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习惯提高作文水平

2024-07-26

五大习惯提高作文水平(共9篇)

篇1:五大习惯提高作文水平

读完一本书或者一篇好的文章以后,我们要及时的把自己体会到的最深刻、最有意义的部分写成心得笔记,可以随意的写,不强求格式,也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格式,随感而发。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经过很多人的体验、总结出来的一个读书方法,经过无数人的验证二来,这种方法对于提高我们写作能力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训练方法。因此同学们在以后读书的时候务必做到“五到”。

篇2:五大习惯提高作文水平

侯茂虎 2008-10-20 15:15

稽查工作是药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最有力的手段之一。做好药监稽查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以科学监管统领全局,以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活动为第一动因,以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为第一要务,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真正能够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省稽查工作取得了较辉煌的成绩,尤其是近年来,省、市、县三级稽查部门无论是在打假治劣和依法查案过程中,还是在整顿、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的专项行动和应对全国性的药品突发事件中,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确保了全省人民的用药安全有效。2007年全省共立案31490件,罚没款7224.3万元,取缔无证经营1459家,捣毁制售假窝点31个,案件移送司法机关12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5人。打击力度之大,罚没款之多,在全国名列前茅,树立了湖南药监“敢负责、能战斗、打硬仗”的良好形象。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的深入和执法环境的变化,以及药监部门自身的不足,我省稽查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因此,有必要在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中,认真分析仔和细梳理当前药品稽查工作存在的主要难点问题。我个人认为,当前我省稽查工作中存在以下五大难点问题,需常抓不懈。

难点之一:“乱罚款”和“违法裁量、滥用

自由裁量权”问题

主要表现:“同案不同罚”;“该轻罚的却重罚”、“该重罚的却轻罚”;“案件处理合法但不合理”;人性化不够,把自由裁量当作任意裁量、随意裁量。个别县局行政处罚的案件中,处罚覆盖面实际上达100%,行为罚占整个案件95%以上,对辖区内的管理相对人的罚款也是年年增加。如一个县局对个体药店的处罚额:2004年基数是400元,2005年是500元,2006年是700元,2007年上升到900-1000元。处罚案件数和处罚数额的多少与药品质量和管理上好坏已经没有多少直接联系了,而主要取决于当年财政拨款后经费缺口的多少。由于近几年行政经费支出和执法成本的逐年增加,罚没款也就不得不逐年增加,最终导致罚没款的随意性和扩大化倾向正在各地不自觉地蔓延。这些不作为、乱作为,执法违法的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单位和少数执法人员身上,但是侵害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影响了药事法律法规的威严和药监部门的良好形象。

建议解决方法:

1、对内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外坚持依法行政。(1)严格要求办理行政处罚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以保证公众用药用械安全为出发点,全面收集证据、准确定性、正确适法、遵守程序、合理量罚,在综合分析案情的基础上作出处罚决定;(2)办理行政处罚案件不得以增加罚没收入为目的,不得以罚代管、以收代罚,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不得干涉、插手监管相对人之间的民事纠纷,不得放任违法行为。(3)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下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执法行为的监督;各单位法规、纪检监察、财务等机构应当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监督,定期检查并坚决纠正行政处罚中的违法或不当行为。

2、坚决贯彻落实《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制定并执行好《湖南省药品、医疗器械自由裁量权基准》和《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稽查办案行为规范》。

第一、严格遵循“同案同罚”原则。规定同一办案机关对于性质相同、情节相近、危害后果基本相当的案件,在实施行政处罚行使自由裁量权时,适用的法律依据、处罚种类及处罚幅度应当基本相当。防止发生不同情况相同对待或者相同情况不同对待等随意处罚现象。

第二、严格遵循“过罚相当”原则。规定全面分析违法行为的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等因素,对违法行为是否处罚以及处罚的种类和幅度进行判断,作出的处理决定应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对违法行为区分有无主观过错,是否存在安全隐患、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人员伤害后果以及引发突发性公共事件、群体性上访等情形,给予不同幅度的裁量,真正体现了药品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的根本宗旨。

第三、制订稽查办案工作程序,落实稽查办案规范化。今年我省出台了《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稽查办案行为规范》。全省实行药品稽查办案SOP,制订药械监督检查、稽查办案等7个标准工作程序,建立合法案件标准、执法办案行为准则等等。把好行政处罚案件立、办、审、定四个关口,落实查办案件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规范行政处罚行为,提高案件质量,增强药监稽查权威性。

难点之二:制假者“高科技造假”、稽查手段“一枝笔三张纸”问题

主要表现:药品技术性造假的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增加的趋势,对各级药监部门的监管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稽查打假工作面临着许多新困难和新问题,过去行之有效的 “刨子”型的监管模式和稽查手段是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依法行政的需要。“刨子”型的监管模式和稽查手段与简易程序办案直接相关,尤其是基层局对不规范行为的处罚使用简易程序,占整个案件的95%以上,一年之中难得有2个真正意义上的假药案件。而大多数的简易程序的案件,都是单凭“一枝笔三张纸”实施行政处罚,有药品质量问题的要罚,没有药品质量问题的也要罚,罚款总是那几个行为不规范的问题,更有甚者,有的地方是根据委托送检和培训收费的情况实施行政处罚,反正一个单位一年要收多少钱。这种状况就是“刨子”型的监管模式和稽查手段带来的后果。建议解决方法:

1、传统“刨子”型的监管模式和稽查手段必须彻底摒弃。

2、要建立现代稽查机制,要把信息稽查、快速稽查机制的建立放在稽查工作的重中之重。

信息稽查是现代稽查最重要的一部分。近两年省、市、县三级稽查部门之间,三级稽查部门与药品检验机构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虽较过去有进步,但作用不大,效果不明显。(1)省局今年在省局内网办公系统中启用稽查系统网络,将稽查案件办理、稽查信息采集发布和稽查案件统计实行网络现代化办公。全省稽查管理系统4月份起在总队试运行良好,网上办理案件18件、发布不合格药品信息8000余条。7月份在部分市州局推广试用,为全省全面推广做准备,以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作用,实施指导、协调全省稽查工作,构建全省稽查“一盘棋”。(2)市局、县局稽查部门要指定一个稽查人员专门负责搜集各地的稽查打假信息,并负责收集本地的信息定期或不定期上报省局,不断充实和丰富省局的稽查信息网的内容。(3)要把各级稽查部门一年案源信息上报情况作为年终省局绩效考核的内容。并且适时创建了全省稽查内勤人员QQ群,加强了稽查内部沟通,及时上传了全省不合格药品信息600多条,打假信息30余条,为基层稽查打假提供了宽广的信息平台;

要实现快速稽查,还必须坚持以技术监督为支撑,走技术监督与行政监督相结合的路子,把快速鉴别检测作为药品稽查打假的重要手段,才能发现深层次的问题,挖掘案源,及时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在日常监督检查时引入药品快速鉴别检测技术,提升药品稽查打假的技术水平,提高发现假劣药品的机率和打假治劣的及时性。

难点之三:药品监督抽验针对性不强,准确率不高,基层行政处罚案件以“行为罚”居

多问题

主要表现: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省行政处罚案件,市、州局按假劣药处罚的案件占全部案件的50%-70%左右,其中凭不合格检验报告书查处的案件在25%以内;县级局按假劣药处罚的案件占全部案件的5-15%左右,其中凭不合格检验报告书查处的案件在2-8%以内,大部分是行为罚,处罚难以服人,矛盾也会逐步激化。

建议解决方法:

创新药品监督抽验新思路,实现稽查工作战略重心转移。

“掌握信息、快速筛查、靶向抽样、目标检验”,是我省创新药品监督抽验的根本要求。在具体操作上的创新,当前我认为主要在四个方面:

一是改革抽验经费的下拨方式,在保证一定基数的抽验经费的前提下,实行抽验经费与抽验命中率、打假贡献率挂钩的办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抽验经费的作用,提高抽验命中率。今年我省制发《2008年全省药品抽验计划》,明确药品抽验经费绩效分配方案,打破了过去“以批次换经费”的药品抽验体制。机制创造动力,今年1至5月份,全省完成监督抽验2559件,不合格530件,不合格率为20.71%,在总不合格率保持较高水平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稽查打假的“含金量”,共抽验检出假药达50多批,含量不合格的劣药达20多批,充分发挥了技术打假的有力支撑作用。

二是加强快速筛查在监督抽验中的作用,把快检与监督抽验、日常监督和稽查办案结合起来。目前我省凡是三项工作结合好的地方,快检工作和监督抽验工作都很突出。

三是对我省市场上经常出现的假劣药品进行归纳收集,2008年重点做好50-80个应急模型的建模工作。为明年我省全面推广自建的应急模型为主的快检工作打好基础。

四是省局要根据市场上假劣药品新动向,不定期专门培训监督抽验人员。

难点之四:大案要案追根溯源难问题

主要表现:大案要案的最初发现,很多都是从一个小案件中追查出来的,当前一些县市局为了自身的利益,主要是为了个案处罚的罚没款及时到位和顺利结案,往往忽视对首发案件及时上报或通报相关职权部门,使一些大案要案错失彻查良机;国家、省、市局稽查部门或对已上报的首发案件和举报投诉案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在更大范围内统一指挥、协调彻查案件而把大案变成了小案。

建议解决方法:

1、各地首发案件必须限时及时上报。

2、省级以上药品稽查部门必须花主要精力放在案件的指挥、协调工作上。

3、建立全国、全省药品打假专项经费。

难点之五:基层农村药品质量安全问题

主要表现:“两网”建设对农村地区药品质量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就整体而言,从各地药品抽验的结果和查处的案件看,农村地区药品、医疗器械仍然是我省当前药品监督管理的薄弱环节,个体诊所、药店、卫生院、计生服务站等单位的药品、医疗器械问题较多。(1)假劣药品相对较多;(2)药品购进渠道较乱,有的从个体药贩手中购买,有的来自商家代理上门推销,基本上没有合法的证照和票据;(3)过期失效药品不能及时处理;(4)中药霉烂变质、炮制加工不当、生药上柜台、串斗等现象严重;(5)从药人员业务素质相对较低,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知识欠缺,药品使用行为不规范;(6)擅自自制制剂或使用其他医疗机构制剂现象时有发生;(7)有使用无产品注册证、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的现象。

建议解决方法:

1、把药品、医疗器械上市后的监管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

2、建议对农村药品质量连续进行三年专项检查。

3、加强对农村地区的药品监督抽验,积极推进县级药检机构快速检验方法。

目前城市相对农村,药品生产、经营行为还比较规范,游医药贩非法销售药品没有了市场,假、劣药品在这些地方难以立足,而农村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从药人员素质、药品监管力度、消费者识别能力以及监督抽验中的标准品问题、检验仪器设备问题、对照品问题、抽样量问题等等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地区药品质量成为现有药品抽验机制下药品监督管理的薄弱环节和药品监督抽验的死角。今后应从两个方面首先做到:一是要强调对农村地区涉药涉械单位稽查覆盖率要达到100%,不能留死角。二是要抓住重点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对个体诊所、药店、卫生院、计生服务站等单位的药品、医疗器械要进行重点检查。

篇3:培养良好习惯提高英语水平

一、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

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让他们认识到听不只适用耳“听”而已, 而是要眼、耳、口、手、脑并用。养成“认真听”的习惯, 有助于他们日后认真做事。有的小学生十分好动, 一分钟也坐不住, 其原因是他们在听说阶段的日常行为习惯没有被培养好, 现在纠正起来非常困难。首先, 要让儿童上课坐得住, 课前上课要用的文具摆放到一定的地方, 静下心来, 唱唱英文歌, 创造气氛, 上课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其次, 对学生的坐姿、站姿、课前预习都要有明确要求。这样教师就会觉得学生看上去更“顺眼”了, 教学过程更顺心、省心, 更顺畅了, 讲起课来也更有劲了。

二、培养学生“大胆说”的习惯

只有“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 学生才能在不断的使用中熟练掌握知识点。在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 大部分小学生并不怕羞, 不怕失误, 不怕丢面子, 敢开口。所以, 教师要抓住时机, 培养学生大胆开口的习惯。在这一时期, 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在学习语音、语调时达到准确、规范的目标。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使教学取得实质性进展。所以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 只要他们能积极参加英语对话表演比赛, 成功就属于他们。

三、培养学生“读”的习惯

经验告诉我们, 学生与好习惯相伴, 就会与成功有约, 他们的英语学习也会出现“开门红”。首先, 只有平时养成了“经常读”的习惯, 才能凭借语言的“惯性”解决语感问题。初学阶段应把背诵放在突出地位, 教师要有布置、有检查, 先易后难地教学生学英语。其次, “规范写”既是对书法的要求, 又是养成书写习惯的方法。教师要从教字母开始, 让学生书写规范、工整、美观、大方, 讲究笔顺, 保持合理间距。一旦养成错误的书写习惯就难以纠正。再次, “及时读”, 尤其要养成“先懂后做, 先做后玩;做就要认真做, 玩就要认真玩, 全身心地投入”的习惯, 这样就能提高学习效率。课后作业是课堂的延伸和有机组成部分, 教师要让学生在上课“认真听”的基础上及时“做作业”, 认真消化、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另外, 还要鼓励学生形成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 比如纠错时, 要自纠自改。有句名言说:“听来的忘得快, 看到的记得住, 动手做、及时做就能学得好。”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所以, 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 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 使之成为乐知者。首先,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给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兴趣来自于“学有所得”。其次, 要保持学生的兴趣, 关键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掌握一门外语是生存的需要。再次, 要发展儿童兴趣, 提高他们的能力, 增强他们的“免疫力”。在学习兴趣的低潮时, 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把内部学习和外部学习动机统一起来。只有当学习有了成绩而受到鼓舞时, 学生才会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五、充分发挥家庭作用, 从日常行为习惯抓起

家长要以身作则, 从小事做起, 从一点一滴做起。尤其是针对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养尊处优、好大喜功、承受能力差、经不起挫折的特点, 教师要让他们养成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善解人意的品质;要注意对儿童“情商”的培养, 人格培养要从儿时抓起。对此, 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否则对学生的成长将极为不利。

六、教无定法, 贵在择法

篇4:五大习惯提高作文水平

一、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观察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最基本的途径。自然、社会、生活都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教师首先要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和学生一起从周围的事物中学到知识、体验到美、体验到快乐;养成观察还要逐渐地培养自己观察周围事物的自觉性,持之以恒地做好观察活动。教师在平时就要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由于小学生感知的无意性、情绪性比较明显,常常容易被外来的刺激物所吸引,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的对象上。因此,首先要指导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进行观察,要求学生把观察的对象、范围和要求弄清楚,把观察的目的、任务具体化,才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有的放矢地进行观察。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教师可采取让学生记观察笔记、开马路见闻故事会、教师抓典型人或事引导观察等等。还要鼓励学生把自己在学校、家庭、社会中观察到的事物和在各种媒体中得到的最新信息,向全班汇报。

二、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对中年级学生提出:“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对高年级学生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作文”,并“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作文的错误和不足,即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诊断。诊断的方法不同年级段、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年级低、学生基础差一些的可从格式、书写、字词句、标点符号等有明显错误的地方入手,作文基础好的还要从文章的中心、选材、段落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诊断的方法可以自己默读、朗读、同学间互换、小组诊断、全体学生共同诊断。

做出诊断后就要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修改也要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从错误明显的地方入手修改,使他们建立起修改作文的信心。修改也不要每次要求学生都做到完美无缺,可根据每次作文专题要求,有侧重地限定修改范围,让学生先自己进行修改,可采取自己默读、朗读后修改;还可以交换后,由对方朗读后修改,交换修改要注意引导学生尊重对方,学会交际,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也可以小组讨论进行修改,讨论修改时要注意小组长的作用,让被修改的作文作者通过大家的诊断,学到修改作文的方法,小组其他成员也从中受益。

对于较为典型的作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集体修改。即学生作文后,教师不要急于下笔为学生批改,先把学生作文浏览一下,根据习作训练的要求,概括出优缺点,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选择一二篇典型文章,引导学生集体修改。然后,学生再动手修改自己的作文。互评互改,共同提高。

作文修改好了以后,教师们不要以为就到此结束了,其实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巩固修改的成果。可对修改后的作文二次评价,让学生感受到修改作文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和快乐,逐步形成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篇5:五大对策改变孩子磨蹭习惯

许多父母都有着同样的苦恼:孩子动作太慢,做起事情磨磨蹭蹭,慢条斯理,消耗不必要的时间,降低做事的效率,尤其是穿衣服和吃饭等生活自理方面,显得极为磨蹭。

当自己的孩子跟同龄人相比显得动作缓慢,班上的老师也有这样的反映时,家长就应该加以重视了。因为幼儿期是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动作缓慢的儿童往往容易出现不灵活、不协调的行为表现,影响今后的身体和智力发展。上学之后,如果做作业的速度太慢,就会影响学习、休息和正常的娱乐活动;考试的时候动作太慢,往往还没有做完就到了老师收卷的时间,导致成绩下降;运动的时候动作太慢,就往往不能战胜对手,让别人领先,这些都会使孩子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动作缓慢孩子的神经类型往往属于相对安静而缓慢型,这是孩子一生都不能改变的先天气质,父母对于孩子的气质只能接受并因势利导;再有,有的孩子天生大气,较为成熟,三思而后行,做事的过程中想法很多,所以也会因慎重仔细而动作缓慢,这样的效率反倒会非常高。对此,家长需要仔细分辨判断后再对孩子的慢性子进行调理。

从孩子来说动作不熟练是动作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孩子小的时候,神经肌肉的活动还不协调,所以做事的时候要非常缓慢才能做得好,把持得住。作为家长,有必要帮助孩子经常创设锻炼动作的情境,以便于孩子的神经肌肉得到及时的协调发展。

没有时间紧迫感是动作缓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孩子并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件尽快做完之后会有什么更好的结果,他只是在延续着从前的习惯而已,他不认为自己慢有什么不好的,那么,就要为孩子多设置奖励情境,让孩子感受到高效率地做事能得到很好的回报。

对于家长来说面对几岁的孩子,年轻的妈妈常常感到与其让他自己来做事情,比如吃饭、洗脚,还不如成人喂他吃、帮他洗来得快些,而且更省心,更省事,但这种包办代替恰恰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并且,孩子也会因此惰性越来越强,没有自理的愿望,对自己没有责任心。

再者,动作缓慢一般是相对而言的,有时孩子处理事物的速度显得比一般人慢,通常是因为达不到成人期望的.速度,有时也是因为对成人的要求没有作出足够的反应,成人就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太磨蹭,但孩子也许表现很不错了,我们先前提到的曼曼的妈妈就是一个急性子,她是一名记者,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和丈夫都符合自己的做事速度才会感到满意,否则就会抱怨,这也是不现实的。

然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做事磨磨蹭蹭,往会浪费掉许多宝贵的时间。在现代社会中,对人的技能的日益高要求,使得人们必须有紧迫的时间感,做事抓紧时间,提高效率。

对策1.于孩子动作慢,可以通过游戏来加以改变。父母可以经常与孩子玩一些小的竞技游戏,使孩子在游戏中提高自己动作的敏捷程度。例如,比赛看谁吃饭快,比赛看谁穿衣服快等,这些游戏能激发孩子进取心。孩子喜欢玩,但是,玩多了孩子可能就会觉得没趣,这时,要给予适当的奖励来鼓励孩子的“胜利”。

对策2.孩子可以与自己比赛。父母帮孩子设计一张“比赛”成绩表,记下最初的时间,然后,每天记录实际完成的时间,如果比以前有进步,就给予奖励,如果没有进步,保持原状,或者退步,就不给予奖励。父母可以让孩子先从简单容易的做起,逐渐向比较困难的任务进发,一直到达合适的时间为止。这种方法,目的在于缩短完成每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是克服动作慢的直接办法。在此期间,家长要对孩子进行解释分数的意义,激发孩子进步的渴望。

对策3.父母还可以采用记数法来督促孩子抓紧时间完成某件事情。记数法很简单,随时可用,父母可以与孩子事先讲明白,看数到第几声的时候孩子可以做完某件事情。然后父母让孩子准备好,说声“开始”,就开始计时了。“1、2、3、4、5……”, 一边数,一边看孩子,孩子为了完成任务,就会尽量抓紧时间将事情做完。如果在计数开始的时候,孩子动作依然很慢,父母就故意数快一点,让孩子感觉到时间就快要到了。如果在快要结尾的时候,孩子还差得较远,就放慢记数的速度。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如果快一点做事,就数慢一点,让孩子有尽快完成的希望。如果家长总是很巧妙地常常使孩子在快接近尾声的时候可以把事情做完,就能使孩子获得成功的感觉,孩子完成了任务,就表扬孩子“真不错”、“又长大了”等。

对策4.如果给孩子表扬的方法没有效果,就可以使用硬性规定的办法来达到改变动作慢的目的。父母首先估计出孩子尽最大能力能够完成某项事情的时间,然后规定孩子在这个时间内完成这项事情,否则就不让他继续做下去。时间一到就要停止。比如吃饭,到时间就把饭菜收起来,并且对孩子说:“我很失望,我希望你下次能按时把饭吃完。”

篇6:语文学习应建立的五大习惯

1、在进行最后一年语文学习的时候,小编最想提醒各位的就是调整好心态,因为你要知道,高考题是变化多端的,任凭你怎么猜也是猜不到老师要出什么类型的题。所以很多学生在复习的时候都会变得很慌乱,不知道应该去复习什么。

2、语文像其他学科一样,需要的也是一套自己能理解的学习方法。而要培养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首先还是需要学生们多看书,看各种各样的书,只有看的东西积累的东西多了,才能应对高考语文千变万化的题。

篇7:高二语文的学习方法和五大习惯

客观地说,语文作为基础性工具学科,想要学好是不容易。它体系博大内容浩繁,融思想、知识与艺术为一体,需逐步培训良好的感知与接受能力、但作为中学阶段的一般性学习,需要的是扎实的文字、语言功底,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顺畅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而达此目的、应该说是不太困难的,是有规律可循的。这里,首先需要端正一个认识,即语文成绩的提高有赖于语文素养的增强,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时间的长久性决定它不能一蹴而就,所以不能急功近利,为应试求成绩,而应砸实语文基础,将其作为一项立身处世的本领努力学习下去。

现代语文教育认为,阅读和写作是体现一个人语文能力的主要标志。大家在学习中要把握好这两点精髓。阅读是语文材料的主要来源,从小学高年级始,就应对一些名家名作进行有计划的阅读,不断扩展知识面。高中生已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要根据有关的阅读书目制定自己的读书计划,时代上分古典和现代,体裁上分诗词和散文。国别上分中国和外国,可就自己的喜好侧重读来。还要涉猎当今报刊杂志和精妙时文,关心时事新闻。需知学语文仅有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要读社会,悟人生。其时有更多的东西是无须讲解的,多读多看自能领悟,自能通神、自能提高。阅读要和背诵结合起来,要广泛积累语言素材。阅读还要和写作联系起来,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很有道理的,写作能加强记忆、整理思维、提高认识。阅读中可广泛摘抄词语、警句、俗语、名人名言、精采语段,还可提炼情节梗概:做作品评析、鉴赏、读后有感等。真正的写作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而是主动地创作。贵在多练笔,常坚持,抒写自己的生活感悟和情怀。

语文学习中要用好三个本子。除了学校和老师要求的语文用本外、我们倡导同学手中还要备三个本:知识本、杂记本和随笔本。知识本是用来记录语言和文学方面基本知识的,可用于随堂笔记和个人整理。经过初中学习,绝大部分的语法知识和语言现象都有触及,但限于理解能力,许多同学是一知半解,支离破碎的。到了高中,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同学们可参照有关讲解,从字形、词语、标点到句法、修辞,用一年时间归纳整理,同时对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注意搜集,可构建起自己语文知识的框架体系。杂记本是一个极广义的称谓,针对的是语文学习的包罗万象,无所不及。从妙辞佳句到到精美文章、从历史掌敌到民间俚语、从术语名词到文学流派、从文学描摹到专题研究,可作随时的大量的摘录抄写。此本要常备手边,努力坚持、庶乎成为语文资料的重要积累。如果说以上意在汲取,那么随笔本则是用于创造的写作园地。这里没有老师的任务,有的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熔铸古今、笔下生花。好文章常常是切实有感后带着强列的创作冲动而形成的酣畅文字。同学要多积累、多感触、多思索,勤于动笔,养成良好的笔力文风。

语文学习的要义在于勤和恒。大家要五法并用,充分调动起眼、耳、口、手、心各感官,实现听、说、读、写、思诸种功能。如果说听和读这两种视听手段是吸收营养,是“进”的过程;那么说和写则是加工和生成的过程,是进行人际交流的必需。人在社会中能表情达意、交流思想、自如往来、充分协作、不正是语文学科最根本的目标吗?还有什么“成绩”的问题不能解决呢?想以此奉送给努力求知的学子们。

三.高中语文的基本学习方法

1、制定计划

计划是行动的指南,也是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为了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避免盲目性,从而增强有序性。只要我们能制定一份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并且按计划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主动预习

强调课前的预习,是学会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的初始阶段。—般的预习要达到以下四个目的:

一是要对课文或下一课所学的内容及层次有大致的了

二是要巩围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能把新旧知识进行粗层次的有机联系:

三是要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知识要特别引起注意:

四是要了解课文后面的练习,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记号,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预习实际上是听课前在思想上、心理上及知识上的准备。

3、做好上课准备

课堂学习的准备工作主要有几个方面:

(1)确立明确的课堂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课堂学习有很强的导向和激励功能,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2)调适良好的心理状态。一要有旺盛的求知欲:二要有乐观的学习情绪;三要有积极的思维定向。

(3)做好身体上的准备,为了保证有饱满的精神投入到课堂学习。

(4)准备好学习用具,同时注意把课桌整理得井井有条,以免课桌上东西零乱而影响你的学习情绪。

4、专心上课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上好课、听好课是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途径。课堂学习是一顼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讲究策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行之有效的课堂学习策略主要有:(1)抓住老师的思路,(2)抓住关键内容,(3)积极思维,学思结合。(4)珍惜课上学习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5)注意课堂小结。总之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只有在课堂上达到对老师所讲内容的最基本的消化吸收,才有可能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打好基石出。

5、及时复习

复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语文复习必须要主动,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1)系统整理,(2)独立作业,(3)分析错误,(4)系统小结。

6、课外学习

(1)要尽可能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有利于促进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发展正当的兴趣爱好。

(2)课外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时间要适当,不要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和身体锻炼。

(3)在课外学习活动中,要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练结合,脑手并用。

(4)要争取老师的指导,提高课外学习活动的效果。

以上这些方法仅仅是语文学习、阅读的常用方法,远没有包括全部的学习方法。特别是朗读、背诵、摘要、笔记等重要方法都未列入。然而这些却又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应当在语文学习中全面、正确地运用,以求得自身的主动发展。

四.高中语文必须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1、勤读课外书籍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勤奋读书,必须做到珍惜时间,抓紧分分秒秒。欧阳修善于利用“三上”的时间读书,即“马上、枕上、厕上”,郑板桥读书则利用“舟中、马上、被底”的零星时间读书背诵。古人勤奋读书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2、勤做读书笔记

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做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方法:1、摘抄、摘录,2、做卡片,3、提要钩玄,4、写读后感。

3、勤查词典资料

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ˉ车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辞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宇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工具书不仅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查阅,而且也可以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同样是大有收益的。

4、勤于朗读背诵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要做到吐字清晰,音准气足,节奏停顿合理,要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准确地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朗读人物的对话,要力求模拟出人物的心情、口吻,使人物形象活生生地站立在听者面前。朗读诗歌要铿锵悦耳,语势错落有致,节奏抑扬回环,具有音乐美。通过琅琅地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音的韵律,也都能体会出来了。背诵要下苦功夫。可以分层背诵;可以化整为零地背诵;可以先抓要点背诵,然后连贯地背诵。背出以后还要经常复习运用,这样就可以做到终生不忘。

5、勤于独立思考

思考是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要善于提出问题。思考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引起思考的最好办法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其次要善于分析综合。分析就是深入到文章的内部分解剖析,将各部分的个别特征区分开来;并加以比较和鉴别,从而对学习的内容有深透的了解和认识。对所读的书要分解成若干部分,然后逐一剖析。综合则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各部分联系起来加以认识从而把握整体。第三,培养独立思考习惯要克服不良的思维定势,防止思想的僵化。所谓思维定势就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好的思维定势可以使学习和解决问题变得容易、迅速;不良的思维定势则会束缚人的思想,难以有所发现和创造。要善于从固有的思路中跳出来,变换角度去思考,往往会有新的思想。

6、勤于求教探讨

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求教于人的习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学习需要谦虚,还需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不能浅尝辄止,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善于探讨、研究,甚至是激烈的争辩。

7、勤于写日记

日记就是把自己一天的所言所行、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选择、有重点地记录下来。日记对积累写作材料、储存知识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日记不但形式十分灵活,可长可短,可叙可议,可描写,可抒情,可说明,而且内容也非常广泛,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自己想什么就写什么,不必进行过多的加工。最初可能写得很简单,语言也不一定通畅,坚持写下去就会逐渐提高。写日记主要是为了练笔,练习对客观事物的表现力和对自己思想感情的表达能力。因此,只要有利于练笔都可以写。写日记要注意把观察能力的训练和感受能力、思考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日记往往记的是身边的琐事,但要注意从这些琐事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受,反映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许多好的日记就是把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小事、琐事写得具体、生动,并能从中揭示出∵定的道理而被人称颂的。写日记一定要坚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有坚强的毅力,要持久地有意识地培养。只要有决心,良好的习惯就一定能养成。这对人的一生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终身享用不尽。

高二语文应建立的五大习惯

一静心读书

对于现代社会劲爆媒体的多年来的狂轰滥炸,家庭校园乃至社会,已经很难有宁静的地方了,然而,“宁静以致远”,不静下来读书,在高中阶段都难以精心读书,那将会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一个一辈子远离书本的人,一个一辈子读不进书的人,起知识的吸纳是非常可怜非常有限的。要静心读书,要开始读长篇大论,读厚书,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要能够静下心来读书。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在语文课堂上给足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眼皮下静心读书,并减少一些好心的唠叨与不必要的话语干扰。

二大声读文

这里主要是讲读古文。因为大声读,才能够暴露一些字音字义的毛病,才容易督促自己去查找注释或工具书。读出句读,把古文句子中的主要成分读出来,把句子的语气读出来,如果对这些上千年的经典能够读得摇头晃脑,读得有情有味,这些千古名篇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会逐渐的进入脑海融进血液,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指导和影响自己一辈子。

三积累梳理

学习是少不了背诵与积累的,包括学习数学在内,但是,这种积累是散乱的还是有意识的能够分门别类的进行,则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去梳理。由少年时代进入到青年时代,在学习上就应该有非常明确的学习调控意识,有非常明确的理性追求。在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厚自己的学科储备的时候,对于已有的和新摄入的内容,都应该尽可能的进行整合梳理,包括新认识的字,新接触的语词,新领悟的精粹的语句,以及一些文学形象一些中外名篇。

四学会倾听

倾听是吸纳,学会倾听就是学会有效的吸纳。高中阶段的学习由于知识密度厚度的增加,特别需要我们学会倾听。通过倾听可以获得很多丰富的信息,通过倾听也可以提高我们对转瞬即逝的话语迅速敏捷进行捕捉进行提炼的能力。课堂上老师的讲授、同学之间的讨论、学术厅里的报告、课间休闲的聊天、公交车上的谈话,都需要我们学会倾听,迅速敏捷地感受与领悟,提取出主题词,从这些无字句处获得丰盈的收获。

五主动交流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思考与讨论之中,融入到学习的大环境大磁场里,主动的用口进行述说,用笔进行倾吐,把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悟表达倾吐出来,与同学分享,与老师分享,这样也才能够获得大家的认可,得到进一步的讨论指导与深化。特别是用笔进行交流,应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实话实说,直话直说,完全不用去考虑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把写作技巧章法抛到一边去吧。只要自己的坦然真诚的,说的是真化实话心里话,就永远是好的。

篇8:五大习惯提高作文水平

职高学生没有经过英语听力的培养, 开始接触听力课时, 自然会感到不知所措。因为听懂的内容很少, 学生便会产生紧张、急躁的不良情绪;越紧张就越听不懂, 造成了恶性循环。所以, 教师首先应向学生阐明听力学习的特点和方法, 让学生认识到听力学习的艰巨性和渐进性,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要注意朗读技巧的训练和培养

阅读和听力实际上是一种由速度、记忆、判断和概括与理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综合能力, 两者所遵循的思维方式基本是一致的。阅读可以增加词汇量, 加深对词意、句型的理解, 扩大知识面, 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 从而提高英语听力的速度与准确性。在英语学习中, 泛读、速读的阅读形式最适合提高听力理解。平时的训练中, 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扩大词汇量和训练语言的转换能力, 理解与速度同时进行, 不要频繁查字典, 同时阅读材料与听力材料深浅程度要保持一致。

三、重视培养学生听力解题技巧和良好的听的习惯

学生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听力的内容不难, 但做起题目来没把握, 容易犯错误。问题就出在听力解题技巧不够, 或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要想提高听力技巧, 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1) 教会学生在做听力题目之前要快速浏览习题, 根据环境、文化背景等对材料作出预测。另外, 要注重培养捕捉关键词和重要信息的习惯, 捕捉一切可以从题面上得到的信息。

(2) 在快速语流中单词的发音受弱读、连读、失去爆破等影响, 会发生一些变化, 听者不可能听清每个词, 要根据语言知识, 有选择地去听。如听议论文, 应注意开头或结尾处的主题句;故事性的短文, 要搞清who、where、when、what、why等5个问题。

(3) 专心致志, 抓住要点, 联系前后内容。在听的时候, 不管是听几遍, 都不可掉以轻心。要注重句子和短文的整体内容, 抓住重点词语和要点。

四、重视日常教学的听力训练

提高学生的听力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做到的。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用英语组织教学, 要是加上必要的手势、表情等, 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 想办法去听懂老师的话。要充分利用与教材配套的材料, 如录音带、同步听力练习册及目标测试中的听力练习, 坚持随教学进行训练。

五、指导学生课外进行泛听

课堂上老师放录音的时间有限, 不能保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所以, 教师应指导学生课外收听英语广播如BBC、VOA, 欣赏英文录像、听英文歌曲, 同时也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来让学生熟悉不同国家的口音, 在娱乐中练习英语听力。这样可以扩大知识面, 培养语感, 增强反应能力, 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

六、做好听后纠正工作

篇9:五大习惯提高作文水平

【关键词】 社会管理 科学化 五大关系

【作者简介】 李新泰,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教授,泰山学者党建专业特聘专家;张书林,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党建部副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党建博士。

社会管理通常是指在执政党领导、指导、主导下,执政党政府、各类社会组织机构为实现社会系统的正常、良性、和谐运转而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沟通、组织、管理、监督的过程。社会管理依照客观规律运行的过程,就是社会管理科学化的过程。社会管理科学化的基本要求是:明确社会管理的主体、客体和内容,探索发现社会管理的内在规律,制定社会管理的政策法规,合理配置和调动社会发展资源,推动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等等。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看似是一个单纯的实践操作问题,但其背后却涉及到社会管理中几个基本关系范畴的处理问题。能否处理好社会管理与社会民生的关系、社会管理与社会稳定的关系、社会管理与社会组织的关系、社会管理与社会参与的关系、社会管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已经成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直面的紧迫问题。

一、社会管理与社会民生的关系

聚焦社会民生是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逻辑起点,偏离了这一点,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就失去价值意义。因此,社会管理与社会民生的关系,成为关乎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提高的首要范畴。

社会管理的起点是人、终点也是人,社会管理就是事关民生的管理。这就决定了社会管理与社会民生之间存在着的相辅相成的复杂微妙关系。一方面,社会管理是研究解决民生问题的有效手段、是促进民生问题解决的推动力量。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越高,越能够为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准备有利条件、营造良好氛围、更好地出谋划策。另一方面,社会民生是社会管理的坚实基础、可靠后盾。社会民生问题越是能够得到妥善解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越是得到不断提高、整体素质越是得到不断增强,以造福大众为导向的各项社会管理政策、规范、要求就越容易得到遵循和落实,社会管理的预期目标要求也就越容易达到。

妥善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从13亿民众息息相关的住房问题、就业问题、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物价上涨问题、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导致普通群众的相对贫困感不断叠加等焦点问题入手,集中解决关系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最现实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做好了这些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衣食住行问题解决好了,紧迫的民生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了,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让所有人民群众都享受到了,大家精神状态好了、心气顺了、心平气和了,社会自然就好管理,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也自然能够得到快速提升。正如胡锦涛所指出的,真正搞好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说到底,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

二、社会管理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社会是否和谐稳定、社会和谐稳定的程度,是衡量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标尺。同时,要造成稳定和谐的社会局面,又与科学化的社会管理是分不开的。因此,社会管理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就成为研究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需要深入解析的重大关系范畴。

总的看来,社会管理与社会稳定、社会和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紧密联系。第一,社会稳定是社会管理的前提、基础,能够为社会管理提供优越环境。通常,社会越是稳定,越有利于社会管理目标的实现;社会越是不稳定,社会管理的任务要求就越是难落实;如果社会出现了动乱,再好的社会管理目标和要求也无法实现。比如被称为十年内乱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政治动荡、国家动乱、社会混乱,派系之间的社会争斗此起彼伏,整个社会陷入一片杂乱无序状态之中。在这样的失去和谐、稳定、秩序的社会环境之中,进行有效的社会管理根本就无从谈起。第二,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同时也有助于创设社会稳定。覆盖广泛、运行良好、工作细致、措施到位的社会管理,能够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将各种影响团结、稳定、和谐的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当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矛盾的凸显期。在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显露和加剧的态势下,我们要努力造成毛泽东所说的“又有民主又有集中、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那样的生动活泼、和谐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应该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正确处理解决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消除各种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社会管理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在我国公民社会快速发展、健康成长的整体态势下,各种社会组织大量涌现,社会的自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研究表明:大量社会组织的活动重心基本上都在社会,都在为促进社会发展、更好地管理社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社会组织的出现和参与社会活动,就与社会管理发生关联性,某种程度上成为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执行力量。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上,我国的公民社会开始成长起来。那么什么是公民社会?公民社会是公民个人之间的经济社会联合,是民间组织或民间关系的总和,民间组织是其基本构成要素。因此,民间组织与公民社会成长具有“共生共进”的内在互动关系。一方面,公民社会是在出现了民间组织和民间关系的基础上确立的;另一方面,公民社会成长起来以后,也会对民间组织的发展起到良性刺激作用。新时期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建立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在我国公民社会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在社会领域内出现的各种形式的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都是民间组织。而“作为公民社会组成要素的民间组织具有以下五个显著的特征:其一是组织性,其二是非官方性,其三是非盈利性,其四是相对独立性,其五是志愿性。” ①

大量民间组织、社会组织出现以后,就自然与社会管理发生关联性。一方面,社会管理要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重视加强和不断强化对民间组织、社会组织的管理,从来都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范畴。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就必须突出“加强和改进对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并不只是被动地接受社会管理、甘当社会管理的客体和对象,社会组织依赖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掌控,可以同时成为社会管理的主体,和政府一道参与到社会管理过程之中,并在某些领域、环节成为社会管理的中坚力量。

四、社会管理与社会参与的关系

社会参与是社会民众在当家作主的民主意识、民权观念日益增强的前提下,借助被宪法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利、既有的社会权利,采取各种合法方式、通过多样化途径参与到社会生活、社会运作之中,并影响社会政策规范的制定及社会运行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民众社会参与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民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过程,就是民众以自身力量不断影响和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过程。

那么,民众为什么被允许并愿意参与到社会管理中,并自觉地在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中发挥作用?这主要是由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巨大能量、卓越智慧、需求变动决定的。历史唯物主义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前进的真正英雄。由此可以引申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社会的主体、国家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忽视人民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是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背离的,是要被历史发展潮流所抛弃的,也是无益于社会管理的。而且,在当前我国的社会转型时期,民众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人们的需求逐渐超越了简单的衣食住行的生物性需求,开始向更高层次的社会需求转变——渴望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安全稳定、社会地位提升,渴望受到足够的社会认同与尊重,期望自我价值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示,等等。这些社会性需求成为民众当前需求的重点。这就意味着,在社会管理中必须逐步清除见物不见人的物本化管理理念,抓紧确立以人为本、一切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人本管理理念,真正把握和掌控民众需求变动的方向。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民众自觉参与到社会管理之中发表看法、提出意见建议,因为民众的需求变动毕竟他们自己最有发言权。

所以,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就必须进行有效的社会动员、激发民众的社会参与热情,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充分运用到社会管理过程之中。为此,根据胡锦涛讲话精神,我们必须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创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新局面;必须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时时处处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体说来:一要坚决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在社会政策、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民意、广泛集中民智,让群众参与社会政策的讨论,自由地发表意见建议,通过吸纳提炼使民意切实进入决策程序,不断提升社会决策的民主化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切实构建民众参与社会公共政策的有效机制,通过完善社会重大政策法规制定过程中的民意加工流程,通过完善以民众参与为导向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与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集体决策制度、决策评估制度等制度,保证社会领域内的各种决策的形成更加符合民意、契合民众利益诉求。二要在社会具体事务的管理过程中主动吸收民众参与进来,并不断强化民众的参与热情、社会责任感与合作精神、提升其对社会事务管理的操作能力,力求使所有民众都愿意、都有能力参与社会管理和影响社会运作。

五、社会管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紧跟社会发展的节拍,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设定社会管理的形式和手段等等。这就涉及到社会管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总的看来,社会发展与社会管理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审视。第一,社会发展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源泉、动因。社会管理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其内容、形式、范围也将随着社会发展而创新。没有社会发展,就不会有社会管理;没有一定基础和水平上的社会发展,也就不需要进行相应的社会管理;离开社会发展去谈社会管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改革的推进,社会领域内出现的新变化对社会管理不断提出新的课题、新的要求。例如,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政府职能转化、企业改制等原因导致许多“单位人”变为“社会人”,使得传统的单位体制解体,社会化的社区组织、社区管理兴起,社会管理的领域自然要向此靠拢;市场经济、公民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涌现的大量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要求社会管理必须将其涵盖;大量的农民工入城务工经商,对流动人口的社会管理问题也作为一个重大问题引起高度关注;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虚拟世界对现实社会日益强大的影响力,急切呼唤将现实社会管理的一部分力量投入到对虚拟社会的管理之中,等等。显然,上述这些社会管理领域的拓展,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以来的急速社会发展和社会改革,是不可能出现的。第二,社会管理直接服务于社会发展的进程。通常社会管理的成效越是明显,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越是得到不断提升,越能够助力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越能够规范社会发展步入健康、良性轨道。比如。近年来,传统社会中的陈规陋习、冗繁礼节和不文明行为,通过强有力的社会引导和社会管理被逐渐清除出社会生活领域,清新自然、简约时尚、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模式被宣扬和推崇起来。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标注社会发展进步的有力证明,其实质则是社会管理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注释:

① 俞可平:《民主与陀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1页。

上一篇:五一劳动节祝福语朋友圈文案下一篇:小学生常考文学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