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职业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4-07-06

关于县职业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6篇)

篇1:关于县职业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职中)。该校隶属于教育局管理,是一所集中等学历教育、成人本专科函授教育、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82.2亩,校舍建筑面积达到2.04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188人,其中在职141人,专任教师115 人。2010年春季学期有30个教学班,在籍学生2835 人。开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等16个专业,累计为社会输送20000余名各类技能人才。2004年以来,先后被省相关单位确定或评为“512工程合格学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基地,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州广播电视大学咸丰分校,学校可进行专科和本科函授教育。

(二)湖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市分校(以下简称农广校)。该校隶属于农业局管理,现有10个教学班,在籍学生675人。现有教职工34人。农广校还没有自己的教学场所,暂租借县委党校教学。开设有北大青鸟ApTECH计算机软件应用、电子应用、平面设计、电子商务、文秘等专业。2006年与巴东农广校联合办学,2009年学校与北大青鸟集团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并与多家国际知名企业联办实习基地。2006年届毕业生已分别安置到珠海伟大集团和苏州成方电子有限公司就业。2004年以来,先后被确定为“清华大学远程教育培训咸丰工作站”、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品牌基地、县退耕还林农村技能培训学校、县库区移民培训学校。学校设立有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三)民族技工学校(以下简称技工学校)。该校隶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管理,于2009年3月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新成立的民办全日制中等民族技工学校,学校占地20余亩,总建筑面积12000余平方米,教学区、生活区、实习区、运动区相对独立,教学条件优越。现有教职工26人,其中,专任教师16人,实习指导老师4人。在籍学生429人。开设有电气自动化、文秘与办公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现代物流等12个专业。教学用计算机达200余台,模具、数控设备和场地价值达80万元,汽车维修设备、机电、电器、电焊、氩弧焊、车、钻等设备齐全。学校已与富士康、比亚迪等多家“世界五百强”集团签订了《校企业合作人才培训协议书》,实行“订单式”办学。经县政府批准设立“旅游人才培训基地”,扶贫开发办确定为“雨露计划培训基地”。

二、主要成绩

(一)领导重视,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进行谋划。一方面坚持以公办教育为主,县政府多次专题研究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职中现场办公,解决征地和扩校问题,对职中的发展提出了明确意见;另一方面积极支持民办职业教育,技工学校在筹建过程中,县领导多次实地考察,解决建校过程中的征地和建设问题。2005年4月,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国发〔2002〕16号文件,鄂政发〔2002〕37号文件要求,城市“三税”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近三年来,职中多渠道争取投入4462万元,改善办学条件。三所职业学校都落实了贫困生国家资助政策,仅职中就发放各项资助金800多万元。这些政策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我县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整合资源,职教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县政府将原二中、职业高中、农机学校整合为咸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08年将县教师进修学校、成人中专合并到职校,扩大了办学规模,完善了职教职能。2009年秋,县编委发文认定县内13所初中学校为该校分校。2010年春季,全县职业教育共开设52个教学班、30个专业,在籍学生达到3939人。几年来,全县各类职校共为社会输送各类技能人才51500余人。

(三)创新机制,职教办学形式多样。一是走政府、部门、民办职业教育之路。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的原则,按照“积极鼓励、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独资或以股份形式合资办学;二是走校企联办劳动就业市场对接之路。充分发挥职校理论教学的优势,学校完成理论教学后,由企业提供实习场所和实习设备,顶岗实习,学生毕业后可留厂就业。托宽了就业渠道,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实行“订单式教学”;三是走强校联办之路。县职中与恩施州职校、农广校与巴东农广校联合办校,实现了强校联合,资源共享的目标,走出了一条“优势互补、工学结合、带薪实习”的路子,为我县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农广校丁寨籍学生郭萍带薪实习5个月,获打工收入 13200多元,扣除学费后,给家长退款达5000多元。带薪实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减轻了贫困家庭负担,很受学生家长欢迎。

三、存在的问题

(一)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现象突出。从社会层面看,“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思想仍然存在,认为职校招录的学生都是 “淘汰生”,用升学率评判职校,用能否考上大学来衡量学生,忽视了发展职业教育是执行国家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从学校层面看,“重理论教学,轻实践实训”情况较为突出,专业教师难招聘,实训操作无设备,学生厌学,老师烦教,忽视了职业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一特性;从家长层面看,“重学历,轻技能”现象相当普遍,认为读职校低人一等,读高校让人高看,职校毕业生是打工仔,高校毕业当干部,千方百计想让自己的子女上普高读大学,其结果大学没考上,职校不愿读,没有任何技能就去打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成才之路。

(二)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奇缺。我县职校专职教师大多数是由基础文化课教学和普高转行而来,有实践经验的实习指导教师或 “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从普高转行的老师专业知识缺乏,实践经验不足,难以摆脱普通教学模式,实习指导老师高校分不来,社会聘请实训指导老师又没有教师资格证,职校仍延用“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技能实训为辅”传统的教育方式,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差,没有技能,毕业生仍是普通的打工仔。因此,职校专业教师、实习指导老师的奇缺,严重地影响了技能教学质量、职校生源、实用型人才需求与劳动力就业市场的有效对接。

(三)特色不突出,专业课程设置缺品牌。全县3所职校,专业课程设置大多雷同,所设专业课程基本上是教学成本低,不需任何实训设备的专业,有实训设备的只有计算机专业。因此,学校没特色,专业缺品牌,学生无专长,毕业生就业只能当普工,不能当技工,更谈不上当技师。如教学成本相对较高机电专业的毕业生,技术含量高,社会需求量大,劳动就业市场竞争能力强,毕业生每月工资都在5000元左右,但因缺乏专业指导老师、实训设备而没有开设,或开设得不完全。一个机电专业的车、刨、钻、镗、铣、钳、电焊、氩孤焊等工种的毕业生,只要精通上述1-2门专业技能,就可享用终身。

(四)招生不规范,有偿招生愈演愈烈。中职招生管理不够规范,招生计划、学籍档案管理规定执行不严。一是有偿招生现象突出。我县每年有初中毕业生约4700人,除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每年招收2800人外,大部分被招生贩子以每生2000元-800元不等的价位招收到外地就读,导致当地部分职校“吃不饱”。如技工学校今年秋季应招600人,实招200余人,缺口400人;二是招生秩序混乱。由于中职、中技招生实行自愿进校,导致招生贩子有可乘之机,“自愿”逐步演变成无序竞争,招生工作越来越困难;三是冒牌招生现象突出。社会各种良莠不齐的短训班,打着职校招生的幌子,走村窜户虚假承诺招生,学生在不明真假的情况下报名入学,上当受骗。甚至的有乡村干部也帮了冒牌招生的倒忙。

(五)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前几年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了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欠帐太多,职中负债近800万元,部门办、民办的职业教育政府基本上没有投入,办学条件较差。目前,办学条件除民族技工学校比较好以外,职中缺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实验场地、实验设备。县农广校无办学场所,租借在县委党校,教学、实验、生活场所十分拥挤,必需另选校址,才能达到办学条件。技工学校除计算机教学设备外,有车床和钻床供学生实训,职中除计算机外,实习车床、钻床都是老式淘汰设备,驾培专业虽有场地,但只有5台大车4台小车,必须改造升级为二类驾校才能达标。3所职校存在不足的共性(除计算机专业外)都是实训设备不足。其它无实训设备的专业只能进行理论教育,在没有实训设备和没有投入的前提下,要办好职业学校是不可能的。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领导,规范投入与管理。一是要继续落实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落实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督促相关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相关职责,继续把职业教育纳入全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统一谋划,把职业教育放在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位置去实施;二是要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按照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设立职业教育专项发展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农村成人教育经费定额从年人均30元提高到人50元”。把这些经费集中起来,用于职中的学生食堂、学生宿舍、实验楼的建设,用于3所职业学校的教学仪器、实训设备添制;三是要加强管理,建立职业教育管理工作新机制。教育主管部门要将资金保障、设备购置、师资配备与培训、日常管理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不断提升我县职业教育水平;四是要进一步规范职校招生行为,继续将中职招生计划下达到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保证各职校生源。对有偿招生,买卖生源等现象,相关部门要联合调查取证,对违反招生规定的学校及个人进行严肃处理。

(二)正确引导,转变观念。职业教育是我国执行劳动预备和就业准入的重要制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是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要帮助学生树立“一技在手、就业无忧,身有特长、成就有望”新的成才理念和“以特长成就人生,以技术服务社会”新的价值观念。因此,要着力解决社会存在的“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能力”的问题,正确引导家长把学习基础理论差,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送到职校进行职业教育,发挥其所长。各职校要因人施教,真正做到“以课堂知识传授为辅,技能实训为主”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过硬的技能本领,有理论基础知识,深受社会企业欢迎的实用型人才,努力把理论上的差异生培养成为动手能力强的特长生。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提高职校办学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实用型人才。要按照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逐步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进修制度。每年要组织培训一批“双师型”教师,培养选拔县级骨干教师。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教师培训工作。建立职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完善职校教师职务资格评聘办法,实行分类单独评审,职校教师职务评聘、特级教师评审应将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实习实训指导能力作为主要依据。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人员到职校任专业或兼职教师,要采取聘请兼职、特邀、客座、顾问等多种形式,逐步提高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资格或职业资格教师的比例。职校不仅要面向社会招聘人才,也要内部培养专业教师,把那些有理论功底、有操作能力、热爱教师职业的学生留校任教,多途径多渠道地解决专业教师短缺问题,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促进我县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四)突出职校特色,创办品牌专业。突出职校特色,创品牌专业,要有精品专业为支撑,精英教师领衔任教,实践性强的教学环节,完备的实训设备和基地,畅通的就业渠道为基础,这是各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重要的前置条件。因此,全县各职校都要根据自身优势,研究制定建特色职校,创品牌专业的规划和措施。把教学成本相对偏高、技术含量较高、劳动就业市场竞争能力强的专业作为首选专业课程设置。如职校传统的基础课程车、刨、镗、铣、钳、焊和现代科技电子专业等,作为创品牌专业的主攻课程,使职校形成传统基础专业与现代科技专业相结合的发展潜质。上述这些专业课程都是工业制造行业所需的基本技能,各职校要在“特色“和“品牌”方面狠下功夫,树立特色立校,品牌兴校的思想,把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实训设备仪器配备、品牌专业课程设置融入建特色职校理念之中,努力培植鲜明的职校特色,把我县的职校建设成为高级技工、高级技师的摇篮!

篇2:关于县职业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职中)。该校隶属于教育局管理,是一所集中等学历教育、成人本专科函授教育、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82.2亩,校舍建筑面积达到2.04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188人,其中在职141人,专任教师115人。XX年春季学期有30个教学班,在籍学生2835人。开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等16个专业,累计为社会输送XX0余名各类技能人才。XX年以来,先后被省相关单位确定或评为“512工程合格学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基地,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州广播电视大学咸丰分校,学校可进行专科和本科函授教育。

(二)湖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市分校(以下简称农广校)。该校隶属于农业局管理,现有10个教学班,在籍学生675人。现有教职工34人。农广校还没有自己的教学场所,暂租借县委党校教学。开设有北大青鸟aptech计算机软件应用、电子应用、平面设计、电子商务、文秘等专业。XX年与巴东农广校联合办学,XX年学校与北大青鸟集团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并与多家国际知名企业联办实习基地。XX年届毕业生已分别安置到珠海伟大集团和苏州成方电子有限公司就业。XX年以来,先后被确定为“清华大学远程教育培训咸丰工作站”、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品牌基地、县退耕还林农村技能培训学校、县库区移民培训学校。学校设立有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三)民族技工学校(以下简称技工学校)。该校隶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管理,于XX年3月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新成立的民办全日制中等民族技工学校,学校占地20余亩,总建筑面积1XX余平方米,教学区、生活区、实习区、运动区相对独立,教学条件优越。现有教职工26人,其中,专任教师16人,实习指导老师4人。在籍学生429人。开设有电气自动化、文秘与办公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现代物流等12个专业。教学用计算机达200余台,模具、数控设备和场地价值达80万元,汽车维修设备、机电、电器、电焊、氩弧焊、车、钻等设备齐全。学校已与富士康、比亚迪等多家“世界五百强”集团签订了《校企业合作人才培训协议书》,实行“订单式”办学。经县政府批准设立“旅游人才培训基地”,扶贫开发办确定为“雨露计划培训基地”。

二、主要成绩

(一)领导重视,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进行谋划。一方面坚持以公办教育为主,县政府多次专题研究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职中现场办公,解决征地和扩校问题,对职中的发展提出了明确意见;另一方面积极支持民办职业教育,技工学校在筹建过程中,县领导多次实地考察,解决建校过程中的征地和建设问题。XX年4月,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国发〔XX〕16号文件,鄂政发〔XX〕37号文件要求,城市“三税”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近三年来,职中多渠道争取投入4462万元,改善办学条件。三所职业学校都落实了贫困生国家资助政策,仅职中就发放各项资助金800多万元。这些政策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我县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整合资源,职教规模不断扩大。XX年,县政府将原二中、职业高中、农机学校整合为咸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XX年将县教师进修学校、成人中专合并到职校,扩大了办学规模,完善了职教职能。XX年秋,县编委发文认定县内13所初中学校为该校分校。XX年春季,全县职业教育共开设52个教学班、30个专业,在籍学生达到3939人。几年来,全县各类职校共为社会输送各类技能人才51500余人。

(三)创新机制,职教办学形式多样。一是走政府、部门、民办职业教育之路。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的原则,按照“积极鼓励、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独资或以股份形式合资办学;二是走校企联办劳动就业市场对接之路。充分发挥职校理论教学的优势,学校完成理论教学后,由企业提供实习场所和实习设备,顶岗实习,学生毕业后可留厂就业。托宽了就业渠道,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实行“订单式教学”;三是走强校联办之路。县职中与恩施州职校、农广校与巴东农广校联合办校,实现了强校联合,资源共享的目标,走出了一条“优势互补、工学结合、带薪实习”的路子,为我县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农广校丁寨籍学生郭萍带薪实习5个月,获打工收入13200多元,扣除学费后,给家长退款达5000多元。带薪实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减轻了贫困家庭负担,很受学生家长欢迎。

三、存在的问题

(一)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现象突出。从社会层面看,“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思想仍然存在,认为职校招录的学生都是“淘汰生”,用升学率评判职校,用能否考上大学来衡量学生,忽视了发展职业教育是执行国家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从学校层面看,“重理论教学,轻实践实训”情况较为突出,专业教师难招聘,实训操作无设备,学生厌学,老师烦教,忽视了职业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一特性;从家长层面看,“重学历,轻技能”现象相当普遍,认为读职校低人一等,读高校让人高看,职校毕业生是打工仔,高校毕业当干部,千方百计想让自己的子女上普高读大学,其结果大学没考上,职校不愿读,没有任何技能就去打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成才之路。

(二)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奇缺。我县职校专职教师大多数是由基础文化课教学和普高转行而来,有实践经验的实习指导教师或“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从普高转行的老师专业知识缺乏,实践经验不足,难以摆脱普通教学模式,实习指导老师高校分不来,社会聘请实训指导老师又没有教师资格证,职校仍延用“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技能实训为辅”传统的教育方式,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差,没有技能,毕业生仍是普通的打工仔。因此,职校专业教师、实习指导老师的奇缺,严重地影响了技能教学质量、职校生源、实用型人才需求与劳动力就业市场的有效对接。

(三)特色不突出,专业课程设置缺品牌。全县3所职校,专业课程设置大多雷同,所设专业课程基本上是教学成本低,不需任何实训设备的专业,有实训设备的只有计算机专业。因此,学校没特色,专业缺品牌,学生无专长,毕业生就业只能当普工,不能当技工,更谈不上当技师。如教学成本相对较高机电专业的毕业生,技术含量高,社会需求量大,劳动就业市场竞争能力强,毕业生每月工资都在5000元左右,但因缺乏专业指导老师、实训设备而没有开设,或开设得不完全。一个机电专业的车、刨、钻、镗、铣、钳、电焊、氩孤焊等工种的毕业生,只要精通上述1-2门专业技能,就可享用终身。

(四)招生不规范,有偿招生愈演愈烈。中职招生管理不够规范,招生计划、学籍档案管理规定执行不严。一是有偿招生现象突出。我县每年有初中毕业生约4700人,除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每年招收2800人外,大部分被招生贩子以每生XX元-800元不等的价位招收到外地就读,导致当地部分职校“吃不饱”。如技工学校今年秋季应招600人,实招200余人,缺口400人;二是招生秩序混乱。由于中职、中技招生实行自愿进校,导致招生贩子有可乘之机,“自愿”逐步演变成无序竞争,招生工作越来越困难;三是冒牌招生现象突出。社会各种良莠不齐的短训班,打着职校招生的幌子,走村窜户虚假承诺招生,学生在不明真假的情况下报名入学,上当受骗。甚至的有乡村干部也帮了冒牌招生的倒忙。

(五)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前几年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了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欠帐太多,职中负债近800万元,部门办、民办的职业教育政府基本上没有投入,办学条件较差。目前,办学条件除民族技工学校比较好以外,职中缺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实验场地、实验设备。县农广校无办学场所,租借在县委党校,教学、实验、生活场所十分拥挤,必需另选校址,才能达到办学条件。技工学校除计算机教学设备外,有车床和钻床供学生实训,职中除计算机外,实习车床、钻床都是老式淘汰设备,驾培专业虽有场地,但只有5台大车4台小车,必须改造升级为二类驾校才能达标。3所职校存在不足的共性(除计算机专业外)都是实训设备不足。其它无实训设备的专业只能进行理论教育,在没有实训设备和没有投入的前提下,要办好职业学校是不可能的。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领导,规范投入与管理。一是要继续落实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落实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督促相关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相关职责,继续把职业教育纳入全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统一谋划,把职业教育放在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位置去实施;二是要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按照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设立职业教育专项发展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农村成人教育经费定额从年人均30元提高到人50元”。把这些经费集中起来,用于职中的学生食堂、学生宿舍、实验楼的建设,用于3所职业学校的教学仪器、实训设备添制;三是要加强管理,建立职业教育管理工作新机制。教育主管部门要将资金保障、设备购置、师资配备与培训、日常管理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不断提升我县职业教育水平;四是要进一步规范职校招生行为,继续将中职招生计划下达到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保证各职校生源。对有偿招生,买卖生源等现象,相关部门要联合调查取证,对违反招生规定的学校及个人进行严肃处理。

(二)正确引导,转变观念。职业教育是我国执行劳动预备和就业准入的重要制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是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要帮助学生树立“一技在手、就业无忧,身有特长、成就有望”新的成才理念和“以特长成就人生,以技术服务社会”新的价值观念。因此,要着力解决社会存在的“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能力”的问题,正确引导家长把学习基础理论差,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送到职校进行职业教育,发挥其所长。各职校要因人施教,真正做到“以课堂知识传授为辅,技能实训为主”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过硬的技能本领,有理论基础知识,深受社会企业欢迎的实用型人才,努力把理论上的差异生培养成为动手能力强的特长生。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提高职校办学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实用型人才。要按照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逐步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进修制度。每年要组织培训一批“双师型”教师,培养选拔县级骨干教师。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教师培训工作。建立职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完善职校教师职务资格评聘办法,实行分类单独评审,职校教师职务评聘、特级教师评审应将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实习实训指导能力作为主要依据。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人员到职校任专业或兼职教师,要采取聘请兼职、特邀、客座、顾问等多种形式,逐步提高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资格或职业资格教师的比例。职校不仅要面向社会招聘人才,也要内部培养专业教师,把那些有理论功底、有操作能力、热爱教师职业的学生留校任教,多途径多渠道地解决专业教师短缺问题,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促进我县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篇3:关于县职业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这一金融服务体系的建立, 创造性地解决了贫困地区边远山区老百姓最基本的金融服务缺失的问题, 为全省、甚至全国金融服务缺失地区建立有效金融服务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此项业务运行一年多,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这项业务的发展情况, 积极探索和建立更加完备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人行宁蒗县支行深入基层进行了调查。

一、业务运行发展状况

(一) 以农村信用社为依托和主导, 在金融服务缺失的乡镇建立农村信用社约时定期服务点

这项工作从2010年2月开始在宁蒗县宁利乡试点, 通过近三个月的试点运行, 随后相继在宁蒗县的翠玉、拉伯、西川、金棉、西布河、跑马坪、新营盘、烂泥箐、蝉战河、永宁坪十一个乡镇开通运行。其做法是:在无金融机构的乡政府所在地建立一个固定的营业场所, 搭建好办理业务所需的网络平台, 租用电信的网络, 每月在固定的时间里, 由农村信用社派专车和专人到营业场所为所在乡镇的老百姓办理金融业务。这项业务所要解决的是:服务区所在乡镇按正常经营无法达到商业性金融的盈亏平衡点, 而采取的约时定期服务, 使商业性金融尽量减少运行成本的情况下, 为这一地区的广大老百姓提供金融服务的问题。

从2010年2月至2011年9月末, 宁蒗农村信用社共为辖内11个服务网点服务343天;参加服务人数1372人次;办理存款业务2072笔, 金额1102万元;取款业务44176笔, 金额2937万元;转账业务86笔, 金额17万元;并且创新开展了贷款在流动服务期间受理后回固定网点进行审批发放业务, 各项业务合计46334笔。通过这种服务共为全县11个乡镇, 775个自然村将近16万农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金融服务, 服务对象涵盖了全县12个少数民族。平均每月营业天数19天, 流动网点从业人员为45人次, 运钞里程达512公里, 服务半径达369平方公里, 服务频度为4.75次/周。按每名客户平时到信用社固定网点办理每笔业务需车费、餐费等65元计算, 通过实施定时服务, 为金融服务缺失居民节省近600万元费用。

(二) 以乡镇特约商户为依托, 以创新功能的POS机为载体, 以现代化的支付结算系统为平台, 建立农村惠农支付便民服务点的形式, 固定的、常态的基本金融服务

农村金融支付便民服务点的具体做法是:依托现代化的支付结算体系, 在无常驻金融机构的乡镇选取信誉好, 资金较为雄厚, 销售农用物资和日常生活物资、各种手续齐全、信誉好的商户作为特约商户。通过在特约商户内安装专用的POS终端机。广大老百姓持有银联标志的银行卡就可以在特约商户的POS机上提取农村养老保险金、农村低保金、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金额在1000元以内的各种惠农补贴, 也可在特约的商店购买各种农用物资、日常和生活用品, 以及交纳电话费、电费、查询账户余额等多项功能。

农村信用社村镇简易流动服务点, 其服务是定时, 无法全部满足广大农民日常急需的金融服务, 广大乡镇没有固定的、常态的金融服务网点, 对广大老百姓生产生活还是具有较大的影响。对此人行昆明中心支行会同中国银联公司和相关的金融机构和部门创新结算手段, 创造性的运用POS机在宁蒗县试点建立惠农便民支付服务点, 解决不设立传统的金融机构解决农村基本的金融服务问题。这项工作从2010年6月11日开始试点运行, 到2011年3月正式向全县推广。到目前为止, 共在宁蒗县11个乡镇设立了24个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点, 基本上在无常设金融机构的乡镇平均设立两个以上惠农支付服务点。根据业务发展情况, 该项业务延伸到了宁蒗县四个乡镇的行政村一级。农村金融便民业务试点交易情况 (2010年6月10日~2011年09月30日) :通过这种方式共实现消费649笔, 金额78459.74元;取现36210笔, 1033781.86元;查询7986笔;缴费2103笔, 金额60832.06元;转账187笔, 金额154865.7元。累计办理业务47135笔业务, 如不设惠农支付服务点, 按每一笔取现需要平均需要65元计算, 共为这一地区的广大老百姓节约了2, 353, 610元, 并且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

由于宁蒗县的试点成功, 2010年6月以后, 云南省向全省逐步推广, 截至目前已经在9个地州市的乡镇设立了375个惠农支付服务点, 累计交易笔数64446笔, 金额30, 993, 860.46。

二、取得的初步成效

通过建立约时定期的农村信用简易服务点和固定、常态化的金融惠农便民服务点相互补充的金融服务体系, 创造性地解决了不设立常规的金融机构服务网点, 为贫困地区边远山区老百姓最基本的金融服务缺失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使贫困地区对政策性金融刚性需求通过市场商业性金融的有效供给解决, 无疑是一个创举和突破。这样的创新形成“党的惠农政策入民心、百姓得实惠、金融业务得发展”多方共赢的局面。

为了能调查广大老百姓和地方政府部门对这两项业务的反映, 此次调查向所在11乡镇向广大群众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发出300份问卷调查顺利收回286份, 其中向当地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发放20份, 收回20份。通过调查结果显示老百姓对两项业务的顺利开通能享受到就近取到现金, 为上学子女汇款等基本的金融服务感到非常的高兴;当地政府部门对两业务的顺利开通也表示出非常的欢迎;当地政府部门的主要领导对业务的开展表示高兴的同时, 积极关心和关注日常业务的运行情况, 具体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广大贫困地区老百姓不出乡镇就能享受到了最基本的金融服务

享受到了现代化的支付结算服务体系, 不出乡镇就能办理取款、为子女上学汇款等最为基本的金融服务。

(二) 由于减少了接受金融服务的成本

党和政府的各种惠农补贴能通过现代化的金融服务手段实实在在的补贴到农民的手中, 使党和政府的各种惠农政策不打折扣。

(三) 极大地减少了县城内银行金融机构柜面的压力

县城内金融服务的质量明显提高, 居民办理业务的时间成本极大的降低。

(四) 通过银行卡的广泛使用

一方面使广大老百姓享受到现代化的金融支付结算工具带来的方便、快捷的好处, 同时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地区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使用, 为银行卡在贫困地区的广泛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 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环境的不断改善

极大方便老百姓的同时, 也为进入这地区经商做生意的人们提供了方便, 一定程度上为实现贫困山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尽快现实脱贫致富的目标打下良好的金融基础环境。

(六)

为金融企业拓展业务, 拓宽农村金融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 两项惠农服务业务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宁蒗县农村信用社开展的定时服务, 因服务乡镇所处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条件差、路途遥远, 由于严格按照对外公示的服务时间对外营业, 行车路线相对固定, 无形中将押钞时间和路线对外进行了公示, 服务和现金押运途中, 风险和安全隐患突出。

惠农支付服务点业务, 由于由特约商户办理, 各个特约商户的经营环境各不相同, 每个特约商户的素质不一样, 一方面对由于对金融知识, 特别是假币鉴别能力参差不齐, 必然导致业务过程中纠纷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 一定程度上特约商户充当了银行业务人员, 商户的经营风险和自身的人向安全隐患必然加大。通过问卷调查, 24家特约商户均对此表极大的担心, 有两户商户办理惠农支付服务业务后遭到过盗窃;有3户商户同客户就人民币真伪问题产生过纠纷。

(二) 由于宁蒗县特殊情况

国家财政部门在发放惠农补贴时候为广大群众能清楚地知道补贴资金的多少, 大部分采用了存折的形式, 一定程度上, 为惠农支付服务业务更加广泛的运用形成了制约。通过问卷调查60%的农民由于没有银行卡而不能享受到惠农支付服务业务带来的实惠。

(三) 农村信用社约时定期服务业务从短期来看出现亏损的状况

一方面农村信用社11个约时服务乡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总量低、金融资源缺乏, 金融缺失服务的经营成本、费用等大幅上升, 短期内难以达到保本经营点, 经营成本高;另一方面省、市各级政府对农村信用社服务工作的相关政策和资金补贴尚未兑现, 2011年宁蒗县农村信用社申报2010年金融服务缺失省财政补助资金380万元, 2011年网点营运费120万元, 至今补助资金还未到位。因此农村信用社对11个网点提供流动服务, 因固定资产投入、车辆购置和押运、微机设备购置和网络运行成本、服务人员费用等支出将导致新的经营亏损, 约时服务可能因新增亏损难以进行。

(四) 两项金融业务是一种由于金融改革造成贫困地区基本金融服务缺失而创新开展的一种权宜之计

无法提供比较完备的现代金融服务。随着国家加快发展贫困地区的经济, 使人们尽快实现脱贫困致富, 对现代金融服务是最基本的条件的之一。通过问卷调查显示有99%的人们特别希望相关部门能在乡镇设立正常营业的金融机构;有100%的乡镇部门特别需要能就近办理正常的金融业务;100%的乡镇干部认为能在乡镇一级设立金融机构将为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 特别是招商引资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

四、思考与建议

近十多年来金融改革, 对于贫困地区的广大人民来说接受金融服务的不便应该是我们所必须付出的改革的成本。但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下一步应该认真考虑让贫困地区的老百姓能同其他居民一样享受快捷的金融服务的问题, 以及让县域资金尽量周转, 循环于县域经济的体制问题。

构建贫困地区有效的金融服务体系政府必须是主导。因为市场调节失灵的地方, 政府必须使用看得见的“手”加以调节, 一味的指责商业金融的不负责任是错误的, 商业性金融必须按市场化的原则经营, 再经营政策业务必然再走回改革以前的老路, 这是行不通的。所以提出以下建议:

(一) 从长远发展考虑

贫困地区必须设立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最终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问题。设立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解决商业性金融留下的盲区。这种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单独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设立, 不必设立自上而下全国统一的机构, 其分支机构最基本要延伸到乡镇一级, 结算可以以一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为依托进行结算, 其业务范围可包括传统的存贷业务, 也可以经营政策金融业务和开发性金融业务, 现在所有国家出台的特殊优惠金融政策通过其实现。其资金问题可由省级政府担保向县内商业金融机构发行特殊的政府债券解决。

(二) 在没有设立金融机构的情况下

应认真推动上述两项金融业务的正常运行, 保证广大农民最基本的金融服务需求。上这两项业务是一项创新的工作, 其正常的运行必然要得到多方的帮助和支持。通过两项业务顺利开展我们得出这样的启示:各级政府部门主导是在贫困地区, 建立有效的金融服务体系的关键;充分发挥人民银行职能作用是建立贫困地区有效金融服务体系的根本;商业性金融机构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是贫困地区建立有效金融服务的基础和保证。下一步推动这项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 农村信用社认真落实好党的惠农政策, 将约时定期服务作为贴近“三农”重要工作认真开展好, 进一步加大这项业务的投入, 保障业务的运行安全;另一方面通过即将更换金融IC卡有利时机, 逐步将农民的存折换成能在POS机上作用的金融IC卡, 扩大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受众面。

2. 政府部门认真关心业务的发展情况, 服务区的政府相关部门应将惠农服务点的运行安全纳入日常的管理中, 与金融部门建立安全保卫的机构, 确保金融机构下乡服务和惠农业务特约商户的安全;另一方面, 对于亏损的状况经过审计确认后从财政资金中给予补贴, 保证金融机构办理这项业务的积极性。

篇4:关于县职业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家庭生涯教育;建议

家庭是个性化生涯指导的重要场所。家长能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发现自我,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我,并针对自我人格特质清晰生涯发展方向和路径。家长从事的职业、对职业的态度和职业价值观,对孩子生涯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早期,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并日益增强,对成长与独立的渴望,正是其描摹、规划未来的大好时机,也是引导其发展、给予其方法指导的关键期。为了解处于青少年早期的家庭对生涯教育的认知及实践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开展生涯教育,2014年9-10月间,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联合西城区妇女联合会,在区内小学高年级学生家庭中开展了调研。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形式进行。问卷调查采取分类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区内3所不同规模学校的小学5、6年级学生家长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学校下发并回收。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299份,问卷有效率93.4%。[1]我们还通过家长教师协会(家长委员会)与30余位家长进行了群体访谈,先后与参与调查学校的9位德育干部和班主任进行了个别访谈。调查问卷及访谈题目由专门从事德育和家庭教育研究的人员设计,并在预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与施测,确保了问卷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调查结果使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

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及其家长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围绕家庭教育的基本情况,父母对家庭教育、特别是对生涯教育的认知情况,家庭开展生涯教育的基本情况及需求等方面设计。题目类型为选择题、程度判断选择题及综合题。访谈题目与问卷内容相关,是对问卷中相关问题的深化和原因探析。

被调查的299名学生家长中,5年级学生家长184人,占61.5%;6年级学生家长115人,占38.5%。男生家长155人,占51.8%;女生家长144人,占48.2%。填答问卷者64.2%为学生的母亲,33.3%为学生的父亲。

[1] 如无特殊说明,文中使用的百分比均为有效百分比。

超过60%的被调查家长拥有大专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且父母的学历水平差别不显著(见图1)。被调查家长中“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服务行业工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最高(见图2)。一半家庭的月经济收入在5000——12000元之间。贫困家庭占总数的5.1%。高收入家庭(月收入20000元以上)占11.2%。家庭结构以三口之家和三代及以上人员共同生活的家庭为主,两者的数据百分比分别为64.2%和25.1%,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特殊背景家庭占10.7%。(见图3)对比以往调查数据形成的区域常模,学生家庭结构状况、家长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与常模相近。

二、调查的主要结论

(一)对于生涯和生涯教育概念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

1.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生涯

调查结果显示,将生涯等同于“职业生涯”的只有5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7.1%。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认为生涯主要是指生活、生命、生存等,或指过什么样的生活。持这种主张的人多数认为生涯中包含职业生涯,但含义更广。例如,有的家长认为:“生涯真的是多方面的,生活,学习,工作无所不在。”生涯指“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生涯包括职业生涯,主要指人生生涯,如何生活,选择何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等。”“生涯就是过程,在过程中付出努力,赢得自信,获得收获。”这些对生涯的认知不仅比较准确地把握了生涯的特征,也透射出一些对生涯意义和价值的理解。

2.多数被调查者不了解生涯教育

“听说过”生涯教育被调查者仅有68人,占23.5%;221人“没听说过”,占76.5%。生涯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1972年美国教育总署原助理署长沃兴顿( R. M. Worthington)在东京演说时正式提出的。“生涯教育是改变所有教育系统,以求造福全民的革命,它强调所有教育的经验、课程、教学及咨询辅导,是为个人将来经济独立、自我实现及敬业乐群生涯的预备,它通过改善职业选择的技巧与获得职业技能的方式,提高教育的功能,使每位学生能享受成功及美满的生涯。”[1]生涯教育进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只是近些年的事儿,多数家长“没听说过”也是正常的。

(二)对于生涯教育内涵的理解及重视程度存在差异

1.家长更关注引导孩子认识自我的教育

问卷设定了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认识自我的基本点,采用5等级“需要程度”选择的方式了解家长对引导孩子认识自我的态度,结果显示,家长普遍重视引导孩子认识自我,尤其重视“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能力”。(见图表4)且多数家长认为自己“很了解孩子的优势与不足”,比例达57.2%,另有38.7%的家长认为自己“了解孩子的优势与不足”。

2.家长比较忽视引导孩子关注社会和思考未来

问卷设计了一些关于关注社会及孩子未来发展的问题,除了“孩子需要参加职业体验和多种社会实践的机会”一题选择“非常需要”的比例为37.8%外,其他问题此选项的比例几乎都是所有问题中最低的。其中,认为“非常需要”“经常与孩子讨论未来的发展”的百分比为22.7%,而认为孩子“非常需要”“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有效百分比为61.1%,两者相差近40.0%。可见,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更重视的主要是学生的学习。

(三)更关注孩子学习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发展

被调查家长认为“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最重要,百分比高达49.0%;其次是“人际交往能力”,占26.0%;而排在其后的“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自理能力”、“爱的能力”等选项的最高百分比仅为7.3%。(见图5)

在对培养孩子能力的态度的调查中,被调查家长选择比例最高的分别体现在与学习相关的学习方法、时间管理和学习习惯、独立性等方面,其次是与孩子自我发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而与家庭生活及学生今后生活相关的能力,如让自己生活得更充实、更好地使用零花钱等,选择的比例则明显不高。

(四)家长的生涯信念和职业价值观比较积极、正向

家长的生涯信念比较积极,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成绩和未来、目标和动力、社会关系和工作岗位等之间的关系。例如,半数家长不认为“现在的成绩不好,以后很难有好的发展”,近90%的家长认为“孩子有目标,学习就有动力了。”73.3%的家长不赞同“家里有关系,就能给孩子找到好工作”。84.2%的家长能够客观地看到社会发展太快,现在的规划只能是个大致的方向。但是,调查也显示,多数家长担心会为孩子的发展做出错误的决定,这一比例达到70.3%。因而,多数家长会让孩子在个人发展方面多听老师的意见,93.7%的家长会“指导孩子寻求成人的帮助”。

在“您认为理想的工作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一了解家长职业价值观的调查中,百分比最高的为“自己感兴趣”,达到74.9%,占被调查家长总数的3/4。其次依次为“稳定”、“收入高”和“为社会做贡献”、“社会地位高”。(见图6)家长在“对孩子未来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的选择中比较集中在“个人能力”、“个人努力”这些主观可控的因素,有1/3的人认为“社会环境”和“人脉关系”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见图表7)这些生涯价值观及生涯信念会对孩子发生影响。

(五)家庭生涯教育大多处于无意识状态

1/3的家长平时最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关注孩子品德状况和心理健康的比例较低(见图8)。有85.7%的家长引导孩子设想过未来,其中,有11.5% 的“有了比较明确的发展目标”,57.5%的“只有一个大致设想”,31.0%的“没有结果”;而认为“孩子太小,还用不着”和“社会变化太快,设想了也没用”的占12.3%。而在引导孩子设想未来时,家长主要思考的是引导孩子做什么样的人、发展什么兴趣爱好和从事什么职业,对于今后生活方面的引导,诸如选择什么样的家庭生活、爱人等方面则不关注。(见图表9)现实生活中,“经常带孩子了解、体检不同职业”的家庭为25.6%,乐于引导孩子欣赏高雅音乐的比例为29.5%,带孩子参观博物馆、艺术馆的占45.1%。这些都是发展孩子兴趣、引导孩子关注社会,进行生涯教育的重要内容。可见,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比较随性,没有清晰、一贯的理念和思路。

三、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多数家长对生涯教育不了解、不重视

篇5:关于县职业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贯彻县教育局开展教育系统作风、党风建设情况报告 县教育局:

按照中共郯城县教育局委员会关于《2014年郯城县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县教育系统作风建设的意见》的精神,我校于2014年5月19日召开了全体教职工会,将会议精神传达给每一位教职工,并结合我校实际对工作进行部署。

一、贯彻全县教育系统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坚持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治理“慵懒散”和纠正“四风”问题的要求,加强对全校教干教师的作风管理,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二、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刘青常

副组长:陈敬新晁征

成员:刘俊超张永安刘孝迎张可贵姜宗学 禚宝富窦翠萍

三、落实党风、作风建设,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教师的监督

当前,教育系统正在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校每一位党员干部教师务必从讲政治、讲纪律、讲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整治“慵懒散”、纠正“四风”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决克服等待观望、“避风头”的思想,不折不扣、持之以恒的抓好有关规定的落实。

四、严查在教师未按规定乱收费的现象。

对于在教育过程中,有些教师对学生额外的收缴报纸报刊费的现象进行调查,凡不按规定收缴的要全部返还给学生,并做出全面深刻的检讨,对写出保证书,对情节严重的要上报教育局对其进行严肃处理。

五、大力推进学校信息公开制度

学校设立专门的公示栏,做到校务、政务、财务公开制度,设立专门的诉求办公室,对学校在招生、财务、学校管理及党员教师的个人做风上出现问题的要及时反映,要加强整改,并追究责任。

学校坚决纠正和查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对出现的问题,要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对教师、家长反映强烈,违反教师职业道德、工作纪律、廉洁纪律、学习纪律的问题,学校将从严查处、公开曝光。

花 园 中 学

篇6:关于县职业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合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工业企业发展的现状

随着县委县政府“工业兴县”战略的强力推进,各级各部门艰苦努力,我县工业企业的发展态势呈现可喜的局面:

四大产业格局逐步形成。一是能源工业。电力公司和塘口电站运行良好,纳吉滩电站三台机组已经投入运行,二龙山电站已发电,电力工业产值在大幅度上升;五台和贵帽山等煤矿产量稳定。二是建材工业。金凤水泥在稳定原有生产的情况下正在新上一条年产80万吨水泥的旋窑生产线;正在组建的鑫辉砂石水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将很快形成生产规模,实现年产值过千万元,利税过百万元的规模企业。三是农产品加工工业。凤头食品、新农村粮油、安普罗食品进入加工旺季;大唐生物科技、三丰淀粉加工、祥合蘑芋处在季节性停产;宗味食品正在筹备新上年产500吨规模的生产线,将实现大头菜加工工业化生产;四是医药化工工业。华丰药业、地产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出现可喜局面;四海贸易正处于重组上档升级阶段,新建的硼氢化钠化工厂基本具备投产条件;工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现今已有12家企业申请入园,其中,符合条件单位7家,动工兴建单位4家。随着工业园区的发展壮大,来凤县工业经济将会逐步走出烟厂合并重组后的低谷,实现恢复性增长和新的跨越。

工业效益稳步上升。今年上半年,全县工业完成现价产值32615万元,同比增长32.8%,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1.6%。实现工业增加值13481万元,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同比增长28.0%。1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保持了较快发展的态势,完成工业产值18015万元,完成州下达的“双过半”目标任务的112%;实现工业增加值7891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6%。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同步增长。除水泥外,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长。其中:发电量14521万度,同比增长200%;自来水生产量169万吨,增长25.2%;原煤产量17479吨,增长88.9%;焦炭产量6494吨,增长108.6%;水泥产量8.08万吨,下降6.2%。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销售产值17515万元,同比增长61.0%。实现利润854万元,同比增加446万元,增长109.2%。亏损企业1家,企业亏损面为5.6%,同比减少2家。亏损企业亏损额78万元,同比减亏43万元。实现利税总额1578万元,同比增长54.1%。

项目带动作用逐年增大。2005年全县施工项目4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728万元,其中工业项目14个,完成投资23700万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额的51.8%,比2000年增加了18048万元,年均增长32%。纳吉滩水利水电工程、二龙山电站、万吨肉联加工、硼氢化钠等项目已经投产运行。2006年完成工业项目和技术改造投资32420万元,同比增长36.8%,高于全社会投资5.8个百分点。2007年,计划总投资19040万元,重点项目12个,已经完成投资6528万元。即将开工的项目8个,大头菜工业化生产线、蘑芋纯化粉生产线、肉联二期加工生产线建设、姜汤二期生产线等预计年内开工建设。水泥旋窑、滑石板煤矿、竹木混合地板等项目也将于2008年建成投产。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我县工业企业的发展后劲将进一步增强。

产品市场占有份额不断提高。凤头公司、宗味公司、大唐公司等以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现已开发出的产品有五大系列二十几个品种,并根据地域特点、城乡差别、不同年龄段、群众消费习惯,改进和变换包装,产品高、中、低档一应俱全,适应消费需求,产品行销全国各地。四海公司面对国内市场受阻的不利局面,充分利用自营出口权的优势,将营销重点调整到拓展海外市场上,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国内市场压力,今年以来已经实现出口额153万美元。金凤公司、华丰等通过坚持不懈的市场拓展,产品基本上做到了零库存。

科技创新能力有所增强。凤头公司与西南民族大学共同成立省级技术研究中心,还分别与河北科技大学、东北师大、上海化工研究所等9家高校和科研单位联合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四海公司与福州大学、国家林业局科技中心、瑞典公司等国内外有实力的大学和研究所合作,积极开展产学研项目攻关。质量体系和品牌建设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所调研的工业企业已有10家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其中华丰公司、地产中药材公司还获得国家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国际认证证书。为企业加速进入国内市场提供了“准入证”。我县工业企业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已拥有凤头公司“凤头姜”等5个国家免检产品。绿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藤茶)正在工业园区建设的黄酮生产线和藤茶深加工生产线,将开创我县生物科技绿色食品加工产业的新局面。

二、我县工业企业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

1、工业企业规模小,工业经济总量低。

我县第一次经济普查的数据显示:2004年

来凤县64个法人工业企业,平均每个从业人员为51人,比全州(除烟草行业)平均每个企业少10人。平均每个企业总资产961万元,只相当于全州平均水平的61.87%。从数量来看,2006年全县仍然只有64家工业企业,仅占全州的6.7%。规模以上企业18家规模也不大,位居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前50名的只有县电力公司和金凤贸易公司,产值过5000万元的也只有这两家,还没有一家过亿元的企业。最大的是金凤贸易公司,净资产4928万元,2006年产值5599万元,2004-2006年实现国地两税1053万元(返税后实交额);电力公司三年实现国地两税760.4万元;凤头食品公司固定资产710万元,2004年产值530万元,2005年实行产值505万元,2006年产值577万元,三年实现国地两税19.6万元。与其它县市企业比较,就工业经济总量来说,2006年来凤规模工业产值29685万元,在全州的工业增速列第二名,总量却列倒数第二。

2、工业企业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

一是来凤工业企业起步晚,由于前些年我县烟厂经济一技独秀,其它工业没有得到发展,错过了国家大批无偿款项的投放期,也错过了大批贷款投向乡镇企业的投放期,没有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普遍存在投资依赖性。工业企业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和民间高利贷,除了固定资产外,工业企业的流动资金和扩大再生产的资本极度缺乏。多数企业都把扩大再生产资金的投入寄托在财政的无偿投入和银行贷款上。但目前国家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不断减少,审批权不断上提,湖北省发改委规定报省以上的项目必须要投资规模千万元以上。某工业企业为了得到银行一笔技改贷款,前后花了一年多时间资金才到位。由于贷款难、难贷款,企业坐失了发展良机。加之我县财政属吃饭财政,用于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资金有限,致使企业的融资矛盾显得更加突出。金凤水泥虽然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以上,前些年由于自有资金短缺,筹集流动资金又非常困难,只有竭尽全力在市场上与同类行业竞争。大唐生物和三丰公司2007年计划生产10000吨粉丝,需要的800万元流动资金无法筹措。大唐公司正准备到条件好的恩施去发展;三丰公司的前身“大春公司”拖欠县担保中心几十万贷款和电费水费,担保中心不可能再贷款给它滚动发展。从国家政策来看,2006年全县短期贷款比2005年减少了18698万元,2007年也只基本与2006年持平。县投资担保中心的贷款担保期限只有4个月,周期太短,而且担保中心的资金不受县财政的监督,工业企业刚把所需资金运作到手,就必须马上着手准备还款。全县所有工业企业由于不能得到收购资金和有效的周转资金,导致开工不足,或者停产半停产,项目的投、达产效果不够理想。另一方面,资金的使用效率也不高。企业流动资金周转速度较慢,货款回笼不及时,“两项资金”(应收款资金、产成品资金),占用情况较为严重。

二是职工素质不高,技术人才缺乏。1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基本从业人员2146人,有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16人,占0.7%;有高、中级职称人员165人,仅占从业人员数的7.7%。企业在人才缺乏的同时,还存在人才流失与人才浪费现象。一些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不能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工资待遇低,造成人才流失。人才的缺失必然引起技术的落后,加之在研究开发费用方面企业自身不投入,没有建立完善的创新机制,新产品开发只是进行低级的模仿,特别是有地产标志的企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力。

3、企业生产不足,达产率低,经济效益不好。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大部分企业都没有满负荷生产。如凤头食品公司,由于生姜是季节性的,全年生产都集中在9—11月,实际上生产时间只有3个月;四海贸易现有的年生产能力是3000吨,而2006年只达到600吨;凤鸣藤茶的生产的能力是200吨,而2006年只生产25吨;宏发钡盐、锦龙实业两家外来投资公司,基本处于停产状态。

三是立足资源办工业论证不充分,盲目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的能源工业、建材工业、食品工业、药化工业四大主导产业,都是依托我县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但2005年以来开工建设的部分重点工业项目,由于受到资金、土地、原材料等客观因素制约,不能按期建成或达产,锦龙实业公司由于受矿产资源严重影响,不能正常生产;宏发钡盐公司由于矿石品位不高和资源的短缺根本达不到建厂的规模和生产能力,生产的产品质量不好;大唐生物公司、三丰(原大春公司)均是紧邻的淀粉加工企业,同时在同一个地方建两个同样的公司,本身就是对企业不负责任的胡乱决策,两家企业从一开始就互相之间争原材料资源和销售市场,既影响企业的效益,又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祥和蘑芋公司在建厂之时就没有考虑同类企业已经在我州没有出路的问题。大河中信竹业是一家办了几十年的老企业,因资源资金和技术升级换代以及管理者的自身素质问题,致使很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始终处于不死不活的状况。

四是工业装备普遍落后。部分农业龙头企业都采用的是家庭作坊式生产,企业在实行技术改造、产品开发、设备更新方面没有投入,基本上都是初级加工,其产品均属于档次低、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的“三低”产品,这种产品不可能有多大市场,企业也就不可能满负荷生产。

4、民营工业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国家投入大,对国家贡献小。

在管理方面,所有的民营工业企业实行的都是家族化管理模式,思想观念陈旧,完全没有现代企业制度的气息,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壮大。而且企业老板安于现状,满足眼前短期效益,不愿意投入精力与财力研发更新换代产品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不愿意利用现有基础,开拓新的市场渠道,做大市场份额;部分民营企业家思路较宽,但顾虑较多,瞻前顾后,对科技投入后产出效益信心不足;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观念不强,自己无法开拓科研院所技术成果引进渠道,与相关、相同产品的企业又缺乏技术创新合作意识,共同创新意识滞后;一些民营老板只热衷于跑部门找领导,要贷款要投入,几百万几千万元国家投入的资金和重大项目到手后,不能很好地使用和发展生产,根本完不成基本的工业产量,连年虚报工业产值和主营业收入几百万几千万元,但每年缴税却只有几万元甚至于只有几千元!一些企业不讲信用,不论是过去的财政周转金,还是目前有偿和无偿资金,企业都使出各种手段千方百计运作到手。一旦资金到手,却既不思发展又不还借款,逐年累积下来,给我县财政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又给国有资源造成很大浪费和损失,这也从根本上在动摇我县“工业兴县”战略。

5、工业企业主业不突出,销售市场小,多头出击以抵工业产值。

我县近几年将国家安排的大项目倾斜给民营企业,动辄数百万上千万,民营企业在项目的论证和运作上不遵从主管部门的科学分析,盲目发展,结果不是产品没市场就是原材料缺乏,造成主业产值上不去,销售市场小。如祥合公司,年年缺乏收购资金和原料,2006年加工工业的销售收入只有30万元,而其工业产值是用其购销药材等的收入来抵充的,2004至2006年在地税还没有交税记录。华丰药业公司,严格的说不能算是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其百花蛇和半夏的收购加工,每年产值不超过100万元,国地两税近3年只实现27万元,其主业是在成药销售、搞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为了保持工业企业的地位,就只有多头出击以抵工业产值。湖北省宝石花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按说是一家规模以上的企业,销售收入可观,但从2004年至2006年三年只纳税14万元,这种状况在我县多数工业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工业企业主业对国家的贡献率低,少数企业税费贡献率达不到主营业务收入的1%。这种现状严重地扭曲了我县替代工业的导向,让关心县域工业发展的有志之士看不清工业发展的前景!

三、对我县工业发展的建议

加快我县工业企业发展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党委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对工业企业采取切实有力的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为工业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工业企业自身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和完善企业体制,进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1、切实加强领导,理顺管理服务关系。一是党政一把手要把工业经济放在首要位置,常抓不懈。二是政府必须要有一名专抓工业经济的副县长负责此项工作,以利协调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关系。三是责任落实到人,经常走访企业,加强与业主之间的联系,增加业主加快发展的信心。三是县政府要专门出台《关于扶持培育工业企业的若干意见》,抓紧研究中央省有关相关政策,结合我县发展实际,积极向国家、省争取优惠政策,政策体现对工业企业的扶持突出“优先”和“更优”,将效益好、纳税多、就业面广的企业作为真正的替代工业来支持。如对工业企业用电尤其是枯水期用电优先给予保证,享受比其他企业更为优惠的用地政策、贷款政策、减免税政策、用人政策等。四是理顺工业园区管委会管理职责与县商务局的管理职责,杜绝管理交叉、推诿等方面的矛盾。

2、搞好资源普查,杜绝盲目投资、盲目发展。政府拿出一定的资金请省以上的地质部门对我县的矿产资源进行一次综合探查,拿出有权威的地质报告,为招商引资、为现有企业提出有价值的评估报告。按照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我县的水利资源(除以开发的外)应采取限制开发的措施,以利生态平衡。对林产品、农产品、畜产品、其它特色产品要合理布局,综合利用,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以精心打造品牌为载体,不断提升工业企业的竞争优势。工业企业要加快发展,必须要有打得响、过得硬的名牌支撑。我县工业产品在创全国著名、驰名商标中仍未实现零的突破,因此,我县必须努力打造来凤名优产品,强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

一是县政府每年依据《决定》,对名优产品进行评议,实行真正的奖励兑现。并聘请国内的知名专家对来凤的名优产品进行战略策划,首先向全国推出来凤的名牌产品。二是加大对来凤知名品牌宣传力度。对品牌的宣传除企业舍得花重金做广告外,要发挥媒体宣传的作用,扩大品牌的影响,增强消费者的信心,提高品牌产品的竞争力。三要善于经营品牌。要在现有的优势产业中,选出成长性好,市场前景广,关联度强,带动力大的凤头姜、宗味大头菜、藤茶黄酮素、硼氢化钠等品牌的认证和管理,把扶持培育品牌纳入政府服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对精选出的品牌要进行重点跟踪监测,通过政府的政策倾斜,切实为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创造条件,通过发挥品牌效应,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四要支持同行的企业走集团化经营之路,做大做强品牌。目前我县食品工业企业和药业产业的企业个数较多,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长处,但每个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做成现代大企业很困难。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走集团化的道路才能抗击市场经济风暴的冲击。要学习温州模式,根据企业自愿的原则,适时成立食品工业协会和药业工业协会。只有做大了规模,才能做强品牌,才能持续发展。

4、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鼓励吸纳科技人才。虽然我县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但目前工业企业的人才状况令人担忧,必须采取更有效措施,引进急需人才和留住现有人才。一是建立完善优秀人才评选任用制度,广泛宣传报道优秀人才尤其是“本土人才”的先进事迹,形成全社会尊重人才的氛围,并给予适当的社会荣誉表彰和享受相应的政治待遇。二是建立科技人员的利益分配激励机制,采取持股、技术入股、提高薪酬等更加灵活的政策引进和留住人才。三是立足企业自身,加强与高校(院、所)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合作,培养企业自己的人才,包括经营管理、生产技术和高级技工等方面的人才。四是借用外脑,高薪外聘人才,参与企业技术开发和对企业进行技术、管理指导,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加强对工业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培养。有计划地开展对民营企业经营者的培训,提升其决策和管理水平,尽快走出“家族式”的封闭管理,逐步做到根据上级的科学决策,实行现代管理,合法经营,依法纳税,为我县民营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创造条件。

5、高起点引进大企业、推动工业园区发展。加快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簇群经济是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要学习黔江和花垣办工业园的经验,按照全州的统一规划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严格要求企业按标准化厂房建设标准建设入园企业的厂房。提高园区的吸引力和集聚力,发挥企业招商、投资的主体作用,争取引进建成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按照国家政策的新要求,鼓励实施“走出去”战略,入园工业企业积极参加国内知名投洽会和商品交易会等,参加国际展(博)览会,拓展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加大招商引资上项目力度。围绕园区、产业扩张和资源开发,适应东部工业产业西移的大好形势,尽快建起一批龙头骨干加工企业。鼓励和引导县内新办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还可异地发展“飞地工业”。已经在园外建厂并发展势头好的企业,除特殊情况外不鼓励迁建进入工业园,以发挥工业园区整体聚集效应和带动作用。

6、突出重点、科学规划,分类扶助。对来凤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分类排队,对目前在发展中有规格、奉献大的企业大扶助,花大力气推动大企业大发展。力争5年内培养扶助出年产值过亿元的税收上千万元的企业4个,产值5千万元,税收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0个。

要把金凤公司、电力公司、安普罗公司、恒发医药公司这4家企业作为2008年产值过亿的企业(包括塘口、纳吉滩)重点扶助,要成立专班,对4家企业存在的问题分类及时解决,力争2008年达到产值过亿,税收过千万。

对绿神生物、宝石花、地产药材、华丰药业等企业要促进企业突出主业、加快发展,力争2009年产值过5000万;对于凤头食品、宗味食品要促进企业创名牌、上档次。

对祥合魔芋、大塘、三丰这一批从事淀粉加工的企业,政府要引导企业走联合发展、互利共盈的集团化发展之路,在自愿的前提下进行产业整合,以便发挥资源优势。

上一篇:理性爱国主题班会总结书下一篇:生日快乐用英语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