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勇气》教学设计

2024-07-12

绘本《勇气》教学设计(共12篇)

篇1:绘本《勇气》教学设计

先不看图,先看文字,让他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这种方式很利于学生的学习,但是我怕自己现在hold 不住。

一、分享一个关于勇气的故事,一个故事里面要包括勇于去做与克制两个方面我自己的或者是名人的,各准备一个,看哪个效果好再决定用哪种。讲完后说小琰老师,或这个名人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有一个法宝。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么?大家猜完后,嗯,总结为勇气。

我们看到了在老师的身后有六道勇气大门,每扇门后面有有趣的知识,好玩的故事。看看小勇士们是否能闯关成功,下面就带着你的金睛火眼,以及随时准备回答老师问题的嘴巴,带着满满的快乐跟小琰老师一起出发吧。

二、选择六幅图来讲(前期准备十幅)

1、勇气,是晚上由你负责查看房间里的动静。(责任,二年级小孩面临着开始自己独自睡觉的勇气。在家庭中,在生活中,对父母的爱)

2、勇气,是你去参加智力竞赛,而且你的题目是“曌”字怎么读。

(学习方面的,展示自我的、登台的镇静,坦然面对结果,懂得在这个比赛的过程中,我已经收获了许多)

3、勇气,是解释你的新裤子怎么弄破的(诚实、勇于承担责任)

4、勇气,是知道还有高山,就一定要去征服。

勇气,是小草从冰雪下破土而出。(战胜困难,傲雪凌霜,雪地里,引出岁寒三友诗句)

5、勇气,是刚搬到新地方,你大方地说:“嗨,我的名字叫伟利。你们呢”(友谊、友好、主动)

6、勇气,是你决定去理个发。

勇气,是吃蔬菜时不做鬼脸,先尝尝再说(敢于尝试,拥抱新世界)

克制自己的勇气

1、勇气,是和别人吵架后你先去讲和。(有关友谊、以柔克刚,待人接物,妥协)

2、勇气,是你知道个大秘密,却答应对谁也不说(保守秘密、诚信)

3、勇气,是爱它,却不摘它。(爱的真正含义,是给予,不是索取)

4、勇气,是坐车游览到最好的地方,你被挤在中间。(谦让他人)

5、勇气,是我们相互给予的东西。(分享的快乐)

选择的依据:

1、二年级孩子可以听懂的

2、孩子感兴趣的

3、对孩子有实际意义,他马上就可以去做。

4、符合中国文化的

5、内容覆盖面广,分为勇于去做,愿意克制分享

6、不好讲的不讲(这样不对)

三、选择后如何讲

1、去掉文字,让学生描述。

2、呈现文字,分享故事、例子(中国的、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古代的,现代的,、神话、童话、不要重复)

3、穿插一首儿歌,一首古诗词。

4、从勇于去做,到克制自己的过渡,让学生去感受

四、小琰老师心目中,有勇气的孩子是怎么做的(想拍图片,展示图片,我现场配音)

选取符合这个年龄阶段的

比如:勇气,是每天清晨闹钟一响,就立即起床

勇气,是上课注意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

勇气,是不再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吵架等

勇气,是晚上做好作业后帮妈妈做一样家务。

五、制作上海师范大学的卡片,发给孩子们

上面写,我认为,我做过的最有勇气的事情是什么,当时我的感受

今天,我们班的小勇士还有小琰老师一起闯过了六道勇气大门,忽然觉得自己是大孩子了,接下来我准备带着我的勇气去

篇2:绘本《勇气》教学设计

前段时间我给孩子们上了一节绘本阅读课,绘本的名字叫做《勇气》全书就像一首散文诗,语言优美、琅琅上口、风趣幽默,非常适合大声朗读和课堂讲述,每一页都很有趣。这本书是美国插画作家伯纳德•韦伯所作,他收集、采纳了生活里的点点滴滴,提醒读者们在生活中需要用源源不绝的勇气来面对生活里的下一刻。

在课堂上,我先带同学们连图带文通读了全书,遇到好玩的地方,我会停下来让学生仔细看图,然后让大家猜猜勇气是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学生们很喜欢猜,而且他们很有创造力,依据图画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勇气。这样读完全书后,我根据这本书像散文诗的特点,设置了一个朗诵环节,即一边翻书一边让同学大声诵读勇气是什么,意在再一次让学生感受这本书的魅力,体会语言文字个我们带来的快乐。最后我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勇气是什么,把自己说的写下来并配上图自己当作家创作图画书。这是一个拓展环节,有了前面的学习铺垫之后,孩子们思路打开了,有很多话要说,我就让他们踊跃的表达出来,然后用笔记录下来然后将自己的勇气大声向全班宣布,孩子们很开心,他们第一次感受到创作的乐趣,有一种很幸福的满足感。

篇3:绘本《勇气》教学设计

一、因“情”制宜,激发幼儿的情趣语言

成功的阅读来自于良好的阅读期待,而要激发孩子良好的阅读期待,利用游戏化的情境创设情趣丰富的“情感场域”,因“情”制宜,为情趣化之始。

活动一开始,师幼以小熊的形象,伴随欢快的音乐,来到草地上玩“尾巴”游戏,以此导入活动。随即运用“猜想式”策略,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合理猜测小熊不满意自己尾巴的原因,鼓励幼儿勇于表达自己的猜测和想法。这一环节把游戏化的情境融入教学过程,将幼儿带进绘本内容所展现的情境中,营造了适宜的情境氛围,调动了幼儿的学习情趣,孩子们在跳跳、玩玩中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并大胆地运用语言进行丰富的表达,积极抒发自己的所感所想。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运用多通道感官参与,随着音乐的节奏、力度、速度、结构等进行创作活动,将自身对绘本作品的理解融入音乐情境,激发了想象,拓展了思维和语言,个性化、情趣化的语言喷涌而出:尾巴尾巴翘一翘,尾巴尾巴甩一甩,尾巴尾巴扭一扭,尾巴尾巴碰一碰……开心快乐的游戏,生动活泼的语言,使学习活动乐趣横生。

二、因“趣”施教,丰富幼儿的情趣表达

绘本故事《小熊的尾巴》情节简单,充满趣味。特别是小熊羡慕小动物们的尾巴,也想拥有和他们一样的尾巴,其可爱又可笑的想法让人忍俊不禁,但在孩子们心中,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基于这样的心理认知,笔者运用“开放式”策略引导孩子们帮助小熊“长”尾巴,通过“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小熊吗”“怎样才能拥有这些神奇的尾巴呢”等开放性的提问,激发幼儿发散思维,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综合、猜测和想象,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们创意无限,他们觉得可以做个梦、借个尾巴、装个假尾巴或请个仙女变魔法等来拥有神奇的尾巴。幼儿充分表达后,通过创编魔法咒语来开展阅读游戏“长尾巴”和“缩尾巴”,充分感受到童话好玩、有趣。同时,笔者运用“推理式”策略引发幼儿交流讨论,进行思辨:“长期拥有这么长的尾巴,对于小熊来说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有的幼儿说:“这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儿呀!小熊拥有这么神奇的尾巴,以后想干什么都可以啦!”有的幼儿则认为:“这么一条长长、怪怪的尾巴,小熊走路睡觉会不方便,其他小动物可能也会不喜欢小熊。”……孩子们各抒己见,充分发表意见,在自我思辨的过程中进行推理、辨析,最后发现问题并统一了认识,积极地创编咒语,帮助小熊变回自己的短尾巴。

笔者利用绘本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元素,创设开放式、推理式问题情境,促使幼儿开动脑筋,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更有利于幼儿大胆主动地发言,在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因“演”而异,提升幼儿的情趣思辨

幼儿活泼好动,乐于自我表现。遵循这一特点,笔者运用“递进式”策略,将绘本故事教学与表演相结合,引导幼儿大胆表演,积极创编“缩尾巴”的魔法咒语,充分调动幼儿多感官的参与,让幼儿愉快地投入到绘本故事所描绘的情景中去。孩子们身临其境,真切地体会到绘本所表达的情趣,在边表演边创编的状态下激发了潜能,提高了语言表达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注重多维对话,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如活动最后提问:“现在你觉得什么样的尾巴才适合小熊?你想对小熊说些什么呢?”引发幼儿情感的共鸣,发散幼儿的思维,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提升语言表达水平,也提升了思辨能力。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别人的好东西不一定适合自己。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幼儿敏捷的思维和精彩的语言为活动锦上添花,将整个教学活动推向了高潮。

情趣化绘本教学作为基于情境的语言教学实践,以追求符合幼儿心理的“趣味”为主旨,提升了幼儿绘本阅读的兴趣指数和阅读品质,其实施关键在于阅读教学的情境化、趣味化、生活化,用一种动态的情境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提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阅读的进一步深入,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内容,进而克服绘本教学的“浮光掠影”,真实地提高绘本教学的质量。

篇4:绘本《勇气》教学设计

1. 自然到达。遇到相关话题时不回避,未曾有合适的时机,也不贸然堆叠信息。

2. 简单准确。以孩子的理解力为基准,给予客观的态度,正确的名称和科学的解释。

比如,管乳房就叫“乳房”,而非其他代用词,就是许多育儿专家提倡的态度。因为这种自然的传达,能够让孩子从小了解,“乳房”就如同我们的手和脚,是身体普通且重要的一部分,不必刻意掩藏,更无需觉得羞耻。

不过,也因此有过小笑话。彼时我还没当妈妈,听一位编辑同事讲:带女儿去荡秋千,在孩子从空中荡回来的时候她假装要被踢到,做出惊恐万状的样子。女儿超喜欢这个游戏,一边咯咯笑着越荡越高,一边冲妈妈大喊:“小心啊!我这次就要踢到你的乳房了!”同事又笑又无奈,对我说:“哎呀,我明明是秉承新的教育观,向孩子示范以坦白平等的态度对待身体的各个部分。这下好了,以后我再也不好意思去小区游乐场了。”我也因此得了“教训”,在游游渐渐长大、需要与她沟通相关信息的时候,会跟她说:“这是……不过在公开场合,我们经常会说成……”

“为什么?”游游瞪着大眼睛。“因为在我们的文化里,大家多少会觉得直接这么说有点不好意思。”她皱着小鼻子点点头,这是“好吧,我原谅了你们这些麻烦的大人”的意思。

就个人经历而言,我的育儿观既受西方思维的较大影响,却又深深扎根于自身的文化语境氛围中,对“乳房”之称的顾虑,就源于此。

遇到《小乳房》,第一眼就被标题和封面设计“震”到,在心里小小呼了一声“哇!”也是巧了,我还未及翻看,它就被女儿抓走,兴冲冲地递给外婆:“外婆,给我讲这本!”

外婆学医出身,是老派知识分子,猝不及防地被孩子推到这个“敏感”名词前,我没有机会看到她当时面上的表情,但也能猜到“科学知识”与“传统观念”同时冒头时,她所受的冲击。外婆终究还是给游游讲了这本书。我在房间的另一头,听见外婆一字一字念:

“我也想有妈妈那样的乳房。有了乳房,弟弟就不哭了,还会冲我笑。

乳房、乳房、乳房、乳房、乳房……

要长大了才有乳房,小奈可不想等那么长时间。”

《小乳房》以生动,饶有趣味的方式讲述了小女孩小奈渴望有“妈妈那样的乳房”的故事。

在小奈看来,乳房太了不起了,有了它,弟弟就不哭了。

她等不及长大,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想要让自己得到妈妈那样的、软软的乳房。

小奈的各种尝试让游游大笑不已,跟随故事的进展,外婆讲述的方式也已由开始时候的拘谨不自在恢复到以往的轻松流畅。

在游游的央求下,这个故事,外婆一连讲了三遍。对她喜欢的绘本,游游永远是百听不厌。

终于到了晚饭上桌,外婆把书放下,抬起头:“吃饭吧!下次再讲。”言语间,还是多少流露出如释重负之感。

对于大部分年轻父母而言,接受《小乳房》这样的绘本应该不困难。相应地,也有不少文章指责或自责大人撞见类似题材时冒出的小小尴尬。

要我说,这样的尴尬很正常。我们出身的文化和成长经历不可避免地在每个人身上留下印记,言辞上的婉转并不表示我们不够坦荡。

不过越是这样越应该感谢绘本,借童心童语之力助我们再突破一点心中藩篱。更应该感谢的是外婆。

谢谢她的勇气。

篇5:绘本 勇气

【教学目标】

1.借助绘本阅读,培养学生观察画面的能力,享受阅读的情趣。

2.以读、说、绘的方式引领学生走进童书,感悟诗意面对生活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又到了我们课外阅读的时间啦!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一本有趣的童书。(出示书)书名是—— 板书:勇气

二、观察封面,初步感知。

1.指导学生观察封面:读一本书要从书的封面读起,从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伯纳德•韦伯

教师简介作者:伯纳德•韦伯,1924年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在一个很有创造力的家庭长大。虽然小时候常搬家,但家人总是会确定新的落脚处有图书馆与戏院。“喜欢鳄鱼”成为他开始创作童书的动机,他还创造出一个著名的童书角色——鳄鱼莱尔。伯纳德常走访小学与读者接触,他尤其鼓励小读者把看完故事的感受和自己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再发展成新故事。伯纳德曾出版的童书超过30本,其中《勇气》一书出版后,在美国和日本都引起了热烈反响。

3.出示横条上的内容:

荣获《父母必读》红泥巴2007全国十佳童书第1名。著名儿童阅读专家阿甲倾情翻译。著名儿童文学家梅子涵、彭懿推荐。让学生读一读,再说说了解了什么?

三、共读童书,随机设疑。

1.教师读第3—8故事内容,学生边听边看图。

随机引导学生思考:请同学们看图,为什么这里的勇气令人敬畏?为什么说这里的勇气平平常常?

2.学生自由读第9—32页。

要求:①读一读句子,再看一看图画。

②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想一想书中为什么这样说? 3.交流:

勇气,是刚搬到新地方,你大方地说:“嗨,我的名字叫伟利。你们呢?”勇气,是和别人吵架后你先去讲和。

勇气,是改掉坏习惯。勇气,是爱它,却不摘它。勇气,是不开灯就上床睡觉。勇气,是小草从冰雪下破土而出。勇气,是坚持自己的梦想。勇气,是我们相互给予的东西。„„

四、整体回味,感悟延伸。

1.故事读到这儿,你心里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2.你有哪些收获?

3.哦,勇气,你到底是什么?

出示:勇气,是()。

4.用上面的句式说一说自己亲身体验或者亲眼目睹的“勇气”。

5.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什么是“勇气”,再配上图画。6.展示学生的创作。

五、推荐绘本,阅读延续。

1.经典的绘本故事非常多,感兴趣的可以找来读一读。阅读绘本,要注意观察、想像,还可以和小伙伴们分享精彩的片段。

2.推荐绘本书目:

篇6:绘本勇气读后感作文

好书是适合捧在手上一读再读的,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星期天,妈妈给我买了美国作家伯纳德韦伯的《勇气》。这是一本绘本,漂亮的插图,简单的文字,其中所蕴涵的道理却很多很多。我反复咀嚼书中的文字,看似简单的文字却让人回味。

勇气是什么呢?作者对勇气作了诠释:

“勇气,是你第一次骑自行车不用安全轮。”“勇气,是你有两块糖,却能留一块到第二天。”“勇气,是你知道一个大秘密,却答应对谁也不说”……

书中,35种可贵的勇气,有的令人敬畏,有的平平常常。马戏团里“空中飞人”的表演,这是令人敬畏的勇气;上探太空,下探深海,这也是令人敬畏的勇气。而改掉小小的坏习惯,这是平平常常的勇气。总之不管是哪一种,勇气就是勇气。

《勇气》带给我许多的感触和共鸣,让我不断的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当我在环湖花园游泳馆学游泳时,听到妈妈让我和伙伴比赛谁有勇气——从岸上跳下1.8米深的`游泳池并游回浅水区这个近乎“无情”的命令时,心惊胆战的我连腿都瑟瑟发抖了。是妈妈不断鼓励我的眼神,是教练示范标准的动作,让我终于鼓起勇气,小心地踩到泳池的边缘,再也不犹豫,往下一跳……哈!我成功了!这就是勇气!、

当我第一次作为升旗手上台演讲时,我的心别提有多紧张了。是台下一千多名同学赞赏的目光给了我无比的自豪和自信。我被授予升旗手缎带,望着胸前鲜红的缎带,我的心中也升腾起一团火焰。我向前跨了一步,在热烈的掌声中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演讲。这就是勇气。

在生活中,勇气无处不在。“5.12”地震时,林浩不顾自己的安危,从地震废墟中背出两名同学这是令人敬畏的勇气;“11.15”胶州路火灾中,消防叔叔奋不顾身,冲向火场,救出了许多居民,这是令人敬畏的的勇气;捡到钱包抑制住诱惑还给失主,这是平平常常的勇气。

篇7:《勇气》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训练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概括课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道德、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树立和平的信仰,培养学生爱正义、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勇气”的含义。

2、学习小说故事情节的几个要素。

教学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语言表达。

2、透过平静的叙述,体会感人的力量。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什么是勇气?同学们想一想,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最值得欣赏和佩服的勇气?

(同学们也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想一想,有没有一件表现你非常勇敢的事情?然后给大家讲讲你那次勇敢的经历!)

二、初读课文。

1、掌握生字词。(请你写出文中你学习掌握起来有点困难的生字 )

2、把握文章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第 自然段):____________ , 引出故事。(总起全文)

第二部分(第___ 至 ___自然段):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两种勇气”。(讲述《勇气》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____至_____自然段):通过“将军”对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主题。

三、熟读课文:

1、提问:美国伞兵讲的故事从课文的哪一段开始到哪一段结束?

讨论并归纳:从第二自然段开始到倒数第五自然段结束。

2、提问:课文开头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交代故事的叙述者和主人公之―――美国年轻伞兵的外貌、功勋。

3、提问:课文最后四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课文最后四段写作者听完故事后的感受,在文中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4、提问:阅读课文,说一说,故事是怎样开头、发展、结束的?

讨论并归纳:

(1)开头:盟军向诺曼底空投伞兵,美国年轻伞兵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敌占区着陆。

(2)发展:年轻伞兵遇到德国人的追捕,一个法国女人救了他,被德国人发现,她的丈夫被德国人打死。年轻伞兵跑进了树林。德国人继续追捕他,他又一次来到这个法国女人的房子。这个法国女人又一次掩护了他。

(3)结束:美国年轻伞兵获救。三天之后,诺曼底地区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队。

5、请试用美国伞兵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

6、提问:用美国伞兵的口吻讲的故事与课文原故事作比较,叙事角度和表达效果有什么变化?

(1)从叙事角度看:以美国伞兵的口吻讲述一个法国女人两次掩护地而牺牲了自己的亲人的故事。歌颂的主要对象是这个法国女人。而原文则是从第三者的角度讲述这个故事,歌颂的对象不仅有法国女人,还有美国伞兵。

(2)从表达效果看:以美国伞兵为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更显得真实感人。而原文则能从更广泛的视野,叙述美国伞兵所无法看到、听到的细节。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7、提问:课后练习一、1。

讨论并归纳:当美国伞兵第一次来到农家门前请求给予掩护时,法国女人回答说:“哦,当然啦。”法国女人认为美国人是盟军,是来法国赶走德国人,解放他们的。理所当然得到法国人的保护。当美国伞兵第二次来到农家门前请求给予掩护时,法国女人再一次收留了他,并说:“哦,当然啦。快!”法国女人并没有因为第一次掩护了美国伞兵而牺牲了自己的丈夫而感到后侮,还是一如既往地掩护美国伞兵。法国女人为了和平,为了捍卫自己的信仰,不惜牺牲,包括自己亲人及自己的生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8、提问:课后练习一、2。

讨论并归纳:我认为作者更重的是法国女人的勇气。青年伞兵的勇气是拼命的勇气,但是法国女人的勇气是一种为了捍卫和平的信仰而不惜牺牲的勇气。这种勇气更值得人们的尊敬和赞颂。

9、提问:课后练习一、3。

讨论并归纳:“有福气”是说明这位法国女人值得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敬重。她的信仰是捍卫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她懂得为了捍卫自己的信仰必须付出代价甚至宝贵的生命。所以她毫不犹豫地做出了牺牲。

四、小结

本文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一个法国女人为了掩护美国伞兵,不惜牺牲自己的亲人的故事。赞美了为了捍卫世界和平,不惜献出无价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的勇气。

五、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一―读《勇气》有感。

【板书设计】 16、勇气

美国伞兵 法国妇女

着陆失误大胆求援(勇敢)身份:普通农家妇女

不幸被捕越窗逃生(机敏)外貌:并不漂亮

身陷绝境再返农家(智慧)眼光:善良镇定不普通

事件:两次救援

战士的勇气 人类对和平信仰的勇气

篇8:绘本《勇气》教学设计

绘本以简练的文字,构筑出跌宕起伏的故事; 绘本以图画的方式讲故事,符合孩子们的欣赏习惯;绘本以风趣活泼的风格,表现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事物《。逃家小兔》绘本“读写一体”的教学对象定位于二年级下册的孩子。这一阶段的孩子识字量已近1500字,基本跨越了文字障碍。因此,从绘本入手, 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欲望,并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学习运用绘本语言表达,就显得大有可为了。

【绘本解读】

《逃家小兔》这部绘本讲述了一个小兔子和兔妈妈之间玩语言捉迷藏游戏的故事。小兔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兔妈妈不离不弃的追随,让这个情节简单的小故事,温馨而充满情趣,被誉为图画书中的经典之作。

《逃家小兔》的语言别具特色——妈妈与小兔之间的对话以“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的句式贯穿整个故事,想象奇妙,诗意盎然,极富韵味。

因此,本设计旨在通过对小兔与妈妈之间对话的品读与剖析,发现对话形式上的秘妙,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这一特色句式创作儿童诗。

【教学目标】

1. 阅读绘本,想象说话,感受小兔想象的丰富奇特和妈妈母爱的温馨执著。

2. 学习运用绘本语言——“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句式创作儿童诗。

3. 通过品读一部绘本,推荐一组绘本,激发学生走进绘本世界的兴趣和欲望。

【课前准备】

《逃家小兔》绘本;PPT ;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听片段,猜题目,激发阅读兴趣

1.讲述片段,竞猜题目。

教师讲述《逃家小兔》故事片段,让小朋友猜故事题目,引出课题;请学生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这个有意思的题目。【板书:逃家小兔】

2.激活记忆,重温故事。

(1)请小朋友说说故事主人公是谁。

让我们一起把小兔和兔妈妈请到黑板上来吧!【板书:小兔妈妈】

(2)请读过此绘本的小朋友说说这个故事中印象深刻的片段。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点评:以故事片段的讲述导入,激活阅读体验,让孩子们带着对童话的美好记忆,步入美丽而又温情的童话意境。)

二、分角色,读绘本,发现对话奥秘

1.分发绘本,人手一份。同桌分角色朗读故事。

2.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思考:兔宝宝和兔妈妈是怎么说话的?你发现其中的秘密了吗?

3.交流兔妈妈和兔宝宝对话的秘密:兔宝宝和兔妈妈都喜欢说——如果你变成( ),我就变成 ( ),( )。【板书这一句式】

(点评《:逃家小兔》情节简单,一读即懂。故阅读伊始便直指表达形式,略去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文本形式的秘妙,删繁就简,去芜存菁。)

三、据文意,练表达,感受温馨母爱

1. 看图说话。

PPT依次播放绘本中的无字彩图,请小朋友用上述句式说说每幅图画的意思。

2.想象说话。

小兔这么调皮,它还会变成什么呢?兔妈妈又会怎样变化呢?请小朋友开动脑筋,帮小兔和兔妈妈变一变吧!

3.感悟母爱。

小朋友们,你们说,小兔是真的想离家出走吗?其实,它在跟妈妈玩着一个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游戏呢!【板书:捉迷藏】

无论小兔变成什么,兔妈妈都会千方百计地、 不顾一切地找到它。这还只是捉迷藏吗?【补充板书:爱的捉迷藏】

(点评:想象说话这一环节至关重要,为下一环节的创作做了很好的铺垫“。爱的捉迷藏”这一主题的凸显,即为童诗创作找到了生发点。童诗者,以情为根,以诗为枝叶,情动而辞发,根深则枝繁叶茂。)

四、化绘本,作童诗,表现童真生活

1. 绘本变身童诗。

看,老师还把这个绘本变成了两首诗呢!诗的题目是——《爱的捉迷藏》。

(点评:绘本变身儿童诗,教师这一改编一举多得——既梳理了绘本内容,又深化了绘本爱的主题,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童诗创作提供了范本,实现由读到写的步步深入,水到渠成。)

2.朗读诗歌,探寻奥秘。

多种形式朗读,讨论这两首诗是怎么变出来的。

PPT演示: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

请小朋友当一回小诗人,学着上面两首诗的样子,从孩子和妈妈的角色中任选一个,想象写话,创作童诗。

4.童诗展示,互动点评。

(点评:在语言转化上,以PPT动态演示绘本语言如何变身童诗语言,清楚明了。在角色选择上, 给予学生以选择的权利,鼓励自主表达。在童诗创作上,由教师提供格式,由扶到放,创作篇幅不拘长短,高度自由。)

五、谈作者,荐绘本,鼓励自主阅读

1. 简介作者。

文:(美)玛格丽特·怀兹·布朗图:(美)克雷门·赫德

玛格丽特和克雷门是美国图画书界的先驱性人物。他们合作的两本睡前故事书——《逃家小兔》 《月亮,晚安》,都成了图画书的经典之作。

2.推荐阅读。

(1)玛格丽特和克雷门合作完成的另一部绘本 《月亮,晚安》。

(2)有关兔子的其他绘本《:没有耳朵的兔子》 《我的兔子朋友》《海盗兔子小亨利》《兔子先生的麻烦》《再见,小兔子》……

3.课堂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不仅读了一个有趣的绘本故事,还学会了写诗,成了一位位小诗人。小朋友们可真了不起呀!

(点评:从一部绘本,到一组绘本;从一个主题, 到多个主题;从一位作者,到多位作者。阅读推荐, 打开绘本阅读的大门。)

【总评】吕叔湘先生曾将课内与课外的关系风趣地形容为“三七”开,课内仅占三成,课外则占七成。这句话强调的是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现实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有些孩子阅读兴趣很浓,阅读量很大,但语言表达却显一般。究其原因, 主要是孩子们的阅读只停留在表面,内化积累效果甚微,值得深思。

此课例的最大价值在于通过指向“读写一体” 的设计,探索出了一条从读到写、以读促写的高效路径,意义非凡。品读设计并观课之后,我觉得此课有三点值得肯定。

1. 选择了诗一般的文本。当下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涉猎很广,教师平时推荐的课外书也不少,但因时间原因,教师能选作课内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数量是有限的。因此,选书很重要,这需要教师独具慧眼,甄选出有价值的来开展教学《。逃家小兔》中小兔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兔妈妈不离不弃的追随, 情节简单,充满情趣,人物语言更是充满诗意。刘老师不仅科学合理地选择了这一文本,而且又进行了一定的“变身”,更使诗情洋溢,诗意盎然,让孩子们习得语言变得触手可及。

2. 表现了诗一般的生活。孩子的天性是真和美,所以他们看到的世间的万事万物也是美的,对事物的表达也是美的、真的、善的,这是诗歌最重要的表达内容和形式,所以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把 《逃家小兔》送给孩子,让他们读完以后,也来说说、 写写,真乃诗意的生活,美丽的邂逅。

篇9:《勇气》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勇气”的含义。

2、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能说出其中的含义。

能力目标:

1、训练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

2、训练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来自于信仰的力量,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热爱正义、热爱国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热爱正义、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勇气”的含义及某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法学法:

情境设置法独立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

课时划分:

一个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图文并茂地向学生揭示战争的可怕和无情,让学生深刻感受和平的来之不易和可贵。导入新课。

二、结合地图生动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诺曼底着陆讲起,真切再现故事人物当时所处的环境,帮助学生理解故事。

三、读故事。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故事。

四、解读故事。设置问题如下:

1、美国伞兵在着陆后遇到一连串怎样的糟糕情况?

2、当美国伞兵第二次回到法国妇女家的时候,法国妇女是怎样做的?

3、美国伞兵的勇气和法国妇女的勇气是一样的吗?你认为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你更欣赏谁的勇气?

4、你怎样理解将军说的那位法国女人是个“幸福的女人”?

学生先自己独立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或两个问题,然后就自己独立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小组成员之间讨论交流帮助解决。

教师指导,帮助理解。

五、拓展故事。学生根据自己对文中人物的理解,在场景介绍的引导下以法国女人或美国伞兵的身份进入想象,想象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然后学生以法国女人或美国伞兵的身份讲述当年的那一刻自己是怎样想的。

六、课堂延伸。出示反映当今世界战争情况的画面,让学生深刻感受在当今世界和平仍需我们一起努力,体会自己今天拥有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是那么的可贵。

篇10:绘本《勇气》教学设计

【中文摘要】本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杭州市儿童绘本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在于:(1)当前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对绘本和绘本教学的认识现状;了解当前教师进行绘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比较不同教师在认识绘本和绘本教学,开展绘本教学中的不同表现;(3)比较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在认识绘本及绘本阅读,开展绘本教学活动中的异同;(4)针对相应状况提出相关建议。本研究分别从杭州市6所幼儿园和6所小学中抽取173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工具分别为“幼儿园绘本教学现状问卷”和“小学绘本教学现状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资料用单因素方差等统计方法加以分析;并对20名幼儿园教师进行访谈,对2个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和2个小学绘本教学活动进行实录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第一,教师比较喜欢绘本,教师喜欢绘本的主要原因是在于绘本在促进儿童发展方面所蕴含的丰富价值;第二,教师对绘本及绘本教学有一定认识,但程度不深。特别是在对绘本与其他读物的区别认识以及绘本活动独特价值的认识方面。教师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和深入;第三,不同背景的教师对绘本及绘本教学的认识有差异。不同教龄,不同学历,所带班级人数不同的教师在对绘本及绘本教学的认识上存在显著差异或者组间显著差异:...【英文摘要】Through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s, the research investigat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ldren’s picture books reading in several primary schools and

kindergartens in Hangzhou.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s: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picture books and picture book reading;realization of the problems of picture books instruction;com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teachers’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picture books and picture book reading, comparison of kindergarten te...【关键词】儿童 绘本 绘本阅读 绘本教学

【英文关键词】Children Picture books Picture book reading Picture book instruction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目录】儿童绘本教学现状研究7-813-2613-17ABSTRACT8

致谢

5-7

摘要第一章 绪论

图表目录11-13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

3一、绘本与图画书13-16

第二节 相关概念解析

二、绘本教学与其他阅

一、读教学活动16-17儿童绘本的教育价值18

第三节 论文研究的意义17-1917-18

二、论文研究的现实意义

三、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18-19第四节 已有研究回

二、国顾及分析19-24内关于绘本的研究23-2

4一、国外关于绘本的研究19-2020-2

3三、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节 本研究的基本框架及方案设计24-26

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2

4三、研究

一、研究目标2

4方法24-26第二章 幼儿园绘本教学现状26-

51一、基本信息分析

第一节

幼儿园教师对绘本的认识26-3026-27

二、幼儿园教师对绘本的认识现状27-30第二节

幼儿园教师对绘本教学的认识30-32教师对绘本教学的认识30-31绘本教学的认识31-32教学认识上的差异差异32-3535-37

32-38

一、从调查结果看幼儿园

二、从访谈结果看幼儿园教师对

第三节 不同幼儿园教师对绘本及绘本

一、不同幼儿园教师对绘本认识上的二、不同幼儿园教师对绘本教学认识上的差异

三、幼儿园教师对绘本的喜好程度与其对绘本及绘本教

37-38

第四节 幼儿园教师运用绘本开展阅

一、调查结果分析38-40

二、幼儿学认识之间的关系读教学的现状38-51园绘本教学课堂实录及分析40-49析49-

51三、幼儿园绘本教学实践分

第一节 小第三章 小学绘本教学现状51-70

51-54学教师对绘本的认识

一、基本信息分析51-

52第二节 小学教师对绘

二、小学教师对绘本的认识现状52-54本教学的认识54-56

54一、小学教师对绘本教学难度的认识

三、小学教

二、小学教师对绘本教学环节的认识

5454-55师对绘本教学适用场合及形式的认识本适用领域的认识的认识565656-60

55-56

四、小学教师对绘

五、小学教师对绘本教学目标和重点

六、小学教师对绘本教学有利之处及难处的认识第三节 不同小学教帅对绘本及绘本教学认识上的差异

一、不同小学教师对绘本认识上的差异56-58

二、不同小学教师对绘本教学认识上的差异58-60学教师运用绘本开展阅读教学的现状60-6

160-70

第四节 小

一、调查结果分析

三、小学

二、小学绘本阅读课堂实录分析61-68

68-70绘本教学实践分析比较70-76识之比较70-7370-7171-73比较73-7

4第四章 幼儿园和小学绘本教学现状

第一节 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对绘本及绘本教学的认

一、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对绘本认识上的比较

二、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对绘本教学认识上的比较第二节 幼儿园和小学教师接触绘本及绘本教学程度的一、教师接触绘本程度上的比较73-7

4二、教师接触绘本教学程度上的比较74本教学实践的比较7

474-76

第三节 幼儿园和小学绘

一、教师对绘本选择的比较三、二、绘本教学的基本流程和内容的比较74-7

575-76绘本教学形式的比较来展望76-83教学现状76-77

第五章 研究结论、教育建议与未

76-80

一、幼儿园绘本

三、幼儿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二、小学绘本教学现状77-79园和小学绘本教学现状的比较79-8080-8

2第二节 教育建议

一、为儿童绘本阅读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80-8

1二、在教师群体中构建关于绘本和绘本教学的学习共同体81-82入研究82献83-8896 第三节 未来展望82-8

3一、关于绘本教学的深

参考文

二、关于绘本教学的实践探索82-83附录

88-96

篇11:勇气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勇气”包括的含义有很多。见义勇为是勇气,敢说真话是勇气,大胆创新是勇气,不畏强暴是勇气,敢于批评是勇气,文中写的是一个美国伞兵的“勇气”和一位法国妇女的“勇气”。

本文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时发生的一个故事。各个美国伞兵被误投到了低战区,他向附近法国农妇求救,被德国军发现后,枪杀了法国妇女的丈夫。美国伞兵被俘后逃跑,在德国兵的围追下,再次向法国妇女求救,法国妇女毫不犹豫地再次救助了他。是两种勇气--美国伞兵的勇气和法国妇女的勇气--打败了敌人。文章赞颂了为和平、保卫和平,应是人类的共同的职责。

二、说教学目标

1、本节课生难字词比较多,需识记,作者需要详细的了解。

2、分析文中的两个重要的人物。

3、体会文中“勇气”的含义。

4、引导学生掌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5、通过教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质疑的能力,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说教材的重难点以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依据教材的特点,重点确定为:美国伞兵和法国妇女的勇气各是怎样的?(1)美国伞兵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重返这个最危险的地方,是因为他理解法国人民的信仰,他是智慧的,他懂得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他的勇气来自他的智慧,美国伞兵表现出的勇气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概括:a、着陆失误,大胆求援;b、不幸被捕,越窗逃生;c、身陷绝境,再返农家。(2)法国妇女的不怕牺牲的勇气。第一次出场时,作者只用简单的外貌描写为后来的一系列行为都有了依托。面对美国伞兵的求援,这位妇女只是回答了简单的几个字。她不假思索的回答,毫不犹豫的行动,充分的表现了这位法国妇女的坚定的内心。第二次出场时,法国妇女已经失去了丈夫,但面对美国伞兵的再次求援,她给予了同第一次一样的回答,她美丽而高贵的形象赫然而立。她的勇气和力量是对和平的信仰所赋予的神圣而不可剥夺。

突破难点应采用教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并组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

四、学法指导

方法:自主、合作、实践、探究

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形式以突破重点、难点。

五、教法

三单元阅读教学法

认知阅读:了解作者,巩固生字词。

理解阅读:合作探究,深入探讨课文内容。

拓展阅读:让学生畅谈名人的故事,进一步加深对勇气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

在认知阅读环节中主要训练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归纳能力,并整体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做适当评价。

在理解阅读环节中,引导学生用找关键词、句的方法来帮助理解,在反复的读、圈划中感悟文字,促使课文内容的研讨更加深入。

拓展阅读环节中,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注意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积累的结合。

七、多媒体课件

课件的制作突出了精美与实效的特点,处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指引,并配以影视资料,辅助教学。

八、教学特色

本课的教学实施了我校“三单元阅读教学法”,教师由讲师变为导师,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习,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解决学生的学习疑难。特别是教学中设计的拓展延伸,使课堂变成了开放型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合作交流意识和良好的情感价值观,并使之整合提高。

篇12:绘本《勇气》教学设计

美国《自然》杂志早在上世纪末就撰文指出, 人脑在12至18岁时, 语言构筑能力发展最快, 因为这一时期后脑部的灰脑质以加速度递增, 而这一区域是负责人的感情和语言能力以及空间判断能力的。而最新科研成果也显示, 人如果刻意地培养语言构筑能力, 就能加快灰脑质的生成, 从而促进感情的丰富性和空间判断能力, 并形成良性循环。而初中阶段, 又恰逢这一阶段的黄金时段, 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培养写作能力的最佳时间, 因此初中教师应该当仁不让, 把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提高写作水平, 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恰逢其时, 常抓不懈。

但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经常会听到学生这样的反应:“这么长的作文, 我怎么能写得出?”“这么优美的文章哪是我这类人能写的!”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平时所谓的自卑。“自卑”, 词典上解释为“轻视自己, 认为自己比别人差”。自卑常常表现为懒惰、自私、不够自信, 学习上缺乏进取心, 工作上缺少热情。这是一种有害的心态。作为语文教师, 必须十分重视这种不良的心态, 并努力引导学生克服这种精神障碍, 走出这种心理误区。

首先, 让我们来探究一下自卑产生的心理机制。巴普洛夫曾经说过:“自卑根源于对生活的不自信。”弗洛伊德也曾说过:“缺少勇气的人最自卑。”由此, 我们可以发现, 自卑产生的心理基础是缺乏自信和实践的勇气。这样,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实践中, 我们应有针对性地强化自信和勇气方面的训练, 努力培养学生强烈的自信、实践的勇气和对生活的热忱。

我们知道, 写作有其自身的规律, 而“循序渐进”是其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条。这就使平时练笔显得十分必要,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每位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前首先得定下一个“序”。从我十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看, “先放后收”“有叙而议”“自方而圆”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序”, 不过, 关键并不是“序”本身, 而是在依此“序”渐进的过程中, 要始终贯彻的“自信”、“勇气”和“热忱”教学。

学生刚进入初一, 有的是新鲜感、自豪感, 对每一门学科都抱有极大的热忱。这时作为教师就要合理地利用学生的这一“热忱”, 引导他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开始时不要求字数, 不规定内容, 让学生放开手脚写放胆作文, 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但是写了一段时间之后, 学生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熟悉的已经写完, 新鲜的又写不出来, 于是信心开始动摇, 自卑开始抬头。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地给予鼓励, 并给予适度的写作技巧指导:如何根据中心选材, 如何确定材料的详略, 如何布局谋篇, 使学生对作文的构思有一个大致的把握。不过这一时期重要的不是技巧, 而是信心的培养, 这时语文教师可以用一些典型事迹来激发学生, 帮助学生重树信心, 重拾自我。譬如现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的故事。蔡振华始终保持着对国外选手从未输过一场的全胜记录, 被誉为“乒坛魔术师”。在一场对瑞典运动员林德的比赛中, 比分以落后至15∶20 (当时是21分制) , 这时又是林德发球。当时蔡振华圆睁双目, 狠狠地盯着林德, 给林德以巨大的无形的精神压力, 致使林德最终以20∶22输掉了这局比赛。蔡振华能成功, 在于自己有坚定的信念, 用自信使对手丧失自信, 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生动的故事比长篇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学生一般能从这样的故事中领会教师的意图, 往往能再度扬起自信的风帆。这一阶段, 作为教师决不可吝啬自己的褒扬之词, 对学生的每一点作文上的进步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再加上适度的技巧指导, 相信学生一定能重树信心, 重燃热忱。

经过大约一个学期的放胆作文后, 教师可以适度地“收”一下。这里的“收”, 是要求学生在记叙中有意识地融入描写, 特别是环境描写和外貌描写, 体味多角度、多层次描写的妙处。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 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在这一阶段很明显地体现出来。很多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勇气就是在这个阶段中丧失的。这时切忌教师粗暴的批评和拿质量较低的作文和质量较高的学生习作作比较讲评, 应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 使他们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不足。美国“二战”名将“血胆将军”巴顿说过:“成功与失败的区别, 不在于主意的好坏, 不在于能力的大小, 而在于是否相信自己的判断, 敢于适度冒险, 并采取行动。”哲学家康德也曾说过:“一个人失去金钱, 损失甚少;丧失健康, 损失甚多;失去勇气, 则失去一切。”亦即是说, 失败并不可怕, 要紧的是吸取教训, 再鼓勇气, 作新的尝试。作为教师, 所能做的, 就是帮助学生分析不足, 告诉他们要用勇气鼓起勇气。怎样才能鼓起勇气?唯一的方法, 就是多用勇气。你最怕什么?现在就去做, 不断地挑战自己, 勇敢地去行动, 这就是成功之道, 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 作为教师, 还要帮助学生培养胜利心态。这次作文失败了, 是不是完全失败?有无成功之处?帮助学生找出成功之处, 是帮助学生养成胜利心态的最有效的方法。从心理学角度说, 人的神经系统对于真正的失败和想象的失败, 是不能分辨清楚的。当你想象失败时, 你的神经系统就会真的以为你失败了;当你感到必胜心态时, 你的内部机制也就定向在成功的方向上了。所以, 培养学生的胜利心态, 对鼓起学生作文的勇气, 克服自卑, 迈向成功, 是至关重要的。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鼓起学生作文勇气的同时, 一定要给予适当的写作指导。初一教材中已经出现了有关描写的文本, 教师就要结合具体的课文, 传授相关的知识:如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析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引导学生领会如何调动人体的感官, 多角度、多层次、有条理地描写景物, 达到情景交融, 体味“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含义;如在教《最后一课》时, 引导学生分析外貌描写、行动描写与人物性格、主题思想的关系等等。这样的“收”, 才能收到成效, 才能真正鼓起学生的斗志, 勇敢迈出下一步。

经过一学年的练笔之后, 学生对记叙文的写作已有了一定的积累, 这时教师必须实施第二次“收”, 即要求学生在记叙、描写中融入议论和抒情, 而且有必要对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加以区分 (这是就农村中学的学生而言, 假如学生基础较好, 第二次“收”可以大大提前, 甚至在七年级下就可以实施, 最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这第二次“收”的时间) 。至此, 作文训练真正进入到以“叙”导“议”, 以“方”求“圆”的阶段。“方”即规矩, “圆”即技巧。这里是学生作文的“分水岭”, 很多学生在这个“分水岭”前止步不前, 乃至“纷纷落马”, 丧失信心。很多教师都有同感, 每次带到初二年级时, 作文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甚至“大滑坡”, 究其原因, 就是没带学生走好这个“分水岭”, “收”力不够, “放”得太宽的缘故。故而以后想补, 也为时已晚。所以在这个阶段, 我们一定要讲究方法, 注意处理好“引导”和“督促”的关系。俗话说:“毛驴没人骑不走。”作文没人逼, 也不行。这一阶段的作文非“逼”不行。教师一定要上好每一堂作文指导课, 并严格控制作文时间、作文内容、作文数量。既要抓质量, 又要抓速度。质量和速度哪里来?“厚积”之中来, 这里的“厚积”, 不仅指丰富的素材“储备”, 也指丰厚的技巧“储备”。这时的“逼”, 就是逼学生不断丰厚自己的“储备”, 逼学生深入体会生活, 深入分析作品, 用一颗“热忱而敏感”的心, 去体味生活, 积累技巧。这里最关键的因素是“热忱”。一个对生活缺乏热忱的人, 是不可能有丰富的素材“储备”和丰厚的技巧“储备”的。陆游曾经说过:“纸上得来总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德国伟大诗人歌德80岁生日那天还去爬树, 为的是体验生活。真诚地感受生活, 热忱地体验生活, 是“厚积”的必经之途。写作技巧的积累也一样, 无非素材在生活中, 技巧在作品中而已。教师既要为“方”而逼, 更要为“圆”而逼, 在不断的“逼”中养成规矩, 巩固技巧, 尽到一个领路人的真正责任。

“先放后收”、“有叙而议”、“自方而圆”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必然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既需要学生有坚定的自信, 无畏的勇气和满腔的热情, 也要求“教练员”同样具有自信、勇气、热忱的优秀品质, 让我们记住拿破仑的一句话“信心能孕育信心”。但愿每一位教师能用自己的信心、勇气和热忱去激发学生的信心、勇气和热忱, 迎来作文教学的春天。

摘要:农村中学学生作文能力较弱, 对平时的写作训练, 常缺乏热情。本文试图通过探索农村学生心理, 寻找一条切实提高作文的有效途径。本文认为, 农村学生作文能力较弱, 主要是由自卑心理引起的。为此, 语文教师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在进行写作技巧指导的同时, 加强学生的意志品质训练, 培养坚定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 逐步引导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 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作文训练中, 真正达到提高作文水平, 培养文字能力之目的。

参考文献

[1]丁远峙.《方与圆》.

[2]《绍兴教研》.

[3]刘锡庆.《写作通论》.

上一篇:学习杨善洲整改措施下一篇:《艾如张》唐诗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