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24-07-16

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通用9篇)

篇1: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四年级(2)班

九保小学教师:寸留香

2012年2月20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本班学生状况: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中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该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本班学生共42人,男生25人,女生17人。来自不同的村寨。学习基础各不相同个,给老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减法、统计、数学广角、总复习。

(1)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

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3)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

赏数学美的意识.(5)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三 教学理念

(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总目标: 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学生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五、培养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认识三角形的特性,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

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七、教学手段

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际操作法、演示法、练习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八、课时安排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根据本班具体情况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1、四则运算......................(6课时)

2、位置与方向.....................(4课时)

3、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10课时)

1.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

2.乘法运算定律.....................3课时

3.简便计算..........................4课时

营养午餐.........................1课时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4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课时

3.生活中的小数........................3课时

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5、三角形.................................(6课时)

1.三角形..................................4课时

2.图形的拼组..........................2课时

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7、统计...............................(4课时)

8、数学广角...............................(4课时)

小管家..................................1课时

9、总复习................................(4课时)

九、教改方向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四年级时要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如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关于四则运算的意义,则根据《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要求未进行概括,从而简化了教学内容,降低

了学习的难度.关于运算定律,与以往的教材相同,安排了加法和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对于这些运算定律,学生在前面几册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大量实例,有着良好的认知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教材注意了这样几个方面:(1)相对集中教学,以便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将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于一个单元,加以系统编排,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四则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因此,同整数知识一样,小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还注意采取了下面几个方面的措施:(1)简化小数的意义的叙述.实验教材淡化了十进分数为什么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用小数来表示的道理,着重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来说明小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确: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2)重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要涉及到十进分数,由于学生没有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理解分数的十进关系有困难,为此教材介绍小数的意义时,主要借助计量单位的

十进关系来帮助学生理解.(3)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4)改变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扩大……倍”“缩小……倍”的说法.针对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的“扩大几倍就是乘几,缩小几倍就是除以几”的规定,实验教材进行了尝试性的改变.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将“扩大……倍”“缩小……倍”叙述为“扩大到……倍”“缩小到……分之一.”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2012年2月20日

篇2: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单元名称 小节标题 知识要点 目标要求 重点难点

一、四则运算 1.加、减混合和乘、除混合运算 加、减法混合和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从左到右。 通过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同级混合运算试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理解掌握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交流,弄清解题思路。

2.有加、减法和乘、除的混合运算 加、减法和乘、除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第先乘除后加减。

1、1、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掌握没有括号的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重点:理解并掌握加、减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综合算式。

突破方法: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

3.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1、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一题多解的方法。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归纳发现的括号的题目的运算顺序。 重点:理解并掌握的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会正确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突破方法: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4.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有“0”的运算:0×任何数=0;

0÷任何数=0;0+任何数=0;任何数-0=0;0不能做除数。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的特征。

2体会“0”在计算中的作用。

3、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概括能力。 重点: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理解有关“0”的计算。

突破方法:通过计算练习,总结归纳出有关“0”的运算中“0”不能做除数。

二、位置与方向 1.位置与方向(一) 1、认识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以及起点的位置关系。

2、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并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具体位置。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突破方法:运用直观演示,小组讨论,掌握方法,再动手实践,再总结方法。

2.位置与方向(二) 1、理解两个物体位置的相对关系,并会描绘两个物体的相对关系,

2、会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1、进一步掌握物体间的位置、方向、和距离。

2、会用位置与方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关系。

难点:画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突破方法:教师演示,并引导学生观察,在学生的操作中突破重难点。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 1.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

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难点:如何在题目中加以运用。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计算过程,发现规律,

2.加法运算定律的综合运用 1、学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活用和巧用让学生发现简算题的特点。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学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如何灵活地应用运算定律。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发现问题的特点。

3.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乘法的分配律 乘法的分配律:a×(b+C)=a×b+b×c 1、理解和掌握乘法的分配律的意义,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

2、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的分配律

3、区分乘法的分配律与结合律的不同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法的分配律的意义。

难点:区分乘法的分配律与结合律。

5.简便计算 连减式题的计算a-b-c=a-(b+c)

1、理解并掌握连减式题的简便算法。

2、培养学生灵活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重点:理解并掌握连减式题的简便算法。

难点: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突破方法: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中交流,选择算法。

连除式题的计算a÷b÷c=a÷(b×c) 1、理解和掌握连除式题的简便算法,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悟能力和灵活的计算技能。 重点:理解并掌握连除式题的简便算法。

难点: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突破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体验。

6.简便计算在生活中的运用。

利用25×4=100和125×8=1000进行生活中的一些巧算。 1、会运用简便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提高计算计巧,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会运用简便计算解决管理科学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用不同的立法解决问题。

突破方法: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中交流。

7.生活中的数学----营养午餐 1、定律的综合运用。

2、对学生进行饮食科学性的教育。 1、学会运用数学知识科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掌握科学的饮食方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重点:学会科学分析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难点:根据科学分析结果,合理安排菜肴的搭配方案。

突破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科学分析结论,合理安排方案。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和小数的读写法。 能说出小数的意义,记住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小数计数单位。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小数的性质、大小比较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记住小数的性质,并能应用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能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理解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重点:小数的性质。

难点: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生活中的小数 生活中的小数和名数的改写。 理解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的名数。

教学重、难点:会进行名数的改写。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把数改写成用“万”或用“亿”作单位的数。

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怎样准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五、三角形 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 抽象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及其应用。 重点: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在三角形内画高。

难点: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角、按边进行分类。 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180° 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图形的拼组 用三角形拼组四边形和图案。 会用两个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四边形,会用三角形拼组图案。 重点:掌握“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一规律。

六、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小数的加减法。能应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

七、统计 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的意义

绘制方法

看图获取信息、分析信息 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体验制作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推测。

八、数学广角 植树问题 各种不同的植树方法(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只栽一端;

封闭栽树)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理解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篇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

一、注重能力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下, 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非常重视, 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 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就算完成任务了, 只是过多的注重对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通过考试, 按分数来看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 便是学生的能力、学习情感等没有评价, 或者评价时过于呆扳, 这样扼杀了学生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很好的调动起来。新课程改革以来, 这种情况已经得到了改善, 不仅看学了的考试成绩, 还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态度, 学习体验等, 还看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与其他同学的合作能力, 学习中的探究能力等, 这些都是评价学习数学的因素, 学生的发展是动态的, 我们要看到学生的进步, 不能因一次考试的失败来定学生。在评价中做到公平、公正, 还要科学、全面。

二、努力创生课堂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育具有时代性, 数学教育也具有时代性, 所以,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 我们有责任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一代学生, 把培养具有创新型的人才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去, 这就需要细化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 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模拟下的情境中运用, 激发他们在动态的课堂里用动态的思维方式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其实, 老师的主体性发挥可以带动学生的主体性发挥, 老师的主体性发挥是一个“创生课程”的过程, 老师与学生共同创生组成了有效的数学课堂。只不过是教师是现场操作, 而学生是积极的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

三、根据学一的能力布置作业

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首先要完成教材中规定的任务, 然后还要对其进行拓展, 只有这样, 学生的知识面才能扩大, 掌握更多的知识。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多是简单化了或者更数学化了, 但是, 这只是基础知识。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好数学, 理解数学, 提高数学中的各种能力, 就要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如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 布置给不同能力的学生, 优秀生就要给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 可以变换题目的条件, 这样就能让优秀生更能吃得饱。

例如, 我们学习了“工程问题”知识后, 老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老师去给同学们购一套分上、下两册的练习册, 所带的钱如果只买上册, 正好可以买20册, 如果只买刚可以正好买30册, 那么, 这些钱可以买几套这样的练习册?其实这就是一个工程问题, 只不过换了一下说法, 这样不但具有趣味性还可以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学生在做此题时, 就会很容易运用自己的经验把题目解决好, 问题解决的灵活性提高了。在课堂练习中, 还要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 注重问题的过程, 不但要看结果, 还要有巧妙的解决过程, 用不同的解决问题地来解决同一个问题, 同一个问题多种思考。比如, 在□中填上正确的数:+23=64, 这是一道加法算式, 但是要引导学生用减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用逆向逆向思维来思考这个问题, 便可以得到64-23=□。在课堂中, 我们教师往往只注重在“教什么”、“怎么教”, 但是很少关心他们的学习过程以及他们的创新能力, 这种重双基轻能力、重机械记忆和重复练习, 轻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 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放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再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再发现”是一种新颖的具有独立性思考的活动, 这是一种创新, 是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 所包含的面更广, 是更大范围的一种创造性。所以说, 发现思维的培养具有更广泛的意义。这特别针对小学生更具有教育意义, 小学生的创新品质其实就是简单的, “再发现”, 而不象对成人的创新那样提出更高的要求。小学生通过“再发现”式的创造性思维, 可以把客观的事物掌握起来, 从量变发生质变, 在再发现中, 不知不觉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可以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诱导他们创造性的学习, 善于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还要学好基础知识, 从兴趣入手, 然后再向外延伸;思维方式、方法上, 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做数学题时要精度、细致, 还要灵活, 敢于批判性的学习。

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需要在平时的学习、解决问题中逐步形成。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有独产能力, 不要一味的依赖, 不要赖于动脑, 也不要一遇到困难就会放手, 当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确实遇到困难, 老师也不一下就给出答案, 而是引导他, 启发他。创造性的培养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说教, 而是在具体的问题中培养起来的, 在具体问题解决时要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条件上的变换, 在提法上的趣味性等等, 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迫使他们去创造性的学习。练习能起到知识的作用, 但是练习的选择要有性, 量不易过多, 否则会加重学生的的学习负担, 而合理的练习则会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快乐。

总之, 小学数学教学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需要创新,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对于学生不同的见解要鼓励, 给他们分析, 这样, 学生就有了学习动力与学习欲望。不时的在教师的布置的创新条件中有着更独特的想法。只有这样,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不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方钟成.构建富有活力的数学课堂[J].福建论坛 (社科教育版) .2007 (01)

[2]许跃东, 许云.让数学课堂教学因生活而精彩[J].中国职工教育.2012 (18)

[3]王承根.新书院文化语境下数学学导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中旬) .2012 (03)

[4]李典平.基于“戴尔塔”理论的小学数学教学媒体选择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 (22)

篇4: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的学习是一项关系到学生文史类综合基础建立的重要学科,能够学好语文对于少年儿童未来综合能力的发展与人文素养的形成都具有关键作用,语文基础是很多社科类与文史学科的共同基础,对于少年儿童语文基础的培养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学生为中心开展阅读教学活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亦步亦趋地跟随教师的安排而进行语文知识的认知与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提高,按照新课标提出的教育思想,教育活动应该体现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才能让教学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语文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如果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自上而下的传授的语文知识点与阅读学习内容,学生没有思考与分析阅读材料的余地,只能被动模仿教师的方法,这样并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更无从谈起,要让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工作起到良好的效果,应立足新课标的素质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开展阅读教学,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阅读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究语文阅读材料,发现与思考阅读问题,而教师的工作重心应放在学生组织材料,解答疑难,进行指导与纠错方面,通过提高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学习地位,让学生真正具备主动探索与求知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来说,兴趣往往是推动其将精力与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事物的关键,兴趣可以让人提高对某个领域的注意力与积极性,更多地注意和参与到某些活动中来。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兴趣可以有效地推动学生积极地进行阅读学习,提高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的理解与认知能力,因此在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通过一定的措施来激发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的兴趣,而不要通过单一的课堂授课与布置作业的方式来实现督促学生进行阅读学习。语文阅读是一项具有趣味性与内容丰富的学习项目,其中有大量有趣的知识与故事可以满足求知欲旺盛的小学阶段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对于语文阅读进行趣味性的挖掘可以让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学习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从而提高其阅读学习的效率与学习成绩。教师多发掘语文阅读中的趣味化故事与知识点,以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发现阅读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其语文阅读学习能力。

三、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针对不同的语文阅读内容,其阅读方法与认知技巧也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学习之前,要先针对阅读材料的种类,内容,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进行阅读过程中不至于犯错误与走弯路,避免学生将大量学习经历耗费在无意义的探索上。例如针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的阅读学习,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明确这一课的文体类型为说明文,针对说明文的阅读学习,主要就具体说明的对象学习文章中所使用的说明技巧与说明方法,文中怎样使用数据进行说明,各种数据的使用产生了什么效果?文章中先描写了什么内容?后描写什么内容?前后顺序具有什么特征?文章这样安排具有什么作用?等等,通过阅读要点的指导和阅读方法的传授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对于说明文的阅读学习掌握要点,使其在遇到同类型文体的阅读材料时可以应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自主性地阅读学习,从而真正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

四、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对于一些语文阅读材料中较为复杂的文学技巧,仅仅采用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学生也很难充分理解材料中作者所使用文学技巧所起到的效果,而采用针对同样题材的写作练习与阅读学习进行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语文阅读材料中某些文学技巧的认知水平。例如针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一课的阅读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写一写爬山虎這种植物,让学生通过自己写爬山虎,学习课文中描写爬山虎的文学手法与文学技巧,从而充分理解文章中所使用的文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于这一课的阅读认知与理解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总的方向都在于在新课标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入手进行教学措施的调整与改进,教学方法的改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不断的改革现有教学方法中不足的部分,才能让语文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沈静华.“沉入”语文课后訓练的金脉矿——小学语文阅读课课后作业设计实效性的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8.

[2] 张毅.浅谈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4.

[3] 郑淑红.教学游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50.

篇5: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下面(     )图形旋转会形成圆柱。

3、在下图中,以直线为轴旋转,可以得出圆锥的是(     )。

4、求下列圆柱体的侧面积

(1)底面半径是3厘米,高是4厘米。

(2)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5厘米。

(3)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4厘米。

5、求下列圆柱体的表面积

(1)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6厘米。

(2)底面直径是6厘米,高是12厘米。

(3)底面周长是25.12厘米,高是8厘米。

6、用铁皮制作一个圆柱形烟囱,要求底面直径是3分米,高是15分米,制作这个烟囱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接头处不计,得数保留整平方分米)

7、请你制作一个无盖圆柱形水桶,有以下几种型号的铁皮可供搭配选择。

8、一个圆柱形蓄水池,底面周长是25.12米,高是4米,将这个蓄水池四周及底部抹上水泥。如果每平方米要用水泥20千克,一共要用多少千克水泥?

参考答案:

上图上面从左到右依次是:底面、侧面积

中间从左到右依次是:高、高

下面从左到右依次是:底面、底面周长、底面周长

下面(  A   )图形旋转会形成圆柱。

3、在下图中,以直线为轴旋转,可以得出圆锥的是(  ④   )。

4、求下列圆柱体的侧面积

(1)底面半径是3厘米,高是4厘米。   3.14×3×2×4 = 75.36(厘米)

(2)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5厘米。   3.14×4×5 = 62.8(厘米)

(3)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4厘米。12.56×4 = 50.24(厘米)

5、求下列圆柱体的表面积

(1)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6厘米。

底面积:3.14 × 4  = 50.24(平方厘米)

侧面积:3.14 × 4 × 2 × 6 = 150.72(平方厘米)

表面积:50.24 × 2 + 150.72 = 251.2(平方厘米)

(2)底面直径是6厘米,高是12厘米。

底面积:3.14 × (6÷2) = 28.26(平方厘米)

侧面积:3.14 × 6 × 12  = 226.08(平方厘米)

表面积:28.26 × 2 + 226.08 = 282.6(平方厘米)

(3)底面周长是25.12厘米,高是8厘米。

底面积:25.12 ÷ 3.14 ÷ 2 = 4(厘米)

3.14 × 4  = 50.24(平方厘米)

侧面积:25.12 × 8 = 200.96(平方厘米)

表面积:50.24 × 2 + 200.96 = 301.44(平方厘米)

6、用铁皮制作一个圆柱形烟囱,要求底面直径是3分米,高是15分米,制作这个烟囱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接头处不计,得数保留整平方分米)

侧面积:3.14 × 3 × 15  = 141.3(平方分米)≈ 142(平方分米)

7、请你制作一个无盖圆柱形水桶,有以下几种型号的铁皮可供搭配选择。

解法一:选择①和④

底面积:3.14 × (3÷2) = 7.065(平方分米)

侧面积:9.42 × 2  = 18.84(平方分米)

表面积:7.065 × 2 + 18.84 = 32.97(平方分米)

解法二:选择②和③

底面积:3.14 × (4÷2) = 12.56(平方分米)

侧面积:12.56 × 5  = 62.8(平方分米)

表面积:12.56 × 2 + 62.8 = 87.92(平方分米)

8、一个圆柱形蓄水池,底面周长是25.12米,高是4米,将这个蓄水池四周及底部抹上水泥。如果每平方米要用水泥20千克,一共要用多少千克水泥?

底面积:25.12 ÷ 3.14 ÷ 2 = 4(米)

3.14 × 4  = 50.24(平方米)

侧面积:25.12 × 4 = 100.48(平方米)

表面积:50.24  + 100.48 = 150.72(平方米)

篇6: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第一课时

教学班级:四年级()班 教学时间:2007年()月()日 备课人:郭剑

教学内容:第95~ 97页例1、2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计算方法。教学难点: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754+3826

2000-493

2、引入: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

二、教授新课

1、创设情景: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2、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现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 小组合作:

(1)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2)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3)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

3、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汇报:

(1)小数点对齐(2)数位对齐

(3)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

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价签上)

4、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 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复习巩固: 教后记:

练习一

教学班级:四年级()班 教学时间:2007年()月()日 备课人:郭剑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练习课

型:练习课

教学要求:

1、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2、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法则,加减法关系。教学难点: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计算。教学过程:

一.出示练习题目引导学生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1.7-0.3

2、算一算:

10.52+3.48

15.24-3.84

9.9+10.11

100-0.27

3、培红小学师生自己粉刷墙壁,节约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节约了120.8元。一共节约了多少元?

4、一箱钉子,连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

二.总结:今天我们练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

练习二

教学班级:四年级()班 教学时间:2007年()月()日 备课人:郭剑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复习。课

型:练习课

教学要求:

4、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5、提高解题能力。

6、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法则,加减法关系。教学难点: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小数加减法的方法是什么?

2、口算下列各题

0.7+0.9

4.7-0.5

0.56-0.46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5.7+0.2

3.6-1.6

7+2.3

3、板演下面各题并演算

8.02+15.28

108.5-35.05

25-16.07 提问:小数加减法如何计算呢?

二、笔算练习

1、完成下表,并说说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单位 元)

2、根据信息说说你了解到什么?

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三、解决问题

1、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

(1)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钱?(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班里要买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

问题:可以怎样买?需要付多少钱?

四、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第100页例3。课

型:新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法混合运算。

2、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0.2+0.3

3.5+2.4

8.7-4.5

1-0.6

0.9-0.5

2.3+5.4

4.9+1

8.6-5.5 0.7+0.8

6.7+1.1

5+6.5

9.7-7 2.、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在计算.7325-714+146-89 10000-(981-326)+148

3、导入: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二、新课:

2、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环城自行车赛段资料如下表。

(2)今天第2赛段的比赛已经结束了,要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3、小组合作要求:

(1)先确定有几种方法可以解决问题。(2)分工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解决。(3)说说解答时你都用到了什么旧知识。

4、汇报。

(1)483.4―(39.5+98.8)

= 483.4―138.3 = 345.1(千米)(2)165+80.7+99.4

= 245.7+99.4

= 345.1(千米)(3)483.4―39.5―98.8 = 443.9―98.8 = 345.1(千米)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185.07-15.3+94.3-4.309

9.26-〔8.9-(3.96+1.3)〕

22.8+5.23-9.125+14.75

32.5-(5.07+6.13)+8.25

2、解决问题:

(1)根据下图,请你说说肖红跳过了多少米? 8

(2)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第104页例5和例6。课

型:新授课

教学要求:

1、在学习掌握小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2、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判断小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简算。教学难点:正确的进行简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口算:(投影片或口卡)0.35+0.5

0.26-0.16

0.25+0.17

5-2.5

7.2+6.8

8.5-5

3.6-1.6

2.1+7.9

13.5-2.4

6.7-2.3

4.8-2.8

7.1-4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根据什么?

48+25+52+175

120-75-25

430-121-79 36+11+64+89

85-(15+64)

3、引入:我们运用加减法的定律和性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二、授新课

1、创设情景:你都知到了哪些信息?

班里这四名男生的50米跑成绩最好,他们参加4×50米接力赛,可能的总成绩是多少呢?

2、小组合作完成

(1)根据题目确定解答方法(2)写出解答过程,并说说理由

3、汇报:

(1)8.42+8.46+8.54+8.58

= 16.88+8.54+8.58

= 25.42+8.58

= 34(秒)

(2)8.42+8.46+8.54+8.58

=(8.42+8.58)+(8.46+8.54)

= 17+17

= 34(秒)

4、比较: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怎么算比较简便?根据什么?

5、小结:整数加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减法运算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

三、复习巩固

1、练一练

4.36+14.8+5.64+5.2 38.2-7.09-20.6-2.31 ⑴要求: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思路.⑵指名汇报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2.5+1.8

0.5+1.5+1.5+0.5

5.26+3+1.74

0.25+0.15+0.75+0.85

27.85-(7.85+3.4)要求:比赛完成,同学间互相介绍好的经验、方法。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算 8.42+8.46+8.54+8.58

8.42+8.46+8.54+8.5 = 16.88+8.54+8.58

=(8.42+8.58)+(8.46+8.54)

= 25.42+8.58

= 17+17 = 34(秒)

= 34(秒)课后小结: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第105页练习十八 课

型:练习课

教学要求:

1、巩固小数的简算,并能判断哪些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2、培养学生进行简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进行简算的能力。教学重点:运用定律进行简算。教学难点:准确的进行简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0.4+0.6+5

7.5+3.1+2.5

10-2.5-2.5

21-7.7-2.3 8-2.5

9+3.6

10-2.4

8-1.6

二、简算练习

1、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上“+”或“-”。3.85+10.06=□+3.85

10.24+8.2+1.8=10.24+(□○□)

18.76-(3.76+0.53)=18.76-□○□

32.17-0.46-4.54=32.17-(□○□)

2、下面各题能用简算的就用简便方法计算。(比赛完成)

1.25+3.7+0.75

5.6-0.18-1.2

7.08+16+8.2 10+0.009+0.191

3.75-0.75-1.25

80-19.4-8.09-3.51 5.6+0.5-5.6+0.5

7.2+5.6-2.8

34.5-(17.2+4.5)

三、解决问题

1、P105 4 2004年春季运动会 田径 思念机组男子4×50米接力赛选手情况:

(见书)

提问: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

⑵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⑶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⑷独立完成 ⑸怎么算的快?

2、P106 5

提问: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

⑵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⑶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⑷独立完成 ⑸怎么算的快?

3、P106 7(按以下步骤组内交流完成)

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

⑵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⑶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⑷独立完成 ⑸怎么算的快?

4、P106 8 ⑴ 通过观察图、计算,你知道2003年全世界的人口总数使多少?⑵通过计算你还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5、P106 9

完成表格。说说每轮动作后,这三对选手的的分及排名情况

四、作业:第134页7题 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课后小结: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课型 :复习课.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法则和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运算.2、能够对一些能简算的题简算.3、进一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灵活解题能力.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1.口算: 2.6+0.4 0.375+0.625 5.8+2 5-0.2 0.48+0.29 4.3-1.6 0.74-6.4 1-0.89 3-2.3 2.计算: 4.2+15.6 24.8-18.2 13+7.1 10-9.05 3.96+6.04 4.03-1.97

提问: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什么? 什么样的题可以简算?根据是什么? 练习: 1.计算: 2-0.35-0.275+0.4 4.36-(2.01+2.29)+0.48 21.3+108.75-(100-0.07)

2.选择正确答案.写在等号后边:(1).9.26-3.96+8.905=(14.475 14.205 13.809)(2).9.09+11.1-19=(20 1.1 1.19)(3).40-9.05-(3.8+6.02)=(21.13 33.35 20.95)3.先观察数字特点.能用简便算法计算的用简便算法计算.4.9+0.1-4.9+0.1 34.02+13.5+0.98 5.6+2.7-4.4 5.17-1.8-3.2 9.95-(4.95+3.14)8.43+2.87+0.57+0.13

4.列式计算:(1).27.8减去19.3的差.再加上24.5,和是多少?(2).23.64加18.9的和.再减去37.82.得多少?

二.解决问题: 1.一只驼鸟每小时跑54.3千米,一辆卡车每小时行45.7千米.鸵鸟的速度比卡车快多少千米?

2.锦华水泥厂原计划全年生产水泥13.58万吨,结果上半年生产7.96万吨,下半年比上半年多生产0.04万吨,全年超过计划多少万吨?

3.有两个粮食仓库 ,第一个仓库里有粮食57.5吨,第二个仓库里有50吨,后来从第一个仓库里运走粮食9.9吨,这时第一个仓库的粮食比第二个仓库少多少吨?

篇7: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最简分数的意义和约分的意义。(教材第4页例3、教材第85页例4及教材第85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概念。

2、 掌握约分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教学重点

掌握约分的方法 。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并能够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互质数。

教具准备

投影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 基础练习

1、 口答下列各题。

(1) 说一说2、3、5的倍数的特征。

(2) 说出下面每组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数。

18和24     12和30      9和72     11和7

2、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明理由。

二、 探索新知

1、 最简分数。

(1) 投影呈现情境图。

师:小红说小明游了全程的几分之几?小青说小明游了全程的几分之几?你能猜到吗?

生1:小红说小明游了全程的 ;

生2:小青说小明游了全程的 。

(2) 提出问题。

师: 和 是一回事儿吗?为什么?

(3) 分析,讨论。

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他们不难发现 和 是一回事。

让学生说出理由,教师板书分析过程。

= = ;

师: 和 的分数大小是相等的,但是,它们的分子、分母之间的数字有什么不同?

生: 的分子、分母含有公因数含有1、5、25等,而 的分子、分母公因数只有1。

(4) 揭示最简分数的概念。

(5) 师:像 这样,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不是最简分数。

板书: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6) 即时练习。

完成教材第84页的“做一做”。

① 第1题,让学生判断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并说明理由。自己说几个最简分数,看看对不对。

② 第2题,学生自己连一连,并和同学交流。提问说一说思维的过程。

2、 约分。

(1) 出示教材第85页例4。

把 化成最简分数?

师: 是不是最简分数?什么叫最简分数?

(2) 学生化简。

由学生独立思考,想一想可以如何化简,教师巡视课堂,注意提醒学生化简的最后结果要最简分数。

(3) 情况反馈。

① 提问学生说说化简的方法。

生:可以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去除分子、分母。

师:那太好了,我用公因数1去除。

这时,学生会一致反应,不对,1要除外,应该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

② 说一说,怎么除。

方法一:         。

方法二: 。

如果学生没有出现第二种方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说“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用什么样的公因数,能一次除尽?”

(4) 揭示约分的概念。

师: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的,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让学生指出这一句话中的两个重要词语。

①“和它相等的”,即与原分数相等;

②“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数字要变小。

(5) 约分的方法 。

(6) 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学生掌握约分的方法。

(7) 师:约分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去除。也可以这样写:

教师示范后,让学生也尝试约一约。

在学生练习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约分后的数位是否对齐,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同时,要引导学生用最大公因数“6”去除分子、分母,然后板书约分结果。

(7) 即时练习。

完成课文第85页“做一做”。

练习要求:

① 先判断是否为最简分数,并说明原因;

② 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

③ 检查最后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三、 巩固练习。

课内作业。

篇8: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有效教学的涵义

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 有效教学着重关注与教学效益, 即要求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得到一定的提升, 同时也需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高效地实施教学计划。有效教学诉求的是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重点关注学生的成长及能力的提高, 可以说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保证新课标的理念得到全面落实。新课标背景下, 实施有效教学理念的根本目的在于: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般来说, 传统教学模式较僵化, 教师往往根据教案进行授课。在新课标背景下, 教师需要突出教学活动的引导性、目的性, 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掌握学生的思维特点, 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 并且进一步开展实践教学, 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及探究性, 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注重学生的持续发展。在新课标背景下, 教学活动的展开应该以学生发展为主要目的, 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培养时不能够过于局限, 要进行适当拓展, 同时也要给予引导启迪, 让学生能够利用现有的知识挖掘出更多的信息。3.提高学生的互动性。根据教学实践经验可知, 学生只有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才能够更好地获取知识, 因而在课堂上, 教师不能够忽略学生的主体性, 同时要经常拿出一些与课程相关的探究性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增进学生间的互动交流, 并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 以讨论、交流的方式实现知识的探究与发现。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及探究性, 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提出

(一) 营造教学情境, 让教学融于生活。

新课标教学理念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突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学的有效性。因而, 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 应该突出一定的引导性, 并且以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使学生能够在情境教学中得到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可以采用生活化情境教学, 问题情境教学, 以及游戏化情境教学等情境教学手段, 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及引导性。如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 往往不能够被学生所能理解, 特别是对于几何形体的学习更是如此, 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先利用火柴棍摆出一个四边形, 让学生分析这个图形的特点, 创设出问题情境并且预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对讨论的方向进行有效引导, 最后对讨论的结果进行补充总结, 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现代化教学已经不仅仅是知识教学, 其更重要的是充分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 新课程环境下, 教师应该改变自身的角色, 在课堂上更多地采用情景化引导, 而不是“言传身教”, 进而为学生创设出开放的空间,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 重视思维引导, 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新课标教学内容体现出了一定的开放性, 同时课程教材中也增加了探究性课题的设计, 在提高教材趣味性的同时, 也实现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拓展。在新课标背景下,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引导, 并且进行学习技巧的点拨, 促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如在进行抽象化数学知识教学阶段, 要培养学生直观几何思维, 即以直观图形的方式表达出某一数学问题, 促使某一数学问题更容易被理解, 从而让学生能够较容易地解决抽象化的数学问题,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笔者认为,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更胜于加强知识内容的教学, 只有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 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 才能够让学生进行持续学习。

(三) 加强学生间的沟通, 让课堂气氛更活跃。

在新课标教学环境中, 要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设计出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在《三角形认识》一课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不同长度的小木棒, 让学生任选三根摆出封闭的三角形, 让学生对每次选择的木棒长度进行记录, 并且让学生讨论研究为什么有些情况下任选三根木棒不能够组成三角形, 此时学生会积极地参与到讨论活动中, 并且探究出三角形形成的规律。这种以实践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方式, 能够让教学贴近生活, 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与沟通。

总之, 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 探索出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道路, 改进教学方式, 采取多种教学手段, 使学生彻底地掌握课本知识。在教学中要结合生活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学习, 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完善自我, 多与学生沟通, 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黄雪芬.立足课堂实施有效性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25) .

[2]董文歆.“有效教学的标准及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实践与思考[J].吉林教育, 2011 (20) .

篇9: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知识百花园。(每空1分,共25分)

1.A是一个不等于0的自然数,它的最大因数是(),最小倍数是()。

2.在0.4、1、5、、20、51这几个数中,( )是整数,( )是奇数,( )是偶数,()是质数,( )是合数。

3.==( )€?6=()(小数)。

4. 0.97立方米=( )立方分米2时=()分

5kg200g=( )g 3.25L=()mL

5. 1里面有( )个 ,再添上( )个 就是最小的质数。

6.按小动物身上的编号,给它们从大到小排排队。

()>()>()>( )>( )

7.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前面的玻璃不小心被打破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 )。

8.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9.把一个长是120厘米,宽是20厘米,高是60厘米的长方体锯成最大的正方体,且锯后无剩余,最多可以锯成()个。

二、快乐选择A、B、C。(每小题3分,共15分)

1.如果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1,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A.a B.bC.ab

2.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

A.2 B.4 C.8

3. 的分子加上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 )。

A.加上28B.扩大到原来的4倍C.加上12

4.下图中阴影三角形的面积占大正方形面积的( )。

A.B. C.

5.下面四句话中,正确的一句话是( )。

A.偶数都是合数。

B.甲数是乙数的倍数,甲数一定是合数。

C.表面积相等的两个正方体,体积也一定相等。

D.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小会计师。

1.直接写出得数。(3分)

-=2+= 10.5-5=

2-= -=3€?=

2.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8分)

+ -+++

1 -(+)4.52++5.48+2

四、生活中的统计。(共10分)

下面是百家福电器商场2006年12个月销售空调和电视机的统计图

1.空调和电视机在8月份的销售数量相差多少?(2分)

2.哪个月两种电器的销售量最接近?(2分)

3.空调和电视机的销售情况有什么特点?试分析形成特点的原因。(6分)

五、动手实践乐趣多。(共14分)

1.现提供以下材料:足量的水、一个标准的长方体容器、一个碗。你能通过操作,求出碗的容积吗?说说你的操作过程。(4分)

2.请在这个长方体里面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再算一算剩下部分的体积。(4分)

4.按要求画出图形。(6分)

(1)画出下面左图的对称图形。

(2)将右面的图形绕中间的圆的圆心旋转画出花朵。

六、解决问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请你在三位数7□5中填上适当的数字,使得到的三位数同时是3和5的倍数,你能想出多少种填法?

2.一种洗菜池长60厘米,宽30厘米,高25厘米,这种洗菜池最多可盛水多少升?出厂前要在它的内部四周和底面贴上保护胶带,每个洗菜池至少需要贴多少平方厘米的胶带?

3. 足球场长90米,宽45米;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篮球场的面积是足球场面积的几分之几?

4.卡卡茜画一幅画,构思用了小时,画草图用了小时,着色用了小时,她画这幅画共用了多少小时?也就是多少分?

5.小兔子分萝卜,每5个一堆多一个,每6个一堆还是多一个,小兔子至少有多少个萝卜呢?

上一篇:对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思考下一篇:原油贸易短量控制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