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影响

2024-07-14

二胎政策影响(共6篇)

篇1:二胎政策影响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并公布了中国大陆将全面实行二胎化生育的政策,随着实行几十年的“一胎政策”的正式终结。这次开启二胎政策是中央对于我国目前所面临的的问题和需要做出的重大决策,我个人认为是我国新时期发展要实行的一个重大的战略。

首先,我们看一组数据额。最近这几年,中国制造业一直被“用工荒”和“工资成本快速涨幅”所苦恼,这一切都源于“三十年执行计划生育使得中国人口比其他发展中国家衰老得更快,劳动力人口增长越来越慢,人口红利不断消散”。放开“单独二胎”的动机其实是本“经济账”。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2年底中国15-59岁之间的劳动力人口比2011年同期减少345万,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人口第一次减少。相比之下,日本比中国早14年到达这个转择点,不同的是那个时候的日本已经是富甲天下,坐拥3万亿美元的海外资产,而且养老制度非常完备,反观养老重压之下的中国该何去何从?由于计划生育,中国至少提前了25年遭遇刘易斯拐点,正所谓“未富先老”。最值得担忧的是,中国制造的主力劳动人口在20-39岁之间,这部分人口的增长率早在2010年便萎缩至零了,而且直至2035年这部分人口的萎缩速度将明显快于整个劳动力人口。这意味着主力劳动力人口身上的抚养赡养负担会越来越重。中国人口中纯负担人口(小于14岁或大于64岁)的比重在2010年见底,之后逐渐上升,到2035年将升至近50%。抚养赡养压力如此巨大,社会财富可能不堪重负,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很有可能会成长为一个巨大的贸易逆差国。

反观我国,我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西方各国面前还是很弱的,如果没有了人口红利这个优势的话,竞争力还会下降。,而且老龄化所造成的沉重经济负担,导致我国年轻阶层负担过大!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务必要在刘易斯拐点到来之前,制定新的人口政策,改善我国目前的面临的严峻环境!很早以前有户籍制度改革这个办法,可是我国是一个农民比重占总人口比重很大的国家!农民户籍的城市化成本过高!而且我国农民的收入降低,无法承担起城市化,如果由政府负担这笔费用,会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从而改革进展缓慢,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说逐步放开计划生育便是一个极好的对策,因其伤害的既得利益较小,比较容易展开,实施难度低。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需求和日益增长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社会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以及人口增长对于社会、环境的压力的问题等等。

根据IMF的最新的一份中国人口研究报告,如果政府不对这样一个趋势做出积极反应,中国目前高达1亿5千万的劳动力储备(失业或者半就业者)人口到2020年将减少到3千万,而中国也将在2020-2025年间穿越刘易斯拐点,到了2030年中国的劳动力缺口将高达1亿4千万。

如果我国目前维持现行生育政策不调整的话,随着时间的推进,在一段时间够我国将面临社会适龄劳动力的缺乏,人口老龄化严重,经济和社会都会遇到重大问题。如果人口老龄化比重占总人口的比重过高,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并且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二胎政策的开放,能够有效的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有助于我国经济发展缓解社会矛盾。

回顾历史曾经我国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在计划生育实施下,那段时期只生育了一个子女,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做出了贡献。当然他们也是计划生育做出了一定的牺牲,例如很多失独家庭的出现,子女长大之后赡养老人的负担过重,子女意外去世之后父母无人赡养,空巢老人等等。现在有条件,也就如邓小平改革之初,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样。现在我国的经济社会需要适龄人口的增加,而且我们有条件有能力让这种政策实行下去。二胎政策会增加我国适龄劳动力,改善我国人口结构,优化我国社会模式,缓解社会矛盾推动我国经济增长。

其次,新兴国家的发展必须经历工业化,而一个国家的工业化之初,经济主要由农业和工业组成。经济的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工业,而工业的增长则由来自农业的源源不绝的廉价劳动力支撑。充沛的农民工劳动力供应使工资成本受到长期压制,工业得以享受丰厚的利润和积累庞大的储蓄,而庞大的储蓄又能推动资本投资和扩张。当农业再也无法向工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时,工资成本开始螺旋上升。这时这个国家就达到了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完全消失。这就是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是对所有新兴国家的一种考验,很多国家经过人口福利之后就再也无法靠廉价的劳动力获取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从而导致本国的劳动力导向性产业无法成为本国的经济优势,从而导致国家GDP的下降,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从而导致经济问题引发就业问题!威胁社会稳定!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进程进程最快的国家,我国二胎政策对于我国乃至世界都是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的。最主要就是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和提供适龄劳动力。目前,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都进入了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社会,这对世界的发展是产生负面意义的。我国实行二胎政策会缓解这个国际性问题,向需要的国家提供劳动力。不仅仅可以解决就业、民生、社会等问题,还可以增加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同时生育潮的到来,也会催生各国新政策的推出从而适应新一代社会需求,是世界的政策、文化处于不僵化的状态。间接的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有学者认为在2030年到2050年之间,由于放开了二胎政策,GDP的年均增长速度,可以比基准情形提高0.2个百分点。那么这个背后的理由,就是因为我们在2030年以后,劳动年龄人口会比基准情形会上升。上升多少呢?到了2050年,跟不改革的情形相比,我们改革以后的2050年的劳动年龄人口会增加四千万。这是我们去年做的一个叫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研究,其中有相当的一个篇幅,就用在研究这个养老金的缺口。结论是,如果不改革包括不改计划生育政策、不改养老金的政策 -中国城镇养老金累计的缺口,在今后38年当中,它的现值会相当于2011年GDP的83%。或者说一个流量的概念。如果不进行人口改革的话,到了2050年,我们的养老金的缺口会相当于GDP的百分之六点几。所以这是非常大的数字,不可持续的一个数字,会给我国的财政造成很大的压力。从而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发生,影响社会稳定!

因此,实行二胎政策,将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也对整个世界产生巨大的福利!所以说,我国实行二胎化生育政策是非常重要的!

篇2:二胎政策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二胎政策是中国实行的一种和计划生育政策相对应的生育政策,它是指符合指定条件的夫妇允许生育“二胎”。2013年8月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消息称,国家卫生计生委党组日前决定开始实施 “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并适时出台完善生育政策调整方案,这一提法再度引发公众关注。

2015年7月17日,是第26个世界人口日。国家卫计委在通报了我国人口和计生工作的情况。我国总人口仍然保持增长,已达13.68亿人。而在全面放开二孩方面,卫计委首次透露,正在抓紧制定相关规定。

继“单独两孩”政策全面落地一年多后,日前,传来了生育政策有望再度调整,年内出台全面放开二孩的消息。对此,2015年7月22日,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则重申了着手评估和推进新政,否认了年内实施的说法。不过,对于呼声很高的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不少人口及社会学专家则表示支持,认为“单独两孩”只是个过渡性改革措施,新政在十三五初期就有出台必要。

2015年10月,中共全会公报允许普遍二孩(二胎)政策。

一、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简介

2014年中国0-14岁低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6.5%,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降低0.1个百分点,低于世界平均26%的水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不断上升,从2010年13.3%提高到2014年的15.5%。同时,劳动年龄人口从2011年开始连续三年出现净减少,从数据上看,2011年9.40亿,2012年9.37亿,2013年9.34亿,2014年9.16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0%,近十年我国人口变化有如下特点:老年人比重逐渐增加,少儿的比重逐渐降低,而总抚养比重却出现降低,这种表现充分体现了我国人口老龄化但出生人口增长率下降的现象,同时也更加突出了我国人口出生率变动“蝴蝶效应”般的影响。然而这种趋势在2013-2014年启动实施二胎政策后就被打破了并且均出现了逆转,可见二胎政策在政策实施初期对扭转不利局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已初露端倪。

资料显示,2005-2014年人口增长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事实上1995-2014近二十年都呈这种趋势,或许二胎政策出台的原因也有基于此的考虑。需要注意的是,2009-2013年期间人口增长率低于0.5%,但近两年有回升趋势,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究其原因,主要受“二胎政策”的影响,具体表现为2013年政策发布、2014年各地逐步实施后,人口环比增长率近几年来首次突破0.5%,回升势头明显。这种转变可以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即2014年的人口出生率有明显的提升,况且我国人口基数大,相应的出生人口数的增长量的变动便可想而知。

二、我国二胎政策实施现状

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以“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2014年各省二胎政策陆续落地,具体实施时。

可见,人口政策并非同时放开,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有时间选择性地采取措施是理性之举。可想而知,关于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预测,保证平稳过渡是前提,同时也要依据政策实施的实际情况具体地调整下一步的方案。

据《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科院发布)显示, 我国目前总生育率只有1.4,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2015年7月,国家卫计委表示单独两孩政策效果正在显现,2014年我国出生人口比2013年增加47万人,目前申请数量稳定在每月8万对至9万对。具体来讲,截至2015年6月30日,北京市“单独两孩”申请数和办证数分别为44700例和40951例;据预测,新政平均会让北京每年增加超过5万新生儿。然而2014年8月至11月,北京市单独两孩申请人数曾出现连续四个月下降,单独两孩申请量至今依旧远低于预期.三、对生育“二胎”的意愿与影响因素的浅析

• 1.生育“二胎”的意愿与影响因素 从世界范围来看,理想子女数减少是现代化社会普遍发生的一种趋势。西方学者运用不同的理论从多学科的视角来试图解释生育观念的变化,并分析影响理想子女数的因素。

以经济学家贝克尔为主提出的生育经济理论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家庭对孩子数量的需求增加,对孩子质量的需求也增加,人们愿意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抚养和教育。总的来说,家庭对孩子质量需求的增加要大于对孩子数量需求的增加,因此,收入和孩子数量之间总体上呈现负相关关系,即随着收入的增加,家庭对孩子数量的需求会减少。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收入对理想子女数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在控制教育程度后,妻子的收入对其理想子女数无显著影响。

现代化理论从社会和个体两个层面来探究现代化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基本结论是理想子女数随现代化进程而减少,从个体层面来看,受教育年数越长、越重视自我发展,就越倾向于不生和少生。因为现代化社会孩子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上升而效用降低,人们对其他消费品的偏好要超过对孩子的偏好,而教育程度的提高则使孩子对个体的吸引力降低,受过较多教育者更容易接受强调自我人生价值的现代化观念,容易找到其他价值目标替代孩子的价值。对女性来说更是如此,养育孩子的机会成本随着其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加,研究结果显示,妻子的教育程度比她的收入、家庭收入以及丈夫的教育水平对理想子女数有更强的影响。

生活经历分析关注的则是成长环境、家庭结构、婚姻状况和生育经历对理想子女数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父母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对子女的理想子女数有很强的正向影响,父母对子女生育数量的期待与子女的理想子女数也呈正相关,初婚年龄推迟会减少期望子女数,而现有子女数越多者理想子女数也越。•

• • 然而,若要探究理想子女数的影响因素,应将其放在特定的制度背景和社会状况中。因此,我们既借鉴西方的分析框架及研究原则,更注意到由于国情不同而带来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使得西方的一些研究结论不能直接用来解释中国的现象:

首先,多子女家庭在西方社会被更多地贴上负面标签,认为如果子女数量超过4个,父母将不能给予孩子很好的照顾,父母花在每个孩子身上的时间、精力和经济资源会减少,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也会降低,2至3个孩子的家庭规模最受推崇。而在中国,独生子女已经演变成刻板的社会印象,与“能力低”、“自我中心”、“自私”等一系列负面评价形成了固定的联想,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更利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更能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等观念得到不少人赞同。因此,当独生子女在中国普遍成为一种负面印象时,生育政策允许将促进城市人口理想子女数为2孩的比例增加。

其次,随着中国城市社会保障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家庭在孩子教育、医疗和成家时购置婚房等方面的费用大增,孩子抚育成本急剧上升。有研究表明,以2003年的物价水平,0至16岁孩子的直接经济成本达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购置婚房的家庭支出,则高达49万元;1/4家庭的子女经济成本占夫妻总收入的50%以上。有理由预期,为了家庭和孩子能够有一个尽可能好的生活机会,人们对两个孩子的偏好将受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

然后,男孩偏好是我国传统生育文化的重要特征,它对理想子女数有正向刺激作用。城市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弱化了男孩与养老的联系,但男孩与传宗接代的联系则较少受到触动,城市居民男孩偏好明显减少但仍存在。因此,有男孩偏好者更多认为两个孩子更理想。我们同时还认为,计划生育政策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它对生育意愿的影响无疑是不容忽视的,是生活经历分析中一个重要的变量。对于“一胎化”政策实施后步入婚育的城市居民而言,他们更有可能把政策生育数视作理想子女数。

最后,幼年子女照顾是西方女性面临的工作与家庭角色的主要冲突。经验研究结果显示,职业女性在孩子婴幼儿期主要是通过中断就业或从全职工作转换为兼职工作来应对家庭与工作角色的两难。由于女性的生育机会成本远远高于男性,故理想子女数的性别差异比较明显。而中国城市女性大多在生育后连续就业,再加上有强大的亲属支持网络减轻其育儿负捌剐,女性因生育而付出的机会成本相对较少,二胎意愿的性别差异将不明显。

2.讨论组建议总结----针对“家庭消费(成本)”方面

从主要分析来看,虽然收入、财产禀赋、孩子的性别以及存款利率均与家庭生育二胎意愿呈现出相关关系,但上述因素均属于系统性因素,并且存在难以在短期内发生变化、缺乏统一衡量的标准等特点,可视为外生因素。因此,为使提振家庭生育二胎意愿的政策建议更具有操作价值,此处着重针对房价、子女生活消费、儿童教育开支、儿童医疗开支、生养手续以及教育资源的配置等因素提•

• 出建议:

• •

(一)强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首先,加快构建保障性住房体系。一是加大重视力度,建议由中央牵头出台统一的保障性住房指导政策,省、市、县一级政府成立专门的工作办公室,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实施细则和具体方案,积极推动落实; 二是加大对保障性住房运营模式的研究,在研习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建立多层次、多品种、多维度的保障性住房运营模式;三是创新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融资模式,加大对社会资金的利用力度,放大财政杠杆,在不增加政府财务负担的同时保证多个项目的开工建设。

其次,逐步改革公积金管理模式。一是简化审批手续,各地政府应当根据本地住房市场状况,减少现有审批环节,积极压缩公积金申请周期;二是放松缴存和提取限制,降低申请门槛,扩大公积金适用范围;三是提高管理水平,聘请专业机构管理统筹资金账户,探索入市方案,提高资金收益水平,并按照一定比例向缴存单位和个人分配超额收益。

• 最后,积极推行行政改革。一是调整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做到财权与事权的匹配,从根本上抑制地方政府的卖地冲动;二是探索发行市政债券,拓宽政府融资渠道,降低对单一金融机构的依赖,积极探寻多层次的政府性资金筹集手段; 三是降低政府债务成本,降低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地方政府融资的限制,用低成本的资金置换高成本的资金,在化解存量风险的同时降低地方财政与房地产行业的关联度。

(二)规范母婴用品市场

第一,完善国产母婴用品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标准,清退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建立产品质量指标体系,落实合规生产的基本职责。尤其是对于婴幼儿食品、奶粉生产企业,需建立专门的食品标准,从原料、生产管理、质量指标、物流以及销售等环节层层把关,切实提高国内婴幼儿产品的质量,让消费者买到放心的国产婴幼儿食品。

第二,降低进口母婴用品流通成本。建议大力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积极建设保税区和自贸区,对多层级的代理经销模式进行规制,降低因委托代理环节 过多产生的额外贸易成本,打破目前进口婴幼儿产品价格虚高,卖方市场能力过大的现状,降低进口婴幼儿产品的零售价格。

第三,加强惩处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建议工商、商务、质检等执法部门加大对婴幼儿产品的检查力度,提高违法违规的成本,对制造贩售假冒伪劣制品的进行顶格处罚,有效地整肃市场,降低逆向选择的发生概率。

(三)稳定社会消费品价格

一是加强宏观调控,对流动性进行分割化调节,严控信贷总额过快增长和货币投放总量,确保不出现流动性过剩的现象,对民间流动性进行疏导,防止投机资本进入基本民生行业。

二是保障基本消费品的供给,让日常生活用品、农副产品等生活必需品的供•

• • •

• •

• 给能够覆盖城乡居民的消费,确保其价格不出现大幅上扬,同时加大对能源以及生产资料的定价指导力度,对电信、燃油等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实施价格规制,保证其价格的稳定。

三是加强物价监管,强化市场秩序监督,对扰乱市场秩序、不正当竞争的现象要严加整治,加强行政执法的覆盖力度和频度,打击哄抬物价的行为,确保市场秩序的稳定。

(四)简化生养手续

一是以行政力量为主导,健全制度体系,精简生养孩子的手续,减少办理的复杂程度,降低办理手续的时间成本。

二是下放审批权限,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减少手续的申报管理层级,提高手续办理速度,更好更快地服务于“ 单独二胎”政策。

三是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对各办理环节的合规管控,切实推进依法行政,深入开展专项治理,预防和杜绝违法违规操作的发生。四是推动政务公开,政府应加强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建立统一的信息公开系统,及时完整地向公众披露业务办理流程,开通便民查询系统,让申请人能够及时对所办业务进行跟踪。

(五)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首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着力完善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逐步缩小教育资源的城乡、区域、校际差距,同时尽量保证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立学校标准化和同质化建设,实施教职员工交流轮岗制度,废除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的设置,从根本上破解择校问题。

其次,改革招生监督机制。对现行的监督机制进行调整,在坚持政府进行宏观监管的基础上,引入专业化第三方监督机构对招生过程进行监督,积极推进招生工作的透明程度和公开度,强化社会、家长的监督作用,形成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全方位杜绝招生工作中违法违规行为的出现。

最后,加大教育投入。增加教育支出占GDP 的比例,探索筹建教育基金,完善困难学生资助机制,同时试点多子女家庭的补贴机制,适当地提高教师薪酬,进一步降低家庭教育负担。

(六)推动儿童医疗事业发展

一方面,必须加大儿童医疗投入。一是投入更多的资金提升儿科医资力量、扩大医疗规模、改善设备设施、提高公立医院医疗水平和接待患者能力,满足日益扩大的儿童医疗需求; 二是加大对儿童医疗医院或网点的建设投入,提高儿童医疗的覆盖范围,同时积极推动股份制儿童医院和外资儿童医院等新型医疗模式,充分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儿童医疗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切实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三是加大对儿童医疗的补贴力度,降低儿童医疗的成本和费用,降低家庭在儿童医疗上的支出。

• • 另一方面,应当积极推动儿童医疗保险体系的建立。由政府主导,参照现行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农村医疗合作保险体系,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家 庭投入为辅的覆盖城乡儿童的医疗保险体系,切实降低家庭负担。•

• • • •

• •

• •

• •

五、结语

二胎政策能改变我国的人口倒三角结构,对冲人口老龄化压力。但目前关于我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问题还存在争议,是日趋严峻的人口形势下“全面放开二胎”,大幅度扭转局面,全面扼杀潜在制约因素;还是循序渐进、适时调整,值得我们深思。

篇3:二胎政策影响

到底什么水平的生育率是好的生育率呢?毫无疑问,极低或极高的生育率之于社会的存续与发展都是有害的。倘真的有“最优生育率”存在,那定是在这两个极值之间。更重要的是,这世上没有人咸美之、皆大欢喜的生育率水平。所谓的“好”或“最优”一定是在特定情境下之于特定对象而言的。那么,假设“全面二胎”政策真能让中国生育率有明显提升,谁又会是政策的受益者呢?

人口规模会阻碍生活水准提高吗

在“全面二胎政策”公布后没多久,一位性格较真的朋友给我发来微信,询问这个问题——“人口规模与生活水准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他坦诚地说,对这问题的思考让他感到有如精神分裂的困惑。很明显嘛,土地面积必有其上限,过大规模的人口超过自然资源的负荷。如果人口减少了,均摊到每个人的资源就多了,那么生活水准提高是很显然的事情。与此同时,他听到别人说,人口规模下降会阻碍创新,妨害一国之长期竞争力。他又觉得似乎也很有道理。那到底是人愈多愈好,还是人愈少愈好呢?

这问题的答案首先取决于一国之经济结构是怎样的。倘这个国家是以农业为主,那它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是土地。土地的供给是有限制的。给定土地数量,劳动力的边际产出随人口增加而递减。所以,生活水准也就会随人口规模的增加而下降。这情境大体与马尔萨斯在《人口论》所描述的状况相似,我们可以称一个只有农业部门的国家为马尔萨斯经济体。

对于以工业为主的国家而言,情况会稍有不同。工业生产除人之外的主要投入是资本(或者设备)。相对于土地,资本(或者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是可复制和可流动的。设想下,前往浙江省务工的外来劳动力在一夜之间多了一倍。从短期来看,民工的工资会下降,不少民工会失业待业,生活水准会降低。但从长期看,当浙江省内外的企业家会(也包括外资、港资和台资)看到这里的劳动力成本低廉,他们就会带着资本纷然而至,或投资建厂或扩大生产。新增的工作岗位会让工资逐渐回到原来的水平。所以,相比于改革开放初期,在沿海地区务工的劳动力数量增加了不啻数十倍,但当地生活水准并未因此下降。因经济增长研究而荣膺诺贝尔奖的索罗在其模型中潜在地指出,在只有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的情形下,人口规模对于人均产出的影响是中性的。故而,我在这称只有工业部门的国家为索罗经济体。

在时下的信息时代中,社会生活中又出现了大量新鲜事物。比如我们每天都在用的微信,这比如你正在痴迷某部大手笔制作的电视剧。我们很难想象,它们会诞生在一个只有十万人的岛国。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对于这类产品的出现和革新,反倒有了促进作用。一方面,假设有企业家(如乔布斯)和天才(如爱迪生、莫扎特和大仲马)在人群中所占比例是恒定的,那么一国的人口愈多,这国家里出现的乔布斯、爱迪生、莫扎特和大仲马的可能性也就愈高。另一方面, 人口规模某种意义上即是市场规模,一个巨型的市场适合那些固定投入高、边际成本低的行业(比如软件应用、游戏和电影)发展。我暂且将只有这类产业的国家命名为乔布斯经济体。

总结一下,在马尔萨斯经济体中,生活水准会因人口规模扩张而下降;在索罗经济体中,人口规模与生活水准之间没有直接关联;而在乔布斯经济体中,人口规模对商业创新和技术创新反倒有促进作用。在现实中,一个国家更多是这三者的加总,且三者各自所占比重会随时间而不断变化。当我们讨论人口规模之于国民生活水准的影响为何,须给定一国之当时的经济结构来做判断。比如, 出台一胎政策时的中国更像是个马尔萨斯经济体,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比重。今天的中国则是以索罗经济的成分为主,乔布斯经济占比在迅速上升,马尔萨斯经济占比已较小。人们倾向于基于当下的情境来做判断。这就不难理解,1980 年的中国社会会接受人口规模阻碍经济发展的论断,而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人就会对它存有质疑。

“一胎政策”的社会影响

让我们把关注点从宏观经济转移到围观个体上来。全面实行二胎政策是一件好事吗?答案也不确定。我曾在天涯社区一篇帖子的回复里看到,一群反对一胎政策的网友和另一群支持一胎政策的网友在论战。有趣的事情是,我注意到说那些支持一胎政策的网友以女生为主。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支持一胎政策呢?

原因或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大多数社会中,是母亲在承担了生养孩子的主要成本。在过去三十年中,中国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和劳动参与率快速提升。很多职业女性常因兼顾事业和家庭而感到疲倦不堪、分身乏术。所以,当她们的丈夫和长辈希望要更多孩子的时候,一胎政策有时被这些妇女用作“挡箭牌”。在“全面二胎”正式宣布后不久,即有女权主义者撰文担忧某些妻子的命运会由之前的“被迫不生育”变成“被迫生育”。

其次,由于“重男轻女”思想的存在,计划生育虽让一部分女婴因选择性堕胎而“消失”,但是那些存活并成长起来的女孩平均来说获得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一方面,计划生育减少了孩子的数量,使家长们能更重视孩子的质量。即使是在那些有强烈男孩偏好的家庭,倘家里没有儿子,他们也只能把资源投入到对女儿的培养上去。另一方面,哈佛大学学者黄炜及其合作者的工作论文发现,计划生育还改变了家长对女儿、以及女孩对自己的未来预期。具体来说,当家长预期到女儿将来只会生一个孩子,那她将来更可能会是职业女性而非全职太太。那么,今天花费在女儿身上的人力资本投资,就会有更高的预期回报。

计划生育还会对婚姻市场带来扭曲。让我们把婚姻想成是包括子女、亲密感和劳动分工收益等等一揽子商品的集合。那计划生育可被理解成一种消费税:每个家庭按其特征都会被分到一个可生育(消费)孩子数量的配额,超过这个配额的部分就会被罚款(征税)。公共经济学告诉我们,消费税会减少个体对商品需求,还可能会扭曲个体的消费行为。我和黄炜最近一篇论文就发现:一方面,一胎政策降低了年轻人(尤其是汉族)的结婚意愿;另一方面,在那些汉少通婚家庭享有特殊政策(例如,可多生一胎)的地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通婚率明显上升了。在后者的情境下,与少数民族结婚某种意义成为了一种“逃税”的渠道。但是这种扭曲对于少数民族而言是有利的。这等于是分给他们可合法多生一个孩子的配额,并允许他们通过婚姻市场来出售这个配额。那么少数民族在婚姻市场上的价值就会相应上升。这也和我们的研究结果吻合。我们发现,在存在汉少通婚家庭特殊政策的地区,一胎政策使得少数民族找到的汉族伴侣的教育程度更高了。

对“全面二胎”时代的政策启示

今天,创业与创新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上的作用日益重要。与农业时代不同,人口规模不只不再是制约增长负担,还成了未来产生更多创新的土壤。但是,创新不只依赖于人口的规模,更取决于人口的质量。在全面实施二胎政策后,那些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更有可能多生孩子。但这些家庭往往缺少条件同时为两个孩子提供足够的教育、医疗等资源。同时,如之前所述,“全面二胎”还有可能对女童接受教育的机会带来负面冲击。在失去了一胎政策的托辞之后,一些妇女还会迫于丈夫和长辈的压力,不情愿地进行生育。

篇4:二胎政策对义务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单独二孩;义务教育;教育资源;影响

中图分类号:G5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58-01

计划生育一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自实施以来30年内经历了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后,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增长过快,而是人口红利消失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增长过快,而是人口红利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等问题。在面临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时,中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将从单一的人口控制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型。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标志着“单独二孩”政策将正式实施。二胎政策的逐步放开,是否会缓解现今我国所面临的人口问题,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但是二胎政策的放宽,许多家庭想要二胎的想法得以实现,势必会增加出生人口数量这是毋庸置疑的。人口数量的多少和增长的快慢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规模。十年后当新的一批“单独二孩”们达到学龄,步入九年义务教育,中国将面临重新整合义务教育资源与制定新的义务教育战略的问题。学龄人口数量增长对义务教育的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制约关系。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二胎政策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势必会增加学龄人口数量,对义务教育教育的影响主要将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二胎政策对义务教育规模的影响

二胎政策的放宽导致人口受教育的需求增加,甚至有可能在未来10年内,达到一个小高峰。人口的受教育需求则直接影响教育规模,要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教育的需求,必须扩大教育事业的规模。为了保证义务教育的公平与效率,使得义务教育供需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教育投资需随二胎政策的放宽而增加,不断扩大教育规模,否则,人口增长而教育经费不变,不利于教育规模的发展。

二胎政策的实施会导致不同时期某一教育阶段的学龄人口规模的变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学龄人口年龄结构影响着小学和初中教育的规模结构,也就是说二胎政策的实施会对在校生的数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当二胎政策实行到一定阶段义务教育需求将达到高峰,校舍、设备招生数等就不够用,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义务教育的整体规模有所增大,主要表现在加开中小学,增加学校数目等方面。

二、二胎政策对义务教育师资的影响

在放宽二胎的政策下,除了进一步扩大义务教育规模之外,还要保证义务教育的质量。师资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重视学龄人口变动对师资的影响。随着二胎政策的进一步发展师资配置明显不足的问题将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资数量上的缺失,面对适龄儿童的增加需要增加更多教师的数量,以达到国家所规定的师生比。由于大量学龄人口的流入,师资配置明显不足需要增加师资。二是师资文化素质底下,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学龄人口数量的增加导致学校数量增加,因此教师数量也需要增加,教师岗位的竞争压力变小,有可能会降低教师行业的准入标准,这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家长对教育的期望更高的初衷背道而驰。

三、二胎政策对义务教育城乡结构的影响

二胎政策的放宽对城乡教育结构冲击很大。目前二胎政策受益人群大多都是城市居民,城市的学龄人口剧增势必会造成城镇教育膨胀,义务教育城乡差距扩大,规模不均衡。同时城镇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好学校和教育资源丰富,发展教育的条件比较优越,这些完善的教育环境同时吸引了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导致随迁子女增多。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导致流动儿童适龄人口上学难,巨大的入学压力催生了大量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和大班额现象,形成社会不安定因素。面对这种情况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规模,同时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列入区县人民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的考核指标。对不同区县的义务教育争取做到公平规划、合理布局、确保质量。

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在面对二胎政策放宽的新境遇,主要要从政府支持的角度以及加强人员优化配置的角度入手,打破二胎政策对于义务教育发展的桎梏。首先政府要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在保证城市义务教育质量的同时逐步提升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使城乡义务教育投入达到动态平衡状态。对于贫困地区健全教育的配套设施,适当给予补贴,降低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成本,保障适龄儿童拥有受教育的机会。其次,逐步扩大教师队伍,通过政策性补贴,免费培训,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青年人才投身于教育事业。

二胎政策变动对中国未来义务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深挖。为了应对二胎政策放宽对的义务教育影响,我们坚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合理进行学校布局调整,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建立灵活的办学机制,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深层次的剖析政策带给我们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钱露.“单独二孩”政策对北京义务教育发展战略的影响[J]. 经营管理者,2015,17:131.

[2]黄珺.“单独二胎”开放,教育有何影响?[J]. 湖南教育(上),2014,05:47-49.

篇5:二胎政策对社会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为什么要实施单独二胎,实现单独二胎的条件:

首先是我国随着实施计划生育累计减少出生4亿人口,我国出生的人口减少,人口增长率一直维持在低的增长率。由于出生人口减少,低龄人口的比重在我国人口结构比中越来越低。现实生活中我们可发现我们的朋友同学大都数都是独生子女,上学的人数一年比一年再减少。如果继续严格控制出生人口,会导致低龄人口继续减少导致以后的劳动人减少给国家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其次就是我国随着时间的推移,步入老年的人口在继续扩大,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到全人口总数的8.87%,我国已步入老年人社会。现在老年人的比重越来越大,我们的周围,父辈伯父等渐渐老去。人老了失去了劳动力,身体骨子变差,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赡养。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医疗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需要在以后适当扩大低龄人口的出身比重,老了以后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创造更好的养老条件,减轻国家的负担,使经济依旧活力无比。

最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的物质财富足够承担更多人口所带来的压力,适当地增加出生的人口也不会给国家经济和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在计划生育实施下,大部分人只生育了一个子女,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做出了贡献。当然他们也是计划生育做出了一定的牺牲,例如很多失独家庭的出现,仅有的儿女因为身体健康或一些不测而离开了人世,留下父母在人间。有的单独子女,一对夫妇就要养四个老人等。现在有条件,也就如邓小平改革之初,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样。为了增加低龄人口给国家减少未来的未知压力,允许单独一方子女的家庭可以生育两个小孩,这样既有利于消除独生子女带来的影响,有利于出生人口的增加,但又不会引起整个社会人口爆发式的增长。 对于放开单独二胎,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从我的身边分析放开单独二胎带来的影响。

实施单独二胎,对于曾经在计划生育下,只有生育一个小孩的家庭的人来说很是激动和喜悦。就如我的邻居,只生了一个小孩,现在他的小孩也结婚生小孩了。他们很希望能够多生一个孙子或孙女,但又不允许或面临超生高额的罚款。但现在放开的单独二胎,在计划生育政策下像他们这种情况完全可以生第二胎。我的邻居很是高兴,等待着政策正式落地去办理第二胎的准生证,他们始终觉得他们有能力抚养两个小孩,多一个小孩给家庭带来多的希望和更多的心灵安稳。 的确也是,如果双方都是独生子女,一对夫妇就要赡养四个老人,很大的压力,多一个子女多一份分担,对社会也是一种稳定和贡献。

实施单独二胎对目前来说已经在有形和无形中影响着未婚者的择偶对象。现在的家庭都已经大多富裕起来,在经济实力提高财产的增多,更多的人都想着多生一个小孩。由于目前如果对方是独生子女便可多生一个小孩,于是很多父母多想着找一个独生子女作为自己的配偶。,“单独二胎”放开后,有1/4左右的未婚网友表示会改变择偶标准,以后更倾向于选择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是婚姻市场的抢手货,的确是现在 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在我身边,我认识很多朋友的父母都希望能找个独生子女的作为自己子女的对象。因为自古而来多子多女的思想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谁都想开枝散叶,多子多福。现在有单独二胎这样的政策颁布,他们就努力抓住这个机会了。

随着生活成本的提高,多种原因夹杂在一起,很多独生子女并不想会多生一个小孩。在一项腾讯网做的调查中,现在尽管政策允许独生子女可以生第二胎了,依旧不想生二胎的原因中,近八成网友选择“经济不允许,生孩子成本太大”,而这几乎没有地域、性别和年龄的差别;如果政策允许,经济问题成了阻碍所有人群生二胎的最大原因。不过,从受教育程度来看,选择此项的比例与受教育程度成反比,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选择经济障碍的比例最小,只有六成左右,三成左右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选择了“工作太忙,多一个孩子没精力照顾”;高中以下学历的网友则超过八成认为经济为第一障碍。的确在像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里,养一个小孩的成本从出生到大学毕业绝对要超出100万,很多家庭难以再花费那么多钱去多养一个小孩,在时间和经济的条件下他们决定好好养好一个小孩就足够了。虽说经济原因是影响单独二胎出生的重要原因,但是在我们周围,想在我们贵州我们家乡那边,现实中很多人都有生二胎,现在放开了单独二胎,给她们生第二胎更减少了罚款的压力。因为他们的观念不同,生多一个也是这样抚养长大,地域和环境的不同,越是富裕的地区国度出生率越低,像日本出生率负增长,而贫穷的印度人口将超越中国。

单独二胎有助于减少失独家庭。随着计划生育的推行,出现很多的独生子女,很多独生子女因为多种的原因离开了人世,留下了孤独的父母在人间,这对父母是最沉重的打击,而他们的老去也给社会带来负担。就如我们村里,已经有好几对这样的父母,没有了仅有的小孩,现在还没老,生活还能自理,万一重病来临和年老日子苦不堪言。一个村都有这样的父母老人,纵观全国,带给我们的是很多悲凉,国家也要救济他们负担重。如果独生子女可以多生一个小孩,将在以后提升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家庭养老照料功能,多一个子女多一份希望多一份内心的安慰。

实施单独二胎能够增加未来的劳动力数量,提高社会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单独二胎,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出生人口的数量。中国一直保持低生育水平,甚至目前已接近超低生育水平。过低的生育水平不仅会导致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的短缺,更会降低经济潜在增长率。近年来我国劳动人口的降低,人口红利在不断消失,工人的人工成本在不断地增加,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往东南亚等国家,不利于经济的增长。潜在增长率的正面影响,负面影响程度也非常微弱。但是,当放开生育政策后出生的这一代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政策调整对潜在增长率的积极作用将会比较明显。有了充足的劳动力,各行各业才会兴旺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勃勃动力,稳定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篇6:二胎政策影响

摘 要:本文建立了短期模型--指数增长模型和长期模型Logistic人口增长模型,预测了2014年到2040年中国的总人口情况。其次,运用Leslie模型探讨了中国未来几十年的人口分组,即人口结构问题,继而采用老龄化指数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及其发展。在对全国人口问题进行过探讨后,我们又以此为基础,以青海的实际情况为例,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出生率;死亡率;指数增长模型;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问题重述

调整生育政策,被视为缓解“人口老龄化”,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手段。于是,我国采取“单独二胎”政策来调节这种现象。但是,单独二胎实施后,我国未来几十年的人口结构及老龄化程度又当如何变化呢?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实行单独二胎后到2040年我国人口数及人口结构、以及老龄化程度。并阐明“单独二胎”对青海(人口、经济、住宅、教育等)的影响。模型假设

1、把研究对象看成独立封闭的系统,即不考虑迁入迁出的因素对人口的影响。

2、忽略各种突发性事件,如车祸、地震等对人口总数的影响。

3、忽略经济,社会环境,政治坏境,资源等因素对人口的影响。

4、假设一定时期内人口增长率保持不变。

5、假设平均生育年龄为24~34岁,且24~34岁独生子女人数占独生子女总人数的比例与总人口中24~34岁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相等。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3.1 用于短期预测(2014~2020)的模型

200多年前,英国人口学家T.Malthus(1766―1834)调查了英国100多年的人口统计资料,得出了人口增长率不变的假设,并建立了著名的人口指数增长模型。

另外,指数增长模型与19世纪以前欧洲的一些地区统计数据有较好地吻合,迁往加拿大的欧洲移民后代人口也大致符合这个模型,另外用它做近期人口预测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记时刻t的人口为x(t),当考察的地区范围足够大时,x(t)是一个很大的整数,为了利用微积分这一工具,将x(t)视为连续的可微分的。记初始时刻(t=0)的人口为x0。假设人口增长率为常数r,即单位时间内x(t)的增量dx/dt等于r乘以x(t),于是得到x(t)满足微分方程

0xx(0)rx,dx/dt==

由这个公式很容易解出

ert0xx(t)..=

为了估计指数增长模型中的参数r和x0,需将(1)式取对数,得

0lnxa,lnxy,arty==+=..以t为横坐标,y为纵坐标,利用Excel表格,选定数据(国家统计局),插入图表,具体选项为“XY散点图”中的“平滑散点图”。则得到以下图表:

由上图可知,2000~2010年,y与t有很好的线性相关,2011~2013年,y与t有很好的线性相关。在此,我们取2011~2013年的数据来估算指数增长模型(1)中的参数r。

以t为横坐标,y为纵坐标,利用Excel表格,选定2011、2012、2013年的数据,插入图表,具体选项为“XY散点图”中的“平滑散点图”。再在表格中“添加趋势线(线性类型)”,并在添加趋势线选项中选“显示公式”和“显示R平方值”,则在曲线图中自动添加出方程y=rt+a及R2。得到下图:

由上图得到方程:

y=0.0049x+11.811

由上式得到:r=0.0049

由第六次人口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2012年,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突破一亿,总人口中25~34岁人数所占比例为14.87%,由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在生育阶段的独生子女,想要二胎的人群大约占50.1%,预测2014年独生子女家庭想要二胎的比例为:g*50.1%

因此我们得到:“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后,2014年人口增长率的增量为:

8810*607250.1%)/1.3*g*10*(1r=Δ

所以Δr=0.00275

所以“单独二孩”实施后的人口指数方程为:

r)t(r0exx(t)Δ+=

3.2 用于长期预测(2020~2040)的模型

长期看来,任何地区的人口都不可能无限增长,即指数模型不能描述、也不能预测较长时期内的人口演变过程。当人口到达一定数量以后,增长就会慢下来,即增长率变小。因此,我们引入阻滞增长模型――logistic模型。分析人口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因素对人口增长起着阻滞作用。

阻滞作用体现在对人口增长率r的影响上,使得r随着人口的增长而下降,所以,若将r表示成x的函数,r(x)应该是一个减函数。

dx/dt0x)0(x,x)x(rdt/dx==

于是对r(x)做一个最简单的假设:

r(x)=r-sx(r,x>0)

为了确定s的意义,引入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mx,当人口到达mx时人口不再增长,即增长率r(mx)=0,带入r(x)=r-sx,得:

r(x)=r(1-x/mx),联立上面的方程得到:

0mx)0(x),x/x1(rxdt/dx=.=

将上式用变量积分法求解得到:

rt-0mm1)e-xx(1x)t(x+=

则实施“单独二孩”后,改造公式为:

t)rr(0mme)1xx(1x)t(xΔ+..+=

根据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发表的《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能力研究》显示,中国的人口容量约为16亿,所以xm=16亿。

以2020年为0年,2021年为第一年,以此类推,求解2021~2040年的人口,整理得下表:模型的检验

1.对一元线性回归检验

此处检验了年份与总人口之间的相关性,下面以另外的一组年份与人口的关系为例说明检验方法。首先把收集到的1990年到2000年数据,画成“散点图”;接着,我们可以观察散点图上点的分布规律,拟合一元线性回归线。

从下图的拟合程度可知年份与人口呈线性关系,即可得出结论:短期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几乎不变。

2.对指数增长模型的检验

为了验证指数增长模型x(t)=x0ert的准确性,我们查找了2000年到2005年的人口数据,进行了以下验证。利用x(t)=x0ert(经计算,r=0.0056)计算出2000年到2005年的拟合人口数,得下表:

有图可以看出,指数增长模型所预测的拟合人口接近于实际人口数,所以,指数增长模型所预测的人口总数准确性很高,其预测得出的数值可以令人相信。

参考文献

[1] 谢金星,姜启源,叶俊.数学建模(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63―173

[2] 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tjsj/pcsj/

上一篇:6月入党转正申请书下一篇:监狱警察个人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