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血-2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

2024-07-28

临床用血-2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共12篇)

篇1:临床用血-2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和用血报批登记制度

1、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2、临床经治医师须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针进行综合评估,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订输血治疗方案,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3、患者病情需输血治疗时,由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要求申请单填写规范,字迹清晰,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血库备血。禁止电话和口头备血。

4、用血申请分级管理详见《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

5、需急救用血时,在用血事后按以上要求补办相关手续。

6、决定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风险,征得患者或近亲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

7、为了更好地开展成分输血,凡输注全血一律要经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根据用血制度履行申报手续,由科主任签字后报医教科及业务院长批准(急诊用血例外)。未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的输血科不得发血。

8、对于RH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及时通知临床,确认备

血量,由主治医生和病人或病人家属签名后,与市中心血站联系相应血液,并及时将联系进展通知临床。

9、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正确运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自体输血技术及亲友互相献血工作。

10、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血库填写登记表,到中心血站或采血点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篇2:临床用血-2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

1、临床输血由临床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包括血浆),注明输血量及成份,上级医师核准签名,报输血科备血,并在病程记录 中注明用血理由。申请单上要写明用血时间,平诊输血需提前一天报输血科(急诊、抢救可当天用血)。输血申请单由输血科存档保管。电话、口头备血无效。

2、申请用血必须抽取受血者血液3mL连同申请单送检验科备用。如果用血量超过800 mL以上,标本须酌量增加。

3、受血者配血实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的,逾时需重新抽血。

4、血液均有不长的保质期,所有用血量尽量按照病情需要申请避免浪费。

(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临床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二)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三)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四)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2000毫升的,须同时填写输血会诊单,经输血科医师(血液科医师兼)会诊报输血科主任审批。(急诊用血可事后补办报批手续)。输血科医师(血液科医师兼)应及时会诊,与临床医师共同拟定合理的输血治疗方案。

急诊用血事后应当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5、备用血以两天为限,逾期无效,但需延期使用者必须预先通知以便及时补充备血。

6、输血会诊内容应包括是否具有输血适应症,明确输血成份、用血量及输血时间和输血注意事项等。

7、输血申请单由输血科存档保管,输血会诊单随病历保存。

8、每次输血前都必须执行输血申请制度。

9、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治医师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讲明输血的目的、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

10、输血科建立严格的血液收领核查、发放核查、入库登记,保证用血安全。临床科室应当有专人持配血单领取临床用血,对不符合要求的血液应当拒绝领用。

11、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给患者输血前,应严格核对,并将输血情况记入病历。如出现输血反应等情况,应详细记入病程录。

12、临床领取用血时,务必认真查对,一经出库不能退还.2

13、以上未尽事宜,以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为准。

紧急用血管理制度

1、接诊医师及时、正确地判断病情,对于需要紧急输血的患者,及时填写或打印《临床输血申请单》。同时医护人员采集血型和交叉配血的血样。

2、由医护人员将《临床输血申请单》、血型和交叉配血的血样送到输血科。

3、输血前检查包括:转氨酸、乙肝五项、丙肝病毒抗体,艾滋病毒抗体、梅毒血清等试验。如遇急诊,输血前必须留血样备查输血钱检查。

4、开输血申请单的首诊医师,负责追回输血前检查的结果并张贴到病历上。

5、输血科工作人员接到患者标本,立即进行血型检验并做好交叉配血。相合方可发血。

血液储存管理制度 目的

规范已合格入库血液成分的保存方法、保存条件,确保血液保存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适用范围

适用于血液入库后和发出前的整个保存过程中。职责

3.1值班岗位人员执行;

工作制度

4.1血液运输及入库应由具有相应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操作,血液保存区域除本科室人员外,非授权人员不得入内。

4.2值班岗位人员负责血液保存区域内安全,需做好防火、防盗、防水淹等工作。

4.3血液贮存设备不应做为它用,待检血液应单独存放,不

能与合格血液成分混放。

4.4血液保存设备应运行可靠,温度均衡,有温度记录。4.5值班人员负责每天检查四次贮血冰箱温度。

4.6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温度、湿度适宜。4.7各种血液制品标准保存条件。

4.7.1全血和红细胞悬液分别保存在2~6℃有明显标识的专用储血冰箱内。

4.7.2新鲜或普通冰冻血浆保存于-25℃以下有明显标识的专用储血冰箱内。

4.8血液制品正常保存状态

4.8.1全血和红细胞悬液标识清楚,外观颜色正常,无溶血、凝块、气泡、渗漏 及冰冻等状况。

4.8.2冰冻血浆标识清楚,外观颜色为淡黄色,包装完好。

4.9 每周做好冰箱的消毒、清洁。

4.10血液制品的存放

4.10.1按照储存要求进行储血。

4.10.2血液存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血液成分正常周转,保证血液质量并杜绝血液浪费。

4.10.3全血和红细胞悬液应按时间次序竖直摆放在冰箱内的储血筐中,不得紧密堆积;值班人员每天应对储血架整理一次,便于发血时查找。

4.10.4冰冻血浆应按血型整齐存放在专用低温储血冰箱内。

4.11库存血液配发原则

4.11.1值班人员每天应及时作废过期的配血记录,选择可供配血的血液记录时应遵循由旧到新的原则;

4.11.2血液发放时也应遵循由旧到新的原则,以确保库存血液得到合理周转,既为临床提供高质量血液,又避免血液浪费。

血液入库验收制度

1.对入库血液必须按规定项目(血型、编号、姓名、采血日期、保存期、采血者、血站名称、许可证号、保养液标签)严格检查。

2.验收内外包装是否符合标准,有无漏袋,有无交叉配血管等。

3.凡符合标准规定的血液,分血型详细登记入库。4.凡不符合要求的血液,血库有权拒收。5.做好入库登记统计并

6.加强与各科室的团结协作,确保安全用血

血液发放管理制度

1.配血合格后,输血科通知临床用血科室,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

2.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3.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4.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报废血液管理制度

1、输血科应注意进库血液的失效期,以防止不必要的浪费,血液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2、输血科因某种原因需要报损血液的,须填写血液报损申请单,报输血科负责人。

3、输血科负责人核实血液报损原因,上报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有关领导报批。

4、报损血液批准后,报批单登记备案,以防查处。

5、血液报损后按照医疗废物管理。

血袋回收管理制度

1.为保证临床安全输血,减少血液传播疾病发生,严格执行血袋回收登记处理制度。

2.病人输血结束后,值班护士将血袋刺针孔处折叠,并用胶贴粘贴,防止余血流出。将血袋注明科室、受血者姓名,在1h内返还输血科。

3.输血科人员与临床护士对血袋进行认真核对后,将血袋放入集中保管容器内。

5.发出血液袋数目与输血完后返回血袋数目必须一致。6.集中保留7天后,输血科人员将血袋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进行封存,交专职人员进行无害化处理。

输血申请制度

1. 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备血。

2. 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上报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3. 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采用配合型输血。

10

配血标本采集查对送检制度

1.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诊、床号、血型和诊断,均无误后采集血标本3毫升。

2.配血标本需用 EDTA 抗凝剂抗凝,受血者配血实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 3 天之内的。

3.临床科室必须派医护人员送标本,家属及其他非医务人员不得送标本.4.标本送到输血科后由送标本人在《标本接收登记本》 上登记,内容包括:病人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送标 本人签名及送到时间(具体到某时某分)。

5.输血科接收标本时,必须核查标本与输血申请单上病人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是否一致,核查无误后接收人签名,并编号。若有错误或不清楚之处,记录于《不合格申请单和

11

标本登记本》,并立即通知临床科室,由临床科室派医务人员来确认并改正后方可接收:标签空白的标本立即退回临床。

6.标本拒收准则:(a)由非护士(病人或其家属、护工等)送达的标本。(b)试管上未标明病人姓名或科室、床号。(c)交叉配血申请单上未注明病人的血型(病人刚入院未做血除外)。(d)交叉配血申请单上未标明血液制品的种类或数量。(e)保存期超过输血前三天的标本不能用于交叉配血。(f)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标本溶血(溶血性贫血除外)。(g)申请单上无医生签名。

7.输血科接受标本后根据用血日期将标本编号,并将标本按急诊、治疗、手术备用、预约四类分类存放,分别处理。8.实验前必须观察标本有无溶血、长菌等异常现象,标本有异常立即通知临床重新抽血。

12

血液输注制度

一、血液从血库取出后30min内进行输血,输血前将血袋内成分轻轻摇匀,避免剧烈振动,输血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输入的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酸性或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溶液,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

二、输血时,必须由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血型(包括Rh因子)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严格执行“三查十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血液质量、输血装臵是否完好;十对即对受血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鉴定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液成分、血量、血袋编号。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三、输血前、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13

四、输血过程中应掌握先慢后快原则,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观察15min无不良反应后,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要求发血到输血结束最长时限为4小时。输血全过程和输血后30min内都必须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输血审批制度

1. 严格控制800mL以下的输血申请,失血量800mL以下原则上不输血,确因病情需要须经科主任批准。2. 申请输血量大于800mL,由科副主任或主任签字,大于2000mL,须经输血科会诊,由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批准。3. 急救输血大于800mL,必须经主治医生签字,1000mL以上须经科副主任或主任签字。

14

受血者输血前检查制度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对于手术用血应事先做好计划。对输血量及所需各种 成分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要严格掌握;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梅毒抗体、爱滋病抗 体和谷丙转氨酶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患者需要输血时,医生应向家属讲请输血的利弊,与患者共同签定输血同意 书后方可输血;输血申请单由经治医师填写,严格执行审批制度,经上级医师审签后同血样 一起提前呈交输血科;为做到有计划地供血,除急诊外,凡需输血者均应提前申请,报医务科批准,各种血液成分应提前1天,全血及红细胞悬液<2000ml提前2 天,2000ml以 上者提前3天,<3000ml者应提前4天;工勤人员和家属一律不许代替医护人员取血和代替医师签字、填写血型、用 血量以及改填输血申请单;取血者与发血者应严格执行“双查双签”制度,共同认真查

15

对科别、姓名、住院号、血型、血类、储血量、输血日期、交叉配合结果和血液质量,以确保输血安全

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及处理登记制度

1、临床用血科室在输血时要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2、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记录、受血者及 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 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

3、患者输血前应做好输血前输血相关传播疾病项目的检测,并保存相关原始资料。

4、若怀疑由输血引起的输血相关传播疾病应立即报告输血科,做好相关资料的登记,检测相关试验,并报告医院感染科。

16

输血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和处理管理制度

为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提高输血风险的防范意识,保证输血工作质量,输血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

1、严格执行输血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和处理管理程序。

2.一旦发生差错事故,相关科室应立即做好下列工作:①第一时间向相关科室主任报告(患者所在科室主任和输血科主任),不得隐瞒;②积极做好相应的补救措施;③对差错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当前已造成的后果作出详细记录,并分析差错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④妥善保管输血相关记录和物料。

3、临床相关科主任接到报告后,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立即做好下列工作:①组织本科室人员迅速处理,竭尽全力减轻差错事故所导致的危害;②在相关科室和输血科主任的参与下,对差错事故作出初步分级和责任判断,并尽快以书面材料的形式报告医院职能部门和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③对初步分级属于严重差错或事故的,应会同输血科主任立即

17

向输血分管领导和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报告;④协助职能部门和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对差错事故的调查处理。

4、输血科主任接到报告后,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立即做好下列工作:①组织本科室人员迅速处理,协助相关科室做好补救措施,竭尽全力减轻差错事故所导致的危害;②参与差错事故的初步分级和责任判断,并尽快以书面材料的形式报告报告医院职能部门和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③对初步分级属于严重差错或事故的,应会同相关科室主任立即向输血分管领导和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报告;④协助职能部门和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对差错事故的调查处理;⑤对可能属于血液质量问题引起的差错事故,应立即报告毕节市中心血站。

5、分管领导或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相关科室和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对差错事故进行调查处理,竭尽全力减轻差错事故所导致的危害;对初步调查结果认定为事故级的,应立即向院长汇报,并应及时向卫生局报告;对属于血液质量问题引起的差错事故,应会同毕节市中心血站进行调查处理。

6、输血差错事故分为一般输血差错、严重输血差错和输血事故三级,输血事故为最重级。对差错事故的认定、性质、等级和处理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行。对发现差错事故后不按规定及时报告,或刻意隐瞒的科室和人员,一旦查实,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18

7、相关科室主任在报告时提交的书面材料应包括:①差错事故发生的经过;②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③差错事故的初步处理意见;④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等。

8、进行输血差错事故调查处理前,所有与输血相关的记录、标本和血袋等应妥善保存,不得擅自更改或销毁,必要时应进行封存管理,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封存或启封差错事故相关资料时,对一般输血差错,由医院分管院长和患方代表双方共同负责;对严重输血差错或输血事故,由医院分管院长、患方代表和市血站代表三方共同负责。

19

标本的采集、送检、接收、登记、储存、无害化处理制度

1.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诊、床号、血型和 诊断,均无误后采集血标本3毫升。

2.配血标本需用 EDTA 抗凝剂抗凝。受血者配血实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 3 天之内的。

3.临床科室必须派医护人员送标本,家属及其他非医务人员不得送标本:标本需装入加盖专用容器运送。

4.标本送到输血科后由送标本人在《标本接收登记本》 上登记,内容包括:病人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送标 本人签名及送到时间(具体到某时某分)。

5.输血科接收标本时,必须核查标本与输血申请单上病人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是否一致,核查无误后接收人签名,并编号。

20

6.标本拒收准则:(a)由非护士(病人或其家属、护工等)送达的标本。(b)试管上未标明病人姓名或科室、床号。(c)交叉配血申请单上未注明病人的血型(病人刚入院 未做血除外)。(d)交叉配血申请单上未标明血液制品的种类或数量。(e)保存期超过输血前三天的标本不能用于交叉配血。(f)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标本溶血(溶血性贫血除外)。(g)申请单上无医生签名。

7.输血科接受标本后根据用血日期将标本编号,并将标本按急诊、治疗、手术备用、预约四类分类存放,分别处理。8.实验前必须观察标本有无溶血、长菌等异常现象,标本有异常立即通知临床重新抽血。

9、对超出存放日期的血样标本、血袋进行定期无害化处理,并记录

21

报告单审核制度

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2、所有输血工作中的检验,均须查对检验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

3、检验后,应复核结果。

4、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住院号、姓名、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袋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等,并检查取血人签名是否正确。

5、发血后,受血者血液标本臵2-8℃冰箱保留7天,以备必要时查对。

22

报告请示制度

凡遇下列情况,必须及时向科室主任报告,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

1、仪器不能正常工作时。

2、急诊输血RH血型为阴性时。

3、血型鉴定不明确时。

4、交叉配血试验异常时。

5、一次性输血超过2000毫升以上时。

6、严重输血反应时。

科主任接到报告后,立即处臵或指示有关人员做好相关处理,若不能解决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发生严重输血反应时科主任必须到现场,同时向分管院长报告,并做好相应记录。

23

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1、工作中科室人员严格按照计量法要求,认真检查本科室执行、落实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整改。

2、严格执行国家计量法,一律采用国家规定的计量单位,做到检验报告、结果登记、患者申请单、报表等书写正规,文字清晰,计量单位填写准确无误。

3、科室坚决不采购不符合计量法的相关计量器具及试剂。

4、国家规定强检的计量器具,实行定期与计量的单位联系,进行周期性检查,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性。

5、维修人员对不符合计量要求的器具要及时发现,及时更换。

6、科室工作人员要经常检查本科室计量器具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医院设备科,及时纠正。

24

篇3:临床用血-2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

资料与方法

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集住院用血患者申请单,审核相关内容(输血目的、患者信息审核、合理用血评估、实验室指标、医师分级管理),输血后病历查询《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记录单》、《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输血评估表》各表单是否填写及规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注:P<0.05。

方法:以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3.0进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四舍五入,小数点保留两位。

结果

2012年6月-2015年6月统计结果,见表1和表2

讨论

我院通过临床用血评价制度的开展,对其他相关输血制度的执行落实进行监管。临床用血评价包括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疗效评价两部分内容。输血前评估作为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第一道防线,与有效、合理输血密切相关,是安全输血的前期保证[3]。表1中所示输血前评估项目不合格中,输血目的审核在2012年的不合格率62%,随着临床用血评价的开展,2013年、2014年、2015年的不合格率依次下降至30%、20%、19%;患者信息审核在2012年的不合格率34%,随着临床用血评价的开展,2013年、2014年、2015年不合格率依次下降至28%、18%、6%;2012年合理用血审核不合格率54%,随着临床用血评价的开展,2013年、2014年、2015年不合格率依次下降至26%、19%、7%;2012年实验室指标不合格率21%,随着临床用血评价的开展,2013年、2014年、2015年不合格率依次下降至9%、8%、2%;2012年医师分级管理审核不合格率20%,随着临床用血评价的开展,2013年、2014年、2015年的不合格率依次下降至19%、4%、7%。

输血后疗效评价是考察输血执行过程及患者输血后疗效评价的重要步骤如表2所示,2012年输血治疗同意书不合格率12%,随着临床用血评价的开展,2013年、2014年、2015年不合格率分别下降至5%、5%、4%;2012年输血记录单不合格率16%,随着临床用血评价的开展,2013年、2014年、2015年不合格率分别下降至14%、7%、4%;2012年输血不良反应回报不合格率20%,随着临床用血评价的开展,2013年、2014年、2015年不合格率分别下降至14%、8%、5%;2012年输血后疗效评价不合格率94%,随着临床用血评价的开展,2013年、2014年、2015年不合格率分别下降至26%、20%、3%。

注:P<0.05。

对以上的各项指标统计、分析,得出统计结果(P<0.05),其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说明临床用血评价是监督和执行输血管理制度的重要手段,是确保医疗质量,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基础[4]。临床用血评价的开展确实对输血管理制度的执行有直接的监管和促进作用,亦是临床用血质量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体系化建设的重要内容[5]。临床用血评价的开展大大推动了临床输血管理制度的执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

[3]乐爱萍,李建林,外科患者手术中用血资料管理成效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1 2):1324.

[4]李明子.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化护理杂志,2010.45(1):59-61.

篇4:临床用血-2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

血站是采集和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是我们的职责,保证血液的安全有效是血站全面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输血工作者奋斗的目标。血液质量管理从采集、分离、检测、贮存、运输直至输注的整个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给受血者造成非常严重的甚至致命的后果。下面就这几个方面谈一下如何加强血液质量管理,以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1 血源

十多年来,我们通过各种宣传方式,使广大公民充分认识到健康适龄公民适量献血不仅不会影响健康,而且还为他人献出了一份爱心,同时也为自己和家人作了一次健康储蓄,利人利己。随着献血知识的普及,志愿无偿献血完全取代了计划献血,从根本上提高了血液的安全性。

2 采集

2.1 采血环境的质量管理及要求

采血环境是保证所采血液不被污染的关键。随着献血模式的转变,流动献血车和城市献血屋成为血液采集的主要场所。由于采血环境条件受外界因素影响大而不同于站内采血。要求器材摆放整齐有序,除采血用品外,采血场所禁止放置其它物品。每日采血结束后,清洁工作台、地面及器械,再用消毒液擦拭消毒,之后用空气净化消毒装置进行消毒。采血人员禁止戴手表及手饰,采血前清洁双手并以消毒液浸泡,操作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献血者肘部用肥皂水及流水冲洗,采血部位用安尔碘消毒,消毒面积不小于6×8cm,干后迅速穿剌。每采一袋血,采血人员要用消毒液洗手,然后更换一次性手套,止血带每日用完后清洁、消毒备用。做到“一人一巾一针一带一消毒”。质控科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的对采血区域空气、采血人员手指、献血者手臂、工作台面、杀菌溶液、消毒剂等进行微生物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2.2 采血用原辅材料

采血用原辅材料主要有血袋、注射器、试剂、一次性采血材料等,首先是按选定几个厂家进行验证、评估,通过政府采购招标后购入,并进行标识。首先经质控科进行质量抽检,合格后方可入库,严把原辅材料购入质量关。库房对抽检合格材料按有效期摆放,分别将合格、待检、不合格、过期作不同颜色的标记,以防错发。

2.3 血液的采集

采血操作人员除熟练采血各项操作技术,保证采血一针率99%以外,还应掌握对献血者采血前中后的护理及谈话咨询技术,以确保献血者对你的信任,舒缓献血者的紧张心理,从而使采血更加顺利。

采血前认真检查血袋,看有无渗漏,抗凝剂有无混浊或异物等,发现异常禁止使用,查看采血科是否正常、准确。仔细核对献血者姓名、证件及血袋标签,无误后方可采血,采血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血袋摇动,严格掌握采血量。采集完毕,再次对样管标签与血袋是否相符,按规定留样,迅速热合(除制备血小板原料血外),立即置入冰箱保存,尽快接回血站作成分分离。制备后的成分经核对无误后贴上相应标签,包装后分类置入相应条件下保存;待检血和合格血分开存放并作明显标识;每天对贮血设备定时进行两次温度测量及记录;每周用消毒剂进行一次消毒处理。

3 血液检测的质量管理

血液的检测一般采用采血前乙肝初筛、ABO血型鉴定、Hb测定、ALT初筛,采血后对每份血进行所有项目两次检测的模式,要求每份血同时留取两份标本,由不同的操作者分别用两个不同厂家的试剂进行检测,每个项目的每一批次必须同时做室内质控报告结果前,首先检查室内质控结果是否处于在控状态,否则,试验必须重做。两次检测结果不一致时,再取血袋标本,连同原标本用两家试剂进行复试,结果仍为一阴一阳,按阳性报告。当血袋标本与原标本结果不吻合时,要查找原因,必要时对本次的血液重新取样检测,实验前对标本要按实验要认真处理仔细核对条码及编号,有条件的实验室最好采用自动化的检测设备。

4 出库、运输质量管理

发血时,认真检查血袋,凡发现有破损、溶血、变色、气泡、凝块或过期等异常不得出库,并认真作好记录。送血或取血一律用专用血液运输箱,并正确使用。血液一经出库应尽快输用,不得退回。交叉配血及临床输注时,严格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操作。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出现输血反应及时处理。

篇5: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

一.申请输血应由主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备血。出血量在600ML以下者不输血,为维持血容量可输晶液体或胶体代用品。二.决定输血治疗前,主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同一患者一天申请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同一患者同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提出申请,科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以上第二、第三、第四款规定不适用于急救用血。

三.首次输血应进行输血前检查、血型鉴定、抗体筛选检查。曾输过血的患者,在输血申请单上注明ABO血型和RH血型。

四.对RHD阴性和其他希有血型患者。在急救情况下可输同型RH阳型血。

五.护士接到输血申请单后,必须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诊断和输血治疗同意书。在试管的条码标签上填写患者的姓名,床号、病区。

六.抽取交叉配血血液时,必须由两名护士【夜间一人当班时与值班医生】到患者的床边,按照输血申请单进行查对后方可抽血,严格遵守一人一次一管的原则,严禁同时采集二名患者的血标本。

七.采集标本与输血申请单由护士人员或专职人员送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八.配血合格后,医护人员或科室指定的专职人员到输血科取血。

九.取血和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血液有效期、交叉配血结果及血液质量等,准确无务后,方可共同签名后取血。

十.输血前由两名护士【夜间一人当班时与值班医生】按照三查十对标准,核对无务后方可输血。

十一.取回的血液应进快输用,入遇特殊情况未能按时输血,应及时与血库联系,不能将血放入病区普通冰箱内,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十二.输血时,由二名护士【夜间一人当班与值班医生】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边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等。确认与输血单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标准的输液器进行输血,并观察2-3分钟后离开。

十三.输血前用生理盐水冲洗输液器,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中间应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后再继续输注。

十四.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血速度,并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2.立即通知医师及时检查、治疗、抢救。

3.保留余血,通知血库,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篇6:临床用血的申请和审批制度

1.制600毫升以下的输血申请。检验科工作人员有责任提醒临床经治医生:失血量在600毫升以下的应原则上不输血。确因病情需要者须经科主任批准。

2.申请输血大于600毫升,应由主治医生签字;大于2000毫升,须经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批准。

3.急诊输血大于600毫升,必须由主治医生签字;1000毫升以上须经科副主任或主任签字。

4.严格按《广东省医院输血技术规范(试行)》有关的输血适应症规定,掌握好各类输血指征,合理、科学地输用各种成分血和全血。

5.做好本院用血量及成分血应用比例的统计和月报、年报,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临床输血水平。

白云区三元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输血管理委员会

输血前检查和交叉配血制度

1.“输血申请单”的检查:

(1)检验科须检查“输血申请单”的内容是否填写齐全、无误;

(2)检查是否符合输血适应症,必要时与申请医生联系,并作出必要建议;(3)检查输血量是否按照“临床用血的申请和审批制度”经逐级审批。2.血液标本的检查:

(1)检查血液标本的标签是否正确标记;

(2)核对血液标本与“输血申请单”署名的受血者是否确实无误;(3)检查受血者的ABO血型(必须作正、反定型加以确认);(4)检查受血者的Rh血型;

(5)检查受血者是否存在有临床意义的抗体。3.供体血的检查:

(1)检查、确认供体血和含红细胞的血液成分的ABO血型;(2)检查是否标有Rh(D)血型,无误后方可选用。4.交叉配血:

(1)根据受血者的血型和抗体检测情况,选择ABO、Rh等血型适合的供体血液,按正确的操作规程与受血者的血液进行交叉配合试验。

(2)含红细胞的血液成份(包括血小板和粒细胞)须同样进行交叉配合试验,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等血浆成份制品,应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容。●以上各类项检测均需有完备的登记和实验结果记录,登记与记录本须保存十年。

白云区三元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输血管理委员会

血液接收、发放规定

1、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采集血样,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检验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2、检验科根据临床科室输血申请单要求由专门人员前往广州血液中心取血,取血时应负责差验血袋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情况、血液名称及其许可证号、有效期等,如发现不合格血袋可拒绝接收。

3、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尸检,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检验科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4、配血合格后,检验科通知临床医护人员取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血袋方可发出。

白云区三元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篇7:临床用血申请与分级管理制度1

一目的:

明确临床用血申请、审批程序与规范,要求临床用血科室严格遵守,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合理、有序。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临床用血申请、审批全过程。

三 职责:临床用血科室负责执行;输血科值班人员负责监督实施。

四工作程序:输血申请单所列项目均为必填项目,请临床医师按照申请单逐项准确核对,认真填写,不得空项。填写时请注意区别预定用血日期和申请用血日期。计划分次输注请分别写出每次的输血日期、成分品种和输血量。4 请仔细核对受血者的血型(ABO、Rh),如为Rh阴性稀有血型,请提前3天将通知单送达血库并于输注前1天再次确定用血量。(因Rh阴性冰冻红细胞一经去甘油解冻洗涤后不能再次复冻,避免造成患者经济损失及血液资源浪费。)急诊输血前如果血常规及免疫4项结果尚未检出,请在申请单上注明“急诊”,同时将患者血样留出送至相应科室检测,并于输血后1天到血库将申请单空缺项目填写完整。(1)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

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2)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以上(1)(2)(3)三条款不适用于急救用血,急救用血按紧急用血审批程序进行。输血科工作人员根据我院人力资源部提供的技术人员信息严把输

血权限关。

五相关文件:

1《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卫生部)

2《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

生部第85号令)

六相关记录:

篇8:临床用血-2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金华地区14家医疗用血单位:三级综合医院4家;二级综合医院6家;其它专科 (如肿瘤、妇保等) 医院4家。

1.2 调查内容

1.2.1 输血管理组织、输血科 (血库) 设置、卫技人员及工作运行情况;

1.2.2 《临床输血申请单》、《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记录单》、《输血反应回报单》、《输血会诊单》等输血医疗文书执行情况;

1.2.3 患者输血前的ABO血型定型、Rh (D) 定型、不完全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ALT、HBsAg、HCV、HIV、RPR等项目的检测;

1.2.4 科学、合理用血情况及成分输血比例;

1.2.5 自体输血开展情况;

1.3 调查方法

通过对照标准, 现场查看、查阅资料、随机抽调350份输血存档病历。评定分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级。

注:√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2 结果

2.1 14家医院均成立了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小组) , 5家医院的输血科独立。5家医院虽设有输血科 (血库) , 有固定或相对固定的医技人员、工作场所和仪器设备, 但都挂靠在检验科。其余4家未设有输血科 (血库) 和相对固定的医技人员, 工作场所和仪器设备均在检验科。

2.2 14家医院均使用输血申请单、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记录单、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等医疗文书, 并且对一次输血量超过2 000ml的临床用血有输血会诊单。但各医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输血医疗文书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现象, 不合格率13%。

2.3 患者输血前检测项目中ABO血型正反定型、Rh (D) 定型、不完全抗体筛选、交叉配血试验及ALT、HBsAg、HCV、HIV、RPR均能常规检测。

2.4 14家医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用血现象, 如存在400ml及以下用血、不符合输血指征的输血、悬浮红细胞和血浆同时输注代替全血等。成分输血率均达到95%以上。

2.5 自体输血只有2家三级医院开展贮存式、稀释式和回收式输血, 但开展例数不多, 2009年35例。其余12家医院均未开展自体输血项目。

3 讨论

3.1 虽然各医院均成立了输血管理委员会 (小组) , 但未真正履行其职责, 如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开展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的教育和培训。因此, 应加强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 (小组) 的作用, 以普及输血相关法律法规[2]。确保医护人员临床合理用血知晓率达95%以上和新进人员培训率100%。使医务人员熟悉、掌握输血相关知识, 降低不合理用血, 减少血液的滥用和浪费。

3.2 加快输血科 (血库) 的基本建设, 使输血科尽可能脱离检验科, 真正履行其职能。三级医院应尽早设立单独编制的输血科, 将原来只具有“血液收发、交叉配血”职能的血库, 转变为具有“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实施”功能的临床输血科室[3];加大对医疗用血单位的投入, 促进软件、硬件的改善。使其具有相对固定的输血管理、操作人员和必要的输血相关设备。

3.3 进一步加强临床输血医疗文书的执行, 纠正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甚至不执行等不良现象。此外还应督促自体输血的开展, 根据各级医院的具体情况鼓励采用适宜的自体输血方式, 以减少异体用血量, 降低输血风险。

3.4 患者输血前的检测尚需加强, 尤其是HBsAg、HCV、HIV、RPR等项目。要求二、三级医院必须独立完成输血前的全部检测, 对于二级以下医院应鼓励其采用适宜检测方法开展输血前检查, 对于部分开展困难的项目可允许送其他具备检测资格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测, 取得结果后及时在相关医疗文书上补充, 以保证医疗文书的完整性, 尽可能减少医疗纠纷隐患。

3.5 临床用血合理性并不理想, 血浆合理使用率不高, 滥用情况普遍, 近半数血浆用作营养品补充蛋白, 红细胞输注与血浆搭配使用以代替全血。调查发现部分临床医生对血液成份选择不合理, 剂量掌握不准确, 对输血适应证掌握不严格, 安慰性、营养性输血现象依然存在, 不仅导致患者输血风险增加, 而且发生输血纠纷时出现举证不利。

我们认为, 各医疗用血单位在依法开展输血管理, 输血申请管理, 受血者血标本采集与送检管理, 血液入库、核对、贮存管理, 输血过程管理, 输血不良反应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血液管理工作已初步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同时还存在各医院重视程度不够, 对输血科 (血库) 定位较低, 其功能多数由检验科代理。基础设施不全, 设备陈旧, 业务单一。输血前、中、后的各环节操作记录不够严谨, 仍有不少医院存在护工取血现象, 血液冷链要求难以保证。对开展围手术期血液保护、自身储血、自体输血等方面则是大多数医院共同存在的问题。根据卫生部相关标准要求, 我市各级医院的临床用血管理工作仍亟待加强。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县级医院输血科 (血库) 督导检查表[S].2009.9.

[2]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试行) [S].l999.1.

篇9:临床用血中两种配血方法的比较

关键词 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交叉配血

交叉配血是确定能否输血的重要依据。在血型鉴定的基础上,通过交叉配血试验进一步证实受血者和供血者之间不存在血型不合的抗原一抗体反应,以保证受血者的输血安全。2010年10月~2011年9月住院输血患者200例,用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做了试验比较,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9月住院输血患者200例,男127例,女73例,年龄7~74岁。

仪器与试剂:微柱凝胶配血卡、孵育箱及离心机、凝聚胺试剂、普通光学显微镜。

检测方法:⑴凝聚胺法:①供受者红细胞用生理盐水配成3%~5%的细胞悬液。加样量均为:血清2滴,红细胞悬液1滴。主管:受血者血清+供者红细胞悬液;次管:受者红细胞悬液+供者血清(阴阳对照管另设)。②各管分别加低离子介质0.6ml混匀置室温1分钟。加凝聚胺溶液2滴,混匀,置室温15秒。③1000g(3000rpm),离心18秒,弃上清液,管底保留约2滴液体。轻摇试管,观察是否形成凝块。如未形成凝块,则重做前面试验。④加入2滴重悬液,轻轻混合,肉眼或显微镜下观察结果。⑤凝块1分钟内分散,试验结果为阴性,供受者血液配合;反之,如依照为不同强度的凝块,试验结果判为阳性,供受者血液不配合。实验结果必须在3分钟内判读。⑵微柱凝胶法:①配血卡主侧受血者血清50μl+供血者0.5%~1%红细胞悬液,次侧供血者血清50μl+受血者0.5%~1%红细胞悬液;②37℃孵育箱内孵育15分钟,专用离心机离心后观察结果;③结果判断:红细胞沉积在管底为匹配,红细胞凝集在凝胶上面或胶中为不匹配。

结果

在本文所做的200例交叉配血中,可以发现凝聚胺法200例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液匹配,2例不匹配,而微柱凝胶法200例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液匹配,4例不匹配。并且凝聚胺法检出的2例阳性患者包括在微柱凝胶法检出的4例阳性患者之中。

讨论

凝聚胺法首先利用低离子介质降低溶液的离子强度,减少红细胞周围的阳离子云,促进血清(浆)中的抗体与红细胞相应抗原结合,再加入带亚电荷的高价阳离子多聚物—凝聚胺溶液,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缩短细胞间距,形成可逆的非特异性聚集,并使IgG型抗体直接凝集红细胞[1]。加入中和液后,仅由凝聚胺引起的非特异性聚集,会因电荷中和而分散,而由抗体介导的特异性凝集则不会分散。但凝聚胺也有其局限性,如:①试管,滴管吸头和玻片必须清洁干燥,防止溶血;②操作方法应按规定,先加血清,然后再加红细胞悬液,以便容易核实是否漏加血清;③离心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以防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④观察时应注意红细胞呈特异性凝集,继发性凝固及线状排列的区别。

而微柱凝胶法是建立在传统血型血清学基础上的一项免疫学检测技术。其原理:①人红细胞抗原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其本质为血凝反应);②检测系统是在微柱中(载体)将反应介质凝胶或小玻璃珠装入微柱中;③微胶或小玻璃珠的间隙具有分子筛作用凝集的红细胞(结合的)被留在微柱上面成带状或凝集颗粒散布凝胶中间。未凝集的红细胞(即未结合、游离的)通过离心后沉入微柱底部;④微柱凝胶中所含的特异性单克隆抗—A抗、抗—B试剂检测红细胞上相应的血型抗原,或在含凝胶的微柱上用标准A、B型红细胞检测血清中相应的血型抗体,从而坚定红细胞的血型。微胶卡做血型鉴定,能够用肉眼直接观察到极弱的阳性反应(±),能使肉眼不易察觉的凝集明显化,能够很好地把血型血清学技术与凝胶分子筛选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具有简便,敏感,易于批量操作,结果直观,稳定可靠,吸取标本的量及结果的判读易于标准化,稳定的反应结果图谱利于保存和拍照。还自带质控减少了产生正确的概率[2]。临床工作中,少数血型抗体较弱或抗原减弱的新生儿、老年及某些恶性疾病患者细胞凝集现象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有的用肉眼无法观察到,故血型血清学检测的难度较大。所以新生儿血型只能由检测红细胞抗原正定型来检定其ABO血型。微柱凝胶技术用于鉴定血型,反应结果可靠和特异性强等特点。此外其用血量少,對于新生儿及老年人等不易抽取血液标本的患者也比较适合。

参考文献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篇10:临床用血-2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

1、临床经治医师须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订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2、凡患者血红蛋白低于60g/L非手术、70g/L非手术属输血适应症患者病情需输血治疗时由经治医师决定需输血量、成份、性质。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急诊用血及时送交检验科。

3、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由医患双方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载入病历存档。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务科或业务副院长同意、备案并记入病案。

4、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对患者家属进行确认出具证明到云浮市中心血站采血点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5、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800至1600毫升时要履行报批手续经用血科室主任签名批准方可用血超过1600毫升的经治医师申请由经用血的科室主任签名后报医务科或医院主管领导批准。急救情况可先用血后应补办手续。

6、经治医生/护理人员采集血样连同输血申请单送交到血库工作人员手中双方进行逐项核对。核对信息无误血样验收合格血库工作人员方可接收并立即登记。登记信息必须齐全。

7、病人的配血血样、库血的送检、核对、接收必须由具有职称的医务人员完成护工、实习生或无职称人员不得送检、核对、接收。

8、认真做好血液的入库登记按不同品种、血型、规格和采血日期或有效期分别存放于专用冷藏设施内贮存。经办人签名并签署入库时间。

9、检验科工作人员严格按输血申请单的要求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并复检确认结果认真逐项填写输血申请单报临床科室与财务科与输血登记表血库存档。

篇11:临床用血-2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

为切实落实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 版)》第19条“医务人员应当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证进行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疗方案”和第28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确保临床用血信息客观真实、完整、可追溯。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等随病历保存”之规定,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医发[2000]184号),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临床用血前评估

(一)应当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证进行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疗方案。

(二)拟实行输血治疗的病例应明确在病历中记载输血适应证,适应证的评估应以《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为基础,可以参考当前最新的相关专业的专家所达成的共识。

(三)患方签署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时的态度也是用血前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条用血后效果评价

(一)病历中应记录本次输血过程的主要细节。

(二)血液输注完毕后应参照用血前的评估项目进行效果评价,并记载于病历中。

(三)必要时应评价并记录相对迟发的用血效果。

篇12: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为确保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1.输血申请

1.1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前交血库备血,电话、口头备血无效,输血必须符合输血适应症。

1.2凡可能或需要输血的病人,必须提前做好血型鉴定、血常规、ALT、抗体筛查和乙肝三系、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 滋病抗体等规定项目的血液化验后,方可申请输血。急危、抢救病人应先开验血医嘱,后开输血医嘱。

1.3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写明“我已经了解输血的风险及并发症,同意接受输血治疗”并签名,《输血治疗同意书》存入病历。1.4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的患者紧急输血,应报医院总值班或主管领导同意,并把请示汇报的具体情况记录在病历中。1.5部分血液制品执行预约制度,如RH阴性血液、血小板等,必须提前24h与血库联系,以便血库能与血站及早预约。

1.6血库人员接到临床用血申请单,根据临床用血需求,及时做好血液的预约或储血工作,确保按期发血,储备中如不能满足临床及时与申请医师联系,共同协商解决。

1.7血库应严格核查相关手续,对合格者给予用血,不合格者退回;临床领取用血时,务必认真查对,一经出库原则上不能退回。2.输血会诊与审核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以上规定不适用于急救用血。

3.输血各个环节必须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4.输血不良反应管理

4.1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失血量、贫血程度、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全程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尤其是输血开始后15分钟),对于无自主意识的患者、婴儿、无家属伴随的儿童,更应重点严密地观察其生命体征。

4.2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为: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并做好记录、及时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血库;怀疑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血库。

5、积极推行节约用血的新型医疗技术,积极推行成分输血,规范开展互助献血工作,提高合理用血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动员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自体输血技术,提高输血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临床合理用血评估及用血效果评价制度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施行,本院制订了科学合理、节约用血的一些措施,把降低输血总量,提高成分输血比例作为医院的目标,根据国家卫生部制订医疗用血评价制度,将对患者在临床治疗时,是否有必要使用大量的血液和血液成份制品正确应用进行用血评估,对是否有必要用血以及用血能起多大的作用进行评估和评价。

一、符合用血的条件

1、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用血病人。

2、慢性出血导致血色素下降至50-60g/L的病人。

3、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凝血因子缺失病人。

4、严重烧伤病人。

二、成份血的适应病症

1、全血只适用于失血量已超过1 000 ml~1 200 ml,并同时有进行性出血,濒临休克或已经发生休克的患者。

2、悬浮红细胞:应用于临床各科输血,适宜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的输血者和外伤手术等引起的急性失血患者。

3、浓缩红细胞(同悬浮红细胞)。

4、洗涤红细胞:①主要用于输注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③高血钾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④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而引起发热的患者等。

5、白(粒)细胞:白(粒)细胞减少症。

6、血小板:①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计数低于2万的病人。

②血小板数量正常但血小板功能下降者。

7、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缺乏症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8冷沉淀:主要用于血友病甲,血管性血友病及纤维蛋白原缺乏患者。

三、科学合理、节约用血措施

1、医院领导重视 成立以业务院长、医务科长、检验科、血库主任及临床科主任为成员的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依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对医院的临床用血进行监督、指导。

2、严格执行输血工作“三统一”的规定 本院一律使用规定的采供血机构—六安市中心血站供应的血液及血液成分,主动及时与其联系,互通信息,全市计算机联网,进一步确保临床用血及时与安全。

3、医护人员学习与考核相结合 组织全体临床医生认真学习国家有关临床输血的法律法规,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用血知识讲座。

4、患者或家属签订输血同意书 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需要输血治疗时,应切实负起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安全用血的责任。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窗口期问题),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订输血同意书。这样使患者及其家属知道输血既有治疗作用,但又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从而杜绝输注“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新鲜血”,医院的输血人次减少总用血量下降,同时也减少了由于输血所引起的医疗纠纷。

5、临床输血申请和审批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以上规定不适用于急救用血。

6、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如失血量不超过血容量的20%时不输血)。临床医师必须重视成分输血,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

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更加科学、安全、合理用血,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临床科室和医师个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特制订本制度:

一、临床用血评价制度

评价临床科室和医师合理用血和输血后疗效评估的实施情况。1. 用血合理性的评价:主要评价是否严格按照输血适应症进行输血,输血适应症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

2. 输血后疗效的评价:主要评价在输血后是否有输血治疗的疗效评价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处理、记录。

二、临床用血公示制度

实施临床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专项检查,将检查结果在全院公示,并由医院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更好提升临床用血的科学管理,促进临床用血合理、安全、有效。

1. 检查人员:由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成员组成。2. 检查方法:每月检查,抽取当月所有输血病历。3. 检查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临床输血申请单》的填写是否规范;

(2)输血前是否有输血前免疫学检查;

(3)输血前患者是否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4)是否有相关实验室检查,是否有临床输血指征;(5)大量用血是否有审批;

(6)是否有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上报制度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在输血当时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一般包括: 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溶血反应

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反应 输血传播的疾病

一、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二、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三、临床输血出现不良反应和发生输血相关疾病时,相关科室医师应详细记录输血反应反馈卡后送血库,并及时调查处理。血库每月统计上报输血管理委员会,并向负责供血的血站反馈。

四、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应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定期分析,制定对策,不断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水平。

输血感染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1、当出现输血后感染病例时,经治医师应立即填写输血后感染报告单,上报血库。

2、血库接到报告后应深入临床科室,记录发生输血后感染患者的姓名、血型、住院号、科室、所输血液制品的名称、献血员姓名、血液编码、输入量、感染症状、处理方法、结果等,对疑为输血后感染病人进行评估,并详细做好记录,必要时请市中心血站专家会诊评估。

3、因输血发生感染性疾病,经治医生必须认真按照要求填写感染疾病报告卡,24 小时内上报院感办。

4、因输血所发生的感染性疾病,血库必须将受供血者血样重新进行实验室检查,并及时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5、院感办接到报告后应及时组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查找感染源及追踪感染原因,做好相应登记,写出调查报告,同时要及时上报市中心血站处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制定相应防范措施。

6、经治医师、护士应配合职能部门查找、追踪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7、分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8、患者在接受输血治疗一段时期内出现输血传染病症状,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等,除向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外,应向供血机构书面报告。

血液报废工作制度

1、血库应注意进库血液的失效期,以防止不必要的浪费,血液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2、血库因某种原因需要报损血液的,须填写血液报损申请单,报血库负责人。

3、血库负责人核实血液报损原因,上报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有关领导报批。

4、报损血液批准后,报批单登记备案,以防查处。

5、血液报损后,同时从电脑中出库该血袋资料,并注明为报损血液。

上一篇:企业党支部书记个人事迹下一篇:妇女节祝福短信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