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环保作文:环保感悟

2024-08-04

初中环保作文:环保感悟(精选8篇)

篇1:初中环保作文:环保感悟

环保感悟

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家园,不要让地球妈妈再受到伤害,那我们人类就真的成了千古罪人。

看看我们现在的天空,再看看身边的树木、绿草,它们正被我们人类践踏、砍伐。你们就没有一点愧疚之心吗?我本以为我们人类的心很仁慈、很善良,但是现在人们的行动和所作所为让我心寒了,不像我心目中的仁慈、善良,请大家醒一醒吧,不要再伤害我们的‘妈妈’了,她已再不能受到创伤了,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帮我们的‘妈妈’‘治病’。

篇2:初中环保作文:环保感悟

去了一趟日本之后,回来时觉得中国变了,变成了一个高污染、高排放的国家。在日本,垃圾箱很少,但是分类多,再生的再生,分解的分解,不像中国,统统去分解,浪费了资源又浪费了土地。而且那里地上没有任何垃圾,路也很干净,我的鞋子越穿越白。

我们的汽车在开时,会排出黑黑的尾气,尾气里有有毒气体,严重污染空气环境。但是在日本,在路上的车就少,而且都不排放尾气。还有,他们上下班或去旅游时都坐新干线或轻轨或地铁。他们的堵车只出现在星期六或星期天的高速公路上,比如说东京,有3000多万人,比北京的人多出1000多万,但是从来不会堵车。

在中国,电经常供应困难,政府却规定某某地方不能开空调等等,这能缓解长期供电需求吗?但在日本的每一户家庭,房顶上都有太阳能接收器,可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当电有多余的时候,可以把电卖给中央电网,当自己家的电不够的时候,可以向中央电网把电买回来,这样,大家因为想卖更多的电,会节约用电,况且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资源,用了它就可以代替稀少的地球资源,非常环保。

篇3:让环保教育与初中物理同行

一、立足课堂, 渗透环保意识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 有关环境教育的素材很多, 只要我们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保素材,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渗透些环保知识,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就一定能让学生明白,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从而让学生成为未来的环保使者。

例如在教学《声现象》时, 笔者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 把学生引入音乐王国, 在学生享受音乐的时再播放一段噪音, 让学生在体验、比较中意识噪音对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危害, 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在平时应避免制造噪音。再如, 讲授《光现象》时, 渗透光污染的相关内容: 城市里漂亮的建筑物的釉面砖墙、玻璃幕墙等会反射光线, 形成光污染; 舞厅、夜总会中的旋转灯、荧光灯等会形成彩光污染, 不仅对人的眼睛不利, 还会干扰大脑中枢神经, 影响心理健康, 从而让学生看到了现代化的灯光造成的光污染现象, 意识到在生活中也应尽可能避免光污染。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相关知识渗透环保教育, 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 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 也能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环境问题已影响了我们的生存与发展。

二、重视实验, 开展环保教育

物理学是一门立足于实验的自然科学, 实验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 废水和废渣。因此, 不管是教师的演示实验, 还是学生的探究实验, 教师都应以身作则, 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拥有“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的环保理念。

例如, 平面镜成像实验中, 用蜡烛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 难免有蜡烛油滴在地上, 导致地面很滑。加上用蜡烛做实验时, 下面垫的A3方格纸经常要换, 蜡烛的长度也不好控制, 经常要切去一部分再做, 而且用火还是有一定危险的, 因此, 实验中应引导学生“变废为宝, 提高实验效果”。如, 利用报废的干电池来完成实验, 不但解决了原来实验中燃烧的蜡烛与镜后未燃烧的蜡烛不完全等大的问题, 而且还解决了原实验受蜡烛燃烧的时间限制的问题。还有的小组想出了搞一个像做刺绣的竹框, 将有色的玻璃纸放在里面来做这个实验, 成两个像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而且像也能观察得更清楚。

在上述过程中, 不仅使学生体验到了实验成功的乐趣, 也能引导学生积极改进实验设施, 最大限度减少废弃物, 并使学生树立了强烈的环保意识。

三、加强社会实践, 宣传环保知识

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 形式多种多样, 是开展环保教育的好时机。如果教师能有效地利用课外教学活动, 就能有效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环保宣传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以环保教育为题材的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讨论一些与课本和社会有关的环保问题, 进而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比如, 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观造纸厂、农药厂、化工厂、电瓶厂, 让他们亲眼目睹企业的生产情况, 了解处理污染物的过程, 并取样检测, 看看工厂废弃物对周边环境有无影响, 及时提醒企业遵守国家环保政策。还可以通过在社区门口出专栏, 办展览等形式向社区居民宣传环保知识, 对年龄大的不识字的老爷爷老奶奶们, 让口才好的学生给他们演讲、解释, 劝解他们不乱丢垃圾, 保护小区环境。最后, 让学生写出参观后的感受, 或写出调查报告, 看看在学校内外有哪些是我们物理书中谈到的环境污染, 怎样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等, 使环境意识在学生头脑中逐步扎根。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 可以让学生有机会直接接触社会, 在调查自己周围环境的过程中, 进一步了解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知道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政策, 以及企业的实际环评情况, 知道环境保护要从我做起。

篇4:初中环保作文:环保感悟

9月来了,北京林业大学的吕圣典、李若愚总算松了口气,他们刚向学校提交了各自的暑期环保社会实践成果。与此同时,中国农林大学的李进耀也在埋头为实践报告做最后的修改。这个开学季,许多大学生都向所在学校交出了漂亮的暑期答卷。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以环保作为暑期实践主题,他们通过实施调研和考察走访,了解当地环境变迁,思考这片土地上的环境问题。实践不仅完善着这些年轻人的知识结构,提升着他们的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增强了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少同学感慨,环境保护事业和我们的实践一样,需要借助社会多方力量。

寻找帮手,依托课题,

使实践更高效更有针对性

游说环保厅、走访地方环保局、探路地方人民政府,吕圣典和他的10多个同伴开始了在西藏自治区的环保社会实践。他们要研究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的垃圾处理问题。这群在西藏人生地不熟的年轻人奔走了一日,总算取得自治区环保厅开具的介绍信。

“介绍信的用处真不小哩。”吕圣典感慨,他们在浪卡子县一些乡镇的调查因介绍信而顺利不少,例如申请查阅环保局有关资料等。

前往四川省海螺沟景区开展生态摄影的李若愚一行,除了争取当地林业局的支持,以了解当地森林保护情况并获得一些拍摄便利外,还寻求企业赞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是,对于生态摄影至关重要的拍摄设备该从何处寻?带着项目策划书,李进耀和同学拜访了成都市内多家大型摄影设备营销店。磨破嘴皮、连遭婉拒之后,他们终于收到一家影像设备直营店抛出的橄榄枝。

“同学们完善的项目策划书说服了我。”这家直营店负责人邱先生表示。一方面,学生们的环保主题与企业文化相契合,另一方面,学生们对项目后期的作品巡展等策划充分,让邱先生感受到诚意与能力。

企业借此传递品牌文化,学生从中锻炼自我,双方实现共赢。这家直营店向李进耀提供了3台价值两万元的单反相机,学生们则在巡展中以赞助商和友情合作商的形式宣传企业。

为使调研更具科学性,赴内蒙自治区古科尔沁地区考察农村环境问题的李进耀一行,还申请科研机构提供专业指导。

这支团队申报了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2014年暑期农村调研活动。这既为团队带来小额资助,也使调查针对性更强。李进耀说:“我们告诉村民,这是清华大学农研院设计、提供的调查问卷,希望了解农村真实情况,为制定农村政策作参考。许多村民特别愿意支持。”

“我们在近年的实践中发现,大学生们越来越懂得寻求帮助、借力社会各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项目主管张静蓉说。她多年负责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张静蓉表示,不少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动用校友等人脉资源,主动联系环保局、企业和科研机构,寻求资金、服装赞助或专业指导。

这不是一场勇者空手套白狼的冒进。因为,它不仅缘于大学生群体敢闯敢拼的韧性,更是他们智慧的体现。大学生在完善项目方案的基础上,尝试挖掘与各方诉求的契合点,吸引众多合作者和优质资源。

从义愤到理性,从稚嫩到成熟,

我们在实践中成长

在学生们看来,与其说暑期环保社会实践是对他们能力的一次锻炼,不如说是一场全方位的洗礼。它拓宽了学生对环境事业、社会的认识,也暴露出他们的不足。

以吕圣典带领的西藏考察团队为例,为了一份介绍信,这群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领教了一份社会经历——碰软钉子。

出发前,他们请学校老师支招,怎样使调查事半功倍。老师的锦囊妙计是,获得当地政府部门开具的介绍信。“但我们事先并未咨询清楚,该找哪个政府职能部门开具。”吕圣典感慨,他们社会阅历浅,对政府部门的分工和运作机制知之甚少,几次找错方向。“当时不免抱怨各方踢皮球,现在想来,如果多些了解,估计能少花不少冤枉功夫。”吕圣典反思,加之他们不太懂得如何与对方打交道,常常陷入被动。

而对李进耀来说,调查活动刷新了他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出发前,他对当地村民环境意识的预估本就不高。但实地走访后发现,在这个地处偏远的村落,人们的环境意识极弱,仅停留在“空气好树木多就行”的层面,根本不了解环保生活的重要意义。村子里基本没有环境公共基础设施,垃圾也没有统一处理。

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曾义愤填膺:环境教育何在,环保投入何在?然而,深入调研后,学生们略有所悟:“只给村民做环境宣讲是很难落到实处的。”村民对此重视度低、参与热情不高,村子里的环保主要靠当地村委等领导带头做。同时,村里经济水平落后,环保投入难免捉襟见肘。

在西藏的一个乡镇,吕圣典也经历了从愤懑到理性的转变。镇上出资,将垃圾统一回收的业务连同一台用于运送的拖拉机,承包给一位居民。但承包者为了节约柴油支出等,私自将每月5次垃圾收集,缩减为两三次。义愤过后,吕圣典了解到,一方面,当地地广人稀,监管难度大;另一方面,居民们环境意识淡薄,垃圾往往被随意丢弃,不少垃圾箱形同虚设。

“环境治理是一项非常考验智慧的综合性工作。”吕圣典对环保工作的难处有了些体会。当地环保部门既需要制定更完善的监管制度,避免“好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也要推敲更有针对性的宣教方案。仅就这两个问题,吕圣典和同学们就在调研报告撰写过程中,为了提出更具可行性的解决方案而绞尽脑汁。

据了解,直叹“环保部门委实不易”的大学生并不在少数。他们在各地的暑期调查实践中,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剖析和走访,认识到环保工作的复杂性。一些学生反思,自己往日一股脑把问题归咎环保部门,实在片面。环境问题涉及诸多部门,往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少学生表示,调查实践后,当看到媒体有关河道污染等的报道时,他们少了几分愤青思想,多了些理性思维。

组织者怎样打造实践平台?

一个好的实践平台,可以将大学生的热情最大化,并使之转化为服务社会的正能量。那么,这样的平台应该如何打造?

找准切入点,实现双赢

在许多高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被纳入学分考评体系,受到师生们的重视。北京林业大学等学校独立组织学生,以实践小队为单位,开展项目申报、专家评估等,鼓励并指导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等机构则找准学生社会实践的切入点,借力开展农村环境科普。“大学生有热情、有精力,我们能提供经验支持,二者联合开展活动,可以实现双赢。” 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负责人张静蓉说。活动主办方提供环境科普材料和技术指导,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开展调研与科普活动。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暑期农村调研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帮助青年学生体验式参与到中国农村问题调查研究的整个过程,增强对中国农村的了解,提升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注重自我总结,创新提升

“我们不仅在增量,也在提质。”张静蓉这样总结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活动近年的新变化。这项活动始于2007年,每年举办一次。除了不断扩大科普范围,主办方和参与学生也在努力提升其效果。例如,他们逐步尝试细分受众,并针对受众群体特点,采取不同的科普策略。今年,大学生们的科普重点就放在了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上。

清华农研院也在不断总结历年活动经验,努力提升活动成效。针对前两年活动中暴露出的问题,例如,非涉农学科专业学生对问卷理解不透彻、影响调研成果等,主办方今年组织学生,就问卷内容展开培训和解释,务使学生深刻领会问卷意图和调研方向。

北京林大也另辟蹊径,以学生实践活动牵线,将当年为学生提供支持的部分企业和科研机构,纳入下一年学生实践基地推荐名录,开展深度合作。

学生在活动中收获知识与技能,活动也借此拓展平台、不断提升。正如一位活动组织者所说,只有不断自我完善的活动平台,才能吸引更多学生的参与。

建反馈机制,让研究成果落地

吸引学生参与的一大重要法门,在于建立反馈机制,让大学生的研究成果落地。

以往,不少大学生实践成果众多,却只付之一纸活动报告,或被收录进论文集,未能反馈给当地政府,给予实践和决策参考。有学生觉得可惜,也有的讽之以“自娱自乐”,没了调研的干劲。

对此,清华大学农研院将学生暑期农村调研成果整理筛选,将优秀成果汇集出版或进一步整理为政策建议报告,积极为国家和地方“三农”问题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近年来,一些优秀学生调研报告还被收入农研院主编的《“三农”决策要参》,报送政府有关部门参考。

成果落地让学生感受到自身调研的价值,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一位学生表示,他格外严谨地对待调研中的每一处细节,做到精益求精。“因为,每一个细小的数据,都可能为推进我国环境事业

助力。”

篇5:小学生优秀环保作文感悟生命

悟生命

原本,我是一条平凡的小鱼,和小伙伴们过着开开心心,无有无虑的生活.在晚上的时候,人们有一个传说,在1月15日的晚上,月亮特别的大,特别亮.就在这一天晚上,我和小伙伴们仰着头等待着月亮的出现,当月亮出来的时候,月亮直发光,就像个大圆盘,倒映在水面上.我一下子被惊呆了:“哇,好美的夜景啊!”小伙伴们高兴地手舞足蹈哩。

可是,就在有一天,我才发现我身边的小伙伴渐渐的越来越少了,我的身体也越来越弱,本来是甜甜的河水变得浑浊了,现在月亮也看不见了。只见河道旁有一座座房子拔地而起,我满腹疑问,到处寻找“凶手”,我一边找一边在想:“为什么灾难一次又一次的降临到我的身边。”就在这时,我发现有一个漆黑的洞口,不停地向溪里排出黑色的液体,我连忙游了过去,想探个究竟,可是一股股刺鼻的味道,不断向我扑来,使我无法前进,但我一想起离我而去的伙伴,愤怒极了,我奋不顾身的拿起石头,狠狠的丢进洞口,可石头一次又一次从洞口排出来,我几乎放弃了,在我脑海里忽然又想起了妈妈给我讲精卫填海的故事,那小小的生灵是那么坚强,有拼搏之力。我应该也要勇敢,我眼前燃烧成了一片怒火,拾起一块巨大的石头,使出我全身的力气,把石头投进了洞内,有被污水冲了出来,可是我已经精疲力尽了,无助的晕了过去。

在迷迷糊糊中,我好象一朵白云,慢慢地飘到了佛祖面前,佛祖把我贬到了一个叫“未来人间”的地方。我就开始过着365天的生活。当我睁开眼睛时,就看见了爸爸、妈妈,正在看着我,而小伙伴们正在唱歌跳舞哩!我连忙站了起来,看见蔚蓝的天空,看见了正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看见了......我问爸妈到底是怎么回事,可是他们只说了一句:“这是你的功劳。”虽然只是简短的一句,但是我仍然还是没有听懂,就与小伙伴们去玩了。我们围着圈手牵手,微风吹来,芳香扑鼻的花瓣飘到我脸上,顿时感到目不暇接、心旷神怡,小鸟为我们伴奏着动听的乐曲,我真不敢相信有这么一天,仿佛进入了神秘的仙境。

篇6:初中环保作文 :环保的纠结

我觉得自己绝对是一个环保主义者,也是一个抠门的人(我认为环保者在正常生活中的行为会被大家视作这样)。我会收集自己看过的报纸,用过的包装盒,塑料制品,金属制品,从不乱扔,卖给废品收购站。这是我能够让这些东西循环再利用的渠道。我买东西会挑选包装简单的,出门会自己带水,使用充电电池,用旧的电池会集中然后放到超市的废旧电池回收箱,虽然我不知道最终会流向哪里。会为坏掉的鼠标,显卡等电子产品如何处理而头疼,以至于我将他们一直放在一个盒子里,等待能够有一种处理他们的合理方法。我很少买衣服、鞋子,一般不坏到影响我的形象,都不会扔掉,即使旧了也会充当我居家劳动的工作服,继续的服役一段时间。

可以说绝对跟得上时代,低碳。不仅仅是一种口号,而是现实的生活。

但我也纠结,我的工作,我工作的行业是存在污染的,为了生活,我没有办法、无能为力。我热爱这片土地,不希望毁在自己手里,不希望孩子们没有干净的水喝,食物吃,得各种各样的怪病(可能是很久的将来)。

篇7:初中环保作文:环保小卫士的作文

过年的时候,一个小弟弟来我家玩,他想先看电视,那时正好要吃饭,我对他说:“你先去吃饭,好吗?”

他说:“先看一会嘛。”

过了一会儿,我叫他去吃饭,发现他把音量开成“轰天炮”似的声音,一下子让我吓了一跳,我大声地说:“小鬼,关电视!”他好像没听见似的假装看地很入神。我就过去把电视关了。

他就说:“干嘛呀!我要看电视!”

我不紧不慢地说:“噪音是个大坏蛋,把我的家园污染了,不要制造噪音噢!”

他说:“那好吧!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就要去玩。”

我说:“那你要把饭吃好。”

他爽快地答应了,并快速地吃好了饭。

我和他走在半路上,他说:“我想吃小糖。”

我说:“那……给你吧!”我把之前带出来吃的糖给了他。

他吃了糖就随手把糖纸扔了,我马上说:“停!你把纸捡起来,不然我不会给你吃第二颗的!”

他说:“不给就不给,谁怕谁呀!”

我又温和地说:“你把它捡起来,我给你吃薯片。”说着我就从包包里拿出一包薯片。

他高兴地说:“好呀。”

篇8: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环保教育

一、结合化学学科的教学内容, 时时渗透环保教育

在义务教育七~九学段中, 化学学科和环境污染与保护的话题最多。我们化学教师应深入探讨课本中环境教育的因素, 有目的地施以环境教育。如在学习“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这一内容时, 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中国虽然是一个水资源大国, 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 所以中国又是一个水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 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但可悲的是, 我们现在仍有很多学生还不知道“水”也是一种资源, 更不知道“水”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他们认为“水”到处都是, 可谓“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所以他们也没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笔者教育学生:“水”不仅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而且我国水资源严重不足, 并不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同时, 由于我国工业“三废”以及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 已造成了水的严重污染, 使我国的水资源显得更加匮乏。有的地区, 污水排放量相当大, 已有一部分河流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进入本世纪以来, 加大了对污水处理的力度, 关停并转了一些长江等河流沿岸的污染严重的造纸厂、农药厂等重污染企业, 同时对一些排放污水没有达到标准的企业要求限期整治。但是, 有的化工企业的污染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并且还有越来越重的趋势。最近几年来, 高污染化工企业呈现这样的态势:发达国家和地区把高污染企业向发展中国家 (如中国) 转移;在中国, 东部个别较发达地区把个别高污染企业向西部等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转移。而发展相对较为落后的地区, 由于一些原因, 可能把个别高污染企业引进来。甚至有的地区提出了这样的口号:“先发展, 后治理”。这种理念, 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因为我们都知道:污染一片地区 (如水域) 只需几年甚至更短时间, 但对其治理则需要几倍的时间和金钱代价 (有的则是时间和金钱难以还原的) 。

二、改进化学实验, 形成绿色化学理念, 强化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在教学中, 做实验是少不了的。上世纪90年代, 化学家提出了“绿色化学”的观念。这种“绿色化学”的观念追求的是人对自然的尊重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我们在教学中做化学实验时, 要想方设法改进、完善化学实验, 尽量减少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 提高学生“绿色化学”的意识。如在做氯气、浓硫酸的反应等实验时, 常常会有毒物泄漏, 污染实验室 (或教室) 、学校及周边环境, 影响师生以及学校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如果我们改进、完善实验, 就能减少污染甚至杜绝污染。

教师如能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 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 其印象将会非常深刻。开展探究性实验活动, 既符合《课标》的要求, 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环保意识, 真可谓一箭多雕。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 指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虽然少, 但在物质转化的过程中却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不是含量越高就越好呢?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并且提供二氧化碳、玻璃瓶、胶塞、温度计, 让他们去做实验。通过实验和探讨, 同学们懂得了全球气温上升, 大量冰川溶化的真正原因。再如在讲述水污染时, 我没有直接描述水污染的危害, 而是借鉴别人的实验:拿出三个玻璃瓶, 第一个玻璃瓶装洁净的水;第二个玻璃瓶装洁净的水, 但同时放入一节废旧的电池;第三瓶装同等量污染过的水。然后, 在这三个玻璃瓶里分别放进一条同等大小的金鱼, 让学生观察现象, 结果第二个和第三个玻璃瓶里的金鱼都死了, 只有第一个玻璃瓶的金鱼活了下来。学生对这个实验很有兴趣, 印象也很深刻, 深刻体会到水污染的危害。课后有一位学生对我说:“老师, 你把空洞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我们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 还使我们的心灵产生了共鸣, 使我们受到了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三、紧密联系现实生活, 让学生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除了实验, 我们还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提高学生对环保的认识。上世纪70年代, 那时的环境污染还不是很厉害。到了冬天, 麦田里, 大雁、乌鸦到处都是, 只要它们飞起来, 真可谓铺天盖地、遮天蔽日, 蔚为壮观;到了夏天, 只要下雨, 有沟渠的地方就会有水, 有水的地方就会有鱼虾, 而且还会“蛙声不断”。可是目前, 有的农村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使得有的地区冬天见不到大雁、乌鸦了, 夏天见不到鱼虾和青蛙了。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 有的连生活用水也成了问题:地表水不能用, 地下水也不能用了, 只好“深挖道, 广开渠”, 引用湖泊里的水。比如我们新沂市城镇居民, 引用骆马湖里的水。这是一个非常让人痛心的现实。这样长此以往, 人类恐怕将成为自己的掘墓人。

最近几年, 由于汽车的飞速发展, 给一些大城市带来雾霾天气, 影响了人民的生活环境。所以, 我们在追求快速发展的同时, 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我们生存的环境, 做到和谐发展, 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上一篇:国旗下讲话青春与梦想下一篇: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