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可贵的作文

2024-06-25

生命是可贵的作文(精选12篇)

篇1:生命是可贵的作文

生命,看是简单,但是却有一股人意想不到的力量。

有一次,我在家里看浙江卫视的一个节目——中国好舞蹈。我看着看着,就慢慢地入迷了,像是走进了观众席里,突然,我看见一个舞者,这位舞者与其它舞者不一样,为什么这位舞者会和其它舞者与众不同呢?那是因为这位舞者叫于书博,她非常喜欢跳舞,她从十一岁开始学跳舞,已经学了十年了,但是,却因为一次意外,在一次跳舞比赛中是手,而头部重重的摔到了地上,使她左边的身体全部瘫痪,然后就被送进了医院,但是,于书博她没有一滴眼泪。她在医院的期间里,她不能喝水,不能把手抬起来,甚至起来也是个问题。可是,她坚持做复健,最终,她左边的身体已经恢复了百分之六十了。

过了几个星期,她终于登上了中国好舞蹈的舞台上,跳了一段极其优美的舞蹈,她顽强的生命在她二十一岁的人生中划过一条无比美丽的曲线,也是在她二十一岁的人生梦想上打上了一个“句号”。

我看了她的舞蹈后,我深深地感动了。

生命是一股无穷的力量,因此,我们要好好地珍惜生命,不要因为一点挫折而放弃自己的后半辈子。

篇2:生命是可贵的作文

如果大家都不珍惜生命的话,那这个世界将会很混乱;如果大家都不珍惜生命的话,那许多家庭将会破碎,社会也会开始不安,会造成许多失去自己亲人的结果。

就像有些人本来有很好的前途,但是却为了感情之事,断送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及美好的前途。这不但让自己宝贵的生命及美好的前途断送掉了,也让身边许许多多的长辈、朋友们,为了她而伤心,更不孝的是,也让她的父母替她而难过、痛苦,还让“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就是不珍惜自己生命的结果。

还有现代许多学生,为了考试、学习压力过大,而上吊自杀或跳楼自杀,这些行为都是不珍惜自己生命的行为。人生本来就有许多困难,等着我们去克服,不能以自杀来逃避事实,必须以乐观的态度来面对,但是也要珍惜生命的可贵。

篇3:生命是可贵的作文

[案例描述]

师:为什么老人说妈妈留下了最珍贵的礼物?这些礼物具体指什么,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生边看书边画出有关句子。)

生:妈妈给我留下了观察世界的眼睛、倾听世界的耳朵。

生:妈妈给我留下了走遍世界的双腿、改造世界的双手。

生:妈妈给我留下了热爱生活的爱心。

(多媒体出示老人的话:“妈妈从你出生那天起,就把整个世界都作为礼物送给了你。”)

师:“整个世界”指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多媒体出示填空,学生小组讨论)

生:假如没有眼睛,我们将();没有耳朵,我们将();没有双腿,我们将();没有双手,我们将()。一句话,如果妈妈没有给予我们生命,()。

师:你想给短文取一个怎样的题目呢?

生:最珍贵的礼物。

生:妈妈的礼物。

生:生命的礼物。

[反思]

在小学阶段各学科中,语文学科的实质就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充分地认识人的生命价值和地位,最大限度地挖掘生命内在的潜能,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生命意识,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1.充分挖掘生命因素

语文教材中文本本身蕴涵的生命资源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茫茫文海中深入地挖掘闪耀着生命光泽的资源,并对教材中的生命资源进行巧妙利用。《妈妈的礼物》一文贴近生活,特别是对于认知水平和理性思维尚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更加亲切,能够激活他们的心灵,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

2.体验感悟生命课堂

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就必须要构建生命化的课堂。生命化的课堂,应该是遵循生命成长规律、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品质的场所。在生命课堂里,教师和学生的生命才会绽放出更美丽的花朵。

在教学中,为什么老人说妈妈留下了最珍贵的礼物?这些礼物具体指什么呢?我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再用多媒体引导学生理解“整个世界”的含义。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体会到妈妈留下的礼物的珍贵之处。这时,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礼物”的理解和体验,有了一定的感悟和思考。我再引导学生以那个孩子的身份来叙述整个故事,学生展开想象,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孩子,并流畅地叙述了故事内容。就这样,学生再一次地解读文本,解读生命,再一次感悟到生命的珍贵。

[点评]

本课例能根据学科自身的特点,利用学科丰富的教育资源,无痕地融入生命教育,凸显学科的育人功能。教师依据文本语言特色,引领学生研读、感悟语言文字,逐步深入体会本文的丰厚内蕴,感悟生命的可贵,学会感恩生活,敬畏生命,从而实现学科育人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了生命的可贵以及如何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篇4:可贵的生命

温暖的春风轻轻吹过我的脸庞,山中的冰雪在渐渐消融,春雨悄然无声地给小树送来了久违的滋润,小草在泥土中冒出了小小的脑袋,花儿正在路旁争奇斗艳——春天来了!

一只可爱的小燕子从我的身旁飞过,它娇小的身躯披着乌黑光亮的羽毛,长着一双小巧晶莹的眼睛,一张尖尖的小嘴,拖着一只剪刀似的尾巴,还有一对细长的翅膀。它自由地飞翔着,在空中变换着各种各样的姿势,真是可爱极了。

一个月后,我家墙角上出现了一个泥糊的小鸟窝,我用望远镜小心翼翼地观察了一下,发现里面有三个小鸟蛋。黄昏时,我看到一只小燕子盘旋在我家附近,原来,它就是这个小窝的主人,也是这三个鸟蛋中正在孕育的小宝宝的妈妈。

十几天后,从那泥窝里传出了断断续续的鸣叫声。原来是那三个鸟宝宝出生了。不幸的是,其中一只小鸟的翅膀受了伤,或许它以后再也不能飞行了吧,我遗憾地想着。

一个月后,我看到那健康的两只小鸟正在努力拍打着翅膀学习飞行,而受伤的那只小鸟怎么也飞不起来,只能在一旁焦急地叫着。虽然不知道它在叫什么,但能感受到它对飞翔的强烈渴望。

又一个月后,那只受伤的小燕子终于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顽强地张开它那双略带残缺的翅膀,奋力地拍打起来,慢慢地飞向了天空!我听到它在“唧唧”地叫着,是那么激动,是那么快乐!这一次,我感觉到了它对生命的珍视,对飞翔的执著和向往。

我想,如果它在这个温暖的日子里没有学会飞翔,到了冬天,就没有能力飞到温暖的南方,只能孤独地留在这里活活冻死,饿死!它的妈妈把它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初衷可不是这样的啊!如果它放弃了努力,放弃了坚持,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只有勇敢地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一切,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态度和方法。

一条脆弱而又娇小的生命,在这短短的几个月中竟变得如此坚强,让人为之感动,为之赞叹!在我们的人生之旅中也会遇到许多挫折和困难,只有像这些看似渺小而又平凡的生命那样顽强拼搏,永不放弃,我们的生命才能绽放出最美丽的色彩,才能放射出最璀璨的光芒!

(指导老师:姚乐飞)

篇5:生命是可贵的作文

一朵花,一棵草,在生物学家的眼里是标本,在哲学家的眼里是长篇大论。在我的眼里是生命、是一段人生。也许更是一段戏剧般的人生。

生命像花儿一般,在我是嗷嗷待哺的婴儿是生命就是花儿的萌期,身边亲人的给予的爱给予的照顾不正像辛勤的园丁无微不至的照料他的花儿。人有生病、老死。花儿不也有。但花儿的一生更是短暂但他从来都是给人们带来了永恒的回忆。人作为世界上最高等的生物更要一个永恒的生命。

生命诚可贵的真谛在于生命的可贵是出于一场幻觉又真实,我们的生命虽然很脆弱但是也可以无比的坚强生命可贵在他是瞬息万变的下一分钟的事情谁也无法预测我们和那些同样拥有生命的大树小草比起,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有比他们更多的时间去了解生命、去绽放生命。我们有喜怒哀乐、我们有朋友亲人。但比起呆板的大树小草我们又有着不少的烦恼,也许这就是个我们一个烦恼给植物一种快乐吧!

篇6:生命是可贵的作文

同学们,我们都有生命,但生命只有一次。如果我们没有把握好,它就会丢失,永远离开我们。

昨天下午天气特别热,但是补习班只有一个小电风扇,我也没办法。只能期待早点放学回家凉快一下。我等着老师说:“放学后”这个词就等不及了。好像一个字值一千块。我左等右等。终于,我拿起书包跑了出去。我骑着自行车,速度达到了每小时200英里。突然,一辆电动车从我身后出来。它飞快地向前跑去。当我看到你面对我时,我没有看到我。果然,我差点撞到路边停着的一辆面包车。当时我的心脏就像二十五只兔子,挠着心口扑通扑通的跳,过了一会儿才恢复过来。

真的很后悔自己的竞争心理在作怪,差点拿自己的命。从这个时候,我也明白了生命的价值。

篇7:生命是可贵的——徐嘉琪

湛江市第一小学六(5)班徐嘉琪

指导老师:陈小华

今天上午,我们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去艺海影剧院观看《平安校园》的表演。看完演出之后,我受益匪浅。

《平安校园》内容精彩,有歌舞、小品、杂技、魔术等,而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品《不闯红灯,从我做起》。这个小品讲的是一位小姐闯红灯,被交通警察捉住了,需罚款,可那位小姐无论如何都不肯拿钱出来。突然一名酒鬼乱闯红灯,那位小姐大骂了那个酒鬼。酒鬼举起酒瓶要砸向那位小姐,我们都紧张极了。突然,那个酒鬼晕倒了,我们才松了一口气。交通警察与那位小姐一块儿把酒鬼抬了进去。就在这时,一名骑自行车闯红灯的青少年把那位小姐撞到了,交通警察让他带那位小姐去医院检查,青少年却装疯卖傻地大哭起来,交通警察只好把他放走了。那位小姐体会到了交通警察的辛苦与无奈,终于心甘情愿地领了罚款单。

生命是可贵的。我们生活当中却有着很多威胁生命的事情。相信记忆力稍好一点的同学,还会记得俄罗斯学生人质案件。据统计,那次人质案共有335人死亡,700多人受伤,整个俄罗斯都沉浸在痛苦和恐惧中。在我市,每年都有数百名在校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致死、致伤或致残,给家庭带来了永远的伤痛,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营造平安校园成为当务之急,而每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要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必须遵守社会规则,遵守交通规章制度。

篇8:生命可贵,且活且珍惜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989.1.13

但凡读过这首诗的人,没有不被其中朴素美好的祝福所温暖。然而,就是写下这样温馨句子的诗人海子,却在完成这首诗后的两个月,独自彷徨在山海关附近的铁路,最后纵身一跃,以卧轨的方式结束了自己25岁的年轻生命。

自杀背后的惊人数据

约公元前340年,屈原在楚亡国后投江自杀;1890年7月29日,荷兰印象派大师梵高饮弹自杀;1927年6月2日,国学大师王国维投湖自尽;1954年6月7日,英国人工智能之父图灵食用有毒苹果自杀;1962年8月5日,美国著名影星玛丽莲.梦露自杀身亡;1972年4月16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含煤气管自杀;1985年5月14日,中国香港著名女演员翁美玲开煤气自杀;1991年1月4日,作家三毛用丝袜上吊自杀;2003年4月1日,中国香港著名艺人张国荣跳楼自杀;2009年10月31日,中国著名歌星陈琳跳楼自杀;2014年6月1日,中国台湾女艺人于佳卉烧炭自杀。

我们经常在新闻报道或者书本里读到某某名人自杀,似乎那些名人不仅是才能与众不同,就连死的方式也都很特别,更容易自杀。然而,名人这个特殊群体中的自杀频发,实际上折射出整个社会的高自杀率。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出的数据显示,每一年有80万人死于自杀,这相当于一首义勇军进行曲从开始播放到“我们万众一心”这段40秒的时间里,就有一人自杀离世。在中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据1994~1999年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自杀是我国排在第5位的死亡原因。更惊人的是,在我国自杀身亡的人当中,近三分之一是青少年,在15~34岁的人群中,自杀是生命的头号杀手,自杀身亡的人比死于交通事故和溺水的人还要多得多。

相当一部分人,并没有直接接触过自杀的例子,在课本里面也没有对其进行专门讲解,多数情况下,我们学习到自杀这个概念,通常是来自电视媒体或文学作品中。人们对自杀往往是一知半解,甚至是误解。比如以下几条常见的误解:

1.谈论自杀的人不会伤害自己,他们只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错。喜欢谈论自杀,是自杀者的常见表现,他们真的可能采取行动。

2.自杀往往是一时冲动,没有任何征兆。

错。有时自杀看上去很突然,但实际上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

3.自杀患者确实想死或是一心求死。

错。许多自杀者都处在犹豫不决中,如果及时得到帮助,完全可以得救。

4.当一个人显示改善迹象或自杀未遂,他就脱离危险了。

错。这段时间恰恰是最容易发生自杀的时候。

5.自杀患者或有自杀企图的人都是精神疾病患者。

错。许多人精神很正常,但是也会自杀。

6.自杀只会发生在“另外一类人”身上,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错。任何人都可能自杀。

7.一旦一个人尝试过自杀后,他绝不会再尝试第二次。

错。有过自杀企图的人极容易再次自杀。

尽管世界范围内的自杀形势如此严峻,但是人们对自杀的关注仍严重不足,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从2003年起,将每一年的9月10日定为“世界预防自杀日”,希望引起所有人对自杀问题的重视。

在大草原上,狮子捕杀羚羊等食草动物的现象天天都在发生。羚羊逃避狮子追捕是为了活命,狮子捕食其他动物也是为了活命,从微生物到植物再到动物,除极特殊情况之外,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表现出求生的本能,为了活下去而不断努力。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却有许多人会做出自杀这种与求生本能相矛盾的行为。在一个自杀行为的背后,可能有着多种原因。

精神疾病:自杀的头号凶手

2012年3月17日凌晨,新浪微博ID为“走饭”的南京女大学生上吊自杀。18日,她的新浪微博发出了她的遗言“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

“走饭”的死,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抑郁症又一次走进了公众的视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数据,世界上有3.5亿抑郁症患者,而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的研究显示,我国重度抑郁症患者已超过3 000万人。抑郁症最大的危险后果,就是会使得患者因承受不住抑郁症地反复折磨,而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世界上的多数国家,精神疾病是人们自杀的最主要原因。除了抑郁症之外,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也会导致自杀。这可能和大家以往的认识不一样,因为人们心目中的精神病似乎是什么都不知道,只会随意破坏和伤害别人。但事实上,不少精神疾病患者都承受着巨大的精神折磨,除了有伤人行为之外,也常采取自伤行为。他们希冀用自杀的极端方式,摆脱病痛的煎熬。所以,一定要高度预防精神疾病患者自杀,并寻找专业的人士和机构及时救治。

外部压力:自杀的重要原因

大家都知道,生活中的压力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心理健康,而当压力过大时,人就有可能自杀。每个人的生命历程,就像在一条路上不断向前走着,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就像是包袱压在我们身上。有时候遇到的困难小一些,它就像一颗小石子一样压在我们背上,我们不会觉得很难受,仍然能够继续迈步前进,并在这一次次的挫折和压力面前变得更加强壮和有力。但有时候,会突然出现一个特别巨大的困难,它就像一颗巨石狠狠地砸来,会把人一下子砸趴下;又或者,一颗颗小石子不断加在我们的背上,让人一直处于极限状态,结果一棵轻轻的稻草也使人无力承担,停止前行的脚步。

有许多案例都显示,人们在重大的压力下更容易自杀。今年4月份发生的“岁月号”沉船事件,一名老师因为不堪忍受众多学生遇难的巨大压力,在自责中选择上吊自杀。而2010年1月至10月期间,接连发生十多起富士康公司员工跳楼自杀事件,则是因为高强度工作所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此外,因亲人逝世而自杀或因学习压力大而自杀的例子也经常见诸报端。

“艺术表现”:对自杀的误导

在18世纪歌德出版《少年维特的烦恼》之后,许多欧洲青年便模仿主人公维特去自杀,可见文学作品也会对自杀产生影响。而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不仅有成熟的出版业,更有着发达便利的网络和电视媒体,它们有如双刃剑,在提供信息便利的同时,却也误导了大众对于自杀的认识。

电视媒体和文学作品等,是我们大多数人接触到自杀概念的主要途径,但是因为电视媒体和文学作品创作目的的特殊性,其中往往是经过艺术修饰的,而这就给大众对自杀概念的认识产生了不小的误导。一方面,电视、文学作品让人们误以为“自杀”是一种必须的手段,比如在爱情故事中动不动就出现“没有你,我就活不下去了”等类似的夸张描写,或者只有用自杀的方式才能表明自己是真正爱对方,比如“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结果让人遇到点挫折和困难就用“死”说事儿,并付诸行动。另一方面,在电视、文学作品的渲染下,死亡常常看起来很美丽、很酷,甚至很神圣,当偶像或者主人公用自杀结束生命后,不仅博得了观众和读者的同情和悲伤,更让人们隐隐地羡慕和模仿,但事实上,不仅自杀的过程极其痛苦而且死后的死相都十分丑陋难看。

自杀,一个都太多

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就地震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悲恸是一种非常私人的经验。这次震灾并不能笼统地概括为‘死了2万人’一件事,而是‘死了1个人’的事情发生了两万件。两万例死亡,每一个死者都有人为之撕心裂肺,并且将这悲恸背负至今。”同样,在每年数十万自杀者的背后,不仅是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巨大损失,更是数十万家庭和亲朋好友要背负一生的无限痛苦与牵挂。

还记得开头提到的数字吗?我国每年有近25万人自杀,但是按照一般规律,每个自杀者背后有10到20人自杀未遂或企图自杀,也就是说,可能自杀的人群远远超过百万,而这样的一个人可能就在我们的周围。当一个人在考虑是否自杀的时候,也许只是一个热心的路人,都有可能帮助他悬崖勒马。

2014年,在国外的媒体和网络上一名叫班杰明的美国青年发起了名为“寻找麦克”的活动。原来班杰明是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因无法忍受病痛的折磨,2008年1月的时候他站在桥上意欲轻生,恰巧一位好心的路人发现了他的异样,主动和他攀谈,宽慰和鼓励他不要轻易放弃自己。正因这位好心路人的帮助,班杰明才得以活下来。

虽然自杀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但正如那位好心的路人所做的,及时给予帮助和关怀,一个站在自杀边缘的人完全可以被拉回来。但让人万分惋惜的是,许多时候当一个人表现出自杀的征兆时,他身边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比如学生在自杀前常常会和自己的朋友交流,但是75%的朋友们并没有把这一情况告诉成人。所以说,当发现身边有人有如下征兆时候,就应当格外注意了:

说过要自杀;

性格的突然转变;

身边重要的人刚刚去世;

对自己的利益不再关心;

流露出绝望和无助的情感;

睡眠、饮食习惯突然改变;

抓伤、划伤自己等自残行为;

把自己珍贵的物品赠送出去;

学习成绩、工作效率突然下降;

对别人说他/她要走了,不要想念他/她;

表现出对死亡主题的关心,搜集和阅读相关资料。

一个人在自杀前都是犹豫不决的,所以当发现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在自杀边缘徘徊的时候,认认真真和他聊一聊:

倾听他心中的苦闷和烦恼,体谅和理解他内心的悲伤与痛苦;

陪他一起看美丽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一起听舒缓的清风和清脆的鸟鸣;

告诉他眼下的烦恼终能克服,还有许多快乐的时刻等我们度过;

告诉他大家共同经历的美好时光,以及将会发生的精彩际遇;

告诉他,在此时此刻,你和很多人都很在乎他,都深深地爱着他。

当然,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定要记得向老师或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司马迁曾说: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诚然,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死亡都是不可避免的宿命,但并不能因此否定活着的意义。“重于泰山”的生命,不是赚取多么巨大的财富,也不是创造多么响亮的名声,而是能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是能和亲人在一起。只要能好好活着,这就是重于泰山。

篇9:生命诚可贵

有一位诗人赞美“生命诚可贵”,但他却误以为,为了“自由”,可以放弃生命。然而,生命若不存在,“自由”便无所附丽,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有人认为,哲学就是“习死之学”。其实,哲学应当叫人热爱生命与存在,而不是叫人毁灭生命,厌弃生命。哲学应当是反抗死亡,保护生灵,尊重一切生命。哲学应当是性命之学。一切真正的哲学是“生命哲学”、“生活哲学”(philosophy of life),而不是“死亡哲学”。生命从根本上说不是“向死而生”,而乃“向生而生”,因为新的生命被孕育出来,死亡便被一次次战胜,死乃是“向生而死”。

我们生活在一个等级制社会中,我们艳羡那些高高在上者。可是,一个无情的事实表明:人虽然不是生而平等的,却是死而平等的。所有的人皆有死——这是“平等”的真谛。在死亡面前,一切特权利都化为乌有。而且在死亡面前,美与丑的界限也消失了。人活着并不平等,但死时和死后便平等了。所有的人皆有死。无论高傲的死,还是屈辱的死,死都是一样的。巴罗克教堂建筑的天顶画《末日审判》很有意思:人被划分为蛮人、市民、贵族,可是下部描绘死亡的画面却是人无分轩轾的一律平等的死。这种同为坟中枯骨的平等的死亡,使世俗特权化为乌有。由此我想到,在畏惧死亡这一点上,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并且,达官贵人、独夫民贼、富豪巨商比平民百姓更甚。

培根认为,医生的职责是使人:一、保持健康;二、祛除疾病;三、延年益寿〔1〕。随着社会环境的稳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我们已步入一个老龄化社会——主要原因是人的平均寿命提高。健康与长寿,这是人们的合法期待,不会被斥为“活命哲学”。而在古代,死神手中握有计时沙漏,可以按计划夺走人的生命。古代木雕骷髅对垂死者发出冷笑。后来,中产阶级掌握了时钟,他们便役使医生掌握死亡的时刻,令其告诫死神:勿太早地敲响丧钟〔2〕。现在,我们所有的人——社会政治家、艺术家、哲学家联手——共同推迟死亡的时刻,避免无谓和突然的死亡。在我们甚至对一条小虫尚且生发恻隐之心的时代,对人的生命与长寿的关注,更是全社会的政治、文化、哲学的话题。

畏死,即对死亡的恐惧、忧戚,乃是法律惩戒的基石之一,是人类的正常感受。由于害怕受到法律惩罚,比如害怕囚禁与死刑,人们才能循规蹈矩。十九世纪基督教教士的《死亡手册》,对死亡的描绘十分可怖,意在告诫世人勿犯罪。死亡是一种鞭策,可以使人向善避恶。

惧怕与逃避死亡,不仅仅是人的本能,而且是人类的自觉愿望与活动。千百年来,对生命的漠视,可能是由生命的苛刻与苦重所致。

佛教四谛(真理)之一是“苦谛”,即人生皆苦,活着是受罪。“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忧烦是苦,悔恨绝望是苦,希冀而不得是苦,得到了亦是苦。”此即“五取蕴苦”。因此就有了“视死如归”的感觉。

印度生活条件艰苦,气候恶劣,常使一些人产生“生不如死”的感觉。以死为乐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印度人认为这样可以摆脱贫困、疾疫。

印度人相信“生死轮回”,以为活着是顶糟糕的一桩事。摩提诃婆(十四世纪哲学家)说:“整个轮回的存在与苦难是一致的,这是一切宗派开创者共同的定论。不然他们就不会如此焦急地设法结束苦难,寻求结束苦难的出路。”〔3〕生活在极度贫困、愚昧中的人,最不惧怕死亡的威胁。诚可谓“无私无畏”、“无产无畏”。只有设法改良生活,才能使人“乐生不疲”。

轮回的观念表明,在死亡哲学的背后,乃是生活哲学。因为苦难中的人无力奋斗争取好的生活,只好被动消极地希冀死后重生,来世过好日子。这就是轮回的实质——下辈子做国王、富翁也说不定。当然,轮回的思想也与来世因果报应有关,在消极中包含着积极。这是对活人的一种伦理劝勉:勿作恶。现世无力惩罚恶人,乃希望恶人来世无好报。但这未免太消极了吧!

公元前四世纪,曾在印度居住过的希腊人美加斯蒂尼曾提到婆罗门教对“死亡”哲学的思考:“此时在婆罗门教中,对死亡这一问题的辩论非常多。他们把现实人生看做母腹中胎儿的躁动。他们认为死亡的那个时刻,才是生命的真正开端。他们从哲学角度把这真正的生命看做是幸福的终极源泉。”〔4〕把死亡看成新生命的开端,从现代科学观点来看,一点儿也不错,方生方死,死亡的动植物为活着的动植物提供腐殖质和养分,然而不能由此得出“速死”的结论。

但是,细究起来,印度人毕竟仍旧颂扬与向往人生!在印度,人们喜欢佛教幽冥之说,总是谈论归宿问题。可我们一点儿也看不出死后冥界就是最后归宿,因为生命还得轮回到现世!死亡并不通向冥国,而是通向人间!

据说,印度的建筑与雕塑在描绘死亡时,根本没有忧戚的阴影,而只有彼岸的明快、生动与华美。这表明:他们在对死亡的向往中追逐永恒。林语堂先生似乎认为,印度人在对死亡的沉思中,寻求的是人间真理。看来他们仍旧乐于生活。

约翰逊说:“对死的思索占据了人的大部分精神。”死的观念和对死的恐惧,比任何事物都更剧烈地折磨着人这种动物〔5〕。由于知道生命有涯,所以,死亡便成为形形色色的活动——社会活动与生产活动——的主要动力,而这些活动大部分又是为了逃避死亡的命运。这无异于以否认“死亡是人的最终命运”来战胜死亡。原始社会的成人和婴幼儿与傻子一样,并不为死亡苦恼。相反,在原始人那里,对死亡的态度是欢乐与宴庆。然而,对死亡的恐惧却普遍存在于人的处境中,它成为人的存在的一部分。原始人庆贺死亡,乃是因为他们无知:他们以为死亡是一种升华,可以使人向更高级的生命进发。

对死亡的恐惧是如此重要,以致后来它成为全部科学、文学、艺术、建筑、文化、社会活动的动力。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全部原动力在于畏死。

庄子的老婆死了,惠子往吊之,见庄子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庄子·外篇》

庄子荒唐地认为,人死而哭,是不通乎命;鼓盆而歌,是通乎命。他把人死比做春夏秋冬四时更替。然而我们知道,生与死,根本不同于春与秋代序,而是生命的存在与否。当然,就肉体而言,人体作为物质,腐化变质后仍存在,但生命难道仅仅是一块物质——块垒吗?难道生命真的像庄子说的,无非是杂乎芒芴之间的形、气吗?

后人蒋济评论庄子说:“(大)象见死(象)皮,无远近必泣,(庄)周何忍哉?”古代《神灭论》的作者却认为“形谢则神灭”。张萱批评说:“庄周妻亡,鼓盆而歌,世以为达,余谓不然。未能忘情,故歌以遣之耳。情若能忘,又何必歌?”近人认为,庄子鼓盆而歌,乃长歌当哭,我以为比较合理〔6〕。

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表示了对生命的礼赞和对死亡的厌恶,他们歌颂生命、生活和尘世。我们应当为生命而心存感恩的态度,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活出样子。

文艺复兴时期巨匠彼得拉克反对基督教追求死后生命、鄙视今世生活的教义。他说:“我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我不想变为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点光荣,对我就足够了。”〔7〕

伊拉斯谟谴责基督教“厌生求死”,使狂热之徒弃绝欢乐,饱受饥寒。人文主义者彭波那齐也批评基督教的“人死观”和“灵魂不灭观”。他说:“如果灵魂是不朽的,那么,人就要蔑视世俗的事物,追求永恒的幸福。但是,如果灵魂是有死的,那么,人就要向相反的(世俗)方向追求幸福。”〔8〕人应该趁着大好年华,好好创造与享受,才不枉来世上一遭。

人文主义者瓦拉认为,“所谓真正的善,就是享受今生今世的快乐。所谓好人,就是追求个人快乐的人”,弃绝正当的欢乐乃是罪恶。他发出铿锵之言:“对我来说,我的生命比整个宇宙的生命有更大的幸福。”〔9〕

有些人大谈死亡的“伟大”。然而,“未知生,焉知死?”“未曾生,焉能死?”文艺复兴时期的蒙台涅认为,“死亡是生命的终了”。这不仅不能表示生命的低微,无足轻重,反倒证明生命的可贵与价值。他对“死后复活”、“来世永生”怀抱鄙夷的态度,认为“人应当像人那样度过其一生”,即抛弃一切空幻之想,立足于大地,享受人生。“知道如何忠实地享受自己的生命,就是绝对的完满,简直和神一样。”〔10〕“忠实地享受自己的生命”,就是顺其自然地生活,即顺应人的自然本性,而不是违逆人的自然本性。享乐因而就不是万恶的了,在地上成为神,过神仙的日子,这就是人生的幸福。

“我们要努力,好好度过一生,等到死的时候,就连殡仪馆的老板也会为我感到惋惜。”文艺复兴时期一位文学家这样说。殡仪馆的老板当然希望死人多多益善,但如果连他也为我的死感到遗憾,那说明我死而无憾。总之,好好活。

“我渴望永生。”真正的哲学家都是珍爱生命的,他们决不视生命为草芥、为敝屣。鼓吹“速死”的哲学家乃是蠹虫。联想到人类对永生、长寿、延年、祛病的渴求,我们会觉得生命是多么可爱。不过,有那么一种人,单单希望自己长寿,而实现自己长寿的手段,竟然是发动战争,毁灭生灵,这些人的脑子肯定有问题。

我们的诗作充满着对生命的礼赞和对生存的渴望。死神——那制造战争、劫难、屠杀与恐怖的人,只该受诅咒。让千千万万无辜的生命毁于一旦,还美其名曰“英雄壮举”,这实在太不应该。千不该,万不该,不该以骇人的手段毁灭生命——他们自己毁灭了,虽说被目为“好汉”,但也怪可惜的。因为一个不畏死的亡命徒,谈不到对他人生命的珍爱与惜护。

在海德格尔那里,人的存在乃是走向死亡的存在,即“向死而在”。死亡就是此在——即人的现存在——达到终点。然而,作为存在的极限与边界的死亡,不间断地贯穿于人的此在中。因为作为此在的人知道自己必有一死,故而人的存在是“向死而在”,即“走向死亡的存在”(Das Sein zum Tode)。死亡是人的存在的最固有、最根本、最亲自、最本己的可能性,因为没有人可以代替我去死。死亡是非關涉性的,因为它同别人无关——尽管你死后别人也唏嘘哀叹悲悼痛哭送花圈写挽联奏哀乐。

此在(人)实质上是“能在”,即有所作为的“在”。此在有时甘愿沉沦,混迹于芸芸大众之中,把自己的存在的可能性交由“常人”办理,免得麻烦操心。然而,此在(即人)在面对自己的死亡这一最终可能性时,发现自己无可逃遁了,因为谁也不能代替他去死(好像代表他投票和参政)。每一个此在(人)都必须承受自己的死。死亡向来是自己亲自去死。借由死亡,海氏指出,人应当正视其本真的存在。死亡就成了此在(人)从日常非本真状态,即浮名浮利的虚假状态,走向本真状态的桥梁(“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它使此在从混迹于常人大众中的酣梦中惊醒。在死亡面前,步履一致、行动划一的“常人”烟消云散。此在惟有“向死而生”,“先行到死中去”(Vorlanfen in den Tode),勇敢地承担起责任与自由,立足于自身而在世,才能过本真的真实生活。

死亡把此在(人)抛到孤立无援之中,任何死亡,都是孤立的个人的死亡。死亡是不可超越的,因为这是人生最后一次可能性。死亡是确定无疑、势所必至的,但又是不可逆料的。人对死亡采取讳莫如深的态度,忌讳说“死”,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不敢说“死”,而用委婉语取代之。此乃非本真的态度。事实上,死亡是每个瞬间都可能发生的,而且,每时每刻,人都可以说正在走向死亡。

本真的存在应当不回避死亡,不逃避死亡,而是忍受死亡,此乃“先行到死中去”。这就是人的存在的本真性。

这不是对死亡的乐观主义颂扬,却包含着悲剧性态度。人固有一死,因而必须好好活,抓紧时机,有所作为。这样,死亡就是一种创造性力量。“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像死亡那样把人从他的日常性(平庸)中抛出来,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像死亡那样迫使人意识到他的有限性,然而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像死亡那样提高人对实存的投入(即昂扬地进入生活)的必要性的认识。”〔11〕

海德格尔说:“先行到死中去,看穿丧失在常人之中的日常存在,不再沉沦于操劳和操持之中,而是立足于自己的生存,筹划种种生存的可能性,面对由畏所敞开的威胁,而确知它自己;因负重而激起热情,解脱常人的幻想而更加实际,在‘向死而在’中获得自由。”〔12〕

看来,海氏的哲学不是“死亡哲学”,而乃“自由哲学”、“生存哲学”、“实际哲学”、“性命哲学”,用畏死来激发人对生命的热情与执著。有人认为,海德格尔的哲学是“死亡哲学”。其实,海氏哲学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生哲学与人生观。它号召人们“向死而生”,有所作为。“向死而生”的含义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即明知有死,仍要顽强地生。

地球上的生命是物质长期演化的产物,迄今为止,并没有关于外星生命的报道。尽管人类已经向茫无涯縵的外层空间发出“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信号,但尚未收到太空生命的回信。我们是宇宙的“独子”。我们作为生命个体来到这个世界上,纯属偶然。比起我们的出生来,我们不被生出的概率更大。我们幸而有了生命,就要善待生命,善待自我,因为我们的生命是个“礼物”。

说到“哲学”,我想给出一个迥然不同的定义:哲学是关于爱护及延续生命的智慧,哲学是欣赏生命意义的智慧,哲学是性命之学。“明哲保身”,指的就是:善于“保存自身”,才是明乎“哲理”。

悲观主义者叔本华认为,生命的可爱是骗局,最大的恩典是死亡。他要求我们追求死亡。然而,人生有死,原本不是要我们追逐死亡,蔑视生命,反倒要我们无比珍爱生命,推迟、延缓和逃避死亡。延长寿命、逃避死亡的种种努力,使人类的智慧日进,因而就有了发达的体育、医学和科学,也使人类为芳名不朽而有了精湛的艺术与哲学。

《圣经》记载亚哈随鲁被耶稣惩罚永世在阳间漂泊(游魂野鬼),这似乎是说,永生不死的人反倒受罪无穷。看来,不死并不能使我们快乐(老而不死是为贼),纯粹的不死并不能使我们快乐,生而不死有时反倒成了一桩沉重的惩罚。人必须以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借助神力来推迟死亡。人要靠自己延年益(增益)寿,这才使生命的蕴含丰富,使人的智力猛进,使科学、医学与创造得到昌明。亚哈随鲁无所事事地活着,反倒没有情趣,真是“生不如死”!死亡之所以被视为可怖,乃因为人生与尘世的奋斗是甘美的醇酪。当以艰辛来酿造人生的美酒,是以便在我们与世长辞时,可以无限深情地回眸人间。

人类延续生命的种种努力,便结晶为哲学。

注释:

〔1〕〔2〕转引自〔德〕弗兰茨·贝克勒等:《向死而生》,三联店1993年版,第32、35页。

〔3〕〔4〕转引自林太著:《印度的智慧》,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3、134~135页。

〔5〕参见贝克尔:《反抗死亡》,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6〕庄子妻死而歌,事见《庄子·至乐》;蒋济的评论,见其《万机论》;张萱的评论,见其《疑耀》。

〔7〕《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文学家艺术家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言论选辑》,商务印书馆1971版,第11页。

〔8〕《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50年版。

〔9〕瓦拉《论享乐》。转引自段德智:《死亡哲学》,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

〔10〕《蒙台涅论文集》第二卷,1940年巴黎出版。参见段德智:《死亡哲学》,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5页。

〔11〕〔德〕施太格缪勒:《当代哲学主流》上卷,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篇10:珍惜可贵的生命作文

1 珍惜生命作文350字

生命就像一盏灯,每个人一生只能点亮一次。因此让我们珍惜生命,注重安全!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珍惜生命作文350字,希望大家喜欢。

今天下午第2,3节课,我们五年级举行了一次互动活动,我们班和五四班合作,要求我们班和五四班合作一对一进行。先是五四班当盲人,我们班当聋哑人,要进行一次很长的旅途,在这次旅途中,有大概50厘米高的椅子让我们走在上面,有钻呼啦圈,还有趴在地上,上楼梯,下楼梯……

当我是盲人时,我把信任全部给了我的同伴---张悦,她当然没有辜负我对她的信任,在每一处都小心翼翼的提醒我,因此,我很感激她,假如自己把自己的信任交给了一个人,而他却辜负了你,你的内心将会多么地孤独,盲人看不到这个世界,已经很害怕了,如果你再辜负他,他就会觉得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不能相信。

从这个游戏中我明白了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天,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再穷,只要你有完整的身躯,能比最聪明的人(不完整的身躯)好很多。

要努力学习,珍惜生命的每一天,要身体健康,学习海伦,凯勒的精神!

2珍惜生命作文350字

看新闻一直是我的一个习惯。近一段时间里,新闻播出的在沙澧河溺水身亡的事件接二连三,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就有五个鲜活的生命被河水吞噬。这五个人中,有身体健壮的老爷爷,有风华正茂的青年人,也有十多岁的儿童。这么多的例子使我不由得想到了生命安全。

众所周知,生命是最宝贵的。属于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这世界上人很多,为什么有的人能活到老而有的人却不能呢?答案非常简单,那些能活到老的人注重自己的生命安全,那些活不到老的人则不注重自己的`生命安全。

单说在公路上发生的安全事故吧。两车相撞,轻则车毁人伤,重则车毁人亡,都没有好下场。再抬头看一看天空中的飞机,一旦飞行员出现了失误,那么,一个机舱的人都会遇到死神的威胁。说来说去,驾驶员疲劳驾驶时遇到交通事故,或者酒后驾车,都是不注重自己的生命安全,也是不注重别人的生命安全。

再看看自己的周围。同学们,你和你的小伙伴在大路上骑自行车时,有没有想到过生命安全呢?现在有车的越来越多,你骑着车在大路上万一被撞到了,后果将是不堪设想。再想想看,假如你因为交通事故而离开了人世,那你的亲人将会承受多么大的痛苦啊!

生命就像一盏灯,每个人一生只能点亮一次。因此让我们珍惜生命,注重安全!

3珍惜生命作文350字

早晨的夕阳暖暖照在大地上,“小懒虫起床了,和爸爸去河堤上散散步,”爸爸又在叫我起床,“要快点哦,不然就没有美丽的花蝴蝶了“马上马上”我连忙喊道。

过了一会,我准备就绪后,爸爸就带我来到了美丽的河堤上,一眼望去,录音音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爸爸在旁边的小径上走不,而我呢!就在路由有的草地上捉蝴蝶。

啊!我抓到了!我用双手紧紧地握着蝴蝶,来到了爸爸身边,爸爸急忙说:“快!把手伸开。”我轻轻的伸开手指,一看,手中的蝴蝶已经奄奄一息,过了一会,他死了,我的泪水不知不觉的流了出来,爸爸说:“别哭了,我给你讲个道理,蝴蝶也是一条小生命,如果你把它我死了,他就不能陪你玩了。如果你让他活着,他就能天天陪你玩了。”听完之后,我害羞的低下了头。

看着天空中飞翔的蝴蝶,我就想起那只被我握死的蝴蝶,从中,让我明白,我们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4珍惜生命作文350字

生命是一生中最宝贵的东西。因为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每一种动物来说都只有他一次。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我们的生命。

我最敬佩那些虽然得了病,但是仍然坚强的活下来并闯出一番事业的人。而那些弱小的小动物也懂得珍惜生命。所以,我们这些健康的人更应该懂得生命的宝贵。

有一次,晚上放学回家,我写完了作业,就在家玩起了蚂蚁。玩着玩着,我怦然心动,蹦出一个念头:想看看蚂蚁会不会游泳。于是,抓了一只在我脚边的蚂蚁,我小心翼翼地,生怕稍不小心就把她按死了,这只蚂蚁好像知道我要带它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所以没动一下,乖乖地被我拿到旁边积水的地方。在水里,我才知道,蚂蚁不熟悉水,在水中拼命的挣扎着,极力摆动六只腿,试图爬出去。一股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心中怦然一震,我不忍心伤害它,便放了它。我心想:一只在水里即将要死的蚂蚁都这么爱惜生命,虽然它那么弱小。这只蚂蚁给了我极大的震撼。

篇11:可贵的生命作文600字

行善心直,舍弃懒惰的贪欲。如将勤奋比作医治灵魂的灵药,那么懒惰便如一剂穿肠毒药,腐蚀着我们的上进与追求。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是他早年的信条,将敌人杀的落花流水,俘获首级归来,这使得他成为一代中兴之君;宠幸伶人,让卑贱粗俗的小人当朝,使他逐渐失去了民生与天下百姓的信赖。“身死人手”,最终也只得无力回天……李倡的一生向我们赤裸裸地点明了懒惰可怕。

坚守本身,不为诱惑所困。所谓本真,便是我们在世间应遵循的原则。唐三藏法师曾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己应不受外物所役,才能有所作用。

为权力熏心,秦桧杀死岳飞,留下千年骂名;为功名所困,徐有贞诬陷于谦,最后只得灰溜溜地收场。

历史上不乏这类人,有些臭我昭著,有些使人唾骂千年。这些人都是令人生厌的,只因他们受不住诱惑。

独享严静,任他人评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些文字仿佛在提醒我们——不要害怕成为那只只吃老鼠却“不知”吃鱼的猫。

动作巨星成龙在初涉影坛时,常常连龙套都没有资格演,只配演死尸。这些小角色他却干得比谁都起劲。想到别人对他外表,演技的嘲讽,他都不屑一顾,只是继续努力。最终,他成为了最卖座的动作明星,同时也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不属于自己的不强求,属于自己的尽全力得到。不要在乎他人的眼光,走好自己的每一步。我们就能创造自己的人生。

篇12:可贵的生命作文600字

我迫不及待地跑过去,“啊!”原来它受了伤,鲜血直流,看样子好像的确是无法动弹了。凑近一看,才发现它一直在努力地挣扎,极力鼓动着双翅,一心想要活下去,知道自己已经不能飞了,不得不在地面上爬着前进,看样子它是太想回家、太想看见妈妈、太想活着了。我不假思索地蹲下身子,轻轻地捧起这只小鸟。它那天真又纯洁的两只大眼睛屏息凝神地盯着我,好像在苦苦地哀求:“求求你救救我吧,我只想生存,只想回家,可以吗?”它的目光深深地打动了我,它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更是让我震惊。于是我的脑海闪过了一个决定,我一定要带它回家,给它养伤。

一路上,小鸟尽量支撑住身体,兴许是走路的颠簸吓坏了它,它生怕自己会意外地摔下去,不被我察觉,而害得它再一次流浪街头,没有食物,不能飞行,最终活活被饿死,离开这个美妙的世界。我读懂了小鸟的心思,紧紧地抱住它,给它安全感。

回到家,我连忙去找来了一个小盒子,轻轻地将它安置在这个小窝里。这时小鸟似乎觉得自己安全了,放松了身体,不挣扎,安静地呆着,不一会就睡着了。可是没多久,它就辗转反侧,或许是梦见了自己受伤的情景,再次受了惊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看来这只鸟儿是多么想要快快乐乐地生活下去。

上一篇:描写烟花的作文-春雨作文下一篇:童年趣事的600字作文:做水果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