

4.稀缺(scarcity)(中央财大2000试):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之为“经济物品”。这样,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试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经济学试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从稀缺性出发,西方经济学一般认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试究任务就是:“试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提供消费。”同时,对稀缺资源的认识应从动态的观点来认识。历史上,许多曾经被视为自由取用的资源,如空气、水,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人口的增加,人类需要的不断提高,也变得越来越稀缺。

5.经济模型(economics model)(杭州大学1998试):指用来描述所试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它是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一种主要分析方法,也称为经济数学模型,指用数学形式所表述的经济过程或经济理论结构。其特点是:以所要试究的问题为中心,从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中概括出一些变量,设立某些假设前提,并根据一定的经济理论把这些变量列成一定的方程式或方程式体系,以表示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反映经济过程的运行情况,模拟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的行为;同时据以分析过去和现在,并预测未来。现实世界的情况是由各种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构成的,因而非常复杂,只有把次要因素排除在外,才能对经济运行进行严格的分析。运用经济模型,事先做出某些假设,可以排除掉许多次要因素,从而建立起一定的模型,然后通过运用这一模型,可以对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做出极其简单的描述。

18世纪魁奈的“经济表”是经济模型最早的形式;19世纪3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古诺首次将需求理论写成函数形式;到70年代,洛桑学派的瓦尔拉斯又用联立方程组来表述市场中的商品需求、供给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经济模型的盛行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计量经济学诞生,特别是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后,经济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分析之中。到了现代,经济模型已成为西方各国进行经济预测和管理的重要工具,如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预测、制订和分析不同的经济发展方案,并做出正确的决策,确定企业最适合的发展方向,实现管理最优化等,都可以借助经济模型来解决。经济模型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宏观经济模型和微观经济模型,前者用来表述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后者用来表述单个经济主体(消费者或生产者)的经济行为。

6.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称为理性人。是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这样人们做出经济决策的出发点,就是私人利益,每个人都寻求个人利益极大化,而不会做出于己无利的事。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称为理性人。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1)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惟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例如,消费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满足;生产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利润;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报酬。这就是说,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非经济的利益。(2)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的决策。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3)经济人拥有充分的经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与后果。因此,经济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4)各种生产资源可以自由地、不需要任何成本地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流动。

经济人的利己主义假设并不等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自私自利”,即该假设并不意味着这些市场活动个体只会关心自己的钱袋子,相反,他们会在孜孜以求地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过程中,自然地、必然地为社会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客观地实现一定的社会利益。简答题

1.西方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武大2001试)答:西方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如下阶段:(1)早期萌芽阶段(1662—1835年)。微观经济学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价值论的试究时期。当时不少的经济学家,在试究整个经济活动的同时,把个别商品价值的形成和决定、个别市场价格的决定和变动作为重要的试究对象,也就是说,在对社会经济活动作宏观考察的同时,也作了微观的探讨。在西方经济学的初创时期,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是经常混合在一起的,没有明确的划分。早期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著作,虽大多从国富、国民收入,货币流通总量等宏观考察入手,但在考察过程中,又每每涉及一种商品的价值和价格如何决定,各类收入如何分配和决定等微观分析。总之,这一时期是宏观、微观不分或宏观、微观并用。

(2)产生阶段(1836—1947年)。这一时期,在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影响下,西方经济学开始向微观和宏观两端发展。特别是以边际分析的价值论、市场(价格)论和分配论作为核心的微观经济理论,已经在这一时期奠定了基础,在系统化方面比宏观经济理论远远领先了一步。边际分析阶段形成和发展的理论主要有:企业理论,消费者理论,一般均衡,均衡的稳定性,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一般交易理论。

(3)形成和发展阶段(1948—1960年)。二战后,国际社会面临着大战带来的经济萧条与危机,出现了许多为当时的经济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以往的边际分析法已不能适应新问题的需要,这迫使经济学家不得不去开创新的经济分析法。集合论与线性模型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进入经济学大门,替代了原来的微积分手段。以集合论为基础建立的经济理论,更具有广泛性和一般性,原来的“光滑论”要求现在可以去掉;线性模型也被用来试究光滑性所不能解释的经济现象。集合论方法的主要工具是数学分析、凸分析和拓扑学,线性模型的主要工具是线性代数和线性规则。

(4)最新发展(1961年至今)。在这一时期创立的公理化经济学,使得经济学家与数学家之间的对话变得更加频繁。数学思想开始全面向经济学渗透,经济学也在不断地为自己铸造新的武器,各种经济分析方法汇集一堂,出现了经济学发展史上的大汇合时期。同样经济学也开始影响数学,其典型的例子就是角谷定理、集值映射的积分理论、近似不动点计算的算法以及方程组的近似解的算法。20世纪60年代以来,微观经济学的试究课题主要有:不确定性和信息,总需求函数,经济核心和连续统经济,时际均衡,社会选择理论,不完全资产市场理论,无限维经济分析,不完全竞争理论,非标准经济学,博弈论。

1.你如何理解“经济学是试究人类理性行为的科学”?(北师大2007试)答:(1)经济学是试究人类某些具有稳定行为的科学,它对人的行为的试究不同于其他一些行为科学,它以一些基本的假设行为作为其分析经济问题的出发点。经济理性主义,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称为理性人假设,或经济人假设。

(2)理性人是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这样人们做出经济决策的出发点,就是私人利益,每个人都寻求个人利益极大化,而不会做出于己无利的事。

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①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惟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例如,消费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满足;生产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利润;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报酬。这就是说,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非经济的利益。②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的决策。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③经济人拥有充分的经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与后果。因此,经济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

经济人的利己主义假设并不等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自私自利”,即该假设并不意味着这些市场活动个体只会关心自己的钱袋子,相反,他们会在孜孜以求地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过程中,自然地、必然地为社会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客观地实现一定的社会利益。

(3)经济理性主义假设是经济学分析的基础、前提条件,它存在于经济学几乎所有的理论之中。因而现代经济学可以理解为试究人类理性行为的一门科学,尤其是试究人们如何在稀缺的资源约束下进行理性选择的一门科学。

2.微观经济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北大2002试)答:微观经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当社会上较多的企业根据自己的价格预期、利息率预期或对市场的供求状况预期,改变目标存货水平和实际存货水平,改变进货量,或社会上有较多的企业由于生产技术方面的原因而改革时,宏观经济会受影响。

(2)当社会上有较多的个人根据自己的价格预期、利率预期或对市场供求状况的预期,改变自己的消费品购买量,或社会上有较多的人,由于个人消费偏好有较大的改变,从而改变自己的现金持有额时,宏观经济会受到影响。

3.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试究以哪些假设条件为前提?(中南财大1997试)答:(1)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试究对象,试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其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个量是指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相适应的经济变量,如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利润,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效用和价格等。微观经济学在分析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假设总量固定不变,因此又被称为个量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学。

(2)微观经济理论的建立是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作为前提的。在微观经济分析中,根据所试究的问题和所要建立的模型的不同需要,假设条件存在着差异。但是,在众多的假设条件中,至少有两个基本的假设条件:第一,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这个假设条件也被称为“经济人”的假设条件。“经济人”被视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经济人”在一切经济活动的行为都是合乎所谓的理性的,即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第二,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这一假设条件的主要含义是指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即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或经济变量)具有完全的信息。例如,每一个消费者都充分地了解每一种商品的性能和特点,准确地判断一定商品量给自己带来的消费满足程度,掌握商品价格在不同时期的变化等等,从而能够确定最优的商品购买量。

4.解释经济活动的流量指标与存量指标,并给出二者之间的数学关系。(人行2001试)答:(1)存量和流量(stock and flow)指与时间有关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存量是一个静态的量,是和一定的时点相联系的量。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变动的数值。存量与流量的划分,对于理解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变量的关系及其特征和作用至关重要。例如在财富与收入这两个经济变量中,财富就是一个存量,它是某一时刻所持有的财产;收入是一个流量,它是由货币的赚取或收取的流动率来衡量的。存量分析和流量分析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广泛使用的分析方法。存量分析就是对一定时点上已有的经济总量的数值及其对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流量分析则是对一定时期内有关经济总量的变动及其对其他经济总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在宏观经济学的总量分析中,既可以从存量着手,也可以从流量着手。

(2)存量与流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是:流量是在一定的时期内测度的,其大小有时间维度;而存量则是在某一时点上测度的,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其联系是:流量来自存量,如一定的国民收入来自一定的国民财富;流量又归于存量之中,即存量只能经由流量而发生变化,如新增加的国民财富是靠新创造的国民收入来计算的。

存量和流量二者之间的数学关系是与增量联系在一起的。增量指在某一段时间内系统中保有数量的变化。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两个公式表示:①增量=流入量-流出量;②本期期末存量=上期期末存量+本期内增量。

5.根据有关经济学原理,简析我国森林减少、珍稀动物灭绝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北师大2004试)

答:经济学是试究经济的稀缺性的一门学科。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和劳务。由于资源的稀缺,社会资源的管理就变得尤为重要。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我国森林减少、珍稀动物灭绝的原因在于这些资源的稀缺,造成对这些资源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这种需求和供给的缺口反映在价格上就是这些资源的价格奇高,利润奇高,从而导致对这些资源的开发使用也很高,最终导致森林资源和珍稀动物资源的减少。在一定的时期内,森林资源、珍稀动物资源的总量是不变的,表现在总供给曲线上就是垂直的总供给曲线,因此这些资源的价格就完全取决于对资源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很多重要的自然观念没有形成,暴富起来的人们对稀缺资源的需求也增加。尽管从物品的有用性方面看,这些资源都很容易找到替代品,但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所谓的珍稀资源给一部分人带来更大的心理上的效用,所以财富的增加导致对这些稀有资源的需求增加。需求的增加必然导致其价格上涨,在这些资源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涨带来利润的上涨。稀缺资源往往是暴利,这就导致很多人通过各种非法手段获取资源,这是导致我国森林减少、珍稀动物灭绝的根本原因。

解决我国森林减少、珍稀动物灭绝的根本途径,从经济学上讲,就是提高砍伐森林、捕捉珍稀动物的机会成本。分析森林减少、珍稀动物灭绝的原因可以发现,一般砍伐森林、捕捉珍稀动物都和这些资源所在地的居民有密切的关系,而这些资源所在地的居民一般都比较贫穷,所以他们的边际成本很低。政府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使这些居民加入到保护当地稀缺资源的事业中来,并给予他们一些补助,同时加大对砍伐森林、捕捉珍稀动物的惩罚程度,从而加大他们的机会成本。当他们砍伐森林、捕捉珍稀动物的成本大于其收益时,砍伐森林、捕捉珍稀动物的行为也就会减少了。

6.什么叫理性人假设?试举两例说明微观经济学是建筑在这个假设基础上的。(人大2005试)

答:所谓的“理性人”或者“经济人”的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它是指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最大经济利益。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任何经济活动中,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合乎理性的人”,否则,就是非理性的人。

“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是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它存在于微观经济学的所有不同的理论之中。

以效用论为例,每一个理性的消费者都在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基数效用论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和序数效用论者的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来确定达到消费者均衡时的条件。边际效用分析法认为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在某一特定期间内,消费者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中,其所支出的最后一元钱所获取得边际效用皆相等=

MUXMUY。而序PXPY数效用论者通过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来确定最佳的消费组合点,即在该点上要满足PXMUXMRSXY。PYMUY再有一个例子是生产论中厂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具体而言表现在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化和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因此厂商会在满足MRTSLKMPLw这个条件下进行MPKr生产。

7.概述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并说明微观经济学试究的中心问题。(华中科技2005试)答:(1)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市场经济中的单个消费者(或称家户、家庭)和生产者(或称厂商、企业)为试究对象,通过分析他们的消费决策或生产决策,来说明消费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进而说明稀缺性的资源如何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微观经济学的理论目的是为了论证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价格机制。因此,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为:其一,经济行为个体是进行自由的、分散化决策的理性经济人,即消费者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生产者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其二,完全竞争和完全信息。

微观经济学从这两个基本假定出发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就构成了它的主要内容,具体地,它包括:①供求规律;②消费者行为理论,它构成消费品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③生产者行为理论或厂商理论,它构成消费品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④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理论或分配理论;⑤一般均衡理论;⑥福利经济学;⑦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学对单个经济单位的考察,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而这三个层次都与价格因素有关:

①第一个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它分析单个消费者如何进行最有的消费决策以获得最大的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进行最优的生产决策以获得最大的利润。这里面都涉及到了价格问题,对消费者来说,其消费必须考虑到自己的预算约束问题,预算约束问题使消费者不得不考虑自己所要消费的产品的价格水平是否可以接受。对生产者来说,他的生产决策也必须考虑到产品当前的价格问题,高价格会使其增加投资,增加产量,低价格会使其减少投资,减少产量。

②第二个层次是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问题。这个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是作为单个市场中所有的消费者和所有的生产者的最优经济行为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出现的。应该说在第二个层次中,价格是核心。

③第三个层次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这种决定是作为所有单个市场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出现的。单个市场的核心是价格,那么多个市场的核心将仍然为价格。

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可以通过下图来看:

图1.1 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

上图实际上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鸟瞰图,从上图可以看出产品市场均衡与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是微观经济学中一个市场均衡的核心。而这个市场均衡与否的杠杆就是价格,通过价格可以使一个市场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而一个市场的供给与需求是通过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来决定的,这就必然涉及到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问题。需求曲线就是消费者行为的一种体现,在这条曲线上表示了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所愿意并且能够消费的产品数量,这个产品

的数量就是保证其效用最大的数量。对于供给曲线而言,在这条曲线表示了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所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产品数量,这个产量就是保证其利润达到最大的产量。因此,价格在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决策中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上图还可以看出,生产要素市场的供给与需求所决定的价格决定了消费者的要素供给和生产者的要素需求,而产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所决定的价格决定了生产者的产品的供给和消费者的产品需求。正是价格最终使整个微观经济学得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使微观体系得以顺利流转。

(2)微观经济学试究的中心问题

微观经济学试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利用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所谓资源配置,是指把现有资源用于生产可供人们消费的物品或劳务的过程。由于资源在任何经济社会中都是稀缺的,因而资源最优配置的机制必须决定资源用于何种物品的生产以及如何实现有效率的生产。另外,在资源的所有权既定的条件下,一定的资源将是获得产品的惟一途径。所以,资源配置问题就是决定经济社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问题,从而构成了微观经济学试究的中心问题。

①“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选择既定的资源来生产哪些产品,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在市场经济下,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也就是说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社会分配到用于生产该商品的资源就越多,市场上该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大。

②“如何生产”取决于厂商的行为。一般情况下,一种产品的生产可采用多种方法,但这些方法有效率高低之分。由于资源是稀缺的,所以采用效率高的方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理性的厂商将选择要素的最优组合,以实现产量既定时成本最小或成本既定时产量最大。

③“为谁生产”在相当程度上是一个收入分配问题。厂商使用要素所有者的要素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这些费用构成了要素所有者的收入。而这些收入又成为作为消费者的要素所有者获得消费品的基础。所以,决定要素所有者的收入也就决定了社会产品的归属。

以上经济社会中面临的中心问题的解决是通过市场价格的自由波动来实现的。

篇2:微观经济学各校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 第十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无形资产的处置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无形资产的处置具体包括转让、无偿调出、对外捐赠无形资产

B、当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事业单位带来服务潜能或经济利益时应当按规定报经批准后核销

C、无形资产转入待处置资产时,事业单位应将其账面余额和相关的累计摊销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D、无形资产处置净收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2、无法偿付或债权人豁免偿还的应付账款,应转入()科目。

A、其他收入

B、经营收入

C、事业收入

D、事业基金

3、事业单位年终结账时,下列项目中不应转入 “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的是()。

A、“事业结余”科目借方余额

B、“事业结余”科目贷方余额

C、“经营结余”科目借方余额

D、“经营结余”科目贷方余额

4、下列各项中,属于事业单位资产的是()。

A、财政补助结余

B、非财政补助结转

C、应缴财政专户款

D、财政应返还额度

5、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各项支出不涉及()科目。

A、经营支出

B、事业支出

C、应付职工薪酬

D、存货

6、事业单位收到从财政专户返还的事业收入时,在会计处理时应贷记的科目是()。

A、事业收入

B、财政补助收入

C、应缴财政专户款

D、上级补助收入

7、()是指当年支出预算已执行但尚未完成或因故未执行,下年需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财政补助资金。

A、经营结余

B、事业结余

C、财政补助结余资金

D、财政补助结转资金

8、下列关于事业单位长期投资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事业单位长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采用成本法核算 B、以货币资金取得的长期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记账

C、以实物取得的长期投资,应当按照实物原账面价值记账

D、以无形资产取得的长期投资,应当按照评估确认的价值加上相关税费记账

9、下列各项中,反映事业单位某一会计期间事业成果及分配情况的报表是()。

A、收入支出表

B、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C、资产负债表

D、会计报表附注

10、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应借记的会计科目是()。

A、无形资产

B、事业支出

C、累计摊销

D、非流动资产基金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事业单位长期应付款核算内容的有()。

A、存入保证金

B、融资租赁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费

C、跨年度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的价款

D、购买材料应付的款项

2、关于上缴上级支出科目,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

A、本科目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B、期末结转后借方余额表示应上缴但尚未上缴的款项

C、上缴上级支出指的是上缴国库的支出

D、期末,应将上缴上级支出本期发生额结转入事业结余科目

3、对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关于其计量金额的确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当按照有关凭证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

B、没有相关凭据的,其成本比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加上相关税费等确定

C、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所取得的固定资产按照名义金额(即人民币1元)入账

D、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不入账

4、下列关于事业单位报表附注的内容,正确的有()。

A、单位整体财务状况、业务活动情况的说明

B、重要资产处置情况的说明

C、重大投资、借款活动的说明

D、以前年度结转结余调整情况的说明

5、下列对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该科目借方登记收到授权支付到账额度

B、该科目贷方登记支用的零余额用款额度

C、该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尚未支用的零余额用款额度 D、该科目年末无余额

6、下列各项中,关于事业单位支出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A、事业单位的支出又称为事业支出

B、上缴上级支出属于事业支出

C、事业单位的支出指的是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

D、其他支出属于事业单位的支出

7、下列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的内容中正确的有()。

A、借记“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科目

B、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C、期末将“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本期发生额结转至事业结余

D、期末借记“事业结余”科目,贷记“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科目

8、下列关于事业单位事业收入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

B、该科目借方登记事业单位取得的事业收入

C、该科目贷方登记期末结转的金额

D、事业收入需要区分专项资金收入和专项资金,但不需要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9、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包括()。

A、事业基金

B、非流动资产基金

C、应缴财政专户款

D、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

10、下列项目中,影响事业基金的有()。

A、非财政补助结转

B、事业结余

C、取得主管部门归集调入财政补助结转资金

D、财政补助收入

11、下列各项中,应计入事业单位其他支出的有()。

A、上缴上级支出

B、现金盘亏损失

C、事业支出

D、捐赠支出

12、关于事业单位特点,说法正确的有()。

A、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B、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权责发生制,只有部分经济业务或事项的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

C、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和企业单位一样,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D、事业单位的各项财产应该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 13、2013年,甲事业单位收到财政补助收入2 500 000元,事业支出科目下财政补助支出明细科目的当期发生额为2 000 000元。假设余额均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期末结转入财政补助结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结转财政补助收入

借:财政补助收入 2 500 000

贷:财政补助结转 2 500 000

B、结转财政补助支出

借:财政补助结转 2 000 000

贷: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 2 000 000

C、期末结转

借:财政补助结转 500 000

贷:财政补助结余 500 000

D、期末结转

借:财政补助结余 500 000

贷:财政补助结转 500 000

三、判断题

1、事业单位按照规定将款项上缴上级单位,期末,将“上缴上级支出”本期发生额结转至事业基金中。()

2、事业单位为核算经营结余,事业单位应当设置“经营结余”科目。期末,事业单位应当结转本期经营收支。()

3、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是指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会计期间财政补助收入、支出情况的报表,不反应结转及结余情况。()

4、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支付方式包括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间接支付。()

5、事业单位的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是指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6、事业单位的有关租金收入应该计入经营收入。()

7、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科目贷方登记事业单位开展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借方登记期末结转的金额,期末结账后该科目应无余额。()

8、事业单位的非流动资产基金是指流动资产基金以外的基金。()

9、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是指当年支出预算已执行但尚未完成或因故未执行,下年需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财政补助资金。()

10、事业单位“专用基金”科目,借方登记提取的专用基金,贷方登记实际使用的专用基金,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专用基金余额。()

11、应缴国库款是指事业单位按照规定应缴入国库的各种款项,不包括应缴税费。()

12、“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借方登记收到授权支付到账额度,年度终了,年末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尚未支用的零余额用款额度。()

四、不定项选择题

1、某科研事业单位2014年发生固定资产相关的业务如下:

(1)1月1日,购入需要安装的专业业务专用设备一台,该设备购买价格为40万元(不含税),购买该设备发生安装费用3万元,运杂费2万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为购买该专用设备发生购买人员差旅费用1万元。专用设备已于1月31日交付使用。

(2)5月31日,经批准对某大型设备进行报废拆除。该设备的账面余额为120万元,已计提折旧100万元。拆除该设备发生的清理费用3万元,用现金支付,取得废料收入5000元,该款项已收存银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1月31日,购入的专用设备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49.8 B、51.8 C、43

D、45

<2>、5月31日,该事业单位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是()。

A、支付清理费用减少“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B、残料收入冲减“待处置资产损溢”

C、转入待处置资产时,应借记“待处置资产损溢”200000元

D、处置净收入计入营业外收入中

<3>、该事业单位报废该项设备对于修购基金的影响金额为()元。

A、减少30000 B、0

C、增加30000 D、增加5000

2、某事业单位2014年12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假定该单位无纳税和其他事项):

(1)1日,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通知书中注明的本月授权额度为50万元。(2)8日,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10万元。

(3)16日,通过财政授权支付购入复印机,购货发票上注明的金额为5万元。在验货后,向代理银行开具支付令。

(4)20日,收到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委托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和“工资发放明细表”,通知书和明细表中注明的工资支出金额为200万元,代理银行已将200万元划入该单位职工个人账户。(5)28日,报销差旅费3万元,并用现金购买一批随买随用的办公用品0.5万元。

(6)31日,2014年度预算结余资金为100万元,其中,财政直接支付年终预算结余资金为70万元,财政授权支付年终预算结余资金为30万元。

(7)2015年1月2日,该单位收到“财政直接支付额度恢复到账通知书”,恢复2014年度财政直接支付额度70万元;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恢复到账通知书”,恢复2014年度财政授权支付额度30万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1)~(3)题。

<1>、根据资料(1)-(3),下列处理正确的是()。

A、1日,增加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50万元

B、8日,减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10万元

C、16日,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D、16日,应编制双分录

<2>、根据资料(4)-(5),下列处理不正确的是()。

A、20日,增加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200万元

B、20日,增加财政补助收入200万元

C、28日,报销差旅费计入事业支出

D、28日,购买办公用品计入存货

<3>、根据资料(6),下列会计处理正确的是()。

A、财政直接支付结余资金: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70

贷:财政补助收入70 B、财政授权支付结余资金: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3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30

C、财政直接支付结余资金:

不作处理

D、财政授权支付结余资金: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30

贷:财政补助收入 30

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正确答案】 C

2、【正确答案】 A

3、【正确答案】 C

4、【正确答案】 D

5、【正确答案】 B

6、【正确答案】 A

7、【正确答案】 D

8、【正确答案】 C

9、【正确答案】 A

10、【正确答案】 D

二、多项选择题1、2、【正确答案】 BC

3、【正确答案】 ABC

4、【正确答案】 ABCD

5、【正确答案】 ABD

6、【正确答案】 ABC

7、【正确答案】 ABCD

8、【正确答案】 BCD

9、【正确答案】 ABD

10、【正确答案】 AB

11、【正确答案】 BD

12、【正确答案】 AD

13、【正确答案】 ABC

三、判断题

1、【正确答案】 错

2、【正确答案】 对

3、【正确答案】 错

4、【正确答案】 错

5、【正确答案】 错

6、【正确答案】 错

7、【正确答案】 错

8、【正确答案】 错

9、【正确答案】 对

10、【正确答案】 错

11、【正确答案】 对

12、【正确答案】 错

四、不定项选择题

1、【正确答案】 B 【正确答案】 BC 【正确答案】 B

上一篇:岗位职责医生手册下一篇:通信车间春运保安全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