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管理规章制度

2024-07-13

单位管理规章制度(精选8篇)

篇1:单位管理规章制度

一、工作制度

1、工程建设工作人员实行每周一工作例会制度,总结上周工作,安排部署本周任务。同时,每周五下午派人参加监理周工作例会。

2、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职能分工开展工作;工作要积极主动,并要搞好协调配合。

3、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要严格考勤制度,每天要亲自到施工现场,搞好巡查监督工作,并做好有关记录。在隐蔽等关键工程施工时,工作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期间,工作人员要做好记录,协助监理和承包人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4、对于工程管理、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和关键问题,要集体商议处理方案,并向局里做好汇报工作。

二、工程管理制度

(一)合同管理

1、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承包人均应严格履行合同,三方要密切配合,全力搞好工程建设工作。

2、及时办理和协调处理与工程有关的外部事宜,为工程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3、及时安排和处理合同条款中的未尽事项,与监理单位和承包人协商,尽快定出处理意见或达成协议,保证工程建设正常进行。

4、杜绝肢解工程、转包工程等现象发生。

(二)工程材料、设备管理

1、严把材料入场验收关。对承包人采购的钢筋、水泥、砂、石子要抽检其供货发票、定货合同(或协议)、产品质量证明书、发货明晰表等证件是否一致齐全。对于不符合设计或标准要求的材料及设备,要责成承包人退货、调换或重新采购。

2、严把材料使用关。抽验钢筋、水泥等施工材料能否满足施工质量要求,督查承包人严格按施工技术规程、规范进行施工;

3、监督承包人妥善管理好由其负责采购或接管的建筑材料和安装设备。

(三)工程进度和投资计划管理

1、依据合同、已批准的施工图设计和有关规范要求,及时审查批准承包人提交的施工

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和工程进度计划方案。

2、认真核定工程量,并按合同约定日期,及时支付工程预付款和工程进度款。

3、检查监督承包人是否按确认的进度计划组织施工,若工程实际进度与经确认的进度计划不符,要责令承包人提出改进措施,尽快赶回施工工期。

4、如遇设计变更、工程量增减或其它可能延误施工工期的情况,要及时通知承包人,以免延误工期。

(四)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

1、审核监理单位的质量检查体系和承包人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健全,设备和人员能否满足施工要求。对监理单位和承包人质量体系不健全的,要责令其定期整改,直到满足施工要求为止。

2、在不影响施工正常进行的情况下,随时检查检验承包人是否认真按照标准、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以及工程师发出的指令进行施工。对于工程质量达不到约定标准的部分,要责成承包人拆除和重新施工,直到符合约定标准。

3、监督检查施工质量的内容主要有:

(1)施工单位质量检测人员及设备是否到位,质量自检系统是否完备。

(2)监理单位旁站监理是否到位。

(3)各道工序的施工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

(4)施工过程中现场取样(建设单位必须在场)

(5)及时处理质量缺陷,避免出现重大质量事故。

(6)进行分部工程和隐蔽工程的中间质量检验。

(7)组织竣工验收。

4、监督承包人遵守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有关规定,严格按安全标准组织施工。检查承包人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安全防护措施,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5、随时检查承包人工地文明施工情况。

6、严格执行标准、规范,认真负责,公道、公平、公正开展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在处理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中,对被监督方要一视同仁,不偏袒、不刁难,秉公办事。

(五)工程资料管理

1、在工程管理和施工过程中,对监理单位和承包人提交的报告要按约定时间做出书面答复。

2、随时抽查监理单位、承包人的施工原始资料和与工程有关的其它资料。

3、按合同要求,责成监理单位提交监理工作月报及监理业务范围内的专项报告;责成承包人提交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工程进度和工程量报告以及其它有关方案或报告。

4、及时做好建设单位自身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编工作,要使整编资料真实准确的反映出施工进度和投资计划完成情况,以及施工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关键问题和处理结果。

5、监督监理单位和承包人按照诚实信用的原则,真实准确地做好施工程记录和有关报告。决不允许有篡改事实真相、出具假报告等违规违法事情的发生。

篇2:单位管理规章制度

第一条车辆的管理权限

1、局机关所有机动车辆的调度、维修、保养、供油等统一由局办公室进行管理,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协调,分管办公室领导负责核准;各二层机构车辆的调度、维修、保养、供油等统一由本单位办公室进行管理,由分管办公室的副职领导负责核准。

2、所有的车辆钥匙由专职驾驶员保管一套,其余分别由局办公室和各二层机构分管办公室的副职领导保管,其他任何人员不得自行保管。

第二条车辆的停放、保管

1、所有车辆从购置到报废全过程的技术资料及有关证照,由专职驾驶员(办公室)妥善保管。

2、车辆必须停放在统一的指定地点,因事不能停放在指定地点的,应停放在安全的停放处。出差在外的车辆,要将车辆停放在安全场所,并锁好方向盘,搞好安全防范,否则后果由驾驶员自负。正常业务用车、重要工作用车、出差用车应按时返回待用,并及时将钥匙交到办公室。

3、出差、下乡的车辆须由专职驾驶员驾驶。如外单位借用本系统车辆,须经局长批准,且必须由专职驾驶员驾驶,其过桥过路费、油费一般情况下由借车方负责。严禁将车辆私自交他人驾驶,驾驶员或办公室人员擅自将车借给他人驾驶的,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4、本系统所有车辆一律实行刷卡加油,用车时由办公室按实际里程数计划供油,并进行登记备查,由专职司机按计划量加油,因特殊情况,在外加油的须报办公室登记。每月末由财务人员统计实际用油量与办公室用油登记情况进行核对,如出入较大,查明原因并追究责任。

第三条车辆调度和使用

1、出差、下乡用车,实行派车制度。由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遵循先急后缓,先远后近,先公后私的原则,统筹安排。

2、派车程序:

①工作用车,先由经办人填写统一印制的《出差及用车审批表》并由办公室主任(二层单位由办公室)签署意见,报分管办公室领导审批后,统一进行安排、调度。未经办公室批准,驾驶员不得擅自出车。

②司机必须凭办公室通知方可出车,并按派车单规定的时间、地点出车,不得擅自改变。

3、本系统工作人员如遇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需要用车的,以书面形式向办公室申请,经分管办公室局领导签字同意后,由办公室负责安排车辆和驾驶员,油费、过路(桥)等费用由用车人承担。

第四条车辆驾驶与行车安全

1、为确保行车安全,驾驶员必须认真钻研业务,定期参加交警队组织安排的安全学习和检查,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服从交警指挥,严禁酒后开车。

2、驾驶员对车辆要勤检查,勤保养,勤擦洗,使车辆始终保持最佳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防事故发生。

第五条车辆维护与修理

1、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发现问题,及时反映,果断处理。

2、驾驶员要加强对车辆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搞好清洁卫生,出车前必须检查制动、操纵等有关安全部件,及时添加更换机油、电瓶液等,保证车况运行良好。

3、车辆需维修的,专职驾驶员必须先填写维修报批单,经办公室核实,报分管办公室领导审批,如修理费超过1000元的,报主要领导审批。修理时由办公室人员和专职驾驶员共同讨价,由财务人员会同专职驾驶员结算。车辆外出途中需要修理的,经随车领导和干部证实后方可维修,修理报销凭证需随车人员签字证明,送办公室主任(分管办公室领导)审核后,方可报销。

篇3:单位管理规章制度

一、单位档案工作管理模式与规章制度整合的涵义

各单位在档案管理中, 收集并保存党务工作、行政管理、科学研究、基建工程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样、声像等材料, 形成了预立卷、档案接收、借阅、库房管理、保密和销毁等制度。基于现行管理模式与规章制度实际, 将两者相整合, 就是按照目标实现、系统集成、资源整合的原则, 在项目实施内容上渗透、运行体系上融合、管理办法上支撑, 进而规范管理流程、细化工作内容, 增强集中统一管理和利用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二、当前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机构设置不够合理。当前, 在档案工作管理中, 存在着归档制度不健全、人档分离、档案材料不规范等现象。究其原因, 有管理力量薄弱、硬件建设力度不大、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但根本的还是机构设置不够合理。比如, 在开展二级法人单位档案工作中, 上级缺乏有效地指导和规范的管理, 未建立各单位档案部门和人员良好的沟通机制, 由法人单位综合档案室牵头, 二级法人单位档案部门共同参与的档案工作网络还未形成。

(二) 规章制度亟待完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来源于收集、保管与利用实践, 是确保档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基本抓手。从文件运行轨迹看, 基本遵循制作、使用及暂时、永久性管护规律。基于我国档案管理工作实际, 一些单位在归档管理工作中, 没有将暂时性、永久性保存阶段作为文件管理, 在缺乏统一的运行路径、管理手段、规章制度的情况下, 造成各个阶段相对孤立, 与当前文件档案一体化趋势相背离。另外, 在当前单位信息日趋公开的大背景下, 一些单位对档案内容公开的范围、内容、方式研究不够, 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开放、知情制度。

(三) 管理模式相对滞后。当前, 社会各行各业对档案的管理及利用率较高, 尤其在利用群体持续增加的情况下, 档案管理集约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要求, 对当前相对落后的管理方法、单一的运行路径、传统的管理手段提出了严峻挑战和考验。当前, 在档案常态化管理工作中, 一些单位以收藏为主, 忽略了档案信息电子化功能的外延, 不注重利用价值功能的挖掘与发挥。比如, 在档案目录数据中, 未采用集中统一管理的方式, 单位文件级目标数据库尚未形成, 导致目录资源分散, 管理和利用效果不突出。

三、整合单位档案工作管理模式与规章制度的有效路径

(一) 整合机构, 健全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当前, 要建立由法人单位综合档案室牵头, 二级法人单位档案部门和人员共同参与的档案工作管理模式, 明确责任, 整合力量, 优化机构, 创新管理模式。要拓宽沟通渠道, 设置管理岗位, 配备专职档案管理员, 业务部门和科研团组 (项目组) 根据实际配备兼职档案员, 充分发挥专兼职档案管理员的管理与兼职档案员的科研背景优势。要加强对单位各类档案工作的检查、指导工作, 现场办公, 有效破解档案工作管理模式与规章制度整合中的难题。

(二) 整合内容, 完善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基于规章制度不健全问题, 对文书、科研课题、工程、基本建设项目等档案, 制定管理规范, 明确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健全综合档案室管理办法, 制定管理流程, 量化管理人员职责。将档案管理与业务工作相结合, 着力推进档案管理理念的渗透与融入, 强化业务工作支撑功能的发挥, 促使档案与其他业务工作融通发展。比如, 完善人事档案鉴定制度, 扩大收集广度与深度, 尤其针对历史材料多、动态成效不足的问题, 建立跟踪收集制度, 增强内容收集的即时性及管理的实效性。

(三) 整合体系, 建立管理利用的服务模式。整合档案管理模式与制度体系, 关键要顺应文件档案一体化、档案信息电子化、档案利用多层化发展趋势, 深度挖掘信息资源, 有机结合电子与纸制管理元素, 创新档案管理体制。以国家天文台档案管理为例, 可在归口管理的基础上, 从档案资源收集入手, 探讨收集、清点、移交的分级管理办法, 研究各单位全部档案目录数据, 实施集中统一管理的模式, 建设单位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同时, 要适时总结单位档案利用服务好的做法, 汲取经验, 弥补不足, 推进单位档案工作管理模式与规章制度在整合优化中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以单位档案工作管理模式与规章制度的整合为基点, 述内涵、析问题、寻良策, 旨在拓展单位档案工作管理模式与规章制度整合的有效路径, 良性推进单位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单位档案,管理模式,规章制度,整合

参考文献

[1]杨群英.新时代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与模式的创新探索[J].劳动保障世界, 2015 (1) .

[2]朱传芳.关于创新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与模式的探索[J].黑龙江史志, 2014 (23) .

篇4:浅析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已初步形成,但是仍存在许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这就需要事业单位能够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制度,进而促进事业单位内部竞争力的提高。

1.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档案管理制度标准低

由于我国的档案信息量较大,在管理上也较为复杂,并且由于各事业单位在档案内容和格式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也就存在很大的不同,管理制度的标准参差不齐,这直接影响了我国整体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由于档案管理制度标准低,使得很多档案信息都不完整,这对后续的档案信息查找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影响了事业单位对档案的利用率,进而对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1.2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也更加的信息化,然而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很多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都比较低,未能实现全面的信息化。很多事业单位在储存档案信息时仍采用纸质档案管理,这种纸质方式常会受到天气影响,在潮湿天气下,纸质档案很容易受潮而破坏,一旦档案损坏就很难修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质量[1]。此外,纸质档案在查找信息时也非常不便,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只有全面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提高信息查找的效率,这样才可以为事业单位档案信息提供保障。

1.3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管理技术,然而就当我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情况来看,事业单位内部的档案管理人员多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技术,甚至一些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并不了解,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档案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1]。

2.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改革的方法

2.1档案管理制度坚持统一化与差异化兼顾的原则

在制定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时需要以国家的相关标准为基础,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坚持统一化与差异化兼顾的原则,制定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档案管理制度,规范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不同的事业单位在制定档案管理制度上也应有所不同,各单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单位实际的性质与特点制定具有单位特色的档案管理制度[2]。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制度上既要保持与国家标准的统一,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保留差异性。因此,事业单位需要正确认知自身的性质,在实践中优化档案管理工作,制定满足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的档案管理制度。

2.2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主要由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其工作积极性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与质量,而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又与其职责相关,因此,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进行规范,确保档案管理人员能够真正地履行自身职责,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2.3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化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都存在工作松散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因此,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规范档案管理制度,从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出发,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并保证档案管理制度的可行性[1]。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令条款,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积极探索与创新,建立一套科学完善且规范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并将档案管理制度落实到档案管理工作中。

2.4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提高创造了条件,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需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程度,促进档案管理制度改革。社会的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档案管理制度的信息化改革,事业单位在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人员也需要积极探索档案管理的信息技术,建立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信息网络,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档案信息的查找效率,对档案信息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与质量提高[1]。

2.5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作为事业档案管理的主要执行者,其专业素质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与质量。为了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需要全面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掌握科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事业单位在选择档案管理人员时,需要完善选拔机制,选择个人素质高且综合实力强的档案管理人员,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稳定运行,同时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代化。

3.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信息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这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事业单位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当前档案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探索解决对策,建立健全檔案管理制度,全面实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优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从而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峰.浅析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档案天地,2014,S1:131-133.

篇5:单位厨房管理规章制度

1、工作前须先洗擦工作台和工具,工作后将各种用具洗净、消毒、保存。

2、严格检查所用原料,不用不合标准的原料。

3、蒸笼、烤箱、蒸炉、和面机等用前要洁净,用后及时洗擦干净。

4、面杖、馅机、刀具、模具、容器等用后洗净、定位存放,保持清洁。

5、面点、糕点等熟食凉透后存入专柜保存,食用前必须加热蒸煮煎透彻,如有异味不再出售。

6、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不得超标准使用。

7、其它相关制度与厨房相同。

七、厨房周转小仓库管理制度

1、只存放厨房用烹饪原料、调料及其盛器以及一定量厨房周转用具,不得存放其它杂物。

2、区别库存原料、调料等不同物品种类、性质,固定位置,分类存放。

3、大件物品单独存放、小件及零散物品、置于盘、筐内集中存放,所有物品必须放在货架上,并至少离地面25厘米,离墙壁5厘米。

4、名贵干货及常用药材炖料要放入玻璃瓶存放,以免受潮。

5、加强对库存物品的计划管理,坚持“先存放、先取用”的原则,交替存货和取用。

6、及时对小仓库进行清洁整理,定期检查原料保质期,并定期对大小仓库进行防虫、防鼠工作,保持其卫生整洁。

7、控制有权进入干货库人员数量,预防货物流失。

八、厨房雪库管理制度

1、雪库只存放厨房用烹饪原料、调料及其盛器,不得存放其他杂物,员工私人物品一律不得存入其内。

2、区别库存原料、调料等不同物品种类、性质、固定位置,分类存放。

3、大件物品单独存放,小件及零散物品置盘、筐内集中存放,所有物品必须放在货架上,并至少离地面25厘米,离墙壁5厘米。

4、冷藏半成品及剩余食物均须装入保鲜袋或用保鲜纸包好后,写上日期放入食品盘,再分类放置在货架上。

5、加强对库存物品的计划管理,坚持“先存放,先取用”的原则,交替存货和取用。

6、及时对雪库进行清洁整理,定期检查原料质量。

7、尽量减少库门开启次数及时间,确保冷藏效果。

8、经常检查,保持雪库达到规定的温度,如发现温度偏差太大,应及时报告厨师长与工程部联系解决。

九、厨房员工培训及考核制度

1、厨房员工必须接受上岗培训,并有义务参加上岗后的再培训。

2、厨师长根据工作需要,每年11月份提前制定下一年度培训计划并报总公司审核备案。

3、厨师长有权根据营业情况,具体安排实施培训计划。

4、所有参加培训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培训期间,原则上不准请假、休假,自觉遵守培训纪律,协助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5、每次培训结束,都必须进行总结考核评估,其表现和实绩载入本人业务档案,表现突出者给予适当奖励。

6、考核内容结合食品菜肴质量标准与食品成本控制,具体分为:工作态度、责任心,操作规范、开餐前准备,加工质量、完成任务、成本控制、劳动纪律、食品卫生与个人卫生等。

7、考核方法分笔试及现场操作技巧。

8、考核成绩记入厨师个人档案,作为选择深造、派外学习、晋升的依据。

十、厨师创新菜点及厨艺比赛制度

1、为了促进和改善厨房产品形象,激发厨师工作热情,满足宾客日益增长的饮食享受需要,集团公司每两个月举行一次厨师制作创新研讨交流会暨顺峰系列店厨艺大赛。

2、凡属顺峰饮食娱乐管理公司管理的各店均必须派精英选手由厨师长带队参加。

3、参加研制人员必须提供创新菜品资料,参赛菜品要在用料或口味及其他方面具有一定的新意,并能适应当前餐饮潮流或其有制作工艺超前意识。

4、所有参赛菜品由总公司领导及驻店总经理负责评判,对突出菜品的创作者给予适当奖励。

5、每期比赛的优秀新菜品,由总公司统一用特别介绍方式制作精美台卡进行推销,适当时候补充到新菜牌中。

十一、厨房安全操作制度

1、在使用各种刀具时,注意刀要集中,方法要正确。

2、操作时,不得用刀指东划西,不得将刀随意乱放,更不能拿着刀边走边甩动膀子,以免刀口伤着别人。

3、不能将刀放在工作台或砧板的边缘,以免震动时滑落砸到脚趾,一旦发现刀具掉落,切不可用手去接。

4、清洗刀具时,要一件件进行,不能将多把刀具浸没在放满水的洗涤池中清洗。

5、禁止拿着刀具打闹。

6、在没有学会如何使用某一机械设备之前,不要随意地开动它。

7、在清洗机械设备时(如绞肉机、搅拌机),要先切断电源,再清洗,清洁锐利的刀片时要格外谨慎,洗擦时要将抹布折叠到一定的厚度,由里向外擦。

8、厨房内如有破碎的玻璃器具和陶瓷器皿,要及时用扫把处理掉,不要用手去捡。

9、工作区域及周围地面要保持清洁、干燥。油、汤、水撒在地面要立即擦掉。

10、所有通道和工作区域内不能有障碍物。

11、厨房内员工来回行走路线要明确,避免交叉碰撞。

12、在烤、烧、蒸、炸等设备的周围要留出足够的空间,以免因空间拥挤,不及避让而烫伤。

13、在拿取温度较高的烤盘、铁镬或其它工具时,手上要垫上一层厚抹布,同时,双手要清洁、无油腻以防打滑,撤下热烫的烤盘、铁镬等工具要及时作降温处理,不得随意放置。

14、在使用油镬或油炸炉时,特别是当油温较高时,严防有水滴入油镬、以免热油飞溅,极易烫伤。

15、在蒸柜内拿取食物时,先关闭气阀,打开柜门,让热蒸汽稍为散发后再使用抹布拿取,以防热蒸汽灼伤。

16、使用h炉、蒸柜、炸炉等加热设备时,人体不宜过分靠近炉体,以免产生意外。

17、禁示在炉灶及热源区域打闹。

18、设备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冒烟、焦味、电火花等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用,申报维修,不能强行继续使用。

19、厨房员工不得随意拆卸、更换设备内的零件和线路。

20、清设备前首先要切断电源,当手上沾有油或水时,尽量不要触摸电源插头、开关等部件,以防电击伤。

21、厨房各作业区的工作人员,下班前要将本作业区里的用具清点、整理,较贵重的用具一定要放入厨柜中,上锁保管。

22、正在使用火源的工作人员,不得随意离开自己的岗位,不得粗心大意,以防发生意外。

23、厨房工作人员在下班前,各岗位要有专人负责关闭能源阀门及开关,负责检查火种是否已全部熄灭。

24、消防器材要在固定位置存放。

25、厨房小仓库及厨房各种门锁的钥匙要有厨师长授权专人负责保管。

篇6:企业单位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根据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行政经费实行“包干使用、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办法,应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管理制度,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厉行节约,杜绝浪费。项目经费由各科室编排预算方案,集体研究落实,各项资金一律不准用于私人借支,定期存款做到定期、定点、专人管理,不得以移民资金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贷款、贷款担保。

财务人员要以身作则、奉公守法,认真贯彻国家各项改革措施,既要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又要维护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

1、会计的职责:

(1)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依法组织会计日常核算、记账、复账、报账,做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按期报账,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及时上报上级单位。

(2)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会计数据与资料,提出管理意见,实行事前控制与事中监督。

(3)按会计法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会计原始凭证及账本等会计档案的管理。

(4)按照经济稽核原则,定期检查资金使用情况,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

(5)及时做好银行对账工作。

2、出纳的职责:

(1)认真执行现金管理制度,按审核签批后手续完备的单据凭证办理款项收付。

(2)建立健全现金出纳各种账目,严格审核现金收付款凭证;及时登记现金日记账、及时盘点现金、做到日清月结,账实相符;若发现不符要及时查明原因,严禁私人挪用;预支现金必须经分管领导审批同意。

(3)严格支票管理制度,积极配合会计做好银行对账、报账工作,严禁将银行账户出借给任何单位或个人使用。

(4)配合会计做好各种账务处理。

根据我办实际,财务由主任授权副主任审批。财务印鉴分开管理(法人代表章由会计管理,出纳章、单位财务章由出纳管理),互相制约。机关财务和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分别由综合科和发展扶持科分管领导负责审批。

凡机关财务报销的发票,必须有经办人签名,综合科负责人核签,报分管副主任批准后方可报销。单位公务接待统一由综合科安排,一律要填报申请单,按标准接待。本办非日常性的开支,凡5000元以下的由分管副主任签批;5000元以上的经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同意后方能报销。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的使用要严格对照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水库移民安置办公室浙财农字〔__X7〕55号、57号、65号文件和瑞移办〔__X7〕20号、21号文件执行。

珊溪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要严格对照温州市移民办关于珊溪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对项目资金拨付必须经办联系片、村、点干部、项目负责人、后扶科负责人签字后,报分管领导审批。

大中型水库移民直补资金的拨付必须由后扶科提供直补资金发放的名册,经财务会计审核后提交给分管领导签批后,方可拨付。

因公外出开会、培训的车船费、住宿费、伙食补贴、市内交通费等报销标准根据《瑞安市行政事业单位经费开支控制标准暂行规定》执行(瑞财行〔__X〕37号文件)。借支差旅费的人员,必须由本人填写借款申请单,注明到何地、办何事及计划天数,核定借款金额,经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领取,返回后一周内按审批程序报销,报销单据不得使用白条。

3、办公用品、其他物品购置及报刊、杂志的订阅

订阅报刊杂志,先由各科提出订阅意见,再由综合科综合平衡,报分管领导批准后统一订阅。购置各类办公用品和其他物品等,应向综合科提出购置意见,经分管副主任同意后,由综合科具体实施。

凡金额在100元以上的开支必须凭税务部门统一监制的正式发票报销,非正式发票或非行政事业单位收据不予报销。1000元以上的开支必须通过银行转帐结算。

4、车辆的运行和维护费

机动车辆实行定点维修,维修前应由司机提出计划,经综合科汇总后报分管

领导和主要负责人同意。年终或每半年结帐一次,报销时必须按正常报批程序结算,并附修理费明细表。机动车燃料费实行一次性购买,分期领用。

5、参加培训和学历教育经费的报销

篇7:单位管理制度

1、监理单位的工程项目监理机构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总监理工程师是工程项目监理机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负责人,全面对所监理的工程项目按监理规划进行管理。

2、各工程项目监理机构要以总监理工程师为组长成立工程项目监理机构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并根据法律法规、工程审批文件、委托合同、施工合同、工程特点等组织制定本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工作管理规划和实施细则,在实施过程中组织落实。

3、执行监理工作中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4、监理工程师应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理。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

5、在施工监理过程中,监督、检查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的安全技术措施组织施工,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应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时要求施工单位停止施工,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绝停工整改的,及时向建设单位及主管部门报告。

工作内容:

1、协助建设单位做好开工前安全生产的准备工作和办理各种安全手续。审查施工单位企业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项目经理、安全管理人员、特殊工种是否取得相关部门的资质证书,持证上岗情况。

2、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督促施工单位要检查各分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制度,要与分包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状。不得将工程分包给不符合安全条件的单位进行施工。

3、审核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的专项施工技术方案是否符合安全生产强制性标准要求。审查施工项目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安全措施和应急救援抢险方案。

4、核查施工现场各种安全标志和临时设施的设置是否符合有关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文明施工的要求。

5、监督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组织实施。制止违章违规作业,督促施工单位进行自查。

6、对危险性较大工程作业要定期每天巡查一次。发现严重违章和存在安全事故隐患,要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并要检查整改效果,签署复查意见。情况严重,由总监下达暂停令并报建设单位。拒不整改,应及时向建设单位和主管部门报告。

篇8:基层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管理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管理,探讨

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基层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层单位顺利操作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必然会加强内部控制系统。

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含义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一个业务单位,以确保业务活动有效地防范风险,保证资产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促进机构实现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和程序。

主要内容从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实物资产,金融机构债权债务,项目,采购和支付、融资、销售和支付,成本和费用,如安全控制、会计电算化制造业。通过,是一个管理系统工程。

二、基层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制度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实现,是系统、全面的单位工程,不仅需要领导的支持,他需要更多的单位各部门合作。实施内部控制目前的机构,统一表达的基本单位财务行为仅从地方利益,缺乏大局意识。在一些经济问题,角色扮演监督内部控制制度不够规范,部门之间连接较差,缺乏一个有效的订单管理系统的环境。

(二)内部控制职能交叉,责权不分明 ,独立性差、权威性不高

对单位来说,目前各项内控制度基本健全,但是职能交叉,责全不明,内部控制权威性不高。在制度的落实和监督过程中有流于形式的现象,缺乏监督力度。为了完成上级各项考核指标,只顾小集体利益,不顾会计真实行反映,致使内部监督无以为力。因此,强化完善监督体制及各项职能责权建设,提高内控权威,是落实好内控制度,充分发挥内控制度作用的关键。

(三)内控制度在制度建设上存在滞后性

事业单位正在逐步完成内控制度的建立工作,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内部有关管理制度,均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基层单位内控制度的完善修订并没有跟上。各单位在财会核算电算化管理机制上,并没有及时制定相互制约、牵制的相关比较完善的制度。所以,对于监督程序及监督关系欠缺的现状,尚需及时完善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基层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应采取的措施及对策

(一)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制定标准统一的内控制度

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关键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保障系统能够运行和控制单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环境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和执行。首先,单位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和行为是确保内控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单位的领导者应树立内部环境控制的风险意识,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对事业单位运行效率的影响应有明确的认识,应走出误区,更新观念,强化管理。在重大问题决策上实行集体决策制。其次,要加强诚信教育,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通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及其他各种业务学习、经济活动中出现的违纪实例教育等形式,不断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培养一批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奋、正直、忠诚的会计人员,为会计人员建立一个管理完善,控制有效,相互激励、相互制约、相互竞争的工作环境,建立一个有效的令行禁止的管理系统。

(二)要建立明确的控制制度,完善的考核评价标准、监督制度及考核制度

1、遵循全面性的原则

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财务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财务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所以,在岗位、制度控制方面应当制度健全、切实可行。

2、对关键岗位、关键人员定期轮岗、换岗,对不相容职务严格分离,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管理欠缺及舞弊行为,以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

工作岗位及人员定期轮岗、换岗制。其目的一是为了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全面学习完善,二是防止由于长期从事某项工作容易带来的种种弊端,使自身利益与工作利益保持相对的距离,减少各种非正常因素对工作的干扰。

3、实行岗位责任制

岗位责任制是确定从事某项工作的人在此工作岗位上的职责范围、应承担的责任以及应有的权利及相应的落责考核。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应制定规范严格的操作程序和工作标准,按照人员状况设置岗位,会计岗位按照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原则设置,严禁一人兼任非相容的岗位或独自操作会计业务全过程,明确工作范围及责任,减少舞弊行为的发生。

4、实行岗位作业流程环节流转、分段式控制

会计业务按照确定的流程逐级传递,做到科学管理、环节控制、责任明确、完整统一。传递应按照生产流水线作业流程的管理方式,上道工序未完工或完工未验收的的情况下,无法向下道工序传递,实现作业过程的职责层层明确、逐级传递。

5、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事后控制力度,即加强内控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与考核

事后控制应侧重于分析结果形成的原因,考核并作出评价、落实奖惩,找出存在的弱点及隐患,并对欠妥部分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为管理者提供制定未来计划标准的依据。建立各项监督检查制度是内部控制的事后监督。

(三)用发展的、动态的态度不断完善和及时修订内部控制制度。

内控制度对促进、保证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持内控制度制定的及时性、内容的时效性及先进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各级管理者要根据基层技术检验机构经济活动的发展变化及形势,及时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防止出现无章可依、无规可循的混乱局面。以动态的管理制度完善其内容,增强其可操作性,充分发挥在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

总之,有了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及各项机制,基层事业单位才能进行各项内部控制的建设,各项工作才能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2

上一篇:初二的名人传记读后感800字下一篇:支部委员会议记录范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