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构建企业应急保障体系

2024-07-13

全方位构建企业应急保障体系(精选6篇)

篇1:全方位构建企业应急保障体系

全方位构建企业应急保障体系

一、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大多数生产企业已经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相关应急管理文件的要求,编制了应急预案,但与国家要求、行业规定和企业发展需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问题表现为:

企业应急预案在编制过程中照搬照抄现象严重,没有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可操作性不强;

已有应急预案没有形成体系,预案要素不全,或存在重复交叉,或覆盖不全面,各级各类预案没有达到有效衔接;

针对危险源和重点岗位的现场应急处置程序不清晰,现场应急处置措施不简明。

二、水利安全与应急处理的关系

安全生产是水利企业永恒的主题,搞好安全供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飞跃发展,人们对可靠供水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想促进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就要不断强化水利企业安全保障,守护好这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命脉”。

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但在不可预见的灾难和突如其来的事故面前,我们往往显得无可奈何,慌乱无措,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保证安全供水的过程中,尽全力做好在紧急状况下的应急管理,时刻做好冷静应对、妥善处 理突发事件的准备。水利企业的应急管理就是企业对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些列必要措施,保障员工生命安全,保证设备安全运行,从而促进企业发展、社会和谐的活动。

三、全方位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包括建立应急组织管理机构,完善应急预案及制度,健全突发事件预测预警机制,建立舆情管控机制,组建应急队伍,配备应急物资,加强应急演练及安全教育培训,增强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应急处置、自救互救能力等方面。应急保障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完善体系、提升能力的思路,坚持科技领先、装备精良的途径,完善预案、强化演练的做法,不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保障水平。具体到每一次事故救援中,要始终做到“五个一切”:不惜一切代价、调动一切资源、争取一切时间、想尽一切办法、采取一切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建立应急组织管理体系,明确组织机构和职责

组织机构是开展应急保障工作的核心。水投集团旗下各供水项目肩负着当地安全供水责任,是重点安保单位。为切实加强单位安全建设,提升安全防范及应急处置能力,维护城市人饮、工业供水安全生产稳定,按照“安全责任重于泰 山”的建设思路,集团所属各供水企业、施工企业均按照不同单位、层级、业务范围,层层成立了由各单位主要领导任组长,各部门、运行单位负责人为组员的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应急预案、指导处置突发事件、组建应急抢险队伍、筹集配备应急物资、安排部署应急保障工作;集团及各子公司均设立了安全生产委员会及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安全防范、检查、管理等工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环扣一环的网状应急组织管理体系,以及安全建设及工作组织建全,责任明确的管理机制。

完善应急预案及规章制度体系,规范应急保障工作流程

应急预案是应急保障工作的重要环节,各类生产企业都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从集团到各子公司、从班组到岗位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应急处置方案应做到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清楚,应急管理责任明确,应对措施正确有效,应急响应及时迅速,应急物资准备充分,要将应急体系建设纳入企业总体发展规划,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推进水利应急组织体系、指挥平台、监测预警、预案体系、培训演练、物资保障、科技支撑等方面建设,提升水利企业综合应急能力。

1、企业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企业性质、主营业务、生产流程等,分项编制一些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以水投集团为例,集团下属企业可大致分为供水企业和施工企业两类。

供水企业:基于我国不同典型区域的水源污染特征和供水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突发自然灾害损坏水处理设施、停电或输水管爆裂等因素均会直接影响城市供水安全等原因,根据国家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精神,以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为基础,水投集团以旗下各供水企业为基础,就构建水源保护、净化处理、安全输配、风险评估、应急处置等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和监管体系进行了研究。目前,集团以各项目供水现状为基础,以确保安全供水为目标,先后在不同供水单位,针对不同突发事件情况提出日常供水事故处理应急预案、水质污染事故处理预案、输水管网爆管事故应急预案、有毒有害气体泄漏事故应急预案、水源地水质污染事故应急预案、防汛抗旱供水应急预案、反恐防恐保障安全供水应急预案等各类应急预案40余项,宁东水务公司更进一步系统整合了在不同突发事件情况的应急预案,建立了适合该公司使用的城市安全供水保障体系,为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向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供水,提出了理论根据和建立健全了安全供水体系。建立了一整套与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协调,与宁夏生活水平相适应的城镇供水安全保障与应急体系,对于降低突发事故风险、提高供水安全,减 少不必要的损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施工企业:水利水电局作为集团下属施工企业,最大的突发事件是施工安全方面的问题,基于此,该局应急保障工作主要针对安全工作方面进行开展,目前共制定火灾事故、高处坠落、防讯抗洪、触电、中毒、危险化学品及重要结构部位砼施工等七项应急预案。为加强施工现场应急事件的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最大限度减少安全事故及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做到组织有序指挥得当,分类制定应对方案:一是火灾发生时,发现人员迅速上报办公室,由办公室联络安全员并报项目经理,同时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大,由现场安全员联络其他部门负责人及应急小组立即赶赴现场,组织灭火,若不能控制,立即通知当地消防队,报警时讲明起火点,火势大小,着火物质,危害趋势,电话号码等详细情况,并派人到路口接警。二是当高空坠落、爆炸、倒塌发生时,现场负责人迅速上报办公室,由办公室联络安全员并报项目经理,同时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大,由现场安全员联络其他部门负责人及应急小组立即赶赴现场,救护组负责组织将受伤人员转送就近医院或通知医院赶赴现场进行紧急救护,组长组织其他管理人员协助现场的指挥、抢险、通讯和车辆的使用等工作。安全员负责现场安全和协调。三是特殊恶劣气候引发的灾害事故发生时,如地震、大风、暴雨等发生时,安全员应紧急通知各部门对人员及财产 采取保护措施,同时组长负责组织对设备材料完善防护或处置,尽可能减少因设备、设施发生异常引发的事故。

2、实行标准化管理,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局限性在于事后启动,它以生产事故已经发生为起点,以生产事故的后果已形成为代价,无法有效控制生产事故的发生,不能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

生产中的事故隐患是生产事故形成的前奏和征兆。“海恩法则”告诉我们:一起生产事故背后有29个事故征兆,一个事故征兆背后有300个事故苗头,一个事故苗头背后有1000个事故隐患。这也是常说的“安全冰山理论”。由此可见,隐藏在事故“海平面”下庞大的事故隐患,是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的基础,基础不削减,事故的发生就会成为常态,且不可预测,不可控。避免突发事故的发生,不在突发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功能之中,因此,建立健全制度体系,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在前移关口、预防事故发生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要建立管理标准。就是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各类操作规范,以水投集团下属宁东水务公司为例,该公司制定管理制度及标准15个,安全检查表单11张;明确了日常安全管理、缺陷处理、检修管理、事故责任追究等内容及要求。二是制定工作标准。就是要细化岗位分工,明确各部门、运 行单位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及工作职责,并建立工作流程及作业指导书,保障安全生产工作高效执行。三是完善技术标准。就是要针对不同岗位制定严谨缜密的操作规程,严防操作漏洞,以六盘山水务公司为例,该公司门卫、水厂值班员均严格遵守《门卫制度》、《值班制度》开展工作,同时为一线生产工作人员制定了《反冲洗操作规程》、《加药装置操作规程》、《水厂泵房安全操作规程》、《水质净化加氯机安全操作规程》、《加氯安全责任制度》、《机泵运行规程》等多项规章制度,规范运行、检修工作行为。四是建立“三查”制度。就是各单位应按规程进行设备、工作环境等方面的的日常巡回检查,水投集团安委会定期组织对各运营单位、建设工地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予以通报并限期整改;各运营单位均每月开展一次全面安全生产检查,同时分项开展专项检查,以六盘山水务公司为例,其水质监测中心对原水、出厂水9项常规指标日检,33项指标月检,并按月准时做一次33项全分析,形成了有效的水质保障体系;管网公司不定期对输水管道和管辖范围内的供水管网和设施进行巡查监护,同时公司在全市广泛宣传管网设施保护的重要性,号召市区居民对破坏管网等供水设施的行为进行举报,并与各施工企业签订保护管网的协议;工程、生产、客服、管网管理等部门对相关设施、输配水管道、阀表井、机电设备、配电设备、消毒设备等定期检查、维护和 保养,强化防损、防漏、防震、防盗措施,及时维修排除故障和安全隐患,保证供水设备完好。通过以上措施,安全隐患得以及时排除,有效保证了供水安全,降低了事故发生率。

组建应急抢险队伍,配备应急物资

1、强化资源整合,重点攻坚抓队伍建设。要做好应急保障工作,组建一支上下联动、反应迅速的应急抢险队伍至关重要。一是因地制宜,加强专业救援力量建设。水电工局不仅在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下分别设立了应急疏散组、安全保卫组、抢救抢险组等各职能小组,还成立了重特大事故抢险队,固定在编抢险人员30人,以各分公司的电工、焊工、起重司机、架子工、驾驶员、安全员等持证人员为主,一旦发生事故,相应应急预案可立即启动,人员可迅速到位。二是整合资源,发展多种形式应急救援队伍。针对不同类型事故,组建相对应的应急救援队伍,一方面要在抽调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组成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知识的应急救援队伍,另一方面在充分考虑必要性后,可在项目所在地区发动周边群众、单位,组建由本单位以外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如水库水源地出现险情、暴雨导致汛情严重时,仅靠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显然不够,就需借助外力进行救援。三是集思广益,突出抓好应急专家队伍建设。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灾害类型,聘请环保、气象、消防等各领域专业人员组成应急救援专家队伍,提供救援业务咨 询、应急演练指导、应急预案修订完善等服务,充分发挥专家在决策建议、专业咨询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作用。宁东水务公司就定期邀请消防队、质检局、安检局、供电局等专业技术人员,对各类特种设备管理进行隐患排查,并参与、指导开展应急演练,修订应急预案中的不足之处,加强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强化综合保障,优化配置抓规范。一是不断完善经费保障。应当明确“应急救援工作经费投入就是买安全”这一理念,从政府到企业,从机关到基层,要层层重视并落实应急救援经费问题,以提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保障能力。二是不断提升装备水平,加强物资储备与管理。根据不同业务要求,水投集团旗下施工、供水企业分别配备了自卸车、装载机、挖掘机等大型装备,千斤顶、冲击钻、应急灯、污水泵、高压泵、云梯、防毒面具等小型器具,同时对应急物资的使用、管理、调拨、金积配送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流程,为应急保障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撑。三是坚持技术创新,为安全生产提供基础保障。以宁东水务公司为例,他们在隐患排查中注重科技手段的应用,XX年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断丝检测技术,与加拿大皮尔公司合作,对3578节DN2200和760节DN1400 PCCP管道进行了断丝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严重断丝的管道进行了处理;并在PCCP管道上进行了阴极保护试验,新施工的管道采用了阴极保护技术,有 效防止了管道事故的发生;与武汉大学合作进行了水源泵站主水泵抗磨蚀技术研究,提出了水泵不同部位的抗磨蚀措施并成功应用,使水泵效率维持在设计水平,保障主水泵运行安全;与福州自来水公司、中国水科院联合开展集成混凝技术研究,研制了适合宁东水厂使用的复配絮凝剂,提出了低温低浊水、微污染水的处理技术,保障出水水质安全;与宁夏水产站联合进行了鸭子荡水库富营养情况的调研分析,提出了生态治理方案并取得成效,保障了原水水质安全;自主研究建设了供水管网计量点远程监控系统,提高管网发现、判断、处理的问题的速度及效率,保障管网运行安全;加强对冬季上水工作的研究积累,开创了宁夏大型扬水泵站“数九寒天”开机抽水的先河,确保冬季上水工作常态化开展。

宣教结合,紧扣主题,使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

一要根据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扎实开展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组织员工系统学习安全生产法规、本单位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把安全生产工作与员工业务技能培训相结合,采用技能教育、业务训练和岗位练兵“三结合”的培训模式,并根据需求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主题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员工自我安全保护能力。二要积极联系有关单位完成特种作业岗位员工的取证工作,使特种作业人员全部持证上岗。三要建立安全学习长效机制,夯实理论基础。宁东水务公司修订下发了“三级安全教育管 理办法”,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全年学习计划,将学习任务分解到周,培训任务落实到人,公司根据学习内容组织考试,并将培训效果和考试成绩纳入年底评优中进行考核,以考核促学习,让日常学习见实效。四要积极组织各种安全活动,全面提高安全意识。以每年6月的“安全月”活动、隐患排查和维稳反恐活动为载体,宁东水务公司分阶段组织开展安全演讲、知识竞赛、安全宣传日等活动,营造安全生产氛围,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开创人人参与安全生产管理的局面;长城水务公司则要求各施工单位上报《安全月活动实施计划》,经公司审核后监督实施,并根据在建工程不同阶段对临时用电、脚手架安装等施工环节深入开展专项检查和治理工作,抓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五要经常开展各类应急演练活动,使广大员工熟悉应急措施和救援程序,掌握救援和自救知识,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处变不惊,冷静应对,及时作出妥善处理。

建立完善突发事件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

结合安全生产检查结果,对查出的安全隐患点、事故易发环节等建立危险源信息台账,日常巡查、工作人员要对危险源信息进行实时、持续、动态监控和测量,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并开展风险分析和评估研判,研究测定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时掌握危险源实时信息,做到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水电工程局在此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项 目开工时,召开由局长、副局长、总工程师、部门负责人、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员工代表等参加的重大环境因素、危险源评价会议,对环境因素及危险源进行识别与评价。采取环境影响水平计算的方法评价重大环境因素,采取风险水平计算的方法评价重大危险源。共评价出机油泄漏、污水排放、危险废弃物、能源和资源的消耗、火灾/爆炸等8个重大环境因素;评价出机械伤人、触电伤人、坍塌、火灾、食物中毒等8个重大危险源,并组织力量加强对各大环境因素及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测,实时防控,有效降低了突发事故的发生率。

四、对做好应急保障工作的一些建议

创新企业应急预案体系模式

针对目前企业应急预案建设存在的问题,水投集团对如何创新企业应急预案体系模式展开了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1、应急预案体系化

应当构建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构成的应急预案体系,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全方位应对,保障预案体系结构的合理性和协调性,各级预案规范统一、相互衔接,使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与总体应急预案有机结合。

2、现场处置方案可视化

现场处置方案的可视化,是指将现场应急处置流程和应急处置措施通过漫画、动漫等多载体手段和形式表示出来,使应急预案表达的信息更加清晰易懂、生动形象、一目了然。主要途径如下:

将企业特定场所、生产工艺、设备设施、重点岗位的应急预案做成漫画和海报等形式,通过预案上墙,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

将现场处置方案的应急处置流程和处置措施采用动画进行模拟,并做成flash文件,借助电子显示屏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播放。

通过应急预案的可视化,实现预案在企业内随处可见且表现生动形象,营造良好的应急环境,提高全体员工应急意识,从而在整个企业形成以安全文化为载体的应急文化。

3、预案编制全员化

企业应急预案编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需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组织编制工作,还需要其它各部门和各重点岗位的工作人员都积极参与,密切配合,结合自己在实际工作经验提出问题或改进措施。同时还需要安全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支持,结合其为企业编制应急预案的服务经验,编制标准、规范的应急预案,建设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

由政府部门建立保障安全的法律法规依据,避免安全事故隐患产生

近年来,我区经济社会呈现飞跃式发展,招商引资条件优厚,各工业园区及市、县经济发展迅速,这就使得各地电力、水利、新兴产业等项目竞相开建,从而导致一些原有项目线路、管网因新项目的开建,面临改线、改建管道等问题,这将会对原有项目带来重大安全隐患,影响项目安全运行。因此,希望由政府部门建立一些法律法规或相应规章制度,合理规划项目建设及改建,以保障项目安全运行,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整合军、企及社会各界多方资源,共建应急保障联运体系

企业作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必将会造成重大损失,然而仅仅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做好应急保障工作显然不够,因此,希望能由政府部门主导,成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同时整合军队、企业及煤炭、电力、水利、交通、金融、医药卫生等社会各界多方资源,共同构建一个由社会各界参与的应急保障网络体系,例如开展军企共建活动,紧密部队与企业之间联系,组织消防队员到企业指导制定消防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做好日常预防火灾工作;密切医药卫生单位与企业联系,组织专业人员到企业开展知识讲座,为员工进行专业的突发事故紧急救援常识培训,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如何对有毒制剂、气体等进行正确处理,提高员工救人及自救能力。

篇2:全方位构建企业应急保障体系

齐翔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建筑安装工程分公司

张媛媛

1、内控体系建设目标一合规为基础,提升为根本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应以保障和促进业务发展的效果和效率为目标,以提升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竞争力为根本,实现从合规经营到提升 效率的优化升级。所谓“合规”,就是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确保企业资产安全,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升”即在实现“合规”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完善的过程中,企业将逐步实现内控的合规 性、可操作性及标准化。“合规性”为第一阶段目标,即构建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监管机构要求的内部控制体系:“可操作性”为第二阶段目标,即构建与业务、产品、流程、系统变化相适应的、具备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体系:“标准化”为第三阶段目标,即统一定义内部控制体系的语言和标准,实现关键业务的标准化运行,提升内控水平。

2、内控体系建设过程—分阶段、分层级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公司分阶段、分层级的开展。

首先,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应停留在针对现状进行查漏补缺的阶 段,还应结合公司未来业务的发展趋势、同行业领先实践、国际国内的监管要求,具有前瞻性地建立一套完善、适应公司持续发展、灵活且可落实执行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以及运行保障机制,以切实满足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需要。

其次,内部控制规范只有得到切实落实,才能实现公司的“长治久安”。必须切实将内部控制规范通过制度规范融入流程和操作、通过业务系统的升级和建设将内部控制嵌入系统,最终将内控执行落到实处,以真正实现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手段、工具的建设与提升。

第三,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需保持常态化、持续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企业必须结合未来业务发展步伐,循序渐进地建设内部控制体系,最终形成动态监控、持续完善、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通过持续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完善与提升工作,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实现用户满意,员工富裕,和谐发展的宗旨。

3、全方位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全面、全员、全过程

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应实现“三全控制”即“全 面、全员、全过程”。

全面控制。

企业的内部控制应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涵盖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流程、各个岗位。

首先,应制定覆盖全业务面的内部控制规范与流程。

全面控制建设应围绕内部控制五要素开展,确保每项工作都有制 可依、有据可循。涉及的规范和流程应涵盖公司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在建立内部控制规范时,还应考虑到公司未来发展规划与国内外内控制度的要求,在设计制度与流程时坚持严谨性与灵活性相统一。

其次,建立以风险类别为主线,以关键业务和管理领域为中心的 风险库。

企业的风险成因可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通常来自 经济、法律、政治、社会、同业竞争和科学技术等;内部风险包括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业务流程、技术能力、管理基础和风险事件等。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进行风险管理时,首先应识别公司经营中的各项风险点,记录风险信息,根据风险的来源,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对公司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可能发生的后果。确定固有风险等级,并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形成覆盖公司各项经营业务的风险数据库。

此外,还应建立内部控制监控预警体系,对各项风险进行持续监 控、分析、预警、报告。定期对风险数据库进行维护和更新,以适应新的业务领域,并对业务流程的关键控制点进行不断建设与改进。

4、全员控制

深入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离不开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和支持、内 部审计部门充分发挥职能和作用,更离不开公司全体员工的积极参 与、多方配合。

首先要培养员工的全局观念和风险管理意识。

通过持续的内控制度及标准宣导,树立规范的职业道德操守,确 保所有员工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相关制度,切实履行岗位职责。通过 长期教育提高全员防风险、防隐患、堵漏洞的工作意识,能够将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相联系,主动防范风险并提出可操作的改进建议,将静态的制度和流程用活、用到位,避免内部控制成为摆设,从而真正建立起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其次要明确界定岗位职责权限。

内部控制是一套制度、一班人马以及一系列相应行为的动态组 合。如何将这一整套的活动细化到流程,责任到岗位是内部控制体系 建设过程中一门不可小觑的技巧和艺术。在实际操作中,必须首先将 每个业务流程按部门责任分工,再在部门内将各个流程和控制点细化 到岗位,并界定明确的岗位职责。部门内部应指定内控管理员,通常以部门主管或业务骨干为主力,形成上下联动、责任到人、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此外,还应规范审批权限和流程,切实有效地执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

三是建立内控考核机制,调动全员积极性。

考核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激励,一个是惩罚。内外兼修,压力与动力并存,才能真正为内控落地“保驾护航”。一方面,企业可通过常规性和非常规性的审计、内控检查等,对内控标准的执行、内控的评估、缺陷的整改进行考核评价,推动执行工作的落实到位,并通过问责、通报、警示函等方式促进内部控制持续改进。另一方面,企业可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激励机制,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可

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还可与职务升降挂钩。

5、全过程控制

对企业来说,内部控制不应是静态的控制,而是动态管理,内部控制仅做到全面、全员还不够,还必须做到全过程控制,不能只是单一的事后检查控制,还要实行事前、事中的动态控制,为企业构筑起三道防线。

一是事前控制。事前控制主要由业务部门执行,由此构成企业安 全运营的第一道防线。各岗位工作人员按照事先公司制定好的业务制 度与流程进行运营,保证业务活动沿着既定的方向进行。执行期间,业务部门要时刻把控风险,通过了解情况、收集整理资料、掌控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测出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将隐患扼杀在萌芽中。

二是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主要由内控部门及合规部门执行,由此构成企业安全运营的第二道防线。内控及合规人员应在日常工作中积极配合业务部门,共同管理风险,监测业务流程中的控制点、监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定期审视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做到及时指导、及时检查、及时监督,发现问题时及时更正,确保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三是事后控制。事后控制主要由内部审计部门执行,由此构成企 业安全运营的第三道防线。内部审计部门需坚持经济综合审计和平时专项审计相结合,以经济效益审计为中心,对公司进行全面审计,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切实抓好整改。此外,还应抓好内部

篇3:应急保障审计体系构建思考

(一) 应急保障审计的含义

应急保障是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理而发生的经费、物资等消耗的保障。应急保障包括两部分, 一是对参与应急处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的保障, 二是对接受应急救助对象的保障。应急保障审计是审计机构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中所发生的经济活动以及反映活动的经济资料进行审查, 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作出评价的经济监督活动。

在这里需要明确两个问题, 一是应急保障审计的主体。应急保障审计的主体是审计机构。按照审计的分类, 审计机构主要包括国家审计机构、社会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机构。除此之外, 军队系统还设有军队审计机构。由于应急保障机制是由政府部门构建、启动、实施和负责协调的, 因此, 对应急保障的经济监督应以国家审计机构为主。若应急保障需要调动军事力量或是社会资源, 则审计主体还应该囊括军队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机构。也就是说, 这里审计机构可能是国家审计机构, 也可能是包含国家审计机构、军队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机构的联合审计主体。二是应急保障审计的目标。无论是国家审计、社会审计还是内部审计, 其通常情况下的审计总目标无外乎是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作出评价。其中, 效益性指的是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益。应急保障审计的目标除了对应急保障中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经济效益作出评价外, 还需要对应急保障产生的社会效益作出评价。原因在于, 应急保障的经济活动不仅产生经济后果, 还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等社会后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 应急保障审计的特点

一是应急保障审计的范围广、对象复杂。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往往涉及到多个部门, 多个组织, 应急保障审计的范围广、任务重、难度大。在保障对象上, 既包括参加应急处理行动的组织和人员, 又包括接受救助的地方政府和群众。保障的力量既有政府、又有军队, 还有民间力量;在保障内容上, 既有经费保障, 又有物资保障, 还有装备使用保障。在抢险救灾、维护社会稳定、参加和支援国家重大防疫行动等应急保障中, 往往都是党政军民统筹规划、协调行动。在这样的协调行动中, 行动各方的保障力量要密切配合, 统一协调。在一些有国际力量参与保障的应急行动中, 还需要做好国际协调。这就使得应急保障的任务相对复杂。而后勤保障的内容就是审计对象, 与此相适应, 应急保障审计也呈现出范围广、对象复杂的特征。二是要求快速反应。突发事件顾名思义, 它具有突发性, 事先没有经过长期的策划和周密的准备。与此相适应, 应急保障也是在极短暂的时间内完成准备工作的。有的甚至形成边行动、边准备、边保障的特殊情形。而且在突发事件中, 经费、物资、装备的消耗速度极快, 保障速度和力度也随之增强。在这种情况下, 要求审计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够作出快速反应:迅速启动应急审计机制, 形成应急保障审计组织, 适时介入应急保障活动中, 开展应急保障审计。并根据应急保障中经费、物资、装备的消耗和供应情况, 随时调整审计方案, 压缩审计的准备时间, 必要时简化审计程序, 以跟进应急保障速度。三是审计过程既包括事中审计又包括事后审计。一般情况下, 审计是对经济活动的事后监督, 也就是说审计通常表现为事后审计。但在应急保障审计中, 审计必须在保障过程中介入。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的特点, 持续时间不长但意义非常重大。这就要求, 应急保障也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且保障效果可能对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一旦保障活动中出现违法违规或者低效的行为, 将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损失。为了防止“亡羊补牢, 为时晚矣”, 审计部门在应急保障活动进行之初, 就开展事中审计监督, 以便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 督促整改, 发挥出事中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

应急保障审计作为一个完整的审计过程还包括事后审计。由于事中审计时间有限, 只能对一些重要项目进行审计。而且, 大部分应急保障的效果是在应急处理活动结束之后才显现出来, 因此, 审计行为并不会因为应急保障活动的结束而结束, 在应急保障活动结束后, 审计由事中审计转入事后审计。四是审计程序具有灵活性。审计程序包括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终结阶段。为保证审计质量, 审计部门不得因为时间紧、任务重等原因随意简化审计程序。在应急保障审计中, 审计程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应急保障审计中, 审计部门事中介入, 跟踪审计, 审计程序的各个阶段不具有清晰的边界和明确的时间要求。应急保障要随着应急处理活动的发展进程展开, 而审计活动要紧跟应急保障的展开作出相应的安排。审计程序可以根据审计对象的变化情况灵活调整, 如缩减甚至省略审计准备阶段的一些程序;在审计实施阶段灵活确定重要项目和抽查范围等。五是具有高度的协调性。应急处理机制的协调性要求审计活动也要具有高度的协调性。应急保障经费、物资的来源渠道多, 参与的审计主体类型复杂, 有可能是包括国家审计、军队审计、社会审计的联合审计主体。而应急保障对象复杂、保障经费、物资的分发与使用缺乏具体而清晰的界限, 在分发和使用中不可能根据经费、物资的来源定向发放和使用。这就意味着, 从常规审计管辖权来看, 各类审计主体的审计范围也很难划分出清晰的边界, 审计范围有可能出现交叉的情况。这就要求各种类型的审计主体在应急保障审计中接受统一指挥、协调审计。

二、应急保障审计的组织机构

(一) 应急保障审计指挥机构

应急保障审计指挥机构是应急保障审计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根据应急保障的活动范围, 设定应急保障审计指挥机构的层级。若应急保障活动在全国范围展开, 则设立全国性的应急保障审计指挥机构。如这次抗震救灾的保障活动就是举全国之力来实施救助和支援灾区重建, 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审计就由国家审计署负责指挥。相应的, 若应急保障活动在区域范围内展开, 则设立区域性的应急保障审计指挥机构。应急保障审计指挥机构由国家审计部门牵头, 根据应急保障的来源确定应予吸纳的其他审计主体。如果应急保障有军队参与, 应急保障审计指挥机构则应吸纳军队审计人员;如果应急保障有民间机构参与, 如红十字会或民间基金参与, 应急保障审计指挥机构还应吸纳社会审计人员。

应急保障审计指挥机构的主要职责有:确定应急保障审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制定全国应急保障审计计划, 确定应急保障审计重点、部署应急保障审计任务;指导下级应急保障审计执行机构的成立, 并对下级应急保障审计机构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负责协调国家、军队和社会审计力量;组织对国家各部委、解放军四总部及直属单位划拨经费、物资、装备等保障活动的审计, 并对违法、违纪问题进行处理处罚。

(二) 应急保障审计执行机构

应急保障审计执行机构是进行应急保障审计的主要力量, 它的构成同样是根据应急保障资金、物资、装备的来源和使用范围确定。国家审计机构是应急保障审计执行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应急保障涉及军队或社会资源的投入和使用, 应急保障审计执行机构还包括军队审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无论涉及何种审计主体, 应急保障审计执行机构统一由应急保障指挥机构指挥、指导和监督。应急保障审计执行机构数量众多, 不可能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临时成立。应根据就近原则, 由应急保障区域内的平常审计机构转换而成。在平常执行常规审计任务, 一旦爆发突发事件进入应急状态, 平常的审计机构就根据应急保障审计目标和任务进行组织调整和补充, 转换成应急保障审计执行机构。因此, 国家审计机关、军队审计部门和社会审计机构在平常设立组织结构时就应考虑应急保障审计的需要, 扩大平常和应急状态下的审计组织的通用部分, 建立平常与应急保障审计组织之间的相互转换机制。

应急保障审计执行机构的主要职责有:根据指挥机构的部署制定应急保障审计计划;对本审计执行机构管辖范围内的应急保障经费、物资、装备实施审计, 并对违法违纪问题进行处理处罚;及时将审计结果通报给应急保障指挥机构。

三、应急保障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 保障活动内部控制的审查

首先要对应急保障内部控制的设计情况进行审查, 看其是否设计完善, 有没有设计上的缺陷和漏洞。其次要对应急保障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 看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有效执行。重点审查保障资金和物资筹集、分配、拨付、发放、使用等管理办法, 看是否手续完备、专账管理、专人负责、专户存储、账目清楚。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 一方面可以发现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中的问题, 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帮助提高非应急保障的管理水平, 促进保障款物管理严格规范、运行简捷有效, 堵塞管理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漏洞;另一方面可以依据内部控制薄弱环节确定审计的重点项目。

(二) 保障经费的审计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审

查保障经费来源情况。重点审查经费的来源渠道, 查看是政府拨款、国际援助还是民间捐赠等, 按经费来源不同实施不同的审计方式, 对经费保障来源审计还应审查拨付程序是否正规, 审批手续是否规范, 交割程序是否完善。二是审查保障经费预算、核算情况。重点审查预算编报和审批情况, 经费安排和保障情况以及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编报情况。三是审查保障经费支出情况。主要审查经费开支内容, 查看开支权限、时间和开支地域是否合理合规, 审查支付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和支付手续的完备情况。

(三) 物资保障审计

重点在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对物资保障预案进行审计。尽管应急保障具有突击性、后勤保障准备时间短等特点, 物资保障的预案也是不可或缺的。重点审查保障预案的制订是否科学合理, 对未来可能发现的情况作出了充分的预测与估计, 并制定出相应的保障对策。二是对保障物资的筹措进行审计。审查保障物资预测的合理性, 审查物资筹措的渠道、采购价格以及保障物资的数量和质量。三是对保障物资的存储状况进行审计。审查物资的存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筹措来的保障物资是否及时入库, 并实地查看保障物资的存储条件是否满足保障物资的存储要求。四是对保障物资的使用进行审计。审查保障物资是否用于非战争军事行动, 有无被挪用、被出售的情况, 物资的耗用数量是否真实、准确, 并审查保障物资的使用效益。

(四) 装备保障审计

主要包括:一是对装备保障预案进行审计。与对物资保障预案的审计相似, 审查装备保障预案编制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靠性。二是对装备购置进行审计。审查装备购置是否与预算保持相当, 装备的购置价格是否恰当, 购置装备的性能是否满足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要求, 购置的装备能否与现有技术、使用环境等条件相匹配。三是对装备使用的审计。审查各项装备是否按装备的编配用途、技术性能、操作规程等要求正使用, 是否用于非战争军事行动, 有无挪作它用。四是对装备的维护、保养、维修进行审计。

四、应急保障审计结果的运用

(一) 建立应急保障审计结果公示制度

审计署于2003年12月发布了《审计署关于防治非典型肺炎专项资金和社会捐赠款物审计结果的公告》。2008年审计署数次对抗震救灾审计的审计结果进行公告。虽然政府部门、审计机关及社会公众, 对应急保障审计的结果进行公告都持认同态度, 但审计结果公告没有以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审计法》中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这就意味着审计机关对审计结果公告具有选择权。然而, 应急保障活动不仅会产生经济后果, 而且还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因此, 审计结果公告应该作为一种制度在应急保障审计中确立下来。审计公告的范围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有关主管部门的公开, 二是对社会公众的公开。审计公告既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公共媒体发布, 还可以采用审计公报、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进行发布。如涉及不宜公布内容的, 在对相关内容进行删除和修改后再予以公开。由于应急保障活动的紧迫性, 应急保障审计的结果公告也应具有时效性。如有必要, 应急保障审计结果公告还可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即应急保障审计指挥机构可以根据审计进程, 公告审计的阶段性成果。

(二) 建立应急保障审计责任追究制度

对于审计中发现的应急保障的违纪违规问题如何整改和进行责任追究, 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责任追究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 谁负责谁承担责任。在应急保障中, 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而且要一视同仁, 追究到底。与审计结果公告相呼应, 建立审计整改与责任追究的结果公告制度。根据新修订的《审计法》, 审计部门向人大汇报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和纠正情况。如果审计结果已经向社会公众予以公告。则对审计整改与责任追究结果也应向社会公众予以公告, 增强审计结果或相关案件处理情况的透明度。

参考文献

篇4:构建企业政务信息保障体系

领导重视 组织保障

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企业领导重视是做好信息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它直接关系到信息工作的成效。从大庆油田每季度信息工作通报情况看,一些单位之所以信息工作开展得好,信息作用发挥得到位,上报的信息有借鉴推广价值,主要是这些单位的领导能够把信息工作作为“骨干工程”“样板工程”和“拳头产品”来抓,不断地拓宽信息领域,保证了信息全面、准确、及时整理和报送,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发挥了信息的时效性。

工作上要大力支持。一个单位的领导是否支持信息工作人员的工作,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信息工作的先进与落后。多年来,大庆油田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围绕保稳产、保稳定、保发展,重视和加强信息工作,要求信息工作人员坚持做到“四优先”,即阅读上级文件优先,参加有关会议优先,跟随领导调研优先,开展信息活动提供交通工具优先,体现了对信息工作人员的最大支持。

把关上要细致严格。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具体工作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仅是做好工作的要求,更是提升能力的需要。按照上级要求,每个单位都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上级报送动态信息和情况反映,既能反映本单位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取得的经验或成果,也能让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了解掌握基层单位重点工作的推进情况。在工作中,油田各级各单位上报信息材料,领导都做到了细致审阅、严格把关,保证了上报信息内容的准确全面。

强化责任 思想保障

做党委维护稳定的“前哨兵”。维护队伍稳定,促进企业和谐,是每个信息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发展的阶段、面临的环境都在深刻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变化之快、复杂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当前,关系全局稳定的突出问题、本单位本部门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广大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都迫切需要我们更加深入透彻地学习和研究。各级信息工作人员,不仅要严细认真地做好日常信息收集、整理及上报工作,同时还要开动敏锐的信息雷达,善于见微知著,善于发现那些可能导致不稳定的苗头、倾向,特别是具有行动性的信息,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党委及时化解矛盾、处置问题赢得时间和先机,切实履行一名“前哨兵”的责任。

做促进发展的“催化剂”。国有企业,在推进企业建设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总结自身推进建设发展中的经验做法,而且要了解、学习、借鉴其他企业的好经验好做法。工作实践中,需要信息工作人员及时、积极地发现一些相关落实的经验、发展的经验、改革的经验,需要信息工作人员睁大双眼,发挥主观能动性,围绕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围绕热点和难点问题广泛收集相关信息,作为借鉴或参考,为我所用,充分发挥促进发展的“催化剂”。

做反映企情“民”意的“晴雨表”。联系上下,沟通左右,上情下达,下情上传是信息工作人员的基本职责。在开展信息工作中,需要广大信息工作人员成为干部员工的贴心人,反映干部员工诉求。具体工作中,不仅要积极拓展信息渠道,倾听来自不同层面、各个岗位职工群众的呼声和诉求,还要加强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平台信息的收集与研判,了解职工群众愿望、企情“民”意和舆情动态,真正成为企情“民”意的“晴雨表”,推动企业建设发展的一分子。

健全机制 制度保障

健全推进信息工作开展的制度机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和中共大庆油田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下发的《关于规范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政务运行工作的通知》中,对政务信息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系统政务信息工作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提高了政务信息工作水平,促进了政务信息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挥了政务信息在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实际工作中,健全完善的信息约稿、采编、送审、考核、培训、经验交流,目标管理和岗位责任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保证了信息工作的顺利开展。

健全信息工作网络化运行的保障机制。总结以往的工作,可以看到,通过网络化运行,不仅实现了信息传送的及时快捷,而且达到了“上行”畅通,及时了解信息要求;“平行”贴近,扩大信息来源;“横向”联网,融合各种信息;“越级”设点,把信息触角伸向基层,保证了信息工作运行顺畅。这也充分证明,运用好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必将对信息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随着新技术的推出,需要不断加大推广应用力度,提高网络化运行的保障水平。

健全推动信息工作的激励机制。大庆油田坚持每季度定期通报信息报送情况,并将政务信息工作纳入年度经营管理绩效考核基础工作指标中,形成了所属各单位重视信息工作,积极编报信息,信息工作人员人人不甘落后,个个竞相向上的竞争氛围。激励机制的健全完善,提高了信息服务决策的实效,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因此,激励机制在信息工作中不可或缺,须执行定期通报制度,并加大考核力度,常抓不懈,长期坚持。

(作者系大庆油田消防支队办公室副主任)

篇5:全方位构建企业应急保障体系

近年来,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塘沽分局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战略任务,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为价值追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市专卖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加大专卖管理与打假打私力度,坚持业务经营与专卖管理相结合;市场占有率与市场净化率相结合;打击违法违规经营与提供优质专卖服务相结合;分片包干与集中治理相结合,抓基础、带队伍、管市场、破案件、促规范,逐渐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卷烟市场监管体系,稳固提升了辖区卷烟市场净化率,全面规范了卷烟市场经营秩序,有力推动了专卖管理工作“上水平,创一流”。

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完善市场监管工作制度建设,搭建市场监管体系框架

分局把促进市场监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作为市场监管工作开展的基础保障。分局通过建立健全市场监管、证件办理、案件查处等方面的工作流程、工作标准,不断完善人员培训、学习教育、内部监管、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制度,从市场监管的第一环节开始控制,强化工作过程的管理,为市场监管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和政策基础,通过对工作环节和过程的控制,是复杂的市场监管标准化、程序化和简单化,达到规范行为,统一方向,提高效率的目的。

框架是卷烟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的基础。分局结合专卖管理监督工 作实际建立卷烟市场监管体系,以市场监管主要内容为重点,搭建起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在实践运行中不断完善。形成了以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制度3个中心内容为主体的市场监管体系框架,明确了在卷烟市场监管工作中需要做什么、由谁来做、怎样做的问题,为体系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分局结合当前行政执法环境变化和ISO9000质量体系建设,规范了专卖人员每一个行政执法细节,同时积极推进专卖执法行为明示承诺制度,进一步增强了专卖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同时完善考核制度,规范工作职责,进一步优化市场监管、证件办理、案件查处等各项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严格工作程序,规范工作行为,明确岗位职责。

二、加大打击制售假烟网络工作力度,为卷烟市场监管营造良好的基础

2010年全年分局共在本辖区卷烟市场共查获违法案件209起,其中一般程序192起,简易程序 10 起,重大渉烟违法案件7 起,共查获涉案卷烟714万支,案值 194万余元。抓捕渉烟犯罪嫌疑人4人,批捕2人,判刑1人,取保候审1人,有力地打击了涉烟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了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辖区卷烟市场净化率和持证经营率均达到98%以上。

1.破获“3.25”市局级销售假烟网络案件

2010年3月25日,分局根据掌握的信息情报在塘沽公安分局治安科、技侦支队的配合下与汉沽、宁河局一道,在塘沽向阳真品烟茶 商店及郊区仓库内成功破获市局级销售假烟网络案件。此案件共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查处假烟窝点5处,运输车辆2部,查获软中华、硬玉溪等40余个品种,假冒卷烟424万支,案值人民币91万余元。并及时接洽滨海电视台联合拍摄3.25网络案件工作纪实“贪婪的代价”,该记录片在滨海电视台法制频道滚动播出后,受到观众们的一致好评,再次掀起了打假舆论高潮。2.协助破获津京冀“2.25”制售假烟网络案件

2010年5月9日至5月30日,塘沽分局作为案件协办单位,在公安机关的密切配合下,与市局总队一道成功破获津京冀“2.25”制售假烟网络案件,此案共抓获渉烟违法犯罪主要嫌疑人21名,依法检查贩卖假烟窝点18处,运输假烟车辆6部,收缴违法卷烟1700万支,货值760余万元。此案已被国家局列为部级督办案件。3.破获“两高”司法解释实施后首例涉烟违法案件

2010年5月19日,分局专卖执法人员汇同公安塘沽分局治安科干警在塘沽某小区现场查扣运送违法卷烟的汽车一辆,车内装有违法卷烟32万支,货值人民币近8万元。塘沽分局积极与公、检、法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下,嫌疑人被滨海新区人民检察院正式批准逮捕。4.加大卷烟零售市场的监管力度

继续坚持“内管外打”的专卖管理工作方针,把卷烟市场管理工作由行业行为提升为政府行为,针对实际,政府及时出台了卷烟市场管理长效机制,我们积极与公、检、法、工商等部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联合执法行动。(与公安干警一道开展联合执法行动4次,与工商管理部门开展联合行动6次,并多次开展节前卷烟市场清理、夏季、冬季卷烟市场专项清理等打假专项行动)。创造了良好的执法环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期间共处理举报48个,出动执法人员900余人次,出动执法车辆210余车次,共检查卷烟零售户2436户,取缔无证户28户;共查获案件91起,其中一般程序案件85起,简易程序6起。登记查扣卷烟94万支,涉案卷烟案值人民币近80万元。每个季度定期对辖区卷烟市场进行净化率检查,执法人员兵分五路,采取片区交叉互查、分散检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的形式,对塘沽辖区解放路、新村胡家园等13个片区进行净化率考核检查工作。

5.联合开展整治“无证户”专项行动

针对姜局长来津视察时提出的无证户问题,结合辖区零售户偏低的情况,分局责任到人、分区划片,及时摸清辖区的无证户状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将无证户网进来,确保塘沽烟草市场运行稳定,力促卷烟销量保增长、上水平。分局将排查中发现的无证卷烟零售户,通过管理教育进行分类处理。组织专管员上门服务,积极宣传烟草专卖法律、法规、许可证办理的程序、要件及如何进行卷烟经营等知识,帮助无证户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做好证照办理工作;并及时为那些有卷烟经营意愿、有守法意识的无证户进行许可证办理;对不具备经营资格或严重违规经营的,会同工商部门依法予以取缔,防止无证户反弹。同时,加强宾馆、饭店、回迁户、新小区、城乡结合部、符合条件的书报亭等地的市场监管,通过核发零售许可证,将他们纳入管理范畴。联合工商部门对无证经营卷烟行为进行清理整治,在清理整治中,采取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办法,下发《无证经营卷烟责令整改通知书》,责令停止卷烟经营,有效遏制了无证经营卷烟行为,提高了行政许可管理水平。对没有工商营业执照的零售户,加强对申请人身份证真实性的重点考核,从而保证颁发的许可证的真实性,做到 依法行政。截止目前,辖区零售户由原来的1857户上升至2534户,已稳步提升677户。

6.积极开展夏季、冬季卷烟市场打假宣传月活动

根据《天津市烟草专卖局关于开展卷烟市场清理整顿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的部署,分局积极开展了夏季、与冬季卷烟市场清理整顿专项行动。专项行动主要以商贸市场、倒烟大户、物流中心、商贸中心、洋货市场、大型综合商场(超市)、烟酒精品店等卷烟经营场所为重点,并分两个阶段进行清理整顿。

期间共出动520人次,出动稽查车辆110车次,查获案件45起,其中万元以上案件19起,查扣违法卷烟7214条,涉案卷烟总值61万余元。清理整顿无证经营户53户,无证户入网40户。对辖区违法经营卷烟行为有效的进行了打击,较好地维护辖区零售户正常经营秩序,不断提高了市场净化率。

三、强化证件管理,提高市场监管效果,增强经烟户自律意识

规范证件管理,严格资格准入制度,使证件管理和市场监管有机地结合,增强经烟户自我规范意识,变经烟户“被动管理”为“主动守法”。加强对经烟户经营过程中许可证的跟踪管理,避免造成“违规经烟户屡次违规,专卖人员重复查处”的局面。

1、提高许可证管理的意识充分认识到证件管理是市场监管的基础。完善证件办理流程,增加许可公示的范围。通过人员培训加强和证件管理的规范,提高专卖人员对许可证管理的意识,增强零售经烟户对许可证重要性的认识。

2、严格违规经营经烟户的取缔。认真执行《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 办法》(发改委51号令)有关条款,严格落实违规经烟户经营资格的取缔程序。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符合取缔条件而未按时取缔的经烟户,追究专管人员、稽查人员的责任,真正使违规经烟户无处可藏,取缔工作落到实处。

3、细化有证经烟户管理。有证经烟户是行业生存的基础,是企业效益的来源,坚持强化服务,因势利导,分类管理的原则。对守法经烟户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服务上给予倾斜,货源上给予优先,增强其盈利能力,提高其知名度,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对于轻微违规户,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适当组织经烟户培训,使其转变为守法经营者;对于严重违规户,创新管理模式,采取切实措施,实行综合治理,打击为主,转化为辅,促其规范守法,切实达到治理一户,教育一片,带动一方的效果。

4、加快无证经烟户治理。无证经营经烟户的存在,减少了有证经烟户的盈利空间,降低了烟草零售许可证的威信,扰乱了卷烟市场的经营秩序,已成为当前广大零售经烟户投诉的焦点,治理工作迫在眉睫。一方面,加强协调,建立机制。不等不靠,积极协调工商部门,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个案激励机制、跟踪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工商人员参与无证治理的积极性,提高无证经烟户治理成效。另一方面,制定措施,严格考核。要对无证经烟户摸排调查,建立档案,落实责任,切实减少无证经营行为的发生。

四、深化行业内部专卖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2010年以来,分局专卖科严格按照国家局和市局党组及区局的部 署和要求,继续把加强内部专卖管理监督作为专卖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完善各项制度,狠抓长效机制的落实,有效地提升了内部监管水平,进一步强化了企业经营的自律意识。定期对区局内管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和专题讨论,锻炼业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协助和督促业务部门建立完善企业内控制度。每月向市局上报一次本辖区查处的真品卷烟数量、品种和来源,掌握卷烟零售市场动态。每季度向市局报告一次内管工作情况。加强日常监管,每月定期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进行详细严格的检查。利用网络系统,查看访销数据,听取访销录音,月末抽取零售户和单品种卷烟销量比对上月销量数据,查看是否存在销售波动异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加强对卷烟销售的跟踪管理,通过分析零售户进销存情况,查找经营人员是否有违规经营行为,加强日常的监督检查力度,规范从业行为。每周定期用1-2个工作日对零售户进行走访、检查,摸清零售户实际经营状况。不定期地对销售前50名的零售户进行检查,杜绝不规范现象滋生。

五、打造多层次宣传平台,构建群防群治监管格局

分局分别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12.4法制宣传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专卖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加强宣传,主动和新闻媒体密切合作,在主要街道发放宣传材料、悬挂横幅标语、制作宣传展板4块,设立咨询台2处。展出近20个品牌的真伪卷烟样品供消费者识别,向过往群众宣传假冒卷烟的危害以及近两年来开展整治卷烟市场打私打假的成果。现场讲解真假烟辨别常识,同时加大“12313”举报 监管电话的宣传攻势,进一步拓展信息情报来源,让广大消费者、卷烟零售户共同参与塘沽卷烟市场管理,提高监管效果。与零售户建立宣传平台,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零售户,在其店中设立拜访有明显标识的宣传台,宣传假烟的危害性及“12313”举报电话等。专卖人员定期前往这些零售户店中,了解宣传情况,参与到宣传中。通过这些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构建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平台,不断扩大宣传舆论范围,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烟草市场监管工作的积极性,使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大家涉烟违法行为中来,充分发挥群众在市场监管工作中的监督、协助作用,营造群防群治的市场监管良好格局。

篇6:构建多方位全面的惩防体系

以效能建设为平台,促进惩防

体系的全面形成。

积极有效防治腐败,必须构筑一个平台,以解决实际工作中教育、制度、监督三者互动、协调和缺乏功效尺度的问题。效能问题本质上就是党风、政风问题。是建立在廉政建设和勤政建设基础上的更高范畴,不仅要求党员廉洁、干事,而且干成事、干好事。它是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在工作层面上全面、动态和功能的反映。因此加强效能建设能够形成一个较好的基础平台,促进惩防体系的全面形成和有效实施。

以落实责任为动力,形成齐抓共管的惩防体系。

在反腐败的斗争中,应突出责任主体、强化责任意识、落实责任人。明确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本部门预防腐败工作负总责,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其余班子成员按照分工抓好职责范围内的预防腐败工作。按照任务分工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同时通过各种形式是大家认识到反腐败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对于失职的要追究其责任,对于优秀个人及单位要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从而建立起上下贯通、逐级负责的反腐倡廉责任体系。

以规范制度为保障,确保预防腐败顺利完成。

无规矩不成方圆,应建立有章可循的约束机制。如单位用、公务接待、外出学习等。要从人权、事权、财权三个方面进行规范。建立民主议事制,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安排要经过大家共同审议决定,防止权钱交易、营私舞弊。对专项资金加强管理,特别是民政抚恤、农村卫生等基础建设资金。要进行严格审核,坚决执行收支两条线。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实现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阳光操作。确保预防腐败顺利完成。

以全面监督为依托,创造预防腐败的民主氛围。

面临腐败的多样性,应将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有机的结合起来,积极拓宽监督渠道,加强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建立机关单位、农村社区、家庭学校立体监督网络。公开监督电话、设立监督举报箱、公开监督网站,让大家去评、去议。要做到权力公开、办事公开、政府信息公开。为反腐倡廉创造一个民主的氛围,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以案件查处为手段,发挥反腐倡廉的惩处、警示作用。

案件的有利查处,使反腐败的重要手段。对于已经陷入泥潭的人员一定要严厉处理,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发挥案件查处的警示作用,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利用案例开设廉政教育课。通过看、说、写、做对党员、干部进行反腐倡廉教育。从而发挥反腐倡廉的惩处、警示作用。

上一篇:上学路作文范文600字下一篇:组织机构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