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新思想新使命

2024-05-07

新青年新思想新使命(精选6篇)

篇1:新青年新思想新使命

新时期青年使命物理系092班温文贞学号:2009111206

201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将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特别提到,“回顾我们党9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我们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说过,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人类。我们党的创始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大多数都是从青年时代就满腔热血参加了党,决心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我们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90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从中我深刻的感受到党对青年寄予的厚望,人民对青年寄予的厚望。

那么作为新时期青年大学生的我们怎样做才能不辜负当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呢?如今,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尽管我们的社会不乏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然而,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社会复杂现实的影响,给我们青年的信仰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在一些青年那里,对金钱崇拜,对财富炫耀,从抑制、批判、抵抗,演变成麻木、默然、包容,进而转换为附和、向往、张扬。在多样化、世俗化、市场化的现代话语中,一些青年将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日常化、合理化。对金钱和享乐的向往,正侵蚀着一些青年的社会良知,扭曲着一些青年的主流价值观和信仰。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然而,一个青年如果没有明确的信仰,就会在混沌的生存状态中失去自我;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没有具有坚定信仰作支撑的青年,将失去凝聚力,失去前进的动力,无法实现真正复兴和繁荣的。可以说,今天中国社会生活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都与信仰缺失有关。

信仰高高在上,你必须仰望。马克思主义是当今世界上最科学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今世界上最科学的信仰。科学信仰是建立在正确的认识基础之上,只有真正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才能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才能为共产党人的最高目标而奋斗。因此,胡锦涛总书记尊尊告诫,“全国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作为青年,要认真地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著,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完整、准确、全面地掌握其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

人的思想象块地,不长庄稼就长草。今天,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但青年人的信仰不能变。“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人类。”这是胡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讲话中引用我们党创始人李大钊的经典语录。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新中国的解放,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挥洒青春与热血,他们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的坚定信念,燃烧着青春与激情。不惜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总书记的引用意味深长,他不仅是对革命青年满腔热血加入党,舍生忘死参加革命的大无畏精神的无比敬佩;也是对为祖国解放事业而牺牲年轻生命的革命青年的深切缅怀;更是对我们新一代青年人的殷切期望与深情关怀。

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首先应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青年大学生朝气蓬勃,善于接受新事物,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夯实理论

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同时,要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

其次,我们还应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同学们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同时,我们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再次,我们应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我们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最后我们应牢记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五四”前夕对青年成才提出的五点希望:

——有理想。青年要树立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理想;树立为实现世界繁荣和进步而奋斗的理想。“守志如行路,有行十里者,有行百里者,有行终生者。行十里者众,行百里者寡,行终生者鲜。”青年要树立终生的远大理想,并努力为之奋斗。

——善学习。青年是一个人学习最好的时期,最少保守思想,最能接受新生事物,要刻苦学习。不仅学知识、学本领,而且要学做人。学习要持之以恒,尤其要打好基础。要善于求知求新,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新事物。既要学会动脑,又要学会动手。

——讲道德。青年要懂得真善美,懂得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从年轻时起就培养讲诚信的良好品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要自立。青年要善于独立思考,从年轻时就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学会判断事物的真伪。靠思考了解事情真相,做出正确判断;还要勇于创新,不墨守成规。

——勇奋斗。青年要树立为实现崇高理想勇于献身、不怕牺牲、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总之,我们青年一代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坏的行为习惯在无形之中具有可怕的摧毁力;而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能培养一个人的作风,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我们青年一定要立足本职,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

篇2:新青年新思想新使命

中南民族大学第七届“导航杯”实践教育活动节总策划

一、活动背景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标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崭新征程。伫立新时代,总书记向广大青年发出了“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的号召。为了帮助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在新时代奋发新作为,勇担新使命,校党委宣传部、党委学工部(处)、教务处、创新创业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决定以“新时代 新青年 新使命”为主题,举办中南民族大学第七届“导航杯”实践教育活动节。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一系列以“新时代 新青年 新使命”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阵地,有效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搭建学生社会实践平台,提高学生创新社会实践能力,进一步推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同时,本次实践教育活动节力求通过“新时代呼唤新青年,新青年勇担新使命”的理念,来进一步展现各民族、各专业学生的成长风采,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不断增强“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正确认识”,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活动主题——“新时代 新青年 新使命”

四、活动时间

2017年4月—6月

五、活动安排目录

1.中南民族大学第七届“导航杯”实践教育活动节组委会成员名单………………………3 2.“两会观察”案例分析大赛……………………………………………………………………4 3.“时事知识大会”………………………………………………………………………………6 4.“不忘初心跟党走 青年言说新时代”教学设计大赛………………………………………8 5.“新时代·新青年”微电影大赛……………………………………………………………10 6.“我是最美大学生”践行社会公德大赛……………………………………………………13 7.中南民族大学第七届“导航杯”实践教育活动节表彰大会……………………………15

六、活动组织

本次实践教育活动节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处)、教务处和创新创业学院联合主办,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团委学生会承办,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将活动推广至全校。

为确保第七届“导航杯”实践教育活动节成功举办,决定成立组委会,全面负责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中南民族大学第七届“导航杯”实践教育活动节组委会成员名单

顾 问: 杨胜才 副校长

杜冬云 副校长

主 任: 冉春桃 校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副 主 任 :

项目负责组 :

材 料 组:

秘 书 组:

姚上海 宋发军 潘泽江 李从浩 杨金洲 刘红娟 张涛华 董 杰 张涛华 蒋邦芹 张 燚 张 燚 谷秀青 彭菊花 董浩烨 赵 倩 彭 伟 马淑珍 蒋慧敏

校党委学工部(处)部长

校教务处处长

校创新创业学院院长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研部主任 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

马克思主义学院原理教研室主任 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教研室主任

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教研室主任 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教研室教师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研部教师 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团委书记 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秘书

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团委副书记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会主席 3 中南民族大学第七届“导航杯”实践教育活动节之

“两会观察”案例分析大赛

一、活动宗旨

“两会”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由于两场会议于每年3月份先后召开全体会议,大部分会议进程基本上同时进行,故简称做“两会”。两会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根据中国宪法规定:“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分别于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

本活动通过对“两会”具体内容和具体精神的观察与分析,提高同学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引导同学们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从不同专业的角度,以专业的眼光去分析当前国家社会重大现实问题,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二、活动主题

“两会观察”案例分析大赛

三、活动对象

全校本科专业学生

四、活动流程

1.初赛:经评审组评委打分评选,共筛选9个小组进决赛。

2.决赛:组织现场正式比赛。共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由学校主办部门颁发奖品和证书。获奖作品将以宣传板、视频音像等形式在校内展示。

3.报名方式:

(1)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以年级小组为单位向班长报名,再报至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

(2)校内其他学院学生参赛作品电子档提交至“导航杯”之“两会观察”赛事邮箱:mayuandaohangbei@163.com(务必在作品下方注明学院、学号、姓名和电话联系方式),截止时间为4月18日。

4.比赛时间:初赛时间为2017年4月23日。

决赛时间为2017年4月27日。

五、活动要求

1.案例选取必须为“两会”中的相关问题,要求有典型性。2.案例分析必须以PPT为载体进行展示。3.讲解时间不得超过8分钟,讲解形式不限。4.回答评委或观众提问1-2个。

5.每个参赛小组必须要有一名指导教师。6.每个参赛小组成员不超过5人。

六、评分标准

本次活动将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评定,评定标准如下:

选材情况:主题鲜明3分;

事实分析:有理有据1分; PPT制作: 精美合理1分; 语言表达:清晰准确1分; 讲解形式:灵活新颖2分; 主体形象:大方得体1分; 现场互动:有礼有节1分; 总计10分。

中南民族大学第七届“导航杯”实践教育活动节之

“时事知识大会”

一、活动宗旨:

为了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校范围举行“时事知识大会“活动,通过本活动,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以丰富大学生时事知识的形式增强大学生“四个意识”、“四个自信”。

二、活动主题

时事知识大会

三、活动对象

全校本科生

四、活动形式

时事知识竞赛及专家点评。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预赛,通过笔试答题的形式选出参加决赛选手。第二阶段,决赛,预赛阶段出线的同学进入大会决赛。决赛由擂主和一般参赛选手组成,共31人,其中擂主1人(预赛阶段产生),其他选手准备攻擂选手30人。准备攻擂选手通过网络抢答方式从30名准备选手中产生1名,攻擂选手连续回答正确3道题后可挑占擂主。在挑占擂主过程中,通过抢答方式决定此轮最终擂主,共答5道题,先取得3道题回答正确的选手成为新擂主,攻擂过程中,辅以专家点评。

五、活动流程

1.第4周(3月26日-4月1日):各课堂任课教师向学生介绍活动安排和要求,从课堂中选取优秀组参赛。

2.第8周(4月27日):教师指导,组织预赛,选出第一轮擂主和参加决赛选手。

3.5月4日:“时事知识大会”决赛。

六、评奖

在决赛中担任擂主时间最长者为一等奖,其次为二等奖,获得挑战擂主资格者为三等奖。攻擂过程中,如果出现担任擂主时长相同选手,通过加时赛角逐一、二等奖。

中南民族大学第七届“导航杯”实践教育活动节 之“不忘初心跟党走,青年言说新时代”教学设计大赛

一、活动宗旨

十九大报告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经典,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提出了新时代、新矛盾、新思想、新方略、新任务、新征程等重要论断。习近平9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本次教学设计大赛旨在通过采取青年学生自组织教学形式、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和方法来言说十九大报告、传播十九大精神的方式,促进大学生全面理解十九大报告精神,实现自我教育,成为理想坚定、本领过硬、勇于担当的新青年。

二、活动主题

“不忘初心跟党走,青年言说新时代”教学设计大赛

三、活动对象

全校本科生

四、报名方式

1.本学期修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学生,通过(仅通过)任课教师报名,学生以小组方式参加比赛。

2.非本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的学生,以团队形式参赛,以“第7届导航杯”为题,发送教学设计电子稿(注明学院、学号、专业、姓名、手机号码及QQ号)至:mayuandaohangbei@163.com报名参赛,收到回复即报名成功。报名截止时间:2018年4月25日。

五、活动环节与时间

1.大赛分为初赛、半决赛、决赛

(1)初赛:

①公共课堂内初赛: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为依托,班级组织初赛,每个课堂在4月28日前选出2组优胜者,并报送名单至参与院内半决赛。

②公共课堂外初赛:依据课堂外报名选手情况,由原理教研室在4月28日 10 前组织评委对教学设计稿进行初评,决定参加半决赛的名单。确定晋级半决赛名单后,由工作人员通知至参赛团队负责人,准备并提交现场教学视频参加半决赛。

(2)课堂内与课堂外合并半决赛:5月3日前,所有通过①②两种方式初赛后的优胜者提交半决赛教学设计稿和6分钟现场教学视频(电子稿1份,务必在教学设计稿标题正下方注明学院、学号、专业、姓名和电话号码、QQ号码)至邮箱:mayuandaohangbei@163.com。5月4日进行半决赛(非现场),依据教学设计稿和教学视频进行评选,并依据参赛作品的实际水平确定参加决赛的名额及名单,由工作人员通知晋级的参赛团队负责人,准备参加现场决赛。

(3)决赛:5月11日,半决赛的优胜者参加校内现场决赛,评委进行最终评定,评选出奖项以及名次。

2.参赛要求

参赛作品应切合主题,导向正确,具有时代气息,具体内容自定,但须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十九大精神,展现当代大学生理论素养和精神风采;参赛作品符合教学设计规范;参赛者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通话标准,感情丰富。(现场教学时间控制在6分钟)3.评选标准(初赛、半决赛、决赛)教学主体:着装大方得体(10分)教学设计:符合教学规范(10分)

观点正确,内容充实(20分)结构清晰,逻辑性强(20分)

教学过程: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20分)教学效果:表现力强,生动形象,互动性强(20分)

六、奖项设置(决赛)

一等奖:2名 二等奖:3名 三等奖:5名

中南民族大学第七届“导航杯”实践教育活动节之

“新时代·新青年”微电影大赛

一、活动宗旨

党的十九大报告庄严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全国人民必须持续奋斗。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过程中,我们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教学,开展以“新时代·新青年”为主题的微电影比赛,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以及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通过这一活动,营造出关心和爱护青年学生的浓郁氛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二、活动主题

“新时代·新青年”微电影大赛

三、活动对象

全校学生

四、活动时间

初赛:5月11日以前完成(第10周);

决赛:5月25日(第12周周五)。

五、活动流程

1.报名: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内的学生直接到授课教师处报名。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外的学生请将个人姓名、学号、学院专业、手机号发送到mayuandaohangbei@163.com。

2.比赛:本次比赛分为初赛、决赛两个阶段。(1)初赛

公共课堂内初赛: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为依托,利用1次课的时间组织初赛;每个课堂选出1名优胜者参加决赛;4月29日(第10周)以前完成。(为了扩大参与面,提高初赛水平,建议授课教师要求将全部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内业余比赛的基础上,择优推荐班级初赛 13 名单;学生报名、参赛情况应作为评定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

公共课堂外初赛:依据课堂外报名选手情况,初赛5月11日(第10周)以前进行,择优晋级决赛。

(2)决赛

现场演讲,评委进行最终评定,评选出奖项以及名次。

六、活动要求及评选标准

1.参赛要求

(1)所选作品能反映“新时代·新青年”的主题,内容要短小精悍、积极向上;(2)参赛者可以组队,但人数不超过3人;(3)参赛作品的时间不超过6分钟; 2.评选标准

(1)主题鲜明,反映新时代祖国蓬勃发展的伟大成就,展现新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弘扬正能量。(20分)

(2)立意新颖,契合时代,贴近生活,内容具有原创性,体现一定的思想性。(20分)

(3)结构完整,逻辑通顺,叙事流畅,能以电影(而非仅仅是视频)的叙事方式引起观影者的情感共鸣和理性思考。(20分)

(4)画面稳定清晰,剪辑流畅自然,美工设计体现一定的审美水准,让观影者获得一定的美感体验。(20分)

(5)演员表演生动自然,台词流畅清晰,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且时间不超过6分钟。(20分)

七、决赛奖项设置 一等奖:2名 二等奖:3名 三等奖:5名

中南民族大学第七届“导航杯”实践教育活动节之

“我是最美大学生”践行社会公德大赛

一、活动宗旨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公德,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青年大学生的时代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本次活动,旨在给我校学生提供一个社会实践平台,期待同学们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以自己的热情,以实际行动参与到社会公德的践行与建设中来,为青春留下美好记忆,为人生留下灿烂足迹。

二、活动主题与报名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我是最美大学生”。我校各年级本科生均可报名参加。

三、内容设计与参赛形式

1.报名参加活动的同学,可依据上述活动主题,自行设计并开展一次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和具体实施步骤,既要体现积极的社会意义,也要突出实践特点,16 具有可行性。

2.以微视频、微电影的形式记录活动全过程,并以微视频、微电影作为作品参加比赛。

四、活动组织与时间安排

1.本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各课堂内的学生,由任课教师组织参赛。上述课堂外的学生,可自行报名参赛,报名时请将作品电子档提交至“导航杯”组委会邮箱mayuandaohangbei@163.com(务必在作品标题下方注明学院、学号、专业、姓名、指导教师和电话联系方式)。作品提交截止时间:5月22日。

2.初赛时间:5月25日。3.决赛时间:6月1日。

4.决赛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五、实施步骤与相关要求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各课堂任课教师,负责向各自课堂学生介绍活动安排和相关要求,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比赛。根据课堂总体人数规模确定小组数量,一般每小组人数应控制在5-10人之间。

2.各小组学生讨论并提出活动主题设计和实施方案,向任课教师提交书面活动计划。任课教师在审阅各小组计划后,针对各小组设计方案,提出具体指导和修改意见。审阅内容主要包括:第一,活动方案设计是否符合本次活动主题;第二,活动计划有无可行性;第三,活动的开展方式和时间、地点选择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3.各小组按计划开展活动,并结合活动内容和实施过程,制作微视频或微电 17 影。在各小组开展活动时,任课教师应向各小组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包括交通安全、人身和财产安全等,应提醒学生增强治安防范意识,避免到存在治安隐患的偏僻地段和区域开展活动。

4.视频或微电影制作,应如实反映活动情况,内容充实,主题突出,画面清晰,简洁生动。

5.每一个课堂由各参赛小组推选一名学生担任评委,任课老师综合评定,每一个课堂最终评选出一个优胜小组,代表本课堂参加初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外的学生可报名参赛,依据选手报名情况于5月25日前完成初赛,择优晋级决赛。

6.比赛时各小组放映和讲解不应超过六分钟;出线参加决赛的小组,视频和讲解中不应出现指导教师的姓名。

六、评分标准

1.主题与内容(3分):紧紧围绕社会公德的践行与建设,凸显当代大学生的时代风采,有较为积极的社会意义。

2.实施过程(5分):活动内容真实、充实,有较为突出的实践特点,有较好的实践效果。

3.展示交流(2分):主要以微视频、微电影的形式展示,制作技术良好,讲解简明扼要、生动活泼。放映和讲解时间不超过六分钟。

中南民族大学第七届“导航杯”实践教育活动节表彰大会

一、时间:6月8日

二、地点:学术交流中心

三、流程:

1.展播中南民族大学第七届“导航杯”实践教育活动节精彩片段 2.校领导致辞

3.宣读中南民族大学第七届“导航杯”实践教育活动节获奖名单 4.优秀获奖作品展示

篇3:新青年新思想新使命

在中共广东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上, 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在讲话中指出, 要以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 “组织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要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结合省委的工作部署, 努力查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有待进一步解放的思想空间, 积极探索推进科学发展的新途径、新举措”。继续解放思想, 坚持改革开放, 争当实践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是本次全会给全省人民发出的最强烈信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东改革开放的过程, 也是历届省委省政府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 在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 率领全省人民解放思想, 勇于探索, 不断创新的实践过程。广东充分利用中央赋予“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政策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 以开放促改革, 以改革促发展, 开创了一个思想大解放、社会大变革、经济大发展、生活大提高的黄金时期, 使广东从一个处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省份, 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初步建立现代工业体系、经济总量位占全国八分之一的经济大省, 1978-2007年全省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3.8%。

回顾广东改革开放30年所走过的道路和取得的成就, 使我们对许多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和清晰, 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 不断解放思想, 大胆探索创新。“文革”十年动乱之后, 党中央通过拨乱反正, 评反冤假错案, 通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 战胜“两个凡是”, 从组织上、思想上扫清了改革开放的思想障碍, 为广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造了前提条件。而广东改革开放“先走一步”是以价格改革“突破中间, 放活两头”和对外开放开始的, 这与全国的改革发端于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不一样, 情况更加复杂, 矛盾更加尖锐, 困难更多, 风险更大, 因而曾经产生一些误解, 遇到不少阻力, 随之产生的经验也更加丰富。

回顾广东改革开放30年所走过的道路和取得的成就,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和理论创新是取得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保障。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 既要摸着石头过河, 又要看清前进的方向, 只有不断解放思想, 冲破旧的观念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大胆探索, 慎重行事;不争论, 不刮风, 善总结, 才能抓住机遇, 取得理解, 赢得时间, 加快发展。

回顾广东改革开放30年所走过的道路和取得的成就, 离不开思想界理论界的解放思想、勇于探索, 提倡创新性的思维, 发挥指导性的作用。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 广东社会科学界的理论工作者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广东实际相结合中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 不断为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提供理论的支持和实践的指导。期间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是1988年1月, 由省府发展研究中心与省社科院、省社科联和经济学会等6个单位联合召开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研讨会”, 率先明确提出:广东经济体制改革的出路在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理论主张大大推进了广东市场取向的改革进程, 并开创了广东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新阶段。

事实充分证明,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一种智慧, 需要以深邃敏锐的战略思维, 把握天下大势和时代潮流, 并善为因应;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又是一种胆魄, 需要以不畏艰险、义无反顾的勇气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为人民福祉成就一番事业。广东改革开放“先走一步”, 不仅为全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经验借鉴, 而且成为邓小平理论的成功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源泉和胡锦涛总书记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基础。

人类迈进21世纪, 和平、合作与发展仍是世界的主旋律,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是世界的两大趋势。中共十七大提出要紧紧抓住新世纪到来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以和平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新理念, 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 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业。中国的和平崛起在当今世界是个奇迹。新世纪伊始, 中国不仅成为WTO的正式成员, 而且与东盟10国成功签署了共建自由贸易区协议, 2004年又启动了与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CEPA。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正在形成之中。中国不仅以一个大国的形象积极有效地参与各种国际事务, 并且以稳定的政治局面、持续的经济增长、丰富的劳力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而成为世界资本聚集的目标。作为经济外向度较高且占全国三分之一进出口贸易总量的广东, 将可能再次获得各种机遇, 实现经济社会的又一次腾飞。但是, 机遇也同时带来挑战, 广东不仅要破除传统体制的各种遗留障碍, 更要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各种新的制度。改革的任务、发展的需要和创新的挑战, 构成了多重的压力。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新形势下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我们必须学习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与时俱进、大胆探索的伟大精神, 以马克斯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 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索不止的优良传统, 努力破解广东改革开放和发展进程中的新问题和新矛盾。

(一) 党的十七大全面阐述了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这是指导广东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获得GDP年均增长13.8%的高速发展。但经历持续高速增长之后, 也凸显发展方式、创新能力、经济结构、地区结构、资源环境、生活品质等方面的问题。如何实现速度与效益、质量相统一, 区域之间发展相对协调,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一致, 仍需要探索新的路子。与此同时, 广东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 这是一个社会矛盾和问题相对集中的阶段。如何按照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 推进广东经济增长与结构、效益和质量,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是亟待研究的重大现实问题。

(二) 广东省委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这是省委省政府根据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 根据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作出的重大决策。在网络技术十分发达, 社会结构更加多样, 思想领域日益复杂的新阶段, 如何高扬社会主义旗帜, 弘扬先进文化, 改造传统文化, 抵制腐朽文化, 建立和完善富有时代特征的岭南文化体系, 彰显岭南文化的影响力和广东的软实力, 实现建设经济强省和文化大省的双重目标, 为广东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柱, 是每个广东人责无傍贷的崇高使命。

(三) 伴随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 广东广大山区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而出现落差的扩大, 占全省面积66%、人口40%的50个山区县, 仅占全省GDP的15%和财政收入的4%左右。在新的历史阶段, 广东有能力也有必要通过地区合作和财政转移支付等一系列新的政策手段, 加大区域协调发展的力度。而相对落后的地区如何选择符合实际的发展道路, 主动接受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 建立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 实现跟进发展, 需要全省人民的共同重视、支持和努力。

(四) 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 在经历20多年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之后, 广东的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重新凸现。产业化、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太低制约了农业技术水平、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土地的分割占有和基本上处于小农经济水平的生产经营方式, 也使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进一步扩大。二元经济结构依然成为限制农民和农村接受现代工业文明的门槛。因此, 按照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 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调整农村的经济结构, 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 是关乎全省一半以上人口的生活提高、广大农村的跟进发展、总体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增长的重要问题。

(五)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综合试验区, 也是中国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使广东最先感受到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影响。随着中国加入世贸, 和“10+1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形成, 世界经济的影响还将日益深入和广泛。面对复杂多样的世界经济和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 广东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质量, 尽快建立起“按国际惯例运作”的新机制, 在加强国际合作、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 既充分利用各种经济资源, 又保障经济的安全运行, 是一篇必须认真写好的大文章。与此同时, 广东已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这就意味着外源型与内源型经济协调发展将是必须认真而慎重处理好的一个新问题。

(六) 过去20多年间, 建立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基础上的粤港澳经济合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不仅为港澳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过渡期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也使广东迅速完成了工业化必需的资本原始积累, 大大推进了广东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随着港澳两地主权的相继回归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 特别是CEPA启动之后, 对粤港澳经济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充分发挥“一国”优势, 实现“两制”互补, 整合三地资源, 还要根据发展的需要和条件, 拓展合作的空间与内涵, 推进合作的水平和层次, 不断提升区域经济体系的素质。与此同时, 以CEPA启动和“10+1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契机, 如何大力推进“9+2泛珠江三角洲”的区域经济合作, 共同推进整个区域的制度性建设, 提高区域的综合竞争力等, 仍有待我们去进一步认真研究。

(七) 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不仅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必经过程, 而且是消减城乡二元结构给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根本性制约的必然手段, 并将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在过去2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 广东工业化的进程明显超前于城镇化, 使推进城镇化的需要和压力更为明显。但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如何进行总体的战略设计, 形成合理的功能布局, 创新投入机制和土地管理制度, 发展符合各地实际的产业体系, 为农村释放出来的劳动力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 向新增的城镇人口提供必需的社会保障等, 都是城镇化过程中应加以高度重视和解决好的问题。

(八)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广东借助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和岭南文化独特的创新精神, 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性改革, 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但政府依然存在错位、越位和缺位的问题, 企业也未能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 一个公平竞争、公开统一、运作有序的市场体系还远未建立。在新的历史阶段, 广东肩负着增创新优势, 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使命。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 既要解放思想, 大胆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又要勇于探索、开拓创新, 在全社会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富于中国特色、适应现代化要求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开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文明进步提供制度性的保障。

(九) 广东正处于产业结构快速升级的阶段, 重化工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但广东又是一个自然资源十分匮乏、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推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从“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 制定有关约束和激励政策, 建立起长效机制, 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必须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决策议程。特别是后发地区千万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新路, 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

(十)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 要使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这也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大胆探索, 树立新的政绩观, 按照以人为本的新思维, 切实把握好广大人民群众对提高收入水平和保障水平的强烈愿望, 深入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不断提高公共福利水平和社会保障能力, 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兑现党和人民政府对广大群众的各项承诺。

广东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 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实践, 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实践。未来的现代化事业, 也同样需要这种“改革不止、探索不止”的精神, 通过新一轮的思想解放, 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发展。

进行新一轮的思想解放, 决不是妄自菲薄, 否定过去。而是要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更加清醒地认识我们的发展基础、存在问题和前进方向, 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反躬自省, 居安思危, 始终戒骄戒躁, 继续艰苦奋斗, 时刻殚精竭虑, 努力找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金钥匙”, 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坚实基础。

进行新一轮的思想解放, 决不是哗众取宠, 走马过场。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动力, 立足中国国情和广东省情, 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 深刻把握广东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 摒弃沾沾自喜、小富即安的有害思想, 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进行新一轮的思想解放, 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 倡导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时代精神。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发源地, 岭南文化更具有开放、兼容、创新的特点。要继续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大胆探索和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要通过创造鼓励理论创新、鼓励理论探索的良好环境, 充分调动和发挥一切积极因素的作用, 形成一股推动全省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

进行新一轮的思想解放, 就是要秉承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立足国情、立足省情, 深入研究、不断破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和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要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敢讲话、讲实话、讲真话, 在全社会形成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风气, 努力推动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进行新一轮的思想解放, 就是要树立学习不止、探索不止、改革不止的信念, 发扬好学深思、探索求知、崇尚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 正确把握现阶段广东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内在规律, 把握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和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勤于学习, 勇于改革, 敢于创新, 认真研究新情况, 积极解决新问题, 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以“人一之, 我十之;人十之, 我百之”的精神和气魄, 完成历史赋予广东人的新使命!

资料链接

广东解放思想的“五个围绕”、“四个表率”

“五个围绕”即:一是要围绕科学发展观的系统阐述来推动解放思想;二是要围绕树立正确政绩观来推动解放思想;三是要围绕世界眼光统筹国内外大局来推动解放思想;四是要围绕社会和群众的基本需求和热点来推动解放思想;五是要围绕与国际国内先进地区比较存在的差距和薄弱环节来推动解放思想。

篇4:新青年新思想新使命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了新时期反腐倡廉最高使命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了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最高使命。通过近几年工作实践,我认为,这个最高使命概括起来讲,就是要围绕贯彻“三个代表”,充分发挥好“三个保证作用”。即,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上发挥保证作用,在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上发挥保证作用,在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发挥保证作用。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上发挥保证作用,就是要严肃查处和纠正阻碍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行为,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在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上发挥保证作用,就是要保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的落实;在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发挥保证作用,就是要严肃查处侵害人民利益的一切行为,保证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不受侵害。

(二) “三个保证作用”作为新时期反腐倡廉的最高使命,是由其自身具有的现实性、长期性、综合性和根本性的特点决定的。就其现实性而言,当前,我们党面临着国际局势的新变化,国内大局发展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的考验,给党的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反腐倡廉工作能否发挥好“三个保证作用”,对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关系重大。就其长期性而言,“三个代表”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全面体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科学内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贯穿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这就决定了“三个保证作用”的任务也是长期的。就其综合性而言,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诸方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本质要求,这就决定了发挥“三个保证作用”的任务,是全方位、立体化、多侧面、综合性的。就其根本性而言,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始终坚持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反腐倡廉说到底,就是围绕这个根本来发挥“三个保证作用”。

二、坚持开拓创新求实,认真履行新时期反腐倡廉最高使命

(一)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发挥“三个保证作用”必须确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坚持开拓创新,并以思维创新带动工作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履行新时期反腐倡廉的最高使命。

1、坚持思维创新。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冲破落后的传统思维模式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精神状态,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使我们的主观认识符合变化着的客观实际,符合发展进步的要求,保证反腐倡廉工作减少盲目性、片面性、表面性和机械性,不断增强原则性、系统性和创新性。

2、提倡开放性思维,让我们的思维具有全局的视野和世界的眼光。一是要把反腐倡廉置于改革、发展和稳定这个全党工作大局中思考。自觉摆正反腐倡廉与大局工作的关系,不得与大局工作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保证反腐倡廉工作永远为全党工作大局服务,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成为党和政府最完整、最得力的坚强而忠诚的力量。二是把反腐倡廉置于世界的大背景下思考。我国已经正式加人世贸组织,意味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将进入新的阶段。我们的工作触角不可避免地要延伸到世界范围,我们的执纪执法依据不可避免地要吸纳世界各国有益的通行规则。我们必须面向世界思考工作,真正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的路子。

3、提倡系统性思维,让我们的思维具有联系性、辩证性。反腐倡廉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要全面统筹教育、法制和监督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要把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通盘考虑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通过改革和体制创新,逐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要协调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4、提倡超前性思维,让我们的思维具前瞻性、主动性。反腐倡廉的实践证明,反腐败必须同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重大措施的实施紧密结合起来,制定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政策,出台重大的改革措施,制定法律、法规和规章,都要把反腐倡廉作为有机组成部分考虑进去,做到存利去弊,未雨绸缪。

5、坚持工作创新。一是理清抓工作落实的思路。发挥好“三个保证作用”,必须在坚持反腐败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同时,不断理清抓工作落实的思路。从我省国有企业的实际看,应该把反腐倡廉置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省工作大局中把握,置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运行的大环境中运作,使反腐倡廉贴紧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西部大开发的实践,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生产经营这个关键,贴紧开放的前沿,贴紧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在制定反腐倡廉的法规、条规、制度和工作措施时,注重与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出台的政策相配套,注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及发展方向相适应,注重与各行业和各单位的各项管理相结合,注重与法制建设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衔接。

(二)把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同本系统和本单位实际相结合,赋予重点工作内容。企业工委要始终注意把中央的政策和企业的实际结合起来,明确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是关键,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是重点,纠正不正之风和企业效能监察是基础。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要根据新时期企业各种因素对党员干部思想和价值观念带来的影响,有针对性地进行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不断制定和完善省属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若干规定,查办案件工作要注意剖析新形势下发生违纪违法案件的原因,从中发现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以及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违纪违法行为。纠风工作要与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公平竞争、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使反腐败三项重点工作在深度、广度和力度上体现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三)对反腐败各个环节要明确具体的打法和招数。要注意在新形势下抓住市场竞争中的“亮点”,改革过程中的难点,新经济领域中的焦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在严肃查处大案要案的同时,注重提高办案执纪的政治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案件管理,要把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结合起来,寻找方位,确定目标。做到不同时期办案工作的重点,是案件管理工作的着力点,不同时期办案工作的薄弱环节,是案件管理工作的督查点,选准案件突破时机和突破口,是案件管理工作的决策点。风纪建设,要确定党风是根本,政风是关键,行风是前沿的思维,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以党员干部队伍和职工队伍为主体,全面提高其整体素质。

三、不断深入研究学习和探索,确保反腐倡廉适应发展进步的要求

(一)深入开展理论研究,提高反腐倡廉整体水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和探索反腐倡廉的特点和规律,必须对妨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损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提出更加有效的解决对策。要通过理论研究,正确回答在反腐倡廉进程中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问题,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上来。理论研究要视野宽阔,既要注意总结我们党在反腐倡廉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又要注意吸收我国历史上惩治腐败的经验,还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注意借鉴国外反腐败的有效做法,使新时期反腐倡廉理论,在继承、吸纳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丰富和发展。

(二)积极探索法制化的途径,强化和完善反腐倡廉方略。一是要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完备的反腐倡廉法律体系。这个法律体系,包括党内法规和国家的法律,规定各级领导干部行使职权的程序,规范和引导各级干部和管理人员对社会和经济的管理,建立一套“不能腐败”、 “不敢腐败”、 “不需腐败”、“不愿腐败”的反腐倡廉的法律体系。二是要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执法体制和机制。这个体制和机制应通过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明确其地位、作用、职责、权力和基本工作手段,保证通过采取各种法律、法规授予和允许的手段,对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企业领导干部进行监督、检查、惩处。三是加大反腐倡廉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力度。一方面要严格执法,确保已制定的法律有效地实施;另一方面要加强遵纪守法教育,大力倡导执法守法光荣,违法枉法可耻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增强广大党员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篇5:新时代新青年新使命演讲稿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内思想教育活动,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角度和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__周年之际,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利于全党进一步深入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市高级专家、市委党校教授孟范晶说,__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真抓实干、转变作风。”在开展主题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深刻认识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转变作风,把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这次主题教育是一场锤炼忠诚干净担当品格、筑牢理想信念根基的精神洗礼。”团市委机关干部伊洺辉说,身为团干部,将认真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对照党章党规、身边榜样,查找差距,认真整改,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_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千方百计为青年排忧解难,做广大青年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人。

“不忘初心,就是要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宁江区滨江街道办班芙社区党总支书记王玉娟说,身为基层干部,就要以为民服务为根本,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篇6:践行新思想牢记新使命

——在全省林业工作暨林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马平2018年3月9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总结成绩,分析形势,谋划推进新时代四川林业现代化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作出更大贡献。下面,我讲三个问题,供大家讨论。

一、认真总结2017年全省林业建设工作

2017年,全省林业系统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国家林业局部署要求,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中求进推进林业发展,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全省落实省级以上财政投入98亿元,完成营造林1294万亩,同比增长16%;森林蓄积量达到18.6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8.03%;实现林业总产值3300亿元,同比增长8%;林业生态服务价值达到1.72万亿元,实现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0.26‰、森林火灾受害率0.065‰、涉林案件综合查处率96.68%。

(一)绿化全川行动深入开展。东明书记、尹力省长等领导多次对绿化全川行动提出新要求,各级党政和绿委成员单位高度重视、积极履职,造林绿化活动蓬勃开展。全年完成人工造林724.4万亩,同比增长14%;义务植树1.38亿株。实施封山育林106.8万亩,抚育中幼林272.3万亩,改造低效林191万亩,乐山岷江大渡河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纳入全国首批试点。巩固前一轮退耕还林成果1336.4万亩,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48.8万亩,申报2018年任务39.41万亩。省政府办公 厅出台加快推进森林城市建设意见,省绿委、林业厅印发规划,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四大森林城市群启动建设。攀枝花、宜宾、巴中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一次性获批数量开全国历史先河。首批授予65个生态文明教育基地、32个省级森林小镇,新增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13个。筹建成立了省绿化基金会,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造林绿化。成都出台《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全球最大城市森林公园启动建设。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全面启动,良种选育推广、种苗质量监管等切实加强。审(认)定林木品种9个,新增省级以上重点林木良种基地8处,生产苗木6.3亿株,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到64%。

(二)重点生态治理扎实推进。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十三五”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林业厅印发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十三五”规划。完成沙化土地治理和巩固成果35.1万亩,治理岩溶土地400平方公里。长江上游干旱河谷生态治理工程启动实施,治理干旱河谷4.8万亩。川西高原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20个生态屏障重点县启动建设。省政府出台《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批建省级湿地公园7个,若尔盖、理塘等县启动了省级湿地生态补偿。积极协助省级河长做好青衣江河长制工作。九寨沟地震林业救灾及时有效,牵头完成灾区生态环境损失评估,牵头编制并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九寨沟地震灾后生态环境修复保护专项实施方案》,规划林业项目51个,估算投资5.31亿元。以林业自然保护区为重点,扎实做好迎接中央环保督察各项工作,锁定生态环境问题986个,分类建立问题清单,层层落实整改责任,完成整改900个,整改完成率91.3%。

(三)林业脱贫攻坚积极有为。制定《林业厅扶贫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印发《深度贫困县林业扶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出台林业助推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七条措施,召开了全省林业科技与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大会、林业生态扶贫现场会。牵头推进生态建设专项扶贫,制定了贫困县和深度贫困县2017、2018具体实施方案,安排贫困县2017年省级以上林业财政资金65亿元,占全省的66%。争取和统筹各类资金2.68亿元,为贫困群众提供生态护林员岗位5万余个,带动7.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创新林业生态建设扶贫机制,积极探索扶持发展 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相关政策(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已印发实施意见,林业厅召开会议作了专题部署)。贫困县新培育木质原料林、竹林、木本油料林等产业扶贫基地115万亩,建设森林康养基地37处、森林康养人家97个。林业扶贫百千万科技春风行动深入推进,林业生态旅游扶贫千村万景行动有序实施。厅对口帮扶的汶川县实现摘帽、卧龙特区贫困村全部退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考核。

(四)林业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现代林业基地达到2700万亩,“万亩林亿元钱”示范片超过100万亩,林下种植基地达到1100万亩,林下畜禽养殖突破3000万头(只)。人造板、竹浆造纸和木竹家具制造企稳回升,全年生产人造板800万立方米、木质家具600万件,加工转化率达到60%。森林旅游业持续向好,评定四川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县12个、星级森林人家512家,各地举办林业生态旅游节会90余场次,广元市、洪雅县创建为国家级森林旅游示范市县,绵竹市成功创建国家玫瑰公园。森林康养产业蓬勃发展,全省创建森林体验基地2个,新增森林康养基地84处(其中国家级示范基地19家),森林康养人家达到500家,社会资本投入森林康养产业突破1000亿元。命名森林自然教育实践示范基地32家,创建全国首家“森林图书馆”,洪雅县成为全国三个“森林康养试点县”之一。40个新一轮现代林业重点县加快建设,首批25个木本油料重点县、30个重点培育现代林业产业园区建设顺利实施,申报国家级示范园区2个,新认定省级园区8个,新认定森林食品基地30个。国家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新增7家,省级林业专业示范合作社新增26个,林业新型经营主体突破1.5万个。

(五)林业重点改革有序推进。成立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咨询委员会,编制完成体制试点实施方案(2017-2020)。国家公园及功能区划勘界加快推进,暂停了林地使用、林木采伐等项目建设行政许可,开展了各类保护地管理机构详查,自然资源登记试点有序实施。80%的国有林场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初步实现了精准定性核编,理顺了管理体制。省委省政府印发《国有林区改革实施方案》,省政府召开工作会议,全省国有林区改革全面推开。《完善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主体任务基本完成,“两证一社”改革试点基本完成,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 于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实施意见》。新增林权交易网点23个,新颁发经济林木(果)权证2177本、林地经营权流转证555本,新增贷款12亿元,集体林业综合改革“成都经验”“巴州做法”获国家林业局肯定。林业综合执法改革落地见效,《完善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修复机制专项改革》主体任务基本完成,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加快落地。

(六)依法管理力度切实加大。完善了林业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制定了林业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办法。《四川省集体林权流转管理条例》列入省政府立法计划调研论证项目。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全面完成,全省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启动建设。省政府首次组织考核市州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落实情况,14个市州获优秀等次。积极服务“项目年”,争取到国家增加我省“十三五”林地定额1万余公顷。审核审批建设项目占用林地1206件、1.33万公顷,白鹤滩水电站、李家岩水库、宜宾机场等重点项目林业用地得到保障。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15.63万份、木材运输证20余万份,批准消耗林木蓄积333.6万立方米。组织开展“守护绿川”“全面保护长江经济带林业资源”等专项行动,办理行政案件8825起,查处8666起,行政处罚13997人次;森林公安刑事立案1280件,侦破1103件。绵阳市森林公安局“10·10”特大野生动物案件专案组被国家记集体二等功。

(七)生态资源保护扎实有效。天保二期工程扎实推进,有效管护森林2.6亿亩,集体和个人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补助政策得到落实。野生动物保护继续加强,王朗等10个自然保护区启动大熊猫种群动态监测。编印《大熊猫遗传档案技术规程》,统一了全省大熊猫个体识别技术。《中国熊猫》系列全球巡回展览正式启动,6只大熊猫分赴荷兰、德国、印尼交流。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卫星遥感监测平台初步搭建。卧龙雪豹分布密度居全国首位。防灾减灾不断强化,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应急防控持续加强,防治面积679.61万亩,无公害防治率95.96%,产地检疫实现全覆盖。森林防火责任有效落实,雅江“3·12”等森林火灾得到及时处置,全年发生森林火灾171起,火灾次数下降35%,24小时扑灭率94%。金川直升机场等防火项目加快建设,直升机临时起降点和取水点选设工作有序开展。成功举办“中航安盟杯”全省首届森林消防技能竞赛。

(八)林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制定林业改革发展、生态保护恢复财政资金管理具体办法,开展了专项资金绩效评价、退耕还林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稽查并督促整改10个县(市、区)林业项目资金。林业政策性贷款取得突破,泸州市古蔺县、遂宁市安居区与农发行签订贷款协议3.8亿元。培育重大科技创新成果20项,推荐进入国家林业成果库30项,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2%、标准采用率达到6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9%。乐至县成功创建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园区。与国家林业局国际合作司、中科院成都分院等达成合作协议8项,德贷等双多边国际合作资金落地2849万元。国家标准化林业站和整县林业站建设加快推进,65.6%的县设立基层林业站。新建县级林业质检站4个。中央、省级媒体刊播四川林业新闻2000余篇(条、部)。厅网站建设获省政府绩效考核省级部门第一名,甘孜、达州获全国林业信息化“十佳市级单位”,雅安市雨城区、邛崃市入选第三批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县。省委编办批准设立省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中心,全省评定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近400人。“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党内监督、廉洁教育、作风建设、执纪问责不断加强,信访、维稳、综治和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有效,广大老干部和林业工会、学会、协会、科研院所、企业为全省林业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过去的一年,我省林业稳中求进、稳中向好,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业建设好形势好态势的延续和发展。5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先后召开多次会议、出台多个文件、解决了多个具体问题,东明书记、尹力省长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各级林业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落实“162”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林业改善生态、改善民生的作用,持续推动林业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生态林业建设成效显著,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干旱河谷生态治理、生态屏障重点县等一批新的重点工程启动实施,全省累计营造林516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2.81个百分点,山清水秀的生态本底更加鲜明。民生林业建设持续加强,林区脱贫奔康蹄疾步稳,生态建设脱贫牵头推进,“六大产业”发展壮大,森林康养发源四川并连续两年写入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林业总产值增长89%,绿水青山加速向金山银山转化。法治林业建设有序推进,森林防火条例、野生植物保护 条例等法规颁布实施,林业生态红线划定落实,森林资源管理有序,“双增长”目标层层压实,环保督察强力推进,严打涉林违法犯罪成效显著,林业制度化保护管理体系日益健全。效益林业建设有效开展,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成果推广转化率分别提高4个和5个百分点,良种、良技、良法助推转型升级,体制机制障碍加快破解,全省林业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文林业建设积极开展,一批林业先进典型脱颖而出,生态旅游品牌影响扩大,“大地植绿,心中播绿”成为共识,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林业建设的格局加快形成。服务林业建设不断强化,累计落实中央和省级林业财政资金490亿元,林业基层站所和林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自然生态与政治生态两手抓、两手硬,风清气正的林业改革发展氛围更加浓厚。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可圈可点的,林业林区发生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级林业部门锐意进取、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广大林农和林业经营主体发挥主体作用、苦干实干的结果,也是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协作配合的结果。我省林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工作局面来之不易,全省务林人要倍加珍惜、不断发扬,持续用力加快新时代四川林业现代化建设。

二、科学把握林业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安排部署。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立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将乡村振兴作为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教育优先、就业优先并列为“三大优先”,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林业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工作阵地在乡村,具有推进乡村振兴的巨大优势和潜力。各级林业部门要准确把握“三农”工作新的历史方位,深刻领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略意图,切实把工作全面转到服务保障乡村振兴上来,贯彻新理念新要求,适应新形势新变化,谋划新思路新举措。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工作,积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践行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核心,以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四川为统领,以“生态优百姓富林业兴”为目标,以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定实施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认真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全面深化林业改革,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不断增强支撑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林业林区现代化,为实现向林业经济强省和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跨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林业推进乡村振兴,既是一项新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林业部门要主动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林业工作的总抓手,引领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要注重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林业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再次提出“八个坚持”的“三农”工作要求,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要走好“七条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丰富内涵,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路径,为亿万农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的现代图景,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三农”工作的新论断新要求指导林业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结合实际找准切入点、结合点、落脚点,发挥好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林业力量。

(二)林业推进乡村振兴,必须主动融入全国全省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大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三农”工作将迎来一次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我省是全国农业大省,总书记对我省“三农”工作寄予厚望,要求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省委聚焦实现“四个好”目标,全面系统部署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迈向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成农业强省的历史新征程。我省林业管理服务的林地和森林、湿 地、荒漠土地及国土绿化超过全省幅员面积55%,几乎全部分布在乡村,必须紧紧抓住实施乡村振兴这个战略机遇,主动融入和服务全国全省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大局,牢牢把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个有利政策,从林业内外共同发力,建立健全林业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努力争取林业在“三农”工作中彰显更大作为,切实加快林业现代化步伐。

(三)林业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定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不动摇。党的十九大将过去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提升为“生态宜居”,充分体现了生态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春节前夕来川视察时深刻指出,四川自古就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生态环境地位独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一定要把生态文明这篇大文章写好。王东明书记反复强调,巴山蜀水只有在绿色装点下才会更加美丽。从国际上看,日本的生态村建设、韩国的新农村运动,都把保护生态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实现了改善生态与振兴乡村的良性互动。当前,我省自然生态状况整体好转、局部脆弱,总体上仍然缺林少绿,森林覆盖率低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区)6个百分点;生态保护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生态补偿范围较窄、标准偏低,生态质量与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任重道远。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不动摇,切实履行生态保护主体责任,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的自然生态本底。

(四)林业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林业发展也进入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推动林业转型升级,重点在于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近年来,全省林业主动适应把握经济新常态,着力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林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正在趋优,但仍然存在供给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格局不优等问题。全省中幼林占森林面积40%,人工林每公顷蓄积约52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产低效林超过3000万亩;沙化、石漠化、湿地退化、干旱半干旱等生态脆弱地区点多面广;部分林产品加工产能过剩,产品附加值不高,林业生产关系与生 产力不相适应。必须以深化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健全林业体制机制为重点,以依靠林业科技进步为动力,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走出一条质量效益型的内涵式林业发展道路。

(五)林业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持续强基固本厚植可持续发展优势和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实现林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切实夯实发展基础。经过多年建设,我省乡镇林业站等林业基层站所建设仍然滞后,基层林业干部队伍建设不够;林业现代设施装备配备不足,生态监测、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控能力较弱;林业实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不够,科技贡献率远低于80%的世界平均水平,科技创新领军人物缺乏,真正能够扎根乡村服务百姓的林业实用技术人员不多;林区道路、供电、通信、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大,难以满足林区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涉林违规违纪行为时有发生,林业基层队伍和作风建设迫切需要加强。总体来看,我省林业基层力量的薄弱、林区基础设施的落后严重制约着林业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加快林业现代化、助推乡村振兴最为突出的短板。必须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尽快解决林业薄弱领域,增强林业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增强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后劲。

(六)林业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全民共建共享。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满足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和优质林产品需求。我省林业改革发展事关4000万农民切身利益,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林业推进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人民群众自觉投身林业改革发展,汇聚社会各方共同参与林业建设的磅礴力量,让群众在参与林业建设中获得更多实惠,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尤其是我省林业资源富集地区,也是贫困人口集中区域,必须把脱贫攻坚作为林业推进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核心,聚焦精准,优先支持,确保林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将面临诸多新挑战新问题,要切实处理好五个关系。一要处理好当 前与长远的关系,深刻认识把握新时代林业内外部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新变化新趋势新特点,摸清林情,把握大势,搞好规划衔接,注重思路延续,科学制定林业推进乡村振兴的奋斗目标、发展战略和工作路径。二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共抓大保护”理念,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得保护、产业得发展、群众得实惠的林业可持续发展路子,绝不能为一时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三要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坚持数量质量并重、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在推动数量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到高质量和高效益上,持续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林业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型发展。四要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从化解当前突出矛盾入手,从构建长效体制机制、重塑中长期林业发展动力着眼,把握好改革节奏和力度,合理引导社会预期,注重实效、步步为营,力争最大限度地把改革的深度、广度同发展的速度、行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结合起来,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深化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五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深刻把握林业的公益特色和市场属性,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一方面,要充分遵循市场规律,善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林业部门履行政府相关职能,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注重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切实干好自己该干的事。

三、扎实抓好2018年林业改革发展重点工作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是深入推进大规模绿化全川、实现“十三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是持续发力深度贫困县精准脱贫、确保林区同步全面小康的攻坚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做好林业工作至关重要。全年主要目标是:完成营造林1000万亩,新增森林面积582万亩、森林蓄积18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0.8个百分点,实现林业总产值3600亿元,森林火灾受害率、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分别控制在1‰、3‰以内,涉林案件综合查处率85%以上。重点抓好以下13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 入开展学习宣讲解读,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等会议精神,牢牢把握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林业的工作部署。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树牢“四个意识”,强化“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领会“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工作理念,深刻领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进一步增强林业服务决胜全面小康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责任担当。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实际,结合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最新要求,加强林业再认识、再思考、再出发,进一步完善林业发展思路,进一步找准林业服务全国全省大局的切入点、落脚点,细化林业改革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状,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需求贡献更大林业力量。

(二)持续推进绿化全川行动。一要提速绿化全川保增量。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实施一批国家、省及地方性造林绿化工程。充分利用不适宜耕作的土地造林,推动宜林荒山、荒坡、荒丘、荒滩造林绿化。加强部门(行业)绿化,推进平原绿化、道路绿化、水系绿化、农田林网建设,实施长江干流岸线生态修复,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和环成都平原生态带建设。二要加快森林城市群建设。抓好河流水系和骨干道路绿化,推动森林连城,加强城市森林、湿地斑块之间的生态联结。积极推进森林进机关、进学校、进小区、进园区,大力发展以林木为主体的城市公园、广场、街头绿地、小区游园,广泛开展森林城市、绿化模范县区、森林小镇、绿化模范单位及绿色校园、绿色社区、绿色军营等创建和巩固活动,加强县级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三要加强乡村绿化美化。抓好四旁植树、村庄绿化、庭院美化等身边增绿行动,坚决制止开山毁林、填塘造地等行为。大力弘扬乡村生态文化,全面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四要创新造林绿化机制。发挥绿化基金会平台作用,积极推进PPP模式,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开展国土绿化。创新“互联网+义务植树”机制。探索先造后补、以奖代补、赎买租赁、贴息保险、以地换绿等多种方式,引导国企、民企、外企、集体、个人、社会组织等各方面资金投入,培育一批以造林护林为重点 的生态保护修复专业化企业。

(三)加强重点区域生态治理。一要扩大退耕还林规模。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成果接续政策,引导农户自愿申报退耕还林,将符合政策的一般地25度以上、重要水源地15—25度非基本农田坡耕地纳入工程实施范围,力求应退尽退、能退则退。二要加强脆弱区生态治理。落实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制度,探索设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研究封禁试点经济补偿办法。加快川西北沙化土地治理、川西高原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川西南石漠化治理、干旱半干旱地区治理,推进20个森林草原湿地生态屏障重点县建设,抓好矿山迹地、工程创面、灾损区域植被恢复,抓好兴文国家石漠公园建设。三要加快九寨沟地震灾区生态修复。落实生态环境修复保护专项实施方案牵头责任,推进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南坪林业局给排水工程,争取南坪林业局纳入国家国有林区管护站点建设试点。督促项目单位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开工建设一批项目,加强林业恢复重建项目质量进度管理。

(四)聚力聚焦林业脱贫攻坚。一要优化生态扶贫联结机制。编制实施好生态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将全省60%以上的中省林业资金安排到贫困县,将70%以上新增资金安排到深度贫困县。开发巡山护林、湿地管护等公益岗位,扩大生态护林员规模,开展整村推进林业扶贫试点。落实省政府办公厅意见精神,加快发展一批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二要加强贫困地区产业扶持。突出抓好“四大片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特色富民产业基地建设,在88个贫困县培育现代林业产业基地112万亩,其中45个深度贫困县培育72万亩、30个摘帽县培育17万亩。围绕建基地、推技术、做示范、育能人、训骨干,在贫困地区开展林业科技支撑与技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建立林业科技扶贫示范基地20个、示范村40个,培养技术骨干(土专家)1000名。持续开展生态旅游扶贫千村万景行动。三要加快改善林区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力度,着力解决林区道路、通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健全信息、政策、营销等生产服务,提升林区发展条件。持续抓好对口帮扶,巩固汶川县和卧龙特区脱贫摘帽成果。

(五)调整林产品供给结构。一要加快建设现代林业基地。推进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 化,强化“万亩林亿元钱”示范基地建设,出台“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基地”评定办法和扶持政策。培育现代林业产业基地150万亩,评定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基地100个,认定森林食品基地15个。二要加强林业产业示范。推进新一轮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公布新一批木本油料重点县建设名单,认定一批现代林业重点县和木本油料重点县,认定一批国家和省级林业产业示范园区。贯彻省政府办公厅《推进竹产业转型发展的意见》,加快发展竹产业,推动建立川南竹产业集群内战略协作机制。制定实施《推进花椒产业加快发展行动方案》。三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支持涉林经营主体依托产业基地发展森林体验、森林教育、健康养老、休闲观光、创意林业,新增各类基地50个、星级森林人家1000家、森林康养人家500个。推进“互联网+林业产业”工程,引导涉林经营主体利用微电脑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发展多种模式的电子商务。四要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国家和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社培育,开展现代青年林场主培养、林业实用技能人才培养和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开展“四川名木匠”“四川林业知名技师”评选活动。五要打造林产品品牌。围绕“花椒、竹、木本油料”三大产业开展品牌打造,着力培育一批市场认可度高的产品品牌,探索打造川字号核桃区域性公用品牌。借助“西博会、农博会、林博会”等平台开展林产品展销推介,举办“两山路上看变迁 两大工程造金山”系列展示活动。

(六)深化林业重点领域改革。一要完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推进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改革,完善集体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抓好试验示范区建设,创新集体林地经营机制,完善和推广股份制合作社经验,支持通过林地(木)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托管、代管等方式,推动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二要推进国有林场林区改革。坚持公益导向、生态优先,全面完成国有林场各项主体改革任务,完成省级评估验收。全面启动国有林区改革,建立精简高效的国有林资源管理机构,健全完善森林资源监管体制。研究制定《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改革方案》,规范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管理。三要加快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各专项规划编制,完善有利于试点工作的政策体系。启动公园边界打桩定标工作,确定勘界、形成图集。积极争取中央批复机构设置方案,做好省级机构筹组和挂牌工作。开展各类保护地管理机构详查,制 定管理分局和管理处筹组方案。统筹推进其他涉林改革,深化林业“放管服”改革,清理整合林业行政许可事项,实现行政许可随机抽查全覆盖,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

(七)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一要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抓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提高公益林建设质量。认真总结天保工程20年经验,组织“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专题研究。提高天保工程社会保险、政策性社会性支出补助标准,完善集体和个人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补助政策。二要加强林地林木管理。全面落实党委政府领导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目标,坚持以“林地一张图”经营管理林地。加快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设,推动建立以卫星遥感与现地核查相结合的线索发现机制。加强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从严控制林地向非林地逆转,依法做好“项目年”林地保障。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木材采伐和运输监管。三要加大执法打击力度。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推进林业综合执法,着力破解基层森林公安经费、人员、车辆保障、技术鉴定等难题。组织开展“森林火案查处”“守护绿川2号行动”“林区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依法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深化平安林区创建和法治森林公安建设,切实抓好综治维稳工作。

(八)加强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一要加强湿地保护。推动落实《四川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扩大湿地保护修复工程覆盖面,加强湿地公园建设,发布省级重要湿地名录,加强小微湿地保护,完善湿地保护网络。配合开展第三次全国湿地调查试点。二要加强珍稀物种保护。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监管力度,推进保护小区建设。加强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推进极小种群野外保护、人工培育和种群回归工作,继续开展云豹、雪豹等猫科动物监测调查。三要加快环保督察涉林问题整改。继续执行问题整改报告调度制度,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实行销号确认,严格执行市州林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审核确认制,组织开展“回头看”工作。健全自然保护区长效监管机制,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强化人员、经费、装备等保障。

(九)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一要加强森林经营。加快建立省、县两级森林经营规划体系,编制完成重点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推进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开展森林经营样板基地建设,加快实施森林抚育、退化林地修复和低效林改造。抓好古树名木保护,完成古树名木资源普查。二要推进科技创新应用。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强化协同创新机制,完善和组建竹资源、花椒资源培育和利用科技创新团队。优化科技评价机制,落实科技人员薪酬分配制度。全年培育和评价林业重要科技创新成果20项,推广先进实用技术20项,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63%和50%。三要加强种苗培育监管。加强林木种质资源普查与保护,公布确认首批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加强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强化良种壮苗培育和种苗质量监管,优化种苗结构,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到68%以上。四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示范市县建设,加快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和利用,加快信息技术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全面推广应用林业OA办公系统。

(十)科学处置涉林自然灾害。一要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全面贯彻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新要求,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强化灾害风险管控,开展好森林防火专项督导。改善设施装备水平,完成省级预警监测中心组建,牢牢抓好防火意识、能力建设、隐患整治、应急处置等重要环节,科学有效处置森林火情。完善森林火灾应急预案体系,坚持依案扑救,发生火情后重兵投入、科学指挥,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二要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加强监测预报,突出重点科学防控,提高社会化防治和绿色防治水平,强化检疫执法和监督管理,不断提升防治减灾能力。建立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核查、督办、问责机制,防止松材线虫病等重大灾害蔓延。三要科学应对其他涉林灾害。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做好林业防汛抗旱工作,排查治理涉林地质灾害隐患,及时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认真抓好林业安全生产工作,严防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十一)不断优化林业发展环境。一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会前,我们邀请塞罕坝精神宣讲团成员作了专题宣讲,厅门户网站和《绿色天府》杂志设立了塞罕坝精神学习专栏,全省各级林业部门要广泛深入学习“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塞罕坝精神,激发林业系统广大党 员干部的干事创业激情。二要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载体,多出精品力作。强化与各大主流媒体合作力度,策划开展天保工程20周年等主题宣传活动。提升《绿色天府》办刊水平,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40个。三要强化国际省际合作。加强国际省际合作,推进“一带一路”林业行动,强化国际先进智力先引先试,扩大林业利用外资规模,做好日本、以色列、德国、哥斯达黎加等多双边国际合作,提升信息互联、技术共享、协作共治水平。四要扩大社会参与。坚持精简高效原则,办好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系列节会,满足人民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大限度调动基层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及时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增加群众参与生态建设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十二)切实增强支撑保障能力。一要加强林业法制建设。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立法调研,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奠定法制基础。组织开展“规范执法行为 提升执法能力”行动,对林业行政执法情况进行专项监督督查,各级林业行政执法部门要严格实施林业生态政策,确保林业行政执法公开透明、公正廉洁。二要加强项目资金保障。在确保现有渠道投入保持稳定的基础上,组织包装一批长江经济带重大生态工程项目,争取国家将我省纳入优先实施范围,充分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贷款和其他金融资本。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加强厅直属单位内部审计,扩大绩效评价项目范围,有效运用绩效评价结果。抓好重点工程项目专项整治,开展“惠农资金清查年”活动。三要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科技推广站等基层站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高执法、服务、管理能力。各地基层林业站要完善“一站式全程代理”,用好“全国乡镇林业工作站岗位培训在线学习的平台”。加强林业统计,组织开展林业“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和调整工作。

(十三)全面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一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强化干部日常管理考核,扎实开展林业教育培训,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发挥人才评价的导向作用,强化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培养,努力建设一支懂林业、爱林农、爱林区的高素质林业人才队伍。二要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六个一”主题党日系列活动,推动“五好党支部”创建和党员积分制 管理,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三要加强党管意识形态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职工政治理论修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加强网络舆情应对,强化正面宣传引导,建立重大林业舆情研判机制。四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关于这个问题,斯丹书记和晓虎组长将作具体安排部署,这里不再多讲。

上一篇:烦恼六年级作文500字下一篇:英语小品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