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培训记录

2024-07-20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培训记录(精选10篇)

篇1: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培训记录

2016年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培训记录

时间:2016年6月8日 地点:8楼会议室 人员:全体医务人员 主持人:唐洪乾 内容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一、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由分管院长、医务科、输血科、临床科室主任及专家组成。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协调处理临床输血工作,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每年至少开展临床合理、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1次,使医护人员临床合理用血知晓率达95%以上,确保新进人员培训率达100%,由医务科备案。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医院输血管理会议2次。

二、输血规范和科学合理输血

1.输血前必须完整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医疗组长或科主任核准并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前送交输血科备血。《临床输血申请单》复印件由科主任负责保存,每月末送医务科备案。2.决定输血治疗前,医患双方共同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患者或授权人应写明“我已经了解输血的风险性及并发症,同意接受输血治疗”并签名,存入病历。

3.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毫升时需经输血科医师会诊同意报医务科批准后才可用血。急诊用血事后2个工作日内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4.患者输血前必须进行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检测,结果存入病历。

5.各科主任、组长、主治(管)医师应根据部颁《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掌握各类成分输血指征,科学合理用血,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每年用血量纳入科室及医疗小组目标考核。

三、血液贮存发放和输血质量管理

1.输血科在血液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经办人要签名,有关登记资料齐全,保存至少10年。禁止接收不合格血液入库。

2.按A、B、O、AB 血型将全血、血液成分分别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保存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

3.血液成分保存温度和保存期按照部颁《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4.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5.受血者血样要求标签清晰,血样在密闭容器中运送。

6.由医护人员或经培训人员运送血样到输血科,双方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并登记。

7.受血者配血标本要求3天之内,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

8.配血前对每批检试剂实施质量监控。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受血者Rh(D)血型和抗体筛查,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交叉配血。

9.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要有两人复核。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

10.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共同核对患者信息、血型、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血液外观质量等,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11、提取的(出库)血液成分要求尽快输注。不得自行贮血。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12.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外观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再次床边核对后输血。严格无菌操作。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13.输血过程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应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时处理,并保留残留血液以备复查。医护人员应逐项填写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14.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交叉配血报告单等贴在病历中,如有输血反应应将详细情况记入病历,并将输完的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2~8℃至少保存一天。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

一、输血前申请

1、进行输血前检查:输血前应先做血型鉴定、输血前经血液传播性疾病指标检查;对已查过血型或输过血的患者,应在《血型与配血报告单》上注明ABO血型和Rh血型。

2、输血申请时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3、输血治疗前,主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的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或无自主意识的患者紧急输血,应报医院医务科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入病历。

4、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成分由于不能保存,一旦出库不能再退,请慎重申请。主要包括以下成分:各型血浆、冷沉淀、血小板、洗涤红细胞、新鲜全血。

二、输血申请

用血申请制度

血量

中级以上 上级医师 科主任 医务科

《800ml 申请 核准签发

800-1600ml 申请 审核 核准签发

.>1600ml 申请

核准签发

批准

1、由经治医师根据患者情况结合相关检查评估患者的输血需求,确定输血后,备血量《800ml的,应由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并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备血量800-1600ml的,由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并由上级医师审核,科主任核准签发,备血量.>1600ml的,由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主任核准签发,报医务科批准后,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前交血库备血;急诊及特殊输血除外(紧急用血的患者可先用血后补办报批手续)。

2、临床输血申请单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别、床号。

临床诊断、输血目的、既往输血史、预定输血史、预定输血量。

③ 相关检验:ABO及Rh(D)血型、血红蛋白、HCT、血小板、乙肝表面抗原、抗丙肝抗体、抗HIV抗体、梅毒抗体等。

④ 申请日期、输血日期、申请医师,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及医务处签字。

4、手术中或急诊病人需要紧急用血时,应当遵照下表顺序说明以下内容,血库将作记录并保存,备查。血库人员见到血样应立即进行交叉配血,并及时通知用血科室取血。用血科室事后应按照要求及时补开《临床输血申请单》,送血库保存。

病人姓名

住院号 申请科室 血型 成份 血量 申请时间 申请人(全名)受理人

三、受血者血样的采集和送检

1、确定输血后,护理人员遵照医嘱由抽血护士持贴好病人信息的试管,至需要输血患者床前,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房、床号和诊断,如果患者意识清醒,要求患者自己回答姓名以及其他适当的问题确认其身份。如果患者意识不清,通过询问患者的亲属或其他工作人员,确认患者的身份。

2、确认正确后采集2-3ml抗凝血样,血样采集时注意以下事项:

①采集血液时不要直接从输液管内放血或从正在输液的一侧肢体采集血液,以免血液稀释,降低抗体滴度而引起配血错误。②防止标本溶血,有溶血时必须重新采集。

③应在患者应用肝素等抗凝剂治疗前采取血样,如患者已用肝素等抗凝剂治疗,应及时通知血库。

④如患者需应用右旋糖酐或(和)白蛋白或(和)脂肪乳剂等药物治疗时,应在输注药物前采集血样备用。倘若输注后采集的血标本,应及时通知血库。

3、血液采集后,由病区医护人员或指定专门负责人员将受血者血样和申请单送血库。

4、为避免或减少差错的发生,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血样不能同时抽取和用同一标本。确定输血后应至少提前一天做血型鉴定,临床医生在接到血型报告单后将血型填写在血型与配血报告单和临床输血申请单上。交叉配血血样另行抽取,急诊和紧急情况除外。

四、交叉配血

1、由血库工作人员对送到血库的申请单和血样进行审核,当用血申请单或患者血样标识不充分,或者发现有细节不符时,血库工作人员应拒绝接收,以保证遵循正确的程序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2、由于供者红细胞的免疫性刺激,机体可迅速产生抗体,为确保患者始终接受配合的血液,新鲜的血样非常有必要。交叉配血的血样不能超过3天,对下列之一者血液交叉匹配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24小时的。① 有输血史 ②有妊娠史

③ 抗体筛选与鉴定阳性 ④

大量输血患者等

3、交叉配血时,血库工作人员再次逐项核对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和RH血型,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交叉配血。

4、配血操作按规范进行,血液交叉配血试验除盐水介质外,至少一种检查IgG血型抗体特殊介质交叉试验(如聚凝胺法、微珠法等)。确定病人体内存在冷抗体时,交叉配血试验应在37℃进行。

5、配血相合时正确填写交叉配血报告单,按复查程序自检后手写签字。血液交叉配血单保存10年。

6、第一时间通知输血科室马上到血库取血。

五、临床取血

1、临床科室接到取血电话或自己询问得到可以取血的答复后,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或科室指定专门人员持临床输血取血单到血库取血。

2、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血型、供血者血袋标签(血站的名称,条码编号、血型,血液品种及数量,采血日期及时间,或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配血实验结果以及血液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并注明取血时间后方可发出。

3、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发血: ①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②血袋有破损、漏血; ③血液中有明显凝快; ④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⑤血浆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⑥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⑦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⑧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地方。

4、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六、输血前核对和贮存

1、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若因故暂时不能输注时,应根据各种血液不同贮存条件进行正确贮存。红细胞应贮存在2-6℃的冰箱,血浆融化后2-6℃可保存24小时,否则应弃用,冷沉淀溶化后6小时内应输注完毕,血小板不得自行贮存,应及时联系血库送回于血小板恒温震荡仪中保存(20-24℃)。

2、血液取回后由两名护士或医务人员再次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上的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外观质量是否异常。血液制剂颜色是否正常等,准确无误方可输血。如发现任何不符的地方,或者血袋有任何异常,血液不得用于输注,并立即通知血库。

3、发现有下列情况时,血液不得使用

① 血液在冰箱外或者可能曾经在冰箱外超过30分钟。②有迹象表明血袋有渗漏或血袋被打开过。③ 血浆为粉红色或者红色。

④红细胞颜色看起来为紫色或黑色。

4、输血前应告知患者或(和)亲属一旦出现寒颤、颜面潮热、呼吸短促、疼痛或烦躁不安等症状,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发热患者需要输血时应将体温降至38℃以下方能实施输血。

5、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七、临床输血

1、输血时再核对:由两名护士(其中至少一名注册护士)共同到病人床旁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制品袋血型与编码、有效期无误后全名签字才能进行输血。

2、如病人意识清楚时,应要求病人回答自己的姓名、年龄或其他相关内容;如病人意识不清,请病人亲属说明病人的身份,再次确认其身份。

3、应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尤其是红细胞制剂),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袋继续输注。

4、除用生理盐水冲洗输液器管道外,严禁在血袋中添加任何药物。

5、输血时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一般情况下输血速度为5ml/min,输血开始前15分钟要慢(2ml/min),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失血量、贫血程度、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急性大量失血需快速输血时,输血速度可达50-100ml/min。一个单位的红细胞或200ml的全血必须在两小时内输注结束。

6、通常在输血速度不快的情况下血液制剂不需要加温,如遇下列情况可进行血液制剂加温

① 大量快速输血,成人>50ml/(kg.h),儿童>15ml/(kg.h)② 新生儿与婴幼儿换血

③ 患者体内存在具有临床意义的冷抗体 ④加温时水温应控制在35-38℃左右

加温后的血液制剂必须尽快输注,不得再保存

7、输血过程中的监测和记录:医护人员在输血开始前、输血开始时、输血后15分钟以及输血过程中每30分钟1次、输血结束时、输血结束后每30分钟1次连续2次对患者一般表现、脉搏、血压、呼吸频率、液体出入量等进行监测记录,并需记录输注血液制剂种类和数量。

8、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寒战、颜面潮热、呼吸短促、疼痛或烦躁不安等输血反应症状时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详细记录。

八、输血完毕

1、临床输血记录单(血液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报告单)随病历永久保存备查。

2、医护人员对有或无输血反应与相关性疾病的患者均应在病历中描述。

3、有输血反应与相关性疾病,医护人员在病历中描述必须包括:血液制剂种类和数量、输血时间、发生输血反应时间、症状与体征、诊断与治疗等;再一式两份逐项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一份随病历保存,一份返还血库保存,并由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

3、输血完毕后,输血器材毁形消毒后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有相关记录。血袋及时送回血库,至少在2-6℃冰箱中保存24小时,放在专用医疗垃圾焚烧袋内封存,由相关部门统一进行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医疗废物交接时必须有签收记录,记录结果保存备查。

4、输血治疗后病程记录中要对输注效果进行及时评价,如果输注无效,要分析原因,必要时请血库或其他相关科室协助查找。

九、输血不良反应与相关性疾病处理

1、输血过程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处理: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立即通知值班医师、上级医师和血库值班人员与医院相关部门,患者必须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详细记录。

2、疑诊患者输血不良反应进行以下核对检查

(1)ABO与Rh(D)血型溶血性输血反应:1)2名或以上医护人员共同核对病人《临床输血申请单》、《临床输血记录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及病史各项内容;2)血库两名工作人员共同核对病人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各自单独应用保存于冰箱中的病人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病人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新检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3)立即抽取病人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病人血液,检测血清间接胆红素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含量、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严密观察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变化情况。5)记录患者出入尿量,严密观察尿色变化,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6)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2)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 1)由血库通知供血机构;

2)在病人或/和直系亲属、医院、供血机构三方共同在场的情况下,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3)每半小时一次共2次,抽取病人血液做细菌学检测。

十、自体输血

1、对于择期手术患者,可动员患者亲友无偿献血,无偿献血应当到烟台血站履行相关手续。

如果患者体质符合标准,要动员患者进行自身储血,术前自体采血由血库或输血科室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采血、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2、采集血液后工作人员必须在血袋立即注明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采血量、采血日期、采血者。病人意识清楚时,病人在采集血液的血袋上全名签字;病人意识不清楚时,直系亲属与相关陪同人员在采集血液的血袋上全名签字。

3、手术室内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十一、特殊输血

1、新鲜全血申请

临床需要新鲜全血时,需提前2天向血库提出申请,血库见到申请单后同烟台市中心血站联系。

2、RH阴性病人用血时,应当提前3-5天向血库申请,以便于中心血站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调集相合的血液。

3、特殊情况下,进行不相合血液输血时必须履行下列程序: 病人意识清楚时,经治医师与血库必须共同告知病人与直系亲属血液制品不相合性输注利弊;病人意识不清楚时,必须告知直系亲属与相关陪同人员。在征得病人或/和直系亲属同意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详细说明并签字,上报医院医务科备案签署同意后方可实施。

4、手术预约时间改变、输血反应或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均应及时通知血库,以便调整备血数量和时间及统计输血反应。

5、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对已做完交叉配血而因故暂时不输,可在血库储血冰箱暂时保存,待输血条件恢复后再取回输注。血液一经开封,则不能保存。

十二、其他

本细则未尽事宜,请参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执行。

篇2: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培训记录

2015年X月X日下午,我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在X楼X楼召开了2015年第一季度临床输血工作会议。会议由医务科副科长X主持,院长、副院长、各科科主任及护士长和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相关成员参加。

首先输血科主任X汇报了2014年度输血科工作总结,并对照二甲医院技术标准提出了2015年输血科工作计划。

然后XX科长总结了2014年度医院全年临床用血管理、互助献血宣传。2014年全年互助献血比例为用血量的X%,而2015年一季度互助献血比例仅为X%。XX还对2014年全院临床用血检查情况进行了通报。请各科室对各项输血工作予以重视,我们将根据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奖惩。

最后X代表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提出了2015临床输血工作目标,与会代表就临床用血各个环节展开了热烈讨论。

篇3:临床输血管理薄弱环节及对策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历材料

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两年时间每个月随机抽检5%左右的归档输血病历 (50份左右) , 根据各用血临床科室病例数按比率决定抽检数量。共统计检查了1120例输血患者的归档病历。

1.2 检查方法

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试行)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浙江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考核细则》等法规规章, 我们制定了本院的《临床输血检查考核办法》。内容包括输血审批、输血申请、治疗同意书、输血前检查、样本采集与送检、交叉配血、血液交接、输血监控、不良反应监测和临床用血计划等十个方面。

1.2.1 输血审批。

按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指南》所列各种血液成分的适应症, 遵照科学、合理原则用血, 不得浪费和滥用。如:Hb<100g/L或HCT<0.30为红细胞悬液的使用适应症。一次输 (备) 血量超过2000ml需要履行报批手续[1]。

1.2.2 输血申请。

输血申请单由经管医生逐项填写, 由主治或上级医生核准签字, 内容不得缺项, 开单时若输血前检查尚无结果, 需标注“标本已送检, 结果待报告”。申请输血理由须符合输血指南要求, 做到合理规范[2]。

1.2.3 输血治疗同意书。

不允许漏签, 要注明血液成份的名称及数量、医患双方签名、签署日期时间等。

1.2.4 输血前九项检查。

在患者输血之前需检测HBV两对半、HCV抗体、梅毒、HIV抗体及ALT。急诊输血来不及检测者, 必须在输血之前采集上述检测所需血样, 采血时间有据可查。

1.2.5 样本采集与送检

患者血样上的标识内容需清晰明确, 采血者与核对者在标签上双签名, 标本交接有记录有签名。

1.2.6 交叉配血。

配血报告内容完整、明确, 配血者、复核者、取血者、输血执行者 (2人) 完整签名。

1.2.7 血液交接。

临床医护人员需凭提血单领取血液, 血液交接过程有完整的记录。从2010年9月开始, 我院已经实现血液交接的任何环节均由医护人员完成, 再无未取得执业资质者插手。

1.2.8 输血过程监控。

由两名医护人员检查血液及血袋外观质量、血液标签信息、配血报告内容, 共同签字后开始执行输注。血液离开血库后应在3分钟内开始输注, 1u的成份血应在小时内输完。

1.2.9 不良反应监测。

监测至少包括输注开始前、最初15分钟、结束后三个时间点。出现输血不良反应要填写不良反应回报单并记录处理过程和结果, 且内容与病程记录中一致。

1.2.10 临床用血计划。

各用血临床科室要按年度、月度上报用血计划, 并根据计划量进行实际申请。

2 结果

各项内容均符合要求的输血病历占受检总数81.8% (916/1120) , 20份有缺陷的病历中问题主要集中在输血治疗同意书漏签或缺项、输血申请单不完整或申请理由不规范、输血前九项检查不完整或操作不规范、输血适应症把握不当等几个方面, 具体数量见表1。

3 讨论

存在缺陷的2 0 4份受检病例中, 共发现602处错误或不足, 其中88.3% (532/602) 是临床医生造成的, 1 1.6% (7 0/6 0 2) 由于护理人员的原因, 未发现输血科有明显过错。尤其是输血治疗同意书漏签或缺项、输血前检查未按要求执行, 这样严重的违规发生率达到1 1.2% (0.8+4.9+5.5) 。可见有部分临床医生法制观念淡薄, 自我保护意识欠缺, 一旦发生这方面的医患纠纷, 必然对己方极为不利。加强对临床医护人员科学合理用血的宣传教育, 提高他们输血文书的书写质量, 规范临床输血行为已经迫在眉睫[3]。实事求是地讲, 近几年我们对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不可谓不大, 每年组织2~3次全院培训, 绩效考核处罚力度也不小, 每月均对临床输血工作进行检查, 对存在的问题都有指导点评, 基本能落实与相关责任人绩效考核挂钩, 然而收效甚微。2011年9月我们作了两方面改进, 一是将月度考核结果、整改意见及对医护人员的扣罚情况在医院局域网上公布;二是启用电子病历管理, 输血申请改由电脑上开单, 患者信息及检验结果自动读取, 申请输血理由按照临床输血指南的要求提供备选, 若输血理由与检验结果相矛盾则系统会自动否决, 输血治疗同意书完整签署后系统才允许进行下一步操作。以上两项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10月份的输血检查考核中, 未发现输血治疗同意书和输血申请单方面的缺陷。

*注:严重缺陷, 《临床输血检查考核办法》强调必须100%合格。

检查到的6 0 2处缺陷问题中有111处是输血适应症把握欠缺,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类是患者术前血红蛋白值在正常范围, 术中失血量无明确记载, 没有术后检测的血红蛋白值作为依据就输注悬浮红细胞, 医生凭经验认为患者需要补充[4]。另一类是不少低蛋白血症患者, 用冰冻血浆来补充白蛋白, 可能是因为药品白蛋白来源紧张且价格昂贵, 再加上医院对医生的考核中有“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率”的内容, 而血浆收费归属“治疗费”, 医生往往不顾输血指征忽略了输血的传染病风险和不良反应风险。余下的491处缺陷, 多是由于医护人员对输血医疗文书不够重视导致, 或漏签漏记或敷衍了事。我们应当加强宣传教育、严格检查整改、落实惩罚措施, 更为有效的是完善各种软件硬件, 从制度和技术层面都不给医生犯错的机会[5]。

摘要: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试行)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浙江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考核细则》等法规规章, 从输血审批、输血申请、治疗同意书、输血前检查、样本采集与送检、交叉配血、血液交接、输血监控、不良反应监测和临床用血计划等十个方面, 对本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1120份归档输血病历进行检查考核, 从输血管理的角度对问题比较集中的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申请单、输血前九项检查和输血适应症等几个方面进行现象、原因分析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输血管理,病历检查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试行) [S].卫医发[1999]第6号.[1999-01-05].

[2]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S].卫医发[2000]第184号.[2000-06-02].

[3]马朝霞.规范输血病历书写强化医疗质量管理[J].现代医院管理, 2008, 3 (3) :67-68.

[4]包健.临床用血合理性及输血安全分析[J].医学信息, 2011.24 (3) :1148-1149.

篇4:临床输血病程记录规范

随着《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为深入贯彻此办法,进一步加强我院临床输血工作,促进科学合理用血,特制定南安市海都医院临床输血病程记录,规范非首次输血需对上次输血是否有效果进行总结性评价。

一、每次输血治疗,均应有相关输血病程记录且必须记录完整,涵盖以下要素,输血病程记录中应有患者的血型、输血原因、目的、输血指征的描述、输血的起止时间、过程的描述、输注何种血液成分和数量以及输血治疗效果的评估。非首次输血需对上次输血是否有效果进行总结性评价。

二、描述的基本格式:

(时间),患者因(原因)或(诊视发现),化验结果(血常规或出凝血时间),在(时间)给予 型RhD 性 血液成分(数量),予以(输血目的)治疗,(时间)结束,输血过程

(是否顺利),(有无)

输血不良反应,输注后(可描述症状或进行相关检测)。

医师签名:

三、其他要求:

1.输血治疗医嘱需与病程记录相符。

2.病案首页应有输血记载(包括:血液成分及数量)。3.手术记录、术后病程记录、麻醉记录、手术护理记录中失血量及输血量的描述要一致、相符。输血量与发血量一致。

4.输血治疗后,经治医师应对输血效果进行评估描述。5.各种输血治疗记录齐全,主要包括输血治疗同意书、配发血报告单、输血前检查报告单、血常规报告单以及病历输血记录等,不可缺失。

7.医生待患者输血后,如有输血不良反应,应及时、认真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及时送至输血科,对有输血发生不良反应者应在其病案中进行相关处理记录描述。

8.配发血报告单应及时粘贴于病历中不得丢失。

输血病程记录示范文本

首次或第一次输血病程描述

记录日期和时间

9患者今日查血常规:白细胞 1.22×10/L,红细胞2.0412×10/L,血红蛋白66g/L,红细胞压积0.192,血小板1499×10/L。血色素低于70g/L,血小板低于20×10/L。患者为恶性血液病患者,目前正在化疗期间,为防止出血,纠正贫血,今日给予O型去白悬浮红细胞2U及O型单采血小板1人份静点。于今日19:00开始输血治疗,于今日23:30输完血制品。输血过程顺利,患者无寒战、皮疹、恶心等特殊不适。明日复查血常规后评价此次输血结果。

医师签名:

再次输血输血病程描述

记录日期和时间

9患者今日查血常规:白细胞 1.21×10/L,红细胞2.4312×10/L,血红蛋白75g/L,红细胞压积0.216,血小板24×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98.9%,单核细胞百分比:0%,中性细胞百分比:1.1%,嗜酸细胞百分比:0%,淋巴细胞计数:0.89×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01×109/L。从以上检测结果分析,昨日输注血后,血红蛋白与血小板计数均有所上升,可认为输注血液有效。考虑患者为恶性血液病患者,目前正在化疗期间,血小板计数还是明显偏低,避免(预防)患者随时有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的可能,为防止出血,今日继续给予O型单采血小板1人份静点。于今日17点开始输血,今日18:30输完血小板。输血过程顺利,患者无寒战、皮疹、恶心等特殊不适。明日复查血常规后评价此次输血结果。

篇5:临床输血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制度

符合用血条件 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用血病人。慢性出血导致血色素下降至50-60g/L的病人。3 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凝血因子缺失病人。4 严重烧伤病人。

成分血的适应症 全血只适用于失血量已超过1000ML---1200ML,并同时有进行性出血,濒临休克或已发生休克的患者。

2悬浮红细胞:应用于临床各科输血,适用于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的输血者和外伤手术等引起的急性失血患者。浓缩红细胞:【同悬浮红细胞】。4 洗涤红细胞:①主要用于输注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③高血钾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④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而引起发热的患者等。白{粒}细胞:白{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①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计数低于2万的病人。

②血小板数量正常但血小板功能下降者。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缺乏症或凝血功能障碍者。冷沉淀:主要用于对于VII因子、XIII因子缺乏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病,血管性血友病,儿童及成年人轻中型血友病,各种大量失血及低容量性休克并发的DIC以及白血病,肝衰竭病所致的纤维蛋白缺乏,创伤、烧伤、烫伤、严重感染等患者。

输血前评估 医师在决定是否对住院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必须按照《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表》,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评估。评估必须由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进行,并由评估医师在评估表上签名。患者或家属签订输血同意书: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需要输血治疗时,应切实负起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安全用血的责任,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可能发生输液反应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窗口期问题),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订输血同意书。这样使患者及其家属知道输血及有治疗作用,但又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从而杜绝输注“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新鲜血”,医院的输血人次减少总用血量下降,同时也减少了由于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临床输血申请和审批:输血申请单一律由主管医师填写,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生签字核准。严格控制<600ML原则上不输血,申请输血量1600ML以上去,择期手术报医务科审批外,须经输血科医生会诊审核。紧急输血科主任或值二线的医生(或总住院医师)签字核准,急诊用血事后2各工作日内及时补办相关手续。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如循环稳定的情况下,失血量不超过血容量的20%时不输血)。临床医师必须重视成分输血,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医师应将相关记录写在病程记录中,麻醉医师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中。四

输血后评价 每份输血病例(自评价)由本治疗组最高级别医师进行输血后评价,并在《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表》填写结果、签名。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评价表作为科室医疗质控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备查,不得丢失。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要根据每个月对本科所有的输血病例临床用血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汇总形成书面材料一式三份,一份作为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其余两份分别送医务科、输血科,以供进行“临床科室用血情况考核”。3 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要根据每个月医院医疗质量检查通报中有关各科室输血质量内容,提出各自科室的整改措施,并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好整改措施。以确保临床用血质量不断提高。医务科和输血科每个月抽查部分输血病例资料,对临床用血质量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每个月医疗质量通报的一部分内容。并针对医务人员输血质量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对出现较突出质量问题的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输血技术规范的学习、培训。

输血效果评价

术中情况:

实际用血量:红细胞------ML,血浆-------ml,血小板-------人份,其他------

输血后相关检查:

篇6: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培训记录

尊敬的院职能领导:

【建设输血管理信息和输血科管理信息系统的法律法规依据】

一、2012年实施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00年实施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199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等国家、地方颁布的各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的4.19.4 开展血液全程管理,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申请审核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核对 制度,做好血液入库、贮存和发放管理之4.19.4.2 建立输血管理信息系 统,做好血液入库、贮存和发放管理。

【建立健全输血管理信息和输血科管理信息软件系统必要性】

一、计算机输血管理信息系统化在临床科、护理单元、输血科的应用,一方面是为了适应临床输血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它是各医院进行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输血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实现信息化作为医院输血科管理的一部分,主要起到了血站血液信息管理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与医院其他管理系统高效共享相关数据,包含的信息数据涉及范围极广,可以延伸涉及到医生、护士等人员。建立输血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促进流程与信息的规范化,有利于保证和提高血液输注质量管理工作、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

二、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院的高速发展的今天,输血科的工作任务也日趋繁重。随着临床输血技术的发展,医院输血科质控工作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其成立时间短、底子薄,由过去的血库改建而成,原始手工工作模式其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临床的输血医疗工作的需求,尤其是我们医院在创“三级医院”,医院的业务规模逐步壮大,临床用血量也在逐年增加,对输血科的质量管理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输血科及临床输血的发展情况,必须建立健全输血管理信息和输血科管理信息软件系统。

三、输血质量管理信息和输血科管理信息软件系统的建立不仅是临床输血质量工作的保证,也是临床输血安全的保证;不仅是提高临床输血水平的关键,也是输血医疗质量管理的需求,更是临床输血诊疗实际工作和输血科发展壮大的需求。输血科的管理软件系统的建立必将对患者的救治效果、医院的医疗质量、提高输血工作者自身医疗水平、避免医疗事故及减少医疗纠纷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输血管理信息和输血科管理信息软件系统乃当务之急,输血科全体员工恳请院职能部门领导酌情调研,予以批准为盼。呈送:

篇7: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组成及职责

一、输血管理委员会组成

主任:

成员:

二、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责:

1、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宣传贯彻执行国家《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推动、促进、完善医院临床输血发展和管理。

2、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临床血液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制定院内临床合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和临床输血标准操作规程,并监督实施。

3、在院长或分管院长领导下,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度等对全院临床用血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杜绝临床输血事故的发生。

4、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并监督运行,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5、制定本院输血计划、岗位职责,并认真组织实施。

6、制定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计划,努力提高工作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规范性地促进输血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和运用。

7、组织调查与输血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和差错,提出预防或减少、杜绝其发生的措施和方案。

8、监测、分析和评估本机构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情况

9、执行用血审批制度和统计上报工作。

10、每半年组织召开一次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及时通报输血管理工作动态,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及时整改。

11、定期总结分析全院输血管理工作情况,持续改进输血工作,不断提高输血管理水平。

篇8:临床输血知识培训考试试卷

1、新鲜冰冻血浆保存期为( )

A、-20℃以下可保存1年 B、-10℃以下可保存1年 C、-20℃以下可保存2年 D、-20℃以下可保存5年

2、临床输血的原则( )

A、输新鲜血 B、同型输注,患者缺什么成分输什么成分,输成分血

C、全血比较全,输全血

3、冷沉淀应在什么条件下保存,效期为多少时间?( )

A、-20℃以下,采血之日起效期1年 B、-30℃以下,采血之日起效期1年

C、-30℃以下采血之日起效期2年 D、-20℃以下采血之日起效期2年 4、400mL全血分离出的血浆制备的冷沉淀,其容量及Ⅷ因子含量为( )

A、50mL左右,Ⅷ因子含量大于120 IU B、20-30mL,Ⅷ因子含量大于80IU

C、50mL左右,Ⅷ因子含量大于80IU D、10-20mL,Ⅷ因子含量大于80IU

5、冷沉淀在37℃水浴中完全融化必须在多少时间内用于患者( )

A、8小时 B、10小时 C、4小时 D、24小时

6、临床输血一次用血或备血量超过毫升时如何申请( )

A、履行报批手续,经输血科会诊,科主任签名后报医务科批准(紧急用血除外)

B、需经院长签字 C、只要输血科主任签字 D、只要医务科同意签字

7、临床用血机构应向采供血单位提供什么备案资料( )

A、应提供医疗机构许可证、临床用血证、取血人员身份及资质材料、送检人员资质材料 B、只提供临床用血证 C、只提供医疗机构许可证 D、只要检验人员的资质

8、红细胞血型包括( )

A、ABO血型和RhD血型 B、ABO血型 C、RhD血型 D、BO血型

9、何时采集受血者用于交叉配血试验的血标本( )

A、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B、必须是输血前7天之内的

C、输血前半月之内的 D、输血前24小时之内 E、以上都是

10、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必须核查的主要内容( )

A、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标签填写

B、包括:血站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制备日期及时间 C、主要是物理现状和包装

二、填空题

1、新鲜冰冻血浆(FFP) 用于( )的患者。

2、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管理 ( )。

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 ( )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4、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国家提倡( ) (周岁 )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5、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 ) 毫升,最多不得超过 ( ) 毫升,两次采集间隔期( ) 。

三、简答题:简述输血的并发症。

答案:

一、选择题 1-5:ABBBC 6-10:AAADB

二、填空题1. 凝血因子缺乏 2. 第一责任人 3.800-1600 4.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 5.200,400 ,不少于六个月

篇9: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培训记录

培训记录

时间:2016年5月3日 地点:8楼会议室

人员:手术室及外科医护人员 主持人:张林 内容:

一、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

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由医院主管院长负责,药事管理委员会提供咨询与技术支持,医务科、药剂科、感染科、质控科、护理部、外科病区、麻醉科、检验科等共同参与,并由医务科组织协调,负责本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指导、管理等工作,确保本制度贯彻落实。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感染。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

三、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

1.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2. 清洁手术:为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严格控制,用药比例不超过30%,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如: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等。

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大于3小时)、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眼内手术等;(4)存在感染相关高危因素者:年龄超过70岁、糖尿病控制不佳、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

3.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4.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5.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或手术室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时,除应针对性预防用药外,手术科室、感染科还应积极调查和处理感染原因。

四、药物的选择

1.选择抗菌药物基本原则:应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患者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疗效肯定、安全、相对广谱、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头孢菌素为首选。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氟喹诺酮类药物应严格控制使用。

2.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选用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

3.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是进入腹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肠杆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

4.下消化道手术除预防用药外,术前一日要分次口服很少被吸收的肠道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并用口服泻剂或灌肠清洁肠道。

5.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五、预防用药的时机

1.严格把握预防用药时机,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MIC90)。一般应于切开皮肤(或粘膜)前0.5~2小时或麻醉诱导时在手术室开始给第1剂抗菌药物,剖宫产术应在钳夹脐带后立即给药。

2.术前及术中初次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由手术医师开具,手术室护士执行,登记用药并签名,手术室不得干预抗菌药物的使用。

六、预防用药的方法

1.预防用药宜静脉滴注,溶媒体积≤100ml,对没有禁忌症的患者,一般应30分钟滴完以达到有效浓度。克林霉素、甲硝唑等用法按药品说明书有关规定执行。

2.血清和组织内抗菌药物有效浓度必须能够覆盖手术全过程。选择半衰期短的抗菌药物时,若手术时间≥3小时,或失血量≥1500ml,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选择半衰期长的抗菌药物(如头孢曲松)则无须补充给药。

3.一般应短程预防用药,择期手术结束后不必再用。若患者有明显感染高危因素,或术前已发生细菌污染(如开放性创伤)时,可再用一次或数次至24h,特殊情况可延长至48h。其中,清洁手术和介入治疗预防用药时间应≤24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至3-7天。手术中发现已存在细菌性感染,手术后应继续用药直至感染消除。

七、监督管理

1.严格控制新上市的、限制性使用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用于预防用药。

2.对于有特殊病理、生理状况的患者,预防用药应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等规定执行。

3.术后如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属治疗性用药,应及时采集标本送病原学检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病程记录中应注明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预防用药”还是“抗感染治疗”,不能写成“对症”、“抗炎”等。

4.临床科室应加强科内督查,并将督查结果记录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科内督查记录》上。质控科、医务科每季度将对督查结果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全院通报,作为科室年终评优的指标之一。

5.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定期组织专家,结合细菌耐药监测情况,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进行分析评估,并根据耐药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状况,调整预防用药的品种,及时通报。

篇10: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培训记录

今年,我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将根据工作职能。进一步的加强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在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工作中,开展多形式输血安全和血液保护措施,保持临床血液供应充足、安全、有效。

具体计划如下:

(一)加强对临床用血管理、监督和检查。

严格按照国家《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淮北市朝阳医院临床用血指南》等要求,督促建立和完善规范的用血制度,认真履行输血管理委员会的职能,不断提高医院的临床用血管理水平,并做好临床用血的考核、评价、检查工作。

(二)提高医院的科学合理用血水平。

加强对临床医生的临床用血知识培训教育,通过教育培训,合理掌握临床输血指征,提高科学合理用血水平,做好血液开源节流工作。全年开展全院输血知识培训至少一次。

(三)要加强输血科的建设。

加快输血科血液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加大硬件投入、加快人才培养,鼓励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障技术。保证输血科24小时为临床提供血液保障的能力。支持临床和输血科开展临床用血的科学研究,支持相关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应用于临床。

(四)加强血液冷链管理,确保血液安全。加强血液冷链管理,确保血液和血浆储存和运输的系统,以安全的方法维持血液及成份制品的各项水平。培训领取血液的护士、医生、驾驶员,保证血液安全。在工作中推广血液冷链设备的使用。

(五)严格落实输血科工作人员备案制度。

要严格按照省卫生厅、市卫生局下发的文件精神,建立健全输血科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尤其是对新参加工作的同志要加强培训,落实备案,严格管理。

(六)成分用血

加大管理力度,保持医院临床输血95%以上的成分输血率。

(七)开展自体输血

进一步和临床沟通、配合、宣传,积极开展自体输血,提高自体输血的比例,力争达到5%。(目前我院自体输血2.5%)

(八)认真执行输血前的相关申请、检测、审核、不良反应报告等规定

1.输血前感染性5项检验100%。2.输血治疗同意书签署100%。3.开展输血评估 4.输血适应症合格率>95% 5.完善输血记录力争95% 6.血液有效使用率100% 7.不良反应报告100% 8..不良反应反馈率100%

上一篇:唯美光棍节祝福朋友圈文案(70句)下一篇:河南省美丽乡村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