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评论教学大纲

2024-07-17

影视评论教学大纲(精选6篇)

篇1:影视评论教学大纲

影视评论课程大纲

来自: 易恒(@西安)2012-02-19 18:12:35

影 视 评 论(2006年修订)

一、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影视评论 学时学分: 36 2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新闻学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二、课程简介 《影视评论》是研究性以及人文素质培训课程方面的系列课程之一,是基础理论基本实践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本课面对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所属专业的学生,同时也并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本课程是有效提高学生的基本美学素质,也为本科学生的远程教育继续学习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电影电视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形态的视听显现,影视艺术借助了科技的手段,综合使用各种艺术形式,成为二十世纪最年轻的、也最有发展前途的艺术形式。二十世纪以来,电影电视视听传播工具在人类文化的传播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二十世纪人类重要的表达和认知世界的方式之一。影视评论是一种有效的社会舆论工具,应该向读者提供关于作者的目的、技巧的有益见解,指出使一部影片成功或者失败的观念和技巧,引导观者去把握作品中富有意义、值得注意的元素,丰富读者的知识,启发和激励读者。正确引导学生接受和了解影视艺术的本质特性,提高学生鉴赏影视艺术的水平,以及培养学生健康的艺术趣味,参与影视艺术的评论实践,乃至充分利用电影电视评论的舆论阵地,建设当代的精神文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先修课程要求 无先修课程要求。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影视评论对于电影的未来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影视评论是影视艺术的重要的文学和美学伴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认识电影的本性、特点,初步了解影视语言,培养学生对影视艺术的鉴赏能力鉴赏水平,提高学生的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他们站在理论的高度和文化的视野,对电影电视、以及影视文化现象进行审美判断和审美评价;影视艺术具有综合性、跨文化性、多学科交叉性,通过课堂教学、观片以及各种辅助教学手段、即时课堂讨论、专题性小论文写作训练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当前影视文化现象、影视作品关注与讨论,提高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文学科的发展建设的热情,训练学生分析研究影视作品以及当代审美文化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使之初步撰写出能够反映作品的质量,有一定独到判断的影视评论的文章。

五、教材(自编)

六、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和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难点说明

本课程为中国语言文学系的专业选修课程,重点有二:一是通过本课程教学,给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基本概念的讲解和基本理论框架的搭建,是本课的第一个重点。第二个重点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贯穿一个主线,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思想方法,比如全面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美学的观点等。

本课程教学难点有二:一是对于文学专业而非影视艺术专业的学生,初步进行视听语言的教育,授课过程中需要适当筛选相关资料,使用恰当篇幅,解决必须的“技术性”问题,可以通过提供书目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课堂上尽量简约地解决“技术”元素,把大部分力量用到结合具体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影片“艺术”的实践。二是处理好评论影视作品的科学性和进步的价值取向的关系,既要坚持科学的观点,又要坚持进步的价值取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奠定一个理论平台,以便提高学生的鉴赏分析评论影视作品的能力,使之能够对于影视作品有比较科学理性认识和思考和评价。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导 言 影视艺术--艺术形式发展的自卑与超越(3课时)

一、影视艺术是艺术形式发展的自卑与超越的结果

1、关于艺术的基本要素

2、关于自卑与超越

3、影视艺术对传统艺术的全面超越

4、超越的原因

二、影视艺术在今天的地位和影响

1、最重要的认知方式之一

2、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形态

3、最具有现代性和挑战性的艺术

4、最具有多元性和对立因素的艺术

5、最年轻的最有发展前途的艺术

三、正确认识影视艺术的两面性

四、影视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章 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3课时)第一节 关于影视艺术的本质的几种看法

一、电影是综合的艺术

二、电影是蒙太奇的艺术

三、电影是物质现实的复原

四、电影是一项世界性的语言 第二节 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

一、造型性和运动性

(一)造型性

1、人物造型

2、环境造型

3、表现造型

(二)运动性

1、空间结构美

2、时间进程美

二、综合性和科技性

(一)综合性

(二)科技性

(三)正确认识科技因素

三、逼真性与假定性

(一)逼真性

(二)假定性

(三)逼真性与假定性的关系

四、商业性与企业性

(一)商业的规律

(二)企业性

第三节 电影和电视艺术的区别

一、注重画面与注重语言

二、营造精美与追求时效

三、单片性与系列连续性

第二章 影视的表意结构和影视语言(6课时)第一节 表意结构和创作方式

一、表意结构

1、知觉层面

2、故事层面

3、思想层面

4、审美特征层面

二、创作方式

1、知觉创作法(注重视听元素)

2、故事创作法(注重叙事)

3、思想创作法(意识形态表现)

4、风格创作法(审美风格)第二节 视听语言

一、影像

1、画格和画面

2、景别与镜头

二、声音

1、话语

2、音响

3、音乐

三、剪辑

1、声音剪辑和影像剪辑

2、影像剪辑 第三章 蒙太奇和长镜头(影视语言的语法)(4课时)第一节 蒙太奇

一、蒙太奇的概念和提出

二、蒙太奇的作用和原理

1、蒙太奇的作用

2、蒙太奇的原理

三、蒙太奇常用手法

(一)叙述类蒙太奇

1、连续式蒙太奇和颠倒式蒙太奇

2、平行式蒙太奇和交叉式蒙太奇

3、累计式蒙太奇和复现式蒙太奇

(二)表现类蒙太奇

1、对比蒙太奇和节奏蒙太奇

2、隐喻蒙太奇与抒情蒙太奇

3、理性蒙太奇和心理蒙太奇 第二节 长镜头

一、长镜头的概念和提出

二、长镜头的美学特点

三、长镜头的分类

第三节 长镜头和蒙太奇的互补关系

一、蒙太奇运用时空转换与组合,具有分解性与确定性

二、长镜头注意镜头内部的场面调度,具有综合性和多义性 第四章 故事和思想(4课时)第一节 故事和叙事

一、什么是故事

二、经典叙事

三、现实主义叙事

四、形式主义的叙事

五、故事和观众

第二节 影视作品的思想

一、什么是思想

二、思想的显现

三、纵向看思想

四、横向看思想:

第五章 影视的类型与类型(6)第一节 电影的分类与类型片

一、电影的分类

(一)从电影和其他艺术的关系上划分

(二)从电影发展历史上划分

(三)从电影的功能划分

(四)从表演元素划分

二、类型片

(一)类型片的特点

(二)类型片举例

三、电视剧的分类及特点

(一)伦理剧

(二)言情剧

(三)警匪剧

(四)武侠剧

(五)戏说剧

(六)喜剧

第二节 影视风格和探索性影片

一、风格的划分

(一)着眼于风格的共同性

(二)着眼于风格的个别性

(三)着眼于风格中的主观客观因素

(四)审美效果特征

二、民族的风格

(一)苏联影片的激情特点

(二)好莱坞影片的复杂性:

(三)法国电影的探索性(电影诞生、新浪潮电影、作家电影)

(四)日本影片的民族特色

(五)中国电影的民族特色

(六)电影风格的当代发展

三、导演风格

(一)导演风格的要素

(二)导演风格举例

四、探索性影片介绍

(一)英国勃列顿学派

(二)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与法国先锋派电影

(三)俄国蒙太奇学派(叙事蒙太奇— 艺术蒙太奇—思维蒙太奇)

(四)法国新浪潮电影

第六章 影视的读解与批评(4课时)第一节 影片的读解方法 第二节 影视评论和写作

一、影视评论的原则

二、影评写作的要素

(一)影片作为时间艺术

(二)影片作为空间艺术

(三)作为观念的表现

(四)作为美,美的形式与风格,第七章 影片例证分析以及讨论(6课时)第一节《罗生门》 第二节《毒太阳》 第三节《霸王别姬》

(或者安排其它经典影片作为分析讨论的例证)

七、实践环节

1、课堂名片段落欣赏,鉴赏与分析,即时讨论,或当堂评论练习

2、文学名著片段阅读,即时讨论转换为视听语言练习

3、名词概念,由学生查阅资料,自行解决,锻炼搜集资料的能力

4、收集部分影片的资料

八、考核考试考核说明

1、成绩比例:

平时15%(出勤和课堂参与。缺课三分之一,不能参加考试,)期中40%(影评一篇)期末45%

2、考核方式:

期中考试以小论文方式。期末根据情况,选择闭卷或开卷考试。

3、期中影评特写要求

影片讲了什么?(故事梗概100字以内。)故事内涵是什么?(思想观点分析800字。)

视听语言的特色是什么?如何实现“意识的银幕化”?(电影语言解读600字)400字稿纸,手写。卷面干净,没有涂抹及错字。

九、影视评论思考题

1、电影和电视艺术的特征是什么?

2、电影和电视剧的区别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3、简要论述影视艺术对于时空艺术的突破。

4、如何理解电影作为综合性最强的艺术?

5、如何理解电影作为现代性艺术的代表?

6、科技给艺术(电影)的进步提供了什么条件?有何伤害?

7、如何看待电影中的综合化和个性化?

8、影视艺术的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表意结构,都由那些部分组成?

9、导演的创作方式有哪几种?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10、电影的故事由哪些层面组成?其组织原则是什么?

11、结合一部短片,简述该片选材和叙述故事的特色(限于《十分钟年华老去》)

12、如何理解故事片的思想和主题?

13、简要回答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

14、简要说明色彩的隐喻和暗示作用。

15、在音画蒙太奇中,音画对位的作用是什么?

16、蒙太奇的美学效果有哪些?常用蒙太奇手法有哪些?

17、什么是长镜头?其美学效果有哪些?

18、试比较蒙太奇和长镜头的美学风格。

19、你对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关系有何看法?

20、类型片有哪些共同特点,你喜欢哪种类型片?请阐述理由。

21、你对电影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有哪些认识和思考?试阐述。

22、如何理解电影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结合具体影片)?

23、在影视的评论当中,“执中的”思想方法有何意义?

24、简要回答影视评论的方法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依据是什么?

25、结合个案说明如何确定评论一部影片的切入角度?

十、阅读影片部分思考讨论题 《水的故事》)意大利,贝尔纳多·贝托鲁奇

1、作者按照什么线索剪裁生活

2、如何体现“年华老去的”意味?

3、首尾呼应,表现了作者什么观念?

4、短片中的牛眼睛特写有什么意义?

5、火车有什么画面含义? 《一瞬间》捷克,伊利·曼佐

1、影片三节的标题是什么?

2、什么把全片贯通为一个整体

3、如何表现了哪些生命的层次感?

4、体会画面表现生命的感觉

5、短片巨大的容量

6、意识流白日梦的特点(意识的银幕化)《十分钟后》匈牙利,伊斯特凡·萨伯

1、长镜头的使用。

2、影片表现的观念是什么?

3、结尾空镜头的运用有何意味? 《狗没有地狱》芬兰,阿基·郭利斯马斯基

1、体会和理解故事的内在张力。

2、影片如何塑造人物?

3、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4、在戏剧性和生活化之间,本片属于哪一种? 《生命线》西班牙,维克多·艾利斯

1、试分析本片画面中的时间的意识

2、影片把一系列“碎片”组织起来,线索是什么?

3、影片表现了什么生命观念

4、本片使用光线上有何意图?

5、本片如何表现危机感? 《百花深处》中国,陈凯歌

1、本片如何扣题“十分钟年华老去”?

2、本片表现了何种对立元素的冲突?

3、人物性格是如何在人物造型上表现出来?

4、作者的倾向性是什么? 对两种人的倾向性 两个元素的倾向性

《辛德勒的名单》课堂讨论

1、在视听方面塑造人物的特色、表现人物关系的手法。

2、色彩使用对于历史题材的影片的作用

3、音乐的作用,声音和画面蒙太奇

4、蒙太奇剪辑的特点 《饮食男女》,思考题:

1、你认为本片倾向于戏剧性?还是更注重生活化?

2、本片表现了人物的何种冲突?

3、“伯母”人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十一、参考书目和参考影片片目 参考书目

1、《电影常用词语诠释》郦苏元,高等教育出版社

2、《电影语言的语法〉》阿里洪,中国电影出版社

3、《世界电影美学史思潮〉》罗慧生,山西人民出版社

4、《电影是什么〉》安德列·巴赞

5、《电影语言〉》〉马赛尔·马尔丹

6、《电影作为艺术》鲁道夫·爱因汉姆

7、《电影的本性—现实的复原》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

8、《论电影艺术》欧纳斯特·林格伦

9、《电影的元素》李·R·波布克

10、《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 王宜文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1《影视语言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2《经典名片解读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3、《认识电影》路易斯·贾内蒂 中国电影出版社

14、《荣誉》苏牧 中国电影出版社 参考影片片目

1、《战舰波将金号》1925,97分(苏联)导演:

2、《公民凯恩》117分1941(美国)导演:威尔斯

3、《偷自行车的人》,90分 1948(意大利)导演:

4、《罗生门》220分1954(日本)导演:黑泽明

5、《雁南飞》1957,90分,苏,导演:米哈伊尔,卡拉托佐夫

6、《毕业生》(美国)1967 导演:迈克·尼克尔斯

7、《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苏联)1971年 171分钟 导演:斯塔尼斯拉夫·罗斯托斯基

8、《法国中尉的女人》127分,1981年 英国,导演:卡洛尔·赖兹

9、《鸟人》1984年 美国,导演:爱伦·帕克

10、《蓝色》100分,1993年,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

11、《罗拉快跑》德国 导演:

12、《辛德勒的名单》(美国)1993导演:斯帝文·斯皮尔伯格

13、《太阳灼人》1994 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14、《芙蓉镇》导演:谢晋

15、《城南旧事》导演:吴贻弓

16、《黄土地》85分,1984 导演:陈凯歌

17、《霸王别姬》导演:陈凯歌

18、《饮食男女》/《喜筵》导演:李安

19、《放牛班的春天》92分钟,2004年,法国、瑞、德合拍 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耶

20、《寻枪》2003年,导演:陆川

篇2:影视评论教学大纲

当一个矿工的儿子热爱上了芭蕾舞,克服了别人异样的眼光,克服了家人的反对,在老师的鼓励和父亲的赞同下,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芭蕾舞者,那一刻,他倍受瞩目,那一刻他受到父亲的认可,那一刻他真的成功了,这就是由杰米·贝尔主演的, 史蒂芬·戴德利导演的《舞动人生》。

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并没有非常的曲折离奇,自然发展的同时,体现了最真实的一种信念。比利是一个矿工的儿子,将来或许也注定要做一名矿工,他要上学还要照顾痴痴呆呆的奶奶,比利的父亲给他钱让他去学习拳击,并且把他父亲留下的拳击手套给比利学习用,它不仅对这副拳击手套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与此同时也认为这是一项男孩的的运动,然而比利小小的身躯并不能把这项运动学习的更好,他总是被击倒,因为他太瘦小。他会被老师留下独自练习。

偶然一次机会,他接触到了芭蕾舞,并且看的很专注,我想那时他喜欢上了芭蕾舞,老师的女儿一句“要不要一起跳?”使他加入到了芭蕾舞的学习上,他穿上了舞鞋,与女孩子一起学习芭蕾,看的出来,开始的时候他的内心也是矛盾的,但对于对芭蕾舞的热爱,使他不得不克服了,他瞒着父亲,坚持着跳舞。当父亲知道后,无疑是非常反对,但是他的老师仍然非常支持他,这就是比利舞蹈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她看起来脾气暴躁,满口脏话,总是吸着烟,看起来她不起眼,但是她对于比利的成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发现了比利学习芭蕾的天分并且一直支持着他,给与她芭蕾舞学习上的指导,他们也会像朋友一样交谈。因为比利哥哥被拘留的事,比利差点放弃了,于是她第一次去比例家说服他的父亲但是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还被比尔的哥哥大骂了一顿,然后在一个圣诞节的夜晚比利的父亲却找到了她,支持比利继续芭蕾舞的学习。

比利舞蹈生涯中又一个至关重要的人是他的父亲,他的家庭条件,并没有能力支付比利的学费,然而在他看到了儿子对于芭蕾舞的热爱以及天份上,决定不再反对的时候,他面临的就是最根本的学费,于是他背叛了工友,放弃了罢工,违背了自己的原则,做了叛徒,与此同时忍受着别人的不解,当一个男人,能承受那么多的时候,这样的付出一定是对于爱的人,他为了只是给自己的儿子一次机会,一次成功的机会,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父亲的感情在电影中真挚的表达了,很多时候眼神,表情都流出自己的感情,非常形象的展示了父子情。

比利终于通过考试,进入到真正的舞蹈学院学习舞蹈,若干年后,当他站在舞台,他的父亲与哥哥坐在观众席中的时候,他们的眼里含着泪水,当电影的镜头出现了比利,当他纵身一跃出现在舞台的时候,他成功了,告别了他的下层生活,成功的成为一名芭蕾舞者。故事的情节,没有夸张的演绎,所有的情节都在情理之中,然而又在意料之外,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最后真的成功了,并不逊色于丑小鸭变天鹅。

影片中的父子情与师生情,无疑是该部影片中最感人的地方,世界上最深的情是亲情,老师是最希望你成材,成功的,在一个人成功的道路上,会有很多外界的因素,当这些外界的因素起到了正确的作用,那么就是你成功的催化剂,我为比利,有这样伟大的父亲和这样的老师而骄傲。

电影的片头曲《CosmicDancer》翻译过来的歌词有几句是这样的:“我12岁的时候在跳舞,我生下来的时候在跳舞,我自己跳出妈妈的肚子。这么小就会跳舞是不是奇怪,我自己跳出妈妈的肚子,我8岁的时候在跳舞,这么大才会跳舞是不是很怪,我自己跳进坟墓。”歌词的大概意思就是这样的,这首歌如果翻译成中文来唱的话,或许很多人会觉得这不是一

首好歌,说的再难听一点,或许这些句子,根本不能组成一首歌,但是英文的唱法,配着曲子再配合着电影的片头,比利在床上一直跳,越跳越高,越跳越高兴,似乎贴合了这首歌,或许,又与电影相辅相成。

再来谈谈这部电影的导演,蒂芬·戴德利,1960年5月出生于英国多尔斯特城。父亲是位银行经理,母亲是位歌手。在史蒂芬的青少年时期,他的父亲一心期望他能子承父业当银行经理,曾逼着他学习金融管理,但热爱表演艺术的史蒂芬逃离了家庭,进入戏剧界参加了英国汤顿城的一个青年剧团。对表演的精准追求和人性的细节刻画是他得心应手的招牌,说起来,他执导过的电影从充斥着阳光的《舞动人生》到分析人性的《时时刻刻》,再到奥斯卡的大热门,以反思二战为题材的《朗读者》,算得上少产,但皆为经典之作。

关于《舞动人生》,是在2000年的时候,作家李·霍尔给史蒂芬看了一个剧本,讲述的是一位11岁的男孩不愿意继承父业做矿工,而一心渴望成为芭蕾舞演员,并最终战胜贫困和偏见,成为全英国最出色的芭蕾舞男演员的感人故事。史蒂芬选择了这个故事作为自己的银幕处女作。在这部芭蕾题材的音乐片中,史蒂芬以戏剧导演简洁的调度手法,深刻的煸情、步调流畅地将电影感人的父子情、恋人情和师生情,细腻真诚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一个简单的故事使每位观众不自觉地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这部具有悲剧传奇色彩的影片,在英国上映后好评如潮,创下了2000万英镑的首映票房。与此同时,这部电影为史蒂芬带来了很多荣誉,2001年因《舞动人生》获英国电影亚历山大-科达奖最佳导演;2001年因《比利-艾略特》获英国学院奖最佳新人提名;2001年因《舞动人生》获英国电影戴维·利恩奖最佳导演提名。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比利,真实姓名叫做杰米·贝尔,杰米·贝尔1986年出生在英格兰,家中的祖母、母亲以及姨妈以及姐姐都是舞者,而当他很小的时候曾偷偷躲在门外注视着姐姐跳舞的每一个动作,这也正和《舞动人生》的情节有相似之处;六岁的贝尔正式开始学习舞蹈,同学曾因为学习芭蕾而笑话他,但贝尔决心要证明芭蕾不仅是一项女孩子才能跳的舞蹈;但事实上他更加喜欢的是踢踏舞,并曾经在多项踢踏舞比赛中获奖。贝尔通过了七次面试,最终从两千名男孩中脱颖而出。这样影片感动了无数人,同时年仅14岁的他还获得了很多奖项,无疑的说《舞动人生》让他一举成名。

篇3:影视鉴赏与评论课程之影评写作

笔者作为大一学生的“影视鉴赏与评论”课程的老师, 在多年的教学中, 对影评写作的教学有一些自己的体会, 在此奉献给读者, 希望能对影评写作的初学者提供些借鉴。本文的初学者定位为影视相关专业的大一新生或选修影视鉴赏与评论课程的其他专业的学生。

1 写什么样的影评

影评, 顾名思义是对电影的评论。初学者最容易在网络上找到影评范本, 但这种影评范本各有分别。最应该区分的是专业影评和非专业影评。比较常见的非专业影评是读后感式的影评。读后感是那种由影片说起, 然后跟着作者的感觉走, 与作者的个人经历及感受的关系大, 而与影片关系不大的文章。这类文章在网络上比比皆是, 可见作者的真性情, 但与影片本身关联不大。而接受过专业的电影鉴赏教育的学生, 应该把写作专业影评当作目标。“专业影评主要解决的是电影分析和艺术评价问题”[1]

专业影评根据写作目的和读者的不同, 还有多种形态。蒂莫西·科里根《如何写影评》一书里把专业影评分为四类:一是, 为班级讨论或考试而准备的“电影报告”;二是, 推荐或者不推荐大家去看某个影片的电影介绍;三是, 目标受众通常是高年级学生或者教授电影研究的老师的理论文章;四是, 受众是看过这部影片, 也可能对影片有较深的了解, 但是从来没有认真地研究过它的观众或学生, 这类文章是那种以影片为中心, 在进行观影细读基础上, 对影片的某些特质有独到发现, 并把它表达出来。

其中, 前两种比较简单, 经过高考的学生写作它们很容易, 所以不用花费很多精力去学习, 第三种是高年级学生或专业老师写的, 所以, 可以将之当作未来的目标。作为初学者, 应该将第四种影评当作影视鉴赏与评论与评论课程的学习目标。

2 影评的主题来源于独到的理解和发现

当开笔写作影评的时候, 一般都会找一些范文来做参考。最简便的渠道是互联网。而互联网上的海量影评质量参差不齐, 往往会令人迷失。其实, 影评从文体归类来说, 就是议论文体, 只要上过高中的人都不会陌生。议论文写作首先要确定论题。影评来说就是选择评论电影的角度。影评写作最惧面面俱到, 一定要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可以有所发现的角度, 尊重自己的艺术感觉, 找到文章的观点。观点就是主题, 观点来源于电影本身。

把电影研究透彻, 找到自己想表达的观点, 影评写作就成功了一半。好的影评应该表达作者对电影独到的理解和发现。互联网上的影评可以作为参考, 知道他人的看法, 从而使影评写作者有意识地避开与他人观点相同或类似, 而不是人云亦云。至于怎样把电影研究透彻, 找到独到发现, 这就与写作者个人的素养和实际操作有关了。对于影视鉴赏与评论课程的学习者, 笔者认为可以参考如下的路径:

初学者都受过中学议论文写作训练, 有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而影视鉴赏与评论课程中的“鉴赏”学习, 则增强电影知识积累, 培养学生对电影的艺术感觉。影评写作是将上述能力整合后的创作活动。

“鉴赏”学习的范围大无边际。如电影的剧作、画面、声音、表演、导演、文化、意识形态等等。学生在影视专业上基本零起点, 但对文学、故事、叙事等等知识, 还是有一定的基础。所以, 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 课程内容从剧作、叙事等出发, 渐次引入画面、声音等知识, 以具体的影片为例证, 进行多角度的、有方法可循的有目的的鉴赏。

对电影主题理解和分析是重点, 也是起点。对电影的主题理解, 是一切立论的基础。只分析电影主题, 就可写作影评;在选择其他角度写作影评的时候, 应该以对电影主题和的理解作为基础。

人物或角色是电影的核心, 对人物形象、性格等的分析, 在影评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

好故事是电影成功的基本条件。对电影进行因果分析、叙事特色分析进而扩展至时空分析、剧情发展模式分析, 是鉴赏的必由之路。

对画面、声音等电影本体知识鉴赏是本课程的特色部分。这部分的鉴赏离不开相应的视听语言知识, 所以, 一定与视听语言理论相结合。

如对学生都喜爱的反映大学生活的印度电影《三个白痴》, 可以选择的角度有主题、人物、场面调度、叙事、画面、声音、喜剧元素等等, 但只能选择其一。如果我们选定评价电影中的人物, 也必须要对电影的主题有整体的把握。电影的基本主题是对专制、腐朽的教育体制的反思和对以培养“人”为目的的教育的呼唤。在这个主题之下, 三个“白痴”是什么样的人, 电影如何来塑造这些人物等是影评要讨论的议题, 对这个议题所持观点就是影评的主题。

3 影评写作提示

一篇影评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观点 (主题) 是灵魂和统帅, 观点的展开是有层次的, 层次之间是有逻辑关系的。观点能否立得住取决于论据是否得当, 论述是否充分合理。这些都有赖于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理性思考。所以, 写作指导书一般都会建议在动笔写正文之前写作提纲。提纲会把影评的标题、框架、总观点、分观点甚至支持分观点的论据列出。提纲列得到位, 影评写作就有了明晰的思路。

当然, 从提纲影评完成, 还有一个辛苦的创作过程, 提纲中设想的蓝图, 会有所调整, 此时, 不仅要考虑章法、逻辑等理性因素, 更要受文章气韵的指引。

观点或论点是影评的主题, 是影评写作的目的体现。一篇影评一定要对主题有所阐述, 这个阐述可以出现在影评的开始段落, 也可以在结尾进行总结。影评如果逐一展示并论证分论点, 结尾段落再予以总结, 用的就是归纳思维;如果一开始就亮明观点, 接下来分条论证, 用的就是演绎思维。结尾段落一般总结观点或重申观点, 但应该避免简单重复已经明确过的论点, 应力求在有力地结束一个论证过程的同时, 给读者以新的启迪。

议论文写作的大部分理论和实践训练, 都适用于影评写作。所不同的是, 影评的评论对象是有关电影的一切, 但又切忌面面俱到;在文字表达上也需有特殊的要求, 尤其是在标题的写作和论据展示方面。

(1) 斟酌标题

任何文章都是有标题的, 而且标题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影评也一样。文章要出彩, 标题上就应该下足功夫。评《×××》或《×××》影评之类的标题太一般, 应尽量避免。标题应与评论角度、主题相关, 力求简练, 题文相符。

格式上没有严格的限制, 可以是单行标题也可以是复合标题。

单行标题:由单一的一句话组成的标题。如果能隐含影片片名信息, 使读者一目了然是对哪部影片的影评就更好了。

如《〈三个白痴〉人物塑造中的对比》, 《自我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成长》 (笔者曾经写过的两篇影评) 再如《〈公民凯恩〉中的剪辑手法》, 《〈凡夫俗子〉中不平常的女人们》[2]

复合标题:两行句子组成的标题 (正题+副题)

如《从县城文青到“布波族”———再评〈后会无期〉》[3]

正标题———是对总论点的概括, 它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副标题———一般要包含所论述的影片片名的信息, 也可包含论述的角度或说明。

(2) 展示论据

围绕论点作分析时, 应该结合影片内容, 夹叙夹议, 边叙述有关情节或镜头, 边分析他们的表达效果。是详细叙述, 还是概括叙述, 看行文的需要而定。

例如, 上文提到的《〈凡夫俗子〉中不平常的女人们》中的一段:

男性联盟 (male bonding) 弥漫于整部影片, 但因为总是被那些令人厌烦的女性所威胁, 特别是那位冷漠的母亲贝丝 (Beth) , 而蒙上了阴影。这种威胁的力量在每天吃饭的仪式中特别明显。家庭氛围传统地由被放逐到厨房的女性来控制和安排。围绕用餐仪式, 我们看到母亲这个角色微妙的暴力与操控。例如, 在影片的开始, 康拉德因试图自杀未遂, 在精神病院待了一段时间后, 奋力要回归“正常”的生活。父亲打电话来要和他一块吃早餐, 他感觉一阵惶恐。接下来的一段是一组快镜头, 康拉德的痛苦与母亲敏捷如机器般准备早餐的镜头在此交织。当他走进厨房的时候, 看起来一副病恹恹而又紧张的样子, 我们变成他的视觉伙伴, 早餐仪式中令人痛苦的紧张感使得我们和他一起退缩:尽管对话稀松平常, 快速的剪辑让我们清晰地看到, 和母亲共进早餐令人感觉焦虑且充满火药味。当母亲递给他一片法式面包, 并告诉他这是他的最爱时, 他很快回答他不饿, 她不发一语, 碟子一丢, 接着是一个特写镜头:母亲恶狠狠地将食物扔进了垃圾桶。面对这个善变的女人, 父亲和儿子只能感到困惑。事实上, 在开头的场景里, 母亲就表现出了比儿子更加容易激动和失衡的性格特质。

本篇影评主要论述电影《凡夫俗子》男性视角下, 女人被构建的形象和女人所起的作用。本段紧接开始段落, 首句点出主题:女性总是起破坏作用, 尤其是康拉德的母亲贝丝。接着演绎这个论点, 看贝丝是如何破坏康拉德要回归家庭的努力的。具体事例是每天吃饭的典型场景, 母亲与康拉德的对比, 氛围、动作、对白、剪辑、镜头以及传达出的情绪等等, 这样的叙述令读者身临其境, 同时又包含了自己的分析, 观点顺理成章地在叙述中形成了。

在展示论据时, 必须防止如下两种倾向:一是只客观叙述内容, 变成讲故事;二是只发议论或空洞抒情。使得论据和观点脱节, 各不相干。

4 结语

本文开篇就将读后感式的影评排除在外, 但真正的专业影评又离不开作者的艺术感觉。艺术感觉有先天的成分, 也可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培养。后天的培养也可以有不同的路径。建议初学者:

(1) 从具体的影片入手, 先做有准备的观影 (尽量在掌握资料如电影国家、题材、导演、演员、类型等的情况下开始观影, 并在观影过程中记录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 ;

(2) 观影后一定写影评, 可以先短后长;

(3) 参看他人的评论, 与自己的对比。

观影、写作积累到一定程度, 自然就不再是初学者了。

摘要:影评写作没有公式, 但有一定规律。本文针对“影视鉴赏与评论”选修课学习者和其他影视相关专业的初学者, 提出要把学写专业影评当作学习目标, 给出了具体学习的路径建议;同时给出了写作过程中的具体提示。

关键词:影视鉴赏与评论,影评,写作

参考文献

[1][美]蒂莫西·科里根在《如何写影评》[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102年1月第5次印刷.

[2]同上.

篇4:影视评论教学大纲

关键词:高中 影视评论写作教学 有效性 思路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c)-0094-01

影视评论,主要针对电影或电视剧的观看者,在观看完电影电视剧节目以后的所感所想以文字语言、语录等形式表现出来,发表的一种评论看法见解。影视评论做为艺术评论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揭示、开掘蕴含在影视作品中的价值及其思想意义,是对影视作品创作规律的一种探索,以便从中找出经验教训来用于借鉴。影视评论主要包括:简介式评论、广告式评论、技术式评论、史学式评论、理论式评论、观感式评论等几种形式[1]。影视评论的写作过程,其实是对评论者的相关知识、生活经验和理论修养一个集中调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影视作品进行评析的文字化表达与建构审美接受客体的过程。目前,很多高中都开设传媒类专业,其中应试评论教学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随着电影电视艺术在生活中的越来越普及,人们对于电影电视节目的评论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针对高中学生的影视评论写作教学不仅是对下一阶段学习进行的必要培训,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审美观、价值观,甚至包括是非观的一种锻炼,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修养,包括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但我们看到,受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传媒类教学,尤其是影视评论写作教学在很多高中仍属新生事物,得到的重视并不够,因此,其教学效率以及课堂有效性明显不足,面对新时期教育格局转变,急切需要提高高中影视评论写作教学有效性,丰富高中学生整体素养,为进一步进行相关专业乃至更高级别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提高高中影视评论写作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思路

1.1 深刻领会导演意图,挖掘作品潜在价值

一部电影,还是一部电视剧,导演都是围绕一条或者几条主线开展的陈述。而且,任何一部电视剧或电影作品的作者以及导演都试图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语言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影视作品亦不例外。很多时候,作者以及导演的真实表达意图都是潜藏在节目中各个细节之中的,而我们的影视评论写作,恰恰是要抓住这些细节,深刻剖析作者以及导演想要表达什么意思,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样才能有效挖掘作品潜在价值,也更能把对影视的评论写的入木三分,有声有色。因此,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如何把握作品的主旨进行有效的引导,这需要教师在写作之前为学生深刻的分析作品[2]。教学实践中,针对一部作品,可以通过学生自己观看体会,教师带领观看再次体会,然后相互讨论,充分把握之后再开始写,而且写作时要注意,对于作者以及导演的真实意图表达,要力求准确、适当,既不能过分夸大,也不能主管缩小,更不神化影视作品,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还原作者以及导演的真实意图,这才是一篇影视评论的真实目的。

1.2 引导学生有感而发,促进自我能动性的形成

目前社会中的影视评论中“价值缺失”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影视评论的健康发展。根据影视评论思想标准与艺术标准,影视评论需要“有感而发”和“重视艺术分析”,这是影视评论正常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之所以说,影视评论需要有感而发,主要因为影视评论侧重的是“评论”,对一部艺术品的“评论”不应该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我们目前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以布置任务式的,规定学生每周,或者每次必须写出多少字,或者隔多久一定要上交一篇影视评论写作,这典型的是一种应试教育下的畸形教育思维。试想一下,为了完成任务而出的影视评论,学生会是一种什么心态,肯定是挖空心思凑字数、拼篇幅。这种高密度的训练,也许短时期内会对学生影视评论的写作成绩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对于学生的素质提高和能力发展其实意义不大。真正影视评论写作的境界,应该是达到“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程度,才能酣畅淋漓,一气呵成的写好这篇评论。这就需要教师要不间断的为学生提供新的作品,提供一些能够撼动学生灵魂,能与特定年龄段的学生思想引起共鸣的作品。比如《红河谷》中藏族通报可比天地的爱国情怀,《泰坦尼克》中荡气回肠的凄美爱情,《居里夫人》中真实感人的生平事迹,都可以做为引导学生思想升华,促进学生自我能动性形成的作品[3]。

1.3 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

提高教学有效性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形成高效的教学设计,这是高效课堂的基础。那么对于教师来讲,怎么算高效的课堂设计?是这份设计收到过领导的表扬?未必!教学设计所针对的对象是学生,优秀的教学设计,包括教案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等,这些都应该是单位时间内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效益达到最大化,包括学习的知识、兴趣的养成、学习习惯与能力、个人修养等等方面。具体到课堂的教学设计最有效的方式,应该是让学生参与其中,如果一篇影视评论写作课的进行,可以有很多种教学方法都可以达到同一种教学效果,那就让学生来选择吧,选择他们认为最符合他们意愿的那一种。这种方式的设计教案,就好比教师给学生提供一本书,书的内容是一样的,当然包什么颜色的书皮都不影响这本书行驶传播知识的功能,但是大家都喜欢的颜色和款式必然会心情愉悦。其实,这样主要是因为教师的年龄与学生差距比较大,大部分教师根本不清楚学生真正的审美观,因此由学生民主的推荐一些素材,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是非常有效的。

2 结语

一篇优秀的影视评论写作的核心,不仅要求作者要阐明观点、选准角度、抓住特点、精心构思、掌握方法,还要力求文筆优美,关键要评论“适度”,不偏离编者思想[4]。但真正落实到高中影视评论课程的教学之中,要想真的让学生能准确把握一篇影视评论写作的核心,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也不会有十分明确的思路告诉我们,通过怎样的方式一定可以提高,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复的摸索、探讨,不断的提炼和总结,最终才能形成适合本群体学生最适宜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有效性。同时,提高教学课堂有效性的过程,本身也是对从事高中传媒类教学教师业务水平的一种提升,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反复摸索,对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思路的开拓也会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刘建赟.影视评论写作之我见[J].声屏世界,2010(1).

[2] 王雁.影视评论的当代反思及写作策略[J].商业文化,2010(11).

[3] 陈宇楷.关于影视评论及其教育的若干思考[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9(1).

[4] 孙宜君.影视评论的写作要领[J].写作,2001(12).

篇5:影视评论

2、影视评论写作:在对影视作品鉴赏的基础上,结合影视理论的特点,对具体作品、创作

思路、主题风格、人物塑造及突出的影视文化现象作较迅速和较准确的阐述。

3、影视评论写作的特点:(1)、追踪热点。对影视新现象迅速敏锐地把握(2)、长期关注。对影视动态和影视规律的了解和掌握(3)、精辟阐述。对影视作品准确深入、通俗生动地阐述

4、美国电影比较成熟的类型片

⑴西部片:詹姆斯·克鲁兹的《篷车》(1924年)和约翰·福特的《关山飞度》(1939年)以及弗莱德·齐纳曼的《正午》(1952年)⑵喜剧片:查理·卓别林的《淘金记》(1925年)《大独裁者》(1940年);弗兰特·卡普拉的《一夜风流》(1934年)开辟了“疯癫喜剧”或“爱情喜剧”的新风格⑶歌舞片:《爵士歌王》(1927年)《出水芙蓉》(1944年)、《雨中曲》(1952年)、《音乐之声》(1965年)⑷强盗片:《小凯撒》(默文·勒鲁瓦,1930年)、《疤脸大盗》(霍华德·霍克斯,1932年)。⑸悬念片:美国“悬念大师”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的《房客》(1926年)、《蝴蝶梦 》(1940年)、《后窗》(1954年)、《鸟》(1963年)⑹恐怖片:《德拉库拉》(托德·布朗宁,1931)、《木乃伊》(卡尔·弗罗伊德,1932年)。

5、新好莱坞时期:(1)标志性作品——阿瑟·佩恩导演的《邦妮和克莱德》(1967年)。迈克·尼克尔斯的《毕业生》(1967年);斯坦利·库布里克的《斯巴达克斯》(1960年)、《发条橘子》(1971年);丹尼斯·霍帕的《逍遥旗手》(1969年);(2)、新好莱坞时期的两位核心人物——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教父》(三部,1972、1974、1990年)

《现代启示录》(1979年);和马丁·斯科塞斯《出租车司机》(1976年),《纽约纽约》(1977年)。(3)、20世纪70年代末,好莱坞商业影片的文化价值取向开始转变,影片多表现为关注平民的家庭伦理生活和传统美德的复归。《克莱默夫妇》(1979年)、《金色池塘》(1981年)、(4)、70至80年代,以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乔治·卢卡斯为代表的青年导演开辟了好莱坞崭新的主流模式电影。《大白鲨》(1974年)、《侏罗纪公园》(1996年)及其续集、《辛德勒的名单》(1993年)

6、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20世纪初至30年代流行于欧美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起源于德国,它首先从绘画开始,随后波及文学;表现主义强调要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现内在世界,用“表现”取代“再现”

表现主义的特征:抽象化、变形、面具的运用、时空的真幻错杂、注重声光效果、象征和荒诞的手法。

7、20世纪20年代以法国先锋派电影兴起的社会根源:(1、)19世纪末欧洲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电影对欧洲电影形成的商业压力。

先锋派电影的兴起与盛行:先锋电影运动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法国,盛行于德国、瑞典、西班牙等国。

什么是先锋派:先锋派”是一场严格意义上的电影美学探索运动,先锋派电影沿着实验性、非理性、反叙事、反情节、反性格塑造的道路向前发展,主张用抽象的画面、线条及光影拍摄“纯电影”;后期则转向表现超脱现实的梦幻与潜意识以及无逻辑、非理性的意识活动。先锋派电影的类型:抽象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记录电影

先锋派电影的代表作:(1)、抽象电影《机器的舞蹈》——费尔南·莱谢尔(法国)(2)、超现实主义电影《贝壳与僧侣》——谢尔曼·杜拉克(法国)《一条安达鲁狗》——路易·布努艾尔和达利(西班牙)纪录电影《雨》、《桥》——伊文斯(荷兰)

先锋派电影的特点及意义:(1)、情节完全是荒诞的,是由梦幻式的潜意识构成的片段;

1(2)、与大众的品味是脱离的,思想也是苍白的,但它广泛的实验性极大地丰富了电影的表现手法。

8、新浪潮电影运动产生背景:二战后法国电影再次进入低迷时期,制作手法平庸、毫无艺术内涵的电影激起了法国一批年轻导演大刀阔斧改革电影的决心,于是一场跨越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的“新浪潮”运动浩荡展开,以崭新的电影观念和视听语言冲击着法国旧有的电影形态和叙事秩序新浪潮的两大派别:(1)、电影手册派:他们推崇巴赞的纪实美学理论,创作更接近生活、贴近现实,作品多以半自传体形式呈现,带有强烈个性化色彩的“作者论”风格。主要有弗朗索瓦·特吕弗的《四百下》、《最后一班地铁》(1980年);吕克·戈达尔的《筋疲力尽》(1959年)、(2)、左岸派:他们由居住在塞纳河左岸的电影导演、文学家组成,其创作风格自成一体,他们的题材始终围绕时间和人的精神两方面,在回忆、显示和预想的矛盾纠葛中,呈现出鲜明的文学特质和现代色彩。代表作品是阿仑·雷乃的《广岛之恋》(1959年)和《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年),阿涅斯·瓦尔达的《克莱奥:5点到7点》(1962年)。

新浪潮电影的特点:(1)、在内容上。宣扬个人与社会的对立,哀叹人的命运,强调人与人的隔膜、猜疑、变化无常(2)、在题材上。“新浪潮”电影具有强烈的“个人性质”,最有代表性的表现方式就是所谓“导演的自述”(3)、在表现手法上。用长镜头代替蒙太奇,移动摄影代替固定摄影,没有完整的故事结构,情节和画面的跳跃性强;(4)、摄影风格侧重于电影的照相性风格;(4)、与传统明星制度相对立,他们启用了大批不知名的年轻人做演员;(5)、“新浪潮”大量采用自然环境音响。

9、20世纪50年代的“自由电影”运动:创作方法继承新现实主义传统,多以英国中部工业区为实拍场景,采用黑白胶片摄制选用无名演员来表现工人阶级日常生活。而创作思想则沿袭“新浪潮”精神,影片内容上充满孤独彷徨、喧嚣寂寞、愤世嫉俗的反叛精神。“自由电影”运动到1963年达到高潮,涌现出《上流社会》(1958)、《愤怒的回顾》(1959)、《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早晨》(1960)等杰出电影代表作品。

10、90年代的韩国电影步入多元发展的时期,在政治宽松、经济发展、文化普及的社会背景下,韩国制片人制度逐渐成熟,民族化的商业类型电影趋于繁荣。一是以《结婚的故事》(1992)、《我的野蛮女友》(2001)等影片为代表的喜剧与情感因素相融合的浪漫喜剧爱情片;二是以《游戏规则》(1994)、《我的老婆是大佬》(2001)等为代表的模仿好莱坞模式又不失本土特色的黑帮片; 三是以《上网》(1997)、《八月照相馆》(1998)等为代表的唯美纯洁的爱情文艺片;四是以《安静的家庭》(1998)、《退魔录》(1998)等为代表的颇具号召力的恐怖片;五是以《花瓣》(1996)等影片为代表的突破政治禁忌的历史片等等。姜帝圭导演的影片《生死谍变》(1999)打破了《泰坦尼克号》在韩国的票房纪录,成为韩国电影的里程碑11、50年代初,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响下,以萨蒂亚吉特·雷伊联合莫纳里尔·森达拉姆等青年导演发起了一场拒绝商业、反映真实的印度“新电影”运动;指出“电影不是一种低水平的纯娱乐的手段而是一种严肃的表现形式”,并倡导电影降低成本、关注现实。

萨蒂亚吉特·雷伊是这一时期最为多产、成就最高的电影大师。他的作品《道路之歌》(1955)、《不可征服的人》(1956)、《阿普的世界》(1959)组成了“阿普三部曲”。影片简明直白的艺术风格、抒情浓郁的人道主义色彩以及真实可感的现实主义气息,将印度电影推向国际影坛高峰,雷伊也因此获得“印度的弗拉哈迪”的美誉。90年代后,学成归国的新一代青年导演继续发扬印度“新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并努力挖掘印度电影的新内涵与新变化。以《海德拉巴的忧郁》(1998)、《孟买男孩》(1998)两部电影为标志,新潮流电影火热展开,影片将镜头直接对准现代都市,将全球化背景下印度传统人文遭遇的矛盾冲突细致地展现出来。

12、中国第三代电影导演:政影相息的风云十七年

这一时代涌现出的大批优秀导演也自觉地成就了时代主题和政治艺术,他们在影像策略上有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明显痕迹和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内在驱动力;在叙事策略上则继承了老一辈电影人和传统文艺作品的伦理框架,同时将政治、社会生活纳入家庭伦理模式,努力适应国家、人民对电影的宣传要求,此外也努力彰显自我风格和体现激越情怀。

水华其作品有《白毛女》(1950)及其艺术自我达到完美巅峰的经典之作《林家铺子》(1959)等。谢晋,其代表作有《女篮5号》(1957)、《芙蓉镇》(1986)等。谢晋的影片坚持以情动人的现实主义风格,既注重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物命运,又善于借鉴吸收外来的先进电影语言,并用以表现民族特色的风俗人情。崔嵬导演的《青春之歌》(1959)成荫导演的《西安事变》(1982);谢铁骊导演的《早春二月》(1963);

中国第四代电影导演:自然真诚的生活纪实

虽然在这一时期,极左情绪高涨、说教影片泛滥,但仍涌现出像《创业》(1974)《闪闪的红星》(1974)《海霞》(1975)等尊重艺术、忠于生活的优秀影片。但从整体而言,中国影坛在这一时期依旧暗无天日、前途迷茫。

黄健中《小花》(1979)可以说开启了电影艺术复兴的先河,而《良家妇女》(1985)则在造型艺术和寓意审美相融合的探索中更进一步;吴贻弓的《巴山夜雨》(1980)和《城南旧事》(1982)含蓄而唯美地传达着他的诗学意境和风格,对人性的善与美发出了最真诚的讴歌。吴天明怀着对西部热土的无限爱恋和关注拍出了享有中国“西部电影”之称的《人生》(1984)和《老井》(1987)。

中国第四代电影导演是承上启下的一代电影人,他们继承了第三代导演“十七年电影”的优良传统和意识形态,背负着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可以说,第四代导演身兼电影理论者与创作者的双重职责,在一片文化废墟上大胆开掘着自己的电影理想,并为电影语言的现代化和电影观念的变革播撒下希望,也铺就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殿堂的坚实阶梯。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历史表意的文化反思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一大批对艺术和人生有着独特洞察力和敏锐力,对传统道德文化有着深刻的探索和思考,对银幕造型和电影语言有着大胆创新的年轻人闯入中国影坛,他们就是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他们的出现开辟了中国电影的新纪元,实现了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的接洽与对话。张军钊的《一个和八个》(1983)宣告中国新电影时代的到来;陈凯歌的《黄土地》(1984)是第五代导演的奠基之作,《霸王别姬》(1993)是陈凯歌艺术创作的神来之笔,也是其艺术生涯的巅峰佳作,影片中将那种对人生如戏的深沉感慨和对传统文化的无限眷恋融入了一段段荡气回肠的咏叹中。张艺谋也是第五代导演的杰出代表,他导演的影片有《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1991)、《秋菊打官司》(1992)、《活着》《有话好好说》《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1999)、《英雄》 《(满城尽带黄金甲》(2008)、《山楂树之恋》(2010)和《金陵十三钗》(2011)。田壮壮《盗马贼》(1986)、《小城之春》(2001)。杰出的女性导演李少红则用细腻的女性思维去讲述个人生命体验,她的代表作有《恋爱中的宝贝》(2004)更是将其女性意识推向极致。

13.镜头的类型(1)、按照镜头的景别不同分为:远、全、中、近、特

远景镜头:摄影机远距离拍摄景物,镜头离拍摄对象比较远而产生的一种镜头效果,其画面开阔,景深悠远,能充分展示活动空间,可以用来抒发感情,渲染气氛,创造意境。

全景镜头:主要展现人物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动作的一种镜头效果,是塑造环境中的人或物的主要手段。

中景镜头:中景镜头是影视作品中使用较多的基本景别,它主要显示人物膝盖以上部分形象和人物的一定活动范围,观众能够比较清楚地观察到人物的神态表情,从而反映出人物的内心情绪,使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近景镜头:近景镜头表现的是人物腰部或胸部以上形象的镜头,它能够通过人物的肖像和面部表情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心理活动,可以突出重要的神情、动作以及景物。

特写镜头:特写镜头是通过表现人物或景物的细微特征的镜头,把表现的对象从周围环境中强调、突出出来,使观众去注意关键性细节,造成强烈而清晰的视觉形象。

(2)、按照拍摄角度的不同:可分为心理角度和几何角度①心理角度:所谓心理角度是指由客观位置关系给观众带来的心理感受,包括主观角度和客观角度两种。A客观角度:即旁观式拍摄。B主观角度:即从画面中的人物的视点进行拍摄。②几何角度:指的是摄影机和被摄主体之间的垂直平面上的客观位置角度关系。分为:平拍、俯拍、仰拍(3)、根据摄像方向的不同:可分为正摄、斜摄、侧摄、反摄(4)、按照拍摄时镜头和摄影机自身运动方式的不同分为:推拉摇移跟升降

推镜头:在被拍摄对象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摄影机的镜头向前缓慢移动或急速推进的拍摄手法。它能使银幕的取景范围由大到小,画面里的次要部分逐渐被推移到画面之外,主体部分或局部细节逐渐放大,占满银幕,它能够突出主体,使观众的视觉注意力相对集中,视觉感受得到加强。

拉镜头:镜头由近而远地向后移动离开被拍摄对象的拍摄手法。它能使画面的形象由少到多,由局部变化为整体,它的主要作用是交代人物所处的环境,是交代被拍摄主体与主体所处环境之间关系的最佳镜头。

摇镜头:摄影机借助于活动底盘使摄影镜头上下、左右甚至周围的旋转拍摄的拍摄手法。摇镜头能代表人物的眼睛观察周围的一切,它在描述空间、介绍环境方面有独到的作用,摇镜头在逐一展示、逐渐扩展景物的同时,还能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移镜头:表现类似生活中的人们边走边看的状态的拍摄手法。移镜头能打破画面的局限,扩大空间视野,表现广阔的生活场景。

升(降)镜头:借助升降装置一边升降一边拍摄的拍摄手法。它能够更灵活地呈现影视剧中的场景以及人物的活动,能产生出灵动的艺术效果。

跟镜头:摄影机跟随被拍摄对象保持等距离运动的移动镜头的拍摄手法。按照跟随的方向不同,可以分为前跟、后跟(背跟)和侧跟三种方式。它能产生出特别强的穿越时空的感觉,适合连续表现人物的动作、表情或细部的变化。

空镜头:就是影片中没有人物只有景物的镜头,空镜头有写景与写物之分,空镜头是电影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段。作用:介绍故事发生的环境、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作用于人物情绪

14、色彩造型:(1)、色彩基调。统领全片的总的色彩倾向和风格(2)、色彩构成。在色彩基调之上的色彩组合及其关系。作用:(1)、色彩可以奠定全剧的基调(2)、色彩可以是人物心理和情绪的外化(3)、色彩具有象征意味(4)、色彩可以表示时空的转换

15、蒙太奇就是在拍摄时根据表达需要,将内容分解为段落、场面,直至最小单位的单个镜头,在后期剪辑合成时再将这些单个镜头重新组合成片,完成叙事和表达需要的一种剪辑和组接的方法,是影视艺术基本结构手段与技巧的总称。

蒙太奇的类型:(1)、叙事蒙太奇是以描写动作、讲述事件、交代情节为目的,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逻辑顺序、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是影片中最基本常用的叙述方式。可分为连续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颠倒蒙太奇四种。A连续蒙太奇。按照一个动作或一条情节线索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组接镜头、叙述事件B平行蒙太奇。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的平行表现,即两件事或多件事同一时间在异地各自发展。C交叉蒙太奇。也是将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交替表现。与平行蒙太奇相区别的是,两条线索之间具有严格的同时性和密切的因果关系,其中一条线索往往影响或决定其他线索的发展。交叉蒙太奇可以制造紧张氛围,强化矛盾冲突,引起悬念等。D颠倒式蒙太奇。即不按

照时间顺序来叙述,而是用倒叙的方式告诉观众过去发生的事情,颠倒蒙太奇常常会借助闪白、叠化等后期特技手法来实现 ⑵、表现蒙太奇主要作用不是叙述情节,而是表达某种心理、思想、情感和情绪,它常常通过画面间的呼应、对比、暗示等,产生抒情、比喻、象征等效果,强化感情、创造涵义。表现蒙太奇可分为心理蒙太奇、积累蒙太奇、重复蒙太奇、对比蒙太奇等。A心理蒙太奇,心理蒙太奇主要用于表现人物的梦境、幻觉或其他主观心理活动,经常采用的手法有闪白、叠化、旁白等。B隐喻蒙太奇,通过镜头或场面之间的对列进行类比,以一物隐喻另一物,揭示画面的潜在涵义。C积累蒙太奇,把一系列内容性质相同或相近的镜头组接到一起,通过视觉的积累效果,起到渲染气氛,强调情绪、表达情感、突出含义的作用。D重复蒙太奇,是指将有一定寓意的镜头和场面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造成强调、对比、渲染等艺术效果。

16、长镜头 :长镜头指的是在一个镜头之内,对一个场景或是一场戏进行连续拍摄得到的比较完整的镜头。

长镜头的类型:运动长镜头、景深长镜头、固定长镜头

长镜头的艺术效果:A它可以避免严格限定观众的知觉过程,注重通过事物的常态和完整的运动揭示动机,保持透明和多义的真实;B它可以保证事件的时间进程受到尊重,能够让观众看到现实空间的全貌和事物的实际联系; C连续性拍摄的镜头段落体现了现代电影的叙事原则,再现现实事物的自然流程,对现实生活的不经修饰的原生态以本真的还原,因而更具有真实感;D长镜头节奏缓慢,适于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和积累情绪。主题影视作品的主题指的是影视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它反映了影视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与评价。

17、主题多义性指的是一条情节主线之下同时体现了多层主题,这种丰富的多义性为影视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18、声音

(一)人声是影视艺术中人物或者角色交流的主要方式,它主要指由语言构成的能够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包括对白、旁白、独白、解说等。(1)、对白即人物或者角色之间的对话,是影视剧中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人物或角色之间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对白具有叙事功能,能够推动剧情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2)、独白是影视作品中人物或者角色对于其内心活动的自我表达。独白的类型:一种是人物或者角色出现于画面当中,对其内心进行自我表述;另一种是人物或者角色不出现在画面中,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的内心独白。(3)、旁白 是以画外音形式出现,将观众作为直接的交流对象,向观众叙述、说明、解释、评析事件的语言。它既可以是剧中人物或者角色以第一人称讲述跟自己相关的故事,也可以是由局外人用第三人称叙述。

(二)音乐 ⑴音乐包括影视作品中的主题音乐和主题歌曲及插曲等。⑵、音乐的作用:A音乐可以营造气氛,体现时代或者地域特征;B音乐可以抒发情感;C音乐还可以参与叙事

(三)音响⑴、音响是影视作品中,除了人声和音乐外所有声音的统称。它包括动作音响、背景音响、自然音响、机械音响、特殊音响等。首先,音响可以增强环境的真实性、现实感。⑵、音响的作用:A音响可以增强环境的真实性、现实感;B音响可以烘托环境气氛,渲染画面氛围;C音响还可以表现人物情绪,描写人物内心世界;D音响具有象征作用。

影视作品中声音的意义⑴声音是影视审美感知中的重要因素⑵声音的进入改变了电影作品的性质,使之从纯视觉艺术变成了视听兼备的艺术⑶丰富了蒙太奇的功能,使蒙太奇艺术变得更加丰富和完善⑷拓展了影视艺术表现生活的能力与容量

声音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性⑴ 揭示主题思想、奠定影片风格、创造氛围意境⑵ 表情达意、推动剧情⑶ 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⑷ 吸引观众注意、激发观众联想

19、声画关系组合方式:声画合一、声画并行、声画对立

20、演员的表演:其一,是否为人物设计了富有个性色彩的行为动作;其二,是否能够将人物的内在情感通过外化的动作表现出来;其三,是否能够运用细腻的表演呈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21、道具:影视道具是影视美术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影视表演艺术中,除风景和场景中的布景外,用到的一切器具都为道具。道具的类型:道具包括陈设道具、戏用道具、气氛道具。道具的作用:道具可以交待故事发生的年代、地域,以及故事角色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生活习惯等等。道具可以充当故事的主线,推动情节的发展。道具可以有象征作用。

22、细节:影视中的细节描写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人物细微情绪和动作的描绘,另一方面是对物件细节的运用。细节往往隐藏于剧情之中,充满隐喻和象征。但当我们深入细节时就能发现,细节还能够包涵更深刻的主题含义,成为点睛之笔,表现出影视作品的主题和灵魂。因此发现细节、捕捉细节,对细节进行细致分析和研究,对理解导演的创作意图大有帮助。

23、期待视域是指对读者在进入欣赏过程之前已有的对于所读作品的预先估计和期待,是一种预先存在的阅读意向。期待视域的两种基本形态⑴在以往的审美经验基础上形成的较为狭窄文学的期待视域;⑵在以往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更为广阔的生活期待视域;这两大视域相互交融构成了具体的阅读视域。期待视域的差异对接受效果差异的决定性:⑴、垂直接受。垂直接受是指不同历史阶段的读者会对文学作品做出不同的理解与评价。⑵、水平接受。水平接受是指同时代人对作品的接受差异,不同文化心理、社会阶层的个体会对同一作品做出不同评价。

篇6:《僵尸新娘》影视评论

《僵尸新娘》影视评论

(xxxxxxxxxxxxxxxx学院xx级xxxxxxxx班xxxxxxxxxxxxx)僵尸新娘是课上看的动漫电影,到现在内容还是记忆犹新啊,这

部动画影片黑色幽默却又不失真诚真爱。太喜欢这种风格的电影了。

影片的开始,是我最喜欢的类型。轻灵的琴声,翩然的蝴蝶,维克多寂寞而善良的表情,一切自然而平静,一切忧郁而安宁。也是一开始,就喜欢上了维克多,喜欢上这个平静而略带忧伤的维克多。因为知道,维克多是善良的。虽然自己一直不认为自己是所谓善良的人,但在生活中,或至少是在虚构的生活中,还是愿意见到一颗颗善良的心。

动画影片《僵尸新娘》背景取材于俄罗斯的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故事背景被改编在了19世纪的欧洲,青年维克多在暴发户父母的安排下去迎娶没落贵族的女儿维多利亚,在婚礼举行的前夜,生性内向的维克多因念不好结婚誓言惊慌失措地跑到荒郊野外。他拿出结婚戒指戴在一根短棍上练习,却不想唤醒了地下的僵尸新娘艾米丽,欲与之在鬼城成亲。

由于维克多的消失,维多利亚不得已嫁给男爵,维克多也因此心灰意冷的打算喝下绝命酒和艾米丽成亲。鬼城的鬼怪们为庆祝喜事纷纷从地域中来到人间为艾米丽见证,关键时刻,看到维多利亚的艾米丽阻止了维克多喝下那杯毒酒,同时也惩罚了那个曾经欺骗并狠心杀害她的伪君子男爵。最终僵尸新娘化为漫天飞舞的蝴蝶进入天堂,为维克多和维多利亚成全了自己的爱情。

影片诡异阴森的画面,带有伯顿一贯的风格,超乎寻常的想象力也是让人钦佩不已,加上哥特式风格的童话故事,让整个影片透出一种别致的温情,压抑的环境,对比的画面,更加突出导演所要表达的主旨。不过,整个影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导演对于电影中所有人物的及其之间关系的刻画和构造。忧郁而带有文艺气质的男主人公维克多和善良而又孱弱的女二号维多利亚,作为整个影片中仅有的两个拥有正常形象的角色,导演在对他们进行形象定位的时候着力表现出他们善良而又单纯的一面,作为被“权威”利用的两个个体,面对各自父母的逼迫,善良的个性让他们没有选择去逃避。一段钢琴的演奏让两人心里擦出火花,可以说是一见钟情,这也是为什么可以让维

多利亚在逼着嫁给男爵时还想去营救维克多的原因。

影片中勇敢而又真诚的女主人公艾米丽因为男主人公的一番爱的誓言唤醒,不顾一切的爱上了维克多,最后化为漫天的蝴蝶,成全了维克多和维多利亚的爱情。其它人物形象的塑造都很好的体现出了导演所要表达的观点,暴发户为改变地位的庸俗形象,没落贵族为了金钱而出卖灵魂的嘴脸,都通过比例严重失调的人物形象很好的表现了出来,没落贵族看重了暴发户的金钱于是利用了自己女儿的婚姻。

一方面,这样情节的设定很好的推动了故事的发展,通过这样的一个故事的背景,于是就产生了后面所有的故事,影片也是围绕着这个事情而展开,这也是全片的一个核心点。

另一方面,通过这样展现很好的体现出了故事角色们的个性,维克多和维多利亚虽然对这样的婚姻感到不满,却也无可奈何,并没有过的反抗,这也正好说明了他们性格中善良而弱小的一面,也得以更加突出女主人公勇敢而果断的性格特征。艾米丽虽是僵尸新娘,但始终爱着给她美好誓言的维克多,即使发现维克多欺骗了自己,她宁愿一个人独自落泪。也不愿通过邪恶手段得到爱情。

她爱憎分明,男爵人物的设定就很好的交代了艾米丽遭遇的原因以及她为什么最后愿意放弃自己而成全维克多和艾米丽,男爵也是推动故事深入的一个关键人物,他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想获取不义之财,却不想终被自己犯下的罪所惩罚。其他配角的设定,像艾米丽眼睛里的那只专门用于活泼情节的小虫,艾米丽送给维克多的宠物骨头狗,其他个个身怀“绝技” 插科打诨的骷髅们,这一系列人物的设定给影片注入了喜剧而又富有想象力的色彩,不时给人惊喜。

唯一让我感觉有点遗憾的是导演对男爵这个角色的处理,男爵当然最终受到了惩罚,得到了应有的报应,但是我觉得可以考虑将这个人物也进行下升华,可以让男爵悔改自新,毕竟男爵所代表的是一个群体样的角色,如果能让其心灵最终得以进化,对于真个电影真善美的变现将显得更加的鲜明。在《僵尸新娘》里,也同屏幕外的世界一般,落魄的贵族与暴发的鱼贩子,两个看似相隔的群体,被所谓的荣

耀与财富栓在一起,爱情的味道变得如同那灰暗的天空般,黯淡,没有未来。

一直很不喜欢“世俗”这样的词汇,可我们谁也不能否认,自己也是生活在这世界上的普通一员,或许我们不想世俗,也不原世俗,可每天呼吸着世俗的空气,饮用 着所谓世俗的水,接触着所谓世俗的人,渐渐得,我们也变的世俗起来,我们的爱情也变的世俗起来,最后,我们的婚姻也变的世俗起来。

柏拉图式的爱情是我们一直向往的,但,也许真的只是情感层面上所向往的,激情过后,每天我们还是要面对最普通的生活,最普通的柴油米盐,面对无数的应酬,面对无数的开支,面对物质的生活。

正因此,我们在寻找爱情时,会珍惜自己喜欢的人,会努力自己喜欢的情感,但也终逃不掉去考虑对方的家世,对方的地位,对方的生活。

毕竟,婚姻是现实的,爱情是浪漫的。

上一篇:发展对象结课发言稿下一篇:高中年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