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昌吉州加工番茄工作总结

2024-06-20

2007年昌吉州加工番茄工作总结(精选3篇)

篇1:2007年昌吉州加工番茄工作总结

2007年昌吉州加工番茄生产情况总结

加工番茄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是企业加工的重要原料,也是昌吉州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是近年来,加工番茄生产受三大问题困扰:单产低、烂果严重、商品率低、良种没有良法配套。加工番茄产量有下降趋势,亩收入低而影响了农民种植番茄的积极性。昌吉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针对昌吉州加工番茄生产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性立项,对加工番茄优质高产栽培模式进行试验与示范,现将2007年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07年昌吉州加工番茄生产情况

昌吉州2007年加工番茄总播面积26.04万亩,滴灌栽培面积6.73万亩,总播面积较去年增加8.56万亩。滴灌栽培面积较去年增加2.54万亩。其中昌吉市总播10.16万亩,呼图壁总播5.63万亩,玛纳斯总播4.07万亩,吉木萨尔总播面积4.13万亩,阜康市总播面积1.91万亩,奇台县总播0.14万亩。

2007年全州加工番茄总产量为121595万吨。其中昌吉市平均产量为4900公斤/亩、呼图壁4700公斤/亩、玛纳斯4300公斤/亩、阜康5440公斤/亩、吉木萨尔4350公斤/亩、园区6500公斤/亩。

二、加工番茄各项试验示范情况

2007年,昌吉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整合各县市技术人员力量,在番茄种植区昌吉市、吉木萨尔县设立了加工番茄栽培模式试验与示范点。其中在昌吉市安排三种模式试验(膜下滴灌、沟 1 内铺膜起高垄模式、平铺膜后开沟成垄模式),在吉木萨尔县安排完成了穴盘移栽苗和常规移栽苗对比试验,高垄栽培试验示范总结、膜下滴灌、沟灌的对比试验,番茄高产配方施肥示范。

1、不同种植模式试验

安排的加工番茄栽培模式试验主要包括三种模式:膜下滴灌、一膜单管高垄栽培模式;沟内铺膜起垄模式;平铺膜后开沟成垄模式。从产量和病害调查看,膜下滴灌、一膜单管模式:产量较高,亩产达6247.3公斤,居第一位,各类病害(立枯、根腐、早疫、日灼、早熟细菌性斑点病)发病率最低;传统栽培方式平铺直播产量居第二位,亩产5951.3公斤,各类病害发病率相对较轻;沟底铺膜栽培方式产量最低,亩产5790.4公斤,各类病害发生相对较重。膜下滴灌一膜单管模式比平铺直播方式每亩增产296公斤,增产率为5%,比沟底铺膜栽培方式每亩增产456.9公斤,增产率7.9%。其原因主要是高垄栽培病果烂果少,商品率较高,而其它两种方式,尤其是沟底铺膜方式番茄的保苗率低,病烂果较多,商品率不高造成的。

从试验结果看出,膜下滴灌高垄栽培模式发病轻、产量高,是三种试验模式中较好的栽培模式。但是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刮风后秧子易倒入沟中,爬不住垄;二是易跑水,水浇灌不透,植株易受旱,这种方式宜在地势平缓的地方推广。

沟底铺膜起高垄方式,由于无法中耕,滴灌后田间湿度大,病害容易发生,番茄商品产量也不高,在生产中推广价值小。

传统栽培模式平铺直播膜下滴灌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才有更大的推广应用价值。这些模式的示范与应用,有待于我们进 2 一步试验研究与探讨。

2、加工番茄膜下滴灌与沟灌的对比试验

经试验分析:水费方面:滴灌生育期亩灌溉定额240m。而沟灌生育期亩灌溉定额达480m。由此可见,在用水方面,滴灌比沟灌节水上优势明显,水费支出少。

滴灌与沟灌在同类生产条件下,滴灌平均产量7.85吨/亩,较沟灌增产0.77吨/亩。

机力费方面:滴灌在番茄生育期减少机力中耕和追肥次数,只需在苗期2次中耕,而沟灌在番茄生育期至少有3次中耕和2次根外追肥。

3、番茄高垄栽培试验

高垄栽培试验:处理1垄高15厘米,处理2垄高25厘米,处理3平铺,中耕时开沟深10厘米。

经试验调查看出,垄高15厘米的栽培方式产量最高,每亩7.9吨,烂果率5.5%;垄高在25厘米,亩产7.6吨,烂果率5.3%;平铺,中耕时开沟起垄10厘米,亩产7.3吨,烂果率6.5%。由此可见,起垄15厘米高的栽培模式最佳,有待于进一步试验研究。

4、完成了加工番茄穴盘移栽苗和常规移栽苗的对比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栽培条件下,采用穴盘苗比常规苗增产657公斤,增产率为11.2%。同时,穴盘苗病虫害发生较轻,而常规苗病虫害较重。穴盘苗成活率明显高于常规苗,而不用缓苗。

5、其它示范项目情况

3 完成了加工番茄高产配方施肥示范。经调查,加工番茄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亩增产677公斤。配方施肥田增加肥料硫酸钾15公斤,增加投入30元/亩,按番茄0.25元/公斤计算,增收171.75元/亩,增加纯收入141.75元。

三、加工番茄生产存在的问题

1、主栽品种单

一、品种结构不合理。虽然昌吉州目前生产中使用的品种有十多个,但主栽品种还是里格尔87-5,单一的品种不仅不能满足企业多种加工工艺的要求,而且由于长期使用,品种本身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成熟期集中,原料高峰期积压严重、品质明显下降;二是种性老化、退化,单产下降;三是抗病性差,病虫害加重。

2、种植方式落后,良种良法不配套。目前昌吉州加工番茄生产以平铺直播为主栽方式,这种模式存在严重缺陷:雨后排水不利,番茄易烂果、易发病;垄背窄,薄膜宽幅不够,枝叶叠压,通透性差,座果少,传统沟灌方式造成加工番茄产量不高,品质不好,效益下降,直接影响着农民种植番茄的积极性。

3、生产中肥料投入不足,番茄易早衰,产量低。

4、原料供需不稳定。加工企业与原料生产者之间没有确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产业化关系,加工番茄合同制生产模式中合同关系约束力低,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原料过剩时企业压级压价,原料短缺时种植者择价选厂,使加工规模与生产规模不配套,制约了我州加工番茄产业的发展。

当前,如何采用新技术、怎样规范栽培模式的问题,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都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积累 4 了一定的经验和技术。加工番茄品种区域适应性、早中晚熟性搭配品种体系及配套栽培技术、滴灌条件下加工番茄需水需肥规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等,但是,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索。

四、今后技术推广部门的工作重点

要推动昌吉州加工番茄“红色”产业向商品化、产业化、现代化的目标发展,进一步夯实加工番茄产业发展基础,提升加工番茄产业核心竞争力,需要多方下大力气共同努力。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需要进行加工番茄原料生产技术的研发,因地制宜地选择品种,制定优质高产栽培栽培计划,改进栽培技术,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加大优良新品种推广力度。针对我州主栽品种混杂退化、抗病性差、品质低,而新品种种植面积不大的问题,研究推广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在早期原料供应区选择生育期100天以内的早熟品种如杂交品种立原8号,在晚期原料供应区选择中晚熟品种如新引98-1,搭配石番系列品种,以提高加工番茄生产效益。

2、积极示范推广膜下滴灌栽培技术、高垄栽培技术、宽膜宽垄栽培技术(1.25米宽膜)。加工番茄膜下滴灌技术是一项节水高产技术,它具有供水到位、用水少、水肥同步、便于调配、病害轻、烂果少、番茄不易早衰,最终实现番茄高产、优质、高效之目的。而高垄栽培技术、宽膜宽垄栽培技术是在做好加工番茄不同栽培膜式的试验基础上总结出的表现优秀的栽培模式,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完善,肯定其推广价值。

3、实行测土施肥。番茄测土施肥技术做到了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昌吉地区目前加工番茄每亩平均施肥只有50 公斤左右,且氮肥偏多,钾肥更是缺乏,肥料投入不足,营养不平衡,番茄难以高产。需要强化农民的施肥技术,结合秋翻冬灌,重施基肥,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全面实施测土施肥。

4、进一步推广穴盘育苗技术。穴盘育苗技术是解决酱厂早期供料,减轻中期原料过多的最有效措施,也是农民提高番茄收入的有效方法。早期番茄价格好,有利于农民提高收入。

5、建立病虫害预测机制。对主要病虫害进行全程控制,综合防治,利用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监控设备,侧重对棉铃虫、玉米螟等钻食性害虫进行监测,充分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触杀预测,及时喷药防治。定期对番茄早疫病、果腐病、细菌性斑点病和叶霉病等病害进行监测预报,及时指导农民做好防治工作。

6、强化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工作。广泛宣传,统一思想对乡镇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专题培训,强化其业务素质,加强与生产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对产品的需要,利用科技之冬、科技入户工程、科技简报等形式广泛宣传加工番茄栽培技术,分区域、分品种、分阶段举办加工番茄高产技术培训班,并根据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技术指导,咨询及跟踪服务。

篇2:2007年昌吉州加工番茄工作总结

一、召开了第十二届材料科学及合金加工学委会学术交流会

为总结我国有色金属材料及加工行业的学术进展,促进我国有色金属材料及合金加工领域的技术发展,”合金加工学术委员会” 联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委员会”于2007年10月19-23日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召开了“第十二届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合金加工学术交流会”。

来自全国各地近70名代表出席这次会议。会议由合金加工学术委员会主任谢水生教授主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副院长熊柏青代表两个专业委员会致了开幕词,开幕词对我国有色金属材料科学及合金加工领域近年来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出席会议的两个学术委员会委员有熊柏青、谢水生、杨文敏、王鼎春、姚新君、张忠诚、沈健、于振涛、赵刚、樊建中、郑弃非、张永安等。

出席会议的代表分别来自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上海交大、沈阳大学、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金鹰铜业公司、云南铜业集团公司、南京军钢电炉厂等单位。

会议期间出版了十二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本届交流会共收到论文84篇,其中有28篇论文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论文内容包括高强铝合金的组织性能、生物医用钛合金的制备加工、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行为、稀土镁合金的组织性能、新型超导材料制备加工、电磁及超声处理对铝合金危及镁合金组织性能影响、高温高强钛合金的组织及性能、高强高导铜合金的生产技术、氢含量对钛锆等合金性能影响、难熔合金的制备新技术、电触头材料的发展、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技术、砷化镓及蓝定石等晶体生长、钛合金的激光成形的等等,会议议题广泛,涉及我国有色金属材料及加工领域的科研开发产业化等众多领域,反映出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材料与加工领域科研与生产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和可喜成就。

这次会议促进了我国有色金属材料与加工同行间的信息交流, 总结了经验, 启迪了思想。将对我国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合金加工领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组织出版《现代铝加工生产技术丛书》的工作

为促进我国铝加工技术进步,合金加工学术委员会组织了《现代铝加工生产技术丛书》的有关工作。2007年召开了一次作者和编写单位负责人会议,进一步研究了有关《现代铝加工生产技术丛书》的准备工作,丛书共分22册,今年已经有4册完成了初稿的编写工作,计划明年将出版丛书12册。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合金加工学术委员会

篇3:2007年昌吉州加工番茄工作总结

番茄种植在新疆昌吉州已有20多年的生产历史, 经过长期的发展变化, 加工番茄在其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栽培模式、田管技术和机械化技术等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2010年的种植面积达到2万hm2, 平均产量达到10.8万kg/hm2, 效益2.1万元/hm2左右。但是, 番茄的移栽和收获主要还是靠人工, 成本高而且劳动强度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2009年昌吉州农机推广站依托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通过立项和龙头企业的带动, 引进番茄采收机60台, 对加工番茄机械化采收技术进行示范与推广, 项目实施两年来, 昌吉州农机推广站把农机常规技术和新技术整合融入到该项目中加以推广应用, 制定总结了一整套机采番茄模式种植和农机作业操作规程, 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 累计推广机采模式种植18 334 hm2、机械移栽400 hm2和机械采摘9 334 hm2。

2 机采番茄栽培的主要农机化技术

(1) 深耕技术。清理残膜及前茬作物秸秆后, 用88.2 k W以上轮式拖拉机进行秋翻, 耕深达到28 cm以上, 翻垡良好、无犁沟。

(2) 大型联合整地技术。土壤适墒后采用联合整地机、动力驱动耙进行播前整地, 作业标准为整个田块平整, 土壤表面细碎, 达到整地的“六字标准”。

(3) 开沟起垄。高垄栽培可有效防止田间积水, 减少病虫害和烂果, 提高番茄的商品率。起垄在秋季整地后进行, 用103 k W以上的拖拉机配套KF-5.0型开沟施肥深松机进行开沟、起垄和施肥。沟深15 cm、沟心距150 cm和垄面宽100c m。一般秋季起垄后, 春天积雪融化后垄面有明显的塌陷, 春季播前再进行二次机械扶垄, 扶垄后垄面平整而坚实, 扶垄的同时在垄面中心进行条施肥, 深度8~12 cm。

(4) 膜下滴灌技术。膜下滴灌技术可以保证水分均衡供应, 田间湿度小, 番茄病害少, 对番茄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地膜宽带采用120 cm (厚度大于0.008 mm) 的地膜, 拖拉机配套铺膜播种机 (3膜6行或者1膜2行) 一次完成铺膜、铺带和播种作业。铺膜采光面宽度90~95 cm。要求膜床平展, 压膜紧实, 膜面无破损等。滴管带铺设紧直, 接口预留合适, 无破损无漏铺等。滴水的原则是保证有充足的水分供应, 满足水的需求。

(5) 栽培方式。 (1) 铺膜播种技术。播种方式采用1膜2行或者3膜6行膜上点播技术。一次完成机械铺膜、铺带 (1膜1管2行) 、播种、覆土和镇压作业。 (2) 育苗移栽技术。可采用穴盘育苗移栽或小拱棚育苗移栽, 番茄移栽一般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移栽方式有人工移栽 (移栽前机械覆膜铺带) 和机械移栽。移栽要求行距30 cm, 株距35 cm, 栽苗深度6 cm, 移栽密度要达到3.75万株/hm2左右。番茄移栽机有意大利进口大型3膜6行移栽机和国产2ZB-2型半自动移栽机, 日均作业量为6 hm2和2.67 hm2 (平均每人每天0.1 hm2) 。

(6) 田间管理。全生育期滴水120~150次/hm2、机械化喷洒药物60次/hm2, 机械化中耕、追肥60次/hm2, 施肥480 kg/hm2。

(7) 机械采收。采收机有进口的J89-93MS40型、SL-350T型, 一次完成番茄的采摘、青果和熟果分离、收集及割秧等工序, 日均采摘2.67 hm2, 相当于200人一天的采摘量。其特点是, 时间短、用工少、效率高、成本低、果实损失少和商品率高, 可有效减轻劳动强度。机采番茄成熟度要适中, 采收不易过晚, 成熟度不大于85%采收效果最好。采收前10~20天停止灌水, 条田土壤湿度不易过大, 以便机采。机械采收期在8月20日—10月1日前。停水后将条田中的滴灌带等收回, 以不影响机械采收。条田两头应留不少于13 m的转弯带, 配备2~3名人员进行机采辅助工作, 配置不少于100 t的运输车辆10~15辆。

3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1) 节种效益。移栽番茄苗3.75万株/hm2, 每株0.10元, 成本3 750元/hm2;机械直播每用种子1.95 kg/hm2, 种子2 500元/kg, 种子成本为4 875元/hm2, 节约种子费用1 125元/hm2。

(2) 节约作业费。机械移栽可节本900元/hm2。人工移栽日作业量0.07 hm2, 劳务费100元。机械移栽日作业量1.33hm2, 4人作业机组每天可替代20个劳力, 作业费600元/hm2。机械移栽面积400 hm2, 共计节本81万元。

(3) 节约采摘费。机械采收作业费4 200元/hm2, 人工采摘费6 480元/hm2 (人工采摘0.06元/kg, 平均产量10.8万kg/hm2) , 机采较人工采摘可节约采摘费2 280元/hm2。9 334hm2加工番茄仅机械化采收一项就节约成本2 128万元。

3.2 社会效益

机械移栽精确下苗, 一次完成多项工序, 日工作效率2hm2, 比人工移栽提高工效25倍。一台番茄收获机每天工作10 h, 作业量2.67 hm2左右, 相当于200人的采摘量。加工番茄生产全程实施机械化技术, 有效缩短了移栽和收获的用工时间, 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 缩短了番茄的生长期, 并且节省了大量劳动力, 解决了季节性劳动力短缺的矛盾。

4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番茄的机械采收技术科技含量高, 集先进的农机、农艺技术的综合运用, 特别对栽培模式、品种选择及机械作业程序等都有严格要求, 一环扣一环, 只有达到机械采收的标准, 才能使收获机正常工作。

(1) 多年来由于农村土地分散经营, 地块大小不一, 尽管通过个人承包、土地转包的方式实现规模经营, 但集约化程度不高, 大型机具的效能不能充分发挥。

(2) 机采番茄地块秋季必须要开沟起垄, 作业标准要达到上虚下实, 滴水后垄面不能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 不管采用哪种栽培模式, 必须保证株距、行距及沟心距相一致。

(3) 机械采收要保证番茄一次性集中成熟, 因此要选择适合机采的早、中、晚熟品种搭配种植, 错开育苗时间, 避开交售高峰期, 减少运输交售过程中的烂果数量, 提高番茄的商品率。

(4) 实行轮作倒茬制度, 减少土壤中的病源基数, 降低来年的病虫害;选择地膜的厚度要达到0.008 mm。

上一篇:热点论据素材:三星电池工厂起火下一篇:2022年公司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