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工商职能 全面加强农资监管

2024-07-28

切实加强工商职能 全面加强农资监管(通用7篇)

篇1:切实加强工商职能 全面加强农资监管

切实加强工商职能全面加强农资监管 ——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发言稿 刚才,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斗争部际协调小组领导和国家农业部领导已就2010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进行了专门部署,起点高、要求严、措施实、抓手牢,既强调了农资打假工作整体意义,又充分考虑了不同监管部门的实际情况。下面,我就我省工商部门依法履行农资市场监管职能,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违法行为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升农资市场监管水平

2010年,我省工商部门要以“监管机制长效化”、“监管手段信息化”和“监督抽查科学化”为抓手,进一步健全农资市场科学监管体制机制,提升农资市场监管水平。

(一)进一步健全农资市场长效监管机制。

一是要以《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经营者内部质量管理制度。通过督促指导农资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以进销货台账、索证索票和购销凭证为主要内容的内部质量管理制度,提高农资经营者质量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解决不合格商品追根溯源难的问题。

二是要进一步梳理有关法律法规,完善工商部门各项农资市场监管工作制度。要明确各级工商部门在查处不合格农资商品工作中的职责和权限,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资商品案 1

件执法工作,严肃执法纪律,坚决落实辖区农资监管的责任追究制。

(二)进一步完善农资市场信息化监管手段。

一是继续优化广东工商部门农资监管信息化平台,加紧完善农资监管专版网。目前,广东红盾网农资市场监管专版和农资商品台账客户端软件已经过多次改进,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都比较强,成为辖区工商部门开展农资商品监管工作良好的信息平台。今年内,我们要进一步完善这个平台的数据采集、维护、分析和统计功能,使之真正成为监测全程监督、办案全程规范、数据全程分析和信息全程发布合为一体的监管信息平台。

二是加强农资商品经营信息汇集工作,进一步充实农资商品数据库。各地工商部门要充分运用国家工商总局《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赋予的职权和监管手段,加强对农资经营者的督促指导,切实将台帐核实、商品流通信息汇集检查工作纳入日常巡查监管范围,巩固农资商品流通信息汇集工作成果。特别是要指导具备条件的农资经营户全面建立进销货电子台帐,健全农资商品流通信息数据库,实现农资商品质量的可追溯管理。

(三)进一步提高流通领域农资商品监督抽查水平。一是尽快推动符合我省实际的流通领域农资商品监督抽查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2008年下半年,我局牵头起草的四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国家推荐标准,已经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批准发布,这些标准充分吸纳了我省工商系统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中进行创新并被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今年,要在已有基础上,经过充分调研和实践检验,力争《流通领域预包装商品质量监督抽查规范》早日作为国家标准颁布实施,完善监督抽查国家标准体系,使监督抽查标准与监管实践得到更好的融合。

二是继续加强监督抽查的针对性,提升监管效能。根据农资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寻找并清除不合格农资商品”的目标定位,我省省、市工商部门要做好对以往抽检结果的分析工作,确定抽检商品种类、分布区域和有关生产经营企业的大致范围;基层工商部门更要做好前期摸底工作,要从日常巡查发现的线索和辖区经营户经营信息档案入手,先行甄别,选取举报投诉突出、进货渠道不明等存在较大嫌疑的经营门店在销化肥、农药和饲料商品,上报形成农资商品监督抽查备选商品库。

二、进一步加大农资案件查处力度

(一)突出四个重点,查处大要案件。

2009年,我省工商系统共立案查处农资违法案件2018宗,案值1765.09万元,查扣不合格农资商品266.6吨,取缔无照经营392户,受理农资商品质量投诉90宗,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03.48万元,成效显著。今年,我省工商部

门将进一步加大农资市场监管执法力度,突出重点季节、重点地区、重点市场和重点品种,除集中开展“红盾护农保春耕”“红盾护农保夏播”等专项执法行动外,还要及时根据有关投诉举报线索,不定期组织专项打假行动,严厉查处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

(二)抓好两项制度,规范农资案件查处工作。

一是抓好农资案件查处中的自由裁量权规范制度。各级工商部门查处不合格农资商品时,要将经销农资商品的不合格程度,作为危害后果的主要考量指标之一;将经营者建立进销货台账、索证索票制度情况和汇集农资商品流通信息情况,作为违法情节严重程度的主要考量指标之一,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突出执法社会效果。坚决防止片面追求罚没收入的重罚款、轻教育现象和以罚代刑、罚款放行等现象。

二是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各级工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如在抽检和查办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商品案件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纪检监察部门要予以严肃查处;对因工作不力而导致发生重大假劣农资事件,造成农民群众严重损失和恶劣社会影响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三、加强协作,提高农资市场监管合力

(一)加强监管部门间的有效合作。

农资市场监管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不能单靠一个部门单打独斗。农业、工商、质监等监管部门应当密切配合、联合行动,切实形成监管合力。一是要及时开展联合行动。各地工商部门要依据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能,认真开展执法检查,必要时及时联合农业、质监等部门开展执法清查行动。二是要密切配合、互通信息。各地工商部门要与农业、质监等部门建立监督抽查和执法信息共享机制,在切实做到生产、流通环节间监管措施无缝衔接的同时,防止重复抽检和重复查处。

(二)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自律管理作用。

今年,我局还将结合监管实际,继续加强对行业协会组织指导,继续探索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结合的监管新模式,充分发挥农资行业协会自我规范、约束和教育的自律作用。通过依法指导行业协会组织建立落实质量跟踪、公约自律、自律抽检等制度,对农资商品经营企业实施自律管理。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篇2:切实加强工商职能 全面加强农资监管

———我们在治理整顿农资市场监管中的几点做法为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村社会的稳定。我们**工商局结合工作的实际和农资市场的发展现状,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作用,以查源头、抓重点、促实效的工作思路,大胆探索农资市场监督管理的新路子,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推行农资连锁经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

我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国家级贫困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如何促进我县的农业生产,保护农民群众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打击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营造农资生产经营发展的良好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我们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工作,深入全县各乡镇走访,收集第一手资料,从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出现的结症,寻求解决办法。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在农资经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营市场过乱、价格过高、质量无法保证、出现了农资纠纷无法投诉等问题。为更好地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好务,切实解决他们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问题。一是我们积极与县供销社、农资部门联系在全县范围内推行农资连锁经营;二是加强对农资销售的宣传,使农民群众购买到合格、有质量保证、正当渠道的农资产品;三是建立销售网络,我们与农资企业和农业主管部门一道,按照合理、方便的原则,在每个乡、镇、村有经营能力的个体工商户或群众中建立经销点,实行产前产后一条龙的服务,由农资经营企业与愿意从事农资经营的群众或个体工商户签订经营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服务规范和统一销售价格的连锁经营农资的模试。既保证了农资销售的质量,方便了农民群众,又使农民群众发现购买的农资有问题有了索赔的具体对象,从而对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二、抓好对农资经营的入口关,规范经营行为

为了搞好农资销售经营,确保农民群众利益不受侵害,我们从一开始就对农资经营的入口进行严格的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将其排除在关口之外。由我们牵头组织技监、农业部门在县上的重点集镇集中召开农资连锁经营暨农资市场管理工作现场会,大力宣传农资连锁经营、农资市场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进行连锁经营的流程、方法、要求。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求从事农资经营的个人或企业,按照农资经营的要求,提供《农资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的复印件和代销协议,到所辖区工商所办理经营《营业执照》方可从事农资经营活动。我们这样做,既可使从事农资经营的经营户大胆地进行经营活动,为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农业生产方面的服务,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又使一些不法分子无利可图,失去发展的空间,防止了假冒伪劣农资的滋生和蔓延,有利于净化我县农资市场的经营环境。

三、加强对农资市场的治理整顿工作,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作用

一手抓农资市场的网络建设,一手抓农资市场的治理整顿,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保证我县农资市场的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在此我们利用春耕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并结合我县农资市场的实际,对我县农资市场进行治理整顿。特别将种子、农药、化肥等春耕农资重点商品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管理和监测的力度。深入乡、村、销售点、重点市场和经营企业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取缔。我们的方法是:一查是否符合农资规定的资格要求;二查是否有《农资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三查进货渠道、进货数量、经营品种和出厂合格证、是否建立了销售台帐等。在进行集中检查的同时,我们还注意了平时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加强平时巡查和监测,充分发挥了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作用,严厉打击销售和生产假农资、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截止目前,全县共查处违法经营户12家;受理消费者投诉65起;为农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8.5万余元。

四、充分发挥“12315”投诉举报的作用,积极为农民群众办实事

篇3:焦作:切实加强农资市场监管

国庆节前, 焦作市农资市场监管暨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博爱县召开, 参会人员集中参观了博爱县兴合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农兴店、先玉阳光种业部和清化供销社高庙门市部, 博爱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详细介绍了该县积极探索建立产品售前备案制度的主要做法。博爱县农业局就农资市场监管和规范化建设工作与大家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参会人员纷纷表示, 博爱县在农资市场监管方面所采取的工作措施和进行的有益探索, 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 促进经营主体责任落实, 有利于提高执法监管效率, 符合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特点, 很值得学习借鉴。

来源:河南农业信息网

篇4:切实加强农资价格监管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2005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当前搞好春耕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稳定价格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部分化肥生产企业进一步增产难度加大;化肥流通企业收储经营化肥仍存在一些困难;一些地区还存在违反价格政策的问题。所以工作任务仍很艰巨,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深刻认识稳定化肥等农资价格工作的重要意义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业和农村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让农民得到实惠。

但是我们必须充分看到今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难度比去年加大。从条件看,耕地面积扩大的潜力有限,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的潜力有限,单产提高的潜力有限,气候条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从市场看,粮价继续上涨的空间也有限。因此,尽管去年我们在稳定农资价格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并且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今年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对这项工作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压力也加大。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是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支出。稳定农资价格,既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粮食生产,也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我们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从政治的高度、从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稳定农资价格的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和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切实采取措施,搞好农资生产和供应,加强农资市场价格监管,保证农资价格的基本稳定。

二、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努力做到化肥价格在现有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去年以来,为控制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经国务院批准,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农资生产、促进农资流通、保证农资供应、稳定农资价格的政策措施。大量的事实说明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增加了化肥等农资的生产,对进一步保证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抑制市场价格的过快上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一些地区和企业反映的情况看,全面落实好国家确定的这些政策措施,我们还需要做更细致、更艰巨的工作。

第一,由各省级发展改革部门牵头,会同工业、农业、价格等有关主管部门对国家确定的促进化肥产销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检查中发现不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要及时协调解决,本地区不能解决的,要及时上报。

第二,以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为主对本地区制定的化肥出厂指导价格以及流通环节的价格管理措施进行一次检查清理。对列入地方定价目录的尿素等化肥出厂价格,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制定;对未列入定价目录的化肥出厂价格,要调整地方定价目录,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对化肥批发零售环节,要按照从紧从严的原则核定进销差率、批零差价。化肥出厂指导价格水平过高的、流通环节经营差率过大的要降下来。

第三,为切实做到春耕备耕期间化肥等农资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参照一些地区的做法,各地要依据《价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报经省政府批准决定是否采取最高零售限价的干预措施。

三、切实组织好化肥生产,加强运输协调,充分发挥生产能力

今年以来化肥生产继续增长,出口明显下降,库存有所增加。从总体情况看,春耕化肥供求总量是基本能够实现平衡的。为了进一步扩大化肥生产、保证化肥供应,当前,要特别注意抓好以下两个工作环节:

一是切实组织好化肥生产调度和运输协调。当前,煤电油运总体仍然偏紧,生产要素的组织困难加大。各级发展改革、经委等负责经济运行的部门和各生产企业,要抓住目前春运已经结束,冬季采暖高峰即将结束,化肥生产所需主要能源、原材料稍有缓解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对煤、电、油、运的调度,加大对支持化肥生产的倾斜力度,克服各种困难,精心组织生产,最大限度地把化肥生产能力发挥出来,努力增加化肥市场资源的投放量。今年3月3日,铁道部发出了《关于做好化肥运输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运输部门对化肥运输和化肥用煤运输实行运力倾斜,优先安排运输计划。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及时掌握本地化肥供求平衡情况,了解企业和农资部门化肥运输需求,及时帮助企业安排落实运输计划,做到不因运输问题而影响化肥生产和供应。

二是认真落实化肥用煤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我国尿素产量中65%是以煤为原料的,同时,煤炭又是尿素生产的燃料。鉴于当前煤炭价格上涨情况及对化肥生产和价格的影响,根据《价格法》的有关规定,经请示国务院同意,决定对部分煤炭价格实行临时干预。对全国无烟块煤实行最高限价,以2005年1月底煤炭生产企业与化肥等生产经营企业双方实际结算价格为最高限价,没有或者无法确定双方实际结算价格的,以煤炭生产企业1月底前实际销售的最高价格为最高限价,只许降低,不准提高;煤炭生产企业和化肥生产企业双方已签订无烟块煤购销合同并明确价格的,仍按原合同确定的价格执行。各级发展改革和价格部门要引导煤炭生产企业和化肥生产企业以大局为重,严格执行国家对部分煤炭价格的临时干预措施,不得因为价格协商不一致而停止供煤或停止生产化肥。希望有关地方共同努力把这项措施尽快切实落到实处。

四、充分发挥流通环节的桥梁作用,保障农资市场供应

流通环节是连接农资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当前,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引导流通企业克服困难,努力增加采购和经营数量,充分发挥保障供应、稳定市场的作用。要协调各有关部门加大对化肥流通的支持力度,保持化肥流通渠道的畅通。

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依法严厉查处价格违法行为

为推动各地检查工作深入、有效开展,切实维护春耕期间化肥等农资价格稳定,3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再次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大价格检查力度稳定化肥等农资价格的通知》,对春耕期间全国化肥等农资价格检查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突出对化肥生产和经营两个环节的价格检查。一要加大对化肥生产企业出厂价格检查力度。二要加大对化肥流通企业销售价格检查力度。各地可采取巡查、回访、提醒、告诫等多种方式,密切跟踪化肥市场价格动向,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组织经营者进行价格自律活动,充分发挥12358价格举报电话和农村价格监督网络的作用,及时处理各种乱涨价行为。

开展化肥等农资价格检查是落实国家化肥价格政策的重要环节,也是稳定化肥价格的重要保障。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做好春耕期间化肥等农资价格检查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抓紧落实通知提出的各项部署。要加大对化肥价格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对查出来的乱涨价行为,一经核实,要依法从严从重从快处理。对性质恶劣、影响极坏、屡查屡犯的价格违法行为,要公开曝光。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对各地检查化肥生产经营企业情况,以及组织开展农资价格检查情况进行督查和抽查;各地也要加大化肥价格督查力度,推动工作深入扎实开展。

六、加强组织领导,密切配合,加强信息沟通和舆论引导

当前保证化肥等农资供应,稳定春耕化肥等农资价格工作的难度较大,任务很重。各地发展改革、价格部门和生产主管部门在思想认识上,要克服畏难、厌战、松懈的情绪。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证农资供应,稳定农资价格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支持和配合。各级发展改革和价格主管部门要积极会同农业、财政、商务、供销等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篇5:切实加强工商职能 全面加强农资监管

——市工商局食品安全监管经验交流材料

2011年年初,我局成立了食品流通监督管理科,负责我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自成立以来,食品科在市局党组和省局食品处以及市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以高涨的工作热情和饱满的精神状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全面落实国家工商总局及省局、市政府提出的工作要求,食品安全监管集中执法行动取得了切实成效。一是食品安全监管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二是食品安全监管的良好社会氛围初步形成;三是集中执法行动效果显著。

一、认真做好审核发证工作,严把食品经营准入关

截止目前,全市共有食品经营户3106户,其中批发经营户7户,零售经营户1588户,批发兼零售经营户1374户;其中预包装食品经营户728户,散装食品经营户158户,预包装食品兼散装食品经营户2083户。

二、扎实开展整治执法行动,净化食品经营市场

一年来,我局开展了农村食品市场执法行动、乳制品市场执法行动、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整治行动、开展受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塑化剂)污染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市场清查、清缴、销毁和查处工作、加强地沟油整治工作、开展对酒类市场的专项整治执法行动、开展对季节性、节日性食品市场的专项整治工作,净化了食品经营市场。

(一)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执法行动。在全市工商系统开展的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中,重视调动农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强化宣传,把食品安全知识送到千家万户,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发挥农村维权联络员优势,通过农村维权联络员,加强对农村市场监督;整治突出重点。一是突出重点区域。以城乡结合部、乡(村)镇、农村旅游景点、汽车站等为重点区域开展整治工作;二是突出重点品种。以饮料、白酒、葡萄酒、乳制品、食用油、矿泉水、膨化食品、酱油、食醋、1

糕点、儿童食品、老年食品、地方特色食品以及消费者申诉举报集中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为重点品种开展整治工作;三是突出重点场所。以农村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场、超市、食品(杂)店为重点场所开展整治工作,监督食品市场开办者和食品经营者严格自律,切实做到不进、不存、不销假冒伪劣食品和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着力整治农村食品市场销售不合格食品、过期食品、“三无”食品和假冒、仿冒食品等违法行为,坚决依法取缔无照经营。此次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2125人次,检查食品经营户4448户次,检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104个次,农村市场秩序基本良好。

(二)开展乳制品市场执法行动。今年以来,全市工商系统深入开展了乳制品市场专项整治,强化了乳制品经营者流通许可管理和登记注册管理,在食品流通许可项目中对乳制品进行分类单项审核和管理。我市流通环节乳制品流通许可证发放情况为:截止2011年8月31日,累计发证870户,其中内资企业9户,外商投资企业1户,个体工商户860户;其中乳制品(含婴幼儿配方乳粉)360户,乳制品(不含婴幼儿配方乳粉)510户。

一是依法加强对流通环节乳制品质量监管。严格监督乳制品销售者建立进货查验制度和进货台账制度,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明乳制品合格证明和产品标识,监督从事乳制品批发业务的销售企业建立乳制品销售台账,鼓励经营者对进货查验和购销台账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建立健全电子台账。专门拿出1万余元印制了《流通环节乳制品经营者进货(批发)台帐登记表》。二是加大了乳制品市场日常规范管理和市场巡查力度。将监管任务和责任层层落实到每一个监管员。按照《条例》规定,监督乳制品销售者明确内部质量管理人员和岗位职责,对需低温保存的乳制品配备必要的冷藏设备或者采取相应的冷藏措施,及时清理过期、变质乳制品。三是对重点市场、重点区域和重点乳制品经营者,尤其是对农村乳制品市场重点加强了监督检查。依法严格规范乳制品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四是加强案件排查和大要案件查处工作。依法严厉查处销售无质量合格证明、无标签、标签残缺不清或者标签不符合法律规定乳制品以及销售过期、变质或者

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乳制品,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乳制品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乳制品市场秩序。整治工作中共出动车辆396台次,执法人员1981人次,检查乳制品批发户48户次,乳制品经销点1847户次,其中农村经销点365户次。

(三)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整治。全市工商系统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食品添加剂监管工作,举全局之力,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食品科综合协调、相关科室协作联动、工商分局属地监管、执法人员“分工包片”的监管机制。同时结合我市流通环节食品添加剂市场的实际情况,认真部署、抓好落实,制定了《市工商系统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剂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1、开展摸底排查。组织人员对全市范围内流通环节食品经营户进行专项检查。今年以来,全市工商系统出动执法人员2953人次,检查食品经营者8750户,检查食品添加剂经营者150户,查处无照经营5户,查获非法添加吊白块腐竹7088公斤、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辣椒粉38公斤,立案9件,办结7件,移送公安处理1件,罚没款2.1万元。

一是做好食品添加剂经营单位的调查摸底工作,目前有全市有食品添加剂经营单位13户,其中内资私营企业8户,个体工商户5户。先后开展了塑化剂清查、治理非法添加邻苯二甲酸脂类物质的食品和食品中违法添加罗丹明B专项整治行动,没有发现相关添加剂。二是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经营行为的管理。组织人员对食品经营户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督促他们将食品添加剂逐个清查,对于符合国家生产主体资质且标识规范、来源清楚的食品添加剂,允许上架销售;对于不符合国家生产主体资质且标识规范、来源不清楚的食品添加剂要下架封存,追溯供货源头和销售流向,并及时向上级进行汇报。三是严格落实食品进货登记制度,所购进的食品添加剂必须按批次进行登记,未经进货登记的食品添加剂不得销售。食品添加剂批发单位要同时做好销售登记,必须做到所售添加剂来源清楚、去向明确,能够达

到追溯要求。

2、进行重点打击。一是查处含雕白块非食用物质腐竹。5月11日,市局向公安部门移送销售含雕白块非食用物质腐竹案一件。公安部门追根溯源,已拘留经销商1名、福建厂家有关负责人3名,此案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毒腐竹”案件的发现在全国是首例,工商部门移交此类案件公安部门查处在也是首例,工商部门履职到位,案件发现及时,处置案件得当,得到上级的好评。二是下发通知进行彻查。5月18日,市局下发《关于查处含雕白块非食用物质腐竹的紧急通知》,要求全市工商系统加强查处含雕白块非食用物质腐竹违法行为。三是查处含工业染料辣椒面。根据省局有关文件,开展了全市严厉查处含工业染料辣椒面,通过检查,没有发现经营户销售的辣椒面及辣椒制品含有苏丹红等工业染料。

3、集中销毁处理。2011年7月14日上午,市食品安全监管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工商局、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及执法人员一行7人,在该市新区徐家农场,对日前联合查获的2498包(6.99吨)非法添加吊白块腐竹,进行了销毁处理。执法人员拆开腐竹包装后,通过对其进行雨水浸泡、发酵、沤肥后充当农业肥料,进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

4、切实加强宣传。按省局要求,全市已印刷张贴《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的公告》2300份。

(四)开展受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即塑化剂)污染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市场清查、清缴、销毁和查处工作。根据上级文件文件精神,我市工商系统认真开展了塑化剂污染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市场清查工作。截止目前,此次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全市工商系统出动执法车辆935台次,出动执法人员13852人次,检查食品经营业户19812户次,检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1125(个次)全市未发现经销非法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全市工商系统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国家工商总局、省局、市局有关通知精神,掌握有关非法添加邻苯二

甲酸酯类物质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知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2、领导重视,落实责任。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专门工作会议,对开展非法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市场专项清查行动作出了安排部署。为加强组织领导,制定了清查方案,各级都成立了专项清查领导小组,精心部署,强化责任,协同作战,确保专项清查行动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3、专项清查,行动迅速。各级工商部门严格按照总局、省局有关《通知》的要求,迅速做好流通环节有关台湾方面公布的问题企业相关产品的市场清查工作。执法人员仔细对照质检总局网站通报的昱伸香料有限公司等生产企业和东莞市昱延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问题食品和问题食品添加剂名单,对各超市、食品店、小食杂店、代销点等逐户开展拉网式全面清查。做到主体资格、经营情况底数清、情况明。对食品经营业户的运动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添加剂进销货凭证及供货商档案的关联性进行重点检查。对涉及被通报企业销售的问题食品、食品添加剂,一律下架退市、封存登记,追溯源头、查清流向,依法处置。

4、规范执法,监管到位。在清查中执法人员认真填写流通领域专项检查记录表,对辖区内食品经营业户主体资格及所销食品和食品添加剂进行严格检查,切实留下监管痕迹,做到规范执法,监管到位,不走过场,不搞形式。

5、充分发挥12315维权平台作用。做到24小时值班,积极受理和处理消费者涉及非法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举报和投诉,切实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食品市场稳定健康安全发展。

(五)切实加强地沟油整治工作。今年以来,我市工商系统开展的地沟油专项整治工作,主要以集贸市场、批发单位、食杂店为重点,以点带面,对全市流通环节经营食用油脂的经营户进行地毯式检查,详细摸底,汇总造册。对食用油经营单位发放了食用油经营户自查登记表,对其经营的食用油名称、规格、生产厂家、供货商名称、联系电话、是否建立并落实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等事项进行自查。我市

现有散装食用油经营户60户,其中贵溪市5户,余江县22户,月湖区13户,龙虎山没有散装食用油经营户,只有2家食用油小作坊。针对突出问题、薄弱环节,集中力量开展整治工作。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食用油脂市场监督检查力度,严查食用油脂购进渠道,督促经营户建立健全食用油脂购售台账,对散装食用油的来源进行刨根问底,坚决杜绝“地沟油”流入餐桌。今年以来,全市工商系统检查食用油经营户6212户次,其中农村市场4652户次,取缔无证照食用油经营户1户。同时,加大抽检力度,全市先后对15个批次桶装油进行了抽检。其中不合格2批次,目前,我市没有发现地沟油问题。

(六)开展对酒类市场的专项整治执法行动。根据上级局文件要求,全市工商系统开展了打击假冒侵权酒类产品专项集中行动。整治主要围绕工商监管职能,针对我区酒类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管理难点,把批发市场、集贸市场、酒店、饭店、专卖店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酒类经营场所作为整治行动的重点。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是从市场主体入手,规范准入行为。主要检查业主是否具备主体资格,严格审查前置许可相关证件是否过期有效;是否存在出租、出借营业执照违规设立分支机构等问题;二是从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入手,加大市场巡查力度。主要查处仿冒知名商品的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仿冒行为;查处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傍名牌”行为;查处是否有故意压价排挤竞争对手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三是从整治虚假宣传入手。加大专项检查力度,查处违法发布虚假广告,产品标识夸大虚假表示和非法印制商标、广告虚假宣传等行为;四是重点查处。对可能有问题的“五粮液”、“茅台”、葡萄酒进行了重点查处。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450余人次,检查经营主体2200户次,查处了“五粮液”假酒13瓶,案值7900元,罚没款5000元,没有发现问题葡萄酒。

(七)加强重大节日及传统节日食品市场的专项整治工作,确保不出食品安全事故。

1、切实加强“七城会”食品安全保障

今年的“七城会”,有些项目在市举行,为保障“七城会”期间

我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向各县(市、区)局、龙虎山风景旅游区工商局下发了《转发省工商局〈关于切实加强泛珠大会 城运会和绿博会期间市场监管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并及时制定印发了《关于印发泛珠大会 城运会和绿博会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并采取得力措施抓落实。

一是召开监管会议,提高认识。9月5日下午, 市局召开全市工商系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会上,首先由市局食品科科长通报了近期有关食品安全监管督查情况。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形势总体向好,未出现食品安全责任事故,但也存在一些诸如食品安全监管公示栏未贴照片、营业执照不规范悬挂等问题。并向各县(市、区)局部署了当前农村食品市场监管有关工作,传达了市政府部署的“三会”、“两节”及“七城会”有关会议精神。其次,各县(市、区)局分管食品安全监管的领导汇报了今年以来所辖区域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随后,市局党组书记、局长在会作了讲话,对加强全市工商系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重点进行了强调。二是针对重点严防死守,确保工作到位。开展食品经营主体资格专项整治。要求各基层分局对辖区食品经营户进行调查摸底,本着“打防并重”的原则,结合开展网格食品市场巡查,对主体资格不规范,存在证照不全的,先行发放行政建议通知书,予以警示,督促限期整改。突出重点,全面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品种和重点场所的监督检查工作。以“七城会”场馆周边、运动员驻地宾馆周边和旅游景区(景点)作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中。有关基层工商分局加强这些地区食品市场巡查,落实每条路段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切实掌握该区域食品经营户的基本情况,发现隐患,及时清除。

2、加强传统节假日专项整治工作

全市工商系统在今年元旦、春节、“五一”、端午节、国庆节、中秋节等传假日期间,结合上级有关节日食品安全监管整治的文件及会议精神,认真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成立了节假日食品市场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节前统一行动日。明确了整治目标、整治重点和有关行动安排,整治工作效果明显。全市工商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

2187人次,检查食品经营户7557户次,收缴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523公斤,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3件,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90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73万元,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咨询活动10次,在媒体播发宣传报道4篇次,检查旅游景区(景点)9个次。

三、加大食品检测力度,扩大食品有效监管面

(一)食品质量抽检。一是批量抽检136批次。分别是,8月16-17日,市局对市干鲜果批发市场、万嘉旺超市、沃尔玛超市和食用油批发经营户的粮油、酒类、乳制品、豆制品、干货、调味品等6类68个批次的食品进行抽样检验工作。经检测,合格49批次,不合格19批次,合格率72%。其中食用油共抽检4个批次,其中2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酸价、过氧化值、棕榈酸、亚油酸超标。11月15-16日,市局抽检食品68批次,其中,不合格11批次,分别是:调味品4批次,大米7批次。二是零星食品抽样抽检32批次。分别是腐竹11批次、粉丝2批次、辣椒粉5批次、月饼11批次、石琪玛3批次,其中不合格的16个批次。三是省局抽检159批次。其中,6月份抽检食用油10批次,10-11月份抽检食品149批次。

(二)食品快速检测。全市工商系统在元旦、春节、清明节、五一节、端午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对以商场、超市、批发市场、集贸市场、食品经营企业为重点场所开展食品快速检测工作,共检测食品24个批次,其中水产品6个批次,肉类及其制品2个批次,豆制品6个批次,蔬菜类10个。

四、加大食品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

今年以来,全市工商系统办结食品案件68件,罚没款64.8784万元。其中假冒食品案1件,食品添加非食用物质5件,滥用食品添加剂案4件,食品标签不合格6件,食品质量不合格1件。通过加大食品办案力度,使一些食品安全隐患得到有效的制止,也使一些违法违规的经营行为得到相应的处罚和教育。

五、加强制度建设,认真规范食品经营行为

为加强我市食品经营户食品安全意识,提高监管效能,今年上半年,市局印制并在全市推行了《市工商局食品安全监管公示栏》。该

篇6:切实加强工商职能 全面加强农资监管

台儿庄区财政局

近年来,台儿庄区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组织财政收入、科学合理安排支出,以推进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管理为主线,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监督,保证了各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资金安全,财政运行质量明显提升。

一、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措施

牢固树立“安全为本”思想,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深化财政改革、狠抓财政监督检查等措施深化财政资金使用监管,科学规范地安排各项财政资金,所有财政资金的使用都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办理。

一是完善财政资金监管规章制度。把制度建设贯穿财政资金管理全过程,先后制订了《台儿庄区财政资金管理办法》、《台儿庄区财政监督检查暂行办法》、《台儿庄区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方案》、《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以及《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10余项管理制度,为推进依法行政、科学理财,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着力从体制机制上加强财政资金监管。按照“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要求,不断深化财政改革。通过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等五项改革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以改革促监管,努力探索建立

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政预算管理机制。在预算编制上,全面推行规范的部门预算改革,并根据财力增长状况,逐步推行完全部门预算改革;在预算执行上,逐步扩大国库集中收付力度,提高政府采购规模,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国库单一帐户管理体系。今年1-11月,区直政府采购规模达到1100万元,节约资金90多万元,资金节约率为8.2%,其中,公开招标采购支出620万元,占政府采购支出的56%;在预算监督上,建立和完善财政监督网络和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财政”,强化专项资金管理,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深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设立了国有资产收益专户,完成了全区87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数据的录入工作,初步实现了对资产购置、处置的动态管理,切实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是认真开展财政监督检查。今年以来,我区先后完成对 “小金库”专项治理以及会计信息质量、预算收入质量、收支 两条线等财政检查工作。配合区纪委完成了对工程建设领域专 项资金、强农惠农资金的检查,配合市财政监督局开展新农合 及家电下乡补贴资金检查。

另外,我区财政部门正积极探索建立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 价考核、健全投资监管评审体系等长效机制和有效手段,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虽然我区的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在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财政资金管理监督未形成合力,存在“职能交叉”和“多头管理”现象;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相对较小,乡镇还没有实行政府采购,工程建设领域的政府采购招投标行为不够规范。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相对滞后,完全部门预算覆盖面不广,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预算约束力有待加强等现象。因此,针对财政资金使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不断深化改革,严格预算约束,加强监督部门协作配合,完善财政资金使用监督机制。

(一)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财经法规,强化对财政违法违纪和浪费财政资金行为的责任追究,加大处罚力度,健全处罚机制。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严格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加强政府采购监管、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加强部门财务管理等,重申财政资金管理各流程、各环节的操作规范。

(二)积极推进各项财政制度改革,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推进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为主要内容的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从制度上规范财政收支工作。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对重大项目从立项到决算实施全过程的监控,有效防止建设项目违反程序、规避招标、决算超投资等现象的发生;进一步规范项目资金管理,禁止侵占和违规使用建设资金;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责任 制,切实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效益。

(三)健全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纪委、审计、财政等部门相互配合的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财政监督检查和

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纪委、审计、财政等部门相互配合的监督机制,使监察、审计工作成为督促改进财政资金管理的有效手段。

(四)建立日常财务报表制度,规范财务行为。规定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在每月5日前同时向区纪委监察局、审计局、财政局报送上月财务收入活动报表,以便随时掌握各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及时发现不当收支,加强日常监督,规范财务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篇7:切实加强工商职能 全面加强农资监管

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汽车销售量和保有量激增,消费者在汽车购买、保养和维修过程中产生的消 费摩擦日益增多,虚假宣传、欺诈消费、强制消费等汽车消费投诉逐年递增,已成为了群众关注的热点和舆论关注 的焦点。为深化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切实加强对汽车销售市场的行政监管,构建汽车生产、销售和维修企业与消费 者之间的和谐关系,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工商局组织专题调研组开展了专项调研。

一、汽车销售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虚假宣传。主要包括非 4S 店谎称 4S 店、汽车装饰虚假宣传、按揭贷款有利息谎称零利息等虚假宣传和虚 假表示。例如,消费者为了买得放心和安心,大多注重汽车经销商的规模和实力,偏重于在 4S 店购车消费。巴城某 汽车销售商抓住消费者这一心理, 夸大宣传, 谎称自己的车行是 4S 店, 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增大购买意愿。同时, 把桃纹塑料板装饰虚假宣传为实木装饰,以表明车辆装潢档次。还有就是汽车销售商与银行联合,通过 LED 电子显 示屏和印刷品广告,虚假宣传汽车按揭实行 “ 零利息 ” ,而消费者在办理按揭手续时需缴纳相应手续费,而手续费金 额恰恰与按揭利息额一样多,实质就是变相收取利息。

(二商业贿赂。部分汽车销售商和保险公司、金融服务机构、担保公司暗中勾结,利用为消费者办理汽车 按揭贷款、汽车保险等服务之名,行商业贿赂之实。如某汽车销售商要求消费者到指定的保险经营机构购买商业保 险,收取保险公司 5%至 10%的返利款;受消费者委托办理购车按揭贷款时,收取银行或者金融公司 2%至 6%的手 续费;在担保业务中收取担保公司 700至 800元的业务费等,形成商业贿赂。

(三欺诈消费。消费者购车时,商家故意在车价上做出让步,以低价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同时要求消费者 必须消费他们提供的其他产品或服务,以谋取利润。一是捆绑消费。经销商以加装部分设备及装饰为名,要求消费 者在支付原车款的同时再附加一笔装潢费用,使消费者在无形中被商家捆绑了购买自由。还有就是商家把汽车售后 服务关联产品(如售后服务卡、洗车卡或保险经营机构的商业保险等与汽

车捆绑给消费者,消费者需高价购买经 销商提供的该类产品。二是巧立名目收费。商家设置信息费、服务费、车辆出库费、上户抵押费、杂费等让人 “ 眼花 缭乱、不明所以 ” 的收费名目,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四 霸王条款。部分汽车经销商或维修商采取格式合同的形式, 以免除或者减轻自身责任, 加重消费者责任, 排除消费者权利,值得重视。一是扩大 “ 不可抗力 ” 的范围,最为典型的就是 “ 如遇厂方供货、运输原因或不可抗力造 成供方无法按时交车, 日期顺延, 以供方通知为准 ”。二是故意乱用易混淆名词。经销商将 “ 定金 ”、“ 订金 ” 和 “ 预付款 ”3个词语混用,让消费者对合同履行产生误解。如 “ 依据协议双方车款、车型,如买方违约,卖方将扣除定金作甲方违 约金;如卖方违约,则退还买方定金。买方违约,订金由卖方没收。” 三是保留合同最终解释权。最广泛的就是 “ 本 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 ” 这个霸王条款。四是强行代办服务。如 “ 新车第一年保险须由本公司代理 ”。五是说明 书 “ 说不明 ”。如 “ 虽然我们已经尽最大可能使本手册的说明完整、内容正确,但对于任何说明有所不尽或语义模糊之 处,我们将不负任何责任 ”。六是非指定厂家保养不享保修服务。如 “ 购车人购得车辆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置于其 他经销商展厅或展厅以外展示或销售,否则我公司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该车丧失保修资格 ”。

(五假冒伪劣。这类情况一般出现在汽车维修、保养、增配和装饰过程中 , 也叫汽车用品后市场。四川巴中市 工商局执法人员在汽车专项执法检查时,先后发现无厂名、厂址、无合格的汽车贴膜、脚垫;发现 10多种知名品牌 机油、刹车油涉嫌假冒,经商标所有人鉴定属假冒产品。还有就是非原厂产品冒充原厂产品销售和使用;汽车刹车 片、减震器等应取得强制认证的产品没有取得强制认证或者冒用他人强制认证标识上市销售等等。

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管汽车销售市场的主要法律依据

(一对汽车销售活动中“虚假宣传”进行查处的法律依据。《广告法》第六条、第九条、第三十七条、第三 十八条;《广告管理条例》第五条、第八条;《反不正当

竞争法》第五条、第九条、第二十四条;《产品质量法》 第八条、第二十七条、第五十三条、第五十四条;《商标法》第二条、第四十八条、第五十二条。

(二对汽车销售活动中“商业贿赂”进行查处的法律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三条、第八条、第二十二 条。

(三对汽车销售活动中“欺诈消费”进行查处的法律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八条、第八条、第 九条;《四川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第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二条;《欺诈消 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

(四对汽车销售活动中“霸王条款”进行查处的法律依据。《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六十一条、第一百二十七条;《四川省合同监督条例》第十七条;《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格式条款备案监督办法》第二条、第五条。

(五对汽车销售活动中“假冒伪劣”进行查处的法律依据。《产品质量法》 第八条、第二十七条、第五十条、第五十三条、第五十四条。《商标法》第二条、第四十八条、第五十二条。

三、进一步规范汽车销售市场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普法力度。一是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LED 屏等媒体,广泛宣 传与汽车销售活动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相关的法律法规。二是督促汽车销售商在汽车卖场全面公示企业法定代表人和 汽车销售人员的基本信息,公示各项代理费用的名称、标准和依据,公示监管人员姓名和联系方式等,通过信息公 开让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更规范,消费者维权更方便。三是通过组织汽车销售商和金融机构相关人员对《消费者权益 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培训和学习,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主动把消费者的权利 放在重要位置,切实做到诚信经营、守法经营,为消费者提供质量过硬的汽车产品和优质高效的售后服务。同时, 要及时曝光汽车销售和服务中的市场乱象、典型案例,切实提高

汽车销售商、金融机构和相关单位的违法成本,达 到 “ 曝光一件、教育一片 ” 的目的,以震慑汽车市场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大行政指导力度。通过推行工商行政指导制度,采取柔性举措实现对汽车销售活动中的轻微违法行为 实行和谐监管。一是定期分析消费维权申诉情况,对汽车销售活动中申投诉较为集中的消费侵权行为,通过行政约 谈的方式,敦促其限期整改。二是定期派驻工商监管人员在汽车卖场现场指导合同的签订,指导真假产品的识别, 指导汽车销售广告的发布,切实规范销售商的销售行为。三是对工商执法检查发现的轻微违法违规行为,要进行深 度分析,找出汽车销售活动中违法问题的根源和规律,通过行政预警、行政约谈、行政告诫等措施,向汽车销售商 通报执法检查发现的突出问题,指出问题的违法性质和社会危害,督促汽车销售商自行整改、自我规范。

上一篇:流程管理学习心得下一篇:学前班语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