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精神学习计划表

2024-07-27

十九大精神学习计划表(通用14篇)

篇1:十九大精神学习计划表

学习时间

为期20天的时间,主抓“十九大”理论学习!

学习形式

“线上+线下”:集中学、自主学、送学、微信平台推送学。

学习内容

解读“十九大”报告全文、新党章、权威网站关于“十九大”的社评。

学习概要

第一讲(11.3):社区党委书记强调如何学、怎么学习“十九大”精神;

第二讲(11.6):机关支部书记带领大家解读“十九大”报告一至五部分;

第三讲(11.9):支部书记带领大家解读“十九大”报告六至九部分;

第三讲(11.13):支部书记领大家学习“十九大”报告十至十三部分;

第四讲(11.16):社区党委书记带领大家学习新党章;

第五讲(11.20):社区党委召开学习“十九大”精神座谈会。

(结合每讲主题内容,主讲人会讲解关于十九大报告的社评,深化学习)

学习对象

社区全体工作人员、辖区党员和居民

学习要求

要认认真真、原原本本、原汁原味的学习“十九大”精神,做到用心用脑,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跟进思想汇报!

篇2:十九大精神学习计划表

第一阶段:认知学习阶段

每周组织一次时长两学时的集中学习,每位党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和新党章单行本,充分认识和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利用党的十九大精神专用笔记本,详细记录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的学习内容。支部于11月8日前撰写一篇以上的学习心得体会文章并上墙。

第二阶段:党员集中讨论阶段

11月20日前支部委员会组织一次支部党员集中学习讨论,每位党员都要发言并撰写发言提纲并做好记录,形成11月份的支部委员会笔记;利用公众号平台,发布党的十九大相关学习内容和大队学习心得体会。

党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组织召开一场学习辅导会,由党支部书记或主要领导以党课形式,为全体党员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形成第四季度党课材料

第三阶段:考核总结阶段

篇3:襄阳散办专题学习十八大精神

11月20日, 湖北省襄阳市散办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召开专题会议, 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

这次专题会议主要学习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的《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报告。这篇报告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 在深刻总结过去十年奋斗基础上, 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 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

散办党支部书记窦选平同志主持专题会议, 并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 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 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和根本要求, 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等各方面的工作, 结合自身工作, 对照目标, 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篇4: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与会同志结合人大工作实际,结合学习王珉同志在传达党的十七大精神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入学习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家在发言中纷纷表示,要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和促进本届人大常委会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为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做好充分准备,以实际行动为实现省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王云坤在会上说,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团结鼓劲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十七大确定了重大理论体系,选出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修改了党的章程,作出了重大工作部署。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深刻领会好十七大的精神,自觉地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好和谐社会,切实完成十七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米凤君在发言中说,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重要文件,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同时,要紧密联系推进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人大各项工作的开展。要注意谋大事,要强化大局意识,紧紧围绕党中央和省委工作的大局,结合人大工作的实际,使人大工作更好地服从服务于中心工作,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从人大的定位和特点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篇5:学院学习十九大精神学习计划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动员全校广大党员干部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经校党委研究决定,对近期十九大精神学习做出如下安排:

.党委中心组带头学,各党总支积极学

学校党委中心组和各党总支要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重要政治任务,列入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在学习领会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时,必须坚持全面准确,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学深悟透。要认真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学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2.利用各类宣传媒介宣传十九大精神

届时将举办学习成果集中展示活动,各党总、直属党支部支要按照省委、省委高校工委及校党委统一要求,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手段,积极开展有步骤、有声势、有深度、有特色、有成效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培训活动,既要利用宣传展板、电子屏等传统媒介,又要积极开展网络引导,用好“两微一网”等新技术新应用,开辟专题专栏,集中推出有深度、有分量的报道、综述、社论、评论和理论,积极宣传我校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生动实践,扩大我校影响力。

3.抓好十九大精神学习教育培训

紧密结合党中央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面向全体师生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全员培训,邀请省委党校或全国全省知名社科专家等做专题讲座辅导,积极组织举办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培训班,精神交流会对处级以上干部、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专题培训,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4.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学习宣传活动

篇6: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计划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省委、南充市委、阆中市委相关会议精神,切实把全镇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根据《关于认真学习

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通知》(二委发〔XX〕115号),特制定如下学习计划。

一、学习内容

(一)习近平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十九届一中全会精神;

(四)十九届中央政治局会议;

(五)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

(六)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七)四川省委、南充市委、阆中市委会议精神;

(八)《二龙镇十九大精神知识小读本》等学习资料;

(九)人民日报、新华社社论等其他学习资料。

二、学习方式

(一)集中学习

.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中学习;

2.镇领导给全镇党员讲党课(分片包案);

3.镇机关支部组织集中学习教育活动。

(二)个人自学

全体党员干部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岗位工作实际认真思考,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

(三)交流研讨

.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专题研讨;

2.各支部(党委)党员在全镇大会上交流学习体会。

三、学习要求

(一)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各支部(党委)要深刻认识党的十九大的重大历史意义,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领

导,精心组织,推动全镇党员干部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要把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一

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实。

(二)着力营造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氛围。通过制作宣传展板、滚动播放电子屏宣传标语、丰富支部(党委)学习宣传园地等方式,营造全方位多媒体

学习氛围,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

(三)增强学习实效。各支部(党委)要制定具体学习计划,推动学习工作有序、深入、全面开展。要认真组织做好学习和讨论、交流活动,增强学习的吸引力和

感染力,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支部(党委)书记要亲自抓学习,履行作为支部(党委)第一责任人领学、带学、督促学职责,推动全体党员、干部切实把

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增强服务新时代二龙经济社会发展的本领。

篇7:十九大精神学习计划表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学习计划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现制定00学校学习计划。

一、召开专题会议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总书记近期的重要讲话。根据我校实际,部署学习计划、规定学习内容,要求每一位党员要率先垂范,带头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从行动上充分体现党员的认真态度和责任意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贯彻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活动。全体教职工要立足本职工作进行学习,要把十九大精神同自己的工作实际紧密结合,把十九大精神贯穿于自己工作的始终。

二、学习资料

1.十九大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2.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正案)》; 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

4.总书记近期的重要讲话; 5.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要求;

6.《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市教育局教师从教行为八不准和县教育有关师德师风的要求。

三、学习形式 1.利用视频学习宣传

认真组织全体职工干部集中收听收看十九大盛况,聆听总书记向大会所作的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2.编发学习资料

印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全文材料以及新《党章》,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工积极学习《人民日报》《人民网》《党的建设》等报刊网络上关于十九大精神的解读等文章,加深对十九大精神的认识、理解。

3.聘请专家专题辅导

4.利用每周教师学习时间组织学习宣传 5.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

6.撰写学习体会并开展相应的学习讨论活动

7.学校政教处、团委组织开展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专题板报评比活动。

篇8: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与实践

1 深刻把握党的十八大精神实质

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八大报告, 集中了全党智慧, 凝聚了各方共识, 反映了人民心声, 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战略使命, 是一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报告。报告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 内容丰富, 意义深远。

1.1 高举一面旗帜

报告指出, 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 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立足基本国情,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 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 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

20世纪80年代用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0世纪90年代用的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用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 确立一套理论

十八大报告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全党和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这就为中国社会未来真正又好又快发展, 为我们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科学发展观, 是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 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 全面发展观;第三, 协调发展观;第四, 可持续发展观。

1.3 明确一个目标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以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 小康社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政治小康、文化小康和服务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

十八大报告指出, 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非常明确, 非常具体, 非常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 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 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恩格尔系数 (Engel's Coefficient) 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 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 家庭收入中 (或总支出中) 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 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 家庭收入中 (或总支出中) 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 一个国家越穷, 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 (或平均支出中) 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 随着国家的富裕, 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 m2;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八是大学入学率20%;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1.4 强化一个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而且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章节进行了论述。报告中还使用了许多诗意的语言, 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 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 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 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由当代人学家张荣寰于2007年4月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具体概念和相关理论, 认为中华民族生态文明发展模式是一个必然实现的中国梦, 以提升人格文明、生态文明、产业文明为发展方向, 走生态文明发展的国家发展道路。

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 (ecological civilization照临四方曰明) ,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1.5 提出一个软实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要开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一个是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个是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软实力” (Soft Power) 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出来的。1990年, 他分别在《政治学季刊》和《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和《软实力》等一系列论文, 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 (中译本《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 一书, 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约瑟夫·奈指出,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 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依然重要, 但是在信息时代, 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

美国之所以能够将各种文化产品连同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行销全世界, 除了国力的支撑外, 主要依靠的就是语言优势, 这也是美国的软实力“依然强大”的一个重要表征。

在我们看来, 美国中央情报局是与前苏联的克格勃, 电影007这样的词语联系在一起的, 但实际上, 为了渗透美国的霸权思想, 中央情报局在文化领域展开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输出活动:举办讲座和研讨会, 创办学术刊物, 开设图书馆, 资助学者互访, 捐助讲座教授位置等。

中国经济日渐崛起令世人瞩目, 与之相匹配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则亟待拓展。目前美欧占据世界文化市场总额的76.5%, 亚洲、南太平洋国家19%的份额中, 日本和韩国各占10%和3.5%。其中, 美国的文化产业已经占美国GDP的25%左右。

亚洲正在崛起, 其动向大致有三:一是韩国宣布将在全球一百个地区开办“世宗学院”;二是日本在海外增设“日语学习中心”欲与中国的“孔子学院”抗衡;三是印度的文化很早就输出到世界各地, 似乎在“龙象之争”中印度已然高出一筹。

东亚的日本是世界第三经济强国, 早在1985年, 日本经济持续增长之时, 就试图从“经济大国”转向“政治大国”最终走向“文化大国”。

印度在软件工业和区域特色文化方面已经拥有了世界性声誉, 而其通过科技、军事、文化获得全球扩展的心思也不可不察。

从1985年日本的文化输出到1998年韩国的文化输出, 其间我们中国重点在发展经济, 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但是新世纪中国的发展战略应该根据世界新格局有所调整, 怎样让中国人信服自己的文化, 然后才是拿什么让世界人民欣赏。论实力, 中国的GDP总量居世界第二, 但论观念和策略, 中国却没有跟进。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 中国的文化产业应该在推进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方面有更多的作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十八大提出提升文化软实力是非常必要的。

2 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八大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确定了新的宏伟目标, 在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伟大征程中, 神华集团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责任重大, 任务艰巨。朔黄铁路作为西煤东运第二条大通道, 是神华铁路板块中的重要一环, 使命光荣。朔黄铁路肃宁分公司党委更要结合实际,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 落实公司、公司党委各项要求, 扎扎实实推进分公司科学发展, 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2.1 不断创新中心组学习

近年来, 分公司党委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 有效地利用周一上午生产交班会后的时间, 坚持每月集中学习一次, 创新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 在学习方法上变集中听讲为集中听讲与共同研讨相结合以共同研讨为主, 在学习记录上变只记录学习内容为记录学习内容和心得体会相结合以心得体会为主, 同时领导班子相互对每个成员的学习记录进行书面点评。从而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提高了学习的质量,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今后, 我们要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首要任务。不断创新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方法, 同时要将分公司党委中心组学习这种创新方法在站区支部学习中进行推广, 抓好党支部书记培训和党员的培训教育, 力争使十八大精神真正深入人心, 不断消化吃透。

2.2 深入开展“两下三同”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今后, 我们要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要求, 进一步深入开展机关管理人员的“两下三同”活动, 在去年开展这项活动的基础上, 不断完善修改实施细则, 不断完善讲评和考评制度, 促进“两下三同”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

2.3 深化“幸福在朔黄”活动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对于企业来说, 就是要扎实推进文化强企建设, 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 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两年来, 我们分公司在全体员工中开展的“幸福在朔黄”主题教育活动, 就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一种尝试。2011年分公司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了“安全在朔黄, 奉献在朔黄, 幸福在朔黄”为主题的“幸福在朔黄”宣传教育活动, 2012年我们进一步开展了以“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助人为乐、幸福人生”为主题的“幸福在朔黄”活动, 成立了“幸福基金”, 基金来源于全体员工的捐助, 主要用于分公司员工及员工家属, 另外辐射社会, 用于社会上的慈善事业, 2012年10月19日“幸福基金”正式启动, 基金用于救助身患脑瘤的肃北站区员工高忠杰。同时开展兴趣小组、人人唱红歌、主持人比赛、朔黄才艺秀等活动, 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 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以上是我通过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 结合自身工作的一些粗浅的体会。作为一名党员, 作为一名党的工作者, 一定要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 树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思想, 扎实工作, 奋力进取, 为实现神华集团五年经济总量再翻番、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煤炭综合能源企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十八大精神的学习, 提炼出了“高举一面旗帜、形成一套理论、明确一个目标, 强化一个建设、增强一个软实力”的十八大精神实质, 进而联系实际, 提出了“不断创新中心组学习、深入开展‘两下三同’、深化‘幸福在朔黄’活动”等新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十八大,精神,学习,实践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2-11-8.

篇9:学习十七大精神,投身新课改

教师角色意识的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有人说,传统课堂中教师相当于唱独角戏的新闻播音员,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则是穿针引线的综艺节目的主持人。从“播音员”到“主持人”的转变,意味着教师在教学各环节中会带着激赏、肯定、赞扬的情感来跟学生互动,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教师角色意识的另一个变化是,教师的发展应由“经验型”向“反思型”和“科研型”转变。守着传统教育观念裹足不前不思学习的教师,必定会在新课改中迷失方向。新型教师应该善于把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边教边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做一名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

课堂形式的变化。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由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师生齐参与的“众议厅”。为响应十七大报告中的“深化教学内容方式改革”的号召,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多思考“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譬如我在执教“新闻写作”这个专题时,就放弃课文中一些选材雷同的篇目,增加自选的《中国空中加油试飞第一人》这篇人物通讯。学生读完通讯后,对“国防英雄”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见时机成熟,我告诉学生“谢凤良英雄就是班上××同学的家长”。学生的学习热情变得非常高涨,接着我们假定要對“国防英雄”做个专访,请同学们拟出访谈用的问题。师生在非常融洽的气氛中把新闻写作、访谈技巧这些教学内容完成了。当然,这只是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堂中的一堂。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可以是唇枪舌战的辩论赛,可以是优美高雅的朗诵会,可以是跌宕起伏的故事接龙,可以是唐诗宋词的发现之旅……只要你是一名勤思考愿探索的语文教师,你的课堂一定会让学生充满期待。

学生质量评价的变化。在新课标实施以前,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唯一标准是考试分数。实施新课标后,学生学习的评价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重分数变为重能力,由重结果变为重过程。我校2007届莫小龙同学尽管学的是理科,但他语文素养非常好。他清晰的思维,流利的表达,开阔的阅读视野给评委老师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最后他被清华大学提前录取。论成绩,石门中学还有一些同学比他好,却没有被清华大学提前相中。我个人认为,这不仅是清华大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更是整个社会对学生质量评价发生深刻变化的一个缩影。我们现在评价学生,由单一走向多元,由选“考生”走向选“学生”。我们有理由坚信,认真学习十七大,坚持推进新课改,这种变革还会继续深化。

篇10:十九大精神学习计划表

乡镇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计划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动员全镇上下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奋进,扎实工作,经党委研究讨论,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镇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牢固树立政治意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全面准确掌握基本观点、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切实把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重大任务上来,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二、重点学习内容

(一)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领会大会的主题,全面掌握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清醒看到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困难挑战;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深刻领会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深刻领会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社会主义强国的奋斗目标;深刻领会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特别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等方面的内容,做到重点突出、学深悟透、确保成效。

(二)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党章修正案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起点,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反映了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必将对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起到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深入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真正把党章作为指导党的工作、党内活动、党的建设的根本依据,把党章各项规定和要求落实到行动上。

(三)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是时代的先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科学指引,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四)深入学习贯彻区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深入学习区、市、县委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策部署,以及一系列新文件、新精神、新要求,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各级决策部署,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坚决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贯彻。

三、工作安排

(一)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活动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1.宣传发动(10月26日—10月28日)。制定《永岁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工作方案》,通过广告、标语、微信、QQ群、村村通广播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让十九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学习讨论(10月29日—10月31日)。全镇各支部、镇级各单位要认真抓好学习活动:一是召开一次全体人员会,原文十九大报告,传达、学习十九大精神;二是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市党代会精神讲一次专题党课;三是分单位组织开展讨论和学习交流会。通过学习活动,迅速在全镇掀起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十九大的精神实质。3.总结提高(11月1日—11月15日)。全镇各支部、镇级各单位要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与谋划工作推进工作结合起来,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找准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分析原因,进一步理清、明晰工作思路,修改完善发展规划和工作举措,切实提高推进各项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促进永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党委中心学习组及全镇各党支部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1.学习形式:通过中心组学习、专题讲座、自学、讨论发言等形式深入学习。

2.学习时间:2017年10月27日。

3.学习要求: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全镇所有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要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一篇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字数不少于1000字。各单位要建立和完善好痕迹档案(痕迹档案内容包括:学习材料、领导讲话稿、学习现场图片资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学习会议记录、学习贯彻的信息)。上述资料同时报送镇党建办公室存档。

(三)班子领导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1.班子领导宣讲安排:班子领导要到各自联系的村开展专题宣讲1场以上。

2.宣讲时间安排:2017年12月底前完成。具体时间由各位班子领导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

(四)抓好社会宣传工作。

充分利用宣传栏、文化墙、阅报栏、公益广告等阵地和户外显示屏、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等媒体,由镇党建办把关精选精短口号,适时开展宣传并及时更新内容,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覆盖到全镇所有农村、机关、企业、学校。

四、工作要求

(一)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报道。镇党建办要始终坚持舆论导向,准确把握宣传主题,采取多种宣传方式,积极搭建宣传平台,广泛宣传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充分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形成全镇一盘棋的宣传格局,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形成合力、统一思想,形成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全镇要在辖区重要路口、主要街道悬挂、张贴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标语;镇级各部门在单位醒目处悬挂、张贴宣传标语,有电子显示屏幕的单位要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幕进行宣传。

(二)结合实际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组织要把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同落实镇党委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把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同抓好当前各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围绕目标任务,制定具体的推进措施,倒排工期,确保全年各项重点工作圆满收官;要把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同提早谋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结合起来,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着眼新形势、新任务,立足实际,围绕全镇发展大局深入调研、思考、论证,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强化发展举措,力争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篇11:十九大精神学习计划表

学习十九大

1949年3月23日上午,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如今,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中国共产党的“赶考”踏上新征程。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昂首阔步新时代,顺利答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考卷”,广大党员必须以“赶考”精神迅速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把十九大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指导实践的精神动力、思想武器和力量源泉。

学出一份忠诚。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忠诚是共产党员的第一品质,也是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并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重要保证。共产党员入党之时都曾面向党旗庄严宣誓,要“对党忠诚”。但入党后,一些党员干部却经不起考验,淡忘了自己立下的誓言,信仰丢失、精神迷失,最终跌跟头,教训发人警醒。广大党员必须学会时刻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铸就忠诚之魂。要做到与时俱进,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始终与党同心同德。

学出一份自信。学习十九大报告的过程,就是感受中国共产党强烈自信的过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5年来带领中国人民栉风沐雨、砥砺奋进,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国内生产总值由54亿元增长到80亿元,稳居世界第二;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降到4%以下。这些了不起的成就,足以让包括8900多万党员在内的每一位中国人感到自豪与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广大党员必须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好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矢志不渝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学出一份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新论断,标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吹响了踏上新征、程迈向新目标的嘹亮号角。“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新征程上不是一路平坦,也有险路弯路;不是一路鲜花,也有荆棘野草,各种风险和挑战横在前进前路上,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尚未结束,“四种危险”尚且存在,广大党员对此必须有清醒认识,要以铁一样的肩膀扛起铁一样的责任,切实把十九大各项要求牢牢记在脑中,扛在肩上,坚定不移地把十九大的各项部署转化为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

篇12:十九大精神学习计划表

宁阳县八仙桥街道西关小学四年级一班 王浩冉

2017年10月18日上午,带着渴望和期盼,怀着激情和敬意,我们迎来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作为一名小学生,我倍感骄傲,尽管我对十九大提出的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有点不太理解,但我知道祖国的强大,才可以让我们生活的更加美好。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国家的栋梁,国家的强盛寄托在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少年身上。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向习爷爷对我们少年儿童成长提出的殷切希望那样,发奋图强,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从小要学习做人。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既要有知识,又要有责任。我们现在都是小树苗,品德的养成需要丰富的营养、肥沃的土壤,这样才能茁壮成长。要学会做人的准则,就要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热爱生活,懂得感恩,与人为善,明礼诚信,争当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

从小要有远大的志向。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我们少年儿童人生的脊梁。我们要注意培养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志向,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时刻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从小听党的话、跟党走,努力做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好孩子,做祖国新时代人民事业发展的接班人。

从小要学习勇于创新的品质。祖国的繁荣昌盛不会从天而降。伟大祖国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时代总是不断发展的,等我们长大了,生活将会发生更大的变化,科技也会取得巨大进步。从现在起,我们就要争当勤奋学习、自觉动手、勇于创新的小能手。将来用我们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本领去创造祖国的新生活,中华民族、人类进步才能生生不息。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十九大设计的宏伟蓝图,与我们每一位少先队员今后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一名小学生不仅要用心读书,还应该关心时事,关注国家发展,从小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怀。在党的指引下,做一个努力学习、不断进取、自强不息的新时代好少年,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争光添彩。

篇13:省农机局集中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

11月8日上午9时, 省农机局、省农机安全监理总队全体干部职工准时在局会议室集中收看了党的十八大开幕盛况, 认真收看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的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所做的工作报告。

局队干部边收看报告边开展学习讨论。一致认为, 党的十六大以来, 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 全国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 “三农”工作更受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连续九年中央一号文件以“三农”工作为核心, 实施了多个强农惠农政策,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就是其中之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扎实实施促进了全国农业机械化迅速发展, 加快了全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促进了农民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具有重大意义。一致表示, 面向未来, 我们要加强党的理论知识和农业、农机化知识学习, 要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工作、开拓创新, 以实际行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促进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具体工作上来。

十八大会议期间, 江西省农机局全体干部职工一直保持浓厚的学习氛围, 时刻跟踪关注十八大动态, 认真聆听了新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重要讲话。省农机局的广大干群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 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 密切联系实际, 抓住发展机遇, 克服困难, 为推动农机化快速发展而共同努力。

篇14:十九大精神学习计划表

问辩1:初次分配要不要体现公平?

《经济生活》一书中有这样的提法:“兼顾效率与公平,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就是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充分调动人们参与社会财富创造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十七大精神更新了教材的说法,强调初次分配也要体现公平。胡锦涛在十七大上作报告时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改革以前的收入分配体制具有严重的平均主义色彩,不承认不同生产要素应当得到合理的回报。而在改革过程中,中国为打破计划经济下的平均主义“大锅饭”,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由市场决定的劳动、资本、人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共同参与收入分配的机制,逐渐取代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平均主义收入分配。这必然在一定时期内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这其中,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报酬差别的扩大、高人力资本和低人力资本报酬差别的扩大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且是一个有利于推动生产率提高、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

改革开放初期,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必要的。但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过分追求效率忽视公平的结果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2006》提供的127个国家近年来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测量指标显示,基尼系数低于中国的国家有94个,高于中国的国家只有29个,其中27个是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亚洲国家只有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两个(世界银行,2006a)。按基尼系数由低到高的顺序,中国与几个拉美和非洲国家并列于第95位,成为少数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很高的国家之一。

初次分配不公的突出表现有:由于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建立所造成的劳动力流动受阻和就业不充分而引起的分配不公;由于不合理的行业垄断所形成的企业之间市场竞争环境失衡所导致的分配不公;由于企业之间的生产经营条件的差别而产生的分配不公;企业内部资本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分配不公;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城乡发展失衡、地区发展失衡、利益分配格局失衡、公共财政资源配置失衡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现阶段我国迫切需要确立公平、正义、共享的价值观,并以此为标准来评估和纠正现实制度安排与政策措施中的疏漏。迫切需要通过深化社会分配体制改革、加大履行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使低收入者获得扶助,高收入者得到调节,以避免收入差距过大以及少数垄断性行业收入过高的现象愈演愈烈。迫切需要强化城乡公民平等参与分配,并调整经济政策与公共资源配置等措施,去构建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以给全国人民一个稳定乐观的心理预期。这也正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反复强调公平的收入分配原则,加速缩小收入差距的主旨所在。

低收入者往往只有自身的劳动力可以作为获取财富的来源,而富有者除了劳动力,还有资本要素等。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将使那些只能凭劳动力赚取收入的低收入者,更多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果实。党代会报告将初次分配也要体现公平提上日程,意味着广大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将会提速,有利于缩小令人不安的贫富差距,有助于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问辩2:怎样理解“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说法。这一说法可以表达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求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创造条件”是指多拓展渠道、多提供机会;“更多”意味着覆盖面更广;“拥有”就是合理合法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报告的这个新说法,意味着老百姓的收入不光来自工资,国家还将创造条件增加百姓的多元化收入。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有利于增加百姓财富,使大多数人成为中等收入者。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老百姓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财富,当前居民储蓄在15万亿元左右。随着股市等金融市场的繁荣,百姓投资理财热情高涨,到2007年10月初,沪深两市投资者开户数超过1.2亿户;基金资产净值总计已超过3万亿元,基金投资账户数超过9000万个。随着国家金融的发展和创新,老百姓还将会拥有更多的投资机会,比如通过QDII、境内居民可以投资香港股市等。资本市场是涉及投资金融领域最直接、最广泛的场所,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增加创造财富的机会,要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使广大投资者公平、公正共享经济发展的好处。

问辩3:我国的什么指标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教材P96最后一段是这样表达的,“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根据十七大精神,这一段应修改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在单纯依靠投入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下,人们担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经济的生产率大大提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可持续发展能力日益增强。人均GDP翻两番的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提出的,未来的发展应该更多考虑环境、资源的因素,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高科技、新材料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教育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升。

“人均”概念的使用,表明中国更加注重考虑经济之外的社会因素,比如人口增长的问题。在综合国力提高的同时,人均GDP提高,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的提高,这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中国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人均GDP为7078元,按当年汇率折算为约856美元。如果2020年实现翻两番,那么到时候人均GDP应该达到3500美元左右。未来几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趋缓,人均GDP的基数不会增加太多,这有助于翻两番目标的实现。

问辩4: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分别是什么?

教材P98~P100从经济发展的角度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根据十七大精神,在课本的P98第2自然段下面,应插进一段,明确“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科学发展观继承了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集中概括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的认识。

人民群众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价值追求。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根本动力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建设道路的认识。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就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位一体”的新布局,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内涵认识的飞跃和深化。科学发展观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坚持把经济增长指标同人文、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指标有机结合起来,走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这就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建设道路的认识拓展到了新的广度和深度。

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法的认识。统筹兼顾,不仅要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还要统筹这些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不仅要统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要统筹它们内部的诸多矛盾运动;不仅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还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统筹兼顾,已经不是某个局部、某个方面、某个环节的方法和策略,而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根本方法。这就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法的认识实现了新的飞跃。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共同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认识新成果。可以说,在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实践。

问辩5:怎样理解“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根据十七大精神,教材P45倒数第2段第1句应改为“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就业环境的变化,就业问题呈现出许多新特征、新现象。如新生劳动力就业总量急剧增加,就业结构性矛盾和区域性矛盾日益突出;下岗、失业、无业人群中弱势群体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供求矛盾加剧,农业就业空间进一步萎缩;劳动力的素质急需提高;资本与技术有机构成的快速提高,对劳动力产业挤出效应,进一步压缩了城镇就业空间;我国政府在解决就业问题上的各种政策不配套、不协调等。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上一篇:成功激励话语下一篇:2010黑龙江省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年真题库选择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