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老师的矛盾事例

2024-07-30

家长与老师的矛盾事例(共6篇)

篇1:家长与老师的矛盾事例

篇一:青春期家长会讲座演讲稿 青春期家长会讲座演讲稿

各位家长,今天的家长课堂我们谈谈青春期的问题。子女到了青春期,家长会发现她们很明显的变化,情绪越来越敏感,自主意识也开始增强。在这里我们来谈一下很多家长都比较关心的话题,“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的问题。

一、青少年太听话,不是优点。先看两个来自广东省的例子:

聪明漂亮、学习不错、家境优裕、备受父母的宠爱、在学校很有人缘??但是,尽管有这些让同龄人羡慕的条件,刚过16岁生日的阿琼还是家中从8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珠海平沙的一名初三女生刘某某也在家中割腕自杀。并且,和阿琼一样,刘某某仿佛也没有明显的自杀的理由。

很多家长会认为,女孩子十几岁,这个年龄是无忧无虑的、整天傻开心的年龄,但没想到她会有那么多的愁?”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显著特点:容易忧愁、敏感和抑郁。而青春期是注定要叛逆的。青春期的孩子有一对矛盾的心理冲突:脱离对父母等亲人的心理依赖,走向独立的自己。前者意味着丧失,是辞旧;后者意味着获得,是迎新。在这对矛盾当中,如果后者占据了主要地位,那么尽管不断地有莫名的忧伤袭来,我们仍然会感觉到自己的生命整体上是积极的、阳光的。相反,如果前者占据了主要地位,抑郁情绪就会成为我们的主导情绪。但问题是,我们的文化中,不鼓励孩子的独立性。

“我们的文化,喜欢好孩子。经典的好孩子,在家里听父母的话,依赖父母,在学校听老师的话,依赖老师。这样一来,这个孩子的独立空间就会受到挤压,他会觉得自己不是为自己而活,于是就缺乏动力。他可能会出色地完成老师和家长交给他的任务,但他却表现得比较麻木,对很多事情都缺乏欲望和追求,这也是抑郁的一种体现。” 如果调查中学生平常爱说的话,其中说得最多的句式是“爸妈要我做??”“爸妈说我应该做??,而相当地缺乏“我想(要)??”这样的句式,比较典型的句式是“如果不是为了爸妈,我早不想。。了”。对此,我的理解是,他们觉得,自己的人生不是自己的,而是父母的,他们是在为父母而活,他们学习、生活的动力来自父母的压力。如果他们是“坏孩子”,他们就会走上叛逆之路,不理会父母的压力,甚至和父母对着干,父母让他们向东,他们非向西。这种“叛逆”,其实是青少年在争取自己的独立空间,试图成为他自己。

“好孩子”易有两个恶果

这样看来,好孩子似乎比坏孩子更可取。

但其实,从十二三岁开始,一直到青春期的基本结束,是我们生命中的第二个“叛逆期”(第一个是2 3岁)。正常情况下,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会表现出较强烈的叛逆来,不听父母的话,什么事都要自己来。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完成必须完成的任务:脱离对父母及重要亲人的依赖,走向独立的自己。以正常的速度走完这个叛逆期之后,他们在18岁左右形成一个完整的“自我”,他们开始基本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这也意味着他们终于基本成了一个成年人了。有了这个“自我”,他们就会有较强烈的欲望,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从而不需要监督也能有很强的动机去追求一些人生目标。然而,那些过于好的“好孩子”,他们的父母控制欲望太强,一直让孩子按照他们的安排来学习和生活,而根本没有给孩子独立的空间,甚至严格抑制孩子的“叛逆”。这样的话,这些好孩子的青春期就没有一个正常的“叛逆期”。这会造成两个恶果: 1.叛逆期推迟

有一个真实的案例,主人公就是典型的叛逆期推迟。他到了大学才出现了强烈的叛逆心,故意和父母、老师对着干,故意不认真学习。而另一个经典的案例是,一位男士,到了36岁才开始他的叛逆期。他离了婚,因为婚姻是父母安排的。他辞去工作,因为工作是父母安排的。最后,他很理智地对父母说:“我已经36岁了,这之前的前半生,我完全是为你们活着,什么都听你们的,但后半生,我想为自己而活,我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请你们理解我,不要再控制我。” 2.缺乏生命力 太好的“好孩子”,会有一种通病:缺乏激情。因为,他们努力学习也罢,努力工作也罢,都不是发自自己内心,而是为了满足父母及家人的期待。这种刻意的努力,是一种强迫性的努力。父母要督促他们,他们也要经常督促自己,才能继续努力下去。但是,他们仿佛对努力来的结果,譬如好成绩等奖赏没有什么热情,他们的口头禅是“没所谓”,仿佛是什么都可以失去,什么事情都不能让他们兴奋。阿琼在遗书的一开始写道:“我不快乐,一直以来也不快乐,我似乎觉得缺了点什么,但我说不出是什么,那使我不安和痛苦。” 她的“缺了点什么”,可能就是生命激情。她在家很听话,在学校和同学的关系看上去很好,她哥哥说她“什么事都能自己搞定”。这看上去很好,很容易让家人以她为傲。但同时,她对什么都不在乎,也没什么兴趣和爱好,一直都有点冷冷的样子。这种感觉积攒下来,最终让她对活着彻底失去了欲望和动力。

因此,在这里我们希望父母能做到的几点

第一,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懂得一定程度的叛逆心理是非常正常的,是孩子走向成长和独立的必然阶段。

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独立,那么这种叛逆心理就会减轻。如果父母不尊重,那么这种叛逆心理反而容易变得更强。

第二,给孩子充分的独立空间。

在正常情况下,不必太想“知道孩子在做什么”。青春期是一个心理变化非常剧烈的阶段,因为他什么都想尝试,今天是这种心理状态,明天可能就变成另一种样子了,做父母的不必太为孩子偶然出现的异常行为而焦虑。

第三,青春期之前,一般说来,父母是孩子心中无所不能的“神”,孩子们普遍对父母有一定的崇拜心理,这种心理让他们依赖父母。

但进入青春期后,这种崇拜心理一般会消失大半,孩子们会重新崇拜新的偶像,譬如明星人物、政治家、科学家等。这种心理的转变,会让孩子们变得不再对父母言听计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大大下降,父母应做好这种思想准备,明白孩子这种心理转变背后的积极意义。第四,不要对孩子偶尔出现的强烈叛逆行为———譬如和父母对着干、早恋等大动干戈,要理解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适当反思是不是对孩子控制得太厉害了。一般说来,强烈的叛逆行为是对父母强烈的控制欲望的一种反击,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控制适当变弱,孩子们的叛逆程度也会自然而然地下降。

第五,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不要再把“乖”“很听话”还当作优点来看。相反,做父母的应该感觉到焦虑和担忧,并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把孩子推向独立的世界,减少他的依赖心理。

第六,谨防孩子陷入严重的抑郁状态。

如果孩子比较叛逆,这恰恰说明他一般会有较强的活力,不太容易走上极端的道路。相反,如果孩子非常听话,那父母倒是应该有所担忧。评定孩子是否陷入抑郁症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三少”,即话少、行动少、情绪少。像阿琼,在家中很少说话,暑假很少出门,情绪一直很低落,已经明显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了。最后,我们希望家长能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即便对专业人士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难题。曾有一个德国心理学家说,当处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问题时,能有20%的成功率就很不错了。所以各位家长也不需要太强求或太自责。篇二:讲稿:家长怎样对待青春期的孩子 家长怎样对待青春期的孩子 临朐县冶源初中李秀国 各位家长: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的到来,因为我们可以一起静下心来,一起探讨如何对待青春期的孩子这一话题。从家庭角度看,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创造一个平等、和谐、民主、欢乐的家庭氛围。怎样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1 不要整天盯着孩子在干什么,家长应换位思考 有的家长整天盯着孩子,希望孩子24小时都在学习,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把教育变成一种监视、“督学”就不好了。有的家长就是双休日不在家,也要打个电话问一问,看孩子是不是在家学习。有的家长拆看孩子信件,翻看孩子日记,监视孩子电话。我们换位思考,如果你背后总有一双眼睛盯着你,你会是什么感觉?那是一种非常不舒服的感觉,很容易使孩子加重逆反心理,严重时,会导致学习上的情绪对立。父母要用关心、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尊重孩子的人格特点。2 当父母在批评教育孩子时首先要想到孩子的感受

批评孩子时,不要给予主观上的论断,让孩子自己去体验。例如:孩子的脸弄脏了,你对孩子说:“你的脸很脏”,而不是说:“你是个脏孩子”。孩子作业完成的很慢,边玩边写。你应该说:“你的作业写的很慢”,而不是说:“你真笨,作业写的那么慢”。批评孩子时,应该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例如:在你批评孩子而孩子一言不发时,这时你可以说:“你是不是很生气?你是自己觉得做错了,还是认为爸爸妈妈不公平?”

这里孩子对批评的感受很重要。当你的孩子考试成绩很差时,你怎样批评孩子?首先要认同孩子当时的真实情感。你可以告诉孩子:“你没考好,我知道你心理很不好受,我们心理也不好受。”过后,再和孩子深入交谈。不能让孩子感到我给爸爸妈妈丢脸了,爸爸妈妈不喜欢我。应该让孩子有这样的感觉:爸爸妈妈说我、批评我,但他们还是喜欢我、爱我的,要让孩子明白他们始终是安全的、被爱的。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接纳”。仅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会无条件地接纳你。对孩子的批评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但批评要讲艺术性,不要动不动就劈头盖脸的一顿训斥,批评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如果孩子真实感受到无论对错家长都会毫无条件地接纳他,他在学习上就会有更大的动力,他想努力是因为有你们的爱,而不是为取悦父母。一个没有享受到真实被接纳乐趣的孩子,他们会一直生活在恐惧当中,既便成年之后。不要和别的孩子攀比,因为“火车晚点,不一定会误船”。

父母千万不能一窝蜂跟着大家走,拿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比,跟邻居孩子比,“你瞧人家二楼的小芳多聪明,总考全班第一名,你怎么就那么笨。”在对比中讽刺孩子,这样只会增加亲子间的冲突,增加孩子的自卑心理。人与人之间没有可比性,从外表看,人们之间没有太大差距,但从个人素质看会有很大不同。我们总爱说:“别人能做到的你为什么做不到?”其实,有时他真的做不到。最好的比法是让孩子自己和自己比,比自己的进步、成长、成熟。从“多元智能理论”上讲,要乐观地看待自己的孩子,相信在他们身上一定潜藏着智慧的种子,用发掘金矿的眼光来观察,你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刺激,他就会显露、展现和发展起来。家长要树立一个观念:“我的孩子是最优秀的。”要关注孩子的特点及成长过程,而不是结果。一个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热爱学习、心理健康、独立自主。4 给孩子一个思考问题的空间和比较宽松的生活环境

就是把自己关注的问题告诉孩子,和孩子谈心、聊天、沟通,并真正和孩子一起想办法,听听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在家庭中成为主角。不要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一是孩子的意见值得参考,二是更重要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到一种尊重、认可,让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满足孩子的成人感,为孩子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孩子的一些想法、意见、要求,家长不要不加思索的否定、一口拒绝,而应坐下来认真分析,充分了解孩子的看法,如果是错的,要指出错误的原因和导致的不良后果。如果有部分是对的就要加以肯定,并表示认同,如果是正确的,就要表现出欣赏、赞许、满意,孩子非常需要这种精神支撑。家长要多花点时间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听出他们内心里真正的声音,这是克服沟通障碍的好方法。懒惰是孩子学习的大敌

“只要把学习搞好,家里的事不用你管!”一个非常错误的教育观念。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小学主要是靠智力因素,只要孩子智商正常,取得80-90分并不困难。中学孩子的学习成绩主要靠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理想、信念、追求,学习动机、目的、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情绪、情感,学习策略、方法、习惯,学习自信心、责任心、意志力,学习上的人际关系等。其中最关键的是意志力和自信心。许多孩子因为在小学学习成绩好,家长就忽略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导致孩子进入初中后,学习成绩下降。

对初中生的一项调查显示,学习不好的原因:努力不够的占73.6%,没兴趣的占44%,学习内容太难,不会的占8.2%,认为老师讲不清楚的占7.2%。父母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思维:“只要你好好学习,家里的事不用你管。”这既给孩子造成无形的巨大压力,又个孩子带来生活上的无能和学习上的懒惰。生活即教育,学习需要勤奋、刻苦、有责任心,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是从做家务劳动中培养起来的。正是在做家务劳动中磨练意志、改变心态、陶冶情操、感悟人生、把生活中的事物,物化为孩子内在的心智。同时培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了自信心和意志力,为中学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这一切在学习上的“加班加点”是难以奏效的。

如果今天作父母的还可以对孩子的行为实施有效影响的话,那就让孩子在家务劳动中行动起来,从一点一滴中培养。例如扫地、擦桌子、刷碗、整理自己的房间、承包拿报纸拿牛奶等工作。在生活中形成的良好品德,他就会用在学习上。意识、观念、行为、习惯,这些在头脑中都是相通的。6、自卑是导致孩子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家长常常只看孩子的缺点,而很少看到孩子的优点,这叫“恨铁不成钢”。有的家长整天不断提醒孩子的种种缺点,“才得了一次100分,就高兴成这个样子,翘尾巴了不是,人家李平还得了双百呢。”因此,孩子得了一百分都得不到表扬,受到的只是批评。这就不是批评,而成为打击。孩子在长期的批评、指责中会有失败感,对自己失去自信,认为自己天生就是一个坏孩子,笨孩子。他们面对批评,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最后必然表现为对批评的麻木,自暴自弃,形成一个无助于解决问题的恶性循环,在心理学上叫“习得性无助”。这对孩子心灵上的伤害是很大的,允许孩子犯错误,允许孩子存在缺点,错误永远改不完,没有错误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教育孩子应以表扬为主,慎用批评。有自信不一定能成就一件事,但如果没有自信就肯定做不成一件事。家长可以批评孩子,但不能打击孩子,打击多了,孩子学会的是放弃。7、“不打不成才”的错误观念

许多孩子因为学习上的问题都有被挨打的记录,“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我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今天应该彻底改变。专家讲:经常打骂孩子会导致两个严重后果:一是会使孩子形成反社会人格,他们表现在对周围的人有明显的攻击性和反抗倾向。二是会形成退缩性人格,由活泼开朗的性格变成极度自卑,从小就会觉得自己老犯错误,事事不如别人,低人一等。有心事不愿向别人倾吐,抑郁寡欢,性格内向,没有自己的看法,顺从听话,遇事焦虑、逃避,不会选择,叛逆心强。同时还有一个很难发现又十分严重的后果:特别是脾气暴躁的家长,暴力打孩子的后果,首先是造成孩子的惊吓,进而形成轻微脑损伤。这种轻微脑损伤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表现出来,但一进入学篇三:青春期心理健康发言稿 学生青春期心理教育讲座材料(磨市镇中心学校:陈媛媛)我大致讲三大方面的内容:

【1】青春期的概念和在人生中的地位 【2】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3】如何渡过青春期★青春期学生的同伴交往★青春期学生的异性交往★青春期学生的亲子交往★青春期学生的师生交往

一、青春期的概念和在人生中的地位

青春期是指一个人从少年时代向成人转变的过渡时期,一般是指从12岁—18岁的年龄段。它既是人生的一个过渡时期又是人生的一个困难时期。

二、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期,同学们因为身体迅速发育而强烈要求独立,又因为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而保持儿童似的依赖性。青春期就是在这种相互矛盾的心理状态中挣扎,难免会出现很多的心理问题,而常见的就是逆反心理。同学们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通过反复的尝试、碰撞、回视,慢慢地走向成熟。1.情绪发展强烈多变

青春期情绪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易于波动并潜藏不安。我们通俗点讲,就是容易情绪化。一般来讲,在青春初期,同学们都会感到情绪不稳定。有时候很开心,有时又很烦闷,有时充满希望,有时又灰心丧气,有时希望有人陪伴,有时又渴望独处。同学们面对自己的身体、生理的突然变化,往往感到措手不及、惶惑不安、焦虑、抑郁、情绪起伏和波动较大。可以认为,人到了青春期,既像一轮冉冉升起的朝阳,充满无限的生命力,又象一艘航行在变幻莫测大海里的航船,随时都有遭到风暴袭击的危险。这种难以驾驶的情绪和由于生理上的迅速发展变化所带来的恼闷心情,就构成了青春期同学们情绪和情感的典型特征。2.交际发展自主自锁

在青春期,同学们的交际逐渐扩大。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自我价值观的逐步形成,同学们开始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来评判与自己交往的人,选择与自己投合的朋友,且常常会排斥旁人的议论、影响与干预。因此带有明显的自主性、自锁性。(表现:与同学,家长,老师的关系)处在青春期的同学们,渐渐地从家庭中游离,更多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活动,结交志趣相投的同学为知心朋友,增加了对同伴关系的依赖,与父母家庭的联系削弱,对教师的依赖与批评共存。此时,同学们与父母在情感上、行为上、观点上日益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削弱。对老师的态度中,增加了选择、保留和批评、怀疑的成分。同时,异性交往成了一个突出课题。

3.情感体现社会性(同学-老师-家庭-社会)

在这段时期,同学们的情感由原来对亲人的挚爱之情,拓展到对同学、老师、明星、科学家和领袖人物崇敬和追随,由自爱到爱集体、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爱整个全人类;也就是说,此时的情感充分体现了社会性;道德观也发生了变化,对成功人士、名人崇拜得五体投地,对坏人坏事疾恶如仇,追求公平公正,一旦发现某人有私心杂念,就会嗤之以鼻,就因为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妥协和容纳不同意见的人与事,所以很容易受到伤害。4.智力发展迅猛活跃

青春期的学生智力获得了巨大进步。首先,儿童的各种基本智力因素,如言语、感知、记忆、想像、思维能力大大提高和完善,使同学们能更轻松、高效地完成各种认知任务;其次,认知结构和思维过程也有质的提高,认知结构更趋合理和完善,思维手段和形式更趋丰富和高级,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学习复杂事物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由于青春期的思维发生了质变--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要地位,也必然会影响和制约其他心理现象发生质的变化。思维是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初中生阶段抽象思维开始发展,对一般的问题,能够透过现象进行概括和总结。【智力迅猛发展的表现:】所以,在此阶段,同学们好辩论,喜欢钻牛角尖,打破沙锅问到底,敢于挑战老师和家长,呈现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但是,有时由于缺乏交流技巧,容易遭遇挫折。5.自我发展突出高涨

自我意识的发展面临第二次飞跃,由于生理的突然、快速变化,同学们将心智集中指向自我、用于内省,关注自己的变化和感受,亦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观察和评价。人的自我发展受到自我意识的影响与制约。而自我意识则是人们对人生、对自己逐渐形成的一定形式的自我价值观、自我认识能力,能按照自己的需要不断去探求人生道路和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具体表现为:企图和要求摆脱父母和教师的管束,自行其事;不承认自己是小孩,要求长者平等相待,希望父母和教师充分理解和尊重他们的人格。总之,到了青春期,同学们开始注视自我、关心自我、发现自我、突出自我、独立自我。6.个性发展可变可塑

所谓个性,是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的总和,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心理学认为,在青春期,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对形成独特的个性起着重大的作用。青春期的个性特征表现为:认同感逐渐扩大;价值取向开始形成;闭锁心理开始出现;兴趣范围逐渐扩大;评价能力不断发展;行为方式发生变化。7.情爱发展单纯幼稚

在青春期,情爱包括友情、亲情、爱情等多个方面。友情,反映为对同学的感情。青春期与儿童期相比,有了很大的专注性和稳定性。到了后期,友情甚至会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和浪漫性,讲“义气”,较“虔诚”。

亲情,反映为对父母、师长和抚养、教育过他们的人的感情。青春期表现为有一定的感恩性和真诚性。

爱情,反映为对异性的感情。在青春期,由于同学们尚不能正确理解什么是爱情,正确的恋爱观还没有形成,双方的社会地位又不很稳定,节操观念与法制观念较为缺乏,只是凭借着单纯的对异性追求来满足自己一时的“好奇心”。8.理想发展起伏不定

富于幻想、探索人生、憧憬未来是青春期的心理特征之一。同学们渴望走向社会,确立个人和社会的理想,勇于开拓创造,敢于冲锋陷阵。在青春期,由于同学们的认识水平不高,对社会要求的理解比较粗浅,加上情感不够稳定,意志力比较薄弱,因而理想往往带有更多的一时冲动与情境激励,个人色彩较浓,起伏波动较大,容易受境遇影响而变化不定。

三、如何渡过青春期 1.青春期学生的同伴交往

朋友关系在青春期学生的生活中日益重要。青春期的学生将情感的重心逐渐偏向关系密切的朋友。同学们认为,朋友之间应该能同甘共苦,能从对方那里得到支持和帮助。因此,对朋友的质量产生了特殊的要求,认为朋友应该坦率、通情达理、关心别人、保守秘密。在日常交往中,好朋友之间往往能彼此公开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最秘密的事。这种交流对同学们心理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能使同学们通过别人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内心世界所发生的一切,更好地了解自己。

一般来说,在交往中我们必须遵守真诚、互助、信任和宽容的原则。所谓真诚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各自都能以真实诚恳的态度对待对方,没有一点虚假。要真诚地关心同伴,与朋友相处,必须报以真诚,诚实,这才是受欢迎的人,虚伪、世故的人叫人讨厌,难结良友。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注意是人的一种正常需要。当一个人感到周围的同学对他十分关心时,他心中更会有一种温暖、安全的感觉,就会充满自信和快乐。既然受到了别人的关心,他也同样会关心别人,这样相互之间就容易有一种友好、亲密的关系。真诚地关心同学要热情,当同伴有求于自己时,只要是正当的,就要尽己所有满足对方的要求,当看到别人有困难时,要主动去帮助、关心和体贴。当然,真诚地关心同学还要无私,尽可能避免给同伴出难题。人际交往中,要宽容地对待同伴,对他人的利益、行为习惯及不同于自己的观点、见解持谅解态度,并能为他人作出自我牺牲。它表现为一个人对别人宽厚、有气量,不计小隙,能宽容异见。生活中充满了矛盾,同伴之间难免有被人误解、被人嫉妒和被人背后议论之类疙疙瘩瘩的事情发生。我们必须宽容别人,礼让别人。

交往的双方,彼此能相信对方的所作所为,相信而敢于托付。要诚恳地对待同伴,对于朋友的信任,我们万万不可辜负。不然的话,你不仅失去朋友对你的信任,还失去友谊。因此,没有信任的友谊是无法永存的。

在同学之间的交往过程中,彼此能互相帮助。当一方发生困难时,另一方能鼎力相助,为其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而决非是有些人理解的互惠互利,我帮了你,你一定要帮我,否则就不是互助。或是只讲义气,不讲是非标准,只要你需要,我就来帮你。甚至不分是非曲直,不顾法制纪律式的帮助。同学们在一些关键的时候,尤其要学会说“不”。拒绝是一种艺术,处理得好,还可以赢得朋友的尊重和信赖,加深友谊。我们所讲的互助是要真正为好朋友成长负责,真正做到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同学们还要主动与同伴交往。2.青春期学生的异性交往 进入青春期后,男女生之间会彼此对对方逐渐产生兴趣,从初期的排斥到中后期的逐渐融洽。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他们各方面的发展与成熟,随着价值观的不断变化和调整,产生于这种情感很可能就渐渐淡化下去,甚至完全消失。所以,青春期阶段的爱慕之情是很稚嫩的,缺乏牢固的基础。但只要处理得当,是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

男女生交往应坚持两条基本原则:提倡集体交往。既要反对“男女授受不亲”,又要坚持男女有别的原则,同学们应着重培养集体友谊,避免男女同学之间一对一的密切关系,特别是不要和校内校外的异性私下约会。提倡文明交往。男女同学在一起活动,互相尊重是最为重要的,轻佻的语言和行为是缺乏教养的不文明表现。在交往中还要注意合适的仪表,穿着打扮不要过于成人化,而应保持青少年一种奋发向上的朝气。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具体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学会选择,二是保持风度。

首先,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世界也是绚丽纷繁的,而同学们的心却是稚嫩单纯的,所以一定要有选择的与异性交往。(1)选择正确的对象

兴趣相投,性格相符使人们有缘成为知己,人品的好坏更决定交往的质量。由于同学们的社会经验不够,判断力、自控力不强,往往经不起诱惑而受骗上当,甚至误入歧途。如果同学们对对方人品把握不准时,不妨听听父母和老师的意见。(2)选择健康的内容

健康的交往内容有助于男女生发挥各自的长处,提高交往能力,使身心愉快而健康的发展。反之,如果只追求某种刺激,满足一些不健康的欲望,那么,不仅会影响学业,甚至身心遇到摧残,后果不堪设想。(3)选择适当的场合

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异性交往毕竟不是生命的唯一和全部。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所以交往要把握分寸、把握住“度”,不能沉缅于其中。另外,由于同学们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面对种种诱惑往往不能自我把握或无法抵抗,所以要选择恰当的场合,不适合青少年交往的场所不要因好奇而涉足,应该多在学校和其他青少年活动基地开展异性交往。

其次,异性同学的交往要有风度。男女生在交往时衣着要符合学生的身份;交往中要掌握空间分寸;双方交流时,语言表达要得体;女生在交往中要举止端庄、稳重、得体、适度;男生要注意,不要动手动脚,要从容大方。3.青春期学生的亲子交往

青春期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开始疏远。进入初中意味着向童年告别,急剧的身心变化打破了童年和平安宁的内心世界,初中学生的显著特点就是“变”,生理、心理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随着社会生活实践的增加,活动范围和知识领域的扩大,同学们的自我意识逐渐成熟,求知欲、独立意识、自尊心和成人感逐渐增强,开始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评判事物。(1)同学们和父母之间彼此缺乏沟通,有了距离感(2)心理上的成人感

(3)代沟形成(4)怀疑、挑战父母的权威(5)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6)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7)与父母冲突

从人的成长过程来看,青少年在小时候一般不会去考虑父母的教育、职业、出身、品德等情况,他们一般都相信父母,依赖父母。可是到了青春期,生活环境扩大了,父母不再是孩子心目中的英雄,所以这时候青少年可能会觉得朋友比父母更了解自己,而父母常常不能理解自己,墨守成规、跟不上潮流,加之这时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已觉醒,十分渴望独立,但他们在经济上还是依赖父母,生活上离不开父母照顾,自己在外界又面对许多问题和困惑,如学习成绩、考试压力,与同学矛盾,对异性好奇等等,因此常常情绪不稳,有挫折、自卑、不安和无助感,这一切都会让同学们滋生逆反心理和敌对态度。

所以,在与父母相处上,同学们要注意:首先,时刻提醒自己珍惜父母的爱心和关怀,对同学们来说,天下爱你们的人莫过于父母,父母总是处处为你们设想,不惜牺牲自己,即使父母想法与你们不一致,做法欠妥,也必有他们的良苦用心。其次,要主动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意愿与想法,消除潜在的误解;学习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与父母交谈,对父母态度要谦恭,不要任意发脾气;尊重父母的建议和指导,当与父母出现冲突时,要主动寻求父母谅解。同学们还应主动与父母沟通。随着同学们的长大,与父母亲人的心理距离逐渐拉大,常嫌父母罗嗦,嫌父母对自己管头管脚,毕竟自己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父母可能不接受这样的想法,而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有所偏颇。作为孩子,为了求得父母的理解,应该主动与父母沟通,经常对父母说学校里、班级里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让他们与自己取得情感上的共鸣。父母对自己的批评如果是对的,就应该承认错误,迅速改正;如果对自己的批评是没有根据的,又听不进自己的解释,不妨将此事先放到一边,等到父母情绪状态好的时候再予以指出;如果口头上说不清,可以通过书信形式与父母交流。

能设身处地理解对方的地位、心情、处境,但不放弃自己的正确见解。使用的语言要能肯定对方的好意与良苦用心,讲话语气不伤人,心平气和。同理心沟通方式抱有的想法应该是尽管听起来令人不太舒服,但知道是为自己好。如认为父母有不当之处,可在适当场合交换意见。在行为上,同学们应该对父母恭恭敬敬,有礼貌,面带笑容。在策略上,第一,求同,即寻找与父母的共同之处,努力去理解父母;第二,存异,即允许保留自己的不同意见。人际交往发展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在成年之前,父母是长辈中跟孩子关系最密切的,对孩子影响也是最大的人。许多心理疾病的最先起因也多是由于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许多心理专家认为,父母的态度、行为造就了成长中的孩子以后的个性模型。青春期开始,父母仍然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这虽然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有着很大的关系,但父母对孩子能否带来积极影响在青少年自身能否主动与他们处理好关系上也是非常重要的。4.青春期学生的师生交往 对青少年来说,教师是除了父母之外与他们接触最多的成年人,师生之间的互相影响对老师,尤其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可是,与小学生不同(小学生一般对老师言听计从),到了青春期的学生,他们自己对事物和对人都逐渐有了独特的看法和评价,他们开始会以批判的眼光来评价老师,并且有时会表现出对部分老师的崇敬而对另外部分老师的排斥甚至反感。如何用自然,正确的态度与老师相处好,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所以与老师相处中要注意:(1)、一方面要知道老师与其它成年人一样既不是完美的,也不是万能的。作为学生,要有意识的调整好自己对教师的看法,如果因为不满意教师的性格或是过度崇拜老师都会影响自己知识的学习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了对教师正确的态度,才能认真听取教师作为一个年长者和学识丰富者对自己知识的教导和为人之道的指导,通过不断向老师学习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2)、另一方面要知道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作学生的如果对老师敬而远之,就会失去许多与老师相互沟通的机会,实际上一般教师都是愿意和学生建立亲密信任的关系。所以,青少年学生不要总是被动地等待教师来关注自己,而是可以主动去和老师作交流,探讨课业上的疑问,也可以谈些内心的想法和学习的心得,以便及时得到老师的教导。(3)、最后,同学们还要学会敞开自己的心扉。向老师袒露一个“真实”的自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真诚地袒露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同学们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可以让老师、同学进一步了解你。对于那些不便当面提及的悄悄话可以用周记的形式来敞开内心世界。

篇2:家长与老师的矛盾事例

如果我班上学生与代课老师发生矛盾冲突,我的处理方法如下:

1.首先先代替那个学生给代课老师道个歉,毕竟学生应尊重老师。然后先询问代课老师矛盾发生的原因,并保证会处理好件事的。

2.然后在把当事学生叫到办公室询问和老师发生矛盾的原因。询问时首先不要责骂学生,语气心平气和,细心的听完学生的陈诉,然后心平气和的进行的进行教育引导。

3.根据多年经验,现在的学生与老师发生矛盾大多原因为学生上课说话扰乱课堂纪律,或玩手机被老师收交学生不给,学生不交作业老师督促也不理,或上课睡觉老师制止不理等这些原因。应该说大多是学生的原因,但也不乏有些老师处理过于简单粗暴。

4.根据不同原因对学生进行谈心教育,尽管很多学生不爱学习,但基本还是分的清大是大非的。首先先讲我作为班主任处事绝对公平,如果是老师不对我会告诉那老师学生的意见,争取改正,老师也是人也有犯错的时候,主要是要学生觉得班主任也重视他们想法,不是偏护老师。接下来,就问学生和老师发生冲突对吗?学生应尊重老师,这是起码的要求,不管咋样,都应尊敬老师,如有冤屈可下来向老师或班主任反映。另外告诉学生,上课老师管你,肯定是对你负责任,不然老师上课只讲自己的,不管你们底下咋样,大家都好过,你觉得这样的老师是个好老师吗?或则等你们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如果你们也那样,老板会怎样对你了?只有老师对你最负责,希望你学好。或许有些老师方法不太妥当,我会找他们谈谈你的意见的,老师也会虚心接受的。

5.接下来,在问问这个学生平时学习中还有哪些问题,认为哪些老师做法自己不满意?然后在反过来问问你自己觉得自己有哪些问题了,自己有没有发现了,和一些好的学生差距在哪?为什么不可以赶上他们了?最后在想想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究竟对不对了?我想这个时候学生基本都会承认到自己的不对。

6.然后,问学生是不是应该写份检讨在班上念念了(防止班上在发生类似的现象),在开个班会总结这种现象,防止在发生。

7.必要的时候,让发生矛盾的学生和老师见个面,学生像老师赔礼道歉,老师也说自己的管理方法有点粗暴,今后一定改正,也欢迎同学们监督。

篇3:如何处理好家长与老师的矛盾

于老师在一所初中教英语。一天下午, 于老师上课, 一名同学迟到了15分钟, 她询问原因, 学生的态度很不好, 对自己迟到没有任何歉意。于老师对他做出惩罚, 要求让他到教室的后面站着听课。这名学生听了老师的话, 反应更激烈了, 直接就要离开教室。于老师立刻走上前拉住他, 两人发生推搡, 学生还是跑出了教室。

当天下午, 学生家长带着孩子冲进了于老师的办公室, 高声叫嚷, 说自己的孩子遭受了老师的不公平对待, 被老师体罚, 内心受到了伤害, 要求学校和老师给个说法, 还意图对老师动手。

专家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 的确有些家长缺乏基本的素养, 不重视家庭教育, 寻找种种借口把教育孩子的全部责任都推到学校和老师身上;有不少家长溺爱孩子, 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听之任之, 束手无策;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 急于求成, 简单粗暴。以上种种态度必然成为教师教育学生的障碍。

在这个个案中, 老师对学生罚站是非常不理智、不合法的方式, 学生的态度固然有问题, 但老师应该理性去对待。

解决办法:

本案例中家长的情绪过于激动, 老师应注意保护好自己。

1.先让家长安静下来, 平定她的情绪。

老师应该是有涵养的人, 面对情绪激动的家长, 一定要能沉得住气, 让家长先说、先发泄, 不与家长抢着说并不说明我们没理, 有理不在声高。

2.我们要心平气和的向家长说明事情的原委, 诚恳地向家长表明自己处理问题时做得不当的地方。

教师要勇于承担责任, 不要草草地判断谁对谁错, 更不能当着这位孩子家长的面说谁的不是, 使矛盾激化。教师一定要做到态度平和, 说话和气, 如实地向家长说清事情的经过, 并诚恳地表示歉意, 不要遇到困难就推卸责任, 或把责任推给不懂事的孩子, 或指责家长教育不当。这样做不仅会使家长很反感, 而且还有可能因此失去这个重要的教育伙伴。

3.身为教师, 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家长, 家长素质必然会有高低不同。

我们可以从孩子的教育入手, 讲清我们的观点, 欢迎家长对我的教育提出意见和建议, 但要让家长明白应该注意方式、方法, 挑剔、指责是对我的不尊重。我们应该沉着、冷静、理智, 还要宽容、大度, 这是我们的职业操守。没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样做只会提升我们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 信任会一点一滴建立起来。

日常工作中老师如果能够处理好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和谐相处, 有了家长这个坚实的后盾在支持, 那么这个老师在管理班级工作时就会轻松很多。

一、尊重家长, 主动及时加强联系

良好的关系建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在调节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时, 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家长。双方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 有共同语言, 才能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因此, 教师在任何时候决不能对家长采取命令主义的态度, 只能靠教师的威望与家长建立合理的联系, 这种联系要做到主动、及时。教师主动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 在主动与家长的交往中会促进双方的感情交流和相互理解, 会促使许多矛盾的化解与转化。

加强联系不但要积极主动, 更要及时。对学生的教育, 特别是存在的问题和不良行为, 教师要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 争取和家长一起实事求是地分析, 共商教育良策, 以有效地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增进教师与学生家长思想、情感的交流。如果拖延解决时间, 不仅会使学生感到困难重重, 丧失前进的动力和信心, 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家长对教师的不满。

尊重家长不等于迁就家长, 对正确的要支持, 对错误的要真诚地批评, 予以纠正。当时, 老师在和家长沟通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技巧,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来和家长谈论他的不足之处, 应该尽量以客观和公正的态度来评论孩子的行为, 不要加上教师自己的带有主观色彩的评价, 可以适当的进行换位思考, 站在孩子的角度来和家长进行沟通。

二、主动帮助家长转变观念, 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

因此, 教师应把主动提高学生家长的教育方法和水平当作自己的职责。教师首先要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 树立教育子女的责任心。让家长明白, 教育好孩子, 不仅要依靠学校和教师的努力, 也要依靠家长的协助和配合, 关心自己子女的教育,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是每位家长应该履行的社会义务。

家长不仅自己要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 不能仅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 更应当注重子女人格品行的培养。如给孩子理智和理性的爱;培养子女抗挫折的能力, 以及克服困难、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等良好品质。

有的父母在不知不觉中, 把他们对生活的不满与改造的愿望都加在了正在成长的孩子身上了。教师要客观地评价家长对孩子的态度, 及时指出学生家长在类似教育方法上的问题, 以及所带来的后果, 并帮助家长确立对待孩子的正确态度。

三、建立家长学校, 主动帮助家长提高素养

在教育子女上许多家长观念错误、方法失当, 多数是由于缺乏教育科学知识而引起的。因此, 向家长不断地传播教育科学知识, 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是改善家庭教育、密切与家长关系的根本途径。这一工作可以采取多种方式, 如家庭访问、召开家长会、书信和电话联系、邀请家长来学校听课、参加学生活动、谈心、组织“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等形式, 向家长介绍、传播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 提高他们的教育素养。同时, 与家长交流学校的教育计划与执行情况、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这对于增进家长对学校教育状况的了解, 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和谐一致、互相配合, 更好地培养下一代, 具有深远的意义。

篇4:家长与老师的矛盾事例

某教育局年终工作总结会结束后有一台春节晚会,而这台晚会的节目遴选自各个学校,所以节目能上春晚那是学校的荣耀,同时也是各个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的一个展示,更是校际间的一次无形的竞争。新上任的校长极为重视,分管艺体工作的副校长W更深知肩上责任的重大。明天就是元旦,今天舞蹈老师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加紧排练。可是平时极少来学校的圆圆父亲居然来接她回家,看到她还在跳舞就催个不停,负责编排舞蹈的L老师忍不住说了他几句,他可能面子上挂不住,便出口不逊、恶语相伤。L老师哭着打来电话说:“W校,这舞我教不了!”W握着突然挂断的电话,连续回拨了十几次,L都不接听。元月10号教育局就要验收,迄今为止节目连雏形都还没有形成,W又急又气!

“冷静!一定要冷静!”W强迫自己心情平静下来之后,脑中不由得闪现出L老师平时工作认真负责的场景,心里真是温暖一片。虽说发生争执双方都有责任,但W明白,不能让L受委屈,更不能让其感觉到学校对此事不理不问。那么怎样才能让这看似小小的纠纷得以化解呢?沉吟良久,W迅速做出决策。

首先,W给L老师发去两条安慰的短信,然后,安排人通知参与舞蹈排练的学生的家长第二天上午十点半到学校开会。接下来,W从圆圆的班主任那里了解了其家长的情况,他属于得理不饶人、无理也要掰个赢理的人,但却又有着江湖义气、侠骨柔情。

第二天,W到校先跟L老师进行了交流沟通,又找到圆圆了解她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并表达了自己想让她代父亲给L老师道歉的想法。圆圆抬起亮晶晶的眼睛,开心应承,也舒展开紧皱的眉头。

接下来,W回到办公室梳理了一下家长会的思路,随后径直到了舞蹈室,想看看跟L老师和圆圆交流后的效果。果不其然,排练结束后,L老师朝W主动走过来并将她拉到门外,开心而又羞涩地说,圆圆代父亲向她道歉了,她很感动,并就昨晚闹情绪作了解释与致歉。W笑了,她要的就是这一句话,等的就是这一刻。

最后是家长会。会上,圆圆的父亲就像一台上了发条的电动机,随时准备开闸轰鸣。但W没有给他讲话的机会,即使他心里有气想插上一句,W也以“有什么话,请等我讲完再说,好吗?”而迅速切断。

会后,W向圆圆父亲讲述了孩子已代他向L老师道歉,并很郑重地夸奖了孩子的优秀品质。圆圆的父亲没有料到W会表扬他的女儿,一阵愕然后脸色开始缓和,慢慢泛起红晕,那应该是一种来自心底的自豪吧。看着他脸色由青到白再到红,逐渐泛起的笑意,W的嘴角也不由自主地上翘飞扬……这场风波在诚挚的歉意和道谢声中彻底平息。

【案例剖析】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W之所以能巧妙化解受屈老师和蛮横家长的心结,主要在于采用了如下艺术。

一是冷静比心。学校领导只有冷静分析才能站在教师的角度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也才能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学校工作不是几个领导就能推动的,必须靠教师们群体来完成,学校的荣誉不是领导们在台上指挥得来的,而是靠教师们用汗水和心血换来的,要时刻记着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要想让教师们为学校为教育“卖命”,领导首先得让他们拥有一颗心甘情愿为学校出力的心,让他们感受到领导那颗尊重与关怀的心。显然,W深悉其理,努力放大了L 老师平常的“好”,忽略了她不接电话的“错”,站在了她的角度移情思考。

二是短信暖心。W的短信是理解,是安慰;是力量,也是鼓劲儿;是追问,更是唤醒。面对领导如此暖心的短信,老师焉能不感动与自省!

三是通知舒心。安排召开家长会,足以说明学校领导对该事件的态度:既是对学校老师尊严的维护,又是对该次节目排练的重视;既是对肇事家长的“疏导”,又是对其他家长的变相“警告”。从某种角度上讲,L老师已经找到主心骨,赢回了面子。

四是童真捂心。通过了解知道,想让肇事家长道歉是不大可能的。这种情况下召开的家长会,肇事家长不一定会参加,即使参加也多半是带着抵触情绪来的。W通过与孩子交流,让她替父亲给老师道歉,一是让孩子心里好受,因为没有哪个孩子会希望父母与老师产生矛盾,更何况在这种情境下,她肯定会受到其他同学的指责。二是孩子发自肺腑的道歉、情真意切的言行,足以让L老师在学生面前不但赢回尊严,更赢回对学校领导的信任,对自己工作的热爱。

五是夸女攻心。面对突然而至的家长会,肇事家长肯定会联想到是因自己而起,他本准备“大闹天宫”,可却被W的一句“有什么话,请等我讲完再说,好吗?”而“圈”在手掌心,有火发不出。W出其不意夸“女”的举措,令肇事家长诧异不已也惊喜不已,因为他应该说一直处于戒备与憋屈中,结果不但没有听到预期的侮辱、诘难与指责,反而听到的是对自己女儿夸赞的话语。肇事家长对老师的恼、对学校的莫名排斥与不快都在W的赞誉中烟消云散,彻底被心底溢满的自豪所替代。人的心结一旦打开,自然会从内心深处去反省自己,检讨自己,并用实际行动去弥补——走进W的办公室,道歉。

六是等待慰心。在整个处理的过程中,W没对L老师有半句的指责与呵斥,对家长也没有一丁点的不敬与不尊重,对孩子更没有半点埋怨,有的只是在自己智慧处理下的耐心等待及教师的自我检讨,以及孩子释然后更用心的舞蹈,和家长走进自己办公室的致歉与道谢。在享受自己成功处理教师和家长矛盾喜悦的同时,也享受着教师、学生、家长成长带来的快乐,同时更享受着自我成长过程中历经煎熬与蜕变后的阵痛。等待虽然漫长,但却直抵灵魂,叠生智慧,烙下终生的印记。

从问题成功解决的过程来看,教师、家长、学生应该说都无一例外地受到了教育,并得以成长,管理者W更是如此,在静待花开中聆听了四周生命拔节的声音,包括她自己。

【案例反思】

学校管理者在教师与蛮横家长之间发生误解或冲突时如何应对,这不仅考验学校管理者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更考验学校管理者的智慧。

一要学会冷处理。人一旦产生怒气,就很难充分思考问题,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如果忽略了恰当的关注,情绪冲动就可能升级为人身攻击。此时惟有制造暂停与冷处理才能阻止事态的恶化。这里的冷处理不是搁置或不管不问,甚至不了了之,而是稍微缓一缓,给当事人留下回旋的余地,也给管理者自己留下调查与思考的空间。既然是解决问题,那就要抓住主动权,这主动权一是事件的来龙去脉,二是解决问题策略的可行性,三是预期达到的效果,既要使双方都感到满意与心悦诚服,还不影响学校的声誉。

二要找准突破点。任何事情的发生、事态的发展,肯定有其导火线,以及导火线背后所隐藏的实质与根源。只有找准问题的关键点才能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只有找准突破点才能达到既定的效果。

三要左右都逢源。学校管理者要在家长和教师之间左右逢源,在具体处理问题时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谈话、沟通氛围。学校管理者既要充分重视、信任、关爱学校教师,又要尊重家长,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善于倾听,主动沟通,与人合作,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四要自信与从容。面对蛮横或受屈的家长与老师时,管理者无论从面部表情还是姿态上都要表现出镇静和自信,说话的声音要平稳,要表现出自己的从容与大将风范,同时还要倾听他们的想法,先顺着他们的“心”,再兜入自己设计的“埋伏圈”,达到既定的效果。如交谈时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也许你说得有道理,xxx可能有错。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情况……”“嗯,你的心情我们理解……”“我可以提1~2个问题吗?看看我对这些事情的理解是否正确?”等等,而不是用:“不对,很遗憾。你所说的事实都不对,我可以证明这一点。”“我所了解的情况是这样的。”前者给当事人一个澄清和辩驳的机会,有谈下去的欲望,后者则给当事人一个只能接受既成事实的感受,无意中可能再次激起对方怒火,出现事与愿违的尴尬局面。

五要弹击心底柔软。任何事情都不会是死结,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处柔软,都有自己所在乎的人与事。法律触及自由与生命,道德直击尊严与灵魂。这柔软的寻觅与弹击就考验了管理者的慧眼与慧心,看中感悟,谈中领悟,用心用情,方能巧妙击中。

学校管理者在应对此类挑战时,不是平息冲突,而是化解愤怒造成的破坏性,并将之转变成一种积极的、具有创造性的力量,将冲突讨论引向一种对问题的合作性谅解,以期寻求解决问题的创新方式与途径。

篇5:当任课老师与学生发生矛盾

2、班级地面无垃圾。

3、设立班级操行分,让大家有章可循。

4、建立完善班级的干部体系,可以是班干部、课代表、小组长、学生会成员等等,要以这些人为核心,一日开一会注意多盯他们,以他们带动和管理其他极少数的人。

5、培训班级学生的自强。班主任在公开场合不讲班级的不好,班级成员在其他班人在时不讲班级的不好,我及我们班就是好的。但问题可以关上门来讲,别人确实好在那里?我们自己的不足又真的存在在哪里?

6、自立、自律、自信、感恩。要学会做事,寝室、班级的卫生要打扫好,个人的衣服、被子要干净。上学、放学及时准时到家到室形成良好自律。要有足够的自信心,我可以做好任何事。感恩,要先从同学间,礼貌,不爆粗、打架。尊敬老师,见到老师要问好。见到陌生人进校园,可以主动打招呼要帮忙吗?回家或打电话时要感谢父母,多些礼貌用语。

7、安静待课。预备铃响时,则静待老师,给上课老师一个良好的心情。

8、注意对学生的关爱,及时发现调节学生的情绪,关注学生的身体、生病。关注学生的生日等节日。

当任课老师与学生发生矛盾,调解和处理很困难时,任课老师一般会交给班主任。这时,作为班主任的你是接受还是推给任课老师呢?当任课老师有困难比如说不能上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要调课时,作为班主任的你又会怎么办?当任课老师只顾本学科,大量的占用学生的时间,作为班主任的你会怎么处理呢?当任课老师有所偏爱,总说你班差总说你班乱,作为班主任的你除了觉得心里难受,亦或觉得我班学生本来就差本来就不讨喜之外,你还会做其他的吗?等等这样的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当时的你是怎么处理的呢?处理的让自己满意吗?象我们班就有,经常任课老师来告状某某某的作业没做没交;某某某上课睡觉,说话;某某某顶撞老师了等等。我一般都是自己去处理,虽然有时很辛苦,特别是有时矛盾我也无法很好的解决,那时还是很郁闷的。

会场讨论的很热烈,各有各的看法。有老师认为大家都承担着教育的职责,班主任虽然是教育工作的第一人,但不是唯一人,班主任可以委婉的把问题推回去;有老师认为既然任课老师把问题给班主任,说明他解决不了或当时没法解决,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有义务来解决。其中,24中的吴虹校长提出了一个方法:先带后跟。先站在学生的角度,问他有何委屈,让他觉得老班你是站在他这边的,让他觉得还是老班好;然后在他讲诉的过程中,发现他的问题,引导他;再问,你觉得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与任课老师的矛盾吗?往往这时学生已经软下阵来了,你再说一些道理他都能接受了!然后,到任课老师那,说学生已经被你狠狠治过了,他已经认识到错误了,后悔的不得了,说他还是个孩子,也要面子,我们给他一个台阶下,让他有机会改过。这是任课老师会觉得班主任是站在她这边的,反正学生也骂过了,也认识到错了,一般这时老师们都不会太计较的,矛盾也就解决了。用心去和任课老师和学生沟通,千万不要把任课老师推向学生的对立面,对你对整个班级无益。学生和老师有争执了,我们一定站在老师一边,用我们卑微的权力捍卫着做教师的尊严,谁与我们的老师作对,就是和我老班作对,任课教师批评完,我们再批评,平时学生和班主任关系再好,也别想在这个问题上讨到半点便宜。另外,主持了说了这样一句话:手上的矛盾不能上交,否则你的威信全无。这句话让我很有感触。如果我们是另一个班级的任课老师的话,矛盾一定要我们自己处理。

作为班主任,要打造以你为核心的班级教育团队!德育不是班主任一个人搞定的,而且学生跟上时代的节拍,我们已经跟不上了,我们处理的方式方法,学生已经不认同了。很多时候,学生和任课老师班主任象仇深似海,但到了年级组长那,就变得通情达理了。为什么,很多人认为没有厉害冲突。但实际上是我们要学习了。作为班主任,协调好学生和任课老师的关系是格外重要的事情。首先,我们要谦虚要学习;其次,经常让小干部和任课老师沟通;最后,要让任课老师参与到班级的任何活动中,不过这要看老班的人格魅力。让学生讨喜些,看到老师热情的打招呼。比如主持人举了个例子,一个老教师,很会要课;作为班主任,他告诉学生,你们这群谁都不要谁都不爱的孩子,也只有我们老师爱你们,老师是视你们如己出,把你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才这样给你们上课。后来这个老教师很喜欢这个班的孩子,因为虽然学生也会说“又是他来上课”,但从不抱怨!

李镇西说,不管学生进校如何,交给你的就是你的,你不要抱怨了。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与任课老师是引领和被引领的关系。班主任要成为一个大度的人,宽容的人,对任课老师要信任。当任课老师与学生发生矛盾时,特别是老师错了的时候,我们管不了老师的行为,但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去感动老师。比如当任课老师生日时,让学生参与进去,特别告诉学生,不要让任课老师知道是老班策划的。其实很多时候,也只是一句“老师,生日快乐!”给学生送去生日祝福,用心灵赢得心灵!作为班主任,要有民主的精神,宽阔的视野,对教育要有宗教的情怀!当班主任的第一天,你就要有吃苦的准备。不要指望一两次谈话一两次星期就能改变学生,教育不是神话;不要要求学生做第一,毕竟第一只有一个,学生只要做到最好!告诉学生,成绩不好没关系,人品人格要好,要做到真善美!经常创造情景让学生找到自尊!告诉学生,学做人从尊敬老师开始!这样任课老师只会越来越喜欢你这个班,喜欢你的学生。

主持了说了一些他带班的小细节,很多也是我一直坚持的。下面引用主持人博客的文章。上课,打了预备铃,老师走进课堂,最希望看到的是学生们都安安静静地走在自己座位上等待着,如果是这样,也会令老师心情愉悦,这本是常规。为了让老师心情能好一点,让我的学生养成安静地等待老师来上课的习惯,我经常早于任课教师来到课堂,帮老师压阵,把一个安安静静的课堂交到任课教师手上。我追求这种细节,包括黑板槽,要清理得很干净,不能积满了粉笔灰,黑板槽的下方地面也不能落满粉笔灰,这些都有专人负责。老师上课时难免在教室里走动,所以,整个教室必须干净。我最讨厌教室、学生什么样,我就从什么方面入手改造。虽然基础差,但是我一点点做,坚持做。给我们的老师一个整洁的讲台、一面擦干净的黑板、一个安静的课前准备、一句真诚的问候,再加上五十六双善意的眼神,我们的老师就会感到幸福,就这么简单。

主持人说:一名教师的幸福感来自哪里?其实做教师的都很简单,学生尊敬老师,爱学习,就是教师最大的幸福。其实对于我们在座的各位班主任来说,学生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能见到老师问个好,就已经是最大的幸福了,不用烦他们不好好跑操,不用烦迟到,不用烦头发,不用烦保洁,不用烦手机,不用烦学生高调恋爱,不用烦他们顶撞老师,不用烦他们哪根筋又搭错莫名奇妙的来点事;就算他们不爱学习,那又如何!

篇6:老师关心学生的事例

老师关心学生的事例

六年级(4)班,赖秋凤,女,14周岁。在一次题为《老师,我想对您说》的习作中,她这样写道:老师,我恨我的妈妈。她在我小的时候就狠心地抛弃了我,离开了人世。爸爸一直在外。老师每当我听到《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时,伤心的眼泪就会簌簌地从脸颊上滚落下来。„„老师,您能告诉我吗?我恨我的妈妈对不对,请您为我保密„„当我看到这段令人酸楚的文字时,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一颗挚热的爱心促使我决定要亲近她,关爱她,帮助她,以弥补亲情的缺欠,抚平她心灵上的创伤。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我一到教室,就搭着她的肩膀走出教室,和她谈心,我告诉她:“恨妈妈,显然是不对的,她选择自尽肯定有她的苦衷,但是愚昧的,不理智的。你聪明、可爱,现在要发奋学习,用知识充实自己,做一个有理智,有出息的女强人,来告慰九泉下的母亲。”她听了,大大的眼睛巴眨巴眨了几下,豆大的眼泪滚闪了下来。后来,我们之间的距离渐渐地缩小了,沟通,辅导作业、作文的次数多了,她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了阳光。

上一篇:《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说课稿下一篇:热能动力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