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案要求

2024-07-01

初中语文学案要求(共8篇)

篇1:初中语文学案要求

初中生物学案设计格式及要求

一、课题

要注明章节及课题内容,并且注明第几课时。

二、设计人姓名 要注明设计人姓名。

三、学习目标

1.目标内容:目标要具有三维性。

①知识目标:知识目标在课标和教参中表述比较具体,可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课标、教参要求进行设计。②能力目标:主要包括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一般方法的训练,对各种图文资料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生物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或社会问题的能力。设计目标时,要注意和知识的结合,不要空洞的谈能力的培养。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主要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因此,设计目标时,要从学习态度、科学观念或所学知识的意义等方面,深入思考情感教育的素材,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感悟。2.目标描述:

首先要明确的是学习目标应该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在行为上的变化,而不是陈述教师应该怎样做和做什么;评价教学是否成功,其直接依据应该是学生收获了什么、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什么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完成了什么任务。从陈述方式上来说,三维目标的陈述主要可分为两类:

一是采用结果性目标方式,即明确表述学生的学习结果,采用可测量、可评价的行为动词,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领域。经常使用的行为动词有描述、列举、说出、举例说明、解释、阐明、设计、拟定、应用、撰写、模仿、运用等等;

二是采用体验性目标方式,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取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经常使用的行为动词有体验、参与、交流、关注、认同、确立、形成、养成等等。

3.目标数量:一般不要超过3项,内容较多时可进行综合,不要过于零碎,以免难于操作。

四、重点和难点:

结合《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分别说明本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五、学习过程

主要采取任务引领,活动建构的教学模式,即以学习任务启动学生的学习活动,以程序性的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以合作交流展现思维历程并形成知识结论,以反思扩展挖掘知识内涵,促进深层次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的建构,以尝试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其程序是:情境导入——自主学习(明确学习任务及要求,出示程序性问题)——合作共建(合作交流,形成共性结论)——反思拓展(挖掘知识内涵)——系统总结——尝试应用——诊断评价——课后反思。

(情境引入:精湛的情境导入,能愉悦学生的耳目,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动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触发学生的情思。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内动力。在情境的选择上要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情境的创设,建立起生活与知识的桥梁。)

1.自主探究——要展现学习任务及学习问题。

① 学习任务——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学习任务,包括是让学生干什么、如何干、解决什么问题等,通过学习任务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或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② 学习问题——根据学习任务设计程序性的问题,用程序性问题引领的学习活动。

设计要求:首先要对本节知识进行梳理,找清核心知识点,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递进关系,依据知识点设计学习任务,零碎的小知识点融入学习任务之中。然后依据学习任务设计具体的逻辑性的问题或程序性的活动。

设计原则:一是任务要明确,任务不应只是知识的要求,而应包括研究的方式及内容,学生能按照任务的要求自主开展学习活动;二是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具体知识点进行设计,任务不要过大,以免使学生不易下手,大的任务可将其分成几个小任务;三是要有系统性,任务之间符合知识的递进关系,使每一项任务既是前一项任务的扩展,又是后一项任务的准备;四是要符合认识规律,任务解决的程序要符合认知历程,符合知识的发展过程;五是要具有活动性,能通过活动使学生感悟知识,在活动中使学生体会研究方法或学习方法。2.合作探究

要通过生生及师生交流,形成共性的认识。

①交流方式:一是生生交流,主要是小组内的交流,既促进相互矫正,又达成共识;二是集体交流,在教师组织下进行小组间,或师生之间交流,集体达成共识。

②交流内容:

一、交流研究方法,让学生回顾研究历程,说明操作及搜集信息的过程和方法;

二、交流知识结论,让学生全面表述研究结果;

三、交流研究中的疑惑,提出深入思考的问题,从而引发反思扩展活动。

3.反思扩展(或问题探讨)——要深入挖掘知识内涵及研究中的问题,促进深层思考与理解。

①反思形式:一是学生提出问题;二是教师提出的问题。②反思内容:一是研究过程,针对研究过程提出疑问;

二是知识结论,针对知识结论的内涵提出问题,三是关联知识,针对关联知识提出辩析性问题。4.尝试应用(或典例分析)——要通过典型例析,将知识转化为应用,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思路。

5.系统小结:这是让学生及时构建认知体系,形成整体的认知结构。其作用是:一结合以前的知识基础,重新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并总结出本节课所学习的或者是本节课所应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二对照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反思本节课的任务是否都已完成。总结方式可以是学生自结自悟,可以是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立体交流。

6.学习诊断(或诊断评价):这是对当堂教学情况的形成性评价,通过诊断练习,师生共同反馈当堂课的学习效果。评价的内容包括,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应用。题目设计要少而精,要遵循基础性、针对性、层次性(难易要有梯度,考查形式要注意简单与适当综合相结合。)要注重诊断评价的结果,实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引导学生和教师从各自的角度进行反思提高。另外,评价结果也可以记入学生的生物综合素养评价(建议各学校开展初中生生物综合素养评价的研究)之中。

7.课后反思:这是“学案”实施后的体会或感悟。是要教学实践后完成的。内容可围绕课标把握、教材处理、问题设计与处理、活动方式及程序设计、反思与拓展设计、诊断方式及内容设计、教学策略与机智、教学效果等方面,反思自己的收获与不足,并提出对本节“学案”的实施建议或改进设想等

篇2:初中语文学案要求

一、导学案编写要求:

(一)设置四个级别:

A级:识记级,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B级: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由学生合作学习完成。

C级:应用级,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由学生展示探讨完成。D级: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生活实际挂钩。由教师点拨学生完成。

(二)体现四个特点:

1、问题探究是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重点: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特色;

4、巩固练习是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三)遵循六个原则:

1、主体性原则(了解学生基础、利于学生学习、难度适合学生实际)

2、问题化原则(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3、参与化原则(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4、方法化原则(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

5、层次化原则(学案有梯度、要求有层次、思维要深入)

6、激励性原则(多一些激励的话语)

(四)编写的基本环节:

1、学习目标 :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为主。

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2、重点、难点:

观察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重点应掌握的问题。

3、知识链接:前置测评、诊断检测

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可以是小测试题形式,也可以补充学习本节相关的知识。

4、学法指导: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

包括课堂上学生要重点看的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活用等活动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

5、导学过程:

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

6、学习小结:知识结构整理归纳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由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完成。

7、达标检测 :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8、自主反思:

突出反思重点,一般应有知识盘点、易错点整理、心得感悟等。

二、导学案的使用要求:

(一)导学案的使用流程:

1、提前一周进行。周一上午由备课组长根据下一周的教学进度、课时来分配编写任务,周四前备课组集中讨论,由备课组长审核、定稿,编写人、审核人分别在导学案署名后打印。

2、提前一天下发给学生进行预习,课前抽批,了解学情,进行复备。

3、课后收交批阅,了解学情,课后反思、进行修订。

(二)科学使用方法:

1、学案导学: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整合”部分。

2、课堂导学:根据不同的知识和要求采取不同的导学方式。①对简单的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学完成。②对重点知识,采取师生间、生生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③对学生无法自学或生生、师生无法解决的问题,采取精讲点拨的方式,并适时启发、点拨,诱导。

④对由探究得出结论的部分,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结论进行总结、归纳。

3、课后巩固:分为当堂反馈练习和课后提升两个部分。

①当堂反馈练习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达到“当堂达标”的目的;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

②课后提升部分的题目编写要有层次性,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习巩固。

4、对学生的要求,并养成习惯:

第一、课前。认真预习新课,大胆尝试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准备环节,提前尝试“探究活动”和问题准备,做好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质疑的思想准备,也就是说做好课前的各种学习期待。

第二、课上。根据导学案的各个环节认真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第三、课后。经常做学习方法和解题规律的积累,在学案后的空白处写一下心得体会或者收获,并从中找寻规律,提高自己。

篇3:初中语文学案要求

在传统阅读教学中,字词积累,标点、语法、修辞等分析,文学常识识记等,烦琐、细碎、杂乱。这些活动占据了教学的绝大部分时空,阅读教材被肢解得“千疮百孔”,阅读教学自然显得支离破碎,阅读教学知识点严重“沙化”。由于这些训练大多带有静止、孤立等弊端,其着眼点往往不能牵一“练”而动全“篇”,这样的能力训练当然缺少指向于渗透文章的“合力”。

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这些过多、过细、过浅的提问而言的,它是指对课文阅读教学过程能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的角度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问题。余映潮老师认为,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黏合剂,在教学中显现着“以一当十”的力量。比如传统习惯上我们在教学《故乡》的时候通常把教学时间安排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分析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语言来揭示二十年前后闰土的变化。第二课时分析杨二嫂的变化。第三课时分析“我”的形象。这样,三个课时之间被肢解成各自独立的部分。而率先采用“主问题教学”的章林华老师则设计成互相关联的问题:1.找出闰土和“我”一气和隔离的表现。2.造成他们隔离的原因是什么?3.面对着这种隔离,“我”产生了什么愿望?

这三个问题逐层推进,呈现了阶梯状的三个教学板块,且三个问题的探究源于课文中的语言信息又不囿于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这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灵动,真正提升了学生的发展性学力。通过自己的独特体验,亲自探究、发现获得的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是学生真正理解、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属于学生的。可见,主问题教学以一个或几个主要的问题把文章有机地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

二、目前主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

1. 主问题过多。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师总是希望倾其所有地把自己的知识教给学生,所以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总想面面俱到,以至于产生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问题。

2. 主问题难易不适。

简单的问题是学生只需要回答“对不对”“是不是”;而较难的问题学生无法解答。

3. 主问题层次不清。

问题一多,哪些问题为主,哪些问题为次,在层次的安排上不尽合理。

4. 主问题统领性不强。

主问题孤立静止,不能统领全篇。

三、学案导学主问题设计的优化方案

在学案导学的编制和使用中,我们尝试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来优化主问题的设计,并显示出初步的成效。

1. 深入文本,挖掘内涵

(1)从文章的标题入手设计主问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甚至是文章灵魂的再现。一篇文章的标题往往体现了作者别具匠心的构思。如《童趣》一文,我们根据标题“趣”,找到和题目对应的话一一“故时有物外之趣”(物—趣)设计主问题为:为什么能够体会到物外之趣?这种提纲挈领的“主问题”设计,对提高教学效率显现了重要作用。

(2)从关键词、句入手设计主问题。朱自清《背影》中对父亲过月台买橘子的动作描写有三个关键的动词,为此我们设计了两个主问题:

①在这段的描述中作者用了几个动词,找出来并加以理解。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能够获得这样的理解:

“攀”: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令人揪心啊!

“缩”: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多么的紧张啊!

“倾”:用得也十分巧妙。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他“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

②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年迈的父亲迈着蹒跚的脚步,爬过月台买橘子的情景,你有怎样的感受?学生自然能够得出父亲这样艰难还能去为作者买橘子,体现了父爱的伟大。

2. 抓住特点,借鉴描写

(1)文章的细节描写

好的细节描写能把人物或事物最本质的性状鲜明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鲁迅的《孔乙己》在刻画孔乙己的形象时写道:“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着豆,自己摇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群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这一段细节,寥寥几笔,把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刻画得非常深刻,一个穷困落魄却又虚荣心十足的科举制度牺牲品的形象跃然纸上。

(2)文章的写作手法

在对《夏感》这一课的学案编写中,我们把主问题设计为赏析第4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夏天紧张的旋律的。

怎样的阅读才可以感受到字里行间的那种紧张气息?

经过讨论明确:把握句式的特点,本段以短句为主,词语反复。

从“快割,快割;快打,快打;又得赶快去”中,让学生感受到农民的辛勤忙碌。(在这里还通过删去了一个“快割”和一个“快打”,让学生比较阅读,通过读,感受夏天紧张忙碌的节奏。)

从“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天空可是遮上了云”中,让学生感受到农民的不安和企盼。(农民夜里不寐的心理揣摩,他们在想什么?怕刮风,担心有云压来,风云带来雨水,而麦子还在场上,如果下雨的话,就要想着起来把麦子盖起来,不然麦子遭了雨,要发霉生芽的。心里默念老天可千万不要下雨,如果要下雨的话,还是等麦子收回家吧。)

从“挑着夏秋两季”中又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农民使命感、责任感的赞美。

再来看看作者的情感,通过关键词,“亦够苦了”的“亦”,“该松一口气了”的“该”等都可以看出作者内心对农民的体恤、理解。

3. 寻找共鸣,熏陶情感

(1)人物形象分析

编写《老王》这一课的学案时,我们把主问题设计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怎样评价?

通过文本的阅读,学生能很快找出相关的内容:

老王是个很苦的人:A.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B.“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C.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D.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E.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老王还是一个很善良的人:A.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C.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作者一家人都关怀老王,常坐他的三轮车,照顾他的生意;知道他有夜盲症,送他大瓶的鱼肝油;老王送冰,不要他减半收费;不坐老王的车了,还问他现在的生活如何;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也给了钱,不让他白送,后来想起,心里不安。

作者为什么那样关心老王?——这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人人平等,人人互爱,因而作者是一个极富爱心的人,也是一个善良的人。读到这里,学生有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以善良体察善良,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2)文章主题把握

七年级上《散步》表现了浓浓的亲情。因此我们把主问题分解成三个子问题:

①这篇散文通过写一家人“散步”,表现了怎样的情感道德?又是通过哪些细节表现的?(敬老爱幼。“我劝母亲散步”,“解决走大路和走小路的分歧”,“‘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

②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最后分歧是如何解决的?解决分歧的过程中,表现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要依从儿子,走小路。最后,“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走了小路。表明了“我”是对母亲非常孝敬的一个人。)

③文章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因为小路难走,恐怕稍有闪失,摔伤了自己的亲人,因此走得很慢,很稳,很慎重。表现了他们的责任感,体现了“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四、以主问题为载体的阅读教学的特点

1. 教学头绪相对简化。

它一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字、词、句、篇面面俱到的局面,根据教学的主干内容,显现一个或几个需要学习探究的“主问题”,让学生围绕“主问题”展开学习活动。它简化了教学头绪,减少课堂教学中大量的无效提问,真正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把语文课堂还给了学生。

2. 教学问题高度整合。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往往按知识点肢解课文,以求得“逐点落实”。而“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有着内在的牵引力,是经过高度概括和提炼的,是一种能引动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它可以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品读,从而改变以往那种肢解课文、一讲到底、“碎问碎答”的弊端,将课堂教学引向以学生课堂思维活动为主的整体性阅读教学,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3. 教学效果自然生成。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以居高临下、条分缕析地“讲深讲透”为己任,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而“主问题”学习体现了一种“尊重学生”创新的教学关系,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语文学习中的求知感、创造感、成功感,真正把阅读的空间还给了学生。

五、关于主问题教学的思考

“主问题教学”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它的完善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在阅读教学中,以文章的题目为主问题,抓住文眼,感知全文;以中心为主问题,摄取灵魂,突出主题;以思路写法为问题,训练思维,培养语感。让每篇文章、每节课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让每个主问题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让学生在共同参与、广泛交流中,形成指向语文学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董洪亮主编《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

[2].董叶英、张毓人主编《和谐课堂构建与氛围营造》,华龄出版社。

[3].刘良慧、张先华著《教育观念的革命》,重庆大学出版社。

[4].高文主编《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篇4:初中语文学案教学探究

一、课题实验构想

本课题实验拟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学案教学为抓手,融合宁晋县基层学校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采用分工协作备课的方式,完成繁重的备课任务,达到创新教学设计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的。

为保证课题实验的有效性,课题组将精心筛选教研整体水平高的学校作为实验基地。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做出一套完整的学案资料;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第二年做好学案的反思完善工作,使学案教学模式趋于成熟;第三年争取在全县大面积推广,提高教师授课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二、实验过程的做法与控制

1.构建学案教学设计思路

经过反复学习研讨,我们构建了“1234”学案教学设计思路。“1”即一个对接,课标与课堂教学对接,每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必须在研读课程目标的基础上确立。“2”即两个体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3”即三个倡导,倡导创设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倡导教学预设留白,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4”即四个板块: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合作探究,突破重点→鼓励质疑,能力迁移→练习巩固,全面提升。

2.建立教案编写与使用制度

为保证学案编写的质量,我们成立学案编写领导小组。将学案编写的任务合理地分配到学校,建议采用周备课方式,要求备课组分工协作提前一周备课,学校统筹安排半天的时间对已备好的学案展开研讨,形成通案,教师上课前对通案进行二次加工,突出个性化。同时,要求实验学校的教师在使用学案的过程中,针对学案设计、学生反馈等做好教学反思,为下一轮学案的修改完善积累素材。

为保障学案教学的有效实施,加大过程性指导力度,及时纠正教师在学案编写及使用中的问题,课题组定期深入实验学校参加学案研讨活动,采用推门听课的形式观察教师的学案使用情况。在调研中,发现部分教师将学案作为教案的代替品,当堂下发后,未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便照搬学案讲授。针对这一问题,课题组研究制定了学案使用原则:①下发学案后,必须留给学生充裕的自主学习的时间;②授课前,教师必须批阅学案,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3.完善教师备课评价机制

为解除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与教师的担忧,教育局研究决定,取消参研学校及教师的教案检查,试行“两结合两检查”的教师备课评价机制。

“两结合两检查”,即学校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授课效果与教学反思并检查。学校评价与学生评价分数权重均为50%。学校评价方式为检查教师授课效果及教学反思,具体为:学校成立以正职校长为首的评价小组,每学期听教师1节公开课、2节推门课,量化打分,权重为70%;学期末随机抽取两篇学案的教学反思,评阅打分,权重为30%;两者相加即为学校评价得分。学生评价即学生依据教师平时的授课效果打分,采取等级制(优秀、合格、不合格),按优秀率×100计分。

新的教师备课评价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兼顾终结性评价,对教师授课的评价更趋于合理化,避免了以检查教案评价教师备课效果的低效机制。

三、课题研究的成效

1.学校教研氛围浓起来了

在课题研究的带动下,基层学校更加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注课堂教学的研究,逐渐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校本教研从做样子、走形式转向了重内容、看实效,形成了校长、教师齐心协力抓教学、搞教研的喜人局面。

2.课堂教学活跃起来了

“1234”学案教学依据新课改理念建构,凸显了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开放性(有可供学生完善的留白处)、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民主性(师生可共同参与)、实践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学案教学的实验打破了单一而沉闷的灌输式教学,自主、合作、探究的民主开放式课堂教学逐渐遍布我县各个学校。

3.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了

教师吃透了课标,转变了理念;培养了合作精神,增强了反思意识;备课负担减轻,广泛涉猎知识。

我县教师逐渐由“传授型”、“经验型”教师转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

篇5:《说美》学案初中语文教案

2、能恰当引用课文语句,写一段文字表明自己的观点。

3、能模仿课文句式描述自己认识的美。学习重难点: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3 学法指导:

“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说的就是读书时要“反刍”。学习本文要从反复朗读开始,边读边质疑、边思考,对含义深刻的关键语句要深入理解,对理解全文有很大帮助。质疑是获得新知的有效途径,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大胆质疑,并主动探究新知。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自读课文2-3遍,能流畅地读完课文。

2、采访你的家人或亲戚、邻居、朋友,他们怎样看美。把他们的看法记录下来。

3、在预习时,把你的疑惑写在下面。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文章观点的句子,说说你的理由。

(三)研读文本,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1、有一位同学经常因为自己的容貌不够漂亮而苦恼,作为好朋友,请你写一封100字左右的短信劝说他(她),仔细研读课文在信中要恰当的引用文中的语句。

2、在信中划出引用的句子,并思考句子的作用。

(四)小组合作、凡人论美。

1、在你的认识里,你觉得什么是美?用一个比喻句描述你认识的美。

2、四人小组交流,各自交流自己理解的美,比较一下,谁的理解最好。

三、巩固·延伸 比较阅读 论美

◎伏尔泰[法国] 如果问一只雄癞蛤蟆美是什么,绝对的美是什么?它就会回答说是它的雌癞蛤蟆,因为她的小小的头上有两只凸出的又大又圆的眼睛,有一只又大又平的鼻子,并有黄色的肚皮和褐色的后背。如果问一个来自几内亚的黑人美是什么?他便会说,美就是黑得油亮的皮肤,深陷的眼睛和一个扁平的鼻子。

如果问魔鬼,他会告诉你美就是一对角,4只爪子和一条尾巴。最后,如果去向哲学家们请教,他们的回答将是夸大了的胡言乱语,他们认为美就是某物符合美的原型并在本质上与其是一致的。

我们一起去了英国:同样那出戏也在那里上演,翻译得一字不差;可它使得所有的观众都打起了哈欠。“呵,呵!”他说,“美的理念对英国人来说和对法国人来说不一样。”良久思索以后,他得出结论:美是很相对的,就如同在日本是正派的事到了罗马就不正派,在巴黎最时髦的东西到了北京就未必是,于是他使自己省却了写一篇有关美的长篇论文的麻烦。思考:

2、与课文相比,你觉得两篇文章的观点有相通之处吗?

四、相关链接

(一)《论美》原文 of beauty

in beauty, that of favor, is more than that of color;and that of decent and gracious motion, more than that of favor.that is the best part of beauty, which a picture cannot express;no, nor the first sight of the life.there is no excellent beauty, that hath not some strangeness in the proportion.a man cannot tell whether apelles, or albert durer, were the more trifler;whereof the one, would make a personage by geometrical proportions;the other, by taking the best parts out of divers faces, to make one excellent.such personages, i think, would please nobody, but the painter that made them.not but i think a painter may make a better face than ever was;but he must do it by a kind of felicity(as a musician that maketh an excellent air in music), and not by rule.beauty is as summer fruits, which are easy to corrupt, and cannot last;and for the most part it makes a dissolute youth, and an age a little out of countenance;but yet certainly again, if it light well, it maketh virtue shine, and vices blush.(二)《论美》另一译文 谈美(水天同译)

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其于人也,则有德者但须形体悦目,不必面貌俊秀,与其貌美,不若气度恢宏。人不尽知:绝色无大德也;一如自然劳碌终日,但求无过,而无力制成上品。因此美男子有才而无壮志,重行而不重德。但亦不尽然。罗马大帝奥古斯特与泰特思,法王菲力浦,英王爱德华四世,古雅典之亚西拜提斯,波斯之伊斯迈帝,皆有宏图壮志而又为当时最美之人也。/美不在颜色艳丽而在面目端正,又不尽在面目端正而在举止文雅合度。美之极致,非图画所能表,乍见所能识。举凡最美之人,其部位比例,必有异于常人之处。阿贝尔与杜勒皆画家也,其画人像也,一则按照几何学之比例,一则集众脸形之长于一身,二者谁更不智,实难断言,窃以为此等画像除画家本人外,恐无人喜爱也。余不否认画像之美可以超绝尘寰,但此美必为神笔,而非可依规矩得之者,乐师之谱成名曲亦莫不皆然。人面如逐部细察,往往一无是处,观其整体则光彩夺目。/美之要素既在于举止,则年长美过年少亦无足怪。古人云:“万美之中秋为最。”年少而著美名,率由宽假,盖鉴其年事之少,而补其形体之不足也。/ 美者犹如夏日蔬果,易腐难存,要之,年少而美者常无行,年长而美者不免面有惭色。虽然,但须托体得人,则德行因美而益彰,恶行见美而愈愧。(选自《世界文学》1961年第1期)

(三)关于培根

篇6:初中语文学案要求

摘 要:以生为本,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自我提升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宗旨之一。采用学案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应该是一种比较好的教与学的模式。而只有学案设计精当,导入有效,才能让学生爱上学习,享受学习。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学案导学的模式设计与有效应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学习;学案导学;学习能力

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当下,我们在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反思和革新后,基本形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提升的教学思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采用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主导为抓手,师生合作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成为一种比较好的教与学的思路。但是,如何发挥学案导学模式的最大效率却是值得深入思考、研究和践行的问题。

一、学案设计要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

学案,顾名思义,是让学生课前或是课堂自主学习所用的学习材料。那么,我们课堂学习的重点,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目标的达成都与其有紧密联系。因此,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学重难点和学生语文学习和素养培养的目标设计学案是提高质量的前提。如“民俗风情”专题《端午日》的学案,我们设计好自学导航的内容应主要是课文中出现又需要掌握的字词、对作者和创作背景认识。之后是“走进文本”,让学生在自主预习中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如问题设计可以有:(1)本文介绍了端午日的哪些民俗风情?(2)当地人为什么对赛龙舟风俗格外重视?(3)联系下文,内容和结构上看有什么作用?(4)课文重点是赛龙舟的精彩场面描写,运用了哪些描写,是怎么描写的?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说既基本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也是我们课堂交流互动学习的重点。

就一份学习任务清楚、能力提升点明确的学案设计而言,我认为要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给学生提供自学自问、自做自练、自探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机会,还要清晰呈现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的重点。也就是要处理好双基的巩固问题――学生的深入学习是建立在对基础知识应知应会基础上,又要让学生知道学会掌握知识之后还要获得能力发展――会学。当然,这样的学案,还要设计与学生生活联系的问题,如我们家乡端午日有哪些风俗,我们是怎样度过的,它有什么意义?这就能体现出实现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统一的问题。

可见,一份高质量的学案要处理好双基,处理好课堂师生的教与学的和谐,要能让学生有个性地学习,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

二、学案运行要遵循原则与学习规律

初中语文学案一般需要学生课前预习完成,也是我们课堂教学要沿用的底案。因此,我们在学案设计与运用上要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和预期达成的教学目标,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构建知识体系,知道和懂得一些可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如,在“人物风采”专题的《童年的朋友》的学案实际运行中,我们要让学生有重点地阅读,能够感受童年时外祖母给予“我”的爱,会对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和细腻而饱含深情的语言有认识和体会。如“在文中找出描写外祖母头发、眼神、声音、动作的词语和句子,简要分析其描写方法和好处”,思考外祖母“她今天的样子很凶”的原因等,这种问题的提出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方向上的指导性。当然,我们在课堂教学,也就是学案的应用中,要从学生的视角,让他们从文中“我”的视角观察,获得对外祖母的形象和性格的把握,从而感受到外祖母的伟大与慈爱――虽对生活不满,但对我既有长辈对孩子的和蔼关爱,也有朋友般平等的理解、宽容和帮助。

我们在使用学案导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学生养成根据学案阅读教材或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阅读教材的重难点的习惯,形成自主学习基础知识、初步把握内容适当概括分析的能力;提升学生联想思维,提高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中同化吸纳构建知识的素养。

三、以生为本,优化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教无定法,但是我们在学案导学教学中要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要力求教学的优化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如,在《最后一课》学案导学的课堂实施中,我们在解决字词之后,可采用诱导方式让学生质疑讨论这篇课文“写了什么”,让学生不断提升概括归纳能力。在突破重难点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开放式的小组合作,如《最后一课》的课堂情形怎样,作者是怎么写的,这样写的目的何在?学生讨论之后,让他们有意识地在《最后一课》的课堂与以往课堂的对比中,感受到教学环境的变化,在老师、村里人等形象的描写中体悟时代特点,感受其中含有的爱国情感。在这一小说的学习中,人物形象分析也是学习的重点,我们在学案运行中,可以让学生通过作品对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等探寻人物性格。另外,小说生动的场景、细节、心理描写以及对比、烘托、反复的手法运用等都是学习的重难点,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能够发挥想象力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和批判精神。

另外,学案重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开展,而导学重在老师方法的指导。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还要通过一定的示范,进行学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倾听,给学生中肯和积极的评价,还要设计一些巩固、提升和拓展的习题来帮助学生比较好地提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总之,学案导学方法是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一种好方式。只要学生能够学会积累、学会运用、学会迁移,在思考、倾听和交流辩论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那么,他们的语文素养就能提升。

参考文献:

篇7:初中语文常规要求

一、备课

阅读课(即新授课)一套,至少 45个课时。作文指导课7课时,作文讲评课7课时。单元复习课6—8课时、试卷讲评课7课时。建议用两套或三套教案。

二、作业

设置:三种作业,即综合作业、大作文、小作文。

批改:综合作业以《基础训练》为主,课内部分必做,课外部分选做,综合作业一课一改。大作文全学期7个,每次作文,教师精批细改一半,其余互改或自改。小作文每周1个,全期不少于16个,每次只批“阅”和日期。提倡学生写读书笔记,不要求教师批改,可定期抽查。

三、课堂教学

1.建立教学模式。探索并完善“板块式六步三循环教学模式”,结合本校实际,形成本土化教学经验,并培养课改骨干教师,打造课改示范课。

2.博采众家之长。学习吸收众多名师名家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创造经典课例。

3.凸显语文本色。立足文本,深入挖掘教材内涵;突出文体特点,注重朗读及阅读方法指导;重视积累、感悟和表达,以语言学习为核心;适当拓展延伸,沟通课堂内外,丰富语文学习内涵,增加语文学习的深度与厚度。概括地讲即“五抓”:一抓文本,二抓文体,三抓积累,四抓语言,五抓拓展。

4.克服“八大减少”。一是大大减少用华丽的外观语言包装课堂的特点;二是大大减少缓慢导入,过早脱离文本的现象;三是大大减少非语言类的音信画面;四是大大减少碎问碎答;五是大大减少诸如“当导演”类的不可能实现的教学角度;六是大大减少教学目标中的口号;七是大大减少教师过多的课堂话语;八是大大减少通俗手法的运用。

四、教研活动

1.活动时间:每周有固定时间和地点。

2.“三课”活动:全期统筹安排,有活动安排表。每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针对性要强,着力解决一个问题。记录要翔实、认真、规范。每学期每位老师至少上一节公开课,至少听15节课,每听必评。评课要敢讲真话,要利于教师进步和成长。

3.集体备课:要有计划,即提前安排、有主题、有研讨、有记录、有达成的成果共识。丰富集体备课的内容,除常规的活动外,还可以研讨教学内容、进度,进行专题研讨和问题研究。

4.“推门听课”:教师平时的课堂要“对外开放”,不得封闭,不得将听课老师拒之门外。

五、“三好活动”

1.写好字。坚持让学生练字,提倡学生每天写一篇硬笔字,内容以课本生字、词语或优美句段为宜,既达到练字的目的,又增加语文积累,一举多得。

2.讲好普通话。老师层面:老师要带头讲普通话,做学生的表率。每周的教研活动,要专门安排普通话学习内容;提倡老师每天用半小时的时间练习普通话。老师上课、说课、评课必须讲普通话,与学生交流必须讲普通话。老教师要讲普通话,中青年教师要讲好普通话,提高水平和层次。学生层面:学生要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讲好普通话。学生走进教室,尤其是在课堂上必须讲普通话。

篇8:初中语文学案要求

一、新课程改革环境下的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

1. 应用于全体学生, 体现学生自学性

新课改的初中语文教材针对全体学生都适用, 这就需要教师所设计的学案对所有学生都平等对待, 给予学生平等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不因学生成绩好坏而区别对待, 培养学生的信心。对于教师的要求是注重教学导向过程, 在教学的思想、手段和方法上都要注重改革和创新。

2. 学案教学引导自主预习

在开始课程学习前的自主预习, 与以前的教学流程存在本质的区别。学案的自主预习导向主要是让学生明确课文大意、疑难字的疏通、句段的通顺这三方面。学生有计划地按照学案进行预习, 能够对课文有初步了解, 对课文中的生字能够提前认识, 对课文章节、段落了解清晰。教师应控制自主预习时间, 以提高效率。学生完成预习后, 可以通过学案习题测试预习效果, 这样能够有效地知道哪些问题没有完成, 再去课堂听课就有了目的性。教师在学生预习时, 对学生的疑难进行了解, 这样上课时就有针对性, 能够更好地解答学生的问题, 教师的教学就有了方向性。教师应通过对学生的了解, 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 再依据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生的学习目的为标准, 制定出学生在这节课能够完成的任务。

3. 学案教学的多变性与学生的参与性

学案教学的多变性是指在开展学习活动后, 过程中有可能和开课前的预测方向不同, 这时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变化作出进一步的教学方案调整, 使课程继续进行下去。即使教师在开课前已经让学生做了自主预习, 但是课程教学具有多变性, 为了能够更好地达到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目的, 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课程教学的多变性充体现了自主预习并不是确定教学的方向, 当课堂教学发展和自主预习方向不同时, 就需要情况进行修改。

学生是否能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当中很重要, 有效参与就是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亲身参与进去, 从中获得知识。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必须做到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进来, 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现自己, 不能可有可无, 要让每个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学到知识, 取得进步。

二、语文学案教学促进合作探究

1. 引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激发学生好学性

要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的重要性是不能忽略的。调动学生主动学习, 让学生喜欢上课堂, 激发学生好学的天性, 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在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基础上, 教师依据学案中重、难点精要进行讲解, 组织学生探究学案中的综合问题;针对学案中重、点、难点知识, 教师可以组织进行小组讨论;多鼓励学生, 让他们自己对未知的问题进行探索, 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求学精神, 让学生自己得到想要的答案。

2.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达到平等对话

新课程改革环境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实现人性化的特点, 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平等对话是其实施的重要因素。在平等的前提下, 以学生为主体, 分成小组对课文进行讨论、分析。学生带着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听课, 带着课堂上没听懂的问题, 有目的地进行讨论, 能够大大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和质量。经过讨论后还是不明白的问题, 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这样教师就能够抓住学生的思维, 达到教师指点、学案引导、问题激发、学生探讨。只有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师在注重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的同时, 也要让学生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深层次含义, 从中学习到人生哲理, 这样也是师生间的一种互动。教师要多听取学生的意见, 以平等的方式对话, 这样教师才能更加了解学生的需要, 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教学, 更好地进行教学。

三、学案教学巩固拓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在完成基本的语文知识教学外, 还要使语文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从初中语文的教学向语文教育的纵深发展。在当堂任务结束后, 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 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 达到创新的目的。练习习题后, 学生可以通过互对答案, 也可由教师给出答案, 但一定要有针对性的点评。课后教师要负责对学生预习时的疑问和课堂未解决问题进行解答, 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新课改教材中有许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 任课教师要在此基础上, 结合相关资料或相关内容,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让学生亲自动手对相关领域进行研究, 增强对已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四、总结

对于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 制定有效的学案, 以学生的角度出发来制定学案教学, 实现自主学习;以全新的方式和思路进行初中语文新课程的改革, 促进学生的自身教学素养, 达到新课改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赵艳云.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语文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设备, 2011 (20) .

[2]吴西海.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之我见[J].神州, 2011 (17) .

上一篇:《相和歌辞玉阶怨》译文及赏析下一篇:软件研发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