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开展志愿活动总结

2024-09-05

社区开展志愿活动总结(精选10篇)

篇1:社区开展志愿活动总结

为铭记历史,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爱国主义教育,9月15日,__社区联合湾里区蓝精灵幼儿园开展“勿忘国耻,爱我中华”纪念九一八事变86周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活动中,社区志愿者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对园内各班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孩子们的爱国心。随后,为能教会学生防空逃生的技能,增强未成年人的人防意识,志愿者组织全园进行防空演练。警报拉响后,演习开始,学生们迅速拿湿毛巾捂住口鼻,按照要求井然有序地迅速到达空旷的操场上,实现安全撤离。

活动得到了较好的反响,让孩子们认识到九一八事变,牢记九一八事变,激发了大家的爱国主义热情,让大家勿忘国耻,爱我中华,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

小学于9月19日至27日在全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通过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读书系列活动,在学生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三创”精神为核心的赣榆精神,进一步营造“人人都是学习之人,处处都是学习之所”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活动现已结束。

一、青少年读书活动

各校根据通知,结合我镇的读书“一二三”工程,利用图书馆及班级图书角开展了贴近实际的,是有班级特色的读书活动,其中中心校最为突出,该校利用山娃报、广播站、橱窗等宣传阵地加大宣传,择优展示,学校中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读书氛围,学生们积极性很高。

二、读书征文比赛

在读书活动的基础上,少先队在全镇开展了爱国主义读书征文比赛,比赛要认真阅读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以“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为主题,从一个侧面或角度,以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各校根据通知要求认真组织,踊跃投稿,班主任老师也对本班学生作品加以修改、指导。最终,各校上报的作品都吭于15篇这个底限,作品质量层次不齐,但高质量的作品不多,少先队组织了中心校谢霞、董自红、熊玲三位业务骨干评出:

篇2:社区开展志愿活动总结

关于开展志愿服务社区活动总结按照唐办的统一部署,我社区以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广泛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积极服务,创造社区财富,树立社区形象,弘扬社区,“互助、友爱、奉献,进步”的精神,逐步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我教育,取得良好成果。

一、传递爱心,传播文明

社区志愿者围绕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生活、环保、交通、治安等问题,从点滴人手,从身边做起,做了大量看起来很平凡却是很有意义的事情,让广大群众因志愿者的出现而减少忧虑,让全社会因志愿者的辛劳付出而充满温馨,让祖国大家庭因志愿者的无偿奉献而更加富有凝聚力。在奉献爱心的同时,志愿者也传播了文明,传播了追求、责任和理想,传播了“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的精神。这种“爱心”和“文明”最终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温暖着社会大家庭里的每一个人。

二、建立和谐的社会

社区志愿者活动为群众提供了互相帮助、互相关怀、关心的社交机会,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关怀,减低彼此间的疏远感,让人在为社会无偿奉献的同时,学会相互关怀,相互信任,从而形成团结、互助的精神,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

三、促进社会进步

社会的进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只有做到“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创造出超过十二亿倍的强。社区志愿者行动正是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志愿参与到从事社会公益和社会保障事业之中,让其从中获得或加强已掌握的学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其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培养形成一种奉献精神,使其更加积极地投入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去,从而对促进社会进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身处困境,艰辛与温暖相伴。多一个志愿者,多一次爱心行动,对于身处困境的人来说,就多一份温暖。

一副手套、一顶棉帽,或许就可以让一个人感受到温暖,抵御严寒;

一杯水、一碗泡面,或许就可以使一个人暂时忘掉饥寒,感受到家的温暖;

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或许就可以减轻一个人的负担;

甚至,一声温馨慰问、一个温暖笑容,或许就能让人有勇气去面对眼前的困难,并最终战胜它。

开展社区便民志愿服务,根据志愿者的专长特点建立支援专队,社区群众的需求以及社区可利用的资源,建立健全服务机制网络,广泛开展,便民服务是广大社区服务志愿者可以真正帮助有需要的人,通过活动使广大群众加深对雷锋的认识,同时了解到志愿服务的意义。

篇3:社区开展志愿活动总结

目前, 社区体育作为我国城市体育开展的主要途径, 对于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而志愿服务作为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标志之一, 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所以, 单凭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体育志愿服务已经无法满足大众健身的需求。而高校体育类专业具有较好的体育人才资源, 是培养各类高素质体育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 其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对于指导广大群众科学健身,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促进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进一步深化高等体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增强高校体育类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因此, 探讨研究高校体育类专业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模式是现实需要。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山西省体育院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开展状况为研究对象。

2. 2 研究方法

2. 2. 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的需要, 查阅了关于社会体育以及志愿服务的书籍, 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搜集本研究领域的相关核心期刊和资料, 并对所收集信息进行认真的整理与分析, 作为本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2. 2. 2 问卷调查法

在实地走访的基础上, 根据研究目的和需要对管理负责人、学生和所调查社区居民就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分别发放调查问卷60 份、300 份和500 份。

2. 2. 3 访谈法

根据本研究应对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现状进行调查, 并对高校体育系部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管理人员、组织者以及服务人员进行访谈。

2. 2. 4 数理统计法

对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问卷调查所得到的有关数据采取数理统计方法, 对所得资料做出理论上的描述、分析及总结。

3 结果与分析

3. 1 山西省高校体育院系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总体状况

3. 1. 1 山西省高校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状况

高校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 促进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学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社区体育中, 促进社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通过调查发现, 当前高校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较差, 在此次调查的三百名学生中, 仅有187 名学生参加过“社区体育志愿服务”, 占总人数62. 3% , 这说明山西高校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并不理想, 学生对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认识不够, 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意识不强烈, 从而导致参与状况较差。

3. 1. 2 山西省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态度与意愿分析

社区体育志愿服务对社会、集体、个人都有积极推动作用, 促进社区体育健身事业发展, 提升所在高校声望, 促进自身全面发展。通过调查显示, 当前高校对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意愿较好, 在此次调查的10 所院校中, 有7 所院校愿意“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占总数70% , 并且有2 所院校对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不强烈。这说明山西省高校已经意识到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迫切性, 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与社区体育发展、社区居民需要有着较强关系, 因此应加强社区体育发展。

3. 1. 3 山西省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学校级别分布

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 增强了学校的号召力, 鼓舞了更多的大学生奉献社会,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如表所示: 山西省高校级别分布对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有着较大影响, 一本院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情况多, 如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 占40. 2% 。二本院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情况较多, 尤其是二本A类大学, 如大同大学, 太原师范学院占29. 3% , 而二本B类大学, 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相对较少, 如运城学院, 长治学院, 晋中学院, 吕梁学院, 占%19. 2。专科院校和三本院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少, 如运城职业技术学院、运城师范, 占11. 3% , 由此可以看出, 院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与院校本身的级别有着很大的关系, 院校层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较好。

3. 2 山西省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现状分析

3. 2. 1 山西省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开展频度

调查可知, 山西省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整体开展状况较少, 在所研究的10 所院校中, 6 所院校每年开展1—2 次, 占调查总数的60% 。每年开展3—4 次, 占调查总数的30% 。每年开展5 次以上的, 占调查总数的10% , 可见, 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次数较少, 开展5 次以上的仅占10% , 远远达不到社区居民参与健身娱乐, 锻炼活动的需要。由此可以得出, 社区体育志愿服务并没有得到普通高校的重视, 社区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社区体育志愿者、社区体育指导员的缺乏。

3. 2. 2 山西省高校开展村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动机

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满足群众的需要, 锻炼学生能力, 增强人民体质,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 由表2 调查显示, 高校体育院系学生选择“为学生实践活动积累经验”“发展学生潜能, 了解学生能力”“让学生的技能学以致用”的比例分别达到了54. 6. % 、36. 8% 、37. 4% . , 可以得出, 高校开展村社区体育志愿服务归根结底还是体现了“学生是主体”, 高校始终是以学生为主体, 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自身素养, 是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保障。山西省高校体育院系学生选择“可能帮助有需要的人”“热衷公益, 服务社会”的比例达到52% 和42. 6% , 说明体育专业学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不仅是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通过服务他人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 完善自我, 满足自己高层次的需求。山西省高校体育院系学生选择“政府要求”“社会需要”分别占总调查数的39. 2%和32. 6% ,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出山西省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普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山西省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研究起步较晚, 与实际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 实现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可持续性发展。

3. 2. 3 山西省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项目

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开展项目较为全面, 对促进社区居民改善锻炼习惯, 提高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表3 数据可以得出山西省高校社区体育志愿服务开展体育系专业学生进行运动技术指导和担任体育赛事裁判居多分别占总人数的47. 2% 、49% , 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设施服务和信息服务人数相对较少。当前, 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尤其是高校大学生更愿意参加对自身有利的, 如: 指导服务、组织服务。而不愿参加设施服务、信息服务, 因为这些项目相对枯燥乏味。

3. 2. 4 高校开展村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时间与场所

对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调查表明, 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时间主要集中于1 -2 小时或3 - 4 时, 它们的比例和相对较高, 通过实地研究发现, 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容易受时间和空间上的制约, 山西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加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周末、假期以及课外活动等时间段。通过对山西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加社区体育志愿服务进行调查和考察发现, 体育专业学生参加社区体育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主要场所为社区、街道所固有场所, 公园和老年活动中心。由于山西省基层社区的发展较晚, 社区发展不平衡, 体育方面的锻炼场所也比较少和固定。因此高校在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时场地和时间相对比较集中, 提供的服务内容主要对社区体育大众进行运动技术指导和保健知识的讲授。随着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发展和完善, 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内容和范围会进一步丰富和扩大对场所和时间安排要求会进一步提高, 高校管理者应该对此问题引起重视, 从而促进社区体育快速的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4. 1 结论

1. 山西省体育院系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不足。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总体状况不佳, 所调查的学校不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比较较高, 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意识有关; 在开展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学校中开展次数集中在每学期1—2 次居多, 开展5 次以上的仅占10% , 高校开展村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次数, 远远达不到社区居民参与健身娱乐, 锻炼活动的需要; 开展项目和开展时间与场所也存在欠缺。

2. 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没有内化为大学生长期自觉的行为。目前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主要是依赖于团组织, 而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也是依据体育系团组织的力量, 缺乏自主意识, 积极性, 主动性。除此, 许多高校体育系专业学生是为了奖励而参加服务活动。“为加分开展活动, 为加分参与活动”这是许多高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意愿, 由于学校对于志愿者在评优等方面都采取了一定的奖励措施, 这使得许多学生都为此而加入志愿者组织, 但他们对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3. 高校体育院系愿为社区体育服务, 奉献社会。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来讲学校愿意为社区体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鼓励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 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4. 2 建议

1. 构建山西省高校体育院系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模式 ( 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招募、培训体系、工作机制、评价激励、服务保障) , 以此提高高校体育类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 推动该区域社区体育的发展。

2. 加强高校对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当前, 高校应积极呼吁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 合理利用高校体育系专业志愿者, 建立社区体育志愿服务基地, 合理开发体育志愿者资源, 将体育系学生的知识与健身技能更好地服务于社区体育。

3. 加强有关部门对高校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支持, 积极开展相关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政府、企业、社会等从人力、财力、信息、资源等方面加强高校开展社区体育的力度。

参考文献

[1]曹荣芳, 王佳, 王跃.中日体育志愿者现状及培养体系的比较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9, (7) .

[2]黄桑波.我国体育志愿服务现状及研究的理论视角[J].武汉体育学报, 2009, (10) .

篇4:社区开展志愿活动总结

一、家电维修进社区活动概况

1.参加活动的对象主要是以电子专业的师生和具备专业特长的学生为主,学校遵循自愿参与的原则来组织实施活动。

2.活动范围一般都是在学校周边的居民生活区。

3.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帮助社区居民维修家用电器,排除家庭线路故障,解答居民在电脑使用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等。

4.开展活动的几点注意事项:一是做好的物质准备工作,交通工具、常用电器的零部件、维修工具等要准备充分,活动场地的选择要提前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等;二是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因为这种室外实践活动是非常辛苦的,要充分做好防冻、防暑的准备,还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

5.活动实施规范。活动过程中需要校方实时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规范管理,学校建立了《电子专业社会活动评优细则》《社区活动指导手册》《活动经验交流手册》等。

6.活动的意义。开展家电维修进社区活动旨在检验教学效果,提升技能水平;服务社会,弘扬雷锋精神;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加强学生团队凝聚力,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家电维修进社区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

1.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学校团委、实训处、政教处、教务处等部门都参与了该活动,客观上给活动的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这支服务队究竟由哪个科室具体负责,目前并无明确规定。

2.无成熟的运作模式。每学期的活动日程安排、人员组织、联系社区等事项,由于开展活动的时间短,无成熟的经验。

3.人员管理方面有难度。由于活动按照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而且活动时间多安排在节假日,因此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参与人员流动性大,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对家电维修进社区活动的探讨

1.中职电子专业社区实践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其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依托专业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中职生通过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提升自我的实践能力,提前了解更多与专业相关的情况,明确定位后续的学习目标,查漏补缺,从而为今后发展做充分的准备。

2.中职教师到社区实践难在哪里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它明确了教师专业成长和终身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在活动的具体执行过程中,职业教育管理部门、职业学校、社区和教师各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困难与阻力,这可以通过制订地方性法规、建立相应机构、完善学校长期的教师实践活动计划、开展深层次紧密型的合作、制订个性化实践方案等途径,来促进专业教师到社区开展实践活动。

一是缺少教师到社区实践的可行性制度保障。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提出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的职业准则,但是各学校缺少后续的相关专项法规,导致教师到社区实践缺少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实践活动难以顺利开展。

二是缺少独立运行机构,难以保证教师到社区实践活动的高效运作。要建立中职教师到社区开展实践活动的相关制度,建立独立运行的机构必不可少。目前,学校搞这些活动时,是临时组织、发动老师和学生。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和社区均没有设立负责教师到社区活动的具体执行机构,造成各部门对活动的计划和过程缺少统筹、安排、监督和管理,这不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是缺少活动经费分担机制和完善的教师评价考核制度,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根据笔者了解,大部分中职教师到社区活动期间的课时费等完全没有或仅有部分发放,而且教师的这种社区实践活动并不会在学校的年终考核上得到体现,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到社区活动的积极性。

3.来自社区的阻力

由于缺乏长期合作机制,导致一些社区不愿配合此类实践活动。正是意识到了社区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我国的职业教育一直在不断完善校社合作制度,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到目前为止,相对成熟、认可度较高的机制和制度并没有建立起来,尚处在研究、探索和试运行阶段。

4.教师自身的误区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机制不完善,缺乏教师专业化的制度保障,导致目前职业教育教师的来源十分复杂。这些教师由于在职前培养过程中缺乏完整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规划,导致多数教师缺乏对职业教育的整体理解和对其内在规律的把握,更谈不上对教学规律、课程安排、专业设置等问题的认识了,也就使得部分教师意识不到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对职业学校学生的重要意义,认为校内技能训练完全可以满足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高的需要。即使有些教师意识到了其重要意义,并且也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但是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渴望并不强烈,认为“吃老本也够用”。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到社区实践更重要的不是提高技能,而是改变思维方式,了解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对职业道德的要求等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安排那么长的时间参与实践。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针对中职生的特点,要求中职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针对学生的特点,在“做中教”,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人文素养、规范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坚定信念。到社区第一线开展实践活动,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必将成为教师在职培训的一种形式和职业学校与社会密切联系的有效载体。endprint

四、铺平社区活动之路事在人为

1.逐步完善管理制度,使其作为一项制度确立下来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仅靠学校和社区双方的自觉合作很难保证活动的长久性和有效性,家电维修进社区活动的运行更应该得到学校的支持。笔者认为,有两项内容学校应重点明确规定:一是专业教师在家电维修进社区活动中的人员数量、比例、时间、经费支持等问题;二是教师参与活动期间的工资发放、待遇提升、职称评定、奖金补贴等问题。

规章制度是否能够得到高效、严格的执行依赖于专门机构的监督与管理。职业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执行与监督机构,负责本校的教师参与活动的具体落实,以保障教师实践的时间和质量。该机构具体工作应包括:①专业选择。可采取问卷、访谈等方式获知需要进社区活动教师的专业,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为目标,以安排新兴专业、强调动手操作的专业、当地社区需要的相关专业为主、为先。②社区选择。专业确立后,开始选择当地的社区,应主要选择在当地区域代表性较强、群众基础较好、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社区作为重点联系的实践基地,并争取将其建设成长久性的专业教师活动基地。③制订地区性学年(学期)实践方案。在与社区沟通好实践的时间、人员、地点后,制订该地区(学校)的学年(学期)实践方案,包括实践的专业名称、参与的学校数量、教师人数、起止时间、活动内容、考核办法等。 ④信息公布。将制订的学年(学期)活动方案通知相应学校或在网上公布,教师可依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并提交申请。⑤统计人员。统计教师提交的申请,依据各学校的专业设置、学校的分布、需求等综合情况统筹安排,确定活动人选。⑥监督管理。活动前召开动员大会,强调到社区活动锻炼的目的和纪律;活动过程中,派专人全程监督社区活动的各项情况,协调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⑦总结评价。教师进社区活动结束后,要求教师对进社区活动的情况进行认真总结,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情况,改进教育教学,对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提出建议,为组织好下一轮的进社区活动提供参考。

2.制订并不断完善学校教师到社区活动的学年(学期)活动计划

专业教师学年(学期)活动方案的制订,有利于专业教师了解自身学科在学校发展中的总体地位和发展方向,刺激教师不断发展专业教学能力,帮助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规划适合自我发展的生涯设计以及制订自主的、个性化的社区活动方案,使得教师到社区活动的目的性、有效性大大提高,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教学服务。

3.建立深层次紧密型的校社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训的紧密结合促进教师到社区活动

目前,在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常是学校派遣教师到社区,其固然是学校和社会联系的途径,但它只是一种单向的、松散型的合作方式,对学校来说,很难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与社区建立一种双向互动的、深层次紧密型的合作关系,成为双赢共生的合作伙伴。

4.制订教师进社区活动的个性化方案,提高活动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篇5:社区开展志愿活动总结

为全面贯彻落实《志愿服务条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理念,传递志愿服务精神,拓宽志愿服务领域,丰富志愿服务内涵,推动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根据市、区创建办工作安排,现就2018年8月——2018年12月期间西园街道工林路社区组织开展“邻里守望·情暖金城”一月一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总结如下。

一、2018.8工林路社区军民共建创建工作期间总结

工林路社区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深化军民共建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军民共建工作是军、地各族干部群众的夙愿,是军、地共同利益结合、触合发展经济方式之一。我们充分认识到加强军民共建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践中,我们把共建工作纳入到社区各项工作的总体规划中,狠抓落实,按照围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总体要求,以着眼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素质和部队精神文明为目标,做好服务社会、利于发展经济和知识拥军工作为重点,广泛深入开展军民精神文明共建活动。

服务中心,明确方向,进一步拓展军民共建领域。

围绕社区组织活动,服务大局开展共建,是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的重要原则。我社区始终坚持“有事无事常来往、大事小事多商量、不争高低比贡献、不争民利搞共建”的原则,多为军队共建单位提供物质上、生活上、文化上的帮助和关心,加深军、地之间的友谊。促进共建工作长期持久地开展。

二、2018.9“邻里守望·情暖金城”志愿服务一月一主题“尊师重教”感恩月

在全国第3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工林路社区开展了一系列的“尊师重教”感恩月活动。

活动分成“学习宣传”、“志愿服务”、“走访教师”等几项,通过新教师培训、签订师德承诺书、教师师德故事演播“我和孩子们的故事”;教师家访、爱心志愿队进社区以及走访一线教师等活动,旨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尊师重教”,同时回馈社会,推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教育。

9月7日至8日,工林路社区组织党、团支部参加“教师志愿团”,走进社区,开展健康知识、亲子阅读、科学育儿咨询活动,积极为社区群众、为孩子、为家长提供教育咨询服务。

9月8日中午,各级部老师们齐聚一起,畅谈“我和孩子们的故事”。在讲故事中,透露出老师对孩子们教育的点滴关爱,真正体现教师因材施教、自主自由的发展理念,为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而努力。

同时,启悦幼儿园幼儿园的老师们利用下班时间,走进家庭,对幼儿进行家访,了解家庭教育方幼儿式、生活行为等,对家长进行指导,合理沟通,家园合力,齐抓共管。

9月,还未结束,启悦幼儿园的“尊师重教”感恩月活动还在继续。家长们表示:启悦幼儿园人能够以幼儿为本,真诚服务于家庭,是实实在在地做教育,服务社会,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工林路社区“爱在金秋”敬老月

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进一步营造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工林路社区用心开展“爱在金秋”敬老月活动,精心组织了一系列敬老爱老活动,把社区敬老爱老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现将工林路社区敬老月活动总结如下:

一、大力营造宣传氛围,增强居民敬老爱老意识。

为了组织好我社区的“敬老月”活动,首先,向街道民政部门汇报了社区开展“敬老月”活动计划;其次,从实际出发,结合社区特点,开展各具特色的爱老敬老活动;第三,利用社区板报、宣传栏等各种宣传形式,大力营造爱老敬老的舆论氛围,强化了社区的爱老敬老意识。

二、开展系列敬老爱老活动,使活动落到实处。

1、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人文体活动,组织了“工林路社区爱在金秋”文艺汇演,参演节目均为社区居民以及西园街道工林路社区老年艺术团自编自演,有100余名社区老年人观看了演出。

2、社区组织工林路社区青年志愿者、工林路社区老年艺术团,为辖区老年人送上了一场视觉听觉盛宴。

活动结束后,得到了广大老年居民的高度认可。

四、工林路社区“蓝天暖冬”守卫月

秋冬时节天气渐冷,气候干燥和空气污染等因素引发的各类疾病不断飙升,为有效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容环境。工林路社区于2018年11月21日开展了“蓝天暖冬”守卫月的宣传活动。

工林路社区辖区内主要以老旧小区多无暖气供应很多的居民在冬季里采用煤球取暖,随处楼道走廊放置很多的煤球,不仅给居民带来了安全隐患还对我辖区内的空气质量造成污染,社区工作人员立即行动,利用大型led电子显示屏,滚动宣传防治空气污染与整治市容环境醒目标语。同时,在有煤球的小区走廊楼道张贴通知,社区志愿者为辖区居民广泛宣传环保方面知识,举出常见室内空气污染物的危害来源,并教会居民们如何有效防治空气污染。之外,社区还出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我辖区内的外围饭店进行“地毯式”清理,为市容环境贡献了有效力量。

五、工林路社区“邻里守望”展示月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培育志愿服务文化,根据中央志愿服务联合会和市文明委关于开展“邻里守望”展示月活动。我社区十分重视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在社区党委的直接领导下,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本着“立足社区、奉献社会”的目的,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篇6:开展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总结

xx区开展以“全民迎全运 青春志愿行”为主题的学雷锋青年志愿服务月系列活动,各基层团组织、青少年维权岗、青年文明号将结合自身职能,依托“津南青年+”等综合服务平台,采取“线上发动、线下行动”的模式,深入社区、学校、工地、颐养院等基层一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津南区100余名青年志愿者深入双新街欣悦佳园社区开展宣传咨询、文艺展演、便民服务志愿活动。青年志愿者们为社区居民进行了义诊、理发、志愿者注册等志愿服务。北闸口镇在津南十幼开展了以“大手拉小手 环保我先行”为主题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八里台镇团委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八里坊社区开展创业就业、社会保险、环境保护、法制宣传等咨询服务。葛沽镇团委、区教育局团委组织葛沽二小20余名师生来到贫困老人家里进行慰问。咸水沽镇团委组织80余名青少年开展“护一棵小树、清一次垃圾、画一幅美景、做一件好事、得一次收获”系列活动。双港镇团委联合市场监管局团支部组织30余名青年志愿者深入柳林社区,通过义务剪发、环保宣传、卫生清整三支便民志愿服务队为居民送去服务。双桥河镇组织青年医务志愿者深入社区孤寡老人家中开展义诊,为老人送去温暖和健康。辛庄镇在三鑫社区、鑫旺里商业街及辛庄中学、辛庄小学周边开展了垃圾清扫、卫生死角扫除、杂草杂物清理等志愿行动。小站镇青年志愿者深入水榭花都社区为居民开展义诊,发放宣传资料。

篇7:社区开展志愿活动总结

——记五中巾帼志愿者队伍

我们身边有一些急需帮助的人群:无依无靠的孤儿、孤独贫困的老人、遭遇不幸的残疾人,遇上天灾人祸的家庭„„他们与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同是社会大家庭的成员。

今年,一支代表着奉献与爱的队伍应运而生,那就是——龙口五中巾帼志愿者队伍。自组建以来,我们进行文化宣传、空巢老人服务、环境整治等。

一、在全校开展了以“文明、平安、稳定”为主题的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充分利用学生节假日为契机组织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向广大妇女和家庭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在广大妇女群众中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了妇女自身素质,人人争做好妻子、好丈夫、好婆婆、好孩子;在社会争做好公民、好领导、好职员、好学生,形成了人人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全校共评选五好文明家庭30户。

二、开展了巾帼志愿者“走进妇女、共促和谐”活动。学校成立了信访排查、心理疏导、文明宣传、治安巡逻、爱心帮扶、维权服务、法律援助、矛盾纠纷等八支巾帼志愿者队伍,共计有40名社区妇女骨干参加服务活动,积极开展了“送亲情、解心结、促稳定”的主题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称赞。组织育龄妇女进行了免费身体检查。

三、举办和妇女干部带头,巾帼志愿者包保一名困难户,多次到困难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帮助解决了生活困难等问题。

四、开展了扶贫帮困活动。通过开展帮助贫困家庭,特别是单亲母亲和特困学生,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推进了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因此,我校对特困家庭和特困学生、残疾儿童等进行调查摸底,登记在册,并千方百计为这些特困家庭面临辍学的孩子解决了实际问题。全校共走访慰问贫困学生40人和特困家庭100户,给予他们不同程度的帮助。

篇8:社区开展志愿活动总结

1.定向行走是盲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在学习、生活和就业上都离不开定向行走。盲人定向行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当时许多战士双目失明,他们需要和正常人一样独立生活和行走,美国一位名叫理查德·胡佛的眼科医生发明了“盲杖”,并研究出一整套使用盲杖的技能和持杖行走的方法,从此开启了定向行走的历史。

2.我国现有1263万视力残疾人,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缺乏定向行走的系统训练和指导。因视力障碍和外界环境的复杂,他们生活中的行动范围非常有限,致使他们难以走出家庭、融入社会,成为生活最困难的群体之一。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对盲人开展早期的定向行走技能训练能有效地克服他们失明后的各种恐惧心理,从而扩大就业机会。

二、路线方法

1.征集志愿者:在校大学生,医学生优先。

2.培训志愿者:培训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学生社团活动进行不少于40个学时的培训。课程从评估盲人基本情况开始,将基本理论、定向技能、导盲随行、独行技巧、盲杖技巧进行逐一训练。指导志愿者如何在盲人的实际生活环境中进行训练,同时在个人卫生、家务劳动、休闲娱乐、社会交往等方面进行辅导。

3.联系当地残疾人联合会;了解当地视力残疾人群情况,联系相关帮训对象的对接工作,积极争取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协调解决残疾人急需解决的问题。

4.熟悉训练对象:认真研究残疾人联合会提供的本批次盲人情况,结合本批次志愿者情况,制定帮训方案,分配帮训名额。

5.制定训练方案:志愿者针对不同盲人的需求制定训练方案,在课程设计中贯彻安全性原则、实效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6.实施方案,存留档案。

7.随访。

三、训练内容

(一)训练总要求

1.定向行走中安全始终要放在首位,不仅要保证盲人训练中的安全,更要做好训练后在不同场所、路况以及不同季节中合理使用行走技巧,保证生命安全。要指导盲人如何通过求助达到安全行走的目的,避免冒失、急躁以及使用错误技巧造成危险。训练要相互沟通、循循善诱、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经验,逐步增加难度,切忌急于求成、拔苗助长。

2.定向行走常需做一对一的训练,加之训练时间有限,训练时要尽量结合盲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内容,特别是实际应用的训练,一定要做到学以致用,终身受益。

(二)前期训练

1.掌握盲人基本情况,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独行经验、家庭状况、陪同人员、个人生活自理情况和社会生活经历等方面。

2.注重沟通疏导,训练前需要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激发他们独立生活、参与社会的愿望和需要,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心理,抵制侥幸和消极态度,树立必胜的信心,从而引导他们积极认真地训练。

(三)后期训练

1.针对盲人的生活环境及生活需求,设计一些必要的路径,引导和锻炼他们从家中到达某公共场所,过程中要强化训练难度,构建好心理地图,并培训使用多种技能技巧,包括过马路、乘坐公交车、如何挑选所购菜品,以及各种菜的价格,需要购买的数量等较为复杂的技巧。

2.盲人在不同环境中训练时,应将前期训练所学的技能技巧都能用到并反复巩固。根据训练的难易度,以及盲人的理解与接受情况等,指导盲人完善心理地图的构建,使用生活场所中的路线等固定标志、线索等进行准确定向,全方位防范已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帮助盲人有效避险。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公益事业进一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盲人定向行走教育培训工作日益被社会、学校和个人所重视,虽然这门课程在我国起步很晚,但已在政府的重视和各级社会团体的支持以及特教工作者的积极参与下初见成效,在这些师资的培训和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参与下,一定会让更多盲人自信地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摘要:目的:定向行走是盲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根据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服务工作的要求,结合甘肃省的实际情况,探究在社区模式下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课程培训的意义。方法:大学生志愿者通过系统学习掌握定向行走理论知识,并能熟练应用技能技巧,再让通过考核过的志愿者指导盲人学习定向行走,帮助他们走出家门,走出内心的阴影。结论: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经济有效、及时方便的盲人定向行走课程训练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社区模式,大学生志愿者,盲人,定向行走

参考文献

[1]王德深,钱志亮,沈剑辉,等.定向行走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中国残疾人联合会,CBN中国项目协调办公室.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教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篇9:社区开展志愿活动总结

【摘 要】 高中志愿者活动在如火如荼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中占据一席之地,在实践中也不免存在着一些制约着高中志愿者活动蓬勃发展的问题。我校承担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普通高中项目式志愿者活动系列化研究》立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探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 高中;志愿者;有效;开展;策略

1993年以来,广大青年志愿者积极活跃在扶贫助残、环境保护、抢险救灾、社区服务等领域积极开展活动,树立了当代中国青年的良好形象。高中志愿者活动在如火如荼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中占据一席之地,在实践中也不免存在着一些制约着高中志愿者活动蓬勃发展的问题。

一、高中志愿者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体因素

(1)高中生对志愿服务精神的内涵缺乏理解

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作出重要指示:“青年志愿行动,是当代社会主义中国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努力进行好这些事业,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风貌。” 之后,团中央志愿者协会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作为中国青年志愿精神并一直沿用至今,这四个词也逐渐成为中国志愿精神最为核心和精确的概括。

在学校宣传教育下,志愿者精神广为人知。然而,不少高中生对志愿者精神的认知仅仅是形式上的,没有自觉认识到志愿者精神对个体成长的巨大作用。在他们的心理认知中,志愿服务往往是“高大上”的作秀,是“聊胜于无”的社团活动,是学校德育的“政治任务”。

(2)高中生对志愿者活动的参与意愿落后于认知水平

践诺志愿服务精神,离不开切实可行的志愿服务行动。实践中,高中生对参与志愿者活动不仅受限于对志愿服务精神认知水平,认为“志愿”服务首先是“自愿”,不参加不要紧,没有任何损失,虽然很想参与,但目前没时间、没精力。除此之外,严重受到环境的影响。在“从众”心理下,高中生认为高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业,课余时光往往用于功课的预、复习或者个人的兴趣爱好中,对持续参与公益性质的志愿者活动并不是那么不可或缺。

2.机制因素

(1)缺乏多维度激励机制

自愿是志愿服务精神的基本品质,也是当代中国志愿服务的首要原则。自愿是志愿者活动的前提,只有自愿才能成为志愿,也只有志愿才能持之以恒。“要我参加”式的宣传动员对高中生的志愿者活动效度的贡献率差强人意。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志愿者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自身发展、完善的同时,心灵亦得到满足,所谓“赠人玫瑰,手余留香”。在追求个体兴趣爱好的满足、适应社会多元化的需求下,尤其注重高中生的自愿,充分尊重高中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才能调动高中生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我要参加”式的“自我实现”才能充分体现志愿服务对高中生的道德与成长价值。

(2)急需统一性组织机制

高中志愿者活动作为一项有组织的团队活动,其组织结构要建制明了,职能权责要分工明确,方案策划要细致明晰。有别于社会志愿者组织,其教育指导职能权重明显,这就更需要筹建一个高中志愿者组织以适应志愿服务的正常有序开展。

二、解决高中志愿者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我校承担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普通高中项目式志愿者活动系列化研究》立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探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一次尝试。在引领我校高中志愿者活动良性开展的美好愿景下,该课题研究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

1.创新高中志愿者活动的组织制度

结构决定功能。从组织结构入手,规范高中志愿服务。成立校志愿者组织,按部门职能严格执行志愿招募——服务培训——宣传策划——活动执行——管理后勤等组织流程:

招募。坚持“自愿”原则,注重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意向。采用接触式的考核操作,对志愿者进行选拔招新。

培训。遵循“发展”意愿,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技能和服务志愿。承传社团式的青蓝结对,对志愿者进行能力培养。

策划。谨守“关爱”宗旨,策划志愿者的服务对象和服务方案。开发项目式的活动系列,对志愿者进行活动规划。

执行。贯彻“共赢”理念,落实志愿者的服务实效和精神满足。倡导服务式的课程学习,对志愿者进行综合评价。

管理。发扬“友爱”精神,推动志愿者的素质提高和个体成长。执行网络式的组织管理,和志愿者共同服务社会。

2.健全高中志愿者活动的保障机制

(1)提供社会保障

在现行高考制度下,高中志愿者活动能否不受任何压力和干扰的正常开展?这需要良好的社会舆论和政府立法保障。

(2)提供资金保障

活动资金来源渠道相对单一,这就直接影响了高中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活动的开展。因此,建立高中志愿服务专项基金十分必要。其来源可以采取政府补贴、社会募捐、学校支持等多种途径。

3.激发高中志愿者活动的个体意愿

在高中志愿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中,建立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浅”,志愿者活动的实践和评价,推动了高中生对志愿服务精神内涵的理解。同时,志愿服务的体验和感悟,也唤醒了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服务和参与意识,甚至能更进一步的成为高中生课余生活的主旋律。在我校志愿者组织“成化之心”的慈善义卖书籍活动中,志愿者陆颖同学这样评价道:从小学到高中,每学期我们都会有捐款的活动,但这次的活动与以往完全不同,它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至少它让我获得了感动,获得了快乐,让我体会到了“慈善”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雅林.志愿者活动有效激励研究[D].复旦大学2012

[2]刘世君.优势视角下的上海M区世博志愿者培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3]张丹.大型活动志愿者激励机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2

篇10:社区开展志愿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推动、创新社区妇联工作,新民社区组织社区妇联工作员和志愿者服务队于2012年6月14日晚上7:00时至8:30时在辖区“新合苑”内举办了妇联、志愿者宣传和服务进小区活动。此活动,我们将会继续在辖区内其它小区进行,以进一步加强妇联、志愿者工作,为社区居民服好务。

活动现场,我社区工作人员耐心地向小区居民讲解了《妇女权益保护法》中的部分内容,并提供相关咨询服务,免费发放宣传资料等。

上一篇:电大财会法规与职业道德形成性作业及答案下一篇:加气站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