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四单元教学质量检测

2024-08-30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四单元教学质量检测(精选8篇)

篇1: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四单元教学质量检测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质量检测

(二)(第3-4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读拼音,写汉字。(5分)

kuí

ēn

juàn liàn

làn yîng

dǎo méi

()

()

()

()

()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4分)

和()可亲

苟()残喘

()泽而渔

怒目圆()

罪()祸首

废()忘食

()连忘返

风雨同()

3.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7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留与子孙耕。

(2).珍惜自然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所期诺,_________________;有所期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3分)

宁可„„也„„

既„„也„„

不管„„还是„„

如果„„就„„

与其„„不如„„(1)渔夫和妻子()自己多受些苦,()要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中抚养。(2)记叙一件事情,()要抓住要点,()要按一定的顺序写。

(3)()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5.按要求写句子。(4分)

(1)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换成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杨利伟有顽强的精神,他走向了成功。(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这次访问,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5分)

(1)建议书有一定的格式:根据建议书的内容,先写上标题,然后写建议的内容,最后写上建议人的姓名。

()

(2)《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恋。

()

(3)《只有一个地球》采用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地球多方面的知识。()

(4)“誊”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J”,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目”。()

(5)地球拥有的资源是无限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7.口语交际。(2分)

航天事业迅速发展,实现了飞天梦,女航员王亚平则成为我国首位“太空教师”,作为中华少年的我们,面对祖国飞速发展的科技,你想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课文《唯一的听众》,回答8-11题(15分)

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当然,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无数次折磨之后下的结论,在他们听起来,我拉的小夜曲就像是在锯床腿。这些话使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直到我发现了一个绝妙的去处。就在楼区后面的小山上,那儿有一片很年轻的林子,地上铺满了落叶。

第一天早上,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幽幽的小令。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心剧烈地跳起来。

我不得不大喘了几口气使它平静下来。我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但事实很快就令我沮丧了,似乎我又将那把锯子带到了林子里。我懊恼极了,泪水几乎夺眶而出,不由地诅咒:“我真是一个白痴!这辈子也甭想拉好琴!”当我感觉到身后有人幷转过身时,吓了一跳,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她双眼平静地望著我。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和谐的美,一定破坏了这老人正独享的幽静。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

老人叫住我,她说,“是我打搅了你了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有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格外晶莹。“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要紧。“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我被这位元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暗暗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尽管她是一个可怜的聋子。我拉了,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著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如果她的耳朵不聋,一定早就捂著耳朵逃掉了。我心里洋溢著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家人们表露的那种难以置信的表情也证明了这一点。从我紧闭小门的房间里,常常传出阿尔温,舒罗德的基本练习曲。若在以前,妹妹总会敲敲门,装作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求求你,饶了我吧!”我现在已经不在乎了。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早就湿透了衬衣。但我不会坐在木椅子上练习,而以前我会的。

不知为什么,总使我感到忐忑不安、甚至羞愧难当的是每天清晨我都要面对一个耳聋的老妇人全力以赴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也一定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了,幷且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更要命的是我常常会忘记了她是个可怜的聋子!

我一直珍藏著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感到大吃一惊。妹妹逼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大,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一个聋子。”

“聋子?!”妹妹惊叫起来,仿佛我在讲述天方夜谭,“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更重要的,她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而你竟说她是聋子!” „„

后来,我已经能够熟练地操纵小提琴,它是我永远无法割舍的爱好。在不同的时期,我总会遇到一些大家组织的文艺晚会,我也有了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天清晨我唯一的听众......8.文章通过讲诉“我”在素不相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6分)

9.在得到老人的帮助和鼓励前,我拉小提琴是怎样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妹妹这一角色起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原文,回答12-17题。

童年的馒头

①如今的幸福生活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②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上小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趁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

③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④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馍。开完会,我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⑤回家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子咕咕地叫着。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一个。三两口下肚,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路,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咋办?

⑥干脆,把娘那一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了。娘平时不是把麦耙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耙呀!

⑦当我回到家里,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⑧我不知道自己怎么进了门,怎样躲过妹妹的眼神。妈妈笑笑,没吭声。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来了吗?你看我们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来了。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家来,你看!”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⑨二丫娘看着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⑩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拿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嘛!”妹妹大口大口地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后来,我发现,就是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1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填在括号里。(4分)形容内心痛苦。()老手法又重新施展一次。()13.用“___________”画出我家清贫的语句。(2分)14.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后来,我发现,就是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这句话中“童年结束了”不是指(),而是指()(4分)

16.娘不仅骗二丫娘带回了馒头,还多说了两个,你是否认同“娘”的做法,为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用朴实的语言,向我们诠释母爱的伟大。结合生活写一写,你对母爱的理解。(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习作(35分)

题目:我为有这样的__________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对象可以是“老师、同学、邻居”等,内心感受可以是“骄傲、自豪、高兴、难过”等,要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人物的特点,表达要有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篇2: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四单元教学质量检测

本单元是“珍惜我们的家园”为专题。本单元的教学能够基本围绕专题及单元重点展开,学生能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懂得珍惜资源,能把握课文内容,并且个别生有自己的认识,既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同时也提出合理开发利用,使经济得到发展,又能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另外在文章写法中有适当的点拨指导。如:《只有一个地球》的写法:(没有体现在教案中)1。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2。用词严谨表达生动,是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课文多处采用比喻、拟人等方法,体现了科学小品的语言生动形象性。《大瀑布的葬礼》写法:1。采用倒叙法。2。运用对比描写事物。

篇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四单元教学质量检测

一、感悟说明方法

本组教材安排了四篇说明文, 分别是《鲸》《松鼠》《新型玻璃》和《假如没有灰尘》。文章中作者多处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进行描述。教学中, 不仅要让学生把握说明文的种种说明方法, 还要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说明方法的妙处。

《鲸》一文是这组课文的统领, 作者运用列数据、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通俗、生动、准确的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进入本组课文的学习, 可将这篇课文的导读作为一个引子, 让学生在读一读、填一填、划一划、议一议、想一想等多种体验中, 清楚地认识到鲸是巨大的动物。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过渡到《假如没有灰尘》的教学, 教师则可设计自主阅读提示, 把从《鲸》一文中习得的说明方法灵活运用于本文的阅读实践。

本组课文阶段性学习结束后, 应让学生在渐进式阅读中学会自我建构。不妨让学生进行单元小结, 可以做卡片, 也可以列表格。

二、揣摩表达顺序

一般说来, 说明文表达顺序可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 而又以逻辑顺序最为常见, 它是按照事理的关系来安排顺序的。抓住文章的主线, 便可牵一“序”而动全文。

对于小学生而言, 设计列表填空的方式来理清文理, 既可提炼出课文知识内容的骨架, 又可显示出课文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假如没有灰尘》, 通过以下表格的填写, 不仅能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理清课文思路, 而且有助于弄清课文各段落中总分、并列的关系。

本组另一篇课文《新型玻璃》则在布局谋篇上独具匠心。课文前五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介绍每种新型玻璃时都是先讲特点, 再讲用途;二是特别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 且富于变化。对这篇课文的教学, 教师可让学生体会在布局谋篇上的匠心独运, 从中领悟说明文章表达式样。

三、品味语言特点

我们在关注说明文不同说明方法的同时, 说明文的语言特色也应细细品味。怎样细致的观察事物, 怎样把复杂的事物写得畅晓明白, 又怎样把枯燥的事物写得生动有趣, 不同说明性文章又有着怎样的表达风格, 本组课文都能让我们获得有益的启示。

1. 赏析语言

说明性文章并不因为有了“说明”这一特性的存在而导致文章语言干涩, 相反, 说明性文章的语言更为准确、精炼, 而且有的还很优美。

打开《松鼠》一文, 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向我们走来。我们在喜爱小松鼠的同时, 不得不叹服作者精心细致的观察、生动传神的描写以及准确精炼的说明。

教学《松鼠》可重点围绕“松鼠是那么可爱,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展开对话, 精读品悟。从松鼠“外形的美丽”“动作的机敏”“搭窝时的聪明”几个方面抓住关键词句, 从美读中感悟松鼠的漂亮可爱。还可引导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说一说喜欢它们的原因, 从而体会到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 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2. 活化语言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 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事物的关注, 才能入境生情, 促进自悟。教学时可变理性认知为主为感性体验为主, 采用一些必须的中介手段凸显事物形象, 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

如《鲸》的教学, 演一演, 以手掌为鲸, 加之语言的描述, 演示鲸呼吸的全过程, 将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形象。又如画一画, 动手画一画不同种类的鲸喷气形成的不同水柱, 再以自己的语言进行介绍, 从中体验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⒊对比阅读

本组四篇课文用词准确, 语言精练, 但又略有不同, 为学生感受不同说明文章的不同表达风格提供了范例。

(1) 不同说明文的比较阅读

《鲸》一文在本组课文排序中位居首位, 紧随其后的是《松鼠》, 而两篇课文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学习完《松鼠》后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鲸》与《松鼠》在表达上的异同, 从中感受到不同说明文不同的表达风格。

(2) 同题说明文的比较阅读

学生阅读《松鼠》, 如同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徜徉, 把同是《松鼠》的文艺性说明文改写成一般性说明文, 通过比较阅读, 产生新的发现。

四、创设交流情境

阅读是一种实践活动, 一个人的语言能否得到发展, 取决于有多少机会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因此, 教师应因文而异, 尽可能创设语言交流情境, 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交流, 在交流中学会合作, 在合作中引起争辩, 在思辨中激活思维。在不断地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同时, 让学生获得切切实实的语言训练。

如教学《新型玻璃》, 可采用“新产品推介会”的形式创设语言情境, 一部分同学扮演玻璃厂新闻发言人介绍新产品, 一部分同学扮演媒体记者, 对新产品进行采访。通过“新产品推介会”, 学生不仅回顾了五种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与作用, 而且还重组了课文语言, 明白了在不同场合、不同情景, 面对不同身份的人, 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学生在产品推介时创造了介绍新知的语言, 这种语言是鲜活的, 具有强大的再生力。

《鲸》一文中, “鲸不属于鱼类, 是哺乳动物”这一线索贯穿全文。根据这一特点, 课堂以“鲸试图参加鱼类比赛而遭到拒绝”设计现场模拟情景对话。这种对话形式对学生而言, 看似简单, 实则是一种挑战。学生要把课文、课外读物以及电视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同类聚合, 正确归类, 还需要通过对语言的捕捉和敲打才能完成, 将阅读、想象、说话巧妙地融为一炉, 实现语言和知识在心理上的重构。既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的知识点, 又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五、搭建读写平台

运用语言同样是说明文教学追求的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学习了说明文后, 可运用迁移规律, 实现读写结合。

如《鲸》一文, 在感悟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后, 出示一些随文练笔的作业请学生任选其一完成 (1) 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 (2) 以“我不是鱼”为题写一篇短文; (3) 利用课后资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写篇保护鲸的倡议书。

而《新型玻璃》一文, 则可由课文的结束段引发学生想象, 激活创新思维。可学习作者介绍新型玻璃的写作方法, 将你准备发明的新型玻璃也写一段话加以介绍, 插入到课文中, 使它与原文有机整合, 也可以《新型玻璃》的自述来写一篇短文。

篇4: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四单元教学质量检测

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选取了五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诅咒,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反抗侵略的思考。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战争与人类文明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做出自己的评价,形成自己对战争问题的看法。其次,要重视朗读,应在情感、停顿、重音、语调等方面有新的体验。再者,宜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学习,以求提高求同存异,比较鉴别的能力。再次,要注意扩大阅读面,可在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自主选择相关的阅读材料。最后,应以历史不该忘记为主题,开展社会调查,充分利用各种采访工具,广泛收集有关战争的材料,尝试调查报告的写作。

每课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着明显不同的两首诗。学习这两首诗,一要注重朗读,读清节奏,读准语调,读出情感。二宜确定恰当的比较点,采用比较阅读方法来提高欣赏能力。三应广泛收集与课文内容相近的诗歌,确定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练习。

互动过程

一、反复朗读,尝试发现

(一)教师范读,疏通字句;(二)师生同读,体会情感;(三)自由散读,发现异同。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异多求异]

这两首取材于战争的诗(以下称《十五从军征》为“诗A”,《出塞》为“诗B”)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整理比较点,师生共同探究形成]

1.角度与主题不同

诗A是从一位征夫归来却无家可回而无限哀伤的角度,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诗B则是从征夫出征未还的角度,来表现战争给征夫带来的不幸及人们企盼国土不被践踏的美好愿望。

2.手法和情感不同

诗A用记叙、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明写征夫人老归来,面对庭院荒凉,墓冢累累,一人空悲戚,暗写天灾人祸、社会黑暗、亲人尽数逝去。诗A明暗结合,表达了征夫无尽的悲哀和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灾难的控诉;诗B则是联想、用典并举,写实、写虚同用,表达了诗人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3.风格与情调不同

诗A语言质朴无华,行文从容舒缓,运笔沉稳厚重,透露了悲伤低沉的情调;诗B则粗犷奔放,大气磅礴,气势豪迈,形成了悲壮高昂的情调。

4.繁简和意境不同

诗A使“繁”:前六句揭露封建兵役制度的残酷,中六句描绘了无限的悲凉,后四句抒发了无尽的悲哀,创造了凄清悲怆的意境;诗B用“简”:首句落笔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眼前与历史相勾连,次句道出了历代征夫的悲剧,三、四句用典,表明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创设了雄浑苍茫的意境。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出示扩读资料。

《国殇(节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师示读、简要疏通字句后]

1.你发现这两首诗写战争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了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

《国殇》取材于秦楚丹阳、蓝田之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着眼于安史之乱。

2.能为这两首诗划分节拍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

1.若按意义断,七言诗一般为四三断。

2.若按音节断,七言诗一般为二二一二断或二二二一断。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找到两首写战争的诗,认真朗读、划分节拍后,选择一个比较点进行比较,并准备在课上讲给同学们听。

《夜莺之歌》与《雨来没有死》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着诸多同异的两篇记叙类文章。首先,应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确定恰当的比较点,找寻两篇文章的同与异,从而提高阅读和欣赏的能力。其次,应在读文的过程中,体会文中人物的崇高的思想品质,感受人性美、人格美。再次,应拓宽视野,广泛涉猎,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文章,提高独立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认真阅读,尝试发现

(一)自由散读,把握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分别概述两文内容。

(二)分组再读,发现同异

各学习小组组织读书,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确定恰当的比较点。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一)同中求异

这两篇课文(下称《夜莺之歌》为文A,《雨来没有死》为文B)的同中有异之处,你发现了没有?

[学生议论后,明确比较点及比较内容]

1.形象塑造同中有异

A相同处:两文都塑造了热爱祖国,机智勇敢地与外族侵略者斗争并安全脱险的小英雄的形象。B相异处:文A侧重表现人物的机智及英雄行为的“有意识性”、“主动性”,小夜莺特意在等敌人并机智地将敌人引入了包围圈。文B则侧重表现人物的勇敢和英雄行为产生的思想基础:小雨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毒打威胁却坚强不屈,因为他深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2.情节安排同中有异

A相同处:两文均围绕侵略者的斗争来展开情节,表现矛盾冲突。B相异处:文A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将一件事分为“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等情节,时间跨度小。文B则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写了雨来成长、成熟过程中的几件事:水性好——上夜校——父熏陶——作掩护——敢斗争。文B时间跨度较大,更多地注意了前后事件的铺垫和因果照应。

(二)异中求同

这两篇课文的异中有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学生讨论后,明确比较点及比较内容]

1.表现主题异中有同

A.相异处:文A取材于前苏联卫国战争,从“消灭敌人”的角度,讴歌了前苏联人民与德国侵略者的斗争精神。文B则取材于中国的抗日战争,从“保护同志”的角度歌颂了抗日军民的英勇无畏。B.相同处:两文都赞美了少年英雄的壮举,都表现了爱国主义主题,都传达了作者憎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2.使用方法异中有同

A.相异处:文A采用了围绕中心事件展开情节,表现人物的方法。文B则以表现人物为出发点来选取事件,缝合文章。B.相同处:首先,两文都采用了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设置伏笔,发展情节。其次,两文刻画人物形象时都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地表现了人物精神品质。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1.出示扩读资料

《最后一课》(节选)

他(韩麦尔)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坐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只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四世同堂》(节选)

他(祁瑞宣)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买傻地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2.请快速阅读,找到两文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的比较点各一处,进行比较

[学生阅读,讨论、发言,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然后以下面两个比较点作示范分析]

A.人物的表现同中有异

两位老师都做了亡国奴,因而他们的表现都很反常,都失去了自控力。不过韩麦尔老师是抓紧一切时间来讲课,以此寄托他对即将失去的法语的热爱,下课时的表现则说明他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而祁瑞宣老师则是说不出话,他的一句“今天不上了”表现了他对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的满腔愤怒。

B.表现的主题异中有同

两文的作者不同,反映的时代背景不同,国家不同,人民不同。但两文都反映了沦陷区人民在敌人铁蹄下屈辱、悲愤的生活,都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憎恨。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找到两篇取材于战争的短篇小说,认真阅读后,选择两个比较点进行比较,并准备在课上讲给同学们听。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设计创意说明

这是一篇学生耳熟能详的电影故事。采用篇内巧抓比较点即人物的实际行为与假设行为进行比较的学习方法,学生会在真实与假设的丰富比较中锻炼创造力和想像力,从而深入理解五壮士的壮举。

互动过程

一、巧用资源,尝试发现

(一)播放电影,营造氛围

将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剪辑为3分钟的精萃,突现壮士的英勇场面。

(二)书中找宝,问题互助

1.学生到课文中寻找体现壮士“壮”的内容,读给同学听。

2.学生就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询问或提交组长,老师寻求帮助。

二、比较思考,探究形成

(一)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准备转移。前面有两条路可选,假如他们不选择文中写到的那条路,而选择另一条路,你认为可能出现怎样的情况,结果会怎样?这种选择好不好?

(二)有同学说,就算选择了走狼牙山之路,也完全可以不跳崖。人家美国人教育士兵:当生命受到威胁时,要先投降,保住生命。对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见解?

[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最后,师生共同探究形成]

就完成任务而言,五壮士选择不上狼牙山的路是无可非议的;从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角度而言,五壮士的实际选择是正确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正义事业而献身的民族,当日寇的铁蹄残酷践踏我们美丽国土的时候,在日寇的屠刀恣意杀戮我们善良的人民的时候,用宝贵的生命去铸就“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新的长城,恰恰是动地惊天、气贯长虹的壮举。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1.出示扩读资料

美国的狄斯尼的《勇气》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二战时,一个美国伞兵在诺曼底着陆后与其战友失去了联系,陷落在了敌控区。他想到了隐蔽,他敲响了一户农家的门,这户法国农家的夫妻把他藏到了碗橱里。德军把他搜了出来,关在了仓棚里并枪毙了法国妇女的丈夫。后来美国兵又从仓棚里逃了出去。但他无处可躲,于是他避开敌人的视线,又来到了这户农家。法国妇女仍毫不犹豫地把他藏了起来。德国人再没来这里搜查,这个美国兵脱险了。

2.周样是做决定自己命运的选择,五壮士的选择和这位美国士兵的选择有无不同?你对他们的选择有什么看法?

[学生发言讨论,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五壮士义无反顾的选择和美国伞兵聪明机智的选择都表现了非凡的勇气,都是英雄的壮举。前者以牺牲生命为代价保护了群众和大部队,后者用保全生命的方法给自己创造了再与敌人战斗的机会,他们同样是值得歌颂的。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查找以“在战争中的选择”为题材的两篇文章,阅读后,确立两个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并准备在课上发言。

螳螂捕蝉

教学设计创意说明

本单元中进行了篇与篇,一篇内的比较阅读。本课可采用提供扩读材料作课内课外篇目比较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读读议议,尝试发现

(一)出示扩读材料,学生自由散读

《晏子谏求雨》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之,祟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本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泊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二)教师范读,疏通文字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一)独立思考,确定比较点

建议:如果我们就两篇短文进行比较,可以从什么角度进行比较?

(二)独立操作,探究形成

[以自主学习为主,必要时可与同学、老师探讨]

以内容为基点的比较;以人物性格为基点的比较;以进谏方式的基点的比较;以写作方法为基点的比较。

三、收集资料,拓宽视野

请查找两种不同进谏方式——曲谏、直谏的文章,比较异同,并准备在课上发言。

综合活动

[活动安排创意说明]

本单元的两首诗、四篇文章时贯古今,地及中外,均取材于战争。其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是抗日战争,所以,本单元的综合活动以“历史不该忘记”为中心,调查、访问此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感受先烈的英勇斗争精神,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综合活动过程]

一、调查前的准备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播放、展示和提供有关战争的影片、图片和有关战争问题的论述,加深学生对战争的认识,激发学生憎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2.分好调查小组,选定小组长,自行拟订计划,定准调查时间,明确参观地点,确定采访对象,备好采访工具。

二、调查中的操作

1.明确目的,端正态度,主动热情;2.仔细倾听,细心观察,认真记录。

三、调查后的整理

1.分类归纳,详略处理,配制图片;2.利用网络,补充材料,拓宽视野;3.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写好报告;4.形成看法,认真讲解,广泛交流。

四、操行评价

可采用教师宏观点评,学生组内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的方法。评价时要注意到目的和效果、态度和方法、调查报告的形式和内容等问题。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附属中学)

篇5: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四单元教学质量检测

白沙小学 张彩红

一、教材简析: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本组教材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阐述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鹿和狼的故事》以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明了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告诫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的这一客观规律。文章故事浅显、道理深刻,是引导学生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进行人文熏陶的好教材。《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记述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深深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类应该珍惜和热爱土地的强烈情感。《青山不老》讲述的是一个山野老农,他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四篇文章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为。

二、学情分析:

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口语交际活动,以及习作训练,引导学生认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为之付出行动。

三、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生词,并积累其中优美的词句。

2、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3.、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2.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单元课时安排:

本组教材建议用11—14课时安排教学。其中,精读课,略读课文4—5课时,“口语交际习作”3—4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六、教学设计

13课: 《只有一个地球》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它通过地球“美丽可爱而又渺小”、“资源的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述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一)教学重难点

1、明白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2、通过练习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二)教学过程

为了突破重难点,教学时我准备从第8自然段入手,让学生依次感悟地球的可爱、易碎,从而感悟到地球的唯一性,挖掘保护我们唯一赖以生存的地球的意识。

1、感悟地球的美丽可爱

(1)自主朗读,圈点勾画:哪些句子表现了地球的可爱。

(2)图片放映,多角度展示地球,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体会地球的美丽及可爱。

(3)齐读文段,从朗读中加深理解。

2、感悟地球的易碎

(1)自主阅读,设置问题: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地球?是谁造成了这些变化?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2)课件出示关于环境问题的相关图片及数据,让学生感受我国环境状况,体会地球的易碎。

3、感悟地球的唯一

(1)自由阅读,问题设置:我们能不能移居到其它星球上去?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2)再次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重点语句及字词,感悟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及严谨性。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们可以认识到地球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增强其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4、拓展延伸,当堂训练 环节一:我的心声

地球妈妈,我想对您说:——; 地球上的孩子们,我想对你们说:—— 环节二:宣誓

保护地球,爱护环境,争做“环保小卫士”

通过这个环节,可以锻炼学生快速组织语言及口头表达的能力,同时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植根于学生心中。

14课: 《鹿和狼的故事》

(一)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深刻内涵,懂得不仅要关爱、救助动物,同时也要遵从自然之道,尊重大自然的生存规律,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

1、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通过语言文字来把握思想内容,在故事部分做文章,通过对故事的细细体会、感受,让学生自然地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搭建一个点、线、面结合的立体网络,让学生有多个层面的收获。从鹿群数量变化入手,通过设置脉络清晰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串联,从而感悟道理。

3、学以致用,融会贯通。①补白:如果狼会说话,在中弹倒地的那一刹那,它会说什么呢?培养学生感受文本的敏锐度和想象能力;②生活中还有这样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事物吗?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拓展思维。

15课: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一)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文章优美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激发环保意识。

(二)教学过程

1、问题展示,激发兴趣,突出题眼:——的土地。

2、展示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印第安人及西雅图。

3、通过三组词语,带领学生感受这片神圣土地的可爱与美丽之处;通过范读、齐读课文,直观感受“神圣”所在。

4、角色假设:学生扮演印第安人,老师扮演白人,由学生代替西雅图向白人老师进行一番嘱托。先由学生举手发言,然后进行齐读,从朗读中感受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

5、情感迁移:由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迁移到自己对家乡的情感中来,思考问题:我们应如何对待我们这片土地?从而发出共同的心声:为了子孙后代,我们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

6、解读关键语句:通过反复阅读进行体会并自主发言。

16课: 《青山不老》

(一)教学重难点

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出示资料,认识老人;

2、自主阅读,感知课文。根据要求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老人创造的奇迹和什么情况下创造奇迹”时,再由小组代表汇报,以读代讲,用读去体会最后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通过写感想后读一读。

3、交流反馈根据学生的汇报,重点将“盘踞、淤泥、风雨同舟、”等词语,让学生读一读加深印象。感受“奇迹”,领悟“青山不老” :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于子孙后代。

口语交际.习作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

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3、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以及今年重庆地区旱灾情况统计数字。

2、学生:准备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破坏家园的不良行为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四篇课文,快速浏览,说说你的感受。

(可针对一课,也可针对整个单元谈感受。)

小结:课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懂得珍惜资源,关爱家园,不能随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四”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为什么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资源”。

三、组内交流讨论

“为什么要珍惜资源”:

1、学生按要求进行准备。可以结合本组教材的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2、进行组内交流。

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⑴ 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 将学生收集的资源有限资料用展示台展示交流。

⑶ 评议:

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⑷ 教师出示收集的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

⑸ 开展看后感受交流。

“怎样珍惜资源”:

1、学生展开积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2、注意发言规范,集思广益达成一致意见。

3、全班交流,评比“环保精点子”:

⑴ 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 将学生收集的“环保从我做起”精点子进行梳理。

① 节约每一张纸。

② 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时,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

③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 节约每一滴水,保护长江水资源不受污染,不往江中扔垃圾。

⑤ 不使用塑料袋,自觉抵制白色污染。

„„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四、课外延伸

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状况,对于铺张浪费,随意破坏的行为该如何制止。

第二、三课时 指导习作

写建议书

课前准备:通过书本、杂志及走访了解现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并作好相关资料的搜集。

一、谈话导入,引起思考

1.回顾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2.谈话:是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它多么需要我们的保护呀!可生活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回忆一下,你听到过、看到过或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

全班交流。可以结合自己的资料进行展示。

3.小结并交代任务:这样的现象真是让人触目惊心,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妈妈,我们应该做的很多很多。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这些不良的现象,向有关部门呼吁环保吧!板书:建议书

二、明确要求,交流建议 1.学生自己读题,明确要求。

2.建议书有内容是什么?(针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不良现象,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

3.书中告诉我们写建议书有哪些步骤? 1)先写清楚存在的问题 2)再说明产生的原因 3)最后提出解决的问题的建议

4.针对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些现象,你有什么建议?有什么好的办法?提出来大家交流。

5.咱们来看一下几篇例文:学生快速读文章。

大家看了这几篇文章,觉得对写建议书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引导学生着重从格式上谈)

建议书格式:标题;称呼;正文;建议人姓名或建议团体名称;日期。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第四课时 修改评议

一、指导学生自己修改

自己修改作文时的步骤:强调大声读,不读就不能发现问题

第一遍:找出错别字,并修改;

第二遍:修改不通顺的句子,试着把句子改具体、生动。

二、小组合作评改 同桌交换作文,小声读。

第一遍:勾出写得优美的词句;

第二遍:与同桌讨论文章的问题,并作修改。

三、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四、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五、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六、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①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②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

③宣读优秀习作,学生进行欣赏。

回顾·拓展四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思考,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只有一个地球》《鹿和狼的故事》《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中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该如何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还从课文内容中获得对某些环境问题的新认识?

师:本组课文,作者以环保为主题,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会,体会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

总结:本组课文内容引人深思,读书就应该走入文里,披文入理,再走出文外,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既读进去,又想开去,这就是文里文外的读书方法。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如何把握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去理解课文内容。

日积月累

(1)在许多名言警句中,有许多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给我们启发很大,从以前我们的学习积累中,你积累了哪些这方面的名言警句?

抽生背诵。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师: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a学生自由吟诵。B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体会或感受,明白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教师展示搜集的资料。

(3)背诵并积累这些标语版和口号。

(4)交流课外收集的环保宣传标语。

趣味语文

引入:你知道“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吗?

(1)默读成语故事,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讲述的内容,思考:故事中哪些话解释了“竭泽而渔”这个成语?

(2)再读故事,讨论:“竭泽而渔”的策略对于当时的晋国有什么好处?从故事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

(3)全班交流。

(4)文中“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为了一时之利,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你是怎么体会的?

(5)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篇6: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四单元教学质量检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发现人的真善美,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身边人的方法和能力,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来反映人 物的品质。

3.学习运用环境、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方法,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1、通过具体事例,运用本组课文学到的习作方法反映人物的美好品质。

2、学习运用环境、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方法,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

尽量使学生运用本组课文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习作。

教学过程:

一、播放公益广告的视频画面引入,生谈感受,确立主题。

1、在上课之前请大家看一则公益广告,时间很短,请大家看仔细,看完后我请同学起来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画面,有什么的感触?

2、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情无处不在,关爱充满人间。关爱是一轮暖阳,温暖着你我的心;关爱是一股清泉,洗去你我心头的不悦;关爱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我前进的道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写一篇有关关爱的习作。

二、读题审题,明确要求。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语文园地三”,把“习作”部分读一读,想想习作为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出示习作要求,生自由读。

3、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什么呢?怎样写呢?

4、课件出示要求:(1)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2)注意环境描写,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3)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4)要表达真情实感。

三、联系生活,拓思选材

1、关爱是什么呢?关爱是清晨妈妈递上的一杯热腾腾的牛奶;关爱是雨中同学递过来的一把雨伞; 关爱是失意时老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生活中处处都有爱。现在我们来欣赏几个充满爱的画面。(出示图片)

现在排火车来说一下每个画面中的内容,要说清楚: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这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做的不同的事,可相同的是都体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说一说,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令人感动的关爱的故事!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有条理的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1)同桌互相练说。(2)全班展示。

四、探讨写法,实例指导。

有了好的材料还得有好的写作方法,本次习作要求我们注意运用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人物的美好心灵。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写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我们来看几个句子,品味它们的写作方法,看看它们对反映人物的美好心灵都起到了什么作用。

(大屏出示四个课文中的句子,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总结写法,谈感受。师相机再出示答案。)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 这样做不可。

(这里采用心理活动描写,我从中桑娜矛盾的心理中体会到她同情 穷人,关心穷人的品质。)

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过来,让我看你的马草。’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 ‘碧云,你出来一下!’”

(这段话采用了语言与神态描写,从而烘托出青年关心“我”的良苦用心。)

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这句话采用了环境描写,写出了早晨树林的安静,以及“我”为能找到这样安静的练琴环境的兴奋心情。)

“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掎,想挡住我 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

(这句话采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反映了此时青年担心谎言被揭穿的着急和慌张。)

小结: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中有很多这样精彩的环境、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我们这次习作就是要求我们运用这些细节描写的方法来反映人物的美好情感,这样写才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五、共同修改一篇不太很完美的习作。

1、课前老师找到了一篇我们四年级时有位同学写的有关助人为乐的文章,在当时看来他已经写得很好了,但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写作水平的提高,大家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看他写得怎么样?结合本次习作的要求,看看哪些地方写得比较好,那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的,请你帮忙修改一下。(优点:事情叙述比较完整、清晰,语言比较丰富。需完善的地方:环境描写再具体一些,可以适当添加些心理描写,帮老奶奶过马路时的动作描写再详细一些。)

2、这是老师修改后的文章,大家看一下。

六、老师这里还有一篇范文,我们一起来读读,看看他写得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七、自拟题目。

今天所写文章的主题是“关爱”,“关爱”可以作为题目,也可以自拟。请大家在自己的头脑中过一过电影,想一想你要用什么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然后给自己的文章拟定一个恰当的题目。老师这里列举了几个题目,大家请看。

八、对于这篇文章的指导,老师就进行到这里,下面请同学们开始写作。

九、让我们将爱进行到底,下节课继续完成习作。下课!

板书设计:

相互关爱的事

写清事情的经过

篇7: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四单元教学质量检测

jié juàn yīng jùn jīng yíng wēixié

枯()()恋 雄()()马()()

二、在句子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上横线。(3分)

1、那清澈湖水中的每一个倒(dàodǎo)影,反映了我们祖辈的亲切呼唤。

2、树汁流经树干(gāngàn),就像血(xiě xuè)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

三、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阴谋鬼计 震耳欲聋 世外桃原 奄奄一息

B、滔滔不绝 形容枯槁 毫无节制 飞流直下

C、雄伟壮观 分至沓来 和蔼可亲 竭泽而鱼

四、选择恰当的词语在横线上。(3分)

之所以……是因为…… 只要……就……

只有……才…… 即使……也……

1、()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有这绿树。

2、()地球上的有些资源可以再生,我们()珍惜资源。

3、巴西总统()给瀑布举行葬礼,()要唤醒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五、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我们要改进错误,做个好孩子。

B、参加这次活动,使我深受教育。

C、《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的作者是西雅图

D、就要下雨了,我赶紧回家。

六、请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再写一句类似这样的句子。(5分)

1、,留与子孙耕。

2、_________________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珍惜自然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仿照例子写话。(4分)

1、瀑布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2、所有的动物都死去,人类还会存活在这地球上吗?

八、根据下面所描绘的情景写几句话。(3分)

有几个低年级的学生在摇那些小树,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九、语文实践。(3分)

建议书有一定的格式:根据建议书的内容先写上,再写,然后写建议的具体内容,最后写上建议人的 和。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

(一)、阅读《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片段,回答问题。(15分)

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那清澈湖水中的每一个倒影,反映了我们的经历和记忆;那潺潺的流水声,回荡着我们祖辈的亲切呼唤。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养育我们的自子孙孙。河水运载我们的木舟,木舟在永流不息的河水上穿行,木舟上满载着我们的希望。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空气和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同样,空气也会给我们的子孙和所有的生物以生命。你们要照管好它们,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经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没有了动物,人类会怎样呢?如果所有的动物都死去了,人类也会灭亡,降临在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1、文中“滋养”的“滋”字是 结构,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安”的意思有: A 生出;B增益,加多;C喷射。在文中应取()。(2分)

2、在文段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2分)

保留()生存()

3、选段告诉我们要善待。照管好,照顾好。(3分)

4、“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2分)

5、“你们要照管好它们,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经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这里的“它们”是指,为什么要“照管好它们”?

(3分)

6、你觉得文中哪句话含义最深刻?先用——把它画下来,再谈谈你的体会(3分)

(二)、阅读课外文段,回答问题。(15分)

这是一个发生在西藏(zàngcáng)的故事。过去,藏北有一个老猎人,他无名无姓,随身携带的一顶小帐篷就是他的家。

有一天早晨,他从帐篷里出来,突然看见对面不远处的草地上站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赶紧转(zhuǎnzhuàn)身拿来杈和枪,瞄准了那只藏羚羊。奇怪的是,那只藏羚羊好像知道自己逃不掉了,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请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向前走了几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两行眼泪从它的眼里流了出来。

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着板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他明白藏羚羊下跪是在向他(请求、乞求)饶命。但是,以打猎为生的他早已变得冷冰冰的。他双眼一闭,扣动了扳机。随着枪声,那只藏羚羊栽倒在地。它倒下去的时候,仍然(保持、坚持)着跪拜的姿势,两行泪痕也清晰可见。

那天,老猎人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当即把猎物开膛、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呈现)着那只藏羚羊临死的样子。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印象最深的瞬间。夜里,他难以入眠,双手也好像一直在颤抖……

第二天,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剖开了那只藏羚羊的腹腔。突然,他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刀子咣当一声掉在了地上——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已经成型的小藏羚羊!原来,藏羚羊跪拜是为了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啊!老猎人的心颤抖了,他对自己的行为懊悔不已。从此,老猎人在藏北草原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1、请给文章起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横线上。(2分)

2、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和音节,打“√”。(3分)

4、文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1分)

5、读句子,“夜里,他难以入眠,双手也好像一直在颤抖……第二天,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剖开了那只藏羚羊的腹腔。”想一想:老猎人会想什么?(2分)

8、藏羚羊为什么向老人下跪?(2分)

9、“老猎人在藏北草原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对这句你是怎样理解的,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2分)

10、结合本组课文,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体会或感受,请把它写下来。(3分)

第三部分:习作(40分)

一、小练笔。(5分)

根据你平时对学校环境的观察,用80——100字分析一下现在存在的环保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习作。(35分)

篇8: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四单元教学质量检测

1. 梳理生字难词, 在自主复习的基础上巩固难读字、难写字、形近字。

2. 紧扣单元主题, 讨论课文分别“观察了什么, 发现了什么”。

3. 聚焦重点句段, 体会问句在文中的作用, 研究作者如何由“观察”引出“发现”。

4. 回放单元习作, 通过找一找、添一添, 在习作修改中用好问句。

【教学过程】

一、链接学习起点, 梳理字词

1. 呈现单元生字表, 将学生自主复习时认为难读的字显红、打点。

(1) 指名读读这些字, 随机正音。

(2) 同桌互读, 评价。

2. 回顾单元词语表, 将学生自主复习时认为难写的词加以统计, 并以柱状图呈现。

(1) 聚焦书写难点——“大概”。 (全班17位同学认为这个词难写) 交流写好“概”字要注意什么。

(2) 依次呈现另外五个词语, 随机交流要注意的笔画。

(3) 现场听写词语。

(4) 校对、反馈和修改。

小结:碰上这类难字要“多用眼睛看一看, 多动脑筋想一想, 看得清, 想得明, 字词自然记心间”。

3. 呈现园地中“我的发现”, 辨析几组形近字。

(1) 同桌互读, 相互正音。

(2) 聚焦较难的两组词, 说一说它们的不同处。

干燥急躁分辨辩论

(3) 尝试编口诀识记。

(4) 完成练习, 校对。

(设计意图:有效的复习前测学习单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 准确把握课堂起点。教师根据学习单调整教学内容, 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让复习更有针对性。学生通过复习单作课前自主梳理, 对复习课知识点有提前的了解, 在课堂上的学习也将更加投入。有效的复习前测学习单起到变课堂“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的作用。)

二、紧扣单元主题, 复习句段

1. 呈现单元导语, 聚焦单元主题。

你是否留意过鲜花的开放?你是否观察过星星的闪烁?你是否注意过蜜蜂的飞行?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 都有着无穷的奥妙。让我们认真阅读本组课文, 一起去了解作者发现的秘密。我们还要留心观察, 看谁有更多的发现。

(板书单元主题:观察与发现)

2. 围绕自主复习单, 展开讨论。

结合课前梳理情况, 交流四篇课文分别写“谁观察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启发点拨: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和“发现”有序地写出来的?

3. 聚焦课文问句, 发现语言规律。

举一:聚焦《花钟》一课中的问句。

……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原来, 植物开花的时间, 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a. 去掉语段中的问句读一读。

b. 感受问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

c. 体会疑问词在句中的作用。

反三:合作找出另外三课中的问句, 在文中做出标记, 圈出疑问词, 读一读, 体会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完成小组合作单。

(设计意图:观察总是和提问联系在一起的。本单元的四篇文章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善于使用问句引发读者的思考, 以这个为学习的切入点, 通过找问句、读问句、圈疑问词, 体会作者在问中思考, 感受问句在文中的作用。既加深了对单元主题的理解, 又学习了语言表达的形式, 得意兼得言。

考虑个体差异的实际, 该环节采用四人小组协作完成。小组分工减轻了个体学习负担, 小组互助促进全员参与, 提升了学习热情。每个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 在自主学习中思考, 在合作学习中感悟, 在探究学习中成长。)

三、回放观察日记, 修改习作

1. 呈现学生习作一, 找找文中有哪些句子引起了你的思考。

我们的面前摆着三样物品:杯子、棒子和鸡蛋。我心想:这三样物品能做什么实验呀?我刚想完, 老师就宣布了“:今天我们要做一个鸡蛋浮起来的实验。”实验正式开始, 老师先把鸡蛋放入水中, 然后往杯子里装水。可是, 鸡蛋一点儿动静都没有。我心想:是不是该往里头加点盐才有效果呀?我正这么想着, 只见老师就往里面放盐了。

交流问句, 感受它们在文中穿针引线的作用。

2. 呈现学生习作二, 为它加上合适的问句使文章更流畅。

可是等了好半天, 鸡蛋还是没浮起来, 水也变得浑浊了。我们又放了许多盐, 哇!鸡蛋渐渐上升了。我们欢呼雀跃起来。

交流汇报。评一评, 谁补入的问句更好?更能引发思考?

3. 修改自己的习作, 展示交流。

上一篇: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教学设计下一篇:大学生主题辩论赛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