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旅游景区管理复习思考题

2024-07-29

新编旅游景区管理复习思考题(精选8篇)

篇1:新编旅游景区管理复习思考题

旅游景区管理复习思考题(21题)

与教材上的复习思考题互相参照使用(21题)

1、旅游景区的定义。P2从旅游景区的构成要素概念入手,举例说明旅游景点与旅游景区的联系与区别

2、旅游景区管理的定义 P28旅游景区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P333、详述旅游景区管理的主要方法;P40除此之外,你认为还有那些方法?

4、分析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P455、什么是旅游景区项目 ?分析旅游景区项目特点

6、什么是旅游景区项目管理 ?P89分析旅游景区项目管理特点 P937、论述项目经理在旅游景区项目管理中的关键作用 P1368、旅游景区形象传播策略有哪些? P1479、旅游景区营销管理任务有哪些? P15210、旅游景区市场营销的趋势有哪些?请逐一简要陈述 P18311、旅游景区游客安全行为管理的技巧有哪些 如出现游客安全事故,应如何处理? P20712、详述吴必虎教授关于游客行为管理的方法

13、阐述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P21214、旅游景区设施设备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15、阐述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原则和内容 P26516、分析影响旅游景区环境的主要因素 P26317、论述旅游景区与社区的关系 P29518、简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原则P300和途径 P30219、简述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管理的内容与原则 P32420、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管理方法和控制的方法 有哪些?P332—33421、分析我国旅游景区法制建设的特点 P36

3三 1.建立明确的行政主体,切实加强统一管理

旅游景区的管理机构必须实行政企分开的改革,还原明确的行政主体,建立行政意义上的管理机构。旅游景区至少存在着这样两个层面的产权关系,第一层面是国有资源性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产权关系,第二层面是经营性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产权关系。对资源性资产可以交付企业进行非完全产权关系下的企业化经营,对经营性资产则可以转让给企业实行完全产权关系下的企业化经营。旅游景区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可以解决旅游开发及保护过程中的政企不分问题及资金不足问题,从而促进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良性互动。

2.运用多种行政手段,强化行政监督和处罚力度

旅游景区管理机构在管理中应当充分运用多种具体的行政手段,如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监督、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和行政给付等,有效的发挥自身行政的职能。尤其要依据相关法规和具体实际,制定适用于行政所辖范围内的行政监督和处罚规章,有针对性的强化行政监督和处罚力度。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作用,不断提高行政能力,以强化景区管理建设。

3.提高景区管理人员素质、加强管理干部的培训

开展管理人员和干部的岗位培训,特别是要加强景区保护知识与专业技术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要的或业务性强的岗位,应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景区领导干部任职资格制度和保护景区的目标考核责任制,推进管理干部培训工作的开展和景区管理水平的提高。只有景区管理部门自身队伍素质的改善和提高,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景区的管理工作,使景区更加完善的发展。一,旅游景点。旅游景点是指那些由某一组织或企业对其行使管理,有明确的界限同外界相隔并有固定的出入口,对游人的出入行使有效控制的游览点或参观点。旅游景区面积较大,是一个为旅游者提供游览等各项设施和服务的综合体。如丽江玉龙雪山景区 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景区旅游景点是独立的单位、专门的场所,是以一个特色为主,划分明确,面积不大的区域。如玉龙雪山景区里面有景点:蓝月谷 牦牛坪 冰川公园等,普达措景区里有景点:属都湖 碧塔海等

篇2:新编旅游景区管理复习思考题

1、一般认为,旅游活动从产生发展至今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2、试述你对旅游活动构成要素的认识。并分析现代旅游活动呈现的主要特点及成因。

3、试分析一个人要想成为现实旅游者应该具备的主客观条件。

4、探讨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旅游资源的可行性措施。

5、与其他产业相比较,旅游产业具有哪些基本特点?列举旅游产业的主要构成行业及其所发挥的主要作用。

6、政府介入和干预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性何在?并简述我国的旅游管理体制。

7、简述旅游市场细分的常用标准及划分方案。我国旅游业海外客源市场的现状如何?

篇3:对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的思考

游客管理又称游人管理, 是旅游目的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政府认为, 游人管理是为了适应游人在景区 (点) 及当地社区潜在竞争需要而进行的一项持续性工作。我国学者何方永 (2005) 提出了对游客管理的三种理解:游客管理就是游客行为管理, 即游客责任管理, 目的是规范与引导游客行为, 以减少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与资源的破坏;游客管理是游客体验管理,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旅游体验质量, 增加游客满意度;游客管理是协调环境保护与游客需求关系的一种工具[1]。不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 游客管理的内容侧重点不同。

国外游客管理的实证研究十分丰富, 而在我国, 游客管理仍属于新兴的研究领域。综合我国学者对此方面的研究和总结。可以发现其普遍的观点认为此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游客需求和偏好、游客行为管理、游客容量管理、游客安全管理、游客体验管理、游客冲击管理、游客投诉管理、讲解接待系统管理等方面。

我国景区游客管理的主要缺陷

由于缺乏有效的游客管理, 导致我国很多旅游景区出现了资源损毁、游客满意度下降, 旅游需求减退等使多方利益蒙受损失的局面, 究其原因, 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重视经济效益, 忽视游客管理。在我国, 大多数旅游经营管理者的关注点还在如何吸引大批的游客, 过于重视旅游的经济效益, 对大批量游客进入后带来的负面影响没有考虑或考虑不周全, 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一些旅游地受经济利益的驱动, 为了让游客尽量配合消费, 不仅缺乏对游客环保意识和文明旅游的教育, 甚至对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视而不见;一些旅游地的管理者尽管在理论上已经认识到了保护与开发并重的重要性, 但在具体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技术上, 尤其是游客管理方面, 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知识, 缺乏可操作的措施和手段。

2. 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不到位, 基层管理人员素质较低。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队伍缺乏稳定, 基层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加之许多旅游景区和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

管理不到位, 缺乏对从业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责任意识的培养和要求, 使得他们没有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不具备起码的职业道德。在国内的许多景区, 游客随意在文物古迹上拍照、嬉戏, 或在景区乱扔垃圾, 景区工作人员却对这类不文明行为“习以为常”或“视而不见”, 很少上前劝导制止。很多旅行社对组织的出境旅游团很少进行必要的跨文化差异和得体行为举止的宣传和提示, 而在旅游过程中导游和领队也没有担当起提醒和监督的职责。一些导游在讲解时, 甚至宣扬迷信, 误导游客去触摸文物, 以求带来好运。

3.缺乏科学规划, 服务设施不完善。科学合理的规划直接影响着游客的行为及旅游活动。在我国的许多景区, 游客的不文明或破坏性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景区缺乏科学的规划, 服务设施不完善所造成的。停车场的位置, 游道的设计、游憩方式的选择、牌示系统的引导都与游客的拥挤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密切相关;没有或不合理的功能分区会提高游客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垃圾桶的数量、位置、分布、开口不合理, 卫生间数量不足, 缺少让游人休息的设施等等[2]。这些客观原因都会导致不文明行为的增加。

4.景区管理混乱, 相关服务系统缺乏。在我国许多景区管理混乱:对商贩摊点没有统一的规划管理, 商贩只管卖, 不管环境卫生的清理;对食品饮料的食用没有要求, 加之景区内的商品价格高出市场价格, 许多游客便自带食品饮料, 随处休息食用;商贩围追游客出售商品, 随意圈地占点收取拍照费, 游客“挨宰”的情况经常发生;景区收费不合理, 重复收费情况严重;清扫人员不到位, 垃圾满溢, 不及时清运。景区本身的管理已经非常混乱, 更无法对游客进行管理、对游客的行为进行约束与监控。

提高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水平的思考

1.重视旅游规划中的游客管理规划。旅游规划直接影响了旅游活动对于旅游的负面环境影响及游客体验。游道、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及游道的设计、游憩方式的选择都与游客的拥挤体验和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密切联系。如在自然保护区等地, 合理的功能分区等会有效降低游客活动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旅游规划同时也是影响游客管理实施难度等的重要因素。如游客乱扔垃圾可能是由于垃圾桶的数量、位置、色彩、开口等问题造成, 游客的不文明或破坏性等行为可能是牌示系统的规划设计存在问题, 故提高旅游规划的合理性将有效提高景区游客管理水平。

2.加强景区人员及导游的培训管理, 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就我国景区实际情况而言, 由于对游客管理的认识不够, 对于员工的管理技能培训一般都是不足的, 并且旅游行业的人员很不稳定, 基层管理员工的素质一般相对较低, 因此管理水平不容乐观。我国目前还存在大量流动性很强的兼职导游, 松散的导游管理使得导游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我国旅游景区应制定相应的管理人员和导游培训管理机制, 加强对员工、导游的管理能力和管理责任意识的培养。

3. 建立景区游客规则, 加大对旅游者的宣传教育。景区必须加强各种类型的旅游者行为规范的制定、宣传和实施。例如英国发布的《在英旅游告诫20条》, 除了告诫游客不要乱扔废弃物、乱涂乱画、触摸展品外, 还针对具有不同文化习俗的外国游客的提醒, 如:“要压低嗓门, 特别是在夜间和那些幽静的地方, 如教堂和乡村”、“如果要把别人摄入自己的镜头, 须先征得对方的同意”等等[3]。所制定的行为规范一定要切实可行, 并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宣传和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 以达到对游客进行教育和引导的目的。

另一方面, 采用约束型措施, 通过制度和技术手段加强对游客行为的制约与管理;诉诸法律法规, 加大不文明行为的成本, 加大处罚力度。让不良行为的人付出高昂的代价, 吸取教训。以罚治脏, 以罚治不文明, 已是被国内外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经验 (如新加坡) 。

4. 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相结合。对景区而言, 游客是他们的服务对象, 从这种角度讲, 柔性管理的目的是通过人性化的管理, 用对游客的关心理解和尊重换取游客对景区的爱护与保护。对于少数故意破坏景区环境的游客要施之以刚性措施, 以起到警示教育作用。比如, 制作诸如“小花多可爱, 请您别伤害”之类的人性化的标示牌、温馨提示和公益广告;采取措施尽量缩短游客的排队等候时间和枯燥感, 采用提供排队的详细资料、超额估算剩余时间、使人们排队时有事可做、提供幽默滑稽互动表演、利用计算机预订系统引入绩效排队体系等等。总之, 景区要为游客创造舒适的游览环境, 为游客的文明游览提供便利。

结论

游客管理作为旅游景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保障景区正常运转的前提之一, 它不仅可以维持旅游资源质量、优化游览环境、保证游客心情舒畅, 从而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还可以减少因旅游者不文明行为造成的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维护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带动游客旅游文明素质的提高。今后, 在发展旅游业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到游客管理的重要意义, 采取正确的方法对游客进行管理, 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使景区和游客达到“双赢”。

参考文献

[1]何方永.城市游客管理研究.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2]马勇, 李玺.旅游景区管理[M].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6.

篇4:对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的思考

[关键词]旅游景区 游客管理 游客体验

游客管理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游客管理又称游人管理,是旅游目的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政府认为,游人管理是为了适应游人在景区(点)及当地社区潜在竞争需要而进行的一项持续性工作。我国学者何方永(2005)提出了对游客管理的三种理解:游客管理就是游客行为管理,即游客责任管理,目的是规范与引导游客行为,以减少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与资源的破坏;游客管理是游客体验管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旅游体验质量,增加游客满意度;游客管理是协调环境保护与游客需求关系的一种工具[1]。不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游客管理的内容侧重点不同。

国外游客管理的实证研究十分丰富,而在我国,游客管理仍属于新兴的研究领域。综合我国学者对此方面的研究和总结。可以发现其普遍的观点认为此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游客需求和偏好、游客行为管理、游客容量管理、游客安全管理、游客体验管理、游客冲击管理、游客投诉管理、讲解接待系统管理等方面。

我国景区游客管理的主要缺陷

由于缺乏有效的游客管理,导致我国很多旅游景区出现了资源损毁、游客满意度下降,旅游需求减退等使多方利益蒙受损失的局面,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经济效益,忽视游客管理。在我国,大多数旅游经营管理者的关注点还在如何吸引大批的游客,过于重视旅游的经济效益,对大批量游客进入后带来的负面影响没有考虑或考虑不周全,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一些旅游地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为了让游客尽量配合消费,不仅缺乏对游客环保意识和文明旅游的教育,甚至对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视而不见;一些旅游地的管理者尽管在理论上已经认识到了保护与开发并重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技术上,尤其是游客管理方面,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知识,缺乏可操作的措施和手段。

2.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不到位,基层管理人员素质较低。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队伍缺乏稳定,基层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加之许多旅游景区和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

管理不到位,缺乏对从业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责任意识的培养和要求,使得他们没有担负起应有的责任,不具备起码的职业道德。在国内的许多景区,游客随意在文物古迹上拍照、嬉戏,或在景区乱扔垃圾,景区工作人员却对这类不文明行为“习以为常”或“视而不见”,很少上前劝导制止。很多旅行社对组织的出境旅游团很少进行必要的跨文化差异和得体行为举止的宣传和提示,而在旅游过程中导游和领队也没有担当起提醒和监督的职责。一些导游在讲解时,甚至宣扬迷信,误导游客去触摸文物,以求带来好运。

3.缺乏科学规划,服务设施不完善。科学合理的规划直接影响着游客的行为及旅游活动。在我国的许多景区,游客的不文明或破坏性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景区缺乏科学的规划,服务设施不完善所造成的。停车场的位置,游道的设计、游憩方式的选择、牌示系统的引导都与游客的拥挤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密切相关;没有或不合理的功能分区会提高游客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垃圾桶的数量、位置、分布、开口不合理,卫生间数量不足,缺少让游人休息的设施等等[2]。这些客观原因都会导致不文明行为的增加。

4.景区管理混乱,相关服务系统缺乏。在我国许多景区管理混乱:对商贩摊点没有统一的规划管理,商贩只管卖,不管环境卫生的清理;对食品饮料的食用没有要求,加之景区内的商品价格高出市场价格,许多游客便自带食品饮料,随处休息食用;商贩围追游客出售商品,随意圈地占点收取拍照费,游客“挨宰”的情况经常发生;景区收费不合理,重复收费情况严重;清扫人员不到位,垃圾满溢,不及时清运。景区本身的管理已经非常混乱,更无法对游客进行管理、对游客的行为进行约束与监控。

提高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水平的思考

1.重视旅游规划中的游客管理规划。旅游规划直接影响了旅游活动对于旅游的负面环境影响及游客体验。游道、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及游道的设计、游憩方式的选择都与游客的拥挤体验和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密切联系。如在自然保护区等地,合理的功能分区等会有效降低游客活动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旅游规划同时也是影响游客管理实施难度等的重要因素。如游客乱扔垃圾可能是由于垃圾桶的数量、位置、色彩、开口等问题造成,游客的不文明或破坏性等行为可能是牌示系统的规划设计存在问题,故提高旅游规划的合理性将有效提高景区游客管理水平。

2.加强景区人员及导游的培训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就我国景区实际情况而言,由于对游客管理的认识不够,对于员工的管理技能培训一般都是不足的,并且旅游行业的人员很不稳定,基层管理员工的素质一般相对较低,因此管理水平不容乐观。我国目前还存在大量流动性很强的兼职导游,松散的导游管理使得导游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我国旅游景区应制定相应的管理人员和导游培训管理机制,加强对员工、导游的管理能力和管理责任意识的培养。

3.建立景区游客规则,加大对旅游者的宣传教育。景区必须加强各种类型的旅游者行为规范的制定、宣传和实施。例如英国发布的《在英旅游告诫20条》,除了告诫游客不要乱扔废弃物、乱涂乱画、触摸展品外,还针对具有不同文化习俗的外国游客的提醒,如:“要压低嗓门,特别是在夜间和那些幽静的地方,如教堂和乡村”、“如果要把别人摄入自己的镜头,须先征得对方的同意”等等[3]。所制定的行为规范一定要切实可行,并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宣传和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以达到对游客进行教育和引导的目的。

另一方面,采用约束型措施,通过制度和技术手段加强对游客行为的制约与管理;诉诸法律法规,加大不文明行为的成本,加大处罚力度。让不良行为的人付出高昂的代价,吸取教训。以罚治脏,以罚治不文明,已是被国内外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如新加坡)。

4.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相结合。对景区而言,游客是他们的服务对象,从这种角度讲,柔性管理的目的是通过人性化的管理,用对游客的关心理解和尊重换取游客对景区的爱护与保护。对于少数故意破坏景区环境的游客要施之以刚性措施,以起到警示教育作用。比如,制作诸如“小花多可爱,请您别伤害”之类的人性化的标示牌、温馨提示和公益广告;采取措施尽量缩短游客的排队等候时间和枯燥感,采用提供排队的详细资料、超额估算剩余时间、使人们排队时有事可做、提供幽默滑稽互动表演、利用计算机预订系统引入绩效排队体系等等。总之,景区要为游客创造舒适的游览环境,为游客的文明游览提供便利。

结论

游客管理作为旅游景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景区正常运转的前提之一,它不仅可以维持旅游资源质量、优化游览环境、保证游客心情舒畅,从而提升游客的满意度,还可以减少因旅游者不文明行为造成的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维护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带动游客旅游文明素质的提高。今后,在发展旅游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游客管理的重要意义,采取正确的方法对游客进行管理,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景区和游客达到“双赢”。

参考文献:

[1]何方永.城市游客管理研究.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马勇,李玺.旅游景区管理[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3]曹霞,吴承照.国外旅游目的地游客管理研究进展[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篇5:2013年旅游景区管理复习

1、旅游景区:指具有吸引国内外游客前往游览的明确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游览观光、消遣娱乐、康体健身、求知等旅游需求、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并提供必须的服务设施的地域空间。

2、旅游景区的特征:a、具有统一的管理机构;b、有确定的空间或地域范围;c、具有多种旅游功能;d、具有必要的旅游设施,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e、一个独立的单位。

3、旅游景区管理:指旅游景区的管理者在了解市场的前提下,遵循一定的理论和原则,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对旅游景区所拥有的有形与无形等综合资源进行有效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使各项资源要素得以合理配置,以实现景区所预期的战略目标。

旅游景区管理:指对旅游景区的人、财、物、信息等多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旅游景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并推进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4、旅游景区在旅游产业中的地位:a、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核心要素;b、传播地区旅游形象,提高区域知名度;c、旅游景区的消费时旅游经济的新增长点。

5、我国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现状:a、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管理,政府主导的功能被弱化;b、旅游景区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现象普遍;c、景区秩序混乱,服务意识弱,游客安全感不足;d、资源破坏,环境恶化;e、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f、旅游景区产品质次价高,特色性不强。

6、旅游景区产品:狭义上景区产品是一种单项旅游产品,是旅游景区借助一定的资源、设施而向旅游者提供的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综合。广义上的旅游景区是多种单项旅游产品的组合。

7、旅游景区产品的特点:a、属于需求富有弹性的产品;b、具有消费上的关联性和多样性。景区产品自身的特殊性:不可检验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不可储存性、不可移动性、季节性、脆弱性、共享性。

8、影响游客体验品质的因素可分为以下几类:a、产品的有形成分:包括游乐项目设施、商店、餐厅和景区的整洁等。B、提供服务的要素:如员工的仪容仪表、服务态度等。C、顾客因素:顾客的期望、行为和态度等。D、一些不可控因素:如某一特定时间内使用景点的游客构成、交通状况和天气状况。

9、旅游景区产品的构成:(一般构成)a、有形产品——旅游景区活动项目;b、核心产品——旅游景区吸引物;c、扩展产品——旅游景区管理和服务。

旅游吸引物产品构成:形象景色、有形的特色、扩大的形象景色(支持服务)。

10、旅游景区产品的生命周期的理论基础:a、产品生命周期理论;b、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景区产品创新思维方法:a、自由联想;b、头脑风暴法;c、斯盖普法;

景区产品创新的具体措施:a、外延式开发:即开发新产品,尤其是在景区现有产品趋于成熟期和衰退期,产品吸引力趋于下降时,迅速推出新产品,不仅可以稳定现有的客源市场,还可以招来新的游客。B、内涵式提升:即对景区现有产品的深层次开发,升级景区现有产品,提升器文化品位,使其更能适应市场需求,更具有号召力和吸引力。C、优化产品组合:对景区内各种产品进行最优化的组合,使其能够产生最大的效益,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1、旅游景区解说系统:指运用某种媒体和表达方式,是特定信息传播并到达旅游者,帮助旅游者了解旅游景区相关食物的性质和特点,并起到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

12、一个完整的旅游景区解说服务应该具有以下功能:a、提供基本信息和导向服务;b、版主旅游者了解并欣赏旅游景区的资源及价值;c、加强旅游资源和设施的保护;d、鼓励游客参与景区管理、提高与景区有关的游憩功能;e、提供一种对话的途径,使游客、社区居民、旅游管理者相互交流,达成相互间的理解和支持,实现旅游目的地良好运行;f、教育功能。

13、牌示的分类:介绍、警示、引导、公共信息、说明。

14、景区标识牌设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5、处理游客投诉的原则:真心诚意解决问题;不可与客人争辩;维护赢取利益不受伤害。处理步骤:给游客发泄的机会;充分道歉并表示安慰和同情;收集有关信息;处理。

16、我国旅游景区购物服务现状:a、游客在景区内购物欲望较低,景区的购物收入水平偏低;b、旅游景区旅游商品雷同,缺乏景区自身特色;c、诚信服务意识差,购物陷阱多;d、售后服务不完善,尤其是投诉管理水平低。

改进建议:a、统一购物服务管理,建立诚信购物环境;b、在行家手里找人才,在历史文化中找卖点,开发具有本景区特色的旅游商品。C、景区和当地旅游主管机构合作,建立高效率的投诉管理机制。

17、改善我国旅游景区服务管理的对策:a、识别游客需求,建立景区质量管理体系;b、完善景区公共服务产品体系;c、以系统管理制度为基础,提供细微化景区服务;d、引进相关专业人才,以培训手段提升员工素质。

18、旅游最大容量:指最大的旅游承受能力,是以旅游资源保护和旅游安全最低限为标准确定的最大旅游接待量。

旅游感知容量:又称旅游环境容量,主要是指旅游者在某一地域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活动质量的条件下,该地域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的最大值。

19、旅游项目:指具有足够吸引力、旅游者可以身临其境参与的、经过系统管理和经营的、创造价值的资源集合体。

20、旅游景区项目设计的方法与体验

旅游项目设计的目的:a、为了给那些将构想变为有形现实的人提供指导;b、保证资源的最优化的配置和合理使用,不仅包括景区内部的资源,也包括人力、财力等辅助资源;c、将抽象的景区理念转变为吸引游客的有形实物或活动;d、设计直观展示项目的建成效果。

旅游景区项目设计的原则:a、独特差异性;b、市场适应性;c、持续发展性;d、真实体验性。

旅游项目设计的方法体系:(1)激发设计人员的思路: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经验分析法;拍脑瓜法;逆向思维法。(2)倚重旅游者的需求趋势:问讯法;灰色系统法;时空搜索法。

(3)突出资源的整合性:嫁接法、典型集中。

影响赢取旅游项目设计的因素:设计人员对主题的理解;与景区管理方的有效协调;信息收集的全面性;资源赋存状况。

21、体验经济:是以服务为依托,以商品为道具,通过感觉和记忆使消费者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留下深刻印象或丰富感受的经济类型。

体验经济的特征:非生产性、短周期性、互动性、不可替代性、经济价值的高增长性、深刻的烙印性。

旅游发展的体验化趋势:

1、体验式旅游是体验经济时代旅游消费的必然需求,它强调游客对文化的、生活的、历史的体验。

2、首先,从旅游的本质看,体验式旅游的核心属性之一;其次,从体验的内容来看,旅游是体验的大舞台。体验式一种参与经历,它能为参与者提供身心的享受,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最后,从核心理念来看,旅游业与体验经济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22、不同景区类型体验项目所要考虑的共性因素:

一、生态自然景区项目设计的共性因素:

资源:脆弱的自然环境或动植物系统,不可再生,原汁原味。

主题:可持续发展,亲近自然,净化身心。

市场:对游客素质有要求,适合大部分旅游者。

关注:环境效益重于经济效益。

二、历史城镇类型项目设计的共性特征:

资源:文化内涵丰富,文脉挖掘点多。

主题:穿越历史,体验原始生活,体会人文魅力。

市场:中高端旅游市场,主要面向文化程度高的旅游者。

关注:商业氛围不可太浓。

三、主题公园项目设计的共性特征

资源:人为营造,有一定文化赋予。

主题:创新性很强,重参与和体验。

市场:目标市场细分化,需求针对性强。

关注:防止重复和低水平建造。

四、旅游渡假区类型项目设计的共性特征

资源:自然环境良好并可进行人工建筑的构建,整合多种资源。

主题:休闲、康体

市场:特定顾客群,一般为高端收入者。

关注:向高层次发展,特色化应突出。

五、特殊民族文化类型项目设计的共性特征

资源:文化特色浓,差异化大,吸引力强。

主题:体验名族风情,尊重多元化。

市场:适合大部分旅游者,市场区分度不很大。

关注: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深层次挖掘。

23、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的特征:综合性、区域性、技术性、能动性。

24、旅游景区资源管理的基本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规划手段、行政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科技手段。

景区旅游资源管理:指运用规划、法律、经济、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对一切可能损害景区旅游资源的行为和活动施加影响,协调旅游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25、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a、端正景区开发与发展的思路;b、杜绝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c、实现旅游生态发展。即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以不违反生态规律为原则;d、坚持旅游景区开发的有序性;e、提倡文明旅游,杜绝旅游污染。

26、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在保持旅游景区资源原真性和文化完整性的前提下,是旅游景区资源既满足当代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又能满足后代人发展的需要,保持景区资源、环境、旅游的和谐、统一发展。

27、解决旅游景区超载的方案:第一、需求管理技术:a、价格调节、营销控制、教育和讲解。第二、供给管理技术:a、实行容量弹性化、b、增加实际旅游容量、c、采取定点保护措施、d、实施定量管理技术。

28、旅游景区营销管理:是通过旅游市场分析,准确确定市场目标,为旅游者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使之获得预期的旅游体验,是旅游景区产品实现交换的全过程的管理,是一种游客需求的管理。

旅游景区营销的特征:a、基于“口传”的景区形象;b、景区产品的共享使用权和暂时使用权;c、游客和员工都是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d、易受时尚的影响;e、可进入性的影响;f、淡旺季的影响;g、固定成本高,可变成本低;h、景区的属性差异化;i、景区营销主体的多元化。

篇6:旅游管理-旅游学概论复习资料

1.名词解释:国家旅游组织

国家旅游组织是指一个国家中为中央政府所承认,负责管理全国旅游行政事务的组织机构.2.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必要性何在旅游业的综合性意味着不同供给部门或行业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也暗示了一个旅游目的地中个旅游行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0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公共产品性质的社会服务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整体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0一个国家或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在市场上以何种形象出现,并非某一旅游行业或企业力所能及,因而需要该国或该地政府的参与和决策0在保护消费者利益和防止不公平竞争等方面,政府有责任对旅游业的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0为了防止或抑制旅游发展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促成可持续旅游的实现,政府必须要对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干预.3.在干预旅游发展方面,政府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一)需求管理

(1)旅游目的地的对外促销和宣传(2)控制游客进入量(3)通过控制价格去影响需求(4)通过为

到访旅客提供信息服务行使需求管理

(二)供给管理

01控制土地的用途02行使建筑物管制03市场管制04实行特别征税05实行投资鼓励政策

4.在推动发展旅游业和招商引资方面,政府又饿能采取的投资鼓励政策通常包括哪些? 01与减小项目投资额有关的优惠政策02与减小项目经营成本有关的优惠政策

5.国家旅游组织的基本职能包括哪些方面?

组织和促进国家旅游战略的实施0海外市场促销,包括在主要国际客源地区设立旅游办事处0确定需要由国家重点支持的旅游开发地区,并负责由国家财政资助的旅游开发项目的审批及其开发工作的监督和控制0就推进旅游业发展方面的有关配合问题,同其他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协调0旅游调研与统计,特别是分析和预测未来的市场需求0在与旅游相关的外交事务中代表本国政府0支持和参与旅游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即,支持和组织旅游教育和培训,以满足旅游业对不同层次专业人才的需要

6.简述我国旅游行政组织的设置状况

时至今日,不仅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经普遍设置了旅游局或旅游管理委员会,其行政辖区内的很多地区,市,县也都根据当地发展旅游业的需要设立了相应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我国的旅游行政管理体系也因此而主要有这三个层次组成国家旅游局0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旅游局0省级以下的地方旅游行政机构

7.简述我国旅游行业组织的目前状况

(1)全国性的旅游行业协会

目前全国性的旅游行业协会主要包括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旅行社协会,中国旅游饭店协会,中国旅游车船协会,等等,但由于后三者的业务工作开展都要接受中国旅游协会的指导,所以也可以说目前我国全国性的旅游行业协会主要是中国旅游协会CTA

(1)地方性的旅游行业协会

在地方层次上,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大都成立有各种名称不一的旅游协会,这些系会在性质上也都属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或民间团体,但在工作开展上接受当地旅游行政组织的指导.8.你对WTO PATA WTTC有哪些了解?

(1)WTO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全面设计国际间旅游事务的全球性政府间机构,同时也是当今旅

游领域中最具知名度并且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组织/宗旨是:通过推动和发展旅游,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与繁荣,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维护世界和平,在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

中,世界旅游组织特别关注发展中国家在旅游领域中的利益

(2)WTTC是一全球性非政府间组织,是全球旅游业中唯一代表私营力量的团体.成立于1990

年,由世界上逾百家著名企业的总裁董事长或首席执行官所组成,使命:一是促使人们深入认识旅游业对经济和社会的贡献,二是与各国政府展开合作,一边通过制定相应的额=政策去发掘旅游业的潜力,从而实现增加就业和创造财富的目的他的活动可以归纳为:1.全球性活动2.地区性活动3.经济研究

(3)PATA是一个地区性的非政府间组织,宗旨是发展促进和便利世界其他地区的游客前来太

平洋周边地区各国旅游,以及发展促进和便利该地区内各国居民在该地区内发展国际旅游

第七章

1.解释下列概念:旅游市场,市场细分

旅游市场:通常是用于指旅游产品的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即旅游需求市场或旅游消费者市场市场细分:旅游市场划分也称之为旅游市场细分化,所谓市场细分化,是指将一个整体市场按照消费者的某种或某些特点,将其分解货划分为不同的消费者群的过程.2.为什么要对旅游市场进行细分?其意义何在?

必要性;01对于大多数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来说,一般都难以有足够的实力吸引和满足所有各类旅游消费者的需要,因而他们有必要从整体旅游市场中,选择某些适合自己经营的旅游消费者人群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02对于有些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企业来说,尽管他们客观上,可能会有足够的实力去满足多种不同类型旅游消费者的需要,但出于优化经营的考虑,主观上也无意向国有类型的旅游消费者人群提供服务

意义:有助于选择和确定理想的目标客源市场0有利于有针对性的开发产品0有利于有针对性的开展促销

1.简述划分旅游市场的常用标准

地理因素 旅游消费者特征,需求或购买行为特点,旅游消费者的心理特点旅游供给形象

2.选择重点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需求量收入水平价格同类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兴趣和偏好

1.你如何认识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客源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为什么?

01距离欧美重要客源地较远02.周边国家激烈竞争03.开发旅游产品和产品质量方面存在问题04.目的地营销和海外促销工作仍有待改进

2.简述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

01.市场规模大,发展潜力足02.短程旅游所占比例大03.旅游活动开展形式以散客为主04.消费总额增长快人均低

3.简述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特点

增长速度快出境旅游目的地选择范围拓宽客流流向以亚太地区为主港澳游份额最大

4.简述并解释我国目前对出境旅游类别的划分

出国旅游(公民自费旅行团形式前往经国家批准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开展旅游活动)边境旅游(从指定的边境口岸出境到邻国指定的边境区域旅行团形式)港澳台旅游(港澳自由行 组团形式)

1.解释下列概念:国际收支平衡,旅游出口,旅游乘数,可持续发展,旅游承载力

国际收支平衡: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同其他国家发生经济往来的全部收入和支出平衡 旅游出口:接待国际入境旅游也是一种出口

旅游乘数:使用一测定来访旅游者的单位消费额对旅游目的地经济影响程度的系数 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

旅游承载力:在不至于导致当地的环境质量和来访游客的旅游经历质量出现不可接受程度的下降这一前提之下,一个旅游目的地所能接受的最大游客活动量

2.试归纳旅游的发展对目的地经济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正面:01有助于增加外汇收入和平衡国际收支02有助于增加内需和回笼货币03.增加目的地经济收入04.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05增加政府税收06.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07.增加就业机会000000消极:01.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02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03过度依赖旅游也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

3.是否对一个大国经济不应过度依赖旅游业

01.有可能会出现劳动力和生产自恋限制或者严重失业的问题,从而带来严重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02.如果客源地出现经济不景气。接待地很难保住扩大市场0.旅游需求还收到接待地区各种政治经济社会乃至某些自然因素的影响

4.解释旅游城乘数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公式

乘数=1/s+m或者乘数=(1-L)/(1-c+m)

5.是观察和归纳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积极:01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02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03.有助于促进横祸环境的改善04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05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和促进世界和平0000消极:01不良的示范效应02.干扰东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03.当地文化的过度商品化

6.旅游对目的地环境的影响

积极:01是历史建筑和古迹得到维护回复和休整02.是休闲和娱乐场所以及相关设施的数量得以增加03是道路交通运输服务等基础设施得以改善04是旅游接待区的环境卫生得以重视 消极:01只是水体和空气质量的下降以及噪声增加02.只是人口密度变大交通阻塞03是当地历史古迹的原始风貌甚至存在寿命受到威胁04.加剧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损害05是当地原有景观遭到破坏

7.在预防和控制旅游的消极影响方面,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篇7:新编旅游景区管理复习思考题

革命民主主义派由平民出身的知识分子组成,代表人物车尔尼雪夫斯基。主要刊物《同时代人》、《祖国纪事》等。

民粹派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代表人物米海伊洛夫斯基。主要刊物《俄国财富》、《欧洲通讯》等。

两派报刊在宣传内容上的共同点是:主张消灭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特权制,主张废除土地私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

不同点是:后者否认农奴制废除后资本主义必然在俄国发展的历史规律,提出为保护小生产必须遏制资本主义发展。㈠革命民主主义派的报刊 1.《同时代人》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派的文学和社会政治杂志。1836年由普希金在彼得堡创办。开始为季刊,1843年改为月刊。该刊一度以登载文学作品为主,脱离现实政治斗争。1847年以后,别林斯基主持下,为该刊制定了抨击农奴制度,宣传革命民主主义派思想的纲领。19世纪50年代的后五年,车尔尼雪夫斯基成为《同》的主要编辑。在刊物上发表大量论文、书评和小品文,坚决捍卫农民的利益。1962年,沙皇政府对革命民主主义运动进行镇压。车尔尼雪夫斯基被捕,《同时代人》被禁。2.《祖国纪事》

文学和社会政治月刊1839年在彼得堡创办。前期由别林斯基主持评论栏目,这一时期,该刊积极宣传唯物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同保守派作斗争。后别林斯基转投《同时代人》,《祖国纪事》战斗性有所减弱。1848年以后逐渐带有学院派色彩。在涅克拉索夫时期,成为俄国先进的民主思想的合法讲坛,并同西欧俄社会主义运动建立了广泛的联系。1877年涅克拉索夫去世,米海伊洛夫斯基任主编,该刊成为民粹派的宣传阵地。3.《钟声报》P206

㈡民粹派的报刊

1.《祖国纪事》见上面 2.《俄国财富》

俄国科学、文学和政治旬刊1876年在莫斯科创刊,同年迁彼得堡。杂志创刊之初,刊登了许多研究经济问题的文章,是民粹派宣传其主张的重要讲坛。80年代后,米海伊洛夫斯基逐渐蜕变为自由民粹主义者,《俄》也随之发生变化,成为自由民粹派的机关报。90年代起,登载了一些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907年革命后,《俄》改变编辑方针,政治上保持中立,1918年停刊。

无产阶级报刊的产生与发展 ㈠工人报刊

1.《工人曙光报》

俄国历史上第一个工人秘密刊物。1880年2月15日由俄国北方工人协会创办,协会领导人哈尔图林任编辑。哈尔图林通过《工》宣传协会纲领,指出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先进作用,主张工人与农民联合起来,争取共同的政治权利,为最终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而斗争。2.《工人报》

全俄第一份社会主义报纸。1897年8月在基辅秘密出版。他的创办标志着俄国工人报刊日趋成熟。《工人报》的办刊宗旨是:使工人认识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和历史使命,为在俄国建立统一的社会民主工党而斗争。《工人报》及时报道国内各大城市工人斗争消息,对西欧无产阶级运动中发生的大重大政治事件也有评论。

㈡全俄政治报 1.《火星报》

1900年12月24日,第一份全俄政治报——《火星报》在德国莱比锡创办。其宣传内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同经济派论战和宣传党的纲领。《火星报》组织工作的特点是:通过代办员网同各地方组织建立密切的联系,为建党奠定了组织基础。

2.《火星报》时期列宁的新闻思想 ①关于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列宁认为,思想性、坚定性、政治路线的明确性以及对敌斗争的不妥协性,是机关报极为重要的品格严格按照马克思主义方针办报。②关于报纸的功能

列宁指出:“报纸不及时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列宁认为,通过报纸集中地、系统地向全中进行革命的宣传鼓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批判机会主义观点,讨论党的策略纲领,就能改变党内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状况,为建党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③关于出版自由

列宁指出俄国工人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是政治斗争,其首要任务时争得政治自由,而取得政治自由的首先要求是争取出版自由。④关于报纸的群众性 列宁在文章中指出,一定要把机关报办成一切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机关报。大家都来畅谈对运动的贡献和在运动中的收获。这样,就能办好全俄社会民主党人的机关报

㈢布尔什维克报刊 1.《前进报》

布尔什维克的第一份机关报。1905年在日内瓦创办。周报。是列宁为反击孟什维克的进攻,捍卫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而创办的。该报继承了旧《火星报》的传统,同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因后来创办新的机关报《无产者报》,《前进报》于1905年5月终刊。2.《无产者报》

布尔什维克继《前进报》之后创办的新的中央机关报。1905年5月在日内瓦创刊,同年11月停刊。该报的首要任务是宣传布尔什维克党的“三大”的决议。同时还揭露了孟什维克企图分裂党的阴谋,号召党员和工农群众紧密团结起来,共同贯彻三大决议,为准备武装起义而斗争。

3.《新生活报》

布尔什维克党的第一份合法日报。1905年11月在彼得堡创办。在列宁的领导下,《新》配合党的中心任务——准备武装起义,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指出只有武装斗争才能决定国家命运,才是革命胜利的唯一保障。《新》这种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旗帜鲜明的战斗风格,引起了资产阶级政治家的恐惧和仇视。《新生活报》的革命宣传,充分体现了列宁倡导的党性原则。由于报纸始终坚持无产阶级立场,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4.《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

在《新》上发表,列宁撰写。文中鲜明地提出了党的出版物的党性原则。列宁认为,党的出版物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写作时也不能成为个人或集团的赚钱工具,也不能是与无产阶级事业无关的个人事业。列宁指出,对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写作时也应当成为整个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成为有整个工人阶级的觉悟的先锋队所开动的一部巨大的社会民主主义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写作事业应当成为社会民主党有组织的、有计划的、统一的党的工作的一部分。

5.《真理报》

列宁亲自筹划领导下创办的大型群众性政治日报。1912年5月5日在彼得堡问世。该报是布尔什维克全额性的政治讲坛,是真正的工人的报纸。《真理报》大量刊登工人通讯,介绍工人生活、工作情况,他们遭受的剥削、压迫,以及各个企业罢工的消息。也是依靠工人们的捐款,《真理报》才能出版。《真理报》读者范围之广、影响面之大,是当时俄国的其他报纸无法比拟的。1917年,《真理报》复刊。这一阶段的《真理报》为准备和实行十月革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揭露临时政府的本质,宣传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2宣传列宁的《四月提纲》,以此来统一全党思想。3宣传四月代表会议精神,促进苏维埃改组。4直接宣传和推动十月武装起义。1917年10月27日,《真理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份中央机关报。

卫国战争时期苏联报刊(以《真理报》为例,被称为是卫国战争年代一份最先进的前线报刊)它的宣传内容: 1宣传保卫祖国思想,鼓舞人民的抗敌斗志

《真》毫不隐瞒祖国面临的巨大危险,冷静地指出,祖国的命运有赖于每一个苏维埃人的努力,有赖于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在前线形势十分危急的时刻,《真》打破严格的版面布局,在不固定的位置刊登列宁关于保诶祖国的雨露和斯大林向首都人民发出的战斗动员令。《真》的宣传与号召为莫斯科保卫战注入了巨大的力量。2 报道卫国战争的重要战事 《真理报》是卫国战争历史的忠实记录者,它记载着苏联红军从莫斯科走向柏林的光辉历程。在报道前线战事时,报纸把重点放在分析战争形势及战争每一阶段特点、揭示苏德双方军事力量对比、指出红军指战员和广大民兵的主要任务等方面。在报道卫国战争主要战事的同时,《真》还以大量笔墨介绍了为国捐躯的苏联英雄的事迹,为战斗者的苏联人民树立了楷模。3 号召后方人民支援前线

报纸号召后方民众,调动全部人力物力,支援前线。其中包括:保卫劳动果 实的号召、提高工作效率的呼吁、关于苏联人民支前行动的报道、劳动竞赛 报道。

在《真理报》的宣传和倡导下,苏联后方的爱国主义运动此起彼伏,有力地 推动了战时经济的发展,给苏军很大的支持。4 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本质 总之,在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真理报》是全党全国的舆论中心,是思想战线上的反法西斯的前沿阵地。

1《关于出版问题的法令》

1917年11月10日列宁签署发布。

《法令》宣布查封下列报刊:煽动公开对抗和不服从工农政府者;通过恶意中伤,歪曲事实来制造混乱者;挑动从事犯罪活动者。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公布的第一个出版问题法令。

2.列宁在革命胜利前后表述的主要报刊思想

革命胜利前后列宁的主要报刊思想: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报刊思想,对无产阶级报刊的性质、任务、功能等有精辟的阐述: 1关于报刊的宣传组织作用:列宁指出: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

2关于报刊的党性原则:列宁一贯认为,无产阶级党报应该明确坚定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

3关于新闻出版自由:列宁十分重视新闻出版自由对无产阶级的重要性,又强调新闻出版自由的阶级性质。批判了资产阶级出版自由的虚伪性。

④关于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在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以后,列宁提出了“报纸刊物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的新方针。

⑤关于群众办报和舆论监督:列宁一贯重视发动群众办报。一定要让所有革命民主主义者都来写稿,都来报道有关运动的消息,发表自己的意见。

3.卫国战争时期苏联报业的主要做法和业绩

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历时四年的卫国战争爆发,苏联报刊全面转入战时状态,报刊的结构也作了相应调整。1 停办、合并了一批民用报刊。减少报纸篇幅,限制出版期数和发行份数。3 大力发展军事报刊。

在卫国战争前线,还出版了一批前线报。前线报是一种新型的军事指挥报纸,他在战争进程中虽战线数量的变化而增减。由前线指挥部和政治部出版,读 者对象是各级指挥员和广大士兵。

④ 在报纸组织结构调整的同时,按党和政府的要求,苏联报刊全面转入战时轨 道,开始声势浩大的抗战宣传。宣传内容包括: 第一,宣传保卫祖国思想,鼓舞人民的抗敌斗志 第二,报道卫国战争的重要战事 第三,号召后方人民支援前线 第四,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本质

4.苏联新闻体制形成的背景、基本特点、历史评价

新闻体制,包括新闻机构的归属形式和对它的干预形式两层含义。㈠形成背景

1确立新闻体制的归属形式

1907年俄社会民主工党“五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由中央委员会指定在自己监督下进行工作的中央机关报编辑部。

“五大”的表述,70年来一直保留在联共(布)历次党章上,未作任何改动。

它回答了新问题之所包含的第一层次问题,即新闻机构的归属形式问题:党报编辑部由党中央委员会指定,并接受其领导和监督。2对新闻机构的干预形式

这个问题党章没有说明,也就为党的领导者们提供了自由天地。⑴列宁对新闻体制的深层次设想

列宁设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对报刊的管理应由行政干预转变为法律制约,同时应加强报纸对党的工作的监督作用。

遗憾的是,列宁的这些想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相反他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报刊思想却被绝对和模式化了。

⑵斯大林时期确立高度集中的新闻管理体制

在斯大林当政的近30年时间里,在主客观因素的联合作用下,苏联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性的新闻管理(干预)体制。㈡基本特点 信息来源单一 2 言论高度集中 3 报业无法可循 4 实行新闻检查 5 建立编委会制度

㈢历史评价

苏联新闻业的这种管理体制,可以通过集中调控和层层把关,实现党对各级组织和广大群众的强有力的舆论引导,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体化为全民的行动。在许多情况下,它的优越性十分明显。而在和平建设时期,其弱点也就逐渐显露,成为一种消极因素。5.苏联报业改革的过程和这场改革失败的原因 ㈠改革过程

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总书记之前,苏联新闻业处于一种僵滞的状态中。1985年,戈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一场大规模的改革运动就此拉来序幕。1986年苏共二十七大上,戈极力倡导新闻界“公开性”、“透明度”。按照戈的要求,从1985年底到1986年初,苏联新闻媒体在宣传方针和内容上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具体表现: 1 公开暴露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 2 大量触及时政、历史“敏感问题” 3 不同观点激烈交锋 在“公开性”原则引导下,在新闻媒体的积极推动下,苏联的新闻舆论完成了从统一到分散、从有序到无序的转变,为苏共解体、苏联解体埋下了伏笔。㈡改革失败原因 6.塔斯社

新闻社P265

第三节.独联体国家的新闻传播事业 1.俄罗斯新闻业现状

目前,俄罗斯新闻体制特点: 1多样化的媒体归属形式。包括: 国家直接控制的新闻媒介;国家控制之外的媒介;政党报纸;社会团体报纸;商业报纸。2多样化的媒体调控形形式。包括: 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大众传播媒介法》

俄罗斯联邦1991年12月通过。该法一方面赋予新闻界许多前所未有的宽松条件和活动领域,同时也规定了新闻报道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界定了当局所能接受的“言论自由”和“舆论自由”的范围。

2.独联体其他国家现状: 1新闻媒体纷纷改换门庭。2出现了“信息贫乏”状态。3报业活动出现无序局面。

篇8:新编旅游景区管理复习思考题

1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因

在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 我国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仍然延续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 即国家既是景区的经营者, 也是景区的管理者, 景区的管理、保护和开发经费均由国家财政负担, 景区门票及其他旅游项目由国家定价, 一般定价较低, 与市场规律不符。这种管理体制, 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条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旅游业发展逐步向民营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其弊端日益突显。一方面, 景区的经营者没有自主经营的权力, 也不承担盈亏的结果, 基本不按市场规律运行, 效率低下, 从而导致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 其价值得不到合理的体现。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建设也缺乏资金, 即便是开发, 也属于比较低级的资源开发。另一方面, 政企不分、事企不分导致责权不明确, 互相推卸责任。同时, 因为我国的土地及其旅游景区的风景名胜、文物、山体等旅游资源名义上属于国家所有, 但实际管理中, 中央、省、市、县各相关单位都可以出面经营, 同一景区内, 建设、旅游、文物等都可以插手进行管理。比如庐山出现了海拔800米以下归星子县管理, 海拔800米以上归庐山管理局管理的尴尬局面。这种表面上各单位都可以进行管理的体制, 容易产生在利益上的矛盾和责任中的互相推诿, 实际上会造成景区无人管理的局面。

2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积极意义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积极意义,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可以解决景区发展资金紧张的问题。在市场经济背景下, 资金和生产要素总是从生产效率低的部门流向生产效率高的部门。在旧的管理体制下, 很多景区因为资金不到位, 旅游资源处于低层次开发状态, 造成资源很大浪费。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 可以引进市场参与景区经营管理, 从根本上解决景区发展资金紧张的问题, 为那些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但缺乏资金的地方寻求有效的发展途径, 闲置的资源可以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老景区可以得到高品味包装, 增强景区活力, 加快旅游业发展。

第二,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旧的旅游景区管理体制下, 政府既是景区的所有者, 也是景区的经营者。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改革要求政府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 明确权责, 为旅游景区管理和发展建立良好的监督体系, 促进旅游业的良好发展。

第三,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我国旅游资源丰富, 但是开发利用效率低,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目前, 我国绝大多数的旅游景区、景点都是国有体制, 相当一部分旅游景区管理都是接待型等计划经济的产物, 难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 资源配置的方式分为市场和计划两种, 市场配置更能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实现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 不是所有制的改革, 而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轨。根据厉以宁教授资源配置学说的观点, 市场经济的逻辑是, 只有在市场干不了或干不好的方面, 才有政府干预的必要。同时要求政府的一切经济职能都必须围绕市场来展开并通过市场来实现。我国旅游景区管理, 要实现旅游资源合理有效开发, 就必须实现市场与计划的有效结合。

3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引进市场机制, 所以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旅游资源保护与市场机制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矛盾。反对的专家认为, 旅游景区具有游览、审美、教育、启智、科研等多种功能, 而市场经营以经济效益为目的, 不利于旅游资源保护和景区可持续发展。同时, 旅游资源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公共资源, 现行改革因为缺乏相关法律的保障, 又加上旅游资源价值难以科学评估, 但是景区因为长期缺乏资金, 渴望寻求资金心切, 急于引进市场机制, 可能会在改革过程中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另一方面, 主张进行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专家认为, 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引进市场机制, 其追求利润的根本和依托是旅游景区和景点, 只有保护好旅游景区资源, 才有资本追求长远的利益。这样, 旅游景区资源的保护与市场经营者追求经济利益是正向关系, 排除了市场经营者短期经营行为。综上分析, 旅游景区资源保护与市场机制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社会和环境保护是景区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4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思路

4.1 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认清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是实现旅游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国际旅游业顾客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 (1)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尹玉涛

摘要:本文分析了旅游市场国际游客满意度的相关影响因素, 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提升国际游客满意度的相关策略, 为国际旅游市场内相关企业的决策者及管理者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国际旅游顾客满意度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00 (2010) 03 (b) -116-02作为服务产业中的朝阳产业,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

重要, 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支柱产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影响下, 国际旅游业近年来在我国蓬勃发展,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可低估, 且在出口创汇、弘扬文化及招商引资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服务业内的企业而言, 提高和保持顾客满意度对企业的总体发展至关重要, 旅游业自然也不例外。从笔者对秦皇岛市的一些旅行社及涉外宾馆管理者的访谈中可以了解到, 国际游客对我们的一些旅行社及涉外宾馆酒店等企业的服务时有投诉、抱怨,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根据我们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09年秦皇岛市来自俄罗斯及韩国的300多名的国际旅游者的满意度进行的计算, 在调研样本心目中我们所提供的服务虽然可以令人满意, 但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因此, 本文致力于研究提升国际游客满意度的相关策略。

(1) 基金项目:2009年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 (第一批) “秦

皇岛市国际旅游业顾客满意度评价研究” (项目编号:

要使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实施, 必须从思想上进行改革。作为一种新事物的诞生, 改革肯定会遇到很多新问题, 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加强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 是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实行民营化、集团化、国际化,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 旅游业作为经济产业, 也必须走向市场, 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这样才能提高竞争力。在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改革中, 必须转变“国有必须国营”的观念, 既要大胆地吸收国外旅游景区管理的成功经验, 积极引进市场机制, 又要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管理情况, 合理有序地将我国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推上市场。

4.2 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 使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有法可依

从全国旅游产业发展的管理支撑体系上看, 研究制定针对旅游景区管理的法律法规是整个旅游业发展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旅行社因为有《旅行社管理条例》和《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这两个行政法规,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能够比较有效地实施旅行社市场管理。相对而言, 旅游景区管理则出现了“短腿”现象。要想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 必须首先明确行业主管部门的景区管理职责。因此,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使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有法律保障。具体分为下面三个层次:一是整理现行立法, 将不适应景区改革发展需要的法规予以修改或废止, 并尽可能使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 并同时尽量向国际通行做法靠近;对不利于操作的制度制定相应配套的细则;废止一切内部

1国际旅游业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体上来看, 旅游业内服务的完成是旅游服务企业 (旅行社、宾馆、酒店及旅游景点等) 与旅游者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 而服务既是这一互动过程产生的平台, 又是这一过程作用的结果。此外, 对于个体企业而言, 旅游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 竞争因素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因此, 本文决定从顾客和旅游服务企业及竞争者三个方面来分析服务抱怨及不满所产生的原因。

1.1顾客因素

国际旅游业中顾客的最大特点之一是顾客本身的多元文化背景。根据芬兰著名学者格鲁斯教授对服务质量的定义, 服务质量不同于有形商品的质量, 它是存在于顾客脑海中的一个概念, 即服务质量是感知质量, 而不是客观的技术指标及技术参数。多名学者对不同服务业内的顾客感知服务质量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 顾客的不同属性, 不同知识背景及不同的经历都会对服务质量的感知产生影响, 即针对同一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同一服务过程, 不同属性的顾客做出的反应可能有较大的差异, 而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对这

规章, 确保法律政策的透明性;地方法规, 应以国家立法为标准, 不得与其抵触。二是根据改革实施的需要, 适时研究制定新的法律法规, 以免出现法律真空, 包括把一些政策性的内容上升为法律法规, 保障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进而保障旅游业健康发展。三是协调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内容, 如涉及旅游者权益较多的民法、商法等。

4.3 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为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与国外国家公园管理相比, 我国景区经营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专业化水平也不高。同时, 我国旅游者文化素质与国外游客相差较远。引进市场机制, 争取与国际管理接轨, 提高人的文化素质至关重要。具体来说, 应该加强景区经营管理者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另一方面, 应该加强旅游者宣传教育, 不断提高其环境和资源保护意识。争取开创一个“人人学旅游、人人爱旅游、人人办旅游”的新局面, 使我国人民真正成为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支持者和实施者。

参考文献

上一篇:哈工大工程热力学试题下一篇:安全生产百日专项督查行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