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与大学生信用管理结课论文

2024-07-23

征信与大学生信用管理结课论文(精选6篇)

篇1:征信与大学生信用管理结课论文

征信与大学生 信用管理

结课论文

当初我根据教务处网页的课程介绍,对个人信用管理这个词汇有了一点理解。以前肯也是有听过这个词汇的,但是却不知道会有这一门课程,我心想,难道是叫我们怎么管理自己的信用?这个要怎么教?后来看简介说是与信用卡有关,好像与我想象中相差甚远。我再想到,以后上了社会肯定会和银行打交道,和信用卡有关联。所以我觉得这门课程应该是与我们平时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说不定会介绍信用卡使用的一些相关内容,而对这方面的知识我的确是一无所知。个人觉得,比起纯粹的理论学习,纸上谈兵,我更愿意学习一些实用的,最后,我在这门课程的选择栏上打了勾。同时,我了解到,这门课程今年是第一次开设,心中不禁带有一丝好奇和期待,毕竟谁都没有听过这门课,再加上,我是大一的,今年也是第一次上选修课,心中的期待更甚。当然,最后还是得说到学分,选择课程一方面或许是兴趣,但学分的原因也是不可否认的。这门课程与大部分的课程一样是两个学分,其他具体的情况我就不太了解了。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新认识了“征信”这个词汇。征信是一种为信用活动提供的信息服务,实践中表现为第三方专业机构依法收集、整理、保存、加工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并对外提供信用报告、信用评估、信用信息咨询等服务,帮助客户判断、控制信用风险,进行信用管理的活动。老师说到征信活动,我感觉挺新奇的,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么一回事。在这一门课程中老师前半部分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征信机构、征信法规、征信行业的一些知识,还对外国的著名征信机构作了主要的介绍,使我们了解到征信的重要性和发展的必然性。虽然,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上都在宣传诚信的重要性,但是,毕竟这只是道德上的约束,许多不诚信的行为还是层出不穷。但是征信机构的存在,便把我们的信用行为加以系统化的管理,使个人信用的考察有迹可循。在老师的讲述中我了解到,征信机构在我们国家只能说刚刚起步,相比起外国,我们国家的征信机构显得过于稚嫩。为推动一个新机构的发展,必定要宣传这一方面的知识,大学生这一特定人群无疑是该方面知识传播的最好选择。当然,这与大学生本身也是有关联的。

在课程的后半部分,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有关信用卡的一些相关内容,这一方面的内容是我比较感兴趣的。信用卡的使用,我们必须要小心谨慎,毕竟这与我们的信用记录紧密相关。信用记录对我们以后走向社会,找工作、贷款都有影响。根据我对周围同学的了解我发现使用信用卡的人不在少数。大学生是我国消费领域最有消费潜力的强势消费者群体。近年来,在大学校园内兴起了信用卡申办热潮,各家银行在校园内驻点,办起了信用卡代办业务。银行对大学生的重视,也证明大学生消费在社会消费中的重要地位。在大学生用信用卡消费产生了银行对个人信用征信及贷记卡还款情况的问题。而大学生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有经济来源,贷记卡还款情况不很乐观。这便是因为很多大学生不了解个人信用管理,不了解征信机构的存在,不懂得信用卡使用中存在的一系列需要注意的问题。由于我国产权制度改革不彻底 信用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信用契约不完全等,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普遍存在缺失现象。企业存在企业相互拖欠和逃废银行债务等信用缺失;由于信用文化遭受破坏出现社会性信仰危机,个人信用市场供给不足等个人信用缺失。比如说人们在各通讯运营商办理的通讯业务(SIM卡等),很多人用完都不主动去营业厅注销,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直接打到欠费几十元然后丢弃。这些都是不守信用的表现。由于大学与社会的接触很多,大学生难免会受到以上社会缺失现象的影响,“流“入到不守信者的行列中,有了失信者驱逐守信者,失信者得利,守信者遭殃的错误思想。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学校中的比例很高,其中有很多家庭不能担负起学生学费,国家为了使这些学生不因学费问题而能入学,出台了很多措施,比如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贷款。学生在校期间免息和贷款期限最高十年等的优惠政策。我们学校本来有针对所有在校生的国家助学贷款,但因学生毕业后还款情况不是很好,最后取消了外省籍学生在校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但还有很多学生申请了生源地助学贷款,鉴于国家助学贷款出现的情况,推广普及征信及信用知识方面的工作必不可少。所以这门课程的开设很有必要,我们必须要了解到个人信用管理的重要性和个人信用缺失的严重性。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对征信知识有了大概了解,还有,我对信用卡方面的知识也不再空白。个人觉得,对个人信用管理方面的知识不能知识听听或者说说就算了。既然学习了,就要学会重视,学会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身边有对征信知识一无所知的同学,我们可以向他们告解这一方面的重要性,互相宣传。以后走上社会,要小心使用信用卡,不能抱着一种玩笑的态度。当然,也不能过于谨慎而说绝对不使用信用卡,具体还是要视情况而定。

这门课程还是以理论为基础,以案例为辅助。课程的设置我做不出什么评判,因为对这一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但是,我觉得还是比较合理的,就是课堂的气氛与我想象中有较大的差距,我觉得这方面还需要改进。

以上,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全部总结。

篇2:征信与大学生信用管理结课论文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1.学生在学完《物流技术与设备》专业课程后,选择具体企业或企业的某一具体部门、企业物流过程或其中一些环节、某一类型物流设备,通过实地调研或文献调查形式,进一步深入了解物流技术与设备的社会实践应用现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结合课程所学,针对调研对象的物流技术设备应用情况,分析其优劣势,并提出改善性的物流技术综合应用方案或物流设备合理选择配置与规范化管理措施,锻炼学生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 物流技术设备类别、规格型号众多,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企业应用水平差距较大。结课作业中的调研对象不做统一限定,建议以配送中心、企业生产车间、生产流通领域综合性仓库为主,如下写作方向可供选题参考:

写作方向一:《**物流技术应用与设备选型及配置方案》 写作方向二:《**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写作方向三:自拟题目如《**物流技术设备××》,特定领域某种物流活动或某个设备的前瞻性应用 1.《** 物流技术应用与设备选型及配置方案》题目说明与写作要求(1)**可以是某个具体的企业或企业中的某个部门、某个场所,例如生产车间、配送中心、仓库、转运中心、流通加工点、快递收发点等,也可以是物流活动中的某个环节,例如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2)对调研对象生产经营活动整体介绍,并详细分析其货物(物料)构成与分类、销售/生产/仓储策略、分拣、配送等具体作业活动内容及流程;(3)重点阐述调研对象物流活动中所配置物流技术与设备的类型、数量、技术参数;(4)结合调研对象货物(物料)特性、物流作业内容、流程与业务量,生产经营的需求等,说明采用该类物流技术和设备的原因,分析存在的不足或问题,给出有针对性的合理

化建议。

2.《** 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题目说明与写作要求

(1)**可以是某个具体的设备,例如,货架、叉车、起重机、分拣机、自动导引车、搬运车辆、物流容器、信息技术、物流货车……;(2)要求尽可能全面介绍该类设备规格、型号和性能参数及其适用场合,国内外主要设备制造商和供应商,价格及投资回收期、运营维修成本、动力消耗等具体应用成本;(3)该类设备的选型应用实例分析介绍,并阐述设备使用与维护管理措施(4)结合国内外社会经济情况,提出该类设备应用与发展的趋势及个人思考。

3.《** 物流技术设备×× 》题目说明与写作要求

(1)**可以是某一特殊领域某种物流活动,例如冷链物流储存、快递包装、生鲜食品流通加工与配送、生产物流信息处理,阐述特定场景下物流技术与设备运用等情况,如“基于物联网的冷链物流新冠病毒跟踪方法”等;(2)××也可以是某一特殊领域某个具体设备性能或结构的改善与重新设计,组织与运营管理的创新性措施,如“基于互联网的自动化分拣装置改善设计”、“托盘公用租赁系统的设计”等。

三、作业提交与格式要求

1.提交时间:电子版 2021 年 年 1 月 月 1 日 日 17:00 前于学习通个人 提交,纸质版 A4 单面打印,于 2021 年 年 1 月 月 5 日 日 17:00 之前以班级为单位提交;

2.图表清晰、逻辑合理、数据详实、语句通顺,不少于 3500 字 ; 3.自行查重,附 查重 报告,查重 软件不限,重复率<30。

4.成绩评定分不及格、及格、中等、良好、优秀 5 个等级:

(1)逾期未提供电子档和纸质档的,将视作缺考处理,不计课程成绩;(2)未按照要求撰写文档,或者字数、格式未达到要求的将做不及格处理;(3)文档抄袭或者雷同将做 0 分处理。

管理工程学院

物流技术与设备结课作业

20**

XXX

专业

XXX

班级

具体的题目

二 О 二一年一月五日

摘 要

摘要是对全文基本观点的集中提炼和说明,摘要中应阐明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依据。

字数以 200-300 汉字为宜。其中“摘要”为黑体二号字,每字间空一格,居中排列。“摘要”下空一行编排具体内容,具体内容按照中文文章格式排列,使用楷体四号字。

摘要中不要出现图、表、公式和逻辑结构式。

目 目

1(具体标题自拟,一级标题:仿宋、小二号、加粗)

...............................1.1

(仿宋、四号、加粗)

......................................................................1.2..............................................................................................................N 总结................................................................................................................参考文献.............................................................................................................(①“目录”二字用二号加黑宋居中排列,字间空三格; ②“目录”下空一行排全文的主要标题,用四号仿宋体;)

正文格式要求

1.正文字体用四号仿宋字体,英文字体和数字用 Times New Roman 字体,行间距 0 20 磅,标准字符间距。

2.段落设置首行缩进2 字符。

3.边距和页码。全文页码自正文起开始编列,附录可连续编码,页码以阿拉伯数字左右加圆点表示,置页脚中间。

页面 A4 设置,上下边距 25mm,左边距 30mm,右边距 25mm 4.公式格式。全文中如果出现公式,利用公式编辑器进行输入,同时,所有公式进行编号。从第一个标记(1)开始,后续的依次递增,所有编号放在最右边对齐。

全文中,出现的数学符号、变量一律采用斜体方式。如果出现向量,请采用加粗表示。

5.图的设置

全文中允许设置符合投影规则的平面图和平面示意图。所有图均应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排序,是为图序;所有图均应有名称,是为图题。图序用五号黑体字,后空一格置图题,图题用五号宋体字。图序和图题置图的下方并居中排列。图中的文字用五号仿宋字。图中如有说明则应在图序和图题之后另起行排列,用小五号宋体字,并在起首以“图中:”标示。

图序的编号采用“章节号-表格顺序”,如“图 1-1”表示第一章的第一个图,如果是第一章的第二个图,表示为“图 1-2”,以此类推。

在文中引用图的时候,采用“如图 1-1 所示”,不要出现“如下图所示”。将图的序号标写清楚,如图 1-1 所示。

文中画图必须采用画图软件,不允许用截图。

6.表格的设置

所有表格按出现的先后排序,表序用五号黑体字,后空一格置表题,表题用五号宋体字。表序和表题置于表的上方并居中排列。表中的文字用五号仿宋字。表中如有说明,应在表的下方另起行排列,用小五号宋体字,并在起首部分以“表中:”标示。

表序的编号采用“章节号-表格顺序”,如“表 1-1”表示第一章的第一个表,如果是第一章的第二个表,表示为“表 1-2”,以此类推。

在报告中引用表的时候,采用“如表 1-1 所示”,不要出现“如下表所示”。将表格的序号标写清楚,如表 1-1 所示。

表 1-1

两种模型的求解结果 模型 批发 价格 p 1

零 售 商 加价率 r 零售 价格 rp 1

制 造 商 利润 Tp s

零 售 商 利润 Tp b

总利润 Tp Stackelberg 86.67 1.442 125 416.67 208.33 625 联合定价--116.67--833.33 表中:

①在所调查的 97 家制造企业中,采用 ERP 系统的企业共 8 家,主要集中在家电行业和 IT 行业。

篇3:征信与大学生信用管理结课论文

关键词:经济法,金融法律制度,征信

一、征信数据和信用信息权利的涵义

(一) 征信数据

征信是指收集信用信息并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动或行为, 是由第三方的征信机构依法采集、保存、整理、提供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征信数据是在征信活动中涉及的信用信息的集合, 是反映主体客观履约能力和主观履约品质的信用信息数据, 包括企业和个人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所产生的、与信用行为有关的记录, 以及有关评价其信用价值的各项信息等。征信数据按开放和稳定程度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相对固定的基本信息。二是随时变动的交易类信息。第三是其他信用信息。主要是指行政机关和公共事业单位掌握的, 与信用主体有关, 影响主体信用水平的社会公共信息。

(二) “信用信息权利”

在征信领域信息主体所拥有的信用信息方面的权利是客观、实在的, “信用信息权利”主要包括信息主体对自己的信用信息被采集和被使用的知情权;对非法采集有拒绝权;对已采集信息的使用有支配权;对征信发生的错误有异议权和申请修改权;对征信过程中的私人信息有个人隐私保护权;企业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商业秘密保护权等;以上权利受到损害时, 信用主体还有异议、复议和诉讼等救济权利。

二、国外数据开放和信用信息权利保护立法趋势

多数国家的征信法律规定了数据强制开放的特定领域和情形, 公共征信机构对个人或企业的信息采集大都属于强制采集, 采集对象有配合或同意采集的义务, 法律授权公共征信机构可以依法获取个人和企业的有关信息, 无需征得信息权利人的同意和认可;而私营征信机构调查信息权利人的相关信息应获得权利人或第三方的授权或委托。多数国家的征信法律对信息权利实施严格保护。

(一) 美国征信法律制度注重保护消费者权益

美国普遍使用以商业征信公司为基础的社会信用管理方式, 完全实行市场化运作。美国《隐私权法》规定, 未经当事人同意, 不得使用任何有关当事人的资料, 以此规范征信机构处理个人信息的行为, 平衡数据开放和信息权利保护的矛盾。

(二) 法国征信法律制度注重公共征信机构对征信数据的强制采集

法国征信业是以中央银行为主导组建的公共征信系统, 而同时有少量私营征信机构。公共征信系统由中央银行的信用局负责运行管理, 强制性要求信贷机构向该系统提供征信数据, 通过法律或决议的形式, 强制性要求所有信贷机构必须参加公共信贷登记系统。

(三) 意大利征信法律制度注重公共、私营征信机构的互为补充和数据开放、信息权利保护之间的平衡

意大利既有政府运作的公共征信机构, 也有私营征信机构。意大利的公共征信机构主要采集公司和贷款数额较大的个人客户的贷款信息, 私营征信机构主要采集消费者和一部分法人的信用信息。意大利的《银行法》规定, 意大利境内所有银行及其驻外分支机构、境内所有金融中介机构都必须向公共征信机构上报信贷信息。

三、我国在征信数据开放和信息权利保护方面的冲突表现

我国对征信数据的开放和信息权利保护虽然已有了一些原则规定, 借鉴了部分国外征信立法的先进经验, 但征信数据开放和信息权利保护两方面仍存在不少冲突, 主要表现在:

(一) 我国对征信体系的选择不明, 征信立法的层次较低

公共征信机构为主的征信体系强调数据的开放, 私营征信机构强调信息权利的保护, 二者选其一还是二者分工合作, 我国对此的选择还不明确。对商业性征信机构和政府公共征信机构在征信活动中的实体规范和业务程序规定更不明确。

(二) 征信数据在政府部门间的共享度低, 政府部门间缺乏信息交换的能动性

目前对于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 除公、检、法等少数部门可以查询外, 其他部门没有法律、法规授权查询, 这就大大影响了征信数据库作用的发挥, 也影响到了信息提供部门对等交换、共享信息的积极性。政府部门一方面在部门利益的驱使下, 不愿开放自身信息, 另一方面却又希望共享其他部门的信息, 缺乏对等交换的动力。

(三) 信用信息权利受到侵害后的责任追偿和救济机制不健全

数据公开是在各方面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 数据主体才能放心地公开自己的数据, 一方面数据主体的信息权利受损后得不到保障和补偿, 另一方面又要求数据主体开放自身的信息数据。虽然《刑法修正案 (七) 》直接规定了盗窃个人信息等的犯罪, 但对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责任没有明确规定。

(四) 征信法律制度关于征信机构、信用信息主体间权利义务的让渡、转移规定不明确

信用信息的可获得性需求与信息主体对信息权利保护要求之间存在的矛盾, 使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平衡难度增大。为公共利益需要而进行的数据公开势必需要信用信息主体让渡部分权利, 但是如何让渡和转移, 我国征信法律制度都没有明确规定。

(五) 缺乏实现数据开放兼顾信息权利保护的法定技术标准

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征信技术标准或者说标准还没有以法规的形式在全社会公布并得到认可, 因此制约了信用信息在不同部门、地区间的开放和共享, 也造成了目前各地、各部门建设的征信系统将来联网或整合, 需要投入较高成本。

四、我国解决征信数据开放和信用信息权利保护矛盾的路径选择

应该从实现公共和个体利益之间的平衡, 提高征信制度的运行效率, 保障信用信息主体权利出发, 按照“直接保护”、“权利让渡”、“侵权救济”和“合理程序”四原则, 为解决矛盾和问题探索操作思路和实践方法。

(一) 信用信息权利的直接保护原则

即制定专门法律, 直接规定对信用主体各项权利的保护措施和法律责任。应制定《隐私权法》、《信用信息权利保护法》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是明确保护个人隐私权等权利。二是保护信息主体应有的知情权。三是确保采集过程中信用信息权利得到保护。四是确保采集后信用信息权利得到保护。

(二) 信用信息权利的让渡原则

信用信息权利的让渡就是法律保护信用信息的权利, 在比较权利的主次和先后后, 强制或协商信息主体让渡另一部分权利, 使权重较高的利益得到保护, 使社会公共利益得到保障。有学者认为, 法律应该按照一种能避免较为严重的损害的方式来配置权利。公共征信机构采集信用信息, 披露不良信用记录, 与单个信息主体的权利相比, 征信的权利或者说数据开放的权利所涉及的社会因素更多, 为此有学者提出了“宽进严出”或“严进宽出”的解决思路, 要实现权利的合理让渡和均衡配置, 应制定《征信法》对征信体制、内容以及方法进行规制, 明确权利让渡的条件、内容和步骤。

1、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征信体制。

公共征信管理机构应该负责信贷征信、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掌握的信用信息的采集, 而私营征信机构主要通过征信调查, 直接采集或间接采集新闻媒体、政府公开信息以及商品交易等信用信息。

2、科学合理地界定保密信息和开放信息的边界。

法律必须重点规范对政府部门掌握的有关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的采集, 强制政府部门共享所拥有的信息。明确了保密信息和开放信息的界限, 也明确了权利让渡的边界。

3、对信用信息进行适当的“脱敏”处理。

应在相关条款中明确规定, 信用信息数据不能作为司法证据和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决策的唯一依据, 避免因信息过于敏感而增加权利让渡的难度, 影响信息的采集和流通。

4、权利让渡过程中的“知情同意”规则。

信息采集者应当告知当事人有关信用信息的主要用途和未来影响, 一旦当事人收回其同意使用的许可, 信息采集者不得再使用该信息, 如果当事人没有做出收回的表示, 则视为同意。知情同意规则能在信息需要和保护信息隐私之间寻求一种均衡。

5、建立统一的征信业务和技术标准, 提高征信信息交流和权利让渡的效率。

在较高的立法层次上, 颁布有关业务和技术标准;广泛使用信用信息的采集、传输、交换、处理和发布以及管理等征信业务标准;推广网络通信、数据库、安全、应用软件和硬件及相关技术领域的信息技术标准;建立数据核查制度, 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 信用信息权利的救济原则

遵循有权利就有救济的原理, 我国征信法律制度应该规定信息相关权利的救济措施。

1、信用信息权利在信用信息采集使用过程中受到损害, 有获得救济的权利。

信息权利主体有要求停止采集、使用的权利, 相应的征信机构有协助调查和停止侵害、修正错误的义务;当征信机构拒绝协助或继续实施侵害行为时, 法律应该为信息权利人设定征信监督管理机关为投诉部门, 给予行政处罚和责令改正等措施;投诉不果, 民事诉讼法律应为信息权利人保留诉讼权, 法院应通过司法程序使信息权利人的合法权利得到保障;应进一步明确对严重损害信用信息权利的行为的刑罚措施。

2、为解决信用信息数据公开和信息权利保护之间的冲突, 应建立征信异议和争端解决机制。

当某一信息被认为属于个人隐私、商业或国家秘密而被拒绝公开, 征信机构却持相反意见, 双方发生争执的时候, 当事人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 由司法机关最终裁决。

(四) 数据开放和信息权利保护的合理程序原则

在法律法规要求对某些信用信息进行强制采集和应用的过程中, 信用主体让渡了部分信息权利, 征信机构以及法律法规授权机构则获得了相应权利, 同时背负了“按照合理程序依法采集和应用相关信息”的义务。合理程序原则的基本涵义是:只要各机构在提供、收集、处理和使用信用信息过程中尽到了适当的注意义务, 履行了完备的程序, 信息提供人或使用人就无须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反之则要承担法律责任。信用信息只能用于特定目的、按照特定渠道上报、在特定范围内提供给特定对象使用以及按照相关数据规范进行处理, 这一类的程序要求都属于合理程序要求。

1、制定政务信息开放和跨部门的信息共享细则或方案。

征信法律制度应明确相关具体程序和细节, 要求政府部门及政府授权单位如:工商、税务等要依法向社会开放所拥有的企业信用数据, 征信机构按照法定程序, 采集和共享部门信息, 按照法定用途和查询、使用规则, 对外提供征信服务。

2、制定强制使用征信产品的相关实施细则。

如对公司股票进行强制信用评级, 制定更加详细的信用评级规范和评级产品使用规定;银行等单位在利用征信产品和服务时, 应严格按照相关程序, 留存客户授权查询证明和有效身份证复印件, 合法、有序地利用征信系统信用信息。

3、强化监管部门对数据开放和信息权利保护的监管程序。

明确征信监督检查机关、行政处罚的主体和程序。行政处罚的行为主体是征信行业监管部门, 首先要对征信行业监管部门进行法律授权, 明确监管职责和执法程序, 其次要赋予监管部门现场检查和行政处罚权力, 规定相关执法程序。

五、结束语

完善我国征信数据开放和信息权利保护法律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 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 需要文化理念、立法进程、法律实施、舆论环境等的密切配合, 需要在法制实践中不断探索。结合征信机构体系的建立, 从立法角度还要确立征信数据开放和信用信息权利保护的目标和原则, 应把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保障国家信息和金融业安全、保障信息主体获得公平信贷机会、提高数据采集和应用的时效性、可行性以及征信系统的顺利运行作为征信体系建设的基本目标。

参考文献

[1]玛格里特.米勒.征信体系和国际经济.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4

[2]李亚新.征信过程中的信息筛选与共享半径研究.金融发展研究, 2008;02

[3]张鹏.论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利用和保护-以建立和完善我国个人信用信息征信体系为中心.博士论文, 2005

篇4:征信与大学生信用管理结课论文

摘 要:互联网金融中的信用风险一方面表现为更为微型的客户对象导致的信用风险,一方面表现为互联网金融平台导致的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中的信用风险产生原因包括缺乏完善的征信体系、缺乏严格的信息披露机制、缺乏全面的风险控制手段以及缺乏明确的法规监管。传统中央银行为主导的线下征信体系覆盖率低、成本高并且相对封闭,大数据征信依托多样化、高频率和高体量的非结构化数据,通过搜集和处理能够反映主题行为习惯的全方位、多维度信息,构建反映其性格特征、身份特质、履约能力等多维度的定量模型,利用各种算法推断其信用特征,并获得量化信用评估结果。大数据征信体系发展需要鼓励建立行业协会、规范产品标准和重视数据隐私保护。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征信体系

1 互联网金融中信用风险的表现

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为资源,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采用新金融模式运作的一种新兴行业。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2014年11月24日发布的《2014年测量信息社会报告》,2014年全球网民共30亿,占居民总数的40.4%。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世界1/5的网民。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 2014 年 12 月,中国有6.49 亿网民,12亿手机用户中有5.57 亿手机网民。3.04亿用户使用网上支付,网民中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为46.9%;手机支付用户规模为2.17亿,网民中手机支付的使用比例为39.0%。购买过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7849万,在网民中使用率为12.1%。

谢平和邹传伟将互联网金融定义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与金融相结合的,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2014年谢平、邹传伟和刘海二撰写的《互联网金融手册》中,互联网金融被定义为一个谱系概念,涵盖因为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精神的影响,从传统银行、证券、保险、交易所等金融中介和市场,到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对应的无金融中介或市场情形之间的所有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李耀东和李钧则认为,互联网金融并不简单是具有互联网技术的金融,而应该是基于互联网思想的金融,即服务长尾市场、普惠和去中心化的金融。主要特点为服务于长尾市场;具有海量用户;关注个性化需求;重视创新;正视风险;重视用户体验;重视开放性;重视社会化营销。

所谓信用风险即客户未能按期还本付息,或者说债务违约导致的风险。互联网金融中,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互联网金融中客户特征导致的信用风险,以及互联网金融平台特征导致的信用风险。

1.1 互联网金融的用户特征导致的信用风险

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客户对象往往是传统银行信用体系未能覆盖的群体,对这些群体的信用风险的度量往往需要更为专业的手段。以P2P网贷平台的鼻祖,成立于2005年3月英国的Zopa(Zone of Possible Agreement)为例,他们发现存在着“自由组织者”的群体,即自雇、从事项目的或者自由职业的非“全职”就业者,如顾问和企业主等,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方式很不规律,尽管具有信用能力,却由于不符合传统金融信用要求中稳定收入证明等要求,无法得到传统金融机构充足的信贷服务。Zopa的团队估计在英国约6000万总人口中有600万的“自由组织者”,并且预测在未来的10到15年,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人会越来越多,传统金融机构只重视客户生活和收入的稳定性而忽视了这一趋势。针对这一目标群体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Zopa发展迅速,从诞生时只有300个用户,几个月内用户量就超过了25000人,2012年注册用户超过90万,2014年末累计发放贷款超过7亿英镑(约10.55亿美元),一举成为英国最大的P2P网贷平台之一。

另一方面,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借贷主体是资金规模小、很难在统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以及工薪阶层甚至学生群体等。从银行服务的企业客户来看,银行对公司贷款中80%左右的贷款投放给大型国有企业和中型企业,贷款额度一般在500 万以上,小企业贷款和个人消费经营贷款仅占20%左右,额度一般也在50 万以上,平均200-300万左右。而互联网金融主要服务小微企业,贷款金额远远不能达到银行的贷款金额标准。以阿里小微信贷为例,截至2013年二季度末,阿里小微信贷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000亿元,户均贷款仅仅4万元。阿里小贷最大的特点是“金额小,期限短,随借随还”。订单贷款作为淘宝、天猫卖家使用最频繁的信贷产品,要求支付万分之五的日利率。2012年,所有客户年均使用30次订单贷款,平均每笔贷款周期为4天,全年实际融资成本为6%。阿里小贷单笔贷款的操作成本极低,仅为2.3元,与银行2000元左右的单笔信贷操作成本形成巨大对比。

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个人客户也同样具有资金规模较小的特征。以蚂蚁金服的个人客户为例,由于蚂蚁金服的大部分个人客户都开设余额宝账户,所以旗下各种产品的用户基本都是余额宝的一个子集。根据天弘基金的年报数据,截至2014年底余额宝开户数1.84亿户,户均账户余额3,133.47元。而截止2014年12月,工商银行开户数4.65亿,招商银行开户数5600万,北京银行开户数1137万;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和北京银行的个人存款总额分别为71,886.07亿元、10,930.27亿元和1,851.29亿元,可以算得户均存款余额分别为15,459.37元、19,518.34元和16,282.23元,银行体系内客户平均存款余额为余额宝客户平均余额的5倍。这一方面反映了传统银行业依然是个人存款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互联网金融面对的客户群体总体来说金额较低,风险更大。

1.2 互联网金融的平台特征导致的信用风险

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截止2015年5月底,正常运营的P2P平台有1946家,累计问题平台数量661家,占全部平台总数的四分之一。P2P网贷行业贷款余额达1932.14亿元,历史累计成交量已突破6000亿元。(表1)

从网贷平台的市场份额来看,各网贷平台竞争激烈,彼此差异不大,排名前十的网贷平台贷款余额合计仅占市场总份额的1/3左右,这与国外成熟市场形成鲜明对比。以英国P2P平台为例,排名居前的ZOPA、RateSetter、Funding Circle、MarketInvoice这四家P2P平台的市场份额就占行业份额的70%左右。美国P2P行业基本为Lending Club和Prosper两家平台所垄断,合计占有96%的市场份额。

不仅网贷平台尚处于群雄争霸,一片混战之中。网贷平台良莠不齐,问题平台频频出现。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截止2015年6月,已经320家网贷平台跑路,336家网贷平台出现提现困难,73家网贷平台停业,另外7家网贷平台由刑侦介入。

除了网贷平台自身恶意欺诈投资者出现信用风险之外,网站自身由于技术问题也会发生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依托计算机、互联网、各类移动终端、数据库以及各类软件系统而运行,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互联网金融高度暴露在系统性故障以及网络黑客、计算机病毒、恶意代码等的攻击之下。利用系统漏洞和平台设计缺陷,黑客可以通过侵入核心信息系统来获取客户信息乃至盗用客户资金;而计算机病毒、恶意代码等的扩散,也可能引发系统性崩溃。传统金融中只会导致局部损失的技术风险在互联网金融中会威力倍增,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极容易引发声誉风险和挤兑等连锁反应,甚至可能由于信任危机和流动性风险,导致风险从互联网金融向传统金融扩散。由于中国互联网金融普遍未能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制造和操作系统开发技术,因此对于引进的国外技术是否存在后门、漏洞等情况并不了解,只有通过增强相关软硬件设备的自主研发设计以及制造水平,才有可能解除对国外技术的依赖。通过建立行业内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制定具有国际领先性的行业技术标准,有助于预防选择性技术风险的一再重演;从长远来看,还应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新型金融技术标准,因为只有拥有制定标准的发言权,才能在未来国际金融业务中掌握主动权。

2 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的成因

2.1 缺乏完善的征信体系

由于中国人民银行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银行的强势控制,2004年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个人征信数据库建设工作采取自上而下的模式,经过10年时间实现了8亿人口的覆盖,但是截止到2013年底,央行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中有信贷记录的自然人仅为3.2亿,占13.5亿人口中的23.7%。央行征信数据搜集的信息维度比较少,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身份证号),以及所持有的信用卡、银行卡消费、取现、转账等记录等。仅仅依靠这些信息无法全面反映一个人的信用状况,远远未能满足借贷市场的需求,很多没有信用卡或从未跟银行发生借贷关系的人群很难获得信贷服务。而在美国,征信体系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85%。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面临的数据不充分、信息不真实挑战,使得人力采集数据仍然是主要方法之一,国内大多数P2P公司都主要是线下模式,千人员工以上的P2P平台不在少数,有些知名平台员工总数甚至超过了万人。对于用户信用审核的风控偏重于银行卡交易等流水的审核,国内整个P2P行业中信审人员所占比重非常大,使得国内P2P平台的成本控制很困难,线下销售和进行尽职调查的成本(包括对应的人员工资)要占到整体成本一半以上。预先批准、自动决策、风险定价等定量技术在中国尚属稀缺,由此导致的客户获取成本居高不下。美国信贷业的获客成本约为200-300美元(购买一条征信数据、加一个信封邮票、加人工处理费大约每个邀请函成本1-2美元,除以低于1%的响应率),而中国信贷业面临的线下获客成本高达上千美元,这是导致借款人融资成本高、风险质量低的主要原因。

P2P借贷高度依赖线下团队进行征信,这一现状存在严重的弊端。

第一,线下征信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作,对人力、物力投入需求极高,提高了整体信贷成本,造成不经济性。对于额度较小的信用借款来说,其高昂的征信和审贷成本给借贷双方造成巨大压力,迫使借贷平台更倾向单笔金额高的借款,长此以往,P2P借贷的普惠价值和补充作用将被逐渐损蚀。

第二,线下征信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不利于形成标准化的征信技术。不同平台的征信流程、资料搜集重点不尽相同;即使在同一平台,采用了标准化的线上评估方式,不同信贷员、审贷员的风格、特点也导致信贷报告千差万别。这种差异导致征信标准的割裂,不利于信用资源的互通互享。

第三,线下征信的高成本阻碍了征信数据的共享。由于各个平台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线下征信,这些征信数据被视为核心资源乃至核心竞争力,与其他平台、征信组织的共享意愿大大减弱,导致重复征信和征信资源的浪费。

第四,线下征信的高昂边际成本还妨碍了行业的高质量扩张。尽管近几年的国内P2P借贷行业发展迅猛,但主要依靠人力、资金等非技术要素的投入增加来支撑,这使得P2P借贷日益成为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行业,体现的是粗放式增长,未能发挥其技术创新优势,常常招致批评。

缺乏社会化征信体系,还导致另一弊端。国内大多数P2P平台申请借款人的数据由用户自行提交,在真实度上会大打折扣,存在很大的漏洞和风险;而国外的做法则多是通过大数据的采集和购买第三方数据等方式获取,能够保证信用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以及效率。

2.2 缺乏严格的信息披露机制

目前普遍的情况是:P2P网贷平台、专业放贷人账户、信用评估机构、投资者(理财)服务机构、借款人服务机构都属于同一控制人,具有极高关联性。债权的评级方和出售方具有极高关联性,投资人服务机构和借款人服务机构具有极高关联性,负责为资金交易和信息交易提供服务的机构也具有极高关联性。这些具有极高关联性的企业缺乏相互之间信息披露的监督动力,很难保持其公正性、独立性和客观性。在客户筛选、信用评估、贷款发放、资金结算、债权转让、逾期贷款追讨等关键环节的操作都依托关联性极强的机构完成;即使在真实债权信息的前提下,缺乏第三方监督和严格的信息披露,由高关联性引发的种种道德风险,如虚假增信等的可能性普遍存在。

而且,国内P2P平台的出借人和借款人之间信息是不完全透明的。虽然国内众多P2P平台都在强调信息透明、充分披露,但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寥寥无几。绝大部分平台出于不同的目的,针对每笔交易的信息披露都十分有限,有些甚至连借款人的基本信息都写得十分模糊。但是国外P2P平台会让所有的借款客户知晓出借人是谁,其经营理念是,平台需要让出借人充分知道借款人情况,信息越清晰、越透明,违约率越低。目前国内P2P行业从来未曾公开过任何形式的资产质量报告,即使有坏账率也都是自己报的,缺乏公信力。在贷后催收部分,国外更多采取外包催收,运用多种信息科技手段,黑名单共享;而国内主要做法还是雇佣大量催收人员,黑名单也完全不共享。

2.3 缺乏全面的风险控制体系

目前,国内P2P平台普遍采用资金托管和第三方担保作为风险控制的主要措施。所谓资金托管,就是资金流运行在第三方托管公司,不通过P2P平台的银行账户。在实际操作中,贷款人和借款人分别通过第三方支付开通自己的账户,贷款人可以实时了解信贷资金的准确去向;平台也在第三方支付开通商户账号,但仅限于进行资金解冻和退款这两种操作,没有转账与提现操作的权限。如果贷款招标顺利完成,资金会从贷款人账户进入借款人账户;如果贷款招标失败,资金会被退回贷款人账户。理论上来说,开通了第三方资金托管的平台无法直接接触投资人的资金,可以避免平台因为经营不善挪用交易资金而给交易双方带来风险。正因如此,目前许多P2P网贷平台将第三方资金托管作为标配,将其奉若提升信誉的“法宝”,投资者对此也颇为认可。据网贷平台账户最大的资金托管机构汇付天下发布的《汇付天下P2P行业发展报告》,近八成投资人重视平台是否有第三方托管。

除了第三方托管之外,第三方担保也是P2P平台采取的主要风控措施。在《融资性担保公司暂行管理办法》中规定,担保公司的杠杆不得超过10倍。但P2P平台的担保公司净资产一般只有百万甚至数十万,而平台上却可能有上千万的贷款余额,这就大大超过10倍杠杆的要求。其后果是一旦P2P借贷平台出现10%的坏账风险,在10倍杠杆下就超过了担保公司的支付能力,P2P平台就只能破产了。

2.4 缺乏明确的金融监管机制

我国整体法制建设处于逐步完善和健全的过程中,关于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更是寥寥无几。除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一些管理规定与操作指引外,《商业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法》中仅仅针对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了少量规定。2014年8月上海公布了《关于促进本市互联网金融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成为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政府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意见。

目前中国的金融监管实行分业监管模式,但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持有多种金融业务的牌照进行混业经营,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于分业监管还是混业监管提出新的挑战。从经营模式来看,网络金融超市属于典型的混业经营模式,金融机构不仅在网站上推出投资储蓄、贷款、证券、保险、基金、外汇、结算、托管、理财等一站式金融服务,设立网上商城为广大企业和个人提供专业化的电子商务和金融支持服务,并且加强与电子商务平台之间的合作,远远超越了在传统金融运行模式下所能经营的业务品种和模式。相对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刚刚兴起,既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也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管,平台发起人还往往缺乏金融背景和经验,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对监管法规、监管能力等方面提出全新的挑战。

P2P网络借贷在国外经过将近十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监管法规体系也比较完善。美国将P2P网络借贷纳入民间借贷的范畴,在《消费者信用保护法》和《诚实信贷法》等有关法律的监管下运行。而我国的P2P网络借贷由于还没有规定明确的监管部门,P2P网络借贷大多由缺乏金融监管经验的工商部门负责监管,极大增加了平台发生信用风险的可能性。因而需要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理清监管职责,加强督管力度,以防止平台信用风险的发生。

3 我国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征信体系的构建

大数据的介入,正改变着征信行业。大数据征信依托多样化、高频率和高体量的非结构化数据,通过搜集和处理能够反映主题行为习惯的全方位、多维度信息,构建反映其性格特征、身份特质、履约能力等多维度的定量模型,利用各种算法推断其信用特征,并获得量化信用评估结果。大数据征信使用的数据包括传统的银行业信贷记录、消费记录、身份数据、社交数据、经营数据,以及日常活动和偏好数据、特定场景下的行为特征数据等。大数据不仅为征信业发展提供了广泛的数据信息来源,同时也改变了征信产品的生产流程,成为了我国征信业发展的重要助力。

目前,可以用来支持互联网征信模型的大数据具有六大来源。

第一是电商大数据,比如阿里巴巴提供的芝麻信用分。阿里旗下的支付宝实名用户超过了3亿,日数据处理量在30PB以上,相当于5000个国家图书馆的数据总量,涵盖支付、投资、消费、社交、公益、交通等多种消费场景,芝麻信用采用国际上通行的信用评分方法,最低350分最高950分,这与美国FICO分(300至850)相似,分数越高代表信用程度越好,违约可能性越低。芝麻信用的评分模型主要包括信用历史、行为偏好、履约能力、身份特质、人脉关系五个维度。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行为,通过长期积累,这些行为轨迹和细节,可以全面判断其信用状况。

第二是信用卡类大数据,根据信用卡申请年份、授信额度、消费金额、消费次数、消费种类、消费场所、卡片等级、还款记录等作为信用评级的参考数据。代表性企业是成立于2005年的“我爱卡”,依据自身积累的数据利用FICO信用评分模型来发放互联网金融小额信贷。

第三是社交网站大数据,代表性企业为腾讯公司,腾讯拥有最多的社交用户,包涵最复杂的人际社交关系,旗下QQ的月活跃用户8亿多,微信用户接近5亿。腾讯征信的评分模型主要包括四大因子:安全指数(是否实名认证、是否开通数字证书、过去一段时间更换手机号码的次数等);消费指数(过去一段时间内腾讯业务、游戏、生活服务类消费次数等);财富指数(财付通账户余额、理财通财富、QQ号价值等);社交指数(QQ登陆场所、微信有红包及资金往来的好友占比)。腾讯征信采用七级信用评级法,分别用不同的星级代表信用等级。五星代表较高的信用评级,六至七星代表特高信用评级。

第四是小额贷款类大数据,包括信贷额度、违约记录等。由于单一企业信贷数据的量级较低、地域性较强,业内共享数据的模式正被逐步认可。

第五是第三方支付大数据,根据用户消费数据进行信用分析,支付方向、月支付额度、消费品牌都可以作为信用评级数据。比如考拉信用评分主要依托拉卡拉的支付数据,利用FICO评分法、回归、分类、Web挖掘和神经网络技术,主要按照五个维度:履约能力、身份属性、信用记录、社交关系和交易行为进行信用评估。

第六是生活服务类网站大数据,包括水、电、煤气、物业费交纳等,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个人基本生活信息。比如持有华道征信15%股份的新奥资本,是新奥集团旗下从事股权投资和投资管理的平台公司,旗下新奥能源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清洁能源分销商之一,掌握大量居民燃气数据。华道征信的数据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信贷数据、公安司法数据、运营商数据、公共事业数据、网络痕迹数据。

2015年1月5日,央行颁布《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鹏元征信有限公司、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诚征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六个月。(表2)

根据即将获得征信牌照的八家征信机构的产品特点可以看出,目前各征信机构数据来源、统计口径、评分模型、评分标准等各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建立征信行业协会,加强数据共享,重视数据隐私,建立征信产品规范,统一行业标准,将是中国互联网金融中大数据背景下征信体系建设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国际电信联盟.Measuring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Report 2014[R].ITU,http://www.itu.int/en/ITU-D/Statistics/Documents/publications/mis2014/MIS2014_without_Annex_4.pdf,2014-11-24.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CNNIC,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201502/P020150203551802054676.pdf,2015-02-03.

[3]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4]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手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5]李耀东,李钧.互联网金融:框架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6]芮晓武,刘烈宏.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7]刘琪.第三方资金托管成P2P标配真假托管难辨[N].证券日报, 2015(06)13.

篇5:《大学生与征信》论文

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句话:有了大学生,什么奇迹都能创造出来!大学生,既是祖国明天的太阳,同时也肩负着亿万人民的殷殷期待;在接受祖国大力培养的时候,也不应忘记自己肩上的责任。而在校园的时候,大学生学到的,不应仅仅是知识,更应懂得如何做人。如何成为一名品格高尚、诚实守信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全方面人才,才是大学生应努力的方向。

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传媒、档案产业正一步步走进我们的生活,银行信贷、信用卡应用等技术已无可避免的成为银行产业的主流。而此时,征信这一概念也随着技术的进步,成为与诚实守信一般重要的品质。

所谓征信,就是专业化的、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为个人建立信用档案,依法采集、客观记录其信用信息,并依法对外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一种活动,它为专业化的授信机构提供了一个信用信息共享的平台。征信记录了个人过去的信用行为,这些行为将影响个人未来的经济活动,这些行为体现在个人信用报告中,就是人们常说的“信用记录”。

征信体系是现代金融体系运行的基石。有无健全的征信体系,是市场经济是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征信体系的主要功能是促进企业和个人积累信用记录,帮助防范信用风险、保持金融稳定、推动金融发展、提升金融竞争力,并以此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文明、和谐、进步。

征信在中国是个古老的词汇,《左传》中就有“君子之言,信而有征”的说法,意思是说一个人说话是否算数,是可以得到验证的。随着现代征信系统的发展,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人有了除居民身份证外又一个“经济身份证”,也就是个人信用报告。

而征信所涉及到的信用记录,以后更会成为我们的第二种身份证,就算现在离开身份证我们都会觉得寸步难行,而在欧美等征信业发达的国家,没有另一张“身份证”同样也会

觉得举步维艰,这个“身份证”就是个人的“信用记录”。

首先,关于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大事情,离不开信用报告,例如买房、买车、找工作,办信用卡、租房、买保险,“我能看您的信用报告吗?”往往是您提出要求后,银行、雇主、房东和保险公司向您必问的问题之一。

其次,信用记录的好坏决定我们是否能办成我们想办的事,以及花多大的成本办成我们想办的事。例如,假设当我们要申请一笔银行贷款。不难想象,如果我们的信用报告中的记录表明自己是一个按时还款、认真履约的人,那么好借好还,再借不难,银行不但能给我们贷款让我们买房买车,还能给您较低的利率。因此,良好的信用记录,这将是我们自己终身的财富。

相反,如果我们的信用记录表明您拖欠以前的借款不还,或者是虽然还了但每次还款的时间都晚于银行要求的时间,银行可能就会据此判断您可能是一个不太认真履约的人,是一个信用风险较大的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银行就肯定不给我们贷款,但它可能会要求我们提供第三方担保,或者要求您提供实物抵押,还会要求您支付较高的利率,如果这些仍然不能让银行相信它能收回贷款的话,它也可能就拒绝给您贷款了。因此,信用记录不好,会大大减少您得到银行贷款的机会,并提高我们的借款成本。再进一步讲,信用记录不好,会影响您提高生活质量或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所以,发达国家通常流传着这样的话:“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个人的信用记录”。当代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佼佼者,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在校享受着助学贷款、信用卡等金融服务,毕业离校走向社会后,将更是各种金融服务的受益者。因此,大学生群体的信用记录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形象和利益,也直接关系

到全民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品质、诚信行为,关系到良好的社会风尚的培育,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而大学生一旦丧失了征信,不仅是个人品格的缺陷,更给自己未来的发展造成了困扰。当今社会,大学生找工作就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诚信与否,对工作行业的诚信,对同事的诚信,对业务的诚信……无一不关系到大学生的前途与命运。缺失征信,档案里那跟着大学生一辈子的记录,就想永远躲不掉的阴影,试问,连对自己的曾经起过帮助作用的机构都做不到诚信的人,如何能够任用,又如何能在社会上立足。

建立征信制度可以通过提高信贷市场信息共享程度,降低贷款机构收集信息的成本,缓解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信贷市场效率,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增长和全社会诚信水平的提高。通过征信系统,企业和个人过去的信用记录被保存下来,守信记录逐步累积成为信用财富,今后借款、求职等可以获得多方面的优惠,失信则会给自己未来的生活造成很大不便,人人都应努力避免。

虽然征信业在欧美等国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但对中国等大部分新兴市场经济和发展中国家而言,还是近二十多年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个人、企业、政府和整个社会对它的认知度都有待提高。加强征信宣传教育,培育征信用户,不仅关系到征信行业的发展,更关系到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在日益全球化的环境下保持竞争力的问题。

为了大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征信的重要性,加强自身的征信建设,让大学生了解征信、提高信用意识,培育现代信用文化,促进企业和个人重视自己的信用记录,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

那么怎样才能拥有良好的征信记录呢?

首先,应当尽早建立个人的信用记录。方法就是与银行发生借贷关系,例如可以向

银行申请信用卡或申请贷款。这里要澄清的一个概念是不借钱不等于信用就好,不借钱意味着没有信用记录。没有信用记录,银行失去了一个判断您信用风险的便捷方法。如果一个人有了二十年的信用记录,即使他曾经发生过未按时偿还借款的情况,按照美国的信用评分体制,他的信用评分也高于没向银行借过钱、没有信用记录的人。

其次,要努力保持一个良好的信用记录。一旦建立了信用记录,就要按时还本付息,拖欠和借款不还都会如实反映在信用记录中,对个人信用形成不良影响。

第三,要关心自己的信用记录。由于一些无法避免的错误,例如输入错误等,信用报告中的信息差错是难免的。因此,应当定期查询和认真检查自己的信用记录中的内容,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信息,避免使自己受到不利影响。如果发现个人信用记录内容有错误,应尽快联系提供信用报告的征信机构。

篇6:会展策划与管理结课论文

浅析会展人才培养问题

姓名:陈永婷

班级:旅游管理1101

学院:文法学院

授课教师:张娜

摘要:会展业作为蕴藏巨大商机的朝阳产业在我国已经步入迅速发展的成长期,高速发展的会展业对人才的需求最为迫切,会展人才成为当下支撑会展业蓬勃发展的基石,也是擎起会展业未来的旗手。纵观我国的会展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会展市场的发展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创造一流的事业。只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我选择这个议题来写

关键词:中国会展业会展人才

一.我国会展业发展现状

伴随着会展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攀升,会展已经成为第三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2011年,我国会展业直接产值达3016亿元。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10月统计,全国举办会展2000多,仅上年就达六百多个会展。全国举办展览6830场,展出面积8120平方米;50人以上的专业会议64.2万场,同比增长17.4%;万人以上的节庆活动6.5万场,较上年同期增长3%。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展业在国家的发展地位越来越重要,国外会展企业不断进入中国,中国会展业必定取得巨大的成就。

二.会展企业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2.1人力需求不均衡。会展行业由于淡旺季区分明,因而业务的高峰与低谷期的人力需求有非常大的差距。这种不均衡使得不少企业对究竟雇多少员工感到束手无策。

2.2岗位职责与工作定额的不确定性。会展行业虽然属于服务行业,相对于发展比较成熟的其他服务行业,如酒店业,其内部业务流程远远没有酒店那么成熟和规范,现场仍需处理大量突发事件,很多时候高层管理人员承担了“救火队”的任务,使得客户需求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满足。不少企业对此只能采取“拍脑袋”的方法来决定,造成现场因人力不足而影响服务质量或因人力冗余而造成效率低下、人力浪费的情况时有发生。

2.3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会展行业由于涉及的配套服务众多,各类服务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实在不易,现有的一些企业激励约束机制无法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2.4管理人员管理技能欠缺。会展企业按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运作的比较少,尚未形成成熟的管理模式,主要依靠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经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2.5员工缺乏敬业精神和对企业的忠诚感。对展览企业来说,一个展览项目的起步到成熟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员工的频繁流动和敬业精神的缺失,不仅意味着对企业有着重要价值的员工经验的流失,同时意味着较为长效的中长期员工考核与奖励、员工培训变为不可能 企业和员工对双方的合作无法作长期规划。

三.解决对策——中国会展业人才培养

3.1 依托相关专业,设立会展方向

综观现有高校开办会展专业的实践经验,几乎都是在相关专业下设立会展方向,虽然这种模式显得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但它至少有两个优点:一是能降低开办一个新专业的风险,并为正式开办会展专业积累经验;其次是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学校现有的学科优势。通过分析会议或展览会项目的运作流程,不难发现和会展管理相关度较高的专业主要有6个,即旅游管理、广告设计、企业管理、物流管理、国际贸易和商务外语。因此,在当前的会展教育大背景下,国内有条件的高校在开办会展专业时,是否可以考虑与上述6个专业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结合。或者说,在培养专业人才时,各个院校应侧重本校学生在会展流程中某个环节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3.2推进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

会展专业是一门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而在办学的过程中,高校必须与会展公司或行业协会、专业媒体等紧密联系,至于操作方式则应依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有一家或几家公司投资,学校负责组织教学和日常管理,采取董事会制的办学模式等。但无论什么样的模式,高校和公司都可以在以下4个方面开展合作:

(1)公司为会展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或就业机会;

(2)专业教师在公司兼职,以不断丰富自身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及时掌握行业动态,从而为教学和科研积累更多的经验和素材

(3)学校提供场地和组织教学活动,协会会展公司/行业协会开展员工培训,条件成熟时还可以合作开发面向社会的培训项目。

(4)采取纵向课题或公司委托等形式,组织公司人员和高校教师对会展业的某些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或为公司开展市场调研等。

3.3高起点高规格,开办独立专业

对与会展专业教育而言,这里的高起点是指从新开办独立的专业,并在培养方式上体现国际化的思维和本土化操作;所谓高规格,即指重点培养高级策划和管理人才,且所有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应符合市场需要。这种办学模式更具前瞻性,但必须解决两个问题,即资金和师资。换一种思路讲,国内现急需一至几所开办会展管理专业的品牌学校,以“星火燎原”之势。这些学校在会展专业发展上西区中欧商学院、长江商学院等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商学院的办学模式,“聘请一流师资、设置科学课程、培养精英人才”。这或许能成为中国会展教育的突破口因为国内会展人才培养确实需要新理念和大手笔。

四.企业会展人才培养对策

目前,我国会展人才存在很大缺口,但从不同类型会展人材的需求来看,紧缺程度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进行会展人才培养时,既要制定人才培养的战略计划,也要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对特别紧缺的人才采取非常时期的特殊培养措施。在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时,要考虑不同人才之间的结构和比例,以免造成人才培养的结构失衡和浪费,并引起人才供给的结构性

短缺,应将不同会展人才的结构比例保持在一个合理和适度的范围内。

1、加强在职人员培训

2、会展服务人员的培训分为4种:

(1)业务培训;

(2)专业拓展培训;

(3)职业道德培训;

(4)法律意识培训。

五.结合自身实际

会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展示性”。从展会策划、展品运输、展位设计、展台搭建都是一系列复杂而操作性较强的工作。因此,实操性教学成为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实景教学是会展教学必不可少的方法。这种教学法,能使学生增加“直接”体验,在体验中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热情,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景教学的方式有多种,我们认为主要是“实地参展” 和“模拟展厅”两种。下面仅就这两种方式的教学方案作如下初步设计。

(一)“实地参展”

“实地参展”,并不是组织学生走马观花式的参观,而是指组织学生先拟定自己身份参与展会,再利用课余时间参观实际展会,进行比较分析和学习。教师将自己的角色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向“学习顾问、教练与主持人”的方向转换,关注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发动、督导、帮助、控制和评价。

1、拟定参展身份。将学生随机抽签分为若干项目小组,明确不同的任务和职责。例如,①招展项目组,主要建立展览目标参展商数据库、划分展区和展位、制定招展价格的制定、制定招展方案、编制展览招展函、编制展览参展商手册、建立展览目标观众数据。②招商项目组,主要制定展览招商方案、编制展览观众邀请函。③参展商组,主要任务是报展、确定展台面积和位置、选择展品、撰写主题创意与展台设计案、编写人员选派培训计划书、编写布展与撤展计划书。④专业观众组,主要是制定日程计划、弄清楚展览会的举办地点、有关线路、开放时间、天气状况、相关活动等。各项目组长首先把本组的工作计划交给指导教师,然后组织项目成员进行市场调研、方案设计、方案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只是一个项目顾问,充分发挥了学生渴求专业知识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同时还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课堂演示。各项目组根据自己的职责,将小组的设计方案展示出来。如专业观众组把参观计划演示出来;参展商组同学把设计的展位布置方案展示出来。然后,由同学们对各项目组的设计方案展开充分讨论,提出修改、补充意见,并评选出优秀方案。这个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实地参观。各项目组成员根据实地参观的情况,对比参观前小组所制定的方案,准备撰写调查报告。例如,参展商组可实际调查某一汽车厂商的展位布置情况、人员雇佣和培训情况(包括车模、接待人员、宣传人员、展台搭建人员等)、现场活动安排情况(如观众调查问卷发放、表演活动等),将以上情况的具体信息收集起来,整理成文。

4、总结加工。实地参观后, 学生要将活动的心得体会写成小论文,并将活动过程的有关资料(包括所摄照片)加工整理,汇集成册。首先在校园内举办专题展览, 然后将文稿和照片投给相关报社。

这样,同学们有机会亲身感受展会期间的管理和服务,并进行展会实地调研活动,让学生在校学习理论之余,能够扩展实践知识;同时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同学们的课外知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六.结论

1.会展教育为会展业提供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和专业化的支持 ,是会展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要早日步入会展经济强国的行列必须要以教育为本 ,大力发展会展专业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应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教育内容上应以实现综合性、实用性、系统性复合人才为目标;教育模式上强调会展行业、企业与高等院校的多方位合作等 ,从而培养出适应中国会展产业发展特点的新世纪会展人才。

2.同时加强会展理论研究,探讨会展经济规律,通过新的理念和思维全面提高会展服务从业人员的素质,已经成为促进中国会展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中国会展业国际竞争力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保建云、徐梅:会展经济——一种蕴藏无限商机的新型经济.2011.3

2.季春红.会展人才培养——重应用还是重研究.中国贸易报,2012.7

3.马伯韫.会展业兴起专业人才前景好.北京青年报.2013.4

4.黄长.国外专业人才培养战略与实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征信与大学生信用管理结课论文】相关文章:

征信与企业信用管理09-17

大学生征信知识范文06-09

征信管理论文范文05-09

征信管理论文提纲11-15

征信局与银行风险管理04-25

诚信与征信04-30

企业征信服务与应用05-20

企业征信管理04-28

征信管理题目08-05

信用征信机构08-31

上一篇:开会后的总结心得下一篇:患者拒绝检查同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