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性应急反应计划

2024-05-21

灾害性应急反应计划(共8篇)

篇1:灾害性应急反应计划

一、总则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安徽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适应气象灾害应急应对的需要,通过演练进一步加强应急组织机构各小组之间的协同配合,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组织指挥、快速响应及处置能力,营造安全稳定的氛围,特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演练计划。

二、应急演练目的

1、检验预案,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可用性和可操作性。

2、完善准备,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检查应对突发事件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发现不足及时予以调整补充,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锻炼队伍,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增强演练组织单位、参与部门和人员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序,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

4、磨合机制,通过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任务,完善应急机制。

三、应急演练原则

1、结合实际,合理定位,紧密集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明确演练目的,根据资源条件确定演练方式和规模。

2、着眼实际,讲求实效,以提高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为着重点,重视对演练效果及组织工作的评估,总结推广好经验,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3、精心组织,确保安全,围绕演练目的,精心策划演练内容,周密组织演练活动,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措施,确保演练参与人员及演练装备设施的安全。

4、统筹规划,厉行节约,统筹规划应急演练活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提高应急演练效应。

四、应急演练要求

1、在开展演练准备工作以前应制定演练计划,包括演练的目的、方式、时间、地点、日期安排、演练策划领导小组组成和保障措施等,见附件1。

2、演练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演练计划成立演练组织机构,设计演练方案(见附件2),并根据需要针对演练方案对应急人员进行培训,使相关人员了解应急响应的职责、流程和要求,掌握应急响应知识和技能为演练实施奠定基础。

3、演练实施是对演练方案付诸行动的过程,是整个演练程序中核心环节,演练实施当天演练组织机构的相关人员应在演练前提前到达现场,对演练流程检查,确保正确无误,确认无误后按时启动演练,填写演练记录表(附件3)。

4、演练结束后,应针对本次演练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点评和总结,并从各自的角度总结本次演练的经验教训,确认评估报告内容,拟定改进计划填写《应急演练效果评估表》(附件4)。

5、对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组织参加演练部门和个人按照改进计划中规定的责任和时限要求,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修改完善应急预案、有针对性的加强应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对应急物资装备有计划的更新等。

五、应急预案演练安排

序号

 

应急预案类别

 

组织单位

 

参与人员

 

演练时间

 

备注

 

1

篇2:灾害性应急反应计划

全体职工

4月中旬

备注:各预案演练时间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附件1

演练计划

一、演练的目的

二、方式

三、时间

四、地点

五、日期安排

六、演练策划领导小组组成

七、保障措施

八、其他

附件2演练工作方案

一、应急演练目的及要求;

二、应急演练事故情景设计;

三、应急演练规模及时间;

四、参演单位和人员主要任务及职责;

五、应急演练筹备工作内容;

六、应急演练主要步骤;

七、应急演练技术支撑及保障条件;

八、应急演练评估与总结。

篇3:灾害性应急反应计划

一、应急物资及其特点

应急物资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所必需的保障性物质。从广义上概括, 凡是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过程中所用的物资都为应急物资。应急物资可分为三类:一是民众生活的必需品, 如干粮、饮水、药品、帐篷等;二是工作物资, 主要指处理突发事件工作人员需要使用的物资, 具有通用性, 需求量较大, 如千斤顶;三是特殊物资, 这类物资需求量较少但针对性较强, 如一些特殊的仪器、药品等。与普通物资相比, 应急物资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不确定性:由于突发事件的突发性强、涉及面广、破坏力大, 同时突发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强度和影响范围不可预测, 灾害造成的信息传播、交通配送的障碍也难以估量, 这就决定了应急物资的数量、种类、应用范围、运输方式等的不确定性。

不可替代性:应急物资是在突发事件环境下启用的特殊物资, 除部分物资外, 绝大部分物资是单一用途的。如药品物资、水灾的救生设备、地震救援器械等都不能用其他物资代替。

时效性:由于灾害本身的紧急性, 短时间之内需要大量的物资, 种类涉及生活必需品、救灾专用设施、医疗设备和通讯抢险设备等。应急物资管理要做到快速、及时、准确的调配和运输。

事后选择性:由于应急物流的突发性和随机性, 决定了应急物流的供给不像一般企业内部物流或供应链物流, 根据客户的订单或需求提供产品或服务。应急物资的启用是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 根据事件的类型、地点、强度和涉及的范围而调配管理, 时间上滞后于突发事件的发生。

强制性和社会性:突发事件管理属于一种公共管理行为,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社会经济活动, 紧急状态下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制定的物资需求具有一定的法律性和强制性, 区别于商业物资需求, 应急物资更具有社会性。

二、突发灾害性事件下应急物资管理

(一) 应急物资的需求分析

应急物资需求是指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时的最低物资要求。应急物资的需求分析是应急物资管理的前提与基础, 是保证应急工作持续有效开展的有效手段。

1.应急物质的需求

(1) 应急物资种类需求:由于突发事件的种类、强度、地理位置、涉及范围不同, 因此对于应急物资种类的需求也多种多样, 主要因灾害的类型而异。如在地震灾害发生后, 所需应急物资及应急救援专用物资, 除了常规的医疗救援器材、生活物资, 还涉及到大量用于挖掘、应急救援活动的仪器设备;而洪涝灾害对救生圈、橡胶艇、冲锋舟等水上救生设备需求量大;台风灾害对衣物、避险场所的需求;雪灾地区对棉衣被、棉帐篷、燃油等物资需求量大。

(2) 应急物资的数量需求:物资的数量需求大小通常与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以及突发事件的发生环境有关, 一般情况下, 突发事件级别越高、影响范围越大、事发周围人口密度越大, 造成的经济社会损失就越大, 物资需求的数量也就越大。

(3) 应急物资的结构需求:物资的结构需求是指应急需要的各类物资之间的结构比例关系。突发事件的类型通常决定着物资的结构需求。如在雪灾中, 在对受灾群众进行物资配送时, 不仅要考虑到医药品的需求量, 同时还要考虑到一定比例供暖设施的数量。

2.应急物资的需求计划

(1) 应急物资采购数量:应急物资有时间上的紧迫性以及连续消耗性的特点, 应及时评估物资的需求量, 对物资的供应该方案作出调整。

(2) 应急物资采购种类:应急物资采购的种类应该尽可能覆盖应对各种应急灾害的情况。比如在2008 年冰雪灾害中的车辆防滑链就不在计划目录之中, 但它却是解决车辆运行的重要物资;2008 年的汶川地震紧急需要大量的帐篷, 而储备的帐篷不能满足其十分之一。

(3) 供应商的选择:在供应商的选择过程中, 应将应急反应能力 (包括紧急订货能力、快速生产能力等) 作为供应商的一项重要评判指标。另外, 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供应能力、价格、可靠性、技术水平、地理位置等也是选择供应商的指标。2008年4月, 民政部救灾救济司编制了《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物资生产商名录》, 将具有良好资信的应急救灾生活物资供应商编入名录, 为各级民政等救灾部门应急物资采购提供依据和参考。

(4) 交付时间:实现按时交付是采购的基本要求, 任何救灾都有一个黄金时期, 如震后72 小时是黄金时间, 能否及时把急切需求的物资运到灾区, 是生命攸关的事情。因此务必要保证交货的准时性。

(二) 应急物资的筹措与采购

应急物资的筹措是指国家在紧急状态下依法对应对突发事件所需物资的紧急筹集。应急物资的筹措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社会性[8]。能否及时快速、质地优良、种类齐全、数量充足的进行物资的筹措, 是应急物资保障实现的关键所在。应急物资筹措方式如下:

(1) 动用储备:动用应急物资储备能够缩短物资筹措时间, 而且不对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秩序造成过大的影响, 是筹措的首选方式。动用政府的应急储备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筹措到必要物资。

(2) 定向征用:在应急储备物资不足的紧急情况下, 可向有关物资生产流通企业直接征用其生产或经销的物资, 灾后根据所征用物资的品种、规格、数量进行结算, 结算价格参照市场价合理确定, 可予以适当的补偿。

(3) 应急采购:对于紧急的物资, 如地震后的食品、帐篷、药品、救助工具等物资等, 能够就近和及时采购的, 可以采取单一来源采购和询价采购方式, 但采购价格需要进行评估和公开。对于需求时间要求不高的应急物资, 实行政府集中采购, 采取市场竞争机制, 降低采购流通成本。应急物资采购的关键问题是确定合理的采购计划, 包括合理的采购量及采购时间。通过相关数据的结构性分析, 制定出合理的采购计划, 以确保既能保证应急物资的顺利筹措, 又能使采购的成本最小化, 从而达到最大的社会效益]。

(三) 应急物资的仓储管理

应急物资的仓储包括物资的集中、整理、包装、装卸、分发地等。应急仓储仓库建设前要进行地质灾害评估, 不应设在泥石流、滑坡、流沙等地质灾害直接危害的地段, 以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仓库应急功能的正常发挥。应急仓库应主要设立于交通枢纽处, 应与机场、铁路、公路、配送中心相临近, 确保应急调配时能高效率的运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健全应急物资仓储体系:

建立储备和储存结合的仓储布局:增加国家和地方应急物资储备库的数量和储量;同时选择一批社会公众仓库, 作为应急物流的备用仓库。这些物资平时可以正常流通, 但必需保证规定的保有数量。

应急仓储企业的选址要科学得当:防止出现路程过远, 征集物资时间过长的情况。应急仓储设施本身应有完整的服务体系, 能够有效防御自然灾害的破坏。

建立应急仓库信息平台:指挥部门要清楚了解这些仓库的位置、规模、存储物品的品种和数量, 物资动员和集散能力的大小, 有无装卸平台, 有无铁路专用线、有无吊装设备等。

建立紧急状态下物资征用、调用的程序和命令链的关系:建立物资征用的补偿办法, 要与企业签订紧急状态下的行动协议, 并对仓储人员进行培训。

(四) 运输配送

应急物资的运输配送是指将已经按自然灾害发生地的需求所分配好的物资从供应地运输至自然灾害发生地的过程。运输配送效率决定着受灾人员和救援人员生命需求被保障的程度。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足够多的应急物资送达灾区, 才能保障受灾人民与救援人员的生命需求。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给运输环境带来不可预测性, 如地震之后的余震、山体塌方、泥石流等未知因素给环境所带来的破坏性。应急物资的运输配送应整体化、标准化、规范化, 形成一个完善并且职能分工明确的运输配送体系, 从而缩短相应时间, 以保障和提高运输配送的效率。本文对应急物资运输配送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运输配送内容优化:运输配送内容的优化主要是指应急物资的分类。按保障人类生命需求的迫切性、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分类, 然后再将应急物资按照分类先后或合理数量分配送至自然灾害地区。

保障运输配送方案多样性:自然灾害发生后对当地的环境有着不确定的、未知的影响, 为了将应急物资送至自然灾害地区, 多样的运输配送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加以利用现有资源:当发生自然灾害时, 政府可结合自然灾害的实际情况, 选择信誉高、能力强的运输物流企业进行合作, 协同运输配送。运输物流企业运输路线及方式较为成熟, 可提高应急物资运输配送的效率,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

保障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及准确性:信息是联接整个运输配送系统的桥梁, 它影响着整个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信息影响着应急物资运输配送的决策, 信息的准确与及时能让政府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以保证决策实施的有效性, 提高救灾的效益。

(五) 物流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整个应急物资管理、物流配送中不可缺少的神经网络。我国目前的应急物资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功能不完善, 信息传递不及时, 缺乏良好的信息平台。我国应该完善的通讯网络基础设施为基础上构建应急物流信息平台, 以物流网络协作系统为中心, 并加强预警防御系统和救灾物流跟踪系统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整体框架。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应将应急物资供应商、应急物资仓储、应急物资运输配送、信息发布等问题全面考虑, 提高整个系统的响应速率, 缩短反应时间, 提高救灾效率。

(六) 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应急预案相当于对于自然灾害的一个准备, 使得在自然灾害发生时, 可以有据可循, 迅速做出正确的响应, 提高救灾效率。应急物流的预案制定是一项涉及物流保障全过程的系统性工作, 最高效的应急预案应当是一个完整体系, 既要考虑到不同层级、不同领域间预案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也要考虑到要以多手准备、多种措施应对可能的突发情况[11]。必须根据潜在的突发事件类型和危险源头, 就应急处置过程中涉及到的物流机构、人员、物资及其指挥、调配、协调等方面事先做出具体安排和计划, 形成一套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各层级之间环环相扣、配套衔接的应急物流预案体系。

随着自然灾害的发生, 应急预案也应根据在整个救援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改进, 进一步提高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从而提高以后面对此类自然灾害的救灾效率, 减少自然灾害对于灾区人民和救援人员的伤害。

三、结论

近年来, 地震、泥石流和洪水等自然灾害及突发性公共卫生频发, 暴露出我国在应急物资管理方面的诸多不足。比如“汶川大地震”中我国应急物流显露的问题, 包括救灾储备中心布局不合理、物流机械化程度低、运输能力不足等几个方面。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应急物流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并根据国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应急物流体系主要包括应急物流体系的建立以及完善保障机制, 应在对筹措体系、配送体系、指挥系统、信息系统等应急物流体系各系统要素分析的基础上, 探索建立包括基础设施保障、政府协调机制、法律法规保障机制、应急预案机制、财力保障机制、全民动员机制、紧急通道机制和人才的培养等在内的应急物流保障体系, 只有通过有效的保障, 才能使应急物流的运作过程更加流畅、更加合理、更加有效。

摘要:近年来, 我国突发灾害性事件频发, 加强应急物资管理, 强化应急物资物流信息体系的平台建设势在必行。应急物资管理的难点在于突发灾害性事件发生后应急物资计划的确定。加强急物资管理主要包括平时储备、发生灾害性事件后的物资运输配送、信息系统建设和应急预案。我国应从多方面加强应急物资各环节的管理, 促使其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 以降低储备成本, 减少社会资源的占用和浪费, 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急物资管理体系。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物资,管理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物资库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 2012

[2]夏萍.灾害应急物流中基于需求分析的应急物资分配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 2010

[3]曹卓君.应急物流中物资储备管理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 2009

[4]辜勇.面向重大突发事件的区域应急物资储备与调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 2009

[5]傅志妍, 陈坚.灾害应急物资需求预测模型研究[J].物流科技, 2009 (10) :11-13

[6]张潇化.应急物资采购中供应商管理的问题分析[J].经济研究, 2010 (5) :138-140

[7]刘利民, 王敏杰.我国应急物资储备优化问题初探[J].物流科技, 2009 (2) :39-41

[8]姜安鹏, 沙勇忠.应急管理实务:理念与策略指导[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0:258-259

[9]左小德.应急管理理论与实务丛书:应急仓库建设与物流困境案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2:6-9

[10]韦琦.面向自然灾害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构建[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0 (4) :60-64

篇4:公路滑坡灾害应急处治探讨

关键词:公路滑坡;处治措施;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26-02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在西南山区地带,公路滑坡更是常态,如何应对这些自然灾害,结合本人实际工作经历,笔者总结了以下内容,供同行参考。

一、公路滑坡的基本概念

滑坡是一定自然条件下的斜坡由于河流冲刷、人工切坡、地下水活动或地震等因素的影响,其部分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带,整体、间歇或突发,以水平位移、剪切作用为主的破坏现象。

根据受力和变形特征将滑坡发展阶段分为蠕动阶段、挤压阶段、滑动阶段、剧滑阶段、稳定压密阶段。

在滑动体内部,一个发育完全的典型滑坡,会在外貌上留下许多现象或特征,具有许多形态要素:如滑坡体、滑坡床、滑动带、滑坡周界、滑坡壁、滑坡台阶、滑动面、滑坡舌、滑坡湖、封闭洼地、滑坡陡坎及反向台坎、局部坍塌、鼓丘和土垄,由压性、张性、扭性裂缝组成的滑坡裂缝系统、滑坡轴、水泉湿地及滑动擦痕等。

滑坡的特征表现为:

1、滑坡以水平位移为主,滑坡体内部大部分相对位置不发生改变。

2、滑坡一般始终沿一个或几个滑动面滑动

3、滑坡滑动过程可能在短时间进行,也可能持续几年或更长的时间

二、公路滑坡灾害的应急处治对策和防治措施

1、公路滑坡灾害的应急处治对策

针对已发生的崩塌灾害,从工程技术层面处理,建议通过三个步骤来处理。

(1)撤离危险区域的人车机

无论发生任何灾害,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保证人员和车辆的安全,所以在发生崩塌后的第一时间应先撤离危险区域内的人员、车辆、机械。

(2)对滑坡灾害进行避险处理

所谓应急治理是指灾害正在发生时,为防治滑坡灾害进一步加大,而进行的临时治理。当滑坡处在加速阶段时,需尽快采用一些手段,把滑坡的活动速度控制下来,把其对公路的损害降到最低。首先需保证参与抢险工作人员的安全,本着技术简单、施工方便、时间短效果好、尽量不扰动滑坡整体的前提,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种是在滑坡体周围设置临时的截水沟、排水沟将地表水引出危险区,防止水对滑坡的进一步作用。

第二种方法是对滑坡裂缝进行封堵处理,防止地表水直接渗入,可以进行填实处理,也可以采取遮挡处理,右图就是重庆云阳利用塑料膜对滑坡后缘拉裂缝进行了遮挡处理。

第三种方法是临时利用重物反压坡脚增大抗滑力,以减缓滑坡的滑动,2005年四川丹巴在滑坡前缘紧急放置沙袋压脚,有效减缓了滑坡变形滑移,避免了一场灾难。

第四种方法是在滑坡后缘实施简易的减载工程,以减小滑坡的下滑力,起到阻止滑坡继续发生的作用。

(3)打通道路

在确保安全以后,最后才能组织道路抢险人员开始清理路面、抢通道路工作。为了尽快恢复通车,如果滑坡规模不大,可以采取单行道通车的办法,保证道路一定的通行能力;另外如果空间允许,也可以修筑便道供车辆通行;如果路线没有左右摆动的余地,只能等待清除滑坡体才能通车,这种情况下只能加快清方速度。

2、公路滑坡灾害的防治措施

对滑坡的防治主要是消除其对公路的危害,能避开则尽量选择绕避的方案,能防治的则尽早预防。对滑坡的治理最好做到一次预防不留后患。滑坡的治理工程主要是排水和支挡工程。

(1)地表排水工程

水的作用对滑坡的影响很大,极有可能给滑坡发展造成加速的作用。地表排水是滑坡应急工程之一,也是长期治理滑坡所必不可少的工程措旌。地表排水的目的是防止坡体外的水流到坡体区域内,避免坡体含水量增加,同时也保证了坡体表面的水尽快的排走。

(2)截水盲沟和盲洞

当滑坡体有地下水补给,且补给源来自滑坡以上的山坡上时,可以设置截水盲沟或盲洞来阻挡地下水的补给。截水盲沟设置时沟底要设置在滑动面以下的隔水层中。迎水~侧设置反滤层,背水一侧设置浆砌片石隔水墙。截水盲沟和盲洞的设置应根据详细的水文地质资料,以达到最好效果。

(3)仰斜排水孔

它基本是水平的,但向上有5。~10。的仰斜角度,所以称作仰斜排水孔。在滑坡的前缘做仰斜排水孔对于坡体含水量较大的情况和地下水丰富的情形能有效的排出地下水,降低滑坡的地下水位,降低滑带空隙水压力、有效地提高强度,增加滑坡稳定性。仰斜排水孔作为应急措施,和滑坡的长久治理措施都是很有效的。

(4)抗滑桩

抗滑桩是将桩的一部分设置在滑动层下部稳定层中,利用稳定端的锚固作用抵抗滑坡的推力。抗滑桩一般设置在滑坡前端抗滑段且较薄处。一方面能充分利用抗滑段的抗滑力,抵抗滑坡推力,降低抗滑桩受力,同时由于滑坡前部较薄,能有效降低桩的埋深,降低工程造价。在设计时如果一排桩抗滑力不够抵抗滑坡推力,则可多设几排。

(5)锚固工程

锚固工程是指以一定的方法把预应力钢筋或预应力锚索固定在滑面一下的岩层中,在地表设置桩、框架、地梁或锚墩等,对滑坡体起到锚固作用。

(6)抗滑键

抗滑键主要应用在较完整的岩层顺层滑坡上,厚度较小。由于滑床完整、强度高、且薄,所以采用短的抗滑键能有效的对滑坡起到稳定作用。其具有桩长短、造价低、施工方便等优点。但其直径小、抗剪能力弱,对使用条件限制严格,只适用滑体薄、推力较小的滑坡。

(7)抗滑挡土墙

抗滑挡土墙是在滑坡治理中广泛使用的工程措施,其设置时要经过详细的计算设计。一般为重力式挡土墙,依靠重力和摩擦力抵抗滑坡推力。抗滑挡土墙的设置位置一般为滑坡前缘处,设置在滑坡的阻滑段,利用滑坡自身阻滑力从而减少抗滑挡土墙受力。

(8)刷方减重和填土压脚

刷方是指放缓边坡的手段。减重是指在主滑段挖去部分岩土体减小滑坡推力。填土压脚是指在滑坡阻滑段回填岩土增加滑坡抗滑力的方法。减重是滑坡治理中较为常用的手段,既可作为滑坡灾害应急措施,亦可作为治理滑坡的永久措施。采用减重手段减小了滑坡推力能有效的使滑坡处于稳定状态。

(9)注浆

注浆主要是通过改良滑带土的性质,提高其强度,增加抗滑力而阻止滑坡滑动的手段。

(10)滑坡防治方案

篇5:灾害应急演练总结

一、此次演习成功方面有以下几点:

1、领导重视,培训到位。

2、注重细节,狠抓落实。

3、相互配合,责任到人。

4、组织训练,临阵不乱。

二、存在的问题:

1、个别班级未按演练方案要求进行演练,导致有学生在演练中受轻伤。

2、个别班级学生在演练中不严肃认真,嬉笑打闹。

篇6:灾害应急演练总结

分布在全镇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和XX村共6个行政村内,辖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变化多样,地质环境脆弱,一旦遭受连续降雨、强降雨等因素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

二、主要成效

(一)加强培训,提高水平。

为确保这次应急演练成功,切实体现统一指挥、迅速、高效和相关部门协调的一体性,XX镇应急中心组织这次演练提前召开了协调会议。会议内容是:

(1)介绍演练工作方案;

(2)向当地群众讲解掌握地质灾害前兆、监测方法、报警方式、撤离路线等有关知识;

(3)讨论演练方案实施的有关问题,征求参会人员意见,进一步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群测群防意识。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我镇成立了由镇长X任组长和演练总指挥、分管领导 XX、XX任副组长和现场总指挥、由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应急演练领导小组,由镇(镇)武装部牵头,镇(镇)党政办、农业服务中心、民政办、国土所、卫生院等相关部门组成成员单位,各村负责人和监测员以及驻村干部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避险暨防汛减灾指挥部,并明确了各组工作职责,其工作职责如下:

(三)周密细致认真总结

1.总结推广经验和做法。演练工作结束后,召开总结工作会,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针对演练工作方案在演练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疏忽和不足,需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工作方案。

2.将应急避险演练过程在镇村干部会议上组织学习、推广经验。

3.继续加强定期不定期开展组织地质灾害避险暨防汛减灾群众再学习、再提高。

通过对地质灾害避险暨防汛减灾的演练,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落实人员、经费,保障了应急避险演练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体制建设模版,建立完善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长效工作机制,确保了群测群防体系有效运行。

三、应急避险演练效果分析这次对地质灾害避险暨防汛减灾演练的主要做法是:

我镇在汛前汛中根据汛期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化趋势,确定了地质灾害监测点,落实了检测点的防灾预案,发放了地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同时,与各隐患点村签订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落实了责任人,从而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格局。通过落实责任制形式,明确了隐患点的具体责任人和监测人,保证了各隐患点的变性特征能及时被捕捉,有效地指导村组和受威胁群众防灾避险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群众对地质灾害避险暨防汛减灾知识了解太少,缺乏一定的地质灾害自我识别、自我监测、自我预报、自我防范、自我应急、自我救治的能力。

(二)部分群众对应急避险演练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互相配合不够。

(三)演练方案有待于更进一步完善和添置措施。

(四)部门联动意识不强,需进一步加强配合与协调。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水平。在地质灾害避险暨防汛减灾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村民小组会、广播、发放地质灾害避险暨防汛减灾宣传资料、工作会议、拉挂横幅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避险暨防汛减灾避灾基本知识和技能。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

(二)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报预警。根据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信息,自然资源规划所和各村监测员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力度,对重要隐患点要强化雨中、雨后监测,随时掌握地质灾害险情动态发展趋势,健全地质灾害避险暨防汛减灾预报预警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

(三)进一步开展非汛期和汛期地灾隐患点排查工作。自然资源规划所及镇应急办要对全镇每个村进行逐一认真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隐患点认真登记造册,必须撤离的要告知群众坚决搬迁避让,必须治理的要采取果断措施紧急处置。对现场无法处置的必须向镇党委、政府领导报告请示,以便镇党委、政府向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反馈信息,请求解决。

(四)进一步落实汛期巡查值班等各项制度。各村要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明确汛期值班人员、值班住址和值班电话,加强对全镇地灾隐患点的巡查和排险。并坚持24小时专人巡查值守,对有灾不报、大灾小报或谎报乱报灾情的要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篇7:水患灾害应急预案

一、本预案的适应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三塘煤矿井下可能发生的水患灾害事故。

二、矿井水害的定性

凡威胁井下人员生命安全或影响生产、增加吨煤成本和使用矿井局部或全部被淹没的矿井水患,称为矿井水害。

三、三塘煤矿水患灾害分析

三塘煤矿经过观察探水情况及水量分析为小窑采空区集水,为此由生产技术部组织针对水害情况,结合井上下对照图和地形地貌图对相关地表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三塘煤矿位于织金县三塘镇马场村境内,1995年开工建设,1997年生产,目前开采16#煤层,按照贵州省能源局黔能发[2011]273号文件的通知要求,对矿区范围内的相邻煤矿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

(1)四季春煤矿:现处在建井期间,且位于三塘煤矿下方,固无水害威胁。

(2)绣华煤矿:位于三塘煤矿西上方,回采6#煤层,16#——6#煤层层间距较大,且有隔水岩层,区内无地质构造,固无水害威胁。

(3)苦李树煤矿:位于三塘煤矿上方,回采6#、16#煤层,当前与三塘煤矿有足够的隔离煤柱,无直接水害威胁。但是,现为苦双整合后的煤矿,原两矿采空区已相互连通,其矿井涌水量连同双羊闭坑后的采空区涌水量通过采空区渗入三塘煤矿,增加矿井的排水负担。

(4)安贵良煤矿(老井):位于三塘煤矿东侧,回采16#煤层。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到矿区范围内有以前被挖烧火煤的4个小窑已被炸封,了解它被开采的深度及出煤量和我矿突水关联不是太大。已闭坑的安桂良煤矿,无法入井调查,了解该矿生产的时间及产量情况和我矿探透水点有关联,但无人能提供准确的相关数据和坐标,所以未能正确计算采空区水量及突水点的情况,但经过综合分析,本次探到的水应为安桂良煤矿老井越界开采的采空区积水,对三塘煤矿矿界从东往西180米范围的防治水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的难度,存在较大的水害威胁,对本矿开采的(雨季三防)工作影响较大,三塘煤矿井田北东向边界线与安桂良煤矿毗邻。安桂良煤矿老井是向西南方向(即三塘煤矿井田方向)回采的,据不完全了解,该井已越其界开采,并与三塘煤矿同层位开采,已于XX年闭坑,采空区内积存大量水。三塘煤矿曾多次与安桂良煤矿联系,但未找到能反映实际采掘位置关系的相关资料。

四、防治水措施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矿井水患发生,集团公司有指导和协助煤矿做好矿井水患的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的义务。

煤矿成立防治水领导机构,及时编制和修订符合本矿实际的防治水计划和措施。

具体要求如下:

三塘煤矿组织专业人员查清矿区内老窑位置,并标明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积水范围及积水外缘标高,及时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标明老窑位置,上好“三线”制定有针对性的探水措施;煤矿井下排水设施按工作和备用两套配备、配备一套检修水泵;及时搞好地面防排水工作。a、加强地面防洪水沟的管理;b、加强矿井开采范围内开采造成低洼积水情况的检查、疏干;c、加强暴雨时险情的巡查力度;d、搞好防雷工作。井下防治水方面:留设防水煤柱(岩柱),完善防水闸门及防水闸墙,坚持煤矿水害防治“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原则和“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强化职工对矿井突水来临前的认知能力。

五、水患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一)水患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在集团公司统一领导下,协助煤矿各部门分工合作,迅速、高效有序地展开。

(二)矿成立水患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室。

总指挥:公司经理

副总指挥:安全副经理、生产副经理、矿总工程师及其他公司领导

成员:矿副总工程师、矿山救护队队长、生产技术部部长、通风瓦斯部部长、安全监察部部长、机电运输部部长、公司办公室主任以及公司各部室和生产单位的行政负责人。

六、水患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一)经理

1、负责应急救援时对各部门人员的调度指挥。

2、负责安排向上级主管部门的快速汇报。

3、负责基地指挥工作。

4、负责外援救护队及其他人员、物资的调配。

5、负责安排维持秩序小组维持现场秩序。

6、负责救援行动的有序进行。

(二)矿总工程师和安全副经理。

1、负责安排全矿停产及对停产工区的安全技术工作布署。

2、负责主持分析受灾性质、范围及灾源,确定救灾方案、救灾步骤,落实行动措施。

3、监控分析救灾进展情况,并及时安排向救灾指挥部汇报。

(三)生产技术部

1、根据受灾情况,提供受灾区域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供电系统图及其相关规程、措施等资料,协助对事故的分析及处理。

2、协助清点受灾人员单位、人数及时上报指挥部。

3、协助基地副指挥安排救灾人员行走线路、方式,落实措施,搜集进展情况,上报指挥部。

(四)通风安全部

1、提供矿井通风系统图等通风相关图纸、资料。

2、根据本部门掌握的事发前资料及安全隐患情况,提供分析材料,协助救灾具体措施的制定及落实。

3、负责救灾过程中的安全监察,防止违章行为出现。

(五)机电运输部

1、负责救灾时井上、下供电网络的运行保障及紧急维修,检查好发电机组以备用。

2、负责入井电器设备的防爆安全把关。

3、合理、快速调度全矿电钳工。

(六)矿办公室主任

1、负责向上级业务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办公室快捷汇报灾情,及时收集救灾进展情况。

2、负责救援时上、下级部门联络,来人接待。

(八)经营副经理

1、负责救灾物资的组织和及时供应。

2、负责救灾物资的快捷运输。

3、负责抢险人员的快捷运输。

4、负责抢险资金的及时到位。

七、应急救援的行动措施

(一)事故发生后迅速到达现场的保证手段

1、平时各工区与矿部通讯线路必须保证畅通。

2、平时至少保证矿部有一辆车备用,紧急时至少能保证及时调用2辆车,以保证机关人员能在最短时间到达现场。

(二)应急救援指挥系统迅速投入运行

1、采区或掘进工作面发生水患灾害事故后,立即由作业地点的负责人(或其他相关人员)汇报到矿调度室、办公室、经理、安全副经理和矿总工程师。同时保护好现场,禁止人员进入或靠近灾区,由保卫部及本矿区生产人员组成临时维持秩序小组。

2、矿调度室接到报后,矿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总指挥应立即召集指挥部各成员召开紧急会议,讲明情况,分析部署行动方案。同时安排向上级相关部门汇报,及时通知镇医院和六盘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并紧急通知其他作业区域停产,设置警戒全员待命。

3、矿总工程师立即指示相关部门提供各种有关图纸、措施等资料,启动救灾计划,同时安全副经理立即组织矿山应急救援小队及救援人员到事故地区,准备救援行动,必要时,向就近的矿山救护队求援。

4、救援行动根据灾情类别,按本预案及《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有序进行。

(三)现场应急处置的具体措施

1、现场保护

先由生产单位临时组织人员保护,救援人员到位后,立即重新调整人员并安排保卫人员1名及其他人员不少于10人,设置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入内。

2、维持秩序

由1名保卫及10名其他人员组成。(1)首先保护好指挥部前沿基地的正常运行。(2)疏散无关人员,必须及时采取强制措施。(3)必要时,请求派出所或公安局支援。

3、处置险情、控制灾区灾情发展趋势。

(1)根据本矿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和灾情具体情况处理。a、瓦斯爆炸事故;b、煤与瓦斯突出事故;c、矿井火灾事故;d、矿井冒顶事故;e、矿井水灾事故。

(2)重特大中毒事故的处置。a、保护现场,维持秩序;b、及时通知三塘镇医院和六盘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请求救助;c、向县公安局、卫生局及集团公司汇报;d、协助医院运送中毒人员。

4、抢救伤员。

(1)在事故现场就近成立临时救护站。

(2)矿根据具体情况,成立不少10人的伤员运送小组,负责把伤员运送到救护站处理后,及时运送医院救治。

八、应急救援队伍的物资保障

1、矿组织并维持一支矿山应急小队,并准备相关的呼吸器、铜纤、铜锤等,在事故发生时,能立即召集应急小队队员,投入救援行动。

2、事故发生时,应急小队队员若人数紧缺,应立即向就近的矿山救护队请求援助。

3、矿井设立救援的专业技术支持:

(1)动用本矿井技术人员、检测设备、手段和措施。

(2)若遇技术困难,应立即请求邻近矿井技术支持。

(3)同时向上级有关部门请求支援。

九、应急救援医疗保障

1、首先向三塘镇医院求援。

2、必要时向六盘水市第二人民医院等求援。

十、应急救援的交通运输保障

1、立即停止全矿生产及销售活动,并让无关车辆立即离开矿区范围以保证交通畅通。

2、紧急调回全矿所有机动车辆到矿备用,必要时请县政府交通部门调车支援。

十一、水患灾害应急预案组织机构

总指挥:经理

副指挥:安全副经理生产副经理

专家组:总工程师救护中心专家

技术保障组:生产技术部长、安监部部长通风瓦斯部部长机运部部长

救护医疗保障组:矿山救护大队;六盘水市第二人民医院;三塘镇医院

物资保障组:物资供应部、会计保管员

警戒、运输保障组:应急分队

篇8:中国灾害应急体系之变

7月以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已针对多个省份灾情紧急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7月14日,台风“康森”进入南海东部海面,中国气象局紧急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台风)四级应急响应,这是中国气象局今年以来首个台风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是一套怎么样的制度,在突发重大灾害面前发挥了什么作用,它是如何演变和发展,又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从“清官机制”到“四级响应”

曾任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的王振耀告诉《小康》记者,中国救灾管理制度,从原来的“清官机制”转变为现在的“四级响应体系” ,实现了体制性的跨越。

2003年的“非典”触动了中国应急管理的软肋,从而催生应急体系从无到有。2006年,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下称《总体应急预案》),一年后,《突发事件应对法》开始实始,中国的危机管理制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王振耀认为,汶川大地震的灾害救助基本是成功的,就是因为有了这套体系,可以说,现在各类灾害的救助是有条不紊的。“国际社会对我们的四级响应体系也非常重视。”

这套以“防患于未然”为基本要求的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把预警级别分为4级,特别严重的是Ⅰ级,严重的是Ⅱ级,较重的是Ⅲ级,一般的是Ⅳ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王振耀告诉记者,《总体预案》明确规定灾害发生后,一个地区死亡、转移多少人数,倒塌多少房屋的情况下,启动哪级预案,根据预案级别,明确要求哪些单位的哪级领导,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灾害现场,而不是以前模糊地说“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他评价称,以前的“清官机制”靠的是清廉、有责任感的官员来救灾,现在靠的是一套制度。通过灾害应急体系看到,一个好的体制、体系,可以让普通的人做伟大的事。但是如果体系不健全,在重大灾害面前,伟大的人可能也无能为力。

不过,有专家认为,现行应急预案制度的作用,并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完全发挥出来,真正的应急工作还是依靠党政领导体制来完成。

“应急管理机构不够强大,不够权威,全国协调机制薄弱,机构众多、职能交叉、多头管理、分段管理、分行业管理,是当前我国重大灾害应急管理体制的最大弊端。”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刘铁民认为,一个完好的国家应急体系,必须具备灾害处置方面的完备法律,我们有《突发事件应对法》,但配套法规几乎是没有。“就像汽车一样,有很好的发动机,但是没有轮子是不行的。”

另外,虽然中国有了总体应急预案,但是还没有形成管理系统和应急准备预案,它不能形成一个非常稳定的框架结构。刘铁民建议,“国务院修订总体预案的时候,一定要关注顶层设计。”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

救灾物资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调运到灾区,是考验一个国家应急能力的重要一环。因此,救灾物资要有一个常态的储备,“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

早在1998年,中国就建立了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制度,其后在全国共设定了10个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但10年之中,物资储备不足、品种较少、储备库分布不均的弊端越来越突出。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帐篷储备不足成为这次灾害救助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据统计,地震后的第10天,帐篷缺口为90万顶,按照民政部的采购计划,至少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为此,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赶赴浙江两家生产帐篷的公司,也只解决了8.6万顶帐篷的民政部紧急采购订单。同时,外交部两次向国际社会呼吁,希望国际社会优先紧急提供更多帐篷援助。

“储备不足,品种较少,在汶川大地震中,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并未充分展现其战略意义。”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高建国事后评价说。

根据规定,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由当地省级民政部门实行代储管理,主要承担特大灾害物资救援。

中国最早设立的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中,唯一指定的储备物资只有帐篷一项。储备物品种类单一,而且储备库分布不均,天津、沈阳、哈尔滨、合肥、郑州、武汉、长沙、成都、南宁、西安10个代储点,大都分布在中国的东部和中部,整个西部只有西安和成都两个。

更为严重的是,这10年之中,有些代储点的监管和维护日渐松懈。

1998年被首批确立的某中央救灾物资代储点,当地民政部门却将仓库用地建起酒店,地下室用作储备库;在另一个省份的储备库建设用地竟然盖起了职工宿舍。而在己建成的储备库中,管理无绪、专业人员不足、维护资金短缺等问题也使得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功能弱化。

经过2008年汶川地震的考验,有关部门开始反思中央储备救灾物资中存在的问题。2009年,民政部对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重新规划布局,数量由原来的10个规划增加到24个,但多数都在规划或在建之中。

今年5月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昆明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号称是中国目前已建成的规模最大救灾储备库:“可同时停放起降两架大型直升机;可满足70万灾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而在建中的成都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号称是中国在建中规模最大的物资储备库。

救灾物资品种除了帐篷、棉被、救生衣、应急包、等物资,一些在建的救灾物资储备库,甚至将冲锋舟、橡皮艇、发电机、挖掘机等各类救援工具也列入其中。

“储备物资的日常采购属于政府采购序列,但具体采购什么,采购物品的标准、规格都需要清晰的界定。”政府采购联合体秘书长李百超认为,“小到应急包、救生衣,大到冲锋舟、挖掘机甚至是直升机都可以采购,但有几个人懂得如何采购冲锋舟、挖掘机?更别说采购直升机了。如果监督不力,很容易出现花大钱办小事、暗箱操作、滋生腐败等问题。”

另外,紧急状态下的应急采购更需要加快立法。李百超介绍,“应急采购是抢险救灾、战争状态以及应付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下的特殊采购,在采购过程中难免有较多的主观随意性,容易出现损失浪费和弄虚作假等问题,目前尚没有法律层面的制度对如何开展应急采购做出明确规范。”

此外,专业人氏认为紧急救援从设备需求、救援专业人员需求、医疗救助保障、保险完全赔付、通讯网络等等,隐藏着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条,对中国这个人口和经济大国来说,每年国内将有上千亿人民币的市场潜力,国际需求也将近千亿美元。目前,救援产业链在民间市场还未得到进一步开拓和提升。

“应急”急缺专业队伍

“中国的应急体系已经有了跨越式的转变,但专业队伍的建设没有跟上,这么大一个国家,专业救援队只有几百人,少得可怜。” 王振耀称,应急专业队伍的缺失,使整个应急体系的实际效率大打折扣。

为了缓解人才缺乏的困境,民政部今年7月专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在全国民政系统招收20名自然灾害学硕士生,方向为综合灾害风险管理。据统计,我国现有各类应急救援人员50余万,分散在多个部门和行业,缺少综合性,存在着“多队单能”的弊端。

目前,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只有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又称中国国际救援队),基本上再无其他专业救援力量。今年6月,这支专业队伍扩编了一倍,也只有480人左右。

上一篇:劳动力市场供求机制下一篇:全能科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