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爱情观调研

2024-06-07

大学生爱情观调研(共6篇)

篇1:大学生爱情观调研

大学生爱情观调研报告

目录:

一、前言

二、调查方法

三、调查结果

四、总结与建议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传统的爱情观遭遇巨大的挑战,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代,他们的爱情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在情感上表现得更加大胆和开放。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栋梁,而爱情观积极与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功等问题,从而会影响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发展水平,进而影响未来的国民素质、社会的发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对于正确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航线,获得纯真、高尚的爱情有着重要的意义。调查对象:广外大大一至大四在校男女学生

调查方式:调查问卷

调查时间:10.12.11----10.12.13

调查地点:广外大北校区

二、调查结果

1、请问你的恋爱态度是

A、只愿一生爱一人B、每一次都付出真心

C、有了合适的就换D、顺其自然E、其它______

男生方面:选择A、B和C的比例相当,在30%左右

女生方面:选择A的占20%,选择B的占16%,选择D的占56%

令人庆慰的是,选C的的男女生都是极小数,仅有5%.从比例上看,男生的恋爱都是比较主动,而女生还是比较被动。

2、请问你正在恋爱中,那你希望你们相处方式是

A、朝夕相处B、偶尔见面C、两地恋D、其它_____

男生选A的占31%,选B的占48%;

女生选A的占24%,选B的占50%

男女生选择C(两地恋)的都是极少数,仅有7%左右;而D(有自己意见)的大体上都是视情况而定,这项比例有18%。

大学生们还是热衷于粘糖式的爱情。不过还是有相当部分大学生还是比较理性地去分配各自的空间。

3、请问你允许你的TA主动去结交异性朋友吗?

A、无所谓B、如果属于正常交往无所谓

C、强忍的接受D、绝对不允许

男生选择B的占67%,女生选择B占多大83%。

而选择C,D的仅是极少数,不到5%。

说明当今大学生都能很理智地去处理恋爱中两者的生活方式。

4、请问你觉得恋爱给你带来的最大益处

A、可以有个依靠B、满足生理和心理的需要

C、体验生活D、没感觉E、其它______

选择A项的男生女生的比例都是五个选择中最高的。这点或许说明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90后们比较有依赖性。不过有相当的一部分大学生选择C(男生占32%,女生占21%),可以看出还是有相当部分大学生还是能够很成熟的过自己的生活

5、请问你认为大学生恋爱的主要的原因是

A、跟风B、弥补内心的空虚C、志同道合,情投意合D、寻求结婚对象E、其它______

选择C项的女生为63%,比男生高,男生为47%;选择B项的男、女生相当,不过31%。奇怪的是选择D项的男生比女生高(为8%:1%)难道当今男大学生比女生喜欢家庭?从数据上看,当今大学生还是能理智地去恋爱,不过也令人的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还是比较盲目地去恋爱。

6、请问你对大学生谈恋爱对自身的影响的看法

A、学习生活更有动力B、只有两人世界脱离集体

C、分散精力,浪费时间,影响学习D、其它______

选择A的男女生的比例都较高,占总选项的过半,而有自己看法的大体上为利弊各半。大部分大学生的头脑还是比较冷静,都能把学习当作自己的第一要任。

7、请问你认为大学生谈恋爱可以达到何种程度

A、牵手B、拥抱C、接吻D、更为亲密的接触

男生方面:B、C、D的比例比较均匀,都在30%左右。

女生方面:能达到的极限多为C选项,即接吻,占40%。也有13%选择D项的。新时代大学生有了新时代的观念,很少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8、请你对同居现象的看法

A、赞成B、不赞成C、视情况而定D、其它_____

对待大学生同居问题上,有半数的男女生都持不赞成的态度,或许在他们心中未婚先居是不道德的行为。选择C的男女生占的比例都在30%左右,说明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能够突破那道德底线,理性的去对待同居问题。

9、请问你觉得大学生谈恋爱与婚姻关系挂钩吗

A、二者不能等同B、婚姻可以没有恋爱

选择A的男生占75%,女生占66%

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婚姻的观念已经开始改变,爱情已经开始和婚姻划不等。

10、请问你如何对待在大学期间不谈恋爱

A、无所谓B、不谈恋爱就没有一个完整的大学生活

C、好难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D、其它________

男生方面:选择A的占15%,B的占58%,C的占18%

女生方面:选择A的占11%,B的占9%,C的占76%

而有自己见解的,大体上说大学期间以学习为主,不过这也是极少数。或许大学就是人类的恋爱天堂

三、总结与建议

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无论男生女生,抱着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的观念去经营一段恋情的,在以上几种观念中占的比例都是最高的,在50%左右。排在第二位的是为了弥补空虚的,持这种观念的男女大学生的比例相当,都在30%左右。怀有跟风观念的大学生,相对来说为极少数,总体上不超过4%。对于想在大学期间抱得美人归的,即寻求结婚对象的大学生,总体上也是极少数,可见,新时代的大学生有新时代的观念,婚姻不再是恋爱挂钩的对象。

从调查中还发现,大学生在对待同居问题上,持否定态度的比较多,有超过半数。只有5%的男女大学生同意这种情况。而持视情况而定的男女大学生有30%左右,从近年的情况来看,持这种态度的大学生一般都是赞同未婚先居的,不得不说,近年来西方的性开放思想已经深深影响到我国的年轻一代。可是,君不见,在中国这人口最大的,而家庭人口只生一个的国度里,对未婚先同居的问题是比较保守的。可以说,同居不仅对男女双方,特别是女方都是一种伤害,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在对待爱情的用情上,持有专一的和对爱情不抱希望的(即顺其自然的),两者相比较下,后者较高。从这方面看,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的重要性已经成为衡量爱情的一个砝码。

纵然爱情是美好的、崇高的,当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还有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东西,譬如:亲情、理想等等。但是,学生仍要以学习为主。从调查中发现,有这么一部分的大学生(约占30%),他们要求对方和自己的两个世界要融合在一起(朝夕相处),这导致了他们一起出去吃饭、逛街、约会,还有为了在一起,两个不同班的走在一起上课,整天逃课。这种粘糖式的恋爱,一般都是早期火热的,也是缺乏正确恋爱观的,经不起挫折的考验。很可能因为两人闹点小矛盾就痛苦得不能安心学习,上自习的时候胡思乱想,上课时间用短信传情,休息的时候电话一直都在通话中。既影响了休息又影响了学习,为此荒废了青春,荒废了学业。

恋爱,失恋是人生必经的事。那么,当代大学生如何面对自己的失恋呢?通过调查发现,极大多数的大学生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失恋。很少有对恋人变心后而是为仇人、自己不敢正视失恋产生轻生念头的。或许“失恋,是人生交响曲中的一段小小的插曲,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丰富自己的人生”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流。

从大体上看来,尽管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比较乐观,但凡事都有两面,有利就有弊,还有,还存在一小部分的大学生的爱情观还存在较消极、悲观的因素,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还是高校教育中一门不可或缺的课题。然而,由于大学课程中没有专门的一门课是针对大学生爱情观的教育的,因此我们可以班为单位,在平时的班会或者团日活动专门给学生们进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的教育,也可以学校不定期举行一些关于大学生爱情观的讲座。

当然,现在在大学里,谈恋爱已经不是什么希奇事情了,成对的男女,已经像呼市遍地的花草一样随处可见了,大学生恋爱,已经是大家公认的事实和事情,老师和同学们再也不必用高中时代的那种羡慕又奇特的目光来看待热恋中的伴侣,老师也不会再像高中时代的老师那样去阻止像藤蔓一样生长的感情了,而是用一种平常的眼光去看待,用恰当的方法去引导,作为学生,学习是重中之重,因此恋爱应该是为学习服务的而不应是为之而严重影响学习的。恋爱并非都是一帆风顺和快乐的,所以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不要因为对方对自己冷落而全盘否定自己。在失落之时,多考虑自己的闪光点和回忆与感情无关的美好往事,以此来进行自我安慰和解脱。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问卷

1、请问你的恋爱态度是

A、只愿一生爱一人B、每一次都付出真心

C、有了合适的就换D、顺其自然E、其它______

2、请问你正在恋爱中,那你希望你们相处方式是

A、朝夕相处B、偶尔见面C、两地恋D、其它_____

3、请问你允许你的TA主动去结交异性朋友吗?

A、无所谓B、如果属于正常交往无所谓

C、强忍的接受D、绝对不允许

4、请问你觉得恋爱给你带来的最大益处

A、可以有个依靠B、满足生理和心理的需要

C、体验生活D、没感觉E、其它______

5、请问你认为大学生恋爱的主要的原因是

A、跟风B、弥补内心的空虚C、志同道合,情投意合D、寻求结婚对象E、其它______

6、请问你对大学生谈恋爱对自身的影响的看法

A、学习生活更有动力B、只有两人世界脱离集体

C、分散精力,浪费时间,影响学习D、其它______

7、请问你认为大学生谈恋爱可以达到何种程度

A、牵手B、拥抱C、接吻D、更为亲密的接触

8、请你对同居现象的看法

A、赞成B、不赞成C、视情况而定D、其它_____

9、请问你觉得大学生谈恋爱与婚姻关系挂钩吗

A、二者不能等同B、婚姻可以没有恋爱

10、请问你如何对待在大学期间不谈恋爱

A、无所谓B、不谈恋爱就没有一个完整的大学生活

C、好难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D、其它________

篇2:大学生爱情观调研

大学生是即将迈向社会的一群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家的希望,他们是时代的象征。纯真善良、热情奔放、敢于冒险、勇于探索,这就是当代大学生。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生为什么”、“怎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等问题,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对于同学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多数

大学生都能够认识到,作为人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及满足,而且包括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然而,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还不健全,加上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得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倾斜,金钱观念扭曲,爱情观念“物质化”,道德观念遗失。

于是,我就与大学生紧密相关的热点:爱情观、金钱观,这两个重要方

面,展开思考与调研。

一、爱情观

大学时代是人生美好的时光,要精心照料才会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现在,高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逐渐尝试着体验恋爱、步入爱情。2011年12月通过对LG大学的学生所做的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在对LG大学各系、各年级学生关于爱情观的抽样调查中显示:当今大学生的爱情观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谈恋爱这在大学校园已不是稀奇的事了,大学生有自己的恋爱观,约91%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恋爱是正常的。其中89.5%的男生赞同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谈恋爱,68.5%的女生认为大学生的恋爱可有可无,一切随缘。占80%的学生认为恋爱是美好的、浪漫的、令人期待的。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及各种思潮的冲击。当代大学生爱情观同样千奇百怪,有着各种各样的爱情标准。经调研显示:占71.5%的学生认为爱情应以感

情作为基础,70%的男生认为爱情是随缘的,但外貌也很重要。而占65%女生相信以金钱和外貌为基础的爱情占很大标准。尽管多数人认为大学生恋爱很正常,但在对爱情的信任度上,70%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的爱情可信度不高,即毕业意味着分手,很难走向婚姻。

据调研归纳:

(1)大学生的爱情代表着浪漫、理想化,但又无法摆脱现实的羁

叛及残酷。

从LG大学校园交流群上收集的资料来看:既有对现实爱情的憧憬,如“爱,简单而又简约!我们的爱是建立在相互之间的需要上的!我们身边的爱是轻轻的来,又轻轻的走!没有线,没有头,一切都是那么简单而又纯真!”、“因为爱,所以爱”。又有对现实残酷的无奈,如“钱不是万能的,但爱情没有钱,是无力的!”。又对爱情的无奈,“爱是什么?相爱,不就是两个人相爱吗?可是,以后会怎样呢?会结婚吗?当处于家庭生活中时,爱情禁得起考验吗?”。因此,从中看来大学生从满着高尚和浪漫,却又逃不脱现实的残酷。无怪乎,有人感叹说:“大学不谈恋爱,大学就是不完整的。”而事实上,现实生活中,从没有“世外桃源般的爱情”。

(2)大学生爱情既让人充满向往,又很脆弱

大学生朝气蓬勃,有理想,有上进心,而对永恒的话题——爱情,既

向往,又缺乏理智。在调研中占41.5%的女生认为大学谈恋爱史一时的好奇,经历了十二年寒窗之苦,高考的艰辛,父母及教师的压制,进入象牙塔,青少年压抑已久的心终于得到释放,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已经改变了那种高中只有读书为高考的观念已不复存在,思想放松了,再由于处于青春骚动期的大学生终于找到了释放感情的方式——谈恋爱。由于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日趋成熟及对人生认识的完善,自然对爱情有了现实的而变化。在调查中,占13%的男生认为大学恋爱的一个目的是为了生理需要,占20%的男生认为大学生恋爱同居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58%的学生则反对同居,认为同居是对道德的一种败坏;而约9%的文科类女生认为同居无所谓,感情已达某种程度的时候,那也无可非议,只要双方合适就行这可能与其认识和感性思想的浓厚等有关。约占60%的学生则认为爱情应该专一,忠于彼此,这成了主导思想,看来当代的大学生还是受传

统文化的熏陶,思想道德趋于良性化发展。一部分女生认为如果可以找到更好的,会考虑换男朋友,追求更完美的爱情,体现了对爱情的理想化,缺乏理性,谈恋爱只是凭着自己的感性认识,缺乏成熟的分析。这样一来,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爱情信任度的下降。占7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谈恋爱可信度不高,但不会完全、坚决地反对恋爱,因对作为消费者的大学生而言,婚姻是遥远的事情,还谈不上责任与义务,大学时代谈恋爱也无可厚非;对爱情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比较成熟的表现,在被调查的大

三、大四的学生中,占60%的人主张恋爱应结合社会现实,家庭实际,经济能力等,少些鲁莽和随便,多些成熟、理性的思考。

(3)大学生的爱情观又是不协调的在调查中表明:占30%的学生认为找男(女)朋友必须有“为共同理想奋斗的决心”,其中艺术类的学生占了10%,而占60%的理科男生认为女朋友必须是纯洁坚贞的,占20%的文科类的女生希望找个“在无聊时可以谈谈心的伴侣”„„这些结果显示:男、女学生对爱情伴侣的取向有着很大不同,而文、理科又有明显的差别。追究原因,可能是各自的文化知识层面、接受教育程度、道德观念、对现实的了解认识和未来计划的不同有关。

二、金钱观

朝气蓬勃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人们的生活物质水平节节攀升,对外开放的热潮,也逐渐带动人们消费水准的提高,人们的购买力越来越强。

而作为具有巨大消费能力的大学生消费者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触更多人群,各种各样的物质金钱的诱惑充斥身边。年轻的大学生们,在大的虚华环境中,极易心理失衡受金钱的利诱,拜金甚至做出违反道德的事。但也有更广大的一群大学生,保持着节俭朴素的作风,不追风攀比,嫌贫爱富。

众所周知,近来,新闻网络等时常报道关于大学生拜金、炫富、开豪车攀比的各式事件。而被广为人知的“90后女大学生炫富门”、“开学买百双袜子门”„„也揭示了目前大学生金钱观念部分扭曲的事实。在对LG大学的调研中发现:80%的学生认为,能够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消费能力,并且在大学生活中能

够好的支配自己的零用钱。15%的学生认为父母付出艰辛,供读大学,是没有理由盲目消费的。而还有5%的同学认为这个社会本就势力,把“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放在嘴边,故他们所行或所说,一定是要与利益挂上勾的。当然这样的想法,也是和目前物质躁动的社会影响和家庭周遭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

科技的迅速发展,代代更新的ipod、层出不穷的新款手机、电脑、游戏机等电子电器,对追求时尚潮流的大们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各种新新消费模式,足以让大学生这群带着青春躁动的心去面对。据调研显示:86.5%学生表示生活用品、生活方式的攀比,在大学生活中是存在的,人们潜意识的还是有贫富差距的比较。还有46.7%的学生认为现在女生对待爱情都变得比较现实,“找老公就要找有车有房一族”的观念已经深入很多女生的心。也有79.8%的学生认为金钱决定了物质生活水平,然而通过努力学习、奋斗,回报父母也是好的想法。

综上,通过对LG大学的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爱情表征着两个相爱的人连成的心,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为大学生对爱情是比较理想化,希望找到理想中的爱情,而现实的残酷又给爱情加了矛盾的枷锁,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爱情与形式的诸多关系。同时,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又是片面的。

篇3: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爱情观探索

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首先要端正恋爱动机。我们要改变以往校园文化单纯满足学生的娱乐、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的状况, 要强化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形成的积极作用, 从而实现对大学生恋爱观的潜移默化的引导, 使大学生明白:恋爱是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未来终身伴侣, 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 寻找刺激, 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

其次是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爱情是美好的, 能处理好恋爱、学业甚至以后的事业的人是幸福的。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 在此, 我们谨慎地认为在大学生活中, 完全可以多谈恋爱, 前提是正确认识爱情和做好本分事情, 因为爱情是完全区别于学科, 超越情商和智商的一门学问。

二、要帮助大学生保持健康的恋爱心理

大学生所处的青春期, 重量发育的机体结构、形态和机能都已相当于成人水平, 但从心理发育的水平看, 大学生的心理虽正快速趋于成熟, 但又尚未完全成熟, 这就要求:

1、加强青春期教育。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父母对子女的性教育采取回避政策, 学校的生理卫生课也往往一带而过, 导致大学生性审美和性道德意识的薄弱, 容易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去模仿, 导致性道德沦丧、性违法犯罪。对此, 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 要积极把握各种教育机会, 把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识灌输给学生, 帮助大学生保持健康的恋爱心理。

2、重视心理咨询。

大学生心理困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爱情的烦恼, 如果思想教育工作者避开不谈, 使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得不到及时清理、舒缓, 这种困惑就会越积越重, 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正常发展。

三、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恋爱能力

伦理学认为:所谓爱情, 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文化状态下, 男女双方以共同的生活理想为基础, 以平等的互爱和自愿承担相应义务为前提, 以渴求结成终生伴侣为目标, 按一定道德标准自主地结成的具有排他性和持久性的特殊社会关系。

爱是一种美好的感觉, 一种甜美的享受, 但同时也是一种责任, 一种为对方负责, 为对方的未来着想的责任与义务。因此, 我们一定要理智的对待恋人, 把握人生。另外我们还要有迎接爱和拒绝爱的能力, 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就要敢于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对于自己不愿意接受或认为不值得接受的爱情应有勇气拒绝。拒绝时应注意两点:1、语气要果断坚决, 容不得半点优柔寡断, 否则对对方造成的将是更大的伤害;2、要掌握说话的方式和尺度, 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 但是也要做到对别人起码的尊重。

四、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1、正视现实。

爱情是生活中美好的事情, 但在恋爱中遭遇挫折是常有的事。在处理失恋的问题上, 正确的态度是做到失恋不失德, 失恋不失态, 失恋不失志。作为有理智的大学生应该正视这一现实。

2、换位思考。

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 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 增进理解, 有助于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 有助于接受失恋这一痛苦的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

3、感情宣泄。不要过分地隐藏或压抑失恋带来的痛苦, 要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

4、情境转移。

失恋后之所以难以摆脱恋情的困扰, 就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昔日的恋人有者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要想摆脱失恋的痛苦, 就要换一个崭新的环境, 暂时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欢乐的环境中去。

5、升华。

要尽快把失恋升华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 尽快投入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为失恋而一蹶不振, 认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义。要知道, 恋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不是生活的全部。要正确的看待爱情, 处理好爱情于学习, 爱情于人生, 爱情于婚姻的关系。

爱情是两个人感情的交融, 是爱对方和爱自己的统一。对大学生谈恋爱, 我们不能盲目的赞同, 也不能武断的反对。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看待, 我们对适度和理性的大学恋爱是理解和祝福的。但我们仍要积极引导热恋中将要迷失或已经迷失的同学们, 使他们认识到大学是装载我们人生“知识之车”的黄金时期, 是决定我们未来发展的关键阶段, 要慎重把握, 不要在爱情中迷失了方向。

摘要:当代大学生都处于精力旺盛的青年时期, 青春的激情使大学生充满了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另外, 大学生面临着一个相对宽松和自由的环境, 恋爱也就随之而然成了大学生的必修课。根据大学生恋爱现状, 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本文就怎样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恋爱观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大学生,引导,恋爱观

参考文献

[1]高庆:《引导大学生恋爱观的方法论探讨》,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第7期。

篇4:大学生的爱情观

关键词 大学生;性别;性别角色;爱情观

分类号 B848.3

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6.07.006

1 问题提出

社会心理学家Rubin(1970)将爱情界定为一个人对某一特定他人所持有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使他(她)以某种方式表现对该特定对象的思考、感情与行为。因为态度是可测量的,所以爱情也可测量。而后,加拿大社会学家Lee(1973)提出爱情的三原色:激情、游戏和友谊,并进而把爱情划分为浪漫爱、游戏爱、同伴爱、现实爱、占有爱和奉献爱等6种类型。(1)浪漫爱类型的人最注重的是对方的外表和身体的接触,只要是好看的,就容易跟对方坠入情网;(2)游戏爱类型的人视爱情为游戏,爱情的关系短暂,经常更换对象,承诺在这种类型的人身上几乎看不到;(3)同伴爱类型的人感情发展细水长流,平静而祥和,通常刚开始时都只是好朋友的关系,后来才慢慢从相知友谊发展成爱情;(4)现实爱类型的人选择对象以理性条件的考虑为主,诸如教育背景、经济能力、社会地位等;(5)占有爱类型的人占有欲和嫉妒心强烈,关系也有如风暴,起伏不定,对方一点爱意的表示就会让他狂喜,一点点降温或关系出现点小问题就痛苦不已;(6)奉献爱类型的人与占有型相反,愿意为爱人完全付出自己,关心对方、爱对方而不求回报。美国心理学家Hendrick和Hendrick(1986)根据Rubin和Lee的理论,编制了爱情观量表(Love Attitude Scale,LAS),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确有6个维度,验证了Lee的理论。此量表被多个国家的研究者广泛使用,证明爱情观六类型有较强的跨文化适应性(Neto, Mullet, Deschamps,

Bartos, Benvindo, Carmino, et al.,2000)。

很多研究中涉及性别差异时,sex与gender常常混用,但二者区别甚大,sex指生理性别,而gender指的是心理性别或社会性别,即男性和女性都具有社会文化认同的人格特征(郭永玉,2005)。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学者将男女性别角色特质视为单一维度上的两端,认为男性化特质高者相对的女性化特质必然低,反之亦然。后来的学者则将男女两种性别角色特质视为互相独立或相关很低的特质,它们可以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而且很多研究都发现,兼具男性与女性特质的双性化者的性别角色行为较具有弹性,可以根据情景的不同而表现出男性或女性角色行为,因此较容易获得人际交往的和谐与各方面的良好适应(Bem,1975)。我国大陆学者近几年才修订了性别角色量表,有关性别角色的相关研究较少,多数研究者习惯以生理性别(sex)作为自变量探讨与因变量的关系,等于预先承认了所研究的因变量是由生理差异造成的。

许多性别角色与亲密关系的研究发现,双性化者的亲密关系优于其他性别角色类型者,而未分化者最差(Antill,1983;Bailey,

Hendrick, & Hendrick,

1987;Davidson,& Sollie,1987)。但也有学者提出质疑,由于双性化者会受到社会期待人们表现与性别相符的性别角色行为的压力,且当本身的两种性别角色无法统合或转换不适应时,可能使其感受到比其他性别角色类型更多的角色困扰(李美枝,钟秋玉,1996)。在爱情关系方面,同样需要考虑这样的问题。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尚缺乏使用标准化量表的爱情观研究,使得这一问题具备了深入探究的价值。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试图探讨性别及性别角色的分布及其与爱情观之间的关系。

2 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取方便取样原则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和大庆三地的师范类高校以整群取样和个别取样结合的方式对98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收回问卷907份,回收率92.08%;剔除没有回答完整及不认真填答的问卷72份和未通过检测题的问卷13份,共得有效样本822人,占90.63%。其中男生330名(占40.1%),女生492名(占59.9%);平均年龄21.23±1.57岁。

2.2 测量工具

2.2.1 爱情观问卷

采用Hendrick夫妇(1986)编制的爱情观量表,参考我国台湾学者张志成(2005)的译本,根据内地语言习惯对个别语汇进行了修改。该量表包括浪漫爱、游戏爱、同伴爱、现实爱、占有爱和奉献爱6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7个题项,共42题。被试根据题项所描述与自身情况的符合程度,回答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采用Likert五点计分。各分量表总分即反映被试的爱情观倾向。此量表的编制者Hendrick夫妇(1986)报告其6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62~0.84之间,重测信度在0.60~0.81之间;效度方面,6个因素共可解释44.2%,因素负荷量介于0.33~0.83之间,我国台湾地区学者使用此量表时进行的信、效度检验结果与之接近(张志成,2005;吴昭仪,吴丽娟,2005)。

2.2.2 性别角色问卷

选用钱铭怡和张光健(2000)编制的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该量表包括男性正性量表、女性正性量表、男性负性量表、女性负性量表以及中性干扰量表共5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20个题项,共100个题项。题项均为描述男性及女性特征的形容词,顺序随机排列,回答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 采用Likert五点计分。

nlc202309081956

2.3 数据收集与整理

问卷的施测采用团体施测和个别施测两种方式。团体施测以班级为单位,主试由心理学专业教师担任;个别施测以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在自习室、寝室等场所随机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两种施测方式分别发放问卷585份和400份。

采用SPSS21.0建立数据库,进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

3 结果

3.1 总体情况

爱情观量表的6个分量表、性别角色量表中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总分均大体符合正态分布。爱情观6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46~0.69之间,男性化与女性化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70和0.88。爱情观量表中浪漫、游戏、同伴、现实、占有和奉献爱的平均得分依次为20.11±3.17、18.77±3.55、23.69±3.88、22.14±4.20、22.66±3.79、25.07±3.83。

3.2 性别与性别角色

性别角色类型的划分采用Spence(1993)的中位数分类法,即找出总样本的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的中位数(分别为119.5和129),男性特质高于中位数、且女性特质低于中位数的为男性化类型;男性特质低于中位数、且女性特质高于中位数的为女性化类型;二者皆高于中位数的为双性化类型;二者皆低于中位数则为未分化类型。被试中各性别角色类型在样本中所占的比例如表1所示。

经卡方检验,本研究中男性被试与女性被试相比,不同性别的性别角色类型显著不同,χ2(3,822)=26.254,p<0.001。男性被试中男性化类型最多,女性化类型最少;女性被试中女性化类型占多数,男性化类型和未分化类型都较少。本研究与钱铭怡等人(2000)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各种性别角色类型在男性被试和女性被试中的分布无显著差异,其男性被试χ2(3,330)=2.146,p=0.543,女性被试χ2(3,492)=0.802,p=0.849。

3.3 性别、性别角色与爱情观

根据Anderson(1986)对性别角色数据分析方法的建议,首先计算男性化得分、女性化得分与爱情观6个分量表之间的相互关系(见表2)。可以看出,男性特质与女性特质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浪漫爱、游戏爱和奉献爱均有显著正相关;女性特质与游戏爱显著负相关,与现实爱、占有爱和奉献爱显著正相关。虽然性别角色特质与爱情观之间显示出一些显著的相关关系,但应该注意的是,其相关系数值均不高(0.095~0.227),这可能是受样本量较大的影响。使用方差分析进一步验证性别、性别角色类型与爱情观的关系。

4 讨论

4.1 性别与性别角色的分布

我国大陆学者以大学生为样本的性别角色研究发现,各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没有显著差异,但不同性别的性别角色类型差异显著,男性样本中的双性化类型最多(钱铭怡,张光健,2000;杨玲,王雄雄,2005)。本研究总体样本中各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没有显著差异,女性样本中女性化类型最多,与钱铭怡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但男性被试中的男性化类型最多,未分化类型其次,结果与上述研究并不一致。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本研究取样的地域在东北地区,样本以东北人为主,东北男性的性别角色中可能男性化更突出,即所谓“东北爷们儿”。可以看出本研究中男女大学生仍受传统性别角色观的影响,男性更多男性化,女性更多女性化。当今社会对跨性别角色者的态度愈渐宽容,现实中存在着男性女性化者相对于女性男性化者承受更多的社会压力,而具备男性特质的女性在社会竞争中更有优势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前因后果都是十分值得心理学工作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4.2 性别与爱情观

我国台湾学者研究发现,女生的爱情观比男生具有更多的现实成分(董福强,2004;吴昭仪,吴丽娟,2005),而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浪漫爱、游戏爱和奉献爱(卓纹君,2004)。本研究发现,男性样本的浪漫爱、游戏爱、同伴爱、占有爱和奉献爱都显著高于女性样本,只有现实爱得分略低于女性样本。显示出男性比女性在感情上更倾向真情的投入,情感表现较女性浪漫、热烈,也较勇于付出,而且带有游戏性,与西方的研究结果类似。男性在求偶过程中一直扮演主动的角色,而女性在感情发展的过程中多半扮演被动等待与抉择的角色(李美枝,钟秋玉,1996)。这个现象可从两方面解释,一是从生物演化的机制上说,男性生物遗传的生理机制表现为明显的性需求和繁衍后代的任务;二是从社会文化的角色期许上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追求往往需要冲锋陷阵般的投入与付出,才有赢得美人芳心的可能。

4.3 性别角色与爱情观

本研究发现男性化特质与浪漫爱和游戏爱显著正相关;女性化特质与现实爱和占有爱显著正相关、与游戏爱显著负相关;两种性别角色特质都与奉献爱显著正相关。男性化者较女性化者更倾向于游戏爱,而女性化者更倾向于现实爱和占有爱。可见中国大学生的爱情观仍多少反映出社会、文化对性别角色的期许,“大丈夫何患无妻”式的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规范还未完全被“男女平等”的观念取代。

很多关于性别角色类型的研究都显示,双性化者有着相对较好的社会适应和人际和谐水平,有学者认为浪漫爱与游戏爱都是不适应的爱情观,并发现双性化者具有较少的不适应的爱情观,由此认为双性化者会发展出更和谐的爱情关系(王庆福,王郁茗,2003)。但也有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即女性化者在占有爱中显著稍高于其他性别角色类型者,其余未见差异(卓纹君,2004)。本研究中的双性化样本的浪漫爱和游戏爱得分并未明显低于其他性别类型,其浪漫爱的得分反而最高。比较明显的是,男性化样本存在相对较多不适应的爱情观。造成这些研究结果差异的原因可能有:(1)所使用的爱情观量表需要根据我国国情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删除或添改不适当的题目;(2)所用测定性别角色的工具不统一;(3)我国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大学生的爱情观在性别角色上确实存在差异,这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论证。

nlc202309081956

4.4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表明,分别以性别和性别角色为自变量得到的,其与大学生爱情观的关系并不一致。性别与性别角色对爱情观的影响不具有交互作用。相对性别而言,引入性别角色变量能够深入探讨社会文化和环境因素对人们心理及行为的影响。本研究中性别角色特质与部分爱情观的相关显著但相关系数并不高,虽然使用方差分析方法弥补,但本研究的结论仍受一定制约,有待后来的研究者进一步探索。

在爱情观上,男性接收到的多是诸如“妻子如衣服”这样的信息,而女性则接收到“女怕嫁错郎”的信息,不同的生物性别取向和社会性别角色期许在择偶和婚配过程中的关系不可分割,今后可以对不同性别角色类型搭配的情侣或夫妻的爱情关系及相关因素进行进一步研究,不仅极具理论研究价值而且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董福强(2004). 高职学生爱情观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高雄:台湾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

郭永玉(2005). 人格心理学:人格与差异的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李美枝, 钟秋玉(1996). 性别与性别角色析论. 本土心理学研究, (6), 260-299.

钱铭怡, 张光健(2000). 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的编制. 心理学报, 32(1), 99-104.

王庆福, 王郁茗(2003). 性别、性别角色取向与爱情观及爱情关系的分析研究. 中山医学杂志, 14(1), 71-82.

吴昭仪, 吴丽娟(2005). 大学生的共依附与爱情态度之相关研究. 教育心理学报, 36(3), 241-263.

杨玲, 王雄雄(2005).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 高等理科教育, 63(5), 23-27.

张志成(2005). 高雄市国中资优生的爱情观与现况之相关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台北: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

卓纹君(2004). 台湾人爱情风格之分析研究. 中华辅导学报, 16(9), 71-117.

Anderson, K. L. (1986). Androgeny, flexibility, and individualism.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50(2), 265-278.

Antill, J. K. (1983). Sex role complementarity versus similarity in married coupl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5(1), 145-155.

Bailey, W. C., Hendrick, C., & Hendrick, S. S. (1987). Relation of sex and gender role to love, sexual attitudes, and selfesteem. Sex Roles, 16(11/12), 637-648.

Bem, S. L. (1975). Sex role adaptability: One consequence of psychological androgyn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1, 634-643.

Davidson, B., & Sollie, D. L. (1987). Sexrole orientation and marital adjustment.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15(1), 59-69.

Hendrick, C., & Hendrick, S. (1986). A theory and method of lov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0(2), 392-402.

Lee, J. A.(1973). Colours of love: An exploration of the ways of loving. New Press.

Neto, F., Mullet, E., Deschamps, J., Bartos, J., Benvindo, R., Carmino, L., ... & Machado, M.(2000). Crosscultural variations in attitudes toward love.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31(5), 626-635.

Rubin, Z. (1970). Measurement of romantic lov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6(2), 265-273.

Spence, J. T. (1993). Genderrelated traits and gender ideology: Evidence for a multifactional theor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4(4), 624-635.

Taylor, S. E., Peplau, L. A., & Sears, D. O. (2004). 社会心理学. 第10版. 谢晓非, 谢冬梅, 张怡玲等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69-271.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x, gender roles and love attitudes of college students were measured. The major findings are stated as follows:(1)Male differed significantly from female in gender roles. The interactions of sex and gender roles in love attitudes were not significant. (2)The average score of Allgiving Love was the highest, secondly was Friendship Love, and Gameplaying Love was the lowest. (3)Males average score of Romantic, Gameplaying, Friendship, Possessive and Allgiving Love were higher than them of female significantly. (4)The masculine samples average score of Gameplaying Lov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eminine and undifferentiated. That of androgynous sample was higher than feminine significantly. The feminine and androgynous samples scores of Logical and Possessive Lov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masculine and undifferentiated. Androgynous score of Allgiving Lov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masculine and undifferentiated.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ex; gender role; love attitude

篇5:大学生爱情观

弗洛姆 《爱的艺术》

健康的爱情观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人类精神世界不竭的动力之一。爱与美、爱与人生、爱与永恒紧密相关。正值花样年华的大学生,受氤氲之气的滋养,爱情悄悄地生长并繁茂,大学生的爱情如同夏日里的太阳雨,美丽却又有些伤感。爱的琼浆需要理性与智慧,需要等待与心智,由恋爱的双方共同酿造。因而,确立健康的爱情观,是大学生未来幸福生活的金钥匙。

第一节 爱情是什么

一、爱情是什么

这些来自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大学生理解的爱情:

“爱情是什么?对于罗密欧和朱丽叶而言,爱情是致命的毒药,对于奥瑟罗来说,爱情是嫉妒的匕首。而对于我,爱情又是什么?这是一个没有穷尽答案的问题。在人生的某些片段,我们会不自觉的去思考她们。”

这是正在思考爱情的大学生。

“爱情可以去理解、可以去解释、可以去研究、可以去……但爱情的美只能在感动中得以体会,那是一个充满了想象与超脱现实的生命经验。你永远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人可以那样的去爱另一个人,除非你也曾深深体会。

这是正在恋爱的学生理解的爱情。

有时候,爱情就好像一个妖精,潜着夜的阴影,隐藏在我们灵魂的那些软弱与彷徨的背面。你若不够坚强,她便悄然念动一些恶咒来使你更加痛苦,而我们却无法使用我们惯常的逻辑和理智来进行抵抗,因为爱情是非理性的东西,如果你妄想去分析,她会让你饱受挫折,并且丧失掉最后的一点自信。比较好的方法是依靠忍耐、时间和自生的力量。你若不够坚定,她便又在你耳边低声呢喃,吹气若兰,撩动你的发梢,轻拨你的心弦,使你陶醉,然后陷入激流中迷局般的漩涡。这样的情况,有些人曾经体会,于是有些人便说:爱情是无聊的东西!

是真的吗?好像从来没有人给出这个问题的绝对答案。爱情如此神秘,只因不了解的人尚不敢去揭开她的面纱,而了解了的人却又沉默了。在爱情面前,语言成了多余;在爱情面前,人人都是小孩,经验往往胜于才智,沉默却更让人领悟。这是一名刚刚恋爱的男生笔下的爱情。

人人都在期待爱情,爱情却不会为每个人停留。谁不期盼一份真挚不变的爱情啊!可是我终究还是没搞懂爱情是什么东西。爱情依旧是那样神秘,一如几千年来的一贯作风,而我依然深信不疑,一如在我之前所有找寻答案的人一般。于是我还将继续追寻。在找到答案之前,我只希望还在等待她的人儿,不要错过了她;已经得到了她的人儿,不要轻率的对待她;而蠢蠢欲动的人儿,先要审视自己的内心。

这是一位等待爱情的年轻的而沉稳的心。

三、爱情产生的生理心理基础

生理成熟为大学生恋爱提供了物质基础,但心理与社会性成熟是恋爱的一个必要准备。恋爱作为大学生情感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体验会对大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一)爱情产生的生理基础

爱情产生的生物学基础是生理的成熟。

青年期是童年与成年之间的一个发展过渡期。一般认为它处于12、13到18、19至20岁,青年期始于青春期,个体在此期间达到性成熟并具备了生殖能力。青年期的早期征兆之一就是青年人身高与体重的急剧增加。女孩一般发生在9.5-14.5岁之间,男孩一般发生在10.5-16岁之间。

伴随着生理的成熟常常会带来心理上的变化。其中身体的早熟与晚熟会影响青年的心理。早熟的男孩平衡、自然、放松、受同伴的欢迎,较多成为群体中的领导;而晚熟的男孩常常觉得自己能力不足,被拒绝、被支配、有依赖心,缺乏安全感,攻击性强,反抗父母,而且较少想到自己。早熟的女孩子敏感、害羞、心理变化微妙。生理的成熟个体差异较大,大学生整体上性器官与性功能完全成熟。

(二)爱情产生的心理基础

身体的成熟一定会带来爱情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中国人经常谈到的某个孩子“懂事早”特指其心理上的成熟程度。尽管生理的成熟也受到社会文化与环境的影响,但心理的成熟更多受社会文化与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是社会环境综合影响的结果,从校园到校园如此简单的人生经验,使大学生的社会经历显得单薄甚至有些单纯,但大众传媒特别是网络,又使大学生与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社会文化成为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催化剂,太多的传媒关注大学生,使他们的心理如同雨后春笋急剧成长;另一方面,社会经验的短缺使他们的成长或多或少带有不现实性,或者说,象牙塔中的心理成长还带有相当的书院气息。个体的成长永远不可能脱离社会环境而存在,只有在社会多种因素的碰撞中,积极的因素占优势,大学生才会呈现较高的心理发展水平或达到理想状态,否则就会出现迟滞、消极或扭曲的状况。这一点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第二节 大学生的爱情

一、大学生的爱情

卢梭在《忏悔录》中写道,他还是15岁的中学生时,热恋上了德·维耳松小姐,却被无情地抛弃了,曾经十分痛苦。普希金14岁时写下了“一颗火热的心被征服了,我承认,我也坠入情网”这样一句奇妙的爱情体验。这种奇妙感情的出现,男女青年会忽然听见在他心底响起的一种最甜蜜、最温柔的音乐,这是青春苏醒了,这是存在的庄严召唤。“少年的爱情需要的是爱护、体谅、同情,需要温和的、适宜的气候。当羞怯的初恋的红晕开始出现在脸上的时候,对周围的人是一个信号,应该要求真心真意地关怀未成年人的预警信号:注意,爱情萌芽了!”少年的爱情是纯洁的、感性的、精神的,但又不是柏拉图式的,他是在延续世代的本能基础之上的,它要导致性的接近。

(一)爱情来临的阶段

爱情来临至少有几个阶段:一是爱情产生的第一个表现是迷醉,它明净的光辉甚至照入梦中,一个人如果没有体验到由于迷醉而产生的战憷,他就不会堕入情网。性学家说,没有病人,只有医生,没有爱情,只有恋人。初恋的感情中包含着对美的感知,当一个人着了迷时,他是在恋爱,情人眼里看到的心上人的秀丽、完美、无与伦比的人品,爱情许诺的是幸福与快乐。二是激情与热恋阶段。男性开始占有理想的情人,他的激情燃烧得更加旺盛,更加明亮,因为隐约模糊的性的欲望如今被鲜明的、令人忐忑不安的爱情感所代替,而女性也表现出前所未见的光彩。爱情要求所爱的人品质恒久不变,同时又要求这种品质具有可塑性,不断翻新,它崇敬传统、习俗,但又渴望理想的美,渴望生活的完美,渴望双方关系文明化。

到底是什么产生了两性的相互吸引?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恋父情结”与“恋母情结”可以有效地解决人们的恋爱选择。年轻男女在选择自己的恋人时,女性倾向于选择与其理想父亲相一致的男性,而男性倾向于选择与其理想母亲心中意向相一致的女性,这归因于人类最初的恋父情结与恋母情结。生物学流派认为:男性喜欢更年轻、在生理上更有吸引力的女性,因为正是这些女性,能够引起男性的生理与心理唤醒水平;而女性也着重寻找能为她们的孩子提供物质来源的男性。这些男性的特征是身体强健,能引起女性的关注与关爱,这些研究有着明显的局限性。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两性吸引是社会学习的结果,是社会角色的定位与影响而形成的。社会学习包括榜样学习、替代学习与自我学习。儿童时期,父母是学习的榜样;而少年时期朋辈群体是重要的学习榜样,青少年时期积累的学习形成的经验会影响到青年时期恋爱对象的选择。比如,一个在缺乏爱的学习榜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在恋爱时往往缺乏正常的经验与引导。一个缺乏爱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更易较早恋爱。

可以肯定的是: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发展还不能完全解释为什么一个人会爱上另一个人,爱便以其特殊的魅力感染年轻的校园学子。

(二)大学生可以恋爱吗?

在课堂教学与咨询中,大学生经常问:大学生可以恋爱吗?恋爱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既有个体差异,也有社会环境的影响,后者的影响更大。比如说,在农业社会,年轻人的结婚年龄普遍偏小。而在现代社会,快速的生活节奏与自我发展的双重压力使更多的人先立业后成家。而大学生尽管生理成熟,但承担繁重的学业任务与未来发展的任务,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发展自我。当爱情的脚步走近时,你可能无法逃避,你拥有选择的权利。但是,大学生恋爱也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大学的时间是一个常量,你精力的分配将决定你未来的发展。因而是否可以恋爱并非一个绝对的规定,它与个体的身心成熟与社会性成熟有关。最简单的一点是,有恋爱就有失恋,你对恋爱的心理预期与失恋的心理承受力是需要提前考虑的。

大学生爱情有着其独特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大学生恋爱的高纯度,纯净、美丽有时甚至显得单纯。多数学生恋爱如同琼瑶笔下的男女主人公,没有现实生活的压力,男女的第一要务就是认认真真地恋爱。而爱情永远离不开坚实的大地,脱离现实生活的爱情必然是“见光死”。二是大学生恋爱的精神特质。大学生在恋人的选择上,更重视精神层面的相互认同,世俗生活中的物质交换、门当户对等不会对大学生构成影响;大学生甚至追求纯洁地爱一次。三是大学生恋爱的冲突性。大学生面临自身发展的压力,如考研、就业、经济、学业、人际关系,恋爱是需要大量心理能量,学业压力、成长压力特别是性压力,对恋爱的双方都是巨大的心理与意志考验。四是大学生恋爱表达的自然与随缘。今天的大学生更多的相信缘份,当面对无法解释的情感纠葛时,学生会以缘来缘去解释情感的变化。五是大学生恋爱理性与感性并存。大学生在选择自己的恋人时,既有感性的冲动,更有理性的思考。更加考虑双方是否合适,将两人呆在一起非常快乐的感觉列在重要位置。而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显得心理准备不足,当面临职业选择等人生重大课题时,恋人常因不能长相守而劳燕分飞。六是大学生爱情的多元化。传统的爱情理念在今天的大学校园受到空前的挑战,与前二十年大学生相比,今天的大学生更重视爱情的即刻性,将恋爱作为一项独立的人生任务而非与婚姻等长久的人生目标相连。爱情的多元化伴随着网络的发展,使大学生恋爱不再如此严肃而神圣。

(三)什么不是爱情

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能背诵《大话西游》中那段经典的台词:“曾经有一份真实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它失去时我才追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一定要对你说„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情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这是大学生心中的理想的爱情。但是,理想并不等于现实,当大学生心中的理想之爱最终注定只能是空想时,这种爱就会化作烟雨,一切都将随风而逝,留给当事人的只能是无尽的愦憾、懊恼与失落。因此,大学生在首先需要澄清的是什么不是爱情。

二是完美的爱情。这种爱情的本质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而不是存在于同另一个人实实在在的结合之中,这种爱情往往是用代用品使自己满足;另一种表现是将现时推移过去。我们常常将恋爱的对方想象得极其完美。特别是校园爱情被称为“真空爱情”或“玻璃爱情”就是因为大学生扩大了爱情的完美性而忽视了其现实性。当真实的生活摆在面前时,大学生的爱情显得脆弱不堪,因为完美本身拒绝缺点。

三是爱的投射。当恋爱失败或受挫后,将注意力放到“所爱者”的错误和缺点上,对他人的细微错误的反应十分灵敏,而对自己的问题与弱点却不闻不问。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指责对方或者教育对方。那么,二者之间的爱情关系就成为相互投射。事实上,当恋爱受挫后,当事人需要认真反思自我,而非投射。

四是爱情的非理性观念。认为爱情意味着甜蜜,意味着没有冲突。恋人之间的相互冲突,那些属于人的内在现实并能在人的心灵深处体验到的冲突决不是毁灭性的,这些冲突会带来净化,会带来心灵的沟通与理解。关于爱情的非理性观念主要有以下十类:一是没有爱情的大学生活是失败的;二是爱情是靠努力可以争取到,即付出总有回报;三是爱不需要理由;四是因为相爱而发生的性关系无可非议;五是恋人是完美的,爱情是至高无上的;六是爱是缘分也是感觉;七是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八是爱情重在过程不在结果;九是爱情能够改变对方;十是失恋是人生重大的失败。由于受非理性观念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将恋爱置于其他重要人生任务比如学业之上,甚至因为爱而荒废了学业。有的学生坚信爱情中付出总有回报,做爱情的守望者,耐心地等待,有的甚至采取极端举措。

关于爱情的非理性观念影响着他们的人生选择,经常在咨询中听到学生讲,“我一直在努力,为什么得不到她的爱?我的爱可以感动神灵,唯独不能令她感动。”还有单相思的“我只是默默地爱他,我不在乎他是否在乎我”;“为什么随着交往的深入,我发现他不是我生命中等候的人”等等,都是受到自己头脑中非理性观念的影响。

五是产生于孤独无助时的爱恋。爱情产生于何时?我们无法精确计算。但很多悲剧产生于开始,因为开始本身就意味着错误。特别是大学新生,来到陌生的城市,面对陌生的环境,显得无助与孤独。此时,可能一声问候、一束鲜花都会令孤独无助之中的你感动之极。要记住:在孤独无助时,更需要广泛的社会支持如友情而不一定是爱情。“英雄救美人”的悲剧就始于此。

爱情的神圣与庄严,神秘与美好吸引着无数青年男女为之折腰。有的学者说:“有青年人的地方就会有爱。”但是,大学校园里并非都存在着完满的恋爱,并非都闪动着幸福的恋人,并非每个爱情的渴望者都能品尝到甘甜的爱情之羹。

(一)单恋。单恋也是我们经常说的单相思,是指一方对另一方的以一厢情愿的倾慕与热爱为特点的畸型爱情。单恋多是一场感情误会,是“爱情错觉”的产物。“爱情错觉”是指因受对方言谈举止的迷惑,或自身的各种主观体验的影响而错误地主动涉主爱河,或因自以为某个异性对自己有意而产生的爱意绵绵的主观感受。“爱情错觉”导致一厢情愿式的单恋,俗称单相思。单相思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毫无理由的“单相思”,对方毫无表示,甚至对方还不认识自己,而自己执着地爱对方,追求对方,这种恋爱,是纯粹的“单向”;另种是自认为有“理由”的单相思,错认为对方对自己有情,于是“落花无意”变成“落花有意”,这是假“双向”,真“单向”。

单恋较多地出现在性格内向、敏感、富于幻想、自卑感强者身上。首先是自己爱上了对方,于是也希望得到对方的爱,在这种具有弥散心理的作用下,就会把对方的亲切和蔼、热情大方当作是爱的表示并坚信不已,从而陷入单恋的深渊不能自拔。单恋者固然能体验到一种深刻的快乐,但更多体验到情感的压抑,因为他们无法正常地向自己所钟爱的异性倾诉柔情,更不能感受到对方爱意的温馨。

首先是要能避免“恋爱错觉”,学会准确地观察和分析对方表情,用心明辨;要视其反复性,某种信息的经常出现可能意义很深,而一两次就不足为凭了;不要强化内心中形成的一见钟情式的浪漫爱情。一旦单恋已然发生,要鼓足勇气,克服羞怯的心理,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果被接纳,爱的快乐就取代了等待的痛苦;如果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则应该面对现实,勇敢地抛弃幻想,用理智主宰感情进行转移,通过思想感情的转换和升华来获取心理平衡。其次当向对方表达遭到拒绝时,要用理智克制自己的情感,爱情一定是两心相悦的,强扭的瓜不甜,这种理性、客观、冷静的考虑也是自身未来幸福快乐的源泉。

(二)失恋。“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男子不钟情”,尤其是青年,由于生理、心理的逐步成熟,都会萌动春心,涉入爱河。浪漫热情之恋是青年男女内心的美好憧憬,它似一杯甘醇芳馨的美酒,令人如痴如醉。然而,有恋爱就有失恋,这是个辩证的自然法则。所谓失恋是指恋爱受挫失败。失恋引起的主要情绪反应是痛苦和烦恼。大多数失恋者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好这种恋爱受挫现象,愉快地走向新生活。然而,也有一些失恋者不能及时排解这种强烈的情绪,导致心理推移,性格反常。具体到不同的个体,常常出现以下几种消极心态:

(1)“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失恋者羞愧难当,陷入自卑和迷惘,心灰意冷,走向怯懦封闭,甚至绝望、轻生,成为爱情的殉葬品。因为失恋而自杀的人的推理是:连我最爱的人都抛弃了我,这个世界对我还有什么意义?事实上,如果反向思维,既然爱情不再,感谢爱情给予你的自我成长。正是爱情给予你人生的启发,恋爱是双方相互了解,为将来人生做准备的过程,如果在交往过程中发现彼此不合适,恋爱中止是最明智的人生选择。

(2)“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失恋者对抛弃自己的人一往情深,对爱情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回忆和幻想,自欺欺人,否认失恋的存在,从而陷入单相思的泥潭。也有人会出现一个特殊的感情矛盾——既爱又恨,不能自拔。这类人首先从心理上拒绝、否认,继而更加思念对方,认为失去是人生最好的,陷入单相思之中难以自拔。

(3)“阁道曲直,似我回肠恨怎平”。失恋者或因失恋而绝望暴怒,推动理智产生报复心理,造成毁坏性的结局;或从此嫉俗厌世,怀疑一切,看着什么都不顺眼,爱发牢骚;或从此玩世不恭,得过且过,求刺激,发泄心中不满。典型的心理反应是:我不幸福,你也别想幸福!这是一种扭曲的心理,因为个体在人生选择中,都有一个相互了解与学习的过程。

当然,如果你在交往中发现对方不适合于你时,向对方提出中止恋爱关系一定要注重策略,有的人因为担心对方受伤害而忍受内心的痛苦,误使对方以为你还在爱他;有的人不告知对方为何中止恋爱关系,或者只用含糊不清的理由比如性格不合,当你告诉对方不爱的理由时,一定要具体而且令对方接受。

失恋的种种不良心态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正为失恋而痛苦缠身的不幸者必须学会自我调整、自我拯救。提供方法如下:

1、倾诉。失恋者精神遭受打击,被悔恨、遗憾、愤怒、惆怅、失望、孤独等不良情绪困扰,主动找朋友倾诉,释放心理负荷。可以用口头语言,把自己的烦恼和苦闷向知心朋友毫无保留地倾诉出来,并听听他们的劝慰和评说,这样心理会平静一些。也可以用书面文字,如写日记或书信把自己的苦闷记录下来,或给自己看,或寄给朋友看,这样便能释放自己的苦恼,并寻得心理安慰和寄托。

2、移情。及时适当地把情感转移到失恋对象以外的他人、事或物上。发展密切的朋友关系,交流思想,倾吐苦闷,陶冶性情;投身到大自然的博大胸怀中,从而得到抚慰。当然密切自己与其他异性的交往,也不失为一个合适的途径。

3、疏通。指的是借助理智来获得解脱,有理智的“我”来提醒、暗示和战胜感情的“我”。要想想,爱情是以互爱为前提的,不可因一厢情愿而强求,应该尊重对方选择爱人的权利。也可以进行反向思维,多想对方的不足点,分析自己的优势,鼓足勇气,迎接新的生活。还可以这样设想,失恋固然是失去了一次机会,然而却让你进入了另一个充满机会的世界。正如海伦凯勒所言“一扇幸福之门对你关闭的同时,另一扇幸福之门却在你面前洞开了”。

4、立志。失恋者积极的态度会使“自我”得到更新和升华,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许多失恋者因此而创造出了辉煌的成就。像歌德、贝多芬、罗曼罗兰、诺贝尔、居里夫人、牛顿等历史名人都曾饱受失恋的痛苦。他们是用奋斗的办法更新“自我”,积极转移失恋痛苦的楷模。

(三)中止恋爱关系

恋爱双方在交往中,随着交往的频度的增加与卷入深度的加强,如果一方发现对方不是自己心中想找的人时,能够理智地分析恋爱的走向,并提出分手,分手对双方都不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特别是确立恋人时间较长,具有较为稳定恋爱关系的人。提出分手的一方,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择恰当的时机;二是使用策略;三是艺术地说明原因;四是不逃避责任;五是不拖泥带水。被动的一方,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可自暴自弃也不可死打硬缠,更不可义气用事,寻求报复。值得注意的是:中止恋爱关系不要给对方留有余地,比如“以兄妹相称”,“再相处一段试试看”等,特别是两性恋爱关系中止后,都需要一段时间认真冷静地面对这段感情。

案例:某著名大学一名优秀的女硕士李某,在大学期间,与同在某一小城市读大学的张某确立了恋爱关系,在研究生考试中,恋人张某失利,而李某以专业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入某名牌大学深造,此时的张某决定孤注一掷,辞职来到北京考研,随着阅历的增加,李某感到与张某已缘份不再,却又羞于出口,自觉对不起张某,张某的第二次考研又以失败告终。为鼓励张某继续奋斗,两人又继续交往,当张某第三次考研在即时,李某考虑应当中止恋爱关系,拖延并无好处。经历了两次考研失利打击的张某,无论如何也不能再承受失恋的打击,所以当李某提出中止恋爱关系时,张某选择了杀死李某再自杀的极端行为。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李某注意选择时机,运用策略,悲剧也许不会发生。在张某考研焦虑、无助甚至绝望的时候提出分手,对他的打击可想而知;而张某选择了极端的手段,选择剥夺他人生命的手段是非理性和残忍的。

第三节 爱是自我成长

爱情是人类高尚的精神体验,是灵与肉的完美结合。对于人生而言,个体心理的成熟也能够正确客观地理解爱情。在课堂中,爱情不同于人类其它的情感体验,它是个体独特的心灵历程,只有真正爱过的人才能体察心灵的互动,是惊鸿一瞥的心的战憷,更是双方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爱情不可以被抑制,但爱是上苍赐予个体神圣的礼物,不可滥用,爱情不是存在银行中的钱,随需随取。爱情的成本是人生情感成本最高的。正确地理解爱情,才可能与幸福同行。

一、学会爱自己

一个自爱的人是自知的,一个心理成熟的人是自然而坦然地表达自我的。自爱是要成为你自己,而非通过爱情变成他人。“自己若是世界上最好的李子,而你所爱的人却不喜欢李子,那时你可以选择变成杏树,不过经过选择变成的杏子,是次等品质的杏子,只有做原来的李树,才能结出好的果子,如果你甘愿变成次等的杏子,而爱你的人喜欢上等的杏子,你就可能被抛弃,于是只有倾心全力使自己变成最好的杏子或者找回做李子的感觉”。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更何况人呢?个体正因为其差异性才构成色彩缤纷的世界。

(一)爱自己首先需要正确的自我认知。特别是女性,更要积极关注恋爱中的自我,有人说“恋爱损伤女性的大脑,降低判断力”,事实上恋爱特别是热恋中男女都会将恋人“理想化”,特别是热恋中快乐与痛苦的心理感受都是放大了的。当处于热恋中时,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而失恋后便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固然,恋爱双方强烈而丰富、敏感而不稳定的感情并非异常,但如果陷入情感的幻想中,自我判断、自我评价与自我意识都会发生偏差,有的因为恋爱失去了自我,有的因为恋爱更加自恋,有的因为恋爱更加成熟,其中的差异在于个体对自我的认知。

(二)爱自己要学会珍惜自己的感情,尊重自己的感情。当“新新人类”进入大学校园,以一种反传统、自我贬损、充分的自我张扬的方式凸现其个性时,如韩国剧“我的野蛮女友”,靠身体的对抗与争执赢得爱情,受到大学生的喜欢。时尚的未必是永恒的,也未必是正确的。大学生时期的感情纯洁、真诚,这也是将来幸福生活的基础。有的同学因为恋爱而放纵自己的感情,甚至本不是爱情,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生理与心理甚至物质的需求,用青春与爱情赌明天,都不是珍惜感情的体现。

(三)爱自己要学会说“不”。特别是在热恋时,要控制爱情的温度,1994年,美国青年发表发表了“真爱要等待”的宣言——本着真爱要等待的信念,我愿意对我自己,我的家庭,我的异性朋友,我未来的伴侣及我未来的子女,有一个誓约:保证我的贞洁,一直到我进入婚约的那天为止。这昭示着美国青年个人生活更加严谨,这也是爱自己的重要方面。

(四)爱自己也包含对自己负责。恋爱不是为了让我们放弃自我,而是学会更加负责地生活。这当然也包括失恋后的自爱。一个人只有本着对自己高度负责的态度学习、生活,处理好恋爱中的自我与他人、现在与未来、学业与爱情等关系。爱不仅是情人节的玫瑰,也不只是每日的相守,更是守望的美丽与对彼此生命负责的人生态度。

二、学会爱他人

爱自己和爱他人是密不可分的。人们只有认识对方,了解对方才能尊重对方。我们只有用他人的目光看待他人,而把对自己的兴趣退居二位,才能了解对方。爱他人不是无我状态,按照对方塑造自己,也不是将你爱的人塑造成你所喜欢的人。爱他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你爱的人。恋爱既是两人心灵的共鸣,又是自我成长,是使双方积极的潜能发挥而非按照某种愿望或标准塑造对方,使其成为你希望的那样。事实上,每一份爱情中,都包含着期待效应,对方都在向着彼此喜欢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更加尊重你所爱的人,让对方在爱的港湾中自由发展,以他自己喜欢的方式发展自我。

(二)帮助对方积极发展自我。恋爱唤醒沉睡的心灵,积极的恋爱使个体潜在的心理能量得以释放,为所爱的人努力,爱也是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催促着相爱的两个人向着更好的自我发展,更加努力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而非自我束缚,自我放纵。重要的是将爱情引向积极的有利于人类发展的方向。

(三)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真正的爱是内在创造力的表现,包括关怀、尊重、责任心、了解等,爱不是一种消极的冲动,而是积极追求被爱人的发展和幸福,这种追求的基础是爱的能力。正如爱克哈特所说的:“你若爱自己,那就会爱所有的人如同爱自己”。爱他人与你爱的人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三、理解爱情

(一)爱情是给予不是得到

大家都熟悉海的女儿的故事,美丽的美人鱼,为了自己心爱的人,牺牲了自己动听的歌喉,用心陪伴在自己心爱的人身边,为了救自己的心上人,最后化作为泡沫。

成熟的爱情是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也就是保持自己个性的条件下与他人合二为一,人的爱情是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可以推动个体创造生命的奇迹,可以推动个体找到人生的目标。爱情是行动,运用人的力量,这种力量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得以发挥,而且永远不会是强制的产物。恋人将自己的生命给予对方,同对方分享快乐、兴趣、理解力、知识、悲伤等,没有生命力就没有创造爱情的能力。因此,爱情是对生命以及我们所爱之物的积极的关心,爱的本质是培养与创造。

(二)爱是责任。人只有认识对方,才能尊重对方。不成熟的爱情是“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情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所有的爱情都包含着一份神圣的责任,这种责任不是义务,不是外界强加的而是内心的自觉,即为自己所爱的人承担风霜雨雪,而不仅是感官上的愉悦与寂寞时的陪伴。

(三)爱是尊重。真诚的爱是建立在双方平等与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尊重。爱一个人也是爱一份生活,仅仅因为某种需要产生的爱未必能承担爱的责任。因为大学生活的孤单与寂寞,需要异性的呵护,需要被关爱,也需要消磨业余时间,这些都不会是真正的爱情。恋爱的不在乎明天,只关注此刻的感受对爱情本身的伤害是严重的。一个从不考虑未来生活的人恋爱注定没有结果;同样,缺乏责任感的爱情没有坚实的土壤不可能枝繁叶茂。尊重就是努力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而非剥夺,是让自己爱的人以他自己的方式和为了自己而成长,而不是服务于我。如果爱他人,就应该接受它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为我们希望的那样,以便使我们把它当作使用的对象。只有当我们自己独立时,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也能独立地走自己的路,才能做到尊重。

篇6:大学生爱情观

首先说说正确恋爱观有利之处:

1.在校大学生往往都是离家在外,生活上失去了家人的关心,两个人情投意合走在一齐,首先在生活上就会互相帮忙,关心彼此。

2.感情是人格上的相互映衬,志趣上的相互认同,双方有相同的人生梦想。很多大学生会一齐准备考研或者一齐学习,可见谈恋爱是能够振奋人的精神,激发人的智慧。

3.职责也是在校大学生谈恋爱时会学会的一样品质。古今中外,人们所赞颂的感情无不体现着恋人之间忘我的付出,这种自愿担当职责的品质,提升了感情的境界。

4.提升了自我的价值观,两个人真正相爱时,无论对方处于逆境还是顺境,是富裕还是贫穷,是健康还是疾病,都会一如既往地陪在心爱的人身边,这正是体现了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由此可见,大学生正确的恋爱带给彼此的都是巨大的收获。

既然有正面,就必然会有反面,那么让我们来谈谈错误的恋爱观带来的坏处吧:

1.片面的看待感情。把感情当游戏,违反道德规范,不仅仅伤害对方,并且伤害自我。只重视过程不重视后果。

2.功利化的看待恋爱。此刻很多大学生都只片面的追求外在的形象,或者只看重经济条件,再或者就是只把感情看成是摆脱孤寂的方式。

3.错误的感情观,奉行感情至上主义,不能正确的处理感情。因为失恋或者第三者或者是求爱不成,从而情绪和行为失控,甚至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导致严重的后果。

4.很多恋人在公共场所忘记他人,在言谈举止上有失大学生的风范,对他人和社会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所谓恋爱观是指一个人对感情的认识与了解,对恋爱的态度、看法以及行为倾向。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我们提倡要树立健康科学的恋爱观,它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资料:

1.明确恋爱标准。大学生恋爱应当把具有一致的思想、共同的信仰和追求放在恋爱标准首要地位,把善良、理智、职责心作为择偶的重要标准。所以,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标准应是志同道合。

2.要有职责心。很多大学生都是抱着“只求以往拥有,不求天长地久”的心态来体验感情的。然而,事实证明,恋爱是一种职责,需要彼此都有较强的职责心,仅有真心相待、和谐相处才能保证恋爱关系朝着进取健康的方向不断发展。

上一篇:需求分析应对策略下一篇:督导评估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