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学主观题答案

2024-07-19

安全管理学主观题答案(通用6篇)

篇1:安全管理学主观题答案

审核知识主观题参考答案

1、试述“审核证据”、“审核发现”、“审核结论”之间的关系。

审核证据: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它信息。

审核发现:将收集到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评价的结果。

审核结论:审核组考虑了审核目标和所有审核发现后得出的最终审核结果。审核结论与审核发现的关系是,审核发现是输入,审核结论是输出。

2、审核员在质管部查最近一次的管理评审材料,发现管理评审报告中针对评审情况,共提出了四项 改进决策,审核员只看见其中一项由办公室完成的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及其有效性的验证记录。你作为审核员应如何继续审核?

答:1)了解另外三项改进措施的完成时期限和所涉及到相关部门

2)到相关部门查证是否针对三项改进决策策划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相关资料是否已经下发,相关人员是否知道要求?

3)到相关部门查证改进措施的实施现状及其效果, 应该完成验证的改进措施是否已经验证了,如果没有完成,确定未完成的原因。

3、监督审核与复评审核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监督审核的目的:是验证获证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满足审核准则的要求和有关认证要求,并保持有效运行,以确定是否推荐保持认证注册。

复评审核的目的:是验证获证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满足审核准则的要求和有关认证要求,并保持有效运行,以确定是否推荐认证注册、换发证书。

4、认证范围和审核范围的区别?

1)目的和作用不同:

审核范围是界定一次具体审核的内容的界限,用于指导一次具体审核活动的实施。

认证范围是界定受审核方的认证范围,用于认证注册的目的,表明受审核方的管理体系具备提供满足要求产品的能力范围。

2)内容不同:

审核范围的内容是一次具体审核所包括的实际位置、组织单元、活动和过程及所覆盖的时期的详细表述。认证范围的内容是认证所依据的管理体系标准和所覆盖的产品、过程、活动、场所的概述。

3)使用者不同:

审核范围的使用者是审核组。

而认证范围的使用者是认证机构和获证组织。

5、以下为一次审核活动中的场景描述:

1)、销售科长说:“2007年1月至今处理39份顾客抱怨,顾客总体比较满意。”2)、审核员查阅了39份顾客抱怨处理记录,经核对企业的《顾客抱怨处理要求》,认为顾客抱怨确实按要求执行。

3)、审核员与上层领导沟通时,说顾客抱怨处理管理得不错,处理了39份顾客抱怨,但数据分析显示的趋势不明显,还可以改进。

三句话各有审核证据、发现和准则的哪一项或几项?

答:第一场景描述:审核证据:2007年1月至今处理39份顾客抱怨,顾客总体比较满意

第二场景描述:审核证据:39份顾客抱怨处理记录

审核发现:认为顾客抱怨确实按要求执行

审核准则:《顾客抱怨处理要求》

第三场景描述:审核发现:顾客抱怨处理管理得不错,处理了39份顾客抱怨,但数据分析显示的趋势不明显,还可以改进。

6、一般来说,企业的组织结构及职责划分是相似的。请针对一个上千人的大型生产型企业,说出一般设有哪些关键的中层部门以及这些部门的职责(至少说出六个)。职责请用GB/T19001-2008标准中的条款编号表示(例如,部门:销售部;职责:7.2)

技术部7.1 7.3

生产部 7.5.1 7.5.2 7.5.5

质量部 8.2.4 8.5

采购部 7.4

人力资源部6.2

设备部 6.37、请简要叙述认证过程主要活动,并说明认证过程与审核过程的关系。

认证过程的主要活动包括申请、受理、签订认证合同;启动审核;文件评审;现场审核活动的准备与实施;编制、批准和分发审核报告,完成审核;技委会评定审核,认证机构批准注册、颁发认证证书;后续的监督审核;再认证审核。

认证是从组织申请认证到获证的全过程,审核活动是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过程中的重要部分。

8、组织在对供应商进行初次评价时,应对那些方面加以考虑?

供方的资质、生产(服务)能力、产品(服务)质量、供货距离、价格、售后质量保证、历史业绩及信誉等。

9、北京长江发展有限公司于1996年成立,办公和生产地点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路2008号,拥有1200名员工,现有一条日产2000吨XXX号水泥熟料的现代化的窑外分解生产线,全套引进了先进的瑞士ABB公司集散计算机控制系统。公司按照建材行业标准生产水泥熟料,并向周边多个水泥企业供应,同时为水泥企业提供本公司所研发的水泥研磨用研磨剂。

以上为长江公司在申请审核时提交的文件信息,请依据这些信息描述审核范围。

北京长江发展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路2008号的XXX号水泥熟料的生产和销售以及水泥研磨用研磨剂的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活动。

10、简述与审核员有关的审核原则。

a)道德行为:职业的基础

对审核而言,诚信、正直、保守秘密和谨慎是基本的b)公正表达:真实、准确的报告的业务。

审核发现、审核结论和审核报告真实、准确的反映审核活动。报告在审核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障碍以及在审核组和受审核方之间没有解决的分歧问题。

c)职业素养:在审核中勤奋并具有判断力

审核员珍惜他们所执行的任务的重要性及审核委托方和其他相关方对自己的信任。具有必要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11、工厂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规定:车间返工后的不合格品要由检验科进行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放行或交付。但审核员在检验科没发现近三个月的重新检验的记录。你会如何继续审核?

1)查最近三个月产品检验中发生的不合格品处理情况,是否有不合格品进行返工;

2)查返工后的不合格品是否交由检验科进行了重新检验。

3)若有重新检验,查不合格品记录是否保存在车间现场或检验科

12、审核员的行为规范要求的主要内容:

1)遵纪守法,敬业诚信,客观公正;

2)努力提高个人的专业能力和声誉;

3)帮助所管理的人员拓展其专业能力;

4)不承担本人不能胜任的任务

5)不介入冲突或利益竞争,不向任何委托方或聘永机构隐瞒任何可能影响公正判断的管理;

6)不讨论或透露任何与工作任务相关的信息,除非应法律要求或得到委托方或聘用单位的书面授权;

7)不接受受审核方及其员工或任何利益相关方的任何贿赂,佣金,礼物或任何其他利益,也不应在知情时允许同事接受!

8)不有意传播可能损害审核工作或人员注册过程的信誉的虚假或误导性信息;

9)不以任何方式损害CCAA及其人员注册过程的声誉,与针对本原则的行为进行的调查进行充分的合作;

10)不向受审核方提供咨询

13、结合GB/T19001_2008标准7.4条款的要求,简要说明企业对供应商选择过程通常分为哪些基本步骤?

1)供应商业绩调查,手机供应商的资质、生产能力、产品质量、服务水平、以及顾客对其产品的反馈信息等。

2)送检样品,组织各部门对其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供应商列入试用供方名录,小批量试用样品。

3)根据样品试用结果,满足要求的,经相关部门评审,正式列入合格供方名录。

4)定期对供方监督,发现问题要求整改。

5)定期对供方的业绩进行评估,对供方进行动态管理,存优去劣。

14、简要说明审核计划中应包括哪些内容?

1)审核目的2)审核准则和文件

3)审核范围

4)现场审核的日期和地点

5)日程安排

6)审核组成员和陪审员的作用和职责

7)为审核关键区域配置适当的资源

15、请简述现场审核的主要活动有哪些?

1)召开首次会议

2)现场审核,收集和验证信息,获得审核证据

3)形成审核发现

4)审核过程中的沟通

5)召开末次会议

16、请简述审核计划与审核方案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审核计划是由审核组长编制,是一次具体审核活动和安排的文件;

2)审核方案由审核方案的管理人员建立,是特定时间内具有特定目的的一组审核(包括策划、组织和实施审核所必要的所有活动)。审核方案包括对审核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的管理,还包括为实施一次具体审核提供资源所必要的所有活动和安排)

17、有人说现场审核时只需要按审核计划安排就行了,不需要编制审核检查表,你认为对吗?为什么?5分

答:

1、不对;

因为编制审核检查表,1)保持审核目的的清晰和明确。

2)保持审核内容的周密和完整。

3)保持审核路线的清晰和有逻辑性。

4)保持审核时间和节奏的合理性。

5)保持审核方法的合理性、减少审核员的偏见和随意性。

18、简述与审核有关的审核原则?

a)独立性:审核的公正性和审核结论的客观性的基础。

b),基于证据的方法:在一个系统的审核过程中,得出可信和可重视的审核结论的合理方法。

19、简述ISO9001标准8.2.3条过程监视和测量的范围和目的,请举例说明监视和测量的方法。

标准8.2.3条过程监视和测量的范围是组织的整个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所有的过程;过程监测和测量的目的是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发现不满足要求的情况,实施改进。

常见的过程监测和测量的方法,可以通过内审、管理评审、例行的工作检查、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统计等方式获得质量运行的信息,对过程能力进行评审,确定过程的有效性。具体实施时,可借助统计技术,如SPC图、趋势图、过程能力分析等进行。

20、审核员在某阀门厂检验科审核,检验科负责人提供了阀门检验标准,审核员看到标准上规定:阀门出厂前应逐件进行耐压试验,试验压力1.2兆帕(Mpa),保压120秒。作为审核员你应该如何进行审核,说出你的审核思路。

①查问检验标准,包括标准的内容,标准实施的相关情况等。②现场审核,观察并了解现场操作与标准的符合性,人员情况等。③查看记录,核实检验记录的符合性和有效性等。

21、2007年2月,上级集团公司对天利金属制品公司的体制进行了改革,天利公司随即对内部的组织机构和职能进行了调整。职能部门由9个减少到了5个,部门职能和岗位设置也进行了较大调整。按照GB/T 19001-2008标准的要求,审核员在审核时应关注什么?

-①调整后各部门新的职责和权限的规定。②对QMS文件所作的相应变更。③相关人员对新的职责、权限的了解情况。④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等。

篇2:安全管理学主观题答案

1、学习

答:广义的学习概念。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相对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概念。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过程,其目的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哦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2、标准分数

答: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除以标准差后的值,称为标准分数(standard score),也称为标准化值或Z分数。Z=(x-x)/s.3、投射测验

答:投射法是指向受测者提供一些未经组织的刺激情境,让他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自由表现出他的反应,通过分析反应的结果,便可推断他的人格结构。人们把用投射法编制的测验称作投射测验。

4、社会助长

答:个人的活动效率由于他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而提高的现象。

5、印象管理

答:是指一个人以一定方式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它是一个人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于自己的印象,使别人所形成的有关自己的印象符合自己期望的过程。

6、程序性知识

答: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切为了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步骤。程序性知识在头脑中是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来表征的7、自我中心性

答:是指儿童还不能将自我和外界很好的区分开来,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而不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认识和适应外部世界。这种自我中心性表现在儿童的认知、言语、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等诸多方面。皮亚杰的“三座山”实验证明了幼儿的思维自我中心性

8、个性心理特征

答: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简答

1、简述表情的基本内容

答:情绪和情感是一种内在的主观体验,但在情绪和情感发生时,又总是伴随着-

某种外部表现。这种外部表现也就是可以观察到的某些行为特征。这些与情绪、情感有关的外显行为表现,叫表情。分为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达各种情绪状态。姿态表情是指通过身体状态的不同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情绪状态。

语调表情,语音、语调表情是表达情绪的重要形式。

2、简述测验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答:为了减少误差,要控制无关因素对测验目的的影响,这个控制的过程,称作测验标准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内容的标准化,对所有受测者施测相同的或等值的题目;

⑵施测的标准化,必须有统一的指导语和时间限制;

⑶评分的标准化,要客观评分,客观性意味着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受过训练的评分者之间有一致性;

⑷对分数解释的标准化,建立常模即标准化样本的平均数。

3、简述问卷法的优点

答: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关于研究对象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问卷法的类型有结构问卷与无结构问卷;还有发送问卷、访问问卷、邮寄问卷和报刊问卷。

问卷法的优点如下:

⑴ 问卷的内容客观统一,处理分析方便;

⑵ 节省人力、时间和经费;

⑶ 匿名性强,回答真实;

⑷ 样本大;

⑸ 研究间接化,相互作用效应小。

4、简述正态分布的特点

答:正态分布下可以对标准差做如下解释:

x ±1S 包含所有数据的68.26%;

x ±1.96S 包含所有数据的95%;

x ±2.58S 包含所有数据的99%。

正态分布的特点如下:

⑴ 正态分布是连续型的概率分布。

⑵ 曲线在X=μ处有最高点;在X=μ+-δ处有两个拐点。

⑶ 正态分布是一族分布,正态曲线的位置和形状依两个参数(μ,δ2)不同而不同。

5、简述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答: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在问题情景中,新的思维从萌发到产生的整个过程。沃拉斯的四阶段理论把创造性思维分为以下四个主要发展阶段---

⑴准备期,在思维形成之前,积累有关知识经验,搜集有关资料;

⑵酝酿期,对问题和资料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⑶豁朗期,又称作灵感期,新思想、新观念、新形象产生的时期;

⑷验证期,对新思想或新观念进行验证补充和修正,使其趋于完善。

6、简述研究课题选择的策略

答:研究课题的选择包括确定研究方向和选择具体研究课题两方面内容。课题选择的原则有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论述

1、阐述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答:当代心理学重要的研究取向有;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用生理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

行为主义的研究,主要关心环境对人的行为的作用,而不关心有机体的内在过程和机制。

心理分析的研究,将精神分析的理论应用于动机和人格的研究。关心儿童和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强调意识和自我的重要性。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把人看成一种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和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2、阐述维果斯基关于儿童教育与智力发展关系的思想

答:关于教学与儿童智力的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提出了以下三个非常重要的思想

第一,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思想。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智力发展有两种水

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另一种水平是在现有状况的基础上,经过努力,特别是在有能力的同伴或成人帮助下所能达到的一种新的发展状态。在这两种水平状态间存在着差异地带,这个差异地带就是“最近发展区”。最理想的教学要求,是既要高于儿童原有的智力或知识水平,又要是儿童经过努力所能够达到的。

第二,提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的思想。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必须走

在儿童发展的前面,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儿童发展。

第三,提出“学习最佳期限”的思想。维果斯基认为,儿童学习任何知识或

篇3:安全管理学主观题答案

主观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知识全面综合和系统运用能力。这类试题的特点是题材量大, 实务操作性强, 通常涉及几章的内容, 往往要把几个知识考查点联系起来考查, 通常带有案例分析的性质。综合题由于涉及的内容多, 一般要分成若干个步骤, 所以, 考生在考试时必须认真审题, 仔细阅读题目中给出的资料、数据和具体要求, 理解题意思路要开阔, 要善于将各知识点联系起来归纳与分析;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找出最终的解题思路。再者, 综合题一般分为几个问, 这往往也是解题过程的一种暗示, 因此考生要按题目所问的顺序答题, 同时要注意答题的前后因果关系的衔接和解题过程系统性。解题要领为: (1) 详细阅读试题。对于主观题, 建议阅读两遍。经验表明, 这样做是值得的, 读题是解题的首要步骤, 正确的审题是答对的一半, 而错误的审题则意味着“全军覆没”, 其读题要领是:先从试题的要求读起, 明确问题是什么类型的题型, 用笔标注问题的关键信息和数据, 看问题有无陷阱、误区和盲区;然后, 带着问题去读题干资料, 阅读时仍然用笔标注关键的有用信息, 再对照问题与已知资料, 一一作出分析、判断, 解题时不要忽略或遗漏重要的关键步骤和中间结果, 这样一方面能准确理解题意, 不至于忙中出错;另一方面, 还可从试题中获取相关解题数据与信息。 (2) 问什么答什么。不需要计算与本题要求无关的问题, 计算写多了, 难免出错。如果因为这样的错误而被扣分是很可惜的。有些考生, 把不要求计算的也写在答卷上, 以为这样能显示自己的知识, 寄希望老师能给高分。而事实上恰恰相反, 大多数阅卷老师通常认为这些考生, 并没有掌握主要的计算要领, 不喜欢这类“自作多情”的考生;再者, 这既会占用答题时间, 又影响考试心态。另外, 还有一点要强调的, 有的考生在计算出答案后不注意题目问题的回答, 而白丢分。 (3) 注意解题步骤。主观题每题所占的分数一般较多, 判卷时, 题目是按步骤给分的。如果答案仅有一个得数是不给分的, 而有些考生对这个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以致虽然会做但得分不全。这就是有些考生自以为考得很好, 而成绩公布后却分数不高甚至还怀疑老师判卷有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4) 尽量写出计算公式。算式包括:算的是什么、计算公式、计算数据的代入、计算过程、得数和计量单位。在评分标准中, 是否写出计算公式是很不一样的。通常评分标准中可能只要求列出算式, 计算出正确答案即可, 这里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如果算式正确, 结果无误, 是否有计算公式可能无关紧要;但要是算式正确, 只是由于代入的有关数字有误而导致结果不对, 是否有计算公式就变得有关系了。因为写出了计算公式, 评卷人员认为考生知道该如何做, 是粗心或技术处理有误, 有时会酌情给一些分。 (5) 注意解题的计量单位。对于计算题、综合题的答案, 考生一定要注意带上单位, 并且单位一定要与题目的单位一致。比如:题目中的单位是元, 那么答案就应是780000 (元) , 而不应该是78 (万元) 。或者题目中的单位是万元, 那么答案就应是78 (万元) , 而不应该是780000 (元) 。另外, 解题时还要注意得数是要求取整, 是四舍五入, 还是只进不舍的。 (6) 要熟练运用计算器。财务管理上的计算要涉及到数学和统计学知识, 对一些计算数据, 采用计算器计算, 既避免了大量计算可能产生的错误, 也能节约计算的时间。比如:一次性收付款的折现率: 、连续复利终值系数的计算lne≈2.7183的计算;再如:贝他系数回归预测法公式中:∑x2, ∑y, ∑x, ∑xy利用统计键的计算等, 都要求考生在考场上熟练运用。 (7) 认真检查答案, 核对计算结果, 注意回答要点的清晰性。计算综合题解答完毕, 一定要认真进行检查。一是要按做题步骤顺序检查计算过程, 尤其是对关键性的、比较复杂的数据要重新计算一遍, 以免出错;二是要检查计算结果有无明显不合理现象。比如, 有人计算出来的流动比率高达23:1, 复利终值系数为0.6209等, 这显然是不大可能的或不可能, 只能说明计算有误;三是发现错误进行改正时, 必须对错误发生以后的各个计算步骤依次进行改正, 不能遗漏某些项目, 否则依然不能避免最终的结果有误。另外, 一定要注意回答要点的清晰性, 尤其是小的主观问答题。

二、主观题命题考点预测

[例1]A公司的平均投资资本为1000万元, 其中净负债500万元, 权益资本500万元;税后利息费用45万元, 税后利润60万元;净负债成本 (税后) 8%, 权益成本10%。分别要求计算: (1) 剩余收益; (2) 剩余经营收益; (3) 剩余净金融支出; (4) 剩余权益收益。

[答案]

(1) 剩余收益=税后利润-股权费用=60-500×10%=10万元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8%×1/2+10%×1/2=9%。

(2) 剩余经营收益= (60+45) -1000×9%=105-90=15 (万元)

(3) 剩余净金融支出=45-500×8%=5 (万元)

(4) 剩余权益收益=剩余经营收益-剩余净金融支出=15-5=10 (万元)

[例2]大中公司每年材料需要量为40000单位, 单位进价35元, 购料时需付运送成本, 每单位5元。每次订购的处理成本包括:人工3小时, 每小时8元, 变动杂费每人工小时7元;另外, 固定杂费为每次5元, 每年每单位的变动储存成本为材料取得成本的5%。依据经验, 大中公司交货期间内, 材料使用量的概率估计见表1。

若发生缺货, 则每单位缺货成本为2.5元。

试求: (1) 最佳进货批量 (计算结果四舍五入保留整数) 。

(2) 最佳订货订购次数 (计算结果只进不舍保留整数) 。

(3) 正常交货期间的再订货点。

(4) 最佳保险储备量 (即安全存量) 。

(5) 考虑保险储备最佳再订货点。

[答案] (1) 见表2。

(2) 交货订购次 (无条件进位)

单位:元

(3) 正常情况下的再订货点 (交货期间平均需要量) =0×0.6+400×0.09+450×0.08+500×0.05+550×0.12+600×0.04+650×0.02=200 (单位)

(4) 最佳安全存量的求解过程见表3:

单位:元

通过上述计算可知, 最佳保险储备量为400单位的总成本872.5元为最低。

(5) 考虑保险储备最佳再订购点:正常再订货点+最佳安全存量=200+400=600 (单位)

[例3]LZB陶瓷公司主要生产古典风格与现代风格两种风格花瓶, 该公司最近决定将传统的成本计算制度改为作业成本制度。在实施全公司范围的改革之前, 想事先评价一下该项方案对公司产品成本带来的影响。为评价该项改革方案的影响而收集的数据见表4。

在目前的成本制度下, 维修成本、材料转移成本以及生产准备成本均按机器小时分配到各花瓶。

要求:

(1) 采用目前的传统成本计算制度, 计算每种花瓶的单位成本。

(2) 采用作业成本计算制度, 计算每种花瓶的单位成本。

[答案]

(1) 总制造费用为1000000元, 企业分配率为每机器小时16元 (1000000÷62500) 。

制造费用分配过程如下:

古典风格:16×50000=800000 (元)

现代风格:16×12500=200000 (元)

两种花瓶单位成本分别是:

古典风格: (800000+700000) ÷200000=7.5 (元)

现代风格: (200000+150000) ÷50000=7 (元)

(2) 在作业成本法下, 3种制造费用作业有着不同的消耗比率, 故形成3个制造费用成本库。各成本库的制造费用分配率计算如下:

维修:250000÷62500=4 (元/小时)

材料转移:300000÷800000=0.375 (元/次)

生产准备:450000÷150=3000 (元/次)

制造费用的分配过程见表5:

据此计算的单位成本见表6。

[例4]某投资人拟生产新型产品, 这些新产品采用空间技术和材料, 维修率极低, 投资人相信他们的新型产品一定会受到市场青睐, 因此准备组建一新公司生产此新产品, 新产品的生产需要1000万元, 为了迅速和有效筹集到资金, 公司聘请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李某担任财务主管, 李某上任后不久就说服了一家银行公司提供资金, 并提出了两种融资方案:

方案 (1) :5年期债务融资600万元, 利率14%, 每年付息, 普通股股权融资400万元, 每股发行价20元;

方案 (2) :5年期债务融资200万元, 利率11%, 每年付息, 普通股股权融资800万元, 每股发行价20元。

公司的所得税率为35%。同时银行关注的问题之一是, 如果发生某些不利情况使新公司的现金流目标不能实现, 新公司第一年的经营能否维持。为此, 李某制定了新公司在最不利情形下的经营计划:李某认为新公司应维持50万元的现金余额, 新公司运营期初的现金余额为0, 随后将通过上述融资计划筹集1000万元, 其中950万元用于固定资产投资, 其余50万元用来满足期初营运资本需要。在最不利的条件下, 新公司可从新型产品的销售收入中获得400万元的现金收入, 另外从零部件销售中还可获得20万元现金流入, 同期现金流出预计如下:

原材料采购支出100万元, 工薪支出150万元.纳税支出在两种方案下各不相同, 预计萧条时的EBIT为100万元;其他现金支出为70万元 (不含利息支出) 。

要求:

(1) 计算两种方式下新公司的每股盈余无差别点 (用EBIT) 表示。

(2) 如果新公司的EBIT预计将长期维持400万元, 若不考虑风险, 应采用哪种融资方式?

(3) 在经济萧条年份的年末, 两种融资方案下的现金余额预计各为多少?

(4) 综合上述问题, 你会向该公司推荐哪种融资方案?

[答案]

解得:EBIT=146万元

(2) 方案1的每股收益=[ (400-600×14%) × (1-35%) ]/20=10.27 (元/股)

方案2的每股收益=[ (400-200×11%) × (1-35%) ]/40=6.14 (元/股) 因此, 应选择方案1。

(3) 方案1

期初余额50

加:现金流入400+20=420

减:现金支出

原材料采购支出100

工薪支出150

利息支出600×14%=84

纳税支出 (100-84) ×35%=5.6

其他支出70

期末余额60.4

方案2

期初余额50

加:现金流入400+20=420

减:现金支出

原材料采购支出100

工薪支出150

利息支出200×11%=22

其他支出70

期末余额100.7

(4) 综合上述计算, 可知应选择方案1, 既可以获得较高的每股盈余, 又能维持企业要求的现金流量。

[例5]资料:某产品5月份的投产和库存情况见表7:

本产品需经两道工序加工, 月初在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中, 两道工序的数量各占50%。两道工序的材料消耗定额和工时定额见表8:

材料系在每道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每公斤材料的定额成本8元;每小时的定额工资5元。

要求: (1) 本月在产品明细账见表9, 试根据约当产量法将空白处填齐。

(2) 根据标准成本法原理, 分别计算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材料的实际价格为每公斤8.5元, 人工实际单位工时为4.5元) 。

[答案]

(1) 按照约当产量法计算产品成本, 见表10:

有关计算过程如下:

第一道工序材料投入程度=90÷120=75%

第二道工序材料投入程度= (90+30) ÷120=100%

期末在产品原材料分配时的约当产量=25×75%+25×100%=43.75

第一道工序工时投入程度= (70×50%) ÷80=43.75%

第二道工序工时投入程度= (70+10×50%) ÷80=93.75%

期末在产品人工费用分配时的约当产量=25×43.75%+25×93.75%=10.9375+23.4375=34.375

原材料分配率= (196000+500000) ÷ (650+43.75) =1003.24

人工费用分配率= (75000+180000) ÷ (650+34.375) =372.60

制造费用分配率= (50000+70000) ÷ (650+34.375) =175.34

(2) 根据标准成本法原理, 分别计算原材料和直接人工数量差异

材料消耗实际完成的约当产量= (25×75%+25×100%) +650- (100×75%+100×100%) =518.75

人工实际完成的约当产量= (25×43.75%+25×93.75%) +650- (100×43.75%+100×93.75%) =546.88

材料数量差异= (500000÷8.5-518.75×120) ×8=-27411.76

材料价格差异=500000÷8.5× (8.5-8) =29411.76

人工效率差异= (180000÷4.5-546.88×80) ×5=-18752

工资率差异= (4.5-5) ×180000÷4.5=-20000

[例6]海龙公司拟与外商合作生产甲产品, 通过调查研究得出如下信息, 见表11:

无风险收益率为5%, 通货膨胀率为4%, 上述净现金流量中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率, 不考虑通货膨胀的项目的折现率为10%。

要求:

(1) 用净现值法评价该企业应否投资此项目;

(2) 计算考虑通货膨胀时的折现率以及第4年的净现金流量;

(3) 假设某财务分析师认为如果等待1年再投资对企业更有利, 依据是该投资项目未来现金流量的波动率为25%。应用布莱克一斯科尔斯模型判断该财务分析师的结论是否正确。

[答案]

(1) 净现值=135× (P/F, 10%, 1) +150× (P/F, 10%, 2) +160× (P/F, 10%, 3) +180× (P/F, 10%, 4) +200× (P/F, 10%, 5) +50× (P/F10%, 6) -400=135×0.9091+150×0.8264+160×0.7513+180×0.6830+200×0.6209+50×0.5645-400=242.24 (万元)

因为净现值大于0, 所以应该投资此项目。

(2) 折现率= (1+10%) × (1+4%) -1=14.4%

第4年的净现金流量=180× (F/P, 4%, 4) =180×1.1699=210.58 (万元)

(3) F=242.24+400=642.24 (万元)

Fx=642.24-135/ (1+10%) =519.51 (万元)

PV (K) =400/ (1+5%) =380.95 (万元)

d1=ln (519.51/380.25) /0.25+0.125=1.3732

d2=1.3732-0.25=1.1232

N (d1) =N (1.3732) =0.9147+0.32× (0.9162-0.9147) =0.9152

N (d2) =N (1.1232) =0.8686+0.32× (0.8708-0.8686) =0.869

C=519.51×0.9152-380.25×0.8693=144.90 (万元)

由于144.90小于242.24, 所以, 该财务分析师的结论不正确。

[例7]请对H公司的股权价值进行评估。有关资料如下:

(1) 以2006年为预测基期, 该年经修正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见表12。

单位:万元

(2) 以2007年和2008年为详细预测期, 2007年的预计销售增长率为l0%, 2008年的预计销售增长率为5%, 以后各年的预计销售增长率稳定在5%的水平。

(3) 假设H公司未来的“税后经营利润/营业收入”、“经营营运资本净额/营业收入”、“经营固定资产净额/营业收入”可以维持预测基期的水平。

(4) 假设H公司未来将维持基期的资本结构 (净金融负债/净经营资产) , 并持续采用剩余股利政策。公司资金不足时, 优先选择有息负债筹资;当进一步增加负债会超过目标资本结构限制时, 将选择增发股份筹资。

(5) 假设H公司未来的“净金融负债平均利息率 (税后) ”为5%, 各年的“利息费用”按年初“净金融负债”的数额预计。

(6) 假设H公司未来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l0%, 股权资本成本为12%。

要求:

(1) 编制价值评估所需的预计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 (计算结果填入给定的“预计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中, 不必列出计算过程) 。

(2) 计算2007年和2008年的“实体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

(3) 编制实体现金流量法、股权现金流量法和经济利润法的股权价值评估表 (结果填入给定的“实体现金流量法股权价值评估表”、“股权现金流量法股权价值评估表”中, 不必列出计算过程) 。

[答案]

(1) 见表13。

备注:2007年个项目的计算过程:

营业收入=基期营业收入× (1+增长率) =10000×110%=11000 (万元)

(单价:万元)

营运资本净额=本期营业收入×经营营运资本百分比=11000×10%=1100 (万元)

经营固定资产净值=本期营业收入×经营固定资产净值百分比=11000×100%=11000 (万元)

净经营资产总计=1100+11000=12100 (万元)

净负债=净经营资产总计×资产负债率=12100×50%=6050 (万元)

税后经营利润=营业收入×经营利润百分比=11000×15%=1650 (万元)

税后有息负债利息=年初有息负债×利息率=5500×5%=275 (万元)

税后净利润=1650-275=1375 (万元)

本期利润留存=净经营资产增加×资产负债率= (12100-11000) ×50%=550 (万元)

应付股利=税后净利润-本期利润留存=1375-550=825 (万元)

税后经营利润=本期营业收入×税后经营利润率=11000×15%=1650 (万元)

年末未分配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本期利润留存=4000+550=4550 (万元)

2008年的计算过程与2007年类似。

(2) 实体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

2007年实体现金流量=税后经营利润-净投资=1650-1100=550 (万元)

2008年实体现金流量=1732.5-605=1127.5 (万元)

2007年股权现金流量=应付股利=825 (万元)

2008年股权现金流量=应付股利=1127.5 (万元)

说明:存在其他正确解法, 如计算结果无误也可地方得分

(3) 具体现金流量法股权价值评估表见表14, 股权现金流量法股权价值评估表见表15。

(单位:万元)

备注:

预测期现值=550×0.9091+1127.5×0.8264=1431.78 (万元) (或精确值:1431.82万元)

后续期价值=1127.5× (1+5%) / (10%-5%) =23677.50 (万元)

后续期价值现值=23677.5×0.8264=19567.09 (万元) (或精确值:19568.18万元)

实体价值=1431.78+19567.09=20998.87 (万元) (或精确值:21000万元)

股权价值=20998.87-5500=15498.87 (万元) (或精确值:15500万元)

单位:万元

备注:

预测期现值=825×0.8929+1127.5-0.7972=1635.48 (万元) (或精确值:1635.44万元)

后续期价值=1127.5× (1+5%) / (12%-5%) =16912.57 (万元) (或精确值:16912.50万元)

后续期价值现值=16912.57×0.7972=13482.70 (万元) (或精确值:13482.54万元)

股权价值:1635.48+13482.70=15118.18 (万元) (或精确值:15117.98万元)

[例8]已知LZB公司2010年和2011年的销售收入为10000万元和12000万元, 税前经营利润为600万元和580万元, 利息费用为125万元和100万元, 平均所得税率为30%和32%, 2011年的股利支付率为60%。假定该公司的经营资产、经营负债与销售收入同比例增长, 可动用的金融资产为零, 2010年末和2011年末的其他有资料见表16。

单位:万元

要求:

(1) 计算2010年和2011年的税后经营利润、税后经营利润率。

(2) 计算2010年和2011年末的净经营资产和净负债。

(3) 计算2010年和2011年的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净经营资产周转次数、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经营差异率、杠杆贡献率和权益净利率 (资产负债表的数据用年末数) 。

(4) 对2011年权益净利率较上年变动的差异进行因素分解, 依次计算净经营资产利润率、税后利息率和净财务杠杆的变动对2010年权益净利率变动的影响。并进一步说明影响其指标变动的主要因素。

(5) 若该公司市场部门预计2012年销售增长4%, 预计CPI为5.77%, 在相关条件不变条件下, 预测对外融资额 (假定可动用的金融资产为零) ?

(6) 根据历史经验, 如果资本市场比较宽松, 公司的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为0.3;资本市场紧缩, 公司将不能到外部融资。假设公司计划2012年的销售净利率可达4%至6%之间, 确定LZB公司2012年销售增长率可能的范围?

(7) 针对 (5) 的状况, 如果LZB公司狠抓资产管理和成本控制, 估计2012年净经营资产周转次数提高1倍, 销售净利率达到6%, 问LZB公司是否需要向外筹资?

[答案]

(1) 2010年的税后经营利润=600× (1-30%) =420 (万元)

2011年的税后经营利润=580× (1-32%) =394.4 (万元)

2010年的税后经营利润率=420/10000×100%=4.2%

2011年的税后经营利润率=394.4/12000×100%=3.29%

(2) 2010年末的金融资产=180+80+94=354 (万元)

2010年末的经营资产=8000-354=7646 (万元)

2010年末的金融负债=460+54+810+760=2084 (万元)

2010年末的经营负债=4200-2084=2116 (万元)

2010年末的净经营资产=经营资产-经营负债=7646-2116=5530 (万元)

2010年末的净负债=金融负债-金融资产=2048-354=1730 (万元)

2011年末的金融资产=220+60+82=362 (万元)

2011年末的经营资产=9800-362=9438 (万元)

2011年末的金融负债=510+48+640+380=1578 (万元)

2011年末的经营负债=4800-1578=3222 (万元)

2011年末的净经营资产=经营资产-经营负债=9438-3222=6216 (万元)

2011年末的净负债=金融负债-金融资产=1578-362=1216 (万元)

(3) 2010年的净经营资产利润率=税后经营利润/净经营资产×100%=420/5530×100%=7.59%

2011年的净经营资产利润率=税后经营利润/净经营资产×100%=394.4/6216×100%=6.34%

2010年净经营资产周次数=销售收入/净经营资产=10000/5530=1.81 (次)

2011年净经营资产周次数=销售收入/净经营资产=12000/6216=1.93 (次)

2010年的税后利息=125× (1-30%) =87.5 (万元)

2011年的税后利息=100× (1-32%) =68 (万元)

2010年的税后利息率=税后利息/净负债×100%=87.5/1730×100%=5.06%

2011年的税后利息率=税后利息/净负债×100%=68/1216×100%=5.59%

2010年的净财务杠杆=净负债/股东权益=1730/3800=0.46

2011年的净财务杠杆=净负债/股东权益=1216/5000=0.24

2010年的经营差异率=净经营资产利润率-税后利息率=7.59%-5.06%=2.53%

2011年的经营差异率=净经营资产利润率-税后利息率=6.34%-5.59%=0.75%

2010年的杠杆贡献率=经营差异率×净财务杠杆=2.53%×0.46=1.16%

2011年的杠杆贡献率=经营差异率×净财务杠杆=0.75%×0.24=0.18%

2010年的权益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利润率+杠杆贡献率=7.59%+1.16%=8.75%

2011年的权益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利润率+杠杆贡献率=6.34%+0.18%=6.52%

(4) 2011年权益净利率比2010年增加=6.52%-8.75%=-2.23%, 见表17。

评价:2011年权益净利率比2010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净经营资产利润率降低, 使权益净利率减少1.82%, 因此, 可以认为使企业的基础盈利能力出了问题, 应继续分解净经营资产利润率, 并采用连环替代法分析:

净经营资产利润率=税后经营利润率×净经营资产周次数

2011年净经营资产利润率=3.29%×1.93=6.34%

2010年净经营资产利润率=4.2%×1.81=7.59%

合计为-1.25%。

税后经营利润率下降0.91%的影响:

(3.29%-4.2%) ×1.81=-1.65%

净经营资产周次数上升0.21次的影响:

合计=-1.65%+0.40%=-1.25%

结论:2011年净经营资产利润率比2010年减少的主要因素是税后经营利润率下降。

(5) 2011年公司的净经营资产/销售收入=1/净经营资产周次数=1/1.93=51.81%

2011年销售净利率= (394.5-68) /12000=2.72%

2012年销售名义增长率= (1+4%) (1+5.77%) -1=10%

2012年公司对外筹资比=51.81%-2.72% (1+1/10%) × (1-60%) =0.3984

2012年公司对外筹资额=12000×10%×0.3984=478 (万)

(6) 销售增长率的下限:销售净利率为4%且不能向外融资的内含增长率g:

51.81%-4% (1+1/g) × (1-60%) =0解得:g=3.19%

销售增长率的上限:销售净利率为6%且外部融资比为0.3的销售增长率g:

51.81%-6% (1+1/g) × (1-60%) =0.3解得:g=12.36%

故:LZB公司销售增长率的范围3.19%~12.36%

(7) 2012年净经营资产周转次数=1.93×2=3.86 (次)

2012年公司对外筹资比=1/3.86-6%× (1+1/10%) × (1-60%) =-0.49%

篇4:如何写好高考主观题答案

【关键词】主观题;答案;题眼;题面

近年来,高考题中主观题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主观题要求学生自己组织语言作答,既考察了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对考生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生所写答案只有准确、规范、完整才能得到理想的分数,这一点在诗歌和文学作品鉴赏题中尤显重要。

在读懂原诗文的基础上,如何做到作答准确、规范、完整呢?下面总结了三点。

一、分析题眼,读懂题面

考生们花了很大精力去研读原诗、原文,往往忽视了题目的要求,导致答偏答错,本已读懂的诗文,却丢了许多分,实在冤。题目要求是考试竞争的规则,只有对规则明了,把握出题者对考生作答的要求,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因此,对题目要求我们要认真研究,抓住关键词,扣住题眼。例如2007年四川卷诗歌鉴赏题第二题:“诗人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题中首先提示了“诗人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然后又问“全诗是怎样表现的”,题干中这几点信息都很重要,值得研品:既然提出“集中体现”在“乱”字上,答案的中心内容就应分析“心绪之乱”;既然是“全诗”,就应从首联到尾联均需关注;既然是“怎样”,就应该把所有的表现手法都要简析到。明白了题干要求后组织答案,才能做到角度准确,分析完整。

再如2007年湖北卷第16题:“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这一题实际是两问,先问“场景描写的特点”(其实根据参考答案应为“描写的场景有何特点”),后问“场景描写”的“作用”。在这里我们撇开第一问,以第二问为例分析。毫无疑问考生一定要抓住“作用”二字理解题干要求。是什么的作用?“场景描写的作用”。这是一篇小说,第一段中的“场景”就是小说的环境描写。有“清澈”的河水“在沙滩上闪烁”,还有“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边铺着“均匀细软的沙滩”等等。问题也就是“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的作用”。再结合所给选文,既然是小说,那么肯定要分析景物描写与人物塑造(这是小说的主要任务)的关系;既然是抒情性很强的散文化的小说,那么肯定要分析景物描写与抒发感情的作用。这样抓住“作用”这个题眼,通过分析,明确了题目要求,作答就不会跑偏了。

二、依托原文,紧扣中心

考生组织答案,有时会觉得无从下手,心中好像明白了,笔下写出来却跑了调;或是答案过于笼统、概念化,具体的诗文具体的题,答案却放之四海皆准。跑了调的要扣分,放之四海皆准就是不准。为使我们所写答案准确、具体、完整,组织答案必须以原诗原文为依托,紧扣中心。

例如2007年全国卷Ⅱ诗歌鉴赏第一题:“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这一题考察“炼字”,其实诗歌“炼字”也就是“炼意”。考生不难找出“白水明田外”中的“明”,“碧峰出山后”中的“出”。题目中还要求“简要分析”,“分析”就必须要扣住原诗题中和第一句都提到的“新晴”这个中心,并以之为依托,字不离句作出具体分析——“这两字充分显示了‘新晴景色特点:田野外河水上涨,阳光四射,水波粼粼,格外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阳光下清秀可爱犹如从大地上探出一般,层次丰富,清新宜人。”

许多诗歌鉴赏题目中都明确要求“请具体说明”、“试简要分析”。不管题干中提不提出要求,我们作答时都应该照顾原文,以原文的相关上下文作为依托,所写答案要具体涉及到原诗中的所写意象、所写人物或所叙之事。再者,试题虽然只就某一字、某一句、某一联设问,但答案往往要顾到全诗的中心内容或诗人所抒发的情感,即使没有必要对中心作具体阐述,也一定不要游离中心甚至悖于中心。

依托原文,紧扣中心,在散文鉴赏的答题中更显重要,《考纲》中明确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如果不以原文为依托肯定行不通,甚至有的复习资料还总结“答案就在原文中”。实际上,文学作品鉴赏无论是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分析综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还是考察鉴赏评价的能力,我们考生组织答案时都要结合相关上下文,虽然不需要原文照搬,但是要尽量利用原文中的词句。所写答案一定要紧紧扣住文学作品的中心主旨。

例如2007全国卷Ⅰ第15题解释两个句子在文中的含义:(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这一题虽然是理解两个句子,但是要能准确地写出答案,必须以依托上下文,扣住全文的中心。两句子写两种不同的环境对人的不同影响,正好从正反两方面印证了文章的主旨:(1)大西北环境的恶劣与生命的顽强会让人经受历练而变得坚强;(2)南方的环境过于温和,比不上大西北更能让人经受历练和磨练意志。

三、逐点表述,层次明晰

高考评分分要点给分,答对一点给一点的分,因此写答案时有“采分点”之说,意即答案能得分的要点。我们观察一些题目的赋分也能推知:4分题往往两个得分点,即使答案可能有三个要点,也是一点两分,答对两点给全分;6分题往往三个得分点。

有的题目已经明确要求“请分点作答”,有的没有明确要求,不管题目要不要求,所写答案均应尽量做到分点作答,使要点清楚明白地呈现在阅卷者面前。

例如2006年安徽卷文学作品鉴赏第一小题:作者在行呤阁畔产生了哪些遐想?请简要概括。(6分)根据文意答案应分作三点来写:①想到屈原的形象和诗句。②想到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和诗句。③想到在屈原馆中另辟闻一多纪念馆。

又如前面所举2007年湖北卷第16题的第二问答案也应分两点作答:①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②景中融情,表现了“我”和“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

有的题目回答还要用分析概括(总说与分说)的方式使答案层次明晰。例如诗歌鉴赏题中的考察炼字、表现手法时一般采取总分式(或分总式),先概括说明炼字的作用或指出所采用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和词句分析作答,如果有几个要点也应分点说明。

例如前面所举例2007年四川卷诗歌鉴赏第2题答案应写为: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园之思。(总写)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烛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第一点);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第二点);颈联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第三点);尾联用衬托手法,用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心境渲染到极致(第四点)。这样层次清晰、要点明确,就能无限接近标准答案了。

在文学作品鉴赏中针对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些考点的问题作答时,一定要做到层次明晰,有总有分,分述时要做到要点明晰,必要时还应用数字标明其层次。

篇5:哲学主观题答案

1.(1)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城乡人口选举人大代表的比例的变化,是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2分。如果用“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进行分析,也可酌情给分)

(2)坚持了发展的观点。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使公民平等享有选举权,把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落到实处,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是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举措。(3分)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整城乡人口选举人大代表的比例,符合礼会发展规律的要求,有利于调动全体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统筹城乡,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3分)

2.(1)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坚持联系的观点,根据现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3分)

②矛盾的普通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我们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特殊性,发展低碳经济、要做好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再行推广。(3分)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要树立创新意识。发展低碳经济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低碳产品,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3分)

(2)①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构建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体系。

②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制定相应经济政策,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引导,倡导绿色消费模式。

③企业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低碳产品,开展绿色生产、绿色经营。④消费者应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实践低碳生活方式。

(每个要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

3.①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②树立创新意识是辩证否定观的要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比亚迪电动汽车电池是在吸取、保留和改造原来手机电池的基础上开发而来。③创新要求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比亚迪敢于打破常规,寻找新思路。④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比亚迪通过创新推动了电池技术的发展。⑤创新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比亚迪在电池研发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创新。⑥创新需要立足于实践,使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比亚迪经过反复实验,在实践基础上,更新认识,研制出性能更高的电池。

4.①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分)针对当前“网络暴力色情游戏以及淫秽色情网站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这种情况(特点),全国“扫黄打非”办发布了《方案》整治网络环境。(2分)

②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2分)我们既要看到“网游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要看到“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2分)

③处于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要求我们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促进事物的发展。(2分)因此,“将加强宣传教育、集中清理网站、深入代办案件、抓奸源头治理、强化技术防范、严格问责制度作为工作重点。”(2分)

④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2分)网游业在“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网络暴力、色情游戏以及淫秽色情网页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必须打击手机网站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努力创造一个纯净的网络世界,构建绿色、健康与和谐的网络环境。(2分)

(说明:每小点4分,其他观点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如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矛盾的普遍性。)

5.①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1分)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有利有弊;网络使百姓拥有了话语权,使政府通过网络舆论了解民意,对国家发展起促进作用;同时也要注意有些网络舆论有虚假性、误导性,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2分)②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1分)对待网络舆论应该兴利除弊,运用法律和道德加以规范,使“利”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促进社会的进步。(2分)作为公民要正确分析网络舆论,利用网络舆论促进社会进步,做文明有素养的网民。(1分)总之,对于网络舆论的认识和利用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分)

6.①人的价值有两个方面,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新生代农民工追求的新型生活方式应该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

②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新生代农民工应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③新生代农民工应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把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统一起来。

④新生代农民工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每个要点2分,答出三个要点7分。)

7.①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奥运会后相关需求不足会对我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不利影响。(2分)②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一个结果的产生往往是多个原因引起的。除了奥运会带动的需求以外,我国经济增长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民生问题解决、灾后重建等方面的需求。(2分)

③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奥运会后,只要我们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加强宏观调控,合理规划和利用体育场馆,坚持扩大内虚的方针,仍然能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2分)因此,认为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的经济增长一定会放缓的观点是片面的。(1分)

8.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我省实际情况,提出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核心等措施,抓住了解决矛盾的关键。

(2)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经济的发展,既要立足全局,又要抓住主题和核心。

篇6:历史主观题答案知识点

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⑵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

历史内容=经济+政治+文化+...

历史内容即客观历史,是人类重大历史活动的客观记载。活动的主体包括重要历史人物、群体、组织、机构等。活动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态、制度、政策、纲领、路线、计划、条约;文化方面的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等。一般历史内容,可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分析。

高考历史各题型万能答案

一、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一般分为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再具体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作答

⑴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

⑵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等

二、历史条件:依照历史背景模板作答,应该侧重于有利因素

三、原因广度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经济、政治、思想、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四、原因深度:由浅入深直接,主要和根本原因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这三个方面既有层次区别,又相互联系,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帝国主义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五、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等

历史各种问题答题思路总结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达方面字迹一要工整、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语句表达通顺;三要简化,每一小点都要简单明了,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怎样解读改革变法成败的原因:

四步走:一是看改革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且得以有效实施。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

3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解题方法:关键是根据题意,自己确定比较项,再做具体分析。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4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

解题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5比较项的确定方法

解题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1.1.1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A

1.1.2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历史作用和特点 B

1. 分封制

内容:①分封,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镇守疆土,拱卫王室。

②各诸侯国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随王出征、纳贡和朝聘等各种义务。

③诸侯还要对下属进行分封,分封制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特点:①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②诸侯国与周王的臣属关系明确。

③层层分封,确立等级秩序。

作用: 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2. 宗法制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特点: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作用: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地结合;

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1.1.3始皇帝的来历与皇权的至高无上 A

1. 始皇帝的来历

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希望由自己开始,子孙能够万世传承,永掌政权。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皇权的至高无上

①首创的皇帝制度,包括名号制度、皇帝的权利、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②军国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

特点:权利高度集中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1.1.4 秦朝中央官制与郡县制的内容及作用 B

1.中央官制

(1)在中央,设三公九卿。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职能: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三公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2)特点:相互配合,彼此牵制,皇帝大权独揽。

2.郡县制

(1)秦统一后,统治区域空前扩大。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①,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2)与郡县制相适应,秦始皇建立了一套“郡、县、乡、里”地方官僚机构。

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更有利于中央政权的稳定与巩固。

1.1.5 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B

1.建立: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实行一系列巩固统一措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2.内容: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

3.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4..影响

(1)直接:秦朝通过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从而巩固了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2)深远: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统一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多年的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1.1.6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 C

1.目的: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

2.措施:①建立中朝、设刺史。

②解决王国问题,实行“推恩令”,王

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3.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权利过于集中也带来了一些弊端。

1.1.7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B

1. 名称、职能: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2.意义:(1)三省之间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

(2)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3)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

1.1.8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 B

1. 明朝的内阁

设立:明太祖废除丞相后,事务繁多,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协理奏章,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权利越来越大,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评价: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2.清朝的军机处

(1)设立:清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

(2)权限:军机大臣品级不高,都由钦定。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特点: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有皇帝一人裁决。

(3)意义:军机处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提高了行政效率。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

1.1.9 君主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C

1.积极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2.消极作用:①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

②绝对专制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③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1.2.1 从1840到19列强侵华的史实 A

1.鸦片战争

英国发动原因: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

《南京条约》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五口通商、割香港岛给英国、协定关税等,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3)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2.第二次鸦片战争

爆发原因: 列强为了扩大在华的权益。

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所为。

战争的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3.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日本在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实行对外扩张的政策。

《马关条约》及其影响:(1)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着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战争赔款使国家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

(2)各国纷纷在中国土地上划分势力范围,严

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3)为挽救危机,清政府开始进行军事改革;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发动战争的借口:“救护驻华使馆,并助中国剿匪”。

战争经过:196月,八国联军从天津进犯北京,进而攻陷北京。于1901年9月胁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影响: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严重不平等条约。巨额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在北京设立的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1.2.2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 A

1.虎门硝烟的意义: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2.义和团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表明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者。

主要史实:义和团向北京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发起猛烈进攻。

意义: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1.2.3侵华日军的罪行A

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烧杀淫掠,元恶不作,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等无数惨案,犯下滔天罪行。

1.2.4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主要史实及意义 B

(见后国共合作抗日)

1.3.1太平天国的主要史实 A

1.开始的标志:1851年金田起义

2.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都于此。1856年,经过北伐和西征,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3.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后期,重建领导核心。洪仁玕提出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

4.天京陷落:1864年太平天国在中外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

5.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

(1)打击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2)它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并破天荒的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1.3.2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与局限 B

1、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太平天国不可能取得革命的成功。

重要原因:太平天国的内部矛盾。

相关因素:太平天国内部的腐败和重大战略决策的失误。

2、太平天国的历史局限性:

太平天国试图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地上天国”,最终却归于失败,这表明了它单纯依靠农民阶级来完成争取独立、富强等历史任务的局限性。近代中国社会需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争取民族独立、建设现代化国家,必须要先进的阶级来完成这样的历史使命。

1.3.3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 A

1、背景:

(1)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时间:19

宗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刊物:《民报》

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主要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等问题。

(4)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

黄花岗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极

大地鼓舞了人们的革命斗志。

2、武昌起义

1910月10日;

武昌起义的胜利,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

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④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⑤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⑥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4、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19,清王朝统治结束。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标志:1912年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1.3.4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C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3.5五四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C

1.导火线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2.主要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3.初步胜利:北京政府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中国第一次拒绝了由世界上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订的和约。

4.历史意义

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一场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

5.五四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民主和科学的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3、

1.3.6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对中国变革的影响 B

1、陈独秀、李大钊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 中共成立的条件: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2)李大钊、陈独秀:贡献突出。

2 、中共一大内容: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党的奋斗目标,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意义: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3.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 A

1、工人运动与国民革命蓬勃开展

(1)国民党一大

背景:中共独立领导的工人运动失利的教训;中共二大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战线。

国民党一大宣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提出三大政策,奠定合作实现可能。

一大意义:标志着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国民革命运动开展起来。

(2)北伐战争

背景:了解城市工人运动和农村革命形势迅速高涨。

影响:推动工人运动发展;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势力。

(3)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2、南昌起义与井冈山道路

(1) 南昌起义

A.注意人物、图片

B.意义:打响中国共产党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对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2) 八七会议

A.内容与成果: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

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其核心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坚决领导武装斗争,用枪杆子夺取政权,推动土地革命;发动农民,注意农民运动的突出作用。其二在斗争形式上不再依附国民党,要开展独立的武装斗争。

B.意义:是中共开始了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一次重大理论突破。

(1) 秋收起义

A.意义:八七会议确定的方针的具体体现,回击了屠杀政策;扩大了中共在农民群众中的影响;为红军的创建和土地革命奠定基础。

B.文家市决策:开始放弃攻打大城市的战略,向农村转移。

(2) 井冈山革命割据地的建立

A.井冈山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B.这条道路是正确的:因为它符合中国国情。“国情”的含义包括两层:其一中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其二国民党在城市力量强大。

C.意义: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一次重大转变。

3、红军长征

(1)背景:日本大举侵华与中国领土、主权不断沦丧;国民政府坚持错误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中共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

(2)遵义会议: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长征胜利结束: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建立陕甘宁根据地。注意图片。

4、国共合作抗日[1.2.4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主要史实及意义 B]

(1)卢沟桥事变

A. 背景:日本侵华深入侵占东北,逼近华北,民族危机加深;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 意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始。:

C.日军的暴行: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等。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A. 过程:中共七八宣言;7月17日蒋介石庐山谈话;9月22日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对《宣言》的谈话。

B. 意义:抗日战争胜利的政治保障。

(3) 抗日战争胜利

A. 中国军民的抗日战争(两个战场合作抗日):抗战全面展开后,形成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与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在初期正面战场为抗战胜利做出巨大贡献;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成承受更大的压力,付出巨大的牺牲,为主战场。两个战场同样为抗战做出巨大贡献。

B. 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 4 ) 抗日战争胜利历史意义

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完全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基础;收回台湾。

5、两种命运的较量

(1)1945年重庆谈判及《双十协定》

A. 背景:抗战胜利后两党提出各自主政治主张,中国面临光明与黑暗两个前途。重庆谈判是两党较量将理论付诸实践表现。

B. 过程:注意毛泽东和蒋介石重庆谈判合影图片。

C. 成果:《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但是在军队和政权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

(2)1946年重庆政协。

政协会议确认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和和平建国途径,否定了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

6、解放战争的胜利

(1)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2) 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共产党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通过一年的努力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3)、战略决战

A. 千里跃进大别山:1947.6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中共对国民党转入战略进攻,刘邓千里跃

进大别山是开始标志。

B.三大战役:到1948年秋,低我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人民解放军力量上开始占优势。三大战役胜利消灭国民党军队精锐力量,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

(4)、解放战争胜利

A.北平和谈:

三大战役结束后,南京政府穷途末路,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代理南京政府总统。在李宗仁要求下,国共双方在北平和谈。最后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和谈破裂。

B. 蒋家王朝覆灭:

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结束。

1.3.8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C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民族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 篇章。

1.4.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A

(1) 开国大典

A.新政协----建国准备其核心内容是《共同纲领》

B.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开创历史新纪元;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 进入人民当家作主时代;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2)、第一部宪法

A.目的:保障向社会主义的政治过渡

B.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C.内容:确立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规定人民权利和义务;规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

1.4.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A.性质:根本政治制度

B.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立

C.意义:奠定政治建设基础;规范政府与人民关系;昭示最高权利属于人民。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A.基础:中共与民主党派长期合作,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历史.

B.形式:政治协商会议

C.指导思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长期合作,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热情;开创了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1.4.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A. 性质和地位:基于多民族国家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B. 基本内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平等和团结,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利。

C.确立过程和成果:《共同纲领》开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更明确规定----。五大省级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初具规模.

D.意义: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维护祖国统一和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1.4.4 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

1.4.5;对民主法制建设的破坏 A

对民主法制的破坏的表现:

对人的生命财产的侵犯;党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瘫痪,规章制度废弛,党组织遭到破坏;权力机关革命委员会建立不符合民主程序;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刘少奇案。

1.4.6 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A

(1)、《1982年宪法》

意义:1982年宪法颁布以及随后相继出台《选举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规,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A.核心内容:村民委员会主任、城市居民委员会主任由村民或居民直接选举产生。

B.意义:基层民主选举是落实宪法赋予的人民权利、进行民主建设、保障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的基层民主建设激发了广大人民政治热情,保障了人民合法权益;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重大进展。

1.4.7 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B

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是中国政府为保障群众民主权利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

1.4.8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B

1、“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A.背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

B.形成过程:1981年---叶剑英的“九条方针”;1982年12月—五届人大五次会议规定国家必要时设立特区,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障;1984年---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方针,“一国两制”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C.含义:

“一个中国“是前提—中国的领土和主权的必须完整,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两种制度并存”是解决统一问题的新思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台保留资本主义制度,维护台、港、澳的繁荣与稳定。

2、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

(1)、条件成熟: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提升;“一国两制”提出

(2)、解决的过程:

A.82年---中英首脑会谈,揭开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序幕。

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图片,

B.84年12月---中英签署《联合声明》,确认中国收回主权的时间。

C.87年4月---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国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

D.7月----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E.12月---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1979年元旦,两岸实现真正停火。

(2)、80年代两岸进一步交流。

表现:“三通”逐渐放宽;民间交往不断增多;两岸以民间团体对话形式,进行接触与会谈,并达成一个中国的原则;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中共十六大再次强调“一国两制”方案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1.4.9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仅供参考) C

1、祖国统一必然促进中国的经济腾飞,进一步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给中华民族复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祖国统一的实现可以大大提升的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消除国外敌对势力利用台湾问题制约中国发展的企图,给中华民族复兴营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3、祖国统一的实现可以凝聚中华民族的人心,振奋民族精神,推动国家的迅速发展和民族振兴。

1.5.1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A

①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②建国一周年时,中国已同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5.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内容和影响。

1.提出:在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

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影响: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②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4.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①日内瓦会议: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会议,在会上起了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②万隆会议:1955年,在万隆举行的亚非国际会议上,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了万隆十项原则,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1.5.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A

1.背景:

①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②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中国的斗争得到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③70年代,中国在内政、外交上取得的成就,使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没有中国的参加,许多重大的国际问题无法得到彻底解决。

2.标志: 1971年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代表的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5.4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及其影响 B

1.中美关系正常化

(1)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实行敌视政策,双方处于对立状态;

②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美国的霸权地位面临着苏联的严峻挑战,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也难以继续下去;中苏两国关系不断恶化,苏联构成对中国安全的直接威胁。)

(2)标志: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2.中日建交的背景、标志。

(1)背景:日本在美国改善对华关系的“越顶外交”中受到极大冲击。

(2) 标志: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问中国,签定中日《联合声明》。它的签定,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揭开了中日两国关系新的一页。

3.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的影响: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许多西方国家也纷纷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

1.5.5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B

1.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促进了亚太经合组织的健康发展。

2.中国积极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1.6.1古代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城邦制 A

1.古希腊地理环境及影响

(1)山多土少,陆路交通不便和地域分割,是促成希腊难以统一、城邦小国林立局面的重要因素。

上一篇: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儿童乐园》教学设计下一篇:南京餐厅油烟净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