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语文教学流派

2024-07-26

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精选6篇)

篇1:当代语文教学流派

当代语文教学流派

1、教学流派:是指在教学,教改实践中出现的具有显著风格和区域影响的教学派别。P11

2、确立语文教学流派的标准大致如下:p11(1)成功的课堂教学是形成教学流派的基础(2)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有继承发展和创新(3)得到同行,专家的成人

(4)教学风格显著,并有自己教学体系特点(5)以某一个或几个教育实践家或教育家为典型代表(6)有一定区域性影响的教师群体

(7)有反应映其教育思想和教育体系特点的专著

3、当代语文教学流派形成的原因p13(1)宽松的社会环境为教学流派的形成提供了思维条件

(2)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对教育改革的倡导和重视,语文教学研究团体的恢复和成立,为教学流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信息社会化为教学流派的形成提供了信息基础

(4)共同的目标使语文教学改革具有向心力,从而促进了教学流派的形成

(5)有众多的积极投身语文教学改革,为语文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工作者,使语文教学改革出现了“多元化”形成了诸多“龙头”

(6)从“思场流控制论”的角度看,教学流派是思场流碰撞融合的产物。

4、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综述:p16-17 情感派:是指以于漪,欧阳代娜,程翔为代表的教学派别。(“老师要把课文中的美原原本本地交给学生”,语文教学要讲出美,悟出巧字来,悟出活字来,练出实字来。)

导读派:是指以钱梦龙,蔡澄清,黎见明为代表的教学流派。(三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四式:自读课,教读课,练习课,复读课)思维派:代表宁鸿彬

管理派: 是指以魏书生,张富为代表的语文教学流派。(魏书生:六步教学法,张富:“跳摘”理论和“四分三度”教学模式。)语感派,目标教学派,快速写作派,快速阅读派,大语文教学派。

5、“熏陶感染塑心灵”是情感派的主要观点p35 6情感派的特点:献慈爱,富激情,重感染,善诱导。P38-42 情感派的主要特点:对语文教育事业的爱

7、欧阳代娜:主张用美学原则来知道教与学,用美育思想来感染陶冶学生,具体做法:揭示课文主题的美,领悟课文的思路、结构美,感受课文题材的美,品味课文语言的美p66-70 8,【钱梦龙】培养自学习惯基本流程:制定训练规程——培养习惯——形成能力

(1)制定训练规程:第一步,认读感知。第二步,辩体析题。第三步,定向问答。第四步,深思质疑。第五步,复述整理p103

9蔡澄清的“点播”教学艺术的基本方式和作用:(1)暗示引发(2)引路入境(3)辐射延展(4)抽换比较(5)纲要信号(6)激疑促思(7)再造想象(8)“挑拨”争鸣p138-p145 10.宁氏教学三原则:三不迷信,三个欢迎,三个允许。三不迷信:是指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老师。

三个欢迎:欢迎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的不同见解,欢迎发表与教师的不同见解。

三个允许: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P163-169 11思维派的特点:(1)着眼未来,培养创造型人才(2)用“创造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3)独具特色的课堂常规训练p170-173 12魏书生教学体系:育人,管理,教书。P216-220 13.管理派的教育思想:(1)民主、科学(2)管理、教学(3)自强、育人、教书p235-239 14语感派的形成p349语感派的教育思想p366跳摘果实教育理论和四分三度的教学体系。P309 14三主一副:(1)以学习“精辟”语言为主线,奠定学生语言及文化功底(2)以学习“目标”语言为主线,提高学生语言及文化素质。(3)以学习“伙伴”语言为主线,训练学生语言操作能力(4)以学习语文知识为副线,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理性观照。P375 15语感的含义:分寸感,和谐感,情味感p381 16.四步语感训练:(1)感受语言,触发语感。(2)品味语言,领悟语感。(3)实践语言,习得语感(4)积累语言,积淀语感。P390

17语感分析: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调一调,联一联,读一读p400 18,人人都是闻一多p407 19四,四三五六目标教学基本式p424图表

20.目标教学派:目标,测试,矫正和补救。

(一)以师生双向“达标”为核心(1)制定目标三原则(2)目标教学“四环节”(3)导学达标的“五步”

(二)把测评作为教学反馈的主要手段。

(三)在测评上的基础上进行反馈,矫正,补救。P435 21快速写作派p463 22.快速阅读派的教育思想:开发大脑论,快速摄取信息论,心理定势论518 23.快速阅读派的特点:(1)对全脑快速阅读能力的强化。(2)强调阅读的时空观念(3)阅读速度与效率的高度统一p530 24“语文小能人”六要:p549 一,要有较强的读书识字能力 二,要能写得一手好看的钢笔行楷字

三,要能讲的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并养成讲礼貌语的习惯 四,要能写表达真情实感而且有物有序的作文 五,要能独自操办出图文并茂,小有美感的手抄报

六,要能神态自如的登台作三五分钟的表情朗读和即兴演讲。

25、大语文教学模式特点:育能人,练能力,设能项,编能序,排能课,分能级,记能分,评能称,标能号,建能会。P553或p572-579

26、豁达精乐观,是“竹青精神”的动力所在。P559 27.大语文教学流派的教育思想:教师观:要当读写“教练”,莫做文章“讲师”。教育观:教大语文,育小能人。教学观:立体化,动态化,多彩化。P56

篇2:当代语文教学流派

-------------二年级数学李宗敏

有人说徐斌是一位真正用“心”在研究小学数学的教师,也有人说徐斌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小数数学教学流派-------无痕教育的创始人。

这里我先介绍一下徐斌老师:男,汉族。1969年5月出生,1987年(18岁)毕业于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分配至如东县掘港小学工作。1989年(20岁)参加如东县小学数学优课比赛获一等奖,1992年获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课选拔赛第一名,并作为江苏省唯一代表参加全国首届小学数学观摩课交流评比,荣获二等奖。2001(32岁)年被评为南通市最年轻的中学高级教师。2003年任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新办公立学校——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至今。2000年获得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全国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观摩课评比一等奖。先后应邀到广东、广西、山东、浙江、上海等20多个省市作公开教学150多次,有5节课被中央教育电视台摄成录像,通过卫星向亚太地区播出。应邀参加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和教参的编写与修订工作,为大型教学参考书《小学数学备课大全》以及《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小学数学典型课教学评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丛书》撰稿240余万字。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六项全国、省、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现主持一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小学数学活动教学实验研究”。

2013年,在合肥市屯溪路小学现场听了徐斌老师的课后,我感慨的脱口而出:“原来数学课也可以上得如此精彩”。“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只能这样来形容徐老师课的风格。在感慨课堂精彩之余,我很想一下子知道“名师是怎样炼成的”,徐老师是怎样成长到今天成功的这一步。

有幸,读完《徐斌:无痕教育》一书,心中豁然开朗。

快速的看了整本书,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他是通过事例,来说明有的教师教三年后就不是新手教师了,而有的教师教二十年后还是新手教师,区别在于教什么?------在教学中要善于退,敢于进。退是退到学生的生活现实、已有旧知、思维起点;进是进到认知结构、数学本质、思维深处;他勉励我们在春风化雨中提升教学艺术。在他的课堂,他通过不懈的努力、研究、反思,终于做到了。徐斌老师还用他的教育哲学与我们共勉:

为学生数学学习服务;做学生们喜爱的老师;

创造学生喜欢的课堂;享受教育成长的快乐。

想到这里,我想起屯小陈罡校长说过的话“数学好玩,玩好数学”,这无疑是要我们的课堂能吸引得住孩子们的心,能把数学课上的“好玩”,能在“玩”中学好数学。这样的境界恐怕只有我们下了大力气,“熬”尽心血的去研究教学的艺术才能做的到。

徐老师提炼并演绎出无痕教育的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学习,不露痕迹中理解,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在春风化雨中提升。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们都能把教学意图隐蔽起来,达到对无痕教育这种教育本源的追寻,我想,我们的课堂对学生来说,将是汇集教育智慧和教学艺术于一体的知识旅程。

其次就是:整本书中既有许多精彩的教学实录,如他的成名课、代表课等。又有对许多教学原则和教学热点问题的独到阐述。也有许多教学策略的详细说明,和操作要领。

全书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回顾了他在网络教研中成长的故事。

第二部分,详细向我们阐述了他倡导的无痕教育的基本内涵与操作策略,更有代表性的课例描述。

第三部分,呈现的是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足有30来篇,很有实用价值。比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系列的课,如何去抓住要领,建构策略知识的结构体系,都有详实的论述和解说。同时也附上成功的教学案例,让老师们可以学习借鉴。

第四部分,是中国教育报对徐斌老师教育教学艺术的系列报道,还有一些专家、名师的教学赏析。这些,可以解决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把教研、备课、教学提高到深入研究的层面,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思考”。

第五部分,是徐斌老师写给年轻教师的话,读来很受启发,引人深思,激人奋进。

下面请允许我引用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网站的一段话来引起大家对“无痕教育”学习的重视:“和谐是一种美好的境界!无痕是一种教育的智慧!特级教师徐冰在《中国当代著名教学流派·徐斌:无痕教育》一书中,总结无痕教育的先进经验,尤其是提供了徐斌老师教育思想的精华、成功的教学案例以及走向优秀的心路历程,这必将对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读完徐斌老师的书,又听了他的课。我想对“如何做好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有了更具体的理解。怎样才能成长为优秀的教师?

一、向杰出的前辈、同行学习。只有向最优秀的榜样学习,并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一名教师才可能走向优秀。

二、积极地反思教学。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在不懈的磨练中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教学反思要具体,体现出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找寻到最优的教学策略。展现出反思的细节和效果。

三、注意教学语言的艺术。教学语言对孩子的激励和引领,比如老师的评价是否既可以鼓励回答的孩子又可以引导其他孩子继续深入学习,做到“无形”中“抓住”孩子的心。

篇3:论当代国画流派和地域画风的生成

20世纪初, 随着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 西学全面涌入本土, 传统文化连同传统绘画受到强烈冲击, 变革传统文人画的呼声渐起, 用西方写实主义改造中国传统绘画的主张构成20世纪美术领域的主潮流。一批激进的新文化精英人物, 都持激烈否定、批判传统文人画的立场, 而对写实主义则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他们认为中国画的出路在于走写实主义道路。

20世纪20年代后随着写实主义的倡导, 西方绘画观念与传统文人画观念形成对立, 写实主义与传统文人画构成两大对峙的格局。但颇具戏剧性的是, 写实主义由于西方现代印象派、后印象派在20世纪20年代后输入中国画坛, 而受到严重挑战, 并由此使一些此前还是写实主义的积极倡导者, 发生立场和观念转换, 由写实主义的拥戴者转变为传统绘画的维护者, 如陈师曾、刘海粟皆抛弃了写实主义的立场, 转而提倡维护传统文人画, 陈师曾并为此专门撰写了《文人画的价值》一书。

从20世纪20年代后开始, 现代画坛形成写实主义、传统文人画、现代主义三大流派紧张对立和相互制衡的格局。写实主义虽在现代学院体制建构和学院美术教育方面占有优势, 但在画坛上, 写实主义相较于拥有大批大师级人物的传统派则稍逊一筹。在整个20世纪20—40年代, 现代主义在中国画坛成为获得稳定发展并具有明显特征的绘画流派, 与传统派、写实主义鼎足而立, 林风眠、刘海粟、吴大羽、关良、庞薰琹皆为其中代表人物。

20世纪50年代后, 随着政治上的大一统和高度意识形态化, 美术成为意识形态的工具, 美术已经丧失了独立的价值。在这种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下, 写实主义以其与现实社会生活的亲合, 而成为意识形态整合的目标, 解构了写实主义、传统派、现代主义三方平衡的格局, 写实主义成为现代中国画坛的主宰。这个时期现代主义已完全销声匿迹, 被剥夺了生存权, 而传统派虽尚未完全被消解, 但也已面临花果飘零的命运。很多花鸟画大家被迫改学人物画, 或被剥夺创作与教学的权力。在这种背景下, 传统文人画谋求变革已成为它能够获得政治庇护的惟一途径。而这种变革只能是放弃文人画立场, 走写实主义的道路, 写实主义与民族化相结合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创作的最高宗旨, 因而在美术创作中突出劳动人民形象和为社会主义、为政治服务成为这个时期美术创作的主题。围绕这个创作主题所产生的流派, 如京派写实山水画、写实主义人物画、新金陵画派, 以及长安画派便以全新的美术理念和创作主题与传统文人画拉开了距离。

经历了20世纪50—60年代写实主义的洗礼, 传统绘画已退居边缘化地位, 写实主义以其与意识形态的高度整合而成为笼罩画坛的强势话语。在很大程度上, 传统文人画已无力抗衡写实主义, 不过在写实主义咄咄逼人的态势下, 以潘天寿为代表的浙派, 却始终固守传统文人画的价值和理念, 极力抵制写实主义的侵袭。在潘天寿主政的浙江美术学院, 虽无法在整体教学体制上抵制写实主义的统辖, 但潘天寿坚持国画人物、花鸟、山水分科, 以及提出国画系考试不考素描而考国画写生, 甚至后来他的在国画系设立书法系的主张, 都在相当大程度上回应了写实主义的挑战, 这使潘天寿成为20世纪50—60年代在学院体制内惟一能够敢于挑战和抗衡写实主义的人物, 从而使浙派成为传统文人画的大本营。

从20世纪50—70年代末, 中国现代画坛, 由于现实政治的干扰而处于沉寂期, 写实主义一统天下。流派凋零, 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性绘画流派已不存在, 像京派、新金陵派, 长安画派都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现实功利色彩, 从而压抑了现代中国美术的多元化探索。其所标榜的写实主义与民族化相结合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也成为脱离和违背现实社会生活真实, 虚假粉饰的伪现实主义。

进入20世纪80年代, 以85新潮为标志, 中国现代美术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美术界从整体上批判否弃了20世纪60—70年代的“文革”美术, 并对解放后美术创作进行了全面的反思。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 作为20世纪中国画走向第三阶段的标志, 在极大程度上消除了中西文化紧张对峙的狭隘民族主义心态, 使得人们有可能较为理性地思考中国画的发展方向。中国现代美术在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封闭之后又趋向开放, 众语喧哗, 多元并置, 传统主义、现代主义、新写实主义、后现代主义一时并起。

在这种自由开放的背景下, 到80年代末, 流派和地域画风也开始凸显, 地域性审美价值取向构成国画界的创作主流, 并成为现代中国美术追寻现代性和本土化建构的标志。后京派、后浙派、后海派、后金陵派, 后岭南派、后长安画派、新文人画派、都市水墨、抽象水墨、巴蜀画风、西北画风、中原画风、河北画风、湖北画风、云贵画风、齐鲁画风等流派和地域画风的迅猛崛起, 在很大程度上可视为本土化对西方现代主义挑战的回应。

当代美术审美多元化价值的实现, 各个流派相互之间已不存在意识形态意义上的统合关系, 不存在强制性整合和风格依附关系, 而转变为一种来自学术层面的流派自由竞争关系。例如, 后京派开始了对自身的批判性反思, 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对写实主义的扬弃和改造;后浙派在解除和摆脱了写实主义意识形态禁锢之后, 便彻底回归传统文人画价值;后金陵派几乎不露痕迹地消除了新金陵派写实主义对它的影响, 而构建起一套新文人画话语, 从而形成了后金陵派的新文人画风, 这也使得后金陵派成为当代新文人画派的策源地。

当代美术对现代性的追寻, 在强化了当代美术流派意识、推动了流派风格建构的同时, 也极大程度地推动了地域化绘画风格的建构。当代画坛, 除了后京派、后浙派、后金陵派、后岭南派等这几大绘画流派, 将着力点放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和与转型这一大的课题探寻上之外, 地域画风的着力点则普遍地放在地域化宗教、民俗、色彩的表现上, 本土化、民间化及民俗化的美术资源成为当代中国美术现代性建构的重要资源。如湖北画风在浪漫瑰丽中, 带有强烈现代构成意识和色彩表现;湖南画风则在神秘宗教氛围中带有强烈的原始气息;云南、广西画风表现出图案化、装饰化意趣及亚热带风情;福建画风用色大胆, 具有梦幻感、变幻感, 体现出海洋性风情的热烈氛围;巴蜀画风在浪漫不羁中, 显出野逸和率性之气, 笔墨空灵简淡;河北画风在沉郁雄强中体现出燕赵侠气, 块面、肌理和强烈的黑白对比效果, 使其尤具视觉震撼力;东北画风粗砺恣肆, 不拘细节表现, 具有强烈的视觉震撼力;河南画风强调整体感和厚重磅礴之气, 具有一种来自土地的沉实和生命力。

在当代美术创作中, 地域画风已成为一种带有主流化的审美价值取向, 它不仅成为地域画风扩充自身风格影响力的一种价值努力, 而且它本身对当代绘画诸流派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成为当代中国美术追寻现代性建构的本土化资源。

摘要:在现代美术史上, 整个20世纪50—70年代, 流派地域风格虽然存在, 但却是在夹缝和被抑制中生存的, 这个时期的这些流派已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性流派。进入20世纪80年代, 随着中国美术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启, 中国美术步人多元化进程, 流派地域画风开始迅猛崛起, 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视为本土化对西方现代主义挑战的回应。

篇4:当代西方科幻小说流派拾零

意识流小说,自从詹姆斯·乔伊斯(JamesJoyes)倡导以来,影响了本世纪整整一代作家;“意识流科幻小说”也开始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弗里茨·莱伯(FritzLeiber)是最有成就的一位意识流科幻小说家。他五十年代发表的名作《未来的惊涛》(ComingAttraction)描写未来的原子战争劫后,人类精神世界创巨痛深;字里行间,已带有意识流手法的痕迹。他后来发表的《冬天的苍蝇》(WinterFlies)、《一桶空气》(APailofAir)等作品,则被视为是典型的意识流科幻。《冬天的苍蝇》写未来的社会,尽管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人类却依然受到来自社会、自然和心理诸方面的各种压力。过去,人类希图通过发展科学来从自然和社会中获得自由;现在,这个梦想破灭了,他们只有依靠自己内在的精神力量来对付环境的压力。故事的结尾,人们胜利了。它,与其说是自然科学的胜利,毋宁说是人类自觉意志的胜利。全部故事都在一个客厅里展开,背景色彩绚烂。莱伯通过意识流的手法,刻画捕捉人物的一个个瞬间闪念,带着读者上天入地,来到一个个不同的神奇世界里尽情漫游,伴随主人公一道去探索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奥秘。《一桶空气》则幻想第二次冰河期的到来,摧毁了人类几千年来建立的高度文明,一切回到了洪荒时期,主人公的一家是劫后幸存者。他们在冰天雪地中,搭起了“暖窝”,凭借一炉炭火,熬过了好些年的黯淡时光。“暖窝”外面的一切(包括空气在内),全都冻成了固体。这家人十分寂寞。作者通过一个儿童的天真视角,抓住他心里一刹那间的微妙变化,深深倾吐了险恶的逆境之中,人与人之间对爱的需求。莱伯的意识流科幻,往往致力于歌颂逆境之下的人类精神力量和纯良本质。

象征主义科幻小说也颇为流行。美国文学界享有盛誉的科幻作家雷·勃雷德伯里(RayBradbury),就写过象征主义中篇科幻小说《霜与火》(FrostandFire),十分富于诗意。作者臆想宇宙间有一个无名的星球,那儿白昼酷热,烈焰把万物炙为灰烬;夜晚严寒,霜雪又将一切冻成冰块;只有黎明和黄昏,无名星球上的温度才与地球相仿,顿时万物生长,百花齐放。由于冷热交替迅速,星球上生命的新陈代谢快得简直不可思议。某天,人类的几艘宇宙飞船失事,坠落到这颗星球上。劫后幸存的人们藏身山洞,躲避烈焰与冰霜;但是,新陈代谢的加快,使人类的生存周期缩短到八天。两天童年,两天青年,两天壮年,两天老年,然后就是死亡。人类落到了这步境地,便只顾抓紧分分秒秒,尽情寻欢作乐,甩却了道德、友谊、对知识的追求和生活的使命。从此,人不成其为人;代复一代在这个可怕的星球上过着野兽一般的生活。这时,故事的主人公西姆出世了。他是勃雷德伯里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出类拔萃。他立志要拯救人类,改变可怕的命运。他摒弃了欢乐,在老科学家的帮助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一艘完好的飞船,又经过种种历险,使人类飞离了那个可怖的星球。小说中还穿插了西姆与其女友莱特的一段动人的爱情插曲,以及与情敌契恩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作者以无名的星球象征逆境,芸芸众生象征兽性,西姆象征人性,契恩象征邪恶,莱特象征纯洁,老科学家象征智慧。这群象征性的人物之间展开的冲突与斗争,揭示了“人性必须在逆境中战胜兽性”的主题,读来十分动人。英国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ArthurC.Clarke)的作品以注重严谨的科学依据著称,他的短篇《伊卡洛斯之夏》(summertimeonIcarus)也采用象征主义手法。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来火种,却被宙斯钉在悬崖上,备受折磨。这个神话故事在西方家喻户晓,普罗米修斯早已成为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的代名词。《伊卡洛斯之夏》中用一名宇航员象征未来的普罗米修斯,为了探索宇宙的奥秘,心甘情愿被太阳灼死在小行星伊卡洛斯上。作者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把这位宇航员的精神世界烘托得崇高伟大,令人心向神往。作者还刻意描摹了主人公的种种心理幻觉,一系列幻觉画面表达了他临死还梦想亲手解开星际之谜的拳拳赤子之心,真是可歌可泣。当然,这种幻觉的描摹,则又是揉合了意识流的手法了。

谈到“黑色幽默”,与科幻小说更是结下了不解之缘。美国“黑色幽默”派大师之一库尔特·冯尼古特(KurtVonnegut),就曾经写过两部名闻遐迩的科幻小说《泰坦埃的海妖》(TheSirensofTitain)和《猫的摇篮》(Cat’sCradle)。他运用“黑色幽默”来处理科幻题材,处理科学、宗教、爱情和银河系,充满了讽刺和幻想的情趣,手法高超,风味别具,一时成为美国青年强烈崇拜的中心。这是“主流”文学作家运用“黑色幽默”手法写科幻小说的例子。英国科幻作协主席布里安·阿尔迪斯(BrianAldiss)也以善写“黑色幽默”科幻小说著称,为人称道。

还有寓言体裁的科幻小说。雷·勃雷德伯里的《火星是天国》(MarsisHeaven),公认是科幻史上的经典之作,曾译成三十几种文字,畅销于全世界。它属于太空殖民的题材,故事写地球上的宇宙探险队来到火星,发现火星上的一切竟然跟地球一模一样,他们好象又回到了美国,自己的故乡。他们惊异之余,又看见已经早就死去的亲人又一一出现在面前,更是惊诧莫名。人们告诉他们:火星是天国,死去的人都来到这块净土,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于是,大家欢聚一堂,共叙天伦之乐。地球人万万没想到这些所谓“亲人”都是火星人幻变的,一等到他们丧失警惕,火星人便开始屠杀。一场血案就此发生……这篇故事乍一看来,似乎满纸荒唐,细细品味,方知其中含有深刻的寓意。它形象地指出殖民主义是万恶之源,分析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在心理上天然存在的猜疑、防范和对抗。这些心理因素的发展,必然酿成血的悲剧。小说发表于一九四八年,正值二次大战结束,各殖民地人民要求独立自由的斗争风起云涌的年代,具有非常重大的社会意义。作者这里采用寓言体裁,又富有哲理,目的在于警俗醒世。

浪漫主义科幻小说,也很受读者欢迎。汤姆·戈德温(TomGodwin)的《冷酷的方程式》(TheColdEquations),便是显例。主人公是个美妙的少女,想念远方星球上的哥哥,偷偷乘上一艘飞船,却不知道她造成了飞船的超载,闯下了大祸。自然的规律是冷峻的:要么飞船燃料提前耗尽,飞船失事;要么驾驶员和少女中有一个人离开飞船,丧失生命。这真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驾驶员和少女的心中引起了激烈的自我冲突。最后,为了哥哥,为了驾驶员,为了飞船,也为了远方星球上正待换班的人们,少女甘愿跳入茫茫太空,献出了自己火热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小说描写的是冷酷的自然规律和炽烈的人类感情之间的矛盾,字里行间充满了柔情蜜意,把人间崇高的爱和牺牲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油然想起《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感动得热泪盈眶。

印象主义表现手法崛起于西方画坛,也渗透到文学领域里来。理查德·马瑟逊(RichardMatheson)脍炙人口的科幻名篇《男女所生》(BornofManandWoman),便是深受印象主义影响的作品。小说的主人公是个孩子,通篇着力捕捉和渲染他的幼稚的视象里出现的种种稍纵即逝的古怪画面。这些被扭曲的现实的主观印象的画面,展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一个畸形儿童的不正常的心理,初读虽觉枯燥晦涩,细一咀嚼,却回味无穷。

除了以上所举的种种表现手法之外,采用传统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科幻小说,也颇不少。美国科幻黄金时代“四大巨子”之一的西奥陀尔·斯德尔金(TheodoreSturgeon)的《微观世界的上帝》(MicrocosmicGod),被列为“世界科幻十五经典名篇”之一,采用的便是现实主义手法。作家把读者带到碧波万顷的太平洋上的一个无名小岛,通过科学家与银行家之间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揭示了资本主义金融寡头政治的统治之下,真正的科学是绝没有立锥之地的。小说不仅主题富于现实意义,而且环境细节描写也极为真实可信,读者似乎并不是神游遥远的未来,而是置身于现实生活之中。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黑色幽默、意识流、寓言体、印象派,都是艺术手法上的分类;若就内容而言,当代西方科幻小说又有社会科幻,讽刺科幻,幽默科幻,灾难科幻,乌托邦科幻,等等,不一而足。

社会科幻小说往往假借“科学幻想”的形式,展示作家对西方社会弊端的暴露和批判,其中不乏上乘之作。一九七八年评为“年度最佳科幻小说”的杰恩·沃尔夫(GeneWolfe)的《美国的七天七夜》(SevenAmericanNights),就是一篇难能可贵的社会科幻杰作。作家预示到了二十一世纪,以美国为代表的整个西方文明将走向衰落,而一向被某些人讥为“落后”、“愚昧”的东方文明则突飞猛进地发展,开始了一个辉煌的时代。小说记述二十一世纪的一个东方青年只身到美国去游历,突然失踪;家属派人查访,遍寻无着,最后发现了他留下的一部没有写完的日记,记录了他在美国的七天七夜的所见所闻、遭遇和感受。这七篇日记展示在读者面前的美国是一片废墟:环境污染、人种退化、精神堕落、城市一片瓦砾……所有的美国人都变得躯体畸形,心灵空虚,惶惶然不可终日。他们唯一的精神寄托,就是酸楚地回忆二十世纪美国物质高度繁荣的那个全盛时期(作者影射今天的美国),企图从中寻找力量和安慰。但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繁华的全盛时代恍若隔世,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作者独具慧眼,没有被当前美国兴盛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却通过科幻形式,指出了它的致命伤,冷静地预言:如果美国社会再这样发展下去,熬不到二十一世纪,报应就会到来!杰恩·沃尔夫作为一个美国作家,其独到的见解,勇敢的批评精神,是令人赞赏的。

法国著名作家皮埃尔·布勒(PierreBoulle)的长篇小说《猿人星球历险记》(PlanetoftheApes),是公认的讽刺科幻名著。这部小说一问世,马上就被译成英文,在欧美各国广为流传。一九六八年,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还把它搬上银幕,饮誉世界科幻影坛。小说假借科学家在猿人星球上的一段冒险经历,对资本主义社会和人生进行了无情的揶喻、讽刺和嘲弄。欧美评论界对它推崇备至,《大西洋月刊》(TheAtlanticMonthly)载文评论说它“兼集斯威夫特和凡尔纳的长处”,是讽刺科幻小说的里程碑。小说的情节极为引人,寓讽喻于惊险之中,使读者不知不觉间接受作者的观点,这正是作者的高明和成功之处。至于灾难科幻小说的代表人物,首推英国的约翰·温德哈姆(JohnWyn-dham)。他把未来社会写成一场浩劫之后的瓦砾场,刻意表现人类在大灾难之后的生活和心理。小说字里行间,对今日美苏争霸,颇多皮里阳秋的影射,流露出对霸权主义者发动核大战的深切忧虑和不安。就内容而言,科幻小说尚有乌托邦科幻、反乌托邦科幻、幽默科幻等等十来个种类,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叙述了。

篇5:当代文学流派思潮阅读书目

韩少功《爸爸爸》《女女女》

王安忆《小鲍庄》

阿城《棋王》 李航育的葛洲坝系列小说 2.现代派小说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 徐星《无主题变奏曲》

3.意识流小说

王蒙《春之声》《布礼》《活动变人形》 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 4.先锋小说

残雪《山上的小屋》《残老的浮云》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虚构》 格非《迷舟》《褐色鸟群》《人面桃花》

孙甘露《信使之函》 余华《十八岁出远门》《现实一种》 5.新写实小说

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 刘震云《单位》《一地鸡毛》 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刘恒《伏羲伏羲》 6.新历史小说

莫言《红高粱》 乔良《灵旗》 周梅森《军歌》 苏童《红粉》《罂栗之家》《米》《我的帝王生涯》 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温故一九四二》 陈忠实《白鹿原》 刘恒《苍河白日梦》 7.女性文学

篇6:教学流派

霍懋征,女,汉族。中共党员。1921年9月出生。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任北京第二试验小学教师、副校长,至今从教60年。是我国50年代就蜚声全国教育战线,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全国首批特级教师,荣获北京市教育工作者一等奖。多次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她光荣地被评为中国现代百名教育家之一。霍懋征老师一家三代八人选择了教师这一光荣职业,1991年这个教师之家当选“全国优秀教育世家”。

霍懋征老师是一位成功的人民教师,她在半个多世纪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为我们的基础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教改实践,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经验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

袁瑢(1923-)江苏南通人。女。交通大学肄业。建国后,历任上海实验小学教师、副校长校长,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妇联执委会常委。特级教师。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1983年两次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60年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于漪,1929年生,浙江人,1951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教育系。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历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上海市杨浦中学语文教师、上海第二师范学校校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学会理事,上海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等职。著有《于漪文集》、《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等,音像教学辅导材料有《于漪语文教学课堂结构精析》、《妙笔生辉》等数十盒。

李吉林,女,1938年5月生,1956年8月毕业于江苏省南通女子师范,毕业后在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任教。1978年被评为江苏首批特级教师,现任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李吉林老师长期坚持教学改革,创立了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得到教育部领导及专家的高度评价。出版《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李吉林情境教学详案精选》等6本专著,发表近二百多篇论文,计300多万字。这些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国家教委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新闻出版暑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等。她主讲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电视讲座21集,由中国教育电视台通过卫星向华语地区播放,1999年获全国电化教材师范最高奖。她应邀外出讲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受到教育界普遍的欢迎与尊重,是基础教育界卓有影响的小学教育专家。

支玉恒,1939年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1959年于河北体育学校毕业后在小学上体育课,后由于种种原因,1977年,近40岁时改教语文课。当时他连汉语拼音都认不全,于是虚心地向低年级老教师求教。踢球多年的脚很灵活,而用手写字却很费劲,于是苦练三年,无论写教案、改作业、批作文、写总结等,均用小楷毛笔书写。语文教学起步较晚,然而他以勤补缺,刻苦钻研,终于天道酬勤。他走出了张家口,走出了河北省,成为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

贾志敏,上海市人,汉族人,1939年出生。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民进市委普教委员会副主任,民进浦东区委委员。小学高级教师。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已有46个春秋。由于他创造性的劳动,出色的工作而多次受到政府嘉奖。1994年,获上海市特级教师称号。1999年“五一”前夕,获“浦东新区开发建设特殊奖”。2000年获“浦东名师”称号。现任上海金苹果学校小学部校长,浦东新区首届政协委员。贾志敏同志一生坎坷,几经磨难。文革期间,贾志敏教师在政治上受迫害,身心上受摧残,但是他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矢志不渝。42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他的课堂形成“以学生为主,以训练为主,以激励为主”的风格。在作文教学中形成了“高、趣、真、活、实”的特色。提任校长以后,他大胆试验,积极探索,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经验获得了成效。1992年,上海电视台录制的电视系列片《贾老师教作文》,1994年上海教育台录制的作文教学系列片《锦上添花》相继在许多省市播出,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1999年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又录制了《贾老师教小学生作文》的光盘并面世,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前年暑假,贾老师应邀赴新加坡为当地华文老师传授语文教学经验,并获得极好的反映。

于永正,男,中共党员。1962年从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现任鼓楼区教研室主任。1985年,于永正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他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于永正同志勇于革新,敢为人先,以语文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为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缕清新的风。他把如何启迪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作为主要研究课题,形成了“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的教学特色。在小学作文教学上,他实践了“言语交际表达训练”,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中国教育电视台、山西教育电视制作中心、吉林教育电视台将有关教学实况拍成电视片向全国发行,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于永正老师多次应邀赴外省、市讲学,他的课和报告受到专家、老师们的赞誉。1992年12月14日—16日,国家教育部在南京专门召开了“于永正语文教学研讨会”,推广于老师的“五重”教学法。于永正同志曾出版《教海漫记》、《于永正课堂教学与经验》等专著,并在全国、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靳家彦,男,1944年12月生,毕业于天津教育学院中文系。从教38年,现任天津南开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荣获天津市模范教师、天津市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国家授予“人民教师”奖章,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学专家。创立“小学语文导读法”,应邀赴30个省、市及大专院校讲学,做示范教学,受到广泛赞扬。出版《小学语文导读法》等专著17部,发表《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教小学语文》等论文200余篇,多篇获全国及省市奖。《中国教育报》开辟专栏介绍“靳家彦教育教学艺术”。参加多种教材编写,培养徒弟20余名,均取得优异成绩。

张化万,男,江苏扬州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杭州市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副会长,全国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现代小学语文>编委会主编,杭州市小语会副理事长.曾荣获全国曾宪梓先进教师二等奖、浙江省优秀教研员、浙江省十佳校长、区劳动模范、杭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994年,倡议并参与组织实施了“杭州市上城区跨世纪园丁工程”;5次代表浙江省在全国小学语文阅读与作文教学的观摩会上执教示范课;先后带出了浙江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曹晓红、王莺,培养了全国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省教坛新秀虞大明等一批省内外有相当知名度的优秀教师.曾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上示范课,作学术讲座;有60余篇论文发表或获奖;主编或撰写<写好作文的金钥匙><猪八戒学作文><小学作文教学心理学><小学教育研究入门><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基础><小学语文典型课示例>等;出版专著<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出版<张化万阅读教学><张化万作文教学><中国名师张化万>等课堂教学录像资料;主编<浙江省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11、12册)<现代小学语文><小学语文国情教育补充教材>等教材12本.王崧舟,男,1966年10月出生,浙江上虞人。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王崧舟校长醉心于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追求。他主张以发展学生的语感素养为核心,从生命成长的高度观照和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他的语文课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播出,《语感教学法》入选教育部《中国名师》音像专著工程。他认为“语文素养”就是“人”的素养,“人文精神”就是“人”的精神,“母语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他认为母语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他主张语文教学应在继承传统的“双基”教学的前提下,着力加强学生的“语文基础积累”和“语文基本习惯”的培养;他认为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关爱生命、着眼发展、依学定教、发扬民主、以读为本、以情感人、强化语感、鼓励创见、引导质疑、敏于点拨”,并独创“自读感悟——开放引导”教学模式。

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从教于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现任清华附小副校长。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研究生课程班毕业。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写人员。国家“十五”课题“现代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组专家组成员。海淀中心学区课程改革领导组副组长。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全国反馈教学研究会理事,吉林省教育学会理事,吉林省青年教师研究会副理事长。从1994年开始搞“语文教学民族化与现代化研究”。具体目标是“继承工具性,打牢语文基础;注重人文性,弘扬主体精神;体现民族性,遵循汉语学习规律。”

孙建锋,男,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骨干教师培训对象。曾获江苏乍小学语文说课比赛一等奖,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比赛一等奖;近年来,他应邀到山东,河南,浙江,江西,内蒙古等地上课,课堂教学扎实,灵活,富有创意,深受一线教师的喜爱。在《小学语文教师》《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河北教育》等刊物发表文章60余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吉春亚,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中文本科学历。1964年生于美丽的太湖南岸,那“千山千水千秀才”的江浙人文沃土孕育的了她的聪慧灵气,再加上她博采众长、开拓进取,使她教学自成一派——带有浓浓“语文味”的且不乏诗情画意的“言语学习型”的教学风格。吉老师有很强的科研能力,曾主持和参与“语文思维训练”和“小学学科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等6项省级课题,其成果获得全国小语会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并由国家出版社出版。北京小学,是北京市最好的一所小学。吉春亚老师就是这所学校的唯一特级教师。

薛法根,男,1968年生,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校长、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从教以来,潜心研究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提出了“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的教学新理念。曾先后在《人民教育》等报刊杂志发表教学论文100多篇,著有《智慧教学》一书。1995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998年荣获江苏省“红杉树”园丁奖金奖,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名教师,2001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2002年获第五届全国“十杰教师”提名。

孙双金,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曾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江苏省小学语文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事迹收入《江苏教育名人录》、《中国当代教育名人录》和《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精品录》。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200多篇文章,出版了《孙双金语文教学艺术》和中华名师丛书《美丽课堂》等专著。

盛新凤,女,1970年生。著名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中学高级教师,任教于浙江省湖州市湖师附小,大学本科毕业,中共党员,湖州市第四届政协委员。她潜心研究,硕果累累,先后独立进行了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的研究。30多项研究成果和论文公开发表,80多次在省内外公开示范教学,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城市。事迹曾多次被《语文教学通讯》、《小学教学设计》、《浙江教工》、《湖州日报》、湖州电视台“奉献”、“关注”栏目等报刊杂志、新闻媒体作专题报导。出版个人教学专著《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

虞大明,男,1972年4月出生,中学高级教师,省教坛新秀。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副校长。1995年5月获浙江省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同年10月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荣获一等奖;1999年获浙江省首届学科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2004年荣获浙江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才艺大赛金奖;2004年被评为上城区首届特级教师。工作10余年来,一直以开拓、创新、勤奋的态度实践着“用心成长,享受课堂”的理想与追求。应邀拍摄“名师讲坛”、“中国名师”专辑,出版发行。应邀赴全国各地讲学百余次,获广泛好评。2003年出版个人第一本著作《走过10年——我的语文教学求索之路》,参与主编《新班级教育的实践探索》。10余年来共有30余篇论文发表或获奖。追问

谢谢您的回答,最好是这样的:李吉林——情境教育

上一篇:关于正信置业咨询有限公司的实习报告下一篇:劳动雇佣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