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经验交流材料

2024-07-16

创建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经验交流材料(精选6篇)

篇1:创建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经验交流材料

xx集团农民工业余学校创建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xx集团农民工业余学校总校校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业的朋友:大家上午好!

今天有幸作为代表在此发言,感到非常的高兴。下面我就xx集团创建农民工业余学校工作和各位领导和同行朋友作一个简单的交流。

随着国家加快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建筑业成了农民工就业最

多的行业。在xx集团从业的农民工大约有8000多人,他们大多数来自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安徽地区,年龄主要集中在青壮年。他们90%的人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85%没有经过专门的技能培训,技术水平落后,质量和安全意识薄弱、法制观念淡薄、生活习惯较差。但是他们也有着淳厚朴实、吃苦耐劳、立志创业的优良品德,是城市建设不可替代的力量。目前,我们的建筑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要转变现有的产业发展方式,提高竞争力,我们不仅需要改进技术和装备,更需要通过对农民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创建民工学校正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顺应了农民工渴望创业的迫切需要,顺应了企业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客观必然。

按照建设部和省、市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关于创建农民工业余学校的精神和要求,我们创建了xx集团农民工业余学校,总校设在集团总部,各规模项目部设立农民工业余学校分校。师资力量由公司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兼任,有总工程师、工会主席、控制部经理、法律顾问等。

我们按照“工地建在哪里,学校就办到哪里”的原则,先后成立了xxxx项目部农民工业余学校分校、xxxx项目部农民工业余学校等分校。在成立分校时,我们将要求做到“五个一”,即一块业余学校的牌子,一个相对固定的教学场地,一套教学管理考核制度,一支相对固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我们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了安全知识、法律法规、文明礼仪、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卫生防疫、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内容。我们利用休息日、晚上等可利用的时间,合理解决工学矛盾,长计划短安排,组织农民工进行集中授课,做到了教学施工两不误。

通过创建农民工业余学校,我们主要有5个方面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促进了农民工文明素质的提高。我们针对农民工工作、生活的迫切需要,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训,使农民工学到了知识,提高了技能,还懂得了先做人后做工的道理,逐步地适应了城市生活环境,为进一步加快农民向现代产业工人的转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促进了企业规范化管理。通过民工学校的培训,农民工依法维权的意识增强了,签订劳动合同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了,与企业形成了更加稳定的劳动关系,农民工难管理的状况得到了切实改善。我们认为,民工学校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新平台,企业的劳务管理、技术交底、安全交底、治安管理、计划生育等工作都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得以实现。已经建立了民工学校的工地,工程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施工现场管理水平也大大提高了,在工地已经看不到违章施工、野蛮作业的状况,没有乱堆放、丢失损坏、浪费严重、危险作业等不文明、不安全行为了。

第三,促进了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通过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的培训,农民工懂得了操作技能的基本要领和劳动卫生知识,逐渐养成了遵守各种规范和管理制度的良好习惯,安全生产和自我保护意识显著增强,有效防止了违章操作,减少了安全事故。现在,项目部通过民工学校直接向农民工进行技术交底,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技术要求得到了更有力的贯彻执行。各个项目部民工学校紧紧围绕争创优创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让农民工在教学中互动,学以致用。

第四,促进了劳动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通过民工学校的提供的平台,农民工之间加强了交流,促进了跨地域间的人际交往;公司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为农民工授课,增进了相互沟通和理解,人际关系和劳动关系更加和谐了。

第五,促进了基层党组织建设。长期以来,由于农民工流动性大、劳动关系不稳定,流动党员管理是鸿业集团党支部面临的一个难题。我们以“支部建在工地”为原则,通过调查和联络,一些农民工中“口袋党员”、“隐性党员”在民工学校的教育下主动亮明了身份,进行了流动党员登记,农民工群体的党建工作开始起步。目前,我们xx集团项目部的农民工中,已经登记的流动党员有8人。

回顾我们农民工学校创建的实践,我们看到了民工学校办学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作用和效果。在创建中由于经验不足,我们还需要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及时总结农民工业余学校创建工作的具体经验和做法,提高认识,不走形式,切切实实把农民工业余学校办好。

我的发言完了,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篇2:创建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经验交流材料

从**村农民专业

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历程上看,主要做法有四个方面。

一是选准突破口,准确定位,引导群众闯新路。2006年,**村面对落后局面,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后,把重点放在了化解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上,把扭转落后局面的突破口放在了以村民入股分红形式搞企业上。通过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动员村民入股,筹资192万元,创办了机砖厂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当年销售红砖3000万块,纯利润200多万元,解决了本村剩余劳动力200人,实现集体收入4.5万元,入股村民投资回报率达到30%,最多分得红利2万多元。与此同时,受上海《村讯》杂志关于“农民合作社试点经验”的启发,广大村干部和村民萌生了发展合作社的想法,村党支部成员带领村民到南方发达地区农村实地参观,开阔了视野,加之成功创办股份制砖厂的基础,使原本思想保守的村民对“合作社”这一新型模式有了深刻认识,在内心深处埋下了“抱团取暖、攥拳发展”的种子,同时也使**村找到了一条共同致富的新路子。

二是探索新模式,股份经营,带领群众奔小康。创办股份制砖厂,**村迈出了合作经营的第一步,在逐步探索实践中,**村建立并运用“党总支+合作社+公司”的“1+2”股份经营模式先后创办了生猪养殖、蔬菜种植、农机生产3个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社。2007年9月,由106户农民以生猪养殖合作的方式集资兴建了“众一”畜禽养殖合作社,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建猪舍9000平方米,年出栏商品猪26000头。合作社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投资500万元,2008年4月开工建设,四栋3600平方米标准化猪舍及内部配套设施已竣工投入使用,年出栏商品猪10000头,创产值1650万元,纯利润300万元,户均增收3000元,带动了周边700多个养猪散户。2007年10月,由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讨论通过,村民以土地有偿流转的形式入股创办了“众一”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总投资300多万元,年生产各类蔬菜20万斤,首批入股农民56人,目前入股农民发展到401人。2008年投资290万元,建成标准化日光温室20栋,占地2公顷,现有食用菌棚3栋,单栋经济效益6万余元;特色蔬菜棚8栋,单栋经济效益5万余元;应季蔬菜棚5栋,单栋经济效益4万余元;反季蔬菜棚4栋,单栋经济效益4万余元。规划到2012年,建成标准化日光温室300栋,发展棚膜蔬菜2000亩,成为服务于长春、**的菜蓝子基地。2007年11月,由56户农民投资入股创办了“众一”农机生产合作社,总投资460万元,购进大马力拖拉机、大型收割机及灭茬、中耕、播种、喷药等大型机械42台,建有农机库房1栋,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2008年,机收玉米410公顷,深翻深松土地作业面积530公顷,全村及邻近地方2000公顷耕地实现了机械化耕种。同时,彻底打破“土里刨食”的思维,改变以农为主的单一产业状态,使土地进入资本市场流动,对全村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土地流转300公顷,以每公顷土地1万元租金的形式使农民获得收益和参与入股,集中一家一户分散的资本创办股份制企业。继股份制砖厂之后,集资120万元,创办了空心砖厂,年生产空心砖10000立方米;集资200万元,创办了新型墙体材料厂,年生产保温墙体材料5万平方米。

三是抓住关键点,村企融合,整体推进上水平。立足本村资源、产业基础和现实发展特点,积极探索具有自身基础特色、最适合**、最能发展**的新途径,把建立“以村带企、村企融合,利益联动、共建共享”的村企合一机制作为关键点,大胆推进组织创新,在村所属3家股份制企业、3个专业合作社,分别组建了党支部,实行村党总支成员与产业党支部班子交叉任职,由总支成员分别兼任6个经济组织党支部书记,构建了村组织与合作社、股份制企业密切相关、交集合作的发展格局,建立了一整套具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对畜禽养殖、农业机械、蔬菜种植3个专业合作社和红砖厂、空心砖厂、新型墙体材料厂3户股份制企业进行整合,成立了以合作社为主体、以企业为补充的农业发展集团公司,总投资1500多万元,村民入股300多户,入股资金达到1200万元。成立了董事会,由股东推选董事,健全完善了财务管理、质检、安全、预算等一系列责任制度,建立了董事会定期向股东通报企业生产运营情况、股东监督董事会工作等制度;明确了“入股自愿、退股自由、股份平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入股原则,股份企业村上投资占20%,每个村民在一个企业入股最高金额不能超过5万元,使更多的村民成为股东,以保证每个企业都是老百姓的企业。对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聘用有丰富管理经验的行家对企业进行管理,使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和壮大,增强了村级经济体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抗摔打能力,实现了效益提升。

四是发展

科学化,强村富民,全体村民得实惠。研究制定了全村2007年—2020年发展规划,确定了建设现代化新村的总体目标,在经济发展上,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股份制农民主业合作社为主体,打造村级企业化集团;在社会建设上,建立村域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村屯城镇化水平,全力构建和谐新村、健康新村、文明新村;在生态建设上,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施美化、绿化、净化、香化、硬化工程,打造“花园式”新村。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党员干部和全体村民中形成广泛共识后,在坚持以股份制合作经营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紧紧围绕提高全村建设水平和改善全体村民生活质量,整体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投资556万元,建设水泥路15公里,砂石路15公里,完成村路两旁植树10000株;投资14万元,新打机电井8眼,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了现代农业观光园;规划了新村社区建设,兴建了休闲广场、景观带,完成了居民楼一期工程建设,新建住宅楼5栋,可入住农民316户,规划了居民楼二、三期工程,分2—3年建设。为了改善村民子女受教育的质量和环境,将村小学合并整合到镇中心小学,同时,由村里购买了两台新客车,安排一名村干部专门负责组织接送学生,确保学生安全。投资20万元,兴建了村卫生所、农民夜校和农民书屋;顺应网络时代、信息社会要求,铺设了文化信息远程教育网络,开展了网络教育,完善了村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篇3:创建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经验交流材料

2016年7月16—18日,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第25届学术与技术交流年会在贵阳市举办。期间,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学装备计量测试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成功组织召开了2016年度学术与技术交流年会,来自全国计量检测机构、医院、院校、企业等领域的89名委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围绕如何进一步加强专委会建设,提升专委会学术水平和行业影响力,分别就会员选优、学组管理、继续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征求了参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会上,专委会孙喜文主任委员报告了专委会上半年组织的国内CT、DR应用质量调研分析工作进展情况,并对数据汇总与分析情况进行了通报,对下一步更好地完成任务提出了要求。

会议邀请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刘文丽所长、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马长征所长、武汉总医院医学工程科郑小溪高级工程师,以及北京谊安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华瑞奥利科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分别就医学计量与精准医疗、校准计量确认与设备管理、质量控制检测数据分析及新问题探讨、手术室设备质控管理、新技术在医学计量检测中的应用等主题进行了精彩的专题学术报告。

篇4:创建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经验交流材料

一、主动靠上,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服务平台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重大制度创新,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认为,作为准入机关,工商部门处于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最前沿,代表政府引领广大农民走上兴农富民之路,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总要求,立足职能,搭建好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服务平台,乃使命所系,义不容辞。

一是提前介入。工作伊始,我们收集了有关合作社的法律法规和文。

三是跟踪服务。加强合作社成立后的重点行政指导,全面建立和落实回访制度。通过回访及时发现和了解合作社成立后遇到的实际困难和不足,立足职能,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我们在对××、××等__户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回访的过程中,了解到他们受“多宝鱼”事件的影响,产品销售受阻,经营难以为继。我们立即组织他们召开座谈会,大家集思广益、共谋出路,形成了共识,并积极与大连工商部门联络,帮助合作社成功引进了海参养殖、加工的先进技术,顺利转产,当年创造经济效益____多万元,有效抵御了市场风险。

二、积极造势,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构建发展平台

农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生事物,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培育,以及社会各种力量的精心扶持,才能发展壮大起来。

一是建言献策,打造优惠的政策环境。我们积极建议,出谋划策,由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准入、税收、信贷、水电、用地、农机补贴等给予多方面的政策扶持。市政府将各乡镇、街道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纳入了年终工作考核,为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政策环境。

二是深入发动,营造浓郁的民意氛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关键在于唤醒广大农民的自觉参与意识,让他们切实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自己的事情来办,为此,一方面,我们将国家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收费、不年检、无罚责”的政策,大张旗鼓地向广大农民进行宣传,使农民抛开顾虑,放心大胆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起来闯市场。另一方面我们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创建了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联动机制,选聘了___名文化层次较高,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络员(多为农业大户或村委主任),构建了覆盖全市每一个村庄的发展网络。依托这个网络迅速快捷地将政府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决心、扶持政策,宣传到每一个农户,将我们编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指南》发放到每一个农民手中。通过这一举措,到我们这里咨询成立合作社事宜的农民络绎不绝,发展热情高涨。通过我们宣传培训,广大联络员都成为当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路人,他们中已有__名联络员牵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

三是积极协调,推动各项扶持措施落实到位。截止目前,经过我们的积极努力,多方协调,我市进一步加大了财政支农力度,市镇两级都建立了专项基金,今年××市财政支农预算中还专门安排了___万元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我们还联合相关部门全力争取到国家专项资金补贴累计___万元,落实政策优惠合人民币___多万元。这些举措,有力激发了广大农民积极开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

三、强力推动,彰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会效应

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拥有较强的生机和活力,必须发挥和显示其特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通过其具有的组织化、产业化、市场化效应,来凝聚和号召广大农民参与其中,这就需要我们着眼彰显其社会效应,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扶持,适度规范,在规范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逐步规范。为此,我们综合运用工商职能,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确定为商标战略、合同帮扶、红盾护农等工作的扶持重点,使合作社的品牌效应得到了强力提升。

篇5:创建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经验交流材料

2013年3月2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全镇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我镇把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村经营组织形式,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积极推进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截至2012年末,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9个,其中种植业5个,畜牧业4个,涵盖烟草、生猪养殖、水牛养殖等行业,合作社成员共有201个,到2012年底全镇专业合作社为民增收600余万元。现在,我就XX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建设情况作简要汇报,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我们的做法是:

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状况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织载体,是推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有效形式。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传统农业多劳力、底产出、缺技术、无品牌的发展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形式,镇党委、政府在征求广大群众意见后,决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专业合作社为平台,“三农”政策为依托,发展XX特色农业。

(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XX乡位于西部,国土面积200平方千米。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1400米,平均气温16.7℃,平均降雨量1038毫米。特别适合发展烟草、辣椒、花生等种植业及生猪、水牛养殖业。全镇现有烤烟4.6万余亩,油茶1.3万余亩,天然草地2000余亩。对此,依托独特的自然优势,我镇精心培育了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谷多奶水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隆兴生猪养殖合作社等一批先进典型。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的开发宣传力度。组织农户到各地学习先进的合作社经验,同时加强内部交流,通过外学内交,不仅破除了农民埋头种田、单打独斗的思维方式,还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农民对合作社的认识。使专业合作社成为连接农民、企业、市场的桥梁、纽带。更重要的是通过专业合作社打造“XX品牌”,为加快XX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贡献。

(三)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化服务。

为了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强化对专业合作社的组织领导。我镇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朱昌海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陶立明为副组长,其他党政领导为成员的XX乡农业专业合作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强化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秩序。针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特点,秉着引导不干预,指导不代替的原则,我镇重点在规划、帮扶、管理和成立上做文章。一是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摆在了农村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纳入到目标考绩,纳入到XX乡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预计到2015年规划发展20个专业合作社,形成“一村一品”的农业格局,明确任务,调动镇村两

级干部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积极性。二是实行了对口帮扶政策。项目运行后,帮助具有一定规模、经营管理有序的专业合作社争取上级资金,使其发展壮大,确保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为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竞争力,我镇还加强了对合作社的指导服务,坚持把提高服务水平放在重要位置,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的帮扶,积极为合作社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切实解决合作社的实际问题。

(四)主要成效

1、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户依靠合作生产的优势,增加市场竞争力,减少了交易中间环节,节约了交易成本,使农民获得市场流通环节的利润,增加了收入。全镇现在共成立了9家专业合作社,到2012年底全镇专业合作社为民增收600余万元。

2、推动产业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带动了农民从事同一产业发展,促进了辖区内产业的形成。如:谷多奶水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在XX乡选择250户奶水牛养殖示范户进行扶持,主要分布于XX乡政府所在地的XX、XX、XX等3个村民委。合作社的成立对于提高奶水牛良种覆盖率和单产水平具有重大推动作用,有利于推进奶水牛养殖模式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大大提高奶水牛养殖效益;有利于保护奶农利益,构建农企一家,建立互利共赢的产业化经营新格局。

3、农民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成员通过共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增强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培养了集体观念;成员在合作社中有了明确的生产和生活目标,激发工作积极性,面临

同样的困难,使得农民常常相互交流经验,共同解决难题,提高农户的科技水平和相互支持的合作意识,促进了农民自觉学习科学技术,团结互助,一心一意搞经济,谋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和经济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统一,宣传引导力度尚需加强。大多数农民对合作组织尚处于模糊认识阶段,主动参与和支持合作组织的热情不高,参与后合作意识不强;部分干部对合作理论知识、合作政策法规、合作作用意义不甚了解,思想认识不统一。

(二)合作领域狭窄,合作组织力量不强。一是合作组织数量少,覆盖产业面窄,网络农户少。二是缺乏“能人”支撑。大多数农民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懂技术、会经营、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农村能人更是缺乏。三是合作形式松散,合作内容单一,合作范围狭窄。四是运转经费保障存在诸多困难。

(三)组织建设不规范,作用发挥尚不明显。多数合作组织虽然拟定了章程,但章程制定的程序和内容不规范,组织机构形同虚设,管理松散;在服务上,仅限于组织开展生产技术培训、组织农民与外来商贩签订订单、协调销售环境等事务,没有形成生产、销售、加工一条龙的服务体系。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宣传培训,营造发展氛围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各种会议、讲座等形式和报纸、广播、电视及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专业知识及成功典型、经验做法等的宣传教育,使得

合作法基本精神深入各级干部和农村千家万户,引导更多的农民创办和加入合作社,提升合作社发展水平。二是加大骨干培训力度。制定培训规划,按照“分类指导、分级负责、注重实效、方法灵活”的思路,重点对业务指导骨干、乡镇业务辅导员、合作组织负责人、村村委会负责人和经营大户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教育,使业务指导骨干熟悉合作理论、合作政策和合作实践,提高正确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工作的水平,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增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

(二)突出发展重点,提高发展水平

一是多领域培育。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有能力的组织和个人围绕全镇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特色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提高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的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二是多主体兴办。围绕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在尊重农民意愿和以农民为主体的前提下,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科技人员+农户的有机结合组织形式,鼓励和引导农村的能人、大户等多主体创办专业合作社;三是多层次合作。根据农民需求和组建条件,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开展单项或多项合作,鼓励有条件的合作社开展一体化经营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三)落实各项服务,促进快速发展

一是解决技术人才匮乏问题。进一步加大合作社成员的农业种养技术培训,鼓励各类人才创办和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镇农技、畜牧服务中心及其人员创办和加入合作社,可以在专业合作社任职、挂职和担任技术顾问,从事技术开发、技术承包、技术服务,并可按贡献大小取得相应报酬;以技术或资金入股的,允许其按所在专业合作社《章程》规定的分配比例取酬。二是解决缺乏龙头企业支撑问题。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龙头企业下订单,合作社组织农户生产并负责统一收购,再由龙头企业进行精深加工和销售,使产、加、销分工进一步专业化。三是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在整合财政和部门项目资金倾斜的同时,重点引导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篇6:创建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经验交流材料

农民专业协会自20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 对“三农”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截止到2003年底, 仅江苏全省就有农业专业合作组织5218家, 其中专业协会3359个, 会员106万人, 会员销售收入209亿元, 协会自身销售收入64亿元。随着农民专业协会的不断发展, 它已经在逐渐接替政府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基层角色, 并逐渐成为我国技术推广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科协统计, 截止到1998年底, 全国已共有各类型的农民专业协会11.56万个, 入会农民680万户, 平均每个协会有会59户, 除西藏自治区外, 其他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建立了数量不等的农民专业协会, 其中数量超过10000个的有四川、山东和黑龙江三省, 在河北、山西、吉林、山东、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新疆还建立了省 (区) 级协会。另外, 全国还有地 (市) 、县级协会15459个。到2001年, 农民专业协会的数量有所减少, 为10.1万个, 但是会员数量增加, 为775万户, 平均每个协会有会员77户, 比1998年增加18户, 显示其组织规模正在逐渐扩大。

但是, 从全国来看, 农民专业协会在农户中的影响面也较小, 2001年协会会员数只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2%。而且, 农民专业协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二、制约农民专业协会进一步推广农业科技的因素

(一) 农民认知水平的限制, 协会对农民的约束能力有限

据统计, 目前, 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差。我国农村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 与城市平均水平相差近3年。在15至64岁农村劳动力人口中, 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不足1%, 比城市低13个百分点。全国现有8500万文盲半文盲, 3/4以上集中在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再加上近年来, 随着农民进城打工潮的进一步扩大, 我国农村中留守的都是一些年老、年幼或女性的劳动力。而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参与者也大多是这类人群。而在这类人群中, 老人和女性大多知识文化水平低下, 而且思想也相对保守。

农民的认知水平低下, 对农民专业协会推广技术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在推广一项新的品种和技术时, 农民由于怕承担风险, 几乎不愿意接受试种 (当然在很多地方, 农民承担风险的能力也是很低的) , 所以协会一般采取租用或使用自有的土地、大棚等生产资料进行生产试验。但是在实验成功后, 协会还是很难找到试种的农户。协会在这种情况下, 一般采取“领导示范”的方式来鼓励协会会员和农户进行生产。如云南省晋宁县新街乡蔬菜产业技术协会在推广一项新的蔬菜品种时, 都是先协会试种, 然后鼓励会员试种, 最后再带动农户试种。由于这一过程大概需要2-5年时间, 所以给项目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时滞性, 蔬菜在开始阶段供应严重不足, 以至于许多客户取消定单, 也给协会的推广项目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另外, 一旦一个新品种或技术成熟以后, 广大农户又会“跟风”种植大量生产, 造成产品供给过大, 再加上农产品技术壁垒并不严格, 极容易模仿或则伪造, 质量却反而无法保证。虽然协会再三对农民进行指导生产, 农民仍不理会。这样, 在品质要求严格和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 会造成农产品价格的下跌并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在来年, 农户大多会减少生产规模甚至不生产, 又会造成产品的供应不足。

(二) 在技术推广过程中, 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够完善, 对新技术品种的推广很不利

在调查过程中, 协会认为农民的诚信度不够, 讲好的价格和数量, 农民在收获时, 却不卖给协会, 造成协会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尤其是对“公司+基地+农户”这种协会, 会大大挫伤公司投资的积极性, 造成公司和协会合作的终止。同时, 农民也说:“协会在农产品价格低廉和销售困难时不给予帮助, 为什么在市场高时, 我要低价卖给协会呢?”由此可见, 协会还无法找到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来引导农户。

(三) 非经营性专业协会的运行资金紧缺

在进行的调查过程中, 我们发现非经营性专业协会的资金都不富足, 其主要来源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收取的会员会费, 发达地区的协会会费还较为可观, 但欠发达地区的会费收入就是杯水车薪了, 如云南、贵州等地;另一部分就是在为会员提供技术服务收取的服务费用。养殖性的协会此方面费用相对多一点, 种植类的相对较少。很多非经营性专业协会由于没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和资金, 在进行新技术推广过程中, 无法进行可行性实际评估 (让农业科研单位做实验的费用较高) , 造成有些农业推广项目无法实施。

(四) 对农民专业协会权利保护的制度不完善

目前关于农民专业协会的正式法律只有在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而在这之前, 农民专业协会的法律地位一直是不正规的, 只有少数几个农民专业协会发展比较好的省份, 如浙江、江苏等地出台了地方性的政策文件来引导、规范农民专业协会发育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 一旦农民专业协会触及了政府或事业部门利益, 协会的权利是很难得到保护的。

四川射洪棉花协会在实施棉田科技承包中, 为了保证承包质量, 规定棉种均由自己提供。由于棉种是国家授权农业部门独家经营, 而协会的棉田承包面积逐年扩大, 用种量也随之增多, 这就触及了部门利益, 为此当地农业部门曾专门发文, 宣布取消协会的棉种经营权。虽然此事经县领导协调解决, 但由此造成的影响长期难以消除。同样, 射洪棉协为防止假冒劣质农药影响承包效果, 规定农药均由协会供应。在实施的棉田承包初期, 因承包面积小, 农药的用量不大, 农资部门尚能容忍, 但是在协会的用药量逐渐增大以后, 农资部门感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 便出面干预, 上告协会贩卖伪劣农药, 并督促工商及技术监督部门前来检查, 严重干扰了协会的工作。

三、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农业科技的建议

(一) 加大农业人力资本的投资

提高农民的素质, 不光是知识水平的提高, 还要不断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在调查过程中, 新街乡的乡党委书记就提到, 农民知识水平对开展工作很重要, 但是思想观念更重要。“知识技术水平不高, 通过培训还是能解决的, 但是一旦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就很解决了。”

(二) 政府尤其是协会所在的地方基层政府 (如乡政府和村委会) 应加强对农民的引导

因为在中国, 农民对乡 (镇) 政府和村委会还是相信和认可的。再者, 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 应从协会所处的环境来决定应该采取何种激励机制。湖北省当阳市漳东蔬菜产销协会的经验应该能对我们有所启发。该协会鼓励会员和农民对推广的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 只要能给协会带来利益和贡献, 协会就会按贡献的20%进行分红。另外, 即使没有改进或创新, 只要按照协会的方式和方法种植, 成绩突出的会员或则农户也可以得到奖励。协会每年会评选一名“种植能手”进行表彰, 并给予现金奖励。这些对推广协会的技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农户几乎都能按照协会的要求进行种植。

(三) 从政府和协会两方面着手来解决非经营性农民专业协会的运营资金问题

首先, 加大国家对非经营性农民专业协会项目的资金扶持。

同时, 可以采用协会与种植大户或企业的联合, 如云南省晋宁县中和乡花卉协会就是和当地的一家花卉公司联合, 在引进新品种时, 由协会提供种子技术, 公司提供土地和人员联合进行试验, 成功之后, 花卉公司可以无偿使用该技术, 专利权归协会。

(四) 完善对农民专业协会权利保护的立法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 目前运作得好的农民专业协会, 或多或少的都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在市场、产权制度完善的今天, 一个组织要运行得好, 制度的保证是离不开的, 这从农民专业协会发达的一些国家就可以看出。如日本的合作社法——《农业协同组合法》规定:中央可以就有关农协的事宜向行政厅提出建议。

结束语:农民专业协会对我国农业发展起着很大作用, 而且也是我国农业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 农民专业协会发展好了, 也就建成了一条从农业科技到农业生产力转化的桥梁。

[注]本文为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与云南农业产业化发展” (项目编号:06Z030F) 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苑鹏, 国鲁来, 齐莉梅.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中国农业出版社.

[2]王景新.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崛起.中国经济出版社.

[3]张晓山.两种组织资源的碰撞与对接——四川射洪棉花协会的案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中国农业统计年鉴2002》.

上一篇: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电子课本下一篇:关于眼睛初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