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舆情系统

2024-07-26

高校舆情系统(精选8篇)

篇1:高校舆情系统

高校校园网信息舆情监控系统的研究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多数人已经把它作为获取信息的首选途径。与此同时,少数不法分子开始借助互联网与政府为敌,极大地危害了社会的安定。尤其是校园网,网民都是些思想还未完全成熟的学生,受到蛊惑和怂恿的概率极高,目前部分高校对此已经高度重视。基于此,给出了校园网网络舆情监控系统的架构设计方案,具体描述了网页信息源设定、网页信息采集、舆情分析、舆情处理等组成模块的功能及关键技术,为理解和构建校园网信息舆情监控系统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舆情;监控系统;高校校园

引言

我国目前已有5.91亿网民,而在这众多网民中学生恰恰是数量最大的一个群体,占比达到了26.8%。计算机网络的进一步普及,一方面,虽然给众多网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非常大的便利;但另一方面,与网络相关的漏洞问题和黑客攻击问题,也给网民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现在流行的网络交互平台,如博客、论坛、微博、即时通信软件、QQ群、微信等,其功能主要是为人民大众提供表达个人观点和抒发个人情感的公共虚拟场所。但是,一小撮恶意分子却利用它们对民众进行煽风点火,刺激负面情绪的萌生和爆发。校园网的公共安全就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它面向的是高校人数众多的学生网民,而且学生们正处于思想还未完全成熟,情绪波动大,极易受到网络负面新闻的影响。所以,在网络盛行的当今时代,为了让高等教育更好地开花结果,必须尽可能的监控高校学生上网的渠道,加以网络教育,必要时进行网络引导。互联网上的网络舆情信息是关乎社会与校园安全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网络舆论监控和分析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国内外网络舆情的现状

网络舆情指的是公众通过有线或者无线这样的信息网络,针对公共事务和现象发表的个人意见和建议,隐藏在海量的网民言论中。由于网络舆情具有海量和隐蔽的特征,如果单单依靠人工判读这种传统的方式来分析的话,效率势必极其低下,并且最为重要的目标是舆情的统计特征将很难从中获知,特别是如果采用传统的人工方法来跟踪重点网民的话,更加是不现实的。但是,紧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可以方便地采用计算机技术对网络言论进行自动地提取、分析和处理,进而监控和引导网络舆情,这已经成为当前首选的有效且可行的方法[1]。

国外的一些市场机制已然趋于成熟的发达国家,更多倡导通过市场自动调节机制和行业的自律对网络舆情进行管理。例如,加拿大政府把网络舆情分为攻击性信息和非法信息两类,前者需要通过加强行业和用户的自律性;与此同时,辅以网络知识教育和自律性道德规范的制约来解决,并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而后者则是以法律为依据,按法律进行制裁,他们实行的是“自我规制”制度。目前,IBM公司已经推出了采用先进的语义和文本分析技术的网络舆论监控方面的综合解决方案。该方案对如下网络应用:BLOG、Wiki、BBS论坛、新闻组、读者评论、网摘等。该方案从监控技术上说,就属于比较成熟的。而在我们国家,目前主要是研究对舆论信息的监控和引导、如何进行组织管理和法律保护以及关键技术的算法实现等相关内容[2]。

二、校园网信息舆情监控系统的组成 1.功能介绍

该系统能够对高校学生们常常访问的校园网网站,如学校主页、校内各级下属学院和各其他部门的主页、学校的BBS等的网页信息自动进行抓取、分类和聚类分析、热点和焦点的统计、跟踪等,最终客观而全面地把舆情结果以报告的形式提供出来,从中可以洞悉学生们的热点和敏点话题,及时发现有害的舆情导向信息,为校方有效疏通学生不良情绪,作出科学引导提供有效依据,并且可以通过信息群发技术进行积极地舆情引导。

2.总体框架

通过对系统功能和业务流程的分析得知,该系统可划分为网页信息源设定、网页信息采集模块、舆情分析模块和舆情处理模块这四个核心部分,下图描述了该系统的组成结构。

图1 高校校园网信息舆情监控系统的组成结构

3.网页信息源设定

该部分是整个校园网信息舆情监控系统的数据来源。按照功能需求,该系统既可以采集来自论坛、博客、综合性网站等的网页信息,又可以采集用户自定义的关注网站。所以,设置的网页信息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常见的搜索引擎,二是用户自己定义的需要注意的网址列表,可以存放在文本文件中。互联网Web页面中包含着非常多的数据信息,可以把它看做是一个大的数据库,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来源。

4.网页信息采集模块

网页信息采集模块可以根据事先设置好的关键字,从搜索引擎和自定义网址列表所对应的网站中连续地采集网页信息,并对信息进行预处理操作,处理之后将有效数据存放到舆情数据库中。由于网页的更新较为频繁,增长速度又特别快,而且页面中多是些结构不规整的数据,所以,对网页进行信息采集是十分复杂的,下面将列出该模块实现的主要关键技术。

(1)抓取网页。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所特有的网络爬虫程序,顺着超链接进行一级一级地抓取网页。经常被人们使用的有两种抓取网页的思路,分别是深度优先和宽度优先遍历策略。

(2)处理网页。主要包括提取关键内容、对数据进行清理和对内容进行去重。提取内容和清理数据过程指的是,首先,当网页抓取以后,先要把网页上与文本没有任何关系的内容清理掉;然后,提取网页的内容和标题;最后,采用人工和机器学习的方式来设定抽取模板,由于不同类型的网页,需要抽取的内容不同。内容去重涉及到自然语言的处理,具体过程是,先过滤掉没有意义或者内容有重复的网页,然后再对文本进行分词处理,可以使用以词典为基础、规则与统计相结合的分词方法进行。

5.网页数据库

采集所得来的网页数据可以利用企业级数据库进行存储,这样数据库管理系统自身具备的功能可被充分利用,能够非常方便地按照用户的需求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操作,同时成为舆情分析模块的数据来源。

篇2:高校舆情系统

由于网络传播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和极易被复制的特点,有害信息在网上滋生蔓延的速度超过以往任何传统媒介。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矛盾多发期,且缺乏网络舆论引导的专门人才和技术手段,网络舆论极易成为整个社会信息舆论系统中的不稳定因素。为了更好地摸清当下大学生受校园网络影响的程度,进一步明确校园网络舆情的分类,并针对网络舆情的现状提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应对措施,最终引导网络舆论的良性发展。我们特别选取了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式分类抽样调查的方法,主要围绕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基本状况、网络舆情的特性及规律性认识、网络舆情的控制与引导等不同维度的14个问题进行了调查。

篇3:高校舆情系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Web2.0应用, 如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逐渐成为信息表达的主要渠道, 这些信息有别于传统的专业媒体信息发布, 它是由大众主导的信息传播方式, 是信息从“点到面“到“点到点” 传播方式的转化。自媒体使用者在接收信息的同时也在传播信息 , 方便快捷 ,互动好, 信息能以最快的速度推送给受众, 受众也能给予最快的反馈。自媒体 (We Media) 时代已经到来。在大学校园里, 无论教室、食堂还是宿舍, 大学生都在使用自媒体进行交流, 自媒体给大学生搭建了广泛的社交平台。通过这个平台, 大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个性, 同时自媒体也给大学生提供了关注社会热点、讨论时事政策的平台。

2 舆情及高校舆情的内涵

舆情是公众对社会的态度、观点的集合, 从政治学角度来说即是一种政治倾向和态度[1]。传统的舆情来自于民众反馈信息或民意调研,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 网络论坛 、贴吧、微博等逐渐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渠道, 由此产生了网络舆情。有学者认为, 网络舆情指在以互联网为主的网络上传播的各种网民对社会问题的情绪、态度及意见的集合[2]。网络舆情拥有现实舆情一切特征, 区别在于传播媒体的不同。网络舆情由以下要素组成:(1) 主体, 是指网络舆情的参与者, 包括接收者和传播者, 具体可分为普通网民、意见领袖、网络推手和五毛党 (网络水军) 等;(2) 客体, 即舆情讨论对象,即话题, 一般为社会热点事件。(3) 内容, 代表了舆情参与者对舆情话题的态度、倾向、情绪, 内容的有效识别为危机公关提供决策支持。(4) 空间, 即提供舆情讨论和演化的场所, 包括论坛、微博、微信等信息载体。(5) 强度, 网络舆情强度检测来自于舆情主体发表言论的情感倾向、 措辞等。(6) 热度 , 是网民关注的程度 , 来自于网民的点击 、回复、转载等[3]。

在校大学生拥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责任感, 是一个思想非常活跃的群体, 对社会热点事件有更高的敏感度, 特别是事关国家民族荣辱、社会不公平现象更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关注。目前高校舆情内容主要包括:(1) 国内外热点, 如钓鱼岛问题;(2) 学校突发事件, 如灾难事故等; (3) 与学生自身利益有关问题, 如学校服务质量等[3]。同时由于大学生具有勇于表达、彰显自我、富有激情等特点, 但他们缺乏丰富的社会经验,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仍在形成之中, 容易随波逐流、轻信他人。大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 当代的大学生已习惯于使用自媒体交流信息, 一旦有事件发生, 他们可通过BBS、微博、微 信等途径 快速进行 信息的传 播、讨论 ,使得高校网络舆情具有突发性、及时性、盲从性 、情绪化 、群体性等特点[4]。

3 网络舆情系统功能

负面舆情会影响高校的稳定发展, 如何对高校舆情进行监测, 快速准确分析舆情, 及时干预和引导舆情走向, 是舆情分析系统需要完成的任务。典型的舆情分析系统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 可根据话题点击数、回复量、转载量等识别出指定时间段的热点话题;(2) 对参与话题的信息进行倾向性与趋势分析, 判别其发展演化趋势;(3) 根据舆情分析系统生成舆情报告, 提供决策支持。根据网络舆情系统功能及舆情生命周期过程, 高校网络舆情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网络舆情分析系统按照流程可分为4个阶段 , 分别是 :网络舆情信息采集与存储、舆情信息预处理、舆情信息分析与预测、生成舆情分析结果。 其中网络舆情信息采集是舆情分析系统的基础和数据来源, 其通过相关信息采集技术 (如元搜索、微博Open API等) 在校园网 (BBS、微博、微信等)舆情聚集区域收集各种信息。这些数据数量巨大, 并且很多数据非结构化 , 因此采用Hadoop框架实现 分布式存 储与计算。舆情信息预处理是对舆情采集系统获取的数据进行编码、去重、 去噪、分词、摘要等处理, 并提供给舆情信息分析系统做下一步处理。舆情信息分析与预测系统是本系统的最重要部分, 主要完成话题检测与追踪、热点话题识 别并预警 、智能预测等。舆情结果分析阶段可根据用户要求展示各种话题诞生、发展、消亡的整个周期。

4 基于 Hadoop 的高校舆情系统实现

与传统舆情分析相比, 自媒体时代 的数据量 非常庞大 ,数据类型繁多, 数据可分为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 并且非结构化数据占比较高, 传统解决方案效率较低, 同时自媒体时代舆情挖掘对时效性要求更高, 因此采用大数据技术是很好的选择。

目前大数据相关技术应用最成熟的是Apache基金会开发的Hadoop分布式架 构。其核 心机制是HDFS和Map Reduce.HDFS提供了海量数据的存储 , Map Reduce提供了对数据的计算[5]。通过Hadoop技术 , 可以将多台普通的或低性能的服务器组成分布式服务器集群, 以提供大数据量、高性能的存储和处理能力。相较传统的舆情分析系统, Hadoop可将数据采集改进为分布式采集, 可大幅提升数据采集效率; Hadoop的HDFS文件系统可跨机器存储海量数据 , 降低了对硬件和软件的要求, 为用户节省了使用成本。

实验硬件 : 8台PC机 , CPU为Intel Core i3, 2.4GHz,内存为4GB, 硬盘大小为500GB, 网络环境为1000MB以太网。实验软件: Ubuntu10.10操作系统, My Eclipse集成开发环 境 , My SQL5.1, Hadoop 0.20.205.0, Nutch1.4。Linux操作系统非常适用于Hadoop平台的搭建和开发部署, 可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My Eclipse是Java的集成开发环境, 可以方便地开发出Web工程, 集成了Tomcat、Spring、Hibernate、Struts2、j Unit等框架。搭建的Hadoop集群有8台PC,1台作为master部署了Name Node和Job Tracker, 其余7台作为slave节点部署Data Node和Task Tracker。

数据采集使用元搜索引擎e Tools对高校相关论坛、官方微博、人气较高微博等URL进行搜索, 得到URL列表, 使用Nutch爬虫程序抓取网页并存储 ; 数据预处理模块采用Tika进行数据清洗与去噪, 再利用Lucene建立排序索引, 并通过中科院汉语词法分析系统ICTCLAS系统进行分词和词性标注处理。数据分析与预测模块将预处理模块的结果转换为可操作的文本向量, 并利用TF-IDF算法, 计算项量权重, 得到文本特征向量, 并运用聚类算法进行话题追踪, 发现敏感话题并预警。

5 结语

高校舆情是社会舆情的晴雨表, 做好高校舆情分析工作,保障高校安全稳定的发展, 是高等教育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当今时代, 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在大学校园的普遍使用, 使得自媒体舆情成为高校网络舆情的一种重要形式, 同时传统的舆情发现系统在面向自媒体海量数据显示出成本过高、扩展性差等缺陷。因此提出了一个基于Hadoop的高校舆情分析系统, 能够对采集到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实现对敏感、热点舆情话题的发现、追踪、预警, 把握舆情总体态势, 并产生舆情分析报告, 给舆情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推进了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舆情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对高校舆情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提出网络舆情系统结构模型,并使用Hadoop技术构建高校网络舆情系统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实现热点话题的发现追踪。

篇4: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

7月5日,由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1年上半年高校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推荐榜”正式发布。报告总结称:相对党政机关和企业,高校对网络舆论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有待提高。

该份研究报告从100多家境内外报刊的报道和评论、8家门户网站的新闻跟帖、约30家论坛/BBS、400余名网络“意见领袖”博客以及微博客、QQ群和播客网站中,梳理出了2011年上半年10件与高校有关的代表性“舆情热点事件”,并对这10个事件中高校的应对、处置能力做出了评估。其中包括南科大学生集体放弃高考、西安交大教授被撤销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江西中医学院破除“留学生强奸女学生”谣言、清华大学“真维斯楼”冠名风波、西安音乐学院回应药家鑫案、西安外国语大学本科生违规参与高考阅卷等。

报告还对近期大学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进行了总结分类:

第一类是学校的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西安音乐学院回应药家鑫案、西安外国语大学违规参与高考阅卷等。对于这类事件最有效的办法是要真诚面对并积极回应。

第二类是需要辨别和澄清的。如清华大学真维斯楼,公众质疑的关键是“真维斯”三字及教学楼命名过程。报告称,此时大学应及时站出来表明态度,明确立场,让事实说话,引导公众和舆论。

第三类情况是如何看待新鲜事物。报告称,各大学面对新鲜事物的态度是衡量大学开放、闭塞的重要标志。南方科技大学45名同学发表公开信被外界解读为拒绝参加高考就属此列。

此外,报告还指出,有些高校以稳定为名不真诚面对公众,是非常荒谬的。并质疑几乎所有大学都有新闻传播学院,但能利用新闻传播规律应对突发事件的却很少。

建立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

武汉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怀民

高校建立新闻发言人制是高校在突发事件面前应对舆论的必然选择。在高校出现突发事件后,学校往往采取传统的“堵”和“捂”的办法,也就是“新闻──旧闻──无闻”策略。如此结果,往往使事件妖魔化,甚至是谣言满天飞,使学校工作很被动,直至学校的公众形象受损。而为了化解危机,较好地实现与媒体沟通,将事件的真相告知社会、得到社会的理解,提升学校的公众形象,都有赖于高校新闻发言人制的建立。建设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是高校与社会公众、学校师生沟通的渠道,是权威的信息发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大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是建设高水平大学,彰显校务公开、决策民主勇气和学校改革力度的体现;是宣传学校建立良好的学校与社会,学校与教职工互动氛围的重要举措。建立新闻发言人制既可以发挥社会沟通的职能,又能树立形象、引导舆论、控制信息。建立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可谓正当其时。

高校危机发生时如何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管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闵建颖

成立危机处理小组当危机传播过程中的潜在危机已转化成显性危机时,首先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立即根据危机的类型,按照预先制订的危机管理计划,迅速成立紧急事件的处理小组。这个紧急事件处理小组应在日常的危机管理小组基础上成立,小组成员应该包括与之相关的所有部门的人员。这个小组的成员要比预防阶段的危机管理小组的人员多,并且包括的部门也要更全面。它的组织结构扁平化,各成员直接对危机首席执行官——组长(校长)负责。这个机构是整个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的最高权力机构和协调机构,它有权调动校园里的一切资源,有权做出相应承诺或声明。

信息及时公开,阻断网络谣言谣言是一种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不确定性而传播渠道(如大众传媒等)不畅通时期。也就是说,如果传统主流的渠道能够畅通地发布来源准确可靠的消息,就会相应减少谣言的传播。谣言始于封锁,止于公开。所以在危机发生之后就公开相关信息,向社会诚实地报道事实真相和事件进展是十分必要的。高校危机发生时,信息不公开不仅会扰乱校园秩序,还会使高校的形象大打折扣。对于公共危机来说,特别是在网络这个特殊环境下,消息通过各个渠道及时公开,能让师生和社会公众少一份担心多一份稳定,对转“危”为“机”有很大帮助。

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在网络传播中,传统媒体在很多方面影响和规范网络信息传播。传统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仍然设置着网络的议题。不排除一些问题在传统媒体没有报道时,网络就已开始传播,但更多的是在传统主流媒体上报道的事件成为网络传播的焦点。电视、广播和报纸还可直接建立自己的网站或采取电子版的形式,由于这些传统媒体本身所具有的品牌优势、公信力、权威性和可靠性等,他们的网站比较容易获得网民的认可。

网络技术处理网络媒体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网站头条和论坛置顶区。事件一旦发生,校方应该尽快联络各大门户网站和论坛,尽快撤下头条和论坛置顶区论帖,同时要大量发布正面信息,弥补信息空缺,淹没负面信息。

陆续发布跟踪处理结果高校危机发生后,高校通过媒体发布的消息最初都是不全面的。随着事件的发展,管理者要及时通报动态信息,对过去由于情况不清晰而发布的不准确、不全面的信息进行纠正和补充,把危机事件处理的最新情况向公众公布,保持信息最权威发布者的地位。这一阶段媒体的信息发布不仅可以通过通报网络危机事件的发展情况,更可透过对危机事件的解释和评论影响公众的观念,加强组织的影响力。通过网络等媒体不间断地发布事件动态信息,能够避免小道消息和谣言对公众判断力的影响,能够舒缓公众不安的情绪,确保危机舆论减少、组织的品牌所受损伤逐渐减弱。

网络舆论疏散真正有效的做法应当是积极疏导,主动引导,要使那些积极的、正向的舆论能够逐步扩大声势,特别是那些在群众中已经形成的具有一定影响范围的热点舆论,更应当适时地将其纳入组织希望的和所主张并着力张扬的舆论场中,使其发展为主导性舆论。而对那些消极的、负向的舆论则应尽快地加以疏导,使其淡出舆论场,防止其再次回流形成舆论危机,继而引起危机反复。

进行正面形象宣传高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组织形象的正面宣传。可以在网上线下举办富有影响的公关活动、制作形象宣传片等来主动创造良好的气氛;可以通过媒体采访、网上座谈、交流等活动展现正面风采。无论何种形式都要以实际行动表明组织重振雄风的决心和期待今后公众支持、帮助的愿望,努力在各种内外部公众中全面恢复形象,消除各种不利的舆论对组织的影响。

事后评估和反馈事后管理是对危机遗留问题和滞后效应的处理,也是由危机状态到正常状态的恢复过程。危机发生之后一定会对高校产生一定的影响和损失,而这些影响又会作用到社会大众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虽然危机过去了,但是公众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的打击和影响将持续一段时间,存在对再次发生危机的恐慌和害怕。高校要建立起有效的恢复体系,及时对可能再次出现的危机做出评估,并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同时通过具体的措施和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并加强事后的预警,避免危机事件的再次发生。此外,还要及时疏导民众、稳定民心,做好危机的补救和安顿工作。

我国高校危机的网络舆情研究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我国现在已经开始重视网络监管和改善网络危机处理方式。我们希望研究发掘到高校危机在网络传播中的传播规律,并构建实际有效的网络危机控制模型,以求达到真正化解突发危机并转化成机遇的目的。希望在以后的实践研究中能结合不同的新案例,有针对性地不断完善相关控制模型,提出更多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方案。

创新机制,畅通舆情信息汇集渠道

西北师范大学新闻中心主任、副研究员方倩琳

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是党中央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也为做好信息工作指明了方向。而做好这一工作,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机制和完善的信息汇集网络。为此,在实际工作中,应从拓展舆情信息渠道,扩大舆情信息涵盖范围入手,为舆情信息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基础。

一是实行舆情信息直报点制度各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是学校舆情信息工作直报点单位。各直报点要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敏感问题及学校有关热点、焦点、难点,及时了解、报送师生的思想动态。

二是建立网络信息员制度网络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了解舆情、引导舆情的重要阵地,为此,我们要依托并充分发挥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门户网站的作用,积极掌握校园网舆情,主动引导网上舆论。这就要求校内各学院、各单位、各部门指定熟悉本单位情况、责任心强、懂网络技术的专人担任网络信息员,负责收集和整理本单位在网络工作中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以及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呼声、反映,每周至少向党委宣传部报送1次信息,重要信息必须及时报送,信息员报送信息必须经本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盖章。同时,要围绕热点问题主动撰写帖文,吸引学生点击和跟帖,从而正确、有效引导网上舆论。

三是建立新闻宣传通讯员制度各单位确立一名新闻宣传通讯員,由新闻中心聘任。负责及时、定期向新闻中心传送本单位教学科研、学生活动及各项工作成果的新闻信息,负责本单位新闻宣传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存档,负责接待和组织校内外媒体的采访活动,完成新闻中心委托的宣传报道和采访任务。

篇5:高校舆情引导机制建构解析

高校舆情引导机制建构解析

一、高校为何成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重灾区?

21世纪以后,网络技术创新以迅猛的发展速度在不断的深入,全球正在经历一场以信息技术、网络传媒、舆情导向为核心的革命性变化,尤其是应用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舆情信息化对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影响在日益深刻和广泛,而网络突发事件频发产生的舆情危机也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就曾强调:“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

高校作为教育性服务行业,其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多年来,高校新闻一直都是网络舆论关注热点,特别是当一些负面信息的曝光很容易使其走上舆论关注的风口浪尖,成为网络舆情焦点,甚至发展为负面影响巨大的社会公共事件。近年来,多例有关高校的负面网络信息引发了网络一波又一波舆情热议潮,如2012年11月的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女生坠亡事件、济宁职业技术学院老师不雅照事件等。高校在应对舆论问责时,不适当的言论更是把网络舆情危机被推向高潮,而由此引发的舆情危机一度使高校在民众心中的形象降到冰点。

作为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重灾区,缺乏有效的舆情引导机制使得高校在网络舆情危机面前总是不知所措。因此,充分认识舆情引导在应对网络突发事件上的重要性,创新发展行业舆情引导机制,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实现正面宣传、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对加强高校形象塑造和民众信任度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舆情引导机制建设需要什么?

网络舆情危机的爆发,往往是由于网络管理机制缺失、网络“把关人”缺位、网民自律意识缺乏和事实信息传播不流畅综合造成,而网络“把关人”的缺失和事实信息传播不流畅则成为造成危机发酵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保持真实信息流畅传播和发挥自身网络舆情“把关人”作用是建设舆情引导机制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个关注民生社会热点事件发生,必定会在短时间内引起网民的广泛关注。2012年11月的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女生坠亡事件被媒体报道后,第一时间各类网络媒介如:新闻媒体、微博、博客、论坛社区等纷纷转载相关新闻报道,关于事件的各种评论、观点、意见与对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处理结果的疑虑以各种形式在网上流传。这时候网民急需相关部门出来对真相作说明:告知网民发生了什么?怎么发生的?谁该负责任?现在怎么样?过程怎么样?后果怎么样?

面对网民的疑虑,面对舆论的质疑,涉事高校应该及时站出来,以负责人的姿态和态度,真实解答网络舆论质疑。这个时候要是听不到官方权威可信的声音,网络质疑声就越高,谣言产生的几率越大,网络舆情危机扩散就更为迅猛,这将导致后期舆情引导工作困难重重。

三、舆情引导机制建设应突显什么?

高校作为网络舆情关注热点部门,要想完全不踩进网络舆情雷区是假话。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身处网络舆情聚焦中心,因突发事件中伤自己不可避免。既然“湿身”无法避免,那么如何才能及时补救被“打湿”的损失呢?如何保证下次不被“打湿”呢?此时,网络“把关人”和意见领袖的作用将突显出来。

建立舆情引导机制建设最重要的话语权确立。掌握了在突发事件中的话语权,高校就可以针对网络舆情发展态势设立舆论议程,对于因有效真实信息缺失而畸形发展的舆论环境产生意见领袖的影响作用,唤起网民事件观点的共鸣性,从而形成多数主流意见,引导舆论朝着自己设定的方向发展。

而要拥有话语权,其基本要素是事件信息供给必须是真实的,传播流畅的,经得住舆论推敲的事实。在做信息发布前,必须要有全面的舆情监测分析,了解网络舆情的发展状态是什么样的,网民在讨论什么话题,话题的走向什么,网民在要求什么等,只有做准确全面的舆情分析,了解社情民意,我们才可以有针对性的设置网络议程,把

篇6:高校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管理探析

引言

随着当前时期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高校网络信息舆论得到不断的发展,尤其在近年来,高校网络舆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就目前高校网络舆论的发展情况来看,由于对网络舆论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很多网络舆论突发事件的发生对校园管理造成一定的冲击,从当前高校网络舆论制度建设方面来说,网络舆论的管理并没有对其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而是采用封堵的方式,对不利的舆论信息进行封堵,使得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这种管理方法完全不能适应当高校舆论管理的发展,使得学生的情绪得不到适当的表达,从而造成不利舆论导向的恶性循环。如果对高校舆论管理不加引导,依然采用当前的管理方法,不利于高校舆论宣传以及正确网络文化气息的形成,也不利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管理。

另一方面,当前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与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矛盾显得比较尖锐,高校管理中学生与教师、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出现较大的摩擦,尤其是网络舆论仅仅依靠网民自身道德进行支持,使网络舆论资源成为网民发泄不满和随意宣泄的场地。在国家加强对网络舆论监督的同时,需要从网民的心理以及社会现象的具体意向方面进行分析。高校网络舆论管理与高校文化建设和学生心理健康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需要认真对待高校网络舆论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从舆论新闻学角度进行分析,对学生心理特点以及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科学规划网络舆论作用的正确发挥。

一、高校网络舆论的发展现状分析

高校网络舆论是建立在学生对于生活和学习环境的评价基础上,并且通过互联网信息交互的方式来达到舆论资源共享的情况。随着互联网资源在高校学生当中应用范围的不断加大,使得网络舆论所具有的影响力更为明显,尤其是学生个人观点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表述,使得消息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在当前阶段,大学生网络舆论信息主要来自个人微博、空间、bbs论坛、贴吧等,并且成为大学网络舆论的主流表现形式。

由于网络信息资源具有随意性、开放性和虚拟性等特点,使得网民在表达自身观点的情况具有随意性特点,将自身情绪以及观点随意发表在网络上,尤其是一些观点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情绪化以及个人极端思想倾向。这就使得网络资源成为网民随意发泄自己情绪,表现自己思想观念的地方,也正是由于网络资源的这些特殊性质,使网民对网络舆论本身没有责任感,使网络舆论秩序混乱。

近年来由于高校网络舆论方面监管不力,使校园文化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通过网络舆论诱导学生犯罪,或者导致学生自残、自杀的事件屡见不鲜,这使得网络舆论这一虚拟资源对高校学生的实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由于高校教育制度体系本身存在一定的争议,很多学生看问题的方法不全面,使得舆论表现方式比较偏激,加之社会压力的不断加大,对学生的心理以及生活等方面都造成极大的影响,外部压力的加大使得学生将更多关注放在网络舆论方面,从而导致了学生思想和行为方面出现偏差。

二、当前高校网络舆论管理方面的问题表现

当前网络舆论是高校学生获取社会信息的最主要途径,由于网络思想良莠不齐,很多网络舆论信息表现出极端性特点,使得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出现反叛性特征。又由于网络舆论观点表现的随意性,使得网络舆论观点表现出网民对现实不满的宣泄,这些负面情绪会对网络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思想意识的形成。

当前时期,高校网络舆论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三个难题:首先是网络舆论中不良信息对网络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使网络舆论资源的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偏离;第二,是网络舆论资源对于学生获取知识方面的需求,在为学生服务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三,是对网络舆论的管理是当前高校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解决高校网络舆论管理问题必须从网络舆论的发展规律方面进行充分分析,做好网络舆论的引导。

三、加强对高校网络舆论管理的探索

加强高校网络舆论管理是当前时期高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网络资源对于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从法制的高度对网络舆论进行规范监管,同时要兼顾学生的民主意识,体现高等教育的开放性理念。

网络舆论监管需要从新闻学角度进行考虑,在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的过程中,需要对舆论的新闻定义进行探究,舆论是一种信息传播的形式,而舆论管理对于新闻传播本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需要对网络舆论的进行客观性认知,在顺应时代发展的角度对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和传播机制进行了解,从而加强网络管理体制的建设。

首先要建立一套高校网络舆论监管制度,切实把握好高校网络舆论传播的几个主要环节,对危害学生思想,破坏网络环境的信息进行依法处理,不断净化网络舆论资源,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网络舆论资源的影响。

其次是要建立学生网络舆论资源系统,网络舆论能够满足学生对社会知识和日常信息的需要,以引导和支持的方式使学生接受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网络舆论信息,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切实抓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取向。

第三,要努力完善高校网络舆论化解机制

篇7:关于高校舆情的几点思考

舆情,“舆论情况”的简称。高校舆情主要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大学生对校内外一些具体事项的思想认知、情绪反应、价值判断和意见倾向等的综合表现。

一、当代高校舆情特点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当代高校大学生在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环境中,受各方面的影响日益增大。影响来自外界的各个层面,显而易见的是: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当代四大媒体对他们的影响较为广泛。由于高校学生群体的可塑性、外界环境的复杂性。高校舆情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舆情多样化。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群密集型场所,组成人员多为20岁上下的年轻人,敏感、热情、冲动、个性鲜明、个体差异大,使得舆情有着越来越多不同的特质,更易引起波动、产生动荡。舆情迅捷化。随着时代发展,舆情的方式也越来越迅捷化,广播、报纸、手机、校园网络作为传媒载体,将大量的舆情迅速、便捷地传递至校园的各个角落。舆情复杂化。当代大学生面临不少外界压力,例如:金融危机、就业困难、家庭贫困、社交焦虑等,关键时刻往往下意识寻求宣泄,使舆情更加复杂多样,带来更多挑战。舆情影响大。由于舆情受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断扩大,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影响加剧。不仅深刻影响其思维方式,也不断改变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模式。因此,对高校的决策和工作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大。

二、高校舆情研究的内容殛原因高校学生的思想方面。当代大学生是非常幸福的一代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他们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非常多元和迅捷,接收信息量非常巨大,因此学生们的思想也异常活跃;此时。高校思政工作者仅仅关注身边客观事务引起的思想舆情导向,显得既被动又狭隘,因此需要虚拟和现实世界双管齐下关注他们。大学,是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正确、客观的舆情导向才能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学生的学习方面。目前国内高校基本都已实行学分制,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的学习更轻松更开放更自由更随意。在大环境下,学生会更在意学校的“软硬”情况,即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研究表明,学生们逐渐对授课内容、上课质量和环境、教学态度、课程设置与安排、选课系统与设置等重视起来,学生更在意获得知识的深度和途径。因此。我们在关注、重视学生本体发展的同时。也应重视学校和教师等多方面的建设,为正确舆情的产生创造良好的条件。高校学生的工作方面。在这提到“学生的工作方面”,除了指作为学生干部的工作范畴之外,还指即将面临的就业问题。就目前状况,学生们的舆情导向都显得担心和焦虑。例如,一个活动结束之后,活动的组织者们就会开始着急询问周围的老师同学:正常发挥了吗?发挥得到底怎么样?别人的评价怎样?等等。此类舆情的出现,是学生们一种重塑自我人格和价值观的过程。而内外的舆情导致两种必然结果:好或坏。舆情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正确、客观的舆情环境,才会催促着每个学生的不断进步及潜力的发挥。

再讲就业。谁都会皱眉,它是个老大难。人才和经济结构的不协调、高等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大学生择业的观念、就业市场的缺陷都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学生都会受外界舆情和压力的影响,调查表明,高校中有5%的大学生急需“心理救助”;而期望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会使一些心理本身有缺陷的学生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和挫折感,甚至还会有不理智的行为。另外,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会使一些人产生不平街心态,从而对我国的经济、政治,甚至社会稳定等各方面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因此,正确的就业舆情导向显得尤为需要。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加强社会舆情宣传,使思想观念跟上、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要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高校学生的生活方面。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学生们对切身利益的事情也日益关注起来,例如校园后勤、公共服务等,受到学生关注的程度较高。想耍获得较高满意度也相对困难。但从近期一份浙江工业大学的调查研究报告来看,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有7.4%的同学对校园后勤与公共服务打了满意。有66.7%的同学对此打了基本满意,剩下25.9%的同学对此打了不满意:以上数据表明学生们对校园内各项后勤和公共服务给予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与支持。满意度测评的结果虽然乐观,但仍然不能忽视各个高校中存在的其它问题。此份调查还显示,不少学生对后勤服务工作人员的态度、食堂菜品的质量、学校超市价格等问题都表示了不满;不满的根源很多。但和学生日益增强的维权意识是密不可分的。为避免不利舆情的出现。学校也应采取相应措施和提出整改办法。

三、做好高校舆情工作的几点建议建立高校舆情管理工作体系。领导小组成员应包括学校主要领导和学校核心部门负责人,甚至还可以扩展到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心理咨询专家等。领导小组应设专人专门从事大学生舆情的分析、研究、预警与公关工作。此外,高校的各职能部门都要注意舆情工作的畅通和及时调适,高校里例如宣传、教学、教务、财务、后勤、学生处等,因涉及学生切身利益较多,极易引起学生的思想波动和不满情绪,也易引起和诱发校园不稳定因素。建立高校舆情的汇集和研判机制。高校的舆情汇集是大学生舆情工作的基础,只有掌握真实、全面的信息,才能发现存在的苗头问题,并相应作出准确的预警。高校的舆情汇集,首先应结合各高校实际,在重点环节和关键岗位建立信息员制度,广泛收集信息;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特别是紧紧围绕高校的热点、难点问题,例如:就业、医疗、评优等方面。其次,要明确舆情信息发布工作,对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工作,实行“统一口径,集中管理”;主动、及时地把信息传递给大众,也可以提高学生舆情认同程度,以增强凝聚力,搭建学校与学生、家长、社会沟通的最有效途径。

舆情分析研判是针对舆情信息的分析判断,从分析研判到得出科学的预测,是大学生舆情工作的重要环节。从高校舆情的分析研判方式上看,主要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只有对两种研判方式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对已知信息进行分类,才能快速、有效地给出预警,同时也为学校决策提供准确研判。当然各高校舆情工作都有各自的特殊性,在注意高校大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同时,应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反应和状态,掌握规律性,增强高校舆情研判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高校舆情的预防监控。预防监控是根据分析研判所得出的舆情危机,针对可能或已出现的苗头。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苗头性问题的工作方式,也是解决高校大学生舆情工作的关键环节。耍建立规范、制度化的预防监控体系,尤其要重视事前监督、提前防范。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BBS、博客、微博、贴吧等新型传播媒介以其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时性。越来越成为当代大学生表达个人想法和意愿的场所。因此,高校要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监测,采用科技手段,加强对敏感点、热点、爆发点信息的掌控。尽量形成点、线、面的预防监控系统。加强媒介素养引导教育。随着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网络等新生媒介给学生们带来了巨大的思想文化冲击,同时。舆情的多样、迅捷和复杂对大学生的考验也越来越大,加强媒介素养的引导和教育也应成为当代高校重视的科目。加强媒介素养的教育其实就是教育学生们合理有效地利用媒介,学会自制和自我过滤。学会运用媒介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行使媒介批评的权利。学校也可相应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或信息基础教育课等,通过教与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媒介的各种不同形态和本质,知道如何对信息进行正确分辨、判断和选择。同时,家庭也应起到一定的监督和引导作用,不能采取以暴制暴等强制手段。最后,社会也应担负起一定的责任,各级相关部门应密切配合学校的教育,为新媒介素养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篇8:高校舆情系统

关键词:数据挖掘,高校网络,舆情系统

1 概述

目前计算机网络已经和学校的学习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在给高校师生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诸多挑战。目前在校的高校学生, 年龄普遍不超过20岁, 年纪小极容易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比如国际国内的新闻、社会热点、关乎切身利益的问题、失实或反动的舆论等等, 这些信息会促使他们在网络上展开讨论, 形成网络舆论, 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 就可能引起严重的群体事件。

为了解决高校的这种困境, 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数据挖掘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 该系统采用分布并行方式采集数据, 利用多线程、多任务分解处理海量数据, 能够有效的对网络舆情进行预警和应对,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网络舆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2 研究现状和意义

网络舆情监控平台主要是针对海量数据进行网络舆情分析。网络舆情分析一直都是数据挖掘研究的重点, 目的是通过对海量网络数据进行挖掘, 分析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舆情观点, 核心的技术重点包括数据采集、文本分类、文本聚类、主题跟踪等。

文本分类这里重点关注的是中文的文本分类,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中文文本分类领域提出了很多优秀的方法, 如KNN算法、朴素Bayes算法、支持向量机 (SVM) 算法、决策树算法等, 其中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在多年研究工作积累的基础上, 研制出了汉语词法分析系统ICTCLAS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 Chinese Lexical Analysis System) , 该系统分词速度单机996KB/s, 分词精度98.45%, API不超过200KB, 各种词典数据压缩后不到3M, 号称当前世界上最好的中文文本分类工具。

文本聚类的目标是按照文本的相似度将文本进行聚合。文本聚类作为一种无监督的机器学习方法, 不需要训练过程, 不需要预先对文档进行标注, 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自动处理能力, 成为组织文本信息、摘要的重要手段。文本聚类的算法非常多, 有划分法、层次法、基于密度的方法等, 其中划分法中的K-Means算法, 在实现难度和计算速度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 尤其适合挖掘大数据集。

主题跟踪的目标是跟踪用户感兴趣的主题, 在海量的信息里, 找到属于该主题的内容。在主题跟踪中训练样本数、训练与分类的算法都是影响跟踪质量的重要因素。和文本分类问题类似, 经典的KNN算法、SVM算法、决策树算法等都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

目前, 随着核心技术的发展, 网络舆情监控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国内外已经开发出很多用于实际场景的商业平台, 但由于高校舆情的特殊情况, 使得这些成熟的商用系统并不能很好的在高校发挥作用。

3 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舆情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为了验证系统的设计, 测试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本文搭建的原型系统为:5台PC机组成分布式计算平台, 操作系统选择Fedora, 软件平台使用JDK1.6, 云平台使用Hadoop。

舆情数据的来源主要源于论坛、微博、空间、新网网站等, 采用API与网页抽取相结合的采集方法。采集到的数据并不能直接用于挖掘, 这些数据是有噪声的、不完整的, 数据预处理的工作就是将原始的数据进行提取、分离、合并, 将其转换成适合进行数据挖掘的数据格式, 保存到关系数据库表或数据仓库中。

数据分析部分是系统的核心, 这部分采用Map Reduce模型搭建。Map Reduce是一种编程模型, 用于大规模数据集的并行运算。网络舆情规模巨大、维度超高, 如何降维、去噪就是文本聚类算法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聚类算法一般常用的算法有K-Means、Canopy、BIRCH等, 在本系统中为了解决数据量巨大的问题, 首先使用了Canopy算法进行粗聚类, 由于Canopy只用计算重叠部分的数据向量, 所以能够大大的降低运算量, 而且使用Canopy算法粗聚类后的聚类个数可以直接确定K-Means算法的K值, 然后就可以使用K-Means算法进行进一步的聚类了, 由于实现方便, 而且K值已经比较准确, 能够达到较好的聚类效果。将Canopy-Kmeans算法在Map Reduce中加以实现, Map算法负责生成输出Canopy中心点集合, Reduce算法负责生成中心点和区域半径, 最终由K-Means算法迭代调用Map和Reduce函数, 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4 结束语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网络舆情分析系统, 系统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存储数据, 结合云计算技术, 保证了系统的执行效率和稳定性, 通过话题发现和舆情分析跟踪, 及时监控和正确引导网络舆情, 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起到重要帮助。

参考文献

[1]董坚峰.面向公共危机预警的网络舆情分析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 2013.

[2]陈艺卓.Web日志挖掘中数据预处理的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1 (02) :94-94.

[3]吴明友.校园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8 (24) .

[4]李琼, 张菁, 马素伟.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应对路径研究[J].青少年研究 (山东省团校学报) , 2014 (01) .

上一篇:学生群殴下一篇:培训对员工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