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灯饰设计与制作》教案

2024-08-21

第六课《灯饰设计与制作》教案(精选9篇)

篇1:第六课《灯饰设计与制作》教案

灯饰设计与制作教案

字体:大 中 小 2013-03-07 21:09:00 公告:

灯饰的设计与制作

(一)课时结构:2课时

(二)教学目的:

1.学生能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简单的圆筒形、三角形、正方形及其变式

2.学生愿意尝试借鉴某种形式,运用适当的装饰手法美化灯饰。

3.学生能有兴趣地表述对于灯光的情感,体验,尝试分析灯饰的材质、造型及装饰对于灯光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

1.手工制作与民间工艺相结合的素质培养。

2.制作方法步骤及外观造型设计。

3.灯饰制作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性。

(四)教学难点:

1.灯饰制作在表现内容上也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保证结构的正确性系统性。

2.在造型设计上受哪些因素制约,在制约中又如何去拓展。

3.好的制作如何去欣赏,分析好在哪里?它需要学生去发挥想象和创造,对于初中的学生,其作业的难度和要求要有一个定位。

(五)教学设计:

1.用一定的欣赏情景导入,教师利用纸质灯饰设计与制作中出现的现象,提出合理的设计与制作要求。

2.在班级教学中分组进行竟赛活动,激活教学气氛,营造一个自由的气氛和空间。

3.结合灯光欣赏圆筒基本形的纸质灯饰引入情景,学习基本形的变化要点,鼓励从大自然、优秀造型艺术及民间美术造型中获取启示,教师总结在造型装饰设计及制作中关于材料、工艺的经验体会。

4.变化出富有特点并适于灯饰结构要求的造型,满足透光要求的纸质材料,发现适于设计制作灯饰的装饰形式。

5.选择、整理、综合、变化更多造型与装饰的形式,尝试灯饰设计与制作。

(六)教学要求:

1)在纸材的选择上提供选择范围给予必要的提示。

2)充分考虑灯饰造型、空间大小、形状、高低、结构及发光之后的效果等要素。

3)学生灯饰作品有在变幻灯光下进行实物展示是本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特别注意用电的安全教育。

4)强化灯与人们的生活、感情的关系、感情的关系应注意光的不同效果给人的心理暗示。

(七)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灯光图片(城市夜景)、简单纸制手工(小制作)、彩色硬纸板、剪刀、刻刀、铅笔及各种粘合剂。

2)教师:关于灯光的一些照片、灯罩图片、灯饰实物、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阶段:

1)请同学们相互交流关于灯饰制作的相关图片,简单谈谈对制饰制作的感想。

2)欣赏挂图、照片、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共鸣。

3)根据挂图、图片、以四人为一小组,畅谈灯饰作品的形、色、质感,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便于理解掌握。

4)融以游戏的方式,观摩和触摸各种灯饰实物进行感官体验,获得关于材料、造型、制作工艺的经验性认识。

第二阶段,指导阶段:

1)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你生活周围的灯,如:路灯、吊灯、壁灯等等,说出它们的造型、形式及材料有哪些美学及实用价值,跟你要制作的灯饰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2)介绍纸制作灯饰的材料运用及多种造型选择,灯饰设计的主要形式: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多变组合形等,每个形状的灯饰适合于不同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关注自然界、民间美术及优秀造型中的形与色,从中借鉴、发现、综合、整理、转化出适于设计制作纸制灯饰的形式语言。

3)纸制灯饰的主要特点:造型冼炼、生动、简洁明快、适易掌握、美化环境。

第三阶段,制作阶段:

1)了解灯饰的艺术特点与功能,借鉴优秀建筑和民间美术相联系,分析造型艺术可以进行几个形体组合、充分发挥联想。

2)善于师生交流制作灯饰的感受,调查生活中与灯有关的内容。

3)用自然硬质媒材或人工硬质纸材,通过折压造型、切割变化、粘合成型、折起调整、整理组合等技法进行立体造型游戏。

4)用单色和彩色纸材,采用折、剪、刻、拼、帖等方法进行以立体构成为主的练习。

制作过程演示:

第一步:用铅笔在彩色纸制板上轻轻画出你所要折叠的图案。

第二步:用刀刻出所要折起的部位,刻掉透光部分的图案纹样。

第三步:用透光纸(白色、彩色均可)在里边粘帖整理。

第四步:按开始时刻出的部位折起调整、整理成型。

第五步:把备用灯具准备好,接通电源(注意安全)把制作好的灯饰放在上面,照明使用。

(九)教学评价:

1)在寻找纸质材料时注意了哪些材料特性及实际使用中的效果如何?是否积极参与立体造型游戏活动。

2)是否对媒材的形与色感兴趣,发现并收集身边可以用于立体造型活动的废旧材料及对材料的联想。

3)你在设计制作灯饰过程中能否及时调整与完善原有的构想,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4)你认为自己制作的灯饰在什么样的条件、环境下使用更合适。

(十)课后小结: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展开自评和互评、教师综合评价。

2)师生共同总结设计与制作的新知识、新结论。

3)选出好的灯饰作品进行灯光演示,同学观摩教师给予肯定。

篇2:第六课《灯饰设计与制作》教案

——灯饰设计

授课年级:初一

授课内容:湘美版7年级上册第7课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圆筒基本型灯饰及其变式。

2、学生了解灯饰设计的要素,设计不同风格、不同元素的灯饰,让灯光产生出不同魅力,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居室。从而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理念。

3、通过分析灯饰的造型、材质及装饰对于灯光的影响,能够感兴趣的表述对于灯光的情感体验。通过自己双手美化生活体验,升华追求品质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了解灯饰设计的要素,设计不同风格、不同元素的灯饰,让灯光产生出不同魅力,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居室。从而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理念。

三、教具:

关于灯光的一些照片、灯饰图片、灯饰实物、展示台、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现代城市的夜晚,它已经不可或缺。在夜色中,它不仅为行人照明道路,更为建筑画出曲线,为广场装点欢乐。它是什么?出示图一—三(是灯光)板书:灯与光

师点亮讲台上的灯,这个灯带给我们光明,它发出了刺眼的光,却没有美的感受。现在我想把它变的不一样,示范:请用手中的纸一卷一粘,快速地做一个壁灯灯饰,一罩,此刻的灯光光线柔和、且不再刺眼,变成了温馨的眩光。

师:这正是灯饰的魅力,它使刺眼的、直白的光变成温馨的眩光,灯光还传递出温馨的感觉。

(出示图四——六),在现代家居中,灯饰让灯光不仅成为光明的使者,更是温馨、精致、简约、浪漫、时尚生活的传递者,今天,我们让灯传递出不一样的光,这节课进行灯饰设计,板书副标题:——灯饰设计

图四 书房精致小花台灯

图五 玄关吊灯

图六

客厅时尚落地灯

(二)层层探究新知

师生共同探究影响灯光效果的基本要素,即灯饰的造型、材质和装饰。(1)基本造型练习师:刚才老师用复印纸一卷,又一粘,一个圆筒形壁灯出现了。请同学们也用桌上的纸,利用圆筒形为基本形,可以改变折压的位置和方向,做出和老师不一样的造型的灯饰。

学生用桌上的某一种纸制作某一种灯的灯饰。(复印纸、卡纸、皱纸、壁纸等)(2)师生共同生成知识

请每小组的代表上台展示灯饰。

①造型对灯光的影响:基本型经过不同的折压,产生了三棱锥型、多棱锥型、长方型、圆台、圆柱、扇形

……

改变圆筒的上下口径,产生了玉兰花型、圆锥型、……

改变卷的方法,产生了衬衣造型、麻花型……

改变纸张形状,产生花儿型、圆盘型、星星型、树叶型……

小结:灯饰的造型可以归纳为——几何形和自然形

几何形灯饰造型——使灯光有简约、现代、时尚之美 自然形灯饰造型——使灯光有自然、丰富之美

造型拓展:

出示《长信宫灯》(西汉),长信宫灯从整体艺术造型上看,取自宫女形象。生动逼真,宫女身着曲裙深衣,端庄的表情,使之成为一件精美的人像雕塑艺术品,堪称“中华第一灯”。西汉的工匠已经悟到,造型的灵感可以来自生活。

那么我们现代人可以创造出更多的造型,我们设计的灵感也可以来自生活,还可以来自:民间艺术、世界优秀的造型艺术、大自然……不同造型的灯饰传递着不同的美感,适合不同的居室。

长信宫灯 剪纸吊灯

金字塔 金字塔壁灯

米罗油画

米罗落地灯

枫叶吊灯

②材质对灯光的影响:卡纸、复印纸、皱纸的透光性、支撑性、反光性都不一样。卡纸质地硬,支撑性优,但透光性差,反射光的颜色弱,能使灯光聚合,适宜做台灯,用来照明,会使人产生高兴感,便于提高工作效率。

皱纸质地软,可以和卡纸结合使用,它透光性好,对于灯光颜色有较大的影响,如红色皱纸做的灯饰,使光变成了红色,浪漫、富有激情,更适合在娱乐、舞台上的灯饰。橘黄色皱纸做的灯饰,透出的橘黄色的光,光是如此温暖、亲切,更适合在做餐厅灯、卧室灯的灯饰,让食物变得更加诱人、美味、让卧室更加温馨。黄色皱纸发出的黄色的灯光,这样的灯,就有了的招财寄意。

小结:不同颜色的灯适合做不同居室和场景,以满足人们对灯光不一样的需求。材料拓展:那么你在享受灯与光给你带来品质生活的同时,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材料做的的灯饰?

师出示不同材质的灯饰,(图七—十)问:那么这些是什么材料做的?这些材料又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传达了什么样的文化魅力?

图七《长信宫灯》

图八《我的卧室吊灯》

图九《蛋筒壁灯》

小结:图七西汉的《长信宫灯》用铜、鎏金做的,富丽堂皇,象征着等级地位和权利,《我的卧室吊灯》用迁徙的候鸟身上掉下的羽毛做的,轻盈、温暖之感,图九《蛋筒壁灯》具有现代时尚感,用纸材做的,体现了自然、环保的理念。

③装饰对灯光的影响

刚才我们的初次作业设计的灯饰简洁,充满现代气息。适合现代简约风格的居室的灯饰。(出示图十—十三)还可以根据具体场景的不同发风格,利用更多的装饰方法。

图十一金字塔灯饰用镂空的装饰手法。让光透过镂空的缝隙使光产生了实与虚的对比,图十二剪纸吊灯则运用民间剪纸的装饰手法,再加上镂空衬底,充分利用明与暗的搭配,使光影产生丰富的变化,创造出了民间的古朴之美;图十三灯饰则运用综合手法。不同的装饰手法对灯光产生了不同的效果。让光与影的组合以及光的变化与分布精彩各异,创造各种视觉环境,传达不同的空间氛围。

图十一

金字塔灯饰

图十二剪纸吊灯

图十三

师生共同总结:灯饰设计的基本要素——造型、材质和装饰

(三)、实战设计练习—— 场景适配挑选灯饰 出示灯饰,展示场景。

请同学们帮老师为两个居室挑选合适的落地灯?说明理由。(简洁时尚的落地灯一,无论其造型,材质、装饰手法等,现代感强,与场景二的现代简约的装修风格相和谐,透出了现代人的快节奏的生活情怀;经典的荷花型落地灯三,丝绸做的细腻而华贵的质感,玫红的颜色,透出的是古典之美,与场景一的中国唐代的圈椅,唐锦等古典风格的会客厅结合,相得益彰,朴实而有内涵,起镇宅作用,可助主人的事业运。)营造出了更加妩媚柔情的卧室感觉。

再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挑选灯饰得到什么样的启示?(不同装修风格的居室应选择与之相和谐的灯饰,如造型、材质、颜色、装饰等,这样使灯饰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能诠释不同居室的独特之风格。)

落地灯一

落地灯二

落地灯三

场景一

场景二 师生共同总结:

灯饰设计的原则——实用、美观

(四)总结(即板书)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完美的灯饰则是这首乐曲上绝妙的音符。在科技发达、物质富庶的今天,灯与光已不单纯是实现室内基本照明的工具,而是一种实用艺术品,是照明技术与建筑艺术的统一体。完善的灯饰集装饰、照明于一身,尽力达到实用和美观的统一,充分利用明与暗的搭配,光与影的组合以及光的变化与分布来创造各种视觉环境,以加强室内空间效果的气氛。

造型、材料、装饰

灯 —————————→ 光

实用、美观

(五)再次设计练习

根据自己的材料的质地,可以重新在原作上继续加工、也可以重新设计一个灯饰,小组也可以设计系列灯饰。教师巡回指导。

(六)展示与评价

请同学们把设计好的灯饰放到展示灯架上

评价点:即本课的重点,你的灯饰适合放在哪个灯架?又适合放在哪个灯架上?为什么?(即用什么材料?什么造型?什么装饰手法?演绎出什么样的灯光效果?)

(七)拓展延情

创设情景:所有灯全熄灭,再全部点亮

优雅的背景音乐缓缓响起,请一个同学朗诵《灯与光》

灯与光

当爱迪生把碳棒揉成细丝,当夜幕降临,星星点点的灯光像花儿般开放,耳旁有音乐的旋律徐徐响起,那是灯影在流动中奏鸣

灯光如同悠扬的和弦,在不时地穿插着悦耳的华彩乐章。

灯饰让灯光有着不一样的诗情话意,或修长的曲线,或端庄大方,或精致典雅…… 灯饰让灯光赋予空间以意境,人在灯光中与居住空间亲密地融合,是那样的温馨、和入

情入境 ……

篇3:第六课《灯饰设计与制作》教案

1.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处理正确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正确老师,学会和老师沟通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全面认识老师,如何与老师面对面

教学难点:为老师着想,认识老师的心理。怎样面对老师的错误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我们的老师很特别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处理正确的师生关系 教学重点;学会全面认识老师

教学难点:为老师着想,认识老师的心理。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讲授新课: 我们的老师很特别

一、为老师画像

是老师,把我们由懵懂引向成熟,使我们从无知变得学有所长;是老师,念头领着我们看到了天有我高,地有多广,梦想可以有多大。

踏入中学以来,很多老师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你对他们的印象怎么样?请你也用简笔画为他画个像,刘同学们猜猜他(她)是谁。每位同学写或着画出自己的一位老师的貌,和个性特征。

二、我们的老师很特别,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每位老师的特别之处吗? 任课老师 特别之处 语文老师 数学老师 外语老师 历史老师 地理老师 思品老师

三、老师心语

在我们的眼里,老师很特别,老师又是如何看待他们自己的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老师的心里话。请自己的班主任来讲述一下自己的为师感受。分成若干小组,分别采访一位任课老师,了解他走上教师岗位地过程,听听他当老师的体会和感受。

四、接力赛

有人说,老师是“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事业的人”

有人说,老师是“真正天国的代言者,真正天国的引路人”

有人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有人说,老师是“爱心大使“

有人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我说,老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学生小结

我们离老师有多远

与老师面对面 教学目标:让学生正确老师,学会和老师沟通 教学重点:如何与老师面对面 教学难点:怎样面对老师的错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问:同学们喜欢怎样的老师?

学生回答:喜欢是有丰富阅历的、有广播知识的,晓知一些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文学时事、体育名人的教师。

喜欢的是能言、善辨、谈古论今,严肃而不失活泼,庄重而不缺幽默的教师。他们还喜欢与他们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能在课余与之讨论关于世界、关于足球的老师。

师问:为什么我们与老师之间有距离?因为我们和老师之间有距离。讲授新课;我们离老师有多远。

一、老师可怕吗

哪位老师让你有点怕,你为什么有点怕她?你准备怎么去克服这种惧怕心理?你是怎样看待老师家访的? 学生自由发言略

二、老师的批评

读《又见雪飘》结合实际说一说假如老师在批评你的时候用了过激的语言,你该怎么办?

说说心里话:

1、我是这样看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一次老师的批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以忘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也是一种爱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老师也有出错的时候,合理地给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也是对老师的一种爱。读短文《老师,你错了》和《我知道,我错了》并回答如果你的老师错了,你打算怎样给他(她)提出来?

方式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式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式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假如老师冤枉了你

老师也都是普通人,也会犯错误,有时老师还会冤枉人,你被老师冤枉过吗?低胸什么特别有效的办法向老师“申冤“吗?

五、假如你遇到这样的老师 小结:学生小结

课后习题 单项选择

1、“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失控客车撞向学生的刹那间,用柔弱的身体推开了学生,自己却被碾在车轮底下。那一瞬间爆 发的勇敢和忘我让世人震撼。张丽莉的行为

()

① 是关爱集体的表现 ② 表现了她大爱无私的品质 ③ 印证了师德的高尚

④ 说明她具有自强的品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3、某中学展开了一次对联创作比赛。有位同学创作了“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的对联,你认为该对联的最佳横批应是

()

A. 风调雨顺

B.吾爱吾师

C.友情无价

D.父爱如山

4、在学校生活中,我们应该尊敬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被老师误解时,通过恰当的方式与老师坦诚交流 B.在追求独立自主的同时,自觉接受老师的指导 C.教师节送上一张亲手制作的贺卡

D.在老师有过失或犯错误时,以对立的态度冷淡、疏远老师

6、升初中不久,小云产生了害怕上学的念头。原来,老师的课虽讲得好,但对学生的态度太严厉,让性格内向的小云有点难以承受。这种现象说明

()

A.因不了 解老师,容易对老师产生恐心理 B.中学老师都非常严厉,学生有点难以接受 C.严师出高徒,老师只有严厉,才能教出好学生 D.小云不愿上学是因为她怕老师打她

7、小兰从小就怕老师,每次踏进校门,她的心就紧张的砰砰直跳,怕见到老师。一跟老师讲话就脸红,头也不敢抬。面对这样的窘境小兰应该

()

A.顺其自然,继续躲避下去

B.把自己更加封闭起来,不让老师了解自己 C.遇到事情,让家长和同学去面对老师

D.主动与老师沟通,多了解老师的生活,消除对老师的恐惧

8、小梅学习习惯不好,上课爱走神,做小动作,老师常为这些小毛 病批评她。苦恼的小梅应该

()

A.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 B.和老师对抗,直到老师不再批评为止 C.由他批评去吧,我行我素 D.自暴自弃,再也不学他的课了

9、七年级学生小涛的英语成绩很好,老师也很喜欢他。可是,在一场误会中老师错怪了他,让小涛对老师产生了既怕又怨的情绪,于是小涛对同学:“没有老师的指导,我照样能学好,我才不稀罕听老师讲课呢!”小涛的这种想法

()A.没有认识到师生关系对我们学习和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 B.是一种自立自强的表现,体现了他的独立自主的精神 C.是要摆脱对老师的依赖,走向自主求学之路 D.能锻炼他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水平

10、.我们的语文老师读起课文来如同播音员,声音洪亮,吐字准确;数学老师讲解起数学问题来,思路清晰,通俗易懂;英语老师读起英语来,酣畅流利,一气呵成;历史老师讲起历史故事来,如临其境,耐人寻味;政治老师谈起国家大事,滔滔不绝,令人赞叹„„所有这些说明

()

A.我们的老师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老师,是其他老师所无法比拟的 B.我们的老师很特别,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色 C.我们的老师专业都非常棒,都是一流的老师 D.我们的老师都喜欢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 才能

11、有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我很爱戴我的老师,但有时也很害怕我的老师;我有许多话想跟老师说,但又不敢说;我希望能和 老师成为朋友,可又担心老师瞧不起我。”这是很多学生内心的矛盾。对此,你的建议是

()A.要理解老师的想法,化解与老师之间的矛盾 B.多交几个朋友,多和同学沟通

C.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老师着想 D.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与老师沟通

12、人民网•天津视窗电: 7月13日下午,函授班本科考试在宁河党校进行,考生张某的手机前后两次响起,监 考教师立即对其进行考场纪律教育。此时,张某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不予理睬,还将 试卷撕碎,对监考教师辱骂推搡。这件事告诉我们

()A.张某是个性比较强的同学,一气之下将试卷撕碎 B.张某是个很要面子的同学,不服老师的管教

C.张某应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D.张某知错不改,是想出风头、显示自己的表现

▲多项选择(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

13、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出自于个人的恩怨,而是出自于、教育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正如教育家赞科夫所说:“对学生的爱,首先 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的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老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A.老师,把我们从懵懂引向成熟 B.老师,使我们从无知变得学有所长

C.老师,教给我们思考的方法,让我们产生探求知识的愿望 D.老师用人格影响人格,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1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人们之所以把老师比作春蚕、蜡烛,是因为

()

A.老 师对教 育工作的执着和默默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B.老师的工作不仅是一个光荣而重要的岗位,而且是一个崇高而愉快的事业

C.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 D.老师与春蚕、蜡烛相提并论,说明老师是没有感情的机器

15、“报告”,一天早晨,小强迟到了。“报告!”又是一声,王老师没有理睬小强,仍旧继续和同学们一起进行训练。面对这种情况,小强应该

()A. 迅速拿出课本、资料,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B. 下课后,主动找到老师并讲明原因,并承认错误

C. 干脆回家告诉父母,让父母来学校找校长告状

D. 自觉回到座位上,下课后散布老师的缺点和错误

16、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师生交往是学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

A.走进老师,了解老师

B.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学会消除与老师的距离,学会与老师沟通交流 D.巧妙处理老师的失误,恰当的处理与老师的矛盾)

篇4:第六课规则与秩序教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规则的分类。理解规则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理解区分各种不同类型的规则,遵守规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体验规则,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规则、维护规则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三、教学难点:规则的分类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导入:播放丢手绢视频并放歌曲《丢手绢》

预设问题:你玩过这个活动吗?要是活动能玩的好,你知道有什么要求吗?

(目的从学生熟悉的活动入手简单通俗,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从一开始就把学生拉入活跃的气氛中,为本节课教学提供基础。)

学生回答略

你还玩过那些游戏怎么玩请告诉大家。

(目的使学生认识到哪种活动都有哪种活动的规则)

教师:那么什么是规则呢?

学生讨论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规则定义:就是关于可以和不可以做什么、应该和不应该做什么、可以和应该怎么做、不可以和不应该怎么做的约定

教师:我们各种游戏有规则,其他地方有规则么?

学生回答:商场 学校 体育比赛 企业之间……

教师现在我们就把这些规则分类:

1、不同场所有不同的规则(家庭规矩 学校规则 社会规范……)

2、不同活动有不同规则 (交通规则 学习守则 运动规则……)

3、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规则 (政治 经济 文化 日常生活领域……)

教师:交通、学校、公共场合方面的规则是大家接触得最多的,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学习。

1、交通规则:

师:如果有人不按交通规则的要求,走路或骑车时靠左走有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目的`让学生认识到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要有遵守规则意识)

2、学校规则:

因为我们现在正在讨论问题,我们先来看看讨论时有什么规则。大家看一下p48……,这一要求不仅在这节课,以 后的每节课都应该这样,除了讨论的规则外,关于学校的规则还有什么?(学生在p49 中划出)

为什么要规定这么多的规则呢?

(学生填表p49 探究)

教师:有没有规则,守不守规则是完全不一样的,为了大家,为了自己,我们要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探究二:(p49)校内商店。

师:采用什么办法、制定什么规则,既保证小商店 继续开下去,又保证校园的 正常秩序和整洁呢?

3、公共场所的规则:

教师:在公共场所也必须遵守 一定的规则。大家阅读“请勿喧哗”和“从排队开始” 。

师:从上面的材料可以看出:通过规则来约束人才可以保障其他人也包括自己的权利和自由。

讨论:p50为什么迟到者要等到幕间休息才能进场? 如果我是这个迟到者,在这种 情况下会怎么做?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课下让你们看本村大队黑板墙上写的关于村民公约的内容你们看了吗?

学生:看了

学生交流看的内容

教师结合书中案例及学生所看到的村公约及学生守则引导学生对规则进行分类。

规则分类:正式的和非正式的

强制性的和非强制性的

正式的规则 (社会制度 法律 守则 纪律……)

非正式的 (道德 风俗习惯……)

强制性的 (法规)

非强制性的 (乡规民约 风俗习惯……)

师生小结:遵守规则是人类社会生活能够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证。遵守规则: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目的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

六、板书设计:

定义

规则

分类

七、课后作业

篇5: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教案

张掖市职教中心 王金花

【教学目标】

1.认知: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情感态度观念:用矛盾双方互相转化的道理,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活中的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3.运用: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在解决人生矛盾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教学重点】

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2.正确对待人生矛盾。【教学难点】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安排】 1学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提问1.这个故事是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2.寓言中所说的“矛盾” 是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吗?为什么?

学生简单讨论回答,教师点评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1.矛盾的概念及其基本属性

(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

提问: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哪些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

学生竞赛活动:

1分钟之内,以列举的生活中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我们身边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有:

同学们列举出了许多这样的事物和现象,哲学上把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或事物之间存在着的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万物莫不有对”,是说事物之中或事物之间具有两面性。如:让学生观赏漫画《他敢剪吗?》,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1)拿剪刀的人叫甲,另一个叫乙。甲要剪乙头上的绳子说明什么?甲想剪乙头上的绳子,他敢吗?为什么?(2)假设乙战胜甲,夺了剪刀,乙敢剪吗?学生展开讨论,作出结论:甲手拿剪刀,处于强盛一方,但他不敢剪。因为他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离开其中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

在。甲不想让自己掉下去,就不能让乙掉下去。矛盾双方地位的相互转换并不否定双方的相互依存,乙战胜甲,也不敢剪,因为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观看成语故事“塞翁失马”分别论证了同一性的两个特点: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解释斗争性的特点时,训练同学们找反义词。

幻灯片:讲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

(1)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不可分割。

(2)对立统一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又指事物之间。

(3)哲学上的矛盾不能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创设情境:猫和老鼠图片,教师分析猫与老鼠这对“老冤家”,它们能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是因为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同时让学生举相类似的例子。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马克思曾说:“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这样精美吗?”在马克思看来,锁的制造日臻完善,钞票的印刷日臻精美,应该到事物的反面去寻找答案。

以对“许三多”的讨论为契机,教师引导学生对自我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自我分析,然后在学生自我分析的基础上阐释矛盾是如何成为人生发展的动力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人生矛盾是人生中各种关系、各种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人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人生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小组讨论活动:人无完人,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自身的优缺点。

我们用矛盾的观点来看我们自身,矛盾也是我们人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产生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在解决矛盾中我们得到成长。

3.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问题

以对“许三多”的讨论为契机,教师引导学生对自我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自我分析。学习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学会一分为二和全面地看问题。认清事物的两个方面,有利于我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使事物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差别和不同,还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贯通,只有从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中把握和解决矛盾,才能找到解决和处理矛盾的正确方法,促进事物的发展。<课堂小结>

要求学生进行小结,教师强调正确对待人生的矛盾,积极解决矛盾促进自身发展.<布置课后作业>

篇6: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上教案第六课

“人造卫星”手抄报

教学目标:

1、通过“人造卫星”手抄报内容的学习,引起学生对搜集资料,自主编排手抄报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习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提炼信息,编排组织材料等能力。

3、让学生了解科学手抄报制作的完整过程,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学重点:

围绕“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制作手抄报的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锻炼搜集信息,整理提炼信息,编排组织材料的能力”这一主题开展的。课前准备:

1、教师:教师在课前应大量搜集有关文本材料(文字图片等),对手抄报准备和制作过程深入了解。

2、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人造卫星和航空航天的材料并进行整理。教学过程:

一、导言:

人造卫星的制造和发射,体现了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随着我国新卫星的不断发射成功,人们对人造卫星越来越关注。今天我们就来办一期关于人造卫星的班级手抄报,向同学们宣传人造卫星的相关知识,开阔眼界。

二、问号屋:

你知道怎样制作手抄报吗?都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答:A,我认为要画草图。B,我觉得应该确立主题和标题。C,我想应该搜集资料。

三、活动天地:

完成一期手抄报,一般需要做:确定主题、设计栏目、根据栏目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编排内容、设计版面等工作。

如果让你设计并制作一张以“人造卫星”为内容的手抄报,你该怎么做呢?

我认为制作“人造卫星”手抄报的步骤是:

1.()2.()3.()4.()5.()。动手做:现在我们就来设计制作一份手抄报。请准备好4开白纸一张、彩色笔等材料。

1. 你可以参考下面给出的图片,补充相关的文字材料,自拟题目设计制作手抄报。

2. 你也可以用自己搜集的图片和资料,自拟题目设计制作手抄报。

动手画:画出你设计的草图 根据你的设计草图,在4开白纸上制作一份手抄报。

四、收获乐园: 我的收获:

通过亲手设计制作手抄报,我了解了制作手抄报的方法和步骤,同时我还了解了许多人造卫星方面知识。

五、举一反三:

篇7:第六课《灯饰设计与制作》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简单的设计原理,设计并制作简单的桌椅模型。

2.3.合理利用媒体,进行有序的加工。

通过对桌椅的赏析,学习观察,欣赏生活中的美,养成追求美好生活的高尚情趣。

二、教学重点:

能用语言评述和绘画形式表现现代、未来桌椅的造型、功能特点。

三、教学难点:

了解现代、未来不同时期桌椅发展过程与生活环境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图片上的桌椅。

2、谈感受: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桌椅的造型与功能也日新月异。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欣赏现在与未来的桌椅。

书课题:

6、《小小桌椅设计师》)

二、欣赏与比较:

1、古代与现代桌椅的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板书:造型、色彩、功能特点)

2、现代桌椅的先进性。

思考: 你认为课文中哪些是现代在使用的桌椅?为什么? 你还知道其它正在使用的桌椅吗?说说它们的造型、色彩、功能和先进性。

三、探讨现代桌椅带来的现实问题。

四、欣赏与想象“未来的桌椅”

引导学生从未来理想的桌椅将是“轻巧、美观、环保、高效、全自动、多功能、节约能源”方面进行联想与评述。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未来桌椅进行欣赏与评述: 未来的桌椅: 造

色彩

功能

2、从“环保型、轻巧型、多功能型、、、、、、能代表未来桌椅发展的新水平”进行联想,激发学生的想像思维。讨论:你心中的桌椅是什么造型、色彩?有什么功能和先进性?

五、学生作业

1、布置作业:把你心中的未来的桌椅画下来,与大家分享。

2、作业要求:

能用语言评述和绘画形式表现现代、未来桌椅的造型、功能特点

六、评价

1、能收集现代与未来桌椅的图片,并进行分类、布置展览。

篇8:第六课《灯饰设计与制作》教案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教案 第二课时

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2)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3)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4)理解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意义;

2.情感态度观念

遵纪守法,崇尚法治;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尊严;

3.运用

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什么是依法治国

法治与人治是两种不同的治理国家方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那么,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有哪些基本要求?只有了解和学习了这些基本知识,才能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才能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性。

2)怎样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以为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奠定基础,可以为国我公民同特权现象作斗争提供法律武器,可以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但包括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而且包括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充分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更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2.教学难点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怎样依法治国?教材给出了六条基本要求。从立法、执法、监督等方面指出了依法治国的途径。对于中职生来说这些要求抽象性、理论性强,难于理解。帮助学生建立起关于“依 象山县石浦中学《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

法治国”的感性认识存在一定难度。突破此难点的方法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举一些具体事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总结,从而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3.结构线索

教材从宪法修正案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国家根本治国方略入手,指出了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有哪些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在理解依法治国的前提下,引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树立和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意识,增强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是本节内容的最后落脚点,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离不开国家和个人的努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处于中职的起步阶段,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但激发兴趣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教学中穿插一些案例,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中职学生社会经验与知识水平方面的欠缺,会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另外,中职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教学中一旦出现疏密之处,他们就会分散精力,而对于感兴趣的内容能保持较高的注意力,并能积极参与。就本节内容而言,依法治国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讲授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列举案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案例1:

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在境内外势力的精心准备、策划下,暴徒们在有着两百多万人口的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大肆打砸抢烧,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在果断处置“7·5”事件的同时,当地政府还组织警力依法留置、审查打砸抢烧犯罪嫌疑人一千余名。尽管“7·5”事件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公安、司法机关在处理这一事件时,同样贯彻了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没有受非理性因素影响而违反法律规定。案例2:

39岁的湖北京山县雁门口镇人佘祥林在背负“杀妻”之名服刑11年后,2005年4月初终于被中断刑期重获自由,(因为“被杀”的妻子张在玉又回到了家乡)并累计将获得70余万元国家赔偿。湖北法律专家指出,这个“离奇”的错案凸显出现行司法体制的一些漏洞,也势必促进司法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从而进一步促进刑事司法领域的人权保护。【引思明理】

思考问题①:两个案例给你什么启示?

象山县石浦中学《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

分析提示:案例一中公安、司法机关按照法律规定处理乌鲁木齐七五暴力事件;案例二中主人公的11年冤狱反映出司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存在漏洞,说明司法公正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明确司法公正的重要性,公正是司法行为的灵魂,是司法的生命。

思考问题②:两个案例判罚的依据是什么?

分析提示:依据相关法律。不管是处理暴力犯罪事件,还是佘祥林的冤狱、国家赔偿都要根据相关法律进行。

思考问题③:冤案的发生是否意味着法律失去了它的效力?谈谈你的看法。分析提示:没有失去效力,正是因为相关法律的存在,才能严惩暴力犯罪分子,佘祥林才能获得70余万元的国家赔偿。而冤案的发生恰恰是执法机关没有严格执法的结果。

教师在引导分析时要明确指出法律存在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政府治理国家的方式是依法治国,引出本节内容。(使用案例时,授课教师可以丰富案例资料,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什么是依法治国?

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1)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教师可以按照以下顺序讲解)

①治国的两种基本方式:法治与人治;

②法治与人治的区别:法律与制度,个人意志;

③什么是依法治国?

定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

思考问题:怎样做到依法治国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过渡到下一内容)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依法治国中的“法”指的是法律与制度。依法治国离不开法律,依法治国是依照法律与制度治理国家。请学生回答问题,加深理解,引出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回答问题①:列举你所知道的法律名称? 分析提示:教师可在学生列举后进行补充,此问题是让学生知道社会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法律与制度的约束,做到有法可依。回答问题②:如果违反了法律将会怎样?

分析提示:受到法律的制裁,承担责任。如违反《民法》要承担民事责任,违法《刑法》要承担刑事责任。有法必依

回答问题③:谈谈你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理解。分析提示:违法犯罪的人都逃不脱法律的制裁。

学生看书本73页的依法治国必须做到的六条内容,并要求学生把74页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用下划线划下来。

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2、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依法治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治国方略,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之一。

象山县石浦中学《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树立和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关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本知识点可略讲)

树立和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需要做到以下两点:(2)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意识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3)增强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 案例:

从2003年至2007年,全国纪检司法机关共计查办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受贿、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等案件67万多件,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13929人,其中省部级高官35人,尤其是陈良宇、杜世成、郑筱萸等高官严重腐败案件在全国引起极大震动。这组数字清楚地表明党和国家反腐败的力度在加大,任何腐败分子,无论职位多高,一旦违法,就严惩不怠,这充分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思考问题①:结合材料,怎样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思考问题②:结合材料,说明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性?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包括: ① 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法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②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以为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奠定基础,可以为我国公民同特权现象作斗争提供法律武器,可以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3、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案例分析:

2005年10月10日,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中华路上的白领大厦门前,一位农民工举着一块牌子,上面一行大字“急卖判决书”,下面一行稍小的字“653万元急卖550万元”。据媒体报道,这笔款子是开发商拖欠承建公司的工程款,法院判决后一直未能得到执行,承建公司因此无法向建筑农民工们兑现工资,无奈之下农民工们打算自己亏出100万元换个现金救急。可是,与多数走此下策的债权人一样,他们至今尚未寻到买主。其实,公开叫卖(贱卖)判决书已经不算什么新闻了。近几年来,由于“执行难”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百姓手持生效的法院判决书当街叫卖的现象屡见于报端。

思考问题①:案例中的法院判决久久不执行,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分析提示:损害法律公信力,损害法律尊严,法院判决成“白条”。思考问题②:你如何理解法律权威和尊严?

分析提示:社会主义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权威和尊严。法律权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任何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威严。

象山县石浦中学《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

思考问题③:国家和公民个人如何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分析提示:此问题的回答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国家角度和个人角度,而个人角度又可以具体为中职生如何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1)国家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措施①: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思考问题:怎样落实?

分析提示:加强立法工作,严格执法,加强法制宣传,提高执政水平等; 措施②:消除损害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因素

包括:避免执法、司法腐败;避免冤假错案及不公正案件(佘祥林案)等(可以通过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的方式学习本知识点)(2)中职生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①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不断增强法律意识; ②积极宣传法律知识;

③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体验导行】

1、学以致用

(1)列出与自己的专业、学习、生活发生密切关系的法律,认识自己的法律素质现状,对提高自己法律素质制订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2)收集身边的法律案例,理解司法公正的重要性。

2、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朗读《普法歌》进行课堂小结:

人人要学法,法律用处大。社会各行业,处处需要它。做人要守法,约束你我他。办事懂规则,生活秩序化。用法护自己,理直胆气大。法前人平等,靠法走天下。胸中有良法,歪斜全不怕。正气大发扬,利民利国家。

3、作业布置

撰写“学法、守法、用法大家谈”演讲稿,参与演讲活动。

六、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必须以了解学生的学情为前提,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预习空间,在个人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学生课堂学习的目标才会明确,课堂才会实现更多的有效注意。

2、教学环节的过渡需要一定的技巧。在本节内容中“崇尚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精神”知识点与上下环节的衔接不够好。

3、因为施教环境和施教对象的不同,所使用的教学不可能适用所有的学生。课堂讨论应尽可能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教师应该更好地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保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篇9:第六课教案

——艺术美和形式美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美术鉴赏究竟鉴赏什么?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一个实际而又不清楚的问题。从本课开始,我们将进入美术鉴赏的专业知识学习阶段。我们在本课遇到的首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问题,这对于鉴赏美术作品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1.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2.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现。

(二)内容结构

本课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通过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作品《欧米艾尔》提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艺术所特有的美,以改变一般人的“漂亮”或“好看”的审美观念。因为一般人的这种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它不仅影响了人们对美的认识,也有碍于对美术作品的鉴赏。由此强调美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出的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第二自然。

紧接着在第二部分“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中对“艺术美”及其表现作出说明。这里涉及到“美术形象”这个概念,可以参照第3课对“艺术形象”这个概念的解释。不过本课所说的“美术形象”或“艺术形象”已经不是指某种具体美术类型中的特定形象,更不是指像具象艺术中的人物、环境、道具等可辨形象,而是包括了三种美术类型在内的美术作品所塑造出的“美术”的形象,是美术作品整体形象的体现,即存在于整个美术作品之中。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就存在于这种整体的美术形象之中。

第三部分“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是从潘天寿的作品《雄视》开始讲解什么是形式美的,指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相互包含、渗透又彼此具有独立性。这里先简单解释了什么是“形式”,然后具体说明构成形式的三个主要方面:1.美术的语言元素(点、线、面、色)及其所形成的形态变化;2.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及其所构成的审美意象;3.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及其所构成的审美关系。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主要就来自于此。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学习和掌握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是美术鉴赏进入专业层面的标志,也就是使学生脱离只能分辨“漂亮”与“不漂亮”的自然状态,进入更高的审美阶段,作为“培养审美的眼睛”的开始。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说明,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不完全是现实的直接反映,也不等同于人们一般所说的“漂亮”或“好看”,而是由艺术家借助美术的特定语言、手段和法则创造出美术自身的美,而这种美又是多样的,即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由于艺术家所采用的语言、材料、手段等不同而产生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就大异其趣。为了说明这一点,在这里就必须紧紧围绕美术的语言元素和语言规则两个方面来讲解,因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主要就是通过它们来实现的。

本课教学难点,主要在于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也就是说,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可以通过知识的学习掌握,但在很 大程度上又纯粹是一个个人的感觉问题。同时,本课还将涉及到大量抽象的概念,这也将为本课的教学增加不少的难度。在这部分应特别注意对概念的讲解,并在概念与作品之间建立联系,即注重通过作品来讲解概念,以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认识有形象的依据。

这里的难点还包括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之间异同的讲解,课文中并没有特别给予说明,只是在课文的第三部分简要地指出了这个问题,但教师需要对此有较清晰的认识。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之间既有重合的地方也彼此独立。一般来说,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由艺术家通过美术的语言元素和语言规则创造出的艺术所特有的美,其中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也就是说,艺术美是由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来实现的。在这一点上,它与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具有同一的来源。但二者所指不同,所谓“艺术美”主要强调的是艺术独立于现实的自身所特有的自在的美,这种美在现实中也许可以直接看到,但也许根本看不到,它是由美术作品集中提示出来的。而形式美尽管也是由艺术家借助美术的语言元素、语言手段和语言规则从现实中提炼而出,但它则更强调实现内容的手段,即手段本身的美,其中包括语言的构成关系和所使用的材料的特质。但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之间的渗透和包容关系又使得这个问题变得非常复杂,教师应注意不要在这个问题上作过多的纠缠,只要简单地指明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独立性和与现实的区别即可。因为在这个问题上需要不断学习和大量的积累,才能有更准确的把握与理解。这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

二、教学内容资料

(一)作品分析

欧米艾尔(雕塑,1885年)罗丹(法国)

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出生于巴黎拉丁贫民区一个贫穷的基督徒家里,父亲是一名小职员,母亲是受雇于人的女佣。罗丹自小就参加了各种手工艺劳动,做过首饰匠、珠宝匠、泥水匠、木匠、模塑工,由此他逐步爱上了美术。

《欧米艾尔》实际上是罗丹对从前的一个模特儿、一个老年的意大利女人所作的敏锐研究中得到的灵感,通过畸形、丑陋的形体,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悲哀和绝望。罗丹以极写实的手法,记录了老年人身上一切不忍目睹的肉体形态。但是罗丹绝不是仅仅为了再现老年人丑陋的肉体,而是用无与伦比的丑陋形态,象征人贪欲的结局,即对人因追求享乐而犯下的“罪恶”及其堕落的报应和惩罚。这在资本主义金钱竞争、享乐造成灾难的年代,无疑是一种反思,是用丑陋的肉体形象对当代人类行为的反思,也是对人的悲剧命运的反思。这种丑陋衰败的结局展示人类追求享乐的代价。因此,《欧米艾尔》这个人体雕塑越是丑陋,越是表现出作者对人类深沉的同情,体现出人类追求享乐的巨大代价。而越是丑得真实、丑得可信,越是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罗丹用其丑无比的肉体形象,表现了当代人的罪恶、堕落、痛苦、绝望,也表现了作者对当代人的批判、同情、歌颂。艾普色姆的赛马(油画,92厘米×122.5厘米,1821年,巴黎卢浮宫藏)热里柯(法国)

热里柯(Jean Louis Theodore Gericault,1791—1824)生于卢昂一个律师的家里,幼年即随家迁往巴黎。

这一幅《艾普色姆的赛马》反映了他这一时期的倾向,是热里柯去英国访问(1820—1822)期间完成的。他把从意大利获得的题材,经过出国游览考察所得,酝酿成了这一幅赛马题材作品。从历史的角度看,热里柯的英国之行具有重要意 义,因为以马为主题的一系列后期创作,是他从英国返回后确立的。热里柯于1824年不幸在一次偶然的坠马中受伤去世,年仅33岁。

雄视(中国画)潘天寿

潘天寿(1897—1971),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晚年常署颐者、雷婆头峰寿者,浙江宁海县冠庄人,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中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之一。这幅《雄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表现了潘天寿在构图和主题处理上追求奇崛、险峻和险中求稳的艺术特征。正是由于潘天寿的杰出艺术成就,因而和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一起被誉为“现代四大家”。

春雪(中国画,69.5厘米×138厘米,1984年)吴冠中

《春雪》体现了吴冠中的一贯艺术追求,但在他的同类作品中此画又是较为抒情的一幅。尽管此画尺寸较大,但仍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画面上似乎只有几块大片的墨色,间以墨点和墨线,少数地方用了一些色彩,但奇怪的是,一个巍峨秀丽的雪山就出现在我们面前。点、线、面等语言要素被作者运用得机巧而灵动,充分发挥了中国画的语言特征,体现出中国画的形式美和艺术美,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老国王(油画,76.8厘米×54厘米,1916—1917,匹兹堡卡内基学院藏)卢奥(法国)

乔治•卢奥(1871—1958)出生于细木工家庭,原是法国象征派画家莫罗的学生。莫罗死后,他曾被任命为陈列莫罗作品的美术馆馆长,与野兽派画家志同道合。

卢奥的作品充满宗教情感,他憎恶法国社会道德的腐败,经常在出入巴黎地方法院时,看到一些“失去上帝恩宠的人们”,因而在他的画上增加了色衰的妓女、落网的歹徒和冷酷的法官等形象。

这一幅《老国王》,体现出彩色玻璃窗画的特色。颜色很厚重,黑色勾轮廓,体现出油画特有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特征。老国王的侧面形象显得很忧伤,不像国王,倒像个苦难者的化身,与基督受难像差不多。这幅画约创作于1916—1917年,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卢奥反复修改了这幅画,借以寄托画家对苦难人民的同情。

向正方形致敬(油画,120.7厘米×120.7厘米,1959年,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藏)阿尔伯斯(美国)

约瑟夫•阿尔伯斯(1988—1976)生于德国波特罗普,32岁时进入包豪斯学院做学生,以后留校任教。

阿尔伯斯在理论和实践上对色彩知觉结构进行的详尽研究由其教学和作品传播开来,并对美国的抽象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50—1960年他离开黑山学院来到耶鲁大学成为建筑和设计系主任。这一时期开始了他著名的油画和正方形系列画,并都起名《向正方形致敬》。这组作品使他在抽象减少和视错觉的探索上达到一系列的高峰。

他于1959年开始的《向正方形致敬》系列,使他近乎绘制性地重复着他早先就已经开始的尽管不是很明确的主题,这就是用不同色调和比例以及不同变体的相叠的正方形色块,它使得埋藏在复杂视觉体验中的个人心理和丰富的情感内容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夜巡(油画,365厘米×438厘米,1642年,阿姆斯特丹美术馆藏)伦勃朗(荷兰)

伦勃朗(1606—1669)是荷兰大画家,不仅是杰出的油画家,而且是著名的 铜版画家。他在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从而使他在美术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在伦勃朗的大量作品中,肖像画占了很大的比重,仅他的自画像,目前保存的估计总数在60~100幅之间。他的绘画风格,突出地表现在主要利用光线来塑造形体、表现空间和突出重点,画面明暗对比强烈,虚实结合,层次丰富,气韵生动,后人称之为伦勃朗式的明暗画法。

不管怎么说,从这一作品本身来讲,这一群像肖像画是富有创造性的。画家采用了接近戏剧舞台效果的表现手法,安排了一群民兵正接到命令准备集合出发去执行任务的情节,并有节奏地处理这些民兵们。民兵的负责人宁•科克正在集合队伍,所以在画面上处于突出的地位,并好像正与他的部下边谈着话边向观众走来。其他民兵,有的在击鼓,有的挑着旗,有的擦枪筒,有的举长枪,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举止神态,但都统一到准备集合出发这一情节上来。整个画面明暗对比强烈,但又极富层次感,构成一幅富有战斗性的构图,充分体现了伦勃朗独特的艺术风格。应当说明的是,此画原来画的时间是白天,由于此画被后人涂上了过厚的光油层,加上长时间的岁月侵蚀和空气污染,以致画面变暗,好像是画的夜景。大约从1800年开始,此画的名称一直被误传为《夜巡》。

空间中连续性的形式(雕塑,高110.5厘米,1913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波丘尼(意大利)

翁贝托•波丘尼(1882—1916)是一位博览群书、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也是未来派的重要理论家和灵魂,未来主义的两次宣言——“未来主义绘画技巧宣言”和“雕塑宣言”均出自他之手。

波丘尼努力将运动的过程在《空间中连续性的形式》这件雕塑上表现出来,即把时间这一因素引入到造型艺术中,为此他创作了这件作品。这是一个快速行进中的人物全身像,但这个形象并没有五官和双臂,艺术家将这个人的每个运动步骤联系起来,创造出一个新的充满运动感的现代机械形象。它带有写意的特点,尽管没有完整的五官,也没有双手,并非一个真实的人体,但我们仍然能从它的动态感觉到一种力量速度,它在人的视觉上造成的是一个快速行进中的人物印象。

空间设计 里特维特(荷兰)在20世纪初的荷兰,风格派运动回应了阿姆斯特丹学派优雅的雕塑般的艺术风格,只关注艺术的客观性,他们拒绝使用物体的自然形态,而是尝试由直线、三原色以及黑、白、灰组成的抽象艺术语言。蒙德里安是风格派的创始成员之一,他的绘画获得了普通的承认。在建筑上,直线和平面互相穿插,提示我们建筑代表着空间的连续性而不是封闭的边界。

荷矛者(雕塑,高198厘米,公元前5世纪,罗马时期复制品,那不勒斯考古美术馆藏)伯留克莱托斯(希腊)

伯留克莱托斯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最著名的雕塑家之一,擅长表现青年运动员的形象。这里的《荷矛者》被塑造成一个体格健壮、充满朝气的青年战士的形象,体现了古希腊人在希波战争胜利后对英勇保卫国家的战士们的崇敬心情。同时,它也是作者长期研究人体比例的验证。他认为最理想的人体比例,即头与全身的比例为1:7,以肚脐附近为重心划分的上下身比例为黄金分割的近似值5:8,身体重心的垂直线落于右脚之上。整座雕像以均衡的动作形成统一的构成,显得极其完美和谐。

米洛斯的阿芙洛蒂特(雕塑,高202厘米,公元前1世纪,巴黎卢浮宫博物 馆藏,古希腊)这座发现于爱琴海米洛斯岛的山洞中的雕像,是希腊化时期的作品。阿芙洛蒂特的罗马名字是维纳斯。这位美与爱之女神,在希腊和罗马神话中,已成为全部女性美的代表和体现者。

这座雕像可供四面欣赏,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有某种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美。女神的面部具有希腊妇女的典型特征——直鼻、椭圆脸、窄额和丰满的下巴。这正好说明希腊的神,是希腊人按照他们自己的模样来创造的。她那安详自信的眼神和稍露微笑的嘴唇,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的感觉,毫无纤巧娇柔、顾影自怜的造作神态。她使人们了解到两千多年前希腊人的审美观:力求外在美和精神美的统一。丰腴饱满的躯体和端正大方的容貌,体现着青春、健美和充沛的生命力,体现着内在的教养和美德。这一切取决于雕刻家浑厚朴实而不追求纤巧细腻,但同时显示出人体动态中丰富的变化和含蓄的美感。

(二)名词解释 美的规律和法则

从某种意义上说,规律与法则是一致的,因为法则体现了事物的规律性,而规律则是通过法则呈现出来的。对美的规律和法则的认识和总结在古希腊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当时主要体现在建筑和雕塑之中,以后逐步扩展到绘画,形成造型艺术产生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本规范。在古希腊,艺术的法则有三个特点:(1)被认为是最完美的艺术形式规范,是达到完美艺术的保证;(2)它是以比例的形式体现的,并且可以用具体的数量来表现,例如事物各部分之间的比值和黄金分割率;(3)它是灵活的,可以随着人的审美的变化和视觉的需要加以适当的调整,但只有一个相对的空间。这样的研究对造型艺术创造自身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手段,艺术家可以根据这样的美的规律和法则创造出符合人的视觉感受的美的形象。也就是说,美的规律和法则是按照自然并符合人的比例关系创造出来的,是对自然界的艺术的表达方式,这就是这种规律和法则的普适性。在这其中人们又总结出了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规则。审美价值

即审美对象中能够满足人的审美需要,从而引起审美感受的价值属性。审美价值是建立在人和对象的实践关系上的,凭借美的规律,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对象化,即在对象中确证自己的存在和价值,由此获得自我享受。但审美价值的观念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就受制于时代性、阶级性和民族性,即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审美价值观念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对美的认识、想象和期待上就不同。变化与统一

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又称多样统一,也叫和谐。从整一律、对称均衡到多样统一,类似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变化统一体现了生活、自然界中对立统一的规律,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多样统一的和谐的整体。“变化”或“多样”体现了各个事物的个性的千差万别,“统一”体现了各个事物的共性或整体联系。多样统一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事物本身的形具有大小、方圆、高低、长短、曲直、正斜;质具有刚柔、粗细、强弱、润燥、轻重;势具有疾徐、动静、聚散、抑扬、进退、升沉。这些对立的因素统一在具体事物上面,形成了和谐。多样统一的法则的形成是和人类自由创造一种复杂的产品时要求把多种的因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一样,既不杂乱,又不单调。多样统一使人感到既丰富又单纯,既活泼又有秩序。这一基本法则包含了对称、均衡、对比、调和、节奏、比例等因素。所以一般都把“变化统一”或“多样统一”作为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比例

造型各部分之间的尺寸关系。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整体的纵向与横向之间等相互之间尺寸数量间的变化对照,都存在着比例。适度的尺寸数量间的变化对照,都存在着比例。适度的尺寸数量的变化可以产生美感,例如“黄金比例”是比较典型的。黄金分割率

造型艺术中的一种分割法则,简称黄金率。它的分割方法为:将某直线段 分为两部分,使一部分的平方等于另一部分与全体之积,或使一部分对全体之比等于另一部分对这一部分之比。用数字来表示,即它的比值约为1.618∶1或1∶0.618,被称为黄金比。黄金比最早是由古希腊人发现的,直到19世纪被欧洲人认为是最美、最协调的比例。黄金比广泛用于造型艺术中,具有美学价值,尤其在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的长和宽的比例(如书籍开本)设计中容易引起美感,故称为黄金分割。20世纪中,法国建筑师科布西埃发现黄金比具有数列的性质。他将其与人体尺寸相结合,提出黄金基准尺。法国还产生了冠名为黄金分割画派的立体主义画家集团,专注于形体的比例。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一个轴线两侧的形式以等量、等形、等距、反向的条件相互对应而存在的方式,这是最直观、最单纯、最典型的对称。自然界中许多植物、动物都具有对称的外观形式。人体也呈左右对称的形式。对称又分为完全对称、近似对称和回转对称等基本形式,由此而延伸还有辐射对称等,如花瓣的相互关系。“均衡”是指布局上的等量不等形式的平衡。均衡与对称是互为联系的两个方面。对称能产生均衡感,而均衡又包括着对称的因素在内。然而也有以打破均衡、对称布局而显示其形式美的。对比与和谐

在造型的各种因素(线形、体量、空间、质地、色彩)中,把同一因素中不同差别程度的部分组织在一起,产生对照和比较,称其为对比。对比只能在同因素的两种差别之间产生,例如体量的大小对比、线形的曲直对比。在两种不同因素之间,不能产生对比关系,例如色彩就不能与线形对比。同一因素差异程度比较大的条件下产生对比,差异程度小则表现为协调。对比强调差别,以达到相互衬托、彼此作用的目的。

和谐是事物和现象的各方面相互调和与协调一致,多样变化中的统一。和谐在造型中泛指一切组成部分有机联系,是优秀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现实本身合乎规律的过程是和谐的本源。古希腊美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美就是和谐”。和谐是对立面的协调和统一,产生于相互之间差别的融合,是构成造型形式美的原则之一。和谐的观念来自对生活和艺术用审美观念去观察和理解的结果。人类早期的造型活动,依据的标准是对称、均衡、节奏等,都包含着和谐的因素,并促使创造的对象产生和谐的关系。和谐不是具体的和偶然的特征,而是取得形式美的普遍的必然的规律,既有直观的表现,也有潜在的作用。节奏与韵律

本指运动过程中有秩序的连续。构成节奏有两个重要关系:一是时间关系,指运动中的这种强弱变化有规律地组合起来加以反复便形成节奏。有规律的反复,是形成节奏感的基本条件之一。此外,运动中轻重疾缓变化的恰当的安排,也可以造成节奏感。层次变化以及连续中的停顿,也是产生节奏感的重要因素。反复、变化、层次、停顿等,如果运用得当,不但可以产生鲜明的节奏,而且会呈现鲜明的韵律感。

上一篇:保健品会销的反思下一篇: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