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化建设 oc

2024-07-25

五化建设 oc(精选6篇)

篇1:五化建设 oc

苏武乡卫生院

“五化”建设和卫生院标准化

建设及健康管理工程自查报告

2008年上半年,在县卫生局及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体卫生人员,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坚持“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优化服务环境,强化服务效能,狠抓行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全面落实公共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质量管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等重点工作目标任务。上半年全院业务收入达19万元。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硬化工作情况

1、组织职工栽植松树10棵,对院内外进行初步绿化。

2、购置资料柜5个更换床单被套10套门帘20个对室内进行美化为患者提供了一个舒适、整洁的就医环境使患者满意。为增加宣传力度在门诊大厅内放置宣传专栏四个,及时做好卫生政策、健康教育等知识宣传。要职工着

二、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工作情况

按照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卫生技术人员和村所人员的在岗培训计划和学习计划,每月组织职工四次业务学习,由职工轮流讲课,大家共同学习,以点带面、互帮互学;以部分拉动全局,以先进带动后进,形成了浓厚的业务学习气氛,上半年分层次、分类型进行针对性在岗培训20多次,业务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强化各门诊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每月抽调质控小组对各门诊实行周抽查、月考核、季度评比的质量管理形式,并把考核与效益相挂钩,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对技术水平劣、服务态度差、工作效率低、质量意识淡薄的同志调岗离职,派出进修学习,最大程度的消除了医疗过程中的质量隐患。结合县卫生局开展的“树新风,讲学习”活动,制定村所人员学习培训计划,每月至少一次安排村所人员业务培训,学习时间不少于8小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九、落实“收支”两条线和“一降二减三免除”政策

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从2008年元月份全院统一实行发票收费,于每月9日前将上月全部业务收入一次性转入财政专户,元至五月份卫生院共上建收入160203.1元;严格落实“一降二减三免除”政策,从4月1日起我院对大部分药品进行价格调整,使整体药品价格下降10%以上,为群众让利8万余元;B超检查在原执行收费20元/人/次的基础上减免50%,按10元/人/次收取;孕产妇住院分娩在执行350元标准基础上减免30%,按300元收取;同时还享受孕妇救助金150元,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孕妇还可以享受新农合补助150元;完全免除除住院病房费15元/天,物理降温费3元/次,免除出诊费32元/次。并实行药品价格、收费标准“上墙”,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有效遏制乱收费、乱加价现象,切实保障患者利益。今年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院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益的新观念。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开展人性化服务。

三、参合农民健康管理工程

在2007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宣传和健教力度,以提高参合农民的健康保健意识、健康风险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强化医疗服务质量,通过全面系统的检查,使某些潜在疾病得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最终实现减轻农民疾病医疗消费负担的目标。确定5月1日至5月31日为宣教阶段,组织全院职工进行专项培训,使每个职工吃透政策,领会精神,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每二社一人,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分批分次下队发放宣传资料3000份,进行面对面宣传,让农民充分认识到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动接受健康管理服务。宣传的内容包括所有新农合制度、政策规定、重大意义、报销程序和运行情况等。实行“用者补偿,不用结存” 的消费机制。从6月1日开始进行健康检查,按照体格检查的技术规范要求,对参合农民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卫生院抽调临床医师(内、外、妇、儿、五官)四名,化验医师两名,B超技师2名(排班轮换),心电图技师2名,X光2人组成体检小组,对辖区参合农民进行全方位体检,在规定检查项目中,允许农民单项检查人人参与,也允许家庭成员享受N合1检查。在体检过程中详细询问,细致检查,并实行“三对一查”制度(既对合作医疗证号、对户主、对姓名、查体检表),从体格检查到辅助检查一次性完成,做到无一人漏查,无一人漏诊,谁主管谁负责,谁检查谁签名,认真填写参合农民健康信息采集表,完成体检的农民由包村人填写《门诊检查服 务消费情况明白卡》,再次向农民告知本次体检项目和消费情况。卫生院还设置体检大厅,公示体检流程、体检项目、收费标准等,实行一站式服务。通过健康检查,及时收集体检信息资料,分析提出健康危险因素判定其对健康的影响程度。综合评估健康状态,做出健康、高危还是疾病的基本诊断,提出健康指导方案,由包村人员将健康指导方案送达评估对象手中,并由本人签字指印确认,以户为单位装袋归档。至6月10日共完成体检户数114户,体检人数116人次,参合农民健康管理工程进展顺利。

篇2:五化建设 oc

湘组发〔2018〕6号

————————★————————

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印发《关于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的意见》的通

各市州、县市区委组织部,省委各部委、省直机关各单位、各人民团体人事(干部)处,各省属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省直机关工委、省委教育工委、省国资委党委组织部,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工委、省离退休干部工委办公室:

现将《关于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2018年4月1日

关于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的意见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党支部建设,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根据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现就全省开展以支部设置标准化、组织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务精细化、工作制度体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为主要内容的党支部“五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围绕“政治坚定、组织健全、队伍过硬、机制完善、服务优良、保障有力”的总体目标,突出抓基层、打基础,强功能、补短板,重创新、求实效,深入开展党支部“五化”建设,推动各领域党支部健全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完善基本制度、抓好基本活动、强化基本保障,打造坚强的基层党组织,培养优秀的基层党组织书记,促进党支部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要坚持政治建设与组织建设相统一,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落实到党支部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推动党支部和党员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全面从严治党相统一,要把“五化”建设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抓手,通过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落实到每个领域、每个组织、每个单位,坚决防止虚化弱化边缘化现象,确保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不折不扣落实落地。坚持整体谋划与分类指导相统一,要立足基层党建现状、把握基层党建工作规律,坚持高标准设计、高起点推进,区分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实际,分类制定方案,精准施策指导。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既要围绕基层党建总体目标,厘清工作任务,划出时间节点,实行挂图作战,确保任务落实,又要扭住基层党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症结,着力攻坚克难,加强薄弱环节,补齐工作短板,推进党支部建设质量整体提升。坚持外力推动与激发内力相统一,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推动人财物资源向基层倾斜,切实加强支部建设的具体指导和基本保障。充分发挥党支部主体作用和党员主人翁精神、弘扬奋斗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提升党支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二、主要内容

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要紧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贴基层实际,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党支部可遵照执行、上级党组织可考核监督的标准体系,推动基层党建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一)支部设置标准化。围绕组织设置合理、职能定位明晰、工作全面覆盖、班子素质优良的目标,突出发挥组织功能、组织优势、组织力量,优化党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扩大组织覆盖,实现应建尽建、全面覆盖;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和班子,切实加强培训、管理、考核,按期做好换届工作,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党支部,着力解决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不强,战斗堡垒作用不明显的问题。

(二)组织生活正常化。围绕党性主题鲜明、氛围严肃认真、融入日常经常、党员自觉参加的目标,突出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增强组织生活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针对性、实效性,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引导党员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使组织生活成为政治学习的阵地、思想交流的平台、党性锻炼的“熔炉”,着力解决组织生活不经常、不认真、不严肃和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庸俗化的问题。

(三)管理服务精细化。围绕日常管理有力、教育培训有效、服务群众有为、整体功能提升的目标,突出加强党支部规范管理,建强党员队伍、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增强党支部政治功能、提升服务能力,提高信息化水平;积极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实践平台,丰富工作载体,构建服务网络体系,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着力解决宗旨意识不牢、工作作风不实、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工作制度体系化。围绕基本制度完备、内容务实管用、执行严格到位、工作规范运行的目标,突出制度建党和制度治党,把制度建设贯穿党支部建设全过程,不断完善党支部自身建设、工作运行、责任落实、服务群众、投入保障等方面的制度机制,严格制度执行,强化刚性约束,着力解决制度缺失、系统性不强、整合不够、落实不力等问题。

(五)阵地建设规范化。围绕场所布局合理、基本设施配套、管理措施完善、整体功能优化的目标,突出党建引领、坚持服务导向、整合资源下沉,完善活动服务场所等相关基本设施,延伸服务项目领域,提升综合服务效能,探索创新“智慧党建”实现路径,推进线上和线下阵地深度融合,逐步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的智能化、可视化、痕迹化管理,建立健全阵地场所日常管理制度,着力解决布局分散、重复建设、管理不善、功能单

一、效能低下等问题,坚决防止贪大求洋、举债建设、讲究排场、超越经济承受能力。

三、推进目标和措施

党支部“五化”建设要按照“夯实基础、巩固提升、全面达标、分步实施”要求,精准发力,有序推进,力争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全省党支部全面达到“五化”标准。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把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作为夯实基层党建的基础性工程来抓,以严实作风和创新精神扎实推进。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精心谋划部署,强化督促指导。党委(党组)书记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从所在支部抓起、从软弱涣散党组织抓起、从贫困村党组织抓起,带头办点示范,统筹协调推进。党支部书记要担负起直接责任,对标“五化”细则,列出任务清单,将责任明确到岗、任务落实到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积极争创先进支部。党委组织部门要牵头抓总,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化督查,推动“五化”建设各项部署落实见效。

(二)分类制定实施意见。各地各行业系统要对标全省党支部“五化”建设意见及细则,结合农村、街道社区、机关、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不同类型党支部实际,进一步细化标准要求,分类制定实施意见。实施意见要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力求精准精细,既符合支部实际,又达到基本要求,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防止“一刀切”“一锅煮”。各市州、省直行业系统党(工)委实施意见报省委组织部备案。

(三)注重搞好培训和典型示范。各地各行业系统党(工)委要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党支部“五化”建设业务培训,切实提升基层党务骨干专业化能力。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培养各领域先进典型,按照“可观摩、可复制、可推广”的要求,确定样板标杆,通过现场观摩、宣传报道、经验交流等形式,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不断提升整体水平。

(四)坚持统筹协调推进。要把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结合起来,既要紧紧抓住村、社区这个重点,又要统筹推进各领域党支部“五化”建设,做到系统推进、全面进步;要把扶强扶优与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党组织结合起来,既要尽快创建一批示范支部,又要认真抓好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转化,不断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提升中间支部水平、整顿后进支部,切实变“盆景”为“风景”。要把发扬优良传统与加强改革创新结合起来,既要坚持和发扬党在加强支部建设方面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又要根据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新思路、新举措,不断提升建设质量;要把党支部“五化”建设与创新基层治理、促进改革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五化”建设,提升党支部领导基层治理、促进改革发展能力,把党支部工作有效嵌入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经络,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五)严格督导考核。各地各行业系统党(工)委要把党支部“五化”建设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党务骨干培训和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双述双评”重要内容,每年对所属党支部“五化”建设情况进行实地督导考核。省委组织部将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随机抽查,查改突出问题,层层传导压力,强化工作责任。

各市州、省直行业系统党(工)委要将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情况及时报省委组织部。

附件:党支部“五化”建设细则(试行)

附件

党支部“五化”建设细则(试 行)

根据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为推动《关于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的意见》落细落小落实,现就支部设置标准化、组织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务精细化、工作制度体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制定如下细则。

一、支部设置标准化

支部设置标准化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要积极适应基层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健全科学严密的基层组织体系,推动党支部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班子能力素质与形势任务相匹配。

(一)具体目标

——组织设置合理。全面推进各领域党支部组建工作,在以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党支部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各领域基层单位实际,创新设置形式,消除空白点和盲区,做到应建尽建。

——工作有效覆盖。创新党支部工作方式,探索实行党建指导员制度,确保经济社会等各类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组织建设。

——班子坚强有力。创新支部班子成员培养选拔机制,强化日常教育管理,以书记为重点选优训强党支部班子成员,做到用人导向鲜明、班子结构合理、队伍素质优良、成员责任明确。

——功能不断增强。以增强整体功能为着力点,建立党支部分类定级管理体系,推动党支部争先创优、晋位升级;建立党支部换届督促提醒制度,确保按期换届;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支部,确保全面过硬、全面进步。

(二)基本原则

遵循党章党规。严格遵循党章和党内法规,优化组织设置,完善组织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党支部设置标准化建设,做到依章合规、程序规范。

注重薄弱环节。针对各领域党支部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党支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党支部整体功能提升。

积极稳妥创新。推进党支部设置方式创新,探索与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党支部设置模式和运行机制,理顺组织关系,扩大组织覆盖,使每一名党员都纳入支部有效管理。

(三)主要任务

1.优化支部设置。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组织作用、扩大组织覆盖面的要求,优化组织设置方式,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1)明确设置标准。正式党员人数3人以上的基层单位,都应当成立党支部;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应当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规模适当、便于管理的原则,成立联合党支部;正式党员3人以上,执行临时任务时间较短或暂时无法成立正式党支部的,应当成立临时党支部。党支部党员人数一般不超过50人。党支部人数较多或者分布比较分散的,可以根据工作实际,设立若干党小组,每个党小组人数原则上不少于3人。(2)规范审批程序。成立党支部一般由基层单位提出建议方案,召开党员大会酝酿后,报所在地或单位基层党委审批,批复时间一般不超过1个月。党支部变更、调整或者撤销,由所在地或单位基层党委审批。党支部隶属关系,原则上谁批准谁主管。村(社区)成立基层党委的,由县级地方党委审批,受所在乡镇(街道)党(工)委领导。(3)完善设置方式。凡符合党支部设置条件的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和其他基层单位,均应单独成立党支部;暂时不具备单独设置条件的基层单位,可采取区域联建、行业统建、挂靠组建等方式,建立联合党支部。流动党员较多,工作或居住地相对固定集中,应当由流出地党组织商流入地党组织,依托园区、商会、行业协会、驻外办事机构等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同时,可按照产业链条、行业系统或党员兴趣爱好、工作性质等,探索建立功能型党支部。(4)抓实薄弱环节。农村重点在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等建立党支部;城市重点在村改社区、新建小区、流动人口聚集地、社区网格、商业街区、商务楼宇等建立党支部;国有企业重点在营销网点、项目工地、海外分支机构等建立党支部;学校系统重点在专业学科、教研室、学生实训基地等建立党支部;非公经济领域重点在开发区(园区)、行业协会、综合市场等建立党支部;社会组织领域重点在中介机构、协会、学会等建立党支部。

2.配强支部班子。着力选优配强党支部班子,加大培训力度,严格管理监督,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1)严格选拔配备。始终把牢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把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群众拥护,能够带领群众完成各项任务的党员选进支部班子。注重把思想政治素质好、联系服务群众意识强、工作能力强、在党员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支部书记岗位上来。党支部书记一般应当具有1年以上党龄。特别是新提名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人选,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2)加强教育培训。按照分级负责原则组织教育培训,党支部书记每年学习培训时间不少于56学时,至少参加1次集中培训。村(社区)党支部书记集中培训以县级党委组织部门为主组织实施,其他领域党支部书记集中培训,分别由本行业系统党(工)委或本单位组织实施。培训要突出理想信念、党性观念、专业化能力等重点内容,创新方式,增强实效。(3)严格管理考核。健全岗位责任、目标管理、“双述双评”等制度规定,督促党支部书记及班子成员认真履行职责。要结合各领域基层单位实际,探索完善党支部书记基本报酬、评先评优等激励保障的有效办法,充分调动党支部书记及班子成员工作积极性。推荐优秀党支部书记作为“两代表一委员”人选。对履职履责不到位,不胜任、不称职的党支部书记,及时进行调整。

3.持续巩固提高。按照巩固先进、推动一般、整顿后进的要求,加强党支部日常运行的管理监督,努力提升党支部工作效能。(1)严格按期换届。党的支部委员会应当按期换届,特殊情况需延期或提前换届选举的,须按规定提前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建立和落实党支部按期换届提醒督促机制,上级党组织对任期将满的党支部,一般应提前3个月书面发函提醒并督促做好换届工作,强化届期观念,确保按期换届。(2)选派第一书记。贫困村、社情复杂村党支部和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社区)应派驻第一书记,其他村(社区)党支部,根据工作需要,也可派驻第一书记。第一书记主要从县级以上机关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国有企业等单位中选派,坚持因地制宜、人岗相适原则,做到精准选派、应派尽派。(3)抓好整顿提升。实施党支部建设整体提升工程,全面实行党支部分类定级管理,探索开展党支部星级评定工作。上级党组织每年定期对党支部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摸底排查,层层建立台账。对确定的软弱涣散党支部整顿对象,要制定整顿方案,落实工作责任,持续开展整顿,促进转化提高。

(四)推进措施

1.全面摸底排查。各级党委(党组)每年要对所属党支部设置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深入摸底排查,排查内容主要包括:党支部设置、按期换届、班子运行、党员人数及分布等。要结合排查情况,建立健全党支部管理台账,做到组织设置清、隶属关系清、党员情况清、班子配备清、运行情况清。

2.开展集中整治。各级党委(党组)指导和督促各党支部每年开展一次自查自纠,建立问题清单,明确目标要求,提出具体措施,开展集中整治。对党支部应建未建或设置不合理的,及时报上级党组织审批设立或进行调整;对党支部班子不健全的,要抓紧配齐配强;对党支部不按期换届的,要督促提醒、及时整改。

3.实行动态调整。建立健全党支部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基层单位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变化等情况,及时设立、调整或撤销党支部。在任期中,支部委员会成员出现空缺的,应当及时补充。对党组织隶属关系不顺的,及时进行调整,明确管理主体,切实解决管理缺位、虚化、脱档等问题。通过常态化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组织生活正常化

组织生活正常化是加强党支部建设的关键,要以加强政治建设为着力点,突出党性锻炼要求,认真落实基本制度,积极创新党支部活动内容和方式,引导党员积极参与,推动组织生活常态、规范、严格、有效开展,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

(一)具体目标

——活动按时开展。根据制度规定和安排,贴近党员思想工作生活实际,合理确定主题,定期开展活动,组织生活“党味”更浓,政治性和庄重感更强,党员按时参加组织生活成为自觉。

——氛围严肃认真。贯彻整风精神,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查摆问题深入,党性分析认真,坦诚相见、动真碰硬、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党支部统一思想、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能力明显提高。

——方式创新多样。根据不同领域党支部和不同群体党员特点,积极探索采取开放式、体验式、互动式活动方式,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生活吸引力感染力进一步增强。

——效果有效保证。广大党员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显著增强,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有效解决,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彰显,党支部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中更加坚强有力。

(二)基本原则

突出政治属性。坚持把组织生活作为党支部和党员组织政治学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强化党性锻炼、增强党员意识的“大熔炉”,提高党员党性修养,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防范政治风险能力,主动廓清思想迷雾,自觉抵制错误思想,始终保持政治定力。

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把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行动自觉作为首要任务来抓,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切实增强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化党员意识,激发奋斗精神,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从严要求。坚持严字当头、实字托底,严格执行党章党规,引导党员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做勇于自我革命的战士,浓厚组织生活氛围,让党员、干部在相互提醒、批评和督促中不断增强党性、提升境界。

注重提高质量。坚持紧扣中心、融入大局,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使各种方式的组织生活都有实质性内容,都能有效解决党组织自身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满足广大党员多样化需求,切实增强组织生活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主要任务

1.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支部党员大会一般每季度召开1次,支部委员会会议和党小组会议一般每月召开1次,讲党课每半年至少1次,党员领导干部和党支部书记每年至少为党员讲1次党课。(1)规范基本内容。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会议、党小组会主要是传达贯彻上级党组织决议指示,研究落实工作任务,组织党员学习,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会议还要讨论决定有关工作和事项;党课主要是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党员教育。(2)着力提高质量。根据上级党组织要求,紧密结合支部实际,抓住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重点工作确定主题,精心组织,认真开展。“三会一课”必须单独召开,不能与业务会议合并召开,更不能用其他会议代替。(3)推行纪实管理。党支部年初制定“三会一课”计划,向支部全体党员公布,明确专人如实记录,每半年向上一级党组织报告1次工作情况,实行全程纪实、痕迹化管理。

2.扎实抓好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党支部根据上级党组织确定的主题,每半年至少召开1次组织生活会,遇有重要情况,及时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结合组织生活会,每年开展1次民主评议党员工作。(1)做好会前准备。组织支部党员深入学习党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有关精神,打牢思想基础。广泛开展谈心谈话,充分征求意见,认真查摆问题,对拟在会上提出的批评意见深入沟通、取得共识。(2)扎实开好会议。坚持党支部书记带头,认真查摆支部班子存在的问题,逐一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我批评要揭短亮丑,相互批评要红脸出汗,帮助党员分清是非、辨别真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党员领导干部应当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开展民主评议党员要按照党员自评、党员互评、支部讲评、上级点评、民主测评的步骤,结合党员积分确定评议等次,对优秀的予以表扬,对不合格的按党内有关规定进行批评教育或组织处置。(3)抓好会后整改。党支部根据会上提出的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分工负责抓好落实。对会上受触动较大的党员,会后要做好思想工作,帮助其放下包袱,正确对待同志批评,自觉改正缺点和错误。

3.常态进行谈心谈话。党支部书记每半年至少与班子成员谈心谈话1次,每年至少与支部党员谈心谈话1次;班子成员之间每年至少谈心谈话1次,每年至少与所联系的党员谈心谈话1次;提倡党员和党员之间进行谈心谈话,确保在工作变动、思想波动、家庭变故等情况时有人访、有人谈、有人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受到处分处置、群众有不良反映的党员,党支部书记应当及时谈话。(1)做好谈话准备。谈心谈话前要开展走访调研,多渠道、多角度了解谈话对象情况,明确谈话主题,做到对谈话对象的思想状况清楚、问题根源清楚、社会关系清楚、帮扶办法清楚。(2)明确谈话内容。谈心谈话一般要做到“四谈”,即谈党性原则、谈思想认识、谈工作情况、谈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做到既交流思想、沟通情况,又听取意见、指出存在的不足,不谈空话套话。(3)改进谈话方式。谈心谈话一般采用“一对

一、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注重启发引导,灵活运用“探讨式”“家常式”等谈话方法,帮助党员解决问题、提高觉悟。对存在问题又缺乏认识的党员要重点谈、深入谈,耐心细致,反复教育。

4.全面推行支部主题党日。党支部每月相对固定1天作为主题党日,组织党员集中开展活动。(1)明确参与对象。支部主题党日参与对象为本支部全体党员,党员领导干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可以邀请入党积极分子、团员青年、群众代表参加。党员人数较多的,可以党小组为单位进行。(2)规范活动内容。主题党日要体现党的生活特点,结合“三会一课”,主要围绕组织学习讨论、开展党性分析、民主议事决策、服务党员群众、集中交纳党费等内容进行。每次主题党日突出一个主题,科学安排、充分准备,切实提高质量。(3)务实灵活开展。服务行业、窗口单位等不便于集中开展主题党日的党支部,可以采取分期分批等方式开展。国有企业在车间班组、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党支部可以按照小型、分散、灵活原则开展。流动党员可以通过QQ、微信或视频等方式参加。

(四)推进措施

1.搞好统筹安排。党支部年初制定全年工作计划,按图施工、精准操作、有序推进。注意对照目标任务、标准要求,对标先进党支部,认真查找支部组织生活是否存在不经常、不认真、不严肃等问题,总结经验,改进提高。

2.创新活动方式。运用网络、微信群、QQ群、党建APP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党性教育基地、扶贫联系点等平台阵地,采取诵读党章、重温入党誓词、参观革命纪念地、接受廉政教育、上“微党课”等形式,不断丰富内容、创新方式,增强组织生活实效。

3.严格督查指导。上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联系指导和督促检查,采取到会指导、定期督导、随机抽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党支部工作均衡发展。推行党支部相互观摩组织生活的做法,通过现场观摩、学习交流,实现共同提高。

三、管理服务精细化

管理服务精细化是增强党支部功能的路径,要注重精准、精细、精致,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服务功能,不断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实现党支部领导方式、工作方式、活动方式更加科学规范,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明显加强。

(一)具体目标

——政治功能突出。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执行上级党组织决议。

——服务能力提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党支部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能力不断提升,向心力影响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党员管理规范。发展党员质量提高,党员队伍结构持续改善,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和监督工作全面加强,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生机活力不断激发。

——作用发挥明显。党支部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职责得到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的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更加彰显。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结合推进。坚持把管理党员和服务群众有机结合,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管理,通过加强教育管理督促党员自觉为民服务,通过服务群众的实践锻炼推动党员强化宗旨意识。

坚持服务群众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需要出发搞好服务,开展支部工作注意听取群众意见,民主评议党员注重群众公认,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坚持约束激励并重。坚持把管理监督和服务激励有机结合,既注重教育引导党员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又注重关爱服务帮扶,增强党员荣誉感归属感,激发为党工作的内生动力。

(三)主要任务

1.强化支部核心。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将党支部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1)加强理论武装。教育引导党员和群众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提高思想理论素质。(2)落实方针政策。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紧密联系实际,科学制定本单位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议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不折不扣执行到位。(3)主动加强领导。教育引导各类行政组织、经济组织、群众自治组织以及社会组织自觉服从党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法律法规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4)团结教育群众。切实履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职责,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群众正确对待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理性合法地表达诉求。

2.严格教育管理。坚持把严的要求贯彻到发展、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全过程,着力构建完整明晰的工作链条,使每名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1)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认真落实《入党志愿书》编号管理,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肃纪律,坚决防止违规发展、带病入党。(2)增强党员教育实效。制定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学习讨论,加强党章党规和党性党风党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形势任务、业务知识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党员每年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32学时。(3)加强组织关系管理。每年对党员组织关系及违纪违法处置情况进行1次集中排查。规范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每年审核1次《流动党员活动证》,对失联党员积极查找、稳妥处置。及时核定党员交纳党费基数,教育引导党员按时足额交纳党费,每半年公布1次党费收缴情况。(4)推行党员积分管理。把党员日常履行岗位职责、参加组织生活、发挥作用等方面情况作为积分考核内容,每月申报登记、每季评定公示、每年汇总排名,作为评先评优、民主评议及处置不合格党员的重要依据。(5)强化激励关怀帮扶。结合庆祝“七一”、民主评议党员等开展党内表彰工作,采取适当方式为党员过“政治生日”。广泛开展走访慰问、结对帮扶、大病大灾救助等活动,建立健全党员平时有人访、惑时有人解、难时有人帮的常态化帮扶机制。

3.直接服务群众。围绕满足群众多样化服务需求,健全服务网络,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载体,通过多样化、精细化服务贴近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1)常态开展便民服务。村(社区)党支部依托活动服务场所设立村(居)务、党务、政务、商务、社会服务等服务窗口和岗位,实行全程代办、预约代办和上门办理,开展窗口化和“一站式”为民便民服务。整合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平台和各类民生服务平台资源,把线上和线下、“面对面”与“键对键”结合起来,推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2)扎实开展结对帮扶。每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支部至少和1个村(社区)、困难企业或“两新”组织等基层单位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提倡有条件的“两新”组织党支部与社区、贫困村等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有帮扶能力的党员干部至少结对帮扶1名困难群众,消除他们的思想压力,激发奋斗精神和内生动力,共同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3)广泛开展志愿服务。以党员为骨干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广泛开展承诺服务、菜单服务、预约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培养群众志愿者骨干,组织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志愿服务。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广泛开展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活动。有服务能力的党员每年至少参加2次以上志愿服务。(4)有序开展社会化服务。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构建以党支部为核心、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各类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运用各类政策和资源,大力发展公益类、服务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矛盾调解、公益慈善、文体娱乐、生产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4.促进改革发展。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引导农村党员在精准扶贫脱贫、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街道社区党员在服务居民群众、构建幸福家园等方面,国有企业党员在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改革发展等方面,“两新”组织党员在诚信守法经营、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在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履职尽责、发挥作用,立足岗位作贡献。组织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抢险救灾、突发事件处置等中心工作和急难险重任务中担起责任,用实际行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四)推进措施

1.精心谋划实施。基层党委要负起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对所属党支部管理服务精细化工作的领导,定期研究部署,加强工作指导。党支部要对照精细化目标要求,深入了解群众需求,认真分析党员队伍现状,根据支部党员特点和工作实际,盘点服务资源项目,提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群众工作的具体实施计划,精心安排部署,抓好贯彻落实。

2.创新手段载体。推行“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等有效做法,力争每个党支部有1个党员群众乐于参与、充满正能量的网络互动平台,明确1名信息采集员维护应用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积极搭建平台载体,运用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劳动竞赛、成立党员突击队、党员攻关组等有效做法,推动广大党员服务奉献、发挥作用。

3.严格督查考核。上级党组织要全过程进行督促,有组织地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建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坚持年终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结合,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形成良好氛围和正确导向。

四、工作制度体系化

工作制度体系化是加强党支部建设的保证,要通过建立健全党支部各项工作制度,形成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制度的整体效应,使党支部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一)具体目标

——制度健全完善。以自身建设、议事决策、联系服务群众、监督管理、经费保障、“双述双评”为重点,构建党支部工作制度体系的整体框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确保各项制度定位准确、前后衔接、互为支撑,形成有机整体。

——内容务实管用。紧紧围绕本地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和党支部工作实际,健全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工作制度,突出制度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确保每项制度立得住、行得通、管得了,能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执行严格规范。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党员的制度观念和规矩意识。严格按制度规定推进支部各项工作,更好地用制度约束党员行为、规范权力运行,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努力营造党员带头遵守制度、主动落实制度的良好氛围。

——问责严肃有力。健全完善监督检查和问责追责机制,对党员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现象,坚决问责、决不姑息,确保制度的刚性约束。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开门立规。把群众路线贯穿于建章立制全过程,认真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制度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党支部工作制度体系化建设的过程成为党支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成为党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过程。

2.坚持依法依规。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坚持于法周延、于法有据,确保支部运行规则、党员行为规范等各项制度与国家法律、党内法规有效衔接、协调一致、合法有效。

3.坚持务实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既注重吸收借鉴支部工作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又注重把新理念新要求融入到制度建设中去,使各项制度符合客观规律、满足工作需要、不断与时俱进,针对性和操作性更强。

4.坚持问题导向。以问题为导向,聚焦问题、精准发力,倒逼支部加强制度建设,切实解决工作制度零散单一,不成体系的问题;基础主干性制度不够齐全,留有空白的问题;制度配套明显滞后,操作性不强的问题;部分制度冲突重叠,存在执行障碍等问题,着力补齐党支部工作制度短板。

(三)主要任务

1.建立健全自身建设制度。围绕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班子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党员、集体学习、谈心谈话、公开承诺、激励关怀帮扶、党风廉政责任等制度。

2.建立健全议事决策制度。完善党支部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民主协商、群团带动等机制,建立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由支部讨论决定的机制。村(社区)全面实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加强民主监督制度建设,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运行,形成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决策机构、村民委员会为执行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机构的村民自治组织体系,保证村级各项事务公开、公平、公正。

3.建立健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建立健全党支部调查研究、走访慰问、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征集群众意见等制度和党员结对帮扶、承诺践诺、志愿服务、民事代办、与群众谈心等制度,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4.建立健全管理监督制度。围绕集体“三资”管理、公共事务管理、内务管理等方面,健全并落实财务管理、资产登记备案、档案资料保管保密、党务公开、文明创建、综治维稳等制度,确保管理规范、运行有序、监督有力。健全完善请示报告制度,凡属党支部重要工作、重大事件、重要事项、重要活动以及其他应当请示报告的情况,必须事前向上级党组织和有关负责人请示报告。党员、干部应按规定向党支部如实报告个人重大事项,自觉接受监督。着力推进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全面建立、实质运行、规范工作,发挥监督作用。

5.建立健全经费保障制度。党支部活动经费应按照有关标准要求足额安排,保障工作需要。建立经费管理使用情况定期报告、检查和公示制度,确保工作经费管理使用规范。严格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年增长机制,逐步提高保障标准。社区党组织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确保能够保证社区党建工作和开展活动需要。机关党支部的活动经费,列入行政经费预算。高等学校党支部按照教职工党员人均不少于200元、学生党员人均不少于100元的标准核定支部活动经费,列入学校经费预算并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增长机制。中小学校党组织的活动经费,按教职工工资总额的1%—2%列入学校经费预算。国有企业党组织党建工作经费,按照不低于上职工工资薪金总额1%的比例安排,纳入企业管理费用,确保每名党员活动经费每年不少于200元。“两新”组织党组织工作经费纳入所在组织管理费用,其中不超过员工工资总额1%的部分,可在税前列支。

6.建立健全“双述双评”制度。党支部书记每年定期就个人履行职责情况(主要是贯彻执行党组织决策部署情况、加强支部建设情况、完成重点任务情况、联系服务群众情况和廉洁自律情况等),分别向上级党组织和支部党员大会进行述职,并接受上级党组织和支部党员大会的评议。评议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四)推进措施

1.全面排查梳理。党支部结合自身实际,重点对建立、执行上述6个方面制度的情况进行自查自评,研究谋划推进支部工作制度体系化的总体思路、具体措施和方法步骤,拿出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明确责任人,实行定期调度、动态管理。

2.科学分析评估。党支部要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对既有制度逐个进行分析评估,对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党员群众认可的制度,要继续抓好落实;对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或不一致的,要及时废止;对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的,要及时修订;对制度缺位的,要抓紧研究制定。

3.推动制度创新。党支部要及时总结提炼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注重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推动制度建设创新发展。要通过座谈交流、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及时掌握制度执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提高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

4.强化考核监督。上级党组织要加大对所辖党支部工作制度体系化建设的督促检查和跟踪落实力度,建立日常监督、阶段检查、定期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党支部要把党员落实制度情况纳入民主评议党员、党员量化积分管理范围,与党员评先评优、奖励惩处挂钩,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常态长效。

五、阵地建设规范化

阵地建设规范化是党支部服务党员群众的支撑,要通过建好管好用好党组织活动场所和服务阵地,着力解决布局分散、重复建设、管理不善、功能单

一、效能低下等问题,大力实施“智慧党建”工程,推动基层党建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把阵地建设成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党员活动中心、支部议事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平台。

(一)具体目标

——满足基本需要。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普遍拥有面积合适、相对固定的线下党员活动场所和功能完备、特色鲜明、操作简便的线上“智慧党建”平台,较好满足开展党员活动、学习教育、支部议事、服务群众等方面需要。

——功能综合集成。整合党务、政务、商务和公共服务事项,推动各类服务资源下沉和上网,形成资源集聚、功能优化、齐抓共管、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基层公共服务新格局。

——使用高效便捷。围绕便民利民惠民,创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作风,丰富服务手段,延伸服务触角,提升服务实效,保障城乡居民就近就便享受公共生活和社会治理服务。

——管理规范有序。严格建设标准和审批程序,制定并实施务实管用可行的工作机制和规章制度,保障阵地规范运转和持续运行。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建引领、服务为本。把服务党员和群众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强化阵地服务功能,满足群众多样化服务需求,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增强党支部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坚持因地制宜、一支一策。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党支部职能定位、工作需求和基础条件,“一支一策”提出切合实际的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靶向施策、务求实效。

坚持多方联动、开放共享。协调各方资源力量,充分利用现有设施,优化集中服务功能,推进共驻共建共享,提高服务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坚持量力而行、节俭办事。合理确定建设规模,防止贪大求洋和大拆大建,坚决杜绝铺张浪费,不得新增基层债务,不得加重基层负担。根据乡镇区划调整和并村改革实际,盘活用好现有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坚决防止重复建设,避免服务缺位和资源闲置。

(三)主要任务

1.合理规划布局。各地各单位党(工)委要根据所辖党支部设置、党员分布、服务需求等情况,加强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布局,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明确阵地设施标准,不得搞超标准建设。

2.优化功能配置。按照分区合理、综合配套、设施完善的要求,规范服务功能,配置基本设施,发挥综合效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城市社区服务场所应整合党务、政务、村(居)务、商务和社会服务等功能,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平台,使之成为城乡基层办理各类事务、提供各项服务的载体和枢纽,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由传统式、分散式、手工式向现代化、集约化、信息化转变。农村、社区和园区党组织活动阵地应建有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其他单位党组织配备远程教育设施,做到“五有”(有场地、有设施、有操作员、有制度、有学用效果)。

3.统一风格标识。以市州或县市区、园区、工委为单位,分类统一所属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风格和标识标牌,做到建筑设计、外观装饰、阵地标识、机构门牌、服务窗口、宣传栏目“六统一”。活动场所装修应朴素、大方、庄重,党组织标识标牌悬挂在醒目位置;党务公开和政策宣传栏等设置规范,公开内容符合规定,更新及时;功能室门牌设置规范,党员活动室内悬挂党旗、入党誓词;室内上墙制度简明规范,一般为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党内生活等基本制度。

4.拓展网上阵地。推动线下实体阵地和线上虚拟阵地建设相结合,大力实施“智慧党建”工程,坚持积极稳步推进,突出党建主题,拓展服务功能,统一技术标准,推进互联互通,防止各自为政、封闭运行、建成“信息孤岛”。结合“智慧党建”建设,加快村(社区)信息化会议室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逐步实现党支部活动和为民服务工作可视化、纪实化管理,打造党员随时随地随身接受教育管理服务的网上支部。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两新”组织党组织“智慧党建”工作和信息化会议室建设要统筹谋划、同步推进。

5.完善服务机制。围绕便民利民惠民,积极推动有关部门简政放权,扩大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审批权限和受理权限,大力推广一站式、窗口式、网络式综合服务,以及延伸到村(居)民身边的上门服务、预约服务、代办服务等便民服务措施。建立健全村干部定时值班制度,深化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志愿服务、“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服务项目。拓展特色服务,通过结对帮扶、爱心帮困等方式,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

6.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活动场所资产监管,明晰产权归属,规范资产管理处置程序,不得擅自转让、抵押、出租和改变用途,严防公共资产流失。健全管理维护制度,设施设备登记清楚,明确专兼职管理人员,场所内外保持整洁卫生。加强网上阵地安全管理,严格落实保密规定,完善信息审查机制,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宣传舆论导向。

(四)推进措施

1.全面摸底排查。各地各单位党(工)委要组织对所属党支部阵地建设情况进行深入摸底排查,全面摸清阵地分布、场所面积、设施配备、作用发挥、服务保障、管理制度和“智慧党建”平台建设等情况。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总体要求、具体目标、主要任务和推进措施。

2.分类组织推进。坚持从实际出发,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推动工作落实。对已有相对集中且设施条件符合需求的阵地,一律不再新建和改扩建;对已有面积明显不足、功能设施不健全或分散闲置的,通过整合利用、改扩建、转变用途等方式加以改造利用;对设施匮乏、功能短缺、不能满足服务需求的,可以分批组织必要的新建。全面推进各领域“智慧党建”建设,重点抓好村(社区)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对已建成的“智慧党建”平台进行提质升级,提高使用实效。

3.充分整合资源。按照一室多能、一室多用的原则,对各部门延伸到基层的服务事项进行有效整合。对投入基层的已有设施设备,在保证服务接续的基础上,尽可能进行集中配置,实现各类资源效用最大化。注重加强与工会、共青团等活动阵地的整合,鼓励企事业单位、机关和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向“两新”组织开放,实现阵地资源共享。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对基层各类信息化服务系统的统筹整合,实现信息服务资源共享。

4.加强基础保障。建立健全阵地建设和日常运行维护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党支部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根据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工作需要,配齐配强专兼职服务队伍,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办公室

篇3:太榆同城化建设初探

关键词:太榆,同城化,行政区

一、太榆同城化是历史与现实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 太榆同城化有深厚的历史基础

太原在历代行政区划制度中, 一直作为州、府地方行政所和二级行政单元建制独立存在;今晋中市榆次区、寿阳县、太谷县、祁县、文水县、交城县始终为太原郡、太原国、太原府的核心辖区。晋中在历朝历代的地方行政区划中, 从未作为独立的州、郡、府一级建制存在。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 无论在地缘关系还是在经济文化渊源上, 榆次都与太原保持着互相依存的紧密联系。自古以来, 太原不仅与榆次, 且与晋中腹地各县的经济联系密切, 文化源流交融, 有着深厚的依存基础。可以看出, 太榆两地的“同城化”建设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

(二) 太榆同城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

从地理区位和区位功能来看, 一方面, 太原市东西两面是山, 北有太钢, 南面地域狭小, 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土地资源利用的硬性约束成为其发展的巨大限制性因素。太原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过大, 工业布局不合理, 以及多年来对煤炭等资源的低效利用、粗放经营, 导致水资源超采, 环境污染加剧。这种状况已经危及到生态环境的安全和人文生态的延续, 使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潜在的危机。太原行政辖区的地理空间对其发展的制约成了太原市难以提升中心城市地位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 太原市东南方向20公里与其接壤的晋中市榆次区, 拥有太原市发展的理想空间———人口密度低、水资源和土地、矿产资源丰富。通过同城化变相扩展发展空间来发展太原, 能够扩大太原市能使用的水土资源, 并且使之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对于榆次来说, 因为两地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有很强的互补性, 同时能使双方统一规划城市建设, 有利于利用太原优越的科技、人才、市场等优势, 对于榆次扩大企业规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等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实现两地同城化, 对双方而言是互利共赢的。

早在20世纪90年代起, 国内专家就反复阐述过关于太榆同城化的规划;2006年, 在山西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太原市与晋中市榆次区的“同城化”建设, 首次写进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中;2007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加快太原经济圈的规划建设, 推进太原与榆次在城市规划建设、电信、金融、公共交通等方面的同城化”的要求。2009年1月, 山西省建设厅公示《太原经济圈规划纲要草案》, 将太原市区和榆次置于核心圈层位置。

太榆同城化从最早提出到具体实施, 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 一个重要原因是之前太榆乃至山西省还未形成足够的发展力量, 全国城市圈的发展、竞争格局尚未形成, 而如今城市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区域竞争、集团式竞争。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已经形成了密集的城镇群, 武汉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等也呼之欲出。在太原经济圈内, 要积极推动太原与榆次“同城化”建设, 要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 将两个邻近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当成一座城市来对待, 要把榆次作为扩大太原城市规模, 增强大太原城市辐射力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区域。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太原在中部城市的率先发展和突破。

二、太榆同城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行政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同城化的发展

太榆同城化受制于行政体制的障碍, 在领域上主要涵盖城镇 (定位、职能、规模) 、产业 (产业类型、园区定位与布局) 、基础设施 (道路衔接、区域重大设施统筹布局) 等方面。例如, 在太榆同城化过程中, 在武宿机场附近, 两市分别建设了属于自己的经济开发区、教育园区等, 是典型的重复建设。而且, 有时一个建设单位的同一个项目因为用地范围跨越两地地界, 不得不分别到太原市和晋中市两地的建设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这样的行政性藩篱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其根源是跨行政区管理机制、体制的缺失导致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失调。如何打破行政体制的束缚, 让行政区划的调整服务于经济区划的拓新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 思想认识的障碍

在同城化的问题上, 一些政府官员尤其是晋中部分官员不能认识到同城化的好处所在, 甚至有的官员会认为榆次是在自己手中“丢”掉的, 怕背上骂名, 并且由此在干部甚至群众中产生一些逆反情绪和抵触心理。其中的关键是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同城化对榆次对晋中的有利影响, 没有认识到这是一个双赢的决策。

另外, 从企业和就业者来看, 很多较高级的技术、管理等人才更愿意留在太原发展。虽然一出太原就到了榆次, 但应聘者在了解到企业在榆次之后, 更多地选择的是放弃。可以看出, 在这些应聘者的思想中, 省城太原和邻近的晋中市榆次区是两个概念, 每天往返于“两城”之间, 有诸多的不便。榆次的人才更愿来太原工作, 但太原的人才却不愿去榆次, 这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榆次吸引人才的能力和途径, 给榆次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 缺乏高层次的区域协调机构是目前太榆同城化进度缓慢的制度原因

除上述因素之外, 还有其他一些不利于两地同城化的因素。比如, 由于分属两个城市, 企业在两地申办、审批手续程序时遇到的烦琐程序、通话费用的增加等, 都是现在不可避免的一种交易成本。交通衔接、电信同网、信息同享这些已经提了几年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这些问题既是未来太榆同城化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也是影响目前太榆同城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而由于缺乏高一级层次的区域协调机构协调和解决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 太榆同城化问题虽然提出多年, 但进展却十分缓慢。

三、太榆同城化建设的几点对策

太榆同城化是太原经济圈实现一体化的第一阶段的一个子目标, 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目标。要为打破各种障碍, 实现本地经济区的整合开辟道路。同时, 能够为之后进行的经济圈其他地区城乡一体化等规划提供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并最终实现全经济圈内的经济区整合发展。因此, 太榆同城化有着重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要本着协商规划、协调发展、逐层推进的原则稳步进行下去。

1.建立市际间的区域发展协调委员会。而太原经济圈的发展, 涉及五个市的行政区域, 一时很难解决太原经济圈的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划统一的问题。山西省政府应学习和借鉴长三角地区高层领导定期会晤制度、沪苏浙三省市常务副省 (市) 长参加的“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制度及长三角16城市参加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的先进经验, 从山西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 统筹安排, 建立一个“太原经济圈发展协调委员会”, 协调和解决太原经济圈内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包括太榆之间的各种关系, 使之成为一个有权威的协调领导机构。这个区域协调机构应由省长牵头, 分管副省长、省里有关厅局的主要负责同志作为成员参加, 并包括区内和市、区、县的主要领导, 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 讨论合作和协调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以求实现多方共赢。

2.强化区域经济概念, 逐步寻找两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目前太榆两地地方政府参与地区经济的程度较深, 生产要素流动的行政导向明显, 这些行政导向不可避免地带有利己性和片面性, 有可能对区域的整体利益造成危害。因此协调两地政府的行政关系, 消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 为区域统一市场的建设和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是太榆区域协调机制最为重要的任务。在此过程中, 就要强化“区域经济”或“经济区经济”的概念, 淡化“行政区经济”的概念, 切实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同时, 在基础设施推进的过程中, 逐步寻找两地经济交往和文化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对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一安排。区域性的基础设施是区域发展的基本骨架和基本条件, 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等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由于区域性基础设施具有很强的共有性和非排他性, 因此必须从区域整体出发予以规划、投资和建设。太榆地区近年来区域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例如太榆路的建设, 通信的率先“同城化”) , 但总体水平仍然滞后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大力发展区域性基础设施是太榆地区区域发展能进一步趋于整体的物质基础, 因此理所应当的成为区域协调的重要内容。另外, 两地基础设施的对接也需要政府间的协调解决。

4.协调两地的产业合理布局。要通过区域协调手段, 从区域的整体出发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 并对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加以适当约束, 真正实现太榆区域产业发展的一体化目标, 才能发挥带动区域开发和中西部地区联系纽带的作用。太榆两地要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 要实现在互相合作、优势互补基础上的有序竞争。依托现有的大企业, 实现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集群化发展, 从而把双方推向更高的发展平台

总之, 通过以上的努力, 太榆地区才能利用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区域优势等, 整合区内资源, 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真正发挥其在太原经济圈的核心带动作用, 打造山西经济新的增长点, 实现山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省城镇化发展纲要[J].太原市人民政府公报, 2005, (21) :16-28.

[2]李淳, 任永岗“.大太原经济区”与山西中部崛起[J].理论探索, 2006, (4) :58-62.

[3]孟宪玲.建设太原经济圈的思路和举措[J].探索与研究, 2006, (10) :25-26.

[4]崔满红.太原经济圈与山西产业结构升级[J].重点关注, 2007, (12) :6.

[5]王建设, 孟宪玲, 温国强.加速推动“太原经济圈”建设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2) :5-6.

篇4:有线网络双向化建设

关键词:数字化 有线网络 双向化

0 引言

目前吴江有线网络双向化改造广播下行传输通道采用1550nm外调制发射机+EDFA+低功率光接收机,采用EPON+EOC技术构建系统数据通道;其中VOD点播系统采用IPTV流媒体技术和IPQAN双推流模式。简单的说就是在有线HFC网络各光节点处安装EOC局端设备,把数据信号和数字电视信号混合后在电缆分配网上共缆传输,在用户端安装EOC终端设备,从而实现有线HFC网宽带的接入和高清互动业务的开展。

1 EPON+EOC技术方案

光纤到楼、EPON技术的成熟和产品价格的下降(每线GEPON平均带宽32M,设备成本已降到¥1000元以下,按照不同接入率计算到户造价¥2000-6000元,按32线分摊的成本仅62.5-167.5元),使这种接入方案在广电网络改造中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EPON+EOC技术方案和多级交换+光纤收发器的方案比较,无论从成本、性能、可靠性还是维护管理等方面都具有优势。而另一种CM接入方式当户平带宽1M时造价>3000元/户。

目前采用EPON链路采用2次光分,第一次光分在前端机房每个PON口进行1×4光分,第二次在野外光交箱进行1×8光分。每个局端配置一块EOC模块。这样的设计也为在以后光节点下双向业务的接入数量的增加和宽带带宽的增加,现有网络已不能满足用户开展业务的情况下,可以对EPON链路进行调整升级。

首先将EOC局端配置的EOC模块数量增加至2块,然后将前端机房的每个PON口进行的1×4光分进行1×2光分或者拆除。这样每个光节点在原有双向终端规模的情况下,每个用户的带宽将提高一倍至二倍,或提升一倍至二倍的双向终端。

2 实施效果

从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开始,尽管广电总局对EOC市场进行了引导,但是EOC市场只能用一个“乱”字来形容。目前采用的HomePlugAV技术在多项指标上表现良好,这也是吴江有线采用这个技术的原因。

但这种技术以前是国外用在电力上的,所以并不是为广电网络量身定做的,所以它也只可能是个过渡产品。虽然在MAC层表现较好,但物理层的鲁棒性不够,在7.5MHZ-

67.5MHZ的低频段干扰环境太大不利于可靠工作。这在日常安装维护中已经体现的十分明显,单个用户的噪声、环路足以影响整个光节点用户。

这些质疑并不是空穴来风,是有客观数据支持的。市场可以换来技术,针对这个问题,厂家也对整个EOC模块进行了配置升级。新增了环路检测这一功能,当EOC局端发现某一用户端出先环路状况,强行将该用户EOC终端下线,这样就保证了不影响其他用户的正常业务使用,也在管理日志上记录下该环路用户,方便维修人员上门排查,这就需要在日常的设计维护中做好数据登记。建议每个技术人员在当前没有统一软件的情况下,自己用EXCEL记录好每个光接点的ONU、EOC局端、EOC终端的MAC地址、安装地址等详细信息。这样就可以在网管电脑上解决很多问题。新的网管系统可以直观的反应出用户EOC终端的链路信噪比、衰减量等各项数据指标,为快速的确定故障提供了依据。

整个EPON+EOC网络的核心是在OLT,在保证HFC网络通常的情况下,只要维护好OLT,就能保证整个有线双向网络的顺利通畅。目前使用的RAISCOM 5800设备OLT下发所有的数据,包括网管数据,这样可以远程Web登陆管理。在日常的维护中,只要查到故障ONU的MAC地址,远程登陆OLT输入“Search interface OLT Mac-

address-table xxxx.xxxx.xxxx(ONU MAC地址)”命令,当系统显示出X/X/X信息(X号PON板下第X号口的第X号注册ONU),这样就能知道ONU是在线的,然后输入“Show interface onu X/X/X uni Ethernet information”命令,就可以知道当前ONU各个端口的工作状态。当网络出现环路等故障,ONU端口會自动关闭,就可以在远程Veb管理中重新打开,这样就增加了整个网络维护的实效性。

3 结束语

一个好的方案可以成倍节约投资,成倍增加收益。最终考核成本的应该是投资回报,因此即使投资很高,只要能够获得高回报,投资就是值得的。什么时候这张网老化了,新铺的也一定是光网,而且是下一代光网。在美国,有线网络改造后,有线运营商宽带用户数还是仍然领先于电信。所以广电人没理由悲观,也没理由退却,当前所要做的就是保证双向网络的稳定、可靠、高效。

参考文献:

[1]叶柏泉.分析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双向化技术研究[J].电子世界,2013(07).

[2]张扬.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新技术刍议[J].信息通信,2012(06).

篇5:五化建设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下午好!

我是***,很荣幸能够代表***全体同学在这里发言。

构建和谐校园,我们从校园绿化、净化、亮化、文化、美化,这“五化”建设着手,为了把我校建成绿色的校园、干净的校园、光亮的校园、人文的校园、美丽的校园,实现建设“广西一流,全国有名”职教园区的宏伟目标,我们决心做到以下五点。

第一,戮力同心,共建绿色校园。

我校的绿化施工已经基本完成,我们的校园环境也正在发生着全面的变化,校园花草树木的成长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都来关心、支持和爱护绿化,积极参与校园绿化建设和管理。从现在开始,我们坚决做到不踩踏草坪、不采摘花草、不破坏树木、勇于制止并举报破坏绿化设施的行为。创建绿色校园,不仅只是要有优美的硬件环境,更应该提高我们自身的修养和素质。人人都是护绿天使,我们要用绿色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周围的人。

第二,齐心协力,共创洁净校园。

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具有环保意识是现代人的标志。我们在保护环境时,应该着眼身边,从净化校园做起。当我们正想随手扔出纸皮果屑的时候,请多走几步路,把它放入垃圾箱;当我们走路看见地上飘着纸片的时候,请弯弯腰,将它捡起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人人洁身自爱,个个遵守公德,我们的校园一定会更加干净、整洁、美丽。

第三,万众一心,共筑明亮校园

新的校园给了我们全新的学习环境,光洁的日光灯驱赶了漆黑,照亮了教室、办公室、宿舍,照亮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光亮的校园路灯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崭新的应急灯,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买了一份照明保障;醒目的“安全出口”警示灯默默地给我们做着安全标记。然而,开学以来,有很多同学不注意保护好我们黑夜里的眼睛,随意破坏或窃取校园的照明设备,我们应该深深反思我们自己的抠取自己眼睛的恶行。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万众一心保护好校园的日光灯、路灯、应急灯、警示灯。从我做起、相互监督,坚决与破坏校园照明设备作斗争!

第四,同心同德,共树文明校园

什么样的校园环境才是人文环境?我的理解是,所有文字、规章制度、条文、思想、图腾,只有转化为学校全体师生的内在需求和共同的价值取向,外显为共

同的处世原则和行为方式,这样的校园环境才可以称之为人文环境。这样的校园,才是真正意义的和谐校园!我们要积极参加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认真领悟校训校规的真正内涵,同心同德创建人文班级,人文宿舍,争当人文学生,共树人文校园,共构人文环境!

第五,众志成城,共护美丽校园

文明是成功之花的蕊,是理想之舟的帆。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又困难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的亲切,是见到师长时的问早问好,是撞到对方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顺手捡起的是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我们要努力做到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端庄仪表、文明用语、诚实守信、勤俭朴素、言行一致、讲究卫生!

和谐校园一旦形成,它像物理学上的“场”具有巨大的能量,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对置身其中的每位成员都施加着一定的制约力和影响力,规范着每个人的思想、言论和行为,这就是和谐校园的威力和魅力,也是我们要加强和谐校园建设的原动力!

老师们,同学们,为了美化我们的校园环境,共建和谐校园,让我们行动起来,将绿色作为我们生活的主旋律,用责任去关注人文环境的变化,用热情去传播“五化”的理念!用行动肩负起“五化”的重任!

篇6:党支部五化建设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党支部建设,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根据市委组织部、市******党委《关于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的意见》要求,现就市*********支部开展以支部设置标准化、组织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务精细化、工作制度体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为主要内容的党支部“五化”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围绕“政治坚定、组织健全、队伍过硬、机制完善、服务优良、保障有力”的总体目标,突出抓基层、打基础,强功能、补短板,重创新、求实效,深入开展党支部“五化”建设,推动健全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完善基本制度、抓好基本活动、强化基本保障,打造坚强的基层党组织,培养优秀的基层党组织书记,促进党支部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党支部建设成为 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为司法行政工作服务益阳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主要内容

(一)支部设置标准化。按照组织设置合理、职能定位明晰、工作全面覆盖、班子素质优良的目标要求,突出发挥组织功能、组织优势、组织力量,优化党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扩大组织覆盖,实现应建尽建、全面覆盖;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和班子,切实加强培训、管理、考核,按期做好换届工作,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党支部,着力解决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不强,战斗堡垒作用不明显的问题。

(二)组织生活正常化。按照党性主题鲜明、氛围严肃认真、融入日常经常、党员自觉参加的目标要求,突出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增强组织生活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针对性、实效性,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引导党员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使组织生活成为政治学习的阵地、思想交流的平台、党性锻炼的“熔炉”,着力解决组织生活不经常、不认真、不严肃和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庸俗化的问题。

(三)管理服务精细化。按照日常管理有力、教育培训有效、服务群众有为、整体功能提升的目标要求,突出加强党支部规范 管理,建强党员队伍、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增强党支部政治功能、提升服务能力,提高信息化水平;积极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实践平台,丰富工作载体,构建服务网络体系,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着力解决宗旨意识不牢、工作作风不实、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工作制度体系化。按照基本制度完备、内容务实管用、执行严格到位、工作规范运行的目标要求,突出制度建党和制度治党,把制度建设贯穿党支部建设全过程,不断完善党支部自身建设、工作运行、责任落实、服务群众、投入保障等方面的制度机制,严格制度执行,强化刚性约束,着力解决制度缺失、系统性不强、整合不够、落实不力等问题。

(五)阵地建设规范化。按照场所布局合理、基本设施配套、管理措施完善、整体功能优化的目标要求,坚持党建引领、突出服务导向、整合资源下沉,完善活动服务场所等相关基本设施,延伸服务项目领域,提升综合服务效能,探索创新“智慧党建”实现路径,推进线上和线下阵地深度融合,逐步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的痕迹化、智能化、可视化管理,建立健全阵地场所日常管理制度,着力解决布局分散、重复建设、管理不善、功能单

一、效能低下等问题,坚决防止贪大求洋、举债建设、讲究排场、超越经济承受能力的行为。

三、推进目标和措施

党支部“五化”建设要按照“夯实基础、巩固提升、全面达标、分步实施”要求,精准发力,有序推进。2018年为夯实基础年,2019年为巩固提升年,2020年为全面达标年,力争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全面达到“五化”建设标准。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精心谋划部署,强化督促指导。党支部书记要担负起直接责任,对标“五化”实施细则,列出任务清单,将责任明确到岗、任务落实到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积极争创先进支部。

(二)分类推进实施。细化标准要求,明确推进步骤,强化方法举措,分类制定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力求精准精细,既符合支部实际,又达到基本要求,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防止“一刀切”“一锅煮”“上下一般粗”。

(三)注重典型示范。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培养司法行政行业先进典型,按照“可观摩、可复制、可推广”的要求,确定样板标杆,积极争创全市标准化建设示范点,充分发挥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

市*********支部

上一篇:《大漠寻宝记》读后感言下一篇:理财沙龙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