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指导

2024-07-23

申论指导(精选6篇)

篇1:申论指导

一、申论公文主要考查哪些方面

随着公务员考试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为了考查考生处理行政机关日常工作的能力水平和熟练程度,公文体裁的应用文写作在申论考试中倍受青睐,成为公务员考试申论考查的趋势之一。目前,申论测试的重点越来越接近机关工作的实际,并且所给的材料均为近几年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这些热点既与老百姓息息相关,又是党和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需要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来化解存在的矛盾。因此,要求考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时,必须要以公务员为立场,答题要紧密结合给定材料的要求,有针对性和务实性。在做申论考试准备时,一定要了解和把握一些特定公文的常用写法,重视一些特定公文的格式规范和语体运用,以适应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

近几年,全国各地在申论考试中出现的公文写作,比如:

200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题,要求考生依据安全事故现场情景写一篇千字左右的领导讲话稿。

200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题,要求考生提交一份解决我市交通拥堵的报告。

2005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中,考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三,假如你是到现场采访的记者,请你根据采访情况,撰写一份关于黔江特大交通事故的报告,报于市委、市政府。2006年安徽省公务员申论考试,教育部张保庆副部长谈贫困生上学难问题,主要是助学贷款问题。要求考生写一封信给教育部,提出建议。

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题,要求考生结合根据“给定材料1、2”的内容,整理一份供有关负责同志参阅的情况反映。

2008年山东省选调生申论考题,要求考生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以省政府的名义下发一份通知。

2009年天津、湖北、陕西等省市申论联考,要求考生根据给定资料所反映出的问题,以某市“精神文明办公室”的名义,围绕“网络文明建设问题”,给广大网民写一封公开信。2009年的广东省公务员申论考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5中的施工方和业主方对事故责任认定的争议,以调查者的身份,写一则简报上报给市政府。

2010年4月25联考中,要求考生以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的身份,为当地居民社区的宣传栏拟一份节水宣传材料。

二、申论备考应做到哪些方面

由此看来,不论是命题范围,还是职位要求,都涉及到正式公文、日常文书、专业文书等一些文体。这些也是考生走上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考生应从公文写作的一般特点和要求上出发,提高自身的基本能力。在此基础上多关注和练习事务性公文,在完成历年真题练习的基础上,须对比分析历年真题中的公文题目,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以不变应万

变,要求做到:

第一,要熟悉公文的不同类型和形式。

申论考查的公文体裁为党政机关常用文书,属于广义公文,此处的“公文”只是一个泛称,包括法定公文和事务性公文。法定公文包括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共13种;事务性公文包括计划、总结、述职报告、讲话稿、工作报告、开闭幕词、演讲稿、调查报告、典型材料、简报、会议记录、倡议书等。对比各种具体的公文写作要求和申论考试要求可以发现,法定公文由于其本身适用主体的法定性且内容较简短固定,语言要求更高,因此,可考度并不是很高,在历年申论题目中也基本没有出现过。相对来说,事务性公文与一般公务员的工作接触更广,形式和内容上也更易于作为申论题目的形式。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2003年考了演讲稿,2004年考的是报告,2010年则考查了报告和宣传纲要,其中宣传纲要其实就是计划。各省公务员考试还陆续考查了简报、答复、计划、建议等公文形式。因此,不需要把所有类型的公文都熟悉和掌握,根据前面分析的,考生的应考重点应是事务性公文,对法定公文只需大概了解即可。对于可考度较高的公文,考生应该自己动手练习,在参考例文的基础上再修改,以此来掌握公文写作技巧,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要准确把握各类公文的一般特点。

公文题不同于传统的申论的概括、对策题型,它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并且公文的种类繁多,而不同种类的公文,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和写作方法。目前大部分考生对于公文写作都比较陌生,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众多公文的写作方法,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须加强对公文写作的关注,掌握所有公文的一般特点,考生应该做到:

一是必须具有较强的政策理论依据,符合党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求考生应认真学习国家基本政策理论,提高政策理论水平,要站对立场,才能保证分析问题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切实可行的;二是提出的解决办法必须符合实际、符合党政机关工作规律,就是要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要有针对性地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解决问题,明确指导思想,实事求是;三是文章结构必须规范,语言必须准确、严谨、鲜明、简练。文章应开门见山、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文字要精炼、简明扼要,不能过度强调华丽的辞藻。第三,要特别注意题干中设定的特定的身份特点。

在申论考试中,命题者往往为考生设定了身份,这就是虚拟身份。只有定好身份,才能从恰当的角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没有给虚拟身份,一般应对口虚拟。如是行政审批方面的事,就虚拟成工商局工作人员;如市容市貌方面的事,就虚拟成市容局的人或者街道方面的工作人员;如是学校方面的事,就虚拟成教育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若确实不好虚拟,就以政府办公室人员来写。

第四,要加强阅读公文材料和关注时事政治。

考生要多阅读政策理论较强的政府材料和工作报告,积累政策理论水平,为公文写作的打好理论基础。关注时事政治和新闻报道,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是必读物,另外,政府新近出台的关于社会民生问题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等也是重点理论。如楼市新政,关于鼓励和

引进民间投资的“新36条”等。

综上所述,考生在申论考场上遇到公文题例时,必须有明确的公文思维,套用公文或其它应用文体写作申论时必须把握文稿固定格式、准确使用公文语体、弄清虚拟身份、结合材料规范作答,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满意的申论高分。

篇2:申论指导

近几年,随着公务员考试的变革更新,为了测查考生处理行政机关日常工作的能力水平和熟练程度,公文体裁的应用文写作在申论考试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现已成为申论考试中的常见题型,备受青睐,并有可能成为未来文章写作题的发展主流。有鉴于此,国家公务员网专家提醒广大考生,公文体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从平时做起、从真题练起,逐步提高各种公文体裁的文稿写作能力和熟练程度,在与公文题狭路相逢时能够战而胜之。

明确申论考查的公文范围

申论考查的公文体裁为党政机关常用文书,属于广义公文,此处的“公文”只是一个泛称,包括法定公文和机关常用的工作事务性文书两大类。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狭义公文仅指《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所规定的文种;而广义公文则包括机关日常行政工作中所使用的各类文书,如讲话稿、宣传稿、新闻发布稿、规划、建议等,其外延无限宽广,几乎任何机关使用的文书都可以往“广义公文”的篮子里装。因此,考试命题不拘一格,通常只限答出“公文”的主体内容,考生作答时也不要过于拘泥形式,在一般政论文章的基础上,符合公文的写作规范即可。

国考市以下考生和省考备考要侧重公文能力培养

国考市地以下职位要求考查“贯彻执行能力”,从2010的考试实际来看,这种能力是以种类几乎无限的“软公文”写作来体现的,最典型的试题就是2010国考市地以下第三大题:A市市政府准备大力宣传推进对近海水域的污染整治工作,请你结合给定资料,以市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草拟一份宣传纲要。

要求:

1.对有关宣传内容的要点进行提纲挈领地陈述;

2.体现政府精神,使全市各界关心、支持污染整治工作;

3.通俗易懂。不超过400字。

题目要求写作的体裁为“宣传纲要”,“纲要”和宣传材料即属于法定公文之外的“机关事务文书”,写作依据是“政府精神”,目的是调动“全市各界的关心、支持”,以推动污染整治工作的顺利实行。显然,这里的政府精神,就是考试大纲中的“组织意图”,考生在把握材料文意的基础上,梳理出其中蕴含的“组织意图”,即政府推进该项工作的目的、预期达到的效果、准备采取的原则和措施,确定“宣传要点”也即答案内容要点,“提纲挈领地陈述”出来,即为符合公文写作规范的答案。

类似领会和贯彻组织意图、陈述执行原则和措施的文字材料,即为“贯彻执行能力”的载体,是国考市以下试卷必考的题型;而公文写作考查的具体实现形式,必将与广义公文的多样性相对应,形式灵活多样,题型多变,但基本要求万变不离其宗,核心要求是写出“体现政府精神”的工作要点,符合各类公文的基本写作规范,具备公文主体内容,一般无须写出严格具体的格式。

省级公考主要选拔市以下职位的工作人员,其申论考试与国考市以下试卷相同,也将广义公文的写作作为必考题型,例如2010年4月25日多省统一考试申论第二题,“假定你是某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请参考给定资料,为当地居民社区的宣传栏拟一份节水宣传材料。要求:1.体现国家节约水资源的有关精神,说明为什么要节水;2.简明、通俗,利于老百姓理解:3.不超过400字。”命题思路与国考第三题完全相同,连文稿体裁、提问方式也基本相同。

今年国考对公文写作的考查发生若干变化之后,省考一定会紧跟其后,进行相应的命题调整和提问方式变化,因此,报考国考市级以下职位和省考的考生要未雨绸缪,加强公文能力的培养,对照真题,进行多种广义公文体裁的写作练习,弥补自己因缺乏实际公文处理经验而导致的能力短板。

软公文写作要注意切合软要求

广义的公文随着机关工作实践的丰富,其外延不断拓展,体裁种类不断发展,从前景来看,几乎是无限的。但从写作要求来说,有的公文是硬性的,比如工作计划、规划等安排计划性的,总结、报告等总结汇报性的,格式体例和语言风格高度程式化,只陈述事实、做法而不带感情,有时提出强制性要求而无须缓冲和修饰,措辞严谨,语气平实;有的事务文书则是软性的,要考虑接受对象和使用环境,如演讲稿、宣传稿、新闻发布稿、答复等,必须考虑诸如群众和答复对象的理解程度、心理感受、精神需要等,与受众达成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这就要使用柔性的语言和有技巧的表达方式,可以抒情而不能只顾陈述事实,多加缓冲修饰,使之易于为受众理解和接受而不能提出强制性要求。

篇3:申论指导

从考生答题情况来看, 考生面对“要‘慢下来’, 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与“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这两句话的理解, 容易出现几种情形:一是望文生义, 理解浮光掠影, 不透彻;二是写作不知从何入手;三是写作中没有体现“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社会实际”和“对给定资料的思考和对这句话的领悟”;四是有的文体不符合申论要求, 从而出现脱题现象, 严重影响了申论成绩。以下是笔者结合2014年国考申论试题谈谈如何写好申论作文的一点看法。

一、要准确定位文体

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拉开序幕, 从2000年左右开始把申论作为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必考科目, 这是借鉴西方国家公务员招考录用办法, 结合我国公务员日常工作和职业需求而设定的。原来申论考试中的资料主题集中、单一、篇幅较短, 作答要求模式化 (分问题、对策、论证“三步走”) , 尤其作文题明确要求“就该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 联系实际, 进行论述”, 无疑作文题的文体应该是议论文。刘勰《文心雕龙·论说》指出:“论者, 弥纶群言, 而研精一理者也。”意即综合各种见解而深入阐发某些道理。根据历年申论资料所反映的不同问题, 论证有时偏向策论, 有时偏向政论, 有时偏向评论, 不一而足。2014年国考申论A、B卷作文试题, 虽然作答要求没有明确限制写作文体, 但分析来看, 应该写成议论性文章。

二、要准确理解主题句

下面分别以2014年国考申论A、B卷作文试题主题句为例, A卷: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言:“要‘慢下来’, 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B卷: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加拿大女作家门罗:“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这两句话都准确地反映了社会现实, 富含哲理意味, 隽永深刻, 令人深思。

“慢”, 并非刻意要‘慢下来’, 而是一种生活情趣、成长心态、工作态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极大的社会财富, 也大大拓展了人的发展空间, 成才渠道多途径化, 价值诉求多元化。但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发展, 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当人变成财富、名利的附属物, 不计健康与时间的成本整天忙忙碌碌, 超负荷工作, 身心俱疲, 这种生活还能自在有为吗?正如A卷资料反映的内容:“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 各种社会矛盾多发, 工作节奏加快, 使得部分国民心理疾患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开始凸显。一项针对100万在职人员工作现状的网络调查显示, 近三分之二的人感到压力较大, 产生职业倦怠。尤其在警务、医护人员、高层管理者等职业群体中, 70%-80%的人都感到压力大 (材料略) ”。因此, 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把人的发展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大背景下考虑, 促进人对发展的心理认同感, 把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作为发展的奋斗目标, 不要让生活左右人, 才是要“慢下来”的真正意义所在。只有“慢下来”, 生活才能自在有为。

“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并非把缺陷看成幸福的不足, 而是要如何看待缺陷、认识缺陷、理解缺陷。这里缺陷意在引导人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来调节心理对现实的认同, 破解人生中可能遇到的种种缺憾、挫折、失意、迷茫, 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话。幸福和缺陷重在心理感受, 因为幸福感是主观感受对客观现实的心理认同程度, 绝非用获取物质利益的多少可以衡量。饥寒交迫的人吃饱穿暖就是幸福, 而锦衣玉食的人仍有缺陷。正如B卷资料反映了小邹在工作、收入、买房、与女朋友的差距、结婚、生子等方面感到生活的压力, 想跳槽又害怕会带来更大的压力与挑战。无疑压力会侵蚀幸福, 放大缺陷, 但并不是为了眼前的幸福而主动放弃挑战, 畏缩不前, 关键是如何在幸福和缺陷之间找到心理平衡点。多完美的幸福都有缺陷, 正如B卷资料:“从此这部小说就教会我一个道理:生活原本可能是完美与残缺的统一。”因此, 缺陷是幸福的伴生物, 幸福与缺陷如同矛盾的两个方面, 生活中既不存在无缺陷的幸福, 也不存在无幸福的缺陷。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通过努力放大幸福, 缩小缺陷, 把幸福看成奋斗目标, 把缺陷看成奋进动力, 人生才会有意义。

三、作答要紧扣答题要求, 联系实际, 反映出对主题句的理解

申论作文题历来要求考生联系社会现实, 是为了防止考生论证时“就事论事”、泛泛而谈, 文章有“宽度”而没有深度, 立意浮于材料表面, 内容空洞无物, 甚至凑字数。“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 更何况申论考试所选资料往往反映的是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热点、焦点问题。这就要求考生对理论热点、政策背景、社会现实等有一定的了解和关注, 并将之融于申论写作。2014年申论A卷主题句为“要‘慢下来’, 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 所以, 考生写作时要认识到“加急时代”给人精神和心理造成的重压与挑战使人疲于奔命, 亚健康成为常态。要看到多年来唯GDP至上的发展现对环境的破坏使环境事件频发, 水污染、雾霾天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大开发不断蚕食耕地, 直逼18亿亩红线, 加之一些地方粗放的工业化发展模式造成的土壤污染, 严重威胁到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城市无限扩张, 强征强拆致部分失地农民生活陷于困顿, 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等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中国GDP发展速度领跑全球有目共睹, 但带来的问题值得反思, 不计代价的发展所带来的恶果正逐步显现。因此调整产业结构, 转变发展模式, 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 关注民生, 提高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重点是提高居民整体收入占GDP的比重, 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就医、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 营造公平、正义、法制、和谐的社会环境。让全体民众分享改革红利, 缩小“三大差别”, 主动放缓发展速度 (今年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将2014年GDP发展速度定为7.5%) 。说透了, 党和政府也看到了发展过程中操之过急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纠偏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生活得“自在有为”, 更有尊严。否则, 成堆的问题如同脚镣, 也会束缚发展的步伐。这就是当今的发展理念, 也就是本文写作要联系的实际。

2014年申论B卷主题句“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 考生要认识到追求幸福是人的本能, 向往幸福是人之常情。关于对幸福的思考、领悟,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考生要把不同人的思考结合起来, 比如说有的人把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看成幸福, 过程虽然艰辛但结果值得享受;有的人把助人为乐看成幸福, “赠人玫瑰, 手留余香”;有的人把乐于清贫、甘做人梯看成幸福, 以勇于奉献来体现人生价值。考生还需要强调的是无论人的幸福观是怎样的, 缺陷始终都如影随形, 关键是以怎样的心态看待缺陷。生活本来就充满各类矛盾, 但为了幸福, 每个人都应有直面困难的勇气, 奋起而为, 把实现个人幸福与国家幸福联系起来, 把个人作为和小康社会建设联系起来, 把实现个人理想与中国梦联系起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幸福观, 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各类挑战, 以积极有为的精神破解人生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考生只有把精神层面的幸福与缺陷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才是对主题句的最好的理解。

四、充分酝酿, 找准切入点, 合理生发

考生觉得申论作文难写, 难的原因一是缺乏对问题的深度思考, 面对要求不知如何下笔;二是平时不注意收集素材, 对社会现实缺乏较为深刻的了解和具有说服力的材料, 导致写起来无话可说;三是文章重在讲道理, 摆观点, 并且要把道理讲清楚, 让别人接受你的观点, 理不顺自然难以成章。

在动手写作之前, 应当认真思考, 充分酝酿, 吃透题目要求。“磨刀不误砍柴工”, 要有意在笔先的意识, 首先确立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思考如何破题, 引出中心论点;其次考虑本论部分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 分几个层次, 采用什么论证方法;最后想出如何结尾。把文章的骨架先立起来, 最好列出写作提纲。只有想明白, 才能把道理讲通。纵观历年来申论作文题, 话题大多是围绕现实热点, 尤其是与民生有关的问题。

引出论点的方法很多。可从历史的角度、现实的角度、概括材料的角度、解释标题的角度、阐释“主题句”的角度等切入, 引出中心论点, 究竟采用哪种方法一定要结合答题要求。如:2014年国考申论A、B卷, 2012年国考申论B卷 (主题句: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 自然灾害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 2011年国考申论B卷 (主题句: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无家可归”, “我在城市是寓公, 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 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 还是农民工那里, 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群落里, 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 等都适合采用开题阐释“主题句”, 摆明观点, 引出中心论点的方法。2013年国考申论A、B卷 (A:以“岁月先语, 惟石能言”为题, B:以“让……大放异彩”为题) , 这些要求就适合从解释标题的角度切入。2012年国考申论A卷 (给定资料7中讲述了农妇刘女士和李老大家人之间发生的一段感人故事, 请以这个故事为话题, 自拟题目, 写一篇文章) 就适合从概括材料的角度切入。

本论部分要结合现实, 运用理论材料和事实材料的结合充分论证, 做到有理有据, 是论点成立的关键所在。论证重在思路清晰, 逻辑严密, 以理服人, 要体现作者对社会的观察能力, 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表述上切忌官话、套话、大话、空话等连篇累牍, 文章让人不知所云。从历年申论写作要求字数来看, 分论点不宜太多, 围绕几方面将论点说清、说透就可以。

鲜明的论点也离不开考生积累材料的多少, 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相关政策及主流媒体观点。只有占有材料, 写作才会文思泉涌, 不致卡壳或“挤牙膏”。

篇4:吐蕃“大藏”申论

关键词:大藏; 告身; 吐蕃

中图分类号:B941文献标志码:A

《民族研究》2006年第3期刊有陆离、陆庆夫两位先生撰《关于吐蕃告身制度的几个问题》,文中论证了有关吐蕃告身制度的三个大问题:一是吐蕃告身制度的渊源,二是吐蕃统治下敦煌平民的告身“牌子”,三是“大藏”及其相关问题。我对吐蕃制度知之甚少,读此文后,增长了见识,对作者的诸多观点深表赞同,佩服其思考问题之独到深刻。由于此文的启发,对于第三个问题中涉及的“大藏”,不禁有几句话想说说,提出来敬请指教。

文中认为:“大藏”职位也是告身,授予中下级官吏,与藏族传世史籍记载吐蕃授予作战勇士的铁文字告身相类似,有可能就是铁文字告身。论证上述观点,文中举证甚丰。仔细阅读这些材料后,感觉这些材料并不能很好地支持文中所持的观点。

首先,“大藏”(gtsang chen)可能不属于吐蕃告身。根据敦煌文献以及传世藏族史籍,记载明确且得到学者公认的吐蕃告身有:玉(瑟瑟)告身、金告身、颇罗弥(金间银)告身、银告身、 石告身(亦即黄铜、青铜告身)、铜(或红铜)告身、铁告身、木告身。其中,“汉文史料及藏文金石文字、敦煌写卷、米兰简牍中均不见铁文字告身的记载”[1]434,而关于铁文字告身,比较明确的记载似乎仅见于后期藏文史籍《贤者喜宴》中,所以,围绕铁文字告身的研究最多,概括起来大致有:1.吐蕃时期是否存在铁告身?说有易,说无难。由于有《贤者喜宴》的记载,未见有研究者否定存在铁告身的,大致都认为铁告身应当存在。2.铁告身是否是吐蕃六告身之一?《贤者喜宴》记载铁告身为吐蕃的六告身之一;赵心愚认为铁告身不是吐蕃的六告身之一。[2]3.铁告身存在于何处?

从上可见,这三个铁告身问题的提出都是由于有《贤者喜宴》的记载,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贤者喜宴》的记载,也许就不存在这三个问题了。由于人们先入为主地认为铁告身一定存在,所以在各种文献中寻找着铁告身的踪迹,正是循着这种研究思路,文献中的某些疑似记载就被作为了铁告身的对应物,如:敦煌写卷P.T.1071《狩猎伤人赔偿律》中的“黄铜告身”被疑为铁告身[1]435(这一点已被赵心愚否定了);陆离、陆庆夫文中亦提及山口瑞凤也曾提出“大藏”可能为铁告身或木告身,二陆否定了山口瑞凤“大藏”为木告身的说法,认为“大藏”也是一种告身,可能为铁告身。这里认为,如果承认“大藏”是一种告身,在吐蕃告身制度这个系统中,为了给这种所谓的“大藏”告身找到合适的系统位置,势必会把这种“大藏”告身指向铁告身,尽管作者在结尾已经指出了“目前尚无明确证据,所以大藏、果藏与吐蕃铁告身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还不能定论,这一问题的解决只能有待于今后对史料的进一步发掘和研究了”,也就是说,如果不把“大藏”比附为铁告身的话,那么就与藏汉史籍所记载的不相符合,除非“大藏”不是一种告身。“大藏”应属吐蕃告身系统以外的另一评价系统,似不必非得拘泥于在吐蕃告身系统中为其寻找位置。

另外,文中提及,“在敦煌吐蕃文书中被授予大藏者也并没有获得其他级别的告身,所以它应当也是吐蕃的一种告身”。吐蕃告身制度有在原有告身基础上再加赐告身的规定,如果“大藏”果系一种告身,那么,完全可以为其再加其他级别的告身或改授其他级别的告身,而不是没有任何告身。从P.T.1089《大蕃官吏申请状》可以看出,某某“原授小颇罗弥告身,现授大颇罗弥告身”、“原授红铜告身,现授黄铜告身”等等,任命的官职升级了;而提到其中的“大藏”则不见升级:“任命李布华为普通大营田官,虽已有大藏之位,圣上明鉴,赐予相当大藏之褒美。”

其次,分析一下敦煌藏文写卷的用语特点,“大藏”职位可能高于铁文字告身。P.T.1071《狩猎伤人赔偿律》:“……因被玉字告身以下,颇罗弥告身以上及命价与其等价人射死,赔偿银一万两,如被尚论银告身以下、铜告身以上或同命价者射死,处死,绝其嗣,赔偿银五千两;若被大藏以下、平民以上者射死,处死本人及子孙,全部财产归受害人。”[3]这段的用语结构:先是“玉告身”与“颇罗弥告身”对举,中间越过一级“金”告身;然后是“银”告身与“铜”告身对举,中间也是越过一级“ 石”告身;最后是“大藏”与“平民”对举,根据其前面的用语特点,这里,“大藏”与“平民”之间至少也当越过一级。平民被授予的是木告身,木告身之上最低是铁告身,那么,“大藏”职位最起码当是铁告身之上的一种职位。

其次,分析一下敦煌藏文写卷的用语特点,“大藏”职位可能一般只授予吐蕃人。在P.T.1071《狩猎伤人赔偿律》中,频繁出现两种句式:“被大尚论以下,平民百姓以上者”与“被大藏以下,平民百姓以上之人”[4]。众所周知,吐蕃王族皆曰尚,宦族皆曰论。“大藏”和“大尚论”一样,都频频出现在如上用语中,尚论均属吐蕃人,且属于吐蕃上层,则“大藏”似也当指称“尚论”以外的一种吐蕃人。由于“大藏”授予吐蕃人,所以他们的告身可能较低,但实际地位要高于玉、金告身的外族官员。可见,吐蕃统治敦煌期间,吐蕃人始终是第一等人。这也就能解释云南格子藏文碑的译文问题了。碑文中的“大藏”,陆离、陆庆夫认为“大藏”地位较低,碑主在授予金告身之后,再授予“大藏”,与常理不合,因此,退而认为碑文中的“大藏”是地名或药名,不是官名。P.T.1089写卷表明玉石或金告身的某些官员,其地位实际上低于较低告身的吐蕃人。云南格子村藏文碑的碑主由于不是吐蕃人,授予“大藏”职位,更显示了吐蕃统治者赏赐其较高荣誉。

最后,文中提及的敦煌P.4836《大番故敦煌郡莫高窟阴处士修功德记》“所管大蕃瓜州节度行军先锋部落上二将告身臧旃矣”,认为其中“臧”即为稍低于“大藏”告身的“果藏”告身。这种解释有点牵强。在敦煌写卷中尤其是汉文写卷中,“告身XX”表达方式似不符合汉语习惯,更为常见的似应是“XX告身”,如P.3829《吐蕃监年论董勃藏重修伽蓝功德记》中的“大银告身”“大 石告身”等等,不烦举。“臧”有“赞美、称许”[5]1411的意思,“旃”文中已指出是文言助词,系“之焉”二字的合音;疑这句话应理解为:“阴嘉义管辖着大蕃瓜州节度行军先锋部落上二将,告身赞美(或称许)之焉。”疑即敦煌藏文P.T.1089《大蕃官吏申请状》写卷中的“予以褒奖、褒美”之意。现将P.T.1089《大蕃官吏申请状》各家译文相应部分摘出(括号内数字是其所在行数,下划线为笔者所加),请试比较:

王尧、陈践《吐蕃职官考信录》[6]395:

(55)……任唐人为官吏者:“派杜悉诺结为唐人都督及吐蕃节儿(56)僚佐,往昔已有小颇罗弥告身,重用,一致褒奖,颁大颇罗弥告身。派安本义(57)为副都督,已有红铜告身,当重用,颁以大黄铜告身,并兼任(58)一部落长官;派尹佩为其助理,授有小黄铜告身,虽授小黄铜告身,因(59)重用,当面一致褒奖,颁以大黄铜告身。派张奴子为一部落之税务官兼地方财务总管。萨宝因出身都督世家(60)后受重用,任命为地方总税务官,给以“大藏”待遇之奖赏。派曹昌熙为部落水官;(61)派李普

华为地方总大农田官,品位与“大藏”等同,器重使用,给以“大藏”待遇之奖赏。(62)任命张悉诺腊为水利官,兼一部落长官;派康寿谭为其助理,已授小黄铜告身,(63)当面重用,一致褒奖,授以大黄铜告身。

杨铭《关于敦煌藏文文书<吐蕃官吏呈请状>的研究》[7] 7的解读是“以[日]山口瑞凤的翻译作基础,参照拉露过录的原文及王尧等的译文而完成的”[7]3:

(55)……从汉人中任命的官吏[如下]:任命杜大客为汉人都督及吐蕃节儿之辅佐,(56)从前领有颇罗弥石告身,圣上明鉴,晋升一级,赐大颇罗弥石告身。(57)任命安本义为副都督,从前领有黄铜告身,今因褒扬年功,圣上明鉴,升为大黄铜告身。(58)一[千户]部落[成员]之官职任命情况[如]下:任命阎本为副千户长,虽然[其位阶]与小黄铜告身相当,但因从前已领有小黄铜告身,圣上明鉴,(59)褒扬年功,授予大黄铜告身。任命张多子为一[千户]部落的收税官和地方财务总管。任命索播公为普通大收税官,(60)因其系昔日都督门第,圣上明鉴于此,[参照以上作法],授予相当于大藏之位,予以褒美。任命曹昌季为[军]部落的水官。(61)任命李布华为普通大营田官,虽已有大藏之位,圣上明鉴,赐予相当于大藏之褒美。(62)任命张大力为[普通]水官……。[其它]一[千户]部落[成员]之官职任命情况[如下]:康塞堂,任命为副千户长。(63)[作为相应位阶],虽应授予小黄铜告身,但察及年功,褒奖一级,授予大黄铜告身。

[法]拉露著、岳岩译,《<8世纪吐蕃官员呈文>解析》[8]:

朵塔杰被选拔为汉族都督和吐蕃刺史的助理,因为他已经有了‘颇罗弥小告身。今天他如果受到了某人恭维,大家注意赐给他‘颇罗弥大告身。安本义被选择为副都督,因为他已具有了铜告身,今天应注意!他获得了大黄铜告身。

被选拔为一个县的官吏者有(有意留下了一段空白):阎平被选拔为千户长的助理,拥有“黄铜小告身”。应该注意,如果今天有人恭维他,那是因为他获得了大黄铜告身。巷驼子被选拔为税官和负责全县固定资产的官员。因为萨宝属于原任都督的世系,应注意下文:他被选择为全县的大税务官,由于大藏相的推荐,他获得了一个闲差使。邱章子被选拔为全县的水务官。李普华被选为全县的农业大官吏,拥有财务的官衔。应注意:由于大藏相的推荐,便封他为一个闲差官,常悉诺来被选拔为水务官。

被选择为全县的官吏者有(有意留下一段空白):康色登被选拔为千户长的助理,由于他拥有小黄铜告身,所以今天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他受到了某人的恭维,因为他获得了大黄铜告身。

汶江《吐蕃官制考——敦煌藏文卷子PT1089号研究》[6]367-368:

(56)出身汉地被任命为官员者有:杜悉诺结被选任为汉人都督,隶属于吐蕃刺使;因其已有颇罗弥告身颇受重视,现今如赐给大字颇罗弥告身,他将更受尊重。安茂谊被任为副都督,因其已有黄铜告身,请注意现已获得大字黄铜告身。(57)选拔为地区官员有:(原卷子此处留有空白)(58)燕磐被任为副千户长,享有小字黄铜告身,颇受重视,现今因获得大(59)字黄铜告身更受尊重。张多泽被任为大税官兼地方财务总管;萨朴因出身(60)古代都督世家而受重视,现任命为全区大税务官,并因担任大纲纪官而受恩俸;(61)周昌熙被选任为地方水官;李普华被选任为地方大田畴官,等同大纲纪官品级,而受尊重,并因任大纲纪官而受恩俸。(62)张悉诺历被选任为水官。选任为地方官员者有:(此地原稿留有空白)康寿堂被选任为副(63)千户长,因其享有小黄铜告身级而受重视,(64)现因获得大字黄铜告身将更受尊重。

以上各家译文用语虽然各有不同,但都体现了有告身者地位的重要,所以在P.4836《大番故敦煌郡莫高窟阴处士修功德记》中特别指出“告身臧旃矣”,其中的“臧”应按其本就有之的汉语意义“赞美,称许”来解读,也就是上述敦煌藏文写卷中的“予以褒美、褒扬、褒奖等”之意。另外,“旃”也可作动词用,“旌表”[5]2178的意思,若是作动词“旃”解释,则“臧旃”属同义连用,后加语气词“矣”,语法上亦完全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且语义上也符合敦煌汉藏文写卷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陈楠.吐蕃告身制度[C]//敦煌古藏文文献论文集(下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 赵心愚.吐蕃告身制度的两个问题[J].西藏研究,2002,(1):18.

[3] 熊文彬.两唐书《吐蕃传》吐蕃制度补证[C]//中国敦煌学百年文库·民族卷(一).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404.

[4] 王尧、陈践译注.敦煌吐蕃文献选[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7-35.

[5] 汉语大字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96.

[6] 中国敦煌学百年文库·民族卷(一)[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

[7] 中国敦煌学百年文库·民族卷(三)[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

[8] 国外敦煌吐蕃文书研究选译[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80.

篇5:申论写作指导

公文通常分为两大种:一是法定公文中有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二是日常行政事务文书中可以再分为三小类:(1)计划类文书:建议、规划、计划、工作要点、内容要点、实施方案、提纲(2)总结类文书:总结、简报、调查报告、工作情况综述(3)宣传类文书:讲话稿、宣传纲要、宣传材料、发言提纲、典型事迹材料、新闻发布稿、公开信、倡议书、开幕词、闭幕词(4)法规类:条例、规定、办法、细则、规则、公约等。

一般情况下,如果在作答要求的设问中明确提出要求写以上的公文,应试者必须按照特定的公文格式去写作,可是在一些设问中虽然没有提出以上的公文文种名称,但由于其中隐含着公文格式的条件及内容,应试者也必须要按照相应的公文格式进行写作。

例如:假定你是某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请参考给定资料,为当地居民社区的宣传栏拟一份节水宣传材料。(20分)要求: 1.体现国家节约水资源的有关精神,说明为什么要节水;

2.简明、通俗,利于老百姓理解;3.不超过400字。这道题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要求写公文格式,但在设问要求中已经隐含了特定的公文格式。第三题要求考生“假设你是沿海某省省政府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草拟一份《关于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报告》的内容要点”,行政执法类试卷第三题,“A市市政府准备大力宣传推进对近海水域的污染整治工作,请你结合给定资料,以市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草拟一份宣传纲要”,报告的内容要点,其实就是一篇具体而微之的报告,只是每部分的内容要点不必展开罢了;后一篇宣传纲要,除了背景、事由和事项外,应当加上一个号召性的结尾才符合宣传类公文写作的要求。而可惜的是,许多考生误将这类题当成是单纯的写作题。

隐含的公文格式有以下特征:

1、有虚拟的特定、明确身份设定。这些身份通常情况下是某国家行政部门、职能部门、事业单位等行使相关权力的机构,有职责与能力解决材料中的特定问题,如上述设问中“某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

2、有针对的特定对象及其特定目的。在规定特定对象的前提下,做工作如果要具有一定权威性与普泛性,那必须要使用规定的公文格式才能体现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定是具有了公文的要求,如上述设问中“为当地居民社区的宣传栏拟一份节水宣传材料”,特定对象是当地居民,特定目的是要宣传节水,要做到“体现国家节约水资源的有关精神,说明为什么要节水”并还要“利于老百姓理解”,那就只有使用公文格式。

下面,结合申论考试的要求,谈几个方面的区别:第一,公文写作的标题是规范化的。除考试已经给出标题外,如果让考生自拟标题,一般情况下,标题的拟制要符合公文写作的一般要求,即按照“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方法拟制。第二,公文写作正文的前面,有的要加主送机关(俗称 “抬头”),有的要加称谓,如公开信。第三,公文写作的结尾模式化,通常称为结语,如“报告”中的“特此报告”,批复中的“此复”等。而这种结语在申论考试中一般是不作要求的。只是倡议书、公开信和宣传纲要这种宣传类的文书才会对结语有要求,这些文书通常需要有一个号召性的结尾。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执法类试卷中的“公开信”写作,2011年江苏等省联考试卷中有“意见”写作,也是要遵循这样的一个基本写作思路。而对于未来申论中的公文写作,我们的考生也应当以此为鉴。

篇6:申论指导

众所周知,概括题答案常有“简明扼要”的要求。而在实际阅卷中,常发现部分考生因摘抄申论材料中的词句过多被扣分。如何在即将到来的省考中避免这一尴尬的情形呢?华图教育资深名师结合实践给考生谈两种基本操作方法:

一是根据要求从材料中选择符合要求的句子,将其勾划出来,然后看看这些句子是否主旨相同。如果有,在写答案的时候要进行二次合并,只写一处即可。

二是答案要点再“瘦身”。主要是去掉所划句子中的时间、人物,以及用于起修饰或限制作用的词或短语。对于一些既有数据,又有观点的句子,要采用去数据,或变数据为文字的方法达到简化答题字数的目的。

下面以2010年国考行政执法类试卷第一题第1小题为例说明这一点。原题为:

《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有多方面的原因。请依据“给定资料1”分别进行概括。(10分)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200字。

根据要求,我们可以从申论材料中勾划出如下一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

(1)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长,全球海洋污染愈益严重。

(2)像渤海这样的内海。海水封闭性强,自身交换能力差,一旦污染,它的自我更新周期至少需要15年。

(3)科学调查与监测结果证明,陆源污染对渤海威胁最大,入海河流流域周边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及化肥污染是三大陆源污染源;此外,船舶石油产品泄漏、海上石油开采和海水养殖中的添加剂也会对海洋造成严重污染。

(4)渤海沿岸有分属三省一市的13个城市,渔、盐、农、航运、石油、旅游、工业等众多行业在渤海进行经济开发活动。海洋、环保、农业、交通等政府管理部门以及三省一市地方政府又各自具有相关的管理职能,(5)众多主体分享渤海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这就使渤海成为典型的“公地”,直接影响沿海地方政府治理的积极性,造成治理工作效率低下。

(6)《碧海计划》只是一个政策性文件,不具有法律强制性效应,执行过程中,难以借助法律手段实现管理体系、监测体系、投资体系、统计体系、评价体系的对接统一,这也直接影响了治理的效果。

(7)污染范围比上年扩大。

根据方法一,标号(1)、(3)和(7)三句因为因为主旨相同——污染严重,在形成最终答案时需要合并。根据方法二,以第(4)句为例,原材料内容偏多,在形成答案时需要根据概括题的要求将其删繁就简为:“渤海分属多省市,众多行业在渤海进行经济开发活动,各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又各自具有相关的管理职能。”其余几条答案要点形成的方法与其相同。

参考答案:

1.渤海海域为内海,具有封闭性特征,自我净化能力差,短期治理难以奏效。

2.海域入海排污口众多,污染严重,短期治理困难。

3.渤海分属多省市,众多行业在渤海进行经济开发活动,各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又各自具有相关的管理职能。

4.渤海沿岸各省市之间利益多元,各方只顾追求部门或局部利益,缺乏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积极性。

5.《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属于政策性文件,缺乏法律强制力,直接影响了治理效果。

另外,最后要特别提醒考生的是:概括题不是分析题,要审清题目要求,对原材料词句不要过分提炼,防止由于要点太空而丢了关键词,阅卷人给考生判低分的情况出现。

[经验交流] 申论牛人写作技巧

申论想高分,看下强人“申论”帖子,保你受益非浅!

一个川籍考生的申论心得——贵州省纪委第一,湖北省发改委第二(转)

申论独门秘笈

——笔试贵州省纪委第一,湖北省发改委第二

作者:qmhk

在下在07贵州省考中报考贵州省纪委纪检监察岗(该职位报考比例2:2000),笔试总分第一,领先第二名14分,申

论分第二。在随后的湖北省考中,亦斩获湖北省发改委世行办(该职位报考比例2:500)笔试总分第二的理想战果,申论分第一。现将个人的一点心得详述于下,不当处请朋 友们不吝指正:

第一步,阅读材料

申论一般三个题目,分值比例2:3:5(这里主要是说省考,国考题型比较灵活,间或夹有选择判断等。个别省考也有

只出两个题目的。为便于阐述,下文分析均针对“2:3:5结构”),答题应通盘考虑。

先通读所有材料,重点字句勾画出来。其中往往涵盖了材料反映的问题及各方的反应和解决的措施。所谓“申论解 题在题中”,全面耙梳材料是很重要的。全面耙梳就是你要把材料每一段的核心词句都勾出来。然后初步浓缩。几 句话的,压到一句话;一句话的,压到一个词或词组。然后竖

列排好并编号。这样做好处有两个,一是你一眼看去就能对材料有个整体把握,多看两眼之后,整个材料就在你脑 子里了,做题的时候就不用在卷子上翻来覆去的找寻,又耽搁时间又容易迷糊,效率效果双低;二是你立马对材料 中反映的问题和材料中给出的对策就有一个直观的大体上的条

理性把握,问题有六个,对策十条……诸如此类。事实上这步完成后,三个题怎么做,你心里已经有个框架脉络了。

概括起来,这一步要依序完成如下几步:“通读材料、勾画重点句段、初步浓缩、排列编号”。

第一题

第一题一般是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要求全面,准确,简洁,有条理(行文一定要简洁,这是基 础性的要求。口水话是申论大忌)。返看刚编好号的竖列,拎出问题部分,扩充成句。但,倘若就这样一条一条写 上卷子,哪怕你总结得很全面,语言很简洁很准确,顶多及格 分(我不是阅卷老师,这只是我的看法哈。下同)。因为“有条理”没体现出来。比如勾画出来十二条,经比较,有几条重合,于是成九条;二次归纳,九条可以归为三到四条;三到四条要写上卷子了,又有个顺序,分清主次,问题的严重性依次,问题由内而外依次,这体现逻辑性。“全

面”和“条理”都有了,内在的逻辑顺序也理清排好了,就是表达的简洁准确,这就要考文字功夫了。平时扎实的 文字训练很重要。由于第一题字数限制较少,所以可以不分段。段中行文体现出层次也是可以的。这是第一题。举个例子,我们看2006年国考第一题: 题目:如果你是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丁部长的谈话,呈领导阅。字数控制在500字以内(原 题材料请自行搜索)。作答A:

2005年9月20日,D部长做客新华访谈,其谈话内容如下:

一、公共事件随着社会的推进和人数的增加,其概念也在发生变化,但它不是一般事件。目前社会矛盾引发的公共 突发事件增加,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期。

二、建立国家总体应急预案是必要的,目前全国应急预案的框架体系已初步形成。

三、应急预案本身就是一个工作原则、组织分工、任务分工以及协调机制,需要国家投入和社会机制结合。

四、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是政府责任,突发事件后可以鼓励自愿团体或非政府组织机构参与。

五、应对突发事件,应以大局为重,注重协调各方利益。

六、要引导公众关心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提高社会各界的危机意识。

七、国家要有一定的富裕财力,包括物质准备。

八、国家应通过公示的方式告知老百姓怎样应对这些事件。

评析:该回答语言简洁准确,列述全面,单条文字概括力强,但最致命的在于没有“二次归纳”,没有注意层次性、逻辑性和条理性,中上分怕是奢望了。作答B:

D部长的讲话内容涉及的问题较多。就关系到经济社会稳定、安全、健康发展的突发公共事件问题,D部长有深刻而

独到的见解,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突发公共事件,原因及应对的必要性。突发公共事件并不是一般事件,如果应对及时,一般性事故就不会变 成突发事件,其诱因有社会领域存在的各种矛盾,如失业、社会保障和福利问题没有很好解决;社会各阶层利益冲 突及政府各部门没有明确有效的协调机制等等。此类事件导致 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积极应对十分必要。第二,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首先政府要有应对突发事件预案,能及时调动社会各部门应对;二是要有足够的物 质储备来应对突发事件;三是提高社会各界的危机意识,加大科技预防力度。

第三,政府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主导。政府应注重协调社会各方的利益关系,减少诱因,积极行使政府公共服务 职能,同时注意经济手段不能直接用于突发公共事件中,并不是政府所有公共服务职能都可以市场化。我国现处于社会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峰期,虽然我国快速反应机制先进,但相关体制问题仍需要改进。

评析:此回答很好体现了“全面、准确、简洁、有条理”的要求,体现了考生良好的综合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上佳作答。

比较一下作答A、B,作答A中第一点可以单列,第二、七、八点可以归为一点,第三、四、五、六点又可归为一点,分别对应作答B中一、二、三点,然后加上开头结尾,答卷档次立马提升。

第二题

第二题和第三题跟第一题都有关联,而两题内部之间的关联更紧。所以强调三题通盘考虑。第二题一般是提对策,第三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议论文,实际上往往是对第二部分提出对策的加强。第二题提对策纲要,第三题详加论 述,要考虑到这点,第二题没必要也不应浓墨重彩。第二题字

数一般限300到400,要开门见山,套话少写或根本就不写。也不需要总结喊口号。这些留在第三题。

对策怎么提?有两个“往回看”:一是往回看材料,在前面勾画的句子里找出措施对策部分,这里面一般有专家学 者和政府官员的看法,也有普通民众的观点。都找出来。重新编号。数一下,八条。再浓缩一下,同类的归类,四 条。二是往回看第一题。有什么样的问题就应有什么样的解决

措施。一条问题对着一条措施。这样还可能发现一二条措施(这是完全可能的,材料中往往不能找到问题和对策的 百分百对应。特别是难度相对较大的国考,材料多未经整理疏通)。加起来就是五六条了。有时候资料中给出的对 策并不多并不全面,这就需要从大脑库存里搬救兵。而且,即

便有的材料给出的措施已经足够你整五六条出来,脑子里有妙点子还是可以拿出来,七八条再一综合,压缩的压缩,扩充的扩充,第二题就解决了。提对策是申论考试的主要部分,决定申论成败,一定要条理分明,逻辑性强,主 次有序,一条一条的列述下来。一般来说至少要答四到五条(我一般习惯答六到七条)。三两条是很不好看的。个人经验总结:构建法规体系,加大执行力度,形成监督机制,加强宣传教育,这几条一般来说都要有,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套用。

还要注意到有些考试要求第二题甚至第一题都要写标题,或最好是写上标题。这就不能忽略。有些朋友提到格式问 题,其实申论写作主要是考查考生提出对策并用一般性文体加以论述的能力,对应用性公文格式的考查并不是重点,除了明确要求写一份向某上级部门汇报工作的报告之类,格 式不需要特别关注。

有时候第二题和第三题的对策并不完全一致,条数上也有出入,我个人觉得这是正常的,因为短短两个把钟头里,不可能算无遗策,事先把什么都设计好。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一二题答完,笔头不断推进,感觉逐渐 出来,更深刻的想法的涌现是完全可能的。我07年贵州省考,第二题提的八条对策,第三题写文章浓缩到六条,其中有两条还作了加工,个人认为确是文章结构的优化。有的朋 友“透露”说阅卷是一人负责阅一题,那么这就更不必担心因答题前后不一致而可能导致的丢分。下面进入重点,第三题。

审题、拟题目

申论第一题一般是“归纳材料反映的问题”,第二题一般是“提出你的对策措施”,要求都说得很明确了,第三题 则是“根据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具有一定灵活性,因此审题要注意。大多 数情况下,也是我认为最便当最稳妥最常规的做法是,以第二

题提出的对策为框架,对第二题提出的条条详加论述,敷衍成文。但有的出题者为考察考生审题能力,会在出题语 言中加入干扰因素,你不注意的话就绕进去了。比如07湖北省考食品安全问题,第三题“请你就材料中„为什么各 类食品安全问题总是在曝光之后才得到重视‟出发写一篇文章 ”(大意),很多考生留意到了“曝光”二字,纷纷从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新闻监督立笔,我个人感觉怕是不大符合 出题者的本意。个人觉得,出题者的意思还是在问你,怎样综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加强源头治理,审查关 口前移,别总是等到问题出来了,媒体曝光了,大家才一窝蜂 的重视重视再重视。因为我们揣摩申论出题者本意,还是要考察应考者对于材料反映的问题的一个综合处理能力,否则人出了那么几大页材料,不考这,难道单单只为考你一新闻监督?若这样的话,那这出题者就太没水平了不是,考生一定要知道,党政机关来的都是堂堂之阵,忌讳的就是

剑走偏锋,人问问题不会斜着问,考你也不会斜着考,自然,你回答也不应给人回一偏锋剑。也就是说,任何考试,揣摩出题者的意思都很重要,就像我们大学里过英语四六级做阅读一样,你要揣摩考你那人究竟想考你哪一点,这个找准了,你就别管那些似是而非的跟你绕的圈子,直接给 出他最想要的回答,就成了。

还有就是“自选角度”,照很多申论辅导书的说法,有什么提措施,讲意义,从反面看,从侧面论述,抓其一点不 及其余,以小见大……个人感觉很多说法华而不实,因为你写申论不是写高考作文,技巧什么的文采什么的独辟蹊 径什么的这些统统不管用,有害无益,不是人家的评分点。像

我上文说的,人最想考你的是你对于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的综合分析和处理能力,是对策,申论是申而论之,这个 之是什么,就是策,对策,申论就是策论,核心一点,怎么解决问题。所以第三题尽管让你自选角度,其实就像面 试时候尽管对于你的着装没有硬性规定,但你的选择其实还是

只有一项:男士西装女士套裙。就是这个道理。而且第三题在第二题的基础上充实、发展和延伸,本身也省事儿,因为有个现成的基础打好在那儿了,弃之不用反要另寻他途,岂非太傻?

所以以上讲的是审题和拟题目,自选角度到底选什么角度,核心就是要洞悉申论的本质,揣摩出题者的本意。至于 拟题技巧方面,同样遵循这个原则,摒弃高考作文拟题目时一定要做到标新立异夺人眼球这个惯常思维,申论评分 中没有文采这一条。什么疑问句,比拟句,引用古典诗词名人 名言最好都不要,适得其反(这点正文行文也要注意)。看看《人民日报》上“理论”版各地大员们的文章标题: 《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加强农村基层党建》……这种陈述语气、机关表述,不 但对于标题,对于正文、对于开头结尾,也都是必须遵循的范 则。

另,像《浅谈……》、《……之我见》、《刍议……》之类标题,个人以为也是比较好的。

那么,有朋友自然会问到,摒弃文学色彩,变化的句式,引用名人诗词……,我拿什么来抓人眼球呢?我拿什么来 与众不同、拿什么来得高分呢?

下面我就详细回答你的问题。申论抓人眼球有它独有的一套,从骨架到血肉,从开头到结尾,表述上的粗与细,以 及如何在惯常性的论述中显出耀目的特色……

开头

开门见山,开宗明义。这个是典型的八股。有时由中央最新精神引出,有时引用原文引出,视情况而定。有那么一 两句即可,不要罗罗嗦嗦,引文过长切题太慢。

行文:表述上的由粗到细

根据以上论述,大家知道第三题的框架结构我已经布下了,那就是在第二题的对策基础上的充实、发展和延伸。那 么对于正文行文部分,我要讲的就是如何充实、发展和延伸。其实一句话说来,就是一个表述上由第二题的粗到第 三题的细的一个过程,怎样把骨架加上血肉。我们讲论述要有

力,这个有力不是空洞的喊口号,要有切实可行落到实处的具体措施。比如讲加强立法,健全完善法律体系,这个 话都会讲,但是怎么个完善,这个法律体系具体有哪些内容?这就不见得人人都会讲。而这,恰恰就是你这篇文章 的“核心竞争力”。因为第二题你可以“加强立法,健全完善

法律体系”一句话点到即可,第三题你就这么干巴巴的一句就不行啊,你到不了1000字啊。所以必须充实、延伸,必须由粗到细。比如,节能减排,假若谈到立法这条,第二题我们可以这么谈:“加快完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处罚标准,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

题。”第三题你就这么那就不够。当然,就这么写,也不能算错,但是千人一面,只要是个参加申论考试的考生,他都会想到健全法规体系这一条,阅卷考官看多了难免审美疲劳,你要想抓人眼球就得比别人深一步。比如可以接 这么一句,“积极推动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法、水污染防治

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及修订工作,不断健全完善相关细则,构建节能减排法律法规综合体系。” 那么有了这么一句,阅卷考官就有理由认定你的论述确实是有力的,你的论述就不是清一律的空洞和粗线条,该细 的地方你是细了的。你是又有骨头又有肉的。

再比如,谈到运用经济政策比如税收政策,很多人都会说“对鼓励发展的行业和领域,实施优惠税率;对限制发展 的行业和领域,实施高税率。”就只是这样一个表述的话,对第二题可以的;对第三题就不行,第三题就需要跟这 么一句(还是举节能减排的例子),“对超标排污的企业,应 按其排污量,实施累进税率的排污费征收政策,使企业形成„超标排污不如自己治污合算‟的心理预期。”

当然,表述上注重延伸、注重“细”也要注意限度,不能鸡毛蒜皮零杂狗碎的什么都往上写,让考官觉得你这人婆 婆妈妈,抓不住重点,没有公务员要求的归纳综合能力和简洁表述能力。比如07下重庆公考节约型机关,有考生在

论坛上“复盘”,谈到“要加强日常用能管理”,下面洋洋洒

洒列举措施,“每个办公室安一个电表,每个办公室安一个水表,每个办公室定量供应打印纸”……私以为这样的 表述确实失之过细,写到申论答卷上也显得不够庄重。

结尾

写申论一定要有结尾。若最后时间紧张,在监考老师的怒目之下也要摁住卷子把这句补上:以上七条是我对于解决 某某问题的拙见。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终,结构的完整首先是形式的完整。

结尾的技巧:归纳呀总结呀喊口号呀这些常规的这里就不多说了,我的要求就是一定要体现特色,把阅卷者的眼球 最后再抓他一把。怎么体现特色?

首先从时政着眼。比如写医改,眼下刚刚开过十七大,那么一定要联系“病有所医”四个字,这是扣住“医”字; 扣住“改”字就要大谈改革,要加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 开放”这些十七大最新权威表述;如果考试是在十七大之前,那么一定要加入625讲话中“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的权威表述,强调深化改革对于当下中国的重要性;最后,所有这些要熔铸成你自己的句子,“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或625讲话中“坚定不移 地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

会和谐的必然要求……”这样的结尾,就不是空喊口号,而是把口号喊到了实处。

(正文中能体现特色也要尽量体现,比如还是对于医改,可以这么加:要按照十七大关于“继续深化改革,推进各 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的要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保证十七大报告提出的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其次可从地域特色着手体现特色。比如你是参加四川或重庆省考,恰好考到新农村建设之类,最后你就可以这样结 尾(假定四川省考):

前不久,重庆市和我省成都市被中央划为国家首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我省各市要抓住地近成渝经济增 长极的区位优势,更加迅捷地吸收新特区改革实践的经验,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统筹 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契机和 抓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这样的结尾,鲜明地体现出考生不但关注全国时政大事,对于报考省的省情,更有重点关注,虽尚未履职而已是以 该省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思维在思考该省发展的具体问题。这样的考生正是新时代机关欢迎的新青年。

其他还有一些比较灵活的点子,没有范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比如07下重庆省考,考节约型机关问题,笔 试当天正是无车日最后一天,重庆市长王鸿举带头示范坐公车上班(上午考完行测后买份当地报纸看看),倡导行 政机关人员上下班坐公交车而非单位小车,考生灵机一动完全

可以把这个写进申论(还可联系纽约市长挤地铁上班,拍拍王市长的马屁,进而拍拍重庆地方官员的马屁),既利 于环境友好,又利于节约资源,是限制公车消费、建设节约型机关的一项有力措施。——考官阅卷时一准喜笑颜开 :嘿,敲这位,多会说话呀!

语言表述

一篇申论的成功,除了骨架的强壮,还需要血肉的充实。有力的论证是通过一砖一瓦的词句来体现的。下面详细讲 讲申论表述上应注意的东西:

首先要注意表述的准确。中国文字是很微妙和神奇的一个东东,方寸之间走马盘弓,稍不注意你就摔跤了。一个人 对于时政关注的敏感度,对中央最新精神领会的深度,以及这个人性格的粗细程度,办事会慎重还是孟浪,都可以 通过表述上的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体现出来。比如老早不提“

阶级”了,现在提“阶层”;还有现在流行“规划”而“计划”这个词最好慎用。比如现在你还在写“全面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而不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在写“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而不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阅卷考官难免不会

大皱其眉。阅卷者大小都是点领导,平日里也经常写材料读材料,留心你这些表述已经成为生理性的膝跳反射,都 不需要过脑子。做到表述准确除了时常关注中央政策这种基础性工夫,准备申论的时候最好上网看看“625讲话最新 表述”,“十七大报告最新权威表述”等帖子,网上还是挺 多的。

然后是表述的技巧。这个要靠平时随时随地的搜集,积少成多,做个有心人。

比如同样一个意思,你这样说,“各个部门要加强联系和交流,加大对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我换个说法,“各 个部门要加强联动,形成对黑恶势力的强大打击合力”,前者是一般的机关行文,虽没错但也没啥味道,后者明显 高个档次,行文上的漂亮阅卷考官肯定看得出来。

再就结束语,一般都要喊口号。众多口号中有没你欣赏的觉得最经典的?肯定有,把它背下来,关键时候一准派上 用场。比如我以前很欣赏这句“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现在看了十七大报告,又特别欣赏这句,“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涵盖

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要思想,表述上简洁健朗,干净有力,很棒!关键时刻一准用出去!

我搜集的部分经典表述 模范遵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正确的政绩观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现代社会经济契约关系的基础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转化为发展和竞争优势 将庞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 促成科技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以市场配置资源取代权力配置资源

努力把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形成的体制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

努力形成齐心协力谋发展、群策群力促和谐、团结一心干事业的生动局面

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用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 出问题。

对出现的问题冷静对待,正确认识,全面安排,妥善处理。提升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

完善审批制 完善登记备案制 利用好后发优势 遏制扩张冲动

大力发展……产业,努力催生新的经济形态,形成……型的产业格局。要把教育引导、利益调节和制度约束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产业格局。

制定专项规划,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强化试点的示范作用,强化规划的指导作用,强化政策的支撑作用。形成……的整体合力(或制度合力)

主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打造产业延伸链,加快配套产业发展,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良好格 局。

当前很多问题的原因都可归结为“道德失范,监督乏力,制度缺位”

努力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合作交流工作机制 创新和完善各种公共服务平台 加快产业联动

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 巩固和扩大劳务合作规模 巩固和提高工作交流平台

形成新老城区良性联动的发展格局

发挥新城区龙头带动作用,提升中心城区载体功能,统筹区县城乡联动发展。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公共服务向三农覆盖,公共设施向三农延伸。

把……努力建设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撑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

把……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注意一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不是“转变经济增 长方式”,这是十七大的最新表述)。为……提供坚实有力的科技支撑

强化各级政府的……职责,开展……全民行动 理顺和拓宽……投入渠道,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搭建有助于建立……补偿机制的政府管理平台 山区在地形上是隆起区,在经济上却是低谷区 不能在建成经济高地的同时成为了文化洼地

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形成……之间的良性互动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好各项工作。

医改的:实现“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有效衔接。

当前流动性过剩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消费需求不足,应对流动性过剩的治本之策是,切实扩大消费需求,探索建立消 费主导的良性经济发展模式,确保消费持续较快增长(十七大相关表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 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请注意消费是放在最 前面的)。

“非遗”方面(07贵州省考):

建立优秀传承人与优秀传承团体名录体系,实施传承人津贴制度。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公众中呈现出旺盛的生命状态,是保护的最高境界。“非遗”所依存的农耕文明的土壤正在逐渐削弱与消失。

“非遗”保护为守护人们的精神家园、为新的文化创造提供了不竭的源泉。节能减排方面:

优化增量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的关键所在。抓住关键,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坚持增量优化与存量调整并举。

突破难点,末位淘汰,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谈判能力和定价影响能力。

强化法律责任,提高处罚标准,加大执法力度,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

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联动,形成合力,切实把好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亦可用于遏制房地产投资冲动)

大段经典表述

有的很管用的表述不只是一句两句,而可能是一整段,几乎是个万金油,抹啥都灵。比如我们看技术创新这块。“ 十一五”规划把技术创新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那么技术创新怎么来表述呢?如果平时总结了这么一段:

加快XX技术研发和创新。优化XX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政策环境,加强XX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推动建

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XX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同时,广泛开展XX国际科技合作,与相关国际组织

和国家建立XX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XX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拓宽XX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

那么把这个标准表述记熟了,遇到适合的往里套就行了,诸如电子啊、通信啊、数码啊、医药啊,都可以往里套。例如一篇申论写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举措,前面一点谈了提供金融优惠,接下来一点若谈技术创新,完全可以套用 上面这个表述:

加快生物医药技术研发和创新。优化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政策环境,加强生物医药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 发基地建设,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同时,广泛开展生物医 药国际科技合作,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生物医药技术创

新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生物医药技术和行业管理经验,不断拓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甚至当前的第一热点节能减排都照套不误:

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优化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政策环境,加强节能减排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 发基地建设,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同时,广泛开展节能减 排国际科技合作,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节能减排合作机

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拓宽节能减排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神奇吧?它只要跟科技沾边,就必然要创新,都可以这么套。

像这种大段的经典表述,平时要多总结,考试的时候脑子要活,一旦有套用机会绝不放过。因为你那一段可能是你 花了个把小时几个小时汇集各方精华熔铸而成的,漂亮无比,而别人现场才来编,他要用个把小时都要写一篇文章 了,何况这一段,哪能有你表述得这么精彩?除非他不是人是 神了。

时间安排

这个各人习惯不同。我仅仅提出我的经验,供朋友们参考:

首先是阅读、整理这个基础性工作,按照我前面所说这一步要做到的“通读材料、勾画重点句段、全面钯梳、初步 归纳浓缩、排列编号、二次归纳”,时间需要较长,看个人的反应能力,具体长短没有硬限度。考生要明白的就是,这步花较长的时间是正常的,也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后面的

一二三题都孕育在这一步之中。按会计术语,这叫长期投资,当期摊销的时间费用实际并没这么多。

具体落笔,首先是一二题,要快。因为你在做第一步工作的时候,已经把一二题的脉络勾勒清楚了,而一二题回答 时又不需要过多的阐释,只需要简洁准确,一句话一点,点到即止(这不是牺牲一二题保第三题,而是一二题本身 真的无须耗费过多时间,只要思考到位语言准确简洁就能收获 高分)。所以你会发现刚刚好像花了很多时间考虑,题目全都还没做,忽然之间,风和日丽,只剩最后一个题了:)

第三题是写文章,分值最重,是考生展示才华、与别人拉开差距的关键所在(也是鄙人这篇申论心得重点论述的部 分),必须留下充足时间谋划。我个人经验,至少要留足70分钟,前面做的快的话留80分钟最好,把文章打点得漂

漂亮亮的,在行文上有充裕的时间不时驻笔想想能不能换个更

经典的表述。若时间紧张,再怎么也得留够60分钟;若只剩50来分钟或更短时间,那就是真危险了。

字迹、卷面

卷面整洁不是硬性评分点,但考官也是人,看到一笔烂字心情肯定好不起来。所以字写得差像小学生,或惯写草书 如毛体,平时都要有意识的练一下。一笔四平八稳、规规矩矩装在框子里的字,使阅卷考官有理由相信,这个人性 格稳重,思想正统不出格,是机关能够放心录用的人。

关于练字,我觉得最好从毛笔入手,毛笔字写好了,硬笔字只有个笔划架子,那些轻重缓急的讲究还都没有了,自 然而然也写好了。楷体字四大范本欧颜柳赵任取一家临习即可。我个人推荐赵体(不是因为我姓赵哈^_^),赵体楷

书刚健妍美,俊逸流丽,从容舒卷,且在四大家里最带行书

意,学赵体,硬笔字最不显板滞(如果考生本身具有一定书法功底,我建议用一支好钢笔而不是中性笔签字笔之类,钢笔字更能体现你下笔的转折撇捺提钩的刀锋,写出来更加赏心悦目)。还有的朋友写字有涂抹的习惯(汗,我就有,大学笔记上鬼画桃符~~),这个貌似比字写得差但没有涂改还难于让 人接受。这要尽量改,考试时关键的在于动笔的慎重,下笔之前先想想整句话,想好了再写。

平时有针对性的准备

有一个很有用的法子,也是交流后发现很多朋友都在用的:针对当前热点问题,选十来个,预先做成答卷,然后经 常熟悉,看考试的时候能否遇到。应该说,这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因为申论热点不会太多,刨去大热点,比如当前 的节能减排,再刨去以前国考涉及过的,比如三农,公共危机,剩下的“次热点”不会太多,准备下来也就十来个二十多个。要多关注各省的申论真题,尽量多研究,有些省贪 便利,直接将兄弟省以前考过的东西拿过来了,比如网友们指出来的06下重庆和07湖北,还有好像是04年山西和07 年四川。因为国考题目都广泛公布,所以倒不大会重复到国考

上面去(但行测要多做国考真题,很多省也很懒,往往国考真题标点都不换一个直接就移花接木挪过来了)。具体 到对于一篇文章的准备我想谈谈的就是,不要将专家给出来的或是论坛上花了诚信度下载下来的那些东西原封不动 的抄下来完事,考试的时候你只有一个小时,而现在你有无数

个小时,没有任何理由不把它打理得漂漂亮亮的。要集思广益。比如说还举节能减排(虽然这个考的可能性不大)的例子,那么我们到网上搜,网上关于节能减排的“标准表述”(当然多是自命的)多得很,多搜索一些下来;平时间多浏览人民日报地方党报,上面各级政府提出的节能减排 的措施步骤也是多得很,不需要特别留意就能找得到,这些是最标准最权威的——那么你就要二次加工了,如何能 在1000字到1200字这个范围内,给出一篇综合各家之长、独成一家之大的优秀篇章?基本上还是按照我前面阐述的 要注意的那些方面去谋篇布局行文定调,比如怎样体现特色:

如果这次考试恰逢才开了十七大,怎么在你的文中尽量体现十七大的新精神新表述?如果你考的是四川省,你怎样 在文中体现出你考的是四川省而不是山东省?这些你都有充裕的时间去准备,而且也不是说就要二十四小时耗在这 上面其他啥事都不做,拿个两三天时间准备一篇够宽松了吧。

要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写申论,你是一群人在写,你是伟大的全中国人民的智慧在你身上灵魂附体:)

平时准备申论应该看什么资料

我个人感觉申论辅导书用处不大。申论的基本方法就那么几条,一两页纸都写不满,用不着写本书翻来覆去的说。里面的所谓优秀范文,据我拙见,大多很一般,没多大学习价值。这些文章不大可能是考生的优选之作,倒极可能 是所谓专家学者的操刀。本来以他们的专家水平,小试牛刀应

该就很上档次,不知这些编书的人是没用心咋的,我真的看不出来好在哪里。引文过长,学生腔,口语化,未慎用 感叹句和问句,文学味较多……毛病不一而足。

半月评论我觉得也不宜模仿。它主要面向文化程度不大高那部分老百姓,通俗易懂,但政府行文有自己的一套风格。

人民日报的社论之类大多是宏观的理论的,用以指导申论则过大过高过虚。真正应该看什么? 党报是最好的读物。

比如人民日报,所在省的党报。如我就常看四川日报。党报上有最新的政策动态,熟悉之能保证申论写作时随时联 系热点并自在阐述、发挥。人民日报上有一版“理论”最好,上面文章都是各地党政大员结合当地实际,对中央大 政方针在当地的贯彻落实提出的标准策论。拟题目、文章结构、具体的对策措施、句式和表述……这些文章都是最标准的学习范本。特别需要仔细揣摩深入学习悉心领会。具体 的就不多说了,反正请本文读者记住,这类东西是当代第一流的申论策论,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你在这上面要下准备申论的最多的功夫。不要因为我这里写 得短你就忽视哈(因为此点确实没有多少要详说的哈)。南方周末

读南周有助于考生“拓展视野,训练思维”,在考试中“体现亮点,夺取高分”。

比如说“医改”,这一社会热点的申论样板网上早已是不计其数,假设某省“顶风作案”,不考“次热点”,就是

要考“大热点”,就考医改,我们如何体现亮点?千篇一律的考卷难免令考官审美疲劳,要想脱颖而出必须依靠平时间对相关问题较为广泛的涉猎和相对深入的思考。关于医改,《南方周末》曾接连两期分别刊载学术界“市场派”和“政府派”的代表人物的观点,直面当下医改的主要矛盾 和各界看法的诸多误区,对我认识医改大有帮助。学者们有这个观点:将医改取向简单划为“市场主导”或是“政 府主导”都是片面的,单方面大幅度增加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 的投入已被实践证明难以解决问题。国人往往过于关注宏观政策表述(简单的“市场”或“政府”),殊不知在当 前经济社会一体化不断加深的情势下,任何大的改革问题都不是

“市场手段”或是“政府作为”所能单方面解决的;我们更需要做的,应是科学合理地划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以

及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制度设计的细节部位的充实完善。——根据这些观点,我们完全可以提出这样一个策论作为总 纲: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一方面采取 补贴患者或购买服务的方式来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保障,一方面通过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市场化竞争来提 高其运行效率、降低其服务价格。其下再分三大点:“补需方”的措施,“补供方”的措施,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与 衔接。每一大点再分设小点详述。这样的文章,真正当得上“

高屋建瓴”四个字,再配以文字上的准确简洁、结构上的条例井然、论述上的充实有力,想不得高分都难。需要注意是:南周比较先锋(当然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大不如前),我们在借鉴其观点和具体表述的时候,要把握好“度”,这个度就是中央大政方针的界限,具体行文时要依赖于长期阅读党报党刊形成的感觉(举个最简 单的例子,南周行文可以用“执政党”,你写申论就不能,你 就必须写“我们党”)。我们写出来的东西应是体制内框架内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策论,而不是政情观察家或公 共知识分子的旁观者说。这一点一定要注意。文体搞错了,给阅卷者“感觉”不对(他们都是在位者,对于非执政 党语系的言辞可说有异乎寻常的敏感性),任你逻辑再清晰,对策再切实,得高分都是妄想,运气不好及格都成问题。

改版后的南周,“评论”有四版,尤值得细读。另,与南周相类的还有网上的关天茶舍、世纪沙龙等思想性论坛。《关天网刊》是集关天茶舍精品评论的电子期刊,在此极力推荐。

如何提高自身的申论素养

如何提高自身的申论素养?功夫还是在平时。不妨将自己放到一方领导的角度(适当YY一哈不为过哈),经常想想,要是我在那位置上的话,如何来治理这个国家,如何来发展一个地方,如何面对当前的一些重大改革问题,医疗 啊住房啊行政性垄断啊。涉猎要广,中央大政方面如十七大、公共治理方面、社会学经济学法学金融学(比如金融学,你的文章能在需要的时候出现点诸如“流动性过剩、次级 抵押贷款危机、盈利约束”等名词,会增色不少)等方面有时间的话都应该看看(不夸张的说,国家的前途很大程 度上决定于我们这批现在的公务员、几十年后大大小小的在位

者。我们不见得每个人都能考进去,考进去了都能上去,但几十年后,上去的人必得是从我们当中产生)。有条件 的话还可涉猎一下中央著名智囊的书著,了解一下俞可平的增量民主,王沪宁的以党内民主促进人民民主等观点,他们的文章与观点对中央决策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往往适度超

前官方公开发布的言论,“先锋”得很有分寸。这些东西你要写进申论里,是很上档次的。甚至某些时候,没有条 件创造条件也要写进去——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套的嘛。

行文将终,我想强调一点,任何考试说浅了是考技巧,说深了是考能力,最深处其实还是在考人,考人心。申论是 为国家机关选拔工作人员,它一切的考试设计都是围绕机关工作人员怎样有效处理党政事务这点来的,作为应考者,只有内心深处深爱我们这个国家和人民,“发自内心”地经

常性关注国家大事民生民意并时常作一些有一定深度的思考,而非单一的“为考而考”,才能在申论考试上取得理 想的高分,走上你心仪的公务员岗位。

上一篇:家电销售年终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物流管理专业求职信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