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读书心得体会

2024-07-04

《矛盾论》读书心得体会(共9篇)

篇1:《矛盾论》读书心得体会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写的。该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超多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在许多方面发挥发展了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的复杂矛盾。

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这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必须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毛 泽 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状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表此刻:首先,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其次,把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关键。再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贯穿于对立统一的全部资料之中,是深刻理解和正确应用对立统一规律的钥匙。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我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必须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在必须的条件下双方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失去一方,他方即不存在。一切矛盾着的事物和矛盾着的概念,都是因必须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靠。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倾向。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相对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矛盾双方互相排斥,对立的斗争性是不受条件限制的。它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阶段,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始终。而矛盾的同一性则必定要以必须的条件为前提,条件的改变则促成矛盾的转化,没有必须的条件则矛盾双方不能共存也不能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毛 泽 东同志在文章中着重分析了矛盾形式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的区别。对抗性的矛盾发展到终点,必然要用外部冲突的方法来解决;而非对抗性的矛盾则主要经过调整内部关系,建立和谐与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正确分析和决定矛盾的具体性质对于指导革命实践至为重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它不仅仅是客观世界的规律,而且也是认识的规律。

如今,世界在变,世界在发展,但毛 泽 东同志的《矛盾论》,用矛盾分析方法对待一切却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个性是对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导好处。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会造成冲突,构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构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人生矛盾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一切人生关系中,无不存在着矛盾冲突。

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应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务必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个性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务必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在人生这一普遍性创造自我人生的特殊性。

于矛盾中谋求前进,于矛盾中谋求发展。但愿我们都能自觉地学会用矛盾的方法应对矛盾的人生世界,从而使我们人生前进的步伐迈得更坚定,更有力!

篇2:《矛盾论》读书心得体会

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是的,整个世界上从古至今几千年的发展也都是在矛盾中度过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自始至终充满着矛盾,可以说,按照列宁的说法,那就是“承认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会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趋向”。不是这样吗?就拿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来说吧,封建社会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上是比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强多了,但是,由于体制上和意识形态乃至文化方面的一些因素,使得科学技术发展不起来,这就大大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致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提高,这就产生了矛盾,也就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方面的矛盾,由此,渐渐地就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得到了很大发展,科学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在思想和文花方面的视野也有了很大的开阔。但是,由于大官僚大资本家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工人们是一天十几个小时不停地做工,但仍然是吃不饱、穿不暖,一个月下来,被资本家七扣八折挣下来的那点工钱根本就没法养家糊口,于是,就产生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志于社会变革的仁人志士就会首先站出来,试图探索改变这种现状的道路。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整个世界几千年的发展都是在充满矛盾的过程中度过的,没有矛盾就不可能有世界的发展。正如毛泽东主席所指出的“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是孕育和存在于世界上一切事物之中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如此。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出现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致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到江西中央苏区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占据中央统治地位,致使第四、五两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等,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也是充满曲折,也是在充满矛盾和解决矛盾中度过的,不然的话,能有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次又一次地从危亡中挽救了共产党,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沿着正确的航向驶向胜利的彼岸吗?这正如毛泽东主席所指出的“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救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是啊,世界上无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产生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

“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为我们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指明了方向,这大千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矛盾,其原因、其性质各不相同,所以,解决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来解决。比如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就要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来解决;党内的矛盾,就要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解决。在改革开放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而绝大部分人才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有一部分人还处在贫困线上这样就出现了贫富之间两极分化的矛盾,而要想解决这个矛盾,不能靠别的,只能靠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就业的岗位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提高了,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也才能解决贫富不均的矛盾。

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矛盾,每当历史向前迈进了一步,旧的矛盾解决了,而新的矛盾又产生了,所以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也都是在解矛盾中度过的,而解决不同的矛盾,也要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计划经济时期,特别是1950年代至1990年代,居民们所食用的粮油实行的是定量供应,每人每月也就是半斤油和二十七、八斤的口粮,甚至还不到。特别是象大米白面这样的细粮,每个月加在一起也超不过那么五六斤,可以说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过得是相当的苦,虽然每斤粮的价钱超不过两三毛钱,价格较低,但是人们却吃不到更多的细粮,可以说是苦不堪言。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到了1990年代初期,取消了“粮食本”,粮油敞开供应,这下子人们的餐桌上可再也见不到高粱米和苞米面这样的粗粮了,可这好了,人们却又开始抱怨了,抱怨什么呢?原来是买粮食虽然不用粮食本了,可以敞开量地买,但这价格却上来了,而且这段时间是这个价,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却又是那个价,弄得人们是人心荒荒。一个劲儿地抱怨说:这还不如有粮食本哪会儿呢!虽然人们对这件事的认识有所偏激,但是它也确实又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一个矛盾,这个矛盾就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的经济没有发展起来,人们只好吃定量供应的粮油,而且每个月根本吃不上几斤大米和白面;而到了市场经济时期,这个问题虽然是解决了,但粮油的价格却又上来了,这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正常的,但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只有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粮食产量上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粮食,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收入,使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只要这样,才能解决老百姓收入的增长赶不上物价上涨的矛盾。这正如毛泽东主席所指出的“过程变化,旧过程和旧矛盾消灭,新过程和新矛盾发生,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因之而不同……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

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更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片面地看问题,照抄照搬某些框框本本。例如,1949年建国后,我们对城市里资本家所经营的工厂企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这就和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政府对资本家的财产实行没收充公大不一样,我党在这个问题上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毛泽东主席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来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而如果按照那些教条主义者的做法,那就得照抄照搬苏联在这方面的做法,如果那样做的话,就得事与愿违,达不到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且没有不出乱子的,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通过学习《矛盾论》这篇文章,使我更加认识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所以,我们要做到对症下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不同的矛盾,而不要生搬硬套马列著作中的那些死板教条。要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生活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矛盾论》这篇文章,是中国共产党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不仅在过去,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小康生活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样有着它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矛盾论读书心得篇3

读完毛泽东的《矛盾论》,很有回到高中时期整天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感觉,熟悉的理论,熟悉的句式,熟悉的观点。但或许是在大学中浸淫了2年,对社会,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猛然觉得那些关于矛盾的理论,能够很自然的解释一些问题,这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关于矛盾,《矛盾论》中首先提到的是它的普遍性与绝对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换言之,没有了矛盾,世界也就停止发展了,那么这个世界也将不存在。因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所以当一个物体停止运动和发展了,那么它也就没有绝对存在的理由了。

所以有时候经常会看到,我们去怪罪政府很多事情没做好,甚至都没有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于是我们在网络上、在现实中去揭露一些政府的丑陋与罪恶。这可以看成是政府与人民群众在某一个特定的阶段站在了互相对立的面上,虽然本来不应该是这个情况的。但换个角度想,只有通过这样的矛盾,政府才会将执政于民的理念贯彻的更加完善,而人民群众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政治素质,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矛盾论》中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使本来看上去不存在矛盾的两方,其实也是存在矛盾的,因为他们都在发展,而有发展就必定有矛盾的推动。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理论的精髓所在,即便你总想找个例子出来去推翻矛盾的普遍性存在原理,但最终还是会无功而返。而这件事本身何尝不是一中矛盾呢?你始终想找,却始终找不到。所以,矛盾的世界是奇妙的。

聊完了矛盾的普遍性,再来看看矛盾的特殊性。“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就是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有千差万别的内在的原因,或者叫做根据。”在我看来,毛泽东对于矛盾特殊性的解释是很到位的。既然矛盾的普遍性推动了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展,那么与之对应的矛盾特殊性必然也存在与所有事物中。若没有特殊性,那么这个世界将是同一的,而同一的世界又怎么会有发展的源动力?

这就好比我们所存在的这个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一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国情,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发展情况都不一样,这才构成了五湖四海,各色皮肤、千姿百态的大世界。如果这个世界被一个国家统一了,那么结果会怎么样?整个人类也许就丧失了竞争意识,整个社会也许就会停滞不前。讲述这个例子,其实可以更好的理解为,矛盾的特殊性与矛盾的普遍性是同等重要的。可能这一点毛泽东在文章中没有细说,但我在这里指出来,是觉得矛盾的特殊性既是对于矛盾普遍性存在的证明,也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至此,关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它们的关系便陈述完了,这本身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和理论,缩在这草草千字的文章中着实也难讲述清楚。

那么,既然矛盾有着特殊性,我们解决问题的依据也要从这个理论中引申出来,这便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毛泽东在文章中说“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  或许很多人根本没有学过矛盾论,也不知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的理论,但所有人都知道一把钥匙只能配一把锁。这说明在人大脑的深处,对于矛盾问题的解决是有一个天生的潜意识的,那就是所有问题都要经过分析,只有正确的锁才能打开正确的钥匙。然而在历史中,我们也看到,即使是《矛盾论》的创作者毛泽东本人,也犯下过很大的错误,比如“”便是典型的不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去操作,最后酿成悲剧的例子。这里再插一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其实也是矛盾的,拿毛泽东来说,他很好的诠释了矛盾论,很好的诠释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而自己却也因为没有按照理论去做而犯下过错误,所以矛盾真的是无处不在。

话题在回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上来,我们在现实中能够举出很多很多的例子,甚至包括一些自古就有的成语,如“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也揭示了这个道理。法院判决每一个案子,都要根据案情的不同来定罪。比如同样是杀人,最近最热的两名杀人犯——药家鑫与夏俊峰,一个是撞伤人之后拿刀继续捅死伤者的学生,一个是因为城管执法暴力,为了维持生计而被逼杀人的小摊贩。在网络上,我们看到的意见几乎是一边倒的。对于药家鑫,人民群众发出了“此人不死,王法不在”、“杀人偿命”、“十恶不赦”的声音,而对于夏俊峰,更多的人则是同情这样一个小贩子,同时还怒斥城管暴力执法是罪有应得。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同样的杀人犯,他们有不同对待方式,但是法院最后的判决结果却是一样的——死刑。这其中首先牵扯到了矛盾的特殊性,他们因为不同的原因杀了人;再之后,人民群众与法院都对具体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群众对于两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法院对于这样重大的案件更是分别采取了慎密的调查与仔细的取证;最后,我们也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他们的二审终审判决都是死刑,因为他们的行为无论出自何种原因,都触犯到了人类道德的底线,他们夺走了别人的生命。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讲道: “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我们在之前讲述的两件事情中,可以看到不止一对矛盾的存在——杀人犯与被害者间的矛盾、人民群众与杀人犯之间的矛盾、法院与杀人犯之间的矛盾、被害者家属与杀人犯之间的矛盾……当然,我们说杀人犯与被害者之间的矛盾是所有矛盾中最重要的,因为这对矛盾直接导致了案情的发生以及后面所有的矛盾,这便是主要矛盾。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习统筹兼顾。所以,我们可以理解法院在判决的时候,是以基本事实为准绳、以主要矛盾为重点来进行的,在两人杀人的既定事实成立的基础上,做出了死刑的判决。但同时我们也相信,法院的判决绝对不仅仅只是光看案情的本身,案情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人民群众对于案情的看法以及案情之外的一些联系都是法院在判决时候所要考虑在内的因素,这也就是对待次要矛盾时的一种统筹兼顾的方法。

拿我自己来讲,在整个大学四年里,会有一个终极的目标,而我这四年甚至更长时间,就会为这个目标而奋斗,那么这个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与困难便是主要矛盾,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解决这一个主要矛盾并最终达到目的。当然,在整个大学四年中,你不会只为了那一个目标而做事,期间我们会碰到很多有意思、很精彩的事情,拿我自己来讲便是像参加广告比赛、参加实习这样的机会。而你在萌生去做一件与终极目标无关的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去衡量这件事对完成终极目标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如果参加一个比赛会耗费我很多精力与时间,那么在计算这件事的性价比的时候,我会考虑放弃它并继续走回正常的轨道。这便是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间的关系,只有牢牢抓住重点,才能完成预期的目标。

《矛盾论》中的理论是具有极强现实指导意义的。正如毛泽东自己在原文中所述:“如果我们经过研究真正懂得了上述这些要点,我们就能够击破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我们的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思想;也能够使有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而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

其实在《矛盾论》中,毛泽东还提到了很多其他关于矛盾方面的理论,但我认为已经将自己深有感悟或者体会的几点陈述在了上文中。

《矛盾论》是一篇关于矛盾的总论,作为一个涉世并不深的大学生,想要参透其中的道理、原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拿他另一篇《实践论》中的观点来说,有些理论纸上谈兵不行,必须要在实践中去认识它,这样才能真正领悟、体会到这个理论的真谛,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篇3:《矛盾论》读书心得体会

1 沉着冷静, 规范操作忙而不乱

急诊抢救在夜班时常接诊一些醉酒后或打架的患者, 这类患者的特点是护送得人群多, 情绪往往都很激动。大呼小叫, 非常容易引起医患矛盾。处理此类患者最好的方法是沉着冷静, 不为环境和人为因素所干扰, 按规范操作, 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让护送的人群看到医护人员的紧张工作状态。同时委婉的告诫患者和陪护, 由于你们的不冷静, 将影响到抢救工作, 对你们是不利的。处理此类矛盾, 重在及时处理病情, 任何操作中都必须要细心。规范, 这样就能达到良好效果。

2 主动出击, 缓解医患正面冲突

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 患者或家属往往会把矛头直接指向医生, 作为同时值班的护士此时应主动出击, 将医生“解放”出来, 使医生尽快的投入到抢救工作中去。此时, 护士应对家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耐心聆听患者家属的意见, 细心解释其误解之处, 并时常说几句安抚的话语, 起到一种“灭火”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 医生的默默抢救工作, 患者家属自然就会感到愧疚了。

3 坚持原则, 有理有节不急不燥

急诊强救是有其行为规范的, 有些患者或家属会提出一些有违医疗原则的要求, 如一知半解地干扰护理操作和抢救步骤等, 此时不能一味地迎合患者家属, 置医疗行为规范不顾, 而应向其说明情况, 解释为什么不能这样做, 态度上要做到不卑不亢。不急不燥。有理有节, 既要维护患者的利益, 又要保护医护人员的利益, 更要保护国家的利益。

4 出言谨慎, 审慎对待病情及预后

在抢救急诊危重患者的过程中, 患者家属最关心的是是否抢救成功, 或者抢救成功后是否能遗留后遗症。由于医生都在忙于抢救工作, 往往护士就是其询问对象, 此护士为了稳定家属的情绪, 随口的一句话“不要紧”。“几天就好了”等等, 往往就此埋下了祸根。因为如果一旦抢救无效或留了后遗症, 患者家属就会想起你说过的话, 由此引发医患纠纷。因此, 对于患者家属提问的病情及预后, 作为护士因出言谨慎, 可请其在抢救过后询问医生, 由医生来解答。同时应理解患者家属的心情, 请积极配合医生的抢救工作。

篇4:《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读书报告

【关键词】资本主义;宣传思想;启示

丹尼尔贝尔是当代美国重要的学者和思想家。他在战后西方的社会学、未来学和发达资本主义研究诸领域均处于领先地位,这本《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是他的主要代表著作之一。

贝尔在本书中集中探讨了当代西方社会内部的脱节与断裂问题。作者的主要观点是:“资本主义历经二百余年的发展和演变,已经形成它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内的根本对立与冲突。这三个领域相互独立,分别围绕自身的独立原则,以不同的节律交错运转,甚至发生逆向运转,而且这种冲突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将更加突出。”

在贝尔看来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资本主义的结构矛盾:在经济领域体现为经济活动中的“效益原则”导致了人性被压榨;在政治领域人人平等的观念vs日益庞大的官僚机构(官僚机构的诞生其本身的目的在于控制阶级冲突和对抗,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在文化领域表现为资本主义“自我表达与自我满足”与现代派文艺理论和作品中的返祖与反理性。(个人理解这可能由于文化在发展变革中的滞后性以及信念缺失导致的对传统价值的回归。)

②资本主义精神的裂变:法治社会下传统道德观念(禁欲与节制)被突破,因为“法无禁止即许可”,以及金钱作用下享乐主义的盛行打破了原有的道德基础,原有道德的约束力在降低甚至消失。

③现代主义与信仰危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打破了中世纪人们对时空的认识,将“人”从原来的对“神”的崇拜中解脱出来,这理应是人类社会思想文化的一大进步。但同时这种认识上的颠覆造成了人们信仰上的缺失,由于人超越神成为了世界的主宰,反而使人们难以把握自我。

④后工业化社会的新宗教:在思想观念上,人已经取代神成为世界的主宰,成为改造世界的主要力量。它既需要通过科学了解和征服自然界,也需要寻找自己的信仰,而宗教无疑成为这一角色的最好扮演者。无论生产力如何发展,人类生存面临的基本问题(生与死、善与恶、美与丑等)总是无法回避,因此宗教得以回归。

在贝尔看来,一个理性的人所应有的状态是有节制的物欲需求、以社会公共利益和文化为重和较发达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公德。但是在市场经济浪潮下,包括思想文化在内的许多要素都被绑上了商品经济的”战车”,深深打上金钱的烙印,都会被“物化”。

一、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必要性的思考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飞速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得以丰富。但是,随着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的实行,国门向世界洞开,一些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纷至沓来,这给我国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带来诸多挑战。邓小平曾经指出:“当中国打开窗户的时候,苍蝇蚊子都要飞进来。”一些资产阶级的腐朽文化开始冲击着原有的思想文化秩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资本主义思想在社会上泛滥开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迫切需要重构我们的价值体系,寻找我们的信念支撑。因为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怕的,是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由此可见发达的物质生活水平和丰富的精神生活条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二、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战略举措

首先,当前全社会正在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正是为我们构建一个理念框架,让社会各要素都在既定的“规矩”下活动。此外,我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在充分运用市场规律的同时,不能忽略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诸如“群体价值超过个人价值”,“财富切莫转化为与之无关领域内的特权”,这就不仅需要道德方面的约束,更需要政府在宏观层面加以干预,以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最后,思想道德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固然可以通过建立“社会征信系统”的方式将其具体化,但最主要的还是要通过全民族道德思想文化水平的提高来实现,使社会全体成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至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更是要常抓不懈,时时防止资产阶级的“文化侵蚀”、“和平演变”。“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筑牢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的主阵地。在影响国家安全的诸多要素中,笔者认为“意识形态”安全应该放在首位。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只有“阵地战”与“持久战”,而不是“游击战”与“速决战”。为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不断提高领导宣传思想工作能力和水平。”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自觉落实到行动中来。我们要了解中国国情,也就是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和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坚持崇高的理想信念。我们要认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中华文化的精髓修身养性,提升自身内涵,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当然,我们也要对外来优秀文化持包容态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古代东西方圣贤的许多理念存在共通性,对此我们都要自觉吸收借鉴。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

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从贝尔的视角来看,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容易导致两大系统产生相互冲突,但是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我们有着自身的优势,例如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些为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三联书店,1989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人民出版社,1989

篇5:《矛盾论》读书心得精选

哲学中讲到的矛盾就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换句话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其中,“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即是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当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观点能够更好分析我们自身的优缺点,促进我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最早出于伟大的希腊先哲赫拉克利特,他继承和深入发展了米利都学派的朴素唯物论,并在《论自然》中提出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世界为斗争所支配。赫拉克利特说,“战争是万有之父和万有之王”。如果没有斗争和对立,世界就会消亡——停滞或者毁灭。对立和矛盾统一齐来才能产生和谐。“生与死,梦与醒、少与老,是同样的东西。后者变化,就成为前者,前者便回来,则称为后者。”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必须应对的现实问题,对矛盾的观点的理解,更有利于我们去解决这些繁琐的生活问题。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一样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成语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要具体地分析事物的特点。这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本准则,才能够避免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本本主义,照搬照抄等唯心主义的哲学观。我们国家此刻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的发展问题。国家在许多发展的计划中出现急于求成的倾向,以及为更好处理社会各阶层中的矛盾,这时就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清事物发展的主流和支流,正确引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祖国经济健康地发展,让祖国更加的强大。

我们祖国的伟大先秦哲学家老子,在矛盾这一观点上就做出了见解。在《老子》第五十八章中,就提出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及“曲则全,枉则直,汪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都体现了对立面互相转化的规律。这些都说明我们掌握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的重要性。伟大的先哲们已经对这个已经有深刻的认识,我们就应当好好理解。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实际就是进一步对华夏民族的优秀文化的再一次深入理解,我们应当更好地继承这种优秀的思想意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供给更科学的理论思想。

矛盾分为主次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应对当今的国际形势的发展,我们国家的相关的政策也随之变化,可是在变化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分清国际的主流发展方向。比如此刻多国要求人民币升值,我们应当分清那里面的主流和支流,而不是盲目做出确定。我们国家此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就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运用矛盾的基本观点,能够更好看清我们当前的社会基本矛盾,运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去一一解决这些社会矛盾,而不是“一刀切”的草率工作做法,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国家发展经济的同时各个地区的实际情景不一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更好发展农村的经济,才能明白农村群众的实际需要,也能避免资源的浪费。

我作为一个立刻就要进入大学三年级的大学生,毕业离我越来越近。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很多人和我一样,一脸的茫然不明白何去何从。在读到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时,让我茅塞顿开,收获颇丰。应对种.种不利于我的现实,我不应当表现得不知所措,而应当是具体分析自我的优劣条件,发挥我的长处,尽量弥补自我的短处,而不是自我抱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应对困难的时候不应当慌忙紧张,而应当表现镇定自若,用理性的思维去审视,矛盾也是能够被解决的。斯宾诺莎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显然说明我们掌握矛盾观点看问题的重要性。

篇6:马哲读书心得矛盾论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通过阅读毛主席的《实践论》,我更进一步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

毛主席的《实践论》是其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实践论》名字虽为“实践论”,但其论述的过程却始终不离开认识。通过不断阐述认识首先说明了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里,人的社会与实践的联系,从而更能深刻地表达实践、解释实践。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毛泽东同志对于这句话给了更加深刻准确的诠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于是认识被证实了,如果达不到,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在失败中得到教训、改正思想,然后取得成功,此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失败者成功之母”。

通过阐述认识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产生,而又服务于实践。

这篇著作指出实践其内容正是生产活动、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等等。因此认识对社会实践同样有着依赖关系。

首先,认识来源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个表象、各种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然后,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全体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感性认识达成飞跃,成为理性认识。而认识的飞跃,是绝对不能离开实践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无不基于实践这一基础。无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的认识,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以及战争的领导者对于战争的认识等等皆是如此。但是,认识的目的不是认识本身,而是用于实践、改造世界。因而认识来源与实践,并要回归实践。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在获得理性认识之后,还有更重要的过程,那便是从理性的认识到指导实践又一个飞跃。通过得来的认识指导实践,并且在实践中检验的发展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继续。理论是否符合于客观真理性,在由感性到理性的运动过程中是不能完全解决的。要完全地解决,只有“把理性的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应用理论于实践,看它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

认识运用于实践并得到证实之后,人们对于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认识运动便是完成了,对于过程的推移来说认识并没有完成。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实践活动也会跟着变化发展,所以,认识同样要不断变化和发展。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阶段变化发展时,认识就要继续,就要适应新的情况。客观过程的发展充满着矛盾和斗争,因而人的认识运动的发展同样充满矛盾和斗争;社会实践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过程也应当是无穷的。于是,我们得出,在单个对于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认识中,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我们又可以得出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循环以至无穷,并且每个新的循环都代表着更高的内容。

关于正确、深刻的认识来源问题。《实践论》谈到,“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说法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正是许多人忽略了的真理。比如说游泳、骑自行车,一个人因为不会而不去游、不去骑,总在一旁看别人做,那么他永远也不可能会。又比如说我们学英语,因为说得差而不说,总是把话放在心里念,那么我们就不可能说好英语。许多事物,必须我们亲身实践才能得到真实的、正确的感知,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以旁观者的心态,是不能学到东西的。关于真理的绝对与相对的问题。这是一个极为深刻的哲学问题。“没有绝对真理”,这句话如果是正确的话,那这句话本身是否看作是绝对真理呢?这似乎存在着不小的矛盾。

《实践论》不仅深刻而又系统地论述了认识与实践密切关系,同时也对一些与实践相关的问题给予了精辟独到的见解,使我深受启发。关于人们在面临新的实践活动的信心问题。通常人们都不愿在没有把握、不清楚情况的时候去进行某种实践。在《实践论》的论述中,谈到了一个人的勇气与信心跟他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有没有规律性的了解直接相关。这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大学生在学习、研究以至将来的工作都会面临各种机会与挑战,而对于面临的实践活动我们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我们的信心。许多人总埋怨机会太少,机会从来就不是少,而是机会来了我们没有信心和能力抓住它。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积极提升自我,积极了解各方面知识与经验,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机会,创造成功。

《实践论》认为:“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绝对真理是存在的,但不能被人单独认识,不能被某一句话阐述,因为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

我们在实践中得到了理论的认知,我们还得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样才能够发挥它的指导作用,使其具有现实意义。正如毛泽东所说,“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源于西方,可是西方社会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并未把其运用到制度建设中去,所以对其而言,科学社会主义顶多就是个出色的理论,而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而对于我们这个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来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的指导思想,指导着我们的社会建设,对于我们的社会进步有着无法忽视的重大意义。而我们在运用科学社会主义指导我们的社会建设的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地为其补充着新鲜的血液,使其散发着活力。可见,一个理论只有把它运用于实践中去才能够使其不只是一个空架子,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听到人们谈论某某人、某某产品据说怎么样怎么样的,有时甚至已经与最初发表评论的人的说法完全相反了,可是却没有人想到要去验证,只是人云亦云,而这有时甚至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就拿我们交友来说吧,不可能有哪个人能够取得所有人的好感,喜欢他的人会对他评价很高,不喜欢他的人就对他没有什么好感,有时甚至会出言诋毁,如果你只是通过某个人的评价就构成了他在你心目中的形象,或许你运气很好的交到了一个合你胃口的好朋友,或许,你就交到了一个品格很差劲儿的损友。人们常说要知道一个人怎么样就看他周围的朋友,这句话并不完全正确,但是反映出了朋友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之深刻。因此,也许由于你的错误认知而交的这个损友就会影响到你的一生。所以,我觉得我们要了解一个人你必须去与他接触,在与他的交往中积累自己的认知,最后对其作出一个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从而决定他在你心目中的定位。对于其他事物也是一样的,只有自己亲自去尝试,去体验,才能够得到最准确的认识。当然了,这并不是说我们得以自己的主观思想为准,忽视其他人的一切想法,只是提醒我们别人说的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我们必须得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检验,从而得到事实的真相。

篇7:毛泽东矛盾论读书心得

《矛盾论》的第四部分是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文中指出,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文章在这一部分,准确地分析了1840年到本文创作时的1937年,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到国内革命战争阶段,再到当时抗日战争的社会矛盾发展变化情景,抓住了各阶段的主要矛盾。

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新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跨入了新的世纪。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应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如何正确分析把握当前的矛盾问题,是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的关键前提。

在党和国家做出新的战略抉择前,胡锦涛同志于今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一次重要的战前动员。在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强调,我们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可是,我注意到,通篇讲话中没有异常指出矛盾之所在。胡锦涛同志虽然没有在讲话中说到这些,可是我们能够经过他提出的治国方略相对应的看出党中央对当前社会矛盾的分析和把握。

胡锦涛同志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提高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团体,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命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在不断的发展创新,此刻它的目标已经发展到建设富强民主礼貌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据这一论断,中国的社会矛盾应当是富强民主礼貌和谐的对应方面,说明在这些方面,我们的社会还存在诸多矛盾,需要树立这样的目标以解决相应的矛盾,并且解决这些矛盾应当是深刻而艰巨的任务。

所以就能够认为,党中央把这四方面矛盾看作是当前社会的重要矛盾,并且这四方面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方面。根据《矛盾论》,主要矛盾仅有一个。那么,哪一个是主要矛盾呢?或者这是否说明应当有一个更本质的矛盾隐藏在它们之后,把它们联系在一齐呢?

篇8:《矛盾论》读书心得体会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商业地产作为房地产开发中的一类, 发展势头强劲, 不少房地产开发企业由传统住宅项目开发, 转向商业地产项目开发, 以期获得新的投资收益增长点。笔者试图从我司对某地产项目施工监理过程中, 分析赶工与保质量的矛盾, 提出解决矛盾的措施, 以获取最佳成效。

2 工程背景与项目监理特点

漳浦城市生活广场是漳浦县近年来投资建设的较大规模商业广场, 位于县城环城东路与新建成的龙湖路大道交叉地段, 占地30亩, 总建筑面积96027.04平方米, 总投资达4亿元, 将建成具有大型超市、高档写字楼、数字影院、概念酒店、现代soho、动感娱乐、步行街、地下停车场等集城市功能于一体全新的商业载体。项目位于县城繁华地段, 在县一中正门对面。由于具有当地第一个集商、住、玩综合功能为一体, 又迎合了许多望子成龙家长买一中附近房需求, 成当地热门项目, 开发商商机无限。因此赶时间、抢商机成开发商决策重点。开发商据此作出330天完成城市综合体, 450天完成1#、2#高层商住楼单位工程主体, 90天完成二次装修 (与室外管综同步) 。招商引资在主体建设时跟进, 迎商驻店也在二次装修时同步进行。建设、交房 (含管综) 工期总目标仅540天。总包项目涉及的分包队伍多, 工种交叉大, 影响进度的因素复杂, 进驻的商业企业的经营方式、内容多样, 施工过程常出现大量的二次改动。有时, 这些调整与变更都直接影响工期。要实现既能按期限竣工, 又能确保质量标准, 成为管控的重点。漳浦城市生活广场建设方在施工过程即预约了主要进驻商业企业, 永辉等许多知名商家高调预约。在项目建设期, 项目的开业节点已经确定, 对工期要求非常紧。各施工和监理单位昼夜奋战抢晴天、赶雨天不可避免地对施工质量控制形成影响。赶工形势下将确保质量、进度目标监督控制、按期交付作为管理的一条主线是新形势下监理人员必须面对和落实的问题。除常规的监理措施外, 公司采取了切实可靠的重点保障措施, 有效保证了监理工作成效, 实现了预定的进度和质量控制目标, 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和工程内容完成任务;得到当地建设主管部门领导及业主的积极肯定, 多次受当地市、县表彰。项目被评为漳州市优良工程, 省级安全文明示范工地。

3 建立高效合理的监理项目组织机构是赶工时监理的保证

项目管理的成效, 首先取决于项目组织机构的完善程度和组织的严密程度。赶工时尤其需要组织保证。根据漳浦城市生活广场项目特点, 公司落实了两级管理保证:

(1) 项目部主要抓住集权与分权统一的原则, 专业分工与协作统一的原则, 结合公司技术条件, 我们从组织形式、人员配置充分考虑该项目监理部管理组织负责人的专业技术素质和综合协调能力, 以及考虑项目部群体专业技术素质和专业配套能力, 组织了富于实践、组织严密、专业齐全、协调有力的监理项目班子。建立总监为核心的监理项目机构, 总监领导下的专业监理骨干人员组成了监理机构的主体, 辅以公司总工办派出的专业巡视组指导、帮扶促进管理。针对进度控制、质量控制二大目标落实各部门以及各监理工作人员明确的责任目标:进度、质量、安全责任明确, 各负其责。在分工中特别注意以下三点:1) 按照专业化的要求来设置组织机构;2) 工作上严密分工, 每个人所承担的工作, 应力求达到较熟悉的程度;3) 注意分工的全面、完整不留死角。

(2) 针对项目难点及特殊性, 公司组织专家组定点、专项技术支援, 针对赶工时容易疏忽质量控制和其他方面的全面管理, 由公司专项职能部门增加定期考评和检查, 保证项目组织机构高效、有序、有力、及时。

终于, 监理项目组织机构的完备、高素质, 为施工现场的管理效率, 起到了促进作用。

4 建立合理的工作制度, 适时监理, 加强预控成效。

项目在装饰装修阶段的赶工状态下, 各商家不同的装饰特点和不同的班组交叉、形成总承包和各分包单位穿插施工。作业点、面, 多的特点, 造成管理混乱质量保证体系不能落实, 上道工序未完成下到工序就抢进去施工, 造成职责不清, 常出现商家分包队伍与施工总承包相互抵触的现象, 形成施工负能量相互抵消。因此, 在赶工状态下, 需要项目监理人员监、帮结合, 增加预控提示, 提高监管成效。项目监理部通过落实以下制度, 并适时提醒, 及时督促, 完善管理。

4.1 工程质量责任制:

施工单位不管是总包, 还是合法分包, 从项目部到作业队都要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各负其职, 建立质量责任制, 将质量落实到机关部门和人员, 层层把关, 人人负责。尤其保证在重点工序或隐蔽过程时, 有施工管理人员在场指挥, 有的放矢, 管理有效。

4.2 技术交底制度:

在重要阶段, 要求施工单位落实施工技术交底制度。施工单位重点编制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特殊复杂工序, 还应提供专项组织设计, 并积极采取新工艺、新技术。针对特殊工艺要求编制作业指导书。每道工序, 每个工种在施工前均应组织技术交底。为防止施工单位因赶工而放松技术标准控制和关键工序的管理, 我们有意识地预先提示, 以减少因技术操作, 工序错误等返工造成延误。

4.3 加强过程三检制度的落实:

对施工单位的自检、互检、交接检, 逐项落实并记录在案, 责任到人, 减少外检不合格而返工, 杜绝隐患, 保证进度。

4.4 质量否决制:

不合格工序、不合格产品坚决否定。重点督促施工单位安全与质检保证机构落实管理, 监理加强提示。对影响主体结构的安全和使用功能安全等隐蔽项目, 应落实旁站监理, 力求工程一次性达到质量目标要求。

4.5 成品保护制度:

保护好已完成成品质量, 避免二次返工, 既不返工延误, 又杜绝因返工留下瑕疵。

4.6 其他保证制度:

如工程材料挂牌制度, 技术工人培训上岗制度, 分包与劳务队伍管理制度, 质量文件记录制度的及时落实。也对保证质量前提下赶工有促进作用。

总之, 监理单位在赶工项目的质量控制中, 应抓质量控制的管理制度, 尤其强调制度中的预控措施, 采取有效的控制, 辅以过程中的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监理人员一定要熟悉图纸, 尤其是一些关键工序、关键程序, 不要寄希望于施工单位的简单承诺。要及时发现问题, 提前提示, 减少或避免返工;还要及时督促施工单位制定防止质量通病的措施。

5 科学安排, 及时纠编, 确保节点工期

由于项目工期经过综合的压缩, 各个商家进场时间装修, 及开业节点都与业主签署了书面合同。工期滞后产生的索赔与商家声誉的影响所造成的损失是很大的。因此,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 抓科学安排进度, 优先保证关键线路, 确保节点工期成为可能。把握这一方针后, 开展监理工作时就有了明确的进度控制目标。在关键阶段设置控制节点。主体结构完成后、各个商家进场的装修时间, 外装修完成 (含外脚手架落架) 时间、移交管理公司的时间, 外部总平、配套完成时间, 各商家开业时间节点等标志性阶段, 每个环节都落实安排监理工程师负责跟踪, 重点攻坚, 及时纠偏, 确保节点工期, 解决矛盾。监理工程师适时把握节点工期要求, 加大巡查、旁站监理力度, 加强管理沟通, 及时监督提示, 有针对性地与施工单位的管理机构进行协调、纠偏, 把进度的偏差纠正在初期。如:将该工程的外脚手架落架时间作为主体装修重点主控节点, 对外墙干挂石材的供货提早确定、提早订货;石材色差不均匀的影响及时考虑并调整;提早落实干挂技术工人 (班组) , 及时进场;提早落实外墙铝合金门窗的安装、外墙真石漆的施工衔接, 确保多工序、多工种交叉作业不影响施工质量, 满足赶工需求。我项目监理部及时组织召开专题监理例会, 配合施工单位修订施工方案, 落实6层以下采用外墙升降吊笼施工的施工方案, 派出专门人员每天定期点名到场人数, 促使上足工人, 同时派专业监理工程师配合施工方与材料供货商进行沟通协调, 落实供货时间表, 分阶段、分部位供应石材及其它材料, 使多工种衔接顺畅, 得到质量进度双保证。经过参建各方共同努力, 外脚手架顺利拆除, 确保了节点工期。

抓科学管理和采用先进机械设备的使用, 也是进度有效控制的保证。我们抓施工单位按承诺保证施工设备完好率, 备足备品配件, 督促施工单位落实了设备基础和安装设备的订购和进场准备, 从技术上和预控上保证了设备有效使用的需要。

抓人力资源的充足, 也是确保提前竣工的有效保障措施之一。为落实上足人, 我们派出专人, 天天在下班后清点现场施工人数, 统计作业内容, 及时沟通督促, 有针对性地把控进度节点, 取得较好成效。

6 抓自身质量管理水平, 促进度工期。

为保证该项目建设的有效质量控制, 监理项目组织机构, 得到总公司总工办、经管部, 牵头组织的专家组技术支持, 对现场的质量控制和综合考评进行及时地帮助, 确保监理组织机构质量控制二级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7 结束语

以上漳浦城市广场项目赶工状态下的质量监理工作内容和方法, 仅是工程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和经验总结。监理质量控制和工期控制的措施和对策很多, 只要我们因地、因事制宜, 抓紧项目组织机构的建设和控制, 抓准、各个阶段质量预控的关键, 落实节点工期, 科学地组织落实和积极地把握管理机遇, 严格按建设程序和标准法规执行, 赶工矛盾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赶工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为此, 笔者结合多年的监理工作经验就监理单位在赶工状态下保证项目质量的同时, 解决工期与质量矛盾进行阐述, 并提出了建议及保证措施。

关键词:监理,赶工,工期,质量保证

参考文献

[1]石宇峰.赶工过程质量安全与控制探讨[J].企业导报, 2013 (5) .

[2]胡传杰, 王庆元.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在施工中的作用与关系[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 (第12卷) , 2009.

[3]时润生.试论监理进度控制的方式[J].建设监理, 2002 (01) .

篇9:《矛盾论》读书心得体会

关键词:审查建施图结施图建议

0引言

土建工程开工前,监理工程师要认真审查施工图纸,要组织施工、设计和建设单位对施工图进行会审。如果会审时能较全面地提出图纸中的差错和矛盾,可避免或减少日后因图纸修改而出现的返工、停工,避免由于设计而导致的质量隐患,保证工程合格按时的完工。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发现施工图上的错误和漏洞呢?结合笔者多年来的监理经验,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审查建施图

1.1检查各层平面图轴线的分尺寸相加是否等于总尺寸,各层同位置轴线尺寸是否相同。

1.2检查立面图上标高和各分尺寸计算是否有误;检查立面图与平面图是否相符;检查细部大样图尺寸和标高与平面图、立面图是否相符。

1.3检查门窗顶标高是否与其上层的粱底标高相一致,若不同,可采取调整门窗高度、调整上部粱的高度、或在门窗上另设过粱的办法解决。

1.4检查楼梯踏步的水平尺寸和标高是否有错,检查梯粱下竖向净空尺寸是否大干2.1m,是否会出现碰头现象。当净空尺寸只有2m时,可建议将梯粱改为宽扁粱,或做成折板梯,这样,可以增加净高度,不会产生压抑感。

1.5检查女儿墙砼压顶面的坡向是否朝内。若出现露台的女儿墙与外窗相接时,检查女儿墙的高度是否高过窗台,若是,则相接处不够美观,应提交设计处理。

2审查结施图

2.1检查各层结构平面图分尺寸相加是否等于总尺寸:检查结施图与建施图在同一个位置的轴线、尺寸、形状、标高是否存在问题;检查是否有粱,是否应在结构板底放钢筋加强。

2.2将粱、柱截面尺寸标注在每层结构平面上,检查有无平面图上有粱,但粱表上未标出的情况;检查是否次粱超过主粱的高度;检查粱、板、柱在跨度相同、相近时,有无配筋相差较大的地方。

2.3当粱与剪力墙同一直线布置时,检查粱宽是否超过墙的厚度,若超过,应提出粱在墙位是否应作加强处理。当粱与剪力墙同宽时,粱外侧受力筋为避开墙的竖向钢筋,是否应作向内弯折处理。

2.4当粱分别支承在剪力墙和柱边时,检查粱中心线是否与轴线平行或重合,检查粱宽有无突出墙或柱外,若有,应提交设计处理。

2.5当柱截面尺寸随楼层的升高而逐步减小时,若柱突出外墙成为立面装饰线条时,为使该线条上下宽窄一致,应建议对突出部位的柱截面不缩小。

2.6当柱布置在建筑平面砖墙的转角位时(转角少于90度),若结构设计仍采用方形柱,则应建议根据建筑平面改为多边形柱,以免柱角突出墙外,影响使用和美观。检查柱表中,柱的内箍是否与柱的竖向钢筋相对应。

2.7当中间层出现露台时,检查露台标高是否比室内低,若标高一样,可建议让露台比室内地面低5cm,避免雨水流入室内。露台面标高降低后,若露台中间有粱,且此粱与室内粱相通时,粱受力筋在降低处是弯折还是分开锚固,应提交设计处理。

2.8检查室内出露台的门上是否设计有雨蓬,检查结构平面上雨蓬中心是否与建施图上门的中心线重合。

2.9当结构造型复杂,某一部位结构施工难以一次完成时,应向设计提出;砼施工缝如何留置。

2.10当设计要求与施工验收规范不同时,应提请设计处理,如:柱表说明中,柱筋每侧少于4根可在同一截面搭接,但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同一截面钢筋搭接面积不得超过50%等。

2.11检查结构说明与结构平面、大样、粱柱表中内容以及与建施说明是否存在有相矛盾之处,检查施工图上是否有标注不明不清的地方。

3从增强美观角度,向设计提出建议

3.1为了照顾人们的审美习惯,电梯大堂的立面宜尽量设计成左右对称。

3.2对不做吊顶天花的会议室、车库等,若设计采用主次粱结构时,可建议在受力允许情况下,将粱的高度作一些调整,使板底粱的排列布置出现有规律的变化。当室外车道板下粱的截面尺寸不一目粱下无墙时,可建议将粱调整为统一高度和宽度。以上修改,可增强建筑美感。

3.3当下的建筑设计对立面造型要求较多,在设计时设计突出外墙的装饰较多,致使顶面易积灰尘,雨雪天气时,污水随悬桃部位的侧面外流,影响立面美观。监理工程师在进行图纸审查时,如果认为外立面面积过大过多,可建议适当删减,或者是布置立管,将顶面雨水排走,避免雨水污染外立面。

4从保证建筑质量方面,向设计提出建议

4.1当施工图上对电梯井坑、卫生间沉池、消防水池未注明防水施工要求时,可建议在并坑外壁、沉池及水池内壁增加水泥砂浆防水层,以提高防水质量。

4.2当设计天花抹灰与墙面抹灰相同为1:1:6混合砂浆时,可建议将天花抹灰改为1:1:4混合砂浆,以增加粘结力,方便操作。

5审查建施图、结施图与其它专业施工图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不匹配之处

5.1当进行室内二次装饰设计时,应检查天花跌级造型的高度(包括龙骨厚度)是否高过结构粱的标高。当室内采用中央空调时,应检查天花内空调管道特别是靠自由落体排水的冷凝管标高有无低过天花高度,检查天花上的电气灯盘、检修口、进回风口、喷淋头、温感器等位置是否相矛盾,是否与装配式方格吊顶相一致;检查墙面上电气、空调、电脑等开关插座安装高度是否统一。以上内容,建议由装饰设计统一考虑,以免影响室内美观。

5.2当建施图上注明外墙有玻璃幕墙时,应检查幕墙图纸尺寸与建施、结施图是否相符,当还未进行幕墙设计时,应提醒业主立即进行幕墙专业设计,以便在主体结构施工时,预埋幕墙铁件。

5.3当首层地下排水管与地粱相交时,检查它们的标高,若排水管需从地粱中穿过,应向设计提出:是在捣地粱时预留孔洞,还是提高或降低排水管标高。检查有无雨水管布置在正立面,若有,应建议改在转角隐蔽处布置或者改在背侧立面,最好呈对称布置。

5.4当建筑物内设置有电梯时,检查建施、结施图上电梯井平面净空尺寸、井坑净深、顶层净高是否满足电梯厂家的要求,检查预埋铁件、预留孔洞的位置是否有错。

6结束语

上一篇:育人能力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核心下一篇:大班园本活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