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试题

2024-07-29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试题(精选7篇)

篇1: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试题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试题(6) 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

1.教师自编测验通常用于测量学生的()。

A.知识水平B.能力水平C.学习状况D.心理状况

2.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的是()。

A.加涅B.布卢姆C.波斯纳D.罗森塔尔

3.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之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此时处于()。

A.教师促成的纪律B.集体促成的纪律

C.自我促成的纪律D.任务促成的纪律

4.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由“大地”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了训练学生的()。

A.发散思维B.推测与假设C.好奇心D.独立性

5.教育心理学的完善时期是()。

A.20世纪20年代以前B.20世纪20至50年代

 C.20世纪60至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以后

6.按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生理自我的成熟年龄是()。

A.3岁以前B.3岁左右C.5岁D.7岁

7.教师评分的相对标准对应的评价方式是()。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标准参照评价D.常模参照评价

8.教师反思的四种方法是()提出的。

A.布鲁纳B.布卢姆C.布鲁巴奇D.波斯纳

9.根据经典条件作用论,食物引发的狗的唾液分泌反应是()。

A.中性反应B.条件反应C.无条件反应D.操作反应

10.完形一顿悟说的创立者是()。

A.加涅B.布鲁纳C.苛勒D.奥苏伯尔

11.“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发挥教育影响”。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陶冶法

12.能改变教育者观念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D.文化

13.“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的教育目的论。

A.宗教神学B.科学本位C.社会本位D.个人本位

14.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B.劳动

C.共青团活动

D.班主任工作

15.教师职业开始出现于()。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16.德育过程中各种不同质的要素的组合方式是德育过程的()。

A.内容

B.结构

C.层次

D.方法

17.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是()。

A.锻炼法

B.陶冶法

C.榜样法

D.说服法

18.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开展以班级()为核心的常规管理。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

C.规章制度

D.教学规则

19.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教学原则与下列()教学原则相一致。

A.学不躐等

B.长善救失

C.学而时习之

D.不愤不启,不非不发

20.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21.指导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依据是()。

A.课程内容

B.课程方案

C.课程目标

D.课程设计

22.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称为()。

A.教学方法

B.教学模式

C.教学策略

D.教学方式

23.教师向学生解释、说明、论证概念、原理、公式的教学方法是()。

A.讲述

B.讲演

C.讲读

D.讲解

24.中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传授知识技能

B.发展学生智力

C.培养学生品德

D.关注个性发展

25.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

A.根本途径

B.基本途径

C.唯一途径

D.全部途径

26.下列属于人格测验的是()。

A.智力测验

B.创造力测验

C.成就测验

D.兴趣测验

27.在学习策略训练中,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嚏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这种模式是()。

A.程序化训练模式

B.完形训练模式

C.交互式教学模式

D.合作学习模式

28.在掌握学习理论中,认为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完成评价项目的()。

A.20~30%

B.50%~60%

C.60%~70%

D.80%~90%

29.自尊、自爱、自豪、自卑等形容词体现的是自我意识中的()。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监控

D.自我反思

30.1903年出版了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布鲁纳

D.巴甫洛夫

二、辨析题(共10道题,每题2分,共20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学习“功一力×距离”是懈决问题学习。

2.定势对迁移只起阻碍作用。

3.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就是知识的传递。

4.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5.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是下位学习。

6.教育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所以教育只能完全依附于政治经济制度。

7.一节课既有检查复习,又有新知识的讲授,还有练习巩固,从课的类型上分这是一节综合课。

8.考试时为照顾部分落后学生,应尽可能降低试题难度和分量。

9.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因此,从不同的哲学观点出发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所以教育目的是人的主观意

志的产物。

10.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三、简答题(共6道题,每题5分,共30分)

1.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班主任应如何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

3.学校教师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4.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5.简述专家型教师需具有的主要知识。

6.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学生小王总是在快要考试时才会花很多时间看书,平时几乎从不花时间来复习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在复习时,小王常常是课本上有什么、内容就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前就先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后就后看什么内容,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

请根据学习策略和方法的内容对小王的学习策略加以指导。

2.某学校组织公开课,在老师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向学生提问。去听课的家长发现,老师每次提问时,自己的孩子都把手举起,但老师每次都是请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而不会叫自己的孩子。

请分析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测量学生的学习状况一般采用教师自编测验的方式。

2.C【解析】波斯纳提出了“经验+反思一成长”的教师成长公式。

3.C【解析】题干是对自我促成的纪律的具体解释。

4.A【解析】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5.D【解析】20世纪80年代以后,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使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

6.B【解析】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7.D【解析】相对标准是以其他学生的成绩为依据,构成一个常模参照评价。

8.C【解析】布鲁巴奇提出了教师反思的四种方法。

9.C【解析】食物是无条件刺激物,由此引起的反应为无条件反应。

10.C【解析】苛勒通过黑猩猩解决问题的实验提出了该学说。

11.D【解析】题干是陶冶法的典型例证。

12.B【解析】科学技术水平决定了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必然会引起他们的教育价值观念的改变。

13.A【解析】题干是宗教神学的教育目的观的核心论点。

14.A【解析】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而且教学始终具有教育性,因此,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

15.B【解析】奴隶社会由于剩余产品的出现,产生了学校,也开始有了教师。

16.B【解析】德育过程是由各种不同质的要素组合而成的,它们的组合方式就是德育过程的结构。

17.D【解析】题于是对说服法的具体解释。

18.C【解析】开展以班级规章制度为核心的常规管理,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19.D【解析】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教学原则与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原则相一致,均强调引导性和启发性。A属于循序渐进原则,B属于因材施教原则,C属于巩固性原则。

20.C【解析】人的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过程,有时快有时慢。

21.C【解析】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

22.B【解析】由教学模式的概念可知。

23.D【解析】讲解是教师对概念、原理、规律、公式等进行解释说明和论证。

24.A【解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能动地学习、运用和掌握科学文化基础t船识和基本技能。

25.B【解析】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6.D【解析】兴趣测验属于人格测验。

27.B【解析】略。

28.D【解析】略。

29.B【解析】自尊、自爱、自豪等形容词体现的是自我意识中的自我体验。

30.A【解析】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了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教育心理学》。

二、辨析题

1.错误。理由:题干所述为规则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2.错误。理由:当新情境与定势一致时,定势对解决问题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3.错误。理由: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4.正确。理由: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而言就是学习的诱因。

5.错误。理由: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是上位学习。

6.错误。理由:教育虽然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但它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7.正确。理由:一节课内完成两项以上任务的课就是综合课。

8.错误。理由:考试是为了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准确的反馈信息,同时也是使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如果像题干所述,就得不到学生的真实信息。

9.错误。理由:虽然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反映了人们的哲学观点,但它也是对社会历史条件的反映,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产物。

10.正确。理由:关键期就是根据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提出来的。

三、简答题

1.(1)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问、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2.(1)养成尊师爱生的风气。(2)定期联系任课教师,经常互通情况。(3)调节各科教学负担,妥善作出全面安排。

3.(1)教师的权利和义务。(2)教师资格和任用。(3)教师的培养和提高。(4)教师的待遇和激励。(5)教师的考核与评价。

4.(1)相似性。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种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2)原有认知结构。原有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第二,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3)学习者的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此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5.知识是教师生存的基石。没有深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就无法胜任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以下四个方面的知识基础是提高教师素质所必需的。(1)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在本学科方面具有精深的专业造诣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此外还要具:备一定的与本专业相邻的学科知识,以便适应学科分化与综合的需要。

(2)广博的知识领域。具备渊博的知识,对于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教师教育教学的效果。

(3)必备的教育科学理论。教师只有熟悉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个别差异,切实按照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所揭示的规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4)丰富的个体实践知识。个体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获得的对学生学习风格、兴趣、需要、潜力、困难的洞察力以及全套教学技术和课堂管理技能。这种知识是教师在对本体性知识深刻了解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教学情境、时间与经验而形成的。

6.(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四、材料分析题

1.根据学习策略和方法的内容,建议小王改变这种考前突击复习的不良习惯,应该按照以下策略进行学习:

(1)复习策略:在遗忘尚未产生前,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①复习的时间:应及时复习和系统复习;②复习的方式:适度过度学习;③复习的方法:要注意选择有效的复习方法,如尝试背诵法。复习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信息在头脑中牢固保持。一系列的研究证明,只有理解的信息才比较容易记忆并长久保持。

(2)组织策略: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地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如群集。

(3)运用摘录、画线、写标题、列提纲、做笔记等学习策略概括、抽取学习内容的要义,构建所学内容的组织与结构。

2.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现象由来已久,这种现象违背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的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切实关注并解决好不均衡的问题。(1)改变学校教育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是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薪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同时也要看到学习成绩不好学生的潜力,要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后进生的发展。

(3)我国实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素质教育强调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发展,这是每个学生的基本权利。所以,无论是教师、学校还是社会以及相关教育部门,都不能只把关注的眼光放在少数优等生身上,要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4)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式。不能把学习成绩当作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改变将学生学业成绩当作评定教师业绩唯一标准的方式。

(5)教师对于后进生,要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而不是对后进生采取忽视的态度。总之,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既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又需要社会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

篇2: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l5小 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我国古代教育家苟子说“蓬生麻中,不扶 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强调的是()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2.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3.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4.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一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5.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6.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需要一定的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7. 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这符合中学德育()的原则。

A.言行一致

B.正面说服教育、积极引导

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D.通过集体进行教育

8. “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动机

9. 形象联想的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问题解决策略

10.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

A.班级活动

B.文学艺术活动

C.群众性活动

D.社会公益活动

11.在知觉、思维、记忆等认知活动中,往往强调速度而不是精度的认知风格属于()。

A.场独立型

B.沉思型

C.场依存型

D.冲动型

12.下列属于常见的心智技能的是()。

A.驾驶汽车

B.洗衣服

C.解两步应用题

D.拉小提琴

13.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水平。

A.前习俗

B.中习俗

C.习俗

D.后习俗

14.“没有查出病就是健康”实质上忽视了人的()。

A.生理健康

B.生理卫生

C.心理健康

D.身体健康

15.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语方法是()。

A.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2.根据过度学习的规则,学习时复习的次数越多越好。

3.技能是习惯。

4.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5.空间知觉是人脑对事物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

三、简单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班集体形成的条件。

2.思维品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3.学生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4.教师如何写好教案?

5.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照本宣科”的张老师

张老师教高中历史。他上课有一个>-7惯:就是不断地换眼镜。张老师有两副眼镜,一副是近视镜,一副是老花镜。他读课本的时候,就戴老花镜。他一旦戴上了老花镜,就像黄牛喝水一般只管喝水,不轻易抬头。有时学生不听他上课,吵闹太厉害,他就换上他的近视镜,抬头看着学生,大吼一句:“闭嘴,吵什么吵。”

“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魏老师

魏老师是学校新来的大学生,也是学校唯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开学后,全校老师都来听魏老师上课。魏老师的课令老师们大开眼界:他根本不讲课文,不知从哪里选了一篇课文把原来的课文给替换下来。校长支持魏老师的做法,说代表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新方向。魏老师也解释,现在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课程标准。所以,没有必要拘泥于课本,教师应该开发自己的教材。学校老师们很不服气,按照他们的经验,考试虽然不完全考教材上的知识点,但教材上的知识点总是重要的,怎么会忽然变得与教材没有关系了呢?

几个月后,有学生家长来找校长投诉,抱怨魏老师不讲课本,教学太随意了。校长虽然安抚家长说“老师有权利调整教材”,但家长的投诉让校长开始对魏老师的教学方法产生怀疑。

期末考试到了,阅卷的结果是:魏老师班上的语文成绩最差。

问题:

“新课程”有一个流行的课程口号:“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个口号是有意义的,但也容易误解。结合材料分析,你是如何看待张老师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师的“随意调整”的?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齐白石先生幼年家境贫寒,没有上学的机会,长大后做了木工,四十岁以后才开始自学绘画。他虚心求教,勤学苦练,终于在画坛独树一帜,成为著名的国画犬师。

问题:

(1)试述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2)在齐白石先生的成才过程中哪些因素起关键作用?对你有何启示?

----------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名师详解】原句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了环境对人的重大影响与作用,与晋代傅玄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异曲同工之妙。

2. 【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班级管理的方式”,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班级民主管理是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3. 【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名师详解】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4. 【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的历史发展”,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名师详解】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一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5. 【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学校就是教学之地,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学。

6. 【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习动机,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在学校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动机水平,在学习较复杂的课题时,应尽量使气氛轻松自由。

7. 【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德育的原则”,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名师详解】言行一致原则也叫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育者既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理论和思想的教育,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培养。

8. 【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个体的个性特征”,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名师详解】性格是一种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因此,“自信、坚强、勤奋”属于性格。

9. 【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习策略的种类”,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形成联想的学.--j策略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10.【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以参加活动的人数(即活动的规模)为标准进行分类,学校课外活动组织形式分为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群众性活动。

11.【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知风格的分类”,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冲动型学生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有时还没弄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对问题进行解答。所以说,冲动型往往强调的是速度而不是精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2.【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心智技能的表现特点”,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名师详解】技能按其性质和表现特点,可分为如书写、骑车等活动的操作技能和像演算、写作之类的心智技能两种。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技能都是操作技能,如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体育方面的球类、体操、田径运动等。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由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定义可知,驾驶汽车、洗衣服和拉小提琴属于操作技能,只有C项属于心智技能。

13.【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名师详解】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三水平六阶段。前习俗水平上的儿童已有能辨识有关是非好坏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要求,但他是从行动的物质后果或是能否引起快乐(如奖励、惩罚、博取欢心等)的角度,或是从提出这些要求的人们的权威方面去理解这些要求的。这一水平包括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上的儿童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一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在后习俗水平上,人们力求对正当而合适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原则作出自己的解释,而不管当局或权威人士如何支持这些原则,也不管他自己与这些集体的关系。这一水平分为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4.【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心理健康的标准”,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现代意义上的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没有查出病就是健康”只关注了生理健康,而忽略了心理健康。

15.【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德育的基本方法”,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名师详解】陶冶教育法是指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方法。

二、辨析题

1.【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错误。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因此,并不是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2.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知识的保持”,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参考答案】错误。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熟以后的附加学习。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l50%时,记忆效果越好;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而且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

3.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技能的内涵”,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错误。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而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和特殊倾向。所以技能不是习惯。

4.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强化理论”,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错误。负强化和惩罚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提出来的。强化的意义在于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而惩罚的意义在于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这是两者在本质上的区别。

5.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空间知觉的定义”,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错误。空间知觉包括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方位和远近等特性的知觉。人脑对事物的顺序性和延续性反映属于时间知觉。

三、简答题

1.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参考答案】(1)确定班级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规则和秩序;(4)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5)培养集体舆论和班风。

2.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思维的特征”,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不同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五个方面。

3.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生管理的原则”,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学生管理的原则有:

(1)科学性原则。管理学生一定要有科学的理论和依据,不得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2)全面发展原则。全面发展包括身心健康的发展、知识技能的发展、道德伦理的发展、审美素质的发展和价值实现的发展等。全面发展的原则意味着教师应当让学生的每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3)集体性原则。集体性原则是指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时,要依靠集体、培养集体、教育集体,并通过集体进行教育,充分发挥集体在教育中的作用。

(4)主客体统一原则。在教育管理的实践中,为顺利实现学生管理的目标,在客观上要求教育管理的主体与客体在思想上、行动上统一起来,协调一致地投入到教育管理中,共同投身到教育事业的发展中。

(5)平等与尊重原则。教师在管理学生时,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

4.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案的要求”,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参考答案】教案即课时计划,是教师备课中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教学方案。写课时计划,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要解决的难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的;考虑进行的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即板书设计;最后写出课时计划。

5. 【考查要点】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参考答案】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其差异主要表现在:

(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具有场独立方式的学生,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具有场依存方式的学生,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2)沉思型与冲动型。在解决问题中,沉思型的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冲动型的学生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3)辐合型与发散型。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发散型的学生表现出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特征。

四、材料分析题

1.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参考答案】课程改革不是单一的教材改革或教学方法改革,而是涉及课程理念乃至整个教育观念更新的系统变革。张老师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师的“随意调整”都不符合课程改革理念,都不能被采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课程改革和设置:

(1)要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化,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随意调整”。

(2)新课程不能是单一的理论化、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是向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纳入到学生世界中加以组织。

(3)新课程的内容应是着重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正确的生活态度。

(4)在选择课程结构进行重建时,应该强调综合性、加强选择性并确保均衡性。

(5)各科目课程设置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已有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境。

2.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1)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包括先天素质,也包括后天因素。

①先天素质。先天素质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它包括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神经系统和脑的特点。它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

②环境、教育对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第一,产前环境及营养状况的影响。胎儿生活在母体环境中,这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出生后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第二,早期环境的作用。在儿童成长的整个过程中,智力的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往往是先快后慢。因此儿童期的发展对后期能力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教育条件的影响。一个人能朝什么9-向发展,发展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条件。家庭环境,生活方式,家庭成员的职业、文化修养、兴趣、爱好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与态度,对儿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③实践活动的影响。实践活动是人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所特有的积极主动的运动形式。可以说,实践活动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④其他个性因素的影响。环境和教育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外部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要想发展能力,除必须积极地投入到实践中之外,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个性心理特征,即理想、兴趣及勤奋和不怕困难的意志力。

(2)①齐白石勤奋、进取的人格特质及他的虚心求教、勤学苦练的品质是他成才的关键因素。

篇3: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中的括号内;20道题,每题1分,共20分)

1构成总体,必须同时具备()。

A同质性、大量性与差异性

B总体性、同质性与差异性

c社会性、同质性与差异性

D总体性、数量性与同质性

2要了解某工业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

A该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B该工业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c该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D该工业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3通过调查鞍钢、宝钢等几个大型钢铁企业,拟了解我

国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这种调查方式是()。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4下列资料属于原始记录的是()。

A统计台账

B个人生产记录

c汇总表

D整理表

5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A人口按年龄分组

B在校学生按性别分组

c职工按工资水平分组

D企业按职工人数规模分组

6某企业从业人员2300人,职工年工资总额为5600万元,产品销售额132560万元,产品库存量为120箱,设备台数为1113台。以上总量指标依次为()。

A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B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

c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

D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

7某企业的职工人数比上年增加5%,职工工资水平提高2%,则该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比上年增长()。

A11%

B10%

C7.1%

D7%

8在商品销售额指数体系中,若物价指数上涨,销售额指数持平,则销售量指数()。

A上升

B下降

c持平

D无法判断

9对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调查,按平原、丘陵和山区分组来抽选样本单位,此种抽样方法为()。

A整群随机抽样

B分层随机抽样

c多阶抽样

D系统随机抽样

10一些经常性的说法,如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等,采用的是()。

A对比分析法

B比例分析法

c弹性分析法

D因素分析法

11下列各项调查中,()是我国现行周期性普查制度项目之一。

A基本单位普查

B全国土地清查

c第三产业普查

D农业普查

12按照《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的规定,划分企业规模的对象是()。

A企业集团

B法人企业

c产业活动单位

D基层单位

13下列各项中,()不是产业活动单位必须具备的条件。

A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B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

c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或业务活动

D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

14工业总产出一般采用()计算。

A产品法

B工厂法

c成本法

D收入法

15非盈利性服务业单位的总产出是按本期内()计算的。

A全部营业收入

B提供服务的总费用

c全部经营支出

D收入与支出的差额

16下列各项中。应计入能源批发、零售企业,用于经营销售库存的是()。

A寄存在外单位的原油

B代外单位保管的原油

c尚未验收入库的原油

D盘亏的原油

17下列各项中,()属于管理费用。

A运输费

B广告费

c办公费

D利息净支出

18临时职工是指用工期限不足()的在岗职工。

A1年

B6个月

C3个月

D1个月

19下列各项中,不包括在工资总额中的是()。

A病假工资

B实习工资

c节约奖

D稿费

20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为单价在()以上,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的设备和物品。

A2000元

B1000元

C500元

D200元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中的括号内,多选、错选、漏选,未选均不得分;10道题,每题2分,共20分)

1进行统计整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A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

B对各项指标进行分组综合汇总

c编制统计表与分析表

D对统计资料进行系统积累

E与上期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象本期发展变化情况

2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劳动生产率

B工业增加值

c设备人均拥有量

D生产税净额

E人均年收入

3下列数列中,属于时期数列的是()()()()()。

A全国四次人口普查数

B某省近5年钢铁产量

c某商场各季末商品库存量

D某商场1990—2007年商品销售额

E某市近5年各年末企业数

4统计指数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A研究现象的长期变动趋势

B对经济现象进行综合评价和测定

c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程度

D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

E分析经济发展变化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方向和程度

5统计分析的特点有()()()()。

A数据性

B完整性

c精确性

D目的性

E时效性

6现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分为()()()()()。

A周期性普查制度

B临时性调查制度

c经常性调查制度

D一次性调查制度

E非经常性调查制度

7下列行业类别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有()()()()()。

A建筑业

B采矿业

c金融业

D房地产业

E地质勘查业

8下列关于统计单位的表述中,()()()()()是错误或不准确的。

A法人单位与产业活动单位之间存在隶属关系

B一个法人单位拥有多个产业活动单位

c从事单一经济活动的法人单位同时也是一个产业活动单位

D从事一种以上经济活动的法人单位要分解成两个以上的产业活动单位

E产业活动单位接受法人单位的管理和控制

9下列各项中。包括在能源生产企业产成品库存中的有()()()()()。

A本企业生产的,报告期内检验合格入库的产品

B已销售并办理完手续,但尚未提货的产品

c尚未拨出的带料加工产品

D盘点中的账外产品

E代外单位保管的产品

10下列各项中,属于财务费用的是()()()()()。

A净利息支出

B财产保险费

c教育费附加

D汇兑净损失

E职工工资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B

5,B

6,C

7,C 8,B

9,B

10,A

11,D

12,B

15,B

14,B

15,B

16,A

17,C

18,A

19,D

2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CE

3,BD 4,ABCDE5,ADE

6,ACE

7,ODE

8,BOD

9,ACD

篇4: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试题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那年学校安排我担任高一年级某班的班主任。组建班委会是我感到既敏感又头疼的一件大事,因为既要选举出能起表率作用、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又要适当照顾那些性格内向、自卑、需要锻炼的学生。在观察中我发现,有个女学生很特别:性格孤僻,不敢与人正视,总是一个人发呆。通过和家长的沟通我了解到,该生在初中时活泼、开朗,曾经担任过班上的宣传委员,学习名列前茅,尤其擅长作文。但在一次学校组织的班级黑板报评比中,她负责的黑板报名落孙山,遭到班主任三番五次的严厉批评,这种打击直接影响到她的学习。在随后的考试中,由于成绩不理想,班主任又旧话重提,并以“你做什么都不行”为由撤掉了她宣传委员的职务。这使她受到了极大的心理刺激,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并经常自责,整天生活在忧郁和自卑的阴影中无法自拔。在安排班委的过程中,尽管我苦口婆心地动员、鼓励,但她执意拒绝担任宣传委员。为此,我有意将宣传委员的位置空缺,并宣布:“暂时没有发现合适人选,待学期结束后根据同学们的成绩和表现进行公开选举,希望大家抓住这个机会。”在此后的日子里,我多次暗地里给她创造机会:把她的演讲稿、学习心得等多次在班上进行展示,并在学校广播站广播。她所拍摄的有关宣传环保的图片被报社采用,作文也获得了学校的“新蕾奖”。我发现她渐渐变得开朗起来,愿意主动和同学交流了,也能听到她天真、爽朗的笑声了,不知不觉中她逐渐恢复了久违的自。第二个学期初,在全体同学的掌声中她“站”到了宣传委员的位置上。两年后她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重点大学。

问题:

结合材料分析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含义及其基本要求。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甲同学活泼好动、能说会道、反应灵活、爱好交际,上课时爱搞小动作、不注意听讲。乙同学安静稳重、沉默寡言、喜欢沉思、情绪不易外露、自制力强、不好交际,上课时不爱发言,学习不主动。

问题:

乙同学分别是什么气质类型?面对二者的不同表现,作为教师,如何使他们扬长避短?

篇5: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试题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最早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并倡导教育实验的是____ A:学校、教师、儿童 B:学校、家庭、社会 C:社会、知识、儿童 D:社会、家庭、教师

2、是以已有的用法来解释所定义的词语,适当地描述所要界定的对象或使用该术语是()A:约定性定义 B:描述性定义 C:纲领性定义 D:操作性定义

3、课程目标的制定既要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和社会的研究,又要依据对__ A.丸教法的研究 B.时代的研究 C.学科的研究 D.学法的研究

4、目前小学的领导体制是()A:校务委员会领导制 B:党支部领导体制 C:校长负责制

D: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5、陆机是西晋时期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我国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在诗文方面,陆机也颇有建树,他与弟弟陆云俱为著名文学家,合称“二陆”。下列作品中,不属于陆机作品的一项是()A:《文赋》 B:《赴洛道中作》 C:《吊魏武帝文》 D:《西北有高楼》

6、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是____ A:评估性会谈 B:观察法 C:自述法 D:心理测验

7、普遍认为,当今行为目标之父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____ A:泰勒 B:布鲁纳 C:布卢姆 D:班杜拉

8、根据迁移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__。A.正迁移和负迁移 B.正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C.特殊成分的迁移和非特殊成分的迁移 D.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

9、人类最早的教学手段是____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E:教育与文化

10、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__。A.班主任 B.班委会 C.共青团 D.少先队

11、()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A:1995年 B:1996年 C:1997年 D:1998年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3、司马迁《史记》作为纪传体史学著作,其叙事是()记载历史的。A:以历史事件为中心 B:以朝代更迭为中心 C:以历史人物为中心

D:以作者的历史观为中心

14、提出“自然后果的方法”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卢梭

C:裴斯泰洛齐 D:福禄贝尔

15、个体执行任务时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动力称为__ A.认识动机 B.成就动机 C.赞许动机 D.交往动机

16、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____为中心。A:劳动 B:科研 C:教学

D:社会服务

17、下面不属于我国的五大古都的是。A:开封 B:北京 C:咸阳 D:南京

18、教育功能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的依据是()A:作用的对象 B:作用的方向

C:作用的呈现形式 D:作用的目的

19、能显著提高儿童的角色承担能力和亲社会行为水平的学前教育基本方法是()A:角色扮演法 B:语言法 C:讨论法 D:移情法

20、初中阶段学生记忆力的发展____ A:是稳定时期 B:是最佳时期 C:是较慢时期

D:已开始有所下降

21、人的身心发展的两个特殊性是指__ A.顺序性和发展性 B.社会实践性和阶段性 C.社会实践性和能动性 D.不平衡性和均衡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E:设计教学法

2、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编写的。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昆体良

3、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两类,分别是____ A:学习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B:操作性行为和反应性行为 C: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D:刺激行为和应答性行为

4、关于创造性与智商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高智商就会有高创造性 B.低智商不可能又高创造性

C.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可能低

D.高创造者必须有必须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5、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是()。A.鉴定功能 B.管理功能 C.研究功能

D.改进提高功能

6、在学习新材料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这属于____ A:并列结合学习B:下位学习C:上位学习D:归属学习

7、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坚定

8、短时记忆的容量是。A:7±1组块 B:7±2组块 C:7±3组块 D:7±4组块

9、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习什么实现的?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生产经验 D:生活经验

10、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____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11、下列哪项不是认知策略?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计划策略 D:组织策略

12、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____ A:荣格 B:谢尔顿 C:威特金 D:霍兰德

13、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学说,开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之先河的教育家是__。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赫拉克利特 D.亚里士多德

14、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的教学形式是____ A:现场教学 B:复式教学 C:分组教学 D:班级授课

15、__阶段,活动的执行是在物质与物质化水平上进行的,相当于加里培林的“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A.原型内化 B.原型模拟 C.原型定 D.原型操作

16、备课是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要备好课必须做到__。A.钻研教材 B.了解学生 C.研究教法

D.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E.制定课题、课时计划

17、(2004年)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子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是运用了。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变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18、认为学生在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时通常归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种主要原因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____ A:动机 B:内驱力 C:诱因 D:强化

19、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____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

20、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2008年,湖南)A:廖世承 B:房宗岳 C:潘菽 D:陆志伟

21、在教学的要求、内容上的“一刀切”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篇6: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试题

预测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学生李伟因不守纪律,又一次被带进办公室,当即受到班主任的训斥“你又违反纪律了?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你的脸皮实在太厚!你把家长请来,当面说清楚,你到底准备怎么办?不然,从明天起,你就不要来上学了。”学生低着头离开了办公室。从上面例子分析,你认为要使李伟同学守纪律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 A:课外活动 B:实践活动 C:教学活动 D:班主任工作

2、一份教案的核心是__。A.提出教学目的 B.选择教学方法 C.涉及教学进程 D.规划板书内容

3、学校教育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是__。A.课程计划 B.校舍安排 C.课程标准 D.教科书 E.教学指导书

4、提出认知发现理论,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__。A.布鲁纳 B.苛勒 C.奥苏伯尔 D.班杜拉

5、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教育家是__。A.洛克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杜威 E.卢梭

6、人类要谦虚一些、慎重一些、节制一些„„而倡导生态文明的关键是我们要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尊重现实,摆正“人”在大自然中的正确位置。“人”字原本多大就写多大。现在是写得太大了,应该写小些,小些,更小些,把“人”写在原来应有的位置上。“人字现在是写得太大了”的意思是。A:面对现实,人类太自大 B:面对历史,人类太自大 C:面对大自然,人类太自大 D:面对同类,人人都很自大

7、学生掌握数的概念时,把数分为实数和虚数;又把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又可分为整数、小数和分数等,这属于。A:思维的抽象过程 B:思维的具体化过程 C:思维的分类过程 D:思维的概括过程 E:重视个别差异

8、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过程,因此,教育研究应采取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这是____学派的观点。____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制度教育学

9、中小学智育的根本任务是()A:传授知识

B:发展学生的智力 C:形成技能 D:培养个性

10、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____ A:《大教学论》 B:《母育学校》 C:《世界图解》 D:《爱弥儿》

11、学前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以满足自身活动的需要为目的,不带有任何社会功利的活动是()A:生活活动 B:学习活动 C:游戏活动 D:体育活动

12、”三教九流”中的“三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儒教 B:清真教 C:佛教 D:道教

13、某高校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设了文理两类选修课。统计表明,有学生选修了全部文科类选修课.也有学生选修了全部理科类选修课。那么,以下哪项一定是真的? A:有学生选修了全部选修课 B:每门选修课都有学生选修 C:有人只选修了理科类选修课 D:不可能有人只选一门选修课

14、在Windows操作环境下.要将整个屏幕画面全部复制到剪贴板中应该使用____键。

A:Print Screen B:Page Up C:A1t+F4 D:Ctr1+Space

15、智力的高下可以通过智力测验得到一个值进行衡量,这个值是()A.意商 B.情商 C.智商 D.财商

16、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的测定称’为__。A.配置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17、被周恩来称为“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布尔什维克”的人民教育家是____ A:桑代克 B:盖顿 C:杜威 D:克伯屈

18、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称为__ A.教学方法 B.教学模式 C.教学策略 D.教学方式

19、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是人格的__。A.复杂性 B.独特性 C.功能性 D.统合性

20、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A:根本途径 B:基本途径 C:唯一途径 D:全部途径

21、”闻一知十”属于学习中的现象。A:定势 B:功能固着 C:迁移 D:创造性

22、基础教育改革要求课程实行级管理。A:三 B:四 C:一 D:二

23、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____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24、所有公共政策的后续效应可能是难以预料的。下列哪项判断的含义与上述判断最为相近? A:所有公共政策的后续效应必然是难以预料的 B:有的公共政策的后续效应不必然不是难以预料的 C:有的公共政策的后续效应必然不是难以预料的 D:有的公共政策的后续效应可能不是难以预料的

25、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__。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二、多项选择题(共25 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以诗歌为主的作家是()A:郭沫若 B:艾青 C:郁达夫 D:朱自清

2、实施小学德育的出发点和检验小学德育是否达标的质量标准是____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3、教育者利用模范、典型人物的优秀品德对学生进行影响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指导自我教育

4、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__ A.社会、知识、教育制度 B.政治、经济、生产力水平C.社会、知识、儿童

D.社会、生产力、教育制度

5、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____的三个定律。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6、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A:学生心理过程及其规律 B:学生情绪人格及其规律 C:学生生理现象及其规律 D: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7、布卢姆等人在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又把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五个等级。其中,形成价值观念是情感领域教学目标的重要等级,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形成价值观念的是。A:愿意改进与团体交往的技能 B:喜爱所学的内容

C:为发挥集体的有效作用而承担义务 D:形成一定的人生哲学

8、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__。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 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

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9、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复式教育 B:分组教学 C:设计教学 D:道尔顿制

10、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__。A.巩固知识 B.领会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11、校园文化包括()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精神文化 C:学校制度文化 D:学校环境文化 E:学生亚文化

12、以目的和目标的概括程度为依据,教育方面可以分为四个层次。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职业目标 E:教学目标

13、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__ A.奖励越多越有利于学生进步 B.奖励应适度

C.只应奖励优等生

D.某一行为连续的奖励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14、”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句话出自 A:苏霍姆林斯基 B:凯洛夫 C:马卡连柯 D:乌申斯基

15、我国选择中学课程内容所依据的原则是()A.基础性 B.具体性 C.社会性 D.操作性 E.适应性

16、在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上,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A:唯一选择 B:内容 C:途径 D:基础

17、现代教育的科学性指的是__。A.实施精英教育

B.强调价值取向的社会和个体发展要求 C.注重手段的更新 D.进行科学教育

E.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遵循教育规律

18、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____ A:教学程序 B:教学过程 C:教学事项 D:教学方法

19、运用奖励和处分应注意的要求是()A: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B: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C:发扬民主

D:注重宣传和教育 E:坚持严格要求 20、创作《年夜》、《一颗蓝豌豆》、《小小的月牙》等“小拇指童话诗”的作者是____ A:徐鲁 B:张秋生 C:邱易东 D:尹世霖

21、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小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小学生一个学期内的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A:建立学生档案 B:工作总结 C: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22、中国教师的资格条件须包括以下哪些条件__ A.必须是中国公民

B.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C.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D.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E.体格达标

23、儿童多动综合征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征。高峰发病年龄为岁。A:4—6 B:5—7 C:6—8 D:7—9 E:8—10

24、当代中国所提出的教育导向思想是。A:应试教育 B:科举考试 C:英才教育 D:素质教育

2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__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篇7: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试题

1、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对同一总体进行的重叠分组,称为复合分组。()

2、平均指标是把一个总体内各单位在某个数量标志上的差异抽象化,以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3、保证时间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具有可比性是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4、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是把不能直接相加或对比的因素过渡到能够相加和比较。()

5、统计分析是由数字形成概念,从概念形成判断,由判断进行推理,并由此得出结论,所以说准确的数据是统计分析的基础。()

6、全国经济普查每10年进行两次,分别在逢3、8的年份实施。()

7、统计分类标准只适用于周期性普查和经常性统计调查。()

8、单位代码是由统计部门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法定代码。()

9、能源消费量是指能源使用单位在报告期内实际消费的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的数量。()

10、城镇失业率是城鎮失业人员数与城镇就业人员数的百分比。()

四、计算题(请写出公式及必要的解题步骤,得出答案。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5道题,每题8分,共40分)

1、某企业2008年上半年总产出及工人人均产值资料如下表所示:

试计算该企业2008年上半年平均月劳动生产率。

2、某商场某季度三种商品销售量和零售价格资料如下表所示: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编制:(1)销售量综合指数。(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3、现有某地区相关统计资料如下:

①农业总产出为12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40亿元;

②工业总产出为35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250亿元;

⑤建筑业总产出为15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90亿元;

④运输邮电业总产出为11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70亿元;

⑤贸易、餐饮业总产出为10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50亿元;

⑥盈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为9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50亿元;

⑦非盈利性服务业经常性费用支出35亿元,固定资产价值100亿元,虚拟折旧费按固定资产价值的5%计算;

⑧全地区劳动者报酬32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40亿元,生产税收入100亿元,生产补贴为60亿元,营业盈余30亿元。试分别用生产法、收入法计算该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GDP)。

4、某运输企业在报告期完成了四批货物运转:第一批450吨,运距400公里;第二批500吨,运距300公里;第三批350吨,运距520公里;第四批90吨,运距450公里。试计算该企业报告期完成的货运量、货物周转量。

5、某地区2006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8990元,2007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51744元,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5%。

试计算该地区2007年在岗职工平均实际工资和平均实际工资指数。

参考答案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2、√3、√4、√5、√6、√7、√8、×9、√10、×

四、计算题(每题8分。共40分)

1、解:

5、解:

(1)该地区2007年在岗职工平均实际工资

=报告期平均工资÷报告期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31744÷103.5%

≈30670.53(元)

(2)该地区2007年在岗职工平均实际工资指数

=报告期平均工资指数÷报告期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31744÷28990×100%÷103.5%×100%

上一篇:2023年下学期初一年级工作总结下一篇:成功需要打破思维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